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辅导方案范文

时间:2023-09-22 06:50:06

课外辅导方案

课外辅导方案篇1

关键词:课外辅助资料;思维;教材;知识

一、课外辅助材料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加强对化学教辅图书方面的选购和使用的指导。经过调查发现,面对升学的压力,有73%的学生会经常使用课外辅导,但是市场上众多的课外辅导性的资料让我们无所适从,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暴露的弱项进行学习,一定要选购一些课外或者单元检测的辅助资料。在辅导书的使用过程中,我们要突出化学教材中的重要作用,弥补教材中的不足,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以主教材为准,不能本末倒置。同时,还需要用好辅导书的习题答案,让学生对所看的题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审题。我们需要先进行独立地求解和思考,然后找到其中的答案,发现其中的不足,这样才能真正地训练,并更快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1.“一例题一习题”的辅导书的种类

“一例题一习题”的辅导书,它的种类相对比较多,通常情况下是根椐教材的进度进行编写的,它与人教版的配套辅导书编写的比例类似。学生可以根椐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选用,对化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可以选择这类辅导书。教师应该极力推荐这类课外书籍,比如,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题的时候,可以翻开此书中自己正在学习的章节和例题,看看是否比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更丰富和更详尽,然后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和系统。如果认真学习一小段之后,学生会觉得有新鲜感,这样对自己的思维也会有很大的启发。

例题:写出Na2CO3(碳酸钠)和NaHCO3(碳酸氢钠)两者的比较。

2.“习题一解答型”学习辅助书

“习题一解答型”学习辅助资料,这类书籍需要按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编排,可以提供更多的练习,一般情况下这类解答部分都是非常详尽的。有些学生对记忆当中的知识点和规律相对比较熟练,那么就可以开拓思路,但是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有些学生学习相对比较困难,不能很快理清思路。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就需要借助学习辅导书,尽可能地理清自己的思路,如果方法掌握学生并不是很熟练,那么我们就需要选用解答更详细的部分,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二、课外资料书辅助中学化学教材教学的好处

课外资料书一般可以不求多,但是一定要有,必要的课外资料书一两本就可以了,同一类的课外资料书一般都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编写,而且内容上差异并不大。因此,教师可以根椐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选择,课外资料书只能当作学习辅助的读物,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够过分依赖课外资料书,而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有的学生把参考书当作做作业的标准答案的工具,不对习题进行思考,那么课外资料就起不到辅助化学教材教学的作用。

1.形成个性化学习

依据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形势,化学教学的课外资料的应用是一个成功的教学模式改革,化学课外资料如何应用,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化学方案,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去探究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并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化学的喜悦。我们知道,编写化学教学的课外资料,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习惯,设计探究学习问题的层次。课外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引导的步骤和例题解析,每个学生学习特点不一样,教师只有对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指导,并要求学生做到思想和方法的紧密结合。化学教学的课外资料书,需要学法与教法的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教师也可以通过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纵横交错的学习方法,并促进学生全面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总结,然后从课外资料书找到学习的技巧,并在摸索中找到符合自己想法的学习方法,不断地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选择合适的课外辅助资料书

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学习资料书,教师需要进行选择,一般市场上的中学会考复习辅导书和同步学习辅助用书,这两种用书的用途都有不同,使用同步学习辅导型的资料书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主要是这类书可以按照化学教学知识的难度由浅到深地编写,所以对于一些理解性的问题、规律、方法是无法在课本当中全部写出的,比如高一年级化学课本中的第一章是《化学反应及其能量的变化》,重点是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这两个内容,由于刚上中学的学生化学知识还不够,但是课本上只是阐述了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转移等方法,所以课外辅导资料则明显弥补了教材中的不足,它在后续的教学中,课外辅导资料书可以帮助教师对重要物质性质进行分析,还对金属和非金属的活动性的顺序等内容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总结,同时结合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并在具体问题中进行灵活运用。

3.学生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化学教材教学

学生要想迅速地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必须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课外资料书,辅助自己的学习。由于是与教材配套的辅导用书,所以要具备一定的权威性,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生用书,如各年级的《能力培养与测试》《素质教育新学案》等,都是学习化学的必备书,所以这些书籍对各节的“学习方法和要求”“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都有非常详细的分析,同时还安排了“能力达标训练”“强化能力训练”等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实现对综合知识的自我检测。

总之,化学学科是一门理性学科,对于教师来说,使用课外辅导资料辅导化学教材的教学,需要注意化学学科的特点。任何教学主要是以课内学习为主,而辅助资料书只能够当作是参考。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需要充分利用化学课的时间,认真去听讲,然后深入地思考发现的问题。在教学中,学生可以借助资料与教师进行详尽讨论,得到教师的帮助,但是切不可因为有了课外资料书就放松了课堂学习,课外资料书只能作为自习和课堂教学的辅助。

参考文献:

黄旭.高中化学辅助教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索[J].新课程,2011(05):107.

课外辅导方案篇2

短期焦点解决(SFBC)是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由Steve de Shazer和InsooKimBerg夫妇及其同事在美国创立的一种短期咨询模式。正如短期焦点解决名字本身所揭示的,SFBC是一种正向目标解决导向的咨询模式,它强调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构建解决问题的历程,认为来访者个人是建构解决历程的最大资源。其主要咨询任务是帮助来访者想象他的生活会有怎样的改变,以及如何促使这些改变的发生。SFBC还强调一种系统观和变化的观点,即小改变可以产生大改变,个体改变可以引起整个系统的改变。这一辅导理念发展时间不长,与传统的心理辅导理论相比较,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其在实践辅导中的有效性却让人不容忽视。经过笔者的思考与实践,发现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在中小学有传统咨询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是一门特别适合学校教育领域的辅导理论。它能为中小学教师引导、解决学生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升教师教育的效能。运用得当的话,甚至于可以为中小学教师突破现有的诸多教育困境提供可能。

一、短期焦点解决的基本理念及其与学校教育的契合点

短期焦点解决的辅导理念可以归纳为三项主要假定,即为SFBC的基本理念。

1.正向思考,由“例外”带来问题解决

认为如果个体越把注意力放在正向、已有的成功解决方法并迁移到类似情境中,则越能使改变朝好的方向发生。因此,SFBC更多关注做对的部分,而不是做错的部分。同时,SFBC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无时无刻地处在问题情境中,总有问题不发生的时候,即所谓的“例外”,而“例外”常常可以作为问题解决的指引。

2.小改变带动大改变,个体的改变可以引起其他个体甚至是整个系统的改变

这是一种基于系统观的考虑,即从小的改变着手,事情往往比较容易成功。SFBC认为成功的经验对个案非常重要,可以使个案产生信心和力量去处理更困难的问题,进而带动整个情况的改变。同时,SFBC还认为每个人都处在环境之中,家庭或是与之相关的某一成员的改变也必然会影响其他成员的互动,进而会带来其他成员及整个环境的改变。

3.个案是自己问题的专家,拥有解决自身问题所需的能力

人们生活的意义是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建构起来的,有其处理问题的独特方式和丰富的资源。在这个前提下,辅导员的工作之一不是一再地教导来访者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而是协助来访者发现其资源,建构自己改变的目标及历程。也就是说在辅导过程中,辅导者与来访者之间更多的是合作而不是指导。

当我们仔细审视短期焦点解决的理念,可以发现短期焦点解决的心理辅导模式与我们所提倡的教育方式有许多的相同点。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教育的中心也就放在引导发展上。而短期焦点解决同样将焦点放在正向的内容上,是一种特别强调个体自我发展的辅导理论,也就为这一辅导理念运用于学校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从运用的角度来看,我们还可以发现焦点解决咨询学派的概念和方法,与一些历史悠久、理论结构复杂的咨询学派相比较显得易懂易学,令人十分容易亲近,即使对于没有丰富辅导背景的学习者,也会觉得容易上手。它不关注问题的成因,自然也就不需要掌握太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种语言的艺术,而这也就大大消除了老师们运用它的畏难情绪。相关的技术老师们能够较快地掌握并且运用于实践。甚至于有的技术老师们平常不经意间也会用到,属于本来就会。从学生辅导有效性的角度看,短期焦点解决技术也有它独到的优点。这一辅导理念特别符合现在学生的特点,现在90后的一代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接受多元的影响,对长辈们的观念持怀疑态度,更多地相信自己的经验而不是他人的教导。而短期焦点解决就正好对应了这一点,把个案自己以往的成功经验作为最重要的辅导资源。所以往往能够更为有效地解决问题。

二、短期焦点解决在学校领域的具体运用

在基本理念的指导下,短期焦点解决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辅导方式,一般来讲都会经历协商目标、寻找例外,正向反馈等几个阶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短期焦点也形成了自己一系列独特的辅导技术。如评分问题、例外架构、假设问句等。在学校教育中,很多时候我们不一定严格地按照辅导程序走,而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这些理念和技术。

1.运用于个别学生的辅导

学校领域里最为常见的个别辅导应该就是班主任与个别学生的谈话,而短期焦点辅导技术在学校中运用最契合的自然也是这个。短期焦点技术因其自身的特点,适用面广泛,学校领域中各类常见的学生问题都可以以之应对,如学习障碍、自我认同、考试焦虑、交往问题等。当然不是每个辅导个案都会顺利,运用要取得成功很多时候还得取决于细节的到位。下面笔者以案例的形式来谈谈具体运用中的一些注意点。

(1)协商目标――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来确定辅导目标,同时要使目标具体可操作

案例:小华,初中一年级,男。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其最近一段时间成绩下降很快,后来发现其主要问题是好动,上课不注意听讲,初始希望通过父母加强管理来解决,但接触后理解到其不是很听家长的话。笔者决定使用短期焦点的技术处理,约小华谈话。首先询问其怎么看待自己现在的情况,接下来自然也就是目标协商了。

辅导老师:听起来你好像有很多方面都不是很满意,那么你最希望能在哪个方面有所改善?(关注当事人认为重要的问题)

小华:最希望改善的应该是成绩,成绩好了其他也就好了。

辅导老师:成绩,看来你找到核心问题了,那么你觉得什么改善了你的成绩就会好起来?

小华:我想应该是听讲吧,我记得刚开学时我上课听得认真,成绩也不错。

辅导老师:你以往的经验告诉你上课专心听讲成绩会好。那如果把你最满意的听讲状况看做10,完全不听看做0,你觉得你现在的情况是几,当达到几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进步了,那时的表现是怎样的?(评分问题,将目标进一步具体化)

小华:我想想,现在我想大多数课大概都在5左右,科学、语文、英语都是这样,数学好一点大概可算是6。假如每门课都可以到7,那我会觉得自己好多了,7应该是,老师上课讲的我都有数,也会做好笔记,老师提问时也会举手回答。

辅导老师:那好,小华,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讨论一下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在上课时做到7以上的听讲程度。

小华:嗯!

在这一个环节,尊重学生本人的意见,处理他认为重要的问题是首要的,做到了这一点,事情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此外,那就是目标的商定一定要力求具体化,能够用明确的语言描述,描述的内容是可以操作的,是可以比较简单地评定的。在具体化目标这一点上,案例中示范的评分问题往往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2)例外架构――发现问题不发生或是相对较好的情境,然后从中总结出可以迁移的成功经验

案例:(续)

辅导老师:刚刚老师听你描绘了7程度的听讲,老师想问的是有没有什么时候,或者说有没有那么一两堂课你觉得自己曾经达到过7。(寻找例外情况)

小华:开学初的时候,很多课我都达到过7。只是后面不知道怎么就不行啦。数学课现在偶尔也会有感觉7的时候。

辅导老师:听起来你其实是具备上课认真听讲的能力的,而且即使是现在你也可以做得到。那么老师想听听那时你都做了什么居然可以在数学课上让自己做到认真听?(提取成功经验)

小华:好像也没有做什么,或许是动力不一样,数学我自己觉得学得还不错,很自然地也就能跟上老师的思路,上课时老师的提问也懂,答对了感觉很好,所以就愿意听。

辅导老师:小华,你的意思是有了动力你就能做到上课认真听。那你好像还提到过英语这些科目开学初也能做到认真听,那个时候在英语上你的动力是……

小华:那个时候,我英语也还好,回家听写什么的也很顺利,妈妈也常表扬我,有时还带我去玩,我也感觉学得有动力了。不过后来就不是这样啦。

辅导老师:从你的经验来看,只要动力增强听课的水平就可以增强。而动力则可能来自于自己的成绩、老师的表扬和爸爸妈妈的鼓励,是这样吗?

小华:好像是这样的。

在本案例中,例外的寻找是比较顺利的,但也在不少的案例中学生会提出找不到例外情况,这时,则可以运用奇迹问句,基本句式是“假如有一天早上起床你突然发现困扰你的问题不见了,那时你会感觉到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问题解决后美好情景的想象来提升当事人改变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一个例外进入讨论,进行成功经验的总结提炼。在这个环节中,选择适当的方式解析例外特别关键,要从中发现可以控制可以操作的内容来作为经验的核心,这样才能有利于下面环节成功经验的迁移。

(3)确认方法――相信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发现并确定具有个人特色的解决问题方法

案例:(续)

辅导老师:小华,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你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学习英语这些科目的动力增加,能够更好地听课?(相信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小华:我想也许妈妈跟我约定一些具体的任务,然后完成就给我奖励,这样子的话我的动力会好起来的。

辅导老师:听起来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我们来一起讨论一下它的细节好吗?比如怎样的具体任务,怎么奖励等。(引导形成可操作的具体方案)

小华:真的,老师你也同意吗?那太好啦!具体任务可以是每天的听写过关、笔记做好。奖励嘛,可以是肯德基,我很久没吃了。

辅导老师:好的。那老师和你一起来设计一张表格和一份协议吧。表格就叫每天任务完成情况登记表,协议就叫作累计奖励标准协议书,你可以再多想一想,提出由低到高三到四个奖励标准。

这个部分是特别考验辅导老师的引导能力的,很多时候当事人不一定能很快地提出解决方案,或者他提出的方案不具备可行性,辅导老师要根据他的大概意思引导、改进当事人本人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在这个环节我们所利用的不仅仅包括短期焦点解决的技巧,行为主义的甚至于教育领域的技巧同样也可以引入,也就是说,当事人能够同意并且对当事人有效的任何方法都可以运用。

除了上述案例所提到的短期焦点的技巧,短期焦点还有着其他的一些方式,如一般性同理、关系问句、问题外化等。这些技巧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其目的皆是希望引导当事人往正向的思考走,并且开发自己的正向资源,减低面对改变的恐惧,舒缓负面情绪的扩大影响,而使得当事人带着希望与信心,依据自己的目标,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一步一脚印地解决问题。

(二)运用于协助家长

在学校教育领域,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行为或心理方面出现偏差其背后往往是家庭教育本身出现偏差。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要改变学生就得从家长入手,但是我们的感受是与家长的合作比学生更为困难,因为家长更容易认同自己的习惯,更不容易接受意见改变自己,他们往往要求学生先改变,而这就会使事情陷入僵局。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短期焦点的方式来处理也会有着较好的效果。

案例:小明,男,初一学生。其主要问题行为是冲动,习惯于采用暴力手段来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班主任老师发现这很可能与家长对待他的方式有关,因为家长也习惯于遇到问题就以打骂对他。初期,班主任老师婉转提出建议,要求家长减少打骂,家长认为不打不成器,行为没有太大改观。后辅导老师加入并运用短期焦点的方式进入。辅导老师先赞扬家长积极地关注小孩的成长,并且能够有着良好的是非感,相信他的付出会有好的回报。家长大大提高了对辅导老师的接纳程度,为接下来的交流打下基础。

辅导老师:小明爸爸,刚刚听到你为了改善小明的脾气做了许多努力,这里我想特别了解一下有没有哪个时候小明的脾气会好一些?(寻找例外)

小明爸爸:听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这个学期开学一个月时,小明表现还不错,没惹事,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接到老师的电话。

辅导老师:听你这么说,我很惊讶那个月的时间里你都做了些什么,居然可以让他脾气好起来。

小明爸爸:嘿嘿,好像也没做什么。只不过就是像平常一样,放学回家就叫他吃饭,然后让他做作业。要说有什么不一样的,或许就是那个时候他表现也还好,我也就看他比较顺眼,那个月我没打过他,好像骂也没骂过,反倒还带他出去玩过一趟。

辅导老师:你的意思是你没有骂他打他还陪他玩的时候,他表现会比较好,是这样吗?

小明爸爸:哎!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看来我得改一改对待他的方式了!

这种方式强调家长自己就是解决孩子问题的专家,老师更多的时候不是指导家长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而只是引导家长把注意的焦点放在做对的事情上。这样做不去过多地讨论孩子出现偏差行为的原因,自然也就不用去指责家长,因而比较容易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能充分调动一切有益的资源,从而推动事情获得好的改变。

三、短期焦点解决运用于学校领域的意义

短期焦点解决运用于学校,能够在很多方面获得助益。首先它可以带来良好的师生关系,因为短期焦点解决更多地关注学生做对的部分,接近于教育界常说的“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更多地看到学生的优点,把学生的问题外化,认为每个学生自己都有着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要做的是帮助他把自己正向的力量发挥出来。这样很自然地老师与学生就成为了合作关系,也就是失去了师生矛盾的源泉。其次,短期焦点解决还可以改善老师与家长的合作,基于短期焦点出发的方式,在与家长讨论孩子问题时老师不站在专家的立场责备家长,不过多追究问题形成的原因,充分尊重家长在孩子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认同家长是处理自己孩子问题的专家,与家长合作共同寻求有创意的解决之道。这个过程必然是愉快的而且往往也会是有效的。最后,对于老师自己而言,常用短期焦点解决的方式来看待处理生活工作上的各种问题,也能大大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因为这一理念会不断地提醒自己看到正向,看到自己做对的事情,从而避免过多地在问题中打转,被不好的情绪困扰,能够一直带着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和生活。(稿件编号:100119003)

课外辅导方案篇3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工作档案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026-03

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建设好自己的工作档案是非常重要的。

一、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必要性

(一)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地位

1.辅导员工作档案是院系工作档案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档案管理走向制度化的今天,各项工作都应该做到有档可入,有案可查。就高等学校来说,二级系院的院务工作档案包含有许多方面,有教学工作档案、党建工作档案、学生工作档案,等等。辅导员工作包罗万象,其工作档案的涵盖面也就很广,涉及大学生学习、生活、党(团)建、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是二级系院整体工作档案的必要组成部分。

2.辅导员工作档案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档案的延伸和有益补充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辅导员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辅导员工作中所形成的档案,能直接反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整体构思及发展路径,是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佐证,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档案建设的一部分。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有利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二)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重要意义

1.辅导员工作档案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了班级每名同学的家庭背景、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志向、性格特点、能力及成长过程等,因此它有利于辅导员利用这些资料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展学业和职业生涯辅导、规划;辅导员工作档案还记录了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参加活动、与人交往等的实际状况,这些具有实效凭证作用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辅导员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联系,真正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结合起来。针对大学生各种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宝贵财富。

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辅导员开展班级各项工作的真实记录。一份完善的辅导员工作档案不仅有辅导员与特殊学生的谈心教育记录、与学生家长联系的记录、对典型学生的思想情况及跟踪调查的记录等,更反映了每个辅导员开展具体工作所使用的方法和措施。因此,辅导员工作档案为学工人员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素材。

3.辅导员工作档案是对辅导员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

为真实全面考查辅导员工作绩效,应把专家评估、同行评估、学生评估和辅导员个人评估综合起来进行考虑。无论是哪种评估方式,具体操作的时候都可以与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相联系、相比对。实际上,查阅辅导员工作档案已经成为不少高校对辅导员工作情况进行考查的重要依据。因为辅导员工作档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辅导员工作的真实性,反映了辅导员对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记录了辅导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成绩、经验及各种活动,是辅导员工作业绩和业务水平的反映。

4.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有利于促使辅导员自身不断进步。

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了辅导员工作的得失成败,有心的辅导员会充分利用这些档案资料,对自己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反思、研究、总结,从而有助于辅导员正确认识自我,并逐渐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促使辅导员队伍的不断进步和成长。

可见,档案工作作为高校辅导员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有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每一个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都应该努力建好自己的工作档案。

二、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

当前,不少高校因为人力、物力、财力等多种原因的限制,辅导员实际上集多种职责于一身,如思想政治教育、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日常生活管理、团建党建任务、课外素质活动拓展、安全维稳等等。

(一)在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上应包含的内容

1.班级基本情况。这方面的内容很多,一般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生住宿分布情况,班级干部名单、分工、联系方式及变动情况,困难学生、受资助学生情况,历年学生评奖评优、获奖及受处分情况,学生推优材料、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学生综合测评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班级制度建设情况等。

2.工作计划与总结。包括各学期班级工作计划、总结和各学期辅导员工作计划、总结。

3.学生思想教育。这方面的材料应包括与特殊学生谈心教育记录,与家长联系记录,学生思想教育典型案例(典型学生的思想情况)记录分析,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典型案例记录分析等。

4.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档案应包含有所带班级的专业培养方案,各学期课表、授课教师及联系方式,各学期学生成绩统计、分析材料,学生请假申请、安全责任书,学生上课、早操、活动、会议考勤记录等。

5.班级活动与素质拓展。班级活动与素质拓展应记录学生活动计划、过程(图片、视频等)、总结等,还包含有学生科技活动、论文资料的统计。

6.主题班会和班会。包括主题班会计划、过程(图片、视频)、总结以及班会记录或班级日志等。

7.辅导员本人资料。这方面的资料既包含有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法规、学生手册及其他有利于提高辅导员个人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的学习培训材料,又包括辅导员公开发表的论文、调研报告以及辅导员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课表、大纲、教案等。

(二)上述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具有的特点

1.灵活性。辅导员工作档案内容体系,并非一成不变。实际上,由于各高校辅导员实际承担的工作任务各不相同,其工作档案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和变化。

2.系统性。辅导员工作档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从学校、系院到班级,从学生、授课教师到辅导员本人,从思想政治、班风学风到素质拓展等诸多方面。

3.立体性。在辅导员工作档案中,既有工作叙事,又有工作分析、反思和总结;既有典型案例的介绍,又包含了有针对性的工作方式方法的展现;既有学生评奖评优等各种结果的揭示,又蕴藏着大量的平时实际表现的动态记录……可以说,一份工作档案,实际上把辅导员工作情况立体性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4.细节化。辅导员工作档案非常注重细节性。比如说,学生基本信息档案除了要记录学生姓名、学号、性别、出生年月外,还要标明家庭成员情况、父亲或母亲姓名、父亲或母亲的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家庭详细住址、家庭电话等(如果需要的话,主要亲戚及其联系方式也应想办法了解到);困难学生档案要对家庭人数、家庭经济来源、家庭月(或年)收入以及困难情况的摘要说明等有清晰的记载,受到资助的学生材料更要记清困难等级、资助时间、资助类型、资助金额等。

三、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的原则和要求

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衡量辅导员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实际操作上,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真实、客观、全面、正确地反映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各方面情况是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首要原则。这一原则表明了档案建设的关键在平时,要注重平时的点滴记录和收集。

(二)动态性原则

辅导员工作档案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完成的过程性,也就是说,它的完成不是短时间内实现的,而是贯穿于从学生进校到学生毕业离校始终。该原则同时要求辅导员发生更换时,原辅导员要将有关档案移交给下一任辅导员,保持档案的连续性。

(三)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强、体系完整是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又一重要特点。该原则要求辅导员在建设工作档案时要考虑全面,力求完整,既有宏观布局,又有微观揭示;既要务实,又要务虚;既把学生的生活、学习作为工作的主要抓手,又要考虑到与学生相关联的方方面面。

(四)创新性原则

一般说来,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内容方面差异不是太大,但在档案的形式、管理等方面完全可以根据本系(院)、本人工作实际而有所创新和变化。比如说在档案的管理模式上,既可以按内容分类建立档案,也可以按专业、班级等形式管理档案;档案保存形式通常是纸质版,同时提倡既有纸质存档又有电子版备份;当然,在数字化、电子化高度普及的今天,开发使用专门的辅导员管理软件进行辅导员工作档案管理更受欢迎。

(五)公开与保密相结合原则

辅导员工作档案里记载了大量的信息,信息具有秘密和公开的双重特质。一方面要注意档案资料的保密性。辅导员工作档案必然记录一些与学生有关的个人信息,从保护学生出发,除工作检查和上级领导检查指导外,不要向其他人公开有关信息。学生毕业后,有关资料要由系(院)统一保存。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起到教育、引导、警示和设置议题的作用,有些信息又是需要及时公开公布的,如班级制度、计划总结、考勤记录、奖励表彰等。

[ 参 考 文 献 ]

[1] 葛红丽.高校辅导员管理学生档案之我见[J].科技信息,2011,(10):472.

[2] 刘川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尹忠恺.论高校学生工作档案的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38-39.

[4] 杨春娟.关于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J].大学教育,2012,(6).

课外辅导方案篇4

在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专业化教育工作中,采取科学的教育模式十分重要。怎样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手段,使教育模式趋于多样化,是提升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专业化教育效果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除了常用的讲授、分组讨论、互动教育、视频教育等模式外,重点可采取以下教育模式。

1.1教育会诊模式

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参加专业化教育时,培训者要按学科把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把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部摆出来,由教育专家根据基层电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包括思想状况、学习情况等,进行集体会诊,找出基层电大教师的需求,提出教育策略。

1.2案例教学模式

它是一种以教师教育具体实例为中心的、通过展示案例,组织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讨论、归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是对当前前沿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而提出的。其目的是培养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能力。

1.3个案诊断式模式

所谓个案诊断式模式是指由教育专家、有经验的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等组成评价队伍,针对具体的教育操作,通过诊断进行形成性评价,发现教育、管理的优长和问题,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为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专业能力提出改进方向和措施建议,是促进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专业能力和专业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活动。这种评价活动能进一步掌握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专业能力的具体现状,有助于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1.4体念一反思模式

体念一反思模式是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对专业知识的内容、重点与本质的感悟理解,是对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判断评价,是对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的特点、规律与经验的寻觅发现。体念一反思,是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功和重要的素质能力,它既是理念,又是方式。在教育过程中,把反思的理念与方式结合起来,并转化为方法、过程和类型,对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专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科学决策,对提升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专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5基于主题探究模式

基于主题探究模式是一种以发现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强调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专业能力自主探索发展创新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过程为“主题浅释一问题引导一组合探究一成果分享一感悟深化”。从而提升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

1.6研修一体化模式

它是指接受过一定理论教育的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教育时以课题研究为中心,从教师教育实际出发,立足于解决教师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借助现代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让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在问题研究中向更高的理论层次提升。促使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教育理论素养和管理素养,使他们成为教育改革的带头人。

1.7网络培训模式

网络教育通常是以网络为学习平台的,构建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专业能力网络教育方法,它的特点是突出网络教育特色:一方面是坚持基于网络环境的合作交流、案例教学、示范模仿、情境教学等基本的教学方法模式。另一方面是开辟视频课堂、博客等,组织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在参加网络教育环境下的情感体验、案例分析、互动交流、成果分享等丰富多彩的网上学习活动,可极大地拓展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的学习方式,增强网络教育的人文性、创新性、针对性和开放性。以上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教育模式,它们不是独立而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它们之间不可分割,在具体实践中必须综合运用,才能达到预期限效果。

2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专业化教育的实施途径

根据上述对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教育模式的探究,要提高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专业化成长,对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专业化教育可从以下途径着手。

2.1理念领先,强化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的引领力教育

现代开放教育呼唤着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它要求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具有开阔的视野,能积极主动吸取现代教育思想的精华,转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并形成与被教育者共同的目标,贯彻到学校教育工作的各方面。现代教师的教育,首先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教育。因为现代教育给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这些标准与要求也是基层电大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依据。基层电大要努力按照现代教育的要求,为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条件、创造环境。一是请教育专家对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进行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教育,促使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树立正确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二是分小组组织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讨论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提升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对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认识;三是督促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撰写有关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方面的论文,确立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真正发挥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在开放教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2.2愿景设计,强化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专业发展力教育

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教育机构要组织专家组对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进行调查研究,采用教育会诊模式和问题研究模式,帮助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设计专业发展愿景和发展目标,使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理念及专业发展是什么?专业发展的思路与专业发展的途径是什么?自己专业发展的规划和落实计划如何确立?进一步深入思考:①自己专业发展的瓶颈是什么?突破瓶颈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哪里?②未来三年专业发展的目标是什么?③现在周边地区同行最先进的理念和专业发展的策略是什么?④我的“高招”是什么?我的策略在哪里?自己要描图寻路,努力提升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

2.3改革推进,强化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的创新力教育

随着开放大学的创立,发展是基层电大的根本性特点,创新则是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的典型特征。一往直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求生存、谋发展的必备精神品质,是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专业能力的突出体现。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系统的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教育工作的创新,需要宏观的、整体的、重点的创新,也需要微观的、局部的、配合性的创新。一个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如果要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要抓好创新性学习、创新性研究、创新性反思、创新性教育。只有这样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才能创新性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实践证明:先进理念+不断学习+努力实践+不断反思+勇于创新=专业化持续发展。因此,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教育机构要通过基于主题讲座模式、研修一体化模式、实地考察模式、案例分析模式、体念一反思模式等加强对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创新能力的教育,强化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改革创新能力的提升。

2.4分层教育,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向度

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专业化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人职适应期阶段。这一阶段是关键发展期,教师需经三年左右的教育实践,才能把书本知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基本形成自己的实践技能和技巧,实现教学知识向教学能力转变。二是成熟胜任期阶段。这个阶段的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年龄约在3o__40岁,他们有旺盛的精力,我们应抓紧引导和具体指导。三是高原平台期阶段。这个阶段是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期,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年龄约在40—45岁,容易出现停滞不前的“高原平台现象”,对突破期的教育重在“突破自我”,要强化和改变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的职业理想,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突破原有的教育教学水平,抓住薄弱点,把握关键,突破高原,实现第二次质的飞跃。四是成功创造期阶段。这个阶段的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年龄约在45—55岁。如果教师专业发展得好,他们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有自己的教育教学观点和理论。因此,省级教师教育机构要抓住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实施分层教育,以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专业发展为向度,根据不同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的需求,有针对性的组织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进行专业化教育,从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2.5体念一反思,努力提升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课外辅导方案篇5

关键词:团体辅导;自卑心理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中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里面,自卑心理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高中生是自卑感的多发期,多数高中生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自卑心理。其共同特点是:自我态度消极、情绪状态不佳、行为方式异常、人际交往受阻。过度的自卑心理往往与认知的偏差密切相关,它将严重危害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等。为了减少过度自卑感的发生,增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我们有必要分析高中生过度自卑的不良认知特点,以采取相应的心理辅导策略。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系统的辅导方法,强调辅导的预防,它可以运用团体动力学,以凝聚团体成员的向心力,调节团体内在气氛,激发成员建设性的行为与开放性的反应,从而协助学生了解自卑的形成原因,化阻力为助力,从接受自我,敢于表现真实的自我,进而超越自我,达到矫治的目标。

国内外对于中学生自卑心理的辅导与矫治的研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读书治疗法、认知改变策略、培养成功经验法、增强策略等。这些方法的共同点都是通过强化学生的后天经验,从改变学生的认知或者通过改变学生的行为达到改变他们的认知等方式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恢复信心,战胜自卑。团体心理辅导方法除了强化学生的后天经验以外还从学生的早期家庭经验入手,协助当事人从他们的行为、思考、信念和家庭关系等层面去了解现象世界,觉察其先天既定的生活方式对个人目标的达成所造成的影响,也鼓励当事人重新作决定,并采取行动。这是一种从新的角度去探索如何矫治学生的自卑心理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团体:指三人或三人以上成员组合而成,成员彼此之间产生交互作用,且有共同一致的目标。

心理辅导:指运用团体动力学的理论,由受过专业训练的领导者通过专业的技巧与方法,协助成员获得有关的信息,以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与健康的态度行为。它是让参与者进入一个“模拟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获得情感的支持、尝试积极的体验、发展健康的行为、重建理性的认知,从而变得更积极、自信、健康。

自卑心理: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往往有过度的内疚感与羞耻感,表现在行为上是拒绝自己、孤立自己,有时则采用自我吹嘘或轻视他人的防卫方式。

(二)理论依据

1.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认为人的生活方式起源于早期家庭经验,个人生命早期由于父母的溺爱、忽视、不合理的期待、生理的孱弱以及出生次序的影响,导致产生自卑感,人为了克服自卑感,于是寻求自我超越。

2.积极心理咨询理论。积极心理咨询理论指出:每个人都基于自己的重要信念去建构其主观的世界,人们会以个人叙述故事、与人对话的过程和形式去组织自己的经验,以此来掌控自己的感觉和生活方式。

3.群体动力学理论。群体动力学理论指出,人们结成的群体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不断地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群体的目标、规范、舆论、凝聚力、心理气氛与士气等社会心理现象是影响群体动力的内部因素。它们不仅影响群体成员的个性发展,而且影响群体发展的水平与群体绩效。群体动力理论从动态和系统的观点,分析了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也指出上述动力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变化和协调的过程。

三、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一)研究目标

1.设计一套能矫治学生自卑心理的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方案。

2.测定影响被辅导者心理变化的因素,建立团体心理辅导的科学模式。

3.培养和选拔出合格的团体心理辅导教师,并找出他们的共同人格特征和心理品质。

(二)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基础,采取调查法、个案法、测量法、观察法等多种心理研究方法。

四、研究步骤

(一)课题实施准备阶段

1.确定实验对象

我们以海报的形式向全校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宣传,学生自愿报名参与。在报名的32名学生中,我们先经过初步晤谈,然后进行《自信心量表测试》,该量表是从四个等级来测定一个人的自信水平,分别是:“很自卑”、“自信程度较低,有些自卑”、“自信程度正常,无自卑”、“自信程度较高或过于自信”。最后确定了被试11名,其中男生7名,女生4名,他们都处于自信水平的最低等级,即“很自卑”。

2.实验的设计思路

本实验让选出的被试先后参加了七次团体心理辅导,对活动结果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进行评估。定性方法,包括观察记录、检查团体成员的家庭作业和在团体活动结束后,收集整理自编的《团体意见反馈表》。定量方法,则是在团体心理辅导之后,用相关自信心的量表,对学生分别进行自信心的测量,通过对比结果,检测团体心理辅导对矫治过度自卑心理的影响效果。整理与分析团体辅导方案,把团体辅导推广至班级活动中去。

3.测查工具

一是个人评价问卷(PEI)。用于测定学生自我评定的一个方面,即自信水平,共有54个题目,6个维度:学业表现、体育运动、外表、爱情关系、社会相互作用以及同他人的交谈。总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90,男生为0.93。聚合效度研究发现,PEI与自尊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58,与JANIS及FIELDR缺陷感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59。二是演说者信心自评量表(PROS),量表中共有30个条目,用于评价当众演说时的情感及行为反应。本量表相隔一个学期的重测信度为0.61,作为一个测量当众演说恐惧的量表,PROS量表显示出很高的信度和效度。数据采用SPSS10.0进行处理。

4.制订团体辅导活动方案

这是课题有效进行的关键。整个辅导方案共分七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目标、内容及进行方式。每个单元活动时间约为100分钟。

5.设计表格

设计《团体成员报名资料表》、《团体成员心得记录表》、《团体满意度自我评量表》、《团体辅导记录表》,以便能更真实地记录被试在实验条件下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表现特点。

(二)具体的实施过程

1.建立课题组成员交流例会制度。把每个月的1号作为课题组成员交流例会日,定期向课题组反馈所负责的工作情况及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方案,以保证课题的有效进行。

2.加强本课题组成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2005年的上半年,课题组选派了刘慧红老师到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进行“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A级资格”培训,并取得了资格证书。至今,本课题组成员已有3人通过省心理健康教育A级的资格考核,1人通过了B级的资格考核,其他成员均通过了C证资格考核。

3.团体辅导前对11名被试进行个人自信心水平以及当众演说焦虑水平的测查。在团体辅导结束后对所有被试者进行以上两个量表的再测量,以了解团体心理辅导对矫治学生过度自卑心理的影响。

4.2005年8月~2007年12月,正式实施团体心理辅导阶段。整个辅导大致分为五大部分:(1)澄清目标,形成团体,促进成员相互接纳信任;(2)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帮助成员了解自卑形成的原因;(3)悦纳自我、实现自我,寻求自信支点;(4)通过行为训练、家庭作业等帮助成员学习掌握表达技巧,增强交往能力和自信;(5)处理离别情绪,反思总结收获,鼓励成员继续成长,结束团体阶段,同时把团体辅导活动推广至班级活动中去。

5.分别给11名被试建立了心理档案,每位被试的档案里都包含了以下七方面的内容:个案基本资料、问题行为概述、个案背景情况、分析与诊断、辅导策略、辅导经过、效果。

6.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结束后,收集《团体意见反馈表》,并进行整理、分析。

五、课题取得的成果

(一)设计一套能矫治学生自卑心理的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方案

本研究的活动方案效果可从《团体意见反馈表》和PEI与PROS两个量表的前测与后测的结果分析得到印证。

1.从活动记录和平时观察及与各班主任了解的情况看:团体成员在参与活动后精神状态好了很多,变得比以前更积极、主动和自信了,有些成员变化尤其明显。从团体成员在每次话动后所做的家庭作业看:他们在认知、行为上不断有所改变,开始对自己有了正确客观评价,自信心也由此得到增加。从活动结束后对自编的《团体意见反馈表》所进行的调查统计结果看: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法,对矫治学生过度自卑心理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见表1)。

表1 对团体意见反馈表的统计

2.利用PEI和PROS两个量表对被试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前测与后测,结果如表2。

表2 团体心理辅导前后被试得分的t检验

表2说明,被试经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后,演说焦虑水平显著降低(p

(二)测定影响被辅导者心理变化的因素,建立团体心理辅导的科学模式

通过《团体成员报名资料表》、《团体成员心得记录表》、《团体满意度自我评量表》、《团体辅导记录表》等关于被试在实验条件下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表现特点的记录,以及整个团体辅导活动的实施过程,我们可以归纳本次团体心理辅导的模式如下:

辅导目标:创造一种良好的辅导关系,鼓励团体参与者探索自身的确定信念与生活方式,帮助被辅导者认识他们自己的优点和提高作出改变的能力,鼓励他们为自己所选择的生活方式和想作出的改变充分承担责任。

辅导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建立辅导关系。这一阶段着重点是在相互合作和尊重的基础上,与被辅导者建立一种良好的辅导关系。辅导员要用一种共鸣、同感的方法进入被辅导者的内心世界,并向被辅导者解释,人是富有创造性的,他的问题源于他的错误观念,他应该为自己负责任,主动改变原有的错误。

2.探索个体的动力。这一阶段辅导员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和评价被辅导者的确定信念和生话方式。辅导员要先了解被辅导者的确定信念和那些信念如何影响他现在的生活方式及行为。在辅导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技巧是分析他在家中的排行位置以及当他建立确定信念时的家庭状况。另外的技巧包括探讨被辅导者的早期回忆以及与这些儿童时期事件相伴随的情感和想法,在分析时,强调他的行为目标和错误的确定信念,以及两者如何影响他的行为。辅导员还可以引用被辅导者过去和现在的行为进行比较来指出确定信念的持续。

3.领悟阶段。在团体情境中,领悟阶段重在帮助团体参与者了解为什么以他们自身现有的生活方式发挥功能。团体成员经由探索自己的目标和生活方式来了解自己。在活动中,辅导员可以提供外在的各种参照架构,帮助参与者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行为,同时鼓励被辅导者看作个人的表露和解释,这不仅对参与者,而且对其他成员都有很大的价值。

4.重新定向。重新定向是一个团体的行动阶段,此期间成员要作出新的抉择,考虑替代性的态度、信念、目标、行为,为自己确定任务,针对自己的问题采取具体行动。

(三)培养和选拔出合格的团体心理辅导教师,并找出他们的共同人格特征和心理品质

团体辅导的效果取决于辅导者与团体的互动效果,辅导者领导团体的模式、观念、成效与辅导者个人的人格特征与行为特征紧密相关。参考团体辅导的相关理论,结合本次的实践研究,我们对团体辅导者的角色进行了探讨,作为合格的团体心理辅导教师,需要扮演好以下几个角色:

1.创始者。要求辅导者掌握“开启技巧”――运用口语、非口语行为及活动,带领团体进入相互沟通交流情境之中,促成团体朝正向动力转化,增加团体过程的效率。

2.激励者。随时给予成员鼓励、赞美,特别是当成员分享个人内在深层感受与痛苦时,辅导者应适时地以口语或非口语的行为给予足够的支持与鼓励,这有助于增强当事人的自信和营造温馨、和谐的团体气氛。

3.调节者。团体讨论时常会发生两种情况:有些人很喜欢说话,开口滔滔不绝,总是占用别人的时间;而有些人即使有想法,也不多说。讨论和分享机会不均会影响成员的参与,辅导者应鼓励没有说话的人多说。

4.观察者和评论者。对团体的气氛、过程、领导行为和成员反应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还要学会积极地倾听、沉默等技巧,力求全面掌握团体的各种发展及制约因素,使每位成员、每个团体活动的过程都尽量被关注到。

六、讨论

在实施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在探索团体心理辅导模式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

1.本研究的团体心理辅导模式是从被辅导者的认知因素出发,注重改变人的自我观念达到矫治的目的,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的情感因素、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的行为治疗等对改变人的行为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如何结合才能更好的提高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呢?

2.合格的团体心理辅导教师除了上述我们归纳的四种角色以外,还可以有哪些角色呢?

3.如何提高辅导教师对组员的应对技巧?

以上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探讨,以求得到更为明确的答案。

七、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实施对矫治学生过度自卑心理显著有效。

(注:本文为2008年5月23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举行的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组织的第六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交流论文)

参考文献:

[1]林朝夫.偏差行为辅导与案例分析.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2]徐西森.团体动力与团体辅导.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3]贾晓波,陈世平主编.学校心理辅导实用教程.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4]傅宏.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5]刘勇.团体咨询治疗与团体训练.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聂永欣,姚琼.关于团体心理辅导中指导者角色的思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5).

[7]梁东标.团体辅导在学校中的应用.教育导刊,2002(21).

[8]梁东标.团体心理辅导模式述评.教育导刊,2002(2).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中学。电邮:)

课外辅导方案篇6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个案咨询能力和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能力无疑是心理教师两张最为重要的“专业名片”。由于心理辅导活动课在价值取向、课程内容、活动载体和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别于一般的学科教学,心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遇到一般学科课堂中不经常出现的问题。

在一堂以“自我认识”为主题的心理课上,当教师要求学生用“我是一个……的人”进行自我探索时,一个男孩子回答“我是一个长大后要娶18个老婆的人”引爆全班,在哄堂大笑之后,课堂陷入相互指责和嘲讽声中。在一堂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中,一位学生爆料自己具有超强的人际智能(加德纳多元智能中的一种),“我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万人迷……”,班级里除了嬉笑声,还有不屑的唏嘘声,班级秩序陷入一片混乱。作为专职心理教师,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类“嬉皮客”,如果不能及时引导,课堂就会陷入混乱,平等、信任的课堂氛围荡然无存。心理课有可能被学生标签化为“大道课”“茶话课”。要消除 “嬉皮客”现象,心理教师有必要从课堂规则的制定、课堂提问的引导和课堂评价的实施三个方面去努力。

一、给课堂规则定个调

当学生初次接触心理课时,往往会有种新鲜、好奇的感觉。“心理课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课?”学生急于从心理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求解答案。一直以来,学科教师习惯用教师权威和课堂纪律来压制学生,第一次上心理课的学生也稍显紧张的,课堂秩序往往较好。许多心理教师为了快速营造“开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往往会这样介绍自己的心理课:“同学们,心理课和其他课不一样,在心理课上,你们不需要有顾忌,老师和你们是平等的,你们心里想到什么,就表达什么,没关系的……”,甚至有的心理教师通过允许 “小违规”来立木取信。宽松的氛围建立的同时也为“嬉皮客”的产生埋下伏笔,使得心理课成为他们发泄“力比多”的“洼地”。

个案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课都强调“价值中立”,但两者实施的场景和辅导对象的特点不同,因而对“价值中立”的解读会不同。个案辅导是一对一的辅导,个案的情绪宣泄集中在辅导室,心理教师通过疏导,能使个案更好地发现自身的问题,明确改变的方向和途径。班级心理辅导课则不然,个体置身于团体之中,个体的不当言行会直接影响到班级辅导的正常运行,哗众取宠式的“嬉皮客”除了破坏课堂秩序外,还会制造更多的“嬉皮客”。等心理教师意识到心理课已经无法上下去的时候再立规则,为时晚矣!开放不等同于放任,“价值中立”不是阻碍心理课堂秩序的绊脚石,和任何一门课程一样,心理课也需要规则。心理教师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就要和学生做好约定,定好课堂秩序的基调。开放的氛围的前提是守则,平等关系的基础是尊重。

二、给课堂提问设个边

在中美教师的两堂心理课上,主题都是“体验合作”,中方教师的课相比于美方教师的课,节奏更快,同样的游戏,中方教师耗时更少。中方教师的“齐眉棍”游戏只用了20分钟,美方教师的这个游戏花了30分钟时间,除了美方教师课堂中需要部分翻译的原因外,时间的多寡主要体现在问题讨论上。在游戏分享环节,中方教师的提问是“谈谈你做完这个游戏的感想?”四位同学的回答也非常简单且流于表面,“合作很重要,我们要学会合作。”这样的问题对学生的深度思考帮助不大,而当课堂思考缺乏相应的“支架”以后,就容易出现潜在的“嬉皮客”:思维游离,行为无措。美方教师的提问要漫长得多,复杂得多。“在游戏前,你是怎么看这个游戏的,你当时觉得能完成吗?”“在游戏进行中,你扮演了什么角色,你是怎样看待这个角色的?”……一连串的问题汩汩而来,学生的思考从“合作很重要”这种面上的感受发展到对合作立体式的体验。

心理辅导活动课之所以叫活动课,是因为它更加注重体验,更重视生成。就拿“体验合作”这一主题来说,如果只是简单的知识讲授,那不用5分钟就能讲解完毕,因为这句话是学生耳朵听出茧子的“大道理”,而体验是否到位,生成是否充分,就有赖于教师课堂提问的循循善诱。“谈谈你做完这个游戏的感想?”这是很多心理教师课堂提问的常用语,但它是一个不着边际的“大问题”,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样的问题不太好聚焦思维。要想课堂提问更加深入,可以将这样的大问题细化、具体化为一个个层次分明的小问题和子问题。通过铺设阶梯,层层深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课堂的生成引向高处。

三、给课堂评价结个语

给心理辅导活动课课堂规则定好调,课堂秩序就会有规可循,教师设计好一系列具体的“子问题”,学生的课堂讨论才会变得充而不虚空,这分别能从“行”和“神”两个层面预防“嬉皮客”的产生。但一堂优秀的心理课不仅谋求没有“嬉皮客”的“捣乱”,更谋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整体“卷入”。在心理教师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最高频率的回复是“嗯”“哦”“好的”……这似乎又是对“价值中立”的遵循,但是适时适度的课堂评价是必要的,这种课堂评价包括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以及课堂小结。特别是对初中低年级学生和小学生的课堂而言,适当的课堂评价具有巩固课堂规则,助力课堂讨论,引导个体发展等方面的功能。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对其分享的内容可以“价值中立”,不作对错的判断,但可以从学生看问题的方式,表达的方法等方面给以正向的引导。“你的回答非常真诚,感谢你的分享”“你能从这个角度来看待问题,真了不起”“你这个书记员做得不错,把组内的观点整理得很清楚”……

心理教师除了对学生的回答“结个语”,进行适当的评价外,还可以在“课堂小结”时进行结语评价。课堂小结中的观点小结可以由学生自主陈述,也可以适当亮明教师的“观点”。个别心理咨询中有自我表露技术,教师适当的自我表露能为学生起示范带头作用,为学生处理相关问题提供“原型启发”。和学生回答完问题的评价一样,教师还可以就课堂中学生良好的课堂表现进行正向引导性的小结。

总之,在面对心理课堂中的“嬉皮客”时,心理教师不要囿于对“价值中立”的表面的理解而踌躇不定,通过给课堂规则定个调,给课堂提问设个边,给课堂评价结个语,还原心理辅导活动课作为“课”的基调,避免“嬉皮客”侵占课堂时空,从而使心理辅导活动课更有序、更深入。

课外辅导方案篇7

网络辅助教学平台“辅教”功能强,方便教师备课和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以下支持:①教师无需携带包括教科书、教案在内的任何教具和教学用品,只要能联网,教师就可用电脑、手机或其它上网工具进入平台,利用平台上的资源完成备课;②教师无需携带任何教具和教学用品,只要有能联网的多媒体教室,就可以利用平台上的资源完成课堂授课;③当学生因各种原因无法在校进行课堂学习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平台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平台对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的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实时管控、在线交流互动和指导,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④教师也可以利用平台组织、指导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活动;⑤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在平台上完成的网上作业、在线测评、在线互动与反馈等对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及时作出评估,及时改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⑥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己或要求学生下载平台上的有关内容,用于教学使用;⑦在平台上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可以减轻教师出题、评卷的负担,而且还可以使对学生的考核更客观和公正。

二、网络辅助教学平台“辅学”功能强

2.1在线远程教育进行自主学习

当学生因各种原因不能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学习时,只要能联网,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用电脑、手机或其它上网工具进入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对有关的学习内容进行浏览或下载,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阅读和思考,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阅读参考资料、浏览视频资料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通过提交作业、案例分析和网上自我测评对学习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并对学习效果做出自我评估,以便解决学习中的不足;通过平台与老师互动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的学习,教师的参与度很低,教师的参与主要体现在平台内容和对学生学习的网上指导管控上,主要学习活动都是在网络平台的框架内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在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学习的情况下,学生也可以通过上述活动完成课前准备、预习和课后复习以及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2.2支持差别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实现因材施教

网络平台除了提供满足大多数学生一般学习要求的教学资源外,还可以提供例如“专升本”、“考研”、“注册会计师”等有关的满足学生更高学习要求的教学资源,帮助有不同更高学习要求的学生实现预期学习目标。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下载平台上的有关内容,帮助学习,在实验中,进行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时,需要利用平台上的案例和有关资料,大多数学生都在课前进行了下载并做好了发言准备,也有的就在课堂上当场用手机上网,直接进入平台使用,非常方便。这样就不再需要教师事先为学生准备、下发相关资料了。如果学生在外地实习、实训,成绩考核也无需回到学校,由实习指导教师监考,在平台上就可以完成考试。

三、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提高办学质量

3.1网络辅助教学平台能够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开辟新路

随着对计算机软件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和与之紧密相连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深度开发,不仅能够为新的教学方法的采用提供很多新的条件或措施,还可以生发出很多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创造出更多的条件和机会。

3.2网络辅助教学具有很强的兼容性

能够支持、支撑课堂教学的改革,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提出的“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要求。第一、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不仅不排斥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任务驱动型、项目导向型、案例教学等教学类型或模式,反而它的教学设计、教案、多媒体课件等都可以采用上述模式中最适合的模式制作,能够将其它教学模式包容其中,提供给“教”或“学”使用;第二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可以为这些新的教学模式提供技术支持,使这些教学模式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展现。比如许多新模式下的教学不仅需要学生事先参阅案例、参考文献、教学辅助资料等做好教学参与的准备,而且认识、讨论一个问题往往占用的时间很多,在时间上影响其它教学内容的展开,有了网络平台,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例如,“马加爵临刑前的遗书”讲述了他自己从一个善良的、追求与同学和谐相处的大学生,到因贫困而遭到歧视,造成心理扭曲而锤杀同学,沦为罪犯的心路历程,对学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教师可把观看视频做发言准备和原来在课堂上讲授的一些内容拿到课外,由学生在平台上自主学习完成,即解决了课前利用教学资源做好准备问题,又解决了由于课改占用更多课时的问题。

3.3支持职业教育的全面改革,提升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将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方向,网络平台可以按照上述改革的需要提供实训指导,学生在实训操作中遇到问题,可以当场利用手机上网解决;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自主的选择最佳学习时间,利用平台进行分散的灵活的自主学习,解决因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企业或基地围绕着生产进行实践教学,造成的无法集中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按照周学时统一排课授课和课堂授课时数减少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讲,职业教育比本科教育更加需要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支持。

四、结束语

网络辅助教学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网络辅助教学是信息化与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二者融合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软件技术与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空间是非常巨大的,虽然我国网络辅助教学发展迅速,但高职教育中却相对滞后,这就必然使网络平台的开发利用在今后的高职教育中具有极大的空间,随着软件技术发展和网络平台的深度开发,平台的功能会更强,开发和使用会更简便,有可能向现在的多媒体课件一样,大多数教师都会很容易的制作和使用。再加上网络的普及、上网工具的多样化,平台利用将会更方便,因此,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将成为师生都不可或缺的“教”和“学”的好帮手。师生都将越来越需要它,它也就必然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课外辅导方案篇8

一 备课

教师在讲授知识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课堂教学进行得是否顺利、是否能取得成功,关键取决于备课准备得是否充足。获得知识是学生学习的目的,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如何备课,如何让自己所传授的知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如果老师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如何把课上好、如何让课堂更精彩,而不是考虑如何让学生更容易学会、用什么样方式呈现知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那么,这样备出来的课一定是华而不实的,教学效果也不会太好。用学生的视角看问题,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去备课,这样的课才有目标,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好。备课过程一定要仔细、认真,注意细节问题,不能因为所涉及的知识点小就不去认真对待。

教师上课必须有教案,教案的编写要按课时来进行,并且要独立完成。教案要详细,应包括以下内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外作业布置等,还要留出空白,以便完成课堂教学后,对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教师应通过尽可能多的渠道了解学生,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状况和接受能力等了如指掌,在此基础上,研究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就英语来说,涉及词汇、句型、短语和语法等知识点,而所有的知识点大部分都归纳在语法的范围之内。老师需要在备课的过程中查阅相关的英语资料,查阅的书籍要符合目前的教学阶段和水平。

二 课堂教学

备课工作准备好后,接着是课堂教学,教师要依照备课方案及内容来上课。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方互动性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授课模式中的传道、授业、解惑者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是这一共同体“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表现的舞台,而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这时,教师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角、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活动应占课堂的绝大多数时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练习、反复训练。课堂练习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有效手段,也能使知识进一步深化。从另一个角度讲,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平台,是一堂课中所有知识点的载体,通过课堂练习,可有效地检查学生对本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练习的方式,可由教师以习题的形式展示,也可是师生间的互动对话。为了便于学生活动,教师在备课时应在为自己设计教案的同时,按照课堂教学步骤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同步练习的题单和学案,列出知识点,供学生在不同阶段活动时使用。

三 课后工作

课后工作主要包括作业的批改和课后辅导。作业批改是课堂教学之后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和获取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作业批改可以有多种方式:(1)面批面改,也就是当着学生的面进行批改,新课上完后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然后当堂批改订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2)只批不改,严格订正。对一些简单的问题,或是学生因一时疏忽而产生的问题,只在错误的地方画线或打叉,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然后订正。(3)让学生自己批改。如听写单词一类的作业,可让学生来改。(4)互相批改,适合于答案唯一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对批改者要求不高的作业最大的优点是省时间,教师能在批改的同时完成作业的讲解。(5)使用激励性评语,教师对作业批改时,书面的点评,学生会很在意,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扬长避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必要时,加上几句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话语,会对学生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

老师在进行一个阶段的教学后,要适当地加以辅导,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辅导要因人而异,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方式,做到耐心细致、循循善诱。辅导的形式也有很多,一般常见的有补课式辅导和一对一的辅导等。

上一篇:个性化一对一辅导方案范文 下一篇:医学生见习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