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意见范文

时间:2023-10-08 17:59:43

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篇1

一、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基本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相结合,紧紧围绕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奋斗目标,以加快产业集聚为基础,以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为抓手,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做大做强两大省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壮大其他中心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中心镇,形成辐射作用强的城市群,培育新的增长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具有河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二)主要目标。到2010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5%。每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1万人,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的能力明显提高;城市主要设施水平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镇面貌每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3座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的活力、竞争力明显增强,城区人口50万到100万的大城市达到7座,城区人口20万到50万的中等城市达到11座,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形成城市群快速发展态势,初步构建起支撑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城镇体系。

二、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三)加快培育和发展城市群。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市域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继续发展壮大山前传统城市发展带。以港口发展带动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曹妃甸新区和沧州渤海新区,形成与周边沿海地区相互贯通的沿海城市连绵带。张家口、承德地区采取据点式布局结构,重点发展中心城市和县城,建设好北部生态保护带。统筹沿海与内陆地区城镇发展,密切东西向交通联系,加快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构建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和高效货运系统。以石家庄、唐山为依托,推动冀中南城市群和冀东城市群加快发展,提升在京津冀地区的地位。

(四)做大做强两大省域中心城市。石家庄、唐山要继续发挥领跑作用,不断壮大规模,增强实力。石家庄突出省会特点,瞄准先进省会城市,以更高的标准改善交通条件,提升环境质量,提高文化品位,推进产业结构向高端发展,增强对全省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对冀中南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唐山要确立“双核”城市空间格局,以曹妃甸工业区和曹妃甸生态新城为重点,按照科学发展示范区的要求,高标准建设曹妃甸新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带动冀东地区全面快速发展。

(五)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等的城市发展,着力提高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周边小城市和中心镇为依托的都市区发展。支持迁安、任丘、三河、定州、涿州、黄骅、武安、辛集、遵化、霸州10个城市,率先发展成为产业人口集聚能力强、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快的高标准中等城市。高碑店、清河、宁晋、宽城、怀来、冀州、昌黎等也要加快发展步伐,尽快进入中等城市行列。其他县级市和发展潜力大的县城、中心镇,要建设成为高标准的小城市。在人口较少和经济实力较弱的县,重点发展县城。扶持一批基础条件好的中心镇提升发展质量。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市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

(六)着力培育沿海城市连绵带。发挥秦皇岛、京唐、曹妃甸、黄骅四大港区资源优势,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港群系统。推进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规划建设好唐山曹妃甸新区、沧州渤海新区、秦皇岛临港经济区,提升秦、唐、沧3市在全国沿海城市中的实力位次。加快沿海城镇空间布局规划,搞好曹妃甸新城、渤海新城选址和规划建设,实现港、城一体化发展。整合抚宁、昌黎、乐亭、滦南、唐海、黄骅、海兴和唐山海港开发区、南堡开发区以及沧州临港工业区、临港化工产业园区、南大港管理区等城镇发展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眼建立外向型城镇体系,加快形成以产业隆起带为动力,以交通联系带为依托,以生态景观带为保障的沿海城市连绵带。

三、加速产业和人口集聚

(七)推动产业集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增加。做强做大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战略支撑产业,改造提升医药、建材建筑、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把增加就业岗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实现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的良性循环。

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要求,完善城市功能分区,合理配置工业用地,规划建设好各类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带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培育一批特色产业突出、经济规模较大、配套协作程度较高的县城和中心镇,提高县城和中心镇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严格建设项目选址和用地管理,限制工业项目分散建设。鼓励建设用地整理,健全土地储备制度,通过建设用地置换,推动工业项目向园区、城镇集中。结合城市布局结构调整,合理安排公共设施用地,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完善区域协作机制,开展跨地区产业协作,形成创新能力强、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集群,为城市群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八)促进人口集聚。用改革的办法消除城乡壁垒。不断完善户籍管理制度,着重完善涉及群众基本生活的配套政策,形成农村人口向城市有序转移的态势。对在城市已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进城农民,要创造条件使之转变为城市居民,依法享有应有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对因城市建设承包地被征用、完全失去土地的农村人口,要转为城市居民,市、县政府负责提供就业援助、技能培训和最低生活保障。

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努力实现稳定就业。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取消对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的歧视性、排斥性规定。探索与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失业保险范围,个体工商户、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制定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办法,实现不同群体之间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用工单位要向农民工提供符合基本卫生和安全条件的居住场所,农民工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应集中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以流入地政府管理和公办中小学为主,保障进城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四、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九)发挥城乡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深化和完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积极开展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城镇健康发展。搞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用地布局,尽量利用荒坡地、废弃地等未利用地安排城市建设。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基本农田布局,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衔接协调。发挥城乡规划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先导作用,研究制定城乡规划标准体系,以县(市)和镇(乡)为单元进行城乡一体规划,统筹安排城乡居民点和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事业发展。建立城乡一体规划管理体制,设区市规划局要更名为城乡规划局,所辖各区和开发区设立城乡规划分局;各县(市)要在现有机构编制限额内设立城乡规划局,并按照编制管理权限审批。

切实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创造条件尽快研究制定《河北省城乡规划条例(草案)》,抓紧出台《河北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制定各阶段的城市规划,要依法划定城市道路红线、绿地范围绿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紫线、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蓝线、城市基础设施用地黄线,并进行严格控制,确需调整的要履行法定程序。从*年开始,凡控制性详细规划没有依法审批的地块,一律不得出让土地和批准开发建设。健全规划公众参与制度,加强社会监督,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规划草案要进行公示,经批准后予以公布,实行规划制定和行政许可全公开。各设区市要设立规划展馆,县(市)也要设立形式多样的展馆或展室。健全规划委员会运作机制,各市、县(市)都要成立由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的规委会。加快派驻规划督察员制度建设,强化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规划行政监督,省监察厅、省建设厅要制定城乡规划行政监察和行政责任追究办法。

(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把服务经济发展、贴近百姓生活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城市现代化要求,保持适度投资规模,各市市政基础设施投资每年都要保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以上的水平。突出抓好路网改造以及地下管网、污水垃圾处理、园林绿化和防灾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加强城际交通与市内交通衔接,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合理配置主次干道和支路网密度,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2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要抓紧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行法规政策优先、资金投入优先、道路使用优先、建设用地优先,大城市要发展大运量快速公交系统。加强地下管网建设,鼓励采用市场化方式建设共同沟。搞好城市备用水源建设,设市城市原则上不应少于两个水源。加强城市防洪、消防、防疫、抗震等公共安全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建设。完善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和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十一)建立长效的城市管理机制。推行科学、人本的精细化城市管理,建立责任明确、分工合理、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城市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大城市市容市貌管理要实行重心下移,强化区级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职能,明确其城市管理责任和义务。落实《河北省城市建设监察条例》,推进城市建设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把城镇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依法规范小区物业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健全治安防控体系,规范道路交通秩序。加强市政基础设施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创新城市管理手段,推行数字化城管,健全行业标准,完善以12319城建便民服务热线为载体的市政公用服务体系。健全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保障城市安全。

(十二)推动城市节地节水节能。按照节约、集约、挖潜、调整的原则安排城市建设用地。适度提高工业、仓储和市政设施等用地的开发强度,鼓励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在县城以上城市全面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加快关停城市市区内的自备水源,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对高耗水行业严格实施节水管理,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和阶梯式水价。加强供水管网改造、维护和管理,降低漏失率。鼓励开发利用中水、海水淡化水等非传统水资源,推广应用先进的节水工艺、技术和器具。完善建筑节能政策措施,使用好墙体材料革新等建筑节能资金。鼓励建设节能省地型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对达不到节能标准的新建、改建民用建筑,不准开工建设和验收备案。加快供热体制改革,积极开展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推动建筑物可再生能源一体化、规模化应用。

五、大力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

(十三)着力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大力开展城市设计,提高建筑设计水平,以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引领城市建设,恪求精细,彰显大气,体现匠心。处理好建筑群整体空间关系,集中布置高层建筑,注重立面和屋顶设计。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资源,打造近水、亲绿、宜人的开敞空间。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镇)的传统格局、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的周边环境。加强城市文化载体建设,完善社区文化设施,增强公共建筑的文化性、地域性和时代性,适量安排一批造型优美的城市雕塑,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培养与时俱进的城市精神。政府机关和新闻媒体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优秀建筑评选活动。加大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市场开放力度,引进一流的规划编制单位、建筑设计单位和设计大师,承担重要的规划编制和建筑设计任务。引入竞争机制,重点地段的详细城市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公建的建筑设计必须进行方案比选,公开竞标。加大城市建设开放力度,引进品位一流、业绩优秀、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对城市重要地段进行集中成片的开发建设。

从*年开始,各市、县(市)都要选择几个窗口部位,精心设计,精雕细琢,集中进行以打造标志性地段、标志性景观、标志性建筑为目标的人居环境建设,确保在三年或更短一段时间内,塑造一批彰显特色、独具魅力的城市亮点。

(十四)着力实施“三改”工程。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因地制宜的原则,实施旧住宅小区改善、棚户区改建、城中村改造工程。对设施不配套、功能环境差,但尚可使用的旧住宅小区进行改善。其非经营性设施和房屋公共部位,由政府统筹使用城建资金予以补建和维修改造;经营性设施由各运营单位负责更新;房地产开发遗漏设施由开发企业完善;居民自用部位和设施设备由住房产权人维修改善。对不具有改善和保护、利用价值的棚户区进行改建。由市、县(市)政府对棚户区依法实行征收、拆迁和安置,形成的净地以招拍挂形式出让给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给予被拆迁人特殊优惠政策,免收改建工程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合理确定城中村集体建设用地和房屋的征收标准,依照法律法规和当地实际确定土地运作方式。妥善解决拆迁安置、就业社保、集体资产处置等问题,同步实现社会组织形态和个人身份转变。

从*年开始,各设区市和重点支持的中等城市都要适时启动一批“三改”工程,争取在三年内完成棚户区改建和旧住宅小区改善,五年内基本完成现有建成区内城中村改造。其他县(市)也要从实际出发,抓紧制定“三改”工作计划,明确具体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尽快改善中低收入群体居住条件和环境。

(十五)着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全面落实节能减排措施,严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改善城市水、大气和声环境质量。加快调整城市产业和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优化城市工业布局。按照谋划一批、开工一批和建成一批的思路,加快以改善城市环境为目标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三年内基本弥补欠账,设区市和重点支持的中等城市环境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加快城市燃气和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各设区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9%以上,石家庄、保定、秦皇岛、唐山、邯郸等5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集中供热率达到80%以上,其他设区市不低于60%。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步伐,认真落实《河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确保规划确定的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明年全面开工,三年内全部建成,尚未列入计划的县(市)要及早谋划,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建设。加快城市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和环城绿地建设,构建绿量充沛、布局合理的城市绿化系统,三年内市区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

(十六)着力整治城镇容貌环境。根治脏乱差,三年内各市、县(市)的城镇容貌环境明显改观。实施拆违行动,在周密部署、依法合规的基础上统一行动,一年内基本拆除建成区内沿主次干道的违章建筑,两年内基本拆除所有违章建筑。规范广告牌匾,全面清除设施简陋、影响市容市貌和城市安全的户外广告,更换陈旧破损、脱漆掉字、显示不全、设施不牢固的商业性牌匾。清理马路市场,严厉查处非法占道经营和乱设摊点,规范早夜市和早餐摊点的经营地点、时间,规划建设一批便民市场。清除卫生死角,加强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铁路沿线等地区的卫生保洁,清理积存垃圾。大规模整治贴近群众生活的支路背街小巷,按照路面平整、排水通畅、路灯明亮、街容整齐的标准,三年内全面完成建成区内支路背街小巷的整治任务。进一步明确城镇容貌环境综合整治的具体目标,细化城镇容貌标准,落实责任主体,推行城镇容貌环境综合整治承诺制,完善“燕赵杯”竞赛活动考核内容和方法,强化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六、推进城镇化体制创新

(十七)优化行政区划格局。按照统筹规划、小步快走、积极稳妥的原则,推进行政区划调整。适当拓展中心城市发展空间,逐步解决市县同城、区县同城问题。稳步推进县级区划建制的调整创新,解决远离设区市市区的“飞区”问题。积极开展乡镇撤并,适当扩大中心镇的管辖范围。尽快制定标准和政策,在设市城市、县政府驻地镇实行镇改街和村改居。

(十八)完善行政管理体制。设区市可以在都市区范围内划定城市规划区,并实施规划的集中统一管理。对列入重点支持的10个中等城市实施动态管理。中等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列入第一批开展,与设区市同步进行,规划建设用地指标适当倾斜。落实重点镇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各级政府要安排一定资金支持重点镇规划编制和基础设施建设,省培育的重点镇要尽快建立独立的财税机构和镇级金库。重点镇建设用地的出让金,除国家规定的以外全部返还镇政府,主要用于本镇基础设施建设。在重点镇征收的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公用事业附加、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除上缴国家部分外全额返还给镇财政,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5万人以上的镇设城镇建设办公室,3万人以上的镇设专(兼)职建设助理员。

(十九)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建立相对集中、稳步增长的政府投入机制,主要投向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非经营性项目。对经营型、准经营型项目广泛采用BOT、TOT等多种方式进行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以及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吸引社会资本全面介入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加大资本、经营和作业市场开放力度,完善特许经营制度和市政公用事业服务标准,强化政府监管。完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以市场化方式从事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经营和资本运作,鼓励有条件的县(市)组建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尽快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体制,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循环和滚动发展。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关系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和长远,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创新领导方法。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把城镇化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主管领导要具体抓,有关部门要按照抓专项、解难题、破瓶颈的要求通力合作,不断解决城镇化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健全各级城镇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给予其办事机构必要的人力和财力支持,强化综合协调职能。完善城镇化发展政策体系和统计监测制度。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城镇化发展氛围。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本意见要求,抓紧制定实施意见和配套措施。

实施意见篇2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切实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加强对全区基层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及其内容和方式的管理和创新,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我区社会经济既好又快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目标: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百姓的原则,政府主导、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社会支持、群众参与,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设施健全、文化产品供给、组织支撑、资金保障、运行规范为框架的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基层文化设施完备、文化活动活跃、队伍健康发展、机制运行有效的良性运作格局。到20*年,全区各街镇(*工业区)建成符合标准规范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各村(居)委会拥有设施配置相对统一的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到2010年,全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主要指标达到全市中上水平,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在促进全区经济发展、生活宽裕、民风文明、市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切实发挥重要作用。

二、加强基层两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措施

(三)要把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各镇人民政府、石化街道办事处、*工业区管委会应当将本区域内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落实到详细规划与村域规划中。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维修等,要严格按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执行,从规划、立项、资金、征地等方面提供保证和支持,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必须列入各街镇(*工业区)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基层两级文化设施的建设规模以及布局,应当根据各街镇(*工业区)和村(居)委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以及当地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实际需要,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建设选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便民利民的原则,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近、经常和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需要。

(四)要坚持标准,明确定位,完善功能配置。各街镇(*工业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标准要严格按照《关于下发〈*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配置要求〉及〈*市社区文化信息化综合服务功能性标准和应用技术规范〉的通知》(沪委宣(20*)63号)要求,要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科学文化及健康素质为己任,为社区居民提供书刊阅读、影视放映、健身锻炼、教育培训、展示展览、娱乐休闲、网络信息等服务,并组织思想道德、时事形势、法律知识的宣传,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科普活动,承担民间文化艺术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工作;要完善功能配置,按配置标准设立社区学校、社区信息苑、社区图书馆、健身活动室、游艺娱乐室、团队活动室、展览陈列室,以及具备放映数字电影、举办文艺表演、开展联谊活动等条件的多功能厅;要健全辅导员、培训教师等人才队伍,组织开展市民课堂、文体培训、文艺演出、文体比赛、全民健身等活动。

村(居)委会活动室的建设,要贴近群众实际需要,从满足广大农民(居民)的文化需求出发,明确功能定位,建立和完善活动设施的基本配备。村(居)委会文化活动室的建设要体现综合性和便民性,原则上要具备以下设施和功能:配置集培训教育、电影放映(不含居委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以及小型演出和会议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室;配置集农民喜爱的讲故事、说书、游艺、喝茶为一体的娱乐茶室;配置书报刊阅览室;配置小型陈列展览展示活动室。

三、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

(五)各镇人民政府、石化街道办事处、*工业区管委会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管理责任主体,负责所属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居)委会文化活动室的日常管理和运行。村(居)委会受街镇(*工业区)和文化业务管理部门的委托管理文化活动室。

(六)各镇人民政府、石化街道办事处、*工业区管委会要加大对镇、村两级文化设施的运行管理力度,要始终确保其公益性质,不得擅自改变其功能、用途。因城乡建设需要,确需改变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用地或拆迁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必须先按法定程序调整规划,规划调整的内容应当包括对占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用地或拆除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补救方案。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使用面积超过“规定”标准的,应保证有总面积的80%用于公益性文化服务。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行政办公用房不超过总面积的5%。村(居)委会活动室的面积应按照*市《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的要求配置。镇、村两级活动场所要参照《*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服务标准(试行)》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服务,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利用率。凡被挤占、挪用、平调的公共文化设施,要坚决退还,严禁文化资产流失。

(七)各街镇(*工业区)和村(居)委会公共文化设施要定时向社区居民(村民)开放,开放时间要适应社区居民和村民的需求,镇级公共文化设施原则上每周开放时间累计不少于56小时;村级公共文化设施不少于28小时。因故需暂时不开放的,应提前一周向公众告知。

四、加强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切实发挥文化阵地的功能和作用

(八)加强领导,提供保障。各街镇(*工业区)要从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建设和谐文化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大意义。至今尚未建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要抓紧推进建设工作,已经建成的要保证开放。各街镇(*工业区)要建立健全文化设施日常运行和管理经费保障机制,在保证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人员经费和运行经费的基础上,对每年的文化活动经费予以保障。

(九)加强组织,健全机构。各镇人民政府、石化街道办事处、*工业区管委会应当建立社区文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各单位分管文化工作的领导任联席会议召集人。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由该单位文体中心负责,对本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运行进行协调和统筹安排,要整合社区各类文化资源,统一组织协调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切实发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阵地作用。各村(居)委会应建立由村(居)委会领导、村内企业、村(居)民代表等组成的文化工作协调小组,负责本村(居)委会文化活动室的管理。

(十)健全队伍,多元运作。各街镇(*工业区)要加强文化专职和业余骨干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训充实文化队伍。针对活动室里出现的群众特别是老年人整天打麻将的现象,各地要探索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村(居)委会活动室的载体和平台的功能,要通过弱化原有文化活动中心的职能,积极引进和组织专职人员和业余文艺骨干重心下沉,加大培养文化新人力度,运用多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形式,开展文化常下乡活动,使群众真正享受到先进文化的服务。真正体现“群众得实惠,管理出实效,基层有活力”,夯实我区基层文化的基础。

(十一)加强指导,密切配合。区文化局及其下属文化单位要加强对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工作,负责日常监管,提供业务指导,组织实施培训,进行评估考核;村(居)委会文化活动室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和评估考核等工作由相应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实现区级指导镇级,镇级指导村级的三级文化辅导网络,使文化指导功能真正辐射到村(居)委会。

(十二)强化管理,明确职责。要严格按照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岗位配置和人员任职资格的要求,按实际需要设置岗位,充分发挥在编人员作用。管理人员不足的也可采取招募社区志愿者、社区文艺骨干、聘请专业辅导员等方法,充实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管理队伍,提高活动的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各村(居)委会也要配备相应的兼管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对村(居)委会文化活动室的日常管理,做好各类文化设施设备的保管维护和阵地的开放,切实有效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和服务工作。

(十三)面向群众,注重实效。社区、村(居)委会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是一项民心工程,建成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村(居)委会文化活动室一定要面向广大群众,积极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要按照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和就近、经常的要求,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大力开展集镇文化、村落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等活动,努力提高群众参与度,营造健康、浓郁的文化氛围。区级文化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公共文化产品的配送工作和每年至少举办1-2次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特征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各街镇(*工业区)每年要举办2次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提倡和推广“文化主题社区”、“文化特色村(居)委会”、“文化示范户”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推进先进文化进村落、进社区、进楼群、进家庭、进工地等,切实发挥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真正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村(居)委会文化活动室建设成为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乐园。

(十四)加强保护,弘扬特色。要加强特色文化之乡创建活动。*农民画、*故事、*黑陶和山阳民乐等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已是享誉全国的*特色文化代表,在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中,更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各地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类历史文化艺术资源和人文资源,提炼和打造*民族民间文化精品,要通过“一镇一品”、“一村(居)一品”创建活动,形成基层文化特色。

(十五)加强监管,规范市场。区文化部门和各街镇(*工业区)要重视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培育和管理,区文化等部门要加强对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演出、娱乐、网吧及美术品、文物流通等文化市场的监管,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严厉打击各种文化侵权行为和非法经营活动,增强全社会的保护知识产权和规范经营意识。各街镇(*工业区)要积极配合区文化部门协助做好文化市场的监管工作。

实施意见篇3

县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为贯彻落实《中共晋中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切实发挥好科协在我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发现、培养、推荐和凝聚科技创新人才,以及参与决策咨询、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重要意义

科协是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当前,我县正处在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确保“十二五”规划的完成和转型跨越目标的实现,需要坚实的科技支撑,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探索和创新实践。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作用,是推动科技事业繁荣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也是推进党和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科协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把科协组织的作用发挥好。全力支持科协及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学术研讨、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科技服务、科技交流等活动,更好地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二、切实发挥科协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充分发挥科协学科齐全、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网络健全、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用聚力蓄势的思维方式,凝聚科技创新人才,蓄积科技创新之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事业健康发展。

1、发挥科协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

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力度,支持科协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的技术研究和技术攻关,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科协组织要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破解难题,创新思路,团结、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农业现代化、工业新型化、县域城镇化“三化一体”建设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尽快把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凝聚起来,提炼上升为集体智慧,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科技权威性的科技思想库,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献计出力。围绕学科发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项目库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沟通学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引导学会把学术交流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动力和基本职能,鼓励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启迪创新思想,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在创新和服务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进一步深化“厂会协作、校企合作行动”和“专家企业技术创新协作行动”,深化“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内容,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完善科普惠农体系,引进、消化、吸收一批适应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创新性农业科技成果,重点支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科普示范基地,通过它们的作用,推动创新性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支持科协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中发挥重要作用

要认真贯彻实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支持科协牵头实施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推动社会科普资源整合、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中,把科协建成科普开发中心、科普集散中心和科普服务中心。科协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积极借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类企业和各级各部门的科普资源,探索建立起社会科普资源集成共享机制,使优质科普资源,辐射更多领域,惠及更多群众。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总体要求,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为主题,以科普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等科普下基层活动为手段,全方位开展好以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的基础性、群众性、社会性的科普工作。同时,依据《科普人才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原则,努力建设一支面向基层、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并重,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群需求的科普人才队伍。

3、支持科协在发现、培养、推荐、凝聚科技创新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

要把培养造就科技人才,特别是创新型科技人才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支持科协履行桥梁纽带职责,在发现、培养、推荐、凝聚科技创新型人才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科协要站在时展的潮头,把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根本任务,组织科技人员积极开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学术交流,让宝贵的科技资源得到整合,让潜质的民间智慧得到涌流,让科技创新人才得到成长。积极开展以“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的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让全社会成员在接受科学知识教育的同时,凝聚、发现、培养出更多的、不同层次的创新科技人才。积极开展以“团结民主”为核心的、不分疆界的科技交流,在科技界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在科技人员中结成最紧密的联系,让更多的创新科技人才通过更多更好的渠道,更多的平台为我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同时,要按照“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要求,坚持在科技工作者与党委、政府之间建立起畅通和谐的沟通渠道,及时准确地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坚持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探索建立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推动制定有利于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措施。坚持完善继续教育机制,开展多层次、多学科、多形式的继续教育服务,满足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终身学习的需求。坚持利用各种社会传媒,大力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精神、敬业精神和先进业绩,继续做好省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学科带头人”、“学术创新奖”、“优秀学术论文”等的培养、推荐工作。坚持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急功近利等学术不正之风,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和优良学术道德的传承者。

4、支持科协在参与决策咨询、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科协组织作为政协的一个界别,代表科技工作者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义务。党委、人大、政府、政协要大力支持科协依照法律和章程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研究制定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确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时,吸收科协参与决策咨询论证工作。科协组织要充分发挥政协的科协界别组织作用,紧紧围绕我县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围绕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战略层面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决策咨询,推动科技工作者积极参政议政,打造出有特色、有影响的决策咨询品牌,使政协科协界别的参政议政工作更具政治性、科学性、创造性和时代性。

三、切实加强对科协工作的领导

1、强化对科协工作的领导。县委、政府要把科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科协承担的重点工作纳入整体工作部署,县委要明确党委副书记分管科协工作,政府要明确一名副县长联系科协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听取科协工作汇报,研究解决科协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要将科协纳入科教、人才、新农村建设、文明和谐单位创建等领导机构成员单位,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时充分听取科协的意见。科协要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努力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2、强化各级科协的组织建设。要认真贯彻中央书记处“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比较密集,科协组织就建到哪里”的要求,抓住机遇,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强化科协组织建设,健全组织网络体系,夯实全县科协组织基础。在党委、政府换届和机构改革过程中,要确保科协组织稳定健全,不能随意撤销科协组织机构,不能擅自撤并科协工作职能。重点在我县经济开发区、新经济组织和非公有制企业中发展科协组织,建立健全乡镇(城区)科协组织体系。大力发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科普组织,发展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丰富群众性、社会化科普活动。加强学会组织建设,提高为会员和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能力。要不断优化科协干部队伍结构,加强科协干部的培养、交流、使用,配好、配强各级科协领导班子。依照法律和章程,建立、健全县、乡(城区)、开发区及企业科协代表会议制度,通过召开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各级科协领导机构。县、乡(城区)科协主席、副主席的任免,由同级党委提名,通过科协相应的民主程序办理。乡级科协主席由乡(镇)党委副书记兼任,分管农业或科技的副乡(镇)长兼秘书长。尚未建立科协组织的企业和建有党组织并有一定数量科技人员的民营企业,应建立科协组织,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专业学习组。建立和完善社区、行政村科普分会组织,科普分会会长由社区、村党支部书记兼任。

3、支持各级学会依法办会、民主办会。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及其相关科学的学科组建的各类学会、协会和研究会,是科协的组织基础,受科协领导,并按照社团管理条例实行双重管理。县建有党组织并与学会学科或专业相近而有科学技术代表性的行政事业单位,可作为学会的挂靠单位,挂靠单位既是学会的主要支持单位,也是学会办事机构的领导单位。挂靠单位要按照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科协和学会的章程、条例,积极负责地做好学会办事机构的政治领导和管理工作,并责成一名领导分管,参与学会的领导工作。挂靠单位应根据学会工作需要,配备适量具有一定业务和管理水平的专兼职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办公用房、给予必要的经费资助。并要做好学会办事机构工作人员的培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学会专兼职工作人员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生活福利等,应与挂靠单位同类人员待遇等同。对学会专兼职负责人的调动、任免,应事先征求学会理事会和科协的意见。挂靠单位应尊重学会理事会的领导,尊重学会的独立自,支持学会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咨询等活动,发挥学会民间交流主渠道作用。科协要主动与挂靠单位沟通联系,实行共建学会体制,建立共建学会机制,明确各自职责,推动学会发展走上良性循环轨道,真正把学会建设成为推动科技创新、推动科学普及、推动民间科技交流的主要社会力量。

4、加强科普场所设施建设。县委、政府要把科普场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力争到“十二五”末,建成标志我县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具适当规模的专门科普场所。

实施意见篇4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通过建立和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人才观念和责任意识,明确人才工作目标任务,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促进人才工作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加快全区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工业强区、鲁中商城、聊斋名城和实现“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实施对象

各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及主要领导和分管人才工作的领导;各街道工委、办事处领导班子及主要领导和分管人才工作的领导;开发区党委、管委会领导班子和分管人才工作的领导;区直部门、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及主要领导和分管人才工作的领导。

三、实施办法

(一)签订目标责任书

实施对象根据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于每年年底就下一年度人才工作的任务、措施、办法等提出具体明确目标,报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由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与实施对象签订《人才工作目标责任书》。

目标责任书的内容包括:

1、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

认真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围绕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切实加强和改善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把人才工作纳入本地区、本单位总体发展规划,明确责任,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定期研究人才工作,保证对人才工作的投入,确保人才工作各项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实。

2、人才的培养

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促进和支持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全面加强各类人才继续教育工作,重点加强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本着“长短结合、按需培训、提高素质”的原则,有计划、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开展人才培训培养工作。

3、人才与智力的引进

制定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畅通人才智力引进渠道,加强人才载体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类优秀人才与智力,建立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引进机制。

4、人才的使用和服务

创新人才使用和服务的新思路,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奖励制度和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建立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逐步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切实落实好各项政策和服务承诺,为人才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二)考核

l、考核方法

考核工作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由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每年年底结合年度工作考核对人才工作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

考核按照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简便易行的原则进行,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单位自查与上级检查相结合、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做到科学合理、客观公正。

2、考核步骤

①听取汇报,查阅材料。听取被考核对象对人才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做法、存在问题、意见和建议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等情况的汇报,查阅有关文件、会议纪录、证明材料等。

②实地考察,座谈了解。通过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全面了解人才工作和人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③综合评价,形成意见。考核组根据考核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提出初步评价意见,报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3、考核结果的确定和使用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

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各考核组考核情况和初步意见,结合平时考核情况,研究确定考核等次,并报区委、区政府,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对领导干部调整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考核结果定为“优秀”等次的单位和个人,由区委、区政府予以表彰奖励;考核结果定为“一般”等次的,年度工作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考核结果定为“较差”等次的,年度工作考核不能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

实施意见篇5

**大陆连岛工程及接线、白沈线和329国道等本岛主干道景观,是反映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展示**作为港口旅游城市特色和品位的重要载体。目前,这些道路沿线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山体破损、建筑杂乱、绿化缺损、环境脏乱等问题,极大地损害了城市的形象和品位。为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现就**大陆连岛工程及本岛主干道景观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全面实施大陆连岛工程及本岛主干道景观建设工程,力争到2009年大陆连岛工程贯通前,基本建成交通顺畅、环境优美、整洁大气、绿色生态的富有**特质海岛风情和现代气息的景观交通线。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态性原则。依托沿线自然条件和地形特征,以植树造林为主,适当配置园林绿地等,组织疏密有致、封闭与通透相结合的绿化生态空间,营造车行景移、引人入胜的动态景观。

(二)坚持特色性原则。利用“港、桥、岛、海”独特景观,融合沿线古村民居、渔岛风情、雕塑小品,精心营造富有**海岛特色、现代气息的景观线,给入岛者带来“人在车中游,车在景中行”的旅游享受(具体要求见附件1)。

(三)坚持畅通性原则。景观建设必须配合和满通的安全、通达、快速和无障碍的要求,尤其要确保主干道岔口弯道、坡行道、闹区口等复杂地段的交通顺畅。

三、工作任务

(一)强化规划管治。精心编制《**大陆连岛工程沿线景观建设规划》,作为工程实施的指导依据。道路两侧严格“绿线”控制管理,确保绿化美化建设用地。按照空间形态完整、色彩和谐的要求,加强沿线城镇、村庄规划管治。严格审查沿线新建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注重与周边景观相协调。景观建设与沿线新渔农村建设相结合,切实加强村民建房的审批管理和指导服务工作。保护大鹏岛、册子等地的古村落、古民居。

(二)沿线绿化造林。道路两侧绿化造林按照《**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农林局关于绿色生态**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舟政发〔2007〕13号)要求组织实施。突出“生态”和“景观”两大功能,使主干道沿线有路皆绿,树木成线,林带成网,绿化成片。

(三)重要节点整治。整治主干道15个重要节点。其中大陆连岛工程及接线段包括沥港、东堠、册子、岑港、双桥等;白沈线包括东皋岭隧道、临城鼓吹山及接平东线处等;329国道包括鸭蛋山码头、定海青岭、临城惠民桥、勾山浦西、东港、蜈蚣峙码头、朱家尖南沙等。

(四)山体宕口复绿。全部关闭并治理沿线可视范围内的露天开采矿山。主要包括金塘、岑港、双桥、白泉、临城、勾山、沈家门等地采石场(治理计划见附件3)。露天矿山治理要因地制宜,切忌对周边环境造成新的破坏。及时复绿册子工业区块山体开采处。积极推进“青山白化”治理工程,采取覆土绿化、易地迁埋等多种方式,限期整治沿线有碍观瞻的坟墓。集中生态墓区建设要加强规划,搞好绿化。

(五)周边环境整治。拆除主干道景观建设工程范围内有碍景观及违法搭建的建筑物和构建物,进行绿化美化。清除沿线积存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粉刷美化可视范围内影响景观的建筑立面,清理和规范沿线户外广告,改变破乱现象。实施“夜景亮灯工程”,保障夜间交通安全,美化环境。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大陆连岛工程及本岛主干道景观建设工程是一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攻坚战,事关我市的发展和形象,必须高度重视。市政府成立景观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由梁黎明市长任组长,周伟江、李善忠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城建委、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委、市农林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新城管委会、省连岛工程指挥部、市连岛工程指挥部、市电力公司、定海区政府、普陀区政府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城建委,具体负责统筹景观建设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依据《**大陆连岛工程沿线景观建设规划》,精心设计实施方案,并于2007年6月底前上报领导小组,经批准后实施。

(二)明确职责分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段落实,务求实效”的原则,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攻坚克难,确保大陆连岛工程及本岛主干道景观建设工程顺利实施(具体分工见附件2)。

(三)落实资金保障。各级政府要把大陆连岛工程及本岛主干道景观建设作为本地区环境整治的重点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经费用于景观建设工程补助。各有关部门也应积极筹措建设资金。

(四)建立督查机制。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现场办公,及时解决问题,布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检查监督、考核评比、定期通报等日常工作。各实施单位每月底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情况。

实施意见篇6

一、目的和意义。我区现有的中心区是在原万安开发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区内的大量土地以工业用地为主。随着大泉州中心市区的东拓,万安中心区已经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迫切要求按城市功能加快改造建设步伐,促进中心区繁荣和发展。同时,区域内的大部分企业因发展需要已搬迁,原工业企业也要求调整用地功能。实施万安中心区土地收购储备,对于推动我区城市化建设,提高政府调控土地资源的能力,调整城市用地结构,构建健康环保城区,提升城市土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促进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适用的范围。凡在我区万安中心区内(沈海高速公路以东,滨江路以南,具体范围详见示意图)的土地收购储备,适应本实施意见。

三、本实施意见所称的土地收购储备,是指土地收购储备机构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将通过收购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后再出让的有效配置土地资源的行为。

四、洛江区土地储备中心,受洛江区人民政府委托,在洛江区土地收购储备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下,代表区政府实施土地收购储备工作。

五、可收购储备的国有土地。凡在我区万安中心区内权属清楚、产权清晰的工业用地,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实行统一收购。

六、收购的程序。

(一)申请收购:由申请人向区土地储备中心提出收购申请并提供有关资料。

(二)土地权属核查:对确定收购的地块面积、四至范围、地上建(构)筑物权属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

(三)批准收购储备:区土地储备中心将拟收购地块提交区政府用地联席会议和土地收购储备委员会研究,决定是否收购储备,确定按2.5容积率以及按城市设计方案确定的其他用地指标评估标定地价。

(四)下达规划设计条件:区土地储备中心对确定收购地块

的实际情况调查、确定权属后,发函给区规划分局,由规划部门按照新用途及城市设计方案,下达新的规划条件。

(五)标的物评估:委托有资质的评估单位对拟收购企业的土地及地上建(构)筑物进行评估,测算收购费用,并对新规划设计条件下(新用途)的地价进行评估,测算招拍挂出让起始价参考价。

(六)收储方案报批:区土地储备中心提出具体收购方案,报区土地收购储备委员会和区政府地价委员会,研究确定收购价格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起始价。

(七)签订合同:收购方案获得批准后,原土地使用权人土地权属完整(如有抵押贷款的必须解押等等),区土地储备中心与原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

(八)支付收购款:区政府设立土地储备基金,由区土地储备中心根据收购合同约定的金额、期限和方式,向原土地使用权人支付收购款。

(九)交付土地:根据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原土地使用权人应在收到首笔收购款后的3个月内完成搬迁、腾空厂房,向区土地储备中心交付被收购的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构)筑物,并将土地使用权证、房产证等手续交付区土地储备中心。

(十)权属注销:区土地储备中心根据《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支付收购款后,原土地使用权人应按收购合同的约定,协助区土地储备中心,分别向国土资源部门、房管部门申请办理原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注销登记手续。

七、收购价格的确定。土地收购价格的确定要充分调动原用地单位盘活存量土地的积极性,合理分配土地收益。

土地收购价格由土地价款、地上建筑物、构筑物价款构成。

(一)土地价款:对拟收购地块原工业用途与新用途进行评估,以评估的中间价格确定。商住用地评估的容积率以万安中心区的片区平均容积率(2.5)为依据。

(二)地上建筑物、构筑物视不同情况作价收购: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建设手续齐全的,按重置价格结合成新进行评估定价;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但建设手续不完整的,按成本造价结合成新评估定价;违法建设的建(构)筑物,一般不予补偿。

以上地上建(构)筑物评估由区土地储备中心与业主共同委托具备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评估价格必须在媒体或区政府政务公示栏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八、为鼓励企业“退二进三”,对主动提出土地收购储备,并及时进行搬迁的企业,进行奖励和搬迁扶持补助,奖励扶持金的标准按不高于土地重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净增值收益(该幅新用途的土地招、拍、挂出让总额扣除经区地价委员会研究确定后的招拍挂起始价)的30%确定。土地收购储备后,二宗以上企业用地捆绑为一宗地出让的,企业奖励扶持金按各企业合法的原工业实际用地面积和地上建构筑物总值的比例计算。

九、对企业实施土地收购储备后,根据城市建设规划需要,部分地块用于公共设施建设的处理方法:

1、原企业用地部分用于区间公共干道的,由规划部门按原地块面积下达规划设计条件,明确留出部分道路用地、建筑物总面积,收储补偿办法与其它地块相同。

2、原企业用地收储后,部分地块用于道路、绿化的,且没有办法参照上款列入容积率计算基数的,按可开发面积下达规划设计条件,进行地价评估,然后再参照推定出地块地价及实际出让价,从而计算收购价和奖励扶持金。

十、经过收购储备的土地,除公益项目用地外,必须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具体程序和操作办法按《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39号)、《福建省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64号)规定执行。

十一、有关地上物拆除问题根据宗地实际情况在招拍挂文件中另行约定,新用途土地竞得人需按规划批准方案按时动工建设。

国土资源部门与新的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时,要依法约定动工时间及建成时间。为确保重新出让的地块按期限施工建设,设定土地开发建设保证金,土地竞得人应在土地竞得后的60天内按土地出让金总额的10%向区土地储备中心缴交土地开发建设保证金。土地竞得人按期限完成施工建设,区土地储备中心退返土地开发建设保证金(无息)给土地竞得人;未按期施工建设或未完成建设的,该宗土地作为闲置土地处置,竞得人所缴交的土地开发建设保证金按合同约定作为土地闲置费,由区土地储备中心转交区财政。

十二、储备土地应实行成本、收益核算。储备土地经出让后,土地出让金全额上缴区财政,资金运营情况接受区审计部门监督。

十三、收购储备拍卖过程中产生的税费,按法律法规规定由各方主体承担缴纳。

十四、本实施意见由泉州市国土资源局洛江分局负责解释。

实施意见篇7

为进一步推进和规范党政机关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激发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省、广安市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素质优良的机关干部队伍,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资源和组织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党管干部的原则。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在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的指导下,由单位党组(党委)组织实施。

2、严格职数的原则。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必须在“三定”方案所核定的单位中层职数限额内进行,严禁超职数配备和人员“混岗”。

3、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必须严格按照本《意见》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4、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原则。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坚持考试与考察相结合,注重选拔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

5、个人志愿与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原则。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坚持工作需要和个人意愿相结合,当个人志愿与工作需要发生矛盾时,个人服从组织。

三、适用范围

本《意见》适用选拔市纪委、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机关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的内设机构负责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机关内设机构负责人;乡镇(街道)机关内设机构负责人。上述单位内设机构负责人遇下列情况,必须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确定人选:

(一)因调动、提拔、退休、免职等原因出现职位空缺,需要重新确定人选的;

(二)在同一中层职位工作时间较长,需要进行职位轮换的;

(三)其他需要实行竞争上岗的情形。

涉及重要机密和国家安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不宜公开竞争的中层职位,可不列入竞争上岗的范围。对于不宜公开竞争中层职位的人员确定,根据干部管理权限,按程序进行。

四、基本条件和资格

参加竞争上岗人员,应当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和竞争职位所需要具备的任职资格。

五、程序和方法

竞争上岗一般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和方法进行:

(一)工作启动。单位党组(党委)根据本单位中层职位和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在征求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一般应包括本单位核定和空缺的中层职数、竞争上岗的原则、竞争职位、选拔范围、任职条件、选拔程序、时间安排、组织领导和纪律监督等内容。

《实施方案》应按干部管理权限报请审批,市纪委、市公安局等单位内设机构的副科级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报市委审批;副科级单位的副职、各单位政工股股长(或负责政工人事工作的办公室主任)以及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委工作部门、乡镇(街道)和群团部门的股级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报市委组织部审批;市政府工作部门的股级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报市人事局审批。

(二)公告。《实施方案》审定后,单位党组(党委)将方案的主要内容在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进行公布,做好竞争上岗的宣传发动工作。

(三)公开报名。一般采取个人报名、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报名参加竞争上岗的人员可报一个职位,也可兼报其他职位,报名时填写《华蓥市党政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报名及资格审查登记表》,并表明是否服从组织安排。

(四)资格审查。依据《实施方案》中的任职条件,单位党组(党委)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经资格审查,符合竞职条件的人数应多于竞争职位数。资格审查合格人员名单在本单位公示。对于仅有个别人员报名,形不成有效竞争的职位,可不列入本次竞争上岗的范围,允许报考该职位人员改报其他职位。

(五)笔试和面试。经资格审查合格者,参加笔试、面试。笔试、面试工作在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的指导下,由单位党组(党委)组织实施。笔试主要测试竞争者履行竞争职位职责所必备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面试主要测试竞争者履行竞争职位职责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面试评委由本单位领导,组织、人事和纪检监察部门以及相关单位的领导组成,一般不得少于7人。笔试、面试由单位党组(党委)组织人员实行封闭出题,内容以《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为依据。笔试、面试成绩在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进行公布。

(六)民主测评。单位党组(党委)组织干部职工对竞争者的德才表现及其对竞争职位的适应度进行评价,参加民主测评人数必须达到应参加人数的80%以上。民主测评采用量化计分,德、能、勤、绩、廉各占一定分值,由参评人员无记名评分,汇总计算出每位竞争者的平均分数。民主测评可在笔试、面试之前进行,也可在笔试、面试之后进行。在笔试、面试之前进行,对民主测评分过低的人员,可取消其参加笔试、面试资格;在笔试、面试之后进行,对民主测评分数过低的人员,可不列为考察对象。

(七)组织考察。考察工作由单位党组(党委)组织进行。竞争者的笔试、面试成绩和民主测评结果应当按一定比例计入总分。单位党组(党委)根据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考察对象。确定考察对象时,可适当考虑竞争者的资历、学历及近年来年度考核等因素。考察对象人数应当多于竞争职位数。

考察组应由2名以上人员组成,一般包括本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纪检监察干部和政工人事干部。考察前应进行考察预告。考察内容包括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的基本情况及竞争该职位的适应度和群众公认度。考察工作结束后,考察组应写出综合考察报告,提出建议人选。

(八)上报审批。单位党组(党委)根据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结果和考察情况,集体研究提出拟任人选上报审批。

属市委管理的干部,报市委研究决定,由市委组织部进行公示;属市委组织部或市人事局管理的干部,报市委组织部或市人事局研究决定,由单位党组(党委)在本单位进行公示。干部的任前公示期为7—15天。

各单位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向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报送相关材料(任免请示、干部任免审批表、干部考察材料、单位党组(党委)会议纪要)一式2份。

(九)任职。公示后未发现有影响任用问题的人员,按照有关程序办理任职手续。需要进行任职试用的,按任职试用期的有关规定办理。

六、有关要求

1、竞争上岗工作在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的指导、监督下,由各单位党组(党委)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和本《意见》,依据干部管理权限,按照干部任免的相关程序进行。各单位要注重实效,保证质量,力戒形式主义和简单化。

2、各单位党组(党委)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凡是在同一中层职位任职满3年的,应当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进行职位轮换,没有通过竞争上岗或未严格按照程序竞争上岗的中层干部,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一律不予认可。

3、各单位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正确认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目的和意义,鼓励符合条件的干部,特别是优秀的年轻干部积极参与。对竞争上岗的中层干部,要加强教育和管理,对因职数等原因未能上岗的优秀干部,可作为后备人选培养;对不能继续担任原职位的落岗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另行安排适当工作,并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4、在实施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时,要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纪律,坚决防止和杜绝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本《意见》规定不一致的行为,确保竞争上岗工作健康有序进行。对竞争上岗中出现的违纪行为,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将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以前与本《意见》不相符的,按本《意见》执行。本《意见》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实施意见篇8

一、制定和公布住房建设规划

开展住房状况和需求调查,全面掌握我市住房总量、结构、居住条件、消费特征、配套设施,尤其是困难群众居住状况等信息,为我市发展房地产市场、满足居住需求提供政策依据。根据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科学合理制定住房建设规划,明确“十一五”期间,特别是今明两年普通商品住房、各类政策性住房(含中低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拆迁复建房等)的建设规划、项目布局以及进度安排,并向社会公布。

二、强化规划调控,改善住房结构,切实提高中小套型住房的比例

强化规划引导,进一步优化住房结构,增加中小套型住房的供应,切实提高普通商品住房在供应中的比重。优先保证经济适用房和中低价商品房等政策性住房项目建设规划,加快工作进度,确保供应。严格限制低密度、高档住房项目规划审批。坚持“总量控制、区域平衡”的原则,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各类政策性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应当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有计划地扩大全市各类政策性住房新审批、新开工规模,各类政策性住房套型面积应控制在90平方米以下。

三、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严格土地管理

适时调整土地供应结构、供应方式及供应时序,进一步深化土地供应方式改革。完善居住项目的有关土地出让合同条款,明确套型面积比例等规划条件。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用地供应量,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各类政策性住房的土地年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继续停止别墅类项目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限制低密度、高档住房土地供应。加大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和处置力度,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凡超过规定期限满一年未开工建设的,应当依法交纳土地闲置费,对出让土地欠缴出让金较严重或闲置两年以上的,应依法予以收回。

四、加快“三房”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中低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下简称“三房”)的建设、供应、管理政策。坚持以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为导向,有步骤地放宽经济适用房和中低价商品房供应条件,逐步改善困难家庭的住房条件。积极做好“十一五”期间“三房”建设用地规划和储备工作。坚持实行租赁补贴为主,租金核减、实物配租为辅的保障方式,再建设储备一批廉租房,稳步扩大廉租住房制度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工作,做到应保尽保。积极筹措城市住房保障发展资金,在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保证住房保障工作的资金来源。

五、控制被动性需求,发展二手房和租赁市场

合理控制拆迁规模,控制被动性住房需求。加强拆迁管理,全面推行依法拆迁、平安拆迁,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进一步消除政策,大力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建立和完善住房二、三级市场交易管理平台。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居民多渠道解决住房问题。

六、发挥信贷、税收调节作用,合理引导住房消费

加强房地产开发信贷条件的管理,严格开发信贷条件。有区别地适度调整住房消费信贷政策,鼓励自住消费。加大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政策性住房建设的信贷支持,加大住房公积金对政策性住房建设、供应和居民购买普通住房的支持力度。发挥税收调节作用,调整住房转让环节税收。

七、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开发建设全过程监管

加强住房项目立项、土地出让、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等环节的协调配合和共同把关,将新审批、新开工住房项目套型结构调整的要求落实到位。妥善处理已审批但未取得施工许可证商品住房项目的套型结构调整。切实加强房产交易环节行为监管。加强对商品房预售活动的动态监管、合同管理、房产广告、展销活动及房地产经纪活动的管理,坚决依法查处房产交易环节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房地产市场规范有序。

八、加强房地产市场信息监测分析,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进一步完善房地产信息系统,加强房地产信息的统一管理,加大各区(县)市场信息系统的建设力度,完善房地产信息系统服务功能,在强化市场监测分析研究、掌握市场发展动态的同时,要准确、及时地向社会市场信息。此外,要进一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强化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宣传,引导广大企业和市民树立正确的住房投资消费观念,促进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

九、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共同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持续发展。

市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根据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的意见,尽快制订相关实施细则。*、浦口、六合三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本意见精神,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达到新审批、新开工住房开发建设总面积70%等要求在本区得到落实。市规划、国土、房产等部门要加强对三区的指导,市监察部门应加强效能监察,各相关部门应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本意见各项措施在我市顺利实施,保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繁荣发展。

上一篇: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下一篇:辩护意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