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诗歌范文

时间:2023-11-10 11:48:23

冰心诗歌

冰心诗歌篇1

关键词:“小诗” 宗教文化 泰戈尔 五四时期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388-02

一滴露珠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片落叶预示着萧索的秋天,一瞥紧蹙的眉头容纳万缕情思。新诗中的小诗就是这种以小见大的诗歌形式。而冰心的“小诗”就像开在现代诗歌花园里的一朵清新淡雅却永寓芬芳的小花,让人闻之沁人心脾、芳香醉心。使人观之赏心悦目、优雅大方。

这里所说的“小诗”,特指二十年代初期在中国诗坛上兴起,几年后又渐趋势微的一派诗作。打开冰心的诗集《繁星》和《春水》,读着这些优美而富有哲理的小诗,我们内心不禁发出由衷的赞美:这是青春的诗篇,人生的箴言。沈从文在《二三十年代的作家与作品》中谈到:“五四时期的许多青年诗人像探险家一样,在荒凉寂寞的沙漠中摸索着前进。半途跌倒者有之,得一块认为适宜的土地而暂时安顿下来者有之,跌跌撞撞,永远向前盲进者有之,冰心,并没有费功于试探,她好像靠她那女性特具的敏锐感觉,催眠似的知道着自己的路径,一寻遍寻到了一块绿洲。这块绿洲也有蓊然如云的树木,有清莹澄澈的流泉,有美丽的歌鸟,有驯良可爱的小兽,冰心便从从容容在那里建设她的诗的王国了。”[1]少则二、三句,多则十来句的“小诗”短小精悍,构思精妙,意味深远,令人为之陶醉。冰心的“小诗”既吸收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精华,尤其是从唐诗宋词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并且也借鉴了世界优秀诗歌的长处,尤其是受印度诗歌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冰心“小诗”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抒发生命中那颤动的思想闪光和片段的感触,表达细微的情怀和深刻的感悟。

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时代生活和生平经历往往会深深地影响一个作家的一生,有什么样的理想和追求,对世界和人生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将形成什么样的性格,作品会呈现什么样的思想内涵和风格,这一切都和作家的家庭教育分不开。冰心在自己的散文中曾提到过:“最适宜于产生文学家的家庭,就是中流社会的家庭。既然不必顾虑到衣食谋求到生计,一面他自己可以受完全的教育。他的著作是‘须其自来,不以力够’的,自然就比较的浓厚活泼了”。[2]

冰心生活的时代正处在内忧外患的黑暗的旧中国,战火纷飞,动荡不安,列强欺凌,军阀混战,新思想与旧思想发生碰撞,东西两种文化冲突共存。在这样一个不幸时代中冰心是幸运的,冰心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大家庭里,父亲谢葆z在北洋军阀任职,是一位具有爱国思想的海军军官,母亲也是一位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大家闺秀。殷实的家庭和较高素质的父母必然培养出温婉的女儿谢婉莹。冰心的兄弟姐妹较多,家庭气氛和谐,也使得冰心性格乐观向上,开朗活泼。这也注定着冰心的作品的写作风格与写作内容。从幼年时代就贪婪、广泛地阅读中国古典名著,又惊异沉迷于大家庭中姐妹的调脂弄粉,添香焚麝的生活,因而她有点像中国传统的深闺才女。辛亥革命那年,她就进了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以后又随其父生活在烟台海滨,尽情领略享受大海的宽广。大自然的陶冶,充实了她那温暖的少女情怀,辽阔而深邃的大海告诉她,人的胸襟应该是宽阔的、坦荡的,应该少点狭隘和自私。

值得一提的是,冰心的家庭绝无重男轻女的偏见,长辈们皆把她视为掌上明珠。父亲常常带她到军营里玩耍,还教她骑马打枪,母亲以言传身教诱发了冰心天性中温婉的一面。在冰心的回忆中,她是一个“极温柔,极安静的女人,不是作活计,就是看书”[3]冰心4岁时,母亲就教她识字,7岁时就就读于家塾,由任谢葆z的文书的舅父杨子敬充当塾师。1911年,谢葆z因被疑为“乱党”,不得不离开他苦心经营的海军军官学校,回到家乡福州,冰心也考进了福州女子师范学校。课余之时,祖父的书房就成了冰心的图书馆,她正是在这里读到了《茶花女遗事》。总的来说,冰心的童年读物,多出自大人们的书房。母亲,父亲,祖父,舅舅以及周围的其他人,也帮助冰心的思想、感情往正常、健康的方向成长,她的童年生活是快乐了,开朗的。

冰心在回顾自己的文学创作道路时说,“中学四年之中,没有显著的看什么课外的新小说。……我所得的只是英文知识,同时因着基督教义的影响,潜隐的形成了我自己的‘爱的哲学’。”[4]她与基督教最直接的接触可以说事从1914年进入贝满女中以后开始的。贝满女中这所学校,除了教授文化课以外,还向学生传授宗教思想,教授《圣经》课程,也就是在这里她接触到了基督教教义,《圣经》故事,上帝,耶稣,博爱,十字架等有关的基督教文化知识。在贝满女中,冰心开始接触基督教文化,并系统学习了《圣经》,如她自己所言:“我们的圣经课已从《旧约》读到了《新约》”。[5]就这样,冰心在具有浓郁的基督教文化的环境中学习了四年。

她就像一个大家闺秀,作品中洋溢着一种超脱了世俗的圣洁的爱,这使得她的创作与当时的现实社会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距离和隔膜,从而“小诗”中并没有反应社会的疾苦与不幸,而是更多得表现了一种清新自然飘逸之感。

个人认为,在许多现当代文学家中,冰心是最具有真实和真诚的基督教思想的作家。她曾在1921年《生命》杂志的第二卷第一册、第四册上发表了几首诗,称之为《圣诗》,它们都是依据《圣经》的内容,以诗的方式,表达的她对造物主的颂赞和对生命的祈祷。在《序》中说:圣经这一部书,我觉得每逢念它的时候,――无论在清晨在深夜――总在那词句里,不断地含有超绝的美。其中尤有一两节,俨然是一幅图画;因为它充满了神圣、庄严、光明、奥妙的意象。我摘了最爱的几节,演绎出来。自然,原文的意思,极其宽广高深,我只就着找我个人的,片段的,当时的感想,就写了下来,得一失百,是不能免的了。[6]

冰心怀着一颗火热的爱心进行创作,她将基督教式的博爱视作拯救苦难人生、解决社会矛盾的钥匙,在她得笔下,无论多么痛苦的环境,只要在爱的抚慰下,都能摆脱困境,一切不幸和痛苦都将化解,读着她的“小诗”总能将这个世界的美好放大化,幸福来的就这么简单。和其他文学形式相比,“小诗”最能体现出冰心的宗教情感,她的宗教情感是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表现了冰心对于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二、“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

冰心“小诗”的创作受到了泰戈尔《飞鸟集》和中国古典传统的双重影响。感悟冰心的“小诗”,可以体会到,其中有诗人所积淀下来的中国古典诗歌与古典文化的底蕴,还有诗人所吸收的外来诗歌尤其是泰戈尔《飞鸟集》的独到之处。

1.泰戈尔《飞鸟集》对冰心“小诗”的影响

泰戈尔对中国新诗的贡献较大,它不仅是新诗革命的潜在动力,还较大的影响了新诗的态度,新诗的形态和新诗的诗体方式。新文学运动期间,冰心接触了泰戈尔的小诗集《飞鸟集》。《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它包括300余首清丽的小诗。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在泰戈尔的笔下合二为一,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那粘合着诗人的感情血肉,散发着大自然清新气息和凝结着宗教氛围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哲理小诗,使五四退潮后处于孤寂迷惘,正在寻觅心灵慰藉的冰心为之激荡,振奋。她坦言:“泰戈尔是我青年时代最喜爱的外国诗人。”[7]她的《繁星》和《春水》,在短小自由,活泼生动的诗体形式和人道主义的思想内容方面,明显源于泰戈尔的哲理小诗和即景小诗。

冰心的“小诗”受到了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变成了冰心记录自己刹那间的感悟思绪的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有时甚至一两行为一首,用来寄寓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冰心“小诗”的出现,一方面表现了冰心对泰戈尔诗歌形式探索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捕捉自己内心世界微妙情感与感受的努力。冰心受到泰戈尔的影响,小诗体对丰富新式艺术表现在于从外部客观世界的描绘转向内心感受,感觉的表现,并且诗体的句法章法都趋于简单化。

2.中国古典传统对冰心“小诗”的影响

冰心在诗中经营着恬淡、宁静的意境,显示了她作品中的中国诗歌传统的韵味。意境美一直是中国传统诗美学的核心,是中国民族诗歌一笔丰厚的遗产。中国小诗不仅受外来诗歌的影响,而且还跟中国传统诗歌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我认为,小诗就受到唐代绝句的影响。唐人绝句每每喜欢用疑问句,如李贺的《南园》第五首:“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繁星》《春水》里也经常能见到带有疑问句的诗句,如《繁星》第100首:“夜半――/宇宙的睡梦正浓呢!/独醒的我,/可是梦中的人物?”《春水》第156首:“睡起――/廊上黄昏,/薄袖临风;/庭院水般清,/心地镜般明;/是画意还是诗情?”先不说其中的疑问句,就是“梦,梦中人,廊上,薄袖临风”之类的字眼,和中国古典诗词的关系也是显而易见的。

从冰心的爱好来看,有一点值得注意,冰心自幼就对对联,她的第一本“课本”就是家中的一幅长联,“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曲。”在冰心的回忆文章中,对家里或别处见过的对联之类她总喜欢提及,并且还为此写过不少专著文章,如:《我家的对联》《春节忆春联》《由春联想到联句》《从联句又想到集句》等等。她曾感慨的说:“日本的亭园,和中国相似,有山有水,也许还更古雅一些,但是楹柱上都没有对联。欧美的林园更不用说了!”――选自《我家的对联》由此可见,她对中国传统艺术喜欢到何种程度。

三、“一条渐宽的河流”

“时势造英雄”。五四时代成就了冰心,也成就了冰心的“小诗”。

1.五四时期的个性主义思想对冰心“小诗”创作的影响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真正价值,在于人的价值的发现和人的个性解放。五四的启蒙者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倡导个性解放、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提倡个性主义,将国人从愚昧主义与专制主义解脱出来,实现了人的解放,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四时期的个性主义,就是通常所说的个人主义主要包含两个特征:其一,独立思考,不愿把别人的思想当作自己的思想,不愿把别人的眼睛当作自己的眼睛,不愿把别人的耳朵当作自己的耳朵。其二,个人对自己的思想信仰结果要负完全的责任,不怕权威,不怕监禁杀害,只认得自己所信奉的真理,不认得个人的利害,当时的“个性主义”是比较健全的个人主义。

冰心受到了个性主义的影响,在她的小诗中充分体现了她对个性主义的追求,诗集《繁星》和《春水》多是冰心思想情感上的灵机一动,记录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冰心作为一位女诗人,并没有像在她之前的女诗人那样去写一些关于女子深闺之态,愁眉不展。而是将她的注意力转到了对大自然的颂赞、对造物主的崇拜、对母亲的眷恋、对人生的感悟上来。从这一点上就可以充分看出冰心的个性主义思想。胡适《易卜生主义》这篇经典的文献中他谈到:“发展个人的个性,须要有两个条件。第一,须使人有自由的意志。第二,须使人担干系负责人。”[8]冰心“小诗”具有个性主义的气质,也使得她的小诗有一种灵魂存在,让人诵读它时,在心灵深处会发生共鸣。

冰心正是由于赶上了一个开天辟地的好时代,所以,她的诗歌创作并没有受到社会世俗传统观念的打压,反而掀起了女性诗歌创作的热潮。冰心利用自己的“小诗”创作形式畅快淋漓的抒发着对大自然造物主的赞美,对母亲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可以说,宽松包容的社会大环境是促成冰心“小诗”的成就的原因里,不可或缺的社会条件。而五四时期的个性主义的影响,是冰心“小诗”创作的不竭动力。

2.五四时期的人道主义思想对冰心“小诗”创作的影响

人道主义的倡导始于一九一五年九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指出:“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9]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更大声疾呼“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10]总的说来就是要提倡民主和科学。冰心的“小诗”创作充分体现出了她的文学创作理念:文学要为人生,表现人生。如果说,从小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塑造了冰心温婉的个性,那么五四时期的人道主义思想影响的是冰心作品中所透露的精神理念。比如说冰心更加注重对人的情感关怀,像对母爱的歌颂,对爱情的理解。都体现了对微观世界的人的关怀。

参考文献

[1]沈从文.《二三十年代的作家与作品》[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85:P3.

[2]冰心《文学家的造就》[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P49

[3]冰心《我的童年(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P2

[4]冰心《冰心全集.自序》[M].北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P2

[5]冰心《冰心散文》[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P396

[5]卓如主《冰心全集》[M].北京:海峡文艺出版社1999:P163

[6]冰心,《吉檀迦利园丁集译注序》[J].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P3

[7]胡适,易卜生主义[J].新青年,第四卷,第六号

[8]陈独秀,《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J].

[9]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J].新青年,第六卷,第三号

[10]冰心《往事――以诗代序》[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P24

冰心诗歌篇2

冰心既是一位小说家,又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散文家。她一生勤于写作,关心祖国和人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作家。她的早期诗作《繁星》和《春水》,不仅是冰心诗歌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诗作的代表性作品,被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所熟知。

【精彩片段一】

(一)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二)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品味赏析】

冰心小诗中的母爱往往有双重内涵:一是母爱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的深情颂赞。这两首小诗对这双重内涵都有所体现。它们抒发儿女对慈母的眷眷依恋之情,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比喻新颖,语言清丽,感人至深。

【精彩片段二】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品味赏析】

这是一首哲理小诗。诗人把人生事业的成功比喻为花,把成就事业的起步阶段比喻为花儿的“芽儿”,把奋斗的辛劳比喻为培养花儿的“泪泉”,把自我牺牲比喻为滋润花儿的“血雨”,生动贴切,引人深思。告诉我们在羡慕别人取得成功的时候,更应看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

【精彩片段三】

《春水》之一七四:

青年人!

珍重的描写罢,

时间正翻着书页,

请你着笔!

【品味赏析】

这是一首极富哲理的劝勉诗。诗歌开篇用呼告手法,采用倒装句式,劝勉青年人勤奋努力地学习,去“珍重的描写”自己的人生诗篇。不要懈怠,不要蹉跎。然后,用一拟人兼比喻的修辞手法点明原因,催人上进;因为“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啊!诗歌与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读到此,我们耳畔会油然响起古代那位哲人震聋发聩的警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而扬鞭催马自奋蹄,勤勉地去抒写辉煌的人生。

【精彩片段四】

繁星春水

寂寞增加郁闷

忙碌铲除烦恼——

我的朋友!

快乐在不停的工作里!

【品味赏析】

在寂寞里我们只会想到那些令我们烦恼的事,而在忙碌中,就会没有时间去想烦恼的事,自然而然忙碌就会铲除烦恼,有的人不喜欢忙碌,然而在不忙碌的时候,就会增加烦恼,不是也很烦恼嘛?所以快乐在不停的工作中!这首诗写得最好的就是第一句中的“增加”,这个词的本身意义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而不是只是在寂寞中才有郁闷。

【精彩片段五】

繁星春水

聪明人!

在这漠漠的世上,

只能提着“自信”的灯儿,

进行在黑暗里。

【品味赏析】

这首诗像是冰心对聪明人的一个警告,警告那些聪明人不要自以为是。这个世界上有不少自以为是的聪明人,但是就像冰心所说的一样,只能提着“自信” 的灯儿。有多少人聪明反被聪明误。我觉得这首诗写得最好的词是:漠漠,这个词写得很新颖,也有一点诗意!

【精彩演练】

1.冰心原名___________ ,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冰心于l923年发表的两部诗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作上受到印度诗人___________的影响,其诗歌作品,在当时吸引了很多青年的模仿。

3.“五四”以后进行新诗创作取得较高成就的除冰心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冰心的诗有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并恰当地运用对比,如:“言论的花开得愈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冰心早年艺术上,追求“___________ ”的境界,她的诗也具有这些特点。

6.“春江水暖鸭先知”是 朝

___________ 的诗句,在冰心笔下有着同样的诗句:“人在廊下,书在膝上,

___________ 。”

7.冰心在《繁星》里回忆童年的美好:“童年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8.冰心的《繁星》诗中发人深省的格言式小诗触目皆是,如“成功的花,___________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___________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9.冰心的诗中洋溢着_________的哲学。

10.冰心的早期小说创作以“问题”小说为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等。我们教材中学过冰心写于二十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小说___________。

冰心诗歌篇3

关键词:诗歌翻译 再创作 文化融合 文化交流 文化差异性

一.诗歌翻译之文本独特性呼吁再创作

诗歌是一种韵律性很强,意向丰富的一种文体。它体现了诗人思想的活跃性和感情的丰富性。诗歌的英译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性。无论是外诗中译还是中诗外译,都面临着归化和异化的选择。不同国家和时期的诗歌,表现形式和手法也不一。诗歌文本的独特性是其生命线,故诗歌的差异性意味着诗歌翻译走向异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诗歌翻译要融入他国市场,也呼吁着译者一定程度的再创作。正如,谢天振学者所说:文学翻译不可能有定本。这个事实为无数有才智的翻译家提供了施展他们才华的空间。[1]同样地,诗歌翻译也没有定本。本雅明便认为翻译出于译作,源于译作“后起的生命”,同时又让原作的“生命得以延续”。[2]

二.诗歌翻译的再创作是读者文化融合诉求的体现

诗歌翻译最终的面向的是读者。读者享有对译本的接收和评论权。这便存在着译本与读者审美的同一问题。而读者对现有译本的评论便是其对译本所承载的文化和译本本身的态度体现。诗歌的读者同样有着对译本文化和审美的追求。不同的读者受到其社会地位,意识形态,经济因素,文化素质因素的影响其对文本的评判有着不同的见解。著名学者勒菲弗尔便清楚地看到“那些不会失去地位的‘典范性’的经典之作,经过重新解释或‘重写’以符合主流诗学的变化”。[2]诗歌翻译所面临的主流文化便是读者本身所处的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诗歌翻译在异化的同时也融合本土文化,符合读者的文化审美诉求。因此,只有在保留原有文化信息的同时,译者对文本进行再创作,实现本土文化和异域文化的融合,读者才会欣然接受。

三.诗歌翻译之再创作与译者文化倾向性

如此,诗歌翻译便对译者的要求极高。首先,诗歌的译者本身要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只有译者对译本有充分的分析和理解下,才能对文本进行更好的诠释。其次,译者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诗歌创作才能。诗歌翻译要做到绝对的一一对等是比较难的,译者在传达诗歌基本的思想文体之后,还为了体现诗歌整体的完整性,需要对诗歌进行进一步的拓展,也就是所谓的再创作。 此外,诗歌的译者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功底。因为诗歌的翻译不仅仅是对诗词的字面翻译,更多的是对文化的传播。“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 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下才有意义。”[3]如著名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的经典诗歌《当你老了》的译作便有多种版本,学者傅浩,文学家余光中,翻译家袁可嘉,作家冰心都对其进行了翻译。但本人认为冰心的译作更加接近原作,也更加巧妙地实现了本土文化和异域文化的融合,同时也体现了诗歌文字,蕴意的美。这可能和冰心自己本身也是一位作家诗人有关系,她能更好地诠释原诗作的语言美,韵律美和整体美。其中“deep shadow”翻译成“深幽的晕影”,“a little sadly”翻译成“浅浅的伤感”,其选词处处体现了译者的诗歌文字功底。最后一句“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冰心翻译成“怎样在繁星之间藏住了脸”。诗歌在这一句当中并没有how“怎样”这个词,冰心了为了体现诗歌的排比形式,在译本上面再创作了两个“怎样”。及保留了诗歌原本的意义的同时,也展现了符合中国诗歌手法的诗歌美。可见,译者的文化倾向性与翻译的再创造性密不可分。译者的再创造性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译本的传播质量。

四.结语

诗歌翻译是本土文化和异域文化的角逐。诗歌翻译的再创作是诗歌和翻译发展的趋势所在。经典性的诗歌经得起开放性的翻译,甚至呼吁着延伸性的创作。在本土文化和异域文化的不断撞击和融化下,诗歌翻译衍生出为宽阔的腹地。

参考文献

[1]谢天振.海上译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2]杰里米・芒迪,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P182;P240

[3]尤金・奈达,语言文化与翻译[M],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 P43

冰心诗歌篇4

关于《繁星春水》读后感精选范文   《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

  此诗集中,冰心以母爱、童真和对大自然的歌颂为主题。女作家杏林子曾经说过:“除了爱我什么都没有!”的确,当你拥有爱就不需要别的什么东西了,因为你已经拥有了一切。冰心接受着母爱,同时她也赞誉着母爱,她爱大自然的一切。

  冰心的诗句,是那样的简朴,但是每一个字眼都蕴含着那样深的含义,许多诗句还透入这对母爱的深深赞美。从冰心的诗句中,我悟到:一个人爱万物,他是美丽而快乐的;一个人被万物爱着,他会过得安逸舒适。而同时为这两者,他就是幸福的。

  “冰心”这个词就是像她的人一般典雅清丽,超凡脱俗,也正如她所写的诗句,在淡淡的优雅的文笔中,还有着许多的哲理。一句“弱小的草啊!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装点了世界。”告诉我们小草虽然渺小,但世界需要它点缀。又一句“青年人,珍重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去做该做的,在时间的书上写下你的成绩与辉煌。总之,在冰心的诗句中,我们能学到很多。

  读这些小诗,似乎很亲切,因为冰心将大自然中最纯最本色,又十分普通的东西用清淡优雅的诗句表现出来,不加以任何的人为的修饰,不添加以任何华美的词句,带着一丝温柔的忧愁,或一些深深的内在美:明目下,绿叶如云,白衣如雪。怎样的感人呵!又何况是别离之夜。在娓娓道来的诗句中,满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是她冰清玉洁之心的再现。

  读完这本诗集,我觉得很美很美,不仅仅是,美而美,也有忧而美,悲而美。在冰心的诗下,一个多么美的世界!

  关于《繁星春水》读后感精选范文

  这本书是我第一次读,也是第一次读这种短诗。虽然阅读过很多诗集,但觉得它也别有一番滋味。

  翻开书,导读的内容就吸引了我,还讲到了冰心奶奶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大,也充分体现了她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奶奶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总的来说包含三个方面:母爱、童真和自然。

  冰心奶奶把母爱视为崇高和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基本动力。从冰心奶奶的短诗中我就感受到了他对母爱的理解: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

  童真也是冰心奶奶这两本书中用得比较多的题材。在她的眼里,充满童趣的世界才是最美丽的世界。在童真中,冰心奶奶的作品有着深沉细腻的感情基调:

  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最后一个重点便是自然了。在冰心奶奶看来,人类归于自然,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读完了冰心奶奶的两部作品,我已经完全走进了书中的内容,仿佛我已经走进了冰心奶奶的内心世界,看到了她内心的想法。在这两部书中,冰心奶奶用清新典雅、朴素自然的语言,阐述了各种人生哲理,冰心奶奶的诗句优美,如同在茫茫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又如忘河之滨的水,又如花朵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

  在冰心奶奶的笔下,世界是那样的美丽。而且在字里行间也独具匠心,不知为什么,看了冰心奶奶的这两部作品,我的心微微触动了一下,这也许就是感动吧!

  关于《繁星春水》读后感精选范文

  这本书,歌颂了大自然,歌颂了童心,歌颂了母爱,它是新诗发展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没错,这本书正是我国著名诗人冰心所写的《繁星》、《春水》。一本引起社会和文坛强烈反响的诗歌集。

  《繁星》、《春水》共由346首无单独标题的小诗组成。这些短诗虽然是冰心随手记下的,但每一首都蕴藏着一个独立的思想。几句简短的话语,没有大量的华丽描写,却恰恰体现出这些短诗真正的美。

  初读《繁星》、《春水》,我便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住了,仿佛一只无形的手正把我拉入书中。我既想赶紧看下去,又不忍过早看到结尾,我的手在每一页纸上反复摩挲着,一遍又一遍地读着每一首诗。淡淡的油墨味环绕着我,优美的诗歌占满了我的大脑。合上书,依旧回味无穷。

  再读《繁星》、《春水》,我比第一次读时懂得了更多,也思考了许多。

  “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大自然创造了我们,哺育了我们,给我们一切她所能给的。但人类呢?人类却不停地伤害着大自然,并且越来越贪婪,他们砍伐树木,挖取石油,弄得大自然满身创伤。大自然在哭泣,而人类却被金钱和利益遮住了眼睛。

  “弱小的草啊!骄傲些罢,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草虽弱小,虽卑微,但大自然却离不开它们的装点,食草动物离不开它们的奉献。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人向草一样默默地为大家奉献着,环卫工人、建筑工人……他们用汗水换来了我们的美丽家园,自己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被人们所看不起。

冰心诗歌篇5

    论文摘要:梁启超作为诗界革命的始作俑者和主要提倡者,他的诗学思想对近代诗歌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坚守诗性、存录历史两方面来鹿探《饮冰室诗话》的诗学思想。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中国近代文学,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近代化过程.首先表现为诗歌革新。诗歌革新经过龚自珍、黄遵宪等人的长期酝酿,终于迎来了一个重要阶段,其重要标志便是梁启超倡导发起的“诗界革命”。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的论诗标准:“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如之,然后成其为诗。”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为数不多的大学问家之一。对于他在政界、思想界、学术界的地位,大体是不会有很多人质疑的;对于他在推动近代散文文体解放方面的杰出贡献,在新体散文方面的卓越成就一般大约也会众口一词,郑振铎先生就认为梁启超“可为中国新闻文学之祖”屹《文学大纲》)。至于说到他的诗词,文学界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为一些人所垢病。(饮冰室合集》中所收录梁氏诗词虽然有三百余首,但能见到“合集”的人实在不多,也难以引起许多人的注意。实际上,zo世纪3D年代之前的学者,对梁启超的诗词,大多数并不是那样不屑一顾的,已有许多学者对其做出了恰当的评价。 

    梁启超的诗词在近代诗坛虽然不算大家,但却可能是占有特殊地位的一家。《饮冰室诗话》集中体现了梁启超关于诗歌变革的一系列主张,作为“诗界革命叶最成熟的诗歌理论.是对中国近代诗歌革新的重要理论总结。我想从“不强诗歌作附庸”的诗学传统与“诗史禅观这两个方面来谈谈梁启超的诗学思想及其重要价值。 

    一、坚守诗性.体现传统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谈到诗.只要求“思无邪’,并没有要求诗人歌颂周王朝万岁万万岁,也没有倡导诗人亦步亦趋地反映政治生活。孔子只希望诗歌发挥其陶冶精神,树立文化人格的作用,不勉强诗欧去作政治的附庸。 

    梁启超也不强诗歌作附庸。他的诗论基本上保持着中华诗学的传统。梁启超在诸多领域引进了西方观念,独独在《饮冰室诗话》里只字不提“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西方文论术语。显然,梁启超内心明白,拿西方文论来论中国诗词,有如用西洋拳规则去裁判太极拳,是愚蠢荒谬的。 

    中华传统诗论的主流,把诗歌的社会功能归为陶冶精神,培养文化人格。至于题材,则不必问它带不带政治意味。带与不带,一视同仁。屈原、壮甫,政治意味浓.陶渊明、李白、苏轼.政治意味淡.但这五位都在诗歌中展现出中华民族视为楷模的精神品格,因而也就被公认为中国诗史上的巨人。 

    《饮冰室诗话》牢牢把握着上述的传统。其77则说:“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仲作为政治家的梁启超,并没有把诗歌和政治直接联结起来。他看出“稍神教育”,从精神上“改造国民之品质”,是更深远地影响着民族前途的。这也就是说,他认识到诗歌应在比政治更高的层次上起作用。他曾明确地提出:“重教育为主脑,以政治为附从。”.布寺欧只和教育直接联结。我们看第48 .64,69 .132.!42 ,167等则.梁氏推崇康有为、谭嗣同等作者,所说的“高歌南海先生旧作……觉胸次浩然”、“气魄固当尔尔’、“此皆可见人格之诗’、肠片鳞只甲皆可想见风采”等.都是从精神教育方面去品评诗歌的。应该说,在这一方面。梁启超的眼光确实高明。 

   由于重展现精神品格,不重反映现实生活事态,因此梁启翅对题材绝没有苛求,与“写中心”的观念有天壤之别。《饮冰室诗话》热情表彰切人现实的诗篇,如第34则的新乐府,第!12则的《刺时》,第164则的《辽末感事》。黄遵宪的时事诗更为梁启超所喜,诗话中对黄遵宪的长篇巨制,如《罢美国留学生感赋》等,往往不惜篇幅,照录无误。但如从分量上讲.只对世情物理有所感怀而展现出一种高尚梢神的诗,所占比例_更大。梁启超所欣赏的,题材固不狭窄,风格亦复多变。他虽然最喜欢“精深盘郁雄伟博丽之气’,但诗话中所收录,有追求奇异的游仙诗.类似游戏之作的‘“新解心”,“学道有得”的诗,作“绮语”的诗.乃至“驭使前辈”的诗,不论何种风格,均不排斥。不过,这又不等于漫无约束。细寻底蕴,实在就是以“思无邪”为标准。凡所赞扬.都或多或少有益于世道人-心。这些诗都能让读者感到其作者嘴枉冷肠人”。 

    梁启超反对“薄今爱古”的积习。他推崇黄遵宪,是要证明“并世人物亦何速让于古所云’。而其论据即在黄诗为“有诗以来所未有"(第8则),能“独辟境界。卓然自立..(第32则),“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第63则),能“熔铸新理想以人旧风格”(第4则)。梁启超认定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梁氏诗学的中心思想,“革命者,当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第63则)。是概括黄遵宪等诗人的成果而提出的。 

      《饮冰室诗话》的这个中心思想,当代文学理论界大多不能接受。关于形式和内容,倒是当代文学理论界更惯于作“截然分割”。而按中国传统理解,绝无纯悴用作载体的形式.所有形式都只能是某种精神的积淀。近体诗格律形式的确立,就是对宇宙生命流程的对称、均衡、流动、起伏、多样和统一加以把握的结果。对于不懂得中国文化传统的外国人和饱读外国文学理论而对中  国传统不屑一顾的中国人来说,他们既不是中国传统  诗歌的二知音”,也就无从“审”中国诗歌形式之美。这正如我们不懂得佛罗伦萨方音就没有资格评论(神曲》的  音律之美一样。 

      梁启超所说的“形式”其实另有含义。他所谓的“非革其形式”.应该从保持民族风格方面去理解。看整本  《饮冰室诗话》,只在第63则用过“形式”这个术语。而就  在这一则中,紧接着便说是“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其  余各则,都只提一烙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新理想入古风格”等,可见梁启超所谓的“形式”实指传统风格而言。梁启超看出,传统风格是中华文化圈内最能深人人心的。轻易抛弃传统而引人非传统风格,就很难得到全民族较普遍的认同。梁启超的卓识已为新诗的步履维艰提供了佐证了。 

    “不强诗歌作附庸”是梁启超诗学的精华所在。他看出把诗坛革新的希望寄托在引进西方文论基础上是行不通的,他的思路显然也和当前理论的主流大相径庭。诗歌要有诗味。就得回归传统,努力从整体上创造氛围,注重精神品格,传达独特而又与人相通的体验,在语言、结构、音节、韵律诸方面体现传统情神。新形式的创造只能是在尊重传统基础上去探索。

 二、以诗明史,以史白鉴 

    读解梁启超,我们可以发现在他的思想世界中始终包含着一股深沉浓厚的历史知识。他在讨论近代诗学的过程中,自然融人了传统诗学中的“诗史”精神,并赋以新的理解和思考。 

    良好的诗学根抵,使梁启超对中国古典诗学的研究多有胜见创获。《饮冰室诗话》便是一副维新史实的精美速写,也是一部包含时想的新诗学录。其中的“诗史“观有两重向度:其一因诗以知史。《饮冰室诗话》相比近代其他乃至过往诗话著作而言,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以收录同时代诗人时代气息极强的诗作为主。梁启超就是借收录师友及时人此类诗作,以保存维新变革时代一段活的厉史,以及新诗学发展道路上的一段史实,以诗存史,再现新诗学萌生期的时代氛围和思想背景。其二,因史以论诗。沿引知人论世的诗学批评传统,抉发新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内涵,强调“新思想”的树立对于建构新诗学、塑造新民的重要意义,从而将中国古典诗学“诗史”说的思想传统,接续到中国近代以“改造国民性”、重塑新精神为主旨的启蒙思潮。如果说“不强诗歌作附庸”是梁启超诗学的外在精华,那么深层的“诗史”观,便可视为其诗学的思想内核了。 

    《饮冰室诗话》作于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破灭后,他多方搜集新诗派的诗作,且一心于诗歌中抽绎出“史性”,从而“保存了大量有关诗界革命的重要史料”。③从这当中也可寻得近代社会变革在文学领域或文化领域中的投影.以及与此相偕而行的近代启蒙思潮的活的史料。 

    在《饮冰室诗话》中,梁启超认为具有“诗史’,品格而收录的作品大致有三类:一是原本就可“以备作史”的作品。最明显的莫过于第194则,李根源、杨发锐所辑关于腾跃之诗歌,“或足供种俗之调查,或足补历史之残缺”。此类作品不多。收录更多的是被梁启超引为同道者的革命诗作。如黄公度的《三哀诗》.纪昊季清死难事,以之为“戊戌北京、庚子汉口诸烈以外一大悲惨之纪念也’‘。“录之以备后之作史者参考焉”。对于少瘦生《辽东感事》十二首,更认为“长歌当哭,普天下有心人  胸中之公共块垒也”。二是记述黑暗时局,表现衰颓国  运的作品。如谓丁叔雅《感事》“以二十八字写尽当今时  局”;评忏余生《纪古巴乱事有感》十律,“此真有心人之  言,不能徒以诗目之,即以诗论,杜陵诗史,亦不是过  矣’。尽管梁启超一再宜称涛是诗人真情感的表露,但  其实际着眼点却在于这些浸透了诗人真情实感的诗作本身记录时变的社会功能。第ss则收录针贬“可惊可惮可哭可笑之事层见盛出’‘的’‘近日时局’‘的新乐府四章。关于新乐府。自唐代新乐府运动以来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继承古诗美刺比兴的传统,以诗讽喻现实。梁启超对新乐府重讽喻的创作原则是极为推重的。由此.可见梁启超对‘.诗史”美刺传统的服膺。 

    三是符合其“放眼世界、博考他国、以求资鉴”理想的作品。流亡日本的生活让梁启超开始认识到“为二十世纪之大风潮之时利所簸荡、所冲激、所驱遣”,“乃今始学为国人,学位世界人’。要打破昔日封闭之自我,就要放眼世界,“世纪开新幕,风潮集远洋 ,, a对于“诗史”之称,梁启超检择颇严,当时诗人中,最为其称许的首推黄公度。黄遵宪是任诗界革命”的重要人物,在近代文坛堪称开一代风气之先;梁启超对他推崇有加,尤着眼于其“诗史”精神。在梁启超看来,“诗史”之说.不仅在于用诗记述一段史实,表现深广的社会内涵,更要以诗存史,借史自鉴,传达出激荡诗人本心的优患之感,鉴戒之意。所以其.诗史”观之第一向度便是强调诗歌对时事的再现,由对诗中史实的细心体味和深层读解来彰显“过渡时代”、‘新诗学”发展约时代氛围和思想背景。 

    “诗史”观的第二重向度是因史以论诗。《饮冰室诗话》中他一再提出新诗学的发展,要借鉴西方史诗的创作经验,要汲取传统“诗史”说的思想资源,就是希望能通过史实与诗作的双向关照.以诗明史,以史自鉴,探索新诗学赖以发展的精神源泉。梁启超的这一思想不免受明末以来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但这更是他作为思想启熏者把握时代脉搏、反思现实苦难、紧贴历史潮流的文化探索的结果。而这与古典诗歌强调诗言志的教化传统、其根本出发点是大相径庭、不可同日而语的。在梁启超看来,国民以诗来提升一已之文化修养、塑造新的时代精神是整个国民性进步的前提,是“新民’的核心,也是中华之故国走出苦难历史的必由之路或愚想准备。出于这样的意识。梁启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诗肖其人”。他认为:诗中传达了诗人因于时事之变直面新时代的真性屠,真理想;诗作本身凝聚出诗人的人格形象,表现出类似于“先时之人物,,的品格,堪称时代英雄。“先时之人物”的人格中最核心的要素为‘理想、热诚、胆气”,这也是敢于担当时代贵任的“先觉者‘,的人格,也正是梁启超所希求的“新民”的人格, 

      结语 

冰心诗歌篇6

冰心奶奶的诗集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着称。她不愿描绘苦难的人生,只是发自内心的把感受记录下来而已,也不是类似于悲剧的那种,只是简简单单的把它作为自己讴歌的对象。所以,母爱,童真,自然就成了她诗歌的主旋律。

“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见,冰心的童年是多么的纯真,多么的令人回味啊!

“春天的早晨,怎样的可爱呢!融洽的风,飘扬的衣袖,静悄的心情。”用一种愉悦,惊喜的心情去感受春,春就会为你而变的可爱,美丽!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么?”一首小诗抒发了儿女对慈母的眷眷依恋,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

冰心善于捕捉那一瞬间的灵感,从而构出美妙的小诗。冰心的诗往往是有双重内涵的:一是母爱,童真,自然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童真以及自然的深深赞颂。她的诗并不难懂,简单的诗中往往蕴含着层层哲理,给人以一种无穷的回味和启迪。冰心的诗感情真挚深沉,语言清新典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深长,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对着幽艳的花儿凝望,为着将来的果子,只得留它开在枝头了!”

“紫藤萝落在池上了,花架下长昼无人,只有微风吹着叶儿响。”

冰心诗歌篇7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设想:按照“读――译――品――背――悟――迁移”的顺序精讲多读,读品结合。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雪,洁白、纯洁、美丽。冬天雪花飘飘,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限的乐趣,所以,它历来都是人们吟咏、描绘的对象。在古诗中,更是有不少歌咏白雪的名句,谁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如:①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③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高适)

④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李白)

让学生说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的出处,引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学生一起来看看这位唐代大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之下创作出这样的千古名句的。

二、 诗文赏析

(一)聆听感受

播放语音资料,聆听感受。让学生注意字的读音。

(二)整体把握

1.齐读全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

2.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预设:咏雪、送别。)

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3.诗歌是从哪里开始着重写送别的?(预设: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前10句着重咏雪,后8句着重送别。)

(三)赏析咏雪部分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适时点拨、补充。

1. 齐读咏雪部分――思考:咏雪部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预设:北风席卷着大地,把强韧的草都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农历八月就飞起了雪花。就像是忽然刮了一夜春风,使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盖上锦衾也觉得单薄。将军和都护的角弓被冻得拉都拉不开了,铁衣冰冷得难以着身。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

2. 赏析诗句。(从诗的内容、意境、抒发的情感、用词的精妙、句子修辞手法的应用等方面来赏析。)

(1)朗读咏雪部分――思考:对雪的描绘,哪一句最精彩?为什么?小组研讨,合作探究。(预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词精妙:一个“忽”字,形容雪来得急,下得猛。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特点,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心情。千树万树,突出雪景的壮观,写出雪铺天盖地。比喻新颖:以梨花喻雪,以春天比冬天,用“春风”使梨花盛开来比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创设了梨花满树、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显奇寒。同时体现了昂扬乐观的精神: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的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情怀。)

(2)诗的首句写了什么?(预设:写了风猛雪早。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 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下雪的时间早。)

(3)“飞”字可不可以换成“下”或“飘”字,为什么?(预设:不可以,因为“飞”字不但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还暗指风猛。)

(4)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雪天奇寒?(预设:“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狐裘不暖、锦衾薄、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都生动地说明这种严寒叫人难以忍受。)

(5)有人评论这几句,认为只写军中的上层人物,没有写到普通士兵。你怎样看待?(“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

(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勾画了怎样的雪景,起了怎样的作用?(预设:夸张的修辞手法,千里冰封。描绘了万里雪飘,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又点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必将艰辛。“愁”,并非云愁而是作者对离别作了暗示,为后面朋友“行路难”的无比艰辛而忧愁。)

3.作者写雪,写雪中的景象,写寒北雪的特点,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写的?(预设:喜爱,赞美的感情,昂扬乐观的精神。)

4.为什么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作者却能表现出如此昂扬向上的情绪呢?(预设: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自身的经历有关。具体略。)

(四)赏析送别部分

1.齐读送别部分――思考,请用自己的语言叙述送别武判官归京的情形?

(预设: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在军中主帅所居住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京的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傍晚在辕门外,大雪纷纷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武判官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武判官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诗的后半部分描绘的是“风雪送客图”。)

2.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预设:依依不舍。)

3.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预设:①“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西域特色的管弦乐器齐鸣,给边塞的军中宴饮增添了几分苍凉悲壮的豪气。②“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茫茫雪原中一杆红旗,奇异而美丽的画面。天气奇寒,劲吹的北风翻不动坠有厚重冰凌的红旗,更显出一个 “寒”字。③“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依依不舍。④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望不见远去的朋友,仍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足迹。结尾两句,寓情于景,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与学过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的作用。一个“空”字把路遥远,风雪猛,难行走,惜别、担忧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 小结

这首咏雪送别诗,前10句从不同侧面写雪,后8句写送别。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诗在咏雪景的同时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还传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鲜明壮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揣摩,领悟

1.一般的送别诗大多写有对朋友劝慰、关爱的话语,设想一下作者在送别的酒宴上,在挥手的那一刻,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预设:对朋友归京,他感到高兴。因为对戍边将士来说,能和家人团聚是可喜可贺的一件事。在杯来盏去中,仿佛可以听见诗人由衷地祝贺:“来,为你归京干杯!”然而朋友情深,轮台距离长安路途遥远,这一分手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依依惜别之情仍然袭上心头:“千里冰封,朋友这一路可会顺利?今日我送君,何时人送我?”“雪上空留马行处”,那一行马蹄印啊,将“我”的牵挂和惆怅一直延伸到长安。 )

2.这首诗前半部分咏雪,后半部分将送别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让学生任选角度,将前面咏雪的句子和后面送别的心情联系起来。比如说:雪是冷的,可朋友的心是热的。(预设:雪是洁白的,朋友的情是纯真的;雪会融化的,而朋友的情谊是永恒的等。)

五、对比阅读,迁移生成

1.因为古代交通不便,人们常常一别多年无法相见。因此,“送别”就成了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让学生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积累的送别诗。教师出示4幅图,具体情境是以前学过的送别诗, 让学生根据写景的特点和送别的场面咏出诗句?(展示图画。具体略。)

2.让学生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与以上4首诗从送别环境、送别的心情、诗歌的风格3个方面进行比较。(学生讨论、归纳。)

冰心诗歌篇8

   最新《繁星春水》读后感

  在这个短暂的寒假里,尽管我有许多要做的是,但我还是抽出了很多时间来读书。我读了《繁星、春水》、《名人传》等长知识的书。在这些是书里我最喜爱的还是《繁星;春水》,因为这本书的作者冰心写出了自己对母亲所有的思念和爱。还有冰心的《繁星春水》的体裁是诗歌。要知道我是最喜欢实歌的了!

  冰心写的这200多首诗歌里,充分表现了除了冰心对母亲随时随地的感情与回忆。在冰心看来,母爱是无比博大无边的,伟大无穷的。就像这首诗:“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射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卓这是用了比喻、拟人的写作手法,把自己比作鸟儿,把母亲比作鸟巢。是啊,这种比喻真是太恰当了!

  我读着渎着看见这样一首诗:“阳光穿进石缝里,和极小的刺果说: “ 借我力量伸出头来罢,解放了你幽因的自己!”树干儿穿出来了,坚固的磐石,裂成两半了。”这首诗虽人语句婉转,但在字里行间中写出了对于困难要努力克服,要对未来抱着必胜的信念,只有这样成功的大门才会为你打开,才能更好的去面对未来。看完这首诗我就想起了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在我六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在做数学练习题时,我遇到了多道难题,怎麽想也做不出来,于是我就急了,把所有的书和本子都扔到了地上,当时我真是气急败坏,以致马自己是笨蛋。真时妈妈州了进来,看看趴在床上了哭得我,又看了看地上的书和本。走到平我面前对我说:“孩子你怎麽这麽没有耐心呢?甘什麽事都要耐心、认真,怎麽遇到一点挫折就放弃呢?你要敢于面对现实,克服困难。这地上的书和本你就看着办吧!”说完妈妈就走了,留下不知所措的我,我坐起来仔细想了想觉得妈妈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把地上的书和本都捡了起来,耐心、认真的又作了一遍,这一回我真的把所有的题都攻破了。看来妈妈说的真太有哲理性了!

  读完了冰心写的《繁星;春水》我得到许多启示。让我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和面对困难应有的态度。《繁星;春水》这本书真是让我受益非浅啊!

  最新《繁星春水》读后感

  与《飞鸟集》的风格不同的是,泰戈尔语言有印度本土的风味,更有一种寓言的韵味,而冰心的则更带有她个人的风格,语言更加清丽,给人一种近乎透明的感觉,仿佛是她将自己全部的爱与关怀都倾注在了这几行诗中,读泰戈尔的文字时,我觉得周围的世界都成了棕色和红色,大概是因为那股特有的语言和民族风;而读冰心的诗时,我仿佛来到了一个蓝色的地带,也许是轻盈的天空,也许是平静的海底,总之与泰戈尔那深红色的视觉感受相比,似乎更显淡雅。

  冰心的语言含蓄,因为她貌似什么都没有说;深刻,因为她道破了一切都是爱。这里面的内容是宽泛的:她爱青年,所以她提醒少年努力学习,珍惜青春,展望未来;她爱社会,所以她写道要“解放思想,反抗斗争。”她爱生活,所以才写“要迎接生活的风浪”;她爱整个人类,所以才同情弱者,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意义而时迷惘,时奋发。对父母之爱、童年与故乡欢乐的回忆也凝结了她赤诚的爱。她对万物都怀着一颗感性的心,都用心爱,发现爱……这难道不正是一种博爱吗?

  想到这里,我不觉感动了。这么伟大的胸怀,包容万物,爱整个世界,这么美好的内心,这么高雅的情操,只能使我为爱而感动。

  最新《繁星春水》读后感

  我读过了《繁星春水》一书,我知道了冰心写的诗十分优美,大都表现对于母爱,童真的描写,歌颂和对于大自然的赞美,都是“爱的哲学”的具体表现。

  《繁星春水》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在冰心的笔下,母爱是最值得赞颂的博大无私,至高无上的人类情感,它是生命的源泉、美的极致和人生的港湾。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件事物是完全相同的,只有母爱是永恒一致的。

  《春水》(一六八)小诗着眼于一个“静”字,“静院、清磬”这些呈现静境的词汇,均是为了营造“静”的氛围。加之这里以声音写“静”,预设一种情境,也是用了烘托、反衬,使静景愈“静”了。这是实景,也是诗人的心境,呈现出在自然境景中的陶然忘机的佛禅境界。冰心奶奶时常陶醉于自然界的星月云树,湖光山色之间,而面对于童年时朝夕厮磨的大海,就更是有着特别的沉醉和倾心。因为大海已成了她的精神之父,情感之母,大海化育了她,她也彻底地把大海人格化、神性化了,大海已成了她的人格神,而她则成了海的女儿和海化的诗人。

上一篇:电视剧离婚协议范文 下一篇:聘用协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