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罚通知书范文

时间:2023-11-18 10:31:27

处罚通知书

处罚通知书篇1

关键词:限期整改通知书、法律属性、行政处罚、行政复议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限期整改通知书》是在水行政执法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行政手段之一,尤其在我们正朝着构建和谐水行政执法环境目标而努力的今天,“重宣传”、重教育、慎处罚”的精神越发突显,而《限期整改通知书》就成了提高长江河道管理成效,缓解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立关系的有效方法,这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已有体现。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三条之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整改违法行为。当事人逾期未改正,再给予其他行政处罚;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履行了整改要求,则不再给予其他行政处罚。笔者在水行政执法过程中对一起侵占长江河道行洪断面违章建房的水事违法行为依法送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但管理相对人向江苏省水利厅提起了行政复议,江苏省水利厅受理了该复议申请。但对其法律属性的认识却仍存在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限期整改通知书》是行政处罚程序的一个中间环节,作《限期整改通知书》出后,行政机关还要作出听证告知书,最后才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如果允许对《限期整改通知书》申请复议或提讼,那么,对《听证告知书》也就同样可以了。这样的话,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一个行政处罚程序,既可以对《限期整改通知书》申请复议或提讼,也可以对《听证告知书》申请复议或提讼,又可以对行政处罚决定书申请复议或提讼,这样,势必造成司法资源浪费,也增加了对当事人带来极大的不便。当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并没有明确规定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期整改通知书》不能提起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但是,如果连《限期整改通知书》也可以申请复议或提讼的话,会导致原告诉权的滥用,因为作出《限期整改通知书》是行政处罚程序的一个环节,不是行政处罚程序的终结,行政相对人尚有救济途径,完全可以等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对行政处罚决定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因此认为,《限期整改通知书》是一个不可以申请复议或提讼的具体行政行为。也有人认为责令限期整改只是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的一种行政命令,而非行政处罚决定,不应该归为行政处罚的种类。在本人看来,责令限期整改是一种多重性的行政行为,如何定性,要根据法律的具体规定具体分析。

一、限期整改的基本形态

所谓限期整改违法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制止正在发生或违法行为可能会扩大化,而责令违法行为人限期履行法定义务,停止和纠正违法行为,消除不良后果,恢复原状,以维持法定的秩序和状态。目前我国现行行政法律、法规条文中,大多设有限期整改的规定,但在不同的规定中其表现的性质并不相同,概括起来,限期整改违法行为的属性有三种形态。

其一是《限期整改通知书》单独适用,并不伴随行政处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关于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阻水障碍物 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规定,条例里只有限期整改的要求规定而没有行政处罚的要求。限期整改单独适用,不以行政处罚为前提,而是以教育为目的,通过整改,使违法行为人的违法行为恢复到合法状态。

其二是《限期整改通知书》文书作为行政处罚的前置程序,且并未给被管理者造成实质性的侵害。同样《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五十六条里的规定都属于这种情况。在这种形态下,限期整改作为行政处罚的前置,先责令限期整改,视整改情况再决定是否启动行政处罚程序。其三是限期整改与行政处罚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五条关于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活动的规定,条文里就体现出限期整改与行政处罚并行状态。

二、《限期整改通知书》的法律属性。以上限期整改的第一、二种形态存在相似之处,即它在水行政执法管理中主要发挥的是教育和救济的作用。在这两种形态下,限期整改的性质应该是一种行政命令,而不是行政处罚的种类,为什么呢?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一下限期整改与行政处罚的区别:首先,从他们的特征上看。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在违反行政法上规定的强制性义务、对破坏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一种行政惩戒措施。惩罚性是行政处罚的基本特征,它是通过对当事人违法行为所构成的危害性加以行政处罚,以此来达到惩介的目的。而限期整改的目的在于制止和纠正违法行为,带有教育和救济的性质,不偏向惩罚性。其次,从程序上看,行政处罚必须遵循立案、调查、取证、决定、告知等严格的法定程序,行政处罚在案件调查终结后才作出。而作出限期整改的程序则相对较为简单,行政机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管理需要时作出。第一种形态的限期整改只起到教育和惩介的作用;第二种形态的责令限期整改是作为行政处罚的前置程序,若违法行为人不服从命令,才会引起行政处罚程序的启动;第三种形态则是行政处罚的内容之一,往往与罚款等行政处罚并行适用。

从不同的法律规定中我们分析出限期整改的以上三种形态,最根本的还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的同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限期整改违法行为。” 这一规定实际上是为行政处罚机关设置了一种作为义务,对行政处罚提出了要求,即针对违法行为,不能仅实施行政处罚了事,而应当责令限期整改违法行为,恢复良好的行政管理秩序,这种作为义务应该是贯穿我们管理过程的始终,并把它放在首位。正是基于限期整改具有多重的法律属性,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在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时,未用列举方式将限期整改作为行政处罚的种类加以列明,但该条第(七)项规定:“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可以理解为包涵了前面我们分析的第三种形态,即在法律明确规定的前提下,可以将限期整改作为行政处罚的罚种之一。

三、适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前面分析了限期整改的法律属性,下面笔者想简单谈谈在长江河道管理水行政执法过程中所运用到《限期整改通知书》这一文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关于限期整改的期限问题。在长江河道管理法律、法规中一般都没有对限期整改的期限做出明确规定,根据“合法、合理”的法律原则,需要我们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实际情况来确定一个合理的整改期限。比如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倾倒渣土等水事违法行为,或从事建筑物、构筑物的建设(拆)清除一般情况是根据现场情况判断而作出给予一天或者几天整改期限;2、作出限期整改的程序问题。前置性的限期整改虽没有像实施行政处罚一样设置有严格的程序,但它的作出也应当遵循一般的行政监督管理程序,即表明身份、进行现场检查、指出问题、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当事人签字确认等法律程序。作为一项管理手段,它也是我们行政机关作出的一项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也同样享有法律救济的权利,如提起复议、诉讼等,所以必需要在程序上做到规范。

3、《限期整改通知书》整改内容的表述问题。首先书写要规范,违法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行为内容和违法依据等基本要素要具全,最重要的是,整改要求一定要表明,达到整改状态的意思表示内容要简短,意思要准确。

处罚通知书篇2

关键词行政处罚 执法主体 火灾隐患整改

中图分类号:TU998.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消防行政处罚中存在的问题

1.1消防行政处罚中执法主体混乱

主要表现为消防支队、消防大队对同一单位交叉检查,或进行联合检查时交叉下发法律文书,在实施消防行政处罚过程中一方“借用”另一方下发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重大火灾隐患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及《复查意见书》作为本级消防部门进行消防行政处罚的程序性文件或前置条件。严格讲,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既存在执法主体错误的问题,也存在执法程序错误的问题,消防支队和消防大队虽属一个系统,又存在上下级隶属关系,但分别代表两级政府的公安机关依法行使消防监督权,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执法主体,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消防支队对消防大队的消防监督检查等执法工作负有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责,但不具有替代作用。两级消防部门各自下发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重大火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复查意见书》在消防行政处罚当中既是一种证据,证明被处罚者存在什么样的火灾隐患,限期届满是否按要求进行改正或整改,但对作出消防行政处罚决定来讲,它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程序性文件。消防支队、消防大队在实施消防行政处罚过程中任何一方只能将另一方下发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重大火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复查意见书》作为一种证据使用,但不能作为程序性文件使用。

1.2被处罚主体混乱

主要表现为一是在消防检查或消防行政处罚过程中对被检查或被处罚单位未能使用政府批准的或工商部门注册的法定名称,而是使用简称或习惯性称谓。二是对单位的处罚和对单位负责人的处罚或对两个责任人处罚填写在同一《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中,按目前统一使用的《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格式,同一案件多个被处罚对象应分别下发《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

1.3消防行政处罚虎头蛇尾

主要表现为从重告知,从轻裁决,这种做法目前已被各地作为一种经验广泛使用。严格的讲,这种作法是错误的,告知的拟处罚种类、幅度正常情况下应当与最后做出处罚的种类和幅度相一致。有两种情况可以减轻或免于处罚:一是按照行政处罚法规定应当组织听证的案件(从重告知一般都在听证的范围之内),当事人如要求听证者,在听证过程中根据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的理由及听证笔录,经会议研究可减轻或免于处罚。二是应当组织听证的案件,当事人主动放弃听证权利或不需要组织听证者,应当根据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理由,由案件主办人提出减轻或免于处罚的意见,经会议研究或领导决定可以减轻或免于处罚。

1.4消防行政处罚有头无尾

主要表现为一是该罚的不罚,造成消防执法程序随意中断。没有按照《消防法》规定的程序实施消防行政处罚。二是作出《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后消防部门放弃执行,既不督促执行,也不申请法院依法强制执行。三是对作出停止施工、停产停业、停止使用的处罚决定,被处罚单位将存在的火灾隐患整改后消防部门不履行复查程序,由单位自行恢复施工、使用、生产、营业,或者消防部门口头同意恢复施工、作用、生产、营业。

1.5处罚程序及决定不当

主要表现为一是消防大队作出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产停业的处罚决定时未报消防支队或主管公安机关批准。二是对不需报政府决定的“三停”处罚全部上报政府决定,造成政府决策失误。

2.问题存在的原因

2.1对消防行政处罚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是在过去的处罚过程中从严告知,从轻裁决。二是在过去的处罚当中被处罚者通过多方说情或“协调”,使消防监督与被监督、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变成了一种“朋友”关系。三是对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行为火灾隐患整改消防行政处罚发生火灾的内在因果关系认识不明,总认为消防部门只要对单位实施了消防检查,对存在的火灾隐患也提出了整改限期,但最终改与不改是单位的事。

2.2消防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一是部分消防执法人员平时只注重拉些关系,没有把心思用在消防业务学习,工作能力的提高方面。二是对基层的消防监督人员指导培训交流的少。三是消防执法人员的业务学习,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都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进程,造成消防执法人员在思想观念、政策法规、能力水平方面的滞后。

2.3消防执法内部监督不力,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不严

每年上一级消防部门都对下一消防部门的消防执法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检查,但都只是对存在的问题指出来而宜,对错误的案件不能依法及时进行撤消或变更,对执法过错的单位及责任人员的过错行为不进行追究查处,甚至于不能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这样久而久之使一些经常出现过错的单位及个人养成了无所谓、不在乎的工作作风。

3.加强消防行政执法的对策

3.1努力提高对消防行政执法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各级消防执法人员要认真学习消防法律法规及与行政执法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法律文书规范准确,执法程序严谨得当。其次充分认识到消防执法过错侵害的不仅仅是被处罚对象的利益,更重要的是沾污了法律的公正,损害了党和政府及消防部门的声誉。再次是要认识到严格公正的消防行政处罚是督促整改火灾隐患,预防重特大火灾发生的重要手段,通过处罚达到督促整改火灾隐患的目的。各级消防部门作为消防监督执法的主体,必须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的观念,各项消防执法活动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切实做到依据准确,内容明确,程序严谨,法律手段齐备,坚决克服执法过程中的随意性。

3.2完善制度,加大对消防执法过错的责任追究力度

一是明确消防部门内部岗位职责分工,实行相互独立的技术审核与行政审批制度,纠正行政审批压制技术审核,技术审核屈从行政审批而导致的责任倒置作法,严格岗位责任制,做到人定岗,岗定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二是建立严格的消防执法审批程序及审批制度,“三停”及较大数额罚款处罚必须实行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坚决纠正先由领导决策,后按领导决策办理案件的程序倒置行为。三是加大消防部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和访查督查力度,上一级消防部门对下一级消防部门的各项监督执法活动及办理的消防行政处罚案件要逐案审查,发现执法程序、引用法规条文、处罚种类等错误,该撤销的必须撤销,该变更的必须变更,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3.3加强横向交流,提高消防行政执法者的业务素质

由总队或支队抽调业务能力,工作责任心较强的人员组成工作组跨地区、跨县市进行交叉检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对一些有特点的做法及时进行研讨和推广,对一些错误的做法坚决予以纠正,使各种消防执法活动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纠正消防监督人员在以老带新方面出现的区域性、师徒性、习惯性、传统性错误做法。

作者简介:师华,男,汉族,1970年出生,1989年入伍,现任张掖市公安消防支队工程师

处罚通知书篇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逾期罚款 制度完善

【分类号】D922.16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图书资料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高校图书馆作为全校师生共享的资源,应该得到合理的利用。因为借阅者的种种原因,借阅的书籍无法及时归还,甚至有的长期故意占有书籍,该现象严重影响书籍的流通和利用率。高校图书馆有义务保护本馆图书资源和读者对文献资料的公平使用权。故此,图书馆对图书超期现象制订相应的罚款制度是相对合理的。

然而,从图书馆的立场抑或是借阅师生的利益角度出发,超期罚款制度在其合法性、内容和标准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在实行方面也带来了不少矛盾和问题。如果这些矛盾和问题处理不当,会影响图书馆整体形象,增加馆员与读者之间的矛盾。因此,规范逾期罚款制度,提高超期罚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任务。完善逾期罚款制度的任务要求迫在眉睫。

1 高校图书馆罚款制度产生的原因

图书馆罚款制度主要是为了保证图书的流通率,使馆藏图书更好地广大读者所利用,从而在图书管理过程中对少数不遵守图书馆规章的读者实行的一种经济惩罚性的措施。

由于有些超期不还读者没有意识到学校的图书是全校师生的共享资源,不是自己的私人财产,甚至有些读者为了达到长期占为己用、方便学习的目的而不顾他人需要故意为之,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侵犯了别人的阅读权利。很多图书是有时间性的,若干年以后,就失去了该书的最好利用价值,而达不到资源共享性和广泛性的价值了。这种行为会严重阻碍图书的流通率,并且使一些流行图书、刊物的阅读价值下降。

另外一方面,大多数读者因为工作和学习繁忙而没能在借书的有效期内及时归还图书。更有学生反映,很多专业书籍是学生上课时的必备参考书,两个月的借书期限已过但课程还未上完,害怕归还后再就再也借不到了,所以任由其超期。有的同学对图书馆的规章了解不够,在图书遗失的时候以为只要赔书或只要办理赔偿手续就可以了,不知道因为书本未归还产生的延期赔偿还要支付超期罚金。另外罚款制度的单一性使许多读者不能更好地在借阅有效期内利用书籍,从而产生超期罚款。

图书馆对图书实行超期罚款的主要理由,是有限的馆藏不能满足读者接近无限的需求。图书馆满足部分读者的需求,不能以损害其他读者的阅读权利为代价,否则就违背了图书馆建设的宗旨。现实中,大多数图书馆的经费都不足,超期罚款制度是为了更好地平衡读者的需求。

2 高校图书馆罚款制度的现状

图书馆日常工作中,遇到因图书超期、丢失而对违章者进行一定程度处理的问题,经常通过罚款来解决。一部分人认为图书馆应当具有处罚权,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图书馆不具备处罚资格[3]。而图书馆处于维护馆藏资源的目的采取的恰当罚款手段是合理且无可厚非的,并且具有民法和刑法方面的法律依据。只是我国大学图书馆现行的罚款制度比较笼统和单一,缺乏革新意识,更多的是将确定一个超期罚款标准作为政策的全部。相对而言国外的一些高校图书馆在制订超期罚款政策时则相对灵活、细致,其罚款政策更多细分了文献类型,根据文献借期及流通方式的不同,制定不同政策。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但是,很多高校的图书馆管理中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教育职能目标不明确,图书信息资源管理杂乱,对图书馆员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图书馆的阅读环境的管理问题等几个方面。高校的图书馆想要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产生更多的影响,发挥更大的教育功能,就应该充分认识到目前管理现状的不足之处,在管理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更好地为高校师生做好知识基础储备工作。

3 高校图书馆罚款制度的完善

高校图书馆超期罚款是目前各高校图书馆执行的保护读者平等权利的手段,也是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为促进有效管理的一种处罚手段。然而超期罚款在合法性、内容和标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采取罚款与限权相结合,超期时间长短等建立相对统一的罚款标准体系等方法,将会使高校图书馆超期罚款政策发挥更好的作用。

目前,全国少有图书馆管理不进行超期罚款的。据悉,几年前,江苏省有两家图书馆不收取超期罚款费用,而现在其中一家已经打算实行罚款制度。这说明实行罚款制度还是个总趋势。针对这个制度本身存在弊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提高馆员的素质,改善服务质量以缓和读者与馆员之间的矛盾。图书馆一线馆员在服务读者时应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在服务中以微笑的面容,热情的态度和礼貌的用语与读者进行交流,力求将借书超期罚款现象杜绝在萌芽阶段。有读者来借书时应在借书的同时将归还日期明确地告知读者,并提醒其按期归还。借书过程中如发现读者有将要过期的书未归还,应及时提醒读者,并告诫其过期未还书籍会产生超期罚款,会影响其再次借书。在处理超期罚款时更要以友善的态度告知读者所借书籍已过期,需交纳相应的罚款,并应跟读者解释清楚罚款产生的原因及金额,当读者产生质疑时间,更应礼貌和蔼地告知其罚款的目的,并嘱咐读者下次要注意,以免读者误以为罚金进入了管理人员个人腰包,产生不良借阅心理。

2、从培养新生良好的借阅习惯开始,从源头上杜绝超期罚款现象。每年的9月份是新生入学的时间,新生处于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这个角色转变过程中,对大学生活充满好奇,同时对大学的图书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新生们想尽快入馆借阅书籍,以满足其求知欲。在这个关键时候我们图书馆应做好新生读者的教育工作,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正确地使用图书馆的资源,应进行每年一度的新生入馆培训工作。要求每一位新生读者都必须参加过新生培训课之后才可以享用图书馆的资源。在培训过程中不但要教会新生读者如何利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更重要的是向新生灌输如何在图书馆庞大的纸质文献资源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以及在借书、还书过程中应注意事项。对超期还书所带来的罚款等图书馆的相关制度应及时告知读者。图书馆还可以将印有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小册子分发到每位新生手中,也可以通过宣传海报、宣传小册子、图书馆网站等形式开展新生入馆教育,指导新生读者养成良好的借阅习惯,尽量减少读者超期罚款的现象。

3、 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图书馆超期罚款制度的制订并不是为了收取更多的罚款金额,也并不是像有些学生说的将收取的罚款金额用以改善馆员的福利。罚款的目的是想通过罚款这种惩罚手段对超期借书这种行为进行处罚,以达到书籍更好地流通的目的。罚款本身不是针对钱财而是通过罚款这种强制性手段以达到减少超期借阅行为的发生。在严惩超期借书行为的同时对那些一直遵守图书馆制度的读者进行奖励也是必须的。对这些没有出现超期罚款行为的读者可以适当地进行增加其借阅书籍的册数或延长借期等奖励。奖惩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其积极性,减少超期现象。

4、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便捷服务,提醒还书。图书根据系统提示,提前5天左右通过手机、发送EMAIL或者微博私信的方式,提醒要还书的读者提前安排时间。建立读者交流群,在QQ群上提醒还书或者提醒超期信息。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喜欢电子产品,喜欢用手机、QQ等工具进行日常交流。上网更是每天必须的,如果采用电子邮件、QQ、手机彩信、网页等方式对将近过期或已过期书籍进行催还必定事半功倍。我们还可以通过与电信、移动等大型手机信息运行商合作在利用他们的平台在进行图书馆形象推广同时针对特定的借阅期限快到的读者进行信息催还,不失为一种好的催还方法。在发放信息时注意语言及方法,通过温馨提示、彩信、和谐的图片等缓和的方式进行催还必然会使读者感觉温馨。另外在现场借阅窗口,通过电子屏的方式,提示借阅书目的信息,帮助读者“加强”记忆。 现代高科技信息产品,如手机、电脑等已经融入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如能合理利用其便利性、方便、快捷等特点对将近过期或已经过期的书籍进行催还,将可大大减少过期违规罚款现象。图书馆应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以柔性化模式制定出科学、人性化的处理方法。让读者即使有不良行为也会内心对图书馆产生认同感、满足感,提升图书馆在读者心里的地位,更好地发挥文献服务的功能,这也是现代图书馆的职责所在。

5、增加还书渠道,来提高还书的便捷性。图书馆从节约资源的整体考虑之后,都是有一定的闭馆时间而不是采取通宵开放,因此就给下班之后来馆还书的读者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利,影响了图书的按时归还。图书馆方便可以考虑,在闭馆之后可以采用24小时自助还书机,方便下班之后到馆还书的读者在闭馆之后也能顺利归还图书。这样读者还书时间较灵活,可以不受图书馆开放时间的限制了。

6、以其他形式替代图书超期。重庆图书馆首次推出了以自愿服务的形式替代读者的超期。它不仅在于提升读者借还书的积极性,提高图书的流通效率,更是加深了读者对图书馆的认识,了解了图书馆的工作流程和服务特色,从主观上加强自己的还书意识。从活动开始以来,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图书罚款不是目的,主要是通过这样新颖别致的图书超期 “处罚方式”提醒大家。此外,还可以通过图书超期时间,影响下次的图书借阅时间等其他形式来代替使用滞纳金的方式。

图书超期罚款不是目的,只是服务质量的一种手段。图书馆也在通过一系列方式,不断改进服务措施,给广大读者提供更多的便利。从深层次上看,图书超期现象其实是反应了一个社会的诚信问题。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都重视这个问题,都以实际行动避免超期,在不久的将来,图书馆和读者一定会达到和谐的状态。

参考文献

处罚通知书篇4

??( 公安部令第 69 号 )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已经 2004 年 4 月 30 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自 2004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

??公安部部长 周永康

??二 四年四月三十日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以下简称违法行为)的处理程序,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本规定实施。

??第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应当遵循合法、及时、公正、公开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应当给予处罚的,依据违法行为的事实和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出处罚决定。

??第四条 对交通警察执勤、执法中当场发现的违法行为的处罚由违法行为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

??对交通技术监控资料记录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可以由违法行为地或者机动车号牌核发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

??第五条 对违法行为人处以罚款或者暂扣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

??对处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由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

??对违法行为人处以行政拘留的,由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作出处罚决定。

??第六条 对管辖权有异议的,报请共同的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确定管辖主体,并通知争议各方。

??第二章 现场处理程序

??第一节 现场处罚

??第七条 交通警察对于当场发现的违法行为,认为情节轻微、未影响道路通行和安全的,应当口头告知其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依据,向违法行为人提出警告,纠正违法行为后放行。

??对个人处以二百元以下罚款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由交通警察当场作出处罚决定。

??对违法行为人按照一般程序给予处罚,需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制作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并兼作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

??对违法行为人按照一般程序给予处罚,不需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由交通警察当场制作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

??第八条 对违法行为人当场处以罚款处罚的 , 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实施 :

??(一)口头告知其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拟作出的行政处罚、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二)听取违法行为人的陈述和申辩 , 违法行为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三)制作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

??(四)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应当由被处罚人签名、交通警察签名或者盖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的,交通警察应当在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上注明;

??(五)将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被处罚人;当事人拒收的,交通警察应当在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上注明。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简易程序作出处罚决定的,可以由一名交通警察实施。

??交通警察应当在二日内将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一式三联)存档联交所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存档。

??第九条 对违法行为人按照一般程序给予处罚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制发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

??(一)口头告知其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拟作出的处罚、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二)听取违法行为人的陈述和申辩,违法行为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三)制作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

??(四)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应当由违法行为人签名、交通警察签名或者盖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的,交通警察应当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上注明;

??(五)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拒收的,交通警察应当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上注明。

??制发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可以由一名交通警察实施。

??交通警察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一式二联)存档联交所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第二节 行政强制措施的现场适用

??第十条 交通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因制止违法行为、避免危害发生、防止证据灭失的需要或者机动车驾驶人累积记分满 12 分的,可以依法采取下列行政强制措施:

??(一)扣留车辆;

??(二)扣留机动车驾驶证;

??(三)拖移机动车;

??(四)收缴非法装置;

??(五)检验体内酒精、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含量。

??第十一条 需要采取扣留车辆、扣留机动车驾驶证、检验体内酒精、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含量行政强制措施的,按照下列程序实施 :

??(一)口头告知违法行为人或者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拟作出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二)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三)制作行政强制措施凭证;

??(四)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应当由当事人签名、交通警察签名或者盖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的,交通警察应当在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上注明;

??(五)将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拒收的,交通警察应当在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上注明。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行政强制措施决定的,可以由一名交通警察实施。

??交通警察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将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一式二联)存档联交所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第十二条 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基本情况和车辆牌号、类型;

??(二)违法事实和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依据;

??(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四)当事人签名;

??(五)交通警察签名或者盖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盖章;

??(六)填发的日期。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因无其他机动车驾驶人代替驾驶、违法行为尚未消除、需要调查或者证据保全等原因不能立即放行的,可以扣留车辆:

??(一)未悬挂机动车号牌,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或者未携带行驶证、机动车驾驶证的;

??(二)具有使用伪造、变造或者其他车辆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嫌疑的;

??(三)未按照规定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

??(四)公路客运车辆或者货运机动车超载的;

??(五)具有被盗抢嫌疑的;

??(六)机动车属于拼装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

??(七)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

??第十四条 交通警察应当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后二十四小时内,将被扣留车辆交到所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车辆的,不得扣留车辆所载货物。对车辆所载货物应当通知当事人自行处理,当事人无法自行处理或者不自行处理的,应当记录并防止灭失。对容易腐烂、灭损或者不具备保管条件的其他物品,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在拍照或者录像后变卖,变卖所得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 需要对机动车来历证明进行调查核实的,扣留机动车时间不得超过十五日;需要延长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但机动车驾驶人或者所有人、管理人在三十日内没有提供被扣留机动车合法来历证明、没有补办相应手续,或者不来接受处理的除外。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扣留机动车驾驶证:

??(一)饮酒、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二)机动车驾驶人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四)驾驶拼装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的;

??(五)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

??(六)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达到 12 分的。

??第十七条 交通警察应当在扣留机动车驾驶证后二十四小时内,将被扣留机动车驾驶证交到所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有第十六条第(一)、(二)、(三)、(四)、(五)项情形的,扣留机动车驾驶证至作出处罚决定之日;只对违法行为人作出罚款处罚的,作出处罚决定后,应当立即发还机动车驾驶证。有第十六条第(六)项情形的,扣留机动车驾驶证至考试合格之日。

??第十八条 违反机动车停放、临时停车规定,驾驶人不在现场或者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可以将机动车拖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或者指定的地点。

??第十九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公开拖车查询电话,并通过标志牌或者其他方式告知当事人。当事人可以通过电话查询接受处理的地点、期限和被拖移机动车的停放地点。

??第二十条 拖移机动车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实施:

??(一)因违反机动车停放、临时停车规定,驾驶人不在现场,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时拖移机动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通过拍照等方式记录违法事实;

??(二)将违反停车规定的机动车拖移至指定的地点;

??(三)违法行为人接受处理后,应当及时发还机动车。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得将车辆拖移至停车收费价格明显高于当地平均停车收费水平的停车场停放。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收缴非法装置:

??(一)非法安装警报器、标志灯具的;

??(二)自行车、三轮车安装动力装置的;

??(三)加装其他与注册登记项目不符且影响车辆安全的装置的。

??第二十二条 交通警察收缴非法装置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将被收缴的非法装置交到所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收缴的非法装置除作为证据保存外,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后,予以销毁。

??第二十三条 车辆驾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其检验体内酒精、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含量:

??(一)对酒精呼吸测试的酒精含量有异议的;

??(二)经呼吸测试超过醉酒临界值的;

??(三)酒后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

??(四)涉嫌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后驾驶机动车的。

??第二十四条 检验违法行为人体内酒精、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含量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实施:

??(一)由交通警察将违法行为人带到医疗机构进行抽血或者提取尿液;

??(二)对酒后行为失控的,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等约束性警械;

??(三)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将抽取的血液或者提取的尿液及时送交有检验资格的机构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书面告知违法行为人。

??检验违法行为人体内酒精、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含量的,应当通知其家属。但无法通知的除外。

??第三章 非现场处理程序

??第一节 非现场处罚

??第二十五条 根据交通技术监控记录资料,对违法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或者驾驶人处二百元以下罚款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作出处罚决定。

??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对违法行为人作出二百元(不含)以上罚款、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对单位处以罚款的,应当进行调查,收集证据,并按照一般程序作出处罚决定。

??第二十六条 根据交通技术监控记录资料,对违法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或者驾驶人处二百元以下罚款的 , 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八条作出处罚决定。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提供交通技术监控资料记录的违法行为的查询方式供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或者驾驶人查询。

??第二十七条 按照一般程序作出处罚的 , 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实施 :

??(一)询问当事人违法行为的基本情况,并制作笔录。当事人拒绝接受询问、签名或者盖章的,在询问笔录上注明;

??(二)书面告知当事人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拟作出的行政处罚、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三)对当事人陈述、申辩进行复核。复核结果应当在笔录中注明,由当事人签名、复核人签名或者盖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的,在笔录上注明;

??(四)制作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

??(五)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由当事人签名、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的,交通警察应当当场在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上注明;

??(六)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应当在七日内依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有关规定,将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一般程序作出处罚决定的,应当由二名以上交通警察实施。

??第二十八条 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被处罚人的基本情况、车辆牌号、车辆类型、违法事实和证据、处罚的依据、处罚的种类、处罚机关名称及依法享有的复议、诉讼权利等内容,并由被处罚人签名、交通警察签名或者盖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盖章。

??第二十九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非本辖区(以设区的市为界,下同)机动车有违法行为记录的,可以将记录违法行为的信息、证据转至机动车号牌核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机动车号牌核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告知违法行为人或者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拟作出的行政处罚、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接受处理的地点、期限,不接受处理的后果。

??违法行为人或者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事实无异议的,由机动车号牌核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本规定作出处罚决定。违法行为人或者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事实有异议的,核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告知其到违法行为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受处理。

??第三十条 一人有两种以上违法行为的,分别裁决,合并执行,可以制作一份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但处罚主体不一致的,应当分别制作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

??一人只有一种违法行为,同时并处两个以上处罚种类且涉及两个处罚主体的,应当分别制作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

??第三十一条 对违法行为事实清楚,需要按照一般程序处以罚款的,应当自处理之时起二十四小时内作出处罚决定;处以暂扣机动车驾驶证的,应当自处理之日起三日内作出处罚决定;处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应当自处理之日起七日内作出处罚决定。

??第二节 收缴机动车、牌证和强制排除妨碍

??第三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扣留的拼装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后,予以收缴并强制报废;有其他违法犯罪嫌疑的,移交公安机关有关部门处理。

??第三十三条 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使用其他车辆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被收缴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对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机动车驾驶证的,依法处罚后并予以销毁;

??(二)对使用其他车辆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的,依法处罚后转至核发地车辆管理所;

??有其他违法犯罪嫌疑的,移交公安机关有关部门处理。

??第三十四条 拒不拆除在道路两侧及隔离带上种植树木、其他植物或者设置广告牌、管线等,遮挡路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妨碍安全视距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向违法行为人送达排除妨碍通知书,规定履行期限,告知不履行的后果。违法行为人在规定期限内拒不履行的,予以处罚并强制排除妨碍。

??第三十五条 强制排除妨碍,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可以当场实施。无法当场实施的,按照下列程序实施:

??(一)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委托或者组织没有利害关系的单位予以强制排除妨碍;

??(二)执行强制排除妨碍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派员到场进行监督。

??第四章 处罚的执行

??第三十六条 对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处以罚款,交通警察当场收缴的,交通警察应当在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上注明,由被处罚人签名确认。被处罚人拒绝签名的,交通警察应当在处罚决定书上注明。

??交通警察当场收缴罚款的,应当开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不开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

??第三十七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非本辖区机动车驾驶人,给予暂扣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应当在作出处罚决定后十五日内,将公安交通管理转递通知书和机动车驾驶证转至核发地车辆管理所。

??违法行为人要求不将机动车驾驶证转至核发地车辆管理所的,应当准许,并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上注明。

??第三十八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驾驶人,给予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应当在作出处罚决定后十五日内,将公安交通管理转递通知书和机动车驾驶证转至核发地车辆管理所。

??第五章 其他规定

??第三十九条 对违法行为需要记分的,记分分值标准按照《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附件 3 执行。

??对非本辖区机动车驾驶人的违法行为给予记分或者扣留机动车驾驶证的,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二日内将违法行为信息转至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第四十条 因累积记分满 12 分被扣留机动车驾驶证的,经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考试合格后发还机动车驾驶证。

??对非本辖区机动车驾驶人要求在违法行为地考试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准许,考试合格后发还机动车驾驶证,并将考试合格的信息转至核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转递信息清除机动车驾驶人的累积记分。

??第四十一条 公路客运车辆载客超过核定乘员、货运机动车超过核定载质量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扣留机动车,并按照下列规定消除违法状态:

??(一)违法行为人可以自行消除违法状态的,应当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监督下,自行将超载的乘车人转运、货物卸载;

??(二)违法行为人无法自行消除违法状态的,对超载的乘车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联系转运;对超载的货物,应当在指定的场地卸载,并由违法行为人与指定场地的保管方签订卸载货物的保管合同。

??消除违法状态的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违法状态消除后,应当立即发还被扣留的机动车。

??第四十二条 机动车所有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机动车登记的,应当收缴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撤销机动车登记。

??机动车驾驶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驾驶许可的,应当收缴机动车驾驶证,撤销机动车驾驶许可。

??第四十三条 撤销机动车登记和驾驶许可的,按照下列程序实施:

??(一)经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制作撤销决定书送达违法行为人;

??(二)将收缴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连同撤销决定书转至核发地车辆管理所;

??(三)无法收缴的,公告作废。

??第四十四条 简易程序案卷包括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一般程序案卷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凭证(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证据材料、行政处罚决定书。

??在处理违法行为过程中形成的其他文书应当一并存入案卷。

??第四十五条 对违法行为人给予行政处罚、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和撤销机动车登记或者机动车驾驶许可的,按照本规定文书要求或者所附文书式样填发。其他文书,按照公安部制定的统一文书式样填发。

??法律文书可以用电子文档保存。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 “ 违法行为人 ” ,是指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定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

??(二) “ 违法行为地 ” ,包括违法行为发生地、违法行为发现地。

??(三) “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 ,是指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 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 ,是指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第四十七条 本规定没有规定的违法行为处理程序,依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 本规定所称以上、以下,除特别注明的外,包括本数在内。

??本规定所称的 “二日” 、“ 三日” 、“五日” 、“七日” 、“十五日” ,是指工作日,不包括节假日。

处罚通知书篇5

第一条为了加强出入境检验行政处治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及有关出入境检验检疫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有关出入境检验检疫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程序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第三条出入境检验检疫行政处罚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二)公正、公开;

(三)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四)保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合法权益。

第四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政处罚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依据职责,负责本机构的行政处罚工作,并对所属分支机构行政处罚工作实施监督检查。

各出入境检验检疫分支局负责本机构的行政处罚工作。

第五条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于违反出入境检验检疫法律、行政法规,依照刑法规定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按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的规定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不得以追缴检验检疫费等措施代替行政处罚。

第六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第七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完善行政处罚监督制度,依法确定执法主体资格,明确执法职责,规范执法行为,追究违法执法责任,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第二章管辖

第八条出入境检验检疫行政处罚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管辖。

重大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管辖;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管辖。

第九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发现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

受移送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不得再自行移送;认为移送不当的,应当报共同的上级机构指定管辖。

第十条两个以上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都有管辖权的行政处罚案件,由最先立案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管辖,与案件有关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配合案件的查处工作。

两个以上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发生管辖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级机构指定管辖。

涉及两个以上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行政处罚案件、案情重大复杂的行政处罚案件,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指定管辖。

第十一条上级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认为必要时可以管辖下级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管辖的行政处罚案件;下级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认为案情重大、复杂的行政处罚案件,需要由上级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管辖的,可以报请上级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管辖;上级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认为必要时也可以把自己管辖的案件交由下级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管辖。

第十二条案件不属于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管辖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第三章立案与调查

第十三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涉嫌违反出入境检验检疫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认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在发现之日起10日内立案。

第十四条发现涉嫌违法行为的部门申请立案时应当填写《行政处罚案件立案审批表》,经法制工作部门审核,报机构负责人决定是否立案。

第十五条对决定立案查处的案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在决定立案之日起3日内指定案件调查人员。

调查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六条调查人员应当对案件事实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调查,并依法收集证据。

调查取证时,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件。

调查人员认为必要时,可以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发出《调查通知书》。

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应当如实回答询问并协助配合调查、检查或者现场勘验,不得阻挠。

第十七条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调查询问时,应当制作《调查笔录》,《调查笔录》需经调查人员、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第十八条现场勘验的,应当制作《现场勘验笔录》,《现场勘验笔录》需经调查人员、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有见证人在场的,可以请在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十九条调查人员可以查阅、记录或者复制与案件有关的合同、单证、发票、帐簿、文件及其他资料或者以抽样、录音、照相、摄像等方法收集证据。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负责人批准,可先行登记保存。收集的证据材料应当是原件、原物。调取原件、原物确有困难的,可由提交证据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复制品、复印件、照片上签名或者加盖公章,并注明“与原件(物)相同”字样或者文字说明。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等电子证据的输出件,视同具有原件的效力:

(一)具有法定的电子认证手段,能确保其真实性的;

(二)经过公证机关公证的;

(三)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承认其客观真实,并经依法确认为有效证据的。

第二十条采取登记保存、查封、扣押、封存等措施的,应当出具《登记保存(查封)(扣押)(封存)物品决定书》,并填写《登记保存(查封)(扣押)(封存)物品清单》,由调查人员、当事人、物品保管人签名或者盖章确认,并加贴封条或者加施封识。有见证人在场的,可以请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

登记保存、查封、扣押、封存时,当事人不在场的,应当邀请见证人到场,说明情况,由见证人在《登记保存(查封)(扣押)(封存)物品决定书》所附的《登记保存(查封)(扣押)(封存)物品清单》上签名或者盖章,并应当在有关物品的原址附近张贴公告。

对登记保存的物品,应当在7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需要解除登记保存、查封、扣押、封存等措施的,应当向当事人出具《解除登记保存(查封)(扣押)(封存)物品决定书》,并填写《解除登记保存(查封)(扣押)(封存)物品清单》,由调查人员、当事人、物品保管人签名或者盖章确认,解除登记保存、查封、扣押、封存等措施。有见证人在场的,可以请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

采取上述措施应当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主管领导批准,但是在紧急情况下,可先行采取有关措施,事后补办审批手续。

第二十一条当事人接受调查时拒绝在有关材料上签名或者盖章的,由调查人员注明情况。有见证人在场的,可以请在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二条案件调查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0日内终结。

需要检验、检疫和鉴定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

重大疑难案件经法制工作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调查时限,但延长时限不超过30日。在延长时限内仍不能完成案件调查的,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负责人决定是否继续调查。

第二十三条案件调查终结,调查人员提交《行政处罚案件调查报告》,对违法行为提出处理意见,送法制工作部门审查。

第四章处罚决定

第二十四条法制工作部门应当对《行政处罚案件调查报告》等案件材料进行全面审查,根据不同情况,提出审查意见:

(一)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规章正确,程序合法的,提出处罚意见;

(二)适用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规章错误的,予以纠正;

(三)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程序不合法的,重新调查;

(四)违法事实不能成立或者已超过追诉期限的,撤销案件;

(五)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六)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第二十五条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法制工作部门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告知书》送达当事人,告知当事人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以及处罚决定内容,并告知当事人在收到《行政处罚告知书》之日起3日内有权陈述和申辩,符合听证条件的有权要求听证。

第二十六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不得因当事人陈述和申辩或者申请听证而加重处罚。

经复核,拟作出与原告知当事人不同的处罚决定的,应当重新发出《行政处罚告知书》。

第二十七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轻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配合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三)受他人胁迫实施违法行为的;

(四)其他应当从轻处罚的。

第二十八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罚:

(一)多次实施违法行为的;

(二)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阻碍案件调查,故意转移、隐匿、销毁证据或者提供伪证,掩盖违法事实的。

第二十九条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同时违反两个以上检验检疫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规章,该两个以上检验检疫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规章的法律责任有重合规定的,应合并处罚种类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合并处罚种类追究法律责任的,对于违法行为严重的,合并全部处罚种类;对于违法行为轻微的,选择部分或较轻的处罚种类。

合并处罚种类,两个以上检验检疫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规章都有罚款规定的,不累加罚款数额,应当选择使用罚款数额较大的条款。

合并处罚时,如果涉及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法律、行政法规对当事人提起复议和诉讼的期限规定不同的,应当选择较长的期限。

第三十一条案件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由法制工作部门填写《行政处罚案件办理审批表》,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负责人审查批准。

不予处罚、案件复杂或者给予较重行政处罚的,由集体讨论决定。

第三十二条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加盖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印章。

第三十三条行政处罚决定应当自案件调查终结之日起30日以内作出。需要听证的,应当自听证结束之日起30日以内作出。

第五章简易程序

第三十四条对于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应当作出下列行政处罚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一)警告;

(二)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罚款;

(三)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或者其现场代表出示执法证件,签发《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

《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或者其现场代表的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发生时间、违法行为发生地点、行政处罚依据、处罚种类、处罚决定的时间、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名称,并加盖机构印章。当事人或者其现场代表应当在《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上签名、盖章或者按手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后当场交付当事人或者其现场代表。

当事人或者其现场代表拒绝签名、盖章或者按手印的,执法人员应当在《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上注明情况。有见证人在场的,可以请在场见证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手印。

实施当场处罚,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当事人或者其现场代表对违法事实认定有异议,且当场无法查实的,不适用简易程序。

第三十六条执法人员作出当场处罚决定之日起5日内,应当将《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交所属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法制工作部门备案。

第六章听证

第三十七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作出下列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一)对公民处以10000元以上罚款的;

(二)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00元以上罚款的;

(三)撤销行政许可、吊销行政许可证件的;

(四)吊销已取得的检疫证单的;

(五)责令停产、停业的;

(六)其他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听证条件的。

第三十八条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告知后3日内提出。

第三十九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在举行听证的7日前将《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送达当事人。

《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单位名称;

(二)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三)听证主持人和书记员的姓名、职务;

(四)告知当事人申请回避的权利;

(五)告知当事人准备证据、通知证人等事项。

《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应当加盖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印章。

第四十条听证应当公开举行,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除外。

第四十一条听证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案件调查人、当事人、证人、书记员参加。

听证主持人履行下列职责:

(一)决定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并通知听证参加人;

(二)审查听证参加人的资格;

(三)主持听证,并就案件的事实、证据或者与之相关的法律进行询问,要求听证参加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

(四)维护听证的秩序,对违反听证纪律的行为进行警告或者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制止;

(五)对听证笔录进行审阅,并提出审核意见;

(六)决定延期、终止听证,宣布结束听证;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当事人认为听证主持人或者书记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听证主持人的回避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负责人决定。书记员的回避,由听证主持人决定。

第四十二条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1至2名人参加听证。

委托人参加听证的,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

因故不能如期参加听证的,应当事先告知举行听证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

第四十三条听证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听证主持人核对当事人、人身份,宣布听证纪律;

(二)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开始,告知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

(三)案件调查人说明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据和内容;

(四)当事人对案件事实、证据、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据和内容进行质证和申辩;

(五)听证主持人就案件的有关问题向当事人、案件调查人、证人询问;

(六)当事人作最后陈述。

听证结束后,应当将《行政处罚听证会笔录》当场交当事人、证人和案件调查人审核无误后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由听证主持人在《行政处罚听证会笔录》上注明。

第四十四条《行政处罚听证会笔录》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案由;

(二)听证参加人姓名或者单位名称、地址;

(三)听证主持人、书记员姓名、职务;

(四)举行听证的时间和地点;

(五)案件调查人说明的违法事实、证据和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法律依据和内容;

(六)当事人陈述、质证和申辩的内容。

第四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听证主持人可以决定延期举行听证:

(一)当事人有正当理由未到场的;

(二)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理由成立,需要重新确定听证主持人的;

(三)有新的事实需要调查核实的;

(四)当事人为丧失行为能力的自然人,需要等待法定人的;

(五)当事人为法人及其他组织,发生合并、分立等主体变更事宜,需要等待权利义务继承人的;

(六)其他需要延期的情形。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听证程序终止:

(一)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按时出席听证或者中途擅自退出听证的;

(二)违反听证纪律,不听听证主持人制止,情节严重的;

(三)当事人死亡或者终止的;

(四)当事人明确表示放弃听证的;

(五)当事人发生主体变更事宜,权利义务继承人明确表示放弃听证的;

(六)当事人丧失行为能力,其法定人明确表示放弃听证的。

第四十七条听证结束后,由听证主持人提出书面意见,听证机构负责人根据听证主持人的意见、听证会笔录以及案件全部材料依法做出处理决定或者提交集体讨论决定。

第四十八条除延期听证外,听证应当在当事人提出听证之日起30日内结束。

听证的费用由举行听证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承担。

第七章送达

第四十九条《行政处罚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文书送达回证》上签名、盖章或者按手印。

第五十条受送达人拒绝接收的,送达人应当邀请见证人到场,说明情况,在《行政处罚文书送达回证》上写明拒绝接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将《行政处罚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或者场所,即视为送达。

第五十一条《行政处罚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不能当场宣告交付当事人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在作出决定之日起7日内送达当事人。

第五十二条《行政处罚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无法直接送达的,可以邮寄送达或者委托其他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送达。无法邮寄送达和委托送达的,公告送达。

第五十三条直接送达和委托送达,受送达人在《行政处罚文书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邮寄送达,回执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60日后,即视为送达。

第八章执行

第五十四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必要时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

第五十五条受到罚款处罚的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罚款全部上缴国库。

第五十六条依照本规定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一)给予20元以下罚款的;

(二)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根据简易程序或者一般程序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当事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和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第五十七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及其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第五十八条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二)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抵缴罚款;

(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九条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应当书面申请,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批准,可以延期或者分期缴纳。

批准当事人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制作《延期(分期)缴纳罚款决定书》,并送达当事人。

第六十条行政处罚案件终结后,法制工作部门应填写《行政处罚结案报告》,并将案件的全部材料立卷归档。行政处罚案卷档案应长期保存。

第六十一条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保守秘密。

案件结案前,所有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会议记录、调查过程等,列入保密范围,未经法制工作部门负责人批准,不得泄露。

第九章附则

第六十二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施涉及出入境检验检疫行政处罚,参照本规定办理。

违反出入境检验检疫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第六十三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十四条出入境检验检疫行政处罚文书格式规范文本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统一制定。

第六十五条本规定中“以上”、“以下”和“以内”均包括本数。本规定中的“日”,除第二十二条、三十三条和五十三条中为自然日外,其余皆为工作日。

第六十六条本规定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解释。

处罚通知书篇6

工商局近几年来通过完善法制监督机制,严把案件核审关口,强化案件审查力度,提升全部案件质量。____年至今,共办理一般程序案件____余件,罚没收入达___余万元,从未出现一起行政诉讼败诉案件,行政复议案件的维持率达到了___%。

一、完善法制监督制度,加强执法工作领导

法制工作开展的如何,关键是搞好建章立制。为此,我局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制监督工作制度。从法制机构及工作人员职责,到办案人员行为规范,从案件立案登记到案件审理,从错案追究到案卷评查,制定了近__项具体规定,使执法办案和法制监督工作有章可循,有力地推动了系统法制工作上台阶。在执法办案工作的领导上,县局党组高度重视,明确一名副局长主抓法制和执法办案工作,成立了案件审批领导小组,一把手任组长,对重大和有影响力的案件实行集中审理。建立了每周一次案情通气会制度,听取案件办理情况的汇报,针对案件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指导、督促办案人员办好案、办铁案。为搞好法制工作,我局每年都制定年度法[:请记住我站域名/]制工作重点和强化执法办案工作的措施,规范各种执法行为,指导全系统开展好法制宣传和执法办案工作。

二、深化执法监督力度,严把案件质量关口

为加强案件审理工作,创建快捷、公正、透明、程序严谨的案件审查机制,我局于____年就实现了网上受理立案和审核。同时,完善“四级”核审网络配置,严把“五个”重要关口,避免了暗箱操作,提高了案件质量,也使案件办理更加公开透明。

在核审机构配置上,一是基层工商所和各办案单位配备一名法制员;二是县局设立专门法制机构,一人负责告知书核审,一人负责决定书审批,实行核审、审批两分离;三是县局股、所(队)与市局各业务科室,实行直线对口指导,建立经常性的指导协调机构;四是建立专家辅助机构,商请司法、检察、法院系统的法律专家,参与重大案件的商讨和查办工作。在具体案件办理上,主要把住“五关”:

一是实施网上立案,严把立案关。为防止和杜绝随意检查、重复检查、多头办案、查而不立、立而不结、乱施处罚等问题的发生,我局严格履行立案审批程序,实行“网上立案”。在局域网上,建立了立案总册和办案单位分户登记册,规定全局所有需查办的案件,必须经网上立案、法制机构登记、局长审批后方可实施调查。通过网上立案,实现资源共享,对执法办案工作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使办案工作进一步程序化、规范化。

二是实行提前介入,严把调查取证关。我局实行大要案件法制机构提前介入、全程指导、主管局长负责制度,确保大要案件顺利办结。____年__月份我局根据种子生产企业举报,查获了____斤假冒的“__”牌____小麦种子。当事人__*农科所种子批零部负责人是政协委员,拒不配合调查取证,又擅自拆封依法封存的部分种子,且替其说情者很多,其中还有县处级领导。在这种情况下,法制机构和主管局长进行了全程介入,一方面将案情的严重性及时向有关方面请示汇报,取得支持理解。另一方面协调公安经侦部门配合,在法制机构确定的取证方向、范围内,顺利完成了取证调查工作。对当事人依法作出了没收侵权种子____斤,罚款_._( )万元(其中对其擅自启封行为罚款____元)的行政处罚。

三是实行告知审批,严把核审告知关。在案件调查终结后,办案机构填报《拟行政处罚审批表》,连同案卷交法制机构核审,编制告知书文号,报局长审批拟作出的行政处罚事项。办案机构按照已批准的告知处罚事项,制作告知(听证)书,并按规定程序送达当事人。在此我局采取了“三堂过审”,首先是法制机构核审,重点把好定性关、证据关和处罚关。核审人员认真审查案件事实的“五何”要素,审查证据是否依法取得、是否规范、是否具有关联性,并将核审情况记入《案件核审情况登记表》,同时在《案件核审表》上写出具体的核审意见。为了减少“有案必罚、罚而到顶”现象,我局制定了《__*工 商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试行标准》,做到宽严适度地实施行政处罚。其次是主管副局长复审,着重看办案机构是否超越县局规定的职责范围,是否办人情案、关系案。第三是案审会会审,对罚没金额_万元以上、责令停产停业或吊销营业执照、办案机构和法制机构意见不一致等方面的案件,实行案审会集体会审。案审会由县局案件审批领导小组成员和办案机构负责人、案件承办人参加,不受时间限制,根据需要随时召开。近几年,案审会会审案件___件,件件都是铁案。

四是实行决定书审批,严把审批定案关。告知之后,办案机构将按照当事人放弃陈述申辩(听证)权、当事人行使陈述申辩权且理由成立、当事人陈述申辩的理由不能成立三种情况制作的《行政处罚审批表》连同草拟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交法制机构进行审理,及时对处罚决定书草稿进行审查和文字把关。审理时,一看办案机构的告知书送达方式是否合法有效,当事人拒签的是否有证据证明真实送达。二看告知时限是否期满。三看当事人接到处罚告知书后,办案机构是否注意收集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对当事人有书面陈述申辩意见,办案机构未派人核实的及当事人放弃陈述,办案机构没有给当事人留足法律规定时间的案件不予审批。对告知书送达方式不合法,送达回证填写不规范的不予审批。对同意审批的,将有关审批事项、内容输入局域网《行政处罚决定书审批登记册》,编制处罚决定书文号。办案机构依此文号和批准的处罚决定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____年__月,某工商所对一处罚当事人口头申辩未作记录,对申辩内容也未作核实,就向县局法制机构报批处罚决定书。之后,当事人反映到县局,经核实法制机构立即中止了审批,责成该工商所重新调查。仅去年一年,我局就制止不规范报批处罚决定__件,责成补证__件,重新调查__件,纠正告知期间未满__件,取消报批_件,其他_件。

五是统一协调,严把案件执行关。对当事人拒不履行的行政处罚决定,法制机构每月一统计,对送达后没有复议,也没有进入讼诉程序的案件,录入《案件申请强制执行登记网》,由法制机构统一、统一协调,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确保案件执行到位,从而也减轻了办案机构负担和办案人员精力。

三、严格罚没入库审查,制止不规范执法行为

实行罚没票据的结报审查制度,能够掌握行政处罚案件的办结和入库情况,能有效制止办案机构、办案人员的执法随意性,提高案件结案率和入库率。为此,去年我局开展了罚没票据结报审查工作。办案机构结报罚没票据和上缴罚没款,需经法制机构对罚没票据进行审查,主要看罚没票据是否填制正确规范、是否立案、是否办结、处罚决定是否生效、是否足额收取等,未经审查登记的,财务部门不得核销罚没票据和接收罚没款入库,并按规定追究办案机构、人员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凡准予入库的,法制机构在罚没票据右上角注明处罚决定书文号,加盖登记专用章,并输入微机实行公示。

通过这项制度的实施,随意收缴罚没款的情况基本杜绝了,乱罚款和依罚代管现象明显减少,说情风也得到了有效制止,____年全局罚没款入库较上年增加了近__万元。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处罚通知书篇7

论文摘要对行政执法实践中的3个问题,即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罚金3种处罚是否属于行政处罚种类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能为行政执法尺度的确定和执法工作实践提供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第8条规定了行政处罚的种类共7项,前6项明确规定了行政处罚常用的处罚种类,而第7项只是笼统地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在行政法学上规结出行政处罚种类共四大类,即申诫罚、财产罚、行为罚、自由罚。申诫罚是指行政机关向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政相对人提出警戒或者谴责,申明其行为违法,教育行为人避免以后再犯的一种形式。它区别于其他种类处罚的特点在于对违法行为者实施的是精神上或者名誉、信誉等方面的惩戒,而不是对行政相对人的其他实体权利的剥夺或者限制,因此申诫罚更能体现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财产罚是指强迫违法的行政相对人交纳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者剥夺其原有财产的行政处罚。这种处罚的特点是对违法的相对人在经济上给予制裁,迫使行政相对人履行金钱给付义务。财产罚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行政处罚,如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没收指对非法收入应采取没收措施,而罚款是处罚违法相对人的合法收入,这是罚款与没收的主要区别。行为罚(能力罚)是对行政相对人的行为权进行限制或者剥夺的一种制裁措施。这里所说的行为主要是指经行政机关批准同意从事某项活动的权利和资格。没有这种资格就意味着违法。如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责令停产停业。自由罚(人身罚)是限制或者剥夺违法行为人的人身自由的处罚。自由罚的实施使行政相对人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也就是行政相对人在短时期内将失去人身自由,如行政拘留。除了上述《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常用处罚种类外,许多单行法律、法规规定了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等,下面将就这些规定是否行政处罚进行探讨。

1责令改正是否为行政处罚的种类

许多学者们和执法工作者持不同意见,有的人认为责令改正不是一种行政处罚,因为《行政处罚法》中没有规定,因此它只是行政措施或行政命令,或者是行政强制,而有的人认为,它是一种行政处罚,因为它是行政机关向行政相对人书面文书送达的,并且对行政相对人具有约束力,要求相对人必须执行的。《行政处罚法》除了规定6种基本行政处罚种类外,还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10章法律责任第62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改正,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①经营的种子应当包装而没包装的。②经营的种子没有标签或者标签内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③伪造、涂改标签或者试验、检验数据的。④未按规定制作、保存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的。⑤种子经营者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未按规定备案的。

这些规定中的“责令改正”是不是一种行政处罚呢?笔者认为如果由行政处罚机关没对行政相对人下达处罚决定之前,单独口头或者以文书下达的“责令改正通知书”就不是行政处罚,只是起要求违法的行政相对人纠正其违法行为的作用,具有教育意义;如果单行法条款中规定了责令改正,行政处罚机关对行政相对人以行政处罚决定形式书面下达的,那就是行政处罚。地方法规中规定的“责令改正”是不是行政处罚呢?如《江苏省种子条例》第6章法律责任第42条规定,违法本条例第6条第2款规定,未经批准采集或者采伐省重点保护的天然种质资源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按理《江苏省种子条例》只是地方法规,只能规定6种基本的处罚种类,但是该条例的第1条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行政处罚法》第11条规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该条例的这条规定,实际上是对《种子法》第61条第3项作出的具体规定。另外,在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法律责任或者罚则中规定类似于责令改正的,应一并如上理解。2通报批评是否为行政处罚的种类

对于通报批评,在法学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通报批评不是行政处罚的一种,而是一种机关内部指出错误的方法,不具有处罚性,有的人认为通报批评是一种行政处罚,一旦作出将会对行政相对人的名誉、信誉等产生影响。笔者认为,通报批评用于单位内部上级处理违纪的下级,或者党和行政机关内部监察部门或者纪委处理违反纪律的人,这时只是一种行政处分,不是行政处罚。当行政机关对违法的行政相对人使用通报批评时,是否是行政处罚呢?按照《行政处罚法》的第8条第(7)项规定,先看一个例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6章法律责任第43条规定,被审计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拒绝或者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的,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的,或者拒绝、阻碍检查的,由审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责任。这条规定中包含警告,也就是行政处罚的一种,笔者认为,单独对违法行政相对人以书面形式通报批评时,不是行政处罚,只是行政机关利用责权对违法的行政相对人一种警示,利用其声誉对其施加压力,迫使其停止或者改正违法行为。但是如果行政机关将通报批评写入行政处罚决定中,并在一定范围内书面通报批评的,就是行政处罚。因此,通常有人把通报批评同警告一起,作为申诫罚的2种最重要的形式。其实,警告通常仅限于直接告知违法行为人,而通报批评告知的范围较广泛,不仅限于告知行为人自己,还包括告知与行为相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3罚金是否为行政处罚的种类

处罚通知书篇8

某日上午10时,昌平区统计局的两名执法人员将对某企业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和行政处罚缴款书送达该单位。按照文书要求,必须是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在处罚决定书的送达回证上签字。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看完行政处罚决定书,脸色变得通红并情绪激动地对执法人员吼道:“你们想罚款就罚款,不行!你们知道我的企业一年为昌平做出多少贡献吗?统计也罚款,你们说说这笔款让我在哪里下账,这个字我不签!”看到法人代表如此表现,执法人员始终保持冷静的态度,耐心地向对方讲解统计法律法规知识和统计执法检查的相关规定,并指出由于该单位在连续两年的统计执法过程中,连续出现错误且违法数额与差错率都较大,按照《北京市统计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的规定应受重罚。但该单位法人代表一味地强调自己的理由,拒绝签字。时间在一点点地流逝,双方僵持到午饭时间,仍未能完成送达任务。

在直接送达不签字的情况下,两名执法人员经过商议,决定采取留置送达。采用留置送达需要第三方见证人,于是与当地镇政府联系,希望能派人作为第三方见证人。不到半小时,一位当地镇政府的工作人员赶到了执法现场,配合执法人员完成了送达文书任务。执法人员还告知法人代表,按照《行政诉讼法》的第6条规定,该单位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并就相关的途径和法定期限都一一作了说明,希望该单位按照法律有关规定行使自己的权利。执法人员离开企业时已近下午1点。

送达工作结束后,一个星期过去了,该单位没有任何缴款的表示和行动,十天过去了,依然没有动静。按照《行政诉讼法》第46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应当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已经到了送达处罚决定后的第十三天了,执法队人员决定通过电话提醒一下该企业:“你单位距法定缴纳罚款期限还有两天的时间,根据《行政处罚法》第51条,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到期不缴纳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希望企业能在法定期限内缴纳罚款”。接电话的是企业的财务经理,他立刻回答:“知道了,我马上请示一下总经理,尽快上缴罚款”。

在该单位上缴罚款期限的最后一天中午,该单位的一位副总经理终于来到区统计局执法队。他一再表示马上就到银行缴纳罚款。交谈中得知,该企业在行政处罚决定书留置送达之后,其法定代表人向企业的法律顾问咨询了有关统计违法行为的惩处情况,同时在统计局网站上查看了统计法律法规内容,思想上对本单位的违法行为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碍于面子上过不去,于是指派这位副总尽快办理上缴罚款事宜并对区统计局执法人员表示道歉。

上一篇:伤感散文范文 下一篇:雪的散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