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个人发言材料范文

时间:2023-10-25 11:40:39

面试个人发言材料

面试个人发言材料篇1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言输入;百科知识;交流平台

一、前言

我国的英语教学存在着一种怪现象:多年来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对英语教学的投入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呈现出严重失衡的状态。从英语学习的学生人数上看,2008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推出的基础外语教学与研究丛书之英语教师教育系列的总序中提到:“我国现有正规在校学习英语的学生六千多万,加上非正规学校以及社会力量办学和自学英语的人数,总人数超过一个亿”;从学时上看,1999年开始执行的英语教学大纲规定,每个高中毕业生至少要花800到900个以上的课时学习英语,以此估算,学生到了大学阶段学习英语的时间累计可达到1,100多个课时。这些数据足以说明英语课在中国作为一门从小学到大学都必修的外语课享受了多么广泛的重视。然而,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测试的结果告诉我们,有为数不少的学生经历了为期十几年累计一千多课时的英语教育之后,却无法用英语进行最基本的交流,而且,他们一旦停止英语学习,词汇的遗忘速度和听说读写能力的退化速度更是惊人。

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内因以及教材教法和测试方式等外因都有关系。其中内因主要是教学中“学”的方面,外因则是教学中“教”的方面。这两个变量当中,“教”的方面起了更为主要的作用。教学材料的设计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认知方式和学习效果都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其中,教学材料的设计比教师的教学行为更为基础。如果教学材料不合理,教学法的改进是不足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的。那么“教学材料”是否就是“教材”的简写呢?还是应该大于“教材”?教学材料的量是否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进行实际的调查和分析。

二、教学材料的输入量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通过对北京联合大学212名大一新生进行语言测试和语言输入方式的调查,我们发现教学材料的量的确与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直接关系。

对这212名学生进行的语言测试分为书面和口语两部分。书面测试采用的是2010年12月份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按710分为满分的标准分进行评分,及格线为425;口语测试使用的是三一口语7级口试中的话题,按百分制评分,其中CS(交流技巧)、G(语法)、L(词汇)和P(语音)各占25%。

书面测试的卷首印有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勾选,以便确定学生的语言输入类别:“你通常使用的英语学习材料是下列哪一种?1.英语课本和配套练习;2.英语课本、配套练习和少量的课外英语学习材料;3.英语课本、配套练习和大量的课外英语学习材料。”所附备注说明了课外英语学习材料指的是教材以外的英文故事书、动画片、歌曲、电影、广播和电视节目等。其中,选择1为单一输入方式;2为偏单一输入方式;3为百科输入方式。

测试结束后学生成绩被分为三个等级:A为优良,书面测试和口语测试都在及格线以上;B为中等,书面测试和口语测试其中一门在及格线以上;C为较差,即两门测试都不及格。学生英语输入类型与语言测试成绩的关系详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百科输入方式明显优于单一和偏单一的输入方式。在仅依靠教材和配套练习的单一输入方式下进行学习的学生有46人的成绩都是较差的,优良和中等的学生加到一起才33人;偏单一的输入方式下学习英语的学生也只有7人成绩达到了优良水平;而在百科输入方式下进行英语学习的学生中成绩优良的居多,成绩中等和较差的是少数。纵向看,成绩优良的45名学生中,有35人,也就是约为77.8%的学生的英语学习是百科输入式的。可见,单一和偏单一的输入方式是不科学的,百科化的输入更具有合理性。第二,在单一和偏单一的输入方式下学习英语的人数多于百科输入方式下学习英语的人数。属于单一和偏单一输入方式的学生分别为79人和57人,总数为136人,而百科化输入方式的学生只有76人。这种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反而没有得到积极的推广和应用。

三、百科输入式教学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百科输入式的教学是科学的。其理念符合认知科学的基本假设。Croft和Cruse曾提出过三个语言规律:语言不是由独立(autonomous)的认知器官习得的;语法是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过程;语言知识产生于语言运用。他们认为,语言的学习是多元化的,是百科化的,同时,语言能力的提高和其它认知水平的提高是同步的。Croft和Cruse怀着谨慎的态度将这三个规律称为“基本假设”,而这三个基本假设的科学性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所验证。无独有偶,Evans和Greene也曾提出认知语义学的一些原则。其中包括:概念结构是嵌入式的;语义结构是概念结构的子集;意义表征是百科化的;意义建构是概念化的过程。综合几位学者的观点,认知的概念化的过程和语言建构的过程都离不开百科知识的学习。这些研究都为百科输入式的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百科输入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为:以规定的教材为原点,基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大量扩充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百科语言学习材料,并以多样的方法呈现给学生。

其中,百科语言材料的选取要至少符合三个条件:(1)材料内容应当积极向上、语言规范、内容丰富、题材新颖。(2)材料编排应当紧紧围绕规定教材,符合大纲的教学要求。(3)材料使用应当根据教学对象的学情适当进行内容和难易度上的调整。

而材料的呈现则依托于操练法、交际法、沉默法、任务法、语法翻译法、功能意念法等各种现有的教学方法,根据材料的文体和内容而定,也因教学对象的特点相应调整。也就是既要因“材”施教,又要因“才”施教。比如,如果教学材料是生活语言,可以用交际法组织教学;如果教学材料偏于书面和正式,可以用语法翻译法;如果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可以多用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也就是身体反应法。选用教学方法时应尽量保证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实际运用中,百科化教学的具体操作是需要统筹规划和精心设计的。在选材上,可以利用的动画、游戏、广告、新闻、音乐、讲座、电影、文章等数不胜数,如何根据课文的内容选取难易适度的补充材料需要进行谨慎的比较和判断。具体操作中可以参考Krashen提出的“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理论来控制补充材料的词汇密度和长度。也就是假定学生的整体水平是“i”,应当选用难度系数为“i+1”的语料。当选取了最适合的材料之后,还要考虑如何将其有效地嵌入教材的学习中,是在引入部分作为热身性质的讨论,还是在课文学习结束时作为总结和引申,或者应该在讲到主题段落的时候引出?教材所占的时间和补充的百科化语料所占时间分别应是多少?哪个是重点?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给予充分考虑,然后再有计划地执行。也需要进行长期的跟踪和研究,通过即时测试搜集数据,总结经验。

四、百科输入式教学的前景

百科输入式教学对教师的执教能力要求比较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个体和班级整体的学习情况有细致的了解,还要对各种教学法的优缺点有全面的把握,更要不断地更新备选资料库,选取最新最佳的补充材料。这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但与此同时,这也能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形成教学相长的健康循环,能够催化教师的个人发展和职业发展。而教师的语言素质、教学技能、理论水平和教学观念的整体提高可以改变英语教学的全局。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百科输入式教学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随着这种教学模式的推广,未来极有可能搭建起网络平台,以规范教材的单元或者以课文为单位,链接丰富的在线材料,建设成一个教学资源共享的信息集散地。以此为平台,教授同一种教材的教师可以针对某篇课文交换教学材料,交流教学经验,这必将使英语课堂更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五、结语

与依赖教材的单一语言输入环境相比,百科输入式的教学有着极大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地理、历史、社会、医疗、科技等各个领域,能补充的相关英文图片、音频、视频内容极为丰富。把这些内容善加利用,不仅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而且还能拓展学生视野,培养思想自由、知识广博的通识型人才。这一教学模式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郭红,戚德山.输入与输出假说的实证研究[J].外语学刊,2009,(1):2-5.

[2] 秦晓晴.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 束定芳.我看外语教学改革[J].国外外语教学,2001,(1):8-11.

[4] 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5] 文秋芳.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6] 温植胜.外语学能研究新视角:工作记忆效应[J].现代外语,2007,(1):87-95.

[7] 武尊民.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8] 赵世开.学习外语的漫长道路[J].外语学刊,2002,(5):10-5.

[9] Croft W.& Cruse D.Cognitive Linguistics[M].Cambridge:CUP,2004:1-3.

[10] Evan V.& Green M.Cognitive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M].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6.

[11] 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面试个人发言材料篇2

因此,英语教师应找准材料,通过设置恰当的题型,引导学生解读材料中的词、句、段及结构,并将他们带入材料语境,使之学会根据语境猜测文意。如此反复,树立学生阅读的信心,吸引他们积极投入其中,从而自然完成由被动应试到主动阅读的转变。

本期特选一组文章,以阅读教学为引,希望能为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能力提供借鉴。

摘要:英语测试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英语测试要关注回波效应。教师应根据测试的目的采取相应的测试手段,同时也要考虑到对教学的影响。既要有效考察语言能力,又要使测试有利于下一步的教学。好的测试技术和方法能够起到正面的回波效益。报刊阅读测试的正面回波效应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设计报刊阅读测试的步骤是:选择适当的材料和题材,确定考点,确定测试题型,确定题干和选项,编制答案的顺序。

关键词:英语报刊阅读;测试技术与方法;回波效应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0―0005-03

谈到初中英语教学,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教育测试或考试。教育测试是指在学校环境中实用并服务于教学目的的测试。学校考试与学校教育和教学目标直接相关,而这类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学校考试一般是由任课教师或年级教研组负责命题。一般来说,考试内容依据教学阶段性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定,考试形式可以灵活多样。考试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会对教学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学校或小规模的语言测试或考试对教学的影响,称之为“回波效应”,也有人将之称为考试测试的反拨作用和导向作用。

对于初中英语的考试命题,首先是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指挥棒”,考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因此,在命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依据课程标准,不依赖或偏向于某一版教材。“要渗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加强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重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察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注重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和综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学习过程与方法”也应该有所体现。

2.不能机械地将考试内容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而应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将三个方面的目标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新课标同时指出教材的语言素材应该尽可能取自英语国家真实使用的语言,如图书、期刊、杂志、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广告等各种英语媒介中使用的材料。广泛的阅读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除了阅读教材提供的材料以外,还应阅读一定量的课外材料。

而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测试的导向性和回波效应,使用科学的命题技术和方法,选取和加工设计出适合且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阅读篇章和题目,然后鼓励学生阅读并学习真实的语言材料和阅读材料。如果持之以恒,必将显著地提高初中生的英语阅读技能。调查发现,英语语言测试具备了诊断功能、反馈功能、导向功能、证明功能和教学功能。因此,利用英语报刊不但可以检测、诊断和证明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也能够起到导向和反拨教学的功能,从而促进学生的英语报刊阅读。因此,在设计阅读测试时就可以利用真实的英语语言素材――英语报刊来进行命题。那么,在实践中,利用英语报刊来编制和设计阅读测试的方法和步骤应该如何进行呢?

一、对英语报刊的篇章材料进行选择和处理

在进行阅读命题时,要考虑其语言特征,如话题(topic)、体裁(genre)、长度(length)以及语言输入特征,信息的复杂性(complexity)以及“所选的语言材料应具有教育性和思想性;试题应该体现生活化、实用化,特征逐步趋向真实性语言测试。”英语报刊的题材非常广泛,既能涵盖常见的记叙文,如故事、人物传记,也有议论说明文体的科技文和表格、广告、海报等应用文体。因此,教师首先要依据新课标要求对英语报刊的阅读材料进行选材和难度的判断;要注意话题的多样性,选取的话题应该是学生熟悉的且具有情感教育性,同时应避免重复。还要对所选材料进行适当加工和语言分析和处理,可借助对生词和难词加中文注释或英语解释,换词等语言的简化;文章的节选,部分修订和改写,删减等;添加图片或图表,等等。此外,还要考虑文章的长度,一般每篇大约为200~300词,四篇共1300词左右。从《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年报》中可以看到:2011年广州市初中会考的四篇阅读文章文体为记叙文、人物传记、科普文和应用文网页,总词数1206词;2012年为记叙文、议论文、人物传记、应用文海报,总词数为1144词。一般来说,阅读材料如果语言难度大的篇章应该短些,文字容易的篇章可以长一些。

二、确定考点并编制阅读理解双向细目表

笔者认为,编制阅读理解的双向细目表应放在第二步,这是因为阅读的考点有时还要依据阅读材料而定。一般根据文体的特点,也可以相应设计出不同的题型。例如,人物传记和故事性文章就可以设计出具体信息题、排序题、猜测词义与指代、推理判断题等,而应用文则可以设计出具体信息题、文章体裁、理解图表、简单数学运算题等。从阅读测试的角度来说,不是所有的阅读技能够都能够通过考试考查,教师确定考查学生阅读能力时,注重考查其获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侧重考查学生的一般阅读技能,常见的有细节理解题、主旨大意题、信息判断题(判断正误)、逻辑结构(排序题)、猜测词义(含指代)、推断题(读图推测作者意图,人物关系,寓意等)。可以根据《学业评价标准》来参照相应分配考查点:如2011年年报p117、2012年p118。所选阅读材料包含可以用来考查理解的考点一般不能少于三个,五个为佳。调查发现,三四个文段每个文段考查3~5题比一个文段出10个题更符合测试原则。文段数目多,题材多样,给学生提供的机会就多,考试就更公平。否则,某些学生可能会因为对文段题材、体裁的兴趣低或熟悉程度差而影响其阅读能力的展示。

三、选取和确定阅读测试题型,编排题目答案

在选取和确定阅读测试题型时,要选择是以多项选择题形式还是正误判读(True or False)抑或信息匹配、重新排序等。一般来说,如果是初低年级阶段,则多采用多项选择和正误判读的形式。相反,如果是活动课、高年级阶段或竞赛时,则可以采用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如jigsaw reading(拼图阅读)、简答题、信息转换(paraphrase)等题型。实践发现,多项选择题的阅卷信度高;可以根据预测试得到反馈及时调整题目难度;考查点清晰等。所以,一般大规模正式的测试都采用多项选择题的形式。且应按照信息出现的顺序进行题目和答案的设计、编排,问题应尽量均匀分布在文段的各个部分。

1.在进行阅读测试的设计时,要注意题目的科学性和答案的唯一性。题干设计要简洁,不含生词,句法结构不超出学生水平,不给学生设置障碍。此外,题干也不要照搬原文,而应该有所变化。要注重答案的唯一性且为重要信息,答案和干扰项中不应该出现all of the above,none of the above,both A and B等概括的形式,否则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懒惰。

2.要注意题目和阅读材料的关联性。避免出现一些学生不需要阅读材料,只依靠常识和背景知识就能回答的题目,例如,Which country is the third biggest country或Who is the President of America now这类常识性知识的题目等。

3.应该尽可能避免带有否定的题干,以免引起学生理解的混乱。

4.要注意阅读理解考查的重点是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不能在设计编排题目的时候出现一些考查语法的题目。例如,题目中出现了反义疑问句或被动语态等。

5.题干和选项要规范,语言难度要适合学生的水平。题干和选项要语言清晰简洁、无歧义。选项中重复出现的内容应该置于题干中,并为选项中的设计留有余地,做到尽量平衡,长度相当,结构对等,有时也可以采取渐长讲段的形式,如果某选项长度明显不同,会给考生不必要的暗示。

6.答案的分布要合理,应注意避免集中使用某一个选项为答案如BBCBB,也不要有较为明显的规律的顺序如ABCD或ABC等。以上这些如果处理不好都将影响到阅读理解考查的信度和效度。

英语报刊的内容有趣、信息丰富、语言现代、话题和题材广泛,各类文章涵盖国家、社会、教育、健康、人物、科技和广告图表等许多方面,贴近生活、紧跟时代、迎合潮流与发展。它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像《英语周报》、21st Teens、China Daily以及网上大量英美原版报刊,由于信息量更为丰富,更新速度更快,涵盖了CNN,BBC,AP路透社等各大新闻媒体。面对这些资源,教师要有所筛选,精心选择为学生提供篇幅适中、难度适宜、贴近生活、紧跟时代的阅读材料。而教师这样一个的筛选过程就是其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同时,在考察学生的阅读技能方面应该依据课程标准,重点考察学科知识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技能,考试的内容不应超过课程标准的范围,也不能拔高或降低对学生的水平要求。利用和选取好英语报刊阅读材料,是教师在缺乏真实英语语境的情况下,接触真实英语语言素材和英语内容的一个捷径,还可以真实地还原英语是一种语言工具的本质。阅读的测试具备回波效应,教师要使用和利用好英语报刊阅读测试,它就能够对英语教与学起到积极的回拨和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面试个人发言材料篇3

关键词:路面施工技术;监理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车辆运输量的日益加大,超速及超载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因此,这就对高速公路路面的结构强度、稳定性、平整度以及粗糙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延长高速公路路面的使用寿命,确保车辆运行过程的安全性、舒适性与快捷性,必须确保高速公路路面的施工质量,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理工作。

一、高速公路路面的施工技术及要点分析

(一)高速公路路面施工阶段的技术要点分析

在高速公路路面施工之前,应先进行约200m左右的试验路段的铺筑,并进行施工程序的制定,以确保工程得以顺利的进行。对沥青砼面层进行质量监督时,必须以有关指标为依据,对其进行冻融劈裂试验及动稳定度试验,待试验合格之后方可投入使用。因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对高速公路的路面进行施工时,应尽量采用沥青混合料转运车,以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

(二)路面材料拌制技术要点分析

应将各种集料分类进行堆放,并根据所要求的配合比进行配料,在拌和站进行具有密封性能除尘设备的设置,并进行可检测拌和温度相关装置的设置,并专门设置一个拌和站试验室,以便对沥青混凝土材料及其混合料进行及时检测。对于热拌沥青而言,其控制温度同混合料的施工温度以及沥青标号有关。针对沥青混合料易离析情况,应对其产生离析的原因进行分析,通常而言,混合料发生离析现象主要包括几种原因:一是由于拌和温度过高,连续拌和时混合料容易产生离析问题;二是由于沥青混合料自身原因造成的;三是混合料拌和、运输以及摊铺过程中容易产生离析。由此可见,进行高速公路路面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温度对沥青混合料离析所产生的影响,通过精确的计算防止沥青混合料出现离析现象。

(三)路面材料压实技术要点分析

初压过程中应通过钢轮压路机对路面进行一到两遍的静压,通常而言,温度不能低于120摄氏度,并注意紧跟摊铺机进行静压,当摊铺后初始压实度相对较大时,可免去初压;复压应紧跟这初压进行,切忌随意停顿。对于密级配沥青混凝土而言,应优先使用胶轮压路机对其进行搓揉和碾压,以便增加其密水性。由于边角部分不容易碾压到,因此,应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对其进行碾压。通过雾状喷水法确保沥青混合料在碾压时不出现粘轮的现象。对于新铺筑的路面而言,不应进行停机加水或加油活动,以避免油料及杂质对路面造成污染。

(四)路面接缝处理技术要点分析

通常而言,梯队作业在采用热接缝处理时常将已摊铺的混合料部分暂时留15cm左右的宽度不进行碾压,以作为其后摊铺过程中的高程基准面,待后摊铺完成之后立即进行齐缝碾压,以除去缝迹。半幅施工时不可采用热接缝进行处理,应采用切缝或人工顺直刨缝进行处理。在铺另半幅之前,应将边缘进行清扫,并进行少量粘层沥青的涂洒。碾压过程中应由边向中进行碾压,并留下8cm,而后应对新铺的部分进行压实,并跨缝挤紧和压实。

三、高速公路路基工程质量监理的基本要求

1)施工前期准备。检验的方面主要包括承包人的进场人员、机械设备、自检系统等,并且论证审核施工方案。

2)施工放样检查。主要是对路线的中桩(尤其是曲线桩)恢复定线以及横断面的施工放样尺寸进行检查,保证路线和路基的几何尺寸符合设计图标准和规范的精度要求。

3)材料试验检查。对路基工程所需的各种材料及沿线土质进行规定指标的试验,并进行复查,以便保证将合格材料用于工程施工。

4)工序检查。工序施工过程进行中或完成后的质量抽样检查,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对发现的质量缺陷及时予以排除,在缺陷未排除前不准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5)交工验收检查。对路基施工中的单项工程或某一独立部分进行检查,如路堤、挡土墙基础、软土地基处理工程等。验收检查的实施,一般应由项目监理工程师负责,而且承包人必须履行中间交验手续,填报中间交验申请。

三、加强高速公路路面施工的监理工作

(一)进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为了防止原材料以次充好、以劣代优的情况发生,应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到施工环节中去,监理人员应进一步加强进场原材料的监控力度,以确保后续施工的质量。1.对于砂砾而言,应根据规定对入场砂砾进行筛分试验。超出规定粒径的部分应进行剔除或破碎;2.对于石灰及粉煤灰而言,必须对其有效钙及氧化镁的含量以及细度等进行有效控制;3.对于石屑而言,应采用石灰石破碎之后的尾料,不得掺入土沫;4.沥青面层所需的粗集料应确保其材质以及级配,应对粗集料的物理力学相关指标进行检验,并对其级配进行抽查。

(二)对标准及抽样试验的质量控制

1)对于标准试验而言,其主要包括了标准击实试验、混合料配比及集料级配试验以及结构强度试验等。为确保标准试验的公正性,监理人员应要求承包商委托有资格的试验部门对其进行标准试验,且必须经过监理人员的审查和批准。2)对于抽样试验而言,主要是对工程各项的内在品质进行检查,例如对各种原料物理性能以及施工过程中成品或半成品相关项目的试验。监理人员进行抽样试验时应确保被检样品的公正性及其代表性,按10-20%的频率进行独立抽样试验。

(三)对试验路及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监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整个工程的阶段性质量进行评定,应在承包商自检的基础上深入施工现场进行相关试验项目的检测,应确保监理的严格性,不能只重进度忽视质量,为工程的质量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对高速公路路面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把握,同时,加强每一施工环节的监理工作,方可对高速公路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这样才能确保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从而推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培裕.公路施工监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林业建设,2011,28(10):118-119.

[2]邹培东.谈如何运用好公路施工监理的几个工作手段[J].北方交通,2006,27(03):31-33.

[3]温永生.公路施工监理中的质量控制[J].广东科技,2008,31(09):57-58.

[4]叶成.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监理质量控制的内容与方法[J].建设监理,2011(04):54-57.

面试个人发言材料篇4

关键词: 贵州省铜仁地区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 考点设置 减提质

贵州省铜仁地区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不仅彰显了试题制卷的科学性和人文性,而且在试题考点设置上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减提质宗旨。

一、考点全面,难易适当,减提质

2011年我区中考语文试题分为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五大模块23题,分为Ⅰ、Ⅱ两卷。

Ⅰ卷共10题,其中“基础知识积累・运用”共有7题,考查内容包括字音、汉字书写、成语运用、病句辨析、句子信息提取、语序排列和文学常识,分值均为3分。该部分中还含有文言文阅读,选自课内《出师表》,共3个题,考查内容包括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值仍然是每题3分。

Ⅱ卷共13题,涉及文言语句翻译、名篇名句填空、古诗词阅读与鉴赏、材料题(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及写作,共六部分,其中文言文翻译有两个句子6分,共用第Ⅰ卷的文言文材料;名篇名句填空有4题5空5分,分别出自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刘禹锡的《陋室铭》和《诗经》中的《关雎》四首诗歌中的名句;诗词鉴赏2题6分,所用材料是杜牧的《赤壁》;材料题(综合性学习)有3则材料,分别是学生体质状况调查表、新生军训和“阳光体育运动”,3题共6分;现代文阅读材料2篇,分别选自课内和课外,其文体是说明文、记叙文,8题23分;说明文阅读材料为课内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中的选段,考查知识点为说明文文学常识、语言品味、文章脉络结构、修辞方法及作用;记叙文阅读材料为课外内容《别踩疼了雪》,其考点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赏析句子、对关键词语理解和分析、联系生活体验谈感受等;写作部分是材料加命题作文,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题目是“一朵美丽的浪花”。

本套试题从考点上看,全面;从试题布局上看,合理;从题量上看,适度(只有23道题);试题难度上,能够让大部分考生考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同时又保证让每个考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语文优势,展示出自己的语文特长,选拔出语文的优秀人才,而且体现出明确的“减”信号。和往年相比,试题难度有所下降,这样便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让教师感受了更多成功的喜悦。多数考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紧张氛围中,轻松愉快地答完考题。

同时,这套题也力求吹响“提质”的号角。“减”的目的是提高质量,初中语文教育的质量应该从语言运用能力上去提高。这套试卷85%以上的题目都是检测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试题材料清新,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发挥自己应有的语文水平,从而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二、正确导向,强化价值,关注成长

整套试题所选材料兼具时代性、生活性、言语性和人文性,精心设置情境,尽最大努力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水平。试题着力于学生本体,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凸显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试题关注现实生活,比如汶川地震、青少年体质健康、新生军训和“阳光体育运动”等材料都充满了时代气息,特别是“阳光体育运动”材料和“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也有一位母亲给孩子留下了短信。这位母亲双膝跪地、双手撑地,用脊梁为她三四个月的孩子挡住了垮塌的房屋。在离世前她用手机给孩子留下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等,这些题目,提醒学生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关注生活,呼唤亲情。让学生不仅要健康成长,而且要关心亲人,关注重大时事。

多元思维,正确引领,崇尚亲情。《别踩疼了雪》向读者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尽管妈妈已去,“雪”却是妈妈的化身,似乎妈妈的生命还存在,“别踩疼了雪”体现了女儿对母亲的爱;“雪”也可以认为是父亲对女儿的期望,希望女儿心灵像雪一样纯洁,还可以认为是父亲对女儿的保护……不同的学生理解各不相同,但材料和考题对学生情感的熏陶,价值的引领,尊老爱幼的教育,追求“真、善、美”的引导是相同的。

总而言之,阅读选文,在考查阅读能力的同时,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在考试过程中,不仅使学生读了好文章,而且让学生的思想得到了洗礼,这样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思想品德修养的提高都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三、重视个体,展现差异,开放灵活

考试不仅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而且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还是命题的一种展示。铜仁地区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从命题题材上看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收集问题和处理信息,并根据材料和经验形成自己的观点。例如试卷中的第14题第1小题:“从材料一、二,你发现我区青少年体质状况有什么特点”;第3小题:“请为‘阳光体育运动’拟一条宣传标语”;第22题:“请联系自己生活体验回答”等问题的设计着重在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答题空间,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这为学生有创意地表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作文题以“一朵美丽的浪花”为题让学生写作。尽管是命题作文,但题目前面有材料,提醒学生的写作方向。“美丽”,形容词,包含丰富的信息,在写作上给不同思维层次、不同情感类型的学生以启发,引发学生充分思考,引导考生尽情张扬个性风采。尽管写作开口度受限,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尽可能地让学生发挥应有的写作水平,着重考查学生心灵作文与生活作文,呼唤他们从逼仄的生活空间走出来,从封闭的自我世界走出来,去拥抱人生、感悟心灵,呼唤他们体验多姿多彩的情感生活,从健康、快乐生活中去撷取“一朵美丽的浪花”。

面试个人发言材料篇5

关键词: 交际测试 真实性 语言能力 反拨作用

1.引言

20世纪70年代,交际法语言测试兴起。其理论主要源于Hymes(1971,转引自黄大勇2004)提出的“交际能力”,此后Canal和Swain(1980,转引同上)发展了Hymes的交际语言观,90年代Bachman提出了由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机制组成的新的语言交际能力模式。Bachman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即把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场景特征的结合,创造并解释意义的能力。语言使用是多种知识、技能及心理过程互相交织、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动态过程,随后Bachman和Palmer又将其模型进一步改进为互动模型。交际法语言测试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真实性,考查学习者在实际生活中的语言使用能力。受试不仅要注意语言的正确性,还要注意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得体性。因此,加强对学习者真实语言能力的考查,充分发挥测试的反拨作用,才会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语言测试“真实性”的界定

Bachman将语言测试真实性定义为以下两种:(1)与真实生活的相似性(Authenticity as real-life language use),测试要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使用特征,通过考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评估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说得通俗些,考试的真实性意味着考试的语言行为要复现真实生活中而不是考试中的语言行为。考生所接触到的语言就是平时在生活中听到和看到的语言;考生在考试中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可能要解决的问题。(2)交互真实性,即Authenticity as interactive language use,它强调的是考生与测试任务之间的交际关系,如考生在完成某一测试任务时,其语言能力的哪些方面参与了该测试任务的活动,参与程度如何。这两种定义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二者并不互相冲突。在测试实践中,命题人完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如测试目的、测试对象的不同,选择其一或结合两者使用。可以肯定的是,测试材料和测试任务方面真实性都较高的测试,能够增强考生与测试之间的交互性。

3.交际测试的语言真实性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要实现有效交际,只有语言形式是不行的。语言交际涉及多个因素,如交际双方的角色、地位及交际目的、语境等。相同的语言形式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意义完全不同。语言交际实质上是交际双方的意义协商过程。Bachman认为语言测试的真实性体现在应试者、测试任务与测试情境三者间的交互作用。所以,语言测试需在真实语境中采用真实材料进行,观察考生在真实语境中使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并以此判断考生的语言程度。语言测试的真实性即考生在测试中使用目的语完成测试任务与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完成交际任务的相似程度,也就是语言测试与语言交际的统一程度(Bachman,1990)。

测试的真实性体现在文本、任务、情境的真实性三个方面。文本真实性是指测试材料与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情况相一致。设计测试时,文本的外观及内容要与生活相似。卢晓仙认为,国内学生外语测试可以使用以下真实材料,如听力测试要尽量选取与生活接近的文本,如天气预报、机场广播、时事新闻、体育报道、学术讲座等。一些来自实际活动的材料,为了符合被试者的英语水平,经过加工,删除难词难句,甚至略微改变结构,仍然有很高的可信度。此外,出自母语为英语人士之手,来源于实际生活的虚构材料也是很好的材料,这些虚构材料可以很好地体现母语人士的真实交际特点。还可以通过插图、照片、图表等视觉辅助材料尽量做到外观上的真实性,以此生动地体现实际的交际情景。在写作测试中,材料尽量是考生生活或未来工作中可能碰到的写作材料,与实际生活相接近,如信件、邮件、简历、校园广告等。在外观上尽量做到真实性,即语言材料或语言任务最好配有视觉的辅助材料,如插图、照片、图表等,有助于生动地体现实际的交际情景。

测试任务与真实交际活动的相似性被称为测试任务的真实性,其中的任务即考生要做的事。Bachman和Palmer对测试真实性的定义是“语言测试任务的特征与目标语使用任务的特征的对应程度”。这就要求测试任务不能仅限于选择、填空、改错等,还应侧重考查被试在当前或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真实情境中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测试任务应尽可能与现实交际任务相似,命题者需确定被试的实际语言使用目的、范围及特征,使之与测试任务相对应,吻合度越高,真实性越高。

考生完成测试任务的情境与完成真实交际任务的情境的相似程度称为测试情境的真实性。情境的真实性取决于任务的真实性。例如在口语测试中,我们经常会让考生模拟在讨论、讲座、购物、娱乐等情境下完成交际任务。情境的创设可通过文字描述、图片等,如CET-4考试中的漫画写作,向外国朋友介绍风景名胜、家乡、学校校园等。

4.交际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

语言测试因语言教学产生,为语言教学服务。语言测试对教学具有指导、诊断及促进作用,即语言测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测试的真实性有助于推动义务教育、高中及大学各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对语言教学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有助于帮助教师建立新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语言测试应侧重考查考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其反拨作用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分别反思各自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在真实环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加工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其英语思维及表达能力,推动教育者建立,更新外语教育教学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增强课程设计和内容的时代感、现实感。

参考文献:

[1]Bachman,L.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2]Bachman,L.and Palmer,A.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3]黄大勇.语言测试中的真实性概念[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2).

面试个人发言材料篇6

1996年,NMET的题型结构、各题赋分比例等得到了一些调整,使高考英语试卷向科学化、合理化又迈进了一步。但同时应该看到的是,这次调整仍未达到试题设计者的预期目的。作者拟根据国际上语言教学与测试的发展和我国外语教学的状况,探讨一下NMET在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以期能对中学的英语教学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国际上语言教学与测试理论的发展 六、七十年代,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单项测试模式一直是语言考试的主流。这一时期,考试突出地强调了评分的客观性,测量学家为此而精心设计了多项选择题,该题型被用来考查考生的各种语言能力,甚至于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七十年代后期,甚至在此之前,就有人开始对单项测试模式提出了批评,如Carroll认为单项测试的主要缺陷是一次仅测量一个语言点,这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符合现实生活中语言的实际应用,因此他建议考试的重点应该是语言的交际功能,而不应该是各种语言要素。 七十年代以后,随着语言教学理论从重视语言要素的掌握到强调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转变,语言交际能力测试开始受到大家的青睐。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认为一个人进行语言交际时不仅需要一定的语言知识,同时还须具备语言本身以外的社会文化规则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Mundy拓展了这一观点,指出所教授的语言应该与学习者当前和未来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Van Ek在他的《入门阶段》一书中将这一理论付诸于实践,对交际法在课堂教学和试卷设计中的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使语言教学开始从偏重语言结构转向偏重交际情景与交际任务,对所学语言材料提出了真实性的要求。语言测试也随之提出了材料真实性的要求,同时开始从单项测试模式转向重视某一特殊语言情景下的测试任务。 七十年代后期以后,语言学家为教学与测试的需要,提出了一些交际能力模型。其中,对当前语言测试较有影响的为Bachman和Palmer的语言交际能力模型。该模型的语言知识部分包括了语言各个方面的知识,它被分解为结构知识和语用知识两部分。结构知识被进一步分解为语法知识(词法、句法、字位学/语音学)和篇章知识(修辞结构、粘着)。语用知识则被分解为词汇知识(语义特点、外延、内涵),功能知识(构思、操作、启发、想象)和社会语言学知识(语言运用规则、方言/变体、语域、自然程度)。由语言知识的构成不难看出,掌握它是恰当运用一门语言的先决条件;同时应该清楚的是,语言的实际应用还受到其他相关心理过程(知识概要和感情概要)的影响。知识概要是指有关这一世界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感情概要则是指带感情色彩的记忆。语言知识、知识概要和感情概要在对某一语言材料的元认知过程中相互作用,该过程一般需经过三个阶段:探查、计划和目标制定。 对语言测试者来说,语言能力模型非常重要,因为它为能力测试提供了一个范围,而明确测试范围则是检测一个考试效度高低的先决条件。 交际能力测试要求语言测试者尽力注意语言材料在两个方面的真实性,一是相互作用的真实性,二是交际情景的真实性。相互作用的真实性要求作为语言运用情景的试卷中的材料能引起考生的共鸣,能够考查出考生以下几方面的情况:(1)语言知识;(2)知识概要;(3)元认知策略;(4)对语言功能的运用。就指导命题而言,这一真实性描绘出了问题类型的大致轮廓,例如:写作题要求考生在一定程度上自己制定目标,因而与其他评阅简便的限制性试题相比,具有更强地相互作用的真实性。交际情景的真实性要求所用语言材料和问题类型符合非测试状态下的语言运用情景。 二、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在启用“补全对话”题的背景中已经可以看出,国外新的教学理论正在逐步为我国的英语教学界所接受。1992年和1995年,新的初中和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分别开始试用,两大纲都特别强调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新的英语教材(人教版)的出版更是在全国中学英语界掀起了加强基本训练、着重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的热潮,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已渐渐退出课堂,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我国经济状况的改善、教学设施的改进和师资水平的提高更是为学生提供了学好地道英语的必要条件。更鼓舞人心的是,师范院校锐意改革,使一大批中青年教师掌握了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为中学培养出了大量识教材、懂教法的优秀人才,直接或间接地领导了中学的教学改革。 三、NMET的发展方向 研究国际上新的语言教学和测试理论后不难看出,我国的NMET在题型结构、考查内容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令人高兴的是,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设施的改善正在为进一步完善NMET,使之充分考查出考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创造必要的条件。深入分析后,笔者认为,NMET未来几年中应该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发展: 1. 应该对考生的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出明确要求 语言是一种综合性的言语活动,听、说、读、写在语言交际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不可偏废任何一方。然而,由于大纲、教材、师资、教法等各方面的原因,前几年我国中学生的听、说能力没有得到适当的培养,许多学生学到的只是聋哑英语,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直接影响了他们语言运用能力的掌握和未来的继续学习。新的初、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颁布和新的英语教材的出版使听、说能力的培养成了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与此相适应,各地中学都开始注意教学设施的改进,有些条件较好的学校已设置了语音实验室,专门开设了英语听说课,条件较差的学校也已开始充分利用录音机辅助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以往那种落后局面,为NMET中增加听力、甚至口头表达能力的考查奠定了基础。 2. 应该适当提高篇章层次试题的比例 许多教育学家对句型操练式的语言学习方法提出了批评。他们认为,外语教学主要不是讲解语言规则的用法和机械地操练句型,而是在适当的言语情景和适当的交际情景中恰当地使用语言。威多森(Widdowson)提出了外语教学要在语段(discourse)中使用语言才能培养出交际能力来的著名论点。一些测试学家也相应地对结构主义的单项测试模式提出了疑问,认为这种测量方法不符合现实生活的需要,难以考查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虽信度较高,但效度较差,并进而提出了可以考查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考试模式。而在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各方面原因,语言知识的传授仍然是教学的重点或次重点,教学中仍大量采用单项解决、逐项训练的方法。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照顾这一现实,NMET中仍保留了相对数量的单项测试题。 随着新大纲的颁布和新教材的推广,中学的英语教学方法将会从根本上得到改进,将会从偏单句理解、偏语法知识的传授转到偏整体理解、偏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样,NMET中就应该适当减少单项测试题,从而提高篇章测试题的比例。

(刘庆斯 《中小学英语》1997年第1期)

面试个人发言材料篇7

一、示意类开放试题

题型简介:此种试题一般是根据直观图形所直接提示的意思,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或所掌握的观点),对照题意要求,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其直观图形主要有表格、图表、漫画、等等。

解题技巧:表格、图表式试题要学会四看,一是总看,即看标题是什么;二是横向看,一般是时间的排序或进程;三是纵向看,一般是看名称或内容;四是看试题的要求,即看设问,然后进行回答。

试题范例:

部分国家科技实力名次表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表明了什么?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应采取什么对策?

范例析解:此题的标题虽然是世界部分国家科技实力的名次,但其落脚点或命题的意图是让考生了解中国所处的科技发展地位及情况,关键是要说明我国应该采取哪些策略和措施来发展科技事业;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从横向看,得出近年来科技实力和地位都有很大的提高,再从纵向看,即与其他国家的对比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于是就能很自然地得出应该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结论。

参考答案:材料表明:我国近年来科技实力已有很大提高,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应该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二、寓意类开放试题

题型简介:所谓“寓意”就是凭借一定的文学、艺术等形式,创设一种情境,营造一种氛围,以寄托(隐含)一个基本观点、一个基本原理、一条基本规律、一个基本道理或综合性的知识,然后要求对所寄托的内容进行评述,表明一种立场、一种态度,并对其提出解决的方法或建议等。此类题型目前最觉的是漫画,此外还有寓言、名言、典故、诗词、俗语等。

解题技巧:此类题型的试题,解题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先弄清楚这些文字艺术等形式所提供的来的意是什么?第二步是寓意,即包含着一个什么道理,需要用所学的基本知识或基本理论去分析、去归结。第三步是创意,即以原意为基点,别开生面,异想天开,从而悟出一个新的建议、设想,得到一个启示,推导出一个新的结论或新的观点等等。

试题范例:

图一、图二反映的是我国现阶段什么样的社会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你应该怎样做?

范例析解:根据解题技巧所提供的三步走,此题可按以下思路进行:首先看标题目和标语:小鸟的悲哀,小鸟为什么悲哀呢?图中小鸟为什么说:“请把我也带走吧”,因为,图中的某君背着大斧头,把所有的树都砍光了,正准备离开所在地。第二,分析一下造成上述情形的原因是什么,那就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合理的改造和利用自然的人为造成的结果,这就说明了人们的环保意识还相当差。这正反映了当前我们社会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第三,得到了什么启示或教益,一般来说,可以从如何提高环保意识,怎样搞好生态平衡,本人对此有何合理化的建议或怎样从我做起这些方面来阐述。

三、会意类开放试题

题型简介:“会意”中的“会”是领会、理解的意思,如:心领神会。此类题型要求考生能把握所学知识的涵义,包括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判断、推理,并给予分析说明。常见的题型有: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案例分析说明题、比较分析说明题、举例分析说明题。会意类开放性试题一般给考生一个或若干个反映实际问题的材料,要求考生应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说明这些实际问题。这类题型往往与重大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联系在一起,涉及面广,知识考核综合性强,是政治中考考核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全面反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总是的能力的重要题型。

解题技巧:按照“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回归教材,落实内容——理清思路,组织答案”的“三步法”进行解答。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题意。这里的审题包括“两审”,一是审“材料”,二是审“问题”。这“两审”的目的是为了弄清命题者的意图。审材料,要求学生在短促的时间内细微地审题,显然是不现实的。答题前应对材料粗读一遍,有一个轮廓的印象。然后,在细读一遍,尽快地找出它的关键字句,主要观点和基本内容。通过推敲里面的关键词语,抓住包含在材料里的中心思想,要先抓住每层材料中蕴含的观点,再弄清每层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概括出全部材料的总的观点。审问题,就是弄清问题的中心,看清问题中的特殊要求,从而弄准答题应运用的理论知识,在审题的过程中,应分清它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对显性的问题,可根据题意直接作答;对隐性的问题,要找他的暗示,根据暗示所设定的范围来解答。审材料和审问题两者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材料多的题目,先审问题,后审材料(带着问题审材料);材料少的题目,先审材料,后审问题(联系材料审问题),两者必须相互配合,反复阅读。

第二步:回归教材,落实内容。这是答题的关键,一般来说,中考的开放性试题是“题在书外,理在书内”,回归教材就是把从材料和问题中获得的有效信息准确的回归到教材中去。回归教材考虑要全面,试题所涉及的教材内容,往往要跨章节,甚至要跨年段,因此,回归教材的点要多。

第三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组织答案要注意全面性、逻辑性,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回答,切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涉及多个知识点的,要考虑其主次与先后,用序号标明,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同时还要注意语言规范,尽量采用书面语言(参照课文的表述),书写要工整规范。于是,本题的完整答案便出来了。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仔细审题,回归教材,理清思路,答好开放性试题。

试题范例:2000年3月15日,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朱熔基总理在回答有关时指出:“台湾选举是地方性选举。不管谁上台,绝对不能搞,任何形式的都不能允许。这是我们的底线,也是代表12.5亿中国人民的心声。”“中国人民一定会以鲜血和生命来扞卫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尊严。”

朱熔基总理的讲话体现了教材中哪些道理?

范例析解:此题要求考生运用(自觉或不自觉地)归纳和演绎的逻辑思维方法进行思考解题。设问句有两处是关键:一是“哪些道理”,二是“讲话精神”。在材料中,潜在地告诉考生:“讲话精神”是中国政府对 的“底线”及中国人民的心声和中国人民的态度。考生需用归纳的思维方法去把握。“哪些道理”符合这个“讲话精神”,需要考生去“演绎”出来,即答案要点的三个方面(内容意思相近也行)。

答案要点:(1)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2)在国家统一这个问题上,其实质是问题。国家的不能分割,不能转让。(3)坚持统一,反对分裂,是中华儿女神圣的历史责任。

面试个人发言材料篇8

关键词:公路材料;土料、集料检测;质量控制;技术分析

Abstract: a large number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results confirmed to us a aspects: material for highway engineering quality implementation and promotion is the key. Materials testing and quality control should be as a whole process of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aking the highway materials for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highway soil testing operations, aggregate detection operation and material quality control technique of these three aspects, has launched the detailed analysis and the elaboration, it demonstrates that the highway materials testing and quality control engineer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the important role played by.

Key words: Highway materials; soil aggregate; quality control; technical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公路作为现阶段社会大众中短途出行的最基本交通运输方式,其在运输过程当中所表现出的快速性、便捷性、灵活性以及安全性优势需要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以上应用优势的达成并非独立的,而需要依托于公路工程项目的高效建设。由此引发相关工作人员有关公路材料检测作业的思考。我们知道,检测的最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有关产品及工程项目的检测,对产品及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加以判定,其同样是工程项目质量检测的重要实现方式之一。对于公路工程项目而言,土料与集料毫无疑问是检测工作的重中之重,规范以上两类公路材料的检测工作,并配备相应的质量控制技术,确保检测的及时性与精确性,已成为现阶段相关工作人员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现针对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公路土料检测作业分析

对于公路工程而言,土料检测工作的开展应当包括含水量、颗粒分析、标准击实以及液塑限等指标在内。对于填筑路基用土而言,其检测应当着重关注以下几方面指标参数:液限不大于50%、塑性指数为26。液限大于50%的土料均不得参与进场施工,与此同时,展开有关击实指标的检测作业。在一般情况之下,公路土料击实检测应当按照1组/5000m3参数确定击实频率,土料试样应当在封层取样的作用之下切断面进行击实检测。特别注意的一点在于,公路土料检测过程当中样本抽样频率应当设定为5000m3/次,在土质发生变化的状态下针对土料CBR指标(一般来说,CBR指标能够针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路基土、粒料以及稳定土强度指标进行反应)予以检测试验。CBR检测作业能够针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基层材料承载能力予以检测试验,以2.5mm参数深度的标准试件贯入量为前提,采取土料相对于局部荷载作用力压入变形的能力表征为判定标准进行测定。整个检测作业过程当中所需的装置设备包括机架装置、加荷装置、测力装置、百分表等,检测作业操作比较简便且能够兼顾对土基强度参数的评定,是公路土料检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公路集料检测作业分析

集料作为公路工程施工项目进行过程当中的最关键组成材料之一,其在公路基层及面层材料中主要起到骨架支撑的作用,其对于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影响也是极其显著的。在对其进行检测作业的过程当中,应当特别关注集料试样的取样方式以及试验检测开展步骤。具体而言,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路集料检测试样取样方法分析

很显然,试样取样的均匀性对于后续检测过程当中有关集料整体性能的评估结果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在大型料堆或是料场上进行集料试样取样的过程当中,取样工作人员首先应当将包括堆脚、堆顶以及堆侧在内的不具显著代表性的部分予以清理,将处于料堆顶部、中部以及底部间隔等量取样作为集料试样样本。与此同时,集料试样取样数量的多少应当参照待检测项目数量予以确定。集料曲阳之后应当对所取得的集料试样样本进行缩分处理。一般情况下,试验工作人员可以按照四等分(沿所取集料试样样本中互相呈垂直状态的方向为水平方向,由中间至两边对计量样本进行缩分,缩分需要形成四份基本一致的试样样本,并以对角取料方式加强缩分精度,直至检测样本能够满足相关参数需求)或是借助于分料器装置的方式对其进行缩分处理。

(二)公路集料检测方法及标准分析

首先,对于粗集料检测方法及标准而言,检测过程当中应当着重关注有关集料密度、吸水量、含泥量以及针片状含量指标的检测工作。具体来说:

①.粗集料密度/含水量指标检测:以上指标的检测主要以网篮法为主。进入实际检测作业的试样应当过2.36mm筛选并进行二次缩分处理,检测之前应当确保粗集料检测样本具备24h以上的浸水时间。平行检测过程当中应当特别关注偏差率的控制问题,密度偏差应当在0.02以内,吸水率偏差应当在0.002以内;

②.粗集料含泥量指标检测:含泥量指标检测以筛洗法为主,检测试样在装入容器之后同样应当进行24h以上的浸水处理,之后淘洗并将悬浮于容器上部的浑浊液倾倒入1.18mm及0.075的套筛上,滤去小于0.075mm的颗粒,至水清澈为止,烘干至恒重称量;

③.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指标检测:有关针片状含量指标的检测工作,应用比较广泛的检测方法可分游标卡尺法以及归准仪法两种。检测试验过程当中判定颗粒最大长度参数与侧面最小厚度比值在3倍的颗粒属于针片状颗粒。

其次,对于细集料检测方法及标准而言,检测过程当中应当着重关注有关集料密度以及砂当量指标的检测工作。具体来说:

①.细集料密度指标检测:该指标的检测方式以容量瓶法位置。以集料试样的表观相对密度参数进行判定;

②.细集料砂当量指标检测:该指标检测的关键在于以评定集料的洁净程度。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检测试样在检测之间应当过4.75mm筛,以集料质量与套筒顶面相对于活塞地面高度参数为重点关注指标参数。

三、公路材料质量控制技术分析

相关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整个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而言,公路建筑材料的费用开支一般为总工程造价的30%~50%左右,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般。换句话来说,公路材料费用的合理控制对于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的实现而言是极为关键的。具体而言,公路材料质量控制技术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针对土料场数量进行调查,对其开采与运输环境条件予以评估,对于工程项目建设所涉及到的主要材料进行室内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统一入档;

②.混凝土构造物所涉及到的钢筋类型、型号以及尺寸参数应当与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相关设计文件标准相结合,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

③.包括管涵、盖板以及预制梁在内的半成品构建采购作业而言,施工方应当针对供货方的合格证书及试验检测报告予以检查,必要及时抽样检测试验的方式对其质量进行控制;

④.各类型材料的进场应当由具体的平面布置图与之相适应,做好各种材料的防潮、防水以及防腐蚀工作。

结束语:

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个方面的问题:材料对于公路工程质量的实现与提升而言是极为关键的。材料检测及质量控制应当作为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中的重要参与部分。相关检测及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需要明确实践方式,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制定监理规范标准,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总而言之,本文针对公路材料检测及质量控制技术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帮助。

参考文献:

[1] 武新成.彭琴.落锤式弯沉仪在低等级公路检测中数据有效性分析. [J].公路.2011.(02).144-149.

[2] 盛国俊.吴宗土.方美红等.地方公路检测试验室在公路建设中的发展和作用. [C].第二届华东公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7.434-435.

上一篇:交流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先进教师主要事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