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工作条例范文

时间:2023-10-23 11:55:31

信访工作条例

信访工作条例篇1

第一条 为规范信访督查督办工作,建立职责明确、协调统一、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提高督查督办工作效率和质量,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XX省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和中国共产党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信访局(以下简称市信访局)的工作职责,结合督查督办工作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依法按政策办事,确保国务院《信访条例》和《XX省信访条例》的贯彻实施,确保督查督办的信访事项得到妥善处理。

第三条 督查督办工作的任务是畅通信访渠道,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强化信访工作责任,维护社会稳定。市信访局对全市信访工作、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重要问题行使督查督办权。

第四条 市信访局实行信访事项重点督查督办和一般督查督办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市信访局督查处负责重点信访事项的督查督办,市信访局办信处、来访接待室负责本处(室)交办信访事项的督查督办。

第二章 工作原则

第五条 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就地化解矛盾,将问题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六条 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把握政策界限,严格履行工作程序,严格遵守各项制度。

第七条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准确、全面、客观地督查信访事项。

第八条 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督促解决群众信访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信访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九条 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做到处理到位,不留隐患。

第十条 坚持依靠县、区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原则。既要独立开展工作,又要尊重有权处理部门、单位的意见,确保督查督办事项的落实。

第三章 工作职责

第十一条 市信访局督查督办工作责任主体的职责

(一)局长对全局的督查督办工作负总责,抓好市委、市政府及国家和省信访局对信访工作各项决策和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抓好重大信访事项的督办,及时研究部署督查督办工作。副局长协助局长抓好督查督办工作。

(二)处长(主任)是本处(室)督查督办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完成本处(室)承担的督查督办工作任务。

第十二条 市信访局督查处的工作职责

(一)督查督办国家信访局和省信访局以及市委、市政府领导交办的需查报结果的信访事项。

(二)督查督办市信访局领导交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查看更多文秘资源网资料办需查报结果的信访事项。

(三)督查督办来市去省进京上访量大、重复信访多、信访工作相对薄弱的县、区和市直部门、单位的工作。

(四)检查、协调县、区和市直部门、单位需查报结果的重要信访事项的办理工作,加强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五)督查督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贯彻落实情况。

(六)指导全市信访工作机构的督查督办工作。

(七)督查督办领导交办的其他信访事项。

第十三条 市信访局办信处、来访接待室负责本处(室)交办信访事项的督办,每月将督办的信访事项以列表的形式送督查处备案。对经市信访局领导批准移交督查处办理的督办事项,及时办理移交手续,通报有关情况。

第四章 工作程序

第十四条 督查督办事项的立项

(一)凡列入督查督办范围的信访事项,由相关处(室)进行立项。

(二)督查督办事项原则上按照“一事一项”的要求立项。

(三)对立项督查督办的信访事项,督查前相关处(室)要提出拟办意见,报分管副局长批准后实施,督查工作结束后,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督查报告。

(四)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信访局领导交办需查报结果的信访事项,由督查处立项;国家信访局和省信访局交办需查报结果的信访事项,由督查处立项;经市信访局领导批准的由市信访局办信处、来访接待室向督查处移交的信访事项,由督查处立项。

(五)督查处对立项的督查信访事项要建立台账,逐项登记。

第十五条 督查督办事项的交办

(一)督查督办事项的范围、对象、时限、要求,由督查处提出拟办意见,报分管副局长或局长批准后交办。

(二)交办事项原则上应送交有权处理的相关县、区和市直部门、单位的信访工作机构;送主要负责同志的,一般应由相关县、区和市直部门、单位信访工作机构转呈。

(三)承办单位应在收到交办事项之日起60日内办结;市委、市政府领导交办的信访事项,有时限要求的,按要求办理;情况复杂的,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的理由。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办理。

(四)督查督办事项立项后,相关信访人再次就同一信访事项提供新的事实和理由,分别由办信处、来访接待室办理、接待;属于督查处立项的,办信处、来访接待室可在收到相关材料(包括信件、来访材料、接谈记录、电话记录等)之日起3日内移交督查处。

第十六条 督查督办的实施

(一)在规定时限内承办单位未办结交办事项的,应及时跟踪督办,要求其说明理由,并书面报告进展情况。

(二)督办主要采取电话督办、文书督办、约谈督办、实地督办和联合督办等方式。实地督办可采取听取汇报、调阅案卷、回访信访人、明察暗访等方法。实地督办和联合督办,须报请分管局长批准。

(三)督办信访事项,应对信访人反映的意见和问题向有关县、区党委、政府和市直部门、单位核实情况,查阅有关材料,听取信访人、相关组织和人员陈述事实和意见。核实后,视情向有关县、区党委、政府和市直部门、单位反馈情况。

第十七条 汇报材料的审核

(一)承办单位应在规定时限内,以公文的形式报送有关督查督办事项的汇报材料(附电子介质),一式三份;相关县、区党委、政府和市直部门、单位报送的汇报材料,应由其领导审核签报意见;市委、市政府领导交办的、国家信访局和省信访局交办的督查督办事项,应由其承办单位主要领导审核签报意见;汇报材料应有督查审理表(参见附件1)、信访事项处理意见见面书(参见附件2)。

(二)对督查督办事项的汇报材料(包括经有权处理的县、区党委、政府和市直部门、单位调查处理并经复查、复核的),要按照“事实清楚、定性准确、适用法律法规和政策正确、处理意见恰当、程序规范、手续完备”的要求,严格审核。

(三)交办处(室)收到督查督办事项的汇报材料,应及时审理,提出审理意见,经处(室)负责人审核后,报送分管副局长或局长审定。

(四)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和上级机关的,由经办人提出初审意见,经处(室)负责人审核,报请分管副局长或局长审定后,应及时上报和存档。凡不符合要求的,退回原承办单位,限时补查补报或重查重报。

第十八条 处理情况的上报与反馈

(一)报送市委、市政府领导交办事项的督查报告,由经办人起草,经处(室)负责人审核,报分管副局长或局长签批后呈送。信访事项的督查督办情况,由督查处编写《信访督查专报》或《信访督查通报》,报分管副局长或局长签发。

(二)由办信处、来访接待室移交的督查督办信访事项,督查处办结后要将有关情况及时反馈;需要书面答复信访人的,由办信处、来访接待室负责答复。

第十九条 立卷归档

督查督办事项的立卷归档,按照市信访局业务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章 建议权的使用

第二十条 改进工作建议权的使用

在督查督办工作中,发现有关党政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督办,并报请局领导批准后,提出改进建议:

(一)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期限办结信访事项的;

(二)未按规定反馈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

(三)未按规定程序办理信访事项的;

(四)办理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的;

(五)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的;

(六)其他需要督办的。

收到改进建议的党政机关应当在30日内书面反馈情况;未采纳改进建议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一条 完善政策建议权的使用

对于信访人反映的有关政策性问题,需要提请县、区党委、政府或市直相关部门、单位研究完善的,经有关领导批准后,送请相关县、区党委、政府或相关部门、单位研究处理。重要的政策性问题,经相关处(室)负责人审核,报局领导批准后,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并提出完善政策、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二十二条 行政处分建议权的使用

在督查督办过程中,发现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有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经相关处(室)负责人审核,报局领导批准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有关党政机关提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建议。

第二十三条 建议采纳情况的了解和报告

有关建议发出后,相关县、区和市直部门、单位在30日内汇报建议的采纳和落实情况。必要时,报局领导批准后派员了解处理情况。

对于县、区和市直部门、单位采纳建议的情况,有关处(室)及时汇总并形成书面材料,需要报告市委、市政府的,须经局领导批准。

第六章 工作要求和工作纪律

第二十四条 督查督办工作要求

(一)督查督办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与督查事项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督查事项材料,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工作质量和效果。

(二)有关处(室)每季度对督查督办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自查分析,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研究改进措施,并形成书面材料,由督查处汇总后报局领导。

(三)将督查督办工作纳入全市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实行绩效管理。

第二十五条 督查督办工作纪律

督查督办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务院《信访条例》、《XX省信访条例》的规定和市信访局各项工作纪律,严格依法规、政策和程序办案,不得假公济私、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不得接受信访人和被督办责任单位的馈赠和吃请,不得擅自向信访人和被督办责任单位透露不该透露的情况,不得积压和漏报有关督办材料。与信访事项或者信访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督查督办工作人员,应当主动申请回避,不得干预或擅自办理。

第七章 附 则

信访工作条例篇2

彭山区青龙镇组织开展《信访条例》宣传活动今(17)日,彭山区青龙镇群工办利用法制宣传月活动在集市上广泛宣传《信访条例》相关法律法规。本次活动主要通过设置咨询台、发放宣传单、宣传手册、现场解答群众咨询等形式宣传信访法规和规定,让广大群众了解信访相关规定,遵循《条例》,自觉依法按程序逐级走访。本次活动共发放《信访条例》300册,散发宣传资料3000份,现场接受群众咨询60人次。

通过一系列的专项宣传活动,广大群众对《条例》和依法逐级走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真正明白了先学《条例》再信访,维护权益有保障,真正懂得有诉求要依法逐级反映,依法逐级走访既能及时就地解决诉求,还能节省大量人力物力,非正常上访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要受到依法追究,在全镇营造了依法办事、依法信访的良好氛围,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建设平安青龙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提升了全镇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采用前款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称信访人。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做好信访工作,认真处理来信、接待来访,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为人民群众服务。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畅通信访渠道,为信访人采用本条例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提供便利条件。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信访人。

第四条 信访工作应当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履行职责,从源头上预防导致信访事项的矛盾和纠纷。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通过联席会议、建立排查调处机制、建立信访督查工作制度等方式,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的负责人应当阅批重要来信、接待重要来访、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信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信访工作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利工作、方便信访人的原则,确定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信访工作机构)或者人员,具体负责信访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是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信访工作的行政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交办、转送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

(二)承办上级和本级人民政府交由处理的信访事项;

(三)协调处理重要信访事项;

(四)督促检查信访事项的处理;

(五)研究、分析信访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完善政策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六)对本级人民政府其他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的信访工作进行指导。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对信访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严格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信访工作绩效纳入公务员考核体系。

第八条 信访人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或者对改进国家机关工作以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有贡献的,由有关行政机关或者单位给予奖励。

对在信访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或者个人,由有关行政机关给予奖励。

第二章 信访渠道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信访接待的时间和地点、查询信访事项处理进展及结果的方式等相关事项。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在其信访接待场所或者网站公布与信访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以及其他为信访人提供便利的相关事项。

第十条 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信访接待日制度,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协调处理信访事项。信访人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点向有关行政机关负责人当面反映信访事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负责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员,可以就信访人反映突出的问题到信访人居住地与信访人面谈沟通。

第十一条 国家信访工作机构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为信访人在当地提出信访事项、查询信访事项办理情况提供便利。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或者确定本行政区域的信访信息系统,并与上级人民政府、政府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的信访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信访工作机构或者有关工作部门应当及时将信访人的投诉请求输入信访信息系统,信访人可以持行政机关出具的投诉请求受理凭证到当地人民政府的信访工作机构或者有关工作部门的接待场所查询其所提出的投诉请求的办理情况。具体实施办法和步骤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十三条 设区的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信访工作的实际需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有利于迅速解决纠纷的工作机制。

信访工作机构应当组织相关社会团体、法律援助机构、相关专业人员、社会志愿者等共同参与,运用咨询、教育、协商、调解、听证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处理信访人的投诉请求。

第三章 信访事项的提出

第十四条 信访人对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不服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

(一)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三)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四)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

(五)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

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第十五条 信访人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分别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并遵守本条例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的规定。

第十六条 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信访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受理、办理机关的上级机关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该上级机关不予受理。

第十七条 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形式;信访人提出投诉请求的,还应当载明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和请求、事实、理由。

有关机关对采用口头形式提出的投诉请求,应当记录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和请求、事实、理由。

第十八条 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到有关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

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第十九条 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客观真实,对其所提供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第二十条 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的;

(二)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的;

(三)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

(五)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

(六)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

第四章 信访事项的受理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收到信访事项,应当予以登记,并区分情况,在15日内分别按下列方式处理:

(一)对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分别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不予受理,但应当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二)对依照法定职责属于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工作部门处理决定的信访事项,应当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情况重大、紧急的,应当及时提出建议,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三)信访事项涉及下级行政机关或者其工作人员的,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直接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并抄送下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要定期向下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通报转送情况,下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要定期向上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报告转送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

(四)对转送信访事项中的重要情况需要反馈办理结果的,可以直接交由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办理,要求其在指定办理期限内反馈结果,提交办结报告。

按照前款第(二)项至第(四)项规定,有关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转送、交办的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书面告知信访人,并按要求通报信访工作机构。

第二十二条 信访人按照本条例规定直接向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以外的行政机关提出的信访事项,有关行政机关应当予以登记;对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并属于本机关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应当受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对不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向有权的机关提出。

有关行政机关收到信访事项后,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当场书面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但是,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不清的除外。

有关行政机关应当相互通报信访事项的受理情况。

第二十三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及有关情况透露或者转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或者单位。

第二十四条 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的信访事项,由所涉及的行政机关协商受理;受理有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决定受理机关。

第二十五条 应当对信访事项作出处理的行政机关分立、合并、撤销的,由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受理;职责不清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的机关受理。

第二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时,可以就近向有关行政机关报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必要时,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主管部门;必要时,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必要时,通报有关主管部门。

行政机关对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不得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

第二十七条 对于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有关行政机关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不良影响的产生、扩大。

第五章 信访事项的办理和督办

第二十八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办理信访事项,应当恪尽职守、秉公办事,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宣传法制、教育疏导,及时妥善处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

第二十九条 信访人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有利于行政机关改进工作、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行政机关应当认真研究论证并积极采纳。

第三十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信访事项或者信访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三十一条 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办理信访事项,应当听取信访人陈述事实和理由;必要时可以要求信访人、有关组织和人员说明情况;需要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的,可以向其他组织和人员调查。

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可以举行听证。听证应当公开举行,通过质询、辩论、评议、合议等方式,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听证范围、主持人、参加人、程序等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二条 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经调查核实,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处理,并书面答复信访人:

(一)请求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予以支持;

(二)请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据的,应当对信访人做好解释工作;

(三)请求缺乏事实根据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不予支持。

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作出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应当督促有关机关或者单位执行。

第三十三条 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四条 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原办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收到复查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

第三十五条 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核。收到复核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核意见。

复核机关可以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举行听证,经过听证的复核意见可以依法向社会公示。听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

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发现有关行政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督办,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的办理期限办结信访事项的;

(二)未按规定反馈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

(三)未按规定程序办理信访事项的;

(四)办理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的;

(五)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的;

(六)其他需要督办的情形。

收到改进建议的行政机关应当在30日内书面反馈情况;未采纳改进建议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对于信访人反映的有关政策性问题,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提出完善政策、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对在信访工作中推诿、敷衍、拖延、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给予行政处分的建议。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就以下事项向本级人民政府定期提交信访情况分析报告:

(一)受理信访事项的数据统计、信访事项涉及领域以及被投诉较多的机关;

(二)转送、督办情况以及各部门采纳改进建议的情况;

(三)提出的政策性建议及其被采纳情况。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信访事项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超越或者滥用职权,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

(二)行政机关应当作为而不作为,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

(三)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

(四)拒不执行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作出的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对收到的信访事项应当登记、转送、交办而未按规定登记、转送、交办,或者应当履行督办职责而未履行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二条 负有受理信访事项职责的行政机关在受理信访事项过程中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收到的信访事项不按规定登记的;

(二)对属于其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的;

(三)行政机关未在规定期限内书面告知信访人是否受理信访事项的。

第四十三条 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在办理信访事项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推诿、敷衍、拖延信访事项办理或者未在法定期限内办结信访事项的;

(二)对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投诉请求未予支持的。

第四十四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或者有关情况透露、转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或者单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作风粗暴,激化矛盾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五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对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打击报复信访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十条规定的,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对信访人进行劝阻、批评或者教育。

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违反集会游行示威的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信访人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信访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五十条 对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信访事项的处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信访工作条例篇3

1、《信访条例》修订的背景及原因是什么?

原《信访条例》是国务院1995年制定的,现在之所以要修订,主要原因有四,其一,原《条例》已适用了9年多时间。9年来,国家民主、法治建设有了很大进步,人权入宪,《依法行政纲要》颁布,公民的权利意识大大增强,原《条例》越来越不适应现时民主、法治要求;其二,随着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加速转型以及各种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出现了不少新的矛盾和问题,原信访制度和相应解纷机制迫切需要调整;其三,自上世纪末期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发展举措: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这些决策和举措的实施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从而增加了对农民土地的征收、征用和对城市市民房屋的拆迁,加之在这个过程中不时发生某些腐败和滥用权力的事件,以致引发出各种社会纠纷,甚至导致了一些地方群体性事件发生,这些给原本就面临着不小压力的信访工作增添了新的压力,新形势、新问题给信访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其四,十六大以来,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建立和谐社会等许多新的执政理念,与之相适应,信访制度无疑也应该改革、创新。

2、新修订的《信访条例》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新修订的《信访条例》最大的亮点是突出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这主要表现在下述四个方面:其一,畅通信访渠道。例如,《条例》第9 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信访接待的时间和地点、查询信访事项处理进展及结果的方式等相关事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在其信访接待场所或者网站公布与信访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以及其他为信访人提供便利的相关事项。其二,明确信访受理和办理程序。例如,《条例》第21、28、31、33条分别规定,信访工作机构收到信访事项,应15日内处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办理信访事项应听取信访人陈述事实和理由;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可以举行听证;信访通常事项应在 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者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其三,建立信访责任制。《条例》第7 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信访工作责任制,对信访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严格依法追究责任。其四,在总则中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信访人(这一规定虽然在原《信访条例》中也存在,但却只是作为普通条款而不是作为总则条款规定的)。

3、过去信访人对信访不满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办事效率低下,只转不办,新《信访条例》是怎么解决这一问题的?

《条例》对此主要做出了三方面的规定:其一,直接处理权。《条例》第32条规定,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经调查核实,应依法对相应信访事项做出处理:请示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其他有关规定的,予以支持;请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据的,对信访人做出解释;请求缺乏事实根据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其他有关规定的,不予支持。其二,督办权。《条例》第36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发现有关行政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督办和提出改进建议: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期限办结信访事项的;未按规定反馈办理结果的;未按规定程序办理的;推诿、敷衍、拖延的;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的;其他需要督办的情形。其三,规定了严格的时限制度。

4、新《信访条例》对信访人的行为进行了哪些规范?

《条例》对信访人行为的规范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信访形式。《条例》第17、18条规定,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形式;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到有关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多人走访的,应推选代表,代表不超过5人。其二,信访材料。《条例》第19条规定,信访人应对其提供的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其三,信访人的责任。针对当前在信访秩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条例》对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堵塞、阻断交通,携带危险物品或者管制器具等六类行为作了禁止性规定,并与刑法等法律作了衔接,规定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从长远看,我国信访制度应当怎样改革?

信访制度是我国整个解纷和救济机制的一个环节。因此,信访制度的改革应当和必须与我国整个解纷和救济机制的创新联系起来。我国现行解纷和救济机制主要包括五大环节:诉讼、复议、仲裁、调解和信访。这一机制目前运行的情况怎样呢?它对于建立和谐社会究竟发挥了多大的功效和作用呢?应该说,我国现行解纷和救济机制运行情况总的来说是顺畅的,它对于公正和及时解决各种社会争议、纠纷,特别是解决因国家公权力违法、不当行使而产生的各种争议、纠纷,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其他国家机关依法办事,防止其滥用权力,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消除或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社会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

但是,无庸讳言,这个机制由于在我国建立和形成的时间较短(建立和形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及由于我国当下正处于转型时期,受各种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它还很不完善,还有很多缺陷,其内部结构、内部各种制度及其相互关系的设计还有很多不合理处,其作用和功能远不能适应及时、公正解纷,控制公权力滥用和保障公权力相对人权益的需要。就信访而言,在现有制度下,信访人反映的问题有多少通过信访真正解决了,信访人提出的申诉、控告有多少切实查处了?信访人通过信访有多少其生活和情绪确实安定下来了?对于这些,我们没有准确的量的统计,但是从目前全国各地、各部门仍不断增长的信访和一些地区群体性事件频发的现实看,信访制度功效的发挥并不尽理想。

当然,我们说信访制度功效发挥不尽理想,并不是说它没有发挥作用或仅发挥了很小的作用。事实上信访制度在上述诸方面均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如果没有信访制度,各种问题、矛盾、争议和纠纷肯定会更多,有些问题、矛盾、争议和纠纷甚至可能会激化而导致重大损失。我们说信访制度功效发挥不尽理想,只是说它本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而没有发挥,它解决了少量的问题、矛盾、争议和纠纷,但却对大量的问题、矛盾、争议和纠纷无所作为或无能为力,甚至引发出新的问题、矛盾、争议和纠纷。

6、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是信访制度本身设计不合理,还是我国整个解纷和救济机制(信访制度只是这个机制的一个环节)设计不合理?抑或是二者均存在问题?

恐怕是二者都存在问题。就信访制度本身来说,首先,信访的机构过于分散,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府以及政府的各个部门大多都设有信访机构,但整个系统缺乏统一协调的机制,甚至缺乏统一的计算机联网,信访人一个问题可能同时找几个机构,得到的答复和解决方案可能不一样,甚至相互矛盾;其次,由于信访机构分散,每个机构的工作人员即非常有限,有的几个人,有的十几个人,面对大量的信访案件,不要说件件亲自处理,就是件件亲自过问处理结果,在很多时候都是不可能的;第三,信访机构没有独立处理问题的权限,一般实体问题(甚至某些程序问题)的解决均需请示行政首长,而行政首长的工作又是那么忙,一百个案件也许难以批示一二;第四,法律对信访案件的处理没有严格的程序规范,有的信访机构对同一案件反复批转下级机关或其他有关部门处理,下级机关或其他有关部门往往拖着不办(有的甚至藉此惩治信访人),信访人即没完没了的反复信访,第五,法律对信访案件的处理大多没有规定严格的实体标准,而行政首长对个案的批示、处理有时又太过随意,以致调起了其他信访人或非信访人过高的“味口”,导致领导人解决了一个旧的案件,却引发出十个、百个新的案件,有时还误导一些人弃复议、诉讼等法律途径而找领导人批示,但这些人往往是折腾一年半载,领导人批示却下不来(领导人自然不可能对所有信访人有求必应),到时他们想再走复议、诉讼途径,但复议、诉讼时效已过,只得又回来再信访,如此往复。

就我国整个解纷、救济机制而言,其问题在于:首先,正规法治化渠道不畅,复议、诉讼门槛过高,限制过多,如受案范围将大部分行政行为(抽象行为、内部行为、涉及政治、文化和其他非人身权、财产权的行为等)排除在复议、诉讼范围,特别是诉讼范围之外;原告资格将许多起诉人(如被拐卖者、下落不明者的近亲属等)排斥在复议、诉讼的门外;时效制度(复议2个月、诉讼3个月)更是使许多案件进不了复议机关和法院的门。这样,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争议、纠纷的当事人就都被迫踏上了信访之途。而且,当事人一旦被迫踏上信访之途,往往是不仅问题解决不了,其在信访路上还下不来。因为其认为,再坚持坚持,似乎还有希望(因为有解决问题,甚至有问题解决得比复议、诉讼还好的先例),以致使信访队伍越来越大,上访者越来越多;其次,整个解纷、救济机制缺乏整体设计,各种制度、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协调和相互衔接不够。例如,信访与复议、信访与诉讼如何协调和衔接,有时是复议、诉讼完了又信访,信访完了又复议、诉讼,有时是复议、诉讼不受理去信访,信访不受理又去复议、诉讼;第三,在整个解纷、救济机制中,有些环节没有建立或运作起来,或者没有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例如,人民代表,全国各级人民代表恐怕有几十万,他们如果能够真正发挥听取民声、反映民意和监督政府的作用,信访案件的大部分问题有可能通过这一渠道得以解决。

7、那么,您认为,信访制度的整体改革思路应如何确定?

要解决目前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使信访制度发挥其应发挥的功能,不仅要重构和创新信访制度,而且要重构和创新整个解纷、救济机制:首先,要对目前过于分散的信访机构进行整合,建立起统一的计算机联网系统;其次,要建立类似国外议会督察专员或行政督察专员制度,统一协调各地各部门的信访工作;第三,要修改《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扩大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范围,使大部分行政争议能通过正式法律程序解决;第四,建立若干专门行政裁判所,处理诸如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工伤补偿、交通和医疗事故纠纷等专门性争议案件;第五,充分发挥人民代表的作用,人民代表(特别是全国人大代表)每月应设固定时间和地点接待选民,听取选民的意见、建议和帮助选民解决有关他们自己难于解决的问题或为他们解决问题提供咨询。

8、对于信访制度本身,应如何加以规范?

要解决目前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使信访制度充分发挥其解纷、救济和促进和谐社会建立的功能,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当然是规范信访制度本身。所谓“规范”信访,首先是给信访定位。《信访条例》第2 条规定,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这里确定的“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和投诉请求”三种功能。其中“投诉请求”占有最大的比重。

信访人通过信访向国家机关投诉,如前所说,是国家解纷、救济机制中的一个环节。国家解纷机制中的基本法治渠道是复议、诉讼和仲裁。无论是公权力相对人之间的争议,还是公权力相对人与国家机关之间的争议,都应该尽可能地通过复议、诉讼和仲裁这些较正式的法治化渠道解决,信访应该是起补充、辅助的作用。因此,《信访条例》第14 条和第21条规定,信访人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争议,应当向有关机关提起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而不能诉诸信访;如果向信访机关提出信访,信访机关将不予受理,并告知其向有权机关提出。所以,“规范”信访,首先就要将信访置于国家整个解纷、救济机制的适当位置,从完善国家整个解纷、救济机制的高度来改革、改进信访。

“规范”信访,也指完善受理、办理信访的程序。《信访条例》规定了几项重要的制度。例如,信访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制度 (以避免重复信访)、信访受理管辖制度 (以避免越级信访)、信访受理、办理、复查、复核的时限制度 (以避免拖延、耽搁和以冷漠、官僚主义态度对待信访)、信访处理听证制度 (以保障信访案件处理的公正),等等。过去,信访没有效率,不解决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与信访没有较严格的程序制约分不开的。当然信访不能设定像诉讼、复议那样的严格程序,如果那样,信访的优势就不存在了,就会不仅没有效率,而且也不能以适当的灵活性(尽管具有一定的人治性成份)缓和法治在一定情形下的过分僵硬和过分刚性了。

毫无疑问,在中国特色的法治社会,信访仍有较大的作用空间,它作为具有一定人治性成份的解纷、救济环节,是我国现时解纷和救济机制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对法治性解纷、救济环节具有重要的补充、辅助作用。但是,同样毫无疑问,现行信访制度必须改革,我国现时整个解纷、救济机制必须创新,目前的《信访条例》只是我们改革和创新的第一步,下一步怎么走,我们应该和必须继续进行探索。

信访工作条例篇4

信访走访形式

新《信访条例》列举了信访的形式为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并处处透出不鼓励走访,而鼓励书信、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狭义信访的信息。但是,实际中人们一提到上访,想到的却总是千里迢迢的走访,要求各级政府要向社会公布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尤其是要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为信访人在当地提出信访事项、查询信访事项办理情况提供便利。如果这个信息系统建立起来,人们真的就会在家里坐在电脑前上访,不用到政府门口、到北京、到天安门上访了吗?实际上,许多上访者之所以选择走访,尤其是集体走访、重复走访,并非是他们不了解信访部门的联系方式,也并非是他们缺乏通信手段,不会上网,其中的奥妙,无非是在政府对游行、示威严格管制的情形下,走访尤其是集体上访不过是民众以上访名义进行的游行示威,一种公开施加压力的手段。其他非走访的信访,最多只能传递信息,而不能施加压力。没有附加压力的信息,其重要性、紧迫性只会排在附加压力信息之后。

上访者明白了这一点,就越发不会选择最便捷的通讯手段。一封电子邮件是最没有压力的,最不耗费信访部门和领导人的资源,但最节约资源的方式,就是最无力、最没用的方式。与其发这样一封电子邮件,还不如在人气旺盛的网上论坛发一个帖子,有时候还能产生舆论压力,引起领导人的重视。其实最有用的,仍然是集体上访、反复上访。可以预计,即使这套全国信访信息系统建立起来,千千万万的上访者仍然不会去使用这种方便。在信访问题上,光提供方便是没有用的。

新《信访条例》对走访过程中的潜在压力传递机制进行严格管制,规定上访者不得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不得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第二十条),试图以此把走访者驱赶到设计好的狭义信访的轨道内。

信访材料写法

信访人在信访活动中有规范的书面材料,有利于信访事项的办理,所以,信访人要写好向有权机关及信访局送的信访材料。

一、信访材料类型

1、《信访申诉书》,是信访人初信初访时提出信访事项的信访材料;

2、《信访请求复查书》,是信访人不服有权机关办理意见,向再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查的信访材料;

3、《信访请求复核书》,是信访人不服有权机关复查意见,向再上一级有权机关请求复核的信访材料。

三、信访材料内容

1、《信访申诉书》提出信访事项要符合《信访条例》第十四、十九条

的规定,最后提出信访要求解决的问题;

2、《信访请求复查书》先写明不服年月日,单位办理信访事项的意见(注明有权机关办理回复文号)、然后提出复查理由,最后为信访复查要求解决的问题。

3、《信访请求复核书》先写明不服年月日,单位办理信访事项的复查意见(注明有权机关办理回复文号),然后提出复核理由,最后为信访复核要求解决的问题。

三、 信访材料首尾

三类信访材料的台头都要写清楚所送交的有权机关或信访机构的单

位名称,如:红花岗区建设局、遵义市信访局等;最后写清楚信访人姓名(或信访单位名称)、家庭住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和信访时间。

四、注意问题

信访材料内容要客观真实,语言通顺、简单清楚、内容短小。一件信访材料只提出一个信访事项,一件信访材料只要求解决一个问题,一件信访材料台头只写一个单位,一件信访材料只能送交一个单位。

信访条例20xx年修订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采用前款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称信访人。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做好信访工作,认真处理来信、接待来访,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为人民群众服务。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畅通信访渠道,为信访人采用本条例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提供便利条件。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信访人。

第四条 信访工作应当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履行职责,从源头上预防导致信访事项的矛盾和纠纷。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通过联席会议、建立排查调处机制、建立信访督查工作制度等方式,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的负责人应当阅批重要来信、接待重要来访、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信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信访工作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利工作、方便信访人的原则,确定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信访工作机构)或者人员,具体负责信访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是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信访工作的行政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交办、转送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

(二)承办上级和本级人民政府交由处理的信访事项;

(三)协调处理重要信访事项;

(四)督促检查信访事项的处理;

(五)研究、分析信访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完善政策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六)对本级人民政府其他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的信访工作进行指导。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对信访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严格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信访工作绩效纳入公务员考核体系。

第八条 信访人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或者对改进国家机关工作以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有贡献的,由有关行政机关或者单位给予奖励。

对在信访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或者个人,由有关行政机关给予奖励。

第二章 信访渠道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信访接待的时间和地点、查询信访事项处理进展及结果的方式等相关事项。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在其信访接待场所或者网站公布与信访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以及其他为信访人提供便利的相关事项。

第十条 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信访接待日制度,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协调处理信访事项。信访人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点向有关行政机关负责人当面反映信访事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负责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员,可以就信访人反映突出的问题到信访人居住地与信访人面谈沟通。

第十一条 国家信访工作机构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为信访人在当地提出信访事项、查询信访事项办理情况提供便利。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或者确定本行政区域的信访信息系统,并与上级人民政府、政府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的信访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信访工作机构或者有关工作部门应当及时将信访人的投诉请求输入信访信息系统,信访人可以持行政机关出具的投诉请求受理凭证到当地人民政府的信访工作机构或者有关工作部门的接待场所查询其所提出的投诉请求的办理情况。具体实施办法和步骤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十三条 设区的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信访工作的实际需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有利于迅速解决纠纷的工作机制。

信访工作机构应当组织相关社会团体、法律援助机构、相关专业人员、社会志愿者等共同参与,运用咨询、教育、协商、调解、听证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处理信访人的投诉请求。

第三章 信访事项的提出

第十四条 信访人对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不服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

(一)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三)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四)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

(五)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

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第十五条 信访人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分别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并遵守本条例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的规定。

第十六条 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信访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受理、办理机关的上级机关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该上级机关不予受理。

第十七条 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形式;信访人提出投诉请求的,还应当载明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和请求、事实、理由。

有关机关对采用口头形式提出的投诉请求,应当记录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和请求、事实、理由。

第十八条 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到有关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

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第十九条 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客观真实,对其所提供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第二十条 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的;

(二)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的;

(三)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

(五)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

(六)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

第四章 信访事项的受理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收到信访事项,应当予以登记,并区分情况,在15日内分别按下列方式处理:

(一)对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分别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不予受理,但应当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二)对依照法定职责属于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工作部门处理决定的信访事项,应当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情况重大、紧急的,应当及时提出建议,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三)信访事项涉及下级行政机关或者其工作人员的,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直接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并抄送下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要定期向下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通报转送情况,下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要定期向上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报告转送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

(四)对转送信访事项中的重要情况需要反馈办理结果的,可以直接交由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办理,要求其在指定办理期限内反馈结果,提交办结报告。

按照前款第(二)项至第(四)项规定,有关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转送、交办的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书面告知信访人,并按要求通报信访工作机构。

第二十二条 信访人按照本条例规定直接向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以外的行政机关提出的信访事项,有关行政机关应当予以登记;对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并属于本机关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应当受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对不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向有权的机关提出。

有关行政机关收到信访事项后,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当场书面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但是,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不清的除外。

有关行政机关应当相互通报信访事项的受理情况。

第二十三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及有关情况透露或者转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或者单位。

第二十四条 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的信访事项,由所涉及的行政机关协商受理;受理有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决定受理机关。

第二十五条 应当对信访事项作出处理的行政机关分立、合并、撤销的,由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受理;职责不清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的机关受理。

第二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时,可以就近向有关行政机关报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必要时,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主管部门;必要时,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必要时,通报有关主管部门。

行政机关对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不得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

第二十七条 对于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有关行政机关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不良影响的产生、扩大。

第五章 信访事项的办理和督办

第二十八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办理信访事项,应当恪尽职守、秉公办事,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宣传法制、教育疏导,及时妥善处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

第二十九条 信访人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有利于行政机关改进工作、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行政机关应当认真研究论证并积极采纳。

第三十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信访事项或者信访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三十一条 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办理信访事项,应当听取信访人陈述事实和理由;必要时可以要求信访人、有关组织和人员说明情况;需要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的,可以向其他组织和人员调查。

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可以举行听证。听证应当公开举行,通过质询、辩论、评议、合议等方式,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听证范围、主持人、参加人、程序等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二条 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经调查核实,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处理,并书面答复信访人:

(一)请求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予以支持;

(二)请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据的,应当对信访人做好解释工作;

(三)请求缺乏事实根据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不予支持。

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作出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应当督促有关机关或者单位执行。

第三十三条 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四条 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原办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收到复查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

第三十五条 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核。收到复核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核意见。

复核机关可以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举行听证,经过听证的复核意见可以依法向社会公示。听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

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发现有关行政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督办,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的办理期限办结信访事项的;

(二)未按规定反馈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

(三)未按规定程序办理信访事项的;

(四)办理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的;

(五)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的;

(六)其他需要督办的情形。

收到改进建议的行政机关应当在30日内书面反馈情况;未采纳改进建议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对于信访人反映的有关政策性问题,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提出完善政策、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对在信访工作中推诿、敷衍、拖延、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给予行政处分的建议。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就以下事项向本级人民政府定期提交信访情况分析报告:

(一)受理信访事项的数据统计、信访事项涉及领域以及被投诉较多的机关;

(二)转送、督办情况以及各部门采纳改进建议的情况;

(三)提出的政策性建议及其被采纳情况。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信访事项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超越或者滥用职权,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

(二)行政机关应当作为而不作为,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

(三)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

(四)拒不执行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作出的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对收到的信访事项应当登记、转送、交办而未按规定登记、转送、交办,或者应当履行督办职责而未履行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二条 负有受理信访事项职责的行政机关在受理信访事项过程中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收到的信访事项不按规定登记的;

(二)对属于其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的;

(三)行政机关未在规定期限内书面告知信访人是否受理信访事项的。

第四十三条 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在办理信访事项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推诿、敷衍、拖延信访事项办理或者未在法定期限内办结信访事项的;

(二)对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投诉请求未予支持的。

第四十四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或者有关情况透露、转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或者单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作风粗暴,激化矛盾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五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对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打击报复信访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十条规定的,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对信访人进行劝阻、批评或者教育。

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违反集会游行示威的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信访人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信访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五十条 对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信访事项的处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信访工作条例篇5

(二)全力推进“三项建设”。一是推进基层基础网络建设;二是推进信访稳控长效机制建设;三是推进信访信息网络建设,实行信访工作的信息化运作。

(三)努力构筑“三条主线”。一是构筑“民心线”,进一步强化督查督办,加强干群血肉联系;二是构筑“法治线”,进一步加强《信访条例》的宣传贯彻,引导群众依法有序行使信访权利;三是构筑“保障线”,进一步强化主题责任,从健全保障体制入手,预防信访案件的发生。

20**年信访工作总结和20**年信访工作打算

20**年,我县信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一个确保,两个实现,两个大幅度下降”的信访工作目标。全县上下,团结一致,锐意进取,及时妥善处理了群众信访反映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效地维护了全县社会政治稳定。为创建“平安无为”奠定坚实基础。

一、全县信访工作基本情况

据统计,1-12月份,全县共受理来信来访1820件次,同比下降5.1%,其中来信211件,下降58%,来访1599人次,同比上升14.4%,今年共承办省、市交办案件74件,基本均按期查结上报。虽然20**年来访总量有所上升,但总的信访形势有所好转,突出表现在:一是越级集体访明显下降,去市集体访7批43人次,赴省集体访1批15人次,在省、市位次明显靠后。实现了县委、县政府年初提出的一个确保和两个大幅度下降的信访工作目标。二是来县集体访得到有效控制。1-12月份共发生来县集体访25批560人次,大部分集体访均得到有效处理。三是信访人的信访行为得到规范,信访秩序明显好转,堵塞交通、围堵机关大门等违法行为明显减少。

今年以来,信访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领导高度重视,把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到实处

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信访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主要负责人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分管负责人将主要精力用来抓信访,抓稳定。每遇重大越级集体访,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带头接访,一线指挥,主动与群众面对面对话,调处矛盾。在对重大信访问题的调处和查办方面,全县坚持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制。全年仅县领导包案就有70件,几大班子负责同志人人有任务,个个有担子。县乡层层签订了信访工作责任书,真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坚持和完善了周二领导接待日和领导亲自批阅来信制度,积极开展领导开门接访工作。20**年,县委、县政府负责人共接待群众来访756人次,其中集体访20批410人次,批阅来信180件,占来信总量85.7%,召开各类协调会现场办案会16次,把大量的矛盾调处化解在县内。

(二)狠抓落实,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

为实现年初确定的“一个确保,两个实现,两个大幅度下降”的目标,过去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认真开展县、乡两级党政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活动。从20**年5月16日起,全县、乡两级党政领导干部实行轮流接访。仅去年5月16日至7月5日的“两访”期间,我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人共安排6个工作日,接待来访群众。县直和乡镇负责人共有1175人次参与了开门接访,做到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公示。其间,全县共排查出重大信访问题68件,均由县负责人带案下访,县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各带案8件。通过县、乡党政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活动的开展,化解了大量的矛盾,有效地控制了群众越级集体访的发生。为了进一步巩固“两访”成果,畅通信访渠道,方便群众开展信访活动加大调处力度,我县自去年7月30日起,将每0周二领导接待日改为每周一、二、三三天接待。

二是认真宣传贯彻新颁布的《信访条例》。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已于去年5月1日正式实施,在新条例实施之际,我县狠抓新条例宣传贯彻工作。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各部门主动参与新条例的宣传。通过散发宣传资料,出动宣传车、设立咨询台,举办全县信访干部培训班以及在县电视台、广播电台滚动播放《条例》及宣传标语,在县、乡两级悬挂过街横幅和标语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通过宣传,营造了学习条例、贯彻条例的氛围,提高了广大干部依法行政、依法接访的能力,增强了信访人依法信访、自觉维护信访秩序的意识。

三是整顿信访工作秩序,努力营造依法信访的氛围。根据省市开展“信访工作秩序整治活动”的总体要求,我县制订了信访秩序整治活动工作方案,召开了全县动员会,确定8月10日为全县信访秩序整治宣传日。公安、信访部门联合出台《无为县关于维护信访秩序的通告》,向全社会宣传告知。同时,对一些缠访、闹访、扰乱机关秩序等违法信访行为坚决予以打击。通过整顿信访秩序,规范了信访人的信访行为,营造了依法信访的氛围。

(三)突出重点,努力探索建立信访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健全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在坚持定期排查的基础上,对重点地区、重点时间段开展不定期排查,掌握动态,制定预案,达到发现得早、控制得了、处理得好的目的。排查期限由以往一月排查一次改为每半月排查一次,严格实行零报告制度。二是坚持好领导接待日制度。当班领导坚持按期接访,做到不失信于民。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都及时落实了接待场所,列出了各自单位领导参与信访接待排班表,做到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公示。同时,还将领导接待日群众反映问题是否得到及时妥善解决,作为检验领导接待日制度成效的标准,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抓到底。三是实行领导包案制。坚持谁包案、谁负责,做到包调查、包处理、包稳定、一包到底。四是坚持领导阅批来信制度。全年领导阅批群众来信占来信总量的50%以上。五是坚持实行信访工作例会制度和协调会制度。

(四)提高素质,不断加强信访部门自身建设。

1、全面领会xx大精神,以“保先”教育活动为契机,不断提高信访干部素质。在保先教育活动中,我们从强化干部的学习教育入手,重点学习xx大精神、******同志关于坚持“两个务必”的优良传统的重要讲话和《党章》等学习内容。在这次活动中,结合信访部门工作实际,我们制定了工作方案,发放征求意见表20份,查摆出3条工作作风方面的不足,进行深入整改,制定出整改措施3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4项。通过上述举措大大提高了信访干部的服务于民的能力。

2、信访部门办公自动化水平得到提高。县委、县政府对信访部门的能力建设非常重视,加大了对信访部门的投入,今年在我局原办公设备基础上,投资了近2万元建立了信访网站,在机构编制较紧的情况下,努力向信访部门倾斜,保证我局信访工作顺利开展。

二、目前存在的信访隐患

总结今年的工作,我们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县发展做了贡献,但同时也应看到我们工作中仍存在问题和不足,来县集体访和信访总量仍高位运行,仍然存在大量信访隐患。反映较为强烈的有:

一是历史遗留问题。表现突出的有:乡镇七、八十年代先担任民师后任村干部的人员反映老有所养问题;卫生系统考留人员,农业系统实践生、农林四场和兽医要求解决待遇问题;

二是我县二坝、刘渡等地失地农民反映生活困难问题(二坝开发区征地、刘渡马渡村西河整治征地);

三是高沟镇等少数村民反映国家重点工程500万伏高压线路工程拆迁安置问题;

四是乡镇改革中,清理的乡聘人员(乡聘联防队员)要求办理养老保险及提高补偿标准问题;

五是乡镇区域规划问题;

六是运输市场部分正三轮驾驶员要求营运问题;

七是城镇规划中拆迁补偿安置问题;

八是企业改制中反映的问题。经贸、供销等单位职工经常来县上访。如齿轮厂、燃料公司、食品公司、金桥纺织厂、木螺钉厂等企业职工多次来县上访,要求购买养老保险,解决生活出路。

此外我县去京个访人数较多,占全市去京上访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虽然没有集体访,但是个访及重复个访较多。

三、20**年工作打算

20**年的信访隐患较多,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不断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信访工作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积极稳妥地做好我县今年全年信访工作。为此,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进一步加大《信访条例》宣传贯彻力度。重点要体现“两个规范”,既要规范信访人的信访行为,又要规范党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在接访和办理案件的同时,宣传好条例,确保按照《信访条例》规定的程序运作。

二要继续做好党政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工作。已经开展的党政领导干部接待日工作,解决了大量的信访难题,取得了明显成效,县政府已把党政领导干部开门接访作为一项制度来长期执行。做到主动介入、主动下访,努力把大量的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力争实现在三至五年内“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集体访不出县”信访工作总体目标。

三要进一步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进一步控制越级集体访的发生。我县将继续坚持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年终考核的后进乡镇或部门实行“一票否决”,重点管理。针对上述我县存在的信访隐患,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包保责任制,认真地处理好群众反映的问题,确保问题处理在县内,对因工作失误造成群众集体越级上访的,对因劝返处置工作不及时、不到位引发严重性事件的,对因劝返稳控不力造成上访人员滞留重要场所等情况,严格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

四要控制去京上访老户。我县20**年共发生去京上访18人次,上访老户人数和去京个访人数在全市各县区中都是最多的。对于去京个体访和上访老户,一方面要求相关单位制定稳控措施,确定专人,死看硬守,另一方面,要加大接返力度,有关单位接到通知后,要迅速组织人员接返。

五要坚持矛盾排查和信息报告制度。按照省市要求,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洗,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每周上报一次大排查大调处活动的情况,落实责任人和包案领导,并提供重大信访隐患的关概况。(各单位对能处理的问题要自行处理到位)县信访局对各单位上报的矛盾纠纷进行梳理,重大隐患每月上报市局一次,大排查大调处期间每周上报一次。加强信访信息报告制度,对于重大的信访问题、集体访、越级集体访等信息要求及时上报,不得延误。迟报、漏报、误报信息造成后果的,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六要抓好网上信访工作。争取在全县各乡镇建立互联互通,进行网上作业,对于“网上信访”这一新生事物,我们要高度重视。接到一起,处理一起,回复一起,力争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七要加大信访工作督查督办力度

县信访局将不定期对乡镇及县直有关单位领导接待日实施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对上级交办案件和转送信访事项办理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对县级领导批办的信访事项办理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对信访工作其他事项进督查督办。

八要建立健全三级信访网络,提高信访干部素质

建立健全县、乡、村(社区)三级信访网络;加强机关建设,提高信访干部素质,提高办事效率,树立信访干部新形象。

区信访局贯彻全市信访工作会议精神筹划明年信访工作思路。日前,该局召开专题会传达学习全市信访会议精神,深入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会上客观分析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全区信访维稳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初步明确了XX年全区信访工作基本思路:一是完善领导体系,畅通信访渠道,强化落实“关口前移、源头预防”,并建立滚动督查督办和联合会办机制,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二是推动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和“大信访”格局,充分发挥信访部门“第二研究室”的作用,积极创新工作方法。三是强化初信初访源头化解、重信重访专项治理、突出问题处理力度,不断加大化解力度。四是做好重点稳控、应急处理及分析研判工作,全力做好稳控工作。五是严格目标管理,加强责任落实,狠抓督查督办,积极推进问题化解。(信访局)

四、20**年工作思路

虽然我区采取了很多措施控制信访问题,但我区信访工作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重大的考验,主要表现在信访量居高不下,越级访上行趋势明显,信访方面反映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长期积累的社会问题和新出现的不稳定因素交叉混杂,企业机构改革涉及职工安置、旧城区改造引发的动迁补偿等问题,都可能引发集体访和越级访。因此,根据省市信访工作要求,结合我区信访工作实际,我们确定20**年信访工作要充分调动全区各部门信访工作积极性,协调督办,使其各尽其责,运用各种手段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实现控制越级访和异常访,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

20**年区信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为统领,按照国务院《信访条例》的要求,明确信访部门的协调指导作用和职能部门处理信访问题的具体责任,继续推行依法信访。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为保护信访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维护信访秩序,控制越级访和异常访,不断创新信访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提高工作质量。

(一)认真抓好初信初访,尽最大努力将信访矛盾化解在区内。控制集体访、越级访最有效的办法是尽可能地把上访问题解决在发生地,解决在初始信访环节上,这项工作做得好,就会避免问题扩大、矛盾激化,今后一段时间我办将把提高初信初访事件的结案率作为重要环节来抓,扭转重集体访,轻单人访的观念,切实加大初信初访工作力度,防止因忽视处置而导致越级访集体访。重视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到群众中发现问题,把握群众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加以说服、教育、引导,做好与群众间的感情沟通和交流,把思想工作做到心头。从关心人,理解人出发,帮助上访群众认识问题,做到释疑、解惑、顺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淡化激烈情绪,避免事态扩大和矛盾升级,使群众心平气和,达到理智、理解的工作效果。

(二)定期集中处理疑难信访案件,减少积案。明年我办将定期开展“重点信访案件集中处理活动”,通过在全区范围内自下而上的排查,疏理出时间长、处理难度大的信访问题,实行三级包案,落实责任,加强督办,限期解决,集中处理每一阶段的重点问题,减少积案。

(三)是完善区长信访电话统计指标体系。对各成员单位工作情况和统计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定期上报区百姓求助快速处理机制领导小组,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五是实施示范工程。不断发现、研究、总结各成员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对突出典型,组织专门力量全面深入地总结研究,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多种形式,推动百姓求助快速处理机制工作可持续发展。

(四)继续深入开展国务院《信访条例》的学习培训。区信访办将下半年国务院《信访条例》的培训重点放在最基层,将组成几个专门培训小组深入到社区、村屯、企事业单位开展培训宣传工作,提高基层信访干部水平,充分利用好信访基层网络,使基层信访干部有能力完成信访工作任务,最大限度的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五)依据国务院新修订信访条例继续完善信访工作机制。《信访条例》颁布后,我办对现行规章制度和工作措施进行全面梳理,按照新《信访条例》的要求,将对信访工作制度重新予以完善,建立起明确信访责任主体和问责机制、公开办案机制、法律援助机制,听证制度,完善“双向承诺制度”,重大疑难信访问题听证会制度,复杂信访问题和要案“会诊”制度。加强长效机制建设,逐步构建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

信访工作条例篇6

工作运行机制,完善各种配套制度,加大信访事项的协调处理力度,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一、强化思想认识、促作风建设年工作

今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年目标,不断加强思想认识。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领导小组,坚持领导挂率,明确各项具体工作措施,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人抓,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不断丰富内容。为了使活动收到实效,我们一方面积极动员,一方面把建设年与信访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其注入实际内容。在获得州级最佳文明单位后,我们以争创信访工作三无一好转和开展创学习型党组织为载体,引导职工立足岗位,不断学习,创新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作中营造一种爱学习,讲奉献的良好氛围,奋力打造文明机关;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在长江**网开辟了信访工作栏目,及时反映全县信访工作动态,及时宣传信访工作典型事例和处理得好的信访案例,为基层提供信访业务指导,为广大群众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提供服务。同时将信访工作程序和文明创建情况在**政务网上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四是紧紧围绕宣传贯彻国务院和湖北省两个《信访条例》为主线,在全县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联合县司法局、县委党校组织宣讲团,深入乡镇进行宣讲,多渠道、多形式向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信访条例》,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维权的能力。五是积极参与全县组织的各种学教活动,激发干部职工的爱民之心和工作热情。我们利用节假日期间组织干部职工下农村、进社区,深入贫困农户中访贫问苦,为特困信访人解决实际困难,做到上为领导分忧,下为群众解难。使全体干部职工把建设年工作作为一项责任,为创建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狠抓支部建设,促进建设年工作。

党建工作在支部的领导下,着力打造六型机关、创建五好支部活动和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注重党员的学习和教育工作,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了新党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及《信访条例》,全体人员在学习中提高了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7月,局党支部被县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支部。今年以来,局党支部已组织党员召开三次民主生活会,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增强了支部凝聚力和向心力。目前,周五下午党员学习活动已成为一个固定的制度。全局干部职工精神振奋,团结协作,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机关形象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局机关苦练内功,出台严格的机关管理制度和工作目标,并严格执行。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单位,积极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双百双千双建活动,机关各项工作收到实效。

三、坚持四个为主,促进建设年工作。

为切实把信访工作抓实,有效遏止群众越级访、集体访、重复访和非正常上访上升势头,实现群众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镇的工作目标,我们重点抓了四个坚持:

(一)坚持预防为主,实行提前介入。根据全县改革发展的实际,充分考虑各种矛盾和纠纷的发展趋势,将信访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坚持主动提前介入,随时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企业改制、移民安置、国家重点工程拆迁等中心工作,成立以局领导亲自参与协调的信访调处机构和工作专班,紧紧抓住群众初信、初电、初访的矛盾消化处理的有利时机,坚持抓早、抓小,努力提高一次性解决问题的成功率,将一大批信访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防止和减少了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

(二)坚持疏导为主,防止矛盾激化。为畅通信访渠道。向社会公布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信访接待的时间和地点、查询信访事项处理进展及结果的方式等相关事项,极大地为信访群众提供方便。

(三)坚持大局为主,加强协作配合。我们建立了信访联系会议制度,协调处理重大疑难信访问题。彻底改变了以前信访工作领导急、一家管的局面,使信访格局由小变大,信访渠道由“窄”变“宽”,信访责任由轻变重,信访工作由虚变实,初步建立了政府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

(四)坚持发展为主,服务经济工作。我们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抓住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突出信访事项,牵头或参与处理了大量的信访问题。多次召开协调会,组建督查专班,使一些突出的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同时我们还注意认真办理外来投资商和私营企业主的投诉,尽力为我县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落实《信访条例》,促进建设年工作。

针对群众信访活动无序

性和随意性突出的特点,我们从抓源头防控入手,帮助和引导群众依法按程序上访。一是全面开展《信访条例》学习,大力宣传省信访局、省公安厅规范信访行为、维护信访秩序的通告和《治安管理处罚法》,切实转变上访群众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的思想观念。对群众信访涉及的土地、债务、合同、民事纠纷等,引导他们通过仲裁、行政复议、法律诉讼渠道解决,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二是强化信访督办职能,认真抓好上级交办件和重大疑难信访问题的督办检查,每年至少开展信访专项督办检查2次,使信访事项得以妥善处理。三是对群众在信访活动中出现的六不准行为,给予批评、教育,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依法打击。四是建立信访登记、回告、转送、交办、答复、复查、督查、通报等运行机制,信访工作基本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五、畅通信访渠道,促进创建工作。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作风建设年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信访条例》和中央、省领导关于信访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

神,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为主线,创新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查督办,加大解决问题的力度,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强化学习,严格管理,树立良好的机关形象,为构建和谐**、平安**作出积极贡献。

信访工作条例篇7

 

一年来,我院控申举报部门共受理来信来访33件,其中群众来信25件,来访8人(次),其中属检察机关管辖的案件线索31件;检察长参加接待12次,接待期间处理群众来信12件,接待来访群众12人,妥善处理群众告急访案1件,立案复查刑事申诉案件1件;审查刑事赔偿案1件1人,立案审查1件1人,决定赔偿1件1人,赔偿金额15099.57元。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总结于后:

 

一、深入开展文明接待活动,严格执行首办责任制,认真开展集中处理涉法上访案件专项工作

 

(一)严格执行首办责任制

 

一年来,我院控告举报部门认真执行首办责任制,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和上级有关部门转办的各类举报线索,坚持做到文明接待,依法办理,及时分流,加强督办,严格按照首办责任制的要求进行处理和答复。受理属本院管辖的首办案件,其中分流到职侦局24件举报线索,已将查处的11件11人反馈举报中心,其余13件已督促在规定的期限内抓紧办理;分流到民行科的5件民事申诉案件,已结案3件,其余的2件正在办理;分流控申科处理2件已按期反馈1件1人,正在办理的1件1人。

 

(二)坚持和完善检察长接待制度。我院党组极为重视此项工作,分管检察长要求严格坚持检察长接待制度,特别是强化检察长接待日批办案件的办理和督查、督办工作,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消除不利稳定的因素。今年4月20日上午,正值检察长接待日,沙角乡鱼堰村现任村支书和村主任等一行4人,向值班接待的副检察长反映:本村原任村支书张昌贤对张更礼和现任村主任举报其经济问题不满,前几天,驾摩托车将村主任撞伤,要求我院及时对张昌贤经济问题调查处理,否则,将到市里直至中央有关部门上访。来访人情绪非常激动。接待副检察长仔细听取了来访人反映的情况,并将我院对该案的初查情况给举报人作了反馈,并当即表示,我院将进一步加大初查力度,请相信我们一定尽快给一个答复。来访人表示:有领导这句话,我们也暂不到北京去上访了。胡副检察长认为事态虽然暂时平息,但未从根本上解决实质问题,当即带领控申科同志,赶到沙角乡,几经周折,才找到正在村里工作的乡党委书记,介绍了今天鱼堰村村支书、主任及群众来访的情况,要求乡党委、政府继续调处鱼堰村新旧两任书记间矛盾,做好息诉罢访工作。党委书记表示,党委将专题研究解决,并要乡纪委先行调查处理,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三)高度重视集中处理涉法上访第二阶段工作

 

院党组非常重视集中处理涉法上访第二阶段专项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保障集中处理涉法上访工作深入有效开展。二是坚持实行领导包案制。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形成了检察长负总责,主管检察长直接抓,控申科具体抓,其它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我院按照市院的文件要求做到了:1、认真排查,摸清底数,明确解决的重点涉法案件经认真排查,属本院管辖的涉法上访案件2件2人;2、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办案力度,严格执行“四定四包”责任制,狠抓具体案件的办理,现已依法处理涉法上访案件1件1人,正在处理的涉法案件1件1人;3、建立和完善处理涉法上访案件的经常性的工作机制;4、加大善后工作力度,坚持做到“两见面”,把做好息诉工作作为办案的必经程序。

 

二、认真学习贯彻《信访条例》

 

在新的《信访条例》即将施行前夕,我院党组对学习贯彻新《信访条例》高度重视,为了让全院干警全面地把握新《信访条例》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并在今后的信访工作中更好的适用,努力把我院信访工作引向法制化、规范化,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我院就如何抓好《条例》的贯彻执行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信访条例》学习培训,并组织全院干警集中进行了学习和讨论《条例》,积极参加了由县委信访办统一组织的培训。二是由控申科牵头组织了全院干警观看了中央电视新闻频道《法治在线》节目连续播出的关于新《条例》的电视讲座。三是抓好《信访条例》的宣传工作。今年5月9日,县委信访办交办我院办理黄成军要求及时处理扣押款信访案,我院收到交办通知后,及时与职侦局取得联系,按照《信访条例》规定时间,将办理结果书面报告了信访办。

 

三、加强举报宣传工作,促进反腐斗争深入开展

 

为了进一步查处和打击经济犯罪,预防职务犯罪,推动反腐斗争的顺利开展。今年3月初由控申科牵头,其它科室配合,在县人民广场开展了法律咨询和预防职务犯罪知识宣传活动。这项活动院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抓动员、抓布置,各部门积极配合。散发各类宣传资料3000份,出动干警46人,展出宣传挂图25册,张贴宣传标语100多幅,通过宣传检察机关直接受理案件范围、立案标准、检务公开、举报常识、反渎职侵权、控告申诉赔偿等方面的法律知识,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今年我院共查处各类经济案件34件,立案侦查23件25人,挽回经济损失25余万元,为预防犯罪,服务经济建设,挖掘案源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突出办案重点,狠抓各类案件的办理

 

我院控告申诉部门立足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切实维护来信来访者的合法权益,认真履行“监督制约”职能,切实维护司法公正,认真开展好规范执法行为和执法公正的专项活动。。

 

(一)立案复查不服本院扣押款刑事申诉案件1件1人。我院受理申诉人提出的申诉后,及时调卷立案复查,依法收集相关证据,协调各方面关系,排除阻力,现正在办理之中。

 

(二)我院依法受理并审结刑事赔偿案件1件1人。立案审查1件1人,决定赔偿1件1人,国家赔偿15099.57元,并在二个月内全部办结。

 

一年来,我院控申举报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控申部门人员少,执法水平和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首办责任制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在市院“突出特色创品牌,全面发展争一流”活动中,要创控申品牌,与之相匹配的队伍建设、基础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在来年的工作中,加强对外联系,加大举报宣传力度,立足为民办实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认真开展集中处理涉法上访案件和2006年立案复查的不服检察机关自侦案件处理决定的申诉案件办理情况质量检查两个专项活动,扎扎实实地做好来年的工作,圆满完成今年目标考核任务。

信访工作条例篇8

各管区、村居,镇直各部门: 为认真学习宣传国家《信访条例》,贯彻落实全市信访工作暨“双教育、双规范”活动会议精神,进一步规范信访工作程序,切实维护信访群众合法权益与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信访工作的法制化建设,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镇深入开展以“教育干部依法行政,规范干部信访工作行为;教育群众遵纪守法,规范群众信访行为”为主题的“双教育、双规范”活动,现制定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建设“平安00000”、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疏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为目的,以贯彻实施国务院《信访条例》为重点,深入开展信访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双向规范信访群众和受理机关的行为,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自觉依法行政,教育、引导信访群众遵守信访程序,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实现信访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为加快00000发展营造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目的要求 1、让广大群众知道信访渠道、程序、受理机关、应遵守的法律法规等,特别是要让上访群众知道有理也不能违法上访,无理更也不能违法闹访,缠访闹访造成影响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2、让各级各部门负责人熟悉掌握《信访条例》和上级有关指示精神,明确信访工作基本原则、信访事项的受理机关、办理和督办程序,承担的责任等;让机关工作人员和基层干部清楚接处访程序、方式、期限、责任等,确保依法、文明、有序接访。 3、让各级各有关部门对照信访法律法规,进上步加强和规范信访工作,积极开展信访宣传教育活动,共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4、让各级领导干部在下基层调研、接待群众来访时,抓好信访法规宣传教育,让有关部门举办各类干部培训班增设信访工作方面的内容,镇里召开重要会议、举行重大活动都要对信访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三、方法步骤 “双教育”活动要抓好宣传、教育、培训三个环节,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式的宣传方式,坚持下面宣传注重宣传效果。把握好正确舆论导向,确保达到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群众依法有序信访的良好效果。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6月份为集中宣传阶段。把6月份作为《条例》宣传月,各村各有关部门要以国务院《信访条例》、《山东省信访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为重点,集中一个月的时间,采取播放录音、张贴宣传画、宣传标语、发放明白纸、宣传栏,统一组织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在全镇范围内进行宣传。把信访案件多发的部位和有上访苗头、倾向的群众信访老户作为宣传教育重点,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6月中旬拿出一周的时间在公共场所和主要街道进行集中宣传活动,真正达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2、7月1日到20日为培训提高阶段。通过脱产学习、集中授课、观看专题片、案例分析、座谈讨论、经验交流等形式,组织全镇机关干部特别是信访工作一线人员、各村各单位负责人、全体党员等进行培训,达到掌握和运用有关法律法规、明确信访工作程序的效果。 3、7月下旬为检查验收阶段。组织专人进行统一检查,并将情况通报全镇,记入年度考核。 “双规范”活动要抓好规范干部行政行为、规范群众信访行为两个环节。 在规范干部行政行为方面,一是实行信访工作问责制。建立健全科学决策、依法行政、民主决策“三个体系”,依法履行职责,如因决策不当引发有影响的越级访或集体访,必须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二是建立定期接访制度,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三是规范处理来信来访。要认真接待来信来访,按法定期限书面告知信访人是否受理,严格遵守限时办结制,并制定规范、统一的信访工作文书,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信访人的投诉请求。四是建立完善处置预案。针对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充分做好准备,做到人员、资金、车辆通信工具“四落实”,并划定警力介入的底线。一旦发生,本着依法、稳妥、果断、及时的原则迅速启动工作预案,有关部门各司其责、协同工作。五是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行“一岗双责”,严格追究因工作不力导致群众越级上访或集体访的有关责任人责任。六是建立信访工作监督机制。及时查处信访工作中的失职、渎职案件。 在规范群众信访行为方面,一是对上访群众发放《信访手册》,助以了解信访渠道、受理机关、办理程序、时限等内容。二是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上访人必须依法向有关机关提出,信访机构不予受理。三是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采用书面形式的,要载明信访人姓名、住址和请求、事实、理由;采用走访形式的,要到指定接待场所反映。多人走访反映共同问题的,应推选不超过5人的代表。四是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信访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再提出同一事项,否则不予受理。信访人对处理意见不服的,必须按照程序请求复查、复核。信访人仍然不服的,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的投诉请求。五是信访人必须对其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在信访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侵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对于信访中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厉惩处。 四、组织领导 这次活动时间长、任务重,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加强对活动的领导,镇成立“双教育 、双规范”活动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镇党委书记0000同志任组长,各有关单位负责人、管区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信访办主任000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2005年6月2日

信访双教育、双规范实施意见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改进措施范文 下一篇:地图管理条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