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学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2 07:28:57

网络教育学习总结

网络教育学习总结篇1

关键词:网络教育 课程开发  应用

21世纪,充满着技术的神奇与活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带给人们的是“快乐学习”,是便捷和十分的个性化,是最佳效果。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网络远程教育,促进了国家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进步,改善了教育的环境和手段。其效果绝非以往的常规教育。目前,我国网络课程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有关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的教学应用模式单一,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速网络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完善。随着网络教育资源的逐步完善,网络教育将迎来灿烂的明天,甚至可以彻底改变我们既有的教学模式。

网络教育是充分利用计算机,通过网络展示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这个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工具软件、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因此,探索和研究网络课程的开发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网络教育的构成

网络教育是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学习的重要手段。根据网上教学的特点和人才培育的需要,它由以下几个系统构成:

(1)教学内容:课程简介、目标说明、教学计划、知识点、典型实例、多媒体素材等;

(2)虚拟实验:实验情景、交互操作、结果呈现、数据分析等;

(3)学生档案:学生密码、个人账号、个人特征资料、其他相关资料等;

(4)学习导航及工具:字典、词典、资料库、电子笔记本、内容检索、路径指引等;

(5)开放的教学环境:包括相关内容、参考文献、资源、网址, 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聊天室、讨论室、教师信箱、问答天地、疑难解答等。

2、网络教育课程设计原则

(1)个性化: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重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提供学习必须的工具软件(如计算器、在线字典、电子记事本等),实现学习过程的自动记录功能等。

(2)协作化:要发挥优势,为网络课程学习提供协作学习和协同工作的工具。

(3)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进步使网络教育的多媒体传输成为可能。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根据需要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内容。

(4)动态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老化的周期日益缩短。为此,在设计网络教育时要遵循动态化设计原则,随时扩充新的知识内容,保证学科内容的先进性。

(5)共享性:网络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资源共享。为此,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体现共享性的设计原则。提高网络课程结构的开放性,体现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

3、网络课程开发的一般步骤

第一阶段为教学设计阶段,包括构架、分析和设计;第二阶段为开发阶段;第三阶段为评价阶段;第四阶段为阶段。无论哪一种形式的课程开发模式,实质都是系统方法的具体应用,所以它们的框架大同小异,只是在具体设计过程、实际操作步骤中所体现出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不同而已。

(1)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结果是网络课程开发的蓝图,直接决定了整个网络课程的优劣。依据网络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在教学设计阶段,以一种介于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和基于环境的教学设计的混合模式来设计网络课程,以期优化教学环境,达到最好的教学或学习效果。 我们理想的设计是重视学习目标实现、基于环境的教学设计。

(2) 课程开发

网络课程的开发阶段实质上是运用网络课程开发工具,将设计蓝图变为网络上虚拟的教学和学习资源的过程。它包括媒体的采集、信息资源的收集、各种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以及系统的集成。

开发网络课程的工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Web开发工具(包括各种网页开发工具、数据库开发工具及脚本语言),这种开发因为涉及到编程和数据库的开发,需要专业人员支持。另一种是网络课程开发工具。它一个简单易用的网络课程开发软件,可以为那些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们建构一个较为完善的网络学习环境。

(3) 课程评价

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运用有效的评测手段和其他的反馈手段来调整、修改和完善网络课程。而总结性评价是在整个网络课程开发完成或上网后,根据试验原型的评测结果和实际运行中的反馈信息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之后对网络课程的质量水平作出价值性判断。

(4) 课程与维护

网络教育学习总结篇2

关键词:高等教育;网络教育;军队院校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军队网络高等教育是指依托军事训练综合信息网等军队网络系统,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一种高等学历教育形式,是国家和军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干部和士官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当前,开展军队网络高等教育研究,是认真贯彻落實《2020年前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的重要举措,对建设学习型军队、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加强我军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广大官兵整体素质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设原则

(一)精心统筹谋划

精心统筹谋划,是指由总参谋部统一谋划、统一标准、统一口径,针对各院校實际情况,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實施。军队网络高等教育涉及方方面面,既涉及基础条件建设,又涉及教学组织管理;既涉及各级部队,又涉及全军各院校;既涉及师资力量,又涉及生源等等。这些都需要总参谋部精心统筹谋划,充分发挥部队和院校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需要全军上下齐心、部队和院校协同出力。實践证明,任何院校单一行为,都难以奏效;任何大单位单一行为,都难以取得较好效果。只有军委总部牵头,精心统筹谋划,军队网络高等教育才有开设成功的希望。

(二)整合优质资源

近十年来,随着全军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军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为军队网络教育奠定了基础。总部要聚全军优质资源,科学合理地整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投入、少走弯路,快捷有效地开设军队网络高等教育。

(三)科学合理布局

科学合理布局,是指军队网络高等教育要充分发挥全军各院校优势,教有特色、学有用途、注重實效、按需布局、科学合理确定各院校学科专业和部队学习站点。军队网络高等教育是网络化、开放式、自主学习的现代化平台;是强化我军“五支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各级部队和各院校必然拥有极高的积极性,为确保教育质量,防止一轰而上,必须科学合理布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才能實现为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军事人才的目的。

二、开设方式

(一)总部统领

总参军训部要发挥其特殊地位和职能作用,归口管理全军网络高等教育工作。拟订军队网络高等教育政策和规章制度;拟订网络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和开办专业计划;参与网络高等教育学员招生计划的制定和招生;负责网络高等教育学籍、学历和学位管理;负责协调全军军事训练综合信息网络建设,组织研制、配发网络高等教育管理系统,为网络高等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网络平台;检查指导网络高等教育工作,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等。

(二)大单位依托

军区级大单位要按照总参军训部关于军队网络高等教育的统一部署,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和管理所属院校网络高等教育;领导、组织和协调所属部队网络高等教育学习站点建设和维护;及时反馈教育信息。

(三)院校主体

军队院校负责组织實施网络高等教育的具体工作。主要是:认真贯彻军队网络高等教育方针、政策,执行军队网络高等教育规章制度,落實网络高等教育任务;制定网络高等教育實施细则,并组织贯彻落實;拟定网络高等教育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编审网络高等教育教材和课件;组织實施网络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改革,开展网络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负责网络高等教育学员招生和学籍、学历、学位管理等等。

(四)部队配合

部队要按照总参军训部和受直接领导的军区级大单位的指示、要求,负责网络高等教育学习站点建设和维护;尽可能为学员创造学习条件和氛围;协助各院校组织招生、入学、考试等;及时反馈教育信息。

三、专业设置

(一)开办网络高等教育院校的基本资质

开办网络高等教育的军队院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健全的教育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够承担教学的专职和兼职教员队伍;适应部队需要并适合以网络高等教育方式實施教学的学科专业;与培训专业、培训层次要求相一致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符合《军队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要求,能够满足网络高等教育各环节需要的教学设施、设备。

(二)军队网络高等教育专业申报

凡具有开办网络高等教育资格的军队院校,必须严格遵守军队网络高等教育审批制度。在开办、增设网络高等教育专业、提高网络高等教育培训层次时,应提出书面申请,并附可行性论证报告、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办专业申请,在规定的时期内,经上级院校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总参谋部军训部审批。

(三)军队网络高等教育专业审核

军队院校网络高等教育开设专业必须报总参军训部审核,要严格执行三个主要标准:一是开设的专业必须与本院校担负的教育训练任务相一致,符合军队院校专业目录及规范的要求。二是开设的专业应是本院校优势学科专业、有一定规模的生源,满足部队建设和官兵发展需要。三是同一专业只在一所院校开设,类同和相近专业尽量归并;同一所院校可开设多个优势专业;同一专业多所院校可开设的,应择优审定某一所院校开设。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军队网络高等教育的核心。院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军队关于高等教育工作的相关规定,结合学员在岗学习等實际情况,发挥专业优势,体现专业特点,分层次科学设置相关课程。

(一)大专生课程

以专业技术技能教育为主,宜开设實用性、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教育学生了解是什么、知道怎么干和怎么用,以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技能为目的。课程总数应因专业而定,通常为12~15门。其中:通识教育课4~5门,专业基础课6~7门,专业课2~3门。

(二)本科生课程

以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为主,宜开设有一定理论知识、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教育学生了解是什么、知道为什么、怎么干(用)和怎么巧干(用),以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目的,为今后发展奠定专业理论基础。课程总数应因专业而定,通常为15~19门(含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其中:通识教育课4~6门,专业基础课8~9门,专业课3~4门。

(三)研究生课程

以专业知识和理论教育为主,宜开设理论性、前瞻性较强的课程。教育学生了解怎么干(用),知晓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专业前沿理论和发展方向,以着重夯實理论功底和培养专业创新能力为目的。课程总数应因专业而定,通常为10~13门。其中:通识教育课1~2门,专业基础课7~8门,专业课2~3门。

五、报名招生

(一)招生对象

军队网络高等教育招生对象,从人员类别上看,包括军队在职干部、士官、在编职工、非现役文职人员、非现役公勤人员。从文化水平上看,参加大专学习的应具有高中和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参加本科学习的应具有大专和相当于大专文化程度;参加硕士研究生学习的应具有本科生学历和相应学位。参加博士研究生学习的应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和相应学位。

(二)院校招生

院校根据总参谋部军训部批准开办的网络高等教育专业及班次、院校的网络教学能力和部队生源情况,申请招生计划,不得无计划招生、不得私自调整计划招生、不得超计划招生;应按总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在招生日期开始前三个月,通过网络等方式招生信息;认真审核招生报名申请表,核发录取通知书,在招生结束后通过网络等方式公布录取名单,通过保密方式告诉学员网络学习个人专用密钥。

(三)学员报名

学员根据院校招生计划,认真填写招生报名申请表,经本人所在单位批准后,通过网络等方式报送至相关院校。

六、教学實施

军队网络高等教育的教学工作,应当严格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實施教学,确保教学质量,以学员网上自学为主、教员网上授课和辅导为辅。主要环节包括:网上学习、网上授课、网上辅导答疑、网上作业、网上考核、网上提交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

学员网上学习和网上作业,原则上在本单位学习站点,特殊情况可就近开展。各院校应至少在网上授课、网上辅导答疑之前一周公布计划,认真组织。教员应及时批改学员作业的检查指导,作业成绩应占课终评定成绩的一定比例。

七、课程考核

(一)考核大纲和试题库建设

各院校负责考核大纲和试题库建设工作,考核大纲应根据网络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重在检验教育目的达成情况。试题库建设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采取集中封闭的工作形式组织专家命题,或在本校内以征集试题的方式进行。命题工作应严密组织、规范管理,實现命题工作的科学化和标准化。试题库的命题和审定工作参与人员均为人员。人员必须遵守保密规定和有关纪律,各院校要与人员签订保密责任书。参加命题工作的人员不得公开其命题人员身份,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与命题相关的内容和工作情况。

(二)考核组织与實施

各院校应定期公布考试计划,学员根据学院公布的考试计划,向学院提出报考申请。学院审定学员提出的课程考试申请表,核发准考证,并将考生名单及时通知相关的网络高等教育站。学员在填制课程考试申请表时,根据学习情况,既可跨学年选考课程,又可选择已考而成绩不合格的课程。多次选考已考而成绩不合格的课程,不作补考记录,视为学员重修。

考核时,学员应根据院校应定期公布考试计划规定的考试日期内,持有效的准考证和能证明身份的有效证件,到指定学习站点参加考核。考核原则上在室内网上考试,特殊课程可室外进行。网上考试原则上采用单机运行、学员独立作业的方式。

学员在网络高等教育站考务人员指定的考试用机上,根据考试管理系统界面的操作提示,进行独立考试,严格遵守考场纪律。考试结束时,学员应根据考试管理系统界面的操作提示提交答卷,在考试机中自动生成加密数据库,由各网络高等教育站汇总提交相关院校。监考人员应由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担任,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维护考场纪律。

(三)考核成绩评定

各院校及时组织评定考核成绩,在课终考试结束后30个工作日内,网上公布学员考试成绩。课程考核成绩由考试成绩和平时作业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作业成绩由授课教员评定;考试过程中的客观题评计算机自动确定,主观题成绩由阅卷小组评定。阅卷小组不少于教员组成,按参考答案、评分标准评定。

八、教学管理

(一)学制与学籍管理

军队网络高等教育采用弹性学制和学分制。一般情况下,大专科学制均为2年半~4年,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制3~5年。学员被院校招生录取后即取得相应学籍,课程考核合格取得相应学分,修满规定学分准予毕业。在规定的学制内,不能按期毕业的网络高等教育学员,所学课程考核成绩达到“合格”以上的课程,学院应发网络高等教育单科结业证书。单科结业证书颁发时间按该课程最后一次通过时间填写。本科和研究生,符合学位授予标准,应授予相应学位。取得学历和学位的学员,由有关院校按规定报送总参军训部注册。

学员已经学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成绩达到“及格”以上的,或者已经取得相应学历单科结业证书的,且时间没有超过相应学历学制最长年限的,可提出申请,经院校审核批准,准予免修,但免修课程不得超过考试课程的二分之一。未毕业学员,需要继续学习的,按新生对待。凡减免学习课程的学员学籍从免修课程最早通过时间所在的学年开始计算。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学员,学院应取消学籍。

(二)学员管理

网络教育学习总结篇3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活动组织;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10―0036―05

引言

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高校教学的环境和条件, 众多高校都具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室配置、良好的网络环境等。但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却并没有随着教学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改变, 大多数还是停留在原有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简称BL)的提出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BL是指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不同的技术和手段以及不同的应用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它通过有机地整合面对面的课堂学习(Face to Face)和在线学习(E-learning)这两种典型教学形式而成为当前信息通信技术教学应用的主要趋势[1]。

《网络教育应用》课程是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在社会越来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大背景下,《网络教育应用》课程在内容的选取与课程体系的组织上都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课程转换成为“知行并举”的课程体系,以面向具体领域实践的能力体系为主线,而将知识体系作为其条件或基础。本文将以刘成新等编著的“网络教育应用”教材开设的课程为例,参照黄荣怀教授提出的BL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对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与实施,以期实现在学习中灵活提供学习资源、开展协作学习活动及提高学习效率等目标[2]。

一 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

混合式学习现在已经在全世界的企业教育和学校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几乎没有可以指导课程设计的可操作性方法,究竟应当如何设计一门混合式学习课程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基于对混合式学习相关理论和现实的认识,黄荣怀教授提出BL教学过程是由四个不同的关键教学环节所组成(图1)[3]。对于传统教学来说,一般包括课程导入阶段、具体教学过程阶段和考试评价阶段。对于BL,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与传统课堂教学类似,主要由课程导入、活动组织、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四个阶段组成。

二 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是教师与学生通过一定的手段对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进行交流,以使师生对课程的教学目标、网络/课堂学习活动组织形式、学习支持方法与考试评价方法形成共识。

在BL的教学环境下,课程导入包括教师准备、学生准备等内容。

1 教师准备

教师准备一般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了解课程资源,补充教学材料,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与教学手段等。在《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学习中,课程导入阶段的教师准备包括:

(1)根据培养目标与教学方式,确定实践项目

在开始教学前,教师必须事先明确课程培养目标与教学方式,《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培养目标是:理解网络教学环境的构成;掌握网络教学过程与模式的应用;能够设计与开发网络教学应用系统;理解教室网、校园网和互联网的教育应用;了解网上教学应用开发的新技术。根据培养目标,学习小组采用协作方式开展项目实践活动。

在《网络教育应用》课程中,项目由教师确定。授课教师首先根据课程和培养目标提出4个实践项目,项目内容为: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网络教学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网络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网络教育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实践项目的制定与研究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各种不同教学应用系统的特点与设计方法,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将来设计与应用各类系统开展网络教育活动奠定适当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2)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参与

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习情境创设是非常必要的。在创设《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学习情境时需考虑以下方面:

第一,运用多媒体、超媒体功能和虚拟技术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这些技术具有多种信息通道的传播功能,它们把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增加教学内容的真实性、科学性、趣味性。第二,创设灵活的交互活动环境。“协作”、“会话”是学习者学习环境中的两大因素,学习者常需与人协商、合作,以更进一步培养高级认知能力。

在《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情境主要是通过网络课程形式展现,根据我校使用的天空教室软件创设研究性学习网络支撑平台。平台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案,主要包课程资源、项目内容、小组交流、研究成果展等模块,能够为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交流讨论、学习评价、作品共享等提供支持。

2 学生准备

(1)知识储备与特征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教育技术专业三年级本科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学习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远程教育、网页制作等专业课程,同学期还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因而具备学习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基础。

经过近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但在协作能力方面还需锻炼。为了能够从理论与实践上为即将毕业的本科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培养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尤为重要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2)选择实践项目

课程基础内容教学(共5章,约9周教学时间)完成前,学习者必须登录网站选择实践项目。学习者主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上述4个实践项目中进行选择。本门课程的学习者只需完成一个综合课题的研究即可。教师根据项目规模大小确定协作团队人数,以3-4人为宜。在实践项目的选择中,还需明确各自的任务,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三 活动组织

本门课程网上学习活动主要借助天空教室网络学习平台进行,集体课堂教学约占9周左右(共18个教学周,每周3课时)。网络学习平台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互动的空间,也提供了各种必要的网络学习工具。师生之间的互动主要借助平台来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则以项目为核心来组织,另外,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网络以外的交流活动。具体的活动组织如图3所示。

根据教学内容与项目的具体任务,在课程实施中安排了以下的学习活动:

1 课堂面授

学生大都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旦改变了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与学的方式,仅让学生在网上自学是不现实的。因此,在《网络教育应用》课程学习活动安排中,首先还是采用课堂面授的方式,完成理论知识与基础内容的学习。

课堂面授主要在教室里完成,可能以教师讲授为主,也可能表现为讨论或报告等。《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面授时间为9周左右,面授内容为课程的前五章内容:第一章,网络教育应用概述;第二章,网络教育应用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网络教学环境与资源;第四章,网络教学过程与模式;第五章,网络教育平台与技术。在这个环节,学生应按照要求,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教师则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必要的课堂答疑,以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等其他方式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

2 小组协作学习

小组协作学习环境以多媒体实验室为主,主要采取网上协作学习方式。它是由一系列“学习阶段”组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学习者深入学习,另外需密切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进度。课程以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为依据,以时间为轴线,采用小组协作的组织方式,将项目设计与开发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即项目准备、中期汇报、项目成果展示、项目总结。

(1)项目准备

该阶段的目的是要每个小组成员形成一份设计方案,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对项目的各项主要工作合理安排。学习者选定项目后并接受分组后,应在一周内以小组为单位以书面形式提交小组设计方案,要求由组长负责提交方案,方案必须清楚阐述项目设计平台、项目开发步骤、各阶段任务分工、时间安排、计划使用资源等内容。此方案一旦确定并提交,将由教师提交至网络学习平台上公开。

实践表明,设计方案的提交与公开对小组的后续研究与协作起了很好的指引作用,而由组长负责提交设计方案,有利于网络监控小组成员协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并使小组成员明确各自职责,自觉各司其职。

(2)中期汇报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不易监控,在《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习者在设计方案提交4周内必须进行一次中期进度汇报。汇报的内容包括:阶段任务完成情况;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小组活动的记录;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小组协作如何,对本阶段研究有何感想;是否需要调整设计方案,如何调整等。

(3)项目成果展示

作品是衡量小组学习成效的重要依据。学习者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都可以从作品中反映出来。根据提供的4种实践项目内容,成果的形式主要以网站与教学系统为主,一般在第17个教学周开展。教师预先公布可操作性评估办法,在项目成果展示过程中,学习者参照评估方法对成果进行评价。在《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教学实施中,该项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60%。

成果展示可以直接考查学习小组每个成员的实践开发能力,考察小组问题的解决中及最初设计方案的实现情况;另一方面,基于网络的成果展示与提交也有利于学习者的相互学习、交流与借鉴,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4)项目总结

课程要求学习小组在项目成果展示的下一周进行项目总结,以各小组组长为代表。要求总结中阐明以下问题:项目研究任务的完成情况、小组协作分工及成员各自任务的完成情况、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不足之处的改进方法、是否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后续研究展望、心得体会等。实践表明,大部分学习者总结深刻,对各自研究过程能进行全面回顾,明确自身不足和以后努力的方向,体验丰富,总结是研究者对获取的知识的再度升华。

四 学习支持

网络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支持,是为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所提供的学术性和非学术性的帮助。具体来说,包括支持工具的提供、支持人员的配备及问题的答疑与内容的辅导。在《网络教育应用》课程教学中,使用了BBS、QQ、E-mail、聊天室、答疑等5种不同的交流工具,对学习者从理论、技术与学习方法等方面提供了帮助与辅导。

1 学习支持内容

(1)理论与基础知识答疑与辅导,指导学习者后期项目。

(2)选择或展示优秀的项目案例。主要是向学生展示优秀的教学网站与教学系统,以及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这些优秀案例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诊断及调控作用。[4]

(3)学习方法的指导,包括设计方法的指导与交流协作的管理与协调,使学习者尽快适应混合式学习方式,尽快转变观念。

(4)技术问题的解决,处理网络学习及协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故障或难题。

2 学习支持效率

在课程的教学中,要求教师与其他相关支持人员对于学习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必须在48小时回复。

五 教学评价

由于混合式学习是一种综合运用了各种学习形式的学习方案,表现出教育信息的不同传递媒体之间的结合,其实质是教师和学生在不同情境下不同教学组织与管理实践的混合。很难想象哪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可以对这样复杂的学习方案进行有效评价。因此,国外部分学者提出了混合评价(Blended Assessment)的概念,认为针对混合学习,应该采用综合的多种评价方法。[5]

结合《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采用混合式学习更应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评价,强调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具体评价类型与评价方式等内容见表1。

在评价内容的设置上,除了传统的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之外,针对项目实践的各个阶段都提供了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学习者个体、同学和教师根据这些评价项目和标准对阶段成果进行审核、评份,每个阶段得分依据一定比例计算而成,即:

各个阶段得分=教师评分×60%+同学互评平均分×20%+作者自评分×20%

有关三个评价主体评分的比例分配问题,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以上比例是师生在讨论基础上,结合形成性评价相关理论协商而定。实践表明,这样的比例分配比较合理,成人学习者自我意识较强,学习功利性较强,自我评分偏高,同学互评给分较低,而教师给分一般比较客观、公正,因此,三者给分需要控制。而有关各自比例分配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更正。

以上这种评价方式是将教师、同学和学习者自身的多种评价主体相结合。自我评价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标的明确和个性化的培养,使其由评价客体变成评价主体,提高学习的参与性。同时,教师的评价有利于正确引导探究方向,保证评价的公平和公正,而同学互评实际也是全体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协商和思想碰撞的过程,有助于取长补短,共同提升。三者的结合使评价更科学、合理。

六 结语

混合式学习模式是人们对网络学习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学习理念回归,既是一个发展,又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在《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教学实施中,前期的基础理论学习与后期的项目实践综合,实现了在教学活动上横向以具体的项目开发流程为主线,纵向以每个理论知识点进行串连,每个知识点为一个学习单元,学习单元之间又以项目开发的流程来连接,相辅相成。学生组成小组,通过合作共同完成每个任务和整个项目。经实践证明,采取混合式学习方式既可以保证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我们相信随着教师群体逐步转变观念,随着混合式学习课程设计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的不断深化,混合式学习将为越来越多的学生带来优化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3] 黄荣怀,周跃良等.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黄荣怀,马丁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9-14.

[4] 武希迎.基于混合式学习《教育电声系统》课程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0,(3):44-48.

网络教育学习总结篇4

关键词:大学英语;网络环境;学习策略;训练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79-02

随着网络教育的日益普及,人们已渐渐地认识到网络教育不仅是教学手段、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在网络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应该由原来的主导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隐身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面对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自主的学习时间),如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中的海量学习资源,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旨在探索一种有效的大学英语网络学习策略教学新模式,指导学生扩展、使用、迁移各种网络学习策略,从而改善和提高英语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能力。

一、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策略水平调查

学习策略水平调查对于了解学生现有的策略水平,评估学习策略训练效果,改进学习策略使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了问卷以及访谈两种调查形式,全面了解并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学习策略教学的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问卷调查

1、调查工具。国外心理学家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从不同角度和方面编制学习策略测评表。温斯坦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编制了学习策略测评表,简称LASSI,此测评表是专门设计用于测查和诊断学生使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能力的一种测评工具。根据我国网络教育的实际情况,陈义勤以LASSI为蓝本,针对网络教育的学习特色,对原有的测评表中的变量进行了科学的修改或补充。经过多次修改、专家论证和调查,初步形成了适合中国网络教育环境的学习者学习策略测评表。由于本研究针对的是我国大学英语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学习策略水平的调查研究,所以采用了陈义勤编制的《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策略量表》。

2、调查对象。东北电力大学2010级2114名本科生,其中男生1633人,女生481人;他们来自全国不同的省市,年龄范围在17-23岁。

3、实施测评与统计处理。考虑到大多数被试者都是首次参加网络教育环境下的学习策略测评,为保证每一个被试者都具有一定的网络学习经验,在进行测评前的一个月要求所有被试者都要参与本研究在互联网上提供的学习平台,以切实地感受网络学习。整个测评用时约30分钟。实发问卷2114份,回收1961份,回收率92%,其中有效问卷1712份,有效率81%。将所有有效问卷的数据输入SPSS10.0数据库,然后用该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4、调查结果与分析。一致性信度系数Alpha=0.9537,说明该量表具有较高信度。被试者网络学习策略水平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各个分量表所得的百分比等级从61%-70%不等,这一结果表明被试者网络学习策略水平普通,需要改善相应的学习策略以提高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和教学效果。

表1训练前网络学习策略水平

分量表平均得分百分比焦虑32.4863%态度33.4266%专心32.1963%信息加工35.9770%动机34.5568%自我测试31.3661%选择要点35.1869%学习辅助32.9464%时间管理31.9561%考试策略35.4570%(二)访谈调查

1、教师访谈。通过对东北电力大学10名大学英语教师的访谈,得出以下结论:

(1)目前,我校英语教师对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策略了解不多,很难在互联网平台上给学生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2)很多教师发现学习策略的教学效果并不突出,很难加以概括总结。同时由于缺乏对学生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反馈信息,教师无法对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效果进行实时监控。

2、学生访谈。针对被试者的不同专业进行了3组访谈,每组有10名参与者。在30名被访谈的学生中,男生23名,女生7名。访谈活动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在网络教育环境下学习策略使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反思,进而了解他们网络学习策略水平的实际情况。结果如下:

(1)许多学生表明自己在网络环境下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由于网络教育与传统课堂不同,没有固定的学习教室、课本,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发挥的空间,这对于已经适应填鸭式教育方式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很多学生承认自己的学习方法较为传统、单一,对于网络环境下学习策略知识了解很少,无法较好地运用学习策略知识提高自身在网络环境中的学习效果。

(2)很多学生反映目前高等教育体制下,学生学习策略的获得渠道十分有限,缺乏系统的学习策略知识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策略训练模式。

二、网络环境下学习策略训练实践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提出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学习策略训练新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的具体实践情况如下:

图1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学习策略教学新模式(一)实践所需客观条件

1、网络平台。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便捷、全面、综合的学习条件。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浏览、检索和查询相关的学习信息,为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创造优越的条件。网络学习平台可涵盖以下四个方面:(1)网络交互,如BBS,Email;(2)网站导航,如网站地图,站内检索;(3)课程资源,如习题库,课件库,试题库;(4)监控评价,如互评,自评,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

2、教师指导。学习策略训练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可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学生实施监控和指导,帮助学生少走弯路,满足不同学生特定的学习需求。教师所提供的学习指导包括:整体课程的介绍;课程计划的组织;学习目标的确定;对反馈问题的解答;相关知识的扩展等。

(二)实践所采用的形式

本研究采用在大学英语网络课程中穿插“教师提示”和“自我提示”的形式来开展网络环境下学习策略训练,将教师的主导作用融入到学生具体的学习活动和内容中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各种学习策略,以实现学习策略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

1、层次一:向学生介绍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可用或适用的具体网络学习策略,使学生的学习策略资源得以扩展,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量变。

2、层次二:在大学英语网络课程讲授中,通过“教师提示”和“自我提示”提醒学生使用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可用或适用的具体网络学习策略,使没有意识使用学习策略的学生通过提示开始有意识的使用学习策略,实现从了解到使用,从拥有到会用的质变。

3、层次三:引导学生就某一个特定环境下可用或适用的具体网络学习策略进行反思,达到即使在无教师提示的情况下也能主动甚至潜意识地使用该学习策略,实现学习策略的迁移和内化。

(三)学习策略训练实例

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UNIT ONE 《TIME-CONSCIOUS AMERICAN》为例,介绍如何进行网络环境下学习策略训练。

1、认知策略训练

教师提示:在开始学习文章前在互联网查阅与时间有关的文章,了解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对于时间的诠释,并记录在笔记本上,还可记录你对时间的观念和看法。

教师提示:在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重要词汇与次要词汇,试着使用个人熟识的标识对新知识进行标记。(例如使用不同字体粗体、斜体或不同颜色来标记主次信息)

教师提示:在课文讲解后,回想一下刚刚学习的内容,总结美国人对于时间的观念,试着提炼1-3个关键词或句子加以分析,提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使用此方法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2、元认知策略训练

教师提示:根据本单元总的学习目标,在浏览内容后,制定自己小而具体的学习计划。

教师提示:制定学习计划后把该计划帖入自己的笔记中,适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自己所做的计划及时进行监控和调整,总结出提高网络学习效果的方法来,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3、资源管理策略训练

教师提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要将自己的实际的学习时间记录下来,两者进行比较,发现自身不足,有针对性进行调整和改善。

三、实践结果对比分析

(一)问卷调查

本次测评实发问卷2111份,回收2012份,回收率95%,其中有效问卷1951份,有效率92%。所得数据统计如下:

表2训练后网络学习策略水平

分量表平均得分百分比焦虑32.1865%态度34.4068%专心33.6967%信息加工36.0173%动机35.5670%自我测试32.9365%选择要点37.0175%学习辅助33.1467%时间管理32.3865%考试策略36.3374%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各个分量表所得的百分比等级从65%-75%不等,选择要点量表提升到75%,表明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策略水平有所提高,已进入到自主学习的状态。

(二)访谈调查

1、访谈教师。通过对10名教师的访谈,了解到很多教师都在自己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帮助学生掌握网络环境下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但他们也承认,在学习策略训练上仍缺乏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仍会面临很多的困难,这也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学习策略训练问题。

2、访谈学生。很多学生都纷纷表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策略训练是有用的,可以让他们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监控、反思。这对于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都是很有帮助的。有了这次网络学习的经历,他们对网络学习产生了兴趣,认识到网络学习是充实自我,获取知识,实现终身学习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同时他们也表示由于自主学习策略水平仍处于一般水平,需要进一步学习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策略知识。

四、结语

大一新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习策略水平整体表现一般,需要加强相关的学习策略训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本研究初步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学习策略训练教学模式。实践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策略教学,学生的网络学习策略能力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但提高的幅度不大。根本原因:(一)由于受现有的网络技术和条件的限制,本研究未能做到网络学习的个性化教学;(二)由于学习策略涵盖多项内隐因素,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心理过程进行实时指导;(三)网络教育环境下学习策略训练深度和强度受学生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教师难以对此进行准确的评价。

参考文献:

\[1\]鲍松彬.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反拨作用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6.

\[2\]马利娟.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监控\[J\].教育探索,2011,(9):104-105.

\[3\]熊苏春,严峻.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策略培训实验报告\[J\].教学学术月刊,2011,(8).

\[4\]刘斌贤.论英语学习策略运用能力的培养\[J\].教育学术月刊,2009,(10).

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形成性评价环境中大学英语自主学习问题研究”课题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0GH03)

网络教育学习总结篇5

网络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创新

随着网络教育实践的步步深入,网络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上了日程。如何开展网络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目前需要突破的重要课题之一。

教育部在关于网络教育规范发展的几次会议上,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教育规范管理的通知》中都指出,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并明确要求“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团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学生组织的作用,密切注视网络教育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严格学生管理和做好思想项政治工作”。

一、开展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

首先,由于网络教育学习的个性化、自主化、社会化以及办学的多层次、多规格决定了网络教育学生年龄、职务、学习基础、家庭环境等层次上的差异,同时,学生又具有多重社会角色,他们在承担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要肩负对工作、事业和家庭的贵任。这些客观因素必然会给网络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复杂性、迫切性和艰巨性。

其次,从网络教育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价值观来看,由于这网络教育学生经历了由“学生”,到“社会人”和再由“社会人”到学生两次角色转换,在这两次角色转换过程中,具有了成熟的“社会人”经历,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成才观念、道德观念产生了相当大的差异。因此,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式无法移植到网络教育学生。

再次,从网络教育的学习模式来看,师生处于分离状态,缺乏集体主义教育的影响,更缺乏校园文化的熏陶,学生遇到学习上、思想上的问题,只能通过媒体与老师、同学间接交流,缺乏现场感,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失去时效性和主动性。

基于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网络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二、探索适合网络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1.结合实际,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

网络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应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端正的学习态度、激发与引导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要目标。据调查,目前超过50%的学生以文凭的获得为学习动机,缺少知识需求和能力提高的动力,加上网络教育学习主要依托网络进行,多元的网络文化和价值观念、虚拟的网络生活对学生的思想会带来很大的冲击,因此,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贴近学生,务求实效,切忌假大虚空,形式主义。

2.加强网上学习社区建设,充分利用网络搭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虚拟平台

一个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学生“网上家园”,是做好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为此,我们依托网络创建了思想政治工作平台,有计划的开展征文、摄影等比赛,组织网上专题讲座、专题讨论等,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自我负责、自我管理行为能力。

3.创建虚拟的学生社团和党团组织,引导和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由于网络教育师生分离的特征,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需要改革与创新,我们依托网络,建立了虚拟的网上学生社团和学生党团组织,以党员社区、网络党课、视频会议、网上群组讨论等形式开展党员活动,引导和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规范求学行为,提高思想素质。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开展的网上党团建设活动,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

4.建立开放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教学内容的适应性

在网络教育教学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要避免形式化、内容空洞、说教的现象。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对全日制本科生的“两课”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删除一些不符合网络教育学生需求内容,增加了比如价值取向、情操情趣、心理性格、文化修养、行为能力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内容新颖,有吸引力。

三、开展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保障

1.探索建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做好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开展网络教育的试点学校要建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机构,成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把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网络教育学院的总体工作目标之一,常抓不懈,量化考核。

2.建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和奖励机制

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活动开展的情况,作为网络教育学院、校外学习中心和网络教育学生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及时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好的经验,推广好的作法,争取好的效果。网络教育学院要加大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奖励力度,对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的学生,给与奖励学分的鼓励。

3.加强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研究工作

培养一支具有正确教育理念、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懂网络,熟悉多媒体技术的高校网络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保证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良性发展的关键。目前,各个试点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但很多活动只能限于校本部的学生参加,只有依托专门的师资或者对现有的辅导教师进行特定内容的培训,才能使处在各地学习中心的学生都能受益。

4.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因素对网络教育学生的影响比全日制学生要大得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努力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资源和积极因素为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比如,根据各个时期社会上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或事件,通过bbs或视频会议系统组织学生开展分析、讨论,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问题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四、结语

目前,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还处于探索期,网络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在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使网络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适合学习者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孟聚才.试论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思想政治工作[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2]谭惠苓.试论远程开放教育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2001,(3).

网络教育学习总结篇6

[关键词] 网络学习; 学习成效; 性别差异; 统计分析; 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网络学习是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手段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学习全新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1]学界对网络学习内涵的理解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学习包括一切基于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资源进行的教学活动。狭义的网络学习则指利用网络或其他数字化资源,对某一门特定课程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本文的网络学习取其狭义内涵,专指成人学习者在网络教育机构注册后按照其教学计划开展的有规律、有组织、有步骤并能取得学历的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学习成绩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将有助于制定分别适合男女生的网络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网络学习的整体成效,提升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

一、学习成效

学习成效是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学习结果与实现这一结果所付出的学习成本之比,即单位学习成本的综合学习结果。[2]相应地,网络学习成效则是学生参加网络学院的系统学习后,所取得的学习结果与实现这一学习结果所付出的学习成本之比。对网络学习成效影响因素的研究,王昭君通过文献分析后提出影响网络学习成效的四大关键要素:学生特性、网络课程特性、学习平台特性和教学互动;[3]何字娟、李爽在借鉴已有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用四元远程学习者特征(人口学维度、支持性维度、心理维度和策略维度)分析网络学习成效的影响因素;[4]而张家华、张剑平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网络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归结为四个方面:学习者、教学者、网络课程及学习环境。[5]可见,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影响网络学习成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就是“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人的内部因素,包括生理、心理以及策略等;外因是人以外的所有因素,包括教师、平台、课程、互动、环境、情境等。

同一网络学院的学生,网络学习的条件一样,影响网络学习成效的因素便主要是内因。对男女生而言,若网络学习成效存在差异,则应是由性别及其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差异造成的。男女生心理学方面的差异包含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是人的各种基本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分析判断力、创造力及应变力等。非智力则指智力以外的心理能力,具体包括倾向性(兴趣、态度、动机、需要、归因等)、情感(信仰、世界观等)、意志力(自我效能感、自信心等)、调节力(情绪调节、环境适应等)、气质、性格和情绪等。社会学方面的差异主要是性别偏见、学习策略引起的差异。

对网络学习成效的评估,Moore(穆尔)和Thompson(汤普森)曾指出:基于双向交互通信的远程教学,其成效只有通过学习成就、师生态度以及投资与回报来衡量时,其评估结果才是有效的。[6]这一观点基本得到国外学界的认同。美国教师联盟探究了近10年有关远程教学成效的研究,得出评估远程教学成效的三个方面:①学生学习成绩,包括期末成绩和平时测验成绩;②学生对网络学习的态度;③学生对网络教育的满意程度。台湾洪明洲认为,评估网络学习成效,特别针对具体学习效果时,应包括客观的学习效果与主观的学习收获。客观的学习效果包括测验成绩、完成进度时间、学期分数等;主观的学习收获包括学习满足、成就、偏好等。[7]王昭君在认真查阅、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比较了很多研究者及机构的网络学习成效评估指标,得出大多数研究者网络学习成效的评估指标基本一致,一般包含学生主观感受(如学习满意度等)和客观表现(如期末成绩等)。[8]黄天慧、郑勤华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比较研究后认为,大多数研究者在关于远程学习绩效评估指标方面的研究基本一致,倾向于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对学习的满意度来衡量数字化学习绩效。[9]评估网络学习成效,对学生的网络学习成效进行统计分析、作出价值判断,是网络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的核心,对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学习成绩就是学习所取得的成就、收获,它是衡量学习者学习行为综合结果的指标之一。在网络教育中,学习成绩也叫总评成绩,包括期末成绩、作业成绩和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0%、20%和10%。期末成绩是学生学习完一门课程后,参加总结性考核的成绩;作业成绩是老师布置的、让学生课后完成的学习任务的成绩;平时成绩是学生学习过程积极程度的评价。本研究以学生的网络学习成绩为指标,对其性别差异进行统计与分析,找出性别影响网络学习成绩的缘由与规律,提出一些提高网络学习成效的建议及对策。

二、统计结果

(一)研究对象及问题

本文以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04年秋季、2005年春季及2005年秋季入学并已毕业的专升本计算机专业学生为调研对象,其中男生335人,女生54人。期末成绩来源于该学院教学教务管理平台的数据库(截止日期为2010年10月)。由于该学院采用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5年,本文将对调研对象学习年限内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学习成效的性别差异,进而分析性别对学习成效的影响。

(二)课程成绩的统计结果

1. 男女生必修课平均成绩比较

网络教育学习总结篇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实现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条件,明确提出了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为我国教育信息化描绘了宏伟的蓝图。《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进一步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实现“数字湖南教育”的目标。同时,交互式电子白板、Web2.0社会性软件、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涌现,也使得我省教育信息化面临发展新机遇和新挑战。现在,信息学课程已在大中小学开设,多媒体教学更是成为许多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推手,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已深入到每所学校,还深入到了千家万户,学生每周都能够接触电脑,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也就顺理成章了。至于学生目前利用网络学习的现状,以及学校、家长如何科学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就成了一个必须关注的问题。

二、核心概念界定

所谓网络学习,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它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和协商学习的方式进行,具有传统学习无可比拟的优点。相对传统学习活动而言,网络学习有如下特征:一是共享丰富的网络化学习资源。二是以个体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三是突破了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

三、研究假设与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假设

网络学习具备常规学习手段所不具备的快捷和方便,通过研究学生网络学习现状,有利于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借助网络学习的实际,以便科学指导,减少网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负面影响。如学生在网络背景下学习自主性加大了,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下意识地只注意自己的心理顺序,而忽略了学科本身的逻辑顺序。其次,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不放心、不习惯,且网上资源纷繁复杂,尤其是还有许多不健康网站,很难保证学生学习不受不利资源的影响,有些甚至可能沉湎其中不能自拔。再次,一些网络课程往往没有教师指导,学生失败或无效学习的可能会加大。最后,网络学习中存在情感淡漠和情景变异的可能性,不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加之青少年认知水平、辨析能力等都不成熟,面对网上的多元价值观时往往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素质教育理论。本研究是建立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素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差异,激励发展,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个每个学生自能学习,自能发展,自能创新,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学习内驱力理论。奥苏伯尔内驱力理论认为,内驱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应多运用激励等手段,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获得“努力=成功”的感受,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调动内驱力,激发学习动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以驱使其为了保持教师的赞赏而进行自能学习。

3.主体性理论。弘扬人的主体性,唤起人的主体意识,发挥的人的主体活动能力,已成为时代精神的主旋律。主体性是现代人的基本特点,为了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就需要培养人的创造性、开拓性等特点,这些都与弘扬人的主体性有密切关系,因而如何弘扬人的主体性便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课题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思路

受地域、学校性质和学校规模的影响,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学校教学质量虽然在城镇中学中属于上等水平,但一线教师接受专门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严重不足,且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都不是很强,所以要真正提高我校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效率,除了教师本人苦练内功之外,学校要尽可能搭建起平台,灵活多样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我们确立的基本策略是:校内课件制作找差距,诚请专家来校专题培训,外出到市区名校拜师学艺寻求解决办法,回校总结制定改进措施,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明显进步。

(二)实施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做好“学生网络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课题的宣传发动工作,营造气氛,成立课题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2.组织实施阶段:完善校本培训和定期检测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召开座谈会,广泛收集意见,确定培训和定期检测学生网络学习的方法、内容、形式;设计子课题方案,落实到人,按计划组织实施并收集资料;统计分析,根据研究结果调整和完善课题设计;总结阶段性成果。

3.总结分析阶段:汇总各种研究资料,分析比较,汇编成果专集,全面检测评估研究效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和鉴定工作。

本研究预期目标:达成实验目的,形成最终研究成果:《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业成绩全面提高调查研究》论文集、《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业成绩全面提高调查研究》研究报告和《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业成绩全面提高调查研究》电脑软件。

网络教育学习总结篇8

关键词:成人教育;网络式发展模式;对策

一、成人教育网络式发展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成人教育网络式发展模式是继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之后的第三代远程教育的主体模式。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创设计算机、卫星电视和现代通信相结合的网络环境,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和网络学习的支持服务,为人们提供学习机会和条件的一种教育模式。

与其他教育模式相比,网络教育的特点更适合成人学习。主要表现在:

(一)高效性

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实时双向传输信息功能,这使得课堂不只是局限在一间教室里,甚至不局限在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内,只要有计算机网络连通的地方,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场所。这种突破了空间和时间限制的特性,扩大了生源,最大限度地增加了信息传输速率和区域,时效性强。

(二)便利性

网络使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大大拓展,它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起来的学习环境。这里有多种媒体形式展现的学习材料供学生学习,有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指导,有相应评价系统供学员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有电子虚拟技术实现“实境教育”。它不仅像24小时营业的“商店”,学习者可以随时到“商店”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还可以深入到大干世界的任何角落,体验到社会人生的具体情景。

(三)经济性

计算机网络可把各种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和公共文化设施联结在一起,组成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人们只需坐在计算机前,就能超越时空的阻隔,从这个宝库中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这样一来,知识资源得到最大的共享。另外,从网络投入来看,为获取相同数量的生源,投入相同数目的资金,网络学校要比传统实地建校经济得多。

(四)平等性

网络教育模式为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创造了条件,实现了“学者有其校”的目标,学习者能够比较容易地进入自己所喜欢的学校学习,也能直接听到最优秀的教师讲授的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

二、成人教育实施网络式发展模式的客观依据

(一)新世纪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21世纪初期,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知识经济的逐步形成带来了经济方式和体制的变革,从而导致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化,相应地对专业人员、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国现有就业劳动者队伍的素质差距甚大。据统计,在我国近百万个企业的1.2亿劳动者中,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0%;35岁以下青年技工约8000万,其中初级工占80%, 中级工占18%,高级工仅占2%。 1996年,联合国对46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国力进行排名。在总的排名上,我国居第26位,而在企业内部职工教育排名上,我国却位居倒数第九名。如此现状不能不令人担忧。因此,无论是就业人员、在岗人员、农业劳动大军的培训,还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任务等都很繁重,这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基于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欠发达的状况,兴办大规模的教育,必须在充分考虑经济效益、时代特征以及学习者自身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网络作为当今生命力最强大的教育形式,教育投入相对较少以及方便、灵活、综合性强的特点,正好适合成人学习时间不规律、自主性学习较强的特征,实现了学习资料的即时提供,满足了成人学习的需求。

(二)知识经济、人才规格国际化的标准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学习成为生活的必需。当前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要在短时间内纵览世界发展动向,把握时代进程,必须及时、准确地获取最新信息。然而,我国目前成人教育系统的封闭性、管理体制的保守性、培养目标的统一性、知识技术的低效性以及学习进程的阶段性,导致人才的培养严重脱离社会的真正需求,使其发展与社会进步成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轨道。而网络教育的即时性、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学习过程的终身性、人才培养的高质性等优势,满足了人们的学习需求,适应并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成人是社会的当班人,承担现实社会的经济发展、国民教育、国家建设等重任,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命运。因此,网络教育理应最先在成人教育中推广。

三、成人教育实施网络式发展模式的指导思想和政策措施

(一)成人教育实施网络式发展模式应遵循

的原则

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紧紧围绕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要以教育网络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体系,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的总目标,在国家宏观规划指导下,积极发展网络教育。

1.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

使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既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资源的数量和结构需求相协调,又与教育内部其他教育形式相互沟通和相互补充。在办学体制上,坚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总原则,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现代网络教育,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为辅助的格局,走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发展道路。

2.坚持开放性原则

在传输网络建设中积极与教育科研网和卫星教育电视网相结合,与社会上的各种传输网络相沟通,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内部资源以及社会资源,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允许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媒体,经济而有效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现代化网络教育。在发展网络教育中,既鼓励竞争,优胜劣汰,保证质量,又提倡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二)成人教育实施网络式发展模式的政策措施

1.政府和学校要加大力度实施网络教育工程

我国政府已经注意到现代网络教育建设的重要性,并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在未来几年内,中央政府将集中投入相当数量的资金,并广泛吸取地方、企业、个人的资金和力量,共同完成网络教育框架的构造。可以说,我国在网络教育意识上并不比美国逊色,关键是能否得到落实,并对中国现代网络教育建设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要制定加速发展现有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的政策和措施,在人力、物力、课程建设诸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制定建设规划,明确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开发的目标、思路和步骤,确定建设标准和要求,尽快建立行业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员在不同的地方能够用相同的方式使用网络学习。

2.采用股份制形式,走联合办学、教学之路

采取股份制的形式,筹建由教育部控制的国家交互式现代远程教育传输中心,吸引各方面的资金、技术和其他资源,发展网络教育。同时,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发挥中央、地方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在中央统一规划下,全国性网络由教育部组织建设,跨省的广域网络由教育部协调,有关省区负责建设,一省一市的局域网络在教育部的规划下,由所在地组织建设。提倡各种模式的现代远程教育在伸向企业、仲向农村时,积极地与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联合,合理布点,优化资源,促建网络,提高效益,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在教学方式上,逐步采用联合、合并的形式,将自考、函授等形式发展成为运用现代化手

段的远程教育。建立教育资源库(包括图书、音像和电子教材、资料),通过教育科研网为远程教育提供教与学的资料检索条件。

3.搞好东西部结合,加快西部成人网络教育开发进程

发展我国现代成人网络教育,可以利用名校、名师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但是更重要、更迫切的是要通过网络改变我国教育发展和学校分布不合理的局面,为教育基础薄弱地区的人们提供优质服务,更多地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尽快提高这些地区的群众素质,培养大批基层需要的专门人才。所以,我国开展网络教育不能只看做是现有学校教育手段的完善和功能的扩大,局限于为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服务,而应当着重解决贫困地区的教育服务问题,树立大教育观,利用现代信息快速、灵活的特点和发达地区的资源优势,为完成“西部大开发战略”任务作出贡献。

4、加强网络基础投入,建设宽带、高速的广域网络

网络教育需要大量的数据传输处理,必须有高速的网络平台来实现。在目前Internet总体速率还不是太高的情况下,如何使信息传输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是提高网络实际传输效率;二是降低传输速率,尽量利用目前较低的速率传轴那些最重要的信息。成人学员学习时间少,要求获取的信息量大,网络运行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利用网络学习的心情,必须予以重视。

5.重点抓好多媒体教学信息库的建设和开发,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课件的开发

网络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及形式是现代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必须投入足够的资金与人力,制作一批内容新、形式灵活生动、界面友好的网络多媒体课件。与基础教育相比,成人教育的课件应该技术性较强、易于推广、通俗易懂,在制作中要紧密结合成人的特点,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6.创造方便的上网学习条件

在网络上建设各类多媒体教室、多媒体实验室、多媒体阅览室、多媒体实验实习基地等,提供仿真技术,建立虚拟情景,让成人学员不仅仅能获取知识,更能在“实际”场景中操作练习。另外,对学员在网上的访问和信息下载权限还应予以保障,使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特点选择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1]董明传.面向21世纪我的教育观[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2]胡瑞文,卜中和.优化布局结构改革管理体制——对当前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思考[J].上海高教研究,1997,(2).

[3]晟暄.辉煌的成就历史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成人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1998,(10).

[4]国家教委成教司.新世纪与中国成人教育的新发展[J].成人教育,1998,(1)

上一篇:教师个人学习总结范文 下一篇:it课程学习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