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拆迁条例范文

时间:2023-10-29 11:47:44

新拆迁条例

新拆迁条例篇1

“平衡多方利益是关键”

《鄂商》:在您看来,如何才能形成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拆迁方式?

姜明安:在目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需要发展经济,房地产开发就显得十分重要,征收住房在所难免,此时政府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而不能单纯地追求GDP增长,要考虑到被拆者的感受。

拆迁人一般是开发商,在讨价还价之后,在无法达成协议的情况下,一般会采取强制性的行为,所以在征收住房时,对于被拆方的补偿必须到位,而目前补偿的标准显得过低,由于房价涨得过快,比如说武汉市,拆时5000元/平方米的房子可能过了一年就涨到10000元/平方米了,因此提高补偿标准非常必要。

再一个,现在我们没有一个严格的法律来监督,于是法院对于此类案件多数并不受理,居民们就只能四处上访,如果双方的博弈再过激一点,群发性事件就会发生了。因此,双方需要有一个协商的平台,尽量做到相互妥协,相互让步,政府在其中就应该扮演搭建协商平台的角色。

《鄂商》:拆迁往往是开发商、政府和居民三者之间的博弈,如何才能平衡这几方面的关系?

姜明安:我们首先要对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有明确的区分,当然,目前大多数的拆迁都是出于商业利益的,如果居民不愿意走,不能单纯地通过行政手段决定去留,必须有开发商与居民区协商,补偿条件,安置条件应符合法律规定。

如国家为修建三峡工程进行的拆迁,则属于公共利益,但公共利益,也要遵守法律规则进行。

《鄂商》:您对“钉子户”怎么看?

姜明安:人家为什么要做“钉子户”?如果给予的补偿合理,安置到位,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由于开发商要拆了人家的房子,又没有给予合理的补偿,安置又不能到位,人家不做“钉子户”那以后住哪里?从某种意义上说,“钉子户”也是一种维权的方式,当然,被拆迁者也不能狮子大开口地漫天要价,维权是必要的,但必须合法。目前,新修改的《拆迁条例》里对于补偿标准有了比较具体的说明。

“拆迁新条例有进有退”

《鄂商》:很多人对《物权法》保护公权的诸多条款提出质疑,特别是关于拆迁的问题,您认为《物权法》能否切实保护被拆迁者的利益?

姜明安:《物权法》是一套非常抽象的法律,很多条款都显得不够周到,也有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比如关于拆迁的补偿标准,安置标准,救济途径,《物权法》内斗没有明确的表示,只有一个“应补偿”的态度,所以无法全面的保障居民在拆迁中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鄂商》:此次新《拆迁条例》是否能解决或者缓解《物权法》与《拆迁条例》之间的矛盾?

姜明安:尽管《物权法》与《拆迁条例》属于上位法与下位法的关系,但在《物权法》与《拆迁条例》之间,本身确实存在一些相互抵触相互矛盾的地方,在出台的时候,就应该对那些条例进行更正。

《鄂商》:此次《拆迁条例》的修改是在出现了成都“唐福珍事件”之后才引起重视的,您对此怎么看?

姜明安:目前,国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国家必须保证大部分人的生活工作问题,否则社会就不能正常的运转了,于是很多社会矛盾只有在被激化之后,才会引起重视,也才有了我们五位教授上书的事。

《鄂商》:与原来的《拆迁条例》相比,此次修改有何进步之处?

姜明安:此次修改的《拆迁条例》,总体而言有些进步也有些退步。进步是指在补偿标准方面,有了明确的规定,对于安置标准,救济标准都有了合理的说明,对于城市拆迁中的大部分问题基本涉及。修改之后的条例,更加遵守法律程序,拆迁要经过政府的充分讨论决定,不是由几个人能定的,要征求老百姓的意见,要发公告,也就是“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

当然,此次修改也有一些退步,比如把第一稿中的“因危旧房改造需要征收房屋的,须事先进行民意征询,经90%以上被征收人同意,政府方可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规定取消,就是一个明显的退步,把居民的话语权让给了政府,征收与否由成了政府决策。

此次修改依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实大量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因为该条例只适合于城市土地问题的解决,对于农村土地问题,由于《土地管理法》没有修改,因此不涉及,不过,对于以后解决郊区、城乡结合部乃至农村的土地问题,应该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土地管理法》有待修改”

《鄂商》:您谈到要修改《土地管理法》,原因是什么?

姜明安:国家应该修改《土地管理法》,人民希望政府以土地储备降低房价,可非但没有降下房价,相反由于地价的飞涨,导致房价的飞涨,这主要是由于政府对于土地的管理是垄断的,其依赖于土地,政府只需要通过非常低的价格从农民手里买来地皮,通过招拍挂,转手一卖,便是成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的利润。开发商从政府手里拍到土地之后,或者拿去修建楼房,或者继续倒卖,如此一来,地价被不断炒高,房价也随之上涨。

目前修改的《拆迁条例》,只针对于国有用地,城市土地属于国有,而农村土地只属于集体所有,对于农村土地无法涉及,而在中国,农村的土地问题才是最主要的,大量的拆迁问题(恶性事件)多集中在农村,所以,要解决拆迁带来的问题,就必须修改《土地管理法》。

同时,土地拍卖非常容易导致腐败,因为招拍挂很容易进行暗箱操作。所以土地储备的操作,一定要合法、规范。如果国家对土地不再进行垄断的管理,也许就不会带来这么多拆迁的困扰了,但是要改变国家土地垄断的管理形式,还需要改进。

《鄂商》:如何在拆迁时尽可能的做到公平合理?

姜明安:在市区,被拆迁之后,也许会得到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补偿费用,但是在郊区,在城乡结合部,可能仅仅只有其一小部分,一亩地补几万块钱,人们的心理不平衡,因此,恶性拆迁事件往往发生在农村,但是,此次修改的《拆迁条例》却管不着。

从根本而言,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修改《土地管理法》,只有修改了《土地管理法》,让城市土地与农村土地都能够进行自由的买卖,尽量打破城市与农村,土地与房屋,国有与集体,征收与交易之间的隔阂,才能尽可能做到公平合理。

《鄂商》:对于拆迁中出现的,您有什么看法?

姜明安:当今中国正处于大转型时期,不但是经济转型,各种机制都在转型,因此,各种社会矛盾就凸显出来,主要是由于利益分配不均衡造成的,比如收入的不均衡等等,加上目前严重,社会上仇富情绪严重,有人住豪宅,有人的家园正面临拆迁,人的心里自然不平衡。

再就是在拆迁时,弱势群体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而拆迁正好又是一个群体,毕竟是至少几十户居民共同的行为,于是,在补偿标准无法达到居民的要求的情况下,爆发了。

政府在面对时,应该尽量提高对拆迁户的补偿标准,尽量缓和开发商与拆迁户之间的矛盾,给双方创造交流的平台,政府官员不能只顾及个人的“乌纱帽”而对打、压、堵,这样只会引起群众更大的不满。此外,还应该完善福利保障制度,尽量保护使得弱势群体的利益得到保障。

链接:

2001年,国家颁布《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2009年12月7日,北京大学法学院姜明安等五教授将一份名为《关于对进行审查的建议》的材料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他们认为,2001年颁布、施行并沿用至今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与《宪法》、《物权法》、《房地产管理法》保护公民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原则和具体规定存在抵触。

2010年1月29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这一程序于2月12日结束。

新拆迁条例篇2

关键词:公共利益;拆迁主体;经济分析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7-0252-02

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伴随城市不断拆迁的脚步,随之而来的一幕幕拆迁纠纷、拆迁悲剧也不断上演。2010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时指出:中国的现代化绝不仅仅指经济的发达,它还应该包括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道德的力量。而拆迁纠纷问题的解决对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去年底的唐福珍案引发了新《拆迁条例》草案稿的问世。我们的百姓对新《拆迁条例》充满了期待,那么新条例能否为百姓规划一个美好的拆迁蓝图呢?新的《拆迁条例》草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观点各异,笔者认为若要解决好拆迁纠纷,最根本的是要做好拆迁补偿工作。如何做好拆迁补偿工作,需要分析拆迁主体与公共利益问题,这也是学界广泛争论的焦点。

1 拆迁主体与公共利益的法律分析

学界一般认为征地拆迁有两种,一是为商业利益进行征地拆迁,二是政府为了公共利益的征收。原有的拆迁条例,混淆了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而现实中两种利益有时又确实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难以分清。现实拆迁中,明是政府规划,公共利益的拆迁,可到头来经过各种运作,最后还是开发商的商业利润的驱使,最终被拆迁方得不到足够的补偿,免不了钉子户、暴力拆迁的产生,同时在这一过程里的权钱交易、权力寻租的现象也就根本无法避免。因此,不管是为公共利益也好,为商业利益也好,只要政府授予开发商拆迁许可证,也就随之而来的出现各种拆迁纠纷。

在这一问题上,梁慧星教授认为,商业征地拆迁就是开发商为了商业利益与土地使用权人、房屋所有权人直接商谈,是一种单纯民事法律关系。而政府的征收不能为了商业利益,只能是为了公共利益,特别是涉及到强拆,因此,征地条例中界定何为公共利益是所有拆迁问题的根本。同意这一观点的不在少数。如何界定“公共利益”,各方也争论不休。社会上有句话叫“公共利益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因此给“公共利益”做一个明确的界定却非易事,即使为公共利益单写一本书来阐述,恐怕也未必对“公共利益”有个完满的解释。况且,即使在拆迁中为了真正的公共利益就可以对被拆迁方给与较低标准的补偿么?这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因此把“公共利益”的界定作为解决拆迁纠纷的杀手锏依笔者看来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

目前对草案稿的讨论,还有一种观点很受公众欢迎,即将拆迁主体进行区分:即拆迁的主体或是政府或是开发商。如果是基于公共利益的拆迁,那么拆迁主体是政府,此时与被拆迁方的关系是行政法律关系;如果是商业利益的拆迁,那么拆迁的主体是开发商,他们与被拆迁者之间的关系就是纯粹的民事关系。这样是不是就解决了在拆迁当中的矛盾?笔者认为这种思路有其道理可寻,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度建设使整个拆迁程序的运行要能够保证真正的“善”。把拆迁主体定位成政府,是否就能免除之前的种种顾虑,这个问题还值得探讨。因为公共选择理论也揭示出,政府包括其工作人员也有将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取向。现在一个流行的词汇“经营城市”恰恰反映了政府的利益问题,这也无可厚非,政府也不是天使,也是由人组成的。按照“公共选择”理论的说法,政府也是“经济人”,也有自身的特殊利益。现在连中央台的广告也都在为各个城市的特色作宣传,中央台的娱乐节目也会因各种原因在各个城市展开,这也可说是城市经营宣传的一种手段。同样在城市开发建设中,政府通过征收土地,收回权力,再转让出去,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价差,土地出让金及相关税收对政府财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城市规划、市容的不断建设,也是最明显的政绩。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政府有着城市扩张的内在本性,如果把政府作为拆迁主体,要保证被拆迁方的补偿,解决拆迁纠纷的难题恐怕困难重重。若是开发商作为拆迁主体,就重蹈了旧拆迁条例的覆辙,开发商取得拆迁许可证后,将出于商业目的开发也披上“公共利益”的外衣,在企业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滥用拆迁权,又会引起新的拆迁纠纷的不断发生。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解决拆迁纠纷这一难题呢?很多发达国家逐渐淡化公共利益,强调补偿标准,也就是说只要补偿标准大家满意,是不是为了公共利益又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为了公共利益,被拆迁人的房产、权利就要打折扣么? 无论拆迁人是政府还是开发商,只要给被拆迁人以足够的补偿,被拆迁人还会上演一幕幕悲剧么?

归根结底,拆迁纠纷问题的根源在于经济补偿标准上。无论谁拆迁,无论是为公共利益还是非公共利益拆迁,只要被拆迁方得到公平的补偿,其他的问题就都不重要了。那么,如何确定被拆迁方的经济补偿标准?

2 拆迁补偿标准问题的经济分析

如何确定一个公平的补偿标准,我们先从经济学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博弈论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拆迁,实质上也是一个交易,在这个交易里,老百姓失去房产、土地,政府或开发商取得土地,从经济学角度讲,是个垄断交易,一经拆迁许可,百姓只能把房子或土地使用权卖给政府或开发商,拆迁方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现实中,由于政府和开发商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利益趋同性,这对被拆迁方来说极为不公平,由于公权力的强势介入,这就使得交易变成了买方垄断的单边交易,想卖得卖,不想卖也得卖,在这个交易里处于弱势的拆迁户,几乎无能力在博弈中讨价还价,有甚者 “以命相搏”,酿成一幕幕人间惨剧。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把拆迁还给市场,否则,不平等的博弈必会产生不平等的结局。政府必须和开发商、拆迁评估机构各自独立。政府的角色是博弈规则的制定者,监管者,而不是博弈关系的参与者。

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分析,毛伟博士也曾经谈过这一问题。被拆迁方个人想在拆迁中获得最大收益,政府作为拆迁一方想追求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当我们分析政府的社会利益最大化时,我们要注意到政府也是由人组成的,政府也有其自身的利益所在,因此,在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有可能把政府利益和社会利益混淆,导致政府压低价格,使拆迁交易不平等。

3 结论

因此把拆迁还给市场,建立拆迁的市场化机制,无论是为公共利益拆迁还是非公共利益拆迁,只要把拆迁交给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在被拆迁单位或个人自愿的条件下确定是否同意拆迁及补偿标准,才会使博弈双方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也才会产生公平的结果。据笔者所知有些地区无论是否为公共利益的拆迁,补偿标准是很能让老百姓满意的。究其原因就在于拆迁补偿标准公平合理,其实对老百姓来讲,他们并不关注是谁拆迁,拆迁要干什么,他们只关注拆迁以后能得到什么。因此解决拆迁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要把拆迁还给市场,使拆迁双方公平对等,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第一,应该制定一个全国范围的关于拆迁补偿标准的指导规则,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根据当地情况可以做一些具体规定,但不得与全国性的补偿标准发生冲突和抵触,这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实现原则性和具体情况的平衡。

第二,把拆迁还给市场,在拆迁双方站在对等位置的基础上,建立补偿的市场评估机制,要确保评估机构中立地位,评估机构应由被拆迁人选定。政府不能做任何干涉。同时,拆迁双方应就拆迁补偿标准进行公开充分的协商,杜绝强制拆迁,如若协商不成,应由法院主持最后的公正。据笔者所知一些地区的拆迁确实由中介评估机构予以评估,老百姓对此很是赞同。

综上是笔者对新《拆迁条例》草案提出的一点浅见,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有助于新条例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向东.城市房屋拆迁法律性质之定位[J].现代法学,2009,(05).

[2]李爱民.房屋拆迁行为的法律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05).

新拆迁条例篇3

第一条 为了规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活动,维护公共利益,保障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的房屋,应当对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以下称被征收人)给予公平补偿。

第三条 房屋征收与补偿应当遵循决策民主、程序正当、结果公开的原则。

第四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

市、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房屋征收部门(以下称房屋征收部门)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

市、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互相配合,保障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条 房屋征收部门可以委托房屋征收实施单位,承担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具体工作。房屋征收实施单位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房屋征收部门对房屋征收实施单位在委托范围内实施的房屋征收与补偿行为负责监督,并对其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六条 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的监督。

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财政、国土资源、发展改革等有关部门,加强对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工作的指导。

第七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都有权向有关人民政府、房屋征收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有关人民政府、房屋征收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举报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参与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的政府和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

第二章 征收决定

第八条 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征收房屋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

(一)国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三)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

(四)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第九条 依照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确需征收房屋的各项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旧城区改建,应当纳入市、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应当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经过科学论证。

第十条 房屋征收部门拟定征收补偿方案,报市、县级人民政府。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征收补偿方案进行论证并予以公布,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不得少于30日。

新拆迁条例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拆迁管理

第三章  拆迁补偿

第四章  拆迁安置

第五章  集体土地房屋拆迁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城市建设拆迁管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城市建设和改造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和市区规划区范围内集体所有土地上,因建设需要拆迁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物的,均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拆迁人是指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

本条例所称被拆迁人,是指被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物的所有人和使用人。

本条例所称拆迁单位,是指取得市拆迁管理部门颁发的房屋拆迁资格证书,接受拆迁人委托,组织拆除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物的单位。

第四条  城市建设拆迁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有利于旧城区改造。

拆迁人必须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安置;被拆迁人必须服从城市建设需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搬迁。

第五条  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城市建设拆迁工作。

市拆迁管理部门(市城市建设拆迁安置办公室)具体负责本条例所规定实施范围内的建设拆迁管理工作。

土默特右旗、固阳县、白云矿区和石拐矿区人民政府参照本条例执行。

本条例适用范围外的属郊区辖区以内的拆迁工作,由郊区人民政府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六条  被拆迁人所在地区和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积极协助做好拆迁安置工作。

第七条  凡在城市建设拆迁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旗、县、区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二章  拆迁管理

第八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因建设需要拆除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物,必须持建设计划、规划、建设用地批准文件、房屋所有权证书和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向市拆迁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并发给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拆迁。

拆迁人可自行拆迁或者委托拆迁,自行拆迁必须经市拆迁管理部门同意,委托拆迁,被委托人必须是取得房屋拆迁资格证书的拆迁单位。房屋拆除后十五日内到产权管理部门办理房屋所有权灭籍手续。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不得接受拆迁委托。

第九条  拆迁许可证一经核发,市拆迁管理部门应及时将拆迁人、拆迁范围、搬迁期限等以拆迁公告或通知形式予以公布,有关部门暂停办理下列事项:

(一)户口迁入、分户;

(二)房屋调配、互换、买卖、析产、分割、分户、出租、抵押;

(三)工商营业执照(包括换发);

(四)房屋所有权手续。

新生婴儿、复转退伍军人、结婚、大中专毕业生等必须入户的,应经区级人民政府批准,方可入户。

第十条  在拆迁公告或通知规定的拆迁期限内,拆迁人应同被拆迁人就拆迁补偿、安置及当事人认为需要订立的其他条款签订协议,并将协议报市拆迁管理部门备案,需要公证的经公证后再行备案。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双方必须遵守拆迁安置协议,拆迁人不得擅自延长过渡期限。

第十一条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达不成协议或者履行协议发生争议的,可向市拆迁管理部门申请调解。经调解达不成协议的,由市主管部门裁决。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诉讼期间,如拆迁人已对被拆迁人作了安置或者已提供周转用房的,不停止拆迁的执行。

第十二条  在拆迁公告、通知或者在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作出裁决的搬迁期限内,被拆迁人无正当理由逾期拒绝搬迁、妨碍和阻挠搬迁的,可由市拆迁管理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

第十三条  实施拆迁不得改变已经批准的拆迁范围、建设工程性质和设计标准;不得超出规定的拆迁期限。如因特殊情况需要改变的,应当按照规定办理拆迁变理手续。

第十四条  对军事设施、人防工程、文物古迹、教堂、寺庙、园林绿地、古树名木等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拆迁人应当及时整理并妥善保管拆迁档案资料,在完成拆迁后一个月内向市拆迁管理部门移交。

市拆迁管理部门必须建立档案制度,加强对拆迁档案资料的管理。

第十六条  被拆迁人中的职工因参加搬迁动员会、搬迁、回迁占用工作时间,由市拆迁管理部门出具证明,职工所在单位可按公假对待。

第三章  拆迁补偿

第十七条  拆迁人应当对被拆除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的所有人,按照本条例规定给予补偿,补偿可以采取产权调换或者作价补偿,也可以采取产权调换与作价补偿相结合的形式。

第十八条  拆迁用于公益事业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物,拆迁人应当按照原用途、规模,依照规划要求就地或者易地予以重建;也可以将重建费用划拔给被拆迁人,由被拆迁人依照规划要求自行重建。

拆除用于非公益事业的构筑物、房屋的附属物不作产权调换,由拆迁人适当给予作价补偿。

第十九条  拆迁房屋实行产权调换的,调换建筑面积相等的房屋,旧房按各自房屋结构的重置价结合成新结算,新房按照成本房价格结算;调换建筑面积超过部分,旧房按重置价结合成新结算,新房按商品房价格结算。

第二十条  拆迁生产、经营性用房及其附属物(不含利用住宅从事经营的),直接造成停产、停业的,由拆迁人对被拆迁生产、经营户给予适当补助和补偿。

第二十一条  拆迁城市居民私有房屋及其附属物,房屋所有人不要求安置并且放弃产权的,由拆迁人按被拆除房屋的重置价补偿所有人,并且给予奖励。

房屋所有人要求安置,放弃产权的,由拆迁人按被拆除房屋的重置价结合成新补偿所有人。

房屋所有人既要求安置,也保留产权的,拆迁人用非回迁房屋安置的,按照各自房屋的重置价结合成新互找差价;拆迁人用回迁房屋安置的,被拆除房屋按重置价作价,回迁房屋与原有房屋面积相等部分,按标准价互找差价;超过部分按商品房价结算。

第二十二条  拆除有产权、债权或者使用权纠纷的房屋,当事人在拆迁公告或者通知规定的搬迁期限内,可向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裁决,也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逾期仍未解决的,由拆迁人按照本条例有关规定提出补偿、安置方案,报市拆迁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拆迁。拆迁前由市拆迁管理部门组织拆迁人对被拆除房屋作勘察记录,并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属产权、债权纠纷的,补偿费由市拆迁管理部门代管;属使用权纠纷的,由拆迁人暂安置使用人,待纠纷解决后,由市拆迁管理部门按照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书、判决书执行。

第二十三条  拆除违章建筑和超过批准使用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拆除未超过批准使用期限的临时建筑给予适当补偿,其他损失不予补偿。

被拆迁人接到市拆迁管理部门暂停建设通知后,继续进行房屋及其附属物的改建、扩建、装饰的,不予补偿。

因拆迁拆除市政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公用设施予以新建的,不予补偿。

第四章  拆迁安置

第二十四条  拆迁人应当对下列被拆除房屋使用人,给予安置:

(一)有正式办公地点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

(二)有正式营业用房、营业执照的;

(三)有正式住房、与户主相符的住房凭证、正式户口的;

(四)有正式批准手续自建的房屋并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

第二十五条  对被拆迁人的安置,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被拆迁人自行解决过渡用房;

(二)拆迁人按照建筑面积拆一还一原则安置被拆迁人。被拆迁人应当按照住房标准价的百分之三十交纳建房集资金,超过应还面积的,以不低于安置住房的标准价的百分之五十交纳建房集资金;

(三)被拆迁人提出申请要求扩大还房面积的,需要经拆迁人同意,对扩大的面积按安置住房标准价交纳建房集资金;

(四)拆除单位自管房,对外单位住户可以按照不高于本单位职工集资标准的一倍或者不高于新建住宅工程本体造价的百分之七十收取建房集资金;

(五)拆迁人对无力实行有偿安置用房的被拆迁人,可以在不减少、不降低被拆迁人原住房建筑面积、结构标准的情况下,可以易地一次性安置;被拆迁人应按照安置用房产权单位的有关规定办理住房手续。

缴纳集资金的住房,不再缴纳住房保证金、房屋租金。

第二十六条  对拆除涉及落实政策的私人房屋,由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市拆迁管理部门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办理补偿、安置事宜。

第二十七条  被拆迁人因拆迁搬家,拆迁人按照每户一次性付给搬家补助费;属临时过渡的,加倍付给搬家补助费。

在规定的过渡期限内,被拆迁人自行解决周转房的,拆迁人付给被拆迁人临时安置补助费。由于拆迁人的责任使被拆迁人延长过渡期限的,从逾期之日起加倍发给临时安置补助费。过渡期限和延长过渡期限合计不得超过二十四个月。由拆迁人提供过渡房的,不付给临时安置补助费。

第五章  集体土地房屋拆迁

第二十八条  在市区规划区内集体所有土地上进行拆迁,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

第二十九条  拆迁人对被拆迁人的补偿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所有权属集体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物,给予补偿;

(二)农村居民所居住的房屋及其附属物、庭院种植物,给予补偿;

(三)拆除城镇居民房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给予补偿;

(四)产权属于非本市常住户口人员的房屋,给予补偿。附属物、庭院种植物不予补偿;

(五)拆除经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市规划部门批准建设的非居住房屋,拆除农村居民将原住房改建、翻建为非居住房屋的,按非居住房屋给予补偿;

(六)被拆迁人的搬家补助费,过渡期间的生活补助费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对被拆迁人的安置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农村居民由郊区人民政府给予安置;

(二)城镇居民由拆迁人按照本条例第四章的规定给予安置;

(三)非本市常住户口人员不予安置;

(四)拆除所有权属集体的房屋不予安置。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拆迁管理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拆迁,并可处以罚款:

(一)未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或者未按照房屋拆迁许可证的规定擅自拆迁的;

(二)委托未取得房屋拆迁资格证书的单位拆迁的;

(三)擅自扩大或者缩小已经批准的拆迁范围的;

(四)擅自改变新建工程性质和设计标准的;

(五)不按照补偿、安置标准执行的;

(六)拆迁人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拆迁期限或者擅自延长过渡期限的。

第三十二条  被拆迁人违反拆迁协议,拒绝腾退周转房的,由市拆迁管理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腾退周转房,并处以罚款。

第三十三条  被处罚的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四条  胁迫、侮辱、殴打房屋拆迁工作人员,阻碍房屋拆迁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市拆迁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实施细则由包头市人民政府制定。

新拆迁条例篇5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保护城市建设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凡在我省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因城市建设需要拆迁房屋及其附属物,迁用《条例》和本细则。

第三条  本细则所称拆迁人和被拆迁人是指《条例》第三条规定的单位或者个人。

第四条  城市房屋拆迁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有利于城市旧区的改建,适应城市住房制度的改革。

第五条  云南省城乡建设委员会是全省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主管部门。

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设置的房地产管理局(处),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房屋拆迁工作。

没有设置房地产管理机构的地方,由州、市、县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所属的建委(建设局)主管城市房屋拆迁工作。

第六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城市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

(二)负责审核城市房屋拆迁方案,核发《拆迁许可证》,城市房屋拆迁公告,管理房屋拆迁档案,统计上报房屋拆迁数据资料等工作;

(三)对本区域内的城市房屋拆迁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负责纠正和处罚违反《条例》和本实施细则规定的拆迁、补偿、安置行为,会同有关部门查处违法拆行或者拆迁中的其他违法案件;

(四)监督拆迁协议的执行,在本实施细则授权范围内直辖市、裁决拆迁纠纷,受理行政复议。

第七条  州、市、县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应当加强对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领导,健全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机构。对在城市房屋拆迁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  拆迁管理一般规定

第八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因建设需要拆迁房屋,必须持按国家规定的审批权限审批的设计任务书或者下达的年度建设计划、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拆迁方案和拆迁计划,向房屋所在地的市、县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并发给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进行拆迁。在直管公房集中的地方进行拆迁应当首先征得市、县房管部门的同意。

经批准拆除的危险房屋,拆除涉及补偿、安置的,按前款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市、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确定拆迁范围、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同时,应当通知拆迁范围内的被拆迁人停止房屋及其附属物的改建、扩建及新建工程,并通知被拆迁房屋所在地的市、县房管部门。

第九条  进行拆迁的单位或者个人,在申请拆迁前,应当向房屋产权管理部门申请进行房屋勘估和权属认证工作,并提出拆迁方案。其内容应当包括准确的拆迁范围、拆迁的实施步骤、拆迁的单位和个人总户数、对原居住者或者原使用者安置的初步方案,估算的各项补偿、补助费用,从事拆迁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第十条  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在收到拆迁申请材料后,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建设项目批准文件是否具有法定批准效力,拆迁范围与批准的用地范围是否一致,是否有能力承担拆迁经济责任,拆迁范围内的房屋产权、产籍是否明确无误,是否有争议等。经审查无误后方可发给拆迁许可证。

拆迁许可证应当明确表述拆迁范围和拆迁期限。

第十一条  房屋拆迁需要变更土地使用权的,使用人必须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

第十二条  拆迁人必须在拆迁许可证规定的拆迁范围和拆迁期限内从事拆迁。因特殊原因需要改变批准拆迁范围和拆迁期限的,必须重新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十三条  市、县人民政府可以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由有资格从事拆迁的单位具体承担的统一拆迁,也可以由拆迁人自行拆迁或者委托拆迁。拆迁人委托拆迁的,被委托人应当是取得房屋拆迁资格证书的单位,并不得再委托。委托方与被委托方应当签订协议书,报送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审查。经审查的协议可以办理公证。

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不得接受拆迁委托。

第十四条  房屋拆迁许可证一经发放,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应当将拆迁人、拆迁范围、搬迁期限和其他需要让被拆迁人了解的事项以房屋拆迁公告的形式予以公布。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和拆迁人应当及时向被拆迁人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拆迁人不得房屋拆迁公告。

第十五条  拆迁范围一经确定,在公告之前,市、县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知房屋拆迁所在地公安部门暂停办理向拆迁范围内迁入居民户口和居民分户;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暂停核发营业执照。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经市、县政府批准,可准许办理常住户口迁入、落户手续:

(一)居住在拆迁范围内有常住户口的妇女所生婴儿;

(二)按规定分配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批准退学、休学及取消毕业分配资格的学生,其户口原是从拆迁范围内迁出的;

(三)未安置住房的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户口迁回拆迁范围家中的;

(四)干部、职工因离退休从外地迁回拆迁范围内家中的;

(五)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教人员迁回拆迁范围内家中的;

(六)其他确需入户或者分户的。

第十六条  房屋拆迁公告公布后,对拆迁房屋存在产权、使用权争议的,被拆迁人可  向市、县房屋产权管理部门提出申诉,由房屋产权管理部门进行调解和裁决。被拆迁人提出的有关房屋所有权或者房屋使用权的证明文件、资料,必须是在房屋拆迁公告前具有法律效办的。

第十七条  拆迁人必须在完成房屋拆迁后及时到市、县房屋产权管理部门做好拆迁房屋产权注销手续。被拆迁人应配合做好这一工作。

第十八条  依照《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签订的补偿、安置协议订立后,可以向公证机关办理公证。协议不论公证与否,均应送市、县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或者人民政府依照《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作出的裁决,应当以裁决书形式通知当事人。裁决书内容应当包括:提请裁决各方当事人的姓名、住(地)址;提请裁决的事实理由和裁决的结论;行使裁决权和作出裁决结论的法律、法规、规章依据;当事人对裁决偿服时的诉讼权利等。

裁决书应当注明裁决单位的名称、作出裁决的时间,并加盖裁决单位的印章。

第二十条  在房屋拆迁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或者在裁决、判决限定的拆迁期限内,被拆迁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拆迁的,市、县人民政府可以作出责令限期拆迁的决定,逾期不拆迁的,由市、县人民政府责成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城市建设管理监察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强制拆迁时,被执行人所在单位和房屋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应当根据裁决机关或人民法院的通知,派人协助执行。

第二十一条  强制拆迁时,应当通知被执行人到场,如果被执行人拒不到场,强制拆迁照强执行。因被执行人拒不到场和拒不收理财物造成损失的,由被执行人承担。

第二十二条  法律、法规对拆迁涉外房屋、军事设施、教堂寺庙、文物古迹和华侨、归侨、侨眷的房屋等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三条  市、县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拆迁档案制度,加强对拆迁档案资料的管理。

房屋拆迁档案由以下文件、资料组成:

(一)拆迁人从事房屋拆迁、建设的有关批准文件,拆迁方案、拆迁计划及房屋拆迁许可证;

(二)房屋拆迁方案和计划的补充、调整文件资料,向拆迁主管部门备案的补偿、安置协议,补偿、安置的结算资料;

(三)拆迁过程中的检查处理文件、材料,有关裁决、诉讼文件、资料;

(四)其他与拆迁有关的文件、资料。

拆迁人应当及时整理并保管好拆迁档案资料,在拆迁完成后的一个月内,向市、县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报送前款第(二)、(三)、(四)项规定的档案材料。

第二十四条  房屋拆迁管理费按拆除房屋评估价、补偿、安置补助等费用总额1-2%的标准,由市、县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向拆迁人收取。管理费主要用于拆迁管理各种证书、表格印制、公告、档案资料整理、器械设备购置、人员业务培训及市、县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业务开支。

第三章  拆  迁  补  偿

第二十五条  拆迁补偿形式依照《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执行。其中,作价补偿应当由产权人提出书面申请。

第二十六条  因城市道路、供水、排污、煤气、供电、通讯、输变电站、公交站场、环卫、公共绿地等市政设施建设拆迁交通岗亭、交通标志、交通护栏、树木绿地、公共汽车停靠站点、消防栓等各类公共设施,由城市人民政府按规定规划统筹安排。

因施工需要迁移的管线或者铺设临时管线的费用由拆迁人负担,但结合道路改、扩建的建设费用,拆迁人不予负担。

第二十七条  产权调换的面积按照所拆房屋的建筑面积计算。计算建筑面积应当执行国家《建筑面积计算规则》的规定。国家对建筑面积计算有新规定的,按新规定执行。

作价补偿的金额按照所拆房屋建筑面积的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结算,重置价格由州、市人民政府(不含县级市)、地区行政公署确定。

第二十八条  拆除文教卫生、社会福利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共福利非生产经营性事业用房,或者属经营性但盈利少的,拆迁人应当按照其原性质、原规模、原装修标准予以重建或者按照重置价格给予补偿,或者由城市人民政府按照城市规划统筹安排。按城市规划重建超过原规模、原装修标准部分的资金,由市、县人民政府协调解决。

第二十九条  以产权调换形式偿还除本细则第二十八条规定以外的其他非住宅房屋时,依照《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结算。

第三十条  拆迁非住宅房屋,采取作价补偿形式偿还的,或者由被拆迁人负责易地建设的,拆迁人应当补偿下列费用:

(一)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按重置价结合成新计算的赔偿费用;

(二)无法恢复使用的设备按重价结合成新计算的赔偿费用;

(三)按国家规定的货物运输价格和设备安装价格计算的设备搬迁费用;

(四)被拆迁人因拆迁而停产、停工按实际停产停工时间计算的补贴(一般按在职职工月标准工资总额的40-60%计发,但最长不超过六个月,由财政拨付工资的单位不补贴);

(五)法律、法规规定补偿的其他费用。

第三十一条  以产权调换形式偿还住宅房屋的结算办法如下:

(一)用新房(新建单元成套住宅)偿还私人住房和单位自管住房的,无论是异地偿还(用城郊区偿还城区或者用无城郊区偿还近城郊区)还是原地偿还(城区偿还城区或者近城郊区偿还近城郊区、远城郊区偿还远城郊区)与原建筑面积相等的部分,按照重置价格结算结构差从。偿还房屋建筑面积超过原房建筑面积的部分,在一套住房以内的,异地偿还按新房土建造价的70%结算差价,原地偿还按新房售价全价结算差价;超过一套住房的,均按新房售价全价结算差价。对结算差价私人和单位无力承受的,可实行本细则第三十二条规定的作价补偿办法。

(二)用新房偿还房管部门直管住房的不结算结构、面积差价,实行拆一户还一套的办法。原住户住房建筑面积少于国家一类住宅建筑面积标准的,偿还一类住房;超过一类不足二类的,偿还二类住房;超过二类和超过三类的,均偿还三类住房。偿还的房屋应以幢或单元划拨。

(三)用旧房偿还的,按同等结构、同等面积、同等质量进行偿还,偿还房屋与被拆除房屋存在明显差异的,由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协商解决。

第三十二条  房屋产权人自动放弃房屋产权,不要求安置,书面申请作价补偿的,由拆迁人按重置价格结合成新对原房屋给予作价补偿。原房屋产权和土地使用权相应注销,也不再另行划给宅基地或者安置住房。

对产权人居住条件难以保证的,不实行放弃房屋产权作价补偿的办法。

第三十三条  拆除出租非住宅房屋,补偿形式由拆迁人与产权人根据本细则第二十五条规定商定。产权人保留出租房屋产权的,产权人与使用人应当保持原租赁关系,原租赁合同作相应修改;产权人放弃出租房屋产权的,原租赁关系可以终止,使用人因搬迁腾房发生的费用由拆迁人承担。

第三十四条  拆除产权人下落不明的房屋,比照《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办理。

第四章  拆迁安置

第三十五条  拆迁人应当依照《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对在拆迁范围内无务自行解决用房,具有正式居民户口或者具有营业执照以及作为正式办公地的合法使用人,给予安置。对私自转让、转租或者通过其他非法渠道获得住房使用权的不予安置。

第三十六条  安置用房不能一次性解决的,或者采取产权调换形式进行补偿,而房屋一时不能落实的,可以采取临时过渡的办法过渡。临时过渡可由拆迁人提供周转房,也可由被拆迁人自行寻找过渡房自行过渡。临时过渡期限,拆迁房屋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下的,过渡期限不得超过二年;5000平方米以上的,过渡期限不得超过三年;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过渡期限的,须经批准拆迁的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批准,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第三十七条  拆迁范围内的住户人数,按拆迁公告公布之日在册的常住户口人数计算,但他处另有住房且居住无困难,以及因入托、上学等原因,户口报在拆迁范围内亲属处,而父母在本城镇有住房的,均不予计入。

拆迁房管部门直管住房应当安置的使用人户数,按租住公房的凭证计户;拆迁其他居住房屋应当安置的使用人户数,按市、县房管部门认可的徂房凭证计户。安置一般不分户,对在本城镇内另有住房的住户一般不予安置。

拆迁单位自管住房时,原分配给该单位职工居住的住宅,因各种原因,实际被其子女或者其他亲属占用的,以占用人不实行本细则规定的安置办法。

第三十八条  对使用人的安置地点,属建新房安置的,由市、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和安置用房的性质,按照有利于实施城市规划和城市旧区改建的原则确定;属用旧房安置的,由拆迁人根据房源情况和房屋性质与使用人协商确定。

安置房为住宅楼的,对烈属、残疾人、孤寡老人应当给予照顾。

第三十九条  拆除住宅房屋,原地安置的(城区住房安置城区住户或者近城郊区住房安置近城郊区住户、远城郊区住房安置远城郊区住户),按原建筑面积安置;异地安置的(城郊区住房安置城区住户或者远城郊区住房安置近城郊区住户),不论安置房新旧,昆明市市区每户在原建筑面积基础上增加8平方米进行安置,其他市、县每户增加6平方米进行安置。

用城郊区新房安置城郊区使用人的不增加安置面积,城郊区用旧房(非单元式成套住宅)安置的,或者城区用旧房安置的,一般不增加安置面积。确因使用人住房困难,属住房困难户的,拆迁人视房源情况可以适当增加安置面积,但增加的建筑面积每户不得超过6平方米。

第四十条  对按照原建筑面积安置住房有困难,或者异地增加建筑面积安置住房仍有困难,家庭常住人口人均居住面积不足6平方米的,拆迁人视房源情况,可以在一套住房内增加安置面积。人均居住面积已超过6平方米,或者虽未达到6平方米,但增加面积涉及到两套住房的,不再增加安置面积。

第四十一条  因执行国家住宅设计标准造成实际安置面积大于应当安置面积的,由拆迁人按照超出的建筑面积,向使用人收取改善用房补偿金。改善用房补偿金原地安置的每平方米按房屋土建造价的三分之一收取,异地安置的每平方米按房屋土建造价的四分之一收取。

收取的改善用房补偿金用于冲抵拆迁成本。

第四十二条  属于安置对象的个人,提出书面申请自愿减少安置面积的,除按本细则第四十三条规定发给搬家补助费外,可按减少一平方米建筑面积,给予房屋每平方米造价三分之一费用的一次性补偿。安置对象由所在单位解决住房的,按每户2500元的标准给予单位一次性奖励,对安置户除搬家费外不再给予其他费用。各项奖励和补偿费用列入拆迁成本。

第四十三条  拆迁人向被拆除房屋使用人付给搬家补助费和临时安置补助费的条件,依照《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三条规定执行。

搬家补助费和临时安置补助费的发放标准,由州、市人民政府(不含县级市),地区行政公署制定。

本条规定的搬家补助费和临时安置补助费由拆迁人承担,列入拆迁成本。

第四十四条  被拆迁的公民因拆迁搬家,由市、县房管部门出具搬家证明,由单位给予公假三天。

第四十五条  被拆迁人自城市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公告之日起五天以内搬迁完毕的,由拆迁人给予每户150元的奖励;十天以内搬迁完毕的给予100元的奖励;十五天以内搬迁完毕的给予50元的奖励。并在调换产权、安置正式房屋时,视房源可能在房屋新旧、楼层、朝向等方面,按序给予优先安排。

第五章  罚  则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县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或者城管监察部门予以处罚:

(一)未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擅自拆迁的,责令停止拆迁,对拆迁单位处以2-5万元的罚款,并对主要责任人处以200-500元的罚款;未按房屋拆迁许可证的规定擅自拆迁的,予以警告。警告后未改正的,责令停止拆迁。

(二)委托未取得房屋拆迁资格证书的单位进行拆迁的,责令停止拆迁,对委托人给予警告,对接受拆迁委托的单位处以2-5万元的罚款,并对主要责任人处以200-500元罚款。

(三)擅自提高或者降低补偿、安置补助标准的,予以警告。警告后未改正的,按其超过或者低于补偿、补助标准的总金额处以罚款。对擅自提高或者降低安置面积的,按其提高或者降低的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处以100元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  拆迁人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拆迁期限或者擅自延长过渡期限的,由市、县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对拆迁人予以警告,并处以2-5万元的罚款。

第四十八条  被拆迁人违反协议,无故拒绝腾退周转房的,超过腾退期限一个月以内的,由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对被拆迁人予以警告,责令限期退还周转房;超过腾退期限两个月以上的,处以200-500元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  拆迁人违反本细则第四十一条收费规定或者无合法依据擅自收取除《条例》和本细则规定以外的其他费用的,其收取的费用由市、县物价管理部门全部没收,并处以主要责任人200-500元的罚款。

第五十条  拆迁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未提交本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拆迁档案材料的,由市、县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超过规定期限一个月以上仍未提交的,按拆除房屋建筑同积第平方米5-8元的标准处以罚款。

第五十一条  本细则规定的各项罚款,由个人承担的,单位不得报销;由单位承担的,不得列入拆迁成本。因拆迁人停止拆迁造成的损失由拆迁人承担。

对个人的罚款,可由本人所在单位扣缴。对单位的罚款,可由其开户银行扣缴。各项罚款全部上交市、县财政部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分成。

第五十二条  被处罚的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申请复议、起诉和强制执行的程序,依照《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三条  单位拆除自管危险房屋及其附属物不涉及补偿、安置的,按省计委、省建委的《云南省城市危险房屋管理及拆除重建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四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因国家建设征用的集体土地上拆迁房屋及其附属物的补偿、安置,按《云南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由云南省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新拆迁条例篇6

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出台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这一规定改变了自1991年以来实行的、并经2001年修改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简称“旧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由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新条例明确取消了行政强制拆迁权,而将强制拆迁的决定权和执行权交给了法院,将原来的“行政强拆”和“司法强拆”并举的制度改为单一的“司法强拆”制度。

一、“司法强拆”难阻“血拆”

新条例出台后有学者认为,“用‘司法强拆’取代‘行政强拆’无疑是形式正义的进步,而这种形式正义的进步无疑会促进实质正义的发展”。公众也期望此条例的出台能够限制政府行政权的滥用,缓和政府与被拆迁人之间的冲突与纠纷,防止“血拆”案件再发生。但是事与愿违,新条例颁行后不久,2011年4月22日,湖南省株洲市云龙示范区学林办事处横石村,58岁的农民汪家正因补偿安置问题在家中屋顶上自焚,以抵抗由株洲市荷塘区人民法院执行的这起强拆。2011年5月6日,辽宁盘锦市兴隆台区,房屋承租人杨东明因动迁部门将原本属于承租经营者的装修补偿交给了房主,其得不到补偿而拒绝搬迁,用长刀将一名“民警”和一名综合执法人员捅成重伤。2011年5月13日,江苏灌云县侍庄乡陆庄村,在拆迁工作人员准备拆除陆增罗借住的二层违建楼房、正清点屋内物品时,陆增罗因其要求补偿的宅基地未得到而点燃屋内汽油,自焚而死。由此可见,新条例的颁布并未解决被拆迁人暴力抗拆的问题,也无法阻止“血拆”案件再发生,而只是将被拆迁人与政府的矛盾转变为了被拆迁人与法院的冲突。

为何经过两次广泛征求意见的新条例未能阻止强拆血案的再发生?将“行政强拆”改为“司法强拆”真的是进步吗?笔者以为,新条例效果不佳是因为将“行政强拆”改为“司法强拆”的做法,违背了司法权作为独立判断权的本质,进而导致了在强拆问题上司法的“越位”与“缺位”。

二、司法强拆违背了司法的判断权本质

(一)司法越位

“司法强拆”将强拆决定权与执行权交予法院会导致法院介入本由行政机关管辖的事务,而脱离了其居中裁判的本位,会影响其判断的公平公正。新条例取消了行政强拆的目的是让强拆走“公正、合法”的司法程序,但是这样做——将极具行政管理特色的强拆事项推给法院,让法院脱离了其居中裁判的地位转而承担起强迁的行政事务,等于是让法院在强拆上享有行政权。这不符合法律分权与制衡的精神,也失去了司法作为一种判断权而应有的监督、制约行政权的功能。

(二)司法缺位

司法作为一种判断权,其实质是对公民私权进行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让司法脱离其居中裁判者的地位,转而要求其负担行政权的任务,这会使得司法在公民私权需要其救济时缺了位。这一缺位是由现实中司法不独立和司法的终局性特征造成的。

1.司法不独立。在实践中我国司法难以做到完全独立于政府。法院的人事、财政等均受制于政府的人事、财政部门,法院对政府的拆迁决定又如何能作出公正的判决,完全不受行政权干预呢?司法又如何实现其作为独立判断者的职能呢?不独立的司法必然会造成法院与政府共同对付弱势的被拆迁人的局面,司法强拆与行政强拆就毫无分别了,而且为祸更甚,不仅达不到用司法权限制政府行政权滥用之作用,还会严重损害司法的公信力以及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司法判断权所代表的公平正义也无从实现。

2.司法终局性。新条例将强拆的决定权与执行权推给法院,若是被拆迁人对法院的强拆裁决不服,或者法院在执行强拆裁决的过程中有违正当程序,损害了被拆迁人的利益时,被拆迁人应当向谁寻求救济?按照旧条例,行政机关是决定并执行强拆的机关,若行政机关的决定或执行中有违法之处、损害了被拆迁人权益,被拆迁人尚可诉至法院、寻求最后的权利救济。但是新条例颁行后,法院成为了首先作出强拆决定和执行强拆的机关,代替了原来行政机关的角色,那么当法院违法强拆时由谁来代替原来法院的角色、为公民私权保障作出公正公平的救济呢?按照旧条例,被拆迁人可以向法院寻求公平的裁决,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纠纷,但是新条例将政府与公民的矛盾转变为了法院与公民的矛盾,而此时再无独立的第三者可以行使司法权、定纷止争,被拆迁人面对法院公权力的暴力时,也只能以流血暴力的方式抵抗强拆。新条例的这一修改因为司法判断的终局性而剥夺了被拆迁人起诉、上诉的可能性,失去了最后的权利救济,将“司法”这一公民权利的最后防线变成了堵住公民权利最后生路的巨石,使得被拆迁人在面对法院时比面对政府更加绝望。

血拆根源在于公民私权与行政公权的矛盾未得到真正解决。行政权妄图以强权强拆的后果即是公民在绝望之下的以暴抗暴。现在新条例将强拆的职权交予法院,改行政强拆为司法强拆,若司法不公、公民不服、无救济可寻,在矛盾冲突未决之前即进行司法强拆,同样会遭到暴力抵抗。在司法脱离了其判断权的本质、而行行政权之实的时候,公民不会因其戴上了“司法权”的帽子而有所畏惧、放弃抵抗。将行政与公民的冲突转嫁到法院身上的做法只会白白牺牲司法的公信力与权威性,而血拆的问题却得不到解决。

三、对完善“司法强拆”的建议

新条例已经使人们将“合法强拆”的期望寄托在法院身上,那么司法在强拆决定中该如何做好其居中裁判的角色?如何公平公正地体现其判断权的本质?针对上文司法因脱离其判断权本位而引发的越位与缺位、血拆不止的问题,笔者建议对“司法强拆”制度作些完善:

(一)裁执分离

建议让司法回归其判断权的本质,承担居中裁决的职能——在新条例将强拆决定权归于法院的情况下,将强拆的执行权交回给政府,而法院对政府强拆的执行过程予以监督。新条例取消“行政强拆”的原

转贴于

因之一是:旧条例将强拆的决定权与执行权集中在行政机关的做法违背了“自己不能做自己的法官”的法律精神,会导致行政权滥用。但是新条例规定的“司法强拆”,将强拆的决定权与执行权均交给了法院,等于是将“裁执合一”的制度转移到了司法,对于极具行政特色的强拆事务而言,这同样无法起到分权与制衡的作用。正如姜明安教授所说的,“较理想的方案应该是法院裁决,行政机关组织实施,法院对实施行为予以监督:行政机关超越裁决违法强拆,被征收人可向法院起诉寻求救济。”[5]

(二)司法独立

司法在强拆中应当为自己定好位:司法是为维护公民私权而存在的,是制约行政公权滥用之机器,而不是政府行使行政权之工具,非政府拆迁决定的“执行先锋”。因为行政权、司法权均来自于公民的授权,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也是为了让行政权规范合法地运行。司法应当独立公正地判断本案是否符合公共利益标准,是否合乎强拆的行政法程序,是否充分补偿了被拆迁人利益。司法若不能脱离行政的束缚——在人事、财政上独立于政府,那么改“行政强拆”为“司法强拆”,让强拆走司法的程序就会毫无意义。

(三)改形式审为实质审

司法若要在强拆案件中做好公正判断的角色,必须对行政拆迁决定作实质审查,加入听证的程序,给予被拆迁人充分表达诉求的机会。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对于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只能作形式审,不能作实质审,法院不会驳回行政机关“合法而不合理”的决定。但是这样的形式审在强拆案件中是不可取的,若作为强势方的行政权以公共利益为借口要求法院作出强拆裁决,法院也支持了行政机关“合法而不合理”的行政决定,那么司法只是在名义上拥有强拆决定权,其实质与旧条例无异。试问若每个得到法院支持的行政强拆都是“合法且合理的”,那么“不合法且理亏的”钉子户又怎么会以流血暴力作抗争呢?司法强拆的裁决,只有在符合公共利益与充分公平补偿基础上才能真正解决“血拆”问题。

四、结语

新拆迁条例篇7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建设项目顺利进行,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实施房屋拆迁,并需要对被拆迁人补偿、安置的,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城市房屋拆迁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有利于城市旧区改造和生态环境改善,保护文物古迹。

第四条拆迁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安置;被拆迁人应当在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

本条例所称拆迁人,是指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单位。

本条例所称被拆迁人,是指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城市房屋拆迁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房屋拆迁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房屋拆迁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互相配合,保证房屋拆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责与城市房屋拆迁有关的土地管理工作。

第二章拆迁管理

第六条拆迁房屋的单位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拆迁。

第七条申请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应当向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提交下列资料:

(一)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

(四)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

(五)办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出具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证明。

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申请事项进行审查;经审查,对符合条件的,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

第八条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在发放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同时,应当将房屋拆迁许可证中载明的拆迁人、拆迁范围、拆迁期限等事项,以房屋拆迁公告的形式予以公布。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和拆迁人应当及时向被拆迁人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第九条拆迁人应当在房屋拆迁许可证确定的拆迁范围和拆迁期限内,实施房屋拆迁。

需要延长拆迁期限的,拆迁人应当在拆迁期限届满15日前,向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提出延期拆迁申请;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延期拆迁申请之日起10日内给予答复。

第十条拆迁人可以自行拆迁,也可以委托具有拆迁资格的单位实施拆迁。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不得作为拆迁人,不得接受拆迁委托。

第十一条拆迁人委托拆迁的,应当向被委托的拆迁单位出具委托书,并订立拆迁委托合同。拆迁人应当自拆迁委托合同订立之日起15日内,将拆迁委托合同报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备案。

被委托的拆迁单位不得转让拆迁业务。

第十二条拆迁范围确定后,拆迁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下列活动:

(一)新建、扩建、改建房屋;

(二)改变房屋和土地用途;

(三)租赁房屋。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就前款所列事项,书面通知有关部门暂停办理相关手续。暂停办理的书面通知应当载明暂停期限。暂停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拆迁人需要延长暂停期限的,必须经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批准,延长暂停期限不得超过1年。

第十三条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就补偿方式和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地点、搬迁期限、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拆迁租赁房屋的,拆迁人应当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第十四条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代管的房屋需要拆迁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必须经公证机关公证,并办理证据保全。

第十五条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订立后,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搬迁期限内拒绝搬迁的,拆迁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诉讼期间,拆迁人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先予执行。

第十六条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经当事人申请,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裁决。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被拆迁人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裁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

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自裁决书送达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拆迁人依照本条例规定已对被拆迁人给予货币补偿或者提供拆迁安置用房、周转用房的,诉讼期间不停止拆迁的执行。

第十七条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由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

实施强制拆迁前,拆迁人应当就被拆除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

第十八条拆迁中涉及军事设施、教堂、寺庙、文物古迹以及外国驻华使(领)馆房屋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尚未完成拆迁补偿安置的建设项目转让的,应当经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同意,原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中有关权利、义务随之转移给受让人。项目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书面通知被拆迁人,并自转让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予以公告。

第二十条拆迁人实施房屋拆迁的补偿安置资金应当全部用于房屋拆迁的补偿安置,不得挪作他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拆迁补偿安置资金使用的监督。

第二十一条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拆迁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对拆迁档案资料的管理。

第三章拆迁补偿与安置

第二十二条拆迁人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

拆除违章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拆除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二十三条拆迁补偿的方式可以实行货币补偿,也可以实行房屋产权调换。

除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外,被拆迁人可以选择拆迁补偿方式。

第二十四条货币补偿的金额,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五条实行房屋产权调换的,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计算被拆迁房屋的补偿金额和所调换房屋的价格,结清产权调换的差价。

拆迁非公益事业房屋的附属物,不作产权调换,由拆迁人给予货币补偿。

第二十六条拆迁公益事业用房的,拆迁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城市规划的要求予以重建,或者给予货币补偿。

第二十七条拆迁租赁房屋,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解除租赁关系的,或者被拆迁人对房屋承租人进行安置的,拆迁人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

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对解除租赁关系达不成协议的,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人实行房屋产权调换。产权调换的房屋由原房屋承租人承租,被拆迁人应当与原房屋承租人重新订立房屋租赁合同。

第二十八条拆迁人应当提供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房屋,用于拆迁安置。

第二十九条拆迁产权不明确的房屋,拆迁人应当提出补偿安置方案,报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拆迁。拆迁前,拆迁人应当就被拆迁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

第三十条拆迁设有抵押权的房屋,依照国家有关担保的法律执行。

第三十一条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支付搬迁补助费。

在过渡期限内,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自行安排住处的,拆迁人应当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使用拆迁人提供的周转房的,拆迁人不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

搬迁补助费和临时安置补助费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二条拆迁人不得擅自延长过渡期限,周转房的使用人应当按时腾退周转房。

因拆迁人的责任延长过渡期限的,对自行安排住处的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应当自逾期之月起增加临时安置补助费;对周转房的使用人,应当自逾期之月起付给临时安置补助费。

第三十三条因拆迁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的,拆迁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四章罚则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擅自实施拆迁的,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拆迁,给予警告,并处已经拆迁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20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拆迁人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吊销房屋拆迁许可证,并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1%以上3%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拆迁人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拆迁,给予警告,可以并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3%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房屋拆迁许可证:

(一)未按房屋拆迁许可证确定的拆迁范围实施房屋拆迁的;

(二)委托不具有拆迁资格的单位实施拆迁的;

(三)擅自延长拆迁期限的。

第三十七条接受委托的拆迁单位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转让拆迁业务的,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合同约定的拆迁服务费25%以上50%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以及其他批准文件的,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以及其他批准文件后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或者对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在城市规划区外国有土地上实施房屋拆迁,并需要对被拆迁人补偿、安置的,参照本条例执行。

新拆迁条例篇8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保障城市建设顺利进行,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本省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因实施城市建设需要拆除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的,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拆迁当事人,包括拆迁人和被拆迁人。

拆迁人是指依法取得拆迁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

被拆迁人是指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的所有人(包括代管人、国家授权的国有房屋及其附属物的管理人)和使用人。

第四条  城市房屋拆迁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旧区改建、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居住条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房屋拆迁,必须加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在拆迁的安置中应当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第五条  城市房屋拆迁必须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对被拆迁人进行补偿或者安置;被拆迁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搬迁。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工作。

市、县(市)人民政府城市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工作。

计划、规划、土地、公安、物价、文物、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工作。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领导,对城市综合开发地区和重点工程建设需要拆迁的,可以统一组织实施。对在城市房屋拆迁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拆迁管理

第八条  城市房屋拆迁实行委托拆迁或者自行拆迁。

拆迁人委托拆迁的,委托双方当事人应当签订书面委托拆迁协议,拆迁人按照规定支付委托拆迁费。

拆迁人自行拆迁的,应当经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接受委托拆迁的单位,必须取得城市房屋拆迁资格证书。城市房屋拆迁单位的资格管理办法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接受委托拆迁。

第九条  拆迁申请人需要拆迁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应当向所在地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拆迁立项。申请拆迁立项时应当根据不同项目,提交下列相关材料:

(一)拆迁申请书;

(二)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

(四)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五)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六)房地产开发经营许可证;

(七)拆迁人的资信证明文件;

(八)委托拆迁协议书;

(九)其他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

第十条  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拆迁立项申请,应当在30日内作出是否准予立项的决定。符合立项条件的,发给拆迁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出具不予立项决定书,退回申报材料。

第十一条  拆迁人必须按照房屋拆迁许可证规定的拆迁范围和拆迁期限实施拆迁,并按照有关规定缴纳拆迁管理费。

第十二条  拆迁人申请拆迁时,用于被拆迁人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必须足额到位,并存入指定的银行账户,由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核实并监督使用。

第十三条  拆迁范围确定后,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通知有关部门,在拆迁范围内暂停办理下列事项:

(一)公安机关办理的迁入居民户口或者居民分户。但因出生、军人复员转业退伍、婚姻、大中专毕业、刑满释放等确需迁入户口或者分户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办理。

(二)城市房屋、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的房屋、土地使用权买卖、交换、赠与、租赁、抵押、析产等手续。但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生效的判决、裁决执行的除外。

(三)规划、建设部门办理的房屋新建、改建、扩建和装修等批准手续。

(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的营业执照。

前款规定的事项,其停办期限不得超过一年。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停办期限的,拆迁人必须报当地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延长期限最长为六个月。

第十四条  房屋拆迁许可证一经发放,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拆迁人、实施拆迁单位、补偿安置方式、拆迁范围、拆迁期限、过渡期限、搬迁期限等情况予以公告。

拆迁公告后,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拆迁人及有关单位应当及时向被拆迁人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第十五条  在公告规定的拆迁期限内,拆迁当事人应当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就拆迁补偿或者安置等事宜签订书面协议。

协议应当明确补偿方式、办法、数额,安置地点、面积,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及违约责任等。

协议签订后,应当报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拆迁当事人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达不成协议的,由批准拆迁的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调解或者作出裁决。拆迁人或者被拆迁人是批准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在裁决通知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期间拆迁人已给予被拆迁人补偿、安置或者提供周转房的,不停止拆迁的执行。但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除外。

第十七条  在房屋拆迁公告规定的或者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裁决作出的拆迁期限内,被拆迁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搬迁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作出责令限期拆迁的决定;逾期不搬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作出裁决的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

第十八条  拆迁人拆除房屋应当在房屋拆除前到当地城市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屋拆除登记手续,并于房屋拆除后30日内办理房屋注销登记手续,缴销原房屋权属证书。

拆迁涉及土地使用权变更的,必须依法办理土地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九条  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在对拆迁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被检查者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检查者有责任为被检查者保守技术和业务秘密。

第二十条  拆迁人应当及时整理并妥善保管拆迁档案资料,在完成拆迁后30日内向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移交拆迁档案资料并办理有关手续。

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拆迁档案制度,加强对拆迁档案资料的管理。

第三章  拆迁补偿

第二十一条  拆迁人对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设施所有人的拆迁补偿,实行货币补偿或者房屋补偿。具体补偿方式由拆迁人和被拆除房屋所有人协商确定。

第二十二条  拆除住宅房屋实行货币补偿的,应当按照被拆除房屋所在区位和原建筑面积的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确定。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前款规定制定相应的补偿标准。

按照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购买的房屋的拆迁补偿,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三条  拆除非住宅房屋,实行货币补偿的,其补偿价款应当按照被拆除房屋的市场评估价格确定。

第二十四条  拆迁人对被拆除房屋所有人实行房屋补偿的,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确定被拆除房屋的补偿价款,结合所补偿房屋的价值,与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结清差价。

补偿的房屋包括按照规定提供的经济适用房和可供被拆迁人选择的其他商品房,其建设质量应当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第二十五条  被拆除房屋需要评估的,必须由依法成立的具有房地产评估资质的机构办理。

评估机构对拆除房屋的评估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程序进行。

第二十六条  拆除违章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拆除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给予适当补偿。

第二十七条  拆除用于非营利的公益事业的房屋及其附属物,拆迁人应当按照其原性质、规模予以重建,或者按照重置价格给予补偿,或者由当地城市人民政府按照城市规划统筹安排。

第二十八条  拆除出租的住宅房屋,实行房屋补偿的,原租赁关系可以继续保持,原租赁合同条款应当作相应修改。

拆除出租住宅房屋实行货币补偿的,出租人与承租人应当解除房屋租赁合同。

拆除出租的非住宅房屋,出租人与承租人应当解除房屋租赁合同。

解除租赁合同的,拆迁人应当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对承租人进行补助。

第二十九条  拆除非住宅房屋的所有人具备下列条件的,其房屋应当按照营业用房给予补偿:

(一)持有的房屋所有权证用途栏内标明“营业”或者“生产”等字样;

(二)取得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并有纳税记录;

(三)房屋所有权证、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注明的营业、生产的地点、时间相一致。

营业用房的补偿办法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四十三条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拆除的房屋存在产权、债务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在拆迁公告规定期限内未解决的,由拆迁人提出补偿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办理证据保全手续后,可先行拆除;待纠纷解决后,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给予补偿。

第三十一条  拆除设有抵押权的房屋实行货币补偿的,由抵押权人和抵押人重新设立抵押权或者由抵押人清偿债务或者向当事人双方约定的第三人提存后,方可给予补偿。

对拆除设有抵押权的房屋实行房屋补偿的,由抵押权人和抵押人重新签订抵押协议。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在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公告的期限内达不成抵押协议的,由拆迁人按照本条例第三十条的规定实施拆迁。

第四章  拆迁安置

第三十二条  对被拆除房屋使用人按照本条例的规定予以安置的,应当妥善安置。

被拆除房屋使用人是指在拆迁范围内具有常住户口的公民和在拆迁范围内具有营业执照或者作为正式办公地的机关、团体、企业、公司、事业单位。

第三十三条  被拆除房屋使用人的安置地点,应当根据城市规划对建设地区的要求和建设工程的性质,按照有利于实施城市规划和城市旧区改建的原则确定。

第三十四条  拆除非住宅房屋的,按照原建筑面积安置。

第三十五条  拆除住宅房屋的,按照原建筑面积或者原使用面积进行安置。

对被拆除房屋使用人按照原面积安置住房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住房解困标准的,可以增加安置面积,并按照规定交纳超面积安置费。

第三十六条  被拆除房屋使用人因拆迁而迁出的,由拆迁人付给搬家补助费。

第三十七条  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与使用人为同一人并实行货币补偿的,由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自行寻找安置用房,拆迁人付给被拆除房屋所有人三个月的临时安置费。

第三十八条  拆除出租的公有住宅房屋,实行货币补偿的,由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按照有关规定安置使用人。

第三十九条  拆除出租的非住宅房屋由使用人自行安置。

第四十条  安置用房不能一次解决的,应当在协议中明确过渡期限。

在规定的过渡期限内,被拆除房屋使用人自行安排住处的,拆迁人应当付给临时安置费;由拆迁人提供周转房的,不付给临时安置费。

第四十一条  拆迁人、被拆除房屋使用人双方应当遵守过渡期限的协议。拆迁人不得擅自延长过渡期限;由拆迁人提供周转房的,被拆除房屋使用人到期不得拒绝迁往安置用房、腾退周转房。

第四十二条  由于拆迁人的责任使被拆除房屋使用人延长过渡期限的,对自行安排住处的被拆除房屋使用人,从逾期之日起应当增加临时安置费。

由于拆迁人的责任使被拆除房屋使用人延长过渡期限的,对由拆迁人提供周转房的被拆除房屋使用人,从逾期之日起应当付给临时安置费。

第四十三条  拆除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引起经济损失的,由拆迁人付给补助费。

第四十四条  临时安置费、超面积安置费、搬家补助费、停产停业补助费,其具体标准和实施办法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情况制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拆迁,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擅自拆迁的;

(二)拆迁人擅自改变拆迁范围和期限的;

(三)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未取得拆迁资格证书的拆迁单位进行拆迁的。

第四十六条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对违反城市规划进行拆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四十七条  拒绝、阻碍城市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拆迁公务,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城市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则第四十九条  本条例施行前已由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公告的房屋拆迁,按照原办法执行。

第五十条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集体土地上,经批准建设需要拆迁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的,可参照本条例执行。

上一篇:护士条例范文 下一篇:培养人意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