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4 02:14:20

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篇1

关键词: 2011年高考化学 有机试题 统计分析

化学在高考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机化学是必考内容。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说,这部分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反应类型多且复杂,导致同学们难以建立清晰的知识网络,从而造成考试中得分率不高的现象。本文通过对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中有机试题的统计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复习策略。

一、2011年各地区高考卷中有机试题的分值占总分的比重

在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中,有机试题常以选择题、综合题的形式出现,但不管题型怎样变化,所占的分值比例基本稳定。综合题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背景,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利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题目看似繁琐,若能充分地挖掘题目所给的信息,可以发现其实是考查知识在不同背景信息中的迁移能力。综合题是各个热点知识的融合,因此所占的分值相对较大。统计结果如下表1。

注:(1)分值合计栏括号内为有机试题分数,括号前为总大题分数,比重为合计后与试卷上化学试题总分的比值。

(2)题号栏为题目在试卷中的序号。

(3)卷型中的分数是卷面上所有化学题的总分数。

由表1可知,2011年高考试卷中,不管是课改区还是非课改区,有机试题占化学试题的分值比重在13.0%―30.0%之间,平均占20.7%。值得一提的是此比重有增加的趋势,上海卷中有机试题占化学总分数的26.7%,新课标全国卷中占了27%,充分说明了有机化学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2011年高考化学试卷有机试题内容统计分析

高考大纲所涉及的有机化学的知识点较多,但高考并不是面面俱到,相对于历年考试中的重点和热点,有机部分试题并不回避其重点和热点[1]。对2011年全国14套高考化学试题的统计分析,试题中的热点和重点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

注:(1)A:同分异构体的辨析、书写;B:判断反应条件及实验操作步骤;C:官能团性质(核磁共振峰)及转化;D:判断物质的种类及状态;E:反应类型的判断及方程式的书写;F:有机物结构名称、分子式及简式;G:相应的计算;H:重要合成材料的用途、性质。

(2)试题内容出现的次数以回答的内容出现的频率来计算。

(3)比重是单项的次数和所有题目总次数的比值。

由表2分析可知,2011年有机化学考查了有机化学的主干知识,考查的有机基础知识主要集中在有机物结构名称、分子式及简式,占34%;反应类型的判断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占31%;官能团及其转化;同分异构体的辨析、书写等部分,综上所述,上述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般此类考题常以综合题居多,在形式上灵活多变,在学习中应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归纳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存储,且有较好的再现和辨析能力。

三、结论与教学建议

1.结论

通过以上统计分析可知,2011年全国高考化学卷有机部分所占的比重相对稳定,其中选择题部分以问题、判断、识别、小型框图题为多,非选择题主要以有机合成题迁移能力题的形式出现。有机部分的考点基本上集中在物质结构名称、分子式及简式;反应类型的判断及方程式的书写和同分异构体的辨析、书写,以及官能团性质(核磁共振峰)及转化;判断反应条件及实验操作步骤等知识点。

2.教学建议

(1)构建知识网络,活化复习思路。

高考有机试题再也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机械地重复,而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升华和深化,所以在平时复习时要注意对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正确解题的前提和保证。有机化学知识点繁多,在教学中,应采取网络化的手段,使孤立的知识点组成点线贯通,形成知识整体框架[3]。清晰的知识结构,更有利于知识的准确、快速提取。其次要注意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联系,还原于生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专题强化,突破重点难点。

由于高考试卷中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侧重点,在教学中不仅要系统复习,而且要针对考试重点和难点进行专题突破。汇集典型试题进行分析,掌握解题规律,学会举一反三,跳出题海。针对不同题型进行专项突破训练和变式训练,培养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和迁移化学知识的能力,以适应高考灵活多变的考题。

(3)加强答题规范训练。

在化学考试中,答案书写不规范成为考生失分的原因之一。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规范答题,正确书写化学用语,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良好的答题习惯能促使学生更加充分地挖掘出题目中的信息,准确快速地答题。

参考文献:

[1]董占伟.注重基础关注细节突出方法彰显能力――纵谈高考有机化学试题特点及复习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1):50-53.

[2]蔡兴锋.高考有机化学命题研究及复习策略[J].考试研究,2009,(2):65-67.

[3]蔡秋燕.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J].教育研究,2010,(5):75.

[4]刘江田.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特点与复习策略[J].考试研究,2010,(4):63-66.

[5]黄都,刘彩云.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化学开放性试题统计与分析[J].考试周刊,2010,(51):4-5.

[6]曾国琼.有机化学专题复习指要[J].化学教学参考,2005,(11):43-46.

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篇2

关键词: 课堂结构 情景创设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复习课教学,总是老师总结,学生听、做笔记,或整堂课都是练习,没有新意,显得枯燥无味的,使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性大打折扣。而在教学中设置一定的教学情景能对教学过程起引导、定向、调节和控制作用。在教学中,若能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情景,创设探索知识的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能使学生自觉围绕目标而学习。曾经有位教育专家说过:人的注意力只能集中8分钟,也就是说8分钟后效率降低。根据这一原理,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牵动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并留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从而暴露学生的存在问题和思维障碍,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将会增强。

在复习电化学时,可以设置以下的问题情景:

(1).请同学们设计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三个装置,材料不限,并标出各装置中电极名称、电子流向,并写出两极反应式和总电池反应方程式(由于时间有限分三组来设计,然后再一起讨论、交流) 。

(2).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二、 把握教的最佳时机,突破难点,提升能力。

苏格拉底说过:“最有希望成功的,并不是才华出众的人,而是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并全力以赴的人。” 课堂教学中只有在适当的时刻捕捉教的最佳时机,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其思维,最终提高课堂效益。在电化学的复习课中,针对学生在讨论和交流时,所暴露的问题和思维障碍有:①两极名称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②电子的流向和电解质导电的原因——阴阳离子移动方向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而把握这—教的最佳时机,围绕这些问题详细展开教学。这样,既夯实了基础也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突破了难点,提升了能力。在高三化学总复习中,时间短,任务重,课堂教学中不断的产生矛盾,解决矛盾,善于利用这些教学时机,将教学不断推向高潮,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兴奋的心理状态去解决问题就是最好的复习效果。

三、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知识(规律、方法),形成系统。

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解决情景问题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规律、方法)的归纳总结,形成系统化。这个过程可以穿插在问题的解决中,也可以单独成为一个环节。需要指出的是,此时知识的总结必须是网络化、系统化的整合,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再现过程。例如在电化学的复习中可以通过问题情景的解决来引导学生从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三种装置的定义、形成条件、电极名称、电极反应式、电池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电子流向、离子移动方向、能量转化、装置特征、反应特征、相互联系等方面归纳总结形成系统化的整合,便于知识的储存和记忆。

四、 设置题组训练,巩固知识的运用。

每堂课必须精选训练题来强化知识、规律、方法的应用。选题时要分级设置形成梯度。如选一些基础题、中档题、较难题等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其选题原则有以下几点:要有针对性(针对考点热点)、时效性(能及时巩固本节课知识)、代表性(能将本课复习的规律、方法进行举一反三、拓展应用)。对训练题,教师要做到有错必评,增强实效。在评讲中,要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解题思路的拓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试题的“形似”和“神似”。理解解题思路方法的相通与差异,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总之,对高三复习课的教学,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不断改善课堂结构。可采用:创设情景一释疑解惑一归纳知识(规律、方法)一训练巩固、迁移提高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方法进一步系统整合,使学生的能力提高有一个质的飞跃。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善于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兴趣,吸引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从而可充分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思维障碍,并不断帮助学生排除障碍,抓住本质,把握规律、方法,适量习题训练巩固提高,促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势态,就是课堂教学的最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课堂教学优化的原理与方法 广州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编 1999, 54~65,

[2]刘登学,刘义.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参与[J] .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 (8~9)38-40,

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篇3

关键词:新课标;无机化学;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基金项目:东北林业大学重点课程建设基金资助

高中化学新课标对理科学生规定必修两册,选修三册,推荐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但近两年在教学中发现学生选修内容与推荐的并不完全相符,最明显的是选修有机的就不选结构,选结构的不选有机。造成大一学生中学化学基础差别较大,对大学的无机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我们更加注重过程,我们尝试了更加注重课堂教学的历史性、系统性和细致性,以及注重归纳、总结、复习,注重作业、考试、辅导答疑等各环节的教学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课堂教学注重历史性、系统性和细致性

1.1 注重课堂教学的历史性和系统性

教师讲授知识注重历史、系统地讲解。如讲酸碱理论,从人们对酸碱的认识讲起,讲拉瓦锡、戴维对酸碱的定义,讲阿仑尼乌斯提出的电离理论才首次赋予酸碱以科学的概念,从酸碱组成上定义了酸碱,但有缺陷,并且只能应用于水溶液中,所以又提出了质子酸碱理论、溶剂酸碱理论、电子酸碱理论等。重点讲质子酸碱理论,讲它的优点,也指出其不足。对质子酸碱理论解释不了的问题可以用电子酸碱理论,但电子酸碱理论也有不足之处。再如讲原子结构,要从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讲起。道尔顿提出原子论时,认为原子是实心的,没有结构。但后来发现了电子,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是电中性的,原子中一定有带正电的部分,才提出原子是有结构的。讲汤姆逊、卢瑟福、波尔原子结构模型能够解决的问题和解释不了的问题,到最终提出原子结构的波动力学模型[1]。这样从历史的角度、从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去讲解知识,使学生对知识有由浅入深的、知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能够对知识的本质认识的更加深刻。

讲授知识注重知识的前后关联。讲授溶度积规则时,明确指出这部分内容就是化学平衡中讲过的化学反应方向的反应商判据在沉淀溶解平衡中的应用。这种讲解方式,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让学生对新知识不感到陌生,接受起来更容易。

1.2 注重课堂教学的细致性

课堂教学要更加注重细致性。如氧化还原这一章,讲电极电势的应用,把电极电势的应用细分为十一个方面的应用讲解。电极电势分别可以应用在(一)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二)对于给定的两个电极,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三)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四)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五)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次序;(六)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七)正确书写氧化还原(电池)反应方程式;(八)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九)计算弱酸的解离平衡常数;(十)计算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十一)计算配合物的稳定常数[2]。

这样的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和全面,使学生学会探讨式、研究式学习,学会思考问题。

2.注重归纳、总结和复习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归纳、总结和复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的理解。

2.1 归纳、总结,找出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归纳、总结,找出重点,并以最简单的形式呈现出来,如公式、表达式或表格。如化学热力学这一章,总结出重点就是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以公式的形式呈现出来。再如原子结构这一章,重点是写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列出的表格包括原子序数、电子结构式、价电子结构式,元素所在的周期、族、区。沉淀溶解平衡这一章的重点是,溶度积表达式和溶度积规则,以表达式的形式呈现。

2.2 向前追溯、回顾和复习

以总结出的公式、表达式或表格为起点,向前追溯、回顾和复习,使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全面的了解、掌握,融会贯通。如从电子结构式如何写出的,追溯前面的近似能级图,用量子数描述原子轨道,量子数是如何得到的,追溯到量子力学描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薛定谔方程。这样向前追溯、回顾、复习,对没学过的学生能加深理解,对学过的学生能巩固提高。

2.3 拓展知识,注重运用

以公式、表达式或表格为起点,拓展知识。如判断化学反应方向,标准态时可用标准态的吉布斯自由能变(rGmθ)进行判断;非标准态,给出化学反应等温式,计算任意状态时的吉布斯自由能变(rGm)再判断。讲原子结构,从元素的电子结构式和价电子结构式,进一步讲到元素所在的周期、族、区,再讲到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变化规律。这样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一步一步深入,并且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哪些方面有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注重教学的其它各环节

除重视授课环节外,对其它各环节也都予以足够重视。

3.1 通过问卷做好了解摸底工作

第一次上课阐明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让每个学生了解本课程概况,需要哪些准备知识。让每个学生填写高考总分,化学分或理科综合分,数学分,对化学学习是否有兴趣,高中化学选修的是哪部分内容,对本门课程有什么希望、要求,希望老师如何授课。

3.2 进行小试了解学生对中学化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虽然有高考的分数,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掌握并不平衡,学生对自己的掌握情况也不十分清楚。通过有针对性的考试了解还是一个有效的办法。跟学生说明这个考试不算成绩,成绩只说明以前的掌握情况,从现在开始一切都来得及,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3.3 增加阶段和期中考试

每一章留出10分钟考试,增加阶段和期中考试,强化学习效果。这种做法,看似增加了学生负担,但实际是减小了期末学生的压力,避免期末一次成绩不佳,影响一学期学习成绩。

3.4 加强反馈和个别辅导答疑

对于作业、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加强督促,有针对性的辅导答疑。

3.5 按层次教学

对于没学过的学生讲基础,指出要掌握的程度,对于学过的,要增加新内容,如讲杂化轨道理论时,对于没学过的学生只要求基本的掌握,而对学过的学生增加对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4.结语

通过注重课堂教学的历史性、系统性和细致性,以及注重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的成绩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一方面表现在学生期末的成绩比入学时有提高,另一方面是不及格的人数大大减少。希望通过这样深入细致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大连理工大学编.《无机化学》[M](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篇4

一、解读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地位

新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是:掌握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等基础知识,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有关实验的基本技能。乙醇既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对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过程也是学生深化理解同分异构体概念的过程。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性质变化中去领会有机化合物的实质:官能团决定性质,为学生学习其他烃生物起到指导和帮助的作用。可以说,本节课前承烃类化合物,后启羧酸、酯类化合物,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

二、把握课程理念,确定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教学要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为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理解乙醇的性质和用途,认识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强调官能团与物质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实验操作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从乙醇的结构、组成和性质出发,认识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乙醇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的社会问题,渗透科学看待事物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感受祖国文化历史悠长,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 理论联系实际,确定重点难点

布鲁纳学习理论认为:认知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学习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故而,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过程;乙醇的分子组成及结构;乙醇的化学性质;官能团的概念。教学难点: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从结构的角度初步理解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四、分析教学对象,确定教学方法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其学习思想逐渐转变为“自主型”,他们学习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明显增强。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高视角、低起点,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加强直观性教学,采用设问、阅读、类比、引导、讨论、归纳总结等方法,使学生产生联想,运用知识迁移规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所学知识。

五、结合学生实际,指导学习方法

鉴于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我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采用直观感受与阅读相结合的方法来获取乙醇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推理来理解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六、创新理念引领,实施教学过程

一曲“开缸酒”拉开了本节的序幕,燃起了学生内心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联想乙醇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出乙醇的分子式,引导学生自由组装其可能的分子结构模型。新课标指出:实验是探究物质结构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两种结构的原子连接方式,结合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但却与水剧烈反应的实验事实引发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从定量的角度找到乙醇分子结构的特征之处。从而,确定乙醇的分子式。通过CAI模拟乙醇与钠反应的微观过程来引出官能团的概念,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由酒精灯中乙醇的燃烧引出乙醇的另一种氧化方式――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学生亲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反应机理,CAI模拟乙醇催化氧化的微观过程。从而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本节课的又一重点、突破又一难点。

我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学生的理解。围绕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有针对性、有梯度地设置了响应的习题,力求使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知识。这样既使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又引起了学生对相关社会问题的关注。

七、自信愉快学习,预测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掌握乙醇的分子组成及结构,乙醇的性质,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初步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实验操作等能力都有所提高。

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篇5

关键词:化学课程;总复习;教学方式;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6-0095-01

高中化学对学生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学生必须清楚地了解化学实验现象,记忆大量的化学方程式。在进行化学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自身观念,积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潮流,合理运用复习方式,科学整合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一、科学整合化学教材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总复习需要对整个高中阶段化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分析、记忆,且时间较为紧凑。为提升复习的有效性,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复习目标、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重新组织化学教材内容,加强化学知识点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复习“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时,教师可利用2016年江苏省高考化学单项选择题第3题整合教材知识点。下列化学物质性质与其用途存在对应关系的是:A. SO2具备氧化性特征,能够用于漂白纸浆。B. NH4HCO3具备受热条件下容易分解的性质,能够当作氮肥。C. Fe2(SO4)3具备溶于水的性质,能够当作净水剂。D. Al2O3物质的熔点高,能够当成耐高温原材料。

评析:该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师在复习“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时,可为学生讲解有关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选项A中SO2能够用于漂白纸浆主要是利用物质本身的漂白性,选项B中NH4HCO3能够当作氮肥主要是因为物质本身具备氮元素,选项C中Fe2(SO4)3能够当作净水剂是因为铁离子,因此D正确。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不同物质的性质制作成表格。

二、总结化学知识复习方式,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进行化学知识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教授学生基本的化学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化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良好化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独立解题能力。如复习“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时,教师在复习完课本知识点后,可借助化学高考试题:化合物H是一种合成抗心律失常药物决奈达隆的中间体,能够通过以下方式合成,如图1。

(1) D中含氧官能团名称为 羟基 。

(2) F―G的反应条件为 消去反应 。

评析:首先,在总复习开始前,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制订科学的复计划,引导学生复习;其次,合理利用高考试题,加深学生对于“有机物”知识的印象;最后,总结试题规律,形成化学复习试题本。有机物的合成与推断是高中化学中常考的试题,教师应将高考试题融入复习中,消除学生对于长化学方程式的畏惧感。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知识,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化学知识的系统性较强,需要学生在理解记忆后才能灵活运用。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大多偏向于记忆现成的知识点,而不愿意去思考知识点的由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一年的高考试卷,并如实记录自身的错误的知识点,与其他同学分享。

例: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C)。

A . CL2+H2O=2H+CL+CLO- ――氯气溶于水

B . CO+H2O=HCO3-+OH- ――Na2CO3溶液中CO的水解

C . HCO3-+Ba2++OH-=BaCO3-+H2O ――Na2HCO3溶液中加足量Ba(OH)2溶液

D. IO3-+I-+6H+=I2+3H2O ――酸性溶液中KIO3与KI反应

评析:对于这种高考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师应让学生相互检验,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四、落实化学复习教学评价,综合提升学生素质

化学总复习应做到重点突出。为提升其有效性,教师应落实复习过程中的教学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际复习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布置对应的实践任务,如让学生进行“铁、铜的获取”的化学实验,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真正掌握化学知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总复习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在实际复习过程中,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化学知识的复习方式,并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解题能力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索彦霞,巩璐,杨月苹,等.“微课导学”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的应用――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9).

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篇6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有机化学;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115-02

有机化学是农业院校许多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尤其是对于中药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植物保护、应用化学、生命科学等专业,有机化学更是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对学好后续的专业课都有很大帮助[1]。但是,由于有机化合物数目庞大,反应类型众多,反应机理复杂,许多学生对这门课程望而生畏。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系统地学好这门课程是有机化学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提出了“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理念,自主学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2]。因此大学教育的使命不只是传授有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大学生普遍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本文将笔者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探索、实践和体会总结如下,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精选教学内容,构建合理课程体系

在当前农林类高校,基础课程的学时数日益减少,而课程的知识却在更新和增加,因此教师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精选教学内容,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本着“少而精,博而通”的教学思想,教学抓住基本内容、突出重点、教深教透,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例如结合本校中药学专业特点,选用吉卯祉主编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有机化学》[3],此教材突出中药学、药学特色,在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举例中尽量采用药物为例,且在各章节后附加与本章对应的代表性化合物。此教材将内容分成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各类有机化合物两部分。基本概念部分阐述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其中电子效应和立体效应是重点,是贯穿各个章节的主线;各类有机化合物部分则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性质、制备和有关反应历程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对教学内容的讲授顺序进行调整,如将“立体化学基础”这一章的内容分散到不同章节中讲解,构象异构在讲烷烃和环烷烃时介绍,顺反异构放在烯烃讲解,对映异构放在芳香烃后独立一章讲解,这样把复杂难理解的知识点分散开,避免学生学习起来吃力,厌学。另外,重点讲授与中药化学关系密切的糖类、含氮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3章内容。简要介绍一些天然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如甾体的母核、萜类、蒽醌等,为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二、联系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4]。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注重知识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忽视了课程知识与实际生活、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学习而不会用。在讲授有机化学课程的各个环节,联系专业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绪论的讲解,首先采用回忆复习法,提问学生“你还记得哪些学过的有机化学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将内容分类分块写在黑板上,在此基础上总结有机化学将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对有机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结构框架有所了解。向学生说明有机化学的特点,学习方法,减轻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的恐惧,使学生“乐学”。其次,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日常生活中与有机化学相关的事物?对于自己的专业有多少了解?”等,通过提问与总结,使学生了解学习有机化学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想学”。在授课过程中根据不同知识点融入专业知识,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知识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知识点也由浅到深,由简到难。如对于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在讲解酚时会留给学生作业“污染水中酚的测定及处理”,讲授胺类物质前,让学生查阅“为什么婴幼儿奶粉会掺加三聚氰胺?”等,而对中药学和食品科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介绍“酚的成酯反应时,以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合成为例;在讲羧酸的酸性时,联系酸性天然产物一般先用碱水液提取,再加强酸使有机酸性物质游离出来”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自主学习能力会逐渐提高。

三、突出重点,使知识结构网络化

要使学生在有限课时内掌握纷繁复杂的有机化学众多知识点,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善于归纳总结,抓住重点,将知识点串联进行分析,使知识结构网络化。对于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教师要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反复应用;而对于一般性知识如化合物的命名和分类等,只需作简要讲解。教师要善于运用立体化学、电子效应这条主线,对各类有机化合物作结构分析,进而指导学生学习化学反应。这样使学生能清晰了解有机化学反应中的规律,进而轻松掌握各章节内容,也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合理布置作业,使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有机化学课程要讲授的内容多,学生往往是听课时明白了,而课下很快又忘记,因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多举例子。有机化学课程学时少,因此课后要精心布置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锻炼如何运用有机化学知识,同时也逐渐学会如何记忆和掌握有机化学知识,渐渐学会自学。对于所留习题无时间讲解的,教师将分析、解答过程及结果给学生参考,并且建立课程网站和联系群等与学生交流。

五、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有机化合物结构复杂,理解时比较抽象,但是系统性很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运用类比法、归纳式、启发式、逻辑推理法等教学方法[5]。在教学中减少大课精讲细教的时间,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和时间。

采取板书、模型演示、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效率。板书可以使学生掌握复杂的结构和有机反应机理的写法,对于来龙去脉更清楚。多媒体教学通过图形、文字、动画等使有机分子的结构形象、直观,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加强其感性认识,同时也使教师有更多时间专注于知识讲解和与学生间互动交流。如将银镜反应、糖的显色反应等一些特殊反应现象的实验影像放在课件中,使枯燥的化学反应变得生动。搜集和筛选与课程有关的网络上的优秀教学资源,以及教师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制作的课件、教学录像等资源放置在有机化学的精品课程网站上,或者将信息获得和使用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去选择学习,做到因材施教。

六、改革考评方式,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结果

将有机化学课程考核分为三部分,一是平时成绩占20%,平时主要考察学生出勤、课堂讨论、课外作业、课堂测验等,以调动学生认真对待课堂;二是期中考试占30%,在课程中期采用开卷考试,学生可以带教材,也可以带参考资料,既检验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认识,做出评价,从而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合适,以便在后面的学习中进行合理调整;三是期末考试占50%,采用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多元考核方式使学生逐步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复杂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大学生自主学习与教育模式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正确定位。这一切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要真正做到爱教育事业、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参考文献:

[1]万福贤,董静,贾寿华,等.农科有机化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9,24(3):37-41.

[2]王兰.浅探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2013,(12):88-89.

[3]吉卯祉,彭松,葛正华.有机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张林,罗来珍.工科院校公共数学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化学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124-125.

[5]朱久进,敏,徐云兰.高校有机化学理论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化学教育,2013,34(5):47-48.

Study on Organic Chemistry Teaching Based on Students' Self Regulated Learning

ZHAO Shu-Jie,LI Ming-tang,HONG Bo,ZHU He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118, China)

Abstract:The modern educational thought that autonomous learning is the highest level of learning. It's more important that mission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self regulated learning ability than just to impart knowledge, in learning and knowledge society. Organic 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cultivate the self regulated learning ability in organic chemistry theory teaching process through constructing reasonable curriculum system,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the reform of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篇7

关键词: 有机化学 常见考点 学习理念

随着知识的积累,学生学科素养及学科能力的日益提高,时光把我们送到了有机化学的大门口。面对截然不同于无机化学的新知识,很多同学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其实大可不必害怕,我们应该想到的是:现在是同一起跑线,只要我努力,就会成功。当然真正地面对有机化学,是高二的选修,经过接触高一必修2上简单的有机知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相对来说,接受起来比较轻松。为了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有机化学,我们要合理设计教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一、把握命题方向,紧抓高考命脉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不仅最后的选做题中有一道有机推断题,在选择题中也会有一道有机题。从命题涉及的知识来看,烃类物质的命题热点主要表现于:①新情景题中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应用;②几种烃类代表物的结构和性质;③有机物分子的空间结构分析;④利用燃烧规律对有机物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式进行推断;⑤烃的命名原则、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和规律;⑥基本实验的拓展创新。烃的衍生物主要侧重于:①各类含氧官能团的名称和性质;②各种反应类型,如:取代、加成、消去和氧化反应;③卤代烃的性质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作用;④典型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有机物结构的推断;⑤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紧抓这种命题的走向,有的放矢,让自己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在有机化学学习中建立和整合知识体系。

二、认清学习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学习有机化学,只有知道学习的重点是什么,才可能做到心中有数,将自己学习的重心放在需要突破的地方。在学习有机化学时,我们要把握住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真理,认真领会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把握各类烃的代表物(甲烷、乙烯、乙炔、苯)的结构和制备方法;掌握各类物质官能团(双键、三键、苯环、醛基、羧基等)的性质;通过一种典型代表物的性质,掌握一类物质的性质,真正掌握各种官能团的性质。对于几种典型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要掌握牢固,如银镜反应、酯化反应、醇和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等,这些都是在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的化学反应,我们必须理解其实质,并能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高聚物的生成途径和单体的推断,从反应实质上真正理解有机化学物的结构和性质。

三、加强知识对比,归纳总结规律

对知识进行对比学习,既能巩固理解,又能加强记忆,如学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时,可将五同(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种元素的不同微粒)进行对比学习;还可以对比各类烃代表物CH4、C2H4、C2H2的结构、性质、制法。又如在学习反应类型时,可将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对比,对醇的氧化反应和消去反应、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和水解反应、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和醇的消去反应进行对比等。这样的对比学习,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便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学习有机化学不仅要学会对比,还要注意在学习过程中总结规律,如有机物燃烧时的耗氧规律和体积变化规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确定高分子化合物单体的规律……总结各种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以后的解题大有帮助,既可节省解题时间,又可增强解题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加强习题训练,形成运用技巧

学习有机化学,必须正确对待常见概念:明确基和根的区别;掌握官能团的概念;理解几种反应的实质是解题的关键。例如取代反应可用“上一下一”四个字概括,说明上去一个原子或原子团,同时下来一个原子或者原子团;加成反应可以用“断一加二”形容,指断开一个键,则加两个原子或者原子团。全面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并将其运用到解题中,可以节约解题时间,形成运用技巧,逐步形成和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化学作为一门理科,因其知识点多、碎,而被人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因此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但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理科,必须重视实验技能的提高,掌握各类实验习题的解析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题巩固基础知识。当然,做题不是说跳进题海,而是要有针对性地选题,按照高考命题重点、自己的薄弱知识进行有意识的对应练习,在习题解析中回忆知识,巩固记忆,达到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归纳,对各类习题的解析方法形成系统性的认知。

学习的关键是兴趣的培养,我们在有机化学中会碰到很多有趣的事情:如:按无机化学规则叫化合反应的东西在这里改名为“加成反应”;从化学式来看,本来都是CmHn一种物质,偏偏说它是双胞胎或者多胞胎,还美其名曰“同分异构体”,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我们以前所不曾认识的新奇的知识。感兴趣了吗?想探求有机化学的神秘吗?那让我们一起走进有机的殿堂,共同认识有机化学、学习有机化学、掌握有机化学吧。

参考文献:

[1]张秀锋.有机化学高考命题走向分析.天利38套红皮书,2011.04.21.

[2]杨金城.习题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学习报,2012.03.09.

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篇8

一、四步学习法

学习过程为预习、听课、复习、作业。高中学生对此方法比较熟悉,但却不能很好的运用,许多学生只重视上课听讲和完成作业,忽视其他环节,造成不预习就听课,不复习就做作业,使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为此,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四步学习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分阶段训练,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预习是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做到课前预习,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课。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不爱预习,其主要原因是不能明确预习的目的。为此,采用对比课来提高学生对预习重要意义的认识,如第一节课,在学生预习后再上课,第二节课则不预习就上课,两节课后,请同学们根据听课效果进行比较,从而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之后根据教材的教学目的,列出预习提纲,指导学生怎样阅读教材,怎样总结重点和难点,如何写预习笔记。

预习方法后,逐步地让学生自己列预习提纲,自己做课前预习,课上做重点检查。待学生形成一定预习习惯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在预习中多思考、多总结、多归纳,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把握教材的整体内容。

认真听课是学习过程中的中心环节。要躬听、要思维、要记忆,三者还必须有机结合起来。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学生不可能在一节课中,注意力都高度集中,故耍求学生需等着预习中的问题听课,这样有利于集中精力,抓住重点,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领会知识内容,还要注意教师对一些问题的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分析方法,以及解题思路、技巧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排除疑难问题的本领。课堂笔记是听课的一个重要部分,笔记不是录音机,不能什么都记,要抓住中心和实质,记知识的要点、重点、关关键点,记知识的归纳、总结,典型例题的解题思路、分析方法,以备课后求教和研讨。

复习是对知识的识记、掌握、巩固、深化、提高和迁移的过程。专项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有些学生比较重视专项复习和综合复习,忽视课后复习,这往往会造成遗漏。每节课后要求学生认真看书,整理笔记,阅读资料,进行小结,这样可以达到巩固知识,形式确识点的目的,同时学会对比、归纳、联想等复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章节复习,是在小节复习的基础上,根据各知识内容,利用对比、分析、归纳的方法,找出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将各孤立知识点连成知识线。学生在复习中不仅掌握了各部分知识,还可以学会如何总结知识要点及规律的方法,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综台复习,是充分利用分析、比较、联想、概括等方法,将各知识点、知识线相互联接起来,找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学会运用各部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增长自我发展的能力。

作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又是知识到智能的转换过程,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作业不能只局限于家庭作业,成将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实验作业、实习作业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在作业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在做作业前,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归纳小结。做作业中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建立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找出解题的条件,确定解题的方案,提倡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通过思考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与同学讨论或求教教师,问题解决之后,必须查找原因。出错是难免的,一旦出错要及时纠正,并分析出错的原因,通过纠正错误,往往可以更加巩固学习成果。在做作业中,还要求学生不断总结所学内容,以达到全面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阅读自学方法

自学能力是有多种心理机能参与的一种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项比传授知识更熏要的任务。阅读自学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实践,感到要阅读自学好,必须坚持做到多读。

读是指阅读教材,阅读分为粗读、细读、精读三个层次。粗读是将所阅读的资料进行粗读,全面了解内容,掌握知识整体。此方法多用于课前预习或资料的准备。细读是在粗读的基础上逐字逐句读,深入钻研教材的重点、难点及中心内容,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明确每个字的含义。精读是三种读法中的较高层次,是带着问题去反复阅读,不仅是读某一章节或某个知识点,而是要全面、综合着去读,对比着去读,并在读中研究总结规律,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上一篇:销售月度总结与计划范文 下一篇:电话销售月度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