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劳动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0 03:54:19

图书馆劳动总结

图书馆劳动总结篇1

[关键词]信息时代;图书馆;改革创新

一、引言

21世纪的到来,标志着我们已进入信息和网络的时代。信息,作为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以及关系这些状态和方式的广义知识,通过一系列的流通、加工储存和转换过程,以它的多样性和多维性,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它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等方式,可以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所有部门和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对生产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 信息对生产力的影响。(1)对劳动者的影响。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第一个要素,不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存在一个劳动者素质的问题。劳动者素质的高低,说到底就是劳动者获取、传递、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的高低。劳动者素质越高,其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就越强,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就越大。(2)对劳动工具要素的影响。劳动工具也与信息密切相关,其制作、使用、改进都有物化于其中的一定的信息含量。劳动工具的每一次变革,本质上都与人类在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上的一次质的飞跃有关。(3)对劳动对象的影响。劳动对象是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信息对劳动对象要素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的劳动对象的发现以及旧的劳动对象的改进方面,而且信息作为生产力要素,本身也可以归属于劳动对象的范畴,可以通过开发利用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出贡献。(4)对其他要素的影响。除了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外,科技、教育、管理也是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它们与信息也是互相交融、密切相关的。事实上,不论是科技、教育还是管理,本质上都是信息的化身。科技成果本身包含着信息,教育过程实质上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

2 信息技术对生产力的影响。信息技术是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主要包括电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这两种技术支持下的用以采集、存储、处理、传递各种信息的相关技术。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也同样对生产力各要素施加影响,如提高劳动者素质、促使劳动工具革新等。

目前,各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以及一大批发展中国家,也纷纷认识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战略意义,并加入到这场新的世界性竞争中去。他们提出,要建立世界信息新秩序。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信息资源已经成为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图书馆在发挥信息功能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从事图书馆工作多年,对图书馆的状况比较熟悉,认为在新的形势下,有必要对图书馆原有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否则图书馆将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图书馆以信息的加工、处理、传播为己任。从历史上看,它从来就是信息社会中一个当之无愧的子系统;在当今时代,其受到的冲击不言而喻。而在新的形势下,图书馆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图书馆文献资料电子化、数字化;图书馆及资料管理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网络化、远程化;读者用户服务全球化。它将彻底告别过去图书馆是“藏书楼”时代,走出文献“借阅厅”模式,成为“知识信息的集散中心”,成为以组织、传递信息资源为核心,以“用”为本,以满足用户为宗旨的“无墙图书馆”。

图书馆所面临的这种机遇和挑战告诉我们,要完成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图书馆也要与时俱进,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否则,难以实现图书馆功能和作用的社会转变。笔者认为,图书馆的改革和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二、对图书馆进行体制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从根本上说,图书馆体制就是一种管理形式。任何形式都要服从于内容。信息网络时代,图书馆就其社会功能、作用、为读者用户服务的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作为组织管理图书馆的外在形式――图书馆体制也必须相应变化,即必须对图书馆的现行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

我国原有的图书馆事业管理体制是按行政隶属关系建立起来的,因而是一种条块分割的封闭式管理,其特点就是部门所有,部门管理。最终追求“小而全”,其结果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及使用的不合理。例如,一方面就全国来讲经费不足,但有的地方不同部门却在仅隔数步之遥的地方重复投资,进行图书馆的基本建设;同一价值昂贵的书籍、珍本、光盘数据库等在同一地区被同时购买,造成巨大浪费。然而,另一方面是反映时代潮流及发展方向的数字图书馆工程却又因为缺少资金而不能投资兴建。另外,现行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管理体制使图书馆资料不能实现资源共享。有目共睹的一个现实就是:虽属同一地区,但不同系统的不同用户,他方的图书资源不能为我方所使用,这就导致宝贵的文献资料成为“藏”而不是“用”,使图书馆的社会效用大大降低。

总之,当前图书馆的这种封闭状态下的“自我建设”是十分有害的,我们应当从时代特征出发,从图书馆本来具有的社会性、公开性特征出发,建立一个具有法定地位,能独立行使职权,跨系统、行业的图书馆管理机构。即从行政隶属关系中解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一个联络内部、接轨外部的服务于社会的充满活力的有机体。

三、图书馆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工作方法要创新

传统的图书馆的工作流程是以文献为中心。如文献的收藏就分为采购、分类、编目和典藏等具体工作。而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提供文献信息的出版社和书店只需将书目资料数据输入网络主页,再加上数据交换,图书馆的资料采访、分类、编目包括财务等相关问题便可一并解决。整个过程只需一个馆员在网上即可完成。因此,图书馆外借、阅览分家和图书、报刊分离及检索、流通分离的状况将被打破。图书馆内部的组织结构要相应调整,其工作方式必须创新,其主要表现就是必将实现业务的重组。业务重组后,图书馆资料从采购到借、阅、藏、检将实现一体化。其结果会更快捷,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读者和用户。

四、图书馆人员要不断提高总体素质

有人说,在现代信息时代,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建筑占5%,信息资料占20%,而图书馆员却到占75%。可见,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在信息时代,图书馆是人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图书馆的文献浩如烟海,如何引导广大读者使用丰富的馆藏资料,图书馆首先要把开启科学文化知识大门的金钥匙交给读者。具体做到:(1)指导读者怎样使用工具书,掌握工具书的排列法,在使用工具书时少走弯路,使他们掌握利用参

图书馆劳动总结篇2

[关键词]外来劳务工;读者服务

1概述

外来劳务工,泛指从农村或中小城镇到大中城市务工,而没有取得当地常住户口的特殊群体,其范围涵盖了外来工和农民工。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到26 261万人,比2011年增长3.9%。由于“劳务工”这一称谓的范围比“农民工”和“外来工”更大,对该群体更具概括性,因此,本文所进行的图书馆对外来劳务工群体服务研究,也包含了目前国内对“农民工”和“外来工”群体的图书馆服务研究。

外来劳务工是城市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为城市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劳务工群体的不断壮大,他们对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为了向外来劳务工群体提供更好的图书馆服务,2005年9月,深圳市宝安区图书馆在辖区内的福永大洋工业园区建起了第一家专门为劳务工服务的图书馆——福永大洋分馆;2008年4月,深圳市首家命名为“劳务工图书馆”的宝安区图书馆艾美特分馆正式对外开放。随着各地劳务工图书馆的不断建成,国内图书馆界对于为劳务工(或农民工、外来工)群体提供图书馆服务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多。根据对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的检索发现,此类研究最早发表的学术论文是《图书情报知识》2005年第1期中倪传明和祝东红联合撰写的《把农民工纳入到主流文化视野中:论公共图书馆如何为农民工提供文化服务》[1]。而随着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农民工教育模式探索”(DGA05010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外来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研究”(06BSH024)立项开展研究,通过对北京、武汉、深圳三地劳务工的知识能力与图书馆需求进行调研,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组较有价值的调查数据[2] [3] [4]。

为了更好地把握研究脉络,笔者对CNKI进行了检索,把检索范围设为“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类别,检索关键词设为“农民工”“劳务工”“外来工”和“外来务工”分别进行检索,时间截止到2012年底,检索结果合并后过滤掉与主题无关的文献和报道性文章,共得到该领域学术论文149篇。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可以了解目前国内图书馆为劳务工群体开展服务的现状,为政府建设劳务工图书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数据,并反思目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研究与服务工作提供实践指导。

2统计数据分析

2.1 发文数量与时间分布分析

从发文时间分布来看,研究图书馆为劳务工群体服务问题最早的学术在2005年,之后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到2011年达到研究的顶峰,2012年稍有回落。从表1可以看出,对该领域的研究兴起时间并不长,2005—2007年属于研究起步阶段,2008—2010年研究稳步发展,文献数量逐渐增加,2011—2012年进入研究的繁荣阶段,发文量进一步提升。对照国家有关部门近年来的关于劳务工群体的规范性文件,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民工维权手册》;2006年,国务院推出《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等等,不难发现,业界对劳务工群体服务关注度的不断提升,正是密切配合了政府部门近年来日益关注该群体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是图书馆行业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体现。

3.1 理论研究

研究图书馆为劳务工群体服务的理论问题的文献不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知识援助论。以王子舟等人为代表,通过对劳务工知识贫困现状的调研和分析,提出图书馆向劳务工群体实施知识援助的制度创新方法与具体行动方案[5];周新跃等人则提出,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知识管理机构,应向农民工提供以知识资源、技术资源为中心的专题知识组织服务[6]。2)补偿教育论。无论是在组织还是在物质或活动的载体功能上,社区图书馆都可承担起社区农民工补偿教育的重任[7]。3)社会资本重构论。农民工现代城市型社会资本的重构对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支持力量,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8]。

3.2 建设与管理体制研究

专门研究劳务工图书馆建设与管理体制的文献数量最少,只有寥寥几篇,但对于劳务工图书馆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却是该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朱亚萍认为,要建立起劳务工图书馆的服务运行机制、绩效考评机制和后续发展保障机制,按照辖区地域特点和图书馆的服务半径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区域内逐步形成一个覆盖面宽、结构合理、发展均衡、效益显著的劳务工图书馆网群[9]。

3.3 服务内容研究

论述为劳务工提供图书馆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方式的文献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主流,大约占了149篇文献中的2/3。大多通过对图书馆性质与职能的阐述,指出兴建劳务工图书馆的必要性,或强调图书馆为劳务工群体服务的意义,并介绍相应的服务措施。如朱明认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最大障碍是信息情报的缺失,因此,建构农民工信息情报机制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一个基本路径[10]。郑小红提出,图书馆应该按照柔的要求和平等开放的原则,提供多元化服务项目,延伸服务范围,改善新生代外来工的文化生态环境[11]。

3.4 实证研究和地区经验总结

主题属于实证研究和地区经验总结的文献各有十多篇,主要通过对某一地区劳务工群体利用图书馆的情况进行调查,根据结果分析影响劳务工利用图书馆的障碍和因素,提出解决方法;或以某一区域推行劳务工图书馆服务的经验和教训作为样本进行分析,为这项工作的持续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这两类主题文献的研究对象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主要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东中部省会城市为阵地开展调研,这一方面显示了劳务工群体在这些区域生活与流动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当地开展劳务工群体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性与先行性。

4研究现状评析与展望

4.1 研究现状与不足

4.1.1 研究与实践推动政策出台。业界对外来劳务工群体服务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促进了相关政策的出台。一方面,业界创新服务手段,为劳务工群体提供了形式多样的人性化服务,效果显著;另一方面,通过实证调查和对区域样本的研究,业界从服务模式、人员与经费保障、服务可持续推进等方面均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具有区域性特色的劳务工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已初具规模,为当地政府部门公共文化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比如,深圳市在2013年4月16日出台的《深圳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规定》,就是该市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出台的第一个部门规范性文件,当中对外来劳务工群体享受图书馆服务从制度上提供了政策保障。

4.1.2 服务内容研究收获较大。研究图书馆为劳务工群体提供的服务内容与具体措施的文献占了较大的比例,虽然当中存在一部分重复列举普遍经验做法的陈述性文献,但也有一部分文献提出了较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做法。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图书馆的劳务工服务已不仅仅局限于单一馆舍和单一形式,而是从服务范围的延伸,服务形式的多样化,甚至服务人群的细分等方面都在反复的论证和具体实践中收获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对于劳务工子女、新生代劳务工等特定群体的图书馆服务研究,以及对劳务工群体的知识援助、阅读保障、信息权益保护、柔等的研究,都体现了图书馆服务中的人文关怀。

4.1.3 理论研究尚未形成体系。首先,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深度不够,大量的文献除了强调这项服务的必要性以外,主要停留在探讨开展具体服务措施这一层面,重点探讨劳务工图书馆服务持续开展的保障机制与绩效考核机制的文章非常少。而这恰恰是确保这项工作深入推进与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环节。其次,对服务人群的界定不统一,导致该领域的理论研究非常松散而不成体系。大部分文献研究对象为“农民工”,而把从中小城镇进入大中城市务工的群体排除在外,还有部分文献研究对象为“弱势群体”,把劳务工与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等归入一类,前者的研究对这一群体把握不够全面,后者则是研究的专指度和针对性不足。因此,尽早厘清“外来劳务工”的概念和涵盖范围,有利于该领域研究的继续开展。

4.1.4 实践研究存在区域局限性。目前该领域的实证调查与实践研究主要局限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北京、武汉、广州等大城市,这与当地经济建设发展较快,外来劳务工人数众多,政府重视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劳务工群体进入的城市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地区,其他中西部地区的大中城市同样存在着数量庞大的进城务工群体。而在这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相对缺乏,保障相对滞后,劳务工的图书馆服务权益更应受到关注。

4.2 研究展望

开展外来劳务工群体服务既是图书馆的性质和职能所决定的,又是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图书馆界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综合以上分析,在今后该领域的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更多地关注以下问题。

首先,应该重视劳务工图书馆建设与发展长效机制的建立问题。通过目前国内不同区域建设劳务工图书馆的成败经验,探索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制度安排、人员经费保障、考核机制等,评估现有政策的不足之处,研究政府、业界与社会力量在这项工作中所应该扮演的角色,等等。

其次,要重视劳务工群体细分服务的研究。当前,新生代劳务工的比例正在不断上升,他们与第一代劳务工相比,群体特征与服务需求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还有劳务工子女的服务问题、劳务工融入城市成为居民后的服务问题等,都值得业界去探讨。

最后,还要结合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拓宽劳务工群体服务的思路。产业结构转型最终会影响到外来劳务工群体的构成。应该认识到,外来劳务工是一个流动的群体,因此图书馆所面对的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服务群体,群体的变化必然导致服务需求的改变,因而也会对图书馆服务提出新的挑战。与此同时,对劳务工图书馆建设的规划也应该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之下进行长远的谋划。

[参考文献]

[1] 倪传明,祝东红.把农民工纳入到主流文化视野中:论公共图书馆如何为农民工提供文化服务[J].图书情报知识,2005(1):107—109.

[2] 郜向荣,侯玮辰,王子舟.北京市农民工知识能力及对图书馆需求的调查报告[J].图书馆,2008(4):4—10.

[3] 董克,张珂,程良,等.武汉市农民工知识能力及图书馆需求调查报告[J].图书馆,2008(4):11—17.

[4] 吴丽娟,吴志伟,朱海明,等.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知识能力及图书馆需求调查报告[J].图书馆,2008(4):18—24.

[5] 王子舟.图书馆如何向农民工提供知识援助[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1):4—8.

[6] 周新跃,罗涛,李煦,等.金融危机下面向农民工自主创业知识组织服务[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9):200—202.

[7] 朱明.社区图书馆发展路径探析——以某市S社区农民工补偿教育为例[J].图书馆论坛,2007(3):12—15.

[8] 杨玫.社区图书馆在农民工社会资本重构中的作用[J].图书馆建设,2008(10):47—50.

[9] 朱亚萍.劳务工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2(3):54—58.

[10] 朱明.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信息情报机制的建构[J].情报资料工作,2008(2):87—89,96.

图书馆劳动总结篇3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大学毕业生;嵌入式服务;信息咨询;系统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096

[中图分类号] 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184- 04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连创大学毕业生“史上最难就业季”:大学毕业生2013年699万,2014年727万,2015年749万,2016年765万;加上中职毕业生和初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青年的就业群体大约有1 500万人,再加上等待返岗的失业者,全国城镇待业总人数约2 500万人;而新增就业岗位仅1 000万个左右。在此环境下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

面对如此严峻情势,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大声疾呼“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上下重视举国动员,设立相关机构组织,投入巨大人财物力,开展各种组织―媒介―吸收大学毕业生活动。然而,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在以各自的社会功能服务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紧张行动局面中,人们却没有看到多少图书馆(包括高校图书馆)的身影。以信息情报工作为主业的图书馆,尤其是处于大学毕业生供给链末端的高校的图书馆,拥有巨大的信息资源优势,本该在消除劳动市场信息不对称方面起到积极的、活跃的、突出的作用,但基本现状依然是局限在信息情报资源的采、编、分、典、流的传统运作模式上,其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服务上的作用与社会的迫切期望相去甚远。另外,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事实上正面临着一个生存发展的严重关头,传统模式已走到了尽头,再不尽快进行自我革新,将被湮灭在信息功能社会化扩散的未来世界里,只有嵌入服务社会图书馆才有继续生存向前发展的希望。而目前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社会问题的出现与存在正好为图书馆进行自身转型变革、嵌入服务社会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契机。高校图书馆应积极行动起来,在求得自身蜕变重生的同时,利用其信息资源优势提供强有力的知识服务,在应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局中起到应有的社会作用。

高校图书馆要从只是简单的信息传播转变到面向用户目标驱动、知识内容、解决方案、价值增值的高级信息服务(广义信息服务的层次和深度有零次、一次、二次、三次、知识型服务。下文所提到的信息服务即指知识型服务);从被动式的“信息服务”转换到主动式的“嵌入服务”,即从坐等用户索要信息转变到针对用户需要、以专门机构、专门馆员、专业资源对接用户任务;要积极融入全国性就业信息服务系统体系(尽管目前还未成型,但却是未来发展的目标模式)。为此,本文试图探寻一种高校图书馆服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新模式,探讨该模式有效运行所须具备的条件。简言之,本文要分析高校图书馆要以什么准则展开模式创新;以什么样的模式嵌入服务;嵌入服务要求什么样的运行条件。

2 高校图书馆嵌入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的创新准则

环顾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们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利用互联网络、毕业实习和其他社会渠道获取就业信息或咨询服务,而图书馆只是提供泛泛的求职指导教材和成功励志书籍,并无针对性强的、专门的劳动就业信息咨询服务,也没有与学校内其他部门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上的进行工作协作,更遑论对外向社会提供此类知识服务了。然而,①社会经济信息不完美呼唤图书馆来帮助改善信息环境条件;②高校招就办的繁重工作需要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咨询的助力与支援;③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不在自我更新中生存就在因循守旧中落伍。一旦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革新,一石多鸟,上述三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面对社会巨大的劳动就业知识服务需求,高校图书馆应当迅速行动起来,进行脱胎换骨的服务模式革新。

在构建高校图书馆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新型服务模式的过程中,人们对目标模式的性质、功能、方式和构建要有明确的认识、正确的把握,也就是说,一定要牢牢把握住以下几项基本的创新准则。

第一,必须明确高校图书馆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新型模式的性质。①高校图书馆是以信息资源服务社会的。这是图书馆的基本属性。因此无论是过去的单纯“信息服务”还是现今的“知识服务”,信息资源采集、整理、加工、储存和传播,以及通过创造性的再编码广泛地满足社会各方面不断产生的对信息知识的新需要,这些图书馆的内核和基本功能是永远不变的;②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是参考性的。知识内容的可取性由用户判断并作采用抉择,知识使用的后果由用户承担。以此界清高校图书馆和用户双方的责任关系。这一属性实质是由图书馆基本属性规定的;③高校图书馆的嵌入服务是非结盟的。所谓非结盟,是指仅以参与者身份介入,而非以用户项目成员成员分担项目责任与风险。这一属性由参考性属性所引申;④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是公共信息服务。因此其服务是非盈利性的,在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要按照公共服务的规定予以明确;⑤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实时性、前沿性。所提供的知识服务具有实时性、前沿性,对于用户来说才能时时获得最大信息价值,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嵌入才深。

第二,认清高校图书馆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新型模式的服务功能。高校图书馆可以在本来就是自己专长的信息情报工作业务范围内专门设立大学毕业生信息情报工作单项,经过各种信息网络渠道集成、加工,产生权威性的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数据库和报告,如实地将产业结构―劳动结构―高等教育结构―生源质量结构的比例关系的客观现状晓谕相关方面。这样,就高校图书馆的校外服务对象企事业单位来说,使它们能够根据切身利益进行可行的调整。就高校图书馆的校内服务对象学校管理部门来说,可使得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相关数据和分析,能够较客观地了解到本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总量和结构上的吻合程度,不仅有利于高校招就办对即将毕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也有利于在未来的招生工作中避免盲目性,有利于学校在已形成的高等教育结构-生源质量结构的比例关系失调的客观条件下再次进行内部调整;就高校图书馆最重要的服务对象本校大学毕业生个人来说,使得他们能够根据相关数据和分析,能够对整个就业形式有一个比较清醒的、客观的认识,从而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选择合理的求职策略,尽可能多地减少求职成本;就大学毕业生群体来说,在国家、学校、企事业部门不断调校相关结构比例误差、缩小过剩―不足失衡的大局下,就可能避免无谓竞争,避免过渡竞争,有效减少摩擦性失业,最终获得应有的劳动职业社会地位。

第三,确定高校图书馆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新型服务模式的参与方式。鉴于高校招就管理部门工作效率不够完满源于其工作方式的行政导向以及孤军作战,那么就有必要在高校范围内动员起全校的力量参与进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学校所有职能部门只服从于提高毕业生签约率一个目标,而是说将学校的各个部门和各种力量联系起来,在信息互通,协同一致的体系中,通过高效履行自身职能,来共同达成毕业生就业率提高的目标。联系到这个体系中的部门无疑包括高校图书馆,而高校图书馆必将要以“嵌入”的方式――即专门机构、专门人员、专门资源、专门服务――参与到这个体系中来。有别于图书馆传统的等待式服务,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是图书馆以满足用户需要为轴心的,由图书馆员、用户、知识资源和各种技术等有机组合成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深入的、主动的、个性化的知识信息服务。

3 高校图书馆嵌入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的构建内容

在上述准则指导下,科学合理地构建高校图书馆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在目标模式中可以设想有这样几个层次(组件)。

第一个层次,以大学毕业生(连带非应届毕业学生)为用户,构建“咨询服务”的嵌入式服务子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图书馆的功能是向应届毕业生(和其他非应届毕业学生)提供大学毕业生就业全方位资讯和咨询服务,包括动态宏微观就业形势、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各地区/分行业劳动力供求基本状况、各类企事业劳动形式、福利与保障条件、各线城市大学毕业生初入职工资分布、城市生活成本状况,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与案例等等。在这里,至少要同学校的三个教学功能模块(每个模块有自己相对独立的运行平台。下同)建立跨平台构架,一是同辅导员模块,二是同任课教师模块,三是同实验室技师模块。图书馆与这些教学功能模块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换、资讯动态传播、个性化咨询,通过教学功能模块-图书馆-在校大学生的信息连接,以“润物无声”的涓滴作用,引导毕业生自强自立,夯筑真才实干的本领与品质,理智勇敢地直面就业市场竞争的激烈。

第二个层次,以学校招生就业指导管理部门为用户,构建起“配合服务”的嵌入式服务子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图书馆的功能是向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相关宏观和中观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知识,提供战略思路、建议方案以及决策方法,以信息咨询的方式配合这些部门的工作。在这里,至少要同学校的三个行政管理部门建立跨平台构架,一是同招就办,二是同教务处,三是同总务处,图书馆与这些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建立相互平行的信息交换关系,然后图书馆将交换所得的信息汇总、整理、加工,向本校大学生,以供大学生参考(当然,并不替代行政部门的官方作用),通过高校招就办―图书馆―在校大学生的信息连接,帮助高校招就办更好地开展工作。

第三个层次,以企事业用人单位为用户,构建“匹配服务”的嵌入式服务子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连接了高等院校和企事业用人单位。在图书馆搭建的这个平台上,虽然还不能够实现高校与用人单位一对一的信息沟通乃至进入劳动力供求环节,但是通过图书馆窗口向用人单位传递的大学毕业生基本状况及其高校背景、向大学毕业生传递企事业用人单位库及其行业背景的信息,甚至于促成双方更为直接的信息交流。在这里,至少要同社会的三个职能组织建立跨平台构架,一是同劳动力市场组织,二是同相关行会协会,三是同政府劳动与保障部门。图书馆从这些劳动市场模块中获取来自于市场的相关信息,并进行信息交换,实时动态更新数据库,通过企事业用人单位-图书馆-在校大学生的信息连接,从而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最亲民、最可靠、最迅捷、最俭省的进入劳动力市场交易平台的信息通道,也为企事业用人单位更加抵近了解高校和大学生的真实状况提供了一个公共信息环境。

4 高校图书馆嵌入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的运行条件

高校图书馆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嵌入式服务模式的有效运行需要一些条件,重要的有:

第一,高校图书馆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系统还要与国家劳动就业服务大系统和大学生就业专家系统联通(当然,目前这个大系统还未形成,但可以作为目标系统)。这里设想的国家劳动就业服务大系统,是指由政府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作主干、各类社会就业服务网络作主体的全方位劳动就业服务大网络。高校图书馆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作为子系统,成为其中的一个成员和节点。这里设想的大学生就业专家系统,是指由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专家(包括学者、政府资深官员、商界和事业首席分析师等)组成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委员会,隶属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其职责是,根据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各级信息咨询工作指针,理顺各级信息咨询机构和组织的运行结构,信息咨询工作流程,以使中央、地方、政府、高校(图书馆为其最重要部分)、行会协会、企事业用人单位、民间研究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相关组织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资源能够被其信息拥有者按照统一框架、标准规范科学合理地整合起来,避免信息冲突混乱、咨询互相矛盾,快捷地为大学毕业生和所有相关用户提供低成本的、有用的信息与咨询。有了大学生就业专家系统的统领,高校图书馆子系统就能够在全国大系统中有序高效运行。

第二,明确社会功能,防止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模式行政化。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以及其他信息咨询组织,其基本社会功能是社会文明的传承,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并不负有担当其他社会工程的责任和义务,高校图书馆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体系,只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高校图书馆基本社会功能的延伸,或者说,社会性深化,并非社会功能的转变或转移。推出这一模式的初衷之一,本来就是为了通过加入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咨询作用,一方面补充高校招就办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上的力量和弥补其信息能力软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通过“搀和”的方式消减高校招就办独挡此项工作所造成的行政模式的负面影响。高校招就办和高校图书馆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上当各行其责,既不能互相替代也不能互相僭越。在目前高校存在行政化趋向的环境下,尤其要防止该倾向对高校图书馆嵌入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毁坏。若让高校图书馆去承包毕业生签约指标,其后果将不堪设将彻底背离了创建高校图书馆嵌入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的初衷。

第三,需要从发起一项重大社会事业的高度给予强有力的支持。这些支持包括必不可少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服务者权利)的建设,高校图书馆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配合,信息咨询的补偿方式的调整,以及相应资金资源的支持。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模式一个最突出的特征是学术馆员跳出传统图书馆环境,与信息用户建立关系并置身于合作现场,展开高度定制的信息服务工作,融入用户组织的工作之中。这一特点要求图书馆人事管理体制的相应调整,包括岗位设置、工作规程、职称评聘、薪酬待遇等。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是有成本的,需要相应的补偿,然而服务对象不同补偿方式也应该有所区别,面对本校毕业生的服务显然应该不同于面对外部企业用户的定制服务,而各类补偿方式之间的关系也需要理顺。说一千道一万,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模式再好,没有相应的资金、各类资源和相关部门组织的支持支撑也是白搭,是空想。高校图书馆嵌入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是一个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因此这一模式的创新需要强有力的全方位的支持,各个相关系统要齐心协力,动作协同,否则难以成事和持久运作。

5 结 语

高校图书馆嵌入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的建立,一举满足了破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局和图书馆自身生存发展的变革路径问题,具有特别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设想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当其三个层次的构架依次叠装而成,并融进全国劳动就业服务大系统,就打破了高校的边界,把大学毕业生置身于劳动力市场的相对更加完美的信息环境之中,大学毕业生就能在人生道路的重要转换点处得到正确的指引,社会就能够最大限度地缓解结构性失业压力。这种相对更加完美的信息环境的营造,既需要具有统一框架的全国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大系统的全方位信息联通,又需要有高度独立的高校图书馆层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嵌入式服务子系统的巧妙构造。当然,文中所推介的模式是一个理想模式,在现实中需要通过各个相关方面协同构建,积累点点滴滴的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地来实现,必然要经历从雏形到框架再到丰满完善的过程,该模式体系的知识服务也是从一般逐渐进入到个性化服务,并且不能指望她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这将是一个长期的、细致的社会事业工程。

主要参考文献

[1]人社部.2016年高校毕业生765万人 就业形势艰巨[EB/OL].http://.cn/hqcj/zxqxb/2016-03-01/content_14579965,html,2016-03-01/2016-05-15.

[2]人社部出台多项政策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EB/OL].http://.cn/live/2013-01/25/content_18386937,htm,2013-03-25/2016-05-15.

图书馆劳动总结篇4

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生;学生馆员

笔者走访参观了川内几家发展得较好的高职院图书馆,如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高职学院的图书馆,他们都有聘用勤工助学学生馆员的成功经验,结合笔者所在的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多年吸纳学生协助图书馆管理的经验,在这里和同行们作个探讨。

1.高职院校图书馆聘请学生馆员的意义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扩大学生知识面。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吸收在校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学生在参与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学习与掌握资料检索知识。同时,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更为丰富的馆藏资源。如此一来,他们既开拓了视野,也学到了如何查找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有助学生养成利用图书馆“自学”的习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对提高自身的综合知识与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能强化学生的劳动和合作观念,提高其团队合作和动手能力。图书馆聘用的学生馆员只有数额不多,可以说是象征性的一些报酬,更多强调的主要是为学校为广大师生和读者作奉献。当前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大多都缺乏服务他人的意识,劳动观念较为薄弱,缺乏人际交往方面的基础训练,同时往往会得到父母的溺爱,人格构成中大都缺少坚韧、刚强的品质,“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参与学校图书馆的管理,通过为同学服务,使劳动观念“得到强化”,动手能力也获得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图书馆相对其他校外活动而言,安全性很强,参与图书馆的工作也成为学生完成社会实践学分首选的基地。

解决图书馆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图书馆要么建了新馆,馆舍面积和馆藏资源成倍地不断增长,面对的读者不断成倍增加,要么沿用旧的馆舍,多馆并存,或分多个校区建馆。同时图书馆应自身发展需要,对信息化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需求,又在不断增加服务项目和延长开馆时间,无形中造成了人员的短缺和馆员的工作压力加大,但是学校的不断壮大发展各部门都人力资源紧张,根本无法满足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严重不足,所以很多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人力资源配置上都存在严重缺编。例如笔者所在的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由于新校园建设工作进展缓慢,我们现在分多个校区建馆,每个校区图书馆管理人员仅有三四人,图书馆的各项管理、馆藏建设工作加上开馆,使得工作人员的体力和精神都处于超负荷状态。

吸纳学生参与图书馆的辅管理,在相当程度上减轻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因人手不足而存在的困难,有利于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馆藏资源的充分利用。

学生馆员是沟通图书馆与读者的桥梁。学生馆员既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又是图书馆的管理者,能够成为图书馆与读者沟通的桥梁。也就是说,图书馆学生馆员在参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为图书馆开辟了一条最直接收集读者意见和建议的渠道,为图书馆了解和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提供了一条便利的捷径,缩短了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使图书馆员能及时获得学生对图书馆需求的信息,使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方式能较好、较快地调整。尤其是在图书馆开展各种读书宣传活动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选择合适的开展形式,学生馆员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2.图书馆聘用学生馆员管理上的困难

学生工作的随机性较强。一是学生流动性大,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最多只有两年,甚至有的学生责任心不强,只做一两个月就不再干了,这就导致图书馆要不断招收新学生,不断地做岗前培训工作,加大了馆员的工作负担,不利于管理,影响图书馆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由于学生学业进程安排,有时因为考试、补课或实习等情况需要请假,打乱了图书馆工作的正常秩序。这些问题都增加了图书馆学生馆员管理的难度。

学生工作意识不强。图书馆目前的学生馆员岗位的设置大多局限于体力劳动,如图书分类整理,馆舍、书库的卫生工作等缺少技术含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忽视。有些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在思想上存在偏差,认为协助图书馆工作报酬少,勤工助学只是为了帮助解决自己的经济困难,不够珍惜工作机会,对待工作缺乏责任意识,甚至有时会发生错架、迟到早退、工作时间看书,把工作量堆积给下一位同学等不良现象,影响了本部门的服务质量,也很难有什么工作成绩。

3.加强图书馆聘用学生馆员的管理工作

公开招聘,认真选拔。每一学年在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招聘,学生自愿报名,加强与系部学生管理部门的合作,了解报名学生的详细信息,由图书馆严格面试,择优录用,图书馆的工作并非成绩好,或是表现好的学生干部就能胜任,强调要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图书馆的工作琐碎而繁杂,一定要选择踏实认真的学生。被录用的学生必须都是关心图书馆工作,喜欢图书馆氛围的热心读者,要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做好岗前培训,建立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做好岗前培训是加强学生馆员队伍建设,保证提高学生馆员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馆员上岗前必须的重要环节。包括图书馆的各项管理规则,图书管理软件应用及流通程序、中图分类法、本馆馆藏资源情况等等。岗前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随时了解学生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并加以随时的指正和指导。

对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学生馆员的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与评定。指定专门的老师考核学生馆员,在学生馆员中选出学生馆长总体负责管理,根据学生的上岗时间排班列表,每一班设小组长,建立学生馆员信息库,因课程安排临时不能按时到岗须提前向小组长请假,小组长和学生馆长要及时协调好顶岗学生馆员。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制订学生馆员管理细则,包括相应的工作任务、岗位责任和严明的纪律要求。一般情况下,每周都要对学生馆员及其所在的小组进行考核评议,每学期都要进行一次总的考评,分出“优、良、差”等次来,对出勤状况良好、工作表现优异的同学,可进行适当的奖励,并报请系部或学院进行表扬。这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奖励方面,可以采取物质与精神相结合。从物质层面而言,即对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学生,在借书册数和借书期限上,较其他同学有所放宽或在电子资源利用方面给予优惠。

对平时工作、考勤表现较差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不适合当学生管理员者劝退,并报请所在系部进行批评教育。

管理工作人性化。图书馆与学生馆员不是简单的劳动雇佣关系,在图书馆员心里,学生更是关爱的对象,图书馆老师是他们的师长,老师通过爱心、耐心和细心去感染他们,尊重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的思想问题,生活困难,让他们把图书馆当成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感受温暖,健康成长。在工作中图书馆老师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只有身体力行才能真正感染学生,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通过言传身教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到有关业务知识的同时,培养劳动观念、纪律观念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学生参与到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对图书馆管理意义重大。这是创造性地开展图书馆工作,合理利用学生资源,给学生提供一个社会实践和勤工俭学的机会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搭建起图书馆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解决诸多问题的一个良好办法,但是这项工作也充满挑战,只要我们不断完善加强管理,善于总结经验,相信在未来的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学生馆员队伍会形成规模,为图书馆的事业起到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1]黄 华.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

[2]叶文微,林 健.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01

[3]张金虹.在普通高校图书馆聘用学生助理的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4.02

图书馆劳动总结篇5

1.充当与读者交流的桥梁

学生是学校图书馆读者的主体,而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学生管理员既是读者,又是管理员。一方面,他们能了解学生读者对图书馆的意见和要求,并能及时向图书馆进行反馈,使图书馆更好地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又能将图书馆的各种信息下传给读者,取得读者的理解、配合。通过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资源配置等情况,图书馆也能及时了解读者的想法,加强互相的理解和信任。

2.缓解管理员的工作压力

随着学校扩招的进一步深化,图书馆接待读者的人数在不断增长。然而,图书馆管理人员却相对增长缓慢,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增长,工作强度增大。参与管理的学生无疑为图书馆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日常工作的有力补充,缓解了工作人员紧张的工作压力,保证了正常开放。此外,工作人员也能从日常的流通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业务水平的提高和自身素质的提升上,提高服务层次。

3.监督图书馆的日常工作

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让图书馆的日常工作时刻呈现在读者的监督下。一方面,作为老师,工作人员应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对工作的责任感和进取心;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辅导学生开展管理工作。

二、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益处

1.丰富人生阅历,锻炼工作能力

参与管理的学生能在这里工作的同时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体验团队合作的苦乐;通过参加简单的体力劳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独立工作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些丰富的阅历,势必为他们今后顺利就业增加了筹码。

2.减轻经济负担,有助完成学业

相关报道指出,学校贫困生人数约占学生总数的1/4。不能因为家庭的经济原因剥夺他们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学校为了解决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在学校的各个部门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提供一定的薪酬,鼓励贫困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完成学业。而图书馆是勤工助学工作的重要阵地,让贫困学生帮助图书馆完成卫生清洁、图书上架、电子阅览室管理等工作获得薪酬,贴补生活,让他们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中去,安心完成学业。

三、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途径

1.勤工助学

鼓励贫困学生以勤工助学的形式参加图书馆的有偿劳动,缓解家庭压力。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多半来自家境贫寒的农村家庭,他们朴实、能干、肯吃苦。通过图书馆管理可给他们接触电脑和操作的机会,激发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自信心。

2.进行读者调查

为了优化资源配置,了解读者心理,图书馆经常会对读者进行问卷调查。我校“风采”读书协会出谋划策,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会员发放了“我心目中的图书馆”问卷调查表,收集并汇总调查信息,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使图书馆顺利完成调查任务,为图书馆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思考

1.规范选人制度

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学生必须是热心读者,并要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选拔出思想品德好、具有较强责任心、能吃苦耐劳的学生参与管理。勤工助学的岗位应优先考虑品学兼优的特困生,给他们创造机会,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2.建立完善专门的学生组织

为了保证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专门的学生组织是非常必要的。我校于2000 年成立了“风采”读书协会,由会员民主选举会长、副会长,实现自主管理。图书馆方面则安排专人与协会进行联系,对其工作活动进行指导。协会除了对图书馆进行日常的书架清洁等工作外,还经常举办读者座谈会、写书评、读者调查等活动。图书馆也每年带领协会会员到中标的书店进行图书采购,优化配置馆藏结构。

3.做好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应包括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两方面的训练。参与工作的学生应牢固树立服务读者的观念,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另外,要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基本工作规程,了解书刊分类和简单的书刊制作流程。在电子阅览室工作的学生还要学习计算机、电子数据库等知识。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做好了这些前期培训工作,他们今后才能顺利开展管理工作。

图书馆劳动总结篇6

论文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 ;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和改革的深入,高校图书馆员与读者的陡增不成比例,图书馆员相对不足,同时高校贫困生问题凸显,在校学生中约有20%的人为家庭贫困生。为了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减轻经济负担,许多高校从有限的的资金中拨出一部分用于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在高校众多的勤工俭学岗位中,图书馆以其独特的魅力倍受大学生的青睐。勤工俭学工作自开展以来,表现出极大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和加强对勤工俭学学生的管理,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值得我们去探索。 

1 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俭学工作的目的及意义 

1.1 开展勤工俭学有利于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图书馆面临着读者人数大量增加、文献成倍增长的状况。在读者群不断壮大、服务时间不断延长、服务项目不断拓展、服务内容不断深化的前提下,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较此前有了大幅提高,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并未得到同步增加。而勤工俭学学生的出现,有效的缓解了这种现象。成为图书馆新的人力资源。同时他们又来自普通大学生中间,最能代表大学生读者的呼声,最了解他们的阅读需求。能把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图书馆,又能在读者之间宣传图书馆,使读者能充分有效的利用图书馆,便于图书馆和读者相互沟通和理解,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 

1.2 开展勤工俭学有利于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勤工俭学是指在籍学生在校期间,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获取一定报酬,解决自己的生活困难从而使自己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有偿服务活动,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是大学生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由于勤工俭学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生活的窘迫会使他们感到自卑痛苦、精神负担重,影响身心健康,而在图书馆勤工俭学可以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树立自信心,把精力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精神文明的家园,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能使他们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通过在图书馆业务岗位上的锻炼,磨练了意志,理解了人生的价值。大学生在人际关系、自我管理、处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 目前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管理模式 

大学生在图书馆勤工俭学,其工作内容大多是非技术性的体力劳动,经过短期培训就能很快胜任。高校对勤工俭学的管理方式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学校设立一个勤工俭学办公室对勤工俭学集中管理,另一种是由各用人单位自行管理。勤工俭学薪酬管理模式也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全校勤工俭学办公室统一发放;另一种是由各用人单位自行发放。 

3 勤工俭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工作时间难以保证 

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学习,除了一些需要定时值班的岗位外,图书馆的勤工俭学岗位一般不要求定时上班,学生只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即可,这样学生就可以灵活安排课余时间进行工作。但是由此也带来一些问题:遇到学习任务繁重,考试临近,外出实习等情况时,有些学生就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对待工作的态度比较随意,其工作任务自然就无法按时完成。有些学生甚至没有请假就长时间离开,需要临时找人顶替,势必影响工作进程。 

3.2 工作质量参差不齐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使部门工作效率和质量受到一定影响。由于每个人悟性不同,工作责任心不同,因此工作中的质量也会出现参差不齐。大多数同学都很珍惜难得的工作机会,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很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没有把自己定位为工作人员,而是认为勤工俭学是一个补贴性的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工资少且辛苦,于是在工作中出现拈轻怕重、偷工减料、拖延时间,甚至多报工作时间的现象,在学生中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4 勤工俭学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4.1 劳动报酬标准存在一刀切的不合理问题。 

不同的工作岗位,劳动强度不同,但工作报酬都一样。这样会导致学生心理产生不平衡感,有些学生就要求调到工作轻松的岗位。 

4.2 工作中缺乏沟通、图书馆缺乏自主权 

工作中缺乏沟通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图书馆和学生缺乏沟通,如果学生不知道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和工作要求,也就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适应图书馆的工作;二是图书馆和管理中心缺乏沟通,当管理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三是管理中心和学生缺乏沟通,对于劳动报酬发放方式、发放时间,劳动报酬数额,管理中心和图书馆都应有明确的统一说明。 

图书馆缺乏自主权,是说图书馆自主权有限,学生辞职、图书馆需要更多的人手或解聘不合格人员,都需要在行政部门履行烦琐的程序。学生处每年或每学期只招募一次勤工俭学人员。图书馆在繁忙时期招不到学生来工作,也没有权利辞退表现较差的学生,留下表现较好的学生,这种现象不解决,会影响学生工作的积极性。 

4.3 岗前培训力度不够 

勤工俭学学生通常要进行岗前培训,内容大体是图书排架、整理,阅览室管理制度和书库责任制度。对学生的要求,一是按时到岗,二是协助工作人员认真完成任务,一般由馆员做示范,或在工作中边干边学,没有统一的培训标准。 

4.4 补贴发放不到位导致学生积极性受挫 

贫困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一定的学习和生活补贴,但有时由于种种原因无故拖延,造成补贴不能按时发放,加之勤工俭学待遇普遍偏低,付出的劳动与收益难成正比,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工作的积极性,一些学生产生了对勤工俭学工作的疑义,从而导致管理上难度加大。 

5 解决办法 

一个好的管理机制取决于一套严谨规范的制度,科学的、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是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俭学工作的根本保证。 

5.1 树立实事求是的用人观念 

所谓实事求是的用人观念,是指不要把勤工俭学学生看成是图书馆的主力,只能有限度地充分利用他们的工作特点即流动性大和随意性较大,根据他们的时间灵活安排工作安排好学生的工作时间,以提高工作效率。图书馆既要按照学生的空余时间来安排他们的工作,也要考虑实际工作的特点,在期中、期末考试的当月,学生出勤时间自然会减少,因此有必要设计好时间单元,让他们自行选择工作时间,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抽时间完成工作。 

5.2 图书馆要争取一定的自主权 

勤工俭学由学校统一管理便于统一安排,但是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一些自主权,就会降低用人单位的工作效率。图书馆没有辞退用人的权利,就不能及时招聘补充新的空缺,会降低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因此,图书馆要积极主动和学校管理中心及时沟通,争取一定的自主权。 

5.3 劳动报酬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勤工俭学学生待遇普遍偏低,且不管在那一个岗位,工资标准都一样。这样就容易造成学生相互比较,产生不平衡心理,造成他们工作积极性差,艰苦岗位没人去,轻松岗位争着去。这种未能体现出“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薪酬制度使勤工俭学岗位更换频率高,不利与图书馆的管理。因此,制订一套完整的奖惩制度和工资待遇条例显得尤为重要。 

5.4 将勤工俭学培训工作制度化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增强管理意识,将培训学生的工作制度化,提高培训效率。定期对他们的工作表现进行总结,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尊重他们的劳动,把他们当成是图书馆的一分子,给予他们高度信任。 

要充分发挥勤工俭学学生参与图书馆的作用,就必须做好他们的岗前培训。培训分为两部分:一是图书馆知识技能培训,包括文献管理知识、简易图书馆专业知识、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知识及操作方法。二是图书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信誉等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树立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团结协作的精神。教会他们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方法。使他们尽快掌握现代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图书馆借阅系统操作,熟悉本库室的架位等,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发扬图书馆的职业精神,认真细致的作好每一项工作。与图书馆老师一起为读者提供热情周到满意的服务,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5.5 建立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指按照系统思想建立起来的以计算机为工具、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具有信息传递与挖掘、数据处理与统计、信息报表与查询、计划控制与优化等功能。因此,建立勤工俭学管理信息系统,是解决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图书馆劳动总结篇7

现代社会为满足居民的价值取向和文化需求,因而在社区中建立图书馆来供人们阅读知识,这是现代化社会进步的标志,更是大力提升国民自身素质的良好办法。因此,社区的图书馆建设引起了社会的很大关注。本文就深圳市关外图书馆建设进行探讨,以此给其它地区的社区图书馆(室)建设作为借鉴。

【关键词】

社区图书馆(室)建设;服务职能

0引言

社区图书馆(室)不仅可以让人们享有知识的平等权和自由权,而且使我国居民素质得到良好的提升。与此同时,社区图书馆(室)的建立使得闲暇的居民有了很好的去处,在这里可以进行知识的探讨和学习,更主要的是促进了居民间的友好关系,使社区变得更加和谐友爱。在大力提倡增强国民整体素质的今天,社区图书馆(室)的建立使得一些麻将和赌牌等行为大大减少,社会风气得到改善。因此,社区图书馆(室)的建立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目前深圳关外的社区图书馆(室)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

1 关外社区图书馆(室)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

1.1关外社区专用图片馆(室)少

目前,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充分利用各自的区域优势创建社区图书馆(室)。然而深圳市关外的社区有专用图书馆的却非常少,大多地方都是和社区工作站②的计生服务中心、老人星光之家合并在一起,并且这些场地中仅留有少部分作为图书馆室来使用。据调查统计,目前深圳市关外图书馆中拥有最大面积的街道级图书馆是观澜办事处①图书馆,其面积为1500平方米,而其它街道(办事处)的图书馆中面积最小的仅有几十平米。在图书馆面积如此小的环境下很难让人们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并且由于图书馆的面积问题,不能让社区中的人们都到这里学习,从而打击了社区居民学习的积极性。

1.2社区图书馆(室)缺乏固定管理人员

目前关外社区图书馆(室)管理人员大多为社区工作站人员兼岗,即便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也是由社区自行聘用的,工资由社区股份公司发放,金额非常少,而有的社区因没有经费而无法开设图书馆(室)。社区图书馆(室)的图书管理员能否专人专岗、收入稳定,成为目前社区图书馆(室)建设中需要解决的紧要问题。然而,自从社区工作站成立以来,社区图书馆(室)的建设经费、人员岗位设置、工资与日常业务经费等均不在计划中。而目前已有的社区图书馆(室)仍然是工作站成立之前社区居委会自筹自建的,工资大多是由社区股份公司负担。而图书管理员无工资、图书馆(室)无日常经费的情况,不仅严重影响了社区图书馆(室)正常工作的开展,而且还因股份公司承担经费开支而导致为社区户籍人口倾斜服务的现象产生,进而很难达到图书馆(室)服务公共空间与人群的目的。

1.3图书馆书籍陈旧

目前,关外社区图书馆(室)建设中还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图书馆的书籍太过陈旧,有很多书都是上一级图书馆淘汰下来的书,以工具书居多,有的甚至于是10年前的工具书,这些书对劳务工而言根本就无法感兴趣。不管是劳务工还是户籍居民,他们都是一个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都渴望看到与时俱近的东西。书籍的陈旧导致了知识的脱节,达不到现代社会的需要,同时也失去了办图书馆的初衷。而目前,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电子阅读已成为随手可得的便捷方式,自2011年起,国家数字图书馆已有电子图书、报纸资源库、精品图库、工具书库等13个数据库。读者只要登录网站,便可读到23万种、46万册电子图书,在视频资源数据库,读者可以看到、听到近万场视频学术报告。深圳作为中国的前沿城市,在社区图书馆(室)的建设方面,也应该走在前沿,跟上时代需求的步伐。

1.4服务倾向存在问题

深圳关外的人口结构问题决定着社区图书馆(室)室的服务倾向。以观澜为例,其具有80多万总人口,然而户籍人口只有2万多人。因此,在关外社区图书馆(室)建设中,在服务对象方面主要应倾向广大的劳务工人群,他们才是目前关外图书馆建设发展中的主要人群。目前关外的劳务工人口众多、基本文化素质整体还比较低,在这种现实情况下,社区图书馆(室)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性、公益性、便利性、均等性的基本原则不同程度受到更具多样性、丰富性、对象性的市场服务的冲击,尤其是针对庞大的劳务工服务对象,在数字化服务、流动服务方面,深圳关外的社区图书馆(室)面临着现代信息与文化服务的渠道方式已日趋多元的竞争与挑战。

2 对关外图书馆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关外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的解决办法就是以区、街道或办事处基层图书馆为依托,以“总馆――分馆”的模式,发展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这是社区图书馆(室)建设基本模式,也是目前唯一可取得模式。其中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2.1建立社区公共图书馆共享系统

小馆舍、小馆藏是现阶段深圳关外社区图书馆(室)的基本特点。从深圳市关外各区的现状看,社区图书馆(室)大都在100平米以下,藏书量1―2万册,甚至于有的街道办事处图书馆也是这种现状。因此,社区图书馆(室)靠自己的馆藏资源满足读者需求的能力很弱。要满足读者的需求,必须依靠深圳市或各区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力量,建立关外区(新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体系。虽然目前深圳的图书资源通借通还系统已经覆盖到街道级图书馆,但是依靠一个街道级的图书馆来服务辖区内庞大的劳务工人群,无论是从数字信息提供方面,还是图书资源的借阅服务方面,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将社区图书馆(室)建设纳入到上述图书资源共享体系中,是优质服务基层群众公共图书阅览和信息获取的最佳方式。

2.2建立社区图书馆(室)统一调配系统

从整个深圳市来讲,应发展适合基层社区的特色图书馆,建设各具特色的馆藏文献,形成全市联合采购、统一编目、各有重点、各具特色的全市馆藏文献资源体系,建设图书数目的总数据库,实现联合检索。对每个区来言,建立社区图书馆(室)图书配送中心,实行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直接下拨社区图书馆(室)购书费,由街道(办事处)级图书馆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编目后,送到社区图书馆(室)。由于不同的社区图书馆(室)的文献资源不同,还可以实现各社区图书的互换互通,这样可以实现在一个街道(办事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覆盖图书信息与资源。这样,既解决了社区图书馆(室)购书经济不足、专业人员缺乏、编目混乱的问题,而且还避免了重复购置造成的资源浪费,也有利于图书馆的交换和联合检索。

2.3提供社区图书馆(室)发展的资金保障

要解决社区图书馆(室)的持续发展问题,必须建立社区图书馆(室)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北京市建立了基层文化建设补助资金,确定了四项补助项目:一是建立联通街道、乡镇图书馆的计算机服务网络,每个社区补助一定金额;二是为社区图书馆配备流动图书车,加强区县图书馆为社区乡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三是对建立社区图书馆图书配送中心的给予每个街道、乡镇一定金额的购书补助资金;四是每年给予社区图书馆购书补助经费,从而扩大社区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送书到社区乡镇图书馆。各社区也相应制定了有关政策,如建设街道图书馆给予一定补助资金,统一下拨街道乡镇图书馆图书配送经费等。深圳市福田区每建一个社区图书馆补助15万元,以后每年补助7万元,其中3万元给社区图书馆统一购置图书,4万元作为街道社区图书馆(室)日常管理经费,为社区图书馆(室)的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2.4改善图书馆服务倾向

深圳市图书馆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基层社区图书馆的管理力度,改善图书馆服务倾向,以全市系统型的公共文化空间和资源服务的形式打破现有的以社区户口籍居民为主的服务倾向转向以社区外来劳务工为主的服务倾向。鼓励外来劳务人工到社区图书馆(室)来,并且定期在社区图书馆(室)开设一些专为劳务工服务的主题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通过改善关外社区图书馆(室)的服务倾向,从而实现国家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要求,更主要的是能够促进户籍居民与暂停人口间的友好邻里关系,使社区变得更加和谐友爱。

2.5加强建设数字化信息服务设施

电子阅览室前期建设的主要投入是计算机设备。近几年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推进,实际上在深圳关外的社区并没有得到普及。以龙华新区观澜办事处为例,辖区内共15个社区工作站,仅有福民、大水坑、黎光、樟坑径4个社区的图书室完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各拥有电脑4台,观澜办事处级图书馆有电脑30台,但这些电脑购置于2004年,大都已不能使用,而其它社区的电子阅览设备一直空缺,社区工作站无力完成此项建设工作。据悉,深圳市在基层文化工作例会有关会议中重点指出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是市、区政府的重要文化建设工程,要求各街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按照市、区方案要求的进度完成各项建设任务。但是,只到目前为止,深圳关外社区图书馆(室)的建设现关令人堪忧。建议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社区图书馆(室)(特别是电子阅览室)建设、发展所需经费、日常开支、人员工资、专业技术维护费用等设立专项资金,每年划拨到社区工作站专款专用,从而确保社区图书馆(室)电子阅览室的建设。

3 结语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提升国民素质已经成为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在这其中,建设社区图书馆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社区图书馆是精神文明的教育基地,是社区居民实施思想教育的殿堂。只有社区图书馆建好了,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的国民素质,我国的整体素质才能提升,从而实现国家在全球的超前竞争力,并为建设发展中中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2010年11月7日

[2]冉文阁《浅析社区图书馆(室)建设模式与保障》图书馆论坛2009(4)

【注释】

①深圳市设有6个区和4个新区管理委员会,各新区管委会下设办事处(如观澜办事处属龙华新区下辖4个办事处之一),与6区下辖街道办事处级别相同。

图书馆劳动总结篇8

[关键词]图书馆;休闲空间;精神文化

[中图分类号]G258.9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6)05-0083-03

1引言

如今当我们谈论图书馆时,我们在谈论什么?首先,图书馆毋庸置疑是一个图书收藏机构,是书的海洋;其次是心灵休憩的地方,在这里我们能够更好地思考;再次,就是打发时间的好场所,打发时间不是低俗的生活需求,而是人类的正当需要,图书馆以其独有的氛围为读者提供了彻底撩动全身细胞的文字和其他设施,这也是打发时间的高级方式[1]。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图书馆休闲空间也日渐成为图书馆服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有责任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为读者提供愉悦身心、激发才智等环境,满足读者对休闲的需求。追溯图书馆休闲文化的渊源,早在1986年图书馆学家谢拉(J.H.Shera)就说过:“图书馆在其技术和服务方面日益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靠得更近了,但我们要提醒自己记住,图书馆学始于人文主义。”[2―3]学者黄宗忠在1988年出版的《图书馆学导论》中就提出,图书馆除了具有普遍认可的四项社会职能外,还有文化娱乐的职能,即图书馆“还要满足社会对文化娱乐的需要,丰富和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4],学者宓浩等也在《图书馆学原理》一书中将文化娱乐职能视为图书馆的又一个不可忽视的基本职能,他们认为图书馆“具有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提供文化娱乐的社会作用”[5]。

2休闲价值的渊源及内涵

中国著名学者楼嘉军曾定义休闲文化是“指在工作、睡眠和其他必要的社会活动时间之外,将休闲时间用于自我享受、调整和发展的观念、态度、方法和手段的总和”。休闲是一种人类文化,即包括积极、主动地发挥人的本质力量的高级活动,也包括消极、被动的一些消遣活动,但休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种活动中。

对于休闲价值的理解,在中国,受庄子哲学和禅宗思维方式的影响,中国人的休闲价值观很推崇“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在休闲中,心地明澈,感知事物的能力特别的细腻,是自我心境与天地自然的交流和融合,体现了精神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和谐统一。在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他认为“诸神怜悯生来就劳累的人们,因而赐予他们一系列的节日,并由酒神、诗神、太阳神相伴,由此人的身心获得滋养,他们变得高大、正直”。此外,著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是对休闲给予最多赞美的人,把休闲誉为“科学和哲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休闲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在他看来,空闲时间不等于休闲,主张把学问与休闲联系在一起,知识总是与自由相关,自由又同休闲相关,休闲与美德、愉快、幸福密不可分,并把休闲看成是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近现代,马克思是现代休闲研究的开拓者,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的存在方式包括劳动、休息和休闲三种形式的。劳动是人类的对象化活动,但却是为了生存和生活而不得不为之的活动;休息是人类为了再生产劳动力而进行的必要的“不”活动;休闲则是“不”闲着的活动,它既不是劳动也不是休息,而是介于劳动和休息之间的状态。并认为休闲是人的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全面发展自我的必要条件,是现代人走向自由之境界的“物质”保障,是人类生存状态的追求目标,自由时间是人发展自我的必要条件[5]。人们有了充裕的休闲时间,就等于享有了充分发挥自己一切爱好、兴趣、才能、力量的广阔空间,有了为“思想”提供自由驰骋的天地[6]287。

纵观古今哲学家对休闲的理解和定义,可以认同为,休闲的境界寄托了精神的理念,是生命的一种自在的状态,不是以他者为中心,而是以自我、自觉为中心,休闲能让人的德性、智性、知性得到提升,进而更好地进行科学、艺术、哲学等各方面创造。因此正视休闲,寻找其价值,通过某种形式丰富其内涵。

3图书馆休闲空间设计理念

图书馆作为知识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读者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图书馆休闲空间区别于其他休闲空间,在细节上具有特殊性,它需要充分体现在了人文关怀,具有公益性、人文性、知识性和服务型相结合的特点,能展现具有的图书馆特色的休闲文化。

图书馆充分利用自身丰富资源的优势,提供人性化、符合读者多种需求的空间格局,书香与空间、艺术与空间的相互交融,可以让读者可以在休闲阅读中受到教育,借助于轻松愉悦的环境,寓教于乐的举措和服务方向,与上文中提到的休闲价值相辅相成。

4图书馆发展休闲文化空间的意义及举措

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说过:通过任何一项事业的表象,可以在其背后发现一种无形的、支撑这一事业的时代精神文化气质,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精神力量决定着这项事业的发展[6―7],图书馆文化就是决定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标志,营造具有人文关怀的图书馆特色休闲空间,也决定了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能力及服务能辐射的范围。为读者创建良好的休闲服务,可以让读者在“自由时间”内释放疲劳、恢复精力、舒缓情绪、减轻思想压力的同时,增长见识,开阔思想境界,对提升读者学习质量,提升读者德性、智性、知性、通达性具有重要作用。

4.1 提升学习质量

图书馆的环境对读者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良好的环境,会给阅览者带来较多积极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曾把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教育功能形象地称为“使学校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图书馆也不例外,良好的图书馆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阅览者的心理状态,图书馆应该以人为本,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使得读者的学习阅读活动进入到积极的状态。在此方面,目前国内外图书馆已开展很多举措[8―9]:

(1)尊重读者阅读习惯,优化空间布局,创建自由、文明、休闲的阅读环境。将藏书区和阅览区分离;通过大数据分析,将翻阅程度比较高的工具书或者休闲书单独放置;设立地方文献室或特色馆藏室、休闲阅读区、图书报刊推荐推荐区等,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推荐学习热点,加强休闲阅读的导读工作,提升阅读率,并在此区域营造休闲阅读的氛围,让其置身其中,即享受了图书馆人性化的休闲服务,又能领略浓厚的文化氛围;设立电子阅览室区、夜间自习室、讨论区、电话区等满足读者在图书馆对各种空间的需求。此外,合理布局绿色植物,开辟露天空间,营造园林式的图书馆环境,使整个图书馆充满了生机,不仅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而且缓解读者的视觉疲劳,提高思维效率。

(2)提供灵动的硬件设施。采用不同形状的桌位,如提供隔板隔开的桌位,不受别人干扰并保护读者隐私;提供半包围式的沙发与多人围坐式沙发,两者既可以在视觉上相应成趣,又可以供读者提供相对独立的四人阅读空间,或者小范围开放的阅读区域;提供色彩鲜艳,造型别致,又可以自由移动的多功能沙发,为读者营造开放活泼的阅读区域。

(3)尊重读者获取知识途径多样性,为不同读者提供多种快速的知识获取平台。为读者提供电子书借阅机;提供知识点覆盖全面,视角清晰独特的在线“视频图书馆”,可以集视、听、教、学为一体;为部分专业提供专业软件,如为设计学院提供专业的非编图形工作站,为计算机系学生提供Ubuntu系统及相关软件。

4.2 陶冶读者情操

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倘若将图书馆的灵魂在环境中具象化,将每一个区域的特点反映在空间中,那么读者就能通过空间中一些细小的设计与知识产生互动,使读者不仅仅获得知识,获得灵感,同时图书馆会变得更加有活力,像是知识在各个角落跳动着。图书馆通过围绕的图书馆精神文化为读者提供恰当的休闲服务,对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塑造良好的价值取向,提升艺术文化品位,增强审美鉴赏能力,激发读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具有重要意义。

(1)在图书馆墙壁上悬挂有底蕴的书画作品,名言警句。在图书馆空间中,通过这些国画、艺术设计、自然景观的邮寄结合,营造出一种清雅而高尚的文化氛围,是读者身临其境,唤起艺术的灵性与感受,从而体味阅读之美好、文化之渊博。

(2)设置展览空间和创意空间。展区是最佳的文件交流空间载体,是图书馆传播文化的有力平台,是图书馆职能的延伸[10],通过举办形式生动、内容丰富的展览,可以让读者增长知识,拓展视野,加深对某一领域的了解,提高鉴赏能力。如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近几年来在不同时期推出不同主题的展览,如“物华天宝――中国传统服饰图片及实物展”“上海粉画展照片”“让经典走进生活――法兰西传世名画特展”等,同时邀请相关专家做讲座,并将讲座内容至网上,每次展览都吸引大批读者观展学习。

此外,图书馆可以举办系列活动,并在展区展览活动后学生作品,吸纳学生的构思,鼓励学生参与到文化建设之中,促进其潜能和创造性的开掘。如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每年通过举办拓片制作讲座及现场体验,春联大赛等活动。

(3)提供优秀的视听资源和环境。通过影视的欣赏,增强读者对影视文化的了解,提高读者对经典影视的鉴赏能力和兴趣,实现影视与文学的良好互动,启发读者比较文学与影视不同艺术形式的内在特质,并感受它们不同的魅力所在。如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除设立了专门的影视欣赏室,每周为学生提供经典电影欣赏,并定期请相关专家进行影视鉴赏讨论,还在休闲阅读区安放库客数字留声机,其内容有电影音乐、神州民乐、经典殿堂、音乐剧场、英文读物、怀旧金曲等,读者可以随时戴上耳机走进缤纷的视听世界和音乐殿堂。

5结语

建设休闲空间是社会发展对图书馆的要求,也为图书馆的自我宣传提供广阔的平台。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休闲的价值,拓展休闲的潜在文化含量和教育含量,构建具有图书馆特色的休闲空间,以满足读者精神与文化需求。图书馆通过塑造自身特有的精神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休闲空间,会对读者产生悄无声息的影响,使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受到教育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彭勃.当我们谈论图书馆时,我们在谈论什么[N].新华书目报,2016-6-10(10).

[2][美]J.H.谢拉.图书馆学引论[M].张丽莎,译.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6.

[3]张锦.谢拉的思想体系及其价值[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4(3):12―17.

[4]黄宗忠.图书馆学导论[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

[5]宓浩,刘迅,黄纯元.图书馆学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6]中央编译局马恩列斯著作编译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87,926.

[7]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蒲姗姗.高校图书馆休闲文化建设[J].科技广场,2013(12):87―90.

[9]陈丽恋.创建高校图书馆休闲文化服务的探讨[J].情报探索.2016(4):111―113.

上一篇:影像诊断医师总结范文 下一篇:劳动总结大学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