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坠床护士长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14 19:02:48

跌倒坠床护士长总结

跌倒坠床护士长总结篇1

【关键词】 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肿瘤病区

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患者在医院内跌倒,不仅影响起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和家属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也给医院带来了负面影响,造成医疗护理纠纷。在护理工作中,确保患者的安全是维护就医者的主要内容[1]。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肿瘤病区对收治的966例患者填写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采取跌倒/坠床安全护理措施。确保了住院患者的安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肿瘤病区收治的836例患者,男410例,女426例,年龄8~79岁。对患者都填写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其中202例患者评估分值≥5分,这类人群为高危人群,男性80例,女性122例。

1.2 方法 按照我院制定的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对住院患者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填写评估表,若累计分值≥5分,这类患者要立即采取跌倒/坠床安全护理措施。若分值﹤5分者,则可不填写评估表。

1.3 预防措施

1.3.1 全面评估 及时准确评估是预防跌倒/坠床的重要手段。患者入院24 h内由责任护士进行跌倒/坠床危险性评估,以确定是否为高危患者, 填写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项目包括:年龄、意识、体能、视力、有无跌倒史、肢体活动情况、药物因素等。总分≥5分的患者,床尾挂“防跌倒”醒目警示标志。用护理标识,当发生纠纷时,标识可以提供有效证据,防患于未然[2]。

1.3.2 安全的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宣教尤为重要,可以帮助患者尽快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时告知他们在陪护离开时要用好床栏,不要擅自下床,晚上陪护要睡在患者近距离处,当叫不醒陪护时及时打铃呼叫护士,教会患者床上大小便方法等,使陪护和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1.3.3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①严格按照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加强巡视,对于可导致患者跌倒的药物:如镇静剂、利尿

剂、血管扩张剂等,使用前做好宣教工作,告知患者和家属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未完全清醒时不要下床活动。可能导致性低血压的药物,指导其慢慢改变。②告知患者早晨起床时做到平躺30 s、坐起30 s、双腿垂于床边30 s,然后再慢慢起床,如厕时用坐便,夜间床旁使用便器。③患者一旦发生坠床或跌倒,立即上报护理部,同时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报表内容包括跌倒/坠床具体经过、原因、事后处置情况、对患者造成的影响,立即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

1.3.4 环境的安全管理 医疗环境的安排、布置、工作程序、 都需要以患者为中心,考虑患者的舒适与方便,尽量减轻患者痛苦。病区走廊安装长条扶手,清洁工在拖地时,不要拖的太湿,要放置“小心路滑,防止跌倒”的警示牌;地面材料应防滑、平整、干燥,厕所、洗漱间、浴室要放置防滑垫,通道不应有障碍物。

1.3.5 重点时间做好主动护理 护理人员应定时巡视病房,清晨及傍晚、夜间是患者坠床最危险时段,护理人员应有的放矢重点巡视,杜绝坠床发生,同时告知家属加强陪护和看护,协助护士共同完成患者的生活自理需要。

2 结果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评估筛选分值≥5分的高危患者202例中2例患者由于无人陪护,拒绝护士及他人的帮助,自行下床小便时而跌倒,护士发现后,立即启动跌倒/坠床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2位患者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其余200例高危患者均未发生院内跌倒/坠件。

3 讨论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的实施有效地预防了跌倒/坠件的发生,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加强了护士工作的责任感。大大改善了护患关系,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田婧,段燕.“住院患者预防跌倒/坠床告知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1):2818.

跌倒坠床护士长总结篇2

关键词: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对策

跌倒是指突发的、不自主的、非故意性的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2013年患者安全十大目标中第七条中明确提出: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同时还会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如何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和坠床已成为广大护理人员关注的热点。而神经内科在所有住院患者中跌倒坠床发生率高,为寻求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跌倒坠床的原因,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强化护理安全管理,我们对18例跌倒坠床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4年5月我科发生住院患者意外跌倒16例、坠床2例。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48~90岁,平均82.2岁。其中病理因素14例,占77、8%,环境因素2例占11、1%,药物因素2例占11、1%。发生地点:病房内跌倒坠床6例,病区外跌倒2例,卫生间跌倒8例,走廊跌倒2例。发生时间:夜间跌倒13例(其中凌晨5例),坠床1例;日间跌倒3例,坠床1例。陪护情况:有陪护15例,无陪护3例。跌倒结果:无明显外伤5例,软组织损伤8例;骨折2例,其中股骨颈骨折1例,耻骨骨裂1例;硬膜下血肿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

1.2疾病分类(该次入院第一诊断) 阿尔茨海默病3例(17%),脑供血不足5例(28%),脑血管意外6例(33%),癫痫2例(11%),帕金森综合症2例(11%)。

跌倒坠床的原因 走路时跌倒1例(5.5%),烦躁坠床2例(11%),下床或从轮椅上起来时跌倒3例(17%),下床锻炼时家属没有扶好跌倒3例(16.5%),如厕时跌倒7例(39%),洗澡时跌倒1例(5.5%),上床时因床刹损坏跌倒1例(5.5%)。

2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分析

2.1 跌倒与年龄有关 年龄是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显著因素[1],神经内科患者高龄者多,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听视力减退,反应迟钝,骨质疏松,步态异常,平衡功能差。本研究表明,跌倒平均年龄82.2岁,说明年龄越大,发生跌倒的可能性越大。

2.2 跌倒坠床与疾病因素有关 急慢性疾病的病理性改变,可能影响感觉输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骨骼肌肉力量的协调[2]。神经内科患者患有脑血管疾病,并且大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或贫血等多种疾病,常使患者伴有头昏、头晕、视物旋转、运动及感觉障碍,导致患者跌倒的危险系数增加。有资料显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由于认知能力降低,视力、听力下降,平衡功能减退,思维紊乱,易受激惹等原因,使患者跌倒的危险性增高。

2.3 跌倒与药物有关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特别是抗癫痫等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和麻醉镇静药,被公认是发生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降压药和利尿药、血管扩张药等分别在单个研究中被发现有增加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

2.4 跌倒与设施和环境因素有关 浴室缺少扶手或防滑垫、病房或卫生间的采光偏暗、地面的湿滑或不平整或缺少醒目标识、设施的摆放不合理、缺少行走辅助用具、病床(因为加上气垫)过高、病床无护栏或护栏未拉起;床刹车未固定或床刹磨损、地面门槛的突出、水管松动漏水、患者所穿的鞋子不合适等都有可能成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潜在危险因素。

2.5 跌倒与患者及家属认知不足有关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大多存在肌力的下降和肌肉的萎缩、或伴有步态不稳、平衡功能下降,疾病好转缓慢,患者及家属往往急于求成,有的患者肌力不足3级就在家人搀扶下下床;有的患者不习惯在床上大小便,不停劝告下床如厕;有的患者如厕时家属不在旁边;有的患者未能充分认识到跌倒的危害,夜间不愿喊醒家属自行起床;频繁更换家属也导致宣教不到位等众多因素导致跌倒坠床发生。

2.6 跌倒与护理人员防范意识不强有关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患者关爱不够,对发生跌倒、坠床危险的预见性低,参与安全管理意识不强,安全监督不到位,科室对安全教育防范不够,未制定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对患者、家属或护工宣教不够,未动态评估患者住院期间存在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观察不仔细,过分依赖陪护人员。护理人员夜间人数相对日间不足,巡视病房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和满足患者的客观需求,使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增加。

2.7 跌倒与时间有关 本次18例跌倒坠床患者中有14例在夜间发生。夜间护士人员相对少;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病情好转缓慢,家属疲惫尤其表现在后半夜,导致看护不力;夜间患者如厕多;夜间患者起床性低血压多见等原因导致夜间跌倒坠床患者增加。

3 对策

3.1 加强全面评估 对所有住院的患者,护理人员都要进行跌倒、坠床风险因评估。

3.1.1患者入院后2h内由当班护士对其行入院评估,同时进行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包括:年龄、神志、跌倒史及次数、既往病史、使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体重、视力、是否体能虚弱、平衡、是否有陪护等,大于等于4分即为跌倒坠床高危患者。

3.1.2住院期间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及药物的使用情况适时动态评估,患者第一次下床前护士要进行评估,一般患者每周评估一次,及时发现跌倒、坠床危险因素,采取适合个体的干预措施,以防止患者自身内在因素和外在危险因素引起跌倒、坠床。

3.2 设置警示标识 对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除反复交待注意事项外,在床头放置防跌倒、防坠床的警示标识,经常提醒患者注意自身安全,对听力差的患者可进行书面交待;对易发生跌倒的区域(如卫生间、走廊等)放置“小心滑倒”标识牌,以时刻警示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便于患者活动时能给予协助或警告,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以防跌倒、坠床发生。

3.3 强化健康宣教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跌倒、坠床的预防意识,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识,同时了解跌倒引起的严重后果以及预防措施。让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跌倒、坠床的防范,尽快熟悉住院环境,反复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容易引起跌倒、坠床的原因、危害和预防措施,学会自我保护,并签字为证。病区张贴预防跌倒、坠床十知道的宣传栏,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重视。嘱患者活动或功能锻炼时应有人陪伴,尽量在宽敞明亮的场所进行,穿合适的衣裤,防滑鞋,指导患者使用呼叫器(床边、厕所);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记操之过急,肌力3级以下不能下床,协助功能锻炼的家属必须接受培训,以免在锻炼的过程中跌倒;外出检查提供轮椅,协助护送陪检;行走不便的患者必要时提供合适的拐杖和助行器;提醒服用镇静、降压、降糖药的患者,起床时,先在床上休息几分钟后再下床活动,改变时应遵守“三步曲”,即平躺30s坐起30s站立30s再行走,避免突然改变,引起性低血压。走动前要先站稳,下床或入厕一定有人陪伴并且寸步不离,实行24h无缝隙陪护。夜间尽量使用便器或床旁坐便器,避免夜间因下床不慎发生意外。对不愿合作及家属无法陪伴者,应详细交代病情,让医生也参与宣教,及时告知可能发生的意外风险或发放安全告知书并让患者或家属签字认可,在护理记录上注明,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3.4 做好环境预防 加强与后勤部门的合作,改善病室环境,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提供足够灯光,卫生间、走廊及转角位置应有足够的照明,卫生间台阶标识清晰,调节床的合适高度,将物品置于患者易取处,病区地面经常保持清洁干燥,地面湿滑时放置“小心地滑”警示牌,清除病房及床旁走道障碍物,为患者营造安全的住院环境。病房所有床都改为护栏床,对于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患者要使用双侧床旁护栏、约束带、约束手套,有专人看护,必要时使用镇静剂;床脚刹车要定时检修确保完好。走廊、马桶及浴缸旁安装扶手,走廊扶手也要定时检修,卫生间安装座便器及紧急呼叫铃,洗浴处放置防滑垫,以保证患者就医环境的安全。

3.5 落实合理用药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告知用药后的反应。严格遵照医嘱,不随意乱用药。合理安排用药时间,如使用利尿药尽可能在上午,告知用药后动作宜缓慢,以预防跌倒的发生。对服用安眠药的患者,劝其上床后再服用,以免因药物起效后上床不及时引起跌倒。

3.6 加强护理巡视 及时发现并满足患者需要,主动做好患者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及时解决患者的各种问题,及时回应患者的呼叫。发现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如水管滑脱)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对癫痫抽搐患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使用床边防护栏、约束带或专人看护[3],夜间是患者坠床最危险时段,护理人员应有的放矢重点巡视,必要时增加护理人员。床旁放置便器,叮嘱患者夜间不要下床小便,杜绝坠床发生,同时告知家属加强看护。

3.7强化应急处置 加强护士培训,定期组织学习跌倒、坠床应急预案并演练、学习风险防范及处理措施,对跌倒、坠床的高危患者重点交接班。

总之,预防患者跌倒、坠床是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需要十分重视的一个环节,神经内科患者是特殊群体,护理人员应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特点,从多方面抓起,加强病房管理,强化安全教育,正确评估,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住院期间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汝惠萍.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因素分析与护理措施[J].上海护理,2008,8(3):36-38.

[2]姜旭雯,陈影影.住院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8):347.

跌倒坠床护士长总结篇3

[关键词]敏感指标;质量控制;持续改进;效果观察

本院自2017年开始依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在医院之内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收集,同时将其及时汇报至上级部门,结合这些数据对护理质量展开综合性评价,有助于全面推动并完善护理质量,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象主要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5个病区,选择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所有病区均依据相关指标以及要求来进行,每个月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加以统计,随后将数据提交至护理部门,护理部门负责人员需要对数据展开整理并认真分析,发现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进行反馈,各病区负责人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改进。

1.2方法

1.2.1首先结合现实运作情况创建护理敏感指标部门,组长由护理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委员会成员主要包括不同病区的护士长,在此基础上创建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评价指标。组长主要对日常工作进行安排并有效管理,对工作内容展开有效协调,副组长针对各大科室日常进展情况进行监督,为提交的各种指标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并分析,同时对质量进行有效改进;其他组员的工作主要为针对不同病区敏感指标数据改变情况进行整理收集,同时查找有关资料针对护理质量的管控进行认真分析督查。

1.2.2指标设立:结合《医院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南》等现行评价体系,初步拟定8项护理敏感指标:首先为错误用药出现几率、其次为跌倒/坠床发生率,此外还包括非计划性拔管率、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率、跌倒/坠床伤害率、深静脉血栓预防率、住院患者满意率。

1.2.3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知识培训:针对医院各个科室展开指标体系方面的全方位培训,培训主要由管理委员会组长操作并执行,旨在让所有成员都可以对指标数据以及内涵进行认真了解并掌握,可以将统计表进行整理并收集,及时将数据收集并上报护理部,护理部进行汇总、动态分析、及时反馈。

1.2.4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应用:从2018年1月1日起,15个病区每天根据上述拟定的指标进行数据收集,期间质控委员会成员不定期下病房抽查数据填报情况,对责任护士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病区每月将数据进行统计上报护理部,护理部每月对全院各病区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数据进行整理总结,每个季度展开动态方面的整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并上报至上级部门,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4-5]。1.3统计学方法针对所得数据主要借助SPSS18.0软件展开整理并分析,检验数据主要为t以及x,P<0.05,说明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8年和2019年住院患者出现给药错误、坠床以及非计划性拔管率以及满意度进行对比,同时针对护理质量改善之后患者在这些指标方面出现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具体可见表1。全院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下降0.06%,给药错误发生率下降0.07%,跌倒/坠发生率出现明显下滑,幅度为0.04%,满意度提升幅度大小为0.003%,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同时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持续质量改进

在分析过程中主要对象为医院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有关信息以及数据,使用的方法为柏拉图,发现医院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最大问题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相对比较高,也是日后改善的重点所在。为此,我们重新修订了各种置管的知情同意书及风险评估表、护理常规、应急预案等,2018年比2017年降低了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降低给药错误发生率的持续质量改进

给药错误主要指的是患者实际服用的药物量与医生吩咐的药物量出现反差[6],目前这也是出现医源性伤害最常见的一个要素[7]。针对2018年出现的24例给药错误事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并非都是责任人的原因,同时在相关流程以及制度方面也出现不少问题,从患者住院到医生开药再到药物的服用,其中牵涉到诸多流程以及操作。为了全面缩减错误出现几率,医院针对HIS系统进行完善优化,通过电子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医嘱,避免出现给药错误;通过表1不难发现,2019年与2018年相比给药错误发生几率缩减0.07%,两者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3降低住院患者跌到/坠床发生率的持续质量改进

为了有效避免患者出现跌倒,要加强日常防范,同时在相关事项上进行有效改进:①针对患者住院期间出现跌倒风险进行综合性评估,入院之时责任人需要及时展开风险综合性评估,如果最终得分高于4分,说明患者跌宕风险度较高,需要在患者床头挂上比较清晰的风险防范标识,即使对家属以及护士发出提醒,同时借助护理部门、护士长以及不同病区护士联合的方法进行有效防范;②对患者展开健康方面的宣传教育,除了在患者床边展开教育之外,也可以利用更多时间及场地展开。在不同科室的外部墙壁以及卫生间等比较明显的地方贴上相关标识,同时制作微视频让患者进行观看,或者利用公众号对患者及时推送;③针对宣传效果主要借助回授法进行统计,主要通过护士进行实施,让患者清晰表达出需要做出的各种防范措施,在此基础上评估患者是否彻底掌握有关的防范常识。通过表1不能看出,利用这些指标以及宣传教育,第2年患者跌倒出现概率明显出现下滑,幅度为0.04%,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4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的持续质量改进

对存在问题进行根因分析讨论,制定措施并实施:①加强基础护理,积极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按照患者需求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并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②责任护士加强宣教,开展多种形式疾病相关指导,提高住院患者对疾病知晓率;③加强对年轻护士的护理理论知识及基础操作知识规范化培训;④建立科室微信公众号,对患者关于疾病相关问题进行解疑答惑,并定期推送科室常见病的康复指导等。表1显示:应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并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患者满意度提高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小结

跌倒坠床护士长总结篇4

护理部更新了责任护士的岗位职责,在原有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增加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工作内容,包括:①正确评估家长参与患儿照护的意愿、能力和合作性照护项目的必要性;②积极鼓励家长参与患儿合作性照护,让家长知晓其重要性;③根据家长意愿、能力和合作性照护项目必要性,有效协助、支持和指导家长参与患儿照护;④及时评价家长参与合作性照护项目的效果;⑤及时告知患儿及家长病区的护理服务内容;⑥根据患儿风险,提供风险告知和知情同意;⑦根据患儿疾病和治疗进展,向患儿及家长提供及时、正确的专科健康指导;⑧及时评价健康指导效果。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教育和培训项目小组成员制定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编写培训手册、编制考核试题、评估试题的性能。课程内容包括: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定义、核心概念、医院政策、好处以及具体做法。任课老师由在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接受过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培训的护理人员担任。所有临床护士都必须接受培训,新职工必须接受上岗前培训或在进入医院后6个月内接受培训。任课老师对全院18个科室的334位护士分3次进行了滚动式培训。在培训开始前进行一次前测,在培训结束后立即进行第一次后测,评价即时培训效果。结果显示,培训前测平均分为51.11,而培训后测平均分为68.20,有统计学差异。在分析了培训效果后,项目组把培训手册发到每个科室,让护理人员结合实践学习,增强培训效果,在一个月之后进行第二次后测,平均分上升至77.70。落实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具体措施(1)把有关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好处及具体实施方法告诉所有的患儿及家长。(2)促进家长掌握必要的照顾患儿的知识与技能,帮助家长有效地、持续地参与患儿的护理。护理部将所有的护理操作进行了分析,列出家长可以参与的合作性照护项目18项,编写各照护项目的目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并制成健康教育单页发给家长,责任护士鼓励、支持、指导家长参与合作性照顾,并评估家长的执行力和效果。这18项合作性照护分属于5个方面,分别为安全:跌倒/坠床的预防、烫伤的预防、窒息的预防;卫生:洗手、沐浴、擦身、更换尿布、会阴清洁、肛周清洁、足部清洁;活动:维持舒适、上下床、协助坐轮椅;营养:各年龄段营养、进食(喂食、喂水、喂奶);治疗:口服给药、测量体温、雾化拍背等。(3)为患儿和家长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信息和支持,使他们有效地参与医疗护理决策。我院每个病房配备总责护士1名,承担医生和患儿家庭之间沟通桥梁的角色,参与医生查房,了解每个患儿目前的诊疗计划,并与责任护士和患儿家长沟通,提供及时的医疗护理信息。(4)创造条件和途径,使患儿和家长对医疗护理工作提供建设性意见。除了传统的每月2次的工休会,我们还通过每月对患儿家长进行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满意度测评,了解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我院社工部工作人员还经常进入病房,了解患儿家长的意见,并把与护理相关的建设性意见反馈给护理部,便于我们及时改进。(5)各病房根据患儿疾病的特征,促进不同的出院患儿随访、支持系统的建立,并把出院的患儿转给这些系统。血液科已构建了成熟的肿瘤患儿标准化随访系统,有专职护士负责预约患儿后续化疗和随访的时间;骨科患儿的出院随访系统由总责护士负责预约患儿康复训练、石膏处理等事宜;心胸外科则创建了自己的网站,由医生或护士与出院患儿家长保持联系,预约后续的手术或随访,解答出院患儿家长在居家照顾方面的问题,对于没有条件上网的家庭,也由总责护士负责登记、电话预约后续的随访、解答问题等。其他科室有门诊随访需要的患儿,责任护士可以为其进行网上预约门诊。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量表项目小组根据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4个核心概念,针对责任护士提供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具体措施,参照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工具[10],研制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量表”,共10个条目,评价患儿家长对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满意度,每月一次对出院的患儿家长进行测评。研究者做了探索性因子分析评估量表的结构效度,提取3个因子,分别为因子1(条目1、3),因子2(条目4、5、6),因子3(条目2、7、8、9、10),3个因子能解释56.56%的变异。抽取30个符合抽样标准的家长做信度测试,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71。我院已把“以家庭为中心护理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常规对出院患儿家长进行测量,作为评价病房护理质量的一个指标,每月分析、总结一次。2.1.2意外事件报告我院常规收集给药错误和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效果评价一般资料2011年1月参加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培训和测试的临床护士334位,平均年龄(28.94±6.64)岁,护龄(8.05±7.34)年,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6.6%,护师及其以上职称的占54.4%。在干预方案实施6个月后,于2011年6月底选取我院所有11个病房,以病房为分层变量,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每个病房抽取30名患儿家长,共计330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受试者中父亲占26.7%,母亲占60.3%,祖父母占9.4%;在文化程度方面,大/:请记住我站域名/专及其以上占30.1%。在330例住院患儿中,年龄为1个月至16岁,中位年龄2.5岁;男孩178例(53.9%),女孩152例(46.1%);自费患儿101例(30.6%),医保患儿153例(46.4%),其他76例(23.0%);来自上海的85例(25.8%),外地245例(74.2%)。家长对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满意度研究显示,家长的总体满意度为93.5%,仅对第5条“护士能告诉您,孩子病情发生变化时可能有哪些表现”的满意度最低,为82.4%,。患儿安全指标给药错误和跌倒/坠床是患儿安全的重要指标,研究结果显示给药错误发生率从2010年1-8月的平均0.21例/千病人住院日下降至2011年 1-8月的0.10例/千病人住院日,实践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跌倒/坠床发生率从2010年1-8月的平均0.12例/千病人住院日下降至2011年1-8月的0.11例/千病人住院日,实践前后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能提升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我院从1998年建院至今,一直奉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探索如何把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转变为具体的护理措施。我院在世界健康基金会(ProjectHOPE)的帮助和支持下,选送护理人员去美国知名儿童医院进修的目标中都涵盖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理论和实践。何萍萍等[10]在2005年运用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以家庭为中心量表测量我院护理人员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情况;冯芳茗等[15]于2010年运用美国测量83所医院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工具[16]测量我院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现状,发现我院在咨询服务和家属参与医疗护理决策方面处于初级阶段,而医院硬件处于高级阶段,因此,为患儿家长提供全面、真实的信息咨询,帮助他们参与医疗护理决策和活动是干预的两个重点。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核心概念是尊重、信息分享、参与、合作,这4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医护人员只有尊重患儿家长的价值观和权利,把他们作为医疗团队的合作者,才可能为他们提供全面、真实的信息,鼓励他们参与到患儿的医疗护理决策和照顾中。在本研究项目中,这种尊重、合作的护理理念体现在我们配备的护理人力、制定的政策和岗位职责、提供的资源等方面。研究结果显示,我们的努力得到了绝大部分患儿家长的认同,总体满意度达93.5%。有96.1%的家长认为患儿从入院到出院都有固定的责任护士为他们提供持续全程的照顾,94.5%的家长认为护士帮助他们感到自己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非常重要,97.0%的家长认为孩子得到了很好的照顾。本项目干预措施的重点之一是落实对患儿家长的信息分享,鼓励他们参与到医疗护理决策中。研究结果显示,有99.4%的家长认为护士向家长解释他们所提供的护理工作;91.8%的家长认为护士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目前的情况;93.0%的家长认为护士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和随访方法。但是对“护士告知孩子病情发生变化时可能有哪些表现”这一条目的满意度仅为82.4%,这一点是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中的难点。每个病房在执行时存在差异性,分为以下3种情况:①骨科、外科、胸外科等以手术为主的科室,患儿诊断、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比较明确,且医生忙于手术,总责护士和责任护士在告知病情和病情变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②血液科患儿诊断、治疗方案比较明确,住院时间较长,家长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和准备,责任护士有较从容的时间与患儿家庭建立信任关系,也能比较明确地告知患儿病情变化时的表现;③在内科,很多患儿疾病诊断尚未明确,需要很多检查,治疗方案也随之改变,而且病情反复,所以责任护士在告知病情变化时确实存在困难。本项目干预措施的重点之二是通过指导家长必要的照顾患儿的方法,鼓励他们参与到医疗护理活动中。研究结果显示,96.1%家长认为护士向他们解释由家长参与护理是对孩子最好的照顾;94.8%的家长认为护士教会他们一些必要的照顾孩子的方法;90.3%的家长认为护士帮助他们参与照顾孩子。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能更好地保证住院患儿的安全朱海英等[17]总结了我院住院患儿跌倒/坠床的原因,发现家长疏忽是主要原因之一。本项目中责任护士对家长进行预防患儿跌倒/坠床的宣教,增加家长的安全意识,指导家长掌握预防患儿跌倒/坠床的措施,所以跌倒/坠床发生率有所降低。陆秀文等[18]总结了我院2005-2009年护士给药错误的原因,发现护理人员知识缺乏、人力缺乏、工作繁忙、不了解患儿病情等占10%,而本项目中护理部增加了护理人力,每个患儿都有其固定的责任护士,他们对患儿的治疗护理方案非常熟悉。另一方面,在本项目中,口服给药是合作性照护项目,责任护士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目前的情况和治疗护理措施,帮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照顾中,使家长有能力对错误的给药产生疑问,及时向护理人员提出,而护理人员对任何患儿家长提出质疑的医嘱都会进行再次复核,因此家长可在给药的最后一步杜绝错误的发生。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可以解释在项目开展后给药错误发生率的明显下降。局限性与不足美国从提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到在儿科医院全面贯彻执行,经过了50年的努力[1-2]。目前,我院在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中的最大挑战是:①在患儿接受有创医疗护理操作时,允许家长和孩子在一起;②允许家长进入NICU、PICU、CICU等重症监护室陪伴并参与危重患儿的照顾。我们将通过后续的研究,了解家长的需求、医生的担忧、环境的配合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让孩子在危机时刻也可以和家长在一起,减少患儿的恐惧和家长的担忧,使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核心概念深入到专业实践的方方面面,把支持和促进患儿的身体、情感和心理的健康成长作为护理人员的责任和目标。

跌倒坠床护士长总结篇5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控制或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 护理部统一制定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各病区护士长对本病区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登记、分析上报。结果 因查对制度执行不严导致的给药错误占护理不良事件的首位,其次是跌倒事件,9:00-15:00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时段,5年以下的护士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人群。结论 必须强化落实护理核心工作制度,重视细节管理,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做到弹性排班,加强全方位、规范化的教育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的风险意识和综合素质才能真正有效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护理管理;防范对策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2]。患者安全是医疗卫生系统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交流接触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是医嘱的直接执行者,加之护理工作的繁杂、琐碎及操作的重复性,因而发生护理差错的机会多。因此,风险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本文就我科2009年6月—2011年5月发生的34起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6月—2011年5月发生在我科并上报至护理部的护理不良事件34起。

1.2方法护理部制定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对各科室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要求及时上报,并制定整改措施。护理部每月组织全院护士长对本月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共同讨论,分析原因,在全院引起重视,严防此类事件重复发生。按《湖南省护理基础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中护理缺陷评价标准,根据护理缺陷对患者形成负面影响的程度,分轻、中、重三度。轻度:虽然存在护理缺陷,但对患者未造成任何负面影响或仅增加患者轻微痛苦,但未遗留不良后果者。中度:护理缺陷增加患者痛苦,浪费国家财产,或遗漏治疗、重要护理措施和护理记录,存在潜在的医疗安全或医疗纠纷隐患,但未造成严重后果者。重度:存在护理缺陷并且造成患者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者。

2.结果

2.1护理不良事件分类给药错误10例,输血错误1例,输液外渗5例,跌倒7例,坠床2例,压疮2例,烫伤1例,管道滑脱1例,护理投诉3例,其他2例。

2.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时间段9:00-15:00 :18例,占52.94%;18:00-22:00:9例,占26.47%;5:00-8:00:5例,占14.71%;其他时间段:2例,占5.88%。

2.3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人群工作年限<5年21例,占61.76%;工作年限5-10年6例,占17.65%;工作年限>10年4例,占11.76%;实习护生3例,占8.82%。

2.4护理不良事件对患者造成的影响轻度缺陷22例,占64.71%;中度缺陷10例,占29.41%;重度缺陷2例,占5.88%。

3. 原因分析

3.1 查对制度执行不严

查对制度是护理工作的核心,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34起护理不良事件中,给药错误10例,其中输液错误、发错药5例,医嘱查对不认真仔细导致用药剂量错误、时间错误、漏给药、执行错误医嘱 5例。可能与护士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查对在日常的操作中逐渐淡化有关,另外,人的思维受其思维习惯、思维方式的支配[3],护理人员对重复性操作形成思维定势,凭经验、想当然的现象时有发生[4]。

3.2 患者及家属安全意识薄弱

我科为综合内科,病种多,病情复杂,用药种类多,且绝大部分为老年患者,因老年患者脏器功能退化,自护能力下降,依从性差,家庭支持不到位,因此跌倒事件多。跌倒事件居上报不良事件的第二位。7例跌倒事件中,4例造成不同程度的外伤,3例无伤害。4例患者有家属陪伴,因家属大意而跌倒,3例无家属陪伴而在去食堂打饭、独自外出时跌倒。坠床2例,1例为患者坐在床沿打瞌睡,家属坐在床边未能及时发现致坠床,1例为患者因夜尿多不方便下床自行将护栏取下致坠床。烫伤1例,为患者家属不听宣教将开水装入热水袋给患者保暖导致。

3.3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时间段有关

9:00—15:00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时段。可能与各种治疗护理集中在此时间段,工作繁忙杂乱,工作量大,巡视观察不到位,患者抱怨多,护士疲惫感重,容易出错[5]有关。18:00—22:00可能与时间治疗多,值班护理人员少有关。

3.4 年轻护士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薄弱

工作5年内的护士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人群,占61.76%。可能与她们是主要的业务群体,在临床上承担大量的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且低年资护士由于业务技能不够熟练,理论知识相对不足,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薄弱有关。

3.5 护理不良事件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轻度最多(64.71%),一些用药错误,跌倒、护理投诉没有或仅增加患者轻微痛苦,未遗留不良后果。中度其次(29.41%),跌倒、坠床、压疮、烫伤、输液外渗、管道滑脱,增加患者痛苦,存在潜在医疗安全或医疗纠纷隐患。重度缺陷2例,1例为值班护士因查对不严给患者输错血,1例为新上岗护士误将极低血糖值当极高血糖值报告医生,而值班医生也未确认而给患者静脉滴注胰岛素。2例重度缺陷均因及时发现未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但性质严重,在全院反响强烈,经全院护士长会议讨论定性为重度缺陷。

4防范对策

4.1强化制度落实,重视细节管理,保证护理安全

制度是护理活动遵循的准则,是工作中得出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完善规章制度是确保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安全的根本保证,而制度执行中的细节管理决定结果的成败[6]。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实行双查对、双向查对制度。如输血操作床边双人查对,执行临时医嘱双人核对;床边操作一律执行双向核对,即护士要问患者叫什么名字,患者回答,护士再复述确认一遍,才能执行操作[5];治疗室设计“请再次查对”等温馨提示卡。特殊药物悬挂“重点药物”、“控制滴速”等警示标识。制定病人危险因素评估表,如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等。在病人床头悬挂“防坠床、防跌倒”等安全警示标识;加强病房巡视,严格落实交接班制度。

4.2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做到弹性排班

合理而充足的护理人员配备,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7]。护士长应根据科室工作繁忙程度合理弹性排班,保证重点时段、高危时段人员充足,减轻护士超负荷的工作压力。有研究证实护士发生差错的原因中,占主要的是注意力、责任心及护士的应激水平等[8]。因此护士长应多关心护理人员的工作、学习及生活,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疏导、教育和帮助。实行APN连续性排班与层级管理相结合,减少交接班环节,注意新老搭配,能力强弱搭配,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9],确保护理安全。

4.3加强全方位、规范化的教育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的风险意识和综合素质

4.3.1加强对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的教育培训对低年资护士、新上岗护士及实习生在进行岗前培训时重点进行护理安全教育。科室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及时组织全科人员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强化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风险意识的培训,定期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并将考核得分与年度考评直接挂钩。对能及时发现护理风险隐患,并能采取有效措施的护士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

4.3.2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护士长每月定期对科内护理人员实行理论、操作培训与考核,尤其是五年以下的护士。内容包括护理三基三严、专科知识、药物相关知识及临床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3.3做好带教工作高年资护士应做好对低年资护士的带教,及时发现她们工作中的缺点与不足并加以纠正,培养她们良好的工作习惯。加强对实习学生的规范化带教,带教老师做到放手不放眼。

4.4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护患沟通不仅是护士与患者或家属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也是与患者发生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良好的护患关系可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与患者的投诉率[10]。因此护士要运用沟通交流技巧,做好入院告知,疾病知识及相关安全知识的告知,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尊重患者,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5小结

护理安全是医院护理工作的核心,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高低客观反映医院护理质量及护理管理水平。因此落实核心制度及护理工作规范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屏障,加强安全管理,重视管理制度和操作技术流程方面的改进,建立专科技术指引,强化年轻护士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的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根本途径[11]。合理配备护理人力,真正按患者需求实行弹性排班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玮琳,叶文琴.加拿大Megill大学对护理差错的认识和处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3,4(10):94

[2]李漓,刘雪琴.本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1):54-55.

[3]陈易一.输液查对流程在预防护理差错中应用的效果[J].护理杂志,2009,26(5B):17-18.

[4]陈菊珍,程卫珍,郭凤芝.静脉输液操作中存在的缺陷分析和对策[J]. 护理杂志,2006,23(5):39-41.

[5]李香娥. 43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9):69-71.

[6]张亚玲.护理不良事件78例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3):93-94.

[7]王群.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6A):74-75.

[8]马宪元,张振荣,郑桂荣,等.护士长在防止事故差错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2,22(5):

[9]陈立华,李清华,陈美艳,等.32起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7:108-109.

[10]邹艳辉.护患沟通技巧现况及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15):776-777.

[11]杨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2(2):130-132.

跌倒坠床护士长总结篇6

【关键词】品管圈;基础护理服务;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39—02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医疗保健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基础护理已成为提高护理质量和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基础护理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全、康复和医院优质护理的质量[1]。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是指由同一工作场所的人员,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动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选定质量改善的主题,圈员利用头脑风暴法,发挥团队合作,并运用各种数据统计及品管工具,进行持续性的品质管理,对自己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个人在工作中获得参与感与成就感[2]。为了进一步改进五官病区基础护理服务质量管理方法,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2013年4月至9月,五官病区开展了以”夯实基础护理,提高五官病区基础护理服务合格率”为活动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成效显著,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成立品管圈小组 由五官病区7名护士自愿组成品管圈小组成员,选出圈长一名,召集并开展圈员活动,负责活动的推进。圈员共同讨论设定了活动主题,确立“平果圈”圈名和相应的圈徽,制定了活动计划。

1.2 主题选定 通过圈员讨论,根据主题内容的重要性、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分别评分,总分排序首位的“提高五官病区基础护理服务合格率”被确定为品管圈活动主题。

1.3 调查对象 分别对品管圈实施前后五官病区基础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实施前后患者基本资料(年龄、性别和诊断等)和护士基本情况(年龄、工龄和职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4 现况调查及原因分析

1.4.1经圈员共同讨论,根据卫生部印发的《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制定出《五官科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标准》,包含晨间护理、晚间护理、饮食护理、卧位护理、排泄护理、皮肤护理、其他护理和安全管理8项内容,18个条目,采用百分制评分,90分以上为符合标准。2013年6月-2013年7月,应用评分标准检查五官病区自理能力在A级或B级的患者的基础护理服务情况,共检查83名患者,33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9.75%。

1.4.2对收集回来的数据进行归纳和统计,依照基础护理服务不合格次数、原因、百分比绘制柏拉图,依据柏拉图分析得出71.4%为改善重点,主要问题是晚间护理和安全管理见表1。圈员针对科室基础护理服务现状进行分析讨论,从“护士”、“病人”、“管理”和“其他”四个方面的因素,采用“鱼骨图”解析晚间护理和

安全管理不合格的原因,找出主要原因为:(1)护士因素:对基础护理责任心不强,意识淡漠;基础护理服务工作不规范,业务不扎实;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2)管理因素:基础护理服务规范的培训与教育未落实到位,未与绩效分配挂钩;基础护理服务质量监控不到位。(3)其他因素:基础设施较差,基础护理服务物品不全,物品放置不规范等。见表2。

1.5 对策实施与检查 组织圈员对以上要因进行分析,应用可行性策略与实施,建立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及技能、基础护理服务技术不规范、监管力度不够和病房物资及设施不到位5个对策组群,每一对策由专人负责,针对不同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1)采取目视管理法,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画激励或提醒大家关注基础护理服务。(2)加强基础护理服务相关教育和培训,规范基础护理服务内容,使全科护士认识到基础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在原有基础上修定了五官科绩效考核方案,把基础护理服务工作量和质量纳入到绩效考核的同时,还加大基础护理服务考核所占权重。(4)实施基础护理服务流程化管理,制定出《晨、晚间护理流程》和《预防患者跌倒坠床流程》,减少和杜绝基础护理服务中的疏忽与遗漏,保证晨晚间护理和安全护理的各项措施落实。(5)根据五官科专科特点,设计出的《五官科患者跌倒坠床评分表》和防跌倒坠床“四部曲”,制作出卡片,人手一份;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熟悉并正确使用该表,人人掌握防跌倒坠床“四部曲”。(6)制定出《预防跌倒/坠床告知书》, 对存在跌倒/坠床风险的患者和陪护发放告知书,提高患者和陪护的安全参与意识。(7)加大基础护理服务的监管力度:落实护士长“四查房”制和夜督导制,即护士长在早上上班前、上午下班前、下午上班前和下午下班前及夜督导护士晚上,查看全科患者基础护理服务的完成和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必要时床边示范指导;责任护士每周二卫生日落实分管患者的“三短七洁”工作,“值日生”(值班护士)当天下午进行全面巡查,检查患者“三短七洁”落实情况,把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各组责任护士。(8)备好基础护理服务所需的物资和设施。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检查、评价、反馈、提出整改措施,以达到基础护理服务合格率持续不断提高。

2 结果

2.1有形成果 提高基础护理服务合格率

通过品管圈的活动提高护士责任心及基础护理服务技能,在93名患者中,基础护理服务合格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 60.25 % 提升至品管圈活动后83.87 %。目标达成率为104.05 %,目标进步率为39.2%,超过预期目标,见表3。

2.2 无形成果

通过这次QCC活动,圈员综合素质得到培养,掌握了QCC手法和技能,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发挥了管理潜能,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激发,见表4。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强调让员工自动自发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参与权、管理权[3]。品管圈开展前,大部分护士基础护理工作只是应付,工作目标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基础护理服务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推行品管圈活动后,圈员变被动为主动,变负担为责任,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自觉参与科室管理,主动进行自查自纠。把基础护理服务由负担和应付转变为责任和习惯,养成一种良好慎独精神和严谨工作态度。同时品管圈活动使圈员充实了QCC知识,包括资料采集与分析技能、实施步骤和方法、电脑操作技能、QCC手法等[4]。改进成功后圈员们都有参与感,成就感,自我价值得以体现。因此,品管圈活动在基础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中起到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翟凡宁. 浅论加强基础护理提高服务质量研究[J]. 健康必读(下月旬),2012,9:189.

[2] 鄢雨英,林莉莉,郑佳音.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理病历书写完整性的效果观察[J]. 护理与康复,2010,9(7):624-626.

[3] 杨丽,王卫琼. 参与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管理杂志,2004,4(4):44-45.

跌倒坠床护士长总结篇7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特点及其相关性,为护理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某院上报的268起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物相关事件构成比较高;烫伤、坠床、压疮等造成损害较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白天高于夜晚,低年资护士高于高年资护士,低学历护士高于高学历护士。结论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护理管理者应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及工作胜任力。

关键词 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对策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Nursing Adverse Events in A Hospital/LI Yulian,LU Wei,ZHANG Run.//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5,22(1):71-73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levance factors of the nursing adverse events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MethodThe retrospective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268 cases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in a hospital.ResultDrug-related events occurred relatively high; events caused by burns, falling out of bed, and pressure sores had heavy damage; higher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occurred during the day time than in the night, junior nurses had more events than senior nurses, nurses with low education had more events than the nurses with high education. Conclusion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care and strengthen nurse care safety management needs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various factors. Nurse care managers should consider various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nurses and work competence.

Key wordsNursing Adverse Events;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First?author’s addressPeople’s Hospital of Luzhou, Luzhou, Sichuan, 646000, China

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求之一,是医疗护理质量的核心指标。有调查显示[1],医疗安全问题中,护理安全问题占40%,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窒息、烫伤以及其它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护理意外事件。本文对某院268起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由泸州市人民医院各科室非惩罚性自愿上报[2]的不良事件,共268起。患者损伤结局参照香港医院管理局《关于不良事件管理办法》中不良事件的分级标准[3]。0级:事件在执行前被制止;I级:事件发生并已执行,但未造成伤害;Ⅱ级: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改变,需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Ⅲ级:中度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改变,需进一步进行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Ⅳ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V级:永久性功能丧失;Ⅵ级:死亡。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采用构成比进行描述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68起事件中,与患者相关247起。其中,男性146人次(59.2%),女性101人次(40.8%);年龄最小18天,最大93岁;0岁~3岁患儿发生不良事件22起(9%),≥70岁患者168起(68%),其他年龄患者57起(23%)。

2.1不良事件分类与患者损伤结局

表1显示,与患者相关的247起不良事件中,排在前3位的是:药物相关事件(包括输液和给药)95起,占36%,为高发事件;管路脱落54起,占19%;跌倒、坠床45起,占17%。管理机制设计不合理,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工作责任心不强,护理人员对患者评估不够、宣教不到位等,均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3-5]。造成损害的126起不良事件中,主要为药物相关事件、跌倒坠床事件、压疮事件;造成重度损害的29起不良事件中,跌倒坠床、压疮、管路脱落及烫伤比例较高,其中烫伤为100%重度损害,相关部门应予以重视。

2.2不良事件发生时间分布

表2显示,A班发生不良事件>P班>N班,白天明显高于夜晚。究其原因,白天执行长期医嘱、临时医嘱多,实施护理操作、健康教育多,护理工作量大,容易导致护士注意力不集中。需提醒的是,伤害较大的坠床、烫伤、压疮等不良事件常发生于夜晚,除与病人病情有关外,还因为夜间护士少且多年轻,缺乏工作经验,安全意识差,观察评估能力不够等。

2.3护士工作年限与不良事件的关系

表3显示,工作年限≤1年的护士发生不良事件123起,占46%。随着工作年限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逐渐降低。这反映出低年资护士比高年资护士更容易发生不良事件。

2.4护士接受教育程度与不良事件的关系

表4显示,高学历护士发生不良事件明显低于低学历护士,中专学历护士发生不良事件率最高,达51%。这是因为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护士文化素质起点较高,相关知识培训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学历护士。

3讨论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及操作常规,加强培训,提高护士安全防范意识,是减少和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发药、输液是护士日常工作主要任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多于其它护理不良事件,相关部门应加强防范。

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对烫伤、压疮等发生次数少但伤害较重的不良事件的管理。针对白班护理工作繁重杂乱的问题,各科选取经验丰富的护士制定适用的护理工作制度与合理的工作流程。此外,护理管理者积极明确岗位要求,针对性对护士进行培训,可提高护士工作胜任力[6]。低年资、低学历护士侧重增进其对护理工作的认知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侧重经验传承;高年资、高学历护士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基础文化知识,临床应变能力较强,侧重合理应用,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护理不良事件是反映护理质量的重要数据。加强护士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培训,根据护士工作阅历评估工作能力,根据工作能力、专科疾病要求分层次制定培训计划,保证落实,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真正把治疗护理落到实处,方能消除护理差错事故发生,从而减少因护理不良事件引起的护理投诉及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杨莘,王样,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2]徐春,徐红燕.惩罚原则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护理与康复,2009,8(6):523-526.

[3]万文洁,孙晓,施雁.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6):565-569.

[4]朱彩文,王娅丽,黄昶荃,等.采用SHEL模式对精神科与综合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0):58-63.

[5]张史娴,崔妙玲,应燕菏.构建医院护理差错及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142-1143.

[6]张静.如何做好血站低年资护士的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2):83-84.

通信作者:

李玉连:泸州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护师

E-mail:476815800@qq.com

收稿日期:2014-04-01

修回日期:2014-05-26

责任编辑:吴小红

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伤害事件并由原有疾病所致,而是由于医疗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住院时间延长,或离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分为可预防性不良事件和不可预防性不良事件。

事件类型

(1)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病人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

(2)诊断或治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医疗事件;

(3)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输血不良反应;

(4)因医疗器械或医疗设备的原因给患者或医务人员带来的损害;

(5)因工务人员或陪护人员的原因给患者带来的损害;

(6)严重院内感染;

跌倒坠床护士长总结篇8

[1]经过对老年病人安全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和研究,对于提升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进而有效避免老年病人在住院期间各种危险情况的产生,保障老年病人的身体安全,避免医疗纠纷的出现,切实做到为老年病人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服务。

1影响老年病房安全的潜在危险成分

1.1病人自身原因

1.1.1身体原因 老年患者随着岁数的增长,其身体的各个器官和机能出现了衰退的现象,其器官功能和反应能力下降,比如听不见、语言障碍等,身体的各个机能日益下降,健康情况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直接导致了老年患者行动迟缓、感官功能下降,另外老年人身体和免疫力降低,容易出现跌倒、摔伤、坠床等意外情况。

1.1.2疾病原因 老年患者常常会伴有多种慢性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常常会使得老年患者出现头晕、眼花等症状,另外老年人大脑反应迟钝,肌肉张力下降,容易使得老年人出现跌倒、坠床等意外情况。

1.1.3药物原因 老年人因为身体各个器官和身体机能下降,体位性低血压与餐后低血压是老年人高血压常见症状;有些老年人长期服用镇静安眠药导致老年人出现嗜睡、头晕等症状,再加上老年人夜间小便次数比较多,在夜间如厕过程中意识不清醒、步态不稳等,容易出现跌倒、摔伤等意外情况。

1.14心理原因 老年患者在身体生病之后常常会出现情绪上的紧张,比如孤独、害怕、忧郁等。很多老年朋友常常会不愿意承认自己已经老了,需要人照顾这个事实,往往会表现出自尊心过强,不愿意让护理人员或者他人照顾自己,有着自己照顾自己的想法,比如夜间如厕不需要人照顾、私自下床拿东西等,导致坠床、摔伤等情况发生。[1]甚至有一部分老年病人性格固执、不听从护理人员的安排,不按要求吃药或者私自走出病房,从而导致治疗不连续或者走丢等危险。

1.2环境原因 病房中的地板砖防滑能力差或者地面凹凸不平,地面有积水,楼梯没有扶手等设施;走廊灯光比较暗等;医护人员对住院环境介绍不仔细,使得病人对住院环境不了解,出现病人走丢、摔倒、跌伤等现象。[1]因为老年患者卧床情况比较多见,大部分老年患者还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发生,身体免疫能力低,病人和家属往往担心病人感冒,平时开窗情况比较少,导致病房内空气不流通,尤其是大小便不能自理的患者使得病房内空气质量差,病房空气不清新、空气中细菌超标等,使得老年人住院期间出现感染的情况增多。

1.3 护理方面 住院患者大部分生活都不能自理,需要家属照顾,家属的照顾分担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可是使得病房管理难度增加。一部分陪护人员因为长期照顾患者缺少耐心和责任感,对老年病人的身体异样观察不到位,耽误治疗时机等。[2]

2安全护理防范对策

2.1采取不安全成分评估表格,明确高危跌倒患者,给予专门的防护

分析住院病人跌倒的高危性,被看作是预防摔倒的有效性和专门性措施。护理人员对老年病人的身体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在平时工作中认真观察老年病人的身体变化,洞察出老年病人的异样。对于高危患者,护理人员应该给予特殊的关照,在病人床头制作防跌倒和坠床等标注,同时采取相应的手段,填写预防跌倒和坠床通知单,让病人家属签名,保存在患者病例当中。[1]

2.2重视对护士人员安全知识培养,采取保护性预防办法

老年病房的护士人员不仅仅要执行分级护理、治疗;同时加强对忽视人员安全管理知识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社会的文明发展与进步,人们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如果老年病人出现意外伤害,不仅增加了病人身体负担和治疗费用负担,同时也容易出现医疗纠纷。所以护士人员应该成立安全管理条例,在明确老年病人身体潜在的危险之后,应该及时跟病人家属讲明相关内容。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病人,提议安排家属人员陪护,在生活上给病人提供帮助,将在病房发生危险的概率降至最低。

2.3重视相关疾病的治疗与护理,注重安全教育

在病人身体情况已经确诊的前提下,病人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医护人员结合病人身体特点和治疗特点等对病人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对视力和听力差的老年病人,鼓励其佩戴合适的眼镜和助听器,对于步态不稳的老年病人,采用助行器。[1]对于需要注射胰岛素的病人,一定要按时吃饭,避免出现低血糖情况。对于神志不清或者行动障碍的病人一定要加床栏杆,采用约束带或者专门的人员陪护。

2.4完善环境设备

医护人员应该识别可能导致老年病房安全问题的环境成分,为病人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为其生活提供方便。比如陪同新住院的病人熟悉病区与房间环境,卧床的时候务必利用床栏,坐轮椅务必利用约束带进行保护等,病房内设备完善,保持地面干燥和平整;在卫生间地板砖上放置防滑垫或者安装扶手,让病人穿防滑能力强的鞋子;在病区的走廊和楼梯等位置摆放座椅,为老年病人在行走期间提供休息的地方;把常用的物品放在随手可以拿取的位置。

2.5重视护理管理工作

重视对老年病人的基础护理工作,其护理人员务必注重细节。按时对病房进行巡查,注意观察病人用药之后的反应,保证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做到位,为老年病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

3总结

上一篇:年会董事长总结发言范文 下一篇:论文职业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