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叙事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07 21:13:35

小学教育叙事论文

小学教育叙事论文篇1

关键词:教育叙事 叙事研究 教师

一、引言

笔者看了王等作者著的《教师的印记:课堂生活的叙事研究》一书。读后发现,对教师很有指导作用。因此,笔者将结合这本书谈谈教育叙事研究。《教师的印记:课堂生活的叙事研究》,是对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生活长期现场观察和田野工作进行细致研究的成果。作者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通过课堂观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研究,以故事形式描述教师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生活得以展现,揭示看似平常的教育背后隐含的教育内涵,解释教师所从事的课堂教学活动的意义。

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教育叙事是表达个人教育理论的一种非常合适的方式。教育叙事研究的本质在于寻找一种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话语方式,为普通教师、学生以及读者提供一种能让他们参与进来的生活语言风格的研究文本。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叙事来思考教学中的问题,摸索教育规律,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提高思辨能力。教育叙事还可以扩展教师间相互交流的内容,实现教育经验与个人教育理论的共享。笔者认为,本书所采用的教育叙事研究对于目前的教育教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概念

教育叙事是指由研究者本人“叙述”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这其中包括:(1)研究的问题的提出;(2)在提出问题后如何去解决问题;(3)在制定好解决问题的方案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障碍,这些问题是否得到了有效解决;(4)若问题没有(或没有很好地)被解决,后来又采取了哪些新的策略。《教师的印记:课堂生活的叙事研究》中的教育叙事研究基本上都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展开的。可见,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其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三、教育叙事研究观察报告的特点

读完《教师的印记:课堂生活的叙事研究》一书中的叙事研究,笔者发现,叙事研究具有以下的特点:

1.以教师的现实生活故事为研究对象。叙事研究叙述的事是教师的故事,是广大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真实生活故事。这些生活故事真实且具有情境性,胜过任何形式的说教,极具感染力。

2.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质的研究中的研究工具是研究者本人。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通过多种方法收集研究资料,并对这些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通过归纳法分析资源进而形成理论。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进行互动并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因此,叙事研究可以看作是质的研究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质的研究不仅使教师获得有意义的职业生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教师的存在方式。

3.解说者进行描述和分析。在教师的叙事研究中进行描述和分析的是解说者,因而解说者其实就是研究者。他可以是教师本人或是研究教师的人。贯穿于叙事研究中研究者解说的故事是教师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线和研究者自己的分析,会在叙事研究中交叉出现。经过研究者的描述和分析,这些叙述之事被赋予了一定的特殊意义。

四、教育叙事研究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读《教师的印记:课堂生活的叙事研究》后,笔者发现,教育叙事研究有故事性、实践性、反思性的特点,能为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它符合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且也符合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对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改进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1.教育叙事研究有利于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教育实践是教育叙事的基础,教育实践为教育叙事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是教育叙事研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教育实践,就没有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能使教师深刻认识到自己教学的真实情况,能有效促进教师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行为。

2.教育叙事研究有利于教师个人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教师的个人理论。教师的个人教育理论是教师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信念的一种表达形式。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教育叙事研究是表达一种教师个人教育理论的有效方式。教师通过教育叙事研究来思考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教育叙事研究能够丰富教师自己的教育理论,提高他们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辨能力。另外,教育叙事研究可以作为教师间的教学交流的平台。扩展教师间相互交流的内容,实现教育经验与个人教育理论的共享。

3.教育叙事研究有利于教师总结经验、相互交流。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缺少经验总结,教师的专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教学经验的反映。《教师的印记:课堂生活的叙事研究》中的教育叙事研究有以下优点:(1)具体直观,生动形象;(2)有利于广大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因而教育叙述研究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来说,更有利于教师间的交流。

4.教育叙事研究有利于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对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化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教师要通过教育科研有效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育叙事研究是非常适合中小学教师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有进行叙事研究的能力;(2)中小学教师拥有许多可供研究的实践素材;(3)教育叙事研究的形式多样,内容生动,能激发广大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学校教育科研的正确认识。(4)教育叙事研究对中小学教师老师来说是一种比较容易操作和掌握的科研方法。教育叙事研究能够帮助教师逐步走上教育科研之路。

五、小结

王等作者著的《教师的印记:课堂生活的叙事研究》运用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从课堂观察入手,对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教学进行研究,揭示看似平常的教育背后隐含的教育内涵,解释教师所从事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意义。贯穿于此书始终的教育叙事研究,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王.教师的印记:课堂生活的叙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小学教育叙事论文篇2

关键词:小学教师;教育叙事;反思

引言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教育叙事在我国教育领域开始普及,并受到了教育领域的极大追捧,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小学教育工作者适合和喜欢教育叙事”的研究,通过这些研究促进和帮助教育队伍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学术界对这个课题的成功抱有很大希望,但是直至今天,小学教育教育叙事的研究,也未能获得突出的成就。这就要求当代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承担起研究、应用和普及教育叙事的责任,真真正正开展一些实践,获得实质性的研究成果,以此突进小学教育队伍的整体发展。

一、小学教师教育叙事的问题分析

1.虎头叙事蛇尾研究,或者干脆有叙事无研究

与叙事相比,研究所消耗的时间会更多,研究者需要从小见大,不遗余力的挖掘和研究。这样才能够更加逼近真理,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叙事研究,在研究方面,都显得有些力度不足。

2.肤浅散碎叙事,总结拔高套话研究

教育叙事要秉持全面、客观的原则,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重点,叙事要有条理,有深度。但是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工作者在这个方面的表现并不尽人意,总体上来说,他们的叙事比较表面化,过于零散,缺乏系统性,套话多,实质内容少。

3.任务式教育叙事研究,煞有介事地搞形式主义

认真真地编撰故事,极尽大胆地演绎故事,然后搜肠刮肚和引经据典地查找宏大理论观点,生硬地拼接相应的理论与故事,使相互间能够呼应和印证一番,随之就如获至宝和大功告成,完成任务和交差了事,这是为了教育叙事研究的教育叙事研究,己经于不觉不知间滑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沼。

二、对小学教师教育叙事的几点反思

1.叙事研究类培训

为了将叙事研究在小学中开展,使得小学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水平能够达到一定的合格水平,教育部门和小学学校应该针对小学教师的情况采取一些措施。首先,应该让小学教师了解并且学习叙事研究,所以,应该针对小学教师开展叙事研究的一些培训,使得小学教师能够学会并且掌握叙事研究。其次,学校应该组织学校中的教师参与叙事研究的培训,使得教师能够了解该如何叙事、如何研究,使教师在通过培训学习之后,能够将叙事和研究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把握,之后能够知道叙事和研究的要领。最后,在对小学教师开展叙事研究的培训时,应该让所有的小学教师都参与实践,进而能够通过实践理解掌握叙事研究。开展培训时首先都要让受训者能够对受训的内容产生兴趣,进而才能够对受训的内容进行很好的学习和掌握,对小学教师开展的叙事研究培训也是一样,应该让小学教师对叙事研究的魅力有一定的了解,进而小学教师会对叙事研究产生兴趣,这样小学教师就会不自觉的喜欢上叙事研究,并且小学教师们还会对叙事研究上瘾,最终小学教师们都能够很好的学会叙事研究。但是在叙事研究刚开始推行的阶段,还是会需要学校对小学教师参与叙事研究学习进行硬性要求。

2.个人自叙集研究

小学教师在学会叙事研究之后,还可以开展个人自叙集研究。首先,小学教师将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故事等进行梳理,之后进行系统的讲述。小学教师针对自己所形成的教学故事和关键事件,进行相应的挑剔和苛刻的研究,进而能够从中发现不足,总结经验,萃取思想。其次,小学教师在进行个人自叙集研究时,可以针对自己生活中的某一类事件进行分别呈现,进而能够使得自己总结的这些事件比较集中,然后使用放大镜的目光和显微镜的细致对这些事件进行深刻的考察和归纳,同时这些集体事件之间还能够形成一定的对比,进而能够从中找到长处和短处,找到这些事件的共同规律和这些事件之间存在的不同点,以及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事件之间的不同等不同问题。最后,小学教师还可以将自己以往经历过的一个典型的教学事件进行详细的展示,之后对这个事件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并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然后将这个事件放起来,在未来如果在发生与这个事件类似的事件之后,在对新事件进行相应的叙事和研究,争取在每一次的叙事研究之后都能够有一些新的发现,直到实现触类旁通为止。小学教师开展个人自叙集研究的优点是,能够将自身发生的一些事件和故事进行集合,之后针对这些事件更容易进行归纳研究,通过总结得到经验。

3.课题组叙事研究

课题组叙事研究是指中小学教师可以确立一个研究课题,并根据需要和意愿组成一个叙事研究团队。然后,课题组成员一起确立一个当前比较棘手、比较典型和具有共性的课题,围绕课题叙事,集体解剖事件,集体找问题、查原因、下结论和开方子,集体找出更具典型性和研究价值的事件,集体对事件进行多个角度和全方位的研究,以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和升华思想,开发单凭个人力量难以发掘的宝藏。课题组叙事研究有利于集聚众人的智慧,使主题或问题更突出和明确,将叙事研究推向纵深和高远,也有利于避免个人叙事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和不了了之。

结束语

本文从俩个方面对小学教师教育叙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并发现提高我国目前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就是全面推进教育叙事的开展和落实,明确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制定更加完善的对策,这是目前小学教育工作者们所共同承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浅析教育叙事研究兴起的缘由与内涵及意义[J].黄砺.教育教学论坛.2014(02)

[2]教育叙事研究的生命特征探析[J].吴艳梅.成功(教育).2011(02)

小学教育叙事论文篇3

教育叙事即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其实质是一种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研究方法。

“教育”是这种写作形式的内容,“叙事”是这种写作形式的行文方式,理论思辨性的文章不属于“教育叙事”。教育叙事很适合中小学教师写,因为它不需要太高的理论水平,只需要实事求是的客观描述和发自内心的感悟。

由“叙事”二字可以看出,这种写作方式写出的结果是故事。就故事的主体来说,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要求我们直面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真实情况,真实描写自己所经历的教育故事,最后要对整个事件进行回味和反思,或者把自己的反思渗透在故事的叙述之中。这样,读者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则故事,还有对故事内涵的重新思考。

不是所有的教育故事都是教育叙事。要使叙事成为可能,还主要看所叙之事是否有意义。也就是说,是否体现教育教学机智,或是揭示深刻的教育问题。无论是讲述自己的故事,还是讲述其他教师的故事,都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所叙之事一定要真实。只有真实,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并回味、反思。真实是教育叙事的生命。为了保证真实性,我们可以运用录像、录音等手段保存教学记录,也可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教学实录。当然,记录下来之后还要进行挑选,去掉一些无关紧要的材料。我们说的真实是实有其事,但不排除一些文字上的加工,因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其次,应该有细节的刻画。教育内涵往往体现在细节中。北京博士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席管理顾问汪中求先生认为细节只有用心才能看得见,他指出细节是一种创造、细节是一种功力、细节表现修养、细节体现艺术、细节隐藏机会、细节凝结效率、细节产生效益。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教学内容的处理、一个教学环节的改动等等都是细节。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责任心、事业心都表现在细节里,教育正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把一个个细节做好了,也就是把教育做好了。

第三,主题要鲜明、深刻,具有启发性。教育叙事要蕴含一定的教育理念,这样的教育叙事才有价值。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可以加一些心理描写,通过心理描写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念、个人教育思想渗透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读者通过人物的心理来领悟文章所要阐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

叙事的形式不限,可以是日记、书信乃至课堂实录等体式。写教育叙事要把文体把握好,不能写成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或教育论文。可以以记叙文形式分叙事和反思两部分书写。前部分重点讲述自己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难忘的小故事,表达从事教师工作的幸福感、自豪感、光荣感和责任感,或讲述当教师的酸甜苦辣,或展现自己独到的教育艺术与智慧,或记述与家长、同事、学生、名师(名人)之间真情交往的心得体会,或陈述自己在教坛上成长的哲理故事,或表述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等教育故事……充分表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精神以及高超的教育教学智慧和无私的教育情怀。后部分对教育故事进行简短的反思,观点要正确鲜明,有思想性和启发性,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避免单纯经验介绍,力求有新意。

写教育叙事的过程是一个将客观的过程、真实的体验、主观的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揭示过程。因此,我们写作时需要以叙为主,叙议结合。

小学教育叙事论文篇4

关键词: Blog 教育叙事研究 教师专业化发展

1.引言

教育叙事研究自兴起以来,引起了国内外教育学者及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教师博客(Blog)的发展更为教育叙事研究开设了崭新的平台,教师们在这个平台上交流互动,共享资源。以Blog为平台的教育叙事研究提高了教师专业化水平,让教师成为了研究者,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有关教育叙事研究的研究综述

2.1教育叙事的概念界定

“叙事”即叙述故事。叙事是一种文学要素,早在20世纪60年在叙事学在西方兴起。

教育叙事源于文学中的这种叙事体裁,以讲故事的形式记录教育生活中发生的真实的教育事件,通过深刻动人的故事表达叙事者在实践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理解的深刻感悟。

教育叙事研究是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质的研究方法,教育研究者在自然的情境中搜集教育事件,对教育事件进行描述与分析,挖掘事件背后深层的教育理论。刘良华认为:“教育叙事研究是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变着自己的生活。”(2004)岳龙认为:“教育叙事研究就是通过教育主题的故事叙说来描绘教育行为、进行意义构建并使教育活动获得解释性的意义理解。”(2004)丁钢提出:“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2004)从以上种种对教育叙事研究的概念来看,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对于所发生的真实的教育事件进行描述、反思、分析,进而揭示出深刻的教育本质及其规律。(黎加厚,2004)

2.2教育叙事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教育领域中,西方国家对于教育叙事的研究大体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加拿大和北美的学者为教育叙事的主要研究群体,其中加拿大课程学者康纳利(M.Connelly)和克莱丁宁(J.Clandinin)的成就最为突出。20世纪80年代康纳利等人开始将教育叙事集中运用于教师知识的研究。康纳利等人提出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是说出和不断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他们认为:“人类的经验以叙事方式构建,并以故事的方式并存,揭示个体经验意义的最佳方式就是叙事。在这一情境下,教师的个人经验被视为故事经验,研究教师就是采用讲故事、写经历的方法,让教师比较详细地介绍教育问题、教育事件的发生与解决的整个过程,关注每一个有意义的具体的细节和情境。”(高思超,2010)

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末由华东师大丁刚教授发起教育叙事研究。丁刚教授于1999年开始酝酿教育叙事研究的试验,他发表了一系列该方面的论文,并在主持的《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中推出了关于教育叙事研究的报告。2003年,丁刚教授在《教育研究》第2期上发表了《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这篇文章从理论上探讨了教育叙事。同年,他又将康纳利和克莱丁尼的著作Narrative Inquiry部分翻译刊登在《全球教育展望》第4期上。由此,教育叙事研究在国内迅速兴起,这一研究方式引起了国内学者和广大教师的关注。今天,教育叙事研究已经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人们探讨的热点话题,许多国内教育界学者与广大的教师都加入到这一行列的研究中。

3. Blog平台促进教育叙事研究的发展

3.1 Blog概念界定

Blog中文译为“博客”,是一种开放的网络交互模式,继电子邮箱(E-mail)、留言板(BBS)、好友聊天(Q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Blog源于Weblog,即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简称为网络日志,指一种特别的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方式。Blog于2002年进入中国大陆之后发展迅速。

3.2教师博客的发展

教师博客属于博客的一种形式,是教师通过网络,运用博客的技术,以文字等形式将自己的教案、课件、课堂录像、教学心得、感悟等上传到网站,进行公开发表。2004年下半年,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推出了中国教育人博客,使博客在教育领域飞速地发展起来。教师博客为教师、学生、家长等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也为教育研究者们开辟了新的空间。如上海师范大学黎家厚教授首先建立了jiahou’s blog网站,专门发表教育叙事报告,形成了“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研究”特色。此后,基于网络的教育叙事研究如火如荼。

3.3教师博客的发展赋予教育叙事研究新的意义

教师这一职业是一个充满新鲜感的职业,每天面对不同的课堂情境,可能出现不同的问题。有的老师记录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积累着丰富的教学和育人的经验,有的老师却在感触过后丢失了这些宝贵的经历。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走进教师的生活,让教师们对研究产生了兴趣,一些教师愿意拿起笔记录每一个有意义的瞬间,但是文章发表的有限性阻碍了老师们进行交流、学习、评价的可能。Blog教师博客的兴起和发展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Blog技术门槛低,任何一位老师都可以很快地掌握这一技术。有了教师博客,老师们可以将自己想法写下来,或者整理成教育叙事的形式上传。由于Blog可以在线共享,所有参与者可以形成一个团体,相互交流学习,发表见解,进行评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感悟教育的魅力和真谛。

4. Blog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4.1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一员并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转变过程。教师的专业化要求教师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那种专业素质。教师应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质,才符合从教的整体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学科知识三方面,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师的专业态度也可称为专业道德、专业精神和专业情意。

4.2以Blog为平台的教育叙事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要求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提升专业情意,而且要求教师提高教学科研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途径,研究性学习能带领教师在巩固并增长专业知识的同时,走进科学研究的行列。科学研究引导教师重新成为一名学习者、反思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一名有经验的教师,重新审视、反思自身的教学,坚持不断地学习研究,一定会在专业发展的路途中快速成长起来。

如今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面临的科研压力也越来越大。许多老师因为科研的要求太高而产生抵触的情绪,尤其对于中小学老师来说,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与紧迫的升学压力面前,老师们虽然已经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科研对教师的要求太高只能望而却步。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与发展给教师们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口。这种研究方法将教师们的理论知识与课堂实践经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记录平常课堂中发生的让人触动的小故事并不是难题,将这些典型真实的教学案例结合教育理论加以分析、评述,从而总结出深刻的教育规律,这样的研究方法非常适合一线的老师,为老师们解决了科研的燃眉之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育叙事研究正是引导教师走上幸福道路的一种最佳的研究方法。

自从Blog网络平台搭建起来,教师博客发展极为迅速。教师博客为广大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共享知识、更新知识的平台,也为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通过教师博客进行教育叙事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4.2.1专业知识方面

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谢维和教授在2000年的《实施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讲座提纲)中提出,专业化教师的知识主要包括三大类,即关于学生的知识、关于课程的知识、关于教学实践的知识和技术等。在国外对教师专业化知识结构或基础的研究中,舒尔曼所建构的教师专业知识的分析框架影响最大。在强调教师理解、推理、转化和反省的教学理念支配下,他把教师的知识基础分为七类,即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生及其学习特点的知识、教育情境的知识、教育目的与价值的知识等,并认为学科教学知识最为重要。(范希运,2005)将教育叙事研究的文章通过教师博客进行交流,不仅能帮助教师促进对其原有的教学知识、课程及学科知识进行调整、更新,而且能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教学实践的知识和技术,对学生及其学习的特点,教育情境的知识,教育目的及价值的知识有更多的关注和追踪。教师掌握了这些实践知识,把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设计成为课题,这就在无形中帮助所有教师加入到科研的队伍中。教师们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从普通的教书匠变成积极的教育研究者,自身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更新和发展,教师队伍的层次也得到了提升,学生也由此成为了最终的受益者。华南师大刘良华博士在《一个课程关键:让教师成为研究者》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广泛流行的教育研究方法之后,教育研究领域中一度推崇的“质的研究”才有可能显示出它的真实魅力,也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教师普遍采用的教育研究方法之后,教师才有可能享受教育研究的益处,从而使教师形成一种“研究期待”,这种期待心理能促使教师产生强烈的研究意识和专业提升意识。

4.2.2专业技能与专业态度方面

一名教师要使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教学语言技能、课堂组织和调控技能、研究技能、综合运用信息技能和自我反思技能。这些技能的形成大多依赖于教师对实际教学经验的不断总结和反思。在教师博客中,大多数教育叙事研究的文章都是关于教师专业技能、专业道德与专业情意等。以前教师只能在学校开展的交流研讨会中进行交流的经验知识,现在通过教师博客,无数发人深省、触动心灵的文章让教师们目不暇接。教师们从中丰富了教学经验,掌握了更多的技能,也提升了专业道德和情意。

一位教师在教育叙事研究论文中提到,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如何对待不注意听讲、思想“溜号”的学生时说:“你不要大声斥责他,不要当着全班的面把他搞成不注意听讲、坐不安稳的坏典型,我劝你轻轻走到他跟前,握住他的双手,把他从童年美妙的独木舟上引渡到全班学生的认识的快艇上来。”他按照这样的方法处理了学生问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阅读了这篇blog的老师也学着用这种方法解决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通过这一问题,教师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专业修养,而且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而带来了一系列意外的收获。Blog为教育叙事研究提供了共享交流的平台,让教师们叙述故事、总结反思都有了一个媒介。这样的交流形式使得我们的研究呈现出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具有活力的态势。

5.以Blog为平台的教育叙事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5.1博客运用于教育叙事研究存在内容失真的问题

关于教育叙事是否可以虚构的问题,刘华良认为,教育叙事研究既可能叙述真实的教育事件或教育现象,又可能叙述想象中的虚构的教育事件或教育现象。虚构的叙事研究经典作品有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卢梭的《爱弥儿》,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等等。人们可能更愿意阅读真实的、实证的叙事作品。但不能否认,有人更愿意阅读虚构的叙事作品。而且,读者在阅读虚构的叙事作品时,并不因为它是虚构的,就贬低它的价值。虚构的作品之所以有价值,关键原因在于:虚构的作品本身就有真实的含量。中国人的说法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英国人王尔德的说法更有颠覆效果:“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刘华良,2007)因此,我们不能否认虚构的叙事作品缺乏存在的意义和研究的价值。

典型的教育叙事包括经验的叙事研究、调查的叙事研究和故事的叙事研究。前两者是对真实教育现象的研究,后者是对虚构的教育故事的叙事。在这三者之中,故事的叙事研究对研究者的要求最高,要求研究者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强的语言能力。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一般选择经验的叙事研究,而对于理论研究者来说,多数选择调查的叙事研究。中小学教师所进行的经验的叙事研究一般都来自真实的教育事件,而非虚构的。这些案例都是从教师的个体经验出发,通过Blog平台共享真实的案例,使教育研究回归到教育生活本身。老师们被这些真实的故事吸引、感动,在理解与分享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教育本质,这就是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研究的真正意义所在。这种研究方法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使它本身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的一线教师来Blog平台交流、评价。然而由于网络本身缺乏真实性,缺乏监督,一些教育叙事的文章是虚构或杜撰出来的。文章中不仅虚构故事情节,而且虚构最终的教育效果。这样的教育叙事研究缺乏信度和效度。当教育叙事中的故事失真,自然就无法被广泛推广。教育叙事研究的确允许虚构的叙事作品,但是对于中小学教师所采用的经验的叙事研究必须强调其信度与效度。只有真实,才能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这个虚拟的教研平台上探讨教学和研究,也只有真实才能体现出教师博客对于教育叙事研究的真正价值。

5.2教师博客中的教育叙事研究理论层次有待提高

华东师大丁刚教授在访谈“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追求”中提出,米尔斯大约在1959年提出理论研究必须植根于研究者的人生体验,或者说,理论研究的本质其实是个人生活叙事。理论与实践是不可分的,在教育叙事研究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然而在阅读了大量的教师博客中关于教育叙事研究的文章后发现一些文章的质量并不高,有的纯粹是讲故事,忽略了故事背后深刻的理论。好的教育叙事研究不仅需要生动的故事叙事,而且要透过故事深入挖掘其中的教育理论。教师们应该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通过教育叙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在反思中总结,从而潜移默化地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6.结语

教育叙事研究以其故事性、实践性、反思性的特点,为教师们在教育科研领域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教师博客,这种新兴的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教育创新,为教师们交流共享资源带来了便利,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今后的教育叙事博客将以更加科学、更具信度和效度的形式为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提供帮助,并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10).

[2]王鉴,杨鑫.近十年来我国教育叙事研究评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2).

[3]高思超.教育叙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0,(5).

[4]范希运,陈利平.实践知识、内隐知识:教师专业化知识基础的新视角[J].美中教育评论,2005,(6).

[5]刘华良.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与怎么做[J].教育研究,2007,(7).

小学教育叙事论文篇5

关键词: 英语教师 专业发展 叙事取向

一、引言

教育中的“叙事”研究兴起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西方教师职业研究的发展成果。“叙事学”作为一种文学文本的研究方法,已经扩展到了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教育叙事学”就是其诸多交叉学科中的一个。在现代语境下,“叙事”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得到了极大丰富,以这种现代意义为核心构建的叙事理论已经逐渐取得了基础学科的地位。作为言语行为本身,“叙事”具有语言学的一般属性,表现为一种行为过程,如叙述、陈述、描写、评论等;作为言语行为的结果,“叙事”表现为以各种形式承载的话语成品,如诗歌、小说、戏剧、新闻、影视等。显然,英语教学所涉及的各类科目的教材、各种文体的语篇(包括口头语篇、书面语篇和电子语篇等)等都是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的具体对象,教师运用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话语)等都是“教育叙事”的具体途径。而广大英语教师如果要做好上述的“教育叙事”,则其专业素养(教师专业化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叙事”是有效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教育中的“叙事”介绍

(一)“教育叙事”的概念

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会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并记录这些问题的处理策略,通过教学反思,以叙事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教育叙事”。或者说,“教育叙事”就是以讲故事的方式对教学中发生的事件进行描述、分析、论证和反思的方法。重要的是,这里的“讲故事”要发掘出隐含在故事之中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原理;要通过讲故事和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让自己(或听故事的人)得到一定的感悟和启发,从而对自己(或他人)今后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一般来说,教师只需通过对故事细节的描述,客观地讲述教学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完整地表达自己从所叙述的教学事件中感悟到的真实感受和思绪,并从中提炼出对今后教学有指导、启发和借鉴意义的教与学的方法、规则或原理。简言之,“教育叙事”正是来源于看似平凡的教学事件,并通过对事件的描述、反思、分析和归纳,发掘蕴含其中的教育和教学的道理。

(二)“教育叙事”的特点

1.叙事者所叙述的内容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事件,是对客观事件的真实描述,真实记录事情是“教育叙事”的首要特征。

2.教育叙事”注重叙事者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叙事者不仅是讲故事的人,而且在故事中扮演某个角色,叙事者可以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也可以讲述他人的教学故事;“教育叙事”注重叙事者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教学实践中的真实事件,又因叙事者在讲述中会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因而容易引发他人的共鸣。

3.“教育叙事”不仅关注叙述者本人,而且关注与所叙述的教育事件相关的具体的人和物,并常采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对事件相关者的行为做出分析和解释,加深了教育叙事的深度。

4.“情节性”是叙事者生动地讲述故事的重要特征,有利于从情节中分析深层次原因。

5.“教育叙事”常以归纳的方式而非演绎的方式得出结论。

(三)“教育叙事”的方式

“教育叙事”的主体——教师,既是教育教学事件的叙述者,又是事件的记述者。教师的“教育叙事”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细心观察,勤于思考。教师应悉心观察教学中的具体事件,认真反思教学并在反思中得到提高和发展。2.以故事为主线,以讲述为主导。教师应选择好主题并紧紧围绕故事的主题展开叙事,要从自己所获得的众多教学事件中梳理出清晰的线索,从而使故事的主题能够体现一定的教育或教学理念,并能使故事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3.“教育叙事”不宜使用太多、太深奥的理论阐释或旁征博引,而是注重对事件进行反思,从中发掘出有利于强化教学效果的有益因素,或是发现不利于教学的不良现象,供今后教学运用或借鉴。4.叙述与分析兼顾。叙事的目的是反思教学并改进教学,从中归纳出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道理。5.“教育叙事”讲的是真实故事,既可以还原历史情境,又可以密切联系现实语境。

三、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素质主要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的水平”三个方面,其发展水平决定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概括地说,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包括:1.教师的专业知识,即英语语言基本能力,其中包括英语语言知识和运用英语的能力;2.教师的专业技能,即讲授英语语言知识和传授英语运用能力的技能。3.教师的专业情意,即对英语教学专业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刻理解,以及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追求尽善尽美的教学效果的思想境界。

当前我国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取向:1.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这里的“理智”意指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而就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言,这种知识具体包括学科知识(即英语知识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和教育知识(即帮助学生获得学科知识的知识和技能)。该发展观主要是让教师从专家与学者那里学习英语学科知识和英语教育知识。2.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该发展取向关注的是实践和反思,关注实践的观点强调教学实践所包含的丰富内涵,教师可以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出专业发展的设想,最终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专业水平。这种观点为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提供了指南。而关注反思则主张和促使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对教学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寻求改进和完善教学的途径与策略,最终在反思中提高专业水平。当前,许多英语教师已经意识到反思性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反思性教学的理念已经成为指导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3.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该发展观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放入一个更广阔的文化、社群、合作和背景之中。虽然每个教师的教学具有其个性化的特点,但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向他人学习和与他人合作,在更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学文化”或“教师文化”。同时,教师在合作的教学文化中能进一步促进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的形成、改进和完善,所以说该发展观是教师合作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以上都是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三者相互包含,相互融合。虽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途径比较多样,但是,“教育叙事”却是其中反思性特征比较强的一种。

四、“叙事”与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英语教师通过“教育叙事”研究可以增长教育智慧,改变教育生活状态,提升教育生活境界,提高教育效能,实现优质教育。“教育叙事”研究对于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教育叙事”研究是完善个人教学行为的重要途径

“教育叙事”研究是对教师个人的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反思。教师通过教育叙事,能够认识到自己教学的真实情况,不仅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更能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行为。教育叙事不是为叙事而叙事,而是要带着问题并借助理论进行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积极的行为和消极的行为)进行分析、反思和价值判断,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可见,“教育叙事”研究方式同样符合各级英语教师的教学研究实际。

(二)“教育叙事”研究有助于教师形成个人的教育理念

一般来说,教师个人的教育理念是基于教师个人独特的教育经历形成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和总结,形成关于教学的一系列观点或看法,这些观点或看法属于教师个人的实践性知识,也是教师个人的教育理念。有的教师在形成个人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曾把专家的一些理论观点吸纳进来,建构自己的教育理念,使其更加理性。

(三)“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教师通过研究改进了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了实际教学能力,从而提高了专业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用专业的眼光观察和审视工作中发生的各种教育现象,发现其中不平常的问题,透过现象看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也能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当前,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教育研究的方式正在广大中小学校得到迅速推广。其实,高校英语教师可以运用这种方式投身于教学研究,通过“教育叙事”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记录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同样,教师通过“教育叙事”能够开展交流活动,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五、结语

“叙事”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而言,它关注的是来自教师的声音,是教师进行反思性实践的主要途径,而且,越来越多的学者希望叙事研究能够提供一条倾听教师声音并从教师内部理解其文化的途径。事实上,那种能够表达教师个人思想观念、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及对其收到的效果进行反思的叙事研究成为能够为教师所掌握的有效方法。本文只是有关教育中“叙事”的简要论述,教育中的“叙事取向”研究是值得广大英语教师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丁钢.教育叙事的理论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1).

[2]刘万海.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教育叙事研究回溯[J].中国教育学刊,2005(3).

[3]邵光华,张振新.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肖锋.媒介融合与叙事修辞[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03).

小学教育叙事论文篇6

关键词:叙事教学;英语教学;英语词汇;认知

一、认知与叙事教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叙事学与认知科学、认知语言学在理论与运用上的结合在西方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兴趣。认知叙事学以其特有的方式研究叙事,为叙事学在西方的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认知学的研究者们更多的关注故事这一形式,认为故事是基本的认知能力,在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中具有根本的意义。在叙事教学法中,要以叙事为中介,将认知科学研究成果服务于外语教学,力求更全面更有效地发展外语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叙事”简单的说就是讲故事,是通过语言来完成对事实或事件的叙述,从而向对方进行信息的传递。教育叙事最早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从其它学术领域“引进”教育界的,它是“叙事研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叙事教学法就是教师以鲜活的生活、事件、经验及行为为出发点,通过写实语言进行深描,将故事融入具体的教学情境体验之中,引发学生争论,通过分析讨论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并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和人文关怀。整个教学叙事过程具有一定的反思性、开放性、人文性和动态的生成性。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研究范式,教育叙事已经成了教育理论及实践领域的热点话题。

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叙事教学

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词汇量的大小可以说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英语水平,因此,词汇的学习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一个难点。WwW.133229.cOm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水平,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叙事教学法可能为我们的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个有利的途径。教师在授课前可先划分一下单词,将有可能串联成一个故事串的单词组合到一起教授。下面以两组高一词汇为例,slave/host/peasant/fisherman/gardener/boss/landlady,在对这一组单词进行教授时,老师可以这么讲“黑人奴隶(slave)解放运动后,奴隶(slave)们翻身做了主人(host),他们不再受奴隶主的控制,干起了自己喜欢的职业,有的做了农民(peasant),有的成了渔民(fisherman),有的做了花匠(gardener),后来,他们中的一些人当起了老板(boss),于是,他们的妻子也顺理成章的当上了老板娘(landlady)。”这样,单词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个体,而是一组组有关联的字符串,这样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也能提高学生的记忆水平。再如,ancestor/generation/teenager/adult/couple/great-grandfather/great-grandmother/relation,这组单词也可将它们以一个小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很久很久以前,人类的祖先(ancestor)诞下了一代人(generation),这些人由青少年(teenager)长成了成年人(adult),长大成人的他们两两结为夫妇(couple),又有了他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于是,最初的祖先(ancestor)成了这一代人的曾祖父(great-grandfather)、曾祖母(great-grandmother),人类就这样不断地繁衍生息,相互之间结成了亲属关系(relation)。”这样,已形成了叙事的单词串便有利于学生的认知,从而提高他们的词汇学习效率。

三、叙事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通过对叙事教学法的探讨,有利于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将认知叙事学运用到英语词汇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教师上课的质量,并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认知叙事学用之于英语词汇教学实践中,是有利于提高学生词汇量水平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这一方面是认识叙事学研究在广度上的扩展,同时也把它引入到了教学实践之中,是认知叙事学研究在由理论转向实际运用的重要突破。认知叙事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老师的授课效果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应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进行叙事对教师的工作量和水平就有了更大的挑战和要求,教师要运用这一教学策略,首先要对词汇做一个整体的归类,把可能描述为一个故事事件的单词归为一组,这一方面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需要打破课本中词汇的安排序列。另外,一些副词、拟声词等等也有可能无法形成叙事,因此,叙事教学在词汇教学中还有其自身的不足和局限。

参考文献:

[1]戴卫·赫尔曼主编,马海良译,新叙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侯怀银&王霞,论教育研究的叙事学转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

[3]华莱士·马丁著,伍晓明译,当代叙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申丹等译,当代叙事理论指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申丹,谈关于认知文体学的几个问题[j],外国语文,2009(1)。

小学教育叙事论文篇7

近年来以讲故事为主要形式的叙事方式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叙事说理法将叙事方式引进说理教育法,为其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了新的视角。将叙事说理法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说理;叙事;叙事说理法;思想政治教育

1叙事说理法的内涵

叙事,简单地讲就是对故事的叙述,最开始是文学等学科的一个重要概念,有自己专门的定义,并发展出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近年来,以讲故事为主要形式的叙事方式也逐渐被引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但是不能把此“叙事”完全等同于彼“叙事”。彼“叙事”作为一种书面文体,在文学写作中是指主要以散文或诗的形式叙述一个真实的或虚构的事件,或者一连串这样的事件,它是按照一定的次序讲述事件,即把相关事件在话语之中组织成一个前后连贯的事件序列[1]。而此“叙事”叙的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事”,是经过教育者严格筛选的,针对教育对象现实的,为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服务的“故事”。说理,即指讲明道理,不野蛮霸道。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方法论研究领域,说理教育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一直以来,就如何对说理教育法的概念进行界定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复旦大学陆庆壬教授较早明确提出说理教育法的概念,他认为“说理教育法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方法。其基本精神是针对教育对象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耐心说服,启发他们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从而使受教育者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觉悟”[2]P249。陈秉公教授认为,说理教育法就是“通过阐述某种思想理论去说服人和教育人的教育方法。采用说理教育法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比较系统而清楚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其他科学理论知识,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3]P295。佘双好教授认为,“说理教育法是通过逻辑论证的方式来证明某种思想的正确性,重点在于改变人的思维。说理教育法不等于灌输,不等于道德说教,不排斥情感”[4]。这些学者的观点角度不同,各有所长。实质上,说理教育法是与强制和压服相对立的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单一的说理教育法也逐渐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叙事说理法实质上是教育者用耐人寻味的故事或典型事例(如寓言、神话、历史故事、生活事件等)引申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摆事实来展开说理,向教育对象传递某种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等,从而达到某种教育目的的方法。教育者在实施叙事说理时,其着眼点不仅在于对故事或事件的叙述,更重要的在于通过生动的故事引申出蕴含教育力量的道理。

2叙事说理法的基本要求

2.1精心准备所叙之事是叙事说理的首要环节

教育者选择的叙事文本必须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严格来说,叙事说理所叙述的故事不应该是单纯的客观故事,而应该是渗透与蕴含着一定教育价值和意义的生动故事。叙事只是手段,说理才是目的。通常叙事说理使用的故事主要有:第一,神话故事。它是人类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时期的产物,具有高度的幻想性,但是它丰富的人物、奔放的内容、奇异的想象,都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第二,寓言故事。它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如《揠苗助长》、《刻舟求剑》是中国著名的寓言故事,《农夫和蛇》是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它们虽简单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说理教育的重要题材。第三,民间故事。它是人民群众创作的一种与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相关的故事。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个历史人物的经历和人生都是或长或短的故事。许多优秀的故事,不仅充分展示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景,而且给社会历史留下了一幅又一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第四,生命故事等真实的人生故事。生命故事,主要是以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为主要内容的人生故事。如教育者自身的故事,教育对象群体的生命故事等。面对这些故事,教育者要借助于自身所掌握的教育理论实现对故事的独特体验和理解,不能简单地将故事搬运到自己的教育过程之中,而需要从自己的教育目的、从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出发,对现有故事进行适当加工和整理。

2.2灵活具体地叙述故事是叙事说理的核心环节

故事,作为包含时间、空间、人物、情节和结果的具体事件,可以为教育对象展示一个相对完整的、逻辑缜密的事件,也可以为教育对象建构一个具有想象力的空间,能够使教育对象设身处地地感知和理解故事。教育者通过形象的语言、灵动的眼神、丰富的面部表情、得当的肢体语言、抑扬顿挫的声音,依托拟人、夸张、比喻、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借助勾画轮廓、着重强调和深度描绘等多种方式,根据教育对象的生活实际和现实情况恰当组织和处理故事发生发展的背景、过程和最终结果。当然,教育者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夹杂和表现出自己扬善抑恶的立场和倾向,这样一来,教育对象一方面在教育者营造的故事情景中获得了情感上的体验,另一方面体悟和铭记住了故事所蕴含和传递出的规范、准则和道理。如同志就曾使用比喻的手法和对战争情境的叙述向人民讲清暂时放弃延安,就是把包袱丢给敌人,使自己能够更主动、更灵活地与敌人交战,从而大量消灭敌人的道理,引导乡亲们理解和支持1947年党中央要撤离延安的决定。

2.3有效进行价值引导是叙事说理的基本原则

没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道理就会显得干瘪。同样,没有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故事也会显得贫乏枯燥。讲故事不是为了走过场,而是要为说理服务的,教育者讲完故事并不意味着教育过程的完结,还应在叙事之后恰当及时地归纳和传递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挖掘故事背后的价值意义,实现故事与相关道理的有机结合。教育者在叙事后可以直接点出故事所揭示的道理,这样,道理直接从叙述的故事推出,教育者一开始对于故事的建构与呈现都是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所作的铺垫,故事的讲述都是围绕这个道理而展开;也可以结合教育对象自身的生活实际与思想困惑来完成说理,帮助教育对象提高应对与处理相似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将叙事说理法引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3.1说理教育法的实施面临许多困境

说理教育法的基本理论是在建国初期形成和奠定的,当时由于社会政治环境和人们的思想环境相对比较封闭,说理的话语信息容易为人们掌握和接受,使以说理为重点的说理教育法的实施成为可控和可能。然而改革开放使社会政治环境出现日益开放、兼容并包的局面,新旧思想间发生摩擦和碰撞,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一味固守成规地以原先的说理教育法对新时代的青少年进行说教是很难使他们信服的,更不用说提高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了。而且,虽然说理教育强调以理服人,但是感情是进行说理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很难与学生达到思想上的共鸣,道理就不容易被他们接受。正如邓小平所说:“感情的联络也是必要的,因为这对政治上的接近是有帮助的。”[5]P17然而,许多老师缺乏对说理教育的正确认识,不讲究说理的技巧和艺术,过于强调以理服人,带有很强的政治功利性,虽然讲理,但缺乏情感的投入,将教育对象置于被动地位,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处于服从和被服从的状态,偏离了说理教育的初衷。

3.2叙事话语有助于说理教育法摆脱困境

曾经在一段时期内,受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弥漫的影响,传统的说理教育出现讲假话、大话、空话的不好局面,比起讲道理的说理,叙事的优势就在于,它的故事情节都是教育者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精心准备之后组织的,所以教育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必然会以温和的口吻,富有情感地讲述,这样更有利于让受教育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传统的说理教育中,教育者在向受教育者讲道理的过程中,无形之中就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了受教育者。而叙事一般不是主动摆出自己的观点,而是把观点包含在对故事的讲述中,甚至通过精心雕琢的文字,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的设置,让听故事的人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故事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产生认同,这样就很容易使受教育者接受故事所映射出的道理。

4叙事说理法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4.1叙事说理法凸显了教育对象的个体存在

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都是一个个的个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叙事说理应该是一种个体叙事,相对于抽象的宏大叙事,它特别强调关注个体的感受和体验,它通过讲述,还原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故事,创造出具体的情景,受教育者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就可以先自己发现问题,探索故事背后的道理,尔后再与教育者所引申出的道理对照,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还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与教育者共同解决,进而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中形成个体的人生感悟,它与更加关注抽象集成的政治教条和价值倾向的纯粹说理相比较,更加凸显了教育对象的个体存在。

4.2叙事说理法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

叙事说理法中的“事”不是教育者心血来潮随口拈来的“事”,而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事”,它或是源于生活的寓言神话故事,或是鲜活的历史故事,或是教育者本人真实的生命故事,都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事,因为与日常生活相连,所以更容易让受教育者获得情感上的认同和观念上的契合。因此,教育者可以根据受教育者的生活困境和价值需求,重新编织故事,设置具体的故事情境,让受教育者感同身受,并在这种体验中思考和寻求解决人生困境的可能路径,在润物无声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不同于其它的教学方法,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4.3叙事说理法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

叙事说理法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故事中所内含的道理展示出来,把固定的条条框框和抽象的价值观念变成受教育者可以感知、容易把握的一种体验。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可以通过角色转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想象自己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该怎样解决和处理。而更重要的是,叙事能够为受教育者提供一个反思自己行为的机会,即从别人的故事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将叙事带给受教育者的启示内化为心灵的塑造,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

作者:张丽静 单位: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4]佘双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从事心理咨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6):17-19.

小学教育叙事论文篇8

关键词 教育叙事;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088-02

教育叙事就是讲解与教育有关的故事,但是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清楚教育叙事的目的是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而不是讲故事。因此,在日常的思想品德课上,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了解学生,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的教学内容选定讲述的故事,通过故事的讲述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换言之,教育叙事是通过故事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进行描述,是主观教育体验的发掘和揭示的过程。

1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价值

为课堂注入活力,促进教学创新 目前,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教育叙事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日常的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教育叙事是开展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是连接师生的纽带,能够轻轻松松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还能够使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教育叙事改变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多样性、多形式的方法进行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采用教育叙事方法视角,不仅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小学生的理解能力非常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将深奥的知识浅显化,才能够顺利完成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掌握教育叙事技巧的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引导学生提问、思考以及探究,从而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更能够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

消除师生隔阂,构建和谐课堂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永远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按照教案进行知识的讲解,而学生只能够被动地听讲,将教师给出的重难点做好比较。这样的教学过程,师生之间的交流非常少,甚至可以说毫无交流。久而久之,学生的内心就会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失去原本并不浓厚的学习兴趣。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形成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而采用教育叙事,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构建和谐的课堂。学生对于教师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与表情,因此,教师在教育叙事时要采用充满“爱”的语言进行讲解,要选用学生较为熟悉的事情,才能够引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更能够使教师得到学生的认可,使学生从内心将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换言之,合理运用教育叙事,能够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拉近师生关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不断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个性 教育叙事有三大特性:亲切性、生动性以及启发性。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育叙事的特性,结合学科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积极落实,才能够实现目标。在传统模式下,学生犹如一个接纳器皿,任何内容都要死记硬背下来,完全处于被动位置,而学习的能动力、主动性以及个性化都被无情地漠视,更不能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平台与空间。将教育叙事方法运用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使学生摆脱被动学习的局面。另外,在问题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苛责质问学生,而是要尊重学生的观点,给予正确引导,才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够使学生的内心由“封闭”走向“开放”,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保留与发展。

2 教育叙事与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

叙事明德 开展思想品德课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使学生成为一名品行良好的人。当代一线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且将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作为自己的根本追求。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叙事明德[1]。通过实践研究,教师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叙事应用中应该注意两点。一是教育学生认识且尊重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更是每个公民基本的道德要求。教师要按照公民道德纲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培养学生公德的方向。二是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更是公民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意识,积极发挥个体作用,更要让学生尊重各个行业,树立职业自豪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叙事启智 教育叙事是一种教学手段,它能够促使学生完成知识的转化,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使学生的智慧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叙事目的,同时要根据叙事做好问题情境创设,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探究的氛围。换言之,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叙事合情合理,还要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因此必须要注重叙事方法的选择,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教师讲述的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创设恰当的情境。另外,教师还要善于整合教学资源,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让学生通过交流探究,逐步形成独到的见解,促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乐于学习的良好习惯[2]。

叙事育美 每位学生都非常在意教师对自己的看法,从某种程度来讲,学生对于教师的喜爱程度,直接关系到学习教师教授学科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用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德育之花提供一个尽情绽放的空间。通过教育叙事有助于放飞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感受到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家庭的情绪[3]。教师要想讲清楚道理、讲明白事理,除了做好课堂环境创设、叙事表达和学生引导,还要以亲切自然的教学态度,让学生从内心接受学习任务,甚至将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善于发现美、创造美,充满爱心。

3 结语

教育叙事是一种教学方式,它确实能够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操得到提升。应用教育叙事施教,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况与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还要善于用教学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现。目前,教育叙事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要不断探究和创新,确保价值得到发挥。

参考文献

[1]石京京.道德叙事在小学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姜玉军.教育叙事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5(6):79.

上一篇:思想论文范文 下一篇:阅读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