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诗歌范文

时间:2023-11-24 18:21:39

中国梦诗歌

中国梦诗歌篇1

梦想是豪

迈的江海,热情奔放;是广袤的土壤,孕育果实;是轻柔的白云,飘逸飞扬;是

璀璨的星空,伴我前行,我们要扬起风帆,放飞梦想,向着自己的未来进发。

我的未来在哪里?我也时常问自己。

夜晚仰望云的裙幅,

月的帷幔,

寻找属

于自己的理想星座。

一直很迷惘,

没有理想的人生是灰白的。

难道我就此碌碌终

生?不!命运从来不会让人平凡度过,惟有的,就是踏实地去寻找梦的起点,离

别昔日的软弱,

挑战那潇潇极夜的凄清。

我需要自己的出色和缤纷,

充实漫长的

路程。告诉自己,勇敢而骄傲地走下去,一直到永远。因为我知道,梦想不是倚

靠窗台的白日梦,在乐观者的心里,是成功的咫尺;在悲观者的心里,是无限的

迷茫;在坚强者眼里,是永远的希望,在堕落者眼里,是无尽的悲哀……

拥有梦想,

就如小鸟插上飞天的翅膀,

如线谱跳跃希望的音符,

如果没有梦

想,种子就不会长成参天大树;滴水就不能汇成大海,冰川就不会慢慢消融,阳

光就不能温暖大地…… 。我们看过很多追梦者的故事,有成功后的无比辉煌,

也有落败后的万分遗憾,但相比之下,我们更关注的,不是梦想的殿堂,而是追

梦路上走过的壮美历程和追梦者奔跑的姿势。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每个人都怀揣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

梦想是豪

迈的江海,热情奔放;是广袤的土壤,孕育果实;是轻柔的白云,飘逸飞扬;是

璀璨的星空,伴我前行,我们要扬起风帆,放飞梦想,向着自己的未来进发。

我的未来在哪里?我也时常问自己。

夜晚仰望云的裙幅,

月的帷幔,

寻找属

于自己的理想星座。

一直很迷惘,

没有理想的人生是灰白的。

难道我就此碌碌终

生?不!命运从来不会让人平凡度过,惟有的,就是踏实地去寻找梦的起点,离

别昔日的软弱,

挑战那潇潇极夜的凄清。

我需要自己的出色和缤纷,

充实漫长的

路程。告诉自己,勇敢而骄傲地走下去,一直到永远。因为我知道,梦想不是倚

靠窗台的白日梦,在乐观者的心里,是成功的咫尺;在悲观者的心里,是无限的

迷茫;在坚强者眼里,是永远的希望,在堕落者眼里,是无尽的悲哀……

拥有梦想,

就如小鸟插上飞天的翅膀,

如线谱跳跃希望的音符,

如果没有梦

想,种子就不会长成参天大树;滴水就不能汇成大海,冰川就不会慢慢消融,阳

光就不能温暖大地……

。我们看过很多追梦者的故事,有成功后的无比辉煌,

也有落败后的万分遗憾,但相比之下,我们更关注的,不是梦想的殿堂,而是追

梦路上走过的壮美历程和追梦者奔跑的姿势。

自己其实很笨,所以高中之前从未自我反思过,什么都不知道,倒也是单

纯了。高中之后,想的多了,才发现自己其实是很自卑的,一直到现在都是很自

卑的,

偶尔会特别痛苦,

因为你自己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这种自卑在阻碍着你的每

一步前进。不过这也不完全是坏事我一直觉得,至少它会让我收敛,懂得谦卑,

以谦卑之心待人、待事,这是很重要的。

虽然一直非常自卑,

可是之所以今天仍会有不少收获,

我觉得那是因为一直都有

梦想与责任在驱赶着、支持着我。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有梦想,梦想无所谓大小,

崇高卑微,远大短小,更无所谓好坏,不过既是青年一代,无所谓大学生非大学

生,似乎是要也应该心系天下,胸怀家国的,这应该是我的使命和责任吧,也唯

有如此才不会流于肤浅、落于俗套,梦想也才能真切地成为我们的动力之源吧。

我无意在这里说教,只是一些切身的感受而已。

每个人都有梦想,

它是人人所向往的。

而没有梦想的人的人生将是空虚的。

但梦

想总是随着思想的前进而改变的。

中国为了实现梦想,每天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不断发展着,而我们能做的,

只有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只有当我们的梦都实现时,中国的梦,才会实现。

我的梦,便是中国的梦;中国梦,便是我的梦!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为了中国

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那样,中国的梦才能实现。

开始记事的时候,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我有钱,大人问:

小伙子,这可

是个了不起的梦想,

有了钱你要去干什么呢?

”“

我要去买巧克力

”“

如果你有很多

钱呢?

”“

我会去买很多巧克力

”“

如果你有用不完的钱呢?

”“

我会把做巧克力的

工厂买下来。

的确小时侯的我们,天真无邪,有着一颗善良的童心,幸福与快

乐是一曲不变的乐章。

今天,

我有一个梦想。

梦想中国可以越来越发达在发展中国家里、

梦想中国依然

可以抵御一切外辱、抵御侵犯,坚定的保卫领土,保卫子民、梦想原来越多的国

人遍及世界、

梦想原来越多的孩童可以见到蓝蓝的天,

白白的云,

清清的水。

中国梦诗歌篇2

开场:

尊敬的校领导、敬爱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弹去五月的风尘,迎来六月的时光,我们的心像怒放的花朵,荡起欢乐的海洋。

炎炎的夏日,似我们心中的激情热烈而奔放。

菁菁校园,在彩旗的映衬下更显风光。

今天,我们陶醉在诗海里,感恩祖国,赞美生活。

1、白:中国,一个传奇的国度;

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华的礼仪之邦。

如果有人问我是哪里人?

我会骄傲的说:“我是中国人!”

下面请欣赏三(5)班带来的诗歌《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2、白:我为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我还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而自豪。

感恩父母,给予我们宝贵的生命。

感恩老师,带我们品尝知识的琼浆。

学会感恩,就会体验生活的快乐,拥有美好的未来。

下面请欣赏三(1)班带来的诗歌《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3、白:是的,我们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拥有美好的未来,这也是几代人真诚的期待,今天的红领巾将是未来的主宰。

下面请欣赏三(2)班带来的诗歌《红领巾相约中国梦》。

4、白:红领巾相约中国梦,

这是我的梦,这是你的梦,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梦。

是蓝色的航天梦,是红色的奥运梦,是绿色的和平梦……

下面请欣赏三(6)班带来的诗歌《中国梦》。

5、白:啊!中国梦是五彩斑斓的!

这是祖国母亲的梦。

攀爬过岁月的脊梁,沧桑印证着她求索的脚步。

九十余载的风雨,六十多载的峥嵘。

正是祖国母亲哺育着亿万炎黄子孙,

我们要为她祝福!

我们要为她歌唱!

下面请欣赏三(4)班带来的诗歌《写给祖国母亲的歌》。

6、白: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最好的朋友,它的名字叫书。

每天书之舟载着我们驶向知识的海洋

下面请欣赏三(8)班带来的诗歌《我爱读书》。

7、白:捧一把泥土,掬一簇浪花,抚摸祖国的脊梁。

翻开《四库全书》的尘封,弹一曲《高山流水》的悠扬,

倾听祖国的心香……

下面请欣赏三(3)班带来的诗歌《我的祖国》

8、白:我的祖国容光焕发,

我的祖国培育我成长,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是东方刚刚升起的朝阳。

张开那自信的翅膀,

我和祖国一起飞。

下面请欣赏三(7)班带来的诗歌《我和祖国一起飞》

结束:激情澎湃,抑扬顿挫的朗诵,展现了雏鹰对天空的憧憬。

斗志昂扬、铿锵有力的词句,表达了同学们心怀感恩、励志、奋进。

中国的山有梦,撑起浩瀚的苍穹,

中国的水有梦,孕育出大地郁郁葱葱

中国梦诗歌篇3

【关键词】陆游纪梦诗爱国情感文化心态创作方法

纪梦诗在陆游的诗歌作品中占相当分量。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评价说:“即如纪梦诗,核计全集,共99首,人生安得有如许梦。此必有诗无题,遂托之于梦耳。”①陆游的纪梦诗把追求宏伟理想的言志传统与炽热的情感抒发融为一体,将理想与梦幻完美融合,实现了情、志二者完美的艺术结合,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陆游之所以运用纪梦的表达方式,有其个人的原因,更是其所处的时代使然。本文对陆游的纪梦诗进行归类分析,认为诗人内在的爱国情感和他所处的南宋时代士人的文化心态及诗人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共同决定了其纪梦诗的产生。

纵观陆游的纪梦诗,大概有三种类型:

1.盼收复,梦北定的理想之梦。陆游出生于公元1125年。他降生的第二年,便发生了徽宗、钦宗被俘的“靖康之变”。公元1141年,即陆游十八岁时,南宋与金国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南宋失去了淮河和大散关以北的大片国土。身负亡国之辱,面对大片国土的沦丧,陆游撕心裂肺,他日日企盼着王师北定中原,收复故土。

陆游在《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写道:“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表现其屡遭挫折但始终没有被磨灭的光复故土的雄心壮志。《枕上》诗明白地表明了诗人急盼收复的心愿,诗曰:“枕上三更雨,天涯万里游。虫声憎好梦,灯影伴孤愁。报国计安出?灭胡心未休。明年起飞将,更试北平秋。”诗作借用汉武帝时李广之事,希望南宋朝廷能起用良将,打退金兵,收复失地。

陆游常常借梦中的胜利来寄托恢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理想愿望。例如《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

杀气昏昏横塞上,东并黄河开玉帐。昼飞羽檄下列城,夜脱貂裘抚降将。将军枥上汗血马,猛士腰间虎文帐。阶前白刃明如霜,门外长戟森相向。朔风卷地吹急雪,转盼玉花深一丈。谁言铁衣冷彻骨,感义怀恩如挟纩。腥臊窟穴一洗空,太行北岳元无恙。更呼斗酒作长歌,要遣天山健儿唱。

此诗为陆游四十九岁在四川嘉州时作。诗人做了一个痛快淋漓之梦:将士们顶风冒雪,英勇杀敌,一举恢复了太行、北岳直至天山的广阔地区,把金国侵略者的窟穴一扫而空,被解救的人民斗酒欢宴,高唱胜利的凯歌。这正是诗人日思梦想的场景。再如诗人作于八十四岁时的《异》:

山中有异梦,重铠奋雕戈。敷水西通渭,潼关北控河。凄凉鸣赵瑟,慷慨和燕歌。此事终当在,无如老死何!

此时,诗人驰骋沙场的愿望早已落空。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却做了一场“异梦”,在梦中他披甲上阵,挥戈杀敌,战斗于敷水渔关一带,在悲壮慷慨的战歌声中恢复了中原故土。

陆游纪梦诗中的这类题材比较多,再如《记梦》:“梦里都忘困晚途,纵横草疏论迁都。”《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秋夜闻雨》:“惊回万里关河梦,滴碎孤臣犬马心。”《楼上醉书》:“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等等,都是诗人收复失地,北定中原的理想之梦。

2.寄托豪情壮志,怀念往昔战斗生活的追忆之梦。陆游从小好学不倦,攻书习剑,时刻准备报效祖国。他四十八岁那年,四川宣抚使王炎邀请他为幕府襄赞军务,他得以亲身参加了抗金队伍。诗人换上了戎装,驰骋在当时的国防前线南郑一带。但这段让陆游深感自豪光荣的生活很快就结束了,由于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压制爱国将士的抗战活动,不到两年,王炎解职,陆游被调到后方成都,在范成大幕府任职。但陆游对这段“铁马秋风”、“气吞残虏”的戎马生涯终生难忘,他经常在诗歌中以写梦的方式来追忆这段军营的战斗生活,以此寄托诗人欲重返疆场、抗金救国的壮志豪情。试看其《频夜梦至南郑小益之间慨然有怀》:

客枕梦游何处所,梁州西北上危台。雪云不隔平安火,一点遥从骆谷来。

此诗为陆游六十二岁在严州任上作。诗人梦中行进在南郑、小益之间,登上梁州西北的高台,望见点点报告平安的烽火,从遥远的骆谷传来。如此一梦,表达了诗人对当年战斗生活的怀念,寄托了他驰骋沙场、为国立功的愿望。再如《秋晚登城北门》: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人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陆游借曹操当年军中赋诗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当年从军南郑的那段军旅生活的无限留恋,其军人的忧国报国之情真挚悲壮,震人肺腑。此类诗作还有《梦至小益》:“梦觉空山泪渍衿,西游岁月苦駸駸。”《感旧》:“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建安遣兴》:“梦里都忘闽峤远,万人鼓吹入平凉。”等等。

3.抒发报国无期、壮志难酬的悲愤与哀怨的失望之梦。抗金救国、统一中原是陆游一生的理想与追求。然而生不逢时,陆游生活的时代朝廷腐败、不思光复。诗人虽胸怀大志,但始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不得已,他以诗鸣志。他用纪梦的方式来宣泄这种壮志难酬的悲愤。如《残梦》诗:“少时铁马蹴河冰,老去摧藏百不能。风雨满山窗未晓,只将残梦伴残灯。”抒发的是一种报国无期,空老林泉的惆怅情怀。再如《二月一日夜梦》:

梦里遇奇士,高楼酣且歌。霸图轻管乐,王道探丘轲。大指如符券,微瑕互琢磨。相知殊恨晚,所得不胜多。胜算观天定,精忠压虏和。真当起莘渭,何止复关河。阵法参奇正,戎旃相荡摩。觉来空雨泣,壮志已蹉跎。

诗人在梦中淋漓报国,可惜醒来终觉是空梦一场。这类诗往往在发出“百年身易老,万里志空存”(《闻虏乱》)的感慨的同时,糅合对统治者昏庸无能的控诉和谴责,宣泄了诗人的悲愤与哀怨。再如《贫甚戏作绝句之六》:“可怜老境萧萧梦,常在荒山破驿中。”《晚泊》:“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等等。

陆游之所以用纪梦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他的理想、豪情与悲愤,既与他的个性、家庭教育有关,又与他所处的时代的士人的文化心态密切联系。同时,他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方法也决定了他对“纪梦”这种表达方式的选择。下面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

首先,从根本上说,陆游纪梦诗的产生是其内在爱国情感的爆发与宣泄。陆游出生于一个有文化教养的爱国世家。他的祖父陆佃是个正直的中级官员,父亲陆宰也是一个以国家、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士大夫。陆游从小受到他们爱国思想的熏陶。后来陆游又投在极力主张抗金的爱国名士曾几的门下,再次接受了“抗金”、“雪国耻”思想的教育。曾几以人品高洁享誉当世。陆游在《曾文清公墓志铭》中说曾几“孝悌忠信,刚毅质直,笃于为义,勇于疾恶,是是非非,终身不假以色词。”②幼年时期的亡国之耻,少年时期的屈辱和约,家庭的爱国教育和恩师的人格魅力的熏陶极大地影响了少年的陆游,陆游必然会成长为一位伟大真诚的爱国主义者。在陆游的诗歌里,我们可以看到他身上始终洋溢着澎湃的爱国热情。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陆游浓厚的爱国情结自然就会转入到梦境中。他经常在梦中恢复中原,北伐抗金,正是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思的显露。诚如钱钟书对陆游的评价:“他看到一幅画马,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以至于“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③。

另一方面,陆游身怀强烈饱和的爱国热情,但是南宋王朝不思光复国土,士大夫苟且偷安,沉溺于声色犬马的现状使陆游报国理想的实现强烈受阻,满腔的忧愤必然造成他心理的严重失衡。这种境况下,诗人极需要寻找一种让心理得到宣泄和平衡的东西。陆游纪梦诗中“梦”意象的运用正好满足了诗人跃马疆场、杀敌报国的爱国志士的愿望,使诗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宽慰和满足。

“梦的一般功能是企图恢复心理的平衡,它通过制造梦中的内容来重建……整个精神的平衡和均势。”④在梦境里,陆游的爱国情感得到充分的爆发与酣畅淋漓的宣泄。因此,陆游以“梦”意象建构他的爱国诗歌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纪梦诗是他所处的南宋时代士人的文化心态的综合体现。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宋朝是最为贫弱的一个朝代。北宋只是统一了中原和江南地区,其时北方及西北方有辽、西夏等政权与之对峙,而且辽曾多次打败北宋,强迫北宋称臣,年年进贡。至于金灭北宋,南宋偏安江南一隅,更是莫大的民族耻辱。这与刚去不远的李唐时期四方来朝的强盛气象相形见绌,这样的国势自然在宋代士人的心中形成一种莫大的压抑。他们当中的有识之士,要求北伐,收复失地的壮举和呼声又遭到投降派的打击与迫害,因此更是心怀悲愤苦闷。报国无门的忧愤、无法雪洗的亡国之辱使宋代士人失去了唐代文人的那种马上取功名的张扬和豪情而变得理智、冷静与平和、淡泊。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的影响下,两宋的士人形成一种特殊的矛盾的文化心态,他们在积极进取与消极隐退之间游离,在现实与梦幻之间徘徊。这种心绪必然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中体现出来,这个时期的诗词中出现大量的“梦”意象便是这种文化心态的反映。如位极人臣的晏殊有“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喜迁莺》),皇室后裔赵令畤的“人世一场大梦,我生魔了十年”(《西江月》),革新派王安石的“追思往昔如梦,华毂也曾丹”(《诉衷情》)与反对派苏轼的“世事一场大梦,人间几度新凉”(《西江月》),矢志抗敌的辛弃疾“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临江仙》)等等,都表达出了这个时代士人的心声。他们虽个人遭际千差万别,文化底蕴不尽相同,家庭环境也各有所异,但在作品中均运用“梦”意象来释怀却是个不争的事实,他们都用“梦”意象来宣泄现实与梦想的错位,抒发心灵困境下的希望、回望与失望。可以说,两宋士人的文化心态基本上是游离于内敛与外露,旷达与怨怒之间。“梦”意象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正是宋代文人进与退、仕与隐之间的选择和表述。在“内”、“外”之间的冲突中,“梦”成了释放和消解矛盾情怀的缓冲地带。“梦是一个大剧场,布景、演员、提词者,舞台监督,剧本作者,观众,评论家,全都是做梦者自己。”⑤在宋代士人参与的这个“梦”的大剧场里,陆游并不孤独,陆游的纪梦诗正是这种文化心态的反映。

第三,陆游的纪梦诗是其诗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体现和载体。陆游在诗歌创作上向前贤学习,能够博采众长,融汇吸收。他学习杜甫写实的笔法,善于用高度概括和夹叙夹议的手法反映现实。他又学白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使其诗歌具有强烈的抒彩。陆游的诗歌兼具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陆游诗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梦”意象的频繁运用。他的纪梦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带有“李白式”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常常运用奇特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抒写自己的胸怀,借助梦境和醉境描述理想,飘逸奔放、境界阔大,具有李白的潇洒姿态和豪放气势。如在《神君歌》中,诗人通过梦境,运用丰富的想象,怀着炽热的心情讴歌了李冰这位”神君”。作品以“泰山可为砺,东海可扬尘。惟有壮士志,死生要一伸”开篇,意境开阔,气势高昂。从“我梦神君自天下”开始,诗人通过对梦境的描述,虚构了飞龙、鬼神、美人、金尊、翠杓、琵琶等一系列意象,一气呵成,给人以迷离恍惚、变幻纷呈之感,表现着思飘云外的浪漫风韵。作品最后以“生不封侯死庙食,丈人岂得抱志长默默”作结,既有慷慨激昂之情,但更多的是抑郁悲凉之感。全诗由豪壮雄肆自然过渡到摧颓衰飒,整体构思浑然贯通,寓变化于整饰,其刚雄俊迈之气,酷似李白。难怪陆游研究专家疾风说:“前人以为他的《对酒叹》等七古,置之李白集中不易辨认”⑥,也因为这样,陆游在当时便有“小太白”之称。

浪漫主义虽然与现实主义相对,但它们都是以“真”为审美核心的,而且浪漫主义所表达的内心世界要比现实主义真实得多。陆游正是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尽情淋漓地抒发他强烈的爱国理想和壮志不酬的悲愤。而他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量地使用“梦”意象。梦是表现人的真实心态的一种重要方式,写梦就是敢于触及人的心理最深也是最真的部位。纪梦诗的形式是浪漫和虚幻的,但情感却是现实和真实的。陆游纪梦诗的形成是他浪漫地表达他现实与真实情感的一个结果。

①[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②[宋]陆游.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渭南文集[C].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

③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④(美)霍尔.荣格心理学入门[M].北京:三联书店,1987.

⑤(瑞士)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三联书店,1991.

中国梦诗歌篇4

音乐无界,梦想海阔天空,2013轩尼诗V・S・O・P网络选秀大赛火热启动!只要你爱音乐,并且敢于展现自己,就可以参与到这个比赛当中来!

你敢挑战自我吗?你敢接受全国的投票选拔吗?只要你够实力,就有机会接受由轩尼诗V・S・O・P特别为你准备的音乐训练营,在这里专业导师将进一步提升你的整体音乐技巧,为你奠定强有力的基础,带领你走上耀眼的舞台,更能有机会拥有由Sony Music专业打造的专属EP及MV!

梦想成真,点滴回顾

从2011年开始,轩尼诗V・S・O・P网络选秀大赛就在为充满梦想的歌者提供一展实力的机会。第一届,平安脱颖而出,轩尼诗V・S・O・P带着他走过台北、深圳、厦门、上海,与五月天、信、邓紫棋同台献艺,这是平安的实力所趋,也是进一步增强舞台经验的绝佳体验。2012年第二届比赛中,李光力压群雄,获得与汪峰、亚当・兰伯特、五月天同台飙歌的机会。与顶尖艺人同台演出的机会,对一个正追寻自己梦想的年轻歌手来说,是非常令人激动与兴奋的。在轩尼诗V・S・O・P特设的音乐训练营中,形体、声乐、表演的整体课程,也让李光获益匪浅,更奠定了他追逐梦想的信念与实力。

这是追逐梦想中的歌者,他们是众多怀揣激情却在等待机会的典范。你是否也想放声高歌?轩尼诗V・S・O・P等你来为梦想而战!

展现自我,共筑梦想舞台

轩尼诗V・S・O・P为了给所有的参赛者一个最公平较量和最具创意的平台,特别在本次2013网络选秀大赛海选阶段设置“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新颖比赛机制,你将只能用声音去吸引听众,从国际天后Whitney Houston到摇滚力量的汪峰,从实力派偶像王力宏到小清新的苏打绿,每一首候选参赛歌曲都独具特色,是通过编曲展现独特的自我风格,还是挑战原唱让人耳目一新?如何用自己的声音抓住听众,是这次轩尼诗V・S・O・P网络选秀大赛海选阶段的关键,这将让今年的比赛更具亮点。

2013轩尼诗V・S・O・P网络选秀大赛旨在为爱音乐、敢梦想的年轻人提供展现实力和实现梦想的平台,并希望通过由最专业的评审及导师,给予选手全方位的实力提高,带领他们登上梦想的高峰。这是轩尼诗V・S・O・P精心打造的梦想之路,也是热爱音乐的你不可失去的宝贵机遇!

中国梦诗歌篇5

关键词:理想与现实;矛盾;自我救赎;叶芝;《茵尼斯弗利岛》

一、《茵尼斯弗利岛》诗作背景分析

《茵尼斯弗利岛》这首浪漫主义诗歌创作于1890年,当时,爱尔兰的政治不清明,人们处于动乱的年代,战争导致的饥荒使人口减少,很多爱尔兰人移居到国外。当时,爱尔兰的领导人也不堪重负,在动乱中病逝,爱尔兰面临着一场灾难,却没有办法来平息灾难。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叶芝也处在人生的转折期,生活的不如意使叶芝的生活陷入了低谷,叶芝的事业在此时遇到很大的波折,他的恋情也以失败告终。叶芝的家庭因为战争的缘故也陷入了僵局,生活困难,再加上战争的恐惧时刻折磨着叶芝和其家人。诗人原本脆弱而敏感的心灵在战争的背景下受到了更多的打击而变得异常灰暗。叶芝开始进行诗歌的创作来寻找一个自我解脱的出口。这首诗歌源于叶芝年少时的梦想,他在十几岁的时候,便梦想着可以乘一叶扁舟在茵尼斯弗利岛环游,诗人梦想着可以听到水流的叮咚声,可以远望一望无际的湖面。

二、《茵尼斯弗利岛》诗作的特征分析

《茵尼斯弗利岛》这首诗歌非常简短,只有三节,却把诗人那种渴望远离尘嚣,追求宁静生活的愿望表达得淋漓尽致。

诗歌的第一节“他便意欲动身前往梦中的世外桃源”,这一节诗歌让我们跟随诗人的步伐前往了茵尼斯弗利岛,仿佛让我们重温了叶芝童年的梦想,叶芝童年时就想去茵尼斯弗利岛上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叶芝经历了政治环境的巨变和生活的打击后,更加激起了童年时对于茵尼斯弗利岛的怀想,茵尼斯弗利岛是叶芝梦想的载体,诗人自小便向往自由而宁静的生活。诗歌的开场简洁而明快,把我们引入了诗人的梦想中,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渴望远离尘嚣的愿望。

“我就要起身走了,到茵尼斯弗利岛,造座小茅屋在那里,枝条编墙糊上泥;我要养上一箱蜜蜂,种上九行豆角,独住在蜂声嗡嗡的林间草地”。在这一节诗歌中,诗人采用“枝条”“蜜蜂”等意象,“枝条”是静止的,而“蜜蜂”的嗡嗡声是动态的,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以动衬静,更能表现出茵尼斯弗利岛的静谧,表达了诗人追求宁静的生活。

“那儿安宁会降临我,安宁慢慢儿滴下来,从晨的面纱滴落到蛐蛐歌唱的地方;那儿半夜闪着微光,中午染着紫红光彩,而黄昏织满了红雀的翅膀”。在这一节诗歌中,诗人把安静的生活比喻成清晨的露珠,诗人描绘了黄昏的景象,黄昏晚霞的彩色犹如云雀的翅膀一般色彩斑斓。诗人用蛐蛐无忧无虑地唱歌来衬托茵尼斯弗利岛环境的优雅,茵尼斯弗利岛因为人烟稀少的缘故,蛐蛐才敢鸣叫。诗人把茵尼斯弗利岛描绘的如诗如画,表达了一种厌世的情怀。诗人想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诗歌中,摆脱现实的纷扰,实现自我救赎。

“我就要起身走了,因为从早到晚从夜到朝我听到湖水在不断地轻轻拍岸;不论我站在马路上还是在灰色人行道,总听见它在我心灵深处呼唤”。在这一节诗歌中,我们可以跟随诗人徜徉在湖畔,听着湖水拍岸的声音,诗人描写的“灰色人行道”这一意象,灰色人行道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厌倦之情,通过“灰色人行道”这一意象的描写,让读者体会到当时的工业文明带给人们的苦难,物质生活将人们的心灵侵蚀,现实生活的动乱,政治环境的不稳定。

三、诗作《茵尼斯弗利岛》表达的理想分析

诗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游荡,其渴望在理想之中找到自己的栖身之所,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矛盾。诗人刚刚进入理想的天堂,又被无情的现实拉回来,现实的残酷让诗人想到或许安静的小岛和美景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些景色只是存在于诗人的意识中。诗人也明白,如果他真的来到了茵尼斯弗利岛,他要怎样生活下去,生活该如何开始,又要怎么结束。诗人明白,在俗世中,很难找到自己的世外桃源。理想化的生活永远只在想象中,一切只是诗人的想象罢了,茵尼斯弗利岛只是想象的产物,也只有想象中的茵尼斯弗利岛才是美丽的。理想和现实终究是矛盾的,诗人也只能通过想象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暂时地摆脱现实生活的困扰,进行自我救赎。行走于梦想之中,生活在现实之中,诗人内心深处渴望过宁静的生活,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情感,进行自我救赎。

结语:

《茵尼斯弗利岛》的创作是诗人理想寄托而形成的产物,诗人对现实有逃避的意味,诗人受到现实的逼迫,就逃离到理想的国度中,可是,无情的现实还是将诗人拉回来。诗人反复地游走在理想和现实的边缘,诗人也只能通过诗歌来聊以,因为,回到现实中还是没有任何出路的。但是,诗人尽管面对这残酷的现实,却还是怀有一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心,让诗人的灵魂得以在理想的热土上栖居,诗人可以在理想的国度自我救赎,在理想中把尘世的疲惫洗去。

参考文献:

[1]高原.论叶芝诗歌中的自然意象[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12)

[2]张思齐.论叶芝诗歌创作中的抒情性[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04)

[3]张思齐.叶芝诗歌创作中的东方神秘主义[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04)

[4]刘常轩.叶芝诗歌中的凯尔特朦胧与基督教文化[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中国梦诗歌篇6

关键词: 舒曼 《诗人之恋》 艺术特色

德国作曲家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robert alexandaer schumann,1810—1856)是19世纪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其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不同题材风格的作品,有交响乐、清唱剧、协奏曲、钢琴小品、钢琴套曲、声乐套曲等。舒曼的主要作品有《狂欢节》、《童年情景》、《桃金娘》、《诗人之恋》、《妇女的爱情和生活》等。他的艺术歌曲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的抒情风采,为后来作曲家艺术创作奠定了艺术歌曲的基础。其中艺术歌曲《诗人之恋》是由16首短小精悍的歌曲组成,内容取自海涅的诗作,改编而成,主要描绘了一位诗人经历相恋和失恋后的悲伤心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诗人之恋》就像一部抒情的叙述诗,音乐与诗歌结合、形象生动、旋律优美,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语言简洁含蓄、意境深邃,给人一种浪漫主义的诗意幻想。

一、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舒曼受家庭环境及诗人文学家的影响,自幼喜爱文学,并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被称为“诗人音乐家”,他的作品充满了诗意的色彩。在舒曼的五百多首艺术歌曲中,爱情为主要题材,还兼有一些抒情的以风景描写为题材的歌曲和叙事曲,艺术性非常高。其艺术歌曲创作方面大多选用如海涅、歌德、拜伦、席勒、莎士比亚等诗人的作品,常常在文学中汲取主题和形象,把音乐和文学相互融合,以诗人的眼光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丰富内涵,通过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及他对诗歌的敏捷而直觉的洞察力从中发掘诗歌更深的意境。

1828年,18岁的舒曼在慕尼黑结识了诗人海涅(heinrich heine),海涅的形象给舒曼留下深刻印象,他的诗歌给予了舒曼很大的启示,于是舒曼共将海涅的42首诗歌曲化,《诗人之恋》就是其中一首作品。在选曲方面舒曼颇具匠心,他依照海涅的《悲剧——抒情插曲》《歌之卷》中的一卷,从中选出16首,依照“钟情—表白—幸福—背弃—忧伤”的逻辑发展顺序编订而成。就像海涅诗歌的一贯基调,这是一部悲剧性的套曲,舒曼在音乐上注重歌词的连续性,精妙地把一首首小曲编织在一起,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诗人之恋》这部作品中,舒曼的文学修养在音乐中很好地显现出来,其音乐与文学相互融合,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音乐重视情感表达。如第一首《灿烂鲜艳的五月里》,描写春天来到了,万物复苏、百花盛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诗人心中萌发了对爱情的渴望,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之情;“灿烂鲜艳的五月里,所有的花朵开放,在我温暖的心里,爱情的意念升起,灿烂鲜艳的五月里,所有的鸟儿歌唱,我向她诚恳表白,我思恋爱慕的情意”[1]。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真诚,以及对未来爱情生活的向往。第二首《从我的眼泪里面》中诗人选定了理想的情人,刻画了一个渴望爱情青年的形象。第八首《如果花朵知晓》中有大量的颤音伴奏,暗示着诗人的烦躁情绪,但看着地上的花朵、歌唱的夜莺、天上的星星,但愿能获得安慰,然而结果并非所想。最后一句“我心底的裂痕”情感强烈,多愁善感的诗人爆发了内心的情绪。第十六首《旧日邪恶的歌谣》中诗人决心彻底地摆脱痛苦,把爱情和痛苦统统装进棺材,用十二个巨人抬着,抛入海底。这首歌曲庄严、有气势,旋律起伏比较大,整个节奏给歌曲增加了严峻的色彩。最后一大段钢琴的尾奏描写大海淹没了棺材,仿佛爱情也随之沉到海底。

二、汲取民族艺术特色

艺术歌曲的创作以德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为基础,鲜明地表现出德国音乐的民族性,反映了德国民族的风格特点。舒曼创作灵感的来源一方面是从民歌和民间舞曲,另一方面是从人民日常生活中找寻灵感。如歌曲《莱茵河,圣洁的河流》就吸收了民谣、乡村歌曲、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显示了他对德国艺术文化有非常深厚的感情。

艺术歌曲《诗人之恋》中的第十四首是allnaechtlich im traume,在这首歌曲中,舒曼直接采用了民歌素材,与第十三首相比,前首的梦境仍然受困于破碎的感情,在这首乐曲中却慢慢出现复合的迹象。诗人在梦中见到姑娘:“你向我轻轻地说了句话,并且送我一束柏书花球。当我醒来时花球早已消失。”[2]此曲都由短乐句组成,梦境中爱人亲切地对待诗人,梦中的一切令诗人悲伤,醒来后却不再流泪,也忘了梦中的一切,仿佛意味诗人在找寻文学诗词的精美篇章,渴望音乐与诗的完美结合。总之,舒曼深厚的文学底蕴滋养了艺术歌曲创作与发展,在创作中他善于从诗中捕获音乐灵感,并把诗歌的神韵通过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诗“歌”化的同时也使乐成为“诗”化的乐,从而增强了艺术歌曲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2]刘新丛,刘正夫.欧洲声乐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3]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中国梦诗歌篇7

关键词:鄂南;舞蹈;歌舞诗;原生态文化

中图分类号:J8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5-0110-02

《梦寻咸宁》作为湖北咸宁市首届温泉国际文化旅游节的压轴剧目,经过一年多编排后如期公演,这是继《家住长江边》和《呀窟捺馈分后湖北省又一部大型地域民俗风情歌舞诗。歌舞诗叙述了一对鄂南青年男女平凡而又美丽的爱情故事,礼赞了生命诞生之美,寄托了鄂南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无限憧憬。歌舞诗广泛吸纳鄂南独有的民俗形态、文化元素、方言语调和音乐语汇,辅之以曼妙多彩的服饰道具、动人心魄的声光技术和时尚典雅的舞蹈语言,带给了观众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和艺术冲击力。这是一台地域特色浓郁、个性突出、色彩斑斓,时代特征鲜明,集鄂南历史文化、人文风采、自然风貌、风情习俗为一体的艺术篇章,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内涵。

一、诠释:鄂南多元地域文化的集中演绎

原生态文化是地域风情歌舞诗的生命。优秀的作品总是立足地域特色,把原汁原味的文化形态、多姿多彩的地域风情展现在舞台上,藏族《天上人间》、黎族《太阳鸟》、满族《恩都力・乌拉》、湘西《扎花女》和云南歌舞《云南印象》、《云南响声》等艺术精品都将各自地域中的原生态文化淋漓尽致的再现出来了。湖北省内不少的地域风情歌舞诗,如《家住长江边》、《呀窟捺馈贰《梦幻土家》、《山乡春来早》、《大别山放歌》、《荆山楚源》等,能够取得一定的艺术成就,也是源于作品能够艺术化地展示荆楚文化中的原生态性。《梦寻咸宁》一方面秉承原生态文化的基本表现原则,努力将鄂南原生态文化搬上舞台,另一方面又大胆创新,实现了创作理念和创作方法的艺术超越。

首先是多元文化形态的组合式呈现。第三章《泉韵》是这部歌舞诗的中心篇章,该章以温泉河为表现题材,尽情展示了鄂南温泉文化的轻柔委婉和典雅多情。但在地域文化的深层追寻中,不难发现鄂南文化拥有博大厚重、深邃悠远的美学特质。因此,仅仅描述温泉文化的舞台理念无疑是表象的、单一的、苍白的。基于此,《梦寻咸宁》以温泉文化为核心话语,对鄂南文化进行多维度、整体性、组合式的美学阐释,在《山情》、《竹趣》和《花神》等三个篇章中分别描述了农耕文化、楠竹文化和桂花文化中的鄂南特有成分。在这种整体性创作观念的关照下,既突出了地域文化的核心价值,又展示了本土文化的多样性,以温泉文化为核心的“大文化”理念,使得《梦寻咸宁》成功地宣扬了咸宁地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正如音乐评论家黄中骏所说:“在对地域文化风采予以艺术呈现的过程中,《梦寻咸宁》的创作者们,既对原生态的、典型性的地域文化形式进行了‘散点式’的展示,保持了原生态文化形态的独立品格,也对地域文化形态所含蕴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张力进行了艺术演绎,获得了作品总体结构‘神不散’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达到了用舞蹈、音乐、文学、舞台美术等各方面艺术表现语言的创新、发展和对地域文化优秀传统神韵予以展示、弘扬的双重目的。”的确如此,这些文化单元的布点看似形“散”,但“内在凝聚力”是很强烈的。

其次是本土文化元素的集体性演绎。文化元素是构成文化形态的基本质点。《梦寻咸宁》作为一部宏大的舞台话语系统,对鄂南璀璨夺目的文化元素进行了集中演绎和全面诠释。在这种集中展示中,最令观众深刻记忆的当属舞台唱词的本土化。鄂南地区的方言具有古音多、地域差异大的特点,歌舞诗艺术化地吸纳了鄂南的特色性音调、地域性称词、个性化方言和原生态古音,具有凸显文化标签的意义。例如“山呀高,水呃长,山高啊水长脚板痒。这里的山嘛甩硕嘛这里的水甩长,山高那个水长脚板痒哟咿?”一句中采撷赤壁方言中的语素,极尽地域方言之美质。同时大量使用劳作休憩时的拍打歌、节会娱乐的盆鼓舞、祭祀号令的铜鼓舞等彰显地域个性的舞蹈语言,使观众从视听两方面体验作品的原生态和本土性,实现了对原生态艺术表现语言的提炼、升华和抽象。同时,鄂南独有的乐器也纷纷走上舞台。竹林中一对相恋的青年男女手执呜嘟与提琴,这是咸宁极具代表性的两种民间乐器,演奏着对家乡热土的眷恋之曲和海枯石烂的爱情之歌。“添丁制鼓”是赤壁、崇阳等地传承三千多年的民俗文化现象,赤壁盆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盆鼓舞・生太阳》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此外,《梦寻咸宁》运用的多种民俗文化形式,也是可圈可点的。《布贴绣・剪春歌》中一群质朴靓丽的泉妹们唱着《小妹子俏》,极富律动感的舞蹈中将鄂南布贴文化展现出来。《神歌・请花神》中的火盆燃起、歌声唱起,歌颂了大幕山下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唱百花・温泉河》、《闹喜堂・敞倒喝》和《沐柏汤・泉中花》,生动再现了鄂南地区婚俗中哭嫁、闹喜堂、入帷等场景。

二、高度:铸造荆楚歌舞诗的艺术经典

文艺作品以审美价值为永恒的艺术追求。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将创作意图寄寓在现象层面的人、事、景、物之中,让观众体味创作意图,体现艺术解读之美。为了展示新时期的舞台演出水平和鲜明的地域风情特色,咸宁市树立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创作特色文化品牌”的创作理念,从全市文化系统抽调精兵强将,倾力打造这台歌舞诗。为了提升艺术品质,邀请国家一级编导、省级专家和本市的专家学者,同时邀请了国内一流的导演、一流舞美设计,采用了国内一流的灯光、音响、服装、道具。该剧集鄂南历史文化、人文风采、自然风貌、风情习俗为一体,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作为一部优秀的歌舞诗,《梦寻咸宁》留给观众无限的解读空间,舞台创作旨意和审美意识若隐若现地浮现在舞台语言中。同时,结构的设置富于创新,以爱情故事为线条串联六章,情节化的倾向很浓厚。

其一,舞台符号蕴含广阔的解读空间。《梦寻咸宁》展示了一幅唯美的爱情画卷,娓娓弹奏着一曲动听的爱情旋律,讲述了一对青年农民在劳动中孕育爱情,在爱情中酿造生活的故事。这样的创作思路虽然缺乏创新,但是也显得真切自然、淳朴实在。生命诞生是该剧解读的第二个层次,生命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元素,礼赞生命是艺术家的自觉行为,也是歌舞诗长盛不衰的表现主题。2009年由著名表演艺术家杨丽萍主演的大型衍生态打击歌舞集《云南的响声》,歌颂了生命诞生的意义,再现了分娩的痛苦,开篇就展示出“富有生命灵性的树林里,几十面大鼓催生临盆的孕妇,他们每人手里都拿着藏钵,发出一片嘣嘣嘣的声响,这是母体里的胎音。”在《梦寻咸宁》中,我们也读到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子宫如棉桃缓缓张裂,母亲痛苦的声如波浪般激烈地流淌。这时,那古老的盆鼓舞,对给予人们生命的太阳的热情歌颂,在火红绸缎的挥舞中,将生命之火推向了新的层面。这些舞台意向的闪现,让人们透过艺术演绎去寻思鄂南文化连绵不断、生生不息的生命源泉。当然,爱情也好,生命也好,都是孕育希望的寄托。从《梦寻咸宁》的表征符号中,我们虽然阅读到甜美幸福、朴实坚贞的爱情故事,虽然阅读到了高亢的生命之歌,但是唯有表现希望才是《梦寻咸宁》的真正艺术归宿。在《尾声》中,字幕“岁月把沧桑写满脸庞,蓦然回首已难辨故乡梦乡。温泉河水后浪推前浪,新一代也在追梦创造新辉煌”,寄寓了对新生儿前程的无限希望。而一幅现代城市的秀美画卷在LED上铺展开来,更是寄托了288万咸宁人建设美好家园的憧憬。这样的凸现歌舞诗的旨意,也算是舞台艺术的“卒章显志”了。

其二,情节安排和结构设置的故事化。从结构上来看,歌舞诗应该根据主题来展示生动的情节,“舞蹈诗的本质就是把抒情建立在情节基础之上。舞蹈诗与诗歌一样,抒发主人公的思想与感情。当然,主人公的感情也包含着作者的主观感情。在创作当中,作者往往将自己的感情倾注于客体形象中,借主人公之口抒发自己的感情。舞蹈要通过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的变动去反映故事情节。”可见,故事化和情节性对于歌舞诗是极端重要的。2007年获得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舞蹈最高奖――文华奖的歌舞诗《家住长江边》,结构上具有鲜明的片段美,由水沃荆楚、魂牵三峡、梦寻神农、情惊巴土、云依武当、鱼恋洪湖以及福满长江等章组成,用“一线串五珠”的形式叙述了大三峡、神农架、土家妹、洪湖水和武当山等五类文化类型。这种板块式结构显示出宏阔的气势,但是也有缺乏逻辑性的缺点,著名戏曲理论家郑传寅认为:“如果该剧在屈原、王昭君、武当等部分进一步发掘其人文内涵, 并深入强化剧作的逻辑性, 那么《家住长江边》的精神蕴含将会更加丰富, 其观赏性和感染力也将进一步提升。”《梦寻咸宁》却另寻蹊径,极力增强内在结构的逻辑性和凝聚力,以鄂南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为情节主线,将他们劳动、相恋、结婚、生育等人生历程有机地熔炼,结构上显示出浓郁的故事化,体现出鲜明的情节美。共有《序幕》、《山情》、《竹趣》、《泉韵》、《花神》、《尾声》等六章,各章节之间起承转合自然流畅,从声响到心想的转换,从呜嘟提琴的对奏到泉妹山哥的合欢,从桂花散落的芬芳到丰收欢乐的释放,从催生盆鼓的激越到新生命啼哭的回荡,都显得自然和谐、真切实在。

《梦寻咸宁》有力地推动了湖北舞台艺术发展。其对弘扬鄂南本土文化和荆楚地域文化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是湖北省大型地域风情歌舞诗的又一座丰碑,也是咸宁市经济旅游发展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湖北省副省长张岱梨在首演式上说:“《梦寻咸宁》集中了全省一批艺术人才的智慧,彰显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示了咸宁浓郁的地域文化风情,展示了咸宁人民热爱生活、崇尚自然、积极向上的美好情怀,必将为推动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贡献。”的确如此,该剧在湖北文化强省建设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省文化厅厅长杜建国也给予高度肯定,他认为《梦寻咸宁》是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之后湖北艺术水平最高的舞台艺术作品,他说:“《梦寻咸宁》邀请国家一流导演、一流舞美设计,采用一流的灯光、音响、服装、道具,不到半年时间就成功打造了建国后咸宁市第一台大型舞台艺术精品,是了不起的文化成就。同时集鄂南历史文化、人文风采、自然风貌、风情习俗为一体,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成为温泉文化旅游节的压轴剧目,是咸宁文化速度、咸宁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成功典范。”《梦寻咸宁》的问世,有力带动了咸宁市艺术创作生产。赤壁市精心雕琢大型歌舞《千古风流》,并捧得湖北省“屈原文艺奖”。通山县努力打磨大型歌舞《白云深处》,一举荣获湖北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并在2010年春节期间远赴新加坡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湖北省和咸宁市的舞台艺术争得了较大的荣誉。

参考文献:

[1]黄中骏.地域文化风采的艺术呈现[J].咸宁日报,2009-11-16.

[2]金秋.凭情负气勇于创新――浅谈舞蹈诗创作现状及未来之走向[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4).

中国梦诗歌篇8

关键词:《格萨尔》;帕里・洛德理论;主题程式

中图分类号:I04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一、引言

“口头程式理论”是20世纪美国民俗学重要的理论流派之一,又称“帕里・洛德学说”。程式是普遍存在的,不论是在文学艺术当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之中,即程式不仅仅存在于史诗当中,还存在于民歌、戏曲等文学式样当中,而且在不同的语言系统中,程式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结构和表现形式[1]。本文通过研究《格萨尔》史诗中“梦”这个传统的主题程式,以口头程式理论为基础工具,通过对“梦”的主题的研究,进一步去挖掘藏族先民的思维方式、信仰心理和文化习惯。

二、《格萨尔》中关于“梦”主题的叙述

《格萨尔》作为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它是在藏族古代的神话、传说、诗歌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丰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标志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格萨尔》里对藏族先民关于梦的认识有很多描述,成为整部史诗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以传统的、歌的程式化文体来讲述故事时,有一些经常使用的意义群,对此,我们可以按照帕里的定义,把它们称为诗的“主题”。它也被理解为叙事单元,不过它是规模宏大的一种[2]。《格萨尔》中关于梦的描写是很多的,它对于故事结构、推动情节的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起着很大的作用。史诗里说,梦有多种形式:神佛可以托梦降语言;自己可能做各种各样的梦;还可以运用法力,让别人做梦,借机假传预言,惑其心智[4]。

《格萨尔》开篇第一部《天界篇》里,就描写了一个梦:

绒察查根是大修士古古日巴的化身,领地三十位英雄他为首,领地三十个首领他占线,领地三十个掌权者他为冠。这一天,他早早的就睡下了,睡的又香又太甜。没有多大功夫,他好像觉得天亮了,东面的玛杰邦日山顶上,出现了金色的太阳。阳光照亮了整个藏区。在那太阳的正中间,有一杆子金子做的金刚杵。突然,金刚杵向下飞来,落在领地中部的神山吉杰达日顶上。太阳还高高地挂在天上,月亮又升起来了。这月亮好像也和往常的不一样,在曼阑山的山顶上,被众星围绕着,光辉照射在周围的神山上。弟弟森伦王手中拿着一把白绸做顶,绿绸镶边,黄绸做流苏,金子做把大伞,从天边走了出来。他手里那把伞,覆盖着西方大食国邦合山以东,东方汉地的战亭山以西,南方印度的日曼以北,北方霍尔的运池湾以南所有地方。西南方天空里的一片彩云上,一个戴着莲花冠的大师骑着一头白狮子。右手拿金刚杵,左手拿三叉戟,由一个身着红衣,头戴骨头饰品的女子引导者。他一边走,一边对绒察查根说:“总管勿睡快起身,普陀落山太阳升,若要日光照领地,我唱支歌你来听![4]”

第二天醒来,绒察查根感到周身舒服,心情振奋,对妻子说:“刚才我做了一个梦。这梦是以往祖宗三代没有听说过的,是领地的子孙三代难于得到,青天难于覆盖、大地难于容载的,不知黑发藏人是否消受得了。可这个梦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要请修行成道的大师汤东杰布来为我圆梦。”在领地各个部落聚会的庄严的大会上,大师汤东杰布唱了一首圆梦的歌,预言歌表示,一位非凡的英雄将诞生领地,造福黑发藏民。

王绒察查根的这个梦,在整部《格萨尔》的情节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把上方天界和以领地为中心的人世间很巧妙的连接起来,提纲携领的点明了天神之子格萨尔降临人间,威震四方的妖魔,造福黎民百姓,创造伟大业绩。

《姜岭大战》也是因做梦引起战争。姜国是岭国的邻国,本来相安无事,大家过着和平安宁的日子,“姜地的天空无线广阔,姜地的山峦连绵不断。无垠的坝子前面,雪山犹如玉龙横空,终年不化,是个与仙境没有什么差别的地方。”“在国都‘玉龙宝露城中’,居住在千千万万姜人的首领,号称举世无双的萨旦国王,天神和龙神的威力基于他一身,天神和厉鬼为他的王权加冕。当他诞生之日,人们用五种甘露为他沐浴,以宝瓶里的净水给他灌顶。当时地上开放出各种鲜艳的花朵,空中回荡着各种悦耳的音乐。此时此刻,穆布姜地的黑品神、玉龙、厉鬼为他祈祷;四大天王在东南西北四门为他招福。”就是这么一个“世上难寻之人”,因为做了一个梦,使他产生邪念,作出错误决断,不听群臣和亲生女儿的劝谏,兴兵犯岭,结果遭致灭顶之灾。由这个梦,引发出四部降魔史中最后一部――争夺盐湖的战争。

三、《格萨尔》中关于“梦”主题的解析

这样的梦在史诗里很多,做梦和圆梦――对梦的解析,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段。这不是史诗的创作者们凭空编造的,它是史诗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信仰心理和认识能力的产物。

史诗作为民间文学作品,不像一个作家的作品,构思静思,有严密的内在联系,有时上一部讲完了,与下一部之间并没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吟诵史诗的那些聪明的民间艺人,就求助于梦,用梦来连接上下文[4]。这类主题群的组合,是由叙事的逻辑性和约定俗成的联系力量内聚到一起的,逻辑性和习惯性是强大的力量[1]。固定不变的主题是史诗的灵魂,这些主题不仅丰富和史诗的情节内容,也推动了史诗的发展。

从《格萨尔》里描写梦的情况看,当时人们相信梦源于神,是神对人的启示,力求寻找某种与神灵沟通的神秘过程,而且对其神圣性不能有丝毫的怀疑,必须至诚至敬。这种观念也不是藏族先民所独有的,弗洛伊德就曾指出:“古人把梦视作神的灵感,因而不需要寻找其刺激源,对他们说来,梦要归于神的意志或魔鬼的力量,它的内容是他们的专门知识和旨意的产物。”[4]

从《格萨尔》中对各种“梦”的描写,可以看到集体潜意识是群体意思的最终积淀物,它不属于个人所有,是人类在种族演化中长期流传下来的一种普遍存在的原始心像与观念。这种集体无意识是一种“种族记忆”,是“古老的精神残余”和“祖先生活的残余”,具有“先天倾向”[5]。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梦”的主题浅显的研究,我们看到《格萨尔》史诗中反映古代藏族人民的心理信仰、思维习惯、表述模式。主题来源于传统,也受制于传统的。在《格萨尔》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梦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样,我们的行为活动,劳动生活也受制于梦。“主题”是民间歌手建构和传承叙事作品的技巧,它通过简约的固定格式,储存繁复的内容。运用这一技巧不但可以减少歌手的记忆,还可使吟诵的诗句回环往复、衔接流畅,在叙事传承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

参考文献

[1](美) 阿尔伯特・贝茨・洛德(Albert Bates Lord)著,尹虎彬译.故事的歌手[M].中华书局,2004.

[2]朝戈金.口传史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2000.

[3]阿来.格萨尔王[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4]降边嘉措.格萨尔王[M].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政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民族团结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