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如何写范文

时间:2023-10-21 06:53:11

新闻稿如何写

新闻稿如何写篇1

记者的“编辑意识”指的是:记者在采访工作中所要具备的大局观念、策划意识、精品意识及新闻敏锐性等,最终实现编辑工作职责的“前移”。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是指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报道时所做的选题、所拍摄的镜头素材、稿件所使用的写作形式要具有编辑的眼光。特别是在进行独立报道时,记者要明白怎样安排各种材料,才能尽可能做到符合整档新闻的要求;在组织报道时,要知道拍摄什么样的镜头画面,以及从哪些不同的角度组合稿件会有较好的效果。

记者的“编辑意识”有利于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在实际工作中,一线记者是新闻“链条”的第一环,是新闻事件的第一“见证人”,最了解、掌握新闻事件的“内幕”。比如:某个会议上新近出台的重要措施、某位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的中心内容等。记者在写作稿件时如果没有将主要意图贯穿稿中,后期编辑在编稿时就有可能出现偏差,播出后可能会造成群众误解,不利于中心工作的开展,重者甚至会酿成新闻事故。

记者的“编辑意识”有利于增强新闻节目的可视性。电视新闻记者与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记者有很大不同。大家知道,电视具有视听结合、声画并茂的传播特点,电视新闻更是镜头语言、现场访问、同期声及文字表述的结合体。所以电视摄像记者在采访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摄像师如果在采访过程中没有拍到精彩的细节镜头,就算文字写得再好、再漂亮也不会打动受众,这就会出现声、画“两张皮”的现象。如果所写的文稿与所拍的画面结合紧密、相得益彰,这样整条新闻的可视性就会大大增加。

记者的“编辑意识”有利于增加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连续性。要将一件新闻事件写好,就要将所要表现的相关主要内容写实、分量写足(比如时间、主要人物、主要新闻点等),再加上一个夺人眼球的标题,这样就会大大增加稿件的第一读者――“编辑”阅稿的冲动。高质量的稿件会让编辑觉得稿件重要、新鲜,不发不行,晚播可惜。若记者把最鲜活的新闻事实埋没在冗长的叙述里,就像考编辑的眼光一样,无异于对自己稿件的自我枪毙,外宣稿件尤其如此。对于连续报道来说,前方记者比后方编辑更明白下一个环节需要反映什么问题,因此知道如何采拍合适的镜头,关注和追踪整个新闻事件,以利于后期报道。

记者的“编辑意识”有利于提高新闻节目的质量。新闻节目的播出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作,它需要采、编、播、制的共同参与。有些记者外出采访回来,认为稿件写完,把稿、带子交给编辑即完事,其中的文字推敲、画面选择都要由后期编辑制作来全权负责完成,完全不管播出后的效果,殊不知,这不但会造成主要文字意思表达不清、辛苦拍来的自认为重要的画面被删除,而且会影响整个新闻播出后的质量。同时,这也是对自我劳动成果不负责任的表现。由此看来,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就是要树立强烈的编辑观念,站在编辑制作的角度去想问题,设身处地地为整个新闻节目着想。虽然分工不同,但思想相通,记者既要“瞻前”,更要“顾后”,在镜头前加一道编辑的“滤色镜”。有了这种编辑观念,分析新闻事件会更加全面,挖掘新闻价值会更加深刻,也才会采访出更有深度、广大群众更爱看的精品节目。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实现“编辑职责的前移”?

切实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大局观念。胸有全局,方能把准方向,记者要加强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正确地把握舆论导向。为党的工作大局服务,既是新闻宣传的着眼点,也是新闻宣传的着力点。新闻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唱响主旋律的基本要求,是为党的工作大局服务的具体表现,也是对新闻工作者政治意识强弱的检验。电视新闻工作者要严格把好第一关,增强责任意识,多“造福”,不“闯祸”。

努力增强“现场编辑意识”,提高摄像水平。电视新闻摄像记者,虽然是节目编导意图的实施者、物化者及完成者,但他所拍摄的对象不是能调度和摆布的,整个拍摄过程一直处于“等待”和“捕捉”的状态。这就需要拍摄人员有较强的现场编辑意识。在现实工作中,有些编辑在后期剪辑操作时,常常遇到由于一些摄像师(包括特约记者、通讯员等)拍的片子不规范,画面长度不够或过长、没有转接镜头、镜头表现力不强、素材不够丰富等许多疏漏问题,使剪辑起来不顺畅,编出来的新闻也给观众留下刻板、缺少变化的感觉。虽然记者在前期编辑中很难做到“深编辑”,但至少要努力多拍摄一些“有效”镜头,为后期编辑制作带来便利,提高工作效率。如果摄像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就考虑到后期编辑所需要的素材,便会多补拍一些背景画面,这样,新闻节目就会显得更加生动。例如:拍主持人现场播报时,可根据稿件和节目需要,选择不同的场景;拍突发事件时要“等待”时机、“捕捉”最有价值的镜头。因此,电视摄像记者要努力学习钻研实践摄像技术,不断提高摄像水平。

努力增强“精品策划意识”,提高写作水平。电视文字记者应该具有精品意识,是指记者在进行深度报道时所作的选题、所使用的写作形式要具有一个资深编辑的眼光和全局意识。记者写作时就要注意在“深度、广度、全面”上多下工夫,站在编辑的立场上去写稿。如何选择好文体、写好稿件标题、开好头、同期声如何运用等,都是立足全局,整体策划。要积极、反复、客观地构架稿件雏形,找准支撑点,进入扎实、深入、细致、周密的采访活动,努力做到“精心策划、精心采访、精心写作、精心制作标题”,这样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

此外,电视新闻记者如果在工作中树立了全局意识,时常与编辑沟通,参与审稿,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编辑意识,对提高节目质量、多出精品有百益而无一害。

(作者单位:孟州市广播电视局)

新闻稿如何写篇2

泉先生在《青年记者》撰文《仅靠通稿是不行的》指出:长期以来,处理突发性事件、灾难事故的信息披露惯例是由有关部门新闻通稿。在互联网没有大规模普及应用之前,这种舆论控制方式屡试不爽,也由此造成很多舆论掌控者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但随着网络时代传播方式的急剧变化,“官方通稿”越来越受到“网民统统搞”的挑战,如果不能及时变化,通稿的信息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起到相反的效果。

笔者认同朱先生的看法。同时认为,由于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与可信度,即使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一些地方过多的指令性通稿,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消极作用。

通稿,是提供给各家新闻单位共用的稿件。这类稿件由来已久。在我国最常见的是新华社的通稿。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有“消息总汇”之称,每天发稿数量很大,权威性强,而且专业素质高,写作符合新闻要求。所以,尽管用还是不用、如何用,由媒体自己决定,新华社通稿仍然是媒体特别是平面媒体国内外新闻的主要来源。

官方通稿,笔者以为称指令性通稿更合适。指令性通稿是为了统一口径,指令媒体必须刊用,而且不能改动的通稿。在我国的新闻体制下,这类通稿在报道个别特别重大、高度敏感、需要保密的事件时,是需要的。中央授权新华社发的极少数要求各级媒体照用的通稿,就属此类。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存在滥用指令性通稿的情况。这样的通稿,常是突发事件、严重事故和比较重要的领导活动等报道,由主管部门撰写,指令当地各家媒体必须刊用,而不能另作报道。滥用通稿,往往会产生多种负面作用。

有些指令性通稿成了封锁消息的工具。除了朱先生提到的蓟县大火的报道外,《检察日报》还曾披露,营口市辽河大桥垮塌之后,当地官员对前来采访的记者如临大敌,现场遭警方封锁,即使那些被允许进入现场的本地记者,也都接到了“只能采用新闻通稿,不得擅改一字”的通知。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这种“鸵鸟政策”,只会导致信息混乱,引起公众不满,影响政府和媒体的公信力。蓟县和营口的教训值得记取。

有些指令性通稿起到了地方保护的作用。新闻是提供信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必须全面、真实、客观、公正。媒体要从全局出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的意愿。而某些地方部门的通稿,往往注意的是如何传达自己的观点、态度,从地区和小团体利益出发,影响了报道的客观公正,有时甚至掩盖真相、歪曲事实。一些舆论监督的报道,也因此被封杀。

由主管部门撰写的某些指令性通稿,由于作者不熟悉新闻规律,惯于按照一定的格式写新闻,把真正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淹没在名单、一般化的讲话、迎来送往的过程中了。再加文字枯燥、刻板,让人生厌。某地今年国庆电影招待会的报道,电子媒介和纸媒都用同一通稿,文中有一段“”及稍后几年常有的套话:与会者回顾什么,畅谈什么,决心如何,一看就是作者照抄以前的报道。这样的稿件能有什么吸引力?

指令性通稿过多,会造成多报一面,抹杀不同媒体的特色。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定位,记者会选取适合自己媒体的角度,写得有声有色,独具风格。多种媒体在大方向一致的情况下百花齐放,可以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有助于取长补短,使传播更加丰富多彩。

不适宜的指令性通稿,还会影响媒体和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前几年退下来的李岚清同志,以音乐爱好者身份到各地大学讲音乐知识。有一个地方只许用通稿,把一条丰富生动的文化新闻,写成枯燥的政治新闻,而且违反了退下来的同志参与政治活动的规定。受到读者批评后,记者感到冤枉,因为他本来写的就是生动的文化新闻,但最后他的稿子遭枪毙,刊用了通稿。一些稿件由政府部门包下来,记者的任务就是取回现成的通稿直接上版面,那样只会培养一批无能的懒记者。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仍然有这么多不合时宜的指令性通稿,其原因是复杂的。毋庸讳言,某些地方部门新闻执政能力欠缺、媒介素养不高,不尊重公众的知情权,是重要的原因。媒体也并非无一点责任。媒体人是专业人员,发现问题应该按照程序提出意见,这不是违反纪律,而是责任意识和职业精神的表现。

新闻稿如何写篇3

关键词:企业 培养 通讯员队伍

中图分类号:G2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310-01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所承担的宣传报道任务更重了。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笔者认为,企业宣传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基层通讯员队伍在新闻宣传中所发挥的主力军作用,培养好基层通讯员队伍。

通讯员队伍是企业宣传的主力军

一、通讯员作为企业宣传工作中的主力军,承担着重要的职责。

1.通讯员是企业的信息传递者。通讯员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级单位文件指示的宣传解读,以及根据上级要求所作的本企业信息汇报,无疑会促进企业与外部信息交流的畅通。企业领导的决策、指令需要通讯员加以宣传解释,以便基层单位更加迅速准确地贯彻落实;基层单位的一些创新的思路、好的经验等也需要通讯员及时传递,保持企业内部信息的畅通。

2.通讯员是企业文化的传播者。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从产品、技术竞争逐步转向人才和文化的竞争。而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如何将企业文化的理念、精髓和内容导入员工的头脑中,宣传引导至关重要。通讯员在企业宣传部门的引导下,在日常写稿投稿过程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逐渐认同企业文化,并通过自己的新闻稿件、文艺作品进一步传播,有利于营造企业文化的培育氛围,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3.通讯员是企业对外形象的塑造者。良好的企业形象是由外形、内质两个方面构成的。企业的外形是人们看得见的“硬件”,如现代化的办公楼,花园式的工作场所,鲜明的企业标识等。内质则体现在企业规范的业务流程、完善的管理制度、良好的激励机制、优秀的经营业绩、先进的企业文化、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及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等方面,这些可以统称为“软件”。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不仅是展示企业光艳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展示企业内在的鲜活。要展现这些内质,离不开通讯员与媒体的合作,通过新闻和文艺作品宣传企业亮点、展示企业风貌,逐渐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

4.通讯员是企业历史的记录者。企业从诞生、发展、壮大,到辉煌的顶峰,当企业想要回顾自己的发展轨迹总结经验时,却发现没能适时地记录下企业发展的过程,该是多么的遗憾。如果我们把企业管理者、生产者看作企业历史的创造者,那么,通讯员则是企业历史的记录者。他们通过文字、图片,及时捕捉企业发展中涌现的优秀人物和事迹,记录重大活动,为企业留下珍贵的记忆。

通讯员只有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所承担的神圣职责,才能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才能用心地投入到企业宣传工作中去。

二、培养通讯员队伍应打“组合拳”

1.发展通讯员,建立新闻宣传网络。企业宣传部门要想把本单位新闻宣传工作做好,就需要建设好通讯员队伍,建立好新闻宣传网络。事实证明:哪个企业通讯员队伍抓的好,新闻宣传网络建的好,这个单位的新闻宣传工作就做得好。企业宣传部门要时刻掌握本单位哪些人有写作特长,一旦发现有这样的人才应主动去支持、鼓励、引导他们,尽可能把他们吸收到通讯员队伍中来。同时,企业还要建立通讯员宣传报道网络,制定必要的考核制度和管理规定,使基层通讯员能够经常和宣传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宣传部门在发展通讯员时,应坚持做到不论身份,不讲文凭,不分性别,不限年龄等,要不拘一格广纳贤才。

2.培养通讯员,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由于企业媒体受到版面、稿件数量的限制或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基层通讯员的稿件有时发表不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企业宣传部门在工作中,应将提高基层通讯员的写作水平放在首位。对热心写稿的通讯员,宣传部门在采访和写作上应给予帮助和指导,经常向他们通报上级或本单位近期的宣传报道重点,为通讯员想思路、出选题,指导他们如何去写稿、改稿和投稿,并通过多种渠道让他们参加各种文化基础和新闻专业培训班,以培养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3.激励通讯员,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基层通讯员在工作中既要干好本职工作,同时又要占用自己大量的业余时间去写作。不仅如此,他们有时还会面对众多不合作、不理解、不支持等方面的压力去采访、写作,因此,通讯员干好这份额外的工作并取得一些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时,他们更需要一种理想信念和宣传部门的鼓励作为支撑。所以宣传部门在培养、发展通讯员时,应争取企业党委、行政的支持,拿出专项资金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基层通讯员进行奖励。另外,在政治待遇上,企业要像表彰先进工作者那样对先进宣传单位、优秀通讯员进行表彰。在评选先进、评聘职称等方面给予基层通讯员一定的优惠政策,这样可以使他们具有荣誉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4.保护通讯员,为他们做坚强后盾。保护通讯员的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基层通讯员的写作积极性。企业宣传部门应该是基层通讯员的“家”,是他们温馨的港湾,应该时刻为他们着想,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一些基层通讯员在写作中,由于掌握的信息较少和所处的位置、角度的局限,写出的稿件有时会出现表达不清、内容不完整或用词不当的地方,这可能会引起一些领导或上级宣传部门的不满和少数人的冷嘲热讽。这时,如果宣传部门处理不当,将会严重伤害基层通讯员的写稿积极性,甚至以后再也不写稿了。其实,这种情况的发生是一种正常现象,每个基层通讯员在初次写稿时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基层通讯员这时不必惊惶失措和害怕;宣传部门不要过于批评通讯员,而是应该从保护通讯员写作积极性的角度出发,在提高通讯员采访和写作能力的同时,明确指出稿件中存在的不足。通讯员在写完新闻稿件后,一定交给相关领导审核把关,在确认没有问题后,再向新闻媒体投稿。

我们相信,只要企业宣传部门充分认识基层通讯员队伍在新闻宣传中所发挥的主力军作用,在培养基层通讯员队伍上多下功夫,不断提高基层通讯员的写作水平,逐步完善新闻宣传制度,建立健全新闻宣传网络,那么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就能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刘燕萍. 企业报如何培养通讯员[J]. 记者摇篮,2011,07:34-35.

[2]张露. 浅谈企业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J]. 魅力中国,2009,24:59.

新闻稿如何写篇4

日理万机的总理为民工讨工钱的事报道后,各地刮起了一股“清欠”民工工资的暖风。尤其是各地政府带头“清欠”,要求政府投资的项目按合同规定的时限付清工程款,并责令施工企业限期补发所拖欠的民工工资。由此我想起了另一种“清欠”――各地新闻媒体拖欠作者稿费的事,亦属“清欠”之列。

“爬格子”的朋友聚在一起,难免说起这个沉重话题:一位文友说,从去年到今年,他在某法制报上用稿40篇,至今未收到稿费;另一位朋友说,他在某报用了10篇稿子,只收到两篇稿费,还是写信打电话“讨”来的,其他几篇也打了“白条”;还有一位老兄给县(市)广播电台写了几年稿子,80%被采用了,收到的是一摞“白条”(用稿通知上写着你的稿子在何时播出,稿费另寄),结果一分钱也没寄来。新闻单位拖欠作者稿费的事亦不是什么新闻了。

媒体拖欠作者稿费与企业拖欠民工工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一种劳动、一种付出,没有得到应得的劳动报酬。不论你是拖欠民工工资,还是拖欠作者稿费,不管你是恶意拖欠,还是善意拖欠或者其他原因,都违反了《劳动法》和《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是违法的、不道德的。

年终岁首,各地媒体在积极为民工讨工钱时,也不要忘记自己“清欠”。媒体拖欠稿费已经是多年的顽症,却少有人开口讨要,总以“吃点哑巴亏算了”而,惹不起躲得起,再也不给你投稿得了。媒体与开发商一样,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有的编辑部什么都缺,唯稿子不缺,当然是一般化稿子多。每天雪片般飞来的自由来稿就有几麻袋,还有传真稿和一些E-mail发来的电子稿,能编发的只能是百分之几,据一位省报编辑说,自由来稿的用稿率还不到1%,作者永远处于买方市场。如今报刊如林,自由撰稿大军日渐庞大,上稿竞争日趋激烈,媒体生存受到巨大威胁,财雄势厚的新闻单位太少,一些报刊拖欠作者稿酬,打白条就成为常事;有的报刊压根就不发稿酬,也不给作者寄样报(刊),稿子登了,作者浑然不知,登了白登;发稿费打折扣也是常事,作者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不说罢了。

作者是媒体的上帝,理应受到尊重。我们的媒体是通讯员的朋友,应当成为互相尊重、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希望在报道“清欠”民工工资时,能自觉地反省自己,模范地做好“清欠”工作,将拖欠作者的稿费还给作者。在任何经济形态下,媒体都是党和人民政府的喉舌,担负着教育人、宣传人、鼓舞人、感染人、激励人、引导人的使命。媒体拖欠稿费,已经成为制约媒体发展的瓶颈,媒体“清欠”还会具有强大示范效应。一是有利于新闻市场的竞争,使新闻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合理开发,提高新闻媒体的竞争力;二是有利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一个诚信的媒体总会得到受众的拥护与欢迎,有了受众群,就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媒体的事业就能越做越大、越做越强,成为具有活力的主流媒体、强势媒体;三是有利于提高作者和通讯员的写作积极性,作者和通讯员就会将自己最好的产品(独家新闻)源源不断地提供给诚信媒体,对于提高新闻质量,发挥新闻传播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和通讯员是媒体的“上帝”,是媒体的“根”,任何媒体离开了作者和通讯员的支持,就像一条干涸的河流、断线的风筝、无根的草,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最终走向死亡之路。

新闻稿如何写篇5

回想我开始写作的时候,最早是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中期,那时我在我们牛角寨的小学里当代课教师,牛角寨是我们让烈村的一个自然寨,为开设牛角小学,还是老支书花了很大的心血和精力争取得到乡中心完小的邓校长许可同意开办的,没有校舍,没有课桌椅,开办小学谈何容易?老支书找到我,劈头就是这么一句:“你是牛角寨里的第一个高中生,我们牛角小学的老师你不当那个当…..”我二话不说就应承下来,租民房当校舍,课桌椅学生们就从自己家里带来,就这样我一人一校带一个一二年纪复试班,白天为学生们上课,早晚忙着我自己家里的责任田土,虽然十分艰辛,但我还是萌发了写作的念头,因为我在校读书的时候,语文成绩一直优秀,当时就花上自己代课老师那点微薄的工资订阅《湖南文学》、《长江文艺》等文学杂志,边看边学写诗歌和散文,虽写了不少,但只是在当时的《湖南文学》发了一首题为《辣椒红了》的小诗。真让我欣喜若狂。

我的代课老师生涯只有5年的光景,时间虽短,我学到的东西却终身享受,那就我的汉语拼音让我20年后仍然让我依托拼音很熟练地用电脑写文章,别看我平时的讲话带有很重的方言音调,但在电脑上写文章,我的普通话拼音咬得蛮准的。

到了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我离开了代课教师的讲台,来到了乡文化站当一名半脱产的辅导员,对我来说,视野开阔了许多,我就开始学写新闻来,好像我还是写新闻的“料”,刚开始写了几篇消息给我们当地的一份党报《团结报》投去,很快就见报了,一下就激发了我写新闻的积极性,写得多也见报多,真有点一发不可收拾的势头,我在乡政府任文化站辅导员的年头里,曾有人这样说:你把这个乡的角角旯旯都写遍了。这话不假,有时在这张报纸的同一个版面就有我的两篇新闻稿件发出来,就这样,新闻写作为我打开了一条新的通道,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我被县广播电视局破格录用,从一个土土长农民的儿子来到县广播电视台当上一名电视新闻记者。

就新闻写作而言,对于我来说,真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不是科班出身,尽管当上了名正言顺的县台记者,也是半路出家,没有厚实的基础和前提,一凭爱好二凭勤奋三凭悟性,初学写新闻时,那知道新闻里有消息、特写、现场短新闻、通讯以及新闻的六要素等等,只晓得在校读书时老师讲的记叙文和说明文两大类,于是我就多看多写,学着写着也就写起来自如了,写起来像新闻是新闻了,就好比我们乡里的木匠在建造一栋新房子的过程中,涉及许多物理数学方面的知识原理,理论上他们讲不来,但实际应用起来是那么的得心应手呀。在新闻写作的道路上,我本身就是这样类似的“木匠”。

回望我初写的新闻,不难看出,我是从消息起步的,刚一起步就十分讲究新闻的亮点,特别注重从司空见惯的新闻事实中发现新的亮点,同时很注重标题的新颖和独到,新闻题材一般,题目却十分新颖,你说,这样来自基层通讯员的稿件,编辑能不采用吗?

后来我进城了,视野更宽,新闻题材更广,每天都有写不完的新闻,而且是站在全县的高度,稿件的采用率明显高了许多,新闻稿件的质量也有了质的提升。

这些年来,我先后应邀在县委宣传部、县国税局、县信用联社、县烟草局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讲课,事先他们请来是报社的编辑记者,论资历论学识都不及他们,我该讲什么呢?想来想去,我就讲基层通讯员如何扬长避短,如何研究各类报刊杂志各有侧重的稿件需求以及每个版面每个栏目的用稿特色,然后,投其所好,有的放矢去采写新闻和投寄新闻稿件。我说,如果你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你的稿件的采用率就高了,我就是这样做的,这就是我的新闻写作的成功之处,久而久之,我就在这个小县里小有名气,成了大家公认的“名记”。

这么多年来,给报刊杂志写新闻寄新闻,我都是业余的,在县电视台当记者,下农村,进机关,走企业,接触面广,一个前提我在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台里的新闻报道任务外,忙里偷闲写一些文字新闻给报刊杂志寄去,源源不断的新闻稿源更加激发我的写稿热情,而且题材更加广泛,表现手法更加娴熟,有耕耘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在《团结报》的通讯员中,我连续十二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各类奖项数不胜数,也许在通讯员的队伍里是屈指可数的。

正因为我孜孜不倦地写,先后被借调到县委建整扶贫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财政局从事新闻报道和相关的公文材料写作,每到一处都让我写作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尤其是到了财政局,让我涉足了调研文章的写作,而且获得了成功,近年来在国家、省、地区相关的杂志上发表了数十篇财政方面的局领导署名调研文章,有的还入选省财政厅编的优秀理论文章集。

这些年来,我在写新闻的同时,也写写散文,特别是我结识之后,写散文的积极性更加高涨,手法更加娴熟。被编辑们推荐上了优秀会员榜。回顾我写的散文多半是乡土的,我熟悉的,就写我的山里乡亲豁达质朴大度的情怀,用很自然很平淡白描手法来叙述乡亲们的激情如火的追求与向往,他们的故事深深刻在我记忆里,我的散文是我的真情流露,是我对于他们的真善美的赞颂,字里行间倾注着我的真情实感。

人要学会感悟。我很佩服篮球明星王治郅说过的一句话:,“我们这些球员,就像工匠一样,这辈子注定只能做这么一件事,做好就行。”我也一样,这一辈子也只做好了一件事。那就是不论到什么单位,不论遇上什么波折,还一直很固执、很执着、不放弃的笔耕不休。

人要懂得感恩。回想起来,还得感恩当年的5年代课教师、5年的乡文化站辅导员、10年的电视新闻记者经历和目前县财政局办公室这个岗位,感恩这个平台,感恩各位编辑的热心指点,感恩天南地北文友们的支持与关怀。

回望自己一路走来的脚迹,的确有艰辛,也有欣慰,就如同一棵根植山里的果树花开花落,几经风雨,到了秋日还是挂上了一树累累的果实。

每当我回过头来读读自己发表在或其他报纸杂志上的散文,我想,我只有不停地写,通过作品来自我印证,自我总结,自我回望,自我安慰,自我审视,自我鞭策。

新闻稿如何写篇6

关键词:新形势;电视台编辑;新闻稿件;凉山广播电视台;策略

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人员是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引导和执行人员,这就要求电视台编辑需要公平公正地对处理电视新闻稿件,发挥新闻报道的真正作用,实现其真正价值,引导受众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电视台的编辑人员工作内容就是将新闻稿件进行二次加工的过程,编辑人员在进行新闻编写过程中,一定要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与政治觉悟,方便编辑在进行文件编写过程中对于新闻正确价值观的体现。编辑人员在进行新闻稿件的编写中,对于新闻的主要思想进行掌控,在此基础上面进行思维的扩散。新闻编辑工作往往是一项繁杂与琐碎的工作,新闻编辑人员想在庞大的新闻中进行新闻编辑就必须具备较高的逻辑分析能力。

一、新闻稿件编写的一般要求分析

(一)稿件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电视台编辑人员在对于稿件的选择过程中对于新闻来源一定要进行判断,对于新闻的真实性要进行保障。当新闻内容涉及到社会与政治方面,新闻内容的证实性就更要进行保证,并同时确保报道的客观性。因为电视台在进行新闻传播中会对人民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如果对于新闻的真实性无法进行保障,当新闻进行传播后社会上将出现错误性的影响。对于新闻的内容不可以进行夸张或者浅谈,对于新闻内容一定要进行真实性报道,对于事件可以进行真实情况上的反应。

(二)报道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电视台编辑在进行新闻稿件的编写过程中对于稿件中的重要信息要进行精准性编写,对于新闻事件中的时间、地点、名称进行准确编写,方便人们对于信息的掌握。在新闻进行编写的过程中,文章的字数一定要保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如果文字使用过多就会造成内容累赘,文字使用过少当人们在进行浏览的过程中就不能将新闻的大体内容进行了解,做到简洁明了。

(三)编写清楚性和一致性

电视台编辑人员对于新闻的内容一定要进行详细的阐述,让人们在进行事件的了解过程不会出现重点信息的遗漏,造成不良现象的产生。电视台在进行新闻编辑的过程中,将新闻内容进行全方位,更加清楚的阐述是电视台编辑人员在工作中的工作守则。对于电视台编辑人员在进行软件的编写过程中的一致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在电视台编辑对于同一份稿件或者一系列稿件进行编辑的过程中,稿件对于事件的总体表述应该是一样的,中间不可以出现有任何观点上的不同,不可以让读者进行浏览的过程中发现文章在先后分别阐述了不同的观点,不方便读者对于事件进行了解与分析;二是,在电视台编辑对于新闻稿件的编写一定符合国家对于新闻的编写要求,电视台编辑人员在进行稿件的编写过程中不可以出现脏字等字眼,对于新闻的浏览者造成不良影响。在电视台编辑进行新闻的编写过程中可以使用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情感表达方式,总体而言,电视台编辑对于稿件进行编写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用国家规定或者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表达方式。

二、新形势下电视台编辑处理新闻稿件的策略探究

(一)夯实稿件处理的基础能力,全面升华新闻主题

优化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就必须具备较好的技术能力。首先应掌握一定的稿件文字处理能力。做好价值评判、稿件内容科学筛选的同时,编辑人员应全面了解新闻采访以及录制拍摄的相关技巧,进而更好的把握新闻通讯员以及记者传递发送的新闻消息。其次应做好稿件主题内容的科学提炼并配以适宜的编后话进而促进新闻主题的全面升华。另外应有目的提升新闻吸引力以及感召力。通过稿件的编辑处理,引导观众更多的思索、感受进而有效补充电视新闻播出时间较短的不足,深化其舆论影响与传播范畴。

(二)不拘泥于形式,提升新闻节目的质量

电视台新闻编辑人员,进行稿件内容的处理应优化编排技巧,扩充新闻影响力,对于那些内容单一的新闻稿件,能够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新闻稿件的丰富,满足大众日益丰富的需求。其次辑稿件技巧应良好的服从编辑意识思想,契合新闻具体内容。倘若单纯的追求技巧应用的花哨、丰富,却对新闻内涵的挖掘以及整体节目真实性形成负面影响,那么技巧则仅仅为华丽而不实际的空架子,对于电视台新闻节目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极为不利。

电视新闻稿件的处理还包括新闻内容的剪辑处理,做好新闻内容的剪辑处理工作,除了需要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掌握良好的操作技术、做好新闻稿件的包装,令文字内容鲜话、生动,并确保紧凑衔接外。还需要新闻编辑在创作的过程中,坚持优先的科学原则,确保新闻稿件的画面和声音的有效配合。电视台新闻编辑经常需要同社会各界打交道,同时还需在电视台内部同各个环节产生互相联系。为此,应提升编辑的交往能力,这对于新闻稿件的处理也是非常有效的。编辑只有同社会各层广泛接触及时联络沟通,方能扩充新闻信息来源管道,并科学制定报导计划,令稿件内容大纲的编写更为科学清晰。

三、结语

电视台编辑在处理新闻稿件时要有较高的新闻敏感度,针对有价值的新闻要快速准确地进行采编录制,制作出实效性强的新闻节目。新闻编辑要坚持以大众为基本的原则,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正确引领,坚持新闻媒介的党性,为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编辑而不断努力创新。

参考文献:

[1]孟晓利.电视台新闻编辑处理新闻稿件的原则和方法[J].新闻传播, 2013(10)

[2]侯玉宁.电视台编辑新闻稿件及其处理探析[J].视听, 2015(05)

[3]范继莎.浅谈电视台编辑新闻稿件处理方式[J].新闻传播,2016(03)

新闻稿如何写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

首先感谢市电教馆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和大家交流做学校通讯员的心得。对我而言,通讯员工作是一个难得的学习与提高的机会,它让我经受锻炼,在工作中更快地成长。工作实践使我对这项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很深的体会。就如何做好一名学校通讯员,我想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首先,我觉得我们要热爱这个工作,让领导重视我们的工作。宣传工作是展现学校精神面貌的一个窗口,是增强师生员工荣誉感和使命感的平台。校长就称呼我为学校的宣传部长。某种程度上,教育中只做不说,就没有人知道,就相当于没有做,就这就充分体现了我们新闻通讯员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更加要热爱它,做好它。

其次,我觉得需要不断增加我们的理论知识,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作为新闻宣传工作者,通讯员要有敏锐的眼光、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文笔。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就写稿来说,虽然有时候只是几十字的消息稿件,却要求涵盖时效性、典型性、准确性、客观性、思想性于一体。因此,我们要深入基层,贴近师生,发现新闻热点,反映师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新思想、新经验、新成果,同时还要善于研究不同体裁稿件的写作方法,勤于动笔,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新闻稿件。

最后,我觉得作为通讯员,我们自己平时要勤快,多努力采访或挖掘校园新闻,不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嘛,我们不能等着新闻找自己而是自己要去找新闻,所以要多了解校园的动态,尽量多参加一些活动,这样才有素材可以写。

在写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一些技巧:

简练鲜明的标题(正副标题);画龙点睛的图片;紧跟时代的话题。

另外,当我们面对一项活动,需要写通讯稿却不知道要如何下手时,可以参考网络上类似的新闻稿,借鉴他们的模式,进而利用起来。这样借鉴的多了,我们也就有自己的想法,而写的多了,也就很容易上手。此外,所有的小技巧都抵不了一个“勤”字,只有勤快了,就不怕没有通讯稿。

新闻稿如何写篇8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大学生记者 宣传 专业化发展

新时期独立学院大学生记者,一直被视为校园宣传工作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大学生记者对宣传工作影响的逐渐扩大,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全面定位大学生记者在宣传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通过调研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并结合独立学院南昌大学科技学院院内各大宣传窗口,研究如何培养大学生记者在宣传中形成专业化模式,以及采取更多的激励机制使大学生记者投入到校园宣传报道中来。

一、大学生记者在独立学院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记者的业务素质不高。独立学院大学生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还没有最后定型,与高校中一本、二本的学生知识文化水平、专业素养较为逊色,加之在独立学院宣传工作中承担采访写作编辑的大学生记者理论知识水平不及一本、二本学生扎实。在采写报道过程中,看问题还是比较浅,很少能深入地报道某件新闻事件,也不能未雨绸缪;新闻观察视角比较局限,尚不会多学科地看待问题。约瑟夫・普利策留下一段名言:“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嘹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一个新闻业务不熟练的记者如何做好校园中的各方面的宣传工作呢?因而,独立学院校园中拥有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熟练的大学生记者非常重要,这样就能为校园产生更好的社会效应和影响[1]。

2.大学生者团人员构成情况比较复杂。在大学生记者团中不仅有来自新闻和中文专业的学生,而且有来自理工科等非新闻专业的学生,他们通常欠缺应有的新闻基础知识,甚至连新闻的基本要素都不清晰,容易造成在宣传过程中出现许多专业上的错误;经过几年锻炼后大学生记者由年轻变成熟,各方面的业务素质、采访写作水平都得到一定提高,但由于一年一年的大学升级因素,有些由于考虑今后走向社会发展情况而没时间顾及记者团决定退出等而产生变化;在学校的大学生记者团中由于各个年级的学生在大学成长过程中对各方面的知识、专业的兴趣转移,也会造成各个大学生记者成员在宣传中的各方面的采、写、编水平的良莠不齐;大学生记者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变更也会产生变化,如大学四年级的学生面临走上社会,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

3.工作时间不够确定,制约了大学生记者在校园宣传中作用的发挥。大学生记者团中,大学一年级、二年级的记者课程业务繁忙,没有更多的时间和心事放在宣传工作上;大学三年级的记者课程相对一、二年级的记者较为轻松些,但是由于考研、考证等都集中在大学三年级,也因此无暇顾及大学记者团的工作,有的只是短暂的空闲时间;大学四年级的记者时间方面更是相当紧张,面临即将走向社会,就业等问题,先后都会选择退出大学生记者团的工作。这样就造成大学生记者团人员在学校宣传工作方面时间的不确定性,制约了大学生记者在校园宣传中作用的发挥,从而影响到高校的整体宣传工作。

4.大学生记者参与高校宣传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大学生记者参与高校宣传工作中,大学生记者团人员较多,任务较少,有时几乎一个月都排不到亲自参加采访写作的机会;由于高校的实际情况,很多新闻采访设备都跟不上,做一个新闻采访,甚至十多个人同用一部设备,造成大学生记者得不到很好锻炼的机会;高校给予大学生记者奖励方面缺乏创意,不能足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大学生记者们个人的积极性不高,从而也会影响高校的整体宣传工作。

二、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大学生记者在独立学院宣传中各方面素质的建议

1.在校园内形成“三级”宣传报道队伍,打造大学生记者专业化发展。大学生记者是校园宣传工作队伍的有机力量,是一支生力军。高校的学生记者是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全面定位大学生记者所采访后稿件的严肃性。以独立学院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该学院要求每个学科部党总支副书记、直属支部书记必须亲自抓宣传工作;全院每个学科部,每个单位都要明确一至两位教师专门负责宣传工作,任务是抓宣传队伍建设,审查本学科部、本单位准备投送学院新闻网站、《青锋》杂志、院报发表的稿件。同时必须建设好全院宣传报导队伍,形成宣传通讯队伍网络。具体是各个班、各个系都要有自己的信息员队伍;各个学科部、各个单位都要有自己的信息员队伍;学院新闻网站、《青锋》杂志、院报、广播站均须建立信息员队伍或大学生记者团。逐步形成班级和系、学科部单位、学院三级宣传报道队伍,组成全院宣传通讯队伍网络,打造成高素质、专业化大学生记者。

2.在学校宣传平台上所发表的稿件,将给予相应的稿费,还可以作为大学生记者在各种评选活动中加分的依据。对于在各种平台上发表的稿件,学院都发给了适量稿费。以独立学院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宣传平台中纸质的《青锋》、院报及学校新闻网站上发表的稿件奖给予相应的稿费,稿费金额虽然不多,却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所发表的稿件,还可以作为同学们在各种评选活动中加分的依据。

3.大学生记者的优秀表现可作为在校入党的破格条件。以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学院党委决定,对在新闻宣传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入党积极分子,可优先发展入党。这些做法,对调动大学生记者参与新闻宣传工作的积极性产生了很好的作用。所以,新闻稿件的来源广泛,稿量充沛,稿件质量也得到逐年提高,为搞好宣传报道工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4.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提供高端的设备。大学生记者在学校的新闻宣传工作作出了贡献,发挥了积极作用,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十分重视宣传工作。首先,为大学生记者的采访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便利条件,让大学生记者尽可能多地参与大大小小的会议和大小型活动,在校园内设置学院网站、《青锋》杂志、院报、广播站等宣传平台。其次,提供大学生记者采访时所需设备。如宣传平台中的学院新闻网站、《青锋》杂志编辑部,院报编辑部都分别配有档次比较高的相机和计算机,新闻网站还配有摄像机、照片打印机、录音笔等。这些良好的设备,为提高大学生记者做好新闻报导提供了保证。最后,每学期对大学生记者的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并加以适当奖励,以肯定成绩,分析不足,从而提高大学生记者的积极性[2]。

5.积极引导大学生记者开展“一对一”、“一带二”、“老学生记者带新学生记者”等帮扶活动。对刚刚加入大学生记者行列的新生,要定期布置采访任务,在每次采访前,要指导他们先熟悉采访环境,拟好采访提纲和要准备采访时提出的问题,佩戴好采访设备如记录本、笔、相机、录音笔等。在采访中要提醒他们注意一些礼貌、提问技巧、引导回答技巧等。在采访结束后,要让他们养成及时交稿的习惯,引导他们明白新闻的时效性,在审稿后对他们的稿件一一作评价和指导。还可以通过老记者带新记者进行全程的采访,通过帮扶来加快新记者更快地熟练地掌握新闻采访中的每一步骤,以及训练大学生记者的新闻策划、采访、编辑、校对等各个环节,提高大学生记者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在招收新大学生记者时,可以请老学生记者现身说法,介绍经验方法让优秀的老记者和新记者结成对子。在刚入记者团的一学期内,新记者所有的采访任务都跟随老记者进行,老记者毫无保留地言传身教使新记者在新闻采写的实战中加快成熟的步伐[3]。

6.加强大学生记者自身建设、提升水平,重视选拔培养社团负责人,使那些思想过硬、作风正派、素质全面、有社会工作能力的学生担任社团负责人,指导学生记者团建立章程、管理制度,牢固树立品牌社团意识;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老师)可为大学生记者专门开设校园新闻的写作培训选修课。在校园内,可召集在校大学生记者加入或选报这门校园新闻写作课程。在任教过程中,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首先可根据和结合大学生记者的投稿,从不同角度帮助大学生记者领会新闻的要义,掌握新闻稿件的写法,并提高业务水平[4]。其次,可结合校园内一些典型的新闻报道,如各种各样的会议中,从与会者讨论和研究的问题中引导学生如何发现新闻价值,如何发现新闻线索,从而引导学生如何培养提高自身的新闻敏感度。最后,可定期邀请各大报社、广播电台资深媒体记者、新闻传播专家、学者来校内为大学生记者做专业化新闻指导。学校可定期邀请各大报社、广播电台资深媒体记者讲授实践经验,邀请新闻传播专家、学者讲解新闻学理论和党的宣传方针政策。定期给大学生记者举行各种各样高质量、高水平的新闻知识讲座,在校园内邀请教授新闻专业课教师为大学生记者专门开设“新闻基础理论”、“新闻理论实践”、“新闻实务与写作”、“新闻写作技巧”、“新闻采访要点”等主题讲座,从理论上提升大学生记者的业务水平;积极推荐大学生记者前往各大媒体实习或引导大学生记者到社会上去,在实践中增强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利用城市社会媒体的有利条件,建立大学生记者与媒体的记者站;积极构建和联络在校大学生记者与其他高校大学生记者的业务交流和经验介绍[5]。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总之,提高大学生记者的专业素质,更大程度地发挥他们在独立学院宣传工作中的作用已迫在眉睫。因此,建立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熟练的大学生记者团队伍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胡明.高校新闻媒介建立学生记者队伍的实践[J].新闻界,2005,(06).

[2]刘宁.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记者队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3]楼建晴,张维德,赵映振.校报学生记者团管理和建设的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2,(03).

[4]田园.高校校报学生记者的培养初探[J].孝感学院学报,2007,(01).

上一篇:感恩老师征文范文 下一篇:爱岗敬业征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