1、保护野生动物,就是关爱人类自己。
2、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3、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4、保护鸟类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
5、鸟是害虫的天敌,鸟是人类的朋友。
6、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
7、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
8、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安全!
9、同在地球上,共享大自然!
10、保护野生动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1、保护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共存。
12、保护动物,与自然和谐。
13、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4、爱鸟护鸟是人类的美德。
15、小鸟想回家了,你想回家吗?
16、万物之灵之首,应负万物之灵之责!
17、野生动物也是这个星球的居民,保护野生动物,否则,我们的子孙将是这个星球上孤独的居民。
18、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19、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美好家园!
20、关注候鸟保护环境。
21、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22、善待动物,和谐生存!
23、保护鸟类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24、保护野生动物是人类更好的选择!
25、地球上没有动物,那是一个没有活力的世界。
26、请爱护人类最亲密的朋友。
27、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只能在博物馆里才见到今天的动物。
28、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
29、同建绿色温馨家园,共享清澈碧水蓝天。
30、你也只是动物。如果你愿意做禽兽。
31、不要让一切都成为记忆。
32、爱护动物光荣,虐待动物可耻!
33、你喜欢它,请你爱护它,你不喜欢它,请你要更加爱护它,它是我们的家园守护者!
34、为了美好的明天,请节约用水、爱护小动物、保护森林大自然。
35、提高环境意识,爱护花草树木,保护野生动物,维护公共设施,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36、关爱动物,关爱我们共同的世界。
37、给它们一点爱,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才更美好。
38、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同类。
39、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40、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也是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41、鸟是害虫的天敌鸟是人类的朋友。
42、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43、爱护动物,珍惜生命。
44、保护动物吧。不然世界上的最后一种动物是人类。
一、引言
机动车辆保险是我国财产保险中业务规模最大的险种,长期以来困扰着保险企业的高赔付率问题随着全国各地车险经营的扭亏为盈而逐渐得到解决。自2009年以来全国各地车险经营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盈利,据《楚天金报》2010年5月31日报道,2010年一季度湖北省车险经营整体扭亏,这是自2007年以来全行业首次盈利。而过去几年国内财险公司的车险业务平均利润率在-7%左右,根本无法盈利。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壮大,私家车越来越多,比如武汉市私人小汽车平均每年增长20%,机动车保有量已经于2010年8月份突破100万两,因此机动车辆保险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保险企业在经营机动车辆保险时不得不与时俱进,紧盯市场进行价格的调整、销售渠道的创新、服务的创新,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支柱险种的盈利。
本文对湖北保险市场上的近20家经营机动车辆保险的企业的车险财务指标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各企业的车险经营绩效,为激烈竞争的车险经营者提供决策依据。
二、湖北省车险经营市场呈现的新特点
车险经营一直是财产保险公司的重头戏,湖北省作为中部六省市中的龙头,随着经济的发展,车险保费规模越来越大,在激烈的市场经营过程中,各竞争主体纷纷进行创新以适应日益规范的市场,使得近年来湖北车险市场上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一)竞争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竞争机制是市场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但是没有秩序的竞争会破坏竞争机制作用的发挥。三年前,湖北省车险价格战异常激烈,一些人将车险价格打三四折出售,在随后的几年,监管部门一直在整顿车险市场的“乱打折”,出台一系列管理规定,采取正式与非正式的监管手段,扭转了车险市场竞争无序的局面。随着大宗车险业务纷纷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承保机构,过去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以及保险企业互相攻击对方、挖墙脚的现象也在减少。各家经营主体在一种公开透明的平台上文明竞争。
(二)价格不再是竞争的唯一手段 服务竞争成为制胜法宝。在过去车险市场的价格折扣是业内最大的,各种明折与暗折加起来使得保险公司最后收取的保费极低,最后的结果是保险公司车险经营亏损,投保人难以享受到高质量的售后服务,这种恶性循环导致车险经营成为保险企业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近年来,各保险经营主体痛定思痛,逐渐抛弃了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而市场信息的公开透明遏制了车险价格的恶性竞争,车辆出险信息共享平台的推出为严格执行车险费率优惠的相关规定提供了依据,防范了投保人的道德风险,堵住了车险费率优惠的漏洞。各经营主体将车险经营的重心转到服务上来。比如平安产险于2011年3月份与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在武汉签署了“总对总”车辆保险战略合作协议,客户出险后,可享受报案、理赔、维修打包的一站式服务,从而出现了武汉市首款专属车险产品,将车险经营契合为汽车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从而实现汽车产业发展与车险经营发展的双赢格局。
(三)营销渠道不断创新 电话销售成为车险营销的主渠道。车险业务涉及千家万户,是比较适合于个人销售的产品,也正因此,在车险营销过程中,个人人队伍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的进步,电话营销和网络营销正逐渐取代个人营销员成为车险营销的主渠道,而电销和网销显而易见的优势既节约了企业经营成本,又降低了车险价格,使保险企业和客户都得到了实惠。因此,车险营销正经历一场渠道革命,将对车险经营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渠道的创新还带动了服务的创新。比如中国人保财险武汉市分公司电子商务部作为人保在全国第一批开通电话车险的服务机构,截止至2010年11月底,该部2010年电话车险实收保费达到1.033亿元,同期增幅164%,成为人保财险武汉全市系统第二家保费过亿的支公司,也是全国第四家保费过亿元的电销经营单位。 目前该部已形成了包括免费送单上门、电话咨询、 快速理赔、 理赔回访、车务服务等在内的标准化服务流程。
三、湖北省各保险企业机动车辆经营的主要财务指标比较分析
本文主要选取下列财务指标对湖北车险市场近20家企业经营绩效进行比较分析:
(一)承保机动车台数 机动车承保台数及其增长率是反映企业业务规模的重要指标,是保费收入的直接来源。由图1可知,2010年湖北省机动车辆承保总台数为427.38万台,其中人保、太保和平安三家企业合计承保数量达到319.53台,占比达75%,其他十几家企业总共占25%。全省承保台数增长率为34.48%,其中人保、太保和平安三家企业平均承保台数增长率为78.3%,远高于全省水平。从数据看,投保人仍然选择老资格的品牌企业作为投保首选,而国内的保险三巨头占据机动车保险市场的四分之三的份额,足见品牌的力量。
(二)机车险保费收入及其增长率比较 保费收入及其增长率是体现企业业务拓展能力的重要指标。由图2可知,2010年全省机车险保费收入764149.06万元,其中人保、太保和平安三巨头保费合计509757.55万元,占比约66%。保费增长率反映了企业的业务后劲,2010年全省保费收入增长率为45.73%,其中平安涨幅最大,达到124.47%,显示了该企业超强的增长后劲。
(三)机车险赔款支出及赔付率比较 赔款支出及综合赔付率反映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通过对各企业该项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检验各企业承保机车险的质量。由图3可知,2010年全省赔款支出352759.41万元,其中人保、太保和平安三家企业合计赔款支出230090.83万元;全省综合赔付率64.67%,其中渤海保险的综合赔付率最高,达到96.73%。全省机车险赔付水平比较稳定。
(四)承保利润及利润率比较 车险作为财产保险公司的最大险种,其承保利润及利润率指标直接反映了经营的绩效。由图4可知,2010年湖北车险市场首次出现扭亏为盈,虽然各家企业盈利水平有高有低,其中华泰保险机车险承保利润率最高,达到25.78%;有五家企业仍然没有摆脱亏损的局面,但总体趋势是车险经营开始成为保险企业的利润来源,这为车险经营的良性循环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也是市场监管和市场创新的初见成效的具体体现。
四、综合评价
车辆保险经营既关系到保险企业的经营绩效,又是公众最为关注的险种,所以对车险市场的规范与监管成为一个长期的任务。从2011年1~4月的发展趋势看,机车险业务无论是从承保台数还是保费收入都比去年同期有增长,其中承保台数较去年同期增长18.41%,保费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8.13%;而全省综合赔付率为62.02%,低于全国机车险综合赔付率0.4个百分点。因此,湖北车险市场在过去的基础上只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创新营销渠道、注重提升服务质量,车险经营绩效会逐步稳定上升。
另一方面,湖北车险经营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在车险承保环节、车险理赔机制、险种设置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在成本核算方面需加大力度。只有扎实推进车险经营上规模、上层次,从收支两个方面巩固车险经营已经取得的成绩,湖北车险市场经营才能真正地扭亏为盈。
参考文献:
[1]乔林、王绪瑾:《财产保险(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魏华林:《保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首批《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6月28日公布,包括梅花鹿、马鹿、鸵鸟、美洲鸵、大东方龟、尼罗鳄、湾鳄、暹罗鳄、虎纹蛙共九种野生动物。根据相关规定,名录实施后,相关物种繁育单位将按省级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核准生产数量取得专用标识,凭专用标识开展出售、购买和利用
活动。
该名录将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蒋志刚研究员在此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历史较长,特别是近三十年来发展迅速,不少物种不仅人工繁育技术日益成熟稳定,并且达到一定规模,对缓解野外资源保护压力、兼顾社会经济文化合理需求、带动部分区域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
蒋志刚说,但由于以往法律法规对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和野外来源的野生动物,没有实行区别对待的监管措施,在全社会广泛关注野生动物保护的形势下,野生动物繁育利用活动经常招致社会误解和抵制,从业单位自主经营其野生动物产品也经常面临各种障碍,经营活动的时效性难以得到保障。为此,从业单位、各界代表一直呼吁从法律层面对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的野生动物实行有别于野外资源保护的管理政策和措施。
蒋志刚介绍,全国人大环资委、法工委对上述情况十分重视,在《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过程中,专门就此开展了大量调研,在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中就此增设了专门规定,并于2016年7月2日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对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经科学论证,纳入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的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并且列入名录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可以凭人工繁育许可证,按照省级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核验的数量直接取得专用标识,凭专用标识出售和利用,保证可追溯。
蒋志刚说,在全社会对野生动物繁育利用较为关注、存在观点分歧的情况下,为争取对《名录》的广泛认同,关键是要确保《名录》的制定标准有说服力、符合实情,并体现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确定的“保护优先、规范利用、严格监管”的原则。
蒋志刚介绍,按照这一思路,经专家研究、论证,对列入《名录》的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明确要求满足以下4项条件:野生动物物种的人工繁育技术成熟,并形成规范化的技术操作流程或人工繁育技术标准;开展人工繁育活动的种源为子二代及以后的个体,不需要从野外获取种源(用作改良人工种群等特定用途的除外);人工繁育种群规模能够满足相关合法用途对该物种及其制品的合理需求;相关繁育活动有利于缓解对野外种群的保护压力。
按照上述标准,经逐一筛选、评估,并充分考虑各方意见,确定了9种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野生动物,具体包括梅花鹿、马鹿、虎y蛙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鸵鸟、美洲鸵、大东方龟、尼罗鳄、湾鳄、暹罗鳄6种从境外引进、按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管理的陆生野生动物。
就记者提出的有关《名录》的制定对野生动物保护和利用有什么样的影响的问题,蒋志刚表示,《名录》中所列的物种在国内人工繁育较为普遍,繁育利用历史较长,社会公众对这些野生动物多种利用方式已经普遍接受,公布后,对满足社会合理需求、减少野外种群保护压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具有积极作用。
“按原有管理模式,对这些人工繁育已十分成熟的物种进行出售和利用,仍然需要申请行政许可,时效性较低。”蒋志刚说,在《名录》后,从业者可以凭人工繁育许可证,按照省级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核验的数量直接取得专用标识,凭专用标识出售和利用,简化了管理程序,增强了经营的时效性。另外,由于法律规定了强制加载专用标识的要求,也可以实现对产品的溯源跟踪,避免非法来源的野生动物产品流入合法渠道。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举报文章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