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用电通知范文

时间:2023-11-29 13:52:25

节约用电通知

节约用电通知篇1

节约用水的通告范文一

全体员工:

近期在用电缺口增大,公司水电费高居不下的大环境下,请全体员工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意识,为尽最大努力节约水电,杜绝浪费,特提出如下要求:

1、中午吃饭或休息时,主动关闭电灯,离开卫生间时,主动关闭排风扇、做到人走灯关、人离水断,发现漏关水和浪费电的情况及时告知行政部,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杜绝“长流水”和“长明灯”的现象,关“住”点点滴滴,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2、夏季使用空调应将温度调至不低于26℃,下班前半小时关闭空调,风速不要调到最高档,下班或离开之前,关掉所有电源,彻底杜绝浪费现象。

3、宿舍无人停留应关掉所有电器电源,如该宿舍无人,电器还处于开启状态,发现一次就将罚款20元。

4、公司将不定期组织人员去各部门各车间抽查节约用水用电情况,如发现违规浪费用水用电情况,将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将给予行政处罚。全体员工都要树立“节水节电,人人有责”的观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养成节约水电的良好习惯,互相监督和制止浪费水电行为,树立大局意识,积极营造节约资源的良好氛围,为建设节约型企业而作出努力。

总经办/行政部

3.5

节约用水的通告范文二

别墅人员:

廊坊市自来水公司自2011年6月起开始施行阶梯水价计价方式,以达到督促用户节约用水的目的。华祥里8号每月用水定额为60吨,60吨以下为每吨2.5元;超过六十吨,但不超过100吨的部分,每吨施行双倍计价,即每吨5元;超过100吨的部分,每吨施行十倍计价,即每吨25元。有鉴于华祥里8号五、六、七三个月份用水严重超标(五、六月份合计为221吨,七月份为88吨),特此通知,请大家节约用水,充分利用水资源,以达到节省公司经费,保护环境的目的。

具体要求如下:

1、浇地可用食堂及生活用废水,禁止使用自来水;

2、禁止池塘用水;

3、日常生活用水,如洗衣、洗澡等,注意节俭用水。

特此通知

综合部

8月18日

节约用水的通告范文三

商业广场各位业主及使用人:

近来,物业管理人员发现广场公共厕所内有人员利用公共水龙头洗衣物等现象,按照规定,公共卫生设施内的供水设施只限用于该设施的卫生清洁及使用者的便后卫生清洁,不得用于其它用途。希望各位使用人节约用水,如再次发现洗衣等现象,管理人员将予以劝告制止,劝告制止无效者,本公司将视情况收取相应的用水费用。

特此通告

上海XX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年8月4日

 

节约用水的通告相关文章:

1.关于节约用水的通告

2.节水通告范文

3.勤俭节约通告

4.节约水电通告

5.节约通告模板

节约用电通知篇2

节能减排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节能减排倡议书样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节能减排倡议书样式1全校同学:

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环境不仅制约着人类的发展,更主宰着人类的生存质量。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最近,国务院和省政府分别召开节能减排工作会议,对节能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创建节约型校园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节能减排高校应走在社会的前面。作为学生,我们应该认识在先、行动在前,在x月x日至18日__节能宣传周即将来临之际,特发出以下倡议:

一、做宣传节能减排的标兵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和节能环保理念,不断增强节能减排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能源忧患意识和节约环保意识,积极倡导绿色办公和低碳生活,争做宣传节能减排的标兵,踊跃投身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同时,学习掌握节能减排知识与技能,广泛宣传节能环保政策法规,普及节能知识和方法,努力营造节能减排的浓厚氛围,带动全社会共同形成节能减排的新风尚。

二、做践行节能减排的楷模

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米的点滴小事做起,做自觉践行节能减排的楷模。

1、养成离开办公室、教室及其他公共场所时随手关灯、关空调、关电脑的良好习惯。

2、会议室、办公室(家庭)做到冬天空调温度不高于20度、夏天空调温度不低于26度。

3、天气晴朗、光线充足时,建议教室、办公室、会议室以采用自然光为宜。

4、开展节水行动,随时关闭水龙头,做到人离水断,衣物集中洗涤,减少洗衣次数,洗涤剂要适量投放,避免过量用水。

5、积极推广“无纸办公”、“无纸通信”,节约打印、复印用纸,提倡双面使用打印纸。

6、树立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争取做到“一物多用”。

逛街时带上购物袋,少用塑料袋,减少一次性用品(如纸巾、纸杯、筷子、方便碗等)的使用。

7、养成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树立节俭文明的生活消费理念,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提倡适度消费,不超前消费。

8、分类保存和回收处理废纸、饮料瓶、电池等废弃物,促进生活节能减排。

三、做督促节能减排的典范

倡导文明的低碳生活方式,自觉养成健康、文明、节约、环保的良好习惯,发现身边有浪费等不良行为要主动制止、及时规劝,发现因设备损坏或施工造成的浪费现象要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并督促整改。围绕节能减排,积极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积极主动地为节能减排建言献策。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优势,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研究。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能减排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的远见、智慧和内涵、修养的外在彰显,更是对子孙后代负责的身体力行、义务担当!一滴滴水能汇合成大海,一棵棵树能成长为森林!让我们每一位同学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点滴着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节能减排,认真开始低碳生活,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为创建节约型校园、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节能减排倡议书样式2市科技系统全体干部职工:

节能减排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根据国家发改委等14部委《关于2017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通知》和甘肃省科技厅《关于做好2017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通知》要求,6月11日至17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6月13日为全国低碳日。为深入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特向全市科技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发出倡议:

一、倡导节能减排。增强资源忧患意识,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消费理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节约每度电、每滴水、每度气、每升油,减少废水、废气,特别是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

二、使用节能产品。广泛使用节能灯、节电开关、节水龙头等节能产品,多使用节能节电认证产品,少用高耗能电器。

三、注重节约用电。控制电能消耗,尽量利用自然光,做到“随手关灯、轻松节能”,下班后及时关闭空调、计算机、打印机等用电设备,严格控制电水壶等其它电器的使用;使用空调合理设定温度,做到“夏季不过低、冬季不过高”,节约空调用电。

四、做好节约用水。大力提倡“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的新风尚,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减少跑、冒、滴、漏。积极创造条件,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五、做好绿色出行。出行多选择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公务车、私家车的使用频率。

六、节约行政资源。认真遵守会议及接待制度,严格执行接待标准,严格控制公务活动规模,切实做到从简节约、体现效能,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电话办公做到语言精练准确,减少通话时间。

七、节约办公耗材。强化机关办公资源消耗管理,充分利用电子政务功能,减少纸质文件的印刷量,提倡双面打印。

节能减排,利国利民,节能减排,机关先行。让我们快速行动起来,争做勤俭节约风尚的倡导者、实践者、示范者,营造人人讲节能、处处讲减排的浓厚氛围,为节能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节能减排倡议书样式3亲爱的各位员工朋友们:

大家好!

节能减排工作不是单独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我们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为加强公司节能减排工作,努力建设绿色发展型企业,形成“人人节约、时时节约、事事节约”的良好氛围,现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我们倡议:

一、为自己创造一个节能的生产环境——节约用电

我们初步估算了一下,目前我公司生产车间的照明大约在6000瓦,按千瓦时计算电力消耗,我们的照明1H消耗电量6度计算,工业用电1.3元/度,公司1H的用电电费是7.8元。

1、根据以上用电计算,我们在下班时及其他场所时,随手关闭电灯、饮水机及其它用电设备,全公司中午下班的1.5H里,我们就可以节约用电9度,假如1天节约11.7元电费,一个月可节约351元,一年可以节约4212元的电费(这只是中午下班休息的1.5H,这个计算不包含夏天电风扇和冷风机用电)。

所以我提倡广大员工:光线充足时,自然采光;当“天明南山近,夜出西月升”时,你会发现,惬意恰是因为少了“璀璨”的'耀眼,是因为有了大家的节约。建议广大员工下班时或有不需用电的时候,关闭一切电源,节能减排,从我做起!

2、办公室使用空调时,温度适中,做到无人时不开空调,开空调时不开门窗;

下班前20分钟关闭空调,既不会影响大家工作,又可以节约大量的电能。

3、将电脑显示器亮度调整到一个合适的值,显示器亮度过高既会增加耗电量,也不利于保护视力。

为电脑设置合理的“电源使用方案”:短暂休息期间,可使电脑自动关闭显示器;较长时间不用时,使电脑自动启动“待机”模式;更长时间不用时,尽量启用电脑的“休眠”模式。坚持这样做,每天至少可节约1度电,还能延长电脑和显示器的寿命。

二、为自己创造一个低碳的生活环境——推进公务用车节能

1、合理安排用车,能一次完成的,不跑第二次。

驾驶员每天对车辆进行检查、保养,防止漏油和不必要的失损。

2、实行车辆定点加油,登记单车燃油消耗,定点维修和定期保养。

3、加强公务用车的使用和管理,实行用车登记制度,降低车辆空驶率,并严格控制公车私用。

三、为自己创造一个绿色的生活环境——节约办公用品开支

1、加强办公经费和办公用品的使用管理,规范办公用品的配备、采购和使用,严格配备标准,尽量选择环保、质优、价廉、能耗小的办公设备。

2、结合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网上办公系统,在网络正常的情况下,系统一般事务性通知、资料传送等都要通过网络系统进行,减少纸质资料印发(复印)和使用的频率。

3、加强办公用品的循环使用,纸张双面打印、复印,重复利用;

4、打印尽量使用小号字,根据不同需要,打印文件尽量使用小字号字体,可省纸省碳粉、墨和电。

四、为自己创造一个发展的未来环境——节约用水、用气

1、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做好排水系统日常维护,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2、打开水龙头时,请降低水龙头水压,减少水龙头出水量。

3、自觉养成节水习惯,随手关闭水龙头,杜绝长流水现象。

4、检查空压机气路漏气情况,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漏气,24H也可以漏掉50元钱的电费(有依据,经过测试,因为这个气是压力气压)。

有一种行动叫节能,有一种生活叫低碳,有一种希望叫绿色,有一种未来叫发展;请共同珍惜我们的工作环境,厉行节约节能,坚持环保低碳,共建和谐大地企业。

倡议人:__X

时间:____年__月__日

节能减排倡议书样式4全体干部职工:

资源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质量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和环境的瓶颈约束日益突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提倡绿色办公、低碳生活方式,我们应该认识在先、行动在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点滴事做起。为此,特向全体干部职工做出如下倡议:

一、积极参加“低碳体验日”活动。6月13日全国低碳日当天,提倡停开办公区域空调,停开公共区域照明,开车上下班的干部职工如无特殊情况,自觉留宿职工宿舍一晚。

二、养成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办公室、宿舍等要做到晴天时不开灯,人少时少开灯,人走灯灭。合理开启和使用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用电设备。杜绝长时间待机现象,下班时断开所有用电设备的电源,防止浪费和杜绝安全隐患。

三、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珍惜水资源,尽量缩短用水时间,随手关闭水龙头,做到人走水停。提倡一水多用,厨房节约一盆水,浴室节约一缸水,洗衣节约一桶水。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培养科学、文明、节约的用水习惯。加强用水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杜绝“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

四、节约办公用品。提倡办公用纸尽量双面使用,网络办公,减少宣传使用纸的数量。办公室的复印纸等耗材应有专人管理,严格控制,尽量少用一次性纸杯,提倡自带水杯。坚持会议、接待、招待等尽量从简和节约。

五、节约用餐,提倡绿色消费。就餐时,要杜绝剩饭剩菜,做到节约食物,不浪费粮食。科学饮食,注意膳食均衡,反对攀比、奢侈行为。

干部职工们,节能、节俭、低碳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品质和美德,需要我们大家去践行。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携手并肩,从现在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等身边的小事做起。把节能、节俭、低碳理念转化成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让绿色与我们同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设节约型绿色机关做出应有的贡献。

钦州市北部湾华侨投资区

节能减排办公室

2017年6月9日

节能减排倡议书样式5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朋友们,亲爱的小朋友们:

大家好!

环境和资源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在2017年节能周到来之际,为进一步加强我园节能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节能意识,积极调动全体教职工、家长、小朋友参与节能工作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节能氛围,结合我园工作实际,向全园教职工、家长、小朋友发起“节能有我绿色共享”为主题的号召,切实做到节约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提倡广大教职工、家长、小朋友自觉履行“节能减排”的义务,争做“节能减排”的带头人.

一、做节能减排知识的学习者

认真学习节能减排知识,仔细研读有关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全面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学习,争做节能减排的先行者。

二、做节能减排行动的宣传者

广大教职工和家长要积极宣传节能减排知识,增强节能减排意识,交流节能减排的经验与感想,并把好的经验与建议推广给自己的伙伴以及身边的人。把在幼儿园中学习到的好点子、好方法带到家庭和社会中,以点带面,打造“个人影响校园,园所影响社会”的节能减排环保氛围,争做节能减排的宣传者。

三、做节能减排行动的践行者

在实际工作、学习、生活中要做到:

1.节约用电:随手关闭电源,养成离开教室、办公室、活动室及其他公共场所时随手关灯、关空调、关电脑的良好习惯;

使用高效节能灯泡,白天可以做完的事不留着晚上做。衣物提倡用手洗。

2.节约用水:节约每一滴水,珍惜每一滴水;

做到随手关闭水龙头,杜绝“长流水”,爱护和合理使用供水系统,提倡一水多用,实现节约水资源。

3.节约粮食:不剩饭、剩菜,食物吃多少买多少,不浪费一粒米,一棵菜。

4.合理利用纸张:重复使用教科书;

纸张双面打印、复印;用电子书刊代替印刷书刊;用电子邮件代替纸质信函;使用再生纸;生活中尽量用手帕代替纸巾。

5.减少使用一次性的消耗品。

例如:外出带杯子,减少使用一次性口杯;公共场所用餐使用消毒餐具,减少一次性筷子、餐具的使用等。

6.节省取暖和制冷的能源。

7.垃圾分类处理。

8.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车、步行上下班,减少开车次数;

提倡三层以下步行上下楼,减少乘坐电梯次数。少开一天车、少打一次车,人多事多才租车。

四、做节能减排的榜样

倡导文明的低碳生活方式,自觉养成健康、文明、节约、环保的良好习惯,发现身边有浪费等不良行为要主动制止、及时规劝。围绕节能减排,积极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为节能减排建言献策。广大教师、家长、幼儿是我园节能减排活动的主力军,在日常生活中,请开动脑筋,积极行动,争做节能减排知识的学习者、宣传者和践行者,为建设绿色环保的石嘴山、低碳节能的石嘴山,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武口区幼儿园

节约用电通知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节约教育;节约意识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前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将节约教育渗透到小学教学中来,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结合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与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设置详细的教学计划,将节约教育有目的地渗透到教学中来,使数学课程与节约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不仅能够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还能受到节约教育,他们的整体素养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节约元素

小学数学教材经过了编撰人员的精心设计,其中有丰富的节约元素,这些内容都能很好地应用到节约教育中来,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节约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找出其中的节约教育元素,仔细分析教材和学情,并将分析所得认真记录下来。这样,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当时的课堂反馈将节约知识渗透进来,使学生具备初步的节约意识,最终产生忧患意识。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将教材中与节约教育相关的内容分为三大类,分别为节约意识、节约知识与节约行为。如学习“小数混合运算”时,我提前让学生了解一下当前市场上出现的A++级节能冰箱,看看它的耗电量与普通冰箱相比有什么优势。课堂上,学生纷纷呈现了自己的调查结果,节能冰箱每天的耗电量约为0.6度,而普通冰箱每天的耗电量为1.3度。结合学生的调查结果,我让他们计算一下,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普通冰箱比节能冰箱要多耗电多少度?这样,学生就能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也知道了节能冰箱不仅能够节能,还能减少家庭中的电费开支。课堂结束时,我还教给了学生一些与家电省电相关的小窍门,并为学生布置了一个开放性的作业:回家将家电省电的知识讲给家长听,共同践行节约。再如,进行“求平均数”的教学时,我为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四年级的四个班级的同学去社区收集废旧报纸,一班收集了20千克,二班收集了21千克,三班收集了18千克,四班收集了20千克。每班平均收集了多少千克旧报纸?收集旧报纸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他们在解题的过程中轻松掌握了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也明白了旧报纸是可以回收的,它是一种常见的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资源,收集旧报纸也是节约行为的一种,我们应该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这种节约方式。教材中有很多能够培养学生节约意识的素材,这些素材能够帮助学增长节约知识,不断推动他们的节约行为。教师要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并对这些素材进行巧妙利用,充分发挥教材在节约教育中的作用。

二、收集与节约相关的信息

数学是一门集逻辑性、科学性、知识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因此,教师无论是向学生介绍与节约相关的知识,还是组织一些与节约相关的活动,或是制订一些节约计划,都需要收集数据,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数学进行整理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如学习“统计表”的相关内容时,我组织学生以社会调查的方式去收集资料,使他们就能够对“统计”产生初步的感知,更好地了解统计的意义所在,明白统计学的作用。首先,我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自己家2018年上半年每个月三项常规的家庭开支———水费、电费、燃气费的数据;然后,由学生自己整理数据,并完成家庭开支的统计表。最后,我启发学生从节约能源的角度去发掘数据中的问题,并尝试着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再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我搜集了一些关于水资源在地球上分布情况的数据,其中海水占水资源总量的97.3%;淡水只占到了2.7%。这么低的占比却不能全部利用,因为有77.2%的淡水是存在于冰里的,22.4%则存在于泥土中,人类可以利用的只有极少的0.4%。可惜的是,在这极为微小的0.4%中,有67.8%受到了污染。当这些数据呈现到学生面前时,他们很容易就意识到了水资源的紧缺,也知道了日后在生活中要节约用水,不浪费一滴水。收集数据的方式有很多,学生可以去网络搜索,也可以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书籍,通过这些渠道收集数据,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他们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了解更多的节约知识,对节约产生更为深刻的体会。

三、组织与节约相关的教学活动

节约用电通知篇4

各县区工商局、分局、市局各科、室、队: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省工商局《关于加强增收节支管理建设节约型机关的通知》精神,结合XX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工商系统增收节支管理建设节约型机关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强化增收节支观念

近年来,国家、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强化增收节支的有关政策规定。全市工商系统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一些单位在预算执行中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长官意志、乱设收支项目、随意提高开支标准、违规采购、不合规票据列支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与建设节约型机关还有较大差距。努力做好增收节支工作仍然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工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工商部门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观念,要有过“紧日子”的思想,要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活动中发挥带头和引导作用,做节约的表率。要统一思想,进一步强化增收节支观念,从大局着眼、小处着手,不断加强机关内部管理,努力搞好增收节支工作。

二、努力增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

依法执收执罚是国家赋予工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各地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依法努力组织收入。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赋予工商部门的职能,做到应收尽收,保证省级财政非税收入。要进一步扩大银行代收范围,严格执行《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号)规定,将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土地收入、罚没收入、以及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全额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对单位通过其他形式取得的收入,也要全额纳入部门综合预算统一管理。严禁任何单位(部门)私设“小金库”。

三、厉行节约,坚决控制行政成本

各级工商部门要按照建设节约型机关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把加强经费管理,堵塞支出漏洞,提高工作效率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务求取得实效。

(一)进一步加强会议管理。系统各级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XX省委办公厅、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会议管理从严控制计划外会议费支出的通知》(X委发〔200X〕XX号)和《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转变工作作风的若干规定》(X委发〔200X〕X号)精神,减少会务工作人员。大力提倡以电话、传真等便捷、有效的方式安排布置工作,提倡少开会、开短会。

(二)加强公务车辆管理。在车辆的配备上,要严格执行有关公务车管理的规定,切实加强公务车编制管理,控制车辆数量。严格公务用车配备标准,严禁任何单位以任何形式购置超编超标车辆,提倡配置低排量节能环保型车辆。在公车使用上,要进一步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对诸如参加会议等公务活动用车,应该同行共乘一辆车,尽量避免分乘多车,严禁讲排场、比规格等铺张浪费现象。在车辆的管理上,推行公车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和定期保养。严禁公配私管、公车私用。

(三)严格差旅、接待、出国等费用管理。系统各级要严格执行差旅费政策,按规定报销差旅费。严格执行公务接待住宿标准,不得超规格接待,坚决杜绝用公款大吃大喝、挥霍浪费。严格审核、审批公费出国团组及人员,严禁借考察、学习、培训、研讨等名义用公款变相出国旅游。

(四)节约日常办公费用开支。系统各级要牢固树立“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观念,充分利用机关办公网络信息化系统,推广电子文档、电子邮件,减少文件印量,提倡双面用纸,节约办公用纸张、笔墨;提高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办公用品的共享利用,减少一般办公设备的配置;对现有固定电话进行清理,对闲置电话予以撤除,合理选择利用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挂号和普通邮件等通信方式,节约邮电通信费用;培养良好工作生活习惯,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入手,全面控制日常办公费用开支。

四、加强领导,建立工作责任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切实把增收节支、创建节约型机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加强对机关内部资源节约工作的管理和协调,切实降低机关能耗和运行成本。市局和各县(区)工商局机关要带头节约资源、创建节约型机关,切实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二)建立工作责任制。各单位要结合工作特点,制定增收节支目标任务,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的管理部门和工作岗位,建立完善增收节支特别是节约资源的计量、记录、报告、奖惩等制度,强化对增收节支工作的日常管理,保证增收节支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节约用电通知篇5

关键词:水电;节能;能耗;监测平台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一、 我国现阶段水电用量现状

水电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我国对水电的开发、利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我国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带来了可观的成效。但是在带来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河流水流文化变化,环境变化、水土流失等。然而,人们在用水,用电不知节约,大肆浪费,不管是日常生活用水用电,还是公共用水用电,都不知节约,进一步造成我国水电用量的浪费,从而导致大量资源得已流失,造成严重的损失。

水电节能改造的必要性

节能是我国经济效益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也是一项极为繁杂、紧迫的任务。虽然整体来说,我国水电能源的占有量很大,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平均到人均占有量就少的可怜了。因此,节约水电、节能减排,是全社会的义务与责任。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水电节约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节能减排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节能减排也是我国对国际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人人都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 能耗监测平台的结构、功能

(一)、 能耗监测平台产生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用水用电高耗能的问题日益突显。某些公共场所,办公场所的单位面积用水用电消耗更是普通居民的10-15倍,大多没有采取节约措施。因此,做好水电的节能管理工作,对实现节约型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能耗监测平台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我国现存的水电浪费程度。

(二)、能耗监测平台的主要结构

能耗监测系统是以计算机、通讯设备、测控单元为基本工具,为大型公共设备的实时数据采集,开关状态监测及远程管理与监控提供了基础平台,它可以和检测、控制设备构成任意复杂的监控系统。把能耗监测平台系统,运用到水电数据采集中,通过数据的采集知道水电能源消耗的问题所在,寻找解决办法,从而达到水电节能的目的。

(三)、能耗监测平台的功能

1数据采集和存储。数据的采集和存储是整个功能的基础部分,没有大量的数据就无法及时进行分析,没有有效的分析就无法得到正确的能源管理措施。数据采集时间步长应以不高于1小时为宜,从而为逐时数据分析提供保障。通过数据的采集与存储,整理水电用量的方向,了解水电用量的用途。

2能耗数据分析。通过对水电的能耗数据统计、分析,确定水电用量的能耗对比,确定能耗状况和设备能耗效率,从而提供水电能源管理优化措施。能耗数据分析是能耗监测系统的精髓,其效果还要在实际运用中验证。

3水电能耗监测平台系统建设,为企业、大型公建等进行能耗监测,通过智能电表、水表等能耗计量装置进行分项、分类能耗数据采集,按能耗监测技术导则,实现能耗监测,减少浪费,节能减排。

(四)、能耗监测平台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的加大,水电节能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系统逐渐不能满足现在水电节能的要求。因此,能耗监测平台系统的实现对水电能耗消耗的远程监测与管理成为水电节能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能耗监测平台的意义

采用能耗监测平台对水电的节能进行监测,解决了统计分析、节能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有效提高了水电能源的利用,节约了大量资源。同时增加了民众的节能减排的意识,杜绝了习惯性浪费,明显地减少了经济损失,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耗监测平台,能使用水、用电负荷及时形成相关报表,线路损耗计算精确,从而使生活、生产能源得已更好、更科学地调配,管理部门也能及时地获知用户水电能源的异常,即使为用户排忧解难,使能源得已更科学地使用。能耗监测平台的建设,更好地为水电的节约,建设节能减排社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方法。

五、总结

“节能降耗”是我国基本国策之一,而水电是与我们每个公民息息相关的能源。水电的节约,不仅仅是一个“节能减排”的口号,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电能耗监测平台的建设,很好地监测、提醒人们自觉地去节约用水,用电,也能及时发现能源消耗过大的问题所在,使得管理人员第一时间能够处理,很好地杜绝了水电的浪费。因此,水电能耗监测系统,要大大推广。

参考文献:

[1]《节能监测技术通则》[J](GB 15316-94),2009-9-1。

[2]陆德琳.《电力系统自动化产品信息》2005年11期.《电力系统谐波的出线与基本治理方法》[J]。

节约用电通知篇6

内容提要: 新技术的发展对于广播组织的权利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环境下的转播问题、重播问题、交互式广播问题、向公众传播广播节目问题、发行广播节目的录制品等新问题都对知识产权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应当在充分研究国内外已有立法的基础上,根据新技术发展的要求,构建新的广播组织权的保护模式,完善我国的广播组织权保护制度,如扩大解释转播的含义,增加广播组织的录制后播送的权利、提供已录制的广播节目的权利、发行被复制的广播节目音像载体的权利,并拓宽向公众传播权的范围。

在20世纪60年代,为了制止日益猖獗的盗播广播信号的行为,国际社会制定了《保护表演者、音像制品制作者和广播组织罗马公约》(以下简称《罗马公约》),授予了广播组织转播权、录制权、复制权等权利,体现了在当时的技术背景下广播组织的权利要求。这些规定后来被 1994年达成的世界贸易组织《知识产权协定》所采纳。及至20世纪90年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广播技术的有机结合,使传统的广播形式发生了天覆地覆的变化,网络广播、数字广播的出现都对现有的广播组织权制度产生了新的冲击。《著作权法》虽然对广播组织权已有规定,但在新技术的冲击下,原有的广播组织权保护制度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为此,笔者将结合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及国际立法的最新动向,对此予以探讨。

一、网络环境下的转播问题

广播组织是有关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总称。在20世纪中叶广播组织诞生之初,一些广播组织的节目经常被其他广播组织未经许可而转播,这些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盗播行为。为了保护广播组织的利益,《罗马公约》第13条第1款规定,广播组织应当有权授权或禁止转播其广播节目,该权利即为转播权。关于转播的含义,该公约第3条第7款将其解释为:“一个广播组织的广播节目被另一个广播组织同时广播”。由此可见,转播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转播的广播节目并非实施转播行为的广播组织自己制作的节目,二是转播表现为对他人已有的广播节目的同时广播,即转播行为与其他广播组织的广播行为发生在同一时刻。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罗马公约》制定时期,广播的手段主要是无线广播,当时还未出现有线广播,因此《罗马公约》所规定的广播和转播的方式主要是指无线广播和无线转播。这些解释后来被《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14条第3款所采纳。[1]

《罗马公约》制定时,广播技术采用的是无线广播技术,传播过程易受干扰,信息播放的效果和质量不太好。后来,人们尝试用导线(明线或电缆)组成的传输网络来传播广播节目,此即为有线广播。相比无线广播,有线广播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稳定可靠,收听设备简单,价格低廉,收听质量高,节目内容易控制的优点。于是,有线广播逐渐推广开来,一些有线广播电台、电视台也相继建立。到了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运用数字技术来表达、传输和处理信息。数字技术的优点在于:(1)传播过程不易受干扰,信息播放的效果和质量较好; (2)发射功率低,效率高,覆盖面广;(3)可以节约无线频谱资源,有利于保护环境。正因为如此,数字技术成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核心,并与卫星广播技术、网络广播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广播节目数字化后,大大方便了广播节目的传播,许多网站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广播节目录制下来并通过网站进行传播。例如,中央电视台是2008年奥运会中国内地电视直播权的权利人,其下属单位央视国际网站取得了通过互联网及移动平台转播节目的权利。2008年6月,央视国际在一个多月的时间中,先后与pps、搜狐、新浪等9家网站签订商业转让合同,对新媒体转播权予以转让。尽管如此,在奥运会召开期间,仍然一些网站未经许可而转播了奥运会节目,并在其中插播了自己的广告,从而分流了相当多的电视观众,降低了央视的收视率,减少了其广告收入,损害了央视的经济利益。

有线广播、网络广播的出现,对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产生了冲击。《著作权法》虽然在第44条第1款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有权禁止未经其许可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进行转播,但是,该法并未对“转播”的含义进行界定,《著作权法》的实施条例及有关《著作权法》的司法解释也未对此予以阐释。这样一来就产生了如下问题,有线转播是否构成侵权行为?通过网络、移动平台等新媒体进行的转播是否属于《著作权法》第44条所规定的转播行为?如果有网站、移动公司未经许可而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同步转播,这是否侵犯了广播组织的转播权?

对于以上情况,我国有学者认为,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尚不能将通过网络进行的转播行为视为《著作权法》第44条规定的“转播”行为。其理由是,《著作权法》第44条主要是参照《罗马公约》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相关规定而制定的,既然上述国际公约未将网络转播行为视为“转播”,则我们在对《著作权法》进行解释时不应超出国际条约的相关规定,也不能超出我国立法者在制定《著作权法》时的立法愿意。

从其他国家的立法来看,目前已有一些国家授予广播组织对于有线转播的控制权。例如,《日本著作权法》第99条规定广播事业者有权禁止他人将接收的广播信号通过有线广播播出。《印度著作权法》第37条也有类似的规定。由此可见,随着有线广播的逐渐推广,将广播组织的转播权的控制范围从无线转播扩及有线转播将成为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但是,在网络转播方面,目前对其进行规范的国家并不多见。不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制定《保护广播组织条约》 (草案)时对此做出了反应。[2]该条约草案的第9条规定:“广播组织应享有授权以包括转播、以有线方式转播和通过计算机网络转播在内的任何方式转播其广播节目的专有权。”[3]从该条有关转播权的规定可以看出,它在内容上突破了《罗马公约》第13条第1款的规定,将广播组织的转播权的范围从无线转播扩展到了有线转播、卫星转播、网络转播等多种转播方式,从而全面反映了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对于广播组织而言,如果能在法律上授权它们对于网络转播等多种转播方式予以控制,则对其利益保护十分有利。

对于《保护广播组织条约》(草案)第9条的规定,一些国家提出应当对广播组织的转播权的范围予以适当的限制,以防止广播组织所获得的保护水平过高,他们所提出的建议是:“任何缔约方均可在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交存的通知书中,声明将仅对某些转播适用授权或禁止以有线或无线方式转播未加密的无线广播节目的权利,或声明将以某种其他方式对其加以限制,或声明将根本不予适用。”[4]对此,美国代表团在该草案的讨论会中也持类似的看法。[5]尽管如此,多数国家对于扩大转播权的范围的规定还是持支持态度。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未对转播的含义予以明确,这对于保护广播组织的利益十分不利,也不利于处理司法中遇到的一些案件。从司法实践来看,尽管现实生活中存在“新媒体转播权”转让行为,但该权利的内涵不清,权利的转让也无法律依据。一旦发生纠纷,很难对广播组织的利益进行保护。因此,必须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对转播权进行新的解释。笔者认为,著作权法应当对于转播的含义进行扩大解释。首先,从技术特点来看,无论是无线转播、有线转播,还是网络转播或手机转播,其本质上都属于转播行为,都符合同时转播的特点,因此应当将其定性为《著作权法》第44条所规定的“转播”行为;其次,从公平的角度来看,广播组织在节目制作中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和投资,在购买节目转播权中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如果不允许广播组织对于有线转播、网络转播、手机转播等新的转播方式予以控制,则转播权的控制范围非常小,广播组织的利益难以得到充分的保护;再次,从国外立法来看,目前国际社会已倾向于根据新技术发展的特点来扩大转播的含义,我国应当顺应这一趋势。因此,今后在完善著作权法时,应当在立法中明确转播的含义,将无线转播、有线转播、网络转播、手机转播等新的转播方式都定性为转播行为,授权广播组织对此予以控制,以保护广播组织的正当利益。

二、网络环境下的重播问题

广播电台、电视台通常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首次播放某一节目,但很多听众或观众往往不能收听或收看到该节目,为此,广播电台、电视台需要重播该节目,其他的电台、电视台也可能会重播该节目。所谓重播,是指广播电台、电视台再次播出已播放的节目。重播显然不同于转播行为,因为转播是指一个广播组织的广播节目被另一个广播组织同时广播,即两个广播组织的广播节目播放的时间一致,而重播则是一种滞后的节目播放行为。此外,要想重播节目,必需利用原始播放的广播节目的录制品才能进行。

《罗马公约》第13条第1款仅规定了广播组织的转播权,而未对重播问题进行规范,我国著作权法对此也未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广播组织往往未经许可而将其他广播组织的节目录制下来,然后通过电台、电视台或网站予以重播并在其中插播自己的广告,这种利用他人劳动成果来牟利的行为显然损害了其他广播组织的合法利益。

一些国家已在立法中对于重播行为进行规范。《意大利著作权法》第79条第2款规定,广播组织有权利用其广播节目的录制品进行重播。《墨西哥著作权法》第144条第2款也规定广播组织对其节目有重播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制定《保护广播组织条约》的过程中,美国、阿根廷、埃及等国的代表团都主张对重播行为进行规范,即在重播方面给予广播组织以权利保护。为此,《保护广播组织条约》(草案)第14条规定了广播组织的录制后播送的权利(即重播权),其中包括两个备选方案。其中,备选方案1规定:“广播组织应享有授权在其广播节目被录制后播送此种广播节目的专有权。”该方案由阿根廷、埃及和美国所提出,其立法例属于一种授权式规范,即以授权的方式来保护广播组织在节目录制后的播送权,其中包括广播、有线广播和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播送。[6]备选方案2规定:“(1)广播组织应享有授权在其广播节目被录制后以任何方式播送此种广播节目供公众接收的专有权。(2)任何缔约方均可在向wipo总干事交存的通知书中,声明其将规定广播组织不享有本条第(1)款所规定的授权专有权;但规定凡未经广播组织的同意,利用未经授权对其广播节目制作的录制品,播送其广播节目的行为,均应予以禁止,从而为广播组织提供保护。”从中可知,该方案第1款与备选方案1的规定一致,第2款则属于一种禁止性规范立法模式。从第14条的规定可以看出,相当多的国家不仅希望授权广播组织对于重播行为进行控制,而且希望广播组织能够对各种重播方式都进行控制,这包括无线广播、有线广播、网络广播等多种重播方式,从而适应了新技术发展的要求。

广播组织认为它们在制作和播放广播节目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技能和资金,广播节目被他人随意播放将会损害其利益,而且也无法保护广播节目中的表演者的利益,所以,广播组织迫切希望对其利益进行保护。既然广播组织的劳动和投资应当得到法律的承认,那么,我们能否将广播组织制作的节目视为一种作品而给予著作权保护呢?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妥。这是因为,广播组织制作的节目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独创性的节目如春节联欢晚会,对此类节目可以将其视为作品而给予著作权保护;另一种是无独创性的节目如天气预报,对此类节目不宜视为作品。因此,将广播节目视为作品来给予著作权保护的做法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而且,重播行为不仅会损害著作权人的利益,而且也会损害播出该节目的广播组织的利益,只有赋予广播组织单独的对重播进行控制的权利,广播组织才能单独提讼来保护其合法权益。所以,要想彻底解决该问题,应当在立法中应当借鉴《保护广播组织条约》(草案)的规定,明确增加广播组织的录制后播送的权利,以便使广播组织能对节目的重播进行控制。无论是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还是通过网络进行的重播行为,均应取得广播组织的许可。应当注意的是,广播组织的这一权利不是一种信息网络传播权,因为在重播的情形下,广播组织提供什么节目,则公众只能收看或收听什么节目,而不能自由选择。

三、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广播问题

传统的广播方式是一种“点对多”的模式,即广播电台或电视台播出信号,广大公众收听、收看节目的模式。在该模式下,广大公众不能自由选择节目播放的时间和地点,只能被动地接收节目,因此广播的影响范围有限。广播模式除了传统的“点对多”模式以外,还出现了“点对点”的广播模式,即广播行为发生在广播者与请求广播节目的特定用户之间。

“点对点”表现为一种交互式广播,即公众可以根据需要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向广播组织发出广播某一节目的请求,广播组织则根据请求向该用户提供节目,从而实现了节目的个性化广播。目前,交互式广播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方式是通过广播组织的无线电波、有线电缆或卫星广播来实现,例如有线电视台提供的“视频点播服务”即可实现交互式广播,电视台以菜单形式向家庭用户提供电影等节目的目录,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选择需要观赏的节目,然后该请求会被发送到电视台,电视台即可通过电缆向该用户播放节目。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节目,例如一些广播电台、电视台或电视台的网站将已播放的广播节目放在其网站上,供公众自由地选择时间和地点来收听或收看。

“点对点”的广播模式对于传统的广播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该模式下,公众可以通过遥控器、网络等设施对广播组织发出节目播放的指令,自由选择广播节目来收听、收看。有了这些技术,广播节目的互动性大为增强,用户可以广泛使用点播、录制、回看等互动电视功能。显然,“点对点”模式显然不同于传统的“点对多”的广播形式,这也是人们不习惯将此模式称为“广播”的重要原因。

一些学者认为广播组织可以根据著作权法规定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来保护其利益。其理由是,如果播放的节目是广播组织自己制作的,则广播组织作为著作权人对节目享有著作权,其他网站未经许可上传广播节目的行为侵犯了广播组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如果播放的节目是广播组织录制的,则广播组织可以以录制者的身份而对节目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从而可以制止其他网站上传其节目的行为;如果广播的节目是通过许可合同从制作者那里获得的,则可基于许可合同而获得法律的保护。笔者认为该观点虽然不无道理,但并不全面。这是因为,第一,广播组织所播放的节目既有受著作权保护的也有不受著作权保护的,既有自己录制的也有他人录制的,这在实践中非常复杂,很难分辨清楚。在广播组织自己制作节目的情况下,广播组织可以根据著作权法中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规定来制止其它网站的传播行为。但是,如果广播组织所广播的节目(如体育比赛实况转播)不能享有著作权,则广播组织无法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规定来保护其利益;第二,如果广播组织在保护自己利益时必须借助于著作权人或节目录制人的帮助来保护,一旦著作权人或录制者不予配合,则广播组织的权利很难实现;第三,目前国际公约及各国著作权法都未规定广播组织对广播节目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广播组织对于其他网站传输其广播节目的行为尚难以根据现行规定来获得保护;第四,实践中已有一些广播组织将其他广播组织的节目录制下来供公众点播的行为,这种行为区别于作品在网络上的传播,因此不能简单地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规定来处理此类问题。因此,广播组织作为一种单独的邻接权权利主体,要想对交互式广播的行为进行控制,就有必要从法律上创立一种单独的权利。

从国际立法看,目前仅极个别国家规定了广播组织对交互式广播的控制权。例如,2001年欧盟通过的《信息社会版权与相关权指令》第3条第2项d款规定,成员国应规定广播组织就其广播的录制品享有授权或禁止他人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公众提供,使公众可以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该节目,无论该广播是以有线还是以无线方式传播的,包括电缆传播及卫星传播方式。此外,《匈牙利著作权法》第80条、《瑞典著作权法》第 48条也有类似的规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主持制定《保护广播组织条约》的过程中,许多国家都对此提出了建议,希望能授权广播组织对于交互式广播予以控制。例如,《保护广播组织条约》(草案)第15条规定了“提供已录制的广播节目的权利”。该条包括三个备选方案,备选方案1规定:“广播组织应享有专有权,以授权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公众提供其已录制的广播节目,使该广播节目可为公众中的成员在其个人选定的地点和时间获得。”该方案是根据阿根廷、欧盟及其成员国、洪都拉斯、日本、肯尼亚等国的提议而形成,是以授予广播组织专有权的方式使其拥有在网络环境下向公众提供广播节目的权利。[7]该方案除细节上作必要修改以外,参照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第10条[8]和第14条[9]的规定。备选方案2规定:“广播组织应有权禁止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利用未经授权制作的录制品,向公众提供其广播节目,从而使公众中的成员可在其个人选定的地点和时间获得该广播节目这一行为。该方案是根据美国提议的禁止性规范模式来保护广播组织的利益,埃及也建议规定禁止提供录制品的权利,但该建议中没有关于录制品须系“未经授权制作”这一条件。[10]由于代表们对授权式和禁止式立法模式存在争议,所以后来又形成了备选方案3,其内容是将1是2两种备选方案结合起来,[11]以供成员国来选择。

《著作权法》目前对于交互式广播问题未予规定,而在实践中频频发生类似案件,很难从现行法中寻找到处理此类问题的法律依据。如果法律上不对于交互式广播予以控制,那么,要不了多久,公众将可以通过网络轻松地得到被盗播的广播节目,这将大大降低广播节目的收视率,损害广播组织的利益。笔者认为,广播组织的节目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一些广播组织或网站未经许可而以交互式广播利用其他广播组织的节目的行为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一种无偿占有,这不符合著作权法所规定的公平精神。为了解决该问题,我国应当学习《保护广播组织条约》(草案)的规定,在《著作权法》中增加广播组织的提供已录制的广播节目的权利,以保护广播组织的合法利益。

四、向公众传播广播节目的问题

所谓向公众传播广播节目,是指影院、歌厅、餐厅等营利性场所播放广播、电视节目的行为。换言之,影院、歌厅、餐厅等营利性场所接收广播组织的信号并向公众播放的行为,即构成向公众传播广播节目的行为。一般来说,如果公众个人或家庭收看、收听广播节目,属于合法的行为。但是,如果营利性场所将广播信号接收下来并向公众传播,则该行为的合法性值得考虑。这是因为,影院、歌厅等场所具有营利性,它们在营业过程中利用了广播组织的劳动成果,因此从公平的角度来讲,它们应当向广播组织支付一定的报酬,以补偿广播组织的劳动投入。特别是在体育赛事的广播中,如果影院、餐厅等场所公开播放赛事节目,将会大大减少赛事承办人的的门票收入,赛事承办人往往会拒绝授权对赛事进行电视播放,除非广播组织能够对节目的公开播放进行控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1961年通过的《罗马公约》在第13条第4款规定了广播组织的向公众传播广播节目的权利: “广播组织有权授权或禁止他人向公众传播电视节目,如果此类传播是在收门票的公共场所进行的,行使这种权利的条件由被要求保护的缔约国的国内法律确定。” 根据该规定,如果公共场所营利性向公众播放电视节目,则应取得广播组织的许可。上述规定后来被一些国家的立法所吸收,《加拿大著作权法》第21条、《巴西著作权和邻接权法》第95条都有类似的规定。但是,也有些国家的法律规定与此存在差异。例如,《德国著作权法》第87条第1款第3项规定,广播组织有权许可他人向公众传播广播节目,如果此类传播是在收门票的公共场所进行的。该规定与罗马公约存在一个差别,即公共传播权的客体不仅包括电视节目,还包括广播节目。《荷兰邻接权法》第8条第1款第4项的规定也与此类似。从保护广播组织的利益来看,如果能将向公众传播权的范围从电视节目扩展到广播、电视节目,则对其利益保护较为有利。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起草《保护广播组织条约》(草案)时也遇到了争议。埃及等国的代表认为,向公众传播权的客体应同《罗马公约》一样仅限于电视节目,[12]而阿根廷等国的代表则认为,该权利应当延伸到所有的广播节目的传播行为。[13]后来,《保护广播组织条约》(草案)第10条起草了两个备选方案,备选方案1规定:“如果向公众传播其广播节目是在收门票的公共场所进行的,广播组织应享有授权进行此种传播的专有权。”该方案是由阿根廷、欧盟及其成员国、洪都拉斯、日本、新加坡、瑞士和乌拉圭提议的,[14]其目的是将向公众传播权扩及到所有的广播节目。备选方案2规定:“(1)如果向公众传播其广播节目是在收门票的公共场所进行的,广播组织应享有授权进行此种传播的专有权。(2)行使这一权利的条件应由被要求提供本条第(1)款规定的保护的缔约方国内法律确定。(3)任何缔约方均可在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交存的通知书中,声明将仅对某些传播适用本条第 (1)款的规定,或声明将以某种其他方式对适用这些规定加以限制,或声明将根本不适用这些规定。如果某缔约方做出此种声明,其他缔约方则无义务将本条第 (1)款所述的权利给予总部设在该缔约方的广播组织。”该方案由埃及和美国提出,它允许成员国对第(1)款的规定予以限制,这实际上赋予了成员国更多的选择余地。无论采取何种方案,授予广播组织向公众传播广播节目的权利,都将有利于保护广播组织的利益。近年来,我国在社会生活中频频出现类似的案例。例如,在足球世界杯比赛期间及奥运会比赛期间,经常有一些餐厅、酒店、车站等营利性场所利用大屏幕向公众传播上述广播节目,甚至一些录像厅在传播广播节目时还收取门票,这在性质上是一种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对此,我国著作权法并无规定。从公平的角度来讲,广播组织的广播节目是其劳动成果,酒店、餐厅等经营性场所营利性使用他人的劳动成果应当向广播组织支付一定的报酬。这对于保护广播组织的智力投入和经济投资,促进广播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在《著作权法》修改时,有必要增加广播组织的向公众传播权。

五、发行已录制的节目的复制品问题

1961年制定的《罗马公约》第13条规定了广播组织的转播权、录制权、复制权和向公众传播电视节目的权利,但却没有对广播节目的录制品的发行行为进行规范。而在实践中,广播节目播放后,不法分子往往将一些受欢迎的节目刻成光盘销售,例如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同一首歌》常常被制成盗版光盘销售,这严重地损害了广播组织的利益。

为了解决该问题,许多国家都在著作权法中规定了广播组织的发行权。例如,《德国著作权法》第87条第1款第2项规定,广播组织有权将其广播电视节目录制到音像制品、照片上并且对这些音像制品或者照片进行复制与发行,但出租行为除外。在英国和美国,广播节目被看作是作品,广播组织享有的权利类似于作者享有的著作权,因此广播组织对于其制作的广播节目也享有发行权。除此以外,西班牙、荷兰、瑞士、意大利、印度等国的著作权法也规定了广播组织的发行权。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所制定的《保护广播组织条约》(草案)的第13条也规定了发行权,该条款有三个备选方案,其中备选方案1规定:“(1)广播组织应享有授权通过销售或其他所有权转让形式向公众提供其广播节目录制品的原件和复制品的专有权。(2)对于在广播节目录制品的原件或复制品经广播组织授权被首次销售或以其他方式转让所有权之后适用本条第(1)款中权利的用尽所依据的条件(如有此种条件),本条约的任何内容均不得影响缔约各方确定该条件的自由。”该方案由欧盟及其成员国、瑞士和乌拉圭提议而成,它以授权方式规定了广播组织发行其广播节目录制品的权利。该条第1 款规定的发行方式包括以销售或其他所有权转让形式而向公众提供录制品的原件及复制件的行为;第2款则规定的是权利穷竭问题,即关于广播节目录制品的原件或复制品被首次销售或以其他方式转让所有权之后权利的用尽所依据的条件,留待各缔约方确定。[15]而且,权利用尽原则仅仅适用于作为有形物品而进入流通领域的复制品,而不涉及其他权利。备选方案2规定:“广播组织应有权禁止向公众发行和进口未经授权制作的其广播节目的录制品的复制品。”该方案采纳了埃及和美国的提案,是以禁止性规范来保护广播组织的发行权。[16]该方案强调发行权的范围不仅仅包括销售权,还包括其他权利如进口权。为了解决备选方案1和2 的争议,《保护广播组织条约》(草案)的第13条还列举了备选方案3,即允许缔约国可以同时选择适用方案1和2,即提供了采用双重保护的可能性。

《著作权法》第44条规定,广播组织有权禁止他人将其播放的节目录制在音像载体上以及复制该音像载体。但是,该条未规定广播组织有权禁止发行被复制的音像载体。从中可以看出,我国著作权法也未规定广播组织的对于已录制的节目的复制品予以发行的权利,因此,如果有人销售非法录制的广播节目的光盘,广播组织很难从现行法律中寻求到保护。所以,要想使广播组织的利益得到保护,必须对著作权法进行适当的修改,允许广播组织享有通过销售、赠予或其他方式向公众提供广播节目的录制品的原件或复制件的权利。

总之,在新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广播组织权的保护是一个疑难问题,以至于有的法学家感叹说:“广播组织的邻接权竟然如此复杂”。[17]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从1997年起就试图在国际上制定一个《保护广播组织条约》以应当网络环境下的广播组织权利保护问题,但十多年过去了,这一条约都因各种争议悬而未决而未成功。我国作为一个广播节目消费的大国,理应充分认识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完善我国的著作权法来合理解决该问题,构建适应新技术发展要求的广播组织权保护模式。

【参考文献】

1、欧阳宏生.广播电视学导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2、王迁.著作权法修订之“前沿问题”[a].国家版权局.著作权法第二次修改调研报告汇编(下册) [c].北京,2008.

3、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罗马公约和录音制品公约指南[m].刘波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姚琳.意法半导体预言数字互动电视时代来临[j].电子设计技术,2008,(5)

5、matthew d.asbel.l progress on thewipo broadcasting andwebcastingtreaty [j].24 cardozoarts& ent.l.j.349.2006.

【注释】

[1]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14条第3款规定:“广播组织应有权禁止下列未经其许可的行为:录制、翻录、以无线广播手段转播,以及向公众传播同一录音制品的电视广播。若各成员方未向广播机构授予此种权利,则应依照《伯尔尼公约》(1971),向广播内容的版权所有者提供阻止上述行为的可能性。”

[2]为了解决网络环境下广播组织权的保护问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从1997年开始组织起草了《保护广播组织条约》(草案),规定了广播组织的若干权利及权利的限制,但该条约目前尚未通过。

[3]wipo doc.sccr /15 /2,article9 (july31,2006).

[4]wipo doc.sccr /12 /2,para.6.05.(october4,2004).

[5]wipo doc.sccr /8 /9.para.19.(november8,2002).

[6]wipo doc.sccr /15 /2,para.14.02.(july31,2006).

[7]wipo doc.sccr /12 /2.,para.12.02.(october4,2004)

[8]《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第10条规定:“表演者应享有专有权,以授权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公众提供其以录音制品录制的表演,使该表演可为公众中的成员在其个人选定的地点和时间获得。”

[9]《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第14条规定:“录音制品制作者应享有专有权,以授权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公众提供其录音制品,使该录音制品可为公众中的成员在其个人选定的地点和时间获得。”

[10]wipo doc.sccr /12 /2.,para.12.02.(october4,2004)

[11] 备选方案ll规定:“(1)广播组织应享有专有权,以授权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公众提供其已录制的广播节目,使该广播节目可为公众中的成员在其个人选定的地点和时间获得。(2)任何缔约方均可在向wipo总干事交存的通知书中,声明其将规定广播组织不享有本条第(1)款所规定的授权专有权;但规定凡未经广播组织的同意,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利用未经授权制作的录制品,向公众提供其广播节目,从而使公众中的成员可在其个人选定的地点和时间获得该广播节目的行为,均应予以禁止,从而为广播组织提供保护。”

[12]wipo doc.sccr /15 /2,para.5.09.(july31,2006).

[13]wipo doc.sccr /12 /2.,para.2.10.(october4,2004)

[14]wipo doc.sccr /12 /2.,para.7.02.(october4,2004)

[15]wipo doc.sccr /12 /2.rev.2,para.10.02.(october4,2004)

[16]wipo doc.sccr /12 /2.rev.2,para.10.03.(october4,2004)

节约用电通知篇7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学校是能源消耗大户,节约潜力巨大,创建节约型校园,是我们面临的非常紧迫而重要的工作之一。大力倡导和实施节能减排工作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履行高校社会责任的需要。为此,我们向全校师生员工提出如下倡议:

一、做节能减排的倡导者。要增强能源忧患意识和节约环保意识,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文明、简约、环保的生活方式;学习、掌握节能环保知识,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扩大宣传,组织节能活动,在校园形成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浓厚氛围。

二、做节能减排的实践者。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米的点滴小事做起。

1、开展节电行动。杜绝长明灯,充分利用自然光;随手关灯,做到人走灯熄;随手关电源,减少电脑等各种电器待机时间;推广使用节能型环保型电器产品,提倡使用节能灯具,注意高耗能电器的避峰使用;办公室、会议室等区域的空调温度夏天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不得高于20摄氏度,做到无人时不开空调,下班前半小时提前关闭。

2、开展节水行动。随时关闭水龙头,做到人离水断,衣物集中洗涤,减少洗衣次数,洗涤剂要适量投放,避免过量用水,严防跑、冒、滴、漏,杜绝长流水,发现漏水问题,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维修。

3、开展节约用纸行动。提倡发挥电子政务优势,尽量在电子媒体上发送通知、修改文稿,尽可能降低纸张消耗;提倡作业用纸、打印用纸和各种资料用纸的正反面使用,准确计算发文数量并严格按发文数量印制文件,尽量减少会议文件印刷数量,能传阅的文件尽量传阅,减少复印。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如纸巾、纸杯、筷子、方便碗、方便袋等。

4、节约粮食,合理饮食。合理消费,不乱花钱,不盲目攀比吃穿,坚持以够用为原则,提倡适度消费,不超前消费。

5、合理使用公务用车:完善管理制度,制定能耗标准,建立油料、车辆行驶里程、维修等消耗的统计制度。通过合理调度、合理使用、合理维护有效降低车辆运行成本。积极倡导在公务活动中拼车使用,并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减少公务用车次数,减轻城市道路交通压力。

6、有效控制招待费用支出:依照就近招待、就简接待的原则,严格控制到市内高档酒店接待用餐。对于招待费用,学院实行总额控制,严格执行审批制度,按照不同情况,严格用餐标准,杜绝铺张浪费、公款吃喝。

节约用电通知篇8

关键词: 网络;广播组织;法律保护 内容提要: 新技术的发展对于广播组织的权利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环境下的转播问题、重播问题、交互式广播问题、向公众传播广播节目问题、发行广播节目的录制品等新问题都对知识产权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应当在充分研究国内外已有立法的基础上,根据新技术发展的要求,构建新的广播组织权的保护模式,完善我国的广播组织权保护制度,如扩大解释转播的含义,增加广播组织的录制后播送的权利、提供已录制的广播节目的权利、发行被复制的广播节目音像载体的权利,并拓宽向公众传播权的范围。 在20世纪60年代,为了制止日益猖獗的盗播广播信号的行为,国际社会制定了《保护表演者、音像制品制作者和广播组织罗马公约》(以下简称《罗马公约》),授予了广播组织转播权、录制权、复制权等权利,体现了在当时的技术背景下广播组织的权利要求。这些规定后来被 1994年达成的世界贸易组织《知识产权协定》所采纳。及至20世纪90年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广播技术的有机结合,使传统的广播形式发生了天覆地覆的变化,网络广播、数字广播的出现都对现有的广播组织权制度产生了新的冲击。《著作权法》虽然对广播组织权已有规定,但在新技术的冲击下,原有的广播组织权保护制度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为此,笔者将结合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及国际立法的最新动向,对此予以探讨。 一、网络环境下的转播问题 广播组织是有关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总称。在20世纪中叶广播组织诞生之初,一些广播组织的节目经常被其他广播组织未经许可而转播,这些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盗播行为。为了保护广播组织的利益,《罗马公约》第13条第1款规定,广播组织应当有权授权或禁止转播其广播节目,该权利即为转播权。关于转播的含义,该公约第3条第7款将其解释为:“一个广播组织的广播节目被另一个广播组织同时广播”。由此可见,转播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转播的广播节目并非实施转播行为的广播组织自己制作的节目,二是转播表现为对他人已有的广播节目的同时广播,即转播行为与其他广播组织的广播行为发生在同一时刻。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罗马公约》制定时期,广播的手段主要是无线广播,当时还未出现有线广播,因此《罗马公约》所规定的广播和转播的方式主要是指无线广播和无线转播。这些解释后来被《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14条第3款所采纳。 《罗马公约》制定时,广播技术采用的是无线广播技术,传播过程易受干扰,信息播放的效果和质量不太好。后来,人们尝试用导线(明线或电缆)组成的传输网络来传播广播节目,此即为有线广播。相比无线广播,有线广播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稳定可靠,收听设备简单,价格低廉,收听质量高,节目内容易控制的优点。于是,有线广播逐渐推广开来,一些有线广播电台、电视台也相继建立。到了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运用数字技术来表达、传输和处理信息。数字技术的优点在于:(1)传播过程不易受干扰,信息播放的效果和质量较好; (2)发射功率低,效率高,覆盖面广;(3)可以节约无线频谱资源,有利于保护环境。正因为如此,数字技术成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核心,并与卫星广播技术、网络广播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广播节目数字化后,大大方便了广播节目的传播,许多网站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广播节目录制下来并通过网站进行传播。例如,中央电视台是2008年奥运会中国内地电视直播权的权利人,其下属单位央视国际网站取得了通过互联网及移动平台转播节目的权利。2008年6月,央视国际在一个多月的时间中,先后与PPS、搜狐、新浪等9家网站签订商业转让合同,对新媒体转播权予以转让。尽管如此,在奥运会召开期间,仍然一些网站未经许可而转播了奥运会节目,并在其中插播了自己的广告,从而分流了相当多的电视观众,降低了央视的收视率,减少了其广告收入,损害了央视的经济利益。 有线广播、网络广播的出现,对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产生了冲击。《著作权法》虽然在第44条第1款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有权禁止未经其许可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进行转播,但是,该法并未对“转播”的含义进行界定,《著作权法》的实施条例及有关《著作权法》的司法解释也未对此予以阐释。这样一来就产生了如下问题,有线转播是否构成侵权行为?通过网络、移动平台等新媒体进行的转播是否属于《著作权法》第44条所规定的转播行为?如果有网站、移动公司未经许可而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同步转播,这是否侵犯了广播 组织的转播权? 对于以上情况,我国有学者认为,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尚不能将通过网络进行的转播行为视为《著作权法》第44条规定的“转播”行为。其理由是,《著作权法》第44条主要是参照《罗马公约》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相关规定而制定的,既然上述国际公约未将网络转播行为视为“转播”,则我们在对《著作权法》进行解释时不应超出国际条约的相关规定,也不能超出我国立法者在制定《著作权法》时的立法愿意。 从其他国家的立法来看,目前已有一些国家授予广播组织对于有线转播的控制权。例如,《日本著作权法》第99条规定广播事业者有权禁止他人将接收的广播信号通过有线广播播出。《印度著作权法》第37条也有类似的规定。由此可见,随着有线广播的逐渐推广,将广播组织的转播权的控制范围从无线转播扩及有线转播将成为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但是,在网络转播方面,目前对其进行规范的国家并不多见。不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制定《保护广播组织条约》 (草案)时对此做出了反应。该条约草案的第9条规定:“广播组织应享有授权以包括转播、以有线方式转播和通过计算机网络转播在内的任何方式转播其广播节目的专有权。”从该条有关转播权的规定可以看出,它在内容上突破了《罗马公约》第13条第1款的规定,将广播组织的转播权的范围从无线转播扩展到了有线转播、卫星转播、网络转播等多种转播方式,从而全面反映了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对于广播组织而言,如果能在法律上授权它们对于网络转播等多种转播方式予以控制,则对其利益保护十分有利。 对于《保护广播组织条约》(草案)第9条的规定,一些国家提出应当对广播组织的转播权的范围予以适当的限制,以防止广播组织所获得的保护水平过高,他们所提出的建议是:“任何缔约方均可在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交存的通知书中,声明将仅对某些转播适用授权或禁止以有线或无线方式转播未加密的无线广播节目的权利,或声明将以某种其他方式对其加以限制,或声明将根本不予适用。”对此,美国代表团在该草案的讨论会中也持类似的看法。尽管如此,多数国家对于扩大转播权的范围的规定还是持支持态度。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未对转播的含义予以明确,这对于保护广播组织的利益十分不利,也不利于处理司法中遇到的一些案件。从司法实践来看,尽管现实生活中存在“新媒体转播权”转让行为,但该权利的内涵不清,权利的转让也无法律依据。一旦发生纠纷,很难对广播组织的利益进行保护。因此,必须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对转播权进行新的解释。笔者认为,著作权法应当对于转播的含义进行扩大解释。首先,从技术特点来看,无论是无线转播、有线转播,还是网络转播或手机转播,其本质上都属于转播行为,都符合同时转播的特点,因此应当将其定性为《著作权法》第44条所规定的“转播”行为;其次,从公平的角度来看,广播组织在节目制作中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和投资,在购买节目转播权中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如果不允许广播组织对于有线转播、网络转播、手机转播等新的转播方式予以控制,则转播权的控制范围非常小,广播组织的利益难以得到充分的保护;再次,从国外立法来看,目前国际社会已倾向于根据新技术发展的特点来扩大转播的含义,我国应当顺应这一趋势。因此,今后在完善著作权法时,应当在立法中明确转播的含义,将无线转播、有线转播、网络转播、手机转播等新的转播方式都定性为转播行为,授权广播组织对此予以控制,以保护广播组织的正当利益。 二、网络环境下的重播问题 广播电台、电视台通常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首次播放某一节目,但很多听众或观众往往不能收听或收看到该节目,为此,广播电台、电视台需要重播该节目,其他的电台、电视台也可能会重播该节目。所谓重播,是指广播电台、电视台再次播出已播放的节目。重播显然不同于转播行为,因为转播是指一个广播组织的广播节目被另一个广播组织同时广播,即两个广播组织的广播节目播放的时间一致,而重播则是一种滞后的节目播放行为。此外,要想重播节目,必需利用原始播放的广播节目的录制品才能进行。 《罗马公约》第13条第1款仅规定了广播组织的转播权,而未对重播问题进行规范,我国著作权法对此也未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广播组织往往未经许可而将其他广播组织的节目录制下来,然后通过电台、电视台或网站予以重播并在其中插播自己的广告,这种利用他人劳动成果来牟利的行为显然损害了其他广播 组织的合法利益。 一些国家已在立法中对于重播行为进行规范。《意大利著作权法》第79条第2款规定,广播组织有权利用其广播节目的录制品进行重播。《墨西哥著作权法》第144条第2款也规定广播组织对其节目有重播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制定《保护广播组织条约》的过程中,美国、阿根廷、埃及等国的代表团都主张对重播行为进行规范,即在重播方面给予广播组织以权利保护。为此,《保护广播组织条约》(草案)第14条规定了广播组织的录制后播送的权利(即重播权),其中包括两个备选方案。其中,备选方案1规定:“广播组织应享有授权在其广播节目被录制后播送此种广播节目的专有权。”该方案由阿根廷、埃及和美国所提出,其立法例属于一种授权式规范,即以授权的方式来保护广播组织在节目录制后的播送权,其中包括广播、有线广播和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播送。备选方案2规定:“(1)广播组织应享有授权在其广播节目被录制后以任何方式播送此种广播节目供公众接收的专有权。(2)任何缔约方均可在向WIPO总干事交存的通知书中,声明其将规定广播组织不享有本条第(1)款所规定的授权专有权;但规定凡未经广播组织的同意,利用未经授权对其广播节目制作的录制品,播送其广播节目的行为,均应予以禁止,从而为广播组织提供保护。”从中可知,该方案第1款与备选方案1的规定一致,第2款则属于一种禁止性规范立法模式。从第14条的规定可以看出,相当多的国家不仅希望授权广播组织对于重播行为进行控制,而且希望广播组织能够对各种重播方式都进行控制,这包括无线广播、有线广播、网络广播等多种重播方式,从而适应了新技术发展的要求。 广播组织认为它们在制作和播放广播节目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技能和资金,广播节目被他人随意播放将会损害其利益,而且也无法保护广播节目中的表演者的利益,所以,广播组织迫切希望对其利益进行保护。既然广播组织的劳动和投资应当得到法律的承认,那么,我们能否将广播组织制作的节目视为一种作品而给予著作权保护呢?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妥。这是因为,广播组织制作的节目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独创性的节目如春节联欢晚会,对此类节目可以将其视为作品而给予著作权保护;另一种是无独创性的节目如天气预报,对此类节目不宜视为作品。因此,将广播节目视为作品来给予著作权保护的做法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而且,重播行为不仅会损害著作权人的利益,而且也会损害播出该节目的广播组织的利益,只有赋予广播组织单独的对重播进行控制的权利,广播组织才能单独提起诉讼来保护其合法权益。所以,要想彻底解决该问题,应当在立法中应当借鉴《保护广播组织条约》(草案)的规定,明确增加广播组织的录制后播送的权利,以便使广播组织能对节目的重播进行控制。无论是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还是通过网络进行的重播行为,均应取得广播组织的许可。应当注意的是,广播组织的这一权利不是一种信息网络传播权,因为在重播的情形下,广播组织提供什么节目,则公众只能收看或收听什么节目,而不能自由选择。 三、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广播问题 传统的广播方式是一种“点对多”的模式,即广播电台或电视台播出信号,广大公众收听、收看节目的模式。在该模式下,广大公众不能自由选择节目播放的时间和地点,只能被动地接收节目,因此广播的影响范围有限。广播模式除了传统的“点对多”模式以外,还出现了“点对点”的广播模式,即广播行为发生在广播者与请求广播节目的特定用户之间。 “点对点”表现为一种交互式广播,即公众可以根据需要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向广播组织发出广播某一节目的请求,广播组织则根据请求向该用户提供节目,从而实现了节目的个性化广播。目前,交互式广播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方式是通过广播组织的无线电波、有线电缆或卫星广播来实现,例如有线电视台提供的“视频点播服务”即可实现交互式广播,电视台以菜单形式向家庭用户提供电影等节目的目录,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选择需要观赏的节目,然后该请求会被发送到电视台,电视台即可通过电缆向该用户播放节目。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节目,例如一些广播电台、电视台或电视台的网站将已播放的广播节目放在其网站上,供公众自由地选择时间和地点来收听或收看。 “点对点”的广播模式对于传统的广播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该模式下,公众可以通过遥控器、网络等设施对广播组织发出节目播放的指令,自由选择广播节目来收听、收看。有了这些技术,广播节目的互动性大为增强,用户可以广泛使用 点播、录制、回看等互动电视功能。显然,“点对点”模式显然不同于传统的“点对多”的广播形式,这也是人们不习惯将此模式称为“广播”的重要原因。 一些学者认为广播组织可以根据著作权法规定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来保护其利益。其理由是,如果播放的节目是广播组织自己制作的,则广播组织作为著作权人对节目享有著作权,其他网站未经许可上传广播节目的行为侵犯了广播组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如果播放的节目是广播组织录制的,则广播组织可以以录制者的身份而对节目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从而可以制止其他网站上传其节目的行为;如果广播的节目是通过许可合同从制作者那里获得的,则可基于许可合同而获得法律的保护。笔者认为该观点虽然不无道理,但并不全面。这是因为,第一,广播组织所播放的节目既有受著作权保护的也有不受著作权保护的,既有自己录制的也有他人录制的,这在实践中非常复杂,很难分辨清楚。在广播组织自己制作节目的情况下,广播组织可以根据著作权法中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规定来制止其它网站的传播行为。但是,如果广播组织所广播的节目(如体育比赛实况转播)不能享有著作权,则广播组织无法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规定来保护其利益;第二,如果广播组织在保护自己利益时必须借助于著作权人或节目录制人的帮助来保护,一旦著作权人或录制者不予配合,则广播组织的权利很难实现;第三,目前国际公约及各国著作权法都未规定广播组织对广播节目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广播组织对于其他网站传输其广播节目的行为尚难以根据现行规定来获得保护;第四,实践中已有一些广播组织将其他广播组织的节目录制下来供公众点播的行为,这种行为区别于作品在网络上的传播,因此不能简单地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规定来处理此类问题。因此,广播组织作为一种单独的邻接权权利主体,要想对交互式广播的行为进行控制,就有必要从法律上创立一种单独的权利。 从国际立法看,目前仅极个别国家规定了广播组织对交互式广播的控制权。例如,2001年欧盟通过的《信息社会版权与相关权指令》第3条第2项d款规定,成员国应规定广播组织就其广播的录制品享有授权或禁止他人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公众提供,使公众可以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该节目,无论该广播是以有线还是以无线方式传播的,包括电缆传播及卫星传播方式。此外,《匈牙利著作权法》第80条、《瑞典著作权法》第 48条也有类似的规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主持制定《保护广播组织条约》的过程中,许多国家都对此提出了建议,希望能授权广播组织对于交互式广播予以控制。例如,《保护广播组织条约》(草案)第15条规定了“提供已录制的广播节目的权利”。该条包括三个备选方案,备选方案1规定:“广播组织应享有专有权,以授权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公众提供其已录制的广播节目,使该广播节目可为公众中的成员在其个人选定的地点和时间获得。”该方案是根据阿根廷、欧盟及其成员国、洪都拉斯、日本、肯尼亚等国的提议而形成,是以授予广播组织专有权的方式使其拥有在网络环境下向公众提供广播节目的权利。该方案除细节上作必要修改以外,参照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第10条和第14条的规定。备选方案2规定:“广播组织应有权禁止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利用未经授权制作的录制品,向公众提供其广播节目,从而使公众中的成员可在其个人选定的地点和时间获得该广播节目这一行为。该方案是根据美国提议的禁止性规范模式来保护广播组织的利益,埃及也建议规定禁止提供录制品的权利,但该建议中没有关于录制品须系“未经授权制作”这一条件。由于代表们对授权式和禁止式立法模式存在争议,所以后来又形成了备选方案3,其内容是将1是2两种备选方案结合起来,[11]以供成员国来选择。 《著作权法》目前对于交互式广播问题未予规定,而在实践中频频发生类似案件,很难从现行法中寻找到处理此类问题的法律依据。如果法律上不对于交互式广播予以控制,那么,要不了多久,公众将可以通过网络轻松地得到被盗播的广播节目,这将大大降低广播节目的收视率,损害广播组织的利益。笔者认为,广播组织的节目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一些广播组织或网站未经许可而以交互式广播利用其他广播组织的节目的行为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一种无偿占有,这不符合著作权法所规定的公平精神。为了解决该问题,我国应当学习《保护广播组织条约》(草案)的规定,在《著作权法》中增加广播组织的提供已录制的广播节目的权利,以保护广播组织的合法利益。 四、向公众传播广播节目的问题 所谓向公众传播广播节目,是指影院、歌厅、餐厅等营利性场所播放广播、电视节目的行为。换言之,影院、歌厅、餐厅等营利性场所接收广播组织的信号并向公众播放的行为,即构成向公众传播广播节目的行为。一般来说,如果公众个人或家庭收看、收听广播节目,属于合法的行为。但是,如果营利性场所将广播信号接收下来并向公众传播,则该行为的合法性值得考虑。这是因为,影院、歌厅等场所具有营利性,它们在营业过程中利用了广播组织的劳动成果,因此从公平的角度来讲,它们应当向广播组织支付一定的报酬,以补偿广播组织的劳动投入。特别是在体育赛事的广播中,如果影院、餐厅等场所公开播放赛事节目,将会大大减少赛事承办人的的门票收入,赛事承办人往往会拒绝授权对赛事进行电视播放,除非广播组织能够对节目的公开播放进行控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1961年通过的《罗马公约》在第13条第4款规定了广播组织的向公众传播广播节目的权利: “广播组织有权授权或禁止他人向公众传播电视节目,如果此类传播是在收门票的公共场所进行的,行使这种权利的条件由被要求保护的缔约国的国内法律确定。” 根据该规定,如果公共场所营利性向公众播放电视节目,则应取得广播组织的许可。上述规定后来被一些国家的立法所吸收,《加拿大著作权法》第21条、《巴西著作权和邻接权法》第95条都有类似的规定。但是,也有些国家的法律规定与此存在差异。例如,《德国著作权法》第87条第1款第3项规定,广播组织有权许可他人向公众传播广播节目,如果此类传播是在收门票的公共场所进行的。该规定与罗马公约存在一个差别,即公共传播权的客体不仅包括电视节目,还包括广播节目。《荷兰邻接权法》第8条第1款第4项的规定也与此类似。从保护广播组织的利益来看,如果能将向公众传播权的范围从电视节目扩展到广播、电视节目,则对其利益保护较为有利。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起草《保护广播组织条约》(草案)时也遇到了争议。埃及等国的代表认为,向公众传播权的客体应同《罗马公约》一样仅限于电视节目,[12]而阿根廷等国的代表则认为,该权利应当延伸到所有的广播节目的传播行为。[13]后来,《保护广播组织条约》(草案)第10条起草了两个备选方案,备选方案1规定:“如果向公众传播其广播节目是在收门票的公共场所进行的,广播组织应享有授权进行此种传播的专有权。”该方案是由阿根廷、欧盟及其成员国、洪都拉斯、日本、新加坡、瑞士和乌拉圭提议的,[14]其目的是将向公众传播权扩及到所有的广播节目。备选方案2规定:“(1)如果向公众传播其广播节目是在收门票的公共场所进行的,广播组织应享有授权进行此种传播的专有权。(2)行使这一权利的条件应由被要求提供本条第(1)款规定的保护的缔约方国内法律确定。(3)任何缔约方均可在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交存的通知书中,声明将仅对某些传播适用本条第 (1)款的规定,或声明将以某种其他方式对适用这些规定加以限制,或声明将根本不适用这些规定。如果某缔约方做出此种声明,其他缔约方则无义务将本条第 (1)款所述的权利给予总部设在该缔约方的广播组织。”该方案由埃及和美国提出,它允许成员国对第(1)款的规定予以限制,这实际上赋予了成员国更多的选择余地。无论采取何种方案,授予广播组织向公众传播广播节目的权利,都将有利于保护广播组织的利益。近年来,我国在社会生活中频频出现类似的案例。例如,在足球世界杯比赛期间及奥运会比赛期间,经常有一些餐厅、酒店、车站等营利性场所利用大屏幕向公众传播上述广播节目,甚至一些录像厅在传播广播节目时还收取门票,这在性质上是一种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对此,我国著作权法并无规定。从公平的角度来讲,广播组织的广播节目是其劳动成果,酒店、餐厅等经营性场所营利性使用他人的劳动成果应当向广播组织支付一定的报酬。这对于保护广播组织的智力投入和经济投资,促进广播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在《著作权法》修改时,有必要增加广播组织的向公众传播权。 五、发行已录制的节目的复制品问题 1961年制定的《罗马公约》第13条规定了广播组织的转播权、录制权、复制权和向公众传播电视节目的权利,但却没有对广播节目的录制品的发行行为进行规范。而在实践中,广播节目播放后,不法分子往往将一些受欢迎的节目刻成光盘销售,例如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同一首歌》常常被制成盗版光盘销售,这严重地损害了广播组织的利益。 为了解决该问题,许多国家都在著作权法中规定了广播 组织的发行权。例如,《德国著作权法》第87条第1款第2项规定,广播组织有权将其广播电视节目录制到音像制品、照片上并且对这些音像制品或者照片进行复制与发行,但出租行为除外。在英国和美国,广播节目被看作是作品,广播组织享有的权利类似于作者享有的著作权,因此广播组织对于其制作的广播节目也享有发行权。除此以外,西班牙、荷兰、瑞士、意大利、印度等国的著作权法也规定了广播组织的发行权。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所制定的《保护广播组织条约》(草案)的第13条也规定了发行权,该条款有三个备选方案,其中备选方案1规定:“(1)广播组织应享有授权通过销售或其他所有权转让形式向公众提供其广播节目录制品的原件和复制品的专有权。(2)对于在广播节目录制品的原件或复制品经广播组织授权被首次销售或以其他方式转让所有权之后适用本条第(1)款中权利的用尽所依据的条件(如有此种条件),本条约的任何内容均不得影响缔约各方确定该条件的自由。”该方案由欧盟及其成员国、瑞士和乌拉圭提议而成,它以授权方式规定了广播组织发行其广播节目录制品的权利。该条第1 款规定的发行方式包括以销售或其他所有权转让形式而向公众提供录制品的原件及复制件的行为;第2款则规定的是权利穷竭问题,即关于广播节目录制品的原件或复制品被首次销售或以其他方式转让所有权之后权利的用尽所依据的条件,留待各缔约方确定。[15]而且,权利用尽原则仅仅适用于作为有形物品而进入流通领域的复制品,而不涉及其他权利。备选方案2规定:“广播组织应有权禁止向公众发行和进口未经授权制作的其广播节目的录制品的复制品。”该方案采纳了埃及和美国的提案,是以禁止性规范来保护广播组织的发行权。[16]该方案强调发行权的范围不仅仅包括销售权,还包括其他权利如进口权。为了解决备选方案1和2 的争议,《保护广播组织条约》(草案)的第13条还列举了备选方案3,即允许缔约国可以同时选择适用方案1和2,即提供了采用双重保护的可能性。 《著作权法》第44条规定,广播组织有权禁止他人将其播放的节目录制在音像载体上以及复制该音像载体。但是,该条未规定广播组织有权禁止发行被复制的音像载体。从中可以看出,我国著作权法也未规定广播组织的对于已录制的节目的复制品予以发行的权利,因此,如果有人销售非法录制的广播节目的光盘,广播组织很难从现行法律中寻求到保护。所以,要想使广播组织的利益得到保护,必须对著作权法进行适当的修改,允许广播组织享有通过销售、赠予或其他方式向公众提供广播节目的录制品的原件或复制件的权利。 总之,在新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广播组织权的保护是一个疑难问题,以至于有的法学家感叹说:“广播组织的邻接权竟然如此复杂”。[17]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从1997年起就试图在国际上制定一个《保护广播组织条约》以应当网络环境下的广播组织权利保护问题,但十多年过去了,这一条约都因各种争议悬而未决而未成功。我国作为一个广播节目消费的大国,理应充分认识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完善我国的著作权法来合理解决该问题,构建适应新技术发展要求的广播组织权保护模式。 【 【注释】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14条第3款规定:“广播组织应有权禁止下列未经其许可的行为:录制、翻录、以无线广播手段转播,以及向公众传播同一录音制品的电视广播。若各成员方未向广播机构授予此种权利,则应依照《伯尔尼公约》(1971),向广播内容的版权所有者提供阻止上述 行为的可能性。” 为了解决网络环境下广播组织权的保护问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从1997年开始组织起草了《保护广播组织条约》(草案),规定了广播组织的若干权利及权利的限制,但该条约目前尚未通过。 WIPO Doc.SCCR /15 /2,article9 (July31,2006). WIPO Doc.SCCR /12 /2,para.6.05.(October4,2004). WIPO Doc.SCCR /8 /9.para.19.(November8,2002). WIPO Doc.SCCR /15 /2,para.14.02.(July31,2006). WIPO Doc.SCCR /12 /2.,para.12.02.(October4,200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第10条规定:“表演者应享有专有权,以授权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公众提供其以录音制品录制的表演,使该表演可为公众中的成员在其个人选定的地点和时间获得。”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第14条规定:“录音制品制作者应享有专有权,以授权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公众提供其录音制品,使该录音制品可为公众中的成员在其个人选定的地点和时间获得。” WIPO Doc.SCCR /12 /2.,para.12.02.(October4,2004) [11] 备选方案LL规定:“(1)广播组织应享有专有权,以授权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公众提供其已录制的广播节目,使该广播节目可为公众中的成员在其个人选定的地点和时间获得。(2)任何缔约方均可在向WIPO总干事交存的通知书中,声明其将规定广播组织不享有本条第(1)款所规定的授权专有权;但规定凡未经广播组织的同意,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利用未经授权制作的录制品,向公众提供其广播节目,从而使公众中的成员可在其个人选定的地点和时间获得该广播节目的行为,均应予以禁止,从而为广播组织提供保护。” [12]WIPO Doc.SCCR /15 /2,para.5.09.(July31,2006). [13]WIPO Doc.SCCR /12 /2.,para.2.10.(October4,2004) [14]WIPO Doc.SCCR /12 /2.,para.7.02.(October4,2004) [15]WIPO Doc.SCCR /12 /2.Rev.2,para.10.02.(October4,2004) [16]WIPO Doc.SCCR /12 /2.Rev.2,para.10.03.(October4,2004) [17][英]韦尔纳•伦普霍斯特:《广播组织的邻接权竟然如此复杂》,刘板盛译,《版权公报》2006年第3期。

上一篇:人生若只如初见散文范文 下一篇:铁凝散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