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助理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17 01:16:48

摄影师助理总结

摄影师助理总结篇1

出席本届摄影周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摄协副主席李树峰,内蒙古响沙湾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俊,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解海龙,威连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行销企划部经理王婷誉,奥林巴斯华北区销售主管王港,阿尔山市摄影家协会秘书长梁国栋等。

李树峰在开幕式上致辞时,对此前四届摄影周做了回顾。他说,四届摄影周举办了摄影展览、研讨、摄影大PK等丰富的活动,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千位摄影家先后来到响沙湾,创作了大批优秀摄影作品,多角度展示了响沙湾的地理地貌特质和民族文化气质。从去年开始,响沙湾摄影周以“现实与超现实的响沙湾”为主题,以对同一个地域景观和人物的不一样的观看和呈现为基础,以个性化和差异化为目标,邀请国内外有创作实力的摄影家到这里展开大PK,是影像实验,也是学术探索,获得了很大成功,显著地改变了目前摄影业界千军万马到一个景区去拍摄雷同照片、千方百计拍摄与别人一样甜美的照片、个展无统一性、群展无差异性的现象。

内蒙古响沙湾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俊随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表示响沙湾是摄影人的家,欢迎摄影人回家!摄影,为人类带来美的享受;摄影,为人类的记忆拓展了空间;摄影,成为保护环境的第三只眼――摄影人应该为此自豪!

从2009年12月起,《中国摄影家》杂志开始在封面上刊登摄影家肖像,并配以深入、系统的访谈。本届开幕式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为2013-2014年度《中国摄影家》杂志“封面人物”代表罗更前、姜平、谭明、于志新颁发了纪念牌。《中国摄影家》杂志社社长刘伟为参加“中外摄影家大PK”的20位选手授旗并颁发纪念牌,威联通科技与知名硬盘商希捷科技为此次PK摄影家赞助了NAS专用盘NAS HDD。

“摄影爱心接力”特别嘉宾:高慧媛、范勤勤

本届摄影周开幕式上的一大亮点是两位特别嘉宾:高慧媛和范勤勤。这两个女孩与《中国摄影家》杂志的品牌活动“摄影家大PK”渊源颇深。

2009年7月,在“中国摄影家大PK”河南尧山站活动中,李树峰遇到了脚有残疾、行动不便、年仅6岁的范勤勤,并拍下了她的照片。在PK作品观摩会上,平顶山摄影家群体发起了“摄影爱心接力”救助活动。2009年9月,在《河南摄影报》主编张国通的多次奔波联系下,勤勤接受平顶山平煤集团总医院专家手术;2010年9月,经慈善人士多方联系,勤勤在山东烟台中法友谊医院接受美国斯坦福大学医疗中心著名小儿矫形外科专家詹姆斯・甘博教授的亲自手术;2012年11月,勤勤接受北京西部儿童救助基金会的爱心资助,在北京空军总医院接受近半年的手术和康复治疗。

如今,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政府的协调下,勤勤走进了课堂,并在今年春节后,拿到了户口簿和身份证。今后,“失依”儿童勤勤,将作为鲁山县教体局的“包干”帮扶对象,由鲁山县教体局解决其到18周岁为止的生活和学习用品,资助其生活费和学费。

2011年7月,参加第二届中国摄影家响沙湾国际摄影周“中外摄影家大PK”的中国代表队选手解海龙在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昭君村采风创作时,偶遇家境贫寒、交不起学费的大学生高慧媛。他用影像将高慧媛的劳动和学习状况记录了下来,作为PK作品提交。在演示PK作品时,响沙湾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俊被解海龙的作品和高慧媛的经历所打动,当下表示响沙湾旅游有限公司愿意资助高慧媛。在大PK活动结束之际,两万元人民币和一台崭新的电脑送到了高慧媛手中,此后,响沙湾旅游有限公司一直资助高慧嫒,使其顺利完成学业。

摄影周开幕式上,李树峰、解海龙、王文俊、张国通向范勤勤、高慧嫒赠送由《中国摄影家》杂志社、内蒙古响沙湾旅游有限公司为“摄影爱心接力”中茁壮成长的孩子提供的学习用品和纪念品。

勤勤在接受现场主持人采访时说:“我要感谢摄影家,你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尤其是爷爷(张国通)。5年来,爷爷不断地帮我联系各方机构,解决我遇到的各种困难,我能治好脚,能上学,能有户口,都要感谢这些摄影人的帮助和努力。”

摄影的力量不一定非要轰动世界、改变社会进程才称其为力量,以影像唤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帮助,使个体生存状态得以改善,这也是摄影的一种力量。张国通和解海龙不仅尽己所能帮助他们镜头中的主人公,更通过长期关注、记录、传播,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伸出援手,解决一个个生命个体面临的生存困境。

创作与研讨:分身乏术的白天和谈影论艺的夜晚

本届摄影周期间,主办方特意为来到响沙湾的各界朋友准备了丰富多样的精彩节目,其中很多节目是我们平常很难看到的。白天有民族节目如敖包祭祀、蒙古国查穆舞表演、响沙湾蒙古人选美大赛、游牧迁徙、蒙古人家早间生活情景展示等;沙漠特色节目如首届响沙湾女子沙滩排球邀请赛、响沙湾全国游泳大赛、花式灌篮表演、健美操表演、艺术体操表演、迈索尔瑜伽表演、晨间有氧操表演等。节目之多,许多摄影师表示分身乏术,只能选择最感兴趣的节目前往观看与拍摄。这些节目为大家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拍摄题材,每一个节目现场,都能听到“咔嚓咔嚓”按动快门的声音。

晚上,更是有露天Party、摄影讲座、烟火表演等精彩节目。7月19日晚,主办方举办了“幻灯之夜”摄影讲座,与大家共同欣赏与探讨摄影艺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国摄影家》杂志副主编王保国主讲此次摄影讲座。

“幻灯之夜”包括“世界・未明”、“中国・嬗变”、“摄影・探索”三个部分。

“世界・未明”部分展示了国外摄影师近年拍摄的优秀摄影作品,同时通过多媒体形式――《“9/11”如何改变了美国》,《卢旺达:有图谋的罪》(摄影:乔纳森・托戈夫尼克/制作:Sto rm Medium,2012)等展示作品的同时,重现了这些影像的拍摄场景和过程,加深人们对影像生成的理解和认识。“中国・嬗变”部分包括《面容散记――向杜修贤先生(1926-2014)致敬单元》《张雅欣:样板戏》《蒙敏生:革命与浪漫》《李振盛:红色新闻兵》《1980年代:吴家林的个人视觉》《1990年代:转折时代的个人命运――赵铁林:生活边缘的女孩》《吕楠:纪实影像的新美学》《贾代腾飞:流水线上的婚礼》《贺肖华:国癣》等作品,梳理和展现不同年代、不同时期中国摄影的发展状态和面貌。“摄影・探索”部分通过“微创新・微处理・微挑战”、“互联网的借用资源”、“照片:现实与历史的双重语境”、“流媒体・多媒体”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摄影艺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摄影家大PK:一个响沙湾,多样的超现实

摄影大PK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所、《中国摄影家》杂志社的品牌活动,通过大PK活动,研究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摄影家对同一拍摄地点的审美差异;展示摄影家对一个固定地域自然、历史和文化的系统挖掘和整体把握能力;使人们重新关注前期拍摄,展示和提高拍摄技能;引导摄影人提高综合实力。

本届大PK主题和形式延续上届,邀请玛格南图片社摄影师埃里・里德、米沙・厄维特,日本女摄影师藤泽长子,《中国时报》摄影中心主任、台湾摄影师黄子明,新华社高级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罗更前,职业摄影师谭明等20位中外摄影家,在响沙湾进行自由拍摄,提交个性鲜明、格调统一的作品。

参加此次大PK的20位摄影家来自中、美、日三国,年龄结构上“80后”摄影师占据一半,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摄影观念以及拍摄习惯,都在创作中有生动体现。最终完成的作品整体水平之高,不仅超出了主办方的预料,而且还带有强烈的新锐色彩。

7月20日摄影周闭幕之夜,中外摄影家大PK作品观摩会在福沙岛举办。观摩会首先放映20位摄影家的作品,然后每位摄影家就自己的创作想法和拍摄过程中的一些思考或技术问题进行阐述。《中国摄影家》杂志副主编王保国主持观摩会,他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及时点评、提问和采访。摄影家们关于“超现实”的个人化思考,有许多精彩阐述。玛格南摄影师埃里・里德被主持人提问:“如果让你去拍一个关于超现实专题的报道,你要做的第一件工作是什么?”里德回答:“去发现美,并把它拍下来。”米沙・厄维特关于“超现实”的回答是:“现实本身就是超现实的”;主持人提问:“你的父亲是摄影大师埃利奥特・厄维特,他对你的摄影有何影响?”,米沙回答:“父亲很早就告诉我,你要是想理解摄影的话,首先要理解摄影的语言。”

关于“超现实”这一主题,中国摄影家思考之深入与精彩阐述也不遑多让。陈春雨从水与沙的关系出发,将这一主题抽象化为沙丘与沙沟的关系。贾代腾飞则借用佛教“瞬息”思想的灵感,采用过度曝光的方式,呈现出一个超现实的响沙湾。刘晓芳认为“现实与超现实的关系是相对的,对一-t-~,是现实的东西,对另外一个人可能就是超现实的。”她在深夜拍摄出彩色夜灯下的蒙古包群,淡绿色灯光下,响沙湾犹如北极光下的爱斯基摩小村。李馨与在响沙湾工作的模特、挤奶工、演艺人员等悉心交谈,询问他们的梦想与生活,拍摄了一组辛勤敬业、心怀梦想的响沙湾人――梦,当然是一个超现实的角度……

摄影周作为国际化的文化艺术盛会,响沙湾作为“超现实”的艺术空间,为摄影人提供了一个多向交流与展示的平台,促进了不同国家与地区各种摄影风格的发展和创新,并为到响沙湾来的摄影家和广大游客,献上了一场异彩纷呈的视觉盛宴。

“中外摄影家大PK”活动20位参赛选手名单:

埃里・里德(Eli Reed。玛格南图片社摄影师)

米沙・厄维特(Misha Erwitt。玛格南图片社摄影师)

藤泽长子(Takeko Fujisawa,日本女摄影师)

黄子明(《中国时报》摄影中心主任、台湾摄影师)

罗更前(新华社高级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谭明(职业摄影师)

姜平(自然地理摄影师)

于志新(新华社中国图片期刊社总编、高级记者)

李宗献(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大奖得主)

吴旗(摄影金像奖获得者)

魏征(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图文中心副总监、摄影记者)

贺顿(《南方都市报》摄影记者)

贾代腾飞(《长江日报》摄影记者)

李焕生(高级摄影师、中泰友好艺术学会高级会士)

李群(湖北省摄影家协会理事)

李馨(全国摄影艺术展金奖获得者)

刘晓芳(“全球摄影新锐”展入选者)

尚共社(全国摄影艺术展获奖者)

朱晓安(自由摄影师)

摄影师助理总结篇2

关键词: 网络信息化;摄影教学;教学媒体;智能Agent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B

Talk about a Network's Information-based Development to the Influence that Photographs a Reform in Education

YAO Yong-mi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Yancheng Teachers College, Yancheng Jiangsu 224002, China)

Abstract: Network information-based high-speed development to photographed a teaching method to bring huge variety. This text mainly discussed that the our country photographs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eaching and photograph the necessity of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and some problems of the existence, and put forward in the process of photographing a reform in education in some suggestions and the measures.

Keywords:information-based network; photograph teaching; instructional media; intelligence agent

引 言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摄影是一门完整的独立的课程,它有其丰富的严谨的理论和大量的复杂的技能,它是机械、电子、光学、美术、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摄影课作为高等院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方式正遭遇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摄影教学如何迎接数字化环境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实行多媒体教学,使摄影课程以新的教学模式呈现,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

1当前高校摄影教学的现状

我国高校许多专业都开设摄影课程,如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美术学及旅游管理学专业,并且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但是在许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重大问题。

1.1学生的文化内涵方面

学生的摄影文化底蕴薄弱。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关系,许多中学生在升学压力面前,把学习精力都用在了考试科目的学习上,基本没有太多的业余时间接受摄影文化的教育,也就谈不上使用照相机去进行摄影创作了。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特点,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动性,本人对我校100名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大一新生进行了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结果惊人地发现,这些学生的摄影文化知识几乎为零,70%的学生在入学前从未使用过照相机进行摄影创作,30%的学生只是偶尔使用过照相机,有65%的学生学习摄影是为了提高专业素质,35%的学生是为了完成自身学业。

1.2师资配备方面

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摄影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系统而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而熟练的摄影技能,具体包括各种摄影器材的使用、摄影创作的技巧手法、数码图片的处理以及相应的网络数字信息获取、收集和处理技术。摄影教师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一方面摄影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加强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聘请报社的摄影记者或广告行业的专业人员来担当实验指导教师,由于这些教师有较强的社会实践经验,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授课,易于被学生接受。这样,一方面弥补了学校实验指导教师的不足,保证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体现了学校师资结构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总体素质。

1.3教材和实验设备方面

教材选定滞后。由于网络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数码相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摄影理论也是日新月异。而当前许多高校所使用的摄影教材内容基本处于滞后状态,尤其对于新式的数码影像技术讲解得很少。这就要求教师在选用教材时,一定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选择既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注重实践的教材。有一定经验的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编写实用性教材。

实验设备紧张。目前许多高校一个本科教学班至少40人,由于相机数量有限,在进行摄影技能训练时只能分组进行。有时甚至要四五个人一组,这样学生技能训练的效果就大打折扣。某些高校还是前几年购置的以传统相机为主的设备,有些虽然购置了部分数码相机,但在数量及更新程度上明显不足,根本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器材,还有数码照片的后期处理环节也没有及时跟上,使摄影教学的数字化明显滞后。

1.4教学方法方面

在许多高校的教学计划中,摄影课程的总课时量并不是很多,基础理论知识占去一大半课时,真正留给学生实践的课时就更少之又少了,虽然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实践,但是教师往往又无法亲临现场指导,这样便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又把技术提到不恰当的高度,似乎只要技术过关,就一定能拍出好的作品来。无视现代数码相机已经高度自动化的现实,对于摄影的构图思路、创意想法讲得很少,这实在是一种不正确的教学方法。好的摄影作品往往是创意、思维和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我们的教师应该多讲授创意、思维方面的知识。

2网络信息化时代摄影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对摄影教学进行时代化的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摄影课上进行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全新的学习情境,使抽象的概念更具体化、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教学的优化效果,这才是当前改革的目标所在。

2.1有助于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在现有许多高校的教学计划中,由于摄影课程的课时量并不多,要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摄影课的教学任务,要在单位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量、更大的信息量,就必须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以往局限、片面、间断的教学方式,可以把物体成像原理、形成与发展过程等摄影知识连续动态地、全面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弥补照相机只能一个人观察,师生间不易沟通的不足,教师减少了口舌,节省了时间,还弥补了教学中相机型号不全的不足,特别是可以弥补高档相机在教学中难以用于实习的不足,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

2.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对摄影课进行多媒体教学,有助于突出重点知识、突破知识难点。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对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突出主体的方法,教师通过对图片或视频的讲解,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而直接的信息,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于非重点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观看老师的课件,自己总结结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好地实现认知目标。

实行多媒体教学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比如要想让学生充分掌握光线对画面造型效果的影响,了解顺光、侧光、逆光等不同受光方向下的造型特点,以及光线的聚、散、软、硬对画面效果的影响,可以请班里的同学做“模特”,在课前事先拍摄好各种光线的画面,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观察感受角度“稍微”变化对效果产生的巨大影响,让学生从这些信息中学会获取知识的技能,培养他们收集、检索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提高能力的目标。

2.3有助于学生实现自己的情感目标

多媒体教学集多种信息传输于一体,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比如在摄影教学中,讲到景深效果的拍摄时,老师可以展示由不同光圈和快门配合所拍摄出来的虚实结合的图片给学生观摩,初步了解什么是景深,不同景深得到的图片效果,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实现情感目标的目的。

3摄影教学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3.1摄影多媒体教学的海量性,容易导致信息传授的繁杂无序

在摄影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传授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从而扩大学生的摄影知识面,但是如果繁杂无序地盲目传授,则必然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摄影的风格流派时,如果不分主次,对涉及到摄影领域的大大小小的流派都一一作详尽的介绍,虽然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摄影流派知识,但是学生会明显感到信息的杂乱,越听越没有兴趣,以致产生疲劳感,甚至会混淆各个流派的创作观念,或者以支流派的观念代替主流派的观念。

3.2摄影多媒体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容易导致教学媒介被过分依赖

摄影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摄影的技术性和应用性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可以将一些实验教学搬到课堂上来,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但这毕竟只是一些理想化的教学环节,它远远不能代替某些实际的操作环节。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是学生在课堂上听得津津有味,实际操作起来却不知所措,问题百出。对于在实际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干扰因素,学生往往很难从容应对。比如在介绍黑白胶卷冲洗时,学生只有亲身下到实验室,才能掌握如何控制时间与温度、如何辨别底片密度等能力。

3.3摄影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与智能性,容易导致课堂秩序的不稳定性

摄影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与智能性,确实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距离,为摄影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个别教学、讨论教学提供了条件。在摄影赏析课中,老师除了指导学生欣赏摄影大师们的作品外,还可以将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们“评头论足”,也可以将个别学生的作品调出来让全班学生赏析。同时,可以让学生交流各自的摄影经验,让优秀学生讲述自己的创作心得等等。但这种教学往往难以控制课堂秩序的稳定性,教学主题也难以集中。比如在上面介绍的摄影赏析课中,尤其在人体摄影赏析中,如果控制不当,学生们会漫无边际地乱侃乱论,甚至会将一些不健康的言论带入课堂。

4摄影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建议和措施

摄影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弊端,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存在这些弊端而放弃摄影教学改革。相反,我们要尽可能地取长补短,用传统摄影教学的长处去克服现代摄影教学的不足,继续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4.1做好多媒体摄影课的整体教学设计

多媒体是教师用于教学的辅助工具,必须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并不断加以调整改进的过程,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法,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比如,在介绍景深的概念时,老师在备课时必须设计好详细的教学步骤、教学策略及媒介的使用。可以采用图形展示加文字叙述的方式,将景深前界与景深后界、前景深与后景深直至景深的概念介绍清楚。接着,还可以用一些照片实例进一步阐述景深的概念,并安排学生进行课后的实际应用,这样便可以顺利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4.2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在摄影教学中,并不是用了多媒体,教学质量就高,要注意选择最恰当的媒体在最合适的时间介入,将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比如,在讲解照相机的主要结构时,就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画面语言来表达教学内容,全方位地讲解照相机主要装置的性能、作用、特点、调节及使用方法与技巧等。操作过程可如此:首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台、投影机,让同学们看到照相机的实体,接着分别展示镜头的种类、焦距与口径、镜头的卡扣选择等。然后再分别展示光圈系数、光圈的调节方法;快门速度标记、快门的作用、快门的种类;常见的聚焦方式、取景指示方式及视差等内容。如此分段介绍,学生可以看得清记得牢。在讲授彩色摄影“三原色”、“三补色”时可采用Photoshop等图像软件向学生展示色彩叠加、混合的实际效果,解决同学们难记难懂的问题。

4.3建立网络信息时代的教学资源平台

4.3.1建立优秀摄影作品资源库

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一些摄影网站上下载优秀作品,并将其存储在计算机中,比如“中国摄影在线”、“中国摄影网”、“摄影比赛在中国”、“车坛影协”等网站,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当学生看到这些精美作品时,必然会产生摄影创作的欲望,学习激情自然极其高涨。而在实际创作中,这些优秀作品又会给他们带来创作灵感,使他们在生活中产生创作灵感。

4.3.2利用Agent、Blog或微博来建立师生互动的网络教学平台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运用网络工具进行思想心灵的沟通,比如Blog、BBS、微博等。作为摄影教师,要想自己在教学领域中能够与时俱进,和学生进行顺畅的互动交流,则必须利用这些网络工具建立自己的教学平台,将学生的作业递交、批改、与学生的交流都通过网络进行。

教师将摄影教学课件存放在Web服务器或是Blog、微博平台上,供学生自学使用。同时,学生拍摄创作的作品,也要及时并进行“网上点评”,点评人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间的互评,拍摄作者也可以回答别人的提问。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拍摄前展示相关题材的优秀作品,让学生自己思考这样的拍摄效果是怎样取得的、用了什么拍摄技巧、事先做了什么样的案头准备等。几次下来,同学们的“眼界”就高了,对自己的要求自然也就高了。

此外,还可以利用智能Agent来设计专业的教学互动平台,Agent是计算机软件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中一种新兴的技术。Agent技术应用于网络教学系统中,各种用户Agent、管理Agent、任务Agent构成了一种基于Agent的网上智能教学系统,从而给摄影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Agent技术可以解决当前网络远程教学系统普遍存在的智能性差、个性化不突出、交互性手段匮乏等问题。在网络远程教学系统中,利用人工智能Agent技术可以实现网络个性化课件的智能开发,为实现教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加入了新的动力。

5结论

综上所述,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从事摄影多媒体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艺术的教学方法,还必须具有熟练的现代教学媒体应用技能。教师要从讲授者变为启发者,学生从被动、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我学习。教师要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改革和探索,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使我们的学生不断提高摄影技术水平,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刘旭炜. 浅谈高校摄影教学[C].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3:83-86.

[2] 罗红梅. BLOG与摄影教学整合初探[C].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8:137-138.

[3] 杨琼. 对多媒体摄影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C].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370-371.

[4] 郑向阳. 浅议多媒体摄影教学的驾驭[J]. 社科纵横,2005,10:204-205.

[5] 吴全洲. 数字化环境下的摄影教学模式改革探索[C].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6:127-129.

摄影师助理总结篇3

摘要:网络数字技术的发展给摄影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给摄影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先从我国摄影教学的现状出发,分别讨论了摄影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在摄影教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手段的方法,以适应网络数字化环境对摄影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网络数字化;摄影教学;教学媒体;智能Agent

摄影是一门完整的独立的课程。它有其丰富的严谨的理论和大量的复杂的技能,它是机械、电子、光学、美术、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摄影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以实践带出理论以理论深化实践,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耳有所闻、眼有所视,而且要手有所触、心有所想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科学设计将深刻地影响着教学效果。

随着网络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摄影课作为高等院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方式正遭遇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摄影教学如何迎接数字化环境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实行多媒体教学,使摄影课程以新的教学模式呈现,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

1 当前我国摄影教学主要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摄影课程,其主要分布在广播电视新闻学、教育技术学、美术学及旅游管理学专业的课程中,且形成了相对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但是依然还存着在很多现实问题和现象。

1.1 学生的摄影文化底蕴薄弱

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关系,许多中学生在升学压力面前,把学习精力都用在了考试科目的学习上,基本没有太多的业余时间接受摄影文化的教育,也就谈不上使用照相机去进行摄影创作了。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特点,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动性,本人对我校100名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大一新生进行了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结果惊人地发现,这些学生的摄影文化知识几乎为零,70%的学生在入学前从未使用过照相机进行摄影创作,30%的学生只是偶尔使用过照相机,有65%的学生学习摄影是为了提高专业素质,35%的学生是为了完成自身学业。

1.2 教材的选择滞后

由于网络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数码相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摄影理论也是日新月异。而当前许多高校所使用的摄影教材内容基本处于滞后状态,有的甚至还在讲解传统相机的操作使用,尤其对于新式的数码影像技术讲解得很少。这就要求教师在选用教材时,一定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选择既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又注重实践的教材。有一定经验的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编写实用性教材。

1.3 实验设备紧张

目前许多高校一个本科教学班至少40人,由于相机数量有限,在进行摄影技能训练时只能分组进行。有时甚至要四五个人一组,这样学生技能训练的效果就大打折扣。某些高校还是前几年购置的以传统相机为主的设备,有些虽然购置了部分数字相机,但在数量上及更新程度上明显不足,根本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器材,还有数字照片的后期处理环节也没有及时跟上,使摄影教学的数字化明显滞后。

1.4 教学方式落后

在许多高校教学计划中,摄影课程的课时量并不是很多,一般在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有51个课时,旅游专业36个课时,其中还包括复习和考试时间。这点课时就是作为摄影入门教育也大大地不足,基础理论知识再占去一大半课时,真正留给学生实践的课时就更少之又少了,虽然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实践,但是教师往往又无法亲临现场指导,这样便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又把技术提到不恰当的高度,似乎只要技术过关,就一定能拍出好的作品来。无视现代数字相机已经高度自动化的现实,对于摄影的构图思路、创意想法讲的很少,这实在是一种不正确的教学方法。好的摄影作品往往是创意、思维和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我们的教师在如何创意、如何思维方面的讲授往往是比较缺乏的。

2 网络数字化时代摄影教学引入多媒体手段的必要性

在摄影课上进行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学习情景,使抽象的概念更具体化、直观化。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助于达到教学的最优化效果。

2.1 摄影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明确学生的认知目标

在许多高校教学计划中,摄影课程的课时量并不多,要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摄影》课的教学任务,传授更多知识的信息量,就必须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以多样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对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突出主体的方法,通过对图片或视频的讲解,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而直接的信息,化枯燥为生动,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于非重点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观看老师的课件,自己总结结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好地实现认知目标。

比如,单反照相机取景与拍摄曝光两种状态下的变化,以前教学中一般是借助于反光镜斜置和反光镜翻弹后平置的两幅示意图来讲解,学生听了、看了后往往不得要领,对两种状态下的转换总是不很清楚,利用照相机实际演示也因照相机太小、变化太快而难以让全班学生看清、看全。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动画,将按下快门钮后光圈的收缩、反光镜的翻弹、快门的开启、光路的变化,以及曝光后光圈的回复、反光镜的下落、快门的关闭等过程,形象性地加以展现,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效率。

2.2 摄影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摄影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实际动手能力。比如要想学生充分掌握光线对画面造型效果的影响,了解顺光、侧光、逆光等不同受光方向下的造型特点,以及光线的聚、散、软、硬对画面效果的影响。可以请班里的同学做“模特”,在课前事先拍摄好各种光线的画面,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观察感受角度“稍微”变化对效果产生的巨大影响,让学生从这些信息中学会获取知识的技能,培养他们收集、检索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能力目标。

2.3 摄影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实现自己的情感目标,提高学习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集多种信息传输于一体,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比如在摄影教学中,讲到景深效果的拍摄时,老师可以展示由不同光圈和快门配合所拍摄出来的虚实结合的图片给学生观摩,初步了解什么是景深,不同景深得到的图片效果,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实现情感目标的目的。

3 当前摄影多媒体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弊端

在进行摄影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技术手段,确实给学生创造一个全新的学习情景,刺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但是这种强大的优势后面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3.1 滥用媒体信息

在摄影多媒体教学中,组合了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但是如果媒体信息使用不当,很可能事与愿违,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介绍景深的概念时,有一位老师为了追求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多种媒体信息。首先用图形展示加文字叙述的方式,介绍了景深前界与景深后界、前景深与后景深直至景深的概念。接着,用了一些照片实例进一步阐述了景深的概念。其实到这里,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景深的概念,只要在课后加以消化及实际应用,便可以达到目的。但是,该老师为了使学生加深印象,又采用动画的方式引进弥散圈的概念来解释景深,最后又播放了一段用焦深和超焦距来解释景深概念的教学录像。结果学生越听越糊涂,自然学习的积极性下降了。

3.2 过份依赖性教学媒介

摄影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摄影的技术性和应用性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可以将一些实验教学搬到课堂上来,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但这毕竟只是一些理想化的教学环节,它远远不能代替某些实际的操作环节。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是学生在课堂上听得津津有味,实际操作起来却不知所措,问题百出。对于在实际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干扰因素,学生往往很难从容应对。比如,在介绍黑白胶卷冲洗时,学生只有亲身下到实验室,才能掌握如何控制时间与温度、如何辨别底片密度等能力。

3.3 容易导致课堂秩序的不稳定

摄影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与智能性,确实拉近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距离,为摄影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个别教学、讨论教学提供了条件。在摄影赏析课中,老师除了指导学生欣赏摄影大师们的作品外,还可以将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们“评头论足”,也可以将个别学生的作品调出来让全班学生赏析。同时,可以让学生交流各自的摄影经验,让优秀学生讲述自己的创作心得等。但这种教学往往难以控制课堂秩序的稳定性,教学主题也难以集中。比如在上面介绍的摄影赏析课中,尤其在人体摄影赏析中,如果控制不当,学生们会漫无边际地乱侃乱论,甚至会将一些不健康的言论带入课堂等。

4 网络数字化时代摄影教学引入多媒体手段的正确措施

由上所知,摄影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弊端,但是综合来看,优势还是远远大于弊端的。我们不能因为存在这些弊端,而放弃多媒体教学方法,当然也绝不能忽略或不予理睬这些弊端。相反,我们要灵活运用教学中的多媒体手段,尽可能地取长补短,用传统摄影教学的长处去克服摄影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4.1 首先必须要做好多媒体摄影课的整体教学设计

多媒体是教师用于教学的辅助工具,必须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并不断加以调整改进的过程,教学设计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法,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比如,在介绍景深的概念时,老师在备课时必须设计好详细的教学步骤、教学策略及媒介的使用。可以采用图形展示加文字叙述的方式,将景深前界与景深后界、前景深与后景深直至景深的概念介绍清楚。接着,还可以用了一些照片实例进一步阐述景深的概念,并安排学生进行课后的实际应用。这样便可以顺利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4.2 其次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在摄影教学中,并不是用了多媒体,其教学质量就高,而是选择最恰当的媒体在最合适的时间介入,将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比如,在讲解照相机的主要结构时,就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画面语言来表达教学内容,全方位讲解照相机主要装置的性能、作用、特点、调节及使用方法与技巧等。操作过程可如此:首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台、投影机,让同学们看到照相机的实体,接着分别展示镜头的种类、焦距与口径、镜头的卡扣选择等;然后再分别展示光圈系数、光圈的调节方法;快门速度标记、快门的作用、快门的种类;常见聚焦方式、取景指示方式及视差等内容。如此分段介绍,学生可以看得清记得牢。在讲授彩色摄影“三原色”、“三补色”时可采用photoshop等图像软件向学生展示色彩叠加、混合的实际效果,解决同学们难记难懂的问题。

4.3 摄影多媒体教学的设计要掌握合适节奏

一首歌有节奏地唱才能悦耳动听,一节课有节奏地讲授即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非重点,难点与非难点交替组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样,摄影多媒体教学中一定也要要掌握节奏。比如,在讲解摄影构图时,所选择的画面一定要动静结合,“静”的画面使学生能看得真切,了解画面的精巧之处,使记忆更深刻。“动”的画面加强对画面学生的视觉刺激,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连续的影像。例如,欣赏体操运动员做自由体操向后翻腾的静止画面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其进行旋转滤波加工,模拟高速旋转,使照片中运动员具有高速旋转的动感,使人感到如同在比赛运动场观看一样,既增加了“动”又增添了照片的艺术性。

4.4 建立网络数字时代的教学资源平台

4.4.1 建立优秀摄影作品资源库

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一些摄影网站上下载优秀作品,并将其存储在计算机中,比如“中国摄影在线”、“中国摄影网”、“摄影比赛在中国”、“车坛影协”等网站,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当学生看到这些精美作品时,必然会产生摄影创作的欲望,学习激情自然极其高涨。而在实际创作中,这些优秀作品又会给他们带来创作灵感,使他们在生活中产生创作灵感。

4.4.2 利用Agent、Blog或微博来建立师生互动的网络教学平台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运用网络工具进行思想心灵的沟通,比如Blog、BBS、微博等。作为摄影教师在要想自己的教学领域能够与时俱进,和学生进行顺畅的互动交流,则必须利用这些网络工具建立自已的教学平台,将学生的作业递交、批改、与学生的交流都通过网络进行。

教师将摄影教学课件存放在Web服务器或是Blog、微博平台上,供学生自学使用。同时,学生拍摄创作的作品,也要及时并进行“网上点评”,点评人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间的互评,拍摄作者也可以回答别人的提问。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拍摄前展示相关题材的优秀作品,让学生自己思考这样的拍摄效果是怎样取得的、用了什么拍摄技巧、事先做了什么样的案头准备等。几次下来,同学们的“眼界”就高了,对自己的要求自然也就高了。

此外,还可以利用智能Agent来设计专业的教学互动平台,Agent是计算机软件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中一种新兴的技术。Agent技术应用于网络教学系统中,各种用户Agent、管理Agent、任务Agent构成了一种基于Agent的网上智能教学系统,从而给摄影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Agent技术可以解决当前网络远程教学系统却普遍存在智能性差、个性化不突出、交互性手段匮乏等问题。在网络远程教学系统中,利用人工智能Agent技术可以实现网络个性化课件的智能开发,为实现教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加入了新的动力。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网络数字化时代,从事摄影多媒体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艺术的教学方法,还必需具有熟练的现代教学媒体应用技能。教师要从讲授者变为启发者,学生从被动、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我学习。教师要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改革和探索,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使我们的学生不断提高摄影技术水平,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刘旭炜.浅谈高校摄影教学[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3):83-86.

[2] 罗红梅.BLOG与摄影教学整合初探[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8):137-138.

[3] 杨琼.对多媒体摄影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J].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370-371.

[4] 郑向阳.浅议多媒体摄影教学的驾驭[J]. 社科纵横,2005(10):204-205.

摄影师助理总结篇4

关键词 摄影教学 多媒体 课件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码摄影技术不断普及,摄影已成为一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活动,越来越多高校的相关专业也都开设了摄影课程。如何上好摄影课已经成为摄影授课教师一个共同关心的话题。我们知道,摄影是一门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于一体的课程,熟练掌握摄影理论并正确指导摄影实践,是拍摄出好作品的关键。而多年来,学生一般仍以文字教材为主进行学习,在学习了大量摄影理论的同时不免出现了实践环节薄弱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对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摄影技能的掌握。如何才能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具有吸引力?怎样才能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摄影技能?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在摄影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充分的发挥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辅助作用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提倡授课教师自己制作课件,体现出自己的教学特点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资源共享在人们生活的某些领域成为可能。它在给人类带便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们的思想。现在网络上有不少摄影课件,很多学校也开放了相关的精品课程,课件都是现成的,有的教师为了方便就直接拿来用。但这样直接拿来用的效果往往不是很好。究其原因可能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制作课件的人可能是一些电脑爱好者,因此他们制作的课件往往只是教材内容的再现,体现教学性不够。二是运用别人的课件,很难和自己的教学思路合拍,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迁就课件,而不能突出自己的教学特点。因此,笔者认为课件最好还是授课教师自己制作,别人的可用以参考、借鉴。不要怕自己做不好,重要的是要有信心!就课件本身来说,更重要的是内容而不是单纯的形式。即使是用简单的PowerPoint,只要能恰当的反映老师本人的教学思路、体现出自己的教学特点,达到教学目的,就值得提倡,而不是仅仅将技术型放在第一位。

二、精心组织安排课件内容,做好自我把关工作

首先,摄影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包括方方面面的很多知识,如果想在有限的课时内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就必须精选课程内容。对于专业要求深,课时多的相关课程,我们可以在课件中尽量包含更全面、更深刻的内容;而对于有些选修课,我们就可以选择较少,较容易的内容。其次,课件既不能是教材或教案内容的电子翻版,也不能仅仅把几个要点、标题往课件上一贴就行了,必须精心组织安排课件内容。对于重点内容,或者学生不容易掌握的问题,我们要多安排课件内容,用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解释。对于比较难而实用价值比较小的内容,我们可以少安排,或者略过。

三、合理选择照片,充分发挥摄影作品在摄影教学中的辅助功能

运用课件教学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一系列摄影作品进行鉴赏、体味和比较分析,从而实现教学互动。而摄影课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有足够的照片可作辅助教学用,尤其是随着数码摄影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网络上的数码照片可谓不计其数,良莠不齐。如果用好了照片,对摄影相关理论的学习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但如果滥用,就会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就需要根据讲授的内容合理的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照片。首先,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经典,具有代表性的摄影作品来进行分析,学习。比如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每年都有很多经典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作品在说明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讲解“景深”这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我就用到了第四十六届新闻摄影比赛体育类一等奖的那幅作品,只要对该作品稍加解释,学生就很容易明白什么是焦点,什么是景深了。再比如在讲摄影用光的时候,可结合一些典型的图片来讲,这种声画结合的方式比单纯的声音讲述某种光线的特点,效果肯定是要好很多。其次,我们也可选用一些学生自己拍摄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评析,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摄影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领悟力,也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其艺术审美水平,有助于使学生在加深印象的同时更熟练的掌握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再次,照片宜精不宜多。摄影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科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作品的鉴赏必不可少。然而,如果使用的照片泛滥,学生上课可能就只顾着看图片去了,而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这样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就不可能很好的指导实践,想拍摄出好的照片又谈何容易?

四、合理运用动画,为教学内容注入源源的活力

随着Flash、3Dmax等动画软件的流行,动画已经成为多媒体课件制作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在摄影课的教学中,动画同样也可以使我们的讲授声色并茂,为授课内容注入新的活力,在讲解有关内容的时候,恰当的运用动画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如在介绍“快门”这一知识点中的“焦平面快门(帘幕快门)”时,要清楚、形象地说明“帘幕快门的运动方式”,就可以运用Flas制作出两个帘幕,然后前帘先动,后帘随后跟上运动,通过动画直观、生动的展现,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又如在讲授“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成像原理”的时候,取景和成像是如何通过同一套光路实现的呢?若直接口述学生不一定容易理解,用实物来讲,坐在后排的学生又可能看不到。而如果通过Flas分别用两种颜色来区别取景和成像的光路,理解起来就省力多了,学生就可以清楚的明白单镜头反光相机的成像原理了。

当然,要想制作出优秀的摄影课件,仅仅做到上述四点也许还远远不够,真正适合每位教师自己的摄影课件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但笔者相信,随着信息化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摄影课教师都能够制作出品质优良的多媒体课件。

(作者: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广播影视技术)

参考文献:

[1]李振亭.多媒体课件设计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摄影师助理总结篇5

对于栖身于国际大都市CBD的人们来说,时尚派对(Parly)已经是业余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无论是其中的“摇滚乐队演出”、“时尚”、“舞台秀场”还是夜店里每天都在上演的年轻人的集结狂欢,给人留下的都是前卫刺激,色彩斑斓的印象,然而因没有受到西方前卫文化的直接影响,对于另一些尚未决定是否挤入那光怪陆离的派对现场中的保守人士来说,无论是活动场所还是活动本身都给人一种莫名的神秘感。

如何拍好多彩“夜生活”

《数码摄影》:对您拍摄的以时尚场所的音乐演出为主要对象的题材,应该怎么称呼呢?

毛振宇(以下简称毛):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我们称之为“时尚派对(英文Party的音译)摄影”,目前拍摄的内容以流行乐队演出、时尚、模特走秀居多,它被看做是新兴的摄影类别。国际上这个形式出现的很早,但暂时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一般意义上讲,属于新闻纪实(抓拍)拍摄的范畴,但是在欣赏时要考虑这些“时尚派对”的文化特殊性,不能简单的从传统纪实摄影的观念出发做评断。

《数码摄影》:您认为拍摄这类题材,入门的瓶颈是什么?

毛:个人认为,对于拍摄者来说,进夜场拍摄,要过的第一关是对现场光的掌握各种夜场演出的现场光,都有两个共同特点,一个是“乱”,光源乱,颜色乱,方向乱,光强更乱――灯总是在剧烈闪烁,二是“暗”,整体环境暗,没有灯光的地方,基本接近全黑。这就导致你的拍摄用光技巧,很多时候要反常规。总的来说,拍摄技术的综合运用要合理,反应要快,因为演出现场变化非常快,一个场景抓不住就永远错过了,没有机会来调整。

《数码摄影》:那么克服这个瓶颈的方法是什么?哪些东西是反常规的呢?

毛:一定要利用现场“色彩斑斓”的灯光,但不同的是,也要让闪光灯参与进来,中和现场光的干扰,但是这种中和要控制在一个范围内。这里就涉及到一些具体的用光方法:基本的方法就是,慢快门同步,配合离机闪光。我们看到的这几张样片,背景里多彩的光影就是靠慢快门相机自然抖动(也有一些刻意移动的)营造的,主体人物清晰是靠离机的闪光灯照明实现的。

反常规的东西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大家看到这么暗的环境,首先想到的是开大光圈,提高ISO,可是现场光线很乱,而且追光灯会动,如果刚开了大光圈而追光灯正好转过来照亮了主体,岂不“杯具”了。同样的道理,感光度和闪光指教也不能简单加减。所以我们一般用F5.6左右的光圈,1/2s-1/15s的快门,用1/32+的闪光输出量(视你的闪灯最大指教,我以佳能的580EX为参考基准),感光度在IS0640-1000这个范围里,视情况调整。特别是传统的舞台摄影的拍摄手段,在这里不太适用。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在夜场演出拍摄时,后帘同步闪光的作用被夸大了。由于被摄主体正面和背面都可能突然出现比较强的追光,或者其他闪光,所以拍摄特写照片时,如果你想控制好“人物”的清晰度,那么用前帘慢同步闪光实际上更保险。

《数码摄影》:从上面介绍的情况看,似乎对相机的要求并不十分苛刻,全画幅很重要么?

毛:这里首先有两个问题:一个是随着现代音乐表演的现场舞台形式,对声光电的利用越来越复杂,现场光的控制掌握也就越来越难,如果相机、镜头、闪光灯的技术先进了,对摄影师无疑是个很大的帮助。另一个问题,杂志总是希望照片有更高的品质,更大的尺寸,因此器材的不断升级成了必然趋势。

之所以用全画幅,主要还是借助画幅的优势,获取更大的画面宽容度。另外,同等像素数的输出条件下,全画幅的高ISO成像还是有明显优势的。虽然我们对感光度的要求最高到ISO1600也就够了,但在某具体的场景下,你不能因为画质原因主动去降低ISO设置,需要ISO 800时就是ISO 800,你用ISO 400可能画面就全变味了。举个例子你看到的图一,注意围绕DJ的绿色光带,获得这个效果,要控制闪光的输出指教,尽量压暗,然后就是比较长的快门时间,这样绿色的光带和主体的关系才能平衡,如果降低ISO值,那么就需要增加闪光指教,这样光带的效果就不明显了,没法显出这种小众电子音乐“地下演出”现场的风格,最终这张照片会被图片编辑拿掉!

再比如图二,女孩背后的红色背景光,实际上是一些小LED灯,我们用1/4s的慢快门把它们由点和线晃动成面,但是不能再慢了,为什么?如果你降低感光度,然后用1/3s,那么闪光指教要调低,接着红色块就会染到人物主体的脸上,这个片子就不能用了。当然,你也可以保持感光度,用大量后期工作来解决画质问题,但是调整高感照片的问题是很困难的,比如降噪处理做多了,画面的阶调和色彩细节就要损失,不如在拍摄时解决问题来得有效。有一位我们圈内很有声望的摄影师,曾用APS画幅的EOS40D分别拍摄两张照片,一张拍光影和一张拍人物,再用合成的方法来处理,视觉效果当然不错,但是这样就失去了现场拍摄所追求的意义了。

《数码摄影》:夜场拍摄对镜头的配置有什么特殊要求么,大光圈定焦头在这种场合有用么?

毛:提到镜头,我先补充一点关于选择全幅机身的理由一夜场演出拍摄,大多数时候场地里都是拥挤不堪,舞者或DJ离你也很近,所以主要用广角变焦镜头拍摄,画幅大了用广角镜头则在成像质量上有先天优势。而且眼下APS相机用的中高端广角变焦头价格也不便宜。

提到夜场拍摄,可能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大光圈镜头。确实,光圈大点有好处,但这个好处体现在对焦上而不是成像拍摄上。拍摄时一般用F5左右的光圈配合闪光灯拍摄,所以我用EF17-40mm F4L这只镜头就足够满足拍摄要求了。关于对焦的问题,夜场里大环境非常暗,追光时有时无,单反的AF系统检测下限一般只有OEV,旗舰级的也就是-1EV,应付不了这种环境。这时如果没有红外AF辅助灯,就算镜头有F1.4的光圈AF系统也难以工作,

除了对摄影者综合的拍摄技术运用是一种检验,正在国内逐步兴起的时尚派对摄影,也对拍摄者的摄影器材配置,特别是运用器材的技巧提出了相当高水平的要求。以毛振宇使用的器材为例:他曾经长期使用奥林巴斯的4/3画幅E系统单反相机(E500),但随着行业水平的提升,一套更适合弱光环境高ISO拍摄的全画幅

单反成了必要的装备。此外高性能机顶闪光灯和中高档广角变焦镜头也成了一种必须!

[关于夜场演出拍摄使用的器材配置,摄影师建议]

1 为了输出足够尺寸的高品质夜场演出图片,需要一台能够在ISO 800-1600的范围里有出色成像品质的相机。如果有条件,最好是全画幅的,方便选择广角变焦镜头。当然,性能较好的AP8画幅相机也是可以接受的。

2 一只带有红外AF辅助照明功能的闪灯无线同步触发装置(闪灯遥控触发器):比如佳能的ST-E2,对于尼康用户来说则是SU-800。总之,这个闪灯遥控触发器,必须带有红外AF辅助照明功能。

3 最近对焦距离比较小的广角变焦镜头,或者35mm等效焦距能达到24mm的标准变焦镜头,最大光圈最好能达到F3.5,但不必刻意追求更高的最大光圈。

4 一个尽可能轻、薄贴身的时尚摄影包。解决对焦问题关键还要靠类似ST-E2这样的设备。所以大光圈定焦镜头在这个环境下,价值很有限。

不过,夜场拍摄对镜头的抗逆光能力要求比较高,追光方向总是在变,大多数时候你都是在逆光或者侧逆光拍摄,如果镜头“吃光”的现象严重那就很难出理想的作品了。从这个角度看,对厂商镀膜技术越先进的镜头越有利吧?只是,我没有条件都拿来试一试。

《数码摄影》:您刚才提到ST-E2这个佳能原厂的遥控引闪器很有用,能具体说说么?

毛:因为,大多数时候要离机闪光,所以无线遥控引闪器是必须的。因为我用EOS相机,所以用ST-E2,我看到同行里用尼康单反的也有类似装置(FOTO:型号是尼康SU800)。你会想到引闪线,不过你可能不知道,夜店里演唱会现场往往异常拥挤混乱,我的镜头曾经被一个Dancer从相机上踢掉过,闪光灯曾经被挤掉摔坏过,如果你身上有根电话线一样的引闪线连着相机,那么后果可以想象了。

用ST-E2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能提供红外AF辅助照明,这是我知道的在昏暗的夜场演出里唯一能保证准确快速对焦的方法,580EXⅡ在离机状态不能提供AF辅助照明。如果你想说EOS40D或者尼康D90上那种手电筒式的AF辅助,我得告诉你它们在这里几乎没用。ST-E2还有一个妙用――辅助取景,以图三为例,这是一张主体为Dancer(现场的舞者)的盲拍作品,因为前排大量观众堵塞了视线,必须举起相机没有条件看取景器,用即时取景会影响拍摄速度。利用ST-E2上的红色AF辅助照明灯,投射到被摄体上的光斑,来帮助确定取景范围。这种盲拍方式在拍摄演出时经常用到,因为拍摄现场很黑,往往从光学取景器和LCD屏幕上都很难真正看清楚,所以用AF照明灯的投射光斑辅助盲拍,熟练以后,效率很高。

《数码摄影》:看起来闪光灯也是拍摄时尚派对离不开的重要工具?

毛:有些要拍下大块演出场地的照片,比如图四、图五为了突出现场气氛,是要利用现场频闪光拍摄的,你需要根据经验,在频闪的追光方向,在照明最强的瞬间按下快门。特写照片,都要用离机闪光,闪光灯大多不能放在机顶,所以一定要支持无线同步功能,另外闪灯的控制界面最好要有LED背光照明。不过,对于灯的i-TTL或者E-TTL之类的自动闪光曝光控制没有要求,因为现场复杂的光线条件再聪明的TTL系统也会被欺骗,主要靠手动闪光控制未实现。

《数码摄影》: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最后您愿意用一段话评价一下您现在的这项工作么?

毛:纯粹个人观点时尚派对摄影是展示时尚和前卫文化的一种理想方式,更是检验摄影师各种拍摄技术综合运用能力、展现摄影师个人创意风格的绝佳方式。这种摄影行业的新兴展示,正在以更多样的视角生产出更精彩的作品。

[摄影师 提示]在城市里,多数时尚派对或潮流音乐演出在会厅、俱乐部,主题酒吧这类私密性比较强的夜店中举办,在这里穿着“前卫”的舞者(Dancer)和那些知名的音乐DJ是被摄的主角,作为摄影师,最好也让自己的穿着贴近那里的氛围。

除受邀的摄影者之外的拍摄常常不被允许,作为行业内的摄影师,使用全画幅的EOS 5D Mark Ⅱ数码单反相机和EF17-40mm F4L镜头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如果你是一个普通观众,只想拍点照片留念,那么最好不要拿着太张扬的相机进场,不然保安很可能会干涉。也许这个时候,像XZ-1那样外形小巧时尚的高级便携相机可以帮助你,如果你是摄影爱好者,可以选择体积尽可能小的单电相机或者理光GXR、徕卡X1或者富士X100那样大小的数码相机。

摄影师助理总结篇6

数字摄影技术语言是与视觉文化形态相互关联的。视觉摄影就是利用艺术设计进行的二次加工实践,它涵盖了诸多设计创新形式,从设计的装饰性再到设计的抽象性,通过强调摄影技术来结合设计思路与创意,从而进一步产生具有显著艺术特征的数字摄影作品。数字艺术摄影文化传播是通过黑白到彩色,从简单到复杂的提高过程,通过设计的不断传播发展,数字影像效果也在不断地改观,传播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数字摄影通过设计创意作为载体,不断吸收新的设计思潮理念,把客观现实的作品通过形态语言的变化来更好的表现内涵与深度。因此,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在数字时代来临的今天,数字摄影设计已成为一种跨界融合的学科,尽管我们的纸质媒介,诸如报纸杂志的印刷品不断发展,但是这个设计过程是结合了摄影与设计的。我们在摄影设计制作过程中,把拍摄好的图片进行最后的合成,通过PHOTOSHOP进行修改加工,可以在创作的过程中进行探索。

2摄影元素的艺术表达与设计创新

摄影师克里斯运用摄影术创造出西方古典绘画的意境。通过不同的感受与组织使得摄影作品有了艺术化的表现,克里斯有一组人像摄影模仿了达芬奇著名油画《蒙娜丽莎》,比较突出的是,他把画面中的实体背景经过了慢速虚化,产生了一种速度感,带给人时光流年的历史感,把人物的凝神状态突出在画面中心的视觉点上,让人们在时光流逝和人的永}亘,}生中找到了平衡。设计中的摄影元素是实践之前对实践结果的一种假设,以及对实践过程的预先安排在当今数字摄影过程中,主流设计思维以培养思维逻辑为主要内容。

在创作中我们要不断吸取经验,懂得总结技术难题,在创作的思想境界和表现摄影技术上,我们要看到各种不同的文化理念符号存在着,并将这些符号转变为自己的设计风格,创造出有新意且震撼的作品。当然,这样的设计与摄影加工方法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练习。

3现代数字摄影与设计的语言传播特征

视觉传达设计通过信息设计感动观者,设计的实现途径依靠媒体传播。设计师利用制图软件技术与摄影技巧相互结合,经过后期制作与加工,使照片达到艺术化的渲染。

当今艺术领域设计师必须具备综合能力和素质,要做到在综合分析条件下如何尊重相关学科建构体,尊重环境,抓扣主题,客观包容,用低碳理念指导设计创作,作品才能产生特色,这就是设计师素质界限。设想,设计师自己在地下挖掘个空间,忘我的,不顾一切的追求有限的理想,能够创作出好作品吗?设计师在构想阶段要综合思考相关专业之间的交叉关系,这原本是从业者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可当下有部分业者,只是近距离的深爱小环境范围,其作品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大环境好像与已无关。设计作品溶入环境是古人早已实践的观念,创造出天人合一的理论指导着人们在人与自然关系领域不断探索,并取得了辉煌成绩。

4如何通过摄影表现设计的灵魂

摄影在设计语言中对美的传播是它的永恒主题,摄影师也可以和画家一样任意创建画面,利用拍摄的素材作画,借助强大的想像力完成作品,内容和现实世界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但素材一定是真实存在的事物,无论摄影师怎样解构现实,他也无法拍摄到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基于这一点,摄影作品总能客观的表达出一个事实:摄影师都看见了什么。通过研究摄影师的常用素材你就能发现他的关注点摄影师掌握了一定的时机把握能力,摄影的难点不是掌握技巧,而是怎样去运用它。若能用心留意、记录,都能转换成一个个创作灵感。设计技巧永远服务于表达,摄影师对于所摄题材的理解是摄影最核心的源动力。

设计师通过摄影来展示自己的平面设计的作品也是常用手法,我们应该重视数字摄影。对摄影技术与方法的应用尤为关键。摄影通过其手段的不同使人们或得美的感受,来加深对平面设计作品的印象。艺术处理的方案很多,首先就其摄影的角度来说,摄影构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摄影的角度对作品来说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5结论

摄影师助理总结篇7

关键词:80年代;摄影期刊;摄影生态

中图分类号:J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072-02

中国摄影经过“”十年浩劫,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从1976年到1978年的两年时间,摄影事业逐步恢复,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摄影事业也出现了日益繁荣的局面,全国很多行业都成立了摄影协会,各地摄影组织不断发展,迅速壮大的摄影队伍也催生了众多的摄影刊物,对国外摄影作品的介绍与交流得到了加强,摄影工作者在摄影艺术风格上进行多方面的探索,我国的摄影艺术日益走向世界,在组织摄影短期培训、摄影函授学院等摄影普及教育的同时,高等院校也相继开办摄影专业,充分利用高校学术资源培养高素养的摄影人才。经过多方面开拓并进,八十年的摄影事业由复苏逐步走向繁荣时代。

纵观摄影成长发展进程,80年代的摄影刊物在推广、普及摄影艺术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80年代中国摄影的多元态势,无论是摄影刊物还是摄影艺术本体二者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学界相关研究主要有:

关于摄影期刊研究的学术论文并不多见,华中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曾倩雯2010年的硕士论文《我国摄影类期刊现状与发展分析以为个案研究》从发展历程、发展背景、受众定位、内容分析、广告经营和品牌营销等方面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的摄影期刊《中国摄影》的总体状况,试图总结我国摄影类期刊办刊的历史经验,勾勒其未来发展趋势。这是目前所见以摄影期刊为研究对象的学位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前瞻性。

关于80年代中国摄影生态的研究相较于摄影期刊研究为多,主要有:1999年香港中国书局出版的《永远的四月》最早涉及了对于80年代摄影的回顾。2008年《中国摄影》杂志分别在北京、上海、西安召开了座谈会,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摄影之变,与会的摄影家或评论家都不自觉地把重点放在80年代,2009年9月2日,以平遥摄影节为契机,由大河画廊组织的,邀请80年代的摄影师和摄影评论家,在平遥柴油机厂展区以“醒――八十年代的摄影”为题进行回顾性讨论,与会摄影师都以自己80年代的切身体会,对自己摄影观念的成长变化以及具体摄影实践进行回顾,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由亲历者自己讲述的80年代的摄影发展历程。2009年10月,徐希景副教授和陈申教授在中国艺术报上发表了《新中国摄影艺术60年:波澜壮阔的共和国影像宏图,从政治、文化、国际交流等多个视角来分析摄影形态和观念变迁,描绘了新中国摄影60年发展的宏伟图卷。12月份该报又刊出了李前光的《新中国摄影艺术事业六十年,该文章主要对摄影人才的培养、摄影艺术观念演变、摄影的国际地位等不同层面对新中国60年摄影艺术的成就进行总结。2009年12月15至18日,中国摄影协会在广东东莞市举办了第九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以“新中国影像记录60年”为中心议题,把新中国摄影史的研究提上了议事日程。宿知刚、林黎、刘宁、周静等编著《中国摄影史略》部分章节对80年代影楼、画意摄影、现实主义、广告摄影、结婚纪念照等进行简要描述。此外,陈昌谦主编《当代中国摄影艺术史1949-1989》、中国摄影家协会编印的《摄影理论年会论文稿》(1980、1981、1982-1983)、《1986-1988摄影艺术论文集》《1989-1994摄影艺术论文集》中部分篇章亦对80年代摄影展开研究与思考。以上成果从不同角度对80年代中国摄影状况诸多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陈申、徐希景撰写的《中国摄影艺术史》从文化史的角度全面阐述中国摄影的历史演变,是中国目前较为完备系统的中国摄影艺术史,书中开辟专章《纪实传统的回归和多元影像文化的重构》探讨80年代中国摄影的发展状况,具体分别从“人文精神的回归与摄影事业的恢复”、“新时期摄影事业的开拓与发展”、“多元影像文化的重构――新时期摄影事业的繁荣”三方面描述80年代中国摄影团体(如四月影会)崛起、理论年会、四次论争、美学、史学研究、摄影展览、创作、培训、教育等以及纪实摄影、现代主义摄影等相关形态,论述详实谨严,具有较强的前沿学术价值。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茹静2011年的硕士论文《从客观再现到主观表现――论20世纪80年代中国摄影的观念转型》选取了对于当今现实问题具有解释效力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摄影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以史带论、史论结合的叙事方式把摄影放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大背景中去进行综合考量,以摄影大事、摄影家、摄影群体、重要摄影争论为研究结点,以摄影本体发展演进为中心线索,公正、客观地分析80年代摄影观念嬗变的动因,梳理出80年代摄影观念从客观再现到主观表现转型的清晰脉络。

西北大学传播学专业贺光弈2009年的硕士论文《苦难与温情并存、爱与恨交织――纪实摄影家侯登科及其作品研究》以当代中国纪实摄影标志性的摄影家,在中国新时期摄影中具有巨大推动力的群体―“陕西群体”的领军人物之一侯登科为研究对象。分析侯登科的重要摄影经历、其风格作品的特点和成因、并对他的摄影思想和作品做出历史的、客观的评介。

山东大学传播学专业黄静2009的硕士论文《中国20世纪未以来的纪实摄影研究》试图通过对中国20世纪末以来的摄影家以及纪实摄影作品的梳理来对中国纪实摄影做一个总体描摹。中国自20世纪末以来是社会变革最为巨大的阶段,纪实摄影在这个巨大的历史变革中起到了记录变化的作用,对现实的影像描述使得纪实摄影成为讲述历史的工具。

清华大学艺术学专业李明2010硕士论文《大众文化语境下的大众摄影》认为在当今时代,大众文化是传播最为广泛的文化形式,随时代的发展,大众摄影在20世纪80到90年代之间发展迅速,成为当下大众文化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一分支,对于大众摄影的研究和探索也成为当下刻不容缓的课题。大众摄影在今天扮演一种图像文化普及的角色,从某种角度它影响到大众的文化吸收和审美能力的水平高低,把大众摄影放在大众文化的语境下,具体分析大众摄影受到的大众文化的积极和负面影响。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梳理可以见出:

第一,以摄影期刊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成果为数不多,摄影期刊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提高,以摄影期刊为视角观察分析摄影生态的系统性成果目前尚缺。

第二,80年代摄影是一个重要历史性话题,是新中国摄影历史发展演变的重要组成,其成果可为丰富和充实中国摄影史研究,其研究尚有诸多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随着改革开放带来国门打开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摄影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活动及消费形式。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摄影以图像的方式承载和记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摄影期刊成为人们学习和交流摄影技术和成果的重要阵地,各种摄影技巧、作品、展览、赛事、信息等通过摄影期刊迅速传播,摄影期刊为摄影工作者和爱好者打开一扇认识世界、再现和表现社会生活的窗口。

期刊,作为社会发展进程中文化承载和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已经逐渐引起了学界日益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一些人文学科的相关期刊研究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并形成了一些较系统的研究方法。摄影期刊在普及摄影技术、推动中国摄影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相较于成熟的文学及其他艺术期刊研究,摄影期刊研究才刚刚起步。

20世纪80年代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各种思潮观念、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日益普及的摄影与影像技术直接记录和见证了这一翻天覆地的历史变革,研究这10年的摄影生态无疑对于我们认识这一时期的社会与人文状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社会历史人文研究的角度来审视摄影期刊,并由之关照与之相对应的80年代中国摄影生态,以1980年至1989年的《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摄影世界》等摄影期刊为第一手材料,结合当时80年代社会文化和摄影艺术发展状况,具体分析80年代摄影期刊所反映的80年代中国摄影生态之演变历程,是一个值得尝试和深入探讨的课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摄影一直作为一种政治服务性的宣传工具而存在。从中国摄影发展进程上看,80年代是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时期,历经后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与思想解放的浪潮,摄影改变了为政治服务的单一,开创了多元发展的新格局,同时也为90年代摄影人才提供准备,从摄影队伍成长看,90年代的摄影中坚力量,大都是在80年代就已经初露头角。研究80年代摄影期刊不仅能真实再现80年代中国影像生存发展状况,进而有助于了解和认识90年代中国摄影生态的形成基础。通过具体分析80年代中国摄影期刊所刊发的摄影图像、文章等期刊内容,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期望能对80年代中国摄影期刊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知,总结其办刊经验与得失,不仅有助于有助于期刊理论研究的深化,同时也为中国摄影期刊的良性发展提供建设性借鉴意见。

关于80年摄影期刊及摄影生态的研究思路拟可如下展开:期刊的办刊背景、办刊方针与定位、历年刊发的摄影作品、文章、信息的整体取向、刊物推出的摄影新人作者以及对中国摄影之影响,摄影期刊所呈现之中国摄影生态的历史真实与偏失,运用列表统计与数量分析,以求真实客观地再现80年代摄影发展历程。还原历史的真实性,分析80年代以前的摄影传统、80年代中的发展历程以及80年代以后摄影存在和发展的状态,系统地研究它们的发展及其变迁的历史联系。理清摄影发展与20世纪80年代社会环境、政策环境、艺术环境之内在关联。需要侧重解决的关键问题是:80年代摄影期刊所构建之80年中国摄影期刊之生态及其历史真实性问题;为何80年代中国摄影期刊(官办与民办)最多?主流媒体与民间期刊如何互补及对中国摄影发展影响如何?

综上所述,针对80年代中国代表性摄影期刊进行系统分析论证,不仅可总结此阶段10年期刊办刊之得失,为摄影期刊之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同时也从期刊编辑及其所及之历史性图像与文字展现80年代中国摄影之原生态。为此,通过研究在统计、比较和演绎历史性文献的基础上期望能对中国摄影之发展有新的认知和发现。

参考文献:

[1]陈申、徐希景.中国摄影60年:波澜壮阔的共和国影像宏图.中国摄影报,2009年第10期.

[2]陈申、徐希景.中国摄影艺术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

[3]曾倩雯.我国摄影类期刊现状与发展分析以为个案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摄影师助理总结篇8

微风渐柔,那个叫2013的漂亮姑娘,也婀娜地走到我们身边,她明媚的双眸扑捉着美丽,饱满的嘴唇盛开着鲜花,一如东平的美丽让人迷醉。

一群善于发现美、捕捉美、传播美的使者也汇聚于此,2013年1月26日至27日,柔和阳光下,拂面微风中,山东省旅游摄影协会年会活动在山东东平拉开序幕。

图说旅游,我和你一起走

此次,山东省旅游摄影协会年会活动的主题为“体验美丽中国,聚焦好客山东”。山东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山东省旅游摄影协会名誉会长周齐,山东省旅游局巡视员、山东省旅游摄影协会会长梁文生,山东省旅游局党组成员、人事处长张明池,山东省旅游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旅游世界》杂志社总编辑、山东省旅游摄影协会秘书长刘建波等协会领导及协会会员代表近百名出席本次年会。

会议上,山东省旅游摄影协会秘书长刘建波详细介绍了协会2012年的工作成果,他说,一年来,在协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协会会员的热情参与与支持下,在各旅游摄影基地的密切配合下,协会在会员发展、活动开展、网站建设等方面都卓有成效。2013年,协会将继续以旅游摄影为媒介,依托“图说旅游”和“体验式旅游”等形式,与杂志、网站联合联动,对“好客山东”的旅游、人文、生态进行多角度、全景式宣传。充分发挥旅游摄影在宣传“好客山东”中的重要作用。

2013年山东省旅游摄影协会将举办“好客山东”贺年会、“好客山东”休闲汇、“山东旅游摄影协会年赛”等多项重要摄影比赛,希望能有更多摄友关注旅游摄影,关注“好客山东”,加入到山东省旅游摄影协会大家庭中来。

会上,山东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周齐、省旅游局巡视员梁文生、省旅游局人事处长张明池、东平县委书记赵德健、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陈传帅等相关领导为2012年度协会优秀会员及中国旅游摄影网优秀会员颁奖,同时,也为全省旅游摄影营销先进单位、2012“水浒之旅·水韵东平”全国旅游摄影大赛获奖者、东平旅游标识获奖者颁奖,并为中国旅游摄影网主版版主授旗。

“2013好客山东贺年会摄影大赛”由省长助理周齐宣布正式启动。参赛会员只要登陆中国旅游摄影网(),并在指定版块上传图片即可参赛。

四时皆美,我们一起记录

1月27日上午,协会会员奔赴东平水浒影视城、东平湖摄影采风,捕捉和记录冬天的美丽。

结冰了的湖面,间或有残荷挺立,远处的木桥和亭台在雾气中若隐若现,给秀丽的东平湖平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偶尔有小鸟在冰面蹦蹦跳跳,似乎在与残荷和冰下的鱼儿对话,岸边处还有一位年轻的母亲陪着宝宝玩耍。冬日东平湖的温润、宽和、平静,与其他四时美景皆不同,让一众摄影大咖们赞不绝口。

被评为2010山东旅游最震撼旅游演艺、山东旅游年度十佳景区的东平水浒影视城,是新版《水浒》主场景拍摄地,建筑古风浓郁,工艺精湛,细致逼真,进入城中,犹如跨入历史;漫步城中,宛若畅游千年。走进冬日里的水浒影视城,更觉有一份大气、厚重充盈其中。

影视城内精心编排的宋江迎宾、燕青打擂、审武松等水浒演艺节目也谋杀了会员们无数菲林。

上一篇:辅导员助理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家务劳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