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晋级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01 16:19:01

晋升晋级报告

晋升晋级报告篇1

一、一片丹心为教育:乐业进取,成绩显著

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有正确的荣辱观,有一颗报效祖国教育事业的奉献之心。站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时刻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热爱本职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主动、认真、负责地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一片丹心为教育。

任现职以来,我取得了优良的教学成绩。20*-20*我所带的政治专业班高考平均分达526分,共有4人单科考上重点,这一数据位于四个专业班第二;53人单科考上专科线以上,上线率达98%,这一数据位于四个专业班的第一。20*-20*年我负责的基础科教学,高考平均分达117.3分。

在教研方面,我参与了广东省《知识产权教育读本(高级版)》一书的编写工作(该书已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20*年3月,我主动承担了一节南海区的知识产权教育示范课《走近商标,了解商标——知识产权活动课》,该示范课形式活泼多样,学生主体充分体现,得到南海区知识产权局和教育同行的高度评价。我撰写的教学论文《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获南海区优秀论文二等奖,并在省级刊物《中学政治教学》20*年第一期(总第157期)发表。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得学校的奖励,因此荣获“南海区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

由于我的教育教学以及科研工作表现较突出,2004-20*连续两年都被评为“南海一中优秀共产党员”、“南海一中先进工作者”;20*-20*连续两年被评为南海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20*学年度被评为南海区“优秀教师”;20*-20*连续两年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一档”。

二、贯注新课程理念:活力课堂,重质求新

经过9年的教学钻研,我的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水平逐渐成熟,拥有较强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能力。任现职期间,正逢我省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我把新课程理念注入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刻苦钻研,既教书又育人,不仅做学生认知结构的建设者,学生品德行为的雕塑者,而且还努力成为学生心智素质的开发者和现代教育的探索者,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服务。正所谓:重质求新,全面育人,工作卓有成效。

20*-20*我连续两年担任高二级政治课教学工作,在任教一个政治专业班的同时又任教多个非政治专业班的政治课。对于教学,我从不马虎,我总是认真地钻研教材、精心地备好每一节课,并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探索,注意在教学中贯注素质教育和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紧扣社会大事和热点问题,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学习方式”,努力营造吸引学生、使学生深受感染的课堂情景,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由于我的倾力付出,教学中能够面向全体,顾及每一个学生,所以,我的教学得到了学生普遍肯定和好评。在教学中,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的面授(利用晚上下班辅导的时间对个别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着力于培养尖子生,扶持后进生。我辅导的学生陈倩华同学所写的《横空出世的欧元》获南海区中学生政治小论文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比高中组“三等奖”;麦绮霞同学所写的《日本政府无视历史是中日关系紧张之症结》也获得“三等奖”。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勤与学生沟通,力争教与学生相长,师生交流互动,感情深厚,学生的学与我的教都达到了一种良性循环。这样,既提高课堂实效,我自己也在教之中不断地成长。我把这一师生互动的经验撰写成<<思想政治课有效教育的本质在于沟通>>,此论文在南海区学科交流会宣读并获得了南海区优秀论文“三等奖”。我撰写的《一堂回味无穷的开放式探究课》荣获2004-20*南海一中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在这期间,我还参与了广东省《知识产权教育读本(高级版)》一书的编写工作,负责执笔编写本书第二专题的初稿和进行修改。该书已于20*年8月由知识产权出版社第一次印刷出版,并作为南海区的高中的知识产权教育教材。20*年3月,我主动承担了一节南海区的知识产权教育示范课《走近商标,了解商标——知识产权活动课》,该示范课形式活泼多样,学生主体充分体现,得到南海区知识产权局和教育同行的高度评价。

20*-20*学年我连续两年担任高三毕业班的政治课教学工作。这两年来,我深感作为高三老师的荣光,同时也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我承载着学生的前途和未来!这一责任意识时刻在警醒着我,要刻苦钻研,认真踏实地带领学生备战高考!担任高三教师两年来,我勤勉教学,重点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抓课堂实效,夯实学生基础、培养学生能力;二是培优扶差、分层辅导。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生命线,也是高考成与败的关键。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我做了有益的尝试,并于20*年1月6日,承担了一节体现课堂实效的南海区教育视导公开课,得到了区领导与同行的一致好评。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我目前的主要做法有:第一、讲练结合,巩固基础;第二、鼓励质疑,活跃思维;第三、授之以渔,注重解题方法指导。第四、情感教育,激发共鸣。第五、及时总结,给予指导。在每一学期的不同阶段,我都会找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话,进行个别辅导,了解他们近段时间在生活及学习上的情况及存在问题,再结合作业、测验的情况找出同学们近阶段存在的普遍问题,然后对全班同学进行指导。

培优扶差、分层辅导,这是我近两年任教高三毕业班,取得高考成功的有力保障。培优扶差、分层辅导,不仅体现在课堂,而且体现在课外,主要从知识补给、能力提升、物质与精神奖励、心理辅导四方面展开。课堂上,我通过自身轻松的微笑、温和的眼神、欣慰的点头、适时的赞美、充满激情的鼓励、鼓动人心的手势来传递自身的情感、意志和态度,使各层面的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找到自己的舞台,保证全体学生共同进步。课外,我也为“培优辅差”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和和努力:(一)在班上选出一批后进生和潜力生,明确指出他们的不足或潜力,然后诚恳提出自己的培养目标和计划,在沟通后使之成为大家共同的奋斗目标;(二)长期坚持对这一批学生的试卷乃至作业进行当面批改和点评,适时提醒,及时鼓励,肯定成绩。(三)根据学生水平的变化不断调整教育目标。(四)当学生出现心理压力过大,惧怕考试或心灰意冷等心理问题时,我又及时给予辅导,引导学生将目标的追求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我所带的专业班高考平均分达526分,共有4人单科考上重点,这一数据位于四个专业班第二;53人单科考上专科线以上,上线率达98%,这一数据位于四个专业班的第一。20*-20*年我负责的基础科教学,高考平均分达117.3分,优秀率达45.1%。由于教学成绩较突出,我连续两年都被评为南海一中“先进工作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都被评为“优秀一档”;20*-20*学年度被评为南海区“优秀教师”,南海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这两年来,在新课改的大潮中,我既专注于备战高考的研究,又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的科学元素,以营造一个自主学习、大胆探究又敢于实践的开放性课堂作了有益的探索,并撰写成《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此论文在《中学政治教学》20*年第一期(总第157期)发表。

晋升晋级报告篇2

××同志,男,汉族,出生年月为1972年3月,1994年7月参加工作,2019年1月任集团公司群众工作部高级经理,2019年8月任集团公司工会经审委办公室主任。该同志自2016年入职党群部以来,年年考核结果为优秀。

具体表现:

一、 注重学习,加强党性修养。通过参加“两学一做”、“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学党史 守初心 担使命”等主题党日活动、党史学习教育党支部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被评为直属党委优秀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特别是2020年一季度新冠疫情最严重时期,仍坚守岗位天天上班,及时下拨各单位防疫专项资金200余万元,高质量完成集团工会财务预决算并参加全总财务工作竞赛评比获得优异成绩。树立正确利益观、荣辱观、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积极健康,为更好履行岗位职责奠定基础。

二、 能力出众,勇于担当作为。自2016年初入职群工部以来,分管过工会组织建设、民主管理、生产宣传、文化体育、经费审计和财务工作。特别是在徐××、马××、白××三位同志离职退休之后,××同志基本以一己之力承担集团工会的各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工作成绩显著。

三、 作风扎实,为职工办实事。该同志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和工会中心工作,扎实工作,务求实效,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为全系统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职工之家和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努力改善广大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

四、 业务全面,工作成绩优异。××同志在组织民管方面,曾获得全总“三有”成果优秀奖;生产宣传方面,组织参加全系统劳动安全知识竞赛荣获一等奖;文艺体育方面,建立全系统文体特长人才库,选拔有关人员参加全国篮球一级裁判员测试并顺利通过,组织参加全系统十四届运动会乒乓球比赛,获得男子单打第四名佳绩;组织参加全系统“中国梦•劳动美”演讲比赛和原创歌曲大赛分别获得二等奖;经审和财务工作方面,建立较为完善的财务经审制度体系,创立特约审计员队伍,每年组织全系统财务经审培训并亲自担任授课老师,严格执行经费审计和财务监督检查,达到“审、帮、促”目的,连续多次荣获全总“经审工作规范化考核特等奖”和全总“财务工作考核优秀奖”等省部级和部级奖项。

五、 廉洁自律,遵守八项规定。该同志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各项规定,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集团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及办事程序,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廉洁自律的模范人、工作上的实干人。

鉴于××同志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优秀表现,根据全国总工会“经审委办公室主任应当列入机关部门正职领导职位”的要求,以及××总工会相同职务的安排设置,建议××同志先晋升总部部门副职(部门正职待遇)。

党群工作部

晋升晋级报告篇3

第一条员工晋升的基本原则及条件

1、贴合公司及部门发展的实际需求。

2、晋升员工自身素质到达公司及部门考核要求。

3、晋升方向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方向一致。

4、晋升员工透过人事行政部的晋升考核。

第二条人事审批权限

1、部门主管层以上级别的员工晋升由执行委员会审核,总经理任命。

2、部门主管层以下级别的员工晋升由部门管理人员审核,人力资源部任命,总经理签批。

第三条晋升管理流程

1、员工晋升申报

1。1。由员工所在部门管理者对准备晋升员工的工作表现、业绩、各方面的潜力进行日常观察,并根据部门年度经营计划、部门年度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以及阶段性业务发展对管理人员的需求,向公司人力资源部提交“员工晋升申请表”。

1。2。员工晋升申报到正式任命期间,各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在部门内部宣布该员工相应职位,并向其明确岗位职责要求和具体工作资料要求。在人力资源部未正式任命之前,员工晋升后对应的工资及福利待遇等维持晋升前水平不变。

1。3。人力资源部依据各部门报审材料对准备晋升员工进行考核和审核,审核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并于15个工作日内出具相关评估报告,反馈给相关部门。

2、组织晋升考核评估工作

2。1。晋升考核评估工作原则

2。1。1。充分尊重原则

人力资源部将充分尊重各部门用人需求,支持和配合完成晋升员工全面素质考核工作。

2。1。2。充分负责原则

本着对公司、部门、员工本人充分负责的工作原则,对晋升员工进行全方位(员工本人、上级、下级、平级、其他合作部门)考核评估。

2。1。3。充分推荐原则

针对极个别不贴合条件,有重大素质隐患,不适合公司、部门发展的人员,人力资源部将向相应部门或执行委员会推荐暂缓晋升。

2。2。晋升考核评估工作流程

2。2。1。人力资源部针对各部门上报的审核材料中员工基本资料部分与人事库进行核实,对不符的状况与晋升员工本人进行核对。

2。2。2。对晋升员工进行全面(员工本人、上级、下级、平级、其他合作部门)考核评估。

2。2。3。评估采用面谈、问卷调查及公示证集意见评定等方式进行。

2。2。4。人力资源部绩效评估组最终根据以上记录及评定出具考核评估意见报告,报送执行委

员会或部门管理会议审核。

2。2。5。部门主管以上级别员工的晋升,由执行委会员收到人力资源部提交的该员工考核材料的五个工作日内给出审核结果,公司总经理签署审批意见。

2。2。6。部门主管以下级别员工的晋升,由本部门依据人力资源部审核材料于五个工作日内给出审核结果,由人力资源部主管审批意见,总经理签批。

3、员工晋升任命

3。1。人力资源部根据所有审批意见编制人事任命公告。

3。2。任命公告将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

3。2。1。部门内部公告栏公告书或部门员工大会公布。

3。2。2。公司内部公告栏公告书或公司员工大会公布。

第四条注意事项

1、各部门统一按照以上要求完成管理人员的晋升和晋升工作。

2、特例需由人力资源部上报执行委员会,经总经理审批后方可执行。

3、所以晋升/晋级人员务必透过人力资源部晋级评估后方可任命。

4、日常考核由被提名人的直接经理负责,人力资源部有监督、考核的权利和义务。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晋升晋级报告篇4

出口锐减、订单减少、开工不足、人力成本上升……这些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热词”,今年更加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当前有许多企业都开始考虑冻结调薪计划和招聘计划,原有的经营管理策略也变得更加保守。宏观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减速+拐弯”(经济放缓+企业转型)所带来的双重影响不仅仅表现在企业的业绩上,还表现在人才管理上。处在危机之中的企业,又该如何用事业来保留人才呢?

人才晋升的常见误区

从某种意义上说,员工的晋升比员工的招聘更重要。一次不当的晋升不仅会失去一个优秀的员工,还会“制造”出一个不称职的管理者,进而严重破坏整个团队的氛围和士气。所以,在考察候选人时,还应从多个维度、多种渠道对候选人进行综合考评,做到“兼听则明”,将真正适宜的候选人提拔到领导岗位上。企业最常见的人才晋升误区主要有三类:

重业绩轻能力

大多数企业在提拔员工时,通常都会关注被提拔者的业绩,而忽略了被提拔者是否具备领导岗位所必备的能力。

不可否认,业绩是工作能力最为重要的表现方式,业绩优秀的员工也确实有充分的理由获得更多奖励——这种奖励不仅是薪酬福利上的,还包括很多非物质奖励。但是,衡量管理者是否胜任或优秀,业绩只能作为其中的一个指标,除了业绩,还需要具备管理者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例如计划与组织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激励与领导力等等,而且这些能力往往是衡量管理者能否胜任的重要指标。“重业绩轻能力”的评判方法在选拔管理者上是一大忌。

考察不充分

晕轮效应(Halo Effect)造成的影响远比我们认知到的要大得多。人们很容易将某个人的优点放大,甚至延伸到与其原本优点不相关的方面。如果在提拔员工时陷入这个误区,就会导致许多潜在风险和隐患出现。例如,某个员工一直很勤恳,其上司恰恰很欣赏具有勤恳品质的员工,甚至将对该员工的好感放大,从而忽略了该员工的缺点,这就是典型的晕轮效应。如果仅仅是持有好感就将其招至麾下,最坏的结果也就是识人不当,但如果将这个勤恳的员工提拔到管理岗位,理由显然是不充分的。

忽略被提拔者的职业定位与偏好

不是所有的员工都能成为管理者,也不是所有的员工都乐于成为管理者,问题在于有相当多的领导认为所有员工都愿意成为管理者。在许多未导入宽带薪酬和多通道晋升机制的企业中,薪酬福利的提高确实能通过行政等级的提升来实现。

虽然在许多企业中,升职就是加薪的代名词,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仍有部分员工并不愿意担任管理职务,他们更愿意在原岗位上工作。在不了解被提拔者的职业定位与偏好的前提下一厢情愿地进行岗位提拔,不仅会使被提拔者产生抵触心理,还会让真正适合并且有意愿担任管理岗位的员工错失机会。

多通道晋升优势何在

多通道晋升机制,是在单一的行政等级晋升这一条职位发展通道上,衍生出来的具有多种非行政等级晋升通道的机制,例如技术通道、内部顾问通道等。与单一行政等级晋升的机制相比,多通道晋升机制具有三大优点:

公平性与匹配度的结合

优秀的员工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激励,但激励显然并不只能通过薪酬福利这一条渠道实现,企业还需要在职涯设计、专业发展上给予员工更多激励。此外,企业也应当重视一个现实问题——优秀的员工是否与管理岗位匹配。

多通道晋升提供了更多基于匹配度的晋升机制供企业和员工选择,能够实现量才为用,从机制上保障了公平性与匹配度的有机结合。

拓宽职位发展通道

企业里的管理岗位永远是稀缺的。虽然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与技能,但过度的竞争势必会加速人才的流失。多通道晋升机制在传统的行政等级晋升的基础上,开辟了更科学高效的晋升通道,拓宽了人才的发展空间,进而降低了人才流失的风险。

丰富人才激励方式

人才的保留和激励方式最常见的有三种,即“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和“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但不是惟一的方式。对某些员工而言,从长远看,“事业留人”是更有效的方式。

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基本的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会开始关注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也就是对事业拓展的渴望。而在基本的物质和经济收益需求得到满足后,单向的物质激励方式也会面临边际效用递减的问题,因此,企业需要给予这些人才事业拓展的平台和机会,否则将会面临优秀人才的流失之忧。

如何建立多通道晋升机制

建立多通道晋升机制,大体上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划分职位序列

职位序列的划分可粗可细,具体要结合企业的组织形式、组织规模和职位数量,而不完全取决于企业规模。例如,一个具有完整职能的生产制造企业,通常都会有研发/技术部门、生产制造部门、质量管理部门、销售/市场/公关/广告部门、人力/财务/行政/法律部门、客服部门等;而一个代工企业,尽管人员规模可能达到数千乃至上万,例如给苹果代工的鸿海,但是人员都集中在生产制造部门,其岗位数量也非常有限,因此并不是具有完整职能的生产制造企业。

如果是职能较为齐全的企业,在职位序列划分上的通常做法是采取合并同类项,即根据工作分析将相似或相近的工作和部门合并为一个序列,例如研发与技术合并为技术序列,生产与质量管理合并为生产序列,销售、市场、公关和广告合并为营销序列、人力与行政划分为支持序列,其他的部门则设置成独立的序列。

第二步:构建各职位序列里各岗位的任职资格管理体系

构建各个职位序列中各岗位的任职资格,是建立多通道晋升机制的基础,也是职位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在完成职位序列的划分之后,企业需要对各职位序列中的各个岗位进行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不必同时推进所有岗位任职资格的建立,而是可以先从重要职位或核心岗位入手,例如关键技术岗位、部门的主职岗位和部门经理的岗位。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同一序列或同一部门内的相同职位之间,例如总账会计与成本会计,在任职资格上最重要的差异并不仅是诸如工作经历和学历这类基本任职条件,而是涵盖了知识与技能的结构和知识与技能的层次上的差异,同时也包括能力素质的差异,例如,成本会计通常可以不需要熟悉公司的其他业务,但总账会计则必须深刻理解公司的业务以及公司所在行业的运作特点,表现在能力素质上就是总账会计要比成本会计具备更好的的沟通能力和整体性思维的素质。

建立起重要岗位的任职资格体系,不仅是开展职位管理与人才管理的前提,也是构建多通道晋升机制的必要条件,否则多通道晋升将无从谈起。

第三步:设计晋升通道及晋升标准

专业化分工是现代管理科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但仅有专业化分工还不够,企业还需要考虑工作的交叉问题。因此,在实际操作上才有不同部门可以合并为同一个序列,以及在不同部门之间实现职位轮换与斜向晋升,即向非直线部门晋升的现实存在。例如生产部门的车间主任(主管),除了直线晋升为生产部经理/厂长之外,还可以斜向晋升为质量部经理,又或者保持行政等级不变,走技术专家的横向拓展路线,例如资深技术工程师。

晋升通道的设计需要立足于工作分析,尤其在设计非直线晋升通道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部门在工作上的重叠和交叉之处,一个总原则是:相关性越高越好,避免弱相关或不相关的晋升通道,尤其是跨度较大的序列或部门之间的调动。例如营销序列岗位与支持序列岗位通常彼此之间不能交叉,在设计晋升通道时也不能往不相关或弱相关的职位拓展。

无论是直线晋升、斜向晋升还是横向拓展,都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标准。标准的建立和选取,可以直接引用任职资格的相关要求,即无论是晋升还是平调,首先考虑候选人是否具备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具备新岗位的任职资格,具体在此不再赘述。

第四步:依据评价机制履行评价流程

绝大多数企业在晋升员工时都是采取任命的方式。任命制最大的弊端在于过分强调组织意图和长官意志,容易忽略被提拔者的意愿。最恰当的做法是采取以内部竞聘为主、企业任命为辅的方式。具体如下:

1.内部公告与报名

将招聘职位或缺编的职位整理成招聘启事,并在启事上注明任职资格或报名条件,在企业内部进行公告,鼓励员工报名。除非明确要求某职位必须从内部招聘,否则内部公告可以与外部招聘同时进行。

2.职位申请与候选人评审

如果所招聘职位并非缺编而是取代现有的在职者,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应对所有申请人的资料进行保密,在最终确定候选人之前避免对第三方公告。

候选人评审通常由多部门联合组建的评审委员会来完成。最佳实践组合是人力资源部、用人部门负责人(或隔级上级)、分管副总三方合作组团。评审的内容包括任职资格、过往业绩、相关部门满意度评价以及下属反馈等。

3.公示

对通过终审的拟晋升人员进行公示。在指定时间内如无异议者即可履新;如有异议,可由评审委员会成员安排专人去核实情况,如异议不涉及法律法规及道德操守,也不违背任职资格,通常可以忽略不计。

4.入职宣誓

入职宣誓是指被提拔者入职之后,根据由新职位的职位说明书和绩效目标综合形成的目标责任书,在入职之后履行职位要求上的非绩效类的承诺,例如道德伦理、职业操守等。

入职宣誓不是简单的仪式,而是一种正式化、公开化的履约宣言——将自己的承诺公诸于众,让自己的行为与目标接受同事和领导的监督。

第五步:打通晋升通道与学习培训体系的接口

晋升之后,不仅薪酬福利、绩效指标有了变化,任职资格即岗位责任也发生了变化,这将直接和必然导致企业在员工培训上加大投入,否则新晋升的员工将难以满足新职位对其知识与技能、能力素质的要求,从而影响到其在新任岗位上工作能力的发挥。

晋升晋级报告篇5

在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构建和完善过程中,建立健全科学的公务员管理机制,尤其是晋升机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国现行的公务员晋升机制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但是还存在不完全适应之处,需要进行相应的完善。由此,需要在优化制度设计、完善配套机制的同时,真正建立起一整套公正透明、程序合法、细致可操作的晋升制度,并赋予其法律强制力的保障,从而更好的调动广大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加强勤政廉政建设,促使和谐政府的实现。

【关键词】:国家公务员制度晋升制度美国的晋升制度法国的晋升制度

一、中外公务员晋升制度的理论界定

(一)公务员晋升制度概述

1、公务员与公务员晋升制度

公务员是指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国家权力、履行国家公务的人员。“所谓公务员制度,亦称文官制度,就是指对政府公务员的考试、录用、考核、奖惩、待遇、培训、晋升、调动、解职、退休、保障以及分类管理等作系统规定的规章制度和体制。”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始于1993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在国家行政机关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经过将近12年的推行,我国以法律的形式出台了《公务员法》,这标志着我国干部人事管理体系迈入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轨道。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我国,全面、深入推行公务员制度仍然存在着多种制约因素,如国有企业的改革、社会保障的现状、人才市场的情况、政府职能的转变、民主政治和公民参政意识的发展、传统思想观念的惯性等。只有对公务员制度推行的社会环境有充分的认识并积极采取措施,完善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目标才能实现。

公务员的晋升制度是指关于提高公务员职位和报酬的做法和规章制度。晋升包含着公务员的晋升制度是指关于提高公务员职位和报酬的规定和做法。晋升包含着地位的升高,薪水的增加,管辖权的扩大和责任的加重几个方面。它既是一种工作需要,又是一种奖励手段。它兼有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两种作用,是对公务员最重要、最有效的奖励方式。

晋升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人事制度,是与整个人事制度、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密切相连的,在贵族制、恩赐制、循私制、分配制下,晋升往往取决于当权者的主观好恶是以血缘关系、亲友关系、私人关系、派别关系为依据的;在现代选举制.委任制、考任制和聘任制下,公务员的晋升,是以法律以及明定的制度为依据,取决于公务员本人的学识、才能、品德、声望、贡献及资历等因素。现代公务员晋升制度是现代人事制度和行政制度不可缺少的内容。

2、公务员晋升制度的形成

追根溯源,西方发达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形成是建立在借鉴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础上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最重要的选官制度。中国的科举制度在古代世界文明中是独具特色的,它被誉为是继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之后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是用公开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它的开放性和竞争性顺应了当时西方国家新兴资产阶级竞争的需要,于是,伴随着东西方文明的不断交流,西方资产阶级抓住了中国封建科举制度的合理内核并加以发展,促迸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

西方国家借鉴科举制是从英国管理东印度公司开始的。1853年,英国议会为了对东印度公司进行改革,派麦考莱组织委员会调查东印度公司职员的任用制度,调查后形成了《麦考莱调查报告》,其基本思想就是开展通才教育,进行择优取仕。1870年,《诺斯科一屈维廉报告书》的内容为枢密院法令所允许,将公开考试作为进入枢密院供职的正式要求,并强令所有部门举行任职考试。这标志着英国正式建立起了国家公务员制度。

3、公务员晋升制度的作用

公务员的晋升是国家公务员管理系统中最具激发力量的激励手段,是公务员行为动力的重要成分,其作用主要表现:第一,精神激励功能。公务员晋升职务和级别,意味着公务员所处地位的上升,职权加强和责任范围扩大,满足公务员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能激发公务员的工作热情。第二,物质激励功能。公务员晋升职务和级别,不仅意味着公务员所处地位上升,职权的加强和责任范围的扩大,而且伴随着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的提高,满足公务员的物质需要,也能产生激发热情的功能。第三,引导和示范功能。公务员职务的晋升不仅对获得晋升的公务员产生激励作用,而且对整个公务员群体都会产生影响。它能够向组织中每一个成员昭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努力做出成绩,才能实现自己预期的目标。科学的激励机制将会激励全体公务员的进取心,提高大家学习、工作的积极性。第四,促进竞争功能。公平、公开晋升的制度还具有鼓励成员公平竞争的作用。职务晋升有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晋升者在组织中只能是少数人,只有工作业绩优异者才有可能获此殊荣。这一激励功能将促使公务员努力工作,不断创新,积极进取,争取在组织中处于出类拔萃的地位。这种积极的竞争将有利于整个组织的素质提高。

(二)中外公务员晋升制度的基本内容

1、西方国家公务员的晋升制度

(1)美国公务员的晋升制度

美国1883年《彭德尔顿法》规定,获得考选职位的文官,非经特别豁免,均需要经过考试才能提升。1938年,罗斯福总统指示文官委员会规定全面同意的晋升制度,并付诸实施。文官委员会可以打破机构界限,自己主持考试,各机构文官参加。政府各部门举行晋升考试时,文官委员会需派人监督才有效。文官委员会负责主持美国公务员的晋升。事实上,美国政府各部门之间、各级政府之间具体做法差异很大,大致采用下列4种晋升方式。

一是委任晋升,由行政首长通过委任方式提升职位;二是年资晋升,达到一定年限,若无过失者便自动晋升;三是考试晋升,参加晋升考试,以考试成绩为一句而获得晋升;四是混合晋升,即根据功绩与工作年限两个因素决定晋升。美国政府较多部门都采用优先部门内晋升,后外部晋升的方法,即候补者先在本部门寻找,若无合适人选填补该职位,才向政府其他部门开放,优先提升在职人员;若仍是无合适候选人,最后才向政府以外的人开放,从社会上挑选该职位合适人选。

晋升为美国联邦政府各部门的高级行政职务者,其资格由人事管理局规定和审核,合格者获合格证书,并有一年试用期。若对政府各部门首长的晋升决定感到不公平的,公务员可向功绩制保护委员会提出申诉或揭发,由该委员会审核裁决。

(2)英国公务员的晋升制度

英国政府认为,为使公务人员安心于政府部门的工作,树立终身任职的观念,必须有恰当的晋升制度。通过晋升制度去维护和鼓励“普通永业人员”的团体意识和对职务的“忠诚心”。

1870年以前,英国的文官主要依资历晋升,只要按部就班、例行公事,熬到了年头便一律予以晋升职务并加薪。这种晋升制度毫无激励作用,使政府部门没有朝气、效率低下。针对此种晋升制度的弊端,1870年,英国政府进行了改革,开始采用重表现、看才能的功绩晋升制。建立这样的晋升制度所遵循的原则为:第一,要挑选最优秀的人员担任政府高级职务;第二,实现公平与公正;第三,对整个文官结构应具有创造性的影响。要实现这三项原则,英国政府规定:文官本人每年要做出个人工作总结,经部门负责人考核后,向文官事务委员会提出晋升申请,用这样的办法来督促公务员努力上进。但这种办法也强化了对部门首长的依赖,使晋升工作具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

为了消除这一弊端,19邱年,英国政府在富尔顿委员会的建议下,对行政类文官的晋升进行了重大改革,开始建立一种相对开放的晋升模式,即打破门类和等级之间的界限,打破行政人员和科技人员之间的界限,使主管以上的行政官员能从任何等级、任何类别的最有能力的人员中升任。这一晋升模式较以往突出了能力和功绩的要求,使有能力的行政人员较快地得以提升,并使各等级的人员在一定条件下较以往容易得到提升。如执行官,只要工作质量好、效率高,无论是否大学毕业,都可以升任高级执行官职务。事务官升至执行官也是如此。这种相对开放的晋升制度还缩短了晋升职务所需的最低服务年限,并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取消晋升年龄的限制。行政官员中有特殊才能者可以越级提升,最高职位向专业人员开放。1972年还制定了一项高级专业行政训练计划,由文官学院为专业人员提供3个月的学习和训练机会,为晋升并胜任行政主管职位做难备。此外,还设有“机会职位”。1975年,英国政府在执行官和助理次官之间设有500个“机会职位”,其中40%的职位对任何符合条件的晋升对象开放。

尽管英国政府晋升的“开放结构”模式是一种有限度的开放式晋升模式,仍然在总体上维护着英国“通才”式的官员体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往的等级界限,创造了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从总体上看,英国政府公务人员的晋升制度强调功绩晋升,强调晋升过程中的公正性和平等性;同时,英国政府的晋升制度也是一种强调“工作效率”、“选贤任能”与“注重年资”两者相结合的制度。

2.英国公职人员晋升的条件和程序

(1)晋升条件

英国公职人员职务晋升的主要依据是资历、考核功绩和文官升级的考试成绩。首先,公职人员的晋升要具有一定的任职年资,因为英国人认为,年资是经验和能力的反映,是政府官员特别是高级官员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晋升执行官必须具有任书记官3年的资历,晋升高级执行官要有任执行官4年的资历等(图7—1)。其次,晋升必须具备好的或比较好的考绩等次。此外,经审核晋升候选人的考绩结果后,认为可以晋升者,由晋升委员会主持口试,认为合格,方能晋升。2)晋升方法与程序

英国文官晋升的管理工作由文官事务部管辖,各部行政长官负责本部门的文官晋升工作。各部门设立晋升建议机构“提升委员会”,由人事部门的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有一定资历和经验的官员和一名职员共同组成,负责本部门文官职务晋升等管理事项。“提升委员会”对有关晋升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报告。在一般情况下。“提升委员会”成员的资历要高于拟晋升人员。对于拟晋升人选,要听取各方的意见,工作人员有权发表意见。各方面的意见要经过充分的讨论,最后由部门行政首长做出决定。

在英国,公务人员通常是一级一级地晋升,每4—6年晋升1级。1名普通的执行官要晋升到高级文官职位,一般需要20—25年。对于有大学学历的行政学员有加速提拔的程序规定,即在任职后2。4年内有被提升为甲级高等执行官的可能,目的在于增强高等执行官的竞争力,但此类人员越级晋升的比例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

(3)法国公务员的晋升制度

法国公务负的甘升规则是由《法国公务员总法》和各类特别章程所规定,体现了4个重要的原则:平等性、公开性、法制性和逐级性。如前所述,法国按照等级由高到低将常任职位划分为A,B,C,D四个职类。公务员由B类升人A类,必须参加“公开性”竞争考试,即具有升类资格的在职人员与具有应试资格的非在职人员共同参加考试,内、外部人员公开相互竞争。公务员由C类升入B类或由D类升人C类,必须参加“限制性”竞争考试,即具有升类资格的在职人员参加考试,内部人员相互竞争,而非在职人员则没有参加的资格。在法国的公务员晋升制度中,不仅晋升职类要求考试合格,晋升职级也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考试成绩。晋升职级以年资、功绩和考试成绩作为基本依据,即是说公务员不仅需要具有较长的任职年资、较优的工作绩效,而且也需要经过考试和严格的选拔程序才有可能获得晋升。1984年出台的《公务员地位法》规定,公务员职级的晋升由机关首长根据空缺职位按照“晋升表”的顺序依次给予任命,即列出一系列人员晋升到某一特定职级的先后顺序,这也是法国公务员晋升制度的一大重要特点。

2、我国现行的公务员晋升制度

(1)我国现行公务员晋升制度的基本架构

简单地讲,职务晋升就是把某个公务员从现任的较低职位提拔到另一个较高的职位。

职务晋升与级别提高。广义的晋升包括职务晋升与级别提高,二者又可以简称为升职和升级。但《公务员法)中所讲的晋升是狭义的,仅指职务的晋升或称升职。公务员级别的提高有两种途径:第一种,随着职务的晋升而提高级别,即在晋升职务以后,其原级别末达到新任职务所对应的最低级别的,可升至其新任职务所对应的最低级。

第二种途径是在职务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提高级别。《公务员法》第19条规定:“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公务员在同一职务上,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晋升级别。”在这种情况下,级别提高与职务晋升设有联系,级别提高的依据是年资与考核结果。

普职的条件。《公务员法》第43条规定:“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和任职经历等方面的条件和资格。”

具体来说,公务员晋职的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具备拟任职务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公务员,尤其是公务员中的领导成员行使着人民所赋予的权力,如果不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极有可能进行“权力寻租”,违法犯罪。

第二,具备拟任职务要求的工作能力。近现代以来,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日益复杂化,客观上要求公务活动的专业化。在这种情况下,公务员是否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就成为了职务晋升时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第三,具备拟任职务要求的文化程度。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公务员每天需要面对诸多新事物、新情况,如果其不具备一定的文化程度,就容易跟不上社会发展。

第四,具备相应的任职经历。任职经历代表着经验;公务员在晋升后就要面对更加复杂的工作,如其不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很可能无法应对。

晋职的原则即公务员晋升职务所应遵守的基本准则。《公务员法》第43条确定了逐级晋升原则。《公务员法》第43条第2款规定:“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逐级晋升。特别优秀的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按照规定破格或者越一级晋升职务。”公务员的职务晋升应当逐级进行,即按照职务等级由低到高一级一级的晋升。例如,从科长晋升为副处长,再由副处长晋升为处长。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务员的职务和能力循序渐进,同步增长,避免能力与职务的脱节。逐级晋升原则也存在例外。为鼓励公务员奋发进取,积极工作,不致因逐级晋升而埋没人才,对于个别才能突出的公务员可以越一级晋升。

晋职的程序。公务员晋升职务必须按一定的程序进行。晋升程序是指公务员晋升职务时必须经过和完成的规程,即由若干个环节所构成的晋升实施过程。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1)民主推荐,研究确定并公示考察对象;

(2)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任职建议方案,并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酝酿;

(3)按照管理权限讨论决定,进行公示;

(4)按照规定履行任职手续。

(2)我国现行公务员晋升制度的基本原则

国家公务员的职务晋升,必须以工作成绩和贡献为基本依据,做到优升劣降,体现平等竞争。因此国家公务员晋升必须如下原则和要求:(1)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意味着职务晋升必须有德有才,在德才面前人人平等,择其优者而升之。从根本上排除那种“任人唯亲”的做法。只有坚持任人唯贤,才能把那些德才兼备的优秀公务员及时地晋升到适宜的工作岗位上,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2)注重工作实绩的原则。工作实绩,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是公务员的政治觉悟、思想品质、思作风、工作能力与态度、贡献,以及身体条件诸因素的集中体现和反映,它最能反映一个公务员的水平和能力。(3)职务晋升还应具备规定的文化程度,专业技术知识和下一级岗位上服务年限。晋升领导职务的,则应注重组织领导才能。

(三)研究中外公务员晋升制度的意义

1、有助于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

我国公务员制度发展目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建立一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形成一套法制完备、纪律严明的监督体系。

可以借鉴国外的公务员晋升制度,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以邓小平人事人才理论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总结近年来推行公务员制度的经验,根据经济体制改革新突破,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深入和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加强的要求,通过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类,强化机制,健全法制,加强监督,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更好地担负起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完善中国公务员制度任重而道远,必须继续完善对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同时应看到公务员制度从来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事物出现和存在发展的,它是在新旧体制转换交替过程中涉及众多因素的一项人事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在现阶段的成果。而这些领域尚未克服的消极问题就会给公务员制度的推行设置许多的障碍和制约因素。因此,在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同时,应相应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从而为公务员制度的完善铺平道路,奠定基础。相信在这样的良好环境下,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务员制度将指日可待。

2、有助于加快实现社会法制化进程

法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治国方略,我国古代就有“任法而治国”的说法,亚里土多德认为,“法律应在任何方面受到尊重而保持无上的权威”,并且明确指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但现代意义上法治理念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产物,洛克指出“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所谓法治就是一种特定的治理国家的方式,法治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特征的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政治经济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演进,法治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由上我们可以看出,法治与法制是不同的,法制是指一国家的法律制度,任何国家都有一套法律制度,即使专制国家也是如此。但专制制度下的法律受统治者控制,统治者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所以法制并非法治的同义词。只有法律权威高于个人权威,才可称之为法治。法治与人治根本对立,但是人治并不否认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而法治也不排斥治国方略中人的积极影响,二者的本质区别表现在:当法律与个人意志、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哪一方处于优势地位,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则是人治;法律高于个人意志,则是法治。现在需要做的首先是要依法办事,纠正以言代法的现象,确立公务员条例及其相关配套法规的权威,真正做到法律和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另一方面,要明确法治的导航作用,因为他标明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同时也是公务员制度改革的目标所在。

要善于从国外晋升制度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举一反三”是创造和创新的前提和基本要求,既要注意从相同制度中吸取有益的补充,也要注意研究另类制度在机制创新、规范运作等方面的精华,做到为我所用,为我所有,这对完善公务员制度是极具意义的。

3、有助于公务员价值取向的选择,推动廉政建设

通过各种信息手段,汇集各国公务员制度较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进行综合分析,理性处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和运用,移植于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同时也整理他们失败的教训,从他们的教训中引以为鉴,避免犯重复的错误。当然还要善于从教训中总结出成功的经验,才更有利于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

陈腐的观念对制度变革的影响巨大。在许多情况下,观念不改变,其他方面的变革再多也不起作用,这是因为观念是内化于心的东西。因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必须从观念上做起,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一方面,应树立“能力本位”的市场观念。“权力本位”逻辑是:以权力划分资源,以等级、身份、门第和关系进行人才评价;“能力本位”的逻辑是:以竞争获取需要的资源,以实力决定竞争的输赢。从“权力本位”走向“能力本位”是改革的重要使命。必须依赖于市场价值观的建立,应该为个人的努力奋斗和聪明才智的发挥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使每一个人都确信,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会得到社会公正的回报。另一方面,加强个人修养。在观念上破旧立新,某种程度上还得依赖公务员的自身修养和行为自律。强化职业道德、加强行为约束是观念创

二、中外公务员晋升制度分析

(一)国外公务员晋升制度的特点及评价

1、国外公务员晋升制度的主要特点

英、美、法三国公务员考核的内容都包括考勤和考绩两部分,然而在考绩的具体方面,三国又各有侧重。英国的考绩内容共有10项,包括了:业务知识、人格性情、判断力、责任心、创造力、可靠性、机敏适应性、监督能力、热心程度、行为道德等。功绩考核是美国公务员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核所依据的只是个人的才干、能力与工作成绩,体现了“规则平等”前提下的“机会均等”原则。因此美国的考绩内容主要包括工作能力、责任、组织能力、合作与依靠程度、遵守纪律状况,以及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和有无创造性等,而且每一方面还进一步细分为4~7个非常具体的部分。法国公务员考核内容广泛,总共14项,具体包括身体状况、专门知识、守时值勤情况、整洁状况、工作能力、合作精神、服务精神、积极性、工作效率、工作方法、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指挥监督能力、观察能力。任何部门的公务员都至少要选择其中6项。

英、美、法三国都高度重视公务员的考核结果,并把它作为加薪、奖惩的主要依据。英国的考绩结果分为5个等次,D(普通)、E(不良)。考绩报告经逐级评审复核后,即A(杰出)、B(优良)职务升降、、C(满意)、即存入个人档案。考核成绩优异者,将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一般以80或70分为晋升标准。美国考核结果分为三档:优等、满意、不满意。优等指工作超出规定标准,可晋升一级工资,并给予优先晋升的机会;满意是指工作合乎规定标准,可晋升一级工资;不满意是指未达到工作标准,按其程度分别给予减薪、降级、免职直至开除等处分。公务员对于主管给出的晋升和处分决定,如果认为不公平或者有舞弊行为,可以提出申诉。法国公务员考核按总成绩分为A、B、C、D、E五等:A等(优异)140分;B等(优良)125分;c等(合乎标准)100分;D等(不合乎标准)85分;E等(低劣)60分。同时,各国在审核考核结果时。给予被考核人员申诉的权力。美国的考核制度就规定:考核结果必须书面通知被考核者,全体工作人员有权查阅考核结果,被考核者认为结果不合理时,可以提出申诉,要求纠正和补偿。

2、国外公务员晋升制度的基本评价

(二)我国公务员晋升制度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公务员晋升制度的主要优点

1)公务员管理工作开始走上多元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参照国际上的一些通行做法,《公务员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首次提出了公务员范围的三要素,即职能标准、编制标准和经费标准,这样划分符合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人事管理的现实情况。根据三要素的界定,我国公务员主要有7类机关工作人员,即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府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派机关。把党的机关和派的机关都纳入公务员的管理范围,这是由我国的政党制度决定的,是具有中国特色《公务员法》的显著标志之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提的党政分开,重点也是在公务员领域,这样做突破了比较单一的公务员管理体制和任用方式,使公务员管理工作开始走上了多元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有利于加强党对公务员队伍的领导,从而有利于保持各类机关公务员的整体一致性,能有效的防止政出多门。同时,还有利于加强公务员的统一管理和促进党政机关之间公务员的交流,实现了公务员管理体制与旧有干部管理体制的衔接。

2)建立了公务员分类制度,拓展了职业发展渠道

科学的管理需要依靠科学的分类。《暂行条例》虽然规定实行职位分类制度,但实践中仅仅简单地将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和非领导职务两大类,实际上是一种简单的职务分类,而非根据职位性质与工作特点进行的职位分类,导致公务员职业发展渠道过于单一,基层公务员晋升、晋级的空间很小,而且往往不是根据工作的需要设置,仅仅用作解决待遇的手段,不利于专业人才的成长和队伍稳定。

在《公务员法》第三章中,特别规定了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按照其性质区别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等类别。设置专业技术职位,为专业技术性人员提供了职业发展的空间,有利于专业技术性人员评聘技术职务,有利于增强技术工作的权威性,也有利于促进与国际的接轨,提高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将行政执法类职位区分开来,有利于更好地激励和约束一线执法队伍,更好地适应社会管理与市场监管职能的需要,更好地与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政府机构改革原则相衔接。

3)废除了领导职务终身制,健全了职务升降的正常机制

现在,在公务员的录用制度上,考任制作为一种最普遍的形式已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基层公务员“凡进必考”的理念在全国都得到了确立。与《暂行条例》相比,《公务员法》在制度上体现了分类考试的发展方向,根据职位要求设置不同的考试内容,另外还有条件地下放了录用管理权限,根据其第二十二条规定,“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组织权仍在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但必要时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可授权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考试录用工作‘”。这样一来,既便于操作,又能严格把关;既保证了考试录用的统一性,又照顾了各地的实际需要。近年来,在公务员的晋升工作中,进一步破除了神秘化,晋升过程中的民主程度和公开程度大大提高了。在选拔任用程序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成为了必经程序,群众在其中的参与权和选择权在程序上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在公务员考核方法上,普遍推行了任前公示制,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在考核制度中得到了认可。

同时,在晋升工作中还废除了领导职务终身制。长期以来,在领导岗位上,存在着实际上的职务终身制,在这个方面,邓小平率先在全党全国起到了一个模范作用,他于1989年毅然从中央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此后,行政领导职务逐渐突破了终身制。

对此,《公务员法》明确规定“领导成员职务实行任期制”,把领导职务变为工作职务,打破了原来党政机关领导只能上不能下的管理格局,这对长期以来形成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在法律形态上予以了否认,形成了正常的新老交替机制。这样做,一方面破除了领导公务员的惰性,增强了在职领导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自律意识,也为年轻公务员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有利于打破在一个位置上长期共事而形成的各种关系网、小团体和地方主义,有效防止、克服了领导公务员在任用晋升过程中的消极腐败现象。

4)确立了选贤任能的观念,健全了激励保障机制

如今,在公务员的晋升工作中,“公开选拔”与“竞争上岗”己经被法定为职务晋升的方式之一,这突破了传统委任制的任用模式。《公务员法》规定:“机关内设机构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出现空缺时可以在本机关或者本系统内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任职人选。”“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它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出现空缺,可以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产生任职人选。”‘把“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确认作为晋升方式这一创举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讲:一是实现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走群众路线的有机统一,保证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二是实现了坚持德才兼备用人标准与科学全面客观评价方法的有机统一,有效地避免了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公正公平地选拔人才。有利于防止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现象,有助于“不拘一格降人才”生动局面的形成。三是实现了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与社会化选拔机制的有机统一,拓宽了选人视野,广开了进贤之路。

2、我国公务员晋升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务员晋升制度,是关于公务员职务和等级晋升的原则、标准、条件、方式和程序等方面的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公务员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选拔优秀人才从事更加重要工作的机制。公务员的晋升是根据职位要求和公务员自身素质提升其官阶和相应待遇的机制。从内容看,公务员的晋升包括级别晋升和职位晋升。级别晋升主要取决于公务员的年资和年度考核,随着公务员工作年限的增加,公务员的级别逐级提升;职务晋升是公务员关注的焦点,随着职位晋升,公务员所处的社会地位上升,职权和行政责任增多,相应的级别也得到提升。

我国公务员的晋升制度,是随着公务员制度的确立而发展起来的。2006年开始实施的《公务员法》对公务员晋升的原则、条件、方式、程序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初步形成了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原则、注重工作实绩的逐级晋升的公务员晋升制度。确立了“凡进必考”和“凡晋必考”的公务员选拔、录用和晋升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公务员在“进入”、“管理”和“输出”公务员系统的客观性和公平性,能够吸引社会优秀人才加入到公务员队伍中来。但是,关于公务员的激励和晋升,虽然新法中有明确规定,但还有诸多不足之处:过度注重资历和经验的晋升制度,不利于充分发挥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工作年历较浅但掌握专业知识并有干劲的年轻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充分利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流动性和活力。

与公务员晋升相配套的是对公务员进行分类。我国公务员的管理实行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相结合的制度。《公务员法》第14条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为消除现有的公务员分类制度的弊端,构建科学、有效的公务员分类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以及法理基础。但是,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与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相适应的品位分类制,从秦汉的“若干石”禄秩等级,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唐宋的散阶制,及至清朝形成“九品十八级”,以“人”为中心的品位分类思想在我国根深蒂固,这影响了我国现代政府职位的划分,即实质上还是二者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分类制度:一方面,对各公共部门的职位进行较为科学的划分,形成了繁杂的人事管理结构;另一方面,注重公务员的知识、经验、年资,不能够不拘一格地吸引人才。因此,我国政府机关等级划分严格、工作人员官本位思想严重,更高职位的有限性和工作人员晋升欲望的无限性形成了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

1)我国公务员晋升管理中引入的竞争机制,因各地政治、文化、观念等因素不同,其发展呈现不平衡现象。

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地区之间不平衡;职位之间不平衡。地区之间不平衡主要源于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竞争机制作用的发挥需要有相应的物质条件基础和制度文化保证。我国经济发展大体东部先进西部落后,沿海发展较快而内地发展较慢,因此各地竞争机制发展也在我国呈现了如此的格局。上文中上海宝山区和浙江嘉兴就是既属于东部又处在沿海的竞争机制发展较快的地方,而广西、内蒙、宁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近年来虽然也积极开展了公开选拔工作,但是相比于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远远落后的。

2)考察机制不够科学,人际关系色彩浓重

考察是做好公务员晋升工作的第一个关键环节,知人才能做到善任。在我国公务员晋升制度中,对考察的内容、程序、范围、方式都作了相关的规定,但从实践中看,考察工作机制还不够科学。一是考察的标准不够系统、明确、具体,难以准确把握。所形成的的考察材料在一些方面往往是千人一面,个性特点不突出。二是考察的范围还不够宽。考察工作一般仅限于工作范围内,所考察的基本是公务员在工作方面的表现以及在工作中的群众认可度,对公务员在工作范围以外的表现情况、交友情况则了解不多,由此得出的考察结论也不够全面,在实践中容易出现漏洞。例如:“福建省有10个县级干部在2002年一年中因涉嫌经济犯罪被捕,令人吃惊的在于,他们作案时间大部分是在“三讲”期间以及“三讲”以后,边纠边犯,边腐边升”。

(三)中外公务员晋升方式不同

1、中外公务员晋升制度的晋升依据不同

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西方国家的主要官员都是由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副职官员由主管行政的官员直接任免,由此带来的一个弊端就是在决策过程中的专制。我国强调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干部的任免,强调民主集中制,这样在制度上体现了民主性和科学性。在职务升降方面,中外都强调任人唯贤、注重实绩、民主公开、平等竞争,但也有不同点:一是我国坚持党管干部,党委负责公务员职务的升降、任免;二是我国没有把降职作为一种惩罚的种类,而西方则把降职作为一种重要的惩罚。这一点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应该完善晋升制度和考核制度,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2、中外公务员晋升人选不一样

在英国选拔、任用高级职位官员一般由财政部主管人事的次长首首先征求各主管部门常务次长的意见,然后向首相推荐。美国公务员的进程程序是:首先规定最低资格条件,公开报名,然后由评定委员会根据每个人的工作表现,工作能力和资历确定候选人范围,通过对候选人集中评定,确定晋升人选。这种完全公开的晋升制度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等于公开征求群众意见,但与我国晋升制度中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不可同日而语。

3、中外公务员晋升制程序不一

在西方国家文官制度中,公务员晋升程序一般只重视公正原则,而不强调民主原则。日本、法国等国的公务员晋升制度一般采取考试晋升制和年资晋升制,晋升职衔或等次主要通过考试进。即便在实行功绩晋升的英美等国,晋升成粗一般不包括征求群众的意见。

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西方国家的主要官员都是由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副职官员由主管行政的官员直接任免,由此带来的一个弊端就是在决策过程中的专制。我国强调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干部的任免,强调民主集中制,这样在制度上体现了民主性和科学性。在职务升降方面,中外都强调任人唯贤、注重实绩、民主公开、平等竞争,但也有不同点:一是我国坚持党管干部,党委负责公务员职务的升降、任免;二是我国没有把降职作为一种惩罚的种类,而西方则把降职作为一种重要的惩罚。这一点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应该完善晋升制度和考核制度,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完善我国公务员晋升制度的对策

我国公务员晋升程序中存在着科学性不高、民主性缺乏,公务员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得不到保证等问题,为了使公务员晋升制度的激励作用真正得到发挥,积极推进公务员领导队伍的素质建设,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我们应当逐步推进我国公务员晋升程序的改革。

(一)学习借鉴国外公务员晋升制度的优点

1、确保公务员晋升制度的开放性

目前的结果公示基本都是在拟晋升人员基本已经决定后进行的,主要目的是在任用前再最后一次征求群众意见。这种公示常常容易造成一种错觉,群众常常认为晋升已成定局,反对也没有什么用了。因此,要改变这种结果公示制度,从晋升提名开始直到最后任用,实行全过程的公示,全程接受群众的监督,以便随时做出反映。要让群众清楚该公务员是如何被提名的,具有那些优点,取得了哪些成绩,是哪些人负责考核的,考核了哪些方面,考核的结果如何等等。另外,这种公示必须注明群众意见的反映途径,并且这些途径要尽可能的便捷,要尽可能为反映意见的群众保密,以防出现因为害怕打击报复而不敢提出反对意见的情况

2、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务员晋升制度

我国公务员晋升管理竞争机制的核心在于发挥竞争机制选贤任能的功能,服务于我国公务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我国公务员晋升管理引入竞争机制的时间有限,只有短短十几年的社会实践经验。各地公务员晋升管理竞争机制运行情况也呈现很大差异:部分省、市、县、机关、单位积极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部分省、市、县、机关、单位没有进展。目前我国国内公务员管理晋升主要的竞争方法有:考核晋升、考试晋升(主要有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两种形式)。

3、确保公务员晋升制度的公正性

对公务员的晋升程序来讲,最重要的莫过于公务员的晋升考察了,因为考察的结果往往直接决定了晋升能否顺利实现,考察过程是否客观公正,往往决定了晋升过程是否公平公正。如前所述,我国公务员晋升考察包括预审和晋升考核两部分。预审主要是资格审查,一般是比较客观的;问题常常在于晋升考核中的群众参与度不够,考核过程与结果的公开程度不够。因此,在考核过程中必须引入群众考核。要改变以往那种以用人单位和人事部门为考核主题,顺便听取群众意见的做法,让人民群众进入到考核主体中来。前文曾对推荐委员会有所论述,这里也可以采用委员会考核的方法,由用人单位、人事部门、群众临时选举产生的代表三方面组成考核委员会,对拟晋升的公务员进行全面考核。

1)要使考察真正起到作用,就应当在考察过程中实行淘汰制。法国公务员晋升中就运用了这一方式,行政部门在决定提职名额是一般提出比提职名额多一倍的名单,然后通过考察淘汰掉一部分。我国目前的情况通常是,领导决定拟晋升的人选后,就重点考察该公务员是否合格,只要基本没有重大错误,晋升就成了定局。也就是说,这种考察仅限于对公务员是否有过错的考察,难以真正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在多年的公务员晋升中,这种考察最终成了一种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晋升考察中应当实行淘汰制,要使进入考察范围的公务员人数多余最终能够晋升的人数,在对比中发现被考核对象的不足,淘汰能力不足的或者性格不适合的公务员,最终使这种考察真正起到“择优”的作用。

2)要体现晋升中的平等竞争,发挥公务员的积极主动性,可以尝试在考察过程中引入被考察人的演讲、辩论程序。在考察过程中,应当允许公务员的公开演讲,允许他们陈述自己任职期间的功绩,并根据晋升后的职位提出工作计划;对于考核结果不相上下的情况,还可以开展拟晋升人员之间的辩论,当然,这种辩论通常应当是就自己的优势或某一社会问题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应当避免相互攻击的现象发生,以保证公务员队伍的团结。

4,贯彻公务员晋升制度的能力本位导向

工作能力是晋升制度中竞争机制择优劣汰的依据,可以从一个人日常的工作表现来评定一个人的能力大小。作为致力于为全体国民服务的政府,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服务是它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通过竞争机制的筛选功能逐级遴选出最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能干的优秀公职人员是晋升制度存在的缘由。

5.运用针对职位特征的考试测评技术

考试与业绩考核是目前衡量一个行政人员工作能力强弱的相对科学、相对公平又相对成本较低的竞争择优手段。西方各国政府在晋升制度中基本都将考试成绩作为晋升的必经环节和重要依据。业绩考核固然是一个人工作能力大小的现实体现,但由于政府行政工作业绩衡量的难度相对较大,所以各国在自身公务员晋升制度的设计中是根据其业绩考核制度的科学与完善程度来确定它在决定一个人晋升依据时的重要程度。

目前,很多国家公务员晋升时都采用了组建委员会的做法,如英国的公务员升迁就是由升迁委员会加以处理的,升迁委员会是一种临时性的组织,其成员因处理晋升职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美国的公务员升迁虽然主要由各部门长官负责,但文官委员会派人进行监督和指导;法国也有专门的晋升委员会等等。因此,在职位空缺公布之后,进行拟晋升人员提名之前,就可以开始组建临时性晋升委员会,负责推荐人选、进行考察等。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因此而带来的机构膨胀和行政成本的增加,这种晋升委员会或者考察委员会应当是临时组建的,任务完成后即告解散。

(二)改进我国公务员晋升制度的建议

1、渐次确立公务员晋升制度的“能力本位”

我国公务员系统的运作以官僚制模型为基础,强调命令服从,忽视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竞争机制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公务员培养竞争意识不强。在实际政治生活中,一部分年轻干部不敢报名竞争上岗,唯恐竞争失败遭受同事嘲笑;还有的公务员正如彼得原理所论述的是以“推”或“拉”的方式担任更高职务的。观念革新对于转轨时期公务员竞争机制效用发挥有重大作用。只有实现了新的竞争观念在公务员系统中的主导地位,才能以观念为指导,使公务员变被动竞争为主动竞争,从而积极地面对竞争。要认识到只有竞争才能出人才,在激烈的竞争中涌现出来的人才才是有潜能的人才,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人才才是可造之材。组织部门要深化竞争观念,树立风险意识,敢于打破各种限制,在优化竞争机制中不拘一格选人才。优胜劣汰、不进则退是竞争中铁的规律,要培养公务员的竞争成才意识,鼓励他们迎接各种形式的挑战,积极主动地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到得靠素质、靠本事去竞争,每时每刻都要有危机感。过去在封闭化、神秘化状况下选出来的领导干部,群众对他们没有信任感。只有通过大张旗鼓地采取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形式,让真正有才能、有本领的公务员登上领导工作舞台,才能得到群众公认,社会信任基础才会牢固。

2、切实建立一套完善的职位分类体系

科学的职位分析包含与职位相关的各个方面,包括职位的名称、数量、工作环境、工作任务、能力要求、性格要求、知识要求等等。在公务员晋升之前的空缺职位公布时,要改变现有的简单公布方式,采用全面、详细、科学的职位分析,不仅要提出职位的工作能力、资格要求,还应当对担任该职位所需的性格特征、身体条件、文化背景等做出具体的要求。这样,有利于公务员对照自身的性格气质等条件,分析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该职位,避免单纯的为了晋升而晋升的现象,尽量使公务员升任的职位是兴趣、能力范围之内的。

3、尽快研究开发出适应行政职位的考试测评技术

每一行政岗位都有特定的人才能力、技术、文化、素质乃至性格特征要求,而这些素质、文化、技能、要求肯定会通过一套相应的考试测评技术被近似准确地考量出来。国外经过很多年的探索,不少国家都开发出针对行政职位的测评技术,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针对行政人员的测试水平,完善我国的行政职位考试测试技术。

4、努力构筑一套以结果和目标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

考核主体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产生各种考核误差,造成考核失真。因此,要甄选合适的考核者,尽量选择具有独立、公正立场,熟悉考核对象,了解考核程序和技术的人员担任考核工作。但在公务员考核中考核人员的心理因素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产生的原因根深蒂固,但可以通过对考核者进行正规的考核培训来尽量减少。首先,通过培训,转变考核者的不良观念,树立公正、客观的考核观念。考核制度只是为公务员考核提供了客观的基础,要使考核工作真正达到预期效果,必须转变考核者的观念,坚决抵制关系风、人情风,严格按照客观标准进行考核。其次,通过培训,使考核者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对工作目标、标准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其克服个人偏见和心理因素的干扰。最后,通过培训,提高考核者的素质和能力,学会使用现代化考核技术和方法,减少误差,并根据实际需要开发适宜的考核工具。

5、逐步将公务员晋升制度的开放化纳入制度化议事日程

晋升晋级报告篇6

论文关键词 赫德 海关 廉政 法制

具有近代意义的中国海关是在晚清的动荡格局中形成的。其由李泰国创建,而在赫德治下得到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在清朝统治日趋势微、官场贪腐成风的大环境下,中国近代海关却因廉洁而著称。据统计,在赫德50年的任期内,因经济困难而贪污、滥用公款或其他不正当违法行为的案件没有超过5起。豍中国海关作为清朝政府的一个行政部门却能独善其身,这与赫德建立的一整套科学可行的廉政制度是分不开的。赫德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引入海关的官吏制度建设,建立起录用制度、薪俸与福利制度、晋升制度和监督与惩戒制度。录用制度从源头上保证关员的素质,使之不会贪;薪俸与福利制度和晋升制度切实保障关员的利益,使之不需贪;监督与惩戒制度严格监控关员的行为,使之不敢贪。这套制度由于机制健全、制度健全,组织严密,持续有效地运行了八十年。

一、廉政机制的构建

(一)录用制度

制度由人来制定,机制的运用和发挥亦依赖于人。因此,人的素质是极为重要的。而一个好的录用制度能淘汰没有能力的求职者,同时筛选出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赫德时期的海关采用外籍税务司制度。中央设总税务司,对各地分关实行垂直统一领导管理全国各处海关,是海关各项管理政策的决策者,只直辖于总理衙门大臣。总税务司凡有应申本衙门事件,及更换各口税务司,务即随时申报本衙门查核。同时,各关所有外国人帮办税务事宜,均由总税务司募请调派,其薪水如何增减,其调任各口以及应行撤退,均有总税务司作主。这使总税务司摆脱了清朝官场腐败的用人风气,为进一步实施人事管理创造了空间。在获得独立的人事任用权力的基础上,他将英国文官制度中的考试机制引入海关,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海关职位面向社会公开,凡年龄和资格符合规定的人都可以报名参加,但必须通过统一的考试才能录用。申请人考试及格,并符合招聘条件的,进入试用期。在试用阶段,所有的试用者均由主管人员考查,对其的工作表现、专业技能都作详细记载。按职位不同,经过6个月、1年、2至3年的试用期,由其直属长官撰写考核工作报告,由总税务司署决定是否录用。

(二)薪俸与福利制度

通过录用考试选拔出来的高素质人才都是有血有肉的个体,具有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人的需求产生期望,期望能否实现取决于他所在的组织系统给予的回报。高素质人才的价值需要由与之相当的物质报偿来体现。

1869年海关总税务司署制定的《大清国海关管理章程》大幅度提高了各级关员的收入。它将海关的主要部门——税务部门分为内班、外班和华属三个部分。其中,内班薪俸从900两到9000两;外班薪俸从600两到2400两;华属薪俸从240两到1500两。豎另外,由于实行弹性薪酬制,只要关员努力工作,表现优良,就能获得加薪,收入进一步提高。除了基本的薪俸之外,还有一种叫做“恩俸”的赏金。全关人员,除品行不端或才力缺乏者不给外,一般都可发给。

此外,新关关员还享受包括包括各种加班费、节假日劳动津贴、病事假补贴、住房补贴、仆役补贴、教育和训练津贴、退休津贴、免费医疗、员工医药生育补助、员工子女学费补助、实物和配购证等。以退休制度为例,赫德施行了中国最早的养老金制度。凡参加退休基金储蓄的关员,每月扣存本人薪水的6%。豏在海关工作满30年可以申请退休并获得一次性发放的退休金。如果服务未满30年被免职与撤职之人员,储金本息如数发还;但不得享受养老金利益。养老金制度一方面使关员平时安心工作,解除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因为只有到退休时才能支取全额养老金,所以促使其在岗时遵章守纪,保持廉洁,积极工作。

(三)晋升制度

晋升与薪俸是文官制度中激励机制的组成部分。伴随着职务的升迁,物质待遇也会相应地提高。《中国海关管理章程》对于各等级的关员晋升条件都有细致明确的规定,海关的晋升总体上是看关员的资历,对于部分关员的升迁则采用遴选的办法。

主要考察资历的有:(1)内班帮办初次委任是三等帮办后班。只要符合规定的期限,考核合格,就按年资提升。(2)外班钤字手(稽查员)得从二等提升为头等、头等提升为超等,凡是不具备流畅地写、读和准确计算能力的,则没有从二等提升的资格。除了五分之一缺额之外,从二等提升到头等都要按照年资。(3)华属额外通事提升为帮办通事,按年资递补;只要能用英语精确地读、写和计算,就可从三等、二等提升到头等;从三等到二等通事,按年资提升。

主要依靠遴选的有:(1)内班税务司和副税务司,由总税务司从副税务司和头等帮办中遴选委派。(2)外班验货则由总税务司和税务司联系遴选,由总税务司委派。(3)华属从帮办通事到通事,由总税务司联系税务司遴选提升。除五分之一的缺额外,从二等到头等通事,需按遴选提升。豑

此外,对于关员晋升的年限亦有相关规定。关员的晋级分为普通晋级和特别晋级。在普通晋级中,只要关员考绩优良,就能每两年晋级一次,每年晋级日期为4月和10月。在工作上做出特殊成绩的关员就能获得特别晋级,较普通晋级早一个月。对资格较深的关员,如有奇功异绩,其晋级时间将提前一年或数年。若关员工作、行为恶劣,则停止晋级;此后仍无进步,予以警告;警告无效,即刻免职。

(四)监督与惩戒制度

高薪、稳定的工作使关员的生活优裕,但也可能让他们认为“因为海关是个政府部门,一旦进入就是老是不顾行为或者不顾工作效率”,把海关职位看成是金饭碗。因此,他警告“税务司是各海关的直接首长,当他呈报任何一个的渎职行为时,有权调查这件事情,而且据以处理。税务司向总税务司呈报的任何一个不能胜任或不称职的人,可以立即给予免职”。

新关对于可能引发贪腐的行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1)禁止关员经商,从制度上截断了关员与商人的勾结。总税务司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第一号通令中规定:“禁止海关关员直接或间接从事经商或参与商品进口或出口活动,要求“完全置身于所在地港口的商务往来之外,绝对不宜卷入期间。”豓在同治二年(1863年)第十五号通令中又重申了这一规定:所有关员要求做到不得拥有任何船舶的全部或一部,或者充当任何船舶的所有主,任何船上货物的经理人、人、受托人,也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和任何用以出售的商品货物的进口或出口发生关系;否则,应受革职处分。豔(2)禁止擅自收受海关以外的酬金。海关掌管税收稽查,关员经常要与各色商人接触。而征税的多寡又与商人的利益紧密相关,所以容易出现行贿受贿现象。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各税务司通饬征税部、船钞部内班、外班关员一体周知:凡领取海关薪酬者,未经总税务司书面准许,不得擅自接受外界之酬劳或奖金,如有违犯予以除名,或视情节予以其他处分。”对于当地政府官员的奖赏“不论其为钱财,顶戴,奖章或勋章,亦适用外国勋章”豖均不得接受。(3)汇报制度。海关在行政建构上是由总税务统一领导的,但设在各地海关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难免会与当地的政府接触。为避免各地关员与当地官员进行勾结,特别规定了汇报制度。“若与地方官有不得已行文者,无论是否有关税务,均须抄录具报”。豗“所有此类会晤均须报告,且对会晤期间之一切均须详加陈述,所有书信往来均须呈报抄本,俾总税务司知晓”,“除其同僚海关监督外,遇有任何其他官员向税务司征询意见,概应答称须报告总税务司并听候总税务司指令,是为其不易之责”。(4)地区调动。实行“调口”制基于数种原因,而防止关员长期在同一个地区任职滋生腐败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海关内外班华洋职员,除低级员工外,例需“调口”。总税务司命令之后,立即调往他口,不得违规。

当关员的行为违反了规定之后,就会被处以相应的惩戒。在《中国海关管理章程》的“惩戒”一章中即包括“贪污、盗用公款、贿赂、欺诈、经商”5种不廉洁的行为。惩戒共有7种:申诫;停止晋级;姓名降至本级的最末一位;降级(分“降列次一级”和“降为不列等职级”两种);免职;撤职;辞职。豙“犯有欺诈行为,如果税务司向总税务司呈报,不论任何品级的有关人员,立即开革。”豛由此可见,海关对于腐化的行为是决不能容忍的。严厉的惩罚措施对关员产生威慑力,促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保持职业操守。

二、制度评价

赫德在廉政建设中借鉴并采用英国文官制度中的某些原则,代表了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上的管理理念,与落后、封闭、保守、自给自足的封建管理思想形成鲜明对照。

(一)录用惟考试

旧式海关的人员录用全凭皇帝或主管官员的个人意志,没有统一的制度化标准,难免出现任人唯亲的情况。例如自康熙以来,海关允许外派监督携带家人同往。因监督与家人有着亲戚关系,对于协助管理海关之事能多一份信任。然而家人素质参差不齐,选择任用全凭官员的一己之好。这一陋规使家人借官员之威势贪污腐化、敲诈地方。此外,当时官场上买官、捐官盛行。原本捐纳起于朝廷以卖官来“集赀”,用以济一时之急需。但因财政连年空虚,捐纳已成常制。捐官者一方面用金钱腐蚀了官员,一方面又促使其运用手中职权想方设法弥补捐官的耗费。

赫德在海关推行的录用机制采用标准化的考试制度,只要符合招录条件均可参加,录用与否全凭自身能力。这一制度从源头上保证了海关能招收到德才兼备的职员,又提高了透明度,革除了官员推荐、安插亲戚的官场用人弊病。避免裙带之风,促进海关行政的廉洁。

(二)高薪以养廉

清朝官员实行低俸制,但所得收入远不足以应付日常开支,致使各级官员不得不私立税收、苛征于民,明敛暗贪,政风一片腐败。虽然雍正年间,以养廉银的形式在正俸之外给予补贴,以缓解日益盛行的贪风。但到了晚清,连年的战乱、赔款,国力虚弱,使官员实际的收入大打折扣。如粤海关的监督虽享受二品大员待遇,享有俸银、养廉银、公费银、役食、杂支等待遇,但其支出却远大于收入。海关编制内的关员难以处理大量繁复事务,需要外聘人员协助,这些人的俸禄要由监督负担。此外,监督每年还需花费巨款贿赂广东的督抚和北京的庇护人。对于广大中下层关员来说,中央政府的所谓“养廉银”实际上“养”的是那些高级官员,普通的海关衙役收入仅能依靠基本的俸禄。关员们报酬太低,难以维持生计,以致贪污索贿,苛索商贾。

赫德对低俸制引起的贪腐已有所知。因为关员为海关工作是为了生活,如果通过正规渠道获得的收入难以供养全家,则势必会用其他手段弥补。特别是在海关这样一个掌管税收的机构,低俸的关员面对贿赂的诱惑很难保持清廉。实行低俸制虽然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但与巨额的关税损失相比,却是得不偿失的。他认为“各等官员,应予以足敷用度定数,不致在外设法得钱。”豜因此他决定从海关内部开始,实行高薪制度,以保持清廉。从现在来看,赫德实行的高薪制度确实起到了养廉的作用。该薪酬制度层级多、升级频繁。关员进入海关,只要没有重大过失和贪污渎职行为,就能坐享优厚的收入、福利保障。而且只要努力工作就能获得更多的收入。与丧失这一切待遇的的风险相比,贪污受贿的念头自然就断绝了。

(三)晋升有定规

晚清处于一个王朝的末期同时也是封建社会的末期,皇权更是以绝对专制的形式出现。在封建专制主义官僚体制下,下级官员的升迁提拔,不是看他的能力,而是取决于上司对于他的偏爱。为此,下级官员无不曲意逢迎、阿谀谄媚,以博取上司的欢心。甚或通过贿赂的方式“跑官”、“要官”。即使有几个官员幸运地得到了提拔,但也很可能因上司的调离、免职而“一损俱损”。对于更下层的官吏来说,因为他们或是从当地招聘的人员或是由官员带来的家人,没有海关的编制、不领国家的俸禄,升迁更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有晋升的机会,长期靠微薄的薪俸维生,使不少低级关员开始利用手中职权从中渔利。

新式海关关员的等级繁复,但划分缜密。所有关员进入海关后均须从基层做起。晋升靠的是硬性的规定而非上司的喜恶。并且,对于提升需要的资历、条件和年限均对外公布。杜绝了上司仅凭主观好恶选任官员的可能。随职位提升的也有收入,这使各级关员对前途有了乐观的预见,将精力从揣摩上司的心理转移到工作中来,促进了海关效率的提高。

三、结语

晋升晋级报告篇7

在哈姆雷特似的“留下还是离开”的自我追问中,他用相对隐晦的方式表达了选择留下的人将要面对的挑战―“要接受科层制下的晋升体制,要靠结交和利用体制内的朋友获得稀缺的上升空间。”

他对法官身份意识的困惑与追问背后,是中国法官每年大量流失的现实,众多法官离开法院,要么走入社会,要么调到党政机关。

自1999年起,最高院每5年公布一个司法改革纲要。前3个改革纲要都提及法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但诸多良好的改革愿望并未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方案,为接下来的司法改革给出了大胆而具有突破性的指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之一便是司法机关要进行“符合职业特点”的人事制度改革。今年3月全国“两会”上有消息称,最新的中央层级的司法改革方案将很快出台。有的省份还提出愿意就法官单独序列管理进行试点。

在当前法院人事晋升制度下,法官是如何偏离了“职业特点”,又陷入了怎样的身份迷局? 错位的晋升

“法官等级是大家最不在乎的,既和钱没多大关系,和权也没多大关系。”曾在某副省级城市基层法院工作了十多年的康律师这样告诉《南风窗》记者。

他说的法官等级是指中央组织人事部门和最高院为法官“量身定做”的4级12等体系,从最低的5级法官到高级法官,再到大法官和首法官,中国的法官被划分成12等。

除法官等级外,中国的法官还可能在行政职位、行政级别、审判资格,以及党内职务等向度上获得晋升。然而,吊诡的是,与法官身份最为密切的法官等级晋升轨道,却最不为法官们所看好,对法官们的身份定位所起的作用也最小。

辽宁法官兴成鹏的观察是:“被虚化和边缘化的法官等级制度几乎没有发挥出建立法官单独序列所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反而助长了法官管理的行政化倾向。”法官等级并不是根据个体法官办案能力和资质来评定,而是与法官的行政职位、法院的层级“捆绑”在一起,想要获得高的法官层级,首先得获得相应的行政职位或者进入层级更高的法院。

贵州盘县法官董均康发现,根据中国的《法官法》,“法官等级的确定,以法官所任职务、德才表现、业务水平、审判工作实绩和工作年限为依据。”但是由于法官等级依附于其他晋升通道,在实践中便失去了选拔优秀法官的功能,而这一点甚至也被文件和各级法院的实务操作制度化了。法官等级的评定仅与工龄、行政级别有关系,这分割了法官等级与审判能力挂钩的原则。

兴成鹏还观察到,一个基层法官专门从事审判工作而不担任院、庭长等职务的话,在理论上工作22年才有可能晋升到4级高级法官,而事实上绝对多数基层法官终其一生也不过能升到3级。3级法官在法官等级中位处倒数第三。“法官的基本工资也与法官等级无关而主要是按行政职级发放的,这样法官等级就更成了摆设的花瓶,既不能给法官荣誉感又不能带来实惠。” 目前的法官晋升体制下,最符合法官定位的人,受奖励后,反而脱离了法官岗位,这是一种严重的错位。

据《南风窗》记者查询,中国法官等级中最高的首法官,与最低的5级法官,法官津贴分别为340元和180元,相差仅160元。台州法院某法官告诉《南风窗》记者,法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都主要取决于行政级别,最明显的是,他晋升为副科级法官后,工资也随之涨了四五百。 不得已的“错位任命”

法官等级依附行政级别地位的结果是,众多优秀法官追求的是行政职务与行政级别,哪怕放弃审判岗位。康律师说,在公正选拔的情况下,一般专业技能最获认可的法官会被提拔到庭长等行政岗位上,而大多情况下庭长就不直接审案了,只审批案件。但是这样的岗位毕竟有限,因此次优秀的法官不惜往后勤、办公室、监察等不办具体业务的部门调,虽然基本待遇没有改变,但工作比较轻松。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法院副院长赵耀彤向《南风窗》记者分析道,法院内部不同部门的“受欢迎程度”不一样,有些部门工作比较轻松,而民庭和派出法庭,则“工作太累,压力大,时不时挨骂”,因此“调个好岗位不亚于提拔”。

职数不够的,想进步的“年轻法官”则越来越多,一些地方还“发明”了种种措施,拓宽法官的晋升空间。

有报道称,2012年初,进行试点改革前,深圳盐田法院30多个科级职位里,有近20人的职务和岗位不符,“比如一位办公室副主任,其本人实际上可能是从事审判工作的法官”。该院院长解释称,法官的待遇与行政级别挂钩,为了激励优秀法官,“错位任命”是不得已而为之。

赵耀彤告诉《南风窗》记者,为了给年轻法官挤出行政职位,一些地方法院曾让年满52岁的庭长、副庭长等干部提前离岗。有报道称,一些地方为了安抚提前离岗者,给予晋升一级的待遇。据知情人士透露,有高层领导在面向全国政法干部的内部讲话中曾批评这种做法为“人才浪费”,2010年中央曾专门下文要求遏制这种现象。

但是在行政级别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下,众多法官在法院内部解决不了职级问题,便纷纷选择下海或是调往其他单位。据多地数据显示,近年来流失的法官,相当一部分调往其他党政机关。

康律师认为,目前的法官晋升体制下,最符合法官定位的人,受奖励后,反而脱离了法官岗位,这是一种严重的错位。 “自己领导顶不住”

当前的法官晋升机制除了会使法官的专业技能和岗位产生错配之外,还会在更大的制度层面上产生扭曲效应。

理论上,上下级法院并无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在实践中,上级法院却“把控”着下级法院诸多方面的事务。据赵耀彤观察,“上级法院给下级法院下达的大量调研、报表、统计、信息、宣传等等任务,几乎占据了下级法院1/3左右的工作量,对此下面也只有叫苦的份儿。下级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应该说是尽最大努力与上级法院保持一致,不管是非正式的审判工作会议纪要还是上级法院已经判决的案例,都会指引下级法院的法官对法律如何做出理解。‘残酷’的考核模式已经快要压迫得下级法院放弃自己的独立判断。”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决议提出,要“明确各级法院职能定位,规范上下级法院审级监督关系”。现实中,上下级法院之间的人事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下级法院的制度定位。

尽管法院领导职务一般由不同层级和不同部门之间,经过复杂的程序最终确定,但人事安排的结果显示,上级法院在决定下层法院领导人选中,有很大的话语权。康律师告诉《南风窗》记者,他任职法官时,他所在副省级城市的十几个基层法院中,只有两个院长不是中院派下来的。有的基层法院,甚至整个领导班子都来自中院。

这种情况并不限于中院和基层法院之间,据赵耀彤了解,最高院向省高院下派领导,省高院向中院下派领导的情况也非常普遍,“地方法院百十号人中最关键的一位―也就是他们的院长―的提名甚至决定权力却相当大程度上掌握在上级法院手中”。 上下级法院之间的人事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下级法院的制度定位。

“一些基层院长就是下来兜一圈,然后又回中院当副院长去了,你说他能不听中院的意见?”康律师说。除了直接就个案进行“沟通”,上级法院还会下发业务指导、考核指标等等措施来影响下级法院。

除了下派领导,上级法院还会从下选拔法官。上述台州法官数年前从基层法院选调到中院,一两年后就晋升为副科级。他告诉《南风窗》记者,如果还留在基层,他现在“不可能”是副科。层级越高的法院,晋升机会越大,因此上调也成了上级法院“奖励”下级法官的一种手段。康律师告诉《南风窗》记者,一般不会跨级选拔,例如高院不会直接从基层法院选拔,而是从中院选拔。

面对人事这根指挥棒,在一定程度上,上下级法院之间形成了一种事实上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对于这种现状,康律师坦承,在一定程度上,上级法院的视野比较广,毕竟管辖范围比较大,涉及案件的重要性和广泛度也比较大,因此不论是下派领导还是业务指导,在目前阶段均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学界普遍存在担忧,认为若上下级法院超越单纯的审级监督关系,异化为从属关系,则可能会突破现有的二审制,变成实质上的一审制,无法体现两审制这一司法程序制度的制衡作用。

人事晋升制度的影响除了体现在上下级法院之间,还体现在法院内部。

王法官在某基层派出法庭工作,他一度向院领导明确申明,“我一不求升官,二不求发财”,而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在审判中来自领导的干预。他告诉《南风窗》记者,法官办案的压力实际上不像外界想的那样,“外面的压力不管多大,想顶怎么也顶得住,但是自己的领导压下来就顶不住了”。

顶不住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法院领导在相当程度上掌握着法官晋升的决定权,“会来事,敢于给领导担责的法官就升得快。”王法官说。

“法官之上还有更有权的法官。”兴成鹏这样概括法院内部的层级化问题,“普通法官办案要听命于庭长,庭长要听命于院长,造成法官审判思维的官僚化、行政化。人民法院的独立审判原则变成了普通行政机关的首长负责制。”

上述台州法官向《南风窗》记者坦承道,“不想当领导的话,在法院比其他地方要好”,但面对错位的晋升机制,诸多法官在职业理想与现实待遇之间越发迷离。使法官身份符合“职业特点”,使司法活动回归审判规律,这是过去3个五年改革纲要都无法实现的目标,改革的艰难无疑呈现了现实的复杂性。

晋升晋级报告篇8

尽管如此,王敏已经焦头烂额,恨不得把一天当作两天过,看看我的黑眼圈和白头发,再看看名片上的职称,查查我的银行卡如果不是还有些教育理想、育人情怀,早就另谋出路了。

王敏是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群体中极为普通但又颇具代表性的一员。在网络上,他们被称作青椒二十几年寒窗苦读修成正果,在大学校园争得一席教职。可未曾料想,职称晋升、教学科研、结婚生子、赚钱养家等人生大课题让他们面临比以往更大的压力。

晋升副高出现职称拥堵 科研领域的马太效应是压力来源

根据团北京市委的调查结果,在接受调查的高校青年教师中,48.0%的受访者表示压力大,其中10.1%表示压力非常大,另外还有38.0%的受访者表示压力适中,仅有4.3%和9.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没有压力或压力较小。

在造成工作压力大的原因中,专业职务晋升困难成为最主要的一项。

王敏是北京一所高校新闻学院的教师。在同事眼中,他是科研和教学双丰收的年轻榜样。然而,尽管达到了学校评定副高职称的标准,可由于排队的优秀者太多,他只好着急地默默等待。

中央民族大学的徐伟也面临和王敏相同的情况。他以自己所在的管理学院为例,目前学院在岗超编的副教授已有8位,符合条件的讲师更有10余位,职称晋升的拥堵现象极其严重,很多优秀的人短时间都无法晋升。

职称晋升是大多数青年教师所面临的困境。根据团市委调研结果,北京高校青年教师以中级职称为主,初级职称为辅。

课题组称,在过去的青年教师评定中,副高级职称主要与工龄及学历相关,存在一定的论资排辈、熬年头现象。以往由副高晋升正高很难,现在不仅评上正高更加困难,由讲师晋升副高也变得越来越不容易,副高职称的评定已经成为青年教师职业生涯中的瓶颈,第二次职称拥堵或者说双职称瓶颈在青年教师群体中已经逐渐显现。

然而,青椒压力大不仅仅是因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困难(占24.52%),工作负担太重(占17.30%)、教学科研经费不足(占13.66%)也是主要原因。

现在的青年教师早不是从前那种安安稳稳、悠闲自得的教书先生了,既要搞科研,也要抓教学。王敏说,现在不少青年教师身上都压着很重的教学任务,可绝大多数的考核都以科研为主,的数量和期刊等级、申请的课题数量和大小等等都是摆在眼前的难题。

但最大的难题在于,如徐伟所说,越有头衔的教授越能拿到高级别课题,年轻人几乎没机会。另一方面,量化的考核标准让不少急需职称改变生存状况的青年教师写了大量质量很差的文章。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从科研经费的分配和激励上来看,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存在评定不公等问题,41.6%的人认为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有改进空间。

报告分析认为,从技术职务上来看,依托于掌握丰富资源的学术权威的青年教师更容易获得科研项目和发展机会,进而获得更多提升空间和展示平台,优势资源向优势青年教师集中,使其变得越来越好,而那些缺乏依附关系和相关资源的青年教师,则很难获得机会和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高校内科研资源配置强者越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青年教师根本没有真正独立科研的机会,都得攀着老教授们。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副教授告诉记者,现在不少老师都很忙,忙着编课题申请书,炮制论文,找发票,和老教授、期刊编辑拉关系,谁还有心思好好上课?

不管怎样,青年教师还是得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学者气质和耐心。徐伟说。

期望收入与实际收入反差较大 住房是最主要的困难

尽管青椒面临着职称晋升难、工作负担重等压力,但同时,调查显示,在对工作满意度的测评中,青年教师最认可工作的稳定性。在受访青年教师中,79.0%的受访者为北京非农业户籍。显然,这也为他们在京工作、生活的稳定和子女的照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然而,工资收入成为青年教师工作满意度测评中最不满意的因素。

心态积极的徐伟称自己物质方面没什么压力,原因在于父母比较支持他选择教师这一行业,给他提供了购房资金。他算了算,像他这样的青年教师年薪约在9万元左右,如果没有父母支持、完全凭自己的收入想在北京安家,那实在是太辛苦了。

上一篇:财务晋级报告范文 下一篇:技术人员晋级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