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长管理汇报范文

时间:2023-12-03 13:19:10

护士长管理汇报

护士长管理汇报篇1

1.1掌握了读书报告会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读书报告会多由护士长主持,要求全科护士参加。每次报告会之前确定小组成员,主持人和主讲人各1人,2~5个小组成员,制作成PPT,采取以书面材料、多媒体课件为基础,结合汇报者口头讲解的形式进行汇报,内容包括急救技术的新进展、急救药物的临床应用、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思考、存在的困惑或问题,小结或体会[1]。汇报时间为30min,汇报完毕后进行大约十多分钟的讨论,由主持人和护士们相互提问,解答彼此心中的疑惑,相互交流护理经验和体会。再由护士长和督导专家进行点评和指导,最后确立下一期读书报告会的主题。读书报告会每月举行2次,时间大约40min/次左右。科室做好学习记录,督导专家将评价结果送交护理部备存。

1.2创建了一种良好学习氛围,实现资源共享

读书报告会的开展使护士利用业余时间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和交流护理工作经验,相互借鉴,共同提高;要求护士广泛阅读近5年内有关专业知识方面的文献(含书籍、报纸、核心期刊的纸质版或电子版)等并对内容进行总结。使护士经历查找、阅读、分析、总结、汇报、讨论、质疑、解答等一系列学习过程,这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梳理、总结及进一步深化的过程,增进知识的系统性,不仅有助于护士巩固基本的急救理论知识和技术,而且有助于了解国内外最新护理动态与进展,学习并尝试使用新的护理理念与技术,加速知识的更新,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提高急诊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增进彼此的感情和交流,增强科室的凝聚力。实现“一人读书、人人受益、知识共享的”目的,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2]。

1.3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主动性

由于临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质、承担工作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导致护士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很少关注护理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方向。举行读书报告会以来,通过引导护士思考,设定问题,有针对性地查阅相关核心期刊和文献,使护士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兴趣[3]。

1.4在知识增长的同时提高了各种能力

读书报告会开展后护士自身能力均较报告会开展前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该方法使护士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仅掌握了新概念、新进展、新方法、新技术,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护士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而且还提高了护士查找文献、阅读并分析、撰写、制作电子课件、语言表达等能力[4]。教会护士如何查阅期刊和文献以及有效利用图书馆的丰富资源,阅读各种护理期刊,筛选出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较强的知识,再进行整理、归纳,最后做成PPT,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读书报告[5]。这使护士的检索、阅读、分析、运用文献的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撰写读书报告、制作电子课件及汇报演讲的能力也不断提高。整理读书报告会的内容不仅要反映国内外最前沿的护理进展和动态,还要具有先进性、开创性及实用性。通过这种方式使护士掌握了读书报告会的基本流程、PPT的制作要求、开阔视野、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个人综合素质[6]。

1.5提高了护士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是护士进行读书报告会的必备条件,每个人都要经历在报告会上向专家和其他护士进行汇报的过程,因此,每名护士都必须反复练习,充分锻炼自己的口才和演讲能力[7],注意掌握好语音、语速和语调,口齿清晰地将内容展现给大家,并通过与其他护士的交流和讨论,提高了自身的沟通能力。

1.6增加督导专家之间的交流

每月由护理部安排2名护士长作为督导专家到指定的科室进行督导,此过程可增加科室之间的交流和切磋,相互借鉴,共同提升。督导专家在为科室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同时,也吸取了督导科室的专业知识和特色之处,博采众长,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8]。

1.7为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在准备读书报告会的过程中,护士需要进行查阅、收集、分析、归纳、整理成读书报告,这样读书报告具有一定的回顾性、综合性、评述性、逻辑性。文献检索、分析整理、综合归纳和制作PPT的能力是进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使护士们得到很好地锻炼。另外,文献是刊载、储存和传播护理科研信息和科研方法的重要载体,是人们了解护理发展动向,获取科研知识和信息,拓宽科研思路的有效途径,为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9]。

2对临床护理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随着现代医学地不断发展、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护理专业的发展也日益专业化和具体化,护理人员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来适应这一新的变化,满足新时代的要求,与国际接轨。通过读书报告会,护士们受益匪浅,感觉自身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使其能及时了解护理领域的前沿理念和技术,学以致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10]。

3小结

作为一家综合性儿科教学医院,各医护人员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不断对培训方式进行改革创新,改变传统的培训模式,将多种有效的培训方式应用于临床培训中以提高教学和培训质量,提高科室医护人员的岗位胜任力和整体急救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每例患儿。开展读书报告会为护士创建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资源共享,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多种能力,且为开展科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提高了护士的急救技能、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培训方法。

作者:唐淑华 崔妮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急诊室

参考文献

[1]张平,尤渺宁.读书报告会在护士长管理培训中的应用.现代临床护理,2012,11(2):53-55.

[2]杨美华,程传苗,孙亚林,等.读书报告会在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医院管理杂志,2012,19(7):688.

[3]杨艳,孙琳,诸葛海鸿,等.利用读书报告会形式提高实习护生综合素质的做法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2010,10(3):211-212.

[4]陈亚琼.仪器管理与护士技能培训一体化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7):4064-4065.

[5]肖江琴,王海燕,阿孜古丽•买买提,等.培训评估圈模式用于急诊专业护士实践培训的效果分析.护理研究,2012,26(30):2856-2858.

[6]张巧利,李兴革,贺中云,等.案例分析法在急诊科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培训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4):113-114.

[7]南金梅,陈芙蓉.分层培训在急诊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5):90-92.

[8]崔秋霞,单君,郁红霞,等.同伴教育在急诊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53-55.

[9]康东红,王秀兰,来颖,等.分层次培训模式在急诊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宁夏医学杂志,2012,34(6):588-589.

护士长管理汇报篇2

1.1临床管理见习根据我校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学生在第5学期共有2周临床集中见习时间,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和护理管理学等已开设课程的见习。与学院教务管理部门协调将见习时间安排在护理管理学20学时理论授课结束后,不占用课堂授课学时。教师在见习前与教学医院护理管理部门、有关科室进行沟通,告知护理管理见习目标与内容要求,请其有效配合。学生根据管理见习目标观察带教护士长的管理实践工作,并就见习过程中发现的管理问题访谈带教护士长,在参与具体的护理管理实践过程中获得感悟与体会,发现问题还可与带教护士长以及见习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要求学生及时记录反思日记,并在见习结束前以“走进护理管理———管理职能或方法的临床实际应用”为主题形成管理见习心得体会。

1.2见习后讨论汇报学生见习结束后安排2次课堂讨论时间,共计4学时。学生以见习小组为单位发表见习感想,介绍护士长的优秀管理经验,对各项管理职能及管理方法在护理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总结汇报,并上交见习报告。

1.3课程效果评价课程结束后学生综合成绩评定为终结性评价(期末理论考试,占70%)和形成性评价(见习后小组汇报及见习心得体会,占30%)二者结合,比较2009级(226人)和2010级(272人)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学生考试试卷由教研室统一制定,难度相当。另外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访谈调查,访谈内容包括对该教学模式及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否能激发学习兴趣,是否能加深对护理管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等。

2结果

2009级、2010级护生《护理管理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81.84±7.07分、83.29±6.87分,两年级学生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5)。学生见习后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气氛活跃,汇报内容丰富,包含计划、组织、领导等各项管理职能在临床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对管理者工作的感悟与深刻认识,例如护理管理者的角色内涵,他们是如何发挥职权作用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如何排班,如何授权,如何根据不同级别的护士开展培训,如何应用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随机抽取学生访谈,也显示学生对该教学组织形式十分满意,认为可变被动的抽象理论学习为主动的具体的管理经验和知识学习。

3讨论

护理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国内外在不同层次的护理教育中都有开设专门的护理管理培训项目,最终都不同程度地提升了护士的管理和领导实践行为以及技巧。国内郑红引导学生在管理理论教学后直接进入临床担当实习护士长,参与病区管理,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有效促进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国外研究也显示本科护生接触管理实践的机会越多,今后的职业准备就越充分。护生能够深入对护理职业的理解,还可通过反思及早认识到自身是否具备领导者或管理者的特点,从而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或领导力。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管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加强管理实践能力,我校改革护理管理学课程,取得了满意效果,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1认识管理者优秀素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学生通过访谈认识到了管理者所应具备的素质,而管理者往往是行业中优秀护士的代表,因此也为学生今后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榜样和示范。例如有学生在见习报告中写到“火车开得快,全靠车头带,护士长在护理单元中就发挥着火车头的作用,工作责任重大,涉及面广,琐碎而繁杂”;护士长应“德才兼备,既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还需要具备管理协调的经验、良好的沟通技巧和高度的责任心,才能树立起威信,以自身的魅力让护理人员钦佩信任,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在小组汇报过程中也有不少学生通过工作中发生的小故事来说明护理管理者的闪亮之处。有的被护士长在清晨交接班时亲自为患者翻身处理压疮的不怕脏不怕累的表率精神所感动,有的被护士长在给年轻护士培训时的自信和侃侃而谈所折服,有的对护士长在为病患和家属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细心、耐心表示钦佩尊重等。护理管理者不再有距离感,学生非常自豪地说“我的护士长是某某医院最好的护士长”,在对管理工作加强理解的同时也对护理工作多了一份认识与热爱。

3.2理论联系实际,熟悉临床基本工作流程以往护理管理理论教学时,虽然也有临床教师授课,但在课堂的环境氛围下很难体会临床真实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此次在临床见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必须主动复习课堂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认真观察临床护理管理者的日常管理工作流程并积极与其沟通交流,以理解掌握所学习理论知识的临床实际应用。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强迫性的死记硬背式学习变为积极的轻松愉快的学习。例如通过参与科室质量控制检查评价活动,理解了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通过参与护士长排班、护理人员业务学习与培训、科室员工绩效考核等,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同时树立毕业后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

3.3培养综合素质,增强人际交流及沟通技巧管理方法和技巧的学了专业应用外,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也提供了帮助。例如学生灵活地将计划的程序、时间管理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考试复习安排、就业计划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传统管理教学中知识的传授是单向流动的,而理论—临床教学模式中知识与思想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临床管理者、学生与学生之间双向流动,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思维能力,也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密切。

3.4促进主动思考,反馈实践教学管理问题为了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临床见习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发现问题,除了总结归纳出管理理论与技巧的临床实践应用外,学生也对护理管理教学及临床见习教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对于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助益。例如,建议更多课程可以开展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式,这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其灵活的形式也更受学生欢迎。既往研究也显示通过课堂展示、书面作业等形成性评价方式,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进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全面改进和完善教学计划,提升教学质量。此外,学生还建议实习医院应加强临床见习管理,在其他科目的见习中也制定目标明确的学生见习计划,让带教老师知道教什么,学生知道学什么等。这些也都说明学生开始主动思考,并运用管理的原则去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

护士长管理汇报篇3

[关键词] 创新细节;护理管理;尝试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a)-105-02

护理工作中的细节完美是护理管理优劣的前提。作为与患者接触频繁的护理人员,她们的一举一动,一句话都关系到护理质量的好坏。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零”的局面。因此应树立注重细节的新理念,从身边熟悉的事入手,逢会必讲细节,表扬细节创新的先进人和事,客观上起到鼓励护理人员关注细节、创新细节的作用。2009年上半年在医院护理部的倡导下,各科室开展了“关注细节、鼓励细节创新”活动,涌现出了许多创新细节,介绍如下:

1 创新细节的内容

创新细节来源于借鉴外院经验基础上的改良,以及通过读书学习并自主创新而来。

1.1 人性化服务

关注患者、尊重患者,在细微之处下工夫。如:操作前介绍,操作完毕给患者摆好、盖好被子;操作失误要诚恳地向患者道歉;暴露性操作时给予屏风遮挡隐私等。

1.2 优化护理工作流程

从患者角度考虑问题,找出护理流程中不合理的细节,加以改进。如:急诊入院患者先输第二组液体,再看皮试结果,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

1.3 改善患者就医环境

免费提供轮椅;在走廊里安装休闲椅、扶手;儿科布置了由气球、卡通画相配而成的生动、有趣、温情的房间。

1.4 护理技术操作的创新

适用于脱水所致血液循环不良和肥胖者静脉穿刺的负压刺技术;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式的改进;严重创伤患者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骨科术前备皮的改良;吸氧时湿化瓶中噪声的消除。

1.5 方便、经济的小创新

T型引流袋固定钩,多功能氧气筒套、加垫约束带等。

2 创新细节的尝试方法

2.1 制订本次活动培训计划

护理部先对护士长进行培训,强调细节管理在护理管理体制中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关注细节,对于存在的细节问题要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创新才能。动员全体护理人员积极投入到本次活动中来。

2.2 具体措施

护士长对本科产生的创新细节进行跟踪、评价,确定其有效性、实用性,在全院护士长例会上进行书面汇报。根据本科实际情况,其他护士长选择性地采纳,在下一次护士长例会上,对采纳的创新细节结果反馈,护理部根据效果评价并对创新护士进行表彰,颁发“创新奖”。

3 应用效果对比

护理部根据每月质控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见表1、2、3。

表1 尝试前后护理质量对比(n=120)

表2 护理服务质量对比(n=120)

表3 护理安全质量对比(n=120,%)

4 效果、体会

4.1 成就感增强,工作积极性提高

本次活动为护士创造了充分发挥智慧才能的空间,主动服务意识增强了。规范的行为、细致的操作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大大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护理部对创新护士的表彰和奖励使激励机制进一步得到完善,体现了公开、公平、合理原则,客观上起到鼓励护士关注细节、创新细节的目的。

4.2 主动学习实现知识共享

本次活动激发了大家学习的兴趣,主动查阅资料、读书看报、到外院学习取经,是创新细节丰富多彩的主要原因。护士长例会上创新信息汇报,使大家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知识,实现了“一人创新、知识共享”[1],护理服务越来越成熟。

4.3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质量

护理技术操作的创新和工作流程的改善,使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及时,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效率,护理人员主动密切观察病情,并按“问题-处理措施-效果”的方式准确、客观、动态地书写文书,书写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多功能氧气套上面醒目的字样,有效地提醒护士和患者降低了火灾隐患。T型引流袋固定钩,加垫约束带有效地防止意外脱管、摔伤,增加了患者的安全[2]。

4.4医护关系、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就医环境的改善及人性化的服务使一些潜在纠纷在护士的一声“对不起”中消失,护士真诚、细致、周到的服务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在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中,对护理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表扬护士关心患者的大大增加。护士有效地与主管医生交流患者情况,对危重患者护理得及时到位,密切了医护关系,得到了医生的赞赏与认可[3-4]。在医院内部创造了更加和谐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徐国英,孙红,赵礼婷,等.利用读书报告会形式对急诊护士进行素质教育的尝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5):439-440.

[2]吴庆风,徐小莲,杨慧.多功能氧气筒套设计与应用[J].现代护理报,2007,5(12):5.

[3]肖柳红.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55-56.

[4]王文生,邢艳会.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

16(7):96-97.

护士长管理汇报篇4

1.1一般资料

将2011年5月~2012年5月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前阶段的护士分为对照组,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后阶段的护士分为实验组。参与两个阶段护理的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1~37岁、平均29.35岁,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成立质量控制小组

选择手术室责任心强、有工作经验、综合素质高的护士担任小组长,最后选择组员并对手术室护士组员进行分工,成立5个质控小组,每组由5名护士组成,自愿报名,其中一个为组长。护士长负责全面质控,不定期抽查护理质量,各组质控人员负责所属小组的护理检查、监督,及时发现报告问题,积极商讨对策提出整改措施。5个质控小组分别是五常法组、教学组、护理文书组、消毒隔离组、管理质量检查组,每个小组成员必须熟悉和掌握本组质量控制指标和标准以及质量控制考核内容,并且定于每周五做质控汇报工作,每月全部人员参与质量控制管理模式会议。

1.2.2明确各小组质控内容

①五常法组:负责检查手术室是否干净整洁,手术室各区域划分是否合理,手术需要的药物和器械摆放整洁、标签清晰规范,手术记录是否完整,不良事件的记录是否详细完整,应急药品我器械是都足够,一些品的供给情况;医疗废物的处理情况。②教学组:制定并落实实施新护士、实习生的教学实习计划,同时有计划地安排继续教育内容,提高本科室人员的理论技术操作水平和护理管理水平,此外还检查记录情况和实际操作情况。③护理文书组:检查各类护理表格是否书写完整、正确、真实以及护士遵守医嘱等情况。④消毒隔离组:检查无菌操作技术和设备,检查无菌物品的摆放,一次性物品使用量做好月计划,及时提供无菌物品。⑤管理质量检查组:参与医院的管理检测工作,负责检查落实规章制度情况、工作流程、岗位职责落实情况。

1.2.3质量控制措施

护士长组织组长和每组成员共同学习质量管理标准和制定各科室评价标准;标准制定后每组成员均发放一本相对应的质量控制手册,学习手册内容,发现护理问题时及时标注,小组间讨论后进行修改调整,每组成员均有自身的职责。检查方法通常为查病房病历。

1.2.4质控员工作职责

各科室质控员根据质控标准,每周随时抽查质量检查和监督工作。如护理文书组质控员随机抽查病历,检查护理表格书写质量和遵医嘱的情况,消毒隔离质量控制组检查无菌物品各种情况,质控员实时实地记录检查情况,定于每周五将质控结果汇总至组长和护士长,总结分析护理质量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作为下周进一步改进的目标。之后每月底对全部质控员参与汇报,对护理质量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出现频率高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鼓励全部质控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对工作表现突出者给予适当奖励。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阶段护理质量,统计两阶段护理满意度得分和护理投诉率以及护理不良事件。每个季度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一次评价比较,满分均为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正态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是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一种有效模式,能改善各项护理指标,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成立质控小组后,分工明确,增加了每个质控员的责任感,护士长-护理组长-质控员各司其职;使护士长摆脱琐碎的时间,有足够的时间处理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参与更高级的质量管理、协调各科护理质量,护理组长协助护士长管理制定质量管理标准,能力得到提高,为医院储备了骨干护士,同时质控员的薄弱的参与意识被摒弃,增强了每个护士的主人翁意识,使其护理管理潜能充分发挥。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使每个护理人员发挥团队精神,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共同努力提高护理质量。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后,每个护理人员均掌握护理质量标准和内容,将标准和内容准确地落实在实际工作当中,使得护理更为合理合适;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思考的能力,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具有标准化、制度化等特点,集体制订的质控标准内容全面合理适应性强。改变了过去以管理者检查内容和标准为主,实施者被动接受检查的现象,实现了人人参与的护理管理模式。质控员每周每月进行汇报工作,提供了交流和讨论的机会,及时发现不足和缺点之处,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使护理处于受控的积极状态。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中对个人工作成绩进行科学公正的评分,评分过程透明,体现了客观、公平的管理理念。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使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效果良好,比常规护理的质量更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好评。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能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的责任感,让每位质控员都参与到质量管理模式中,使护理落实到实处,也使护理人员学习到了护理知识和理念。护士长、组长、质控员共同参与制定并改进措施,从而形成我院强有力具有实际实施性质的高质量的质量控制管理模式,提高了护理质量,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具有了标准化、制度化等特点,并且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护士长管理汇报篇5

[关键词]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手术室护理管理

手术室为医院重要科室,承担着救治患者的重要职责。为了保证医院手术室的治疗效果,临床应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而其中保证护理质量关键在于质量控制[1]。通过成立质控小组,护士长不定期抽查护理人员的护理实施情况,及时发现护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措施。该次研究中,研究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4月—2013年5月未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前的护理人员100名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为20~38岁,平均年龄为(28±2.1)岁;将2013年6月—2014年7月实施质量控制小组人员100名为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为21~40岁,平均年龄为(29±2.3)岁。两组一般资料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方法

该院从2013年6月开始实施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具体内容为以下几点。1.2.1建立质量控制小组。挑选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小组长,选择组员后,明确手术室护理组员的具体职责,建立5个质控小组,每个小组共5名成员,护理人员自愿报名参与,并从中挑选1名组长。护士长负责全面进行质量控制,不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抽查,各组质控小组负责对所属小组进行护理检查监督,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对应的改善措施。5个质控小组分别为教学组、五常法组、护理文书组、管理质量检查组、消毒隔离组,每个小组成员必须熟悉了解该组质量控制内容、标准以及质控所考核内容,且定期汇报质控工作内容,组织所有人员每月1次质控管理模式会议。1.2.2各组质控内容。①教学组,其内容为制定并严格落实实习护理人员以及新护理人员的教学实习计划,并有计划安排护理人员接受再教育,提高该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水平以及护理技术操作水平,而且应认真检查记录以及护理人员具体操作情况。②五常法组,其主要内容为检查手术室环境、区域划分是否合理,药品摆放是否整齐、标签是否清晰、手术记录以及不良事件的记录是否完整,准备充足的应急物品,了解一些品的供给以及医疗废物的处理情况。③护理文书组,检查填写的护理表格是否准确、详细、真实以及护理人员是否有严格按照规范书写。④管理质量检查组,参与医院的管理检测工作,负责监督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以及工作流程具体落实情况。⑤消毒隔离组,检查无菌设备以及操作技术、物品的具体摆放情况,规划好一次性物品的用量,并提供足量的无菌物品。1.2.3质控员工的工作职责。根据质控标准各科室的质控成员每周要对护理质量进行随时抽查、监督。消毒隔离质量控制组注意检查无菌药品使用情况,护理人员文书组质控人员要抽查病历,以及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质控人员实施检查记录情况,并将质控结果定时汇报给护士长以及组长,分析护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整改措施,之后每月要质控人员积极参与汇报,讨论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以及发生频率较高的护理问题,鼓励所有成员提出自己的建议,并积极鼓励工作表现优异者。1.2.4质量控制措施。护士长组织成员共同学习质控标准,并制定符合各科室的评价标准,制定后给每位成员发放质控宣传手册,提高成员对质控内容的了解掌握,同时发现问题并标注,小组讨论后整改。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总结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满分100分。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该次统计数据,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小组各质控组平均得分

观察组的教学组、五常法组、护理文书组、管理质量检查组、消毒隔离组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一个医院的存在之根本为护理质量,这也是医院的核心内容。手术室护理质量主要由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所决定,手术室护理人员数量较多,且工作时间比较集中,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单纯依靠护士长个人不能对手术室护理进行科学有效管理控制[2-3]。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需要医院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有效护理模式,是将单一的护士长管理,改变为由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实施四级管理,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形成全过程无缝隙、全方位的有效控制管理[4-5]。该护理管理模式具有制度化、标准化等特点,其指定的质控标准内容更具有全面性,适应性更为合理。该护理模式改变了传统以管理者为主指定标准进行检查、实施者被动接受检查情况,实现人人参与共同进行管理的模式。质控成员定期对护士汇报工作,为每位护理工作人员提供交流以及讨论的机会,便于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对应的改善措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通过对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成绩进行公正评价评分,体现质控管理公平客观。该次调查表明,实施质控管理模式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未实施质控管理模式组,教学组、五常法组、护理文书组、管理质量检查组、消毒隔离组护理质量评分优于未实施质控管理模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鼓励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完善护理实施计划,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水平,将质控护理理念贯彻落实,让护理人员学到更多护理知识以及护理理念。同时该质控模式下形成规范、标准化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实施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模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较高,促进医院护理质量整体性提高。

作者:李家秀 单位:江安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姜晓惠,李景维,齐先超.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0,24(6):578-579.

[2]李蕾蕾.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效果评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2(10):167-168.

[3]罗颖.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影响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9):158.

[4]周新春.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示范管理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20):101-102.

护士长管理汇报篇6

(一)院领导碰头会

1、原则上每半月召开一次,特殊情况临时召集。

2、由院长主持,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院长办公室做好记录。

3、会议主要是传达上级文件、重要会议精神,总结前期各方面工作运行情况,分析讨论当前重要工作,安排下期工作计划。

4、重要事项决定必要时召开党政联席会议。

(二)院长办公会

1、原则上每半月一次,特殊情况临时召集。

2、由院长主持,院领导及相应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

3、研究决定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人事调配、工资分配、干部聘任、人才引进等工作运行中的重要事项。

4、院长办公室做好会议记录,填写“院长办公会决定事项执行情况登记表”,一式两份,一份交承办部门,一份留院长办公室。

5、院长办公室编发会议纪要,加强会议决定事项督办。

(三)院周会

1、原则上每周一次。

2、由院长,或指定副院长主持,院领导、全院中层干部参加(根据需要扩大到班(组)长)。

3、传达上级指示、文件、会议精神和院长办公会决定的事项,安排布置工作,听取有关科室及部门工作汇报。

4、严格会议考勤,对无故不到会者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处理。

5、院长办公室做好会议安排和会议记录。

(四)职工大会

1、原则上每月一次,特殊情况临时通知。

2、由院长主持,全院职工(各科留值班人员)参加。

3、会议主要是向职工通报医院工作情况,人事调配、工资分配、职级晋升等重要事项。

4、院长办公室负责记录。

(五)现场办公会

1、根据需要不定期举行。

2、有关院领导、院长办公室、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

3、主要听取临床、医技科室及部门工作汇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及困难。

4、院长办公室做好会议记录,加强会议事项的督办。

(六)科主任会

1、由院长、业务副院长主持,科室正、副主任参加。

2、安排、布置医疗业务、医院管理、科研、教学等工作,听取科室工作汇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3、医务部、院长办公室做好会议记录,加强会议安排事项的督办。

(七)科务会

1、每周一次。

2、由科室正、副主任主持,全科人员参加。

3、检查各项规章制度、职责以及本部门、科室对上级和医院下达的工作任务执行情况,总结和布置工作,表扬本科室的好人好事。

(八)护士长例会

1、每周一次。

2、由护理部正、副主任主持,各科室(病区)护士长、副护士长参加。

3、总结上周护理工作和安排下周护理工作。

(九)晨会

1、由病区负责人或病区护士长主持,当班全体工作人员参加。

2、主要进行交接班工作,听取值班人员汇报夜间医疗、护理及病房管理工作情况,布置当日工作。

(十)工作会议

1、工作会议每季度一次,总结前一季度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本季度工作目标任务,研究部署医院改革、医疗质量安全、建设发展等重要事项。

审查通过前一季度工作总结、财务决算报告、本季度主要目标任务、工作要点、财务预算草案、重要事项计划。

2、会议由院长主持,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列席。

护士长管理汇报篇7

【关键词】 风险管理 感染科 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058-01

感染科是收治各类感染性疾病的特殊科室,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和管理方法是传染病护理工作的重点。由于工作特点其安全隐患除常见护理风险管理项目外,还有感染控制、职业安全等多方面因素。针对各方原因,我科自2011年1月开始实施风险管理措施,进一步强化感染科风险管理,做到既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又达到有效的自我防护,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现将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感染科病床35张,护理人员10名,年龄23-47岁,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8人,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4人,中专学历4人。按照病床与护士比例1:0.4计算,我科应配14名护理人员。针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的75例风险事件,特应用护理风险管理。

2 方法

2.2.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制定风险管理对策。实施防范措施:由护长、组长、二名高年资护士组成风险管理小组。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流程和执业范围,认清当前形势,制定详细的流程指引和防护隔离措施。,进行护理风险的持续监管。具体措施如下:

a.小组各成员实行每周自查,每月护长集中各成员开会进行总结分析交流。汇总质量缺陷,查找安全隐患,制订改进措施。

b.注重环节质控和重点问题的整改效果追踪,护长实行平时检查与月度检查、重点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对病区管理、消毒隔离管理、重病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件管理、人员质素管理等进行过程监管,月末针对存在问题对相关人员实施考核评价。

c.在护长主持下,固定各小组自查和汇报及质控组总查的时间表,做到层层管理,共同把关。 坚持每日例检、每周小检、每月大检,每日晨会、每周小会、每月科会制度,认真执行每月科内风险评价总结。

2.2.2对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及时上报,时常在风险面前警钟常鸣,降低风险的发生,一旦发现不良事件即马上报告,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2.3加强护理风险监控,避免风险事件发生:护士长负责监控和检查职责制度的落实情况,如有无按防护流程进出不同区域,着装防护是否符合要求,护理不同病号有无洗手换手套,医疗用物是否专用,病人用物有无及时消毒,急救用物是否完好备用,各标识是否悬挂清晰等,一边监控一边帮助护士预见风险的发生,指导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多巡视病房,细致观察病情,将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2.2.4转变护理服务观念,有目的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与风险管理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定期组织全科护士学习,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及目的,正确认识风险的存在,重视风险的防范,加强专科技能学习和业务操作技能训练,让每一人都熟练职业暴露的预防处理措施,以达到风险防范目的。

2.2.5完善护理缺陷管理各项制度,逐步开展责任护士包干的整体护理:实施责任护士汇报病程制度,早中晚护士长查房制度,节假日弹性排班制,自觉学习相关知识,形成良好的防范护理风险氛围,使发生护理差错每月递减。

2.3效果评价:根据风险管理前(2009年1月-2010年12月)和风险管理后(2011年1月-2012年12月)分别上报记录的护理缺陷,评价护理管理质量情况。

2.4统计学处理方法:将各种护理风险项目合并为直接与非直接两大类护理风险,合并后将管理前后的次数进行皮尔逊卡方检验。

3 结果

3.1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缺陷发生例数比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减少

3.2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直接和非直接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比较经皮尔逊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

3.3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士整体素质和病患满意度提高 :护士的法制观念和风险意识增强,护理行为逐步规范,后期零投诉。病患满意度由原来的92.7%上升到98.1%。

4 讨论

4.1 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是执行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保障。

4.2 认真分析原因,灵活处置问题,及时执行对策是护理风险管理成功的关键。

4.3 注重过程监督,持之以恒,使措施流程成为习惯是管理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4.4 定期进行护理风险教育、强化业务能力培训、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人人参与风险管理[4]。创造条件,提高护士业务水平。针对新上岗和轮转的护士,实施一对一带教,在单独上岗前护士长评价制度,每周一次业务学习,每月进行各项规章制度、理论及技能考核。对表现好的护士表扬奖励,责任心差的批评指导,必要时进行经济处罚。做到奖惩分明。每月组织护士活动,沟通了解思想动态,听取大家意见,做好护士的贴心人与领导者,营造团结互助的氛围,灌输护理高尚的职业使命感,使人人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积极参与护理风险管理,实现护理工作零缺陷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依维等.最新医院感染科临床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69.

[2] 何杏兰、郑东英、谢俊玲. 风险管理在病房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6,13(2):83.

护士长管理汇报篇8

【关键词】床边交接班;规范制度;护理质量

床边交接班是分管护士分别到分管每一个患者进行床边交接,其优点是:一、交班内容全面、具体、重点突出。二、患者直接参与医护人员交接班,能够体现自己的知情权,享受到公开合理的关爱,因而满意度提高[1]。近年来,床边交接班已被大多数医院所采纳,我院也实行多年,但由于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尚不能够正确理解床边交接班的真正意义,只是走过场的现象,为护理安全隐患埋下伏笔,也不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针对此种情况,我科进行新的床边交接班模式的尝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转变观念,提高床边交接班重要性的认识组织全科护士会议,分析旧的床边交接班的不足和存在隐患,明确床边交接班的意义和目的、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潜意识唤起护理人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为进一步规范床边交接班奠定基础。

1.2 制定新的床边交接班形式、程序、规范标准根据《广东省护理管理规范》的要求及针对科室的实际情况,经过护理核心小组的讨论研究,制定了床边交接班的形式、方法、规范标准,并列出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利用晚上时间进行培训,演练,护理组长负责组织,护士长把关、点评。

1.2.1 交接班的标准和要求 交班时的仪表要符合医院制定的《护士仪表规范》;要求不必让患者知道的病情应在办公室讨论,以免引起纠纷和给患者带来不安和心理压力。

1.2.2 床边交接班的主要对象 危重、新收、病情变化的患者;手术、多管道、特殊检查、治疗、使用特殊药物的患者;存在安全隐患的患者(压疮、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患者、约束、认知障碍及情绪障碍等)。

1.2.3 床边交接班内容 床号姓名诊断手术名称及术后天数患者主诉生命体征、监护情况管道情况动、静脉置管情况穿刺口情况动脉搏动情况皮肤情况约束情况特殊检查治疗准备情况存在安全隐患重点需要协助的基础护理项目交下班重点观察的内容。

1.2.4 交接班的程序 夜班护士进行病情汇报、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高级责任护士检查患者并提出问题护士长点评高级责任护士落实专业小组成员对查房中存在的护理疑难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2 结果

2.1 护士工作主动性提高,工作重点突出,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通过规范床边交接班模式,护士对本班的工作有了整体的安排,对每一项治疗和护理工作更加认真、细致、主动评估患者,找出护理问题,提出护理措施,实施护理措施后评价,并对护理措施的落实进行交接,使患者得到连续有效地护理。

2.2 杜绝和减少护理缺陷 直接到患者床前交接班,护士直接看到患者,边讲边查,眼、耳、手并用,不会因错误印象而出现错误判断,容易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2.3 突出专科护理质量 实际床前交接班,能督促主管护士、值班护士熟悉所管患者的全面情况,护士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患者得到认真负责的专业护理,从深层次上提高了护理水平,落实岗位职责。

2.4 利于护士的专业成长 由于交班要交代当班患者的病情及特殊的心理状态和现存的护理问题,下班护士会评价上一班护士的护理质量,促使护士有目的地同患者沟通,清楚知道值班时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和如何观察病情,同时,反复口头交班演练,使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观察能力得到提高[2],也极大地调动了护士学习专业知识和专科技能的积极性。

2.5 在早交班中落实护理查房制度 床前交接班每天由护长或护理组长带领,由夜班护士汇报病情,高级责任护士评价及提出问题,护士长或护理组长指示/点评,再由高级责任护士指导初级责任护士落实、记录,这体现了层级管理及三级护理查房制度。

2.6 促进专科发展 由于晨交班实行了护理查房,在查房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促进科室护理专业小组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缺陷,并从专业角度寻求解决方案,从而促进专科的发展。

2.7 满足患者的知情权,提高患者满意度 由于患者的参与,无论是轻患者还是重患者都能体现自己的知情权,也使其充分了解护理工作的内涵与重要性,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护士的工作得到患者、家属的广泛认可,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提高了护士的地位和价值。

参考文献

[1]范珍珍,南小平,贾红芳.不同护士交班模式的应用研究.现代护理,2005,11(24):84.

上一篇:银行个人部经理总结范文 下一篇:物业经理总结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