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10 19:48:44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1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文科综合 相互合作

甘肃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开展近三年了。据调查,新教材实行后学生普遍反映最为难学的是历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现行的教材体例有关。作为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产物,现行的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是以模块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一个模块一个专题。以历史为例,必修一主要讲政治史,必修二讲经济史,必修三讲思想文化史。每一模块都是相当对独立的体系架构,这类似于专题式学习,在传统教学中,只有到高三复习时才会采用这种体系。这样,无疑提高了学生学习的难度,相对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在上述前提下,如何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与经验总结,我在整合教学资源、减轻学生负担方面做了一点探索与尝试。

在新课程理念中,“重视各学习领域的合理配置,加强各学习领域及各科目间的联系,注重科目内学科、活动、专题间的有机联系以及模块或主题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是极其重要的一条。在这一理念启发下,我认识到,与相关学科教师合作,共同开展教育教学不失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好办法。我认为,史、地、政三科的相互衔接、相互补充是非常有效、非常必要的。下面结合具体实例来分析这一问题。

一、历史课与政治课的相互补充

历史和政治同属社会科学,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现象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这些社会现象的看法,只是二者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历史更注重客观的史料和论从史出,而政治则是把这些史料通过整合、加工,抽象为一种理论。

历史与政治的关系反映在基础教育体系中也是如此。虽然历史与政治是两门不同的课程,但实际上,历史不可能没有政治的影子,政治也贯穿历史每个角落,如新高一历史第一模块就是“政治文明”专题,而政治必修二则是政治生活;政治必修一讲“经济生活”,历史必修二讲“经济文明”,等等。总之,两门学科、两本教材在很多地方有相互印证、相互补充之处。

第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相结合。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主要从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三方面讲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民主政治建设情况,主要阐述的是这三大政治制度确立的过程及其演变过程。但是对于这三种政治制度的性质、组织形式、地位,以及实行这种政治制度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并没有给予明确的说明。但是,如若不理解这三种制度的内在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必然会增加学生学习过程中理解的困难。然而,与此相关的知识在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则有着比较详细的介绍。

第二,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结合。历史必修一第二十六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二目: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两者都讲了世界多极化问题,但是二者的视角不同,侧重点也就不同:历史课是从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历史过程这个视角讲述的,主要讲了二战结束之后在美苏两极格局之下孕育着多种政治力量,比如日益走向联合的欧洲,经济实力增强的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广大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在第二十七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第三目——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当中,进一步阐述了冷战结束之后多极化发展趋势的增强,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相对于历史教材的详细细致,政治教材中对当今世界多极化只作简单介绍,重点讲明世界多极化的影响。

第三,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思想政治必修一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第十二课主要讲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确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何为计划经济体制,何谓市场经济体制,何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弄明白过渡问题的关键知识点。而在思想政治必修一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于市场经济的涵义,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有着详细的阐述,并且重点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以及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第四,历史必修二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和思想政治必修一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结合。学习第八单元的难点包括:什么是经济全球化,什么是跨国公司,经济全球的影响,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是什么,它是如何运行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与意义。而这些难点问题在思想政治必修一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中都有所涉及。

古语有说:“政史不分家”,想来确有其道理。通过以上的例子就可以看出,在现行的新课程新教材中,历史和政治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相辅相成的,两科知识的结合有益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难点问题,也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

二、历史课与地理课的密切关系

历史有很强的时空观。掌握历史有两个方面:一是纵的方面,即要记住历史事件在时间上的先后次序,这样才能掌握历史的进程;一是横的方面,即要知道在同一时间之内在不同空间都有哪些事件,这样才能看到历史的全局。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比赛课;反思

笔者有幸于2015年11月份参加了市思想政治科高效课堂教学比赛,从接到通知到完成比赛,前后打磨了一个多月,虽然结果并非最佳,但是受益匪浅。本文主要对此次比赛的心得进行整理分析。

上好一堂比赛课,首当其冲的是要选好课题。此次比赛通知里并未对上课课题做出明确要求,从高一高二所学的四册必修教材中任选一个课题即可,这本给了参赛教师足够的自由空间,但空间越大,选择越难。在经历三天痛苦的纠结之后,最终敲定必修一(经济生活)3.1消费及其类型这一框题。选择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1.课题知识量适中,要保证在1个课时(40分钟)完成。而“适中”这一词要注意:难易程度要适中。对于学生而言,一堂比赛课有一到两个难点,且难点通过合作探究或是老师点拨即可当堂把握为适中。笔者所选课题难点是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中的“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这一知识点,教师释疑压力不大,学生易把握。而诸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等课题则不适合比赛课展示。此外知识点数量要适中。此次比赛课中有两位教师都选择了“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框题,知识点简单,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掌握,但是两位的共同结果是时间非常仓促,知识点的完成有“走马观花”之嫌。出现如此结果,无非是因为知识点数量多,教师处理上难以把控。2.尽量靠近赛点学生学习进度。所有教材在编排上前后内容连贯,并且大多数课题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故选择时要尽量与赛点任课教师沟通,了解他们的教学进度和学生成绩。选题滞后或是超前,都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热情。3.扬自身(授课教师)之所长。选题之初,科组同事建议选必修三文化生活相关课题,理由是该册书知识点简单,学生易把握。但笔者作为新教师,自身对文化生活课题把握不够透彻、缺少相关理论研究。相反,笔者硕士专业主修政治经济学,对必修一的知识有一定的研究,且必修一也为自己的兴趣所在,利于教学设计和课堂主导。综合考虑,最终选择了经济生活的课题。

上好一堂比赛课,教学设计是关键。笔者第一次试课,效果极差:整堂课无亮点的展示、无重难点的区分、没有学科素养的突显。在科组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探索之下,经过一周的修改完善终于得到普遍认可。总的来看,教学设计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立足教材,回归生活。课本的东西往往比较理论化,尤其政治科目,对于不少学生来说是一门“高、大、上”的科目,“枯燥乏味”是学生普遍的反馈,要让一堂政治比赛课吸引学生注意力,必须将知识融人生活材料之中;其次,课堂融人生活但要高于生活,材料的选用应该服务于教学,让学生能从材料中体会并掌握学科知识。2.抓住时政要点,体现学科特色。时政性强是思想政治课程的一大突出特点,在教学材料的选用上,要以国内国际最新大事件为主,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度;同时学以致用,用课本理论进行深刻分析。3.以学生为主体,投其所好。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一堂比赛课就更是如此。在课程设计的各各环节,要处处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投其所好。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共鸣,真正吸引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活跃课堂气氛。4.课堂线索简明、知识讲解到位、课堂结构完整。在有限的40分钟内,要向学生讲明知识要点,要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课堂应该是简明扼要的,同时又要有条不紊地完成导、学、讲、练、评等教学环节。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3

【关键词】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修养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它既是做好改革开放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前提,也是搞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自身改革的重要保证。目前必须刻苦学习有关知识,加强锻炼,提高自身修养,才能适应时代要求,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只有具备这些,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一、思想政治工作者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性

良好的政治修养是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基础。思想政治工作者代表着政策和党的形象,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工作中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政治立场坚定,政治观点鲜明,模范遵守纪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为了群众。有了这样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者才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敬重,进而使人民群众信服思想政治工作者。

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工程师,对于引导企事业单位正确的文化导向发挥着重要作用。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但要能在工作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还要能够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感应力,真理服人,以行为导人,以人格力量感染人。思想政治工作是依靠思想政治工作者来实施的,因而其自身的修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主要作用。

二、思想政治工作者提高自身修养的途径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对承担责任义务的使命感。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业务,做到勤于思考、与时俱进,要向书本学、向人民群众学,更要在工作实践中学,在扎实丰富的实践之中深化认识、提高素养;要准确把握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及时纠偏补漏,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知识体系,使自己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更好地适应行业改革发展需要。

(2)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思想政治工作所涉及的科学知识是多方面的。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系统地学习经济理论、管理科学、心理学等综合基础知识,努力提高工作中的“新知识含量”,运用新理念、新思想、新知识与新情况结合起来,体现出浓烈的时代气息和时代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潜心研究本单位、本部门人员的思想状况、性格特点、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等,为扎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基础。

(3)加强业务能力学习。业务能力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优化知识结构,努力使自己成为既懂经济、善管理,又精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要在实践中掌握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和提高业务素质。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通过运用各种理论知识,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有力保证。

2、严格要求,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

(1)要加强人品修养。做事先做人。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应是一个高尚的、有道德的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断地加强自己的人品修养,面对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干扰,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然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然会坚持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牢固树立“求实、务实、实干”的形象;必然会坚持不做表面文章,不求轰动效应,真心实意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必然会坚持不追名、不逐利,扎扎实实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做到这些,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形象就会在群众心中树立起来,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2)要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内容是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思想道德上必须为人楷模,具有高尚情操。在工作中要言出必行、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要关心人、体贴人、信任人,始终做到廉洁自律,爱岗敬业,作风正派,办事公道,不徇私情,刚直不阿,以良好的品德来影响、带动职工群众。在新形势下,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努力工作,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3、勇于实践,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素养

(1)加强能力修养。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其一要练就观察能力。为了使思想工作具有针对性,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关心身边的事,更要注意周围的人。要通过听其言、观其行,了解工作对象的内心活动,准确把握其思想脉搏。对有利于事业发展的言行,要不失时机地表扬宣传,激发全体成员的认同感和仿效欲望。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注意培养自己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在爱心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要打开人们的心灵,必须用一颗博大的爱心去感染他们。把群众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倾听其呼声,关心其疾苦,群众才会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零距离,心贴心。

(2)要讲究工作方法。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做思想政治工作采用的方法、手段也应该是不同的.要做到真正了解人,就得深入基层,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努力解决职工所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职工的思想、心理、情绪进行思想变化的因素分析,针对不同情况和特点,采取不同形式进行教育和做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3)在工作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事物在不断变化,员工的各方面情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化对客观实际的认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抓住问题的实质,有的放矢、灵活多样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要有创新精神,针对新问题、新矛盾,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不仅要在思想观念上与时俱进,在工作方式、方法上要与时俱进,在工作作风上也要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就是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要坚决摒弃畏难情绪,迎难而上,用改革的勇气、开拓的劲头投入工作,以职工群众的冷暖为重,就一定能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4)在工作中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目前,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认真学习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论、新课题,研究新规律、新方法。

三、结束语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4

祝国强

摘 要:至2014年下半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全面、全员实施《深化课程改革方案》,普通高中各个学科包括思想政治学科都将按照《深化课程改革方案》运作。思想政治学科改革的“深化”主要表现在那里?如何引导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员和教师尽快适应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首先从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两个方面介绍了思想政治学科改革“深化”的表现;然后从学科层面对《深化课程改革方案》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举措及其成效进行了总结和提炼。

关键词:课程改革 思想政治课 主要举措 成效

作者简介:祝国强,男,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

从2012年下半年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开始实施的《浙江省普通高中深化课程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深化课程改革方案》),按照“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遵循多样化、选择性、可持续发展、循序渐进等原则,全面深化了从2006年开始的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至2014年下半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全面、全员实施《深化课程改革方案》,浙江省普通高中各个学科包括思想政治学科都将按照《深化课程改革方案》运作。本文试图对两年来思想政治学科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的情况做一介绍,以求教于同行。

一、深化课改的主要思路

深化课程改革是相对于2006年浙江省课程改革而言的。与2006年课程改革相比,思想政治学科本次课程改革的“深化”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现在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方面,这是本着《深化课程改革方案》关于“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的精神而作出的调整。

1.课程体系方面的变化。2006年浙江省课程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体系框架大致如下:

2006年浙江课程改革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体系框架与全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相比既有共同之点,又有不同之处。共同之点是:整个学科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构成,其中必修课程包括全国统一的四个模块,选修课程包括选修I(国家课程)和选修Ⅱ(地方课程)。不同之处是:浙江省课改把选修课程I划分为选修IA、选修IB和选修IC,其中,选修IA是列入高考文科综合测试命题范围的内容,选修I B是列入高考“自选模块”命题范围的内容,选修工C则是由各普通高中学校视具体条件开设供学生选择的内容。

2012年深化课程改革后的学科课程体系框架大致如下:

深化课程改革方案下的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体系有较大的变化,变化主要集中在选修课程的体系结构上。《深化课程改革方案》一改2006年课程改革方案把选修课程分为选修I(国家课程)和选修Ⅱ(地方课程)的框架,把选修课程分为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四类,每一类又细分为若干部分。其中与思想政治课教师关系最为紧密的是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这类课程又分为必修拓展课程、大学初级课程、学科发展前沿和学科研究性学习四个部分。在这四个部分课程中与一线思想政治课教师关系最为紧密的则是必修拓展课程,必修拓展课程又进一步分为国家选修课程和自主开发选修课程,国家选修课程再分为全省统一要求(包括选修3、选修5、选修2三个模块,由省统一提供教学意见)和不作统一要求(其余模块,不提供统一的教学指导意见)模块,在全省统一要求的选修模块中又有进入高考“自选模块”的命题范围(选修3、选修5两个模块)和不进入高考范围之分。

2.课程设置方面的变化。2006年浙江省课程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设置和开设情况大致如下:

必修课程: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4个模块8个学分,每学期开设1个模块,每周2学时,每个模块的开设学段全省统一。

选修课程:浙江省课程改革实施意见把选修1分为选修IA、选修IB、选修ic,思想政治学科对侧文、侧理的学生分别提出如下选修课程开设与学分安排要求:

侧文的学生,选修课程分设选修IA、选修IB和选修Ic,具体开设安排如下:①选修IA:共设置1个模块,即选修3。凡要进行文科综合高考的学生都必须选学选修IA这一模块,统一在高二第二学期开设。②选修IB:共设置2个选修模块,即选修2、选修5。对于选修IB的模块,学生可以选修其中的1个模块或2个模块,也可以不选修。统一在高三第一学期开设。③选修Ic:共设置3个选修模块,即选修6、选修4和选修1。

侧理的学生,选修课程分设选修IB和选修Ic,具体开设安排如下:①选修IB:共设置2个选修模块,即选修2和选修5。对于选修IB的模块,学生可以选修其中的1个模块或2个模块,也可以不选修。统一在高三第一学期开设。②选修Ic:共设置3个选修模块,即选修6、选修4和选修1。

2012年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后的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设置和开设情况大致如下:

必修课程:与2006年浙江省课程改革方案相比,必修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稳中有变:一方面,开设的要求与2006年基本相同,《深化课程改革方案》明确要求,学校每学期必须按规定要求开设必修课程,这里的“规定要求”就是《课程标准》中的“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必修模块的学习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级”、“本课程必修部分每周2学时”规定,即要求4个模块在高一、高二每学期各开设一个模块,每周2课时,每学期2学分。另一方面,具体开设顺序的规定不同于2006年课程改革方案,4个模块开设的具体顺序和学段安排不再全省统一,而是由各学校自主确定。

选修课程:与2006年浙江省课程改革方案相比,选修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取消了选修IA、选修IB和选修ic的划分,而是把原来的选修IA、选修IB模块归人至“必修知识拓展”全省统一要求的选修课程,选修ic模块划入至“必修知识拓展”不作统一要求的选修课程。这些课程的具体开设学段全省不作统一规定,而是由学校自主确定。其次,其他各类选修课程的开发、实施,一方面《深化课程改革方案》中的一些基本要求各学校必须切实遵照执行,另一方面具体的安排、实施则由学校自主确定。

二、深化课改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从《深化课程改革方案》实施以来,全省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和教研人员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1.培训。为顺利实施和推进深化课程改革,思想政治学科在省级层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培训:

(1)教研员培训。按照统一部署,于2012年暑假组织全省各市、县(市、区)全体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员进行深化课程改革专题培训。培训围绕深化课程改革主题,安排了深化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学科调整方案解读及选修课程开发、选修课程建设典型案例介绍、国家选修课程相关模块深度解读以及学科前沿专题等五个部分内容。

(2)骨干教师培训。从2012年暑假开始,用3年时间,组织全省各市、县骨干教师(培训者、业务领头人)进行深化课程改革专题培训。三次培训围绕深化课程改革主题,先后安排了深化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学科深化课程改革调整方案解读及选修课程开发、选修课程开发实施典型案例介绍、国家选修课程相关模块深度解读、学科前沿专题、浙江省思想政治学科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建设指导纲要、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科基地培育学校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体系构建方案介绍、省一级特色示范学校必修课程走班制实施典型介绍、微课程与微课制作等内容。

(3)学科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与深化课程改革相配套,从2013年开始,省教研室举行3年一轮的学科疑难问题解决培训。在已经举行的2013年培训中,围绕深化课程改革中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开发开设这一疑难问题,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选择了4所学校交流了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体系构建方案、选修课程开发开设规划;二是安排了两位教师现场开设了由自己开发、设计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并对所开设的课进行了现场说课;三是请浙师大教师教育学院特聘教授姜根华的团队现场开设了由他们自己开发、设计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并由姜根华教授结合这节课,就思想政治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开发、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问题作了专题报告;四是请一位教师结合由他开发、开设的省精品课程,作了专题介绍,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值得参考和具有可操作性的优秀案例。培训期间,还介绍、学习和讨论了浙江省思想政治学科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建设指导纲要。

通过各类培训,统一了教研员和教师们对深化课程改革的认识,掌握了深化课程改革的理念、政策和方案,弄清了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和要求,明确了深化课程改革中教研工作和学科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增强了深化课程改革的信心。

2.课程开发。为推动选修课程开发和实施,《深化课程改革方案》提出了多方面配套措施,如开展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评比,改进、完善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普通高中学校的考核内容,增加普通高中教师评优、评职称的相关条件等。从学科角度讲,在课程开发方面主要组织或参与了以下几项工作:

(1)编制《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建设指导纲要》。省教研室组织省普通高中专业指导委员会各学科组编制各学科《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建设指导纲要》,为学校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课程开设提供方向性意见。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建设指导纲要》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类型及目标”、“各类课程的内容”、“课程开设建议”和“课程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其中“课程类型及目标”如下表:

“各类课程的内容”部分,分类列举了一些课程的主题或专题,供学校和教师们开发课程时参考。如“I类:必修课程知识拓展”列举的主题或专题有“就业与创业”、“投资理财”、“消费知识基础”、“产业知识基础”、“财政税务常识”、“经济全球化现状和趋势”、“我国国家机构概况”、“我国民主党派概况”、“我国和世界民族概况”、“我国和世界宗教概况”、“中国文化简介”、“外国文化简介”、“趣味哲学”、“哲学故事”、“著名哲学家简介”、“著名哲学命题趣谈”等等。

(2)省级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开发建设。为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提供范例,省级层面开展了普通高中选修课程的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评选活动。

一是省级网络课程开发建设。省网络课程评比由省教育技术中心具体组织、省教研室参与,参加课程评审的有学科教研员、高校专家和普通高中著名教师。参加评比的每一门课程必须提供“课程简介”、“开发教师简介”、“课程纲要”、“教材”、“课件”、“作业题”以及“上课录像”等材料,被评上的课程统一放到省教育资源网上,全省普通高中学校和教师都可以免费浏览和选用。从2012年开始至今已经进行了五批网络课程评选,共评选出了977门网络课程。

二是省级精品课程评选。省教研室组织开展了省级精品课程评选,参加该项评选的课程经过层层推选,最后由省教研室组织各方面专家按照“课程定位与价值”、“课程纲要与内容”和“课程实施与评价”三个方面标准、12个主要指标进行评审。从2012年开始,至今已进行了两批评选,第一批评出了100门,第二批评出了近150门。

以上两类课程负责评审的部门不同,各有特色和侧重点,如果说网络课程侧重于课程的文本,强调课程文本的规范性和完整性,那么精品课程则侧重于课程的实施,强调课程实施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3)建立学科培育基地。为顺利推进深化课程改革,尤其是在选修课程开发方面取得预期成效,普通高中各学科开展学科基地建设活动。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思想政治学科基地培育学校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第一,促进了各基地培育学校深化课程改革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的完善,形成了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建设方案。第二,开发、开设了一定数量、较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学科选修课程。第三,在省级培训中多次介绍了各基地学校的想法和经验,使其发挥了一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第四,影响了所在学校其他学科的课程建设,并且影响了所在地区其他学校的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建设。与比同时,还加快了所在学校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基地学校普遍开展了思想政治学科专用教室建设。

3.教研活动。从2013年开始,思想政治学科的教研活动把侧重点转向深化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上,通过一系列活动配合深化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尤其是在选修课程的开发开设方面有较深入的改革。

(1)课堂教学评比。《深化课程改革方案》实施后的第一次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比,就是紧紧围绕选修课程开发、开设展开的。本次评比活动所确定的主题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变革”——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评比活动采取“录像课十录像课展示与自述”的封闭式方式。录像课的课题为知识拓展类课程——“我国的农业”,参评教师可在这一主题范围内选择、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并根据所选内容自主确定上课的具体课题、自编教材、自主进行教学设计、自己实施并完成课堂教学和录像。面试的内容和环节包括参赛选手结合录像课展示进行自述、评委提问、对话交流等。本次活动录像与面试相结合、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相结合、评比与研究相结合取得了多方面成果:首先,展示了一线教师在课程开发方面的创造力。其次,推动了课程开发方面的思考和讨论。再次,一些地方和学校直接开发出了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最后,锻炼了参赛教师从开发课程、课程实施到反思教学的全方位能力。

(2)学科调研指导。《深化课程改革方案》实施以后,思想政治学科参加或组织了多种类型和形式的调研,包括参加由教育厅组织的对各市进行的深化课程改革综合调研,参加由几个学科联合举行的深化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专题调研,由本学科组织的思想政治选修课程开发开设情况调研,还有对省思想政治学科基地培育学校的调研,更多的则是结合日常教研活动进行的微调研。通过各种调研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发现典型和问题,对成功经验和典型通过一定途径予以推广,对存在的问题通过现场研讨寻找对策予以解决,对存在的困难通则过一定途径反映给相关部门。

3.评价考试。深化课程改革如果没有评价考试的配合,其实施和推进将会举步维艰。

(1)明确不同课程、教学内容与考试评价的关系。为了便于思想政治学科教师更好地安排和把握教学的进度、难度和要求,通过培训和途径让教师们明确不同类型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相关考试的关系。

①必修、选修课程与相关考试的关系:

(2)学业水平考试。与《深化课程改革方案》相配套,同时了《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其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考试范围为必修课程中的基本要求和不作拓展两个部分,卷面总分为100分,基本题型为选择题和综合题,考试时间为80分钟;学生最多可以参加2次考试,以最好成绩记人档案,允许学生再参加一次未及格学科的考试,作为学业水平考试补考。

(3)高考改革。省政府制定的与《深化课程改革方案》相配套的《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把考试科目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思想政治学科列入选考科目:满分为100分,按等级赋分,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每年安排2次考试,分别在4月和10月进行;考生每科可报考2次,选用其中1次成绩。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5

[关键词]高中政治 普通高中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 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090

普通高中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小高考)是高二学生在高中阶段面临的第一次大考,这也是他们迈进大学的第一道关卡,其结果将关系到学生的后续学习,乃至人生道路的选择。因此,作为高中教师的我们,所肩负的责任重大,除了教育学生重视学业测试外,还应该带领学生梳理高中阶段政治课所学习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应对学业水平测试。鉴于此,笔者结合这几年的复习经验,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第一,制订计划,统筹安排时间。由于高中政治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时间紧,课时少,知识点多,因此统筹安排复习的各个阶段,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事先对照考试说明和本届学生的特点,制定了合理、系统的复习计划,然后将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考查范围内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一一列出来,并编制成讲义印发下去,组织学生分阶段完成复习。

第二,微观着手,夯实基础知识。分析近几年小高考的试卷可以看出,试题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核,突出对考点与热点联系紧密知识的考核。因此,要以考试说明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要求学生熟记小高考所有考点,夯实基础知识,不留知识空白。对于学生存在的易混易错知识,教师要做到科学、准确、到位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如政府的依法行政与党的依法执政,政府是行政机关,要做到依法行政,而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要做到依法执政。此外,对于当年新增加和变动的考点,提醒学生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时政热点相联系。

第三,宏观把握,构建知识体系。小高考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一切的基础是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记忆知识有效的方法是构建有序合理的知识体系,就好比在系统有序的书柜里找书要比在杂乱的书柜里找书容易多了。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打破教材原有的课、框的结构,用不同的主体、关键词、理论专题等来构建知识体系,把碎片化、零散的知识重新整合,重建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清晰化、精确化。做到“点、线、面”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如经济生活中涉及的关键词,整合起来主要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而从主体角度看,主要以个人、企业、国家为主线。

第四,培养能力,准确把握信息。政治学科的试题总是以设立热点材料背景、问题情境等形式,考查学生获取或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在复习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以经济生活图表题为例,第一问基本是要求学生说明材料所反映的信息,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全面把握材料信息的能力,准确描述材料。对此,笔者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三看两比,看图表上标题、看图表中内容、看图表下面的注,横向和纵向比较图表内部的变化,特别注意重大事件的年份及其产生的影响;其次,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看懂信息的基础上联系教材内容说明;最后,答案组织要点化、结构逻辑化、书写整洁化。第二问主要考查知识的运用,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材料的能力。对此,笔者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问题的知识范围;其次,带着知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抽象概括出基本理论或重大方针政策等相关知识;最后,回归问题的指向,整理答案。

第五,适度训练,规范答题过程。在复习过程中,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练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答题速度;有利于学生熟悉各类题型,掌握一般解题思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从中发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而查漏补缺。平时的训练中,笔者发现影响学生得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答题不规范,为了避免将这一坏习惯带到小高考中,教师有必要举例说明。针对不同的设问指向,要根据知识的逻辑性梳理答题思路,规范答题。如意义类可以用有利于这样的字眼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回答;措施类可以从不同主体不同角度提出建议;评析类可以先评价后分析,分析其合理性,补充不足。规范答题过程,一方面要理清答题思路,分清层次,另一方面规范答案要点,使用专业化政治术语答题,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6

1. 教材的设计思路和特点

从教材结构上说这本书主要由五个专题构成,涉及国家的基本理论、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等内容。在顺序上遵循了新课程标准进行编排,在展开方式上总体运用演绎的思维方式,但每一框题又以归纳的思维方式为主。这本教材特点是以专题形式呈现,不追求知识体的逻辑顺序,并体现学科间的综合。

2. 教材内容处理上的体会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要充分分析、挖掘课本资源,及时补充、更新时政信息,恰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教学过程性与知识生成性的统一、实践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

在内容处理上:专题一是全书的理论基础,在全书起着开篇和统领的作用。由于理论性强,应注意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遵循由浅到深、由少到多的认知顺序,并选择典型例题、讲练结合有效巩固。在学法上指导学生利用比较法区分相似概念。总之,专题一适合传统教学方式,应占用较多课时、祥讲。

专题二、三相对好理解、又有典型性。在讲授过程中可较多使用多媒体,使教学更直观、生动、丰富多彩;使政治课堂更具时代性、更有吸引力。如:《英国国王和君主立宪制》可用图片、视频资料展示英国王室的生活,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探知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学生关注国际动态。

专题四主要是对我国政体的深入学习,理论性强,在教学中要与必修二《政治生活》紧密结合。如:《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选择》要复习必修课本中学过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从而有效突破重点、并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联系。在教学中要注意课堂气氛的调节和调动,比如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一些革命歌曲让学生欣赏,在歌曲的共鸣中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

专题五主要讲几个典型的国际组织,在内容处理上要与专题一中的《国际组织概观》相结合。在教学中要使用典型、新颖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进行德育教育增强学生对中国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认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教学评价方法建议

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中要突出思想性和教育性,要针对学生的闪光点、能力给予肯定性评价;采用开放的、多元的教学评价方式,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相长。

以上是我对选修三《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在教法、内容处理上的一些体会,希望这种总结和体会会对同行们的教学实践有所借鉴有所启示。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7

关键词:高质量教学;解题技能;强化训练

高中政治较其他学科而言,其所涉及的相关知识逻辑思维性比较强。所以为保证高中生能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了解更多高中政治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就需要教师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而不是一分为二。因为脱离了日常生活之中的高中政治会显得空洞,所以人们总是会把高中政治比作一棵小树苗,如若教师和学生想要这棵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那么,就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给小树苗施肥浇水,而在高中政治中的肥料和水就属生活中的实例和课本中所承载的内容。

一、高中政治高质量教学的意义

歌德曾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所以为保证高中政治课程能够在此阶段有一席之地,教师可以适当地把高中政治课程回归生活,逐渐把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融为一体。而虽说高中政治是文科性较强的学科,但是其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同样很强且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过多,进而导致高中生容易把一些知识点记混,所以为使高中生能够在有效时间内掌握并记忆更多的相应知识,政治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使得高中生可以高质量地学习高中政治。而高质量的教学模式与学生而言有益之处是无可厚非的。比如说:高中生能够通过教师的高质量教学而掌握重点知识,并利用自己所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准确分析题目中的已知信息,进而最快速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二、高质量教学模式分析以及其方式方法研究

高中政治是高中阶段文科生的一大重点知识,其较其他学科而言理论知识点繁琐,导致这门课程显得更加枯燥乏味,所以为保证高中政治这门课程的实用性,政治教师必须面对现在教育之中所存在的任何问题并尽自己做大的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1.精心设计政治课堂,针对性训练高中生的解题技能

高中阶段是高中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高中政治又是文科生必考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政治中不能放松对学生的要求,而是应适当地利用一些良好的手段强化高中生的解题技能,使得高中生在题解中逐渐养成勤于动脑、善于发现其中问题的习惯,进而通过针对性训练而强化自身的解题技能,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开展并以高质量的效率完成。例如: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为例,某高中校园的政治教师为使自己院校的学子能够在本校学习到更多、实用性更强的高中政治所涉及的相应知识,这位教师巧用了一些手段针对性地训练高中生的弱项,使得高中生全面发展。比如说:这位教师在给高中生讲解政治基本权利(监督权)和政治基本义务(服兵役等多种基本权利)时,先分别给高中生讲解了公民所拥有的权利和应遵守的义务,然后再把劳动权和义务教育权单独地提出,进行讲解分析,因为劳动权和教育权是公民所拥有的最为基本的权利,同时也是公民所需要遵守的义务。最后,教师会列举一个事例来充分表现公民所拥有的基本权利以及所需要遵守的基本义务,让高中生充分地认识这方面的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2.回归生活,强化训练

政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高中教育阶段中教师需要适当地把高中政治内容回归人们的生活,让高中生感受高中政治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与生活中的政治之间的联系,然后再依据其中的联系进行有效训练,从而让高中生能够从内心深处接受教师的教学以及高中政治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例如: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为例,某校政治教师为了能够让自己所领导的高中生强化自己以及掌握高中政治知识,这位教师总结了高中政治的重点知识,然后再依据所总结的知识结构与生活中的政治相结合。比如说:这位教师总结出在民主决策这框知识中其重点在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其中的重大意义,而教师为使高中生能够强化自己所消化的知识,这位教师以实际生活中的政治作为出发点,然后让高中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而分析我国公民所采用的民主决策分别有哪些以及其形势。最后教师还会让高中生摆脱课本尝试分析自己所观察的民主决策对中国公民的重大意义,从而使得高中生能够通过高中政治课文内容的回归而集思广益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课堂中发表自己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政治内容的意见,并使得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总而言之,高中政治是文科生必修、必考的内容,并且政治知识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除此之外,高中政治较其余学科而言,其所涉及的相关知识逻辑思维性比较强。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把高中政治课程回归生活,逐渐把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融为一体,从而有效地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莉.浅谈高中政治教学现状与解决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

[2]范汝香.高中政治教学策略浅谈[J].新课程:教师,2009(1).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8

(一)强化敬畏意识,增强严守政治纪律自觉性的认识。要充分认清违反政治纪律的危害,充分认识政治纪律是“红线”、“红灯”;充分认识政治纪律是从严治党的要务、关键和根本,作为硬约束、硬要求、硬杠杠;强化对政治纪律的敬畏意识,要自觉做到知先知小,知敬知畏,知止知戒。

(二)加强学习,做一个清醒人、明白人、局中人。加强对党内规章制度的学习,要学深悟透,学以致用,进一步了解掌握规定要求,确保做一个严纪律、守规矩的明白人,认真汲取违反党纪法规反面典型的教训,不断加强自我警示教育。

(三)严格遵守,认真执行政治纪律。遵守政治纪律是我们严明党纪条规,践行“两个维护”的着力点。一是必须维护党的权威,不允许背离党中央要求另搞一套。严明政治纪律最核心、最根本的原则,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二是必须维护党的团结,绝不允许拉帮结派。作为党员要加强自身修养,加强自我约束,始终保持政治敏锐性和政治定力,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三是必须遵守组织程序。决不允许擅作主张,我行我素。碰到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要请示,该汇报的要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不能先斩后奏。四是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党员的个体利益要自觉服务服从于集体和组织利益。五是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谋取私利。

(四)加强修养。打牢严守政治纪律的思想根基,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严守政治纪律必须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从思想上立起。要把党性修养作为终身的课题,不断强化党性意识、政治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廉洁意识,做到“五个自觉”:思想自觉,坚定理想信念;政治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行动自觉,严格遵守;落实自觉,不打折扣;领导自觉,做好表率。

上一篇:初中生如何提高英语范文 下一篇:怎么样提升初中英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