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英语上册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7 12:32:20

人教版英语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英语上册知识点总结篇1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材; Around the word ;分析

一、知识与科学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性原则,英语教材的编写要依据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语言水平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应该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过渡。

首先,Around the word这个阅读小版块展示的语言知识正确,规范,得体,以正式的书面语为主。其次,这个版块的内容的选择上,涉及面很广,以八年级下册为例,涉及了科技,自然,文化,旅游,环保等多个广泛的话题,和每个Module的主题切合,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Module 1中,就提到了当下最热门的网上学习:English online,将英语学习与互联网这个大环境结合,是当下的必然趋势,有必要让学生有所了解。第三,每篇文章的字数在70-100字左右,字数分配合理。大部分的初二学生都可以轻松完成。

二、思想文化内涵

英语的学习与英语语系所存在的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这从我国《英语课程标准》(简称《标准》)中也能够找到佐证。《标准》中表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申,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其次,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思想性原则,英语教材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国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材既要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又要有利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精华,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提高鉴别能力。

以八年级下册为例,该册书总共10篇Around the word,内容分别有互联网与英语学习,美国首都华盛顿,马拉松,古希腊剧院,濒危动物,世界名著,紧急迫降,世界人口问题和水资源,亚马逊森林,西方传统礼物,日本的奇特建筑,内容渗透着世界文化、环保意识,文学素养等等,这个版块,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文化教学素材。学生通过阅读这个版块,可以提高环保意识、责任意识、文化素养,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编制水平

首先,这个版块的生词量适中,每篇有5个左右的生词,难易程度符合初二学生的阅读水平,并且语法规范,印刷清晰。其次,该板块配有清晰的,与文章相关的插图,让学生容易理解并接受。

四、可行性

首先,在知觉方面,初中生的知觉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表现在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有了较大提高,能自觉地根据教学要求去知觉有关事物。在空间知觉上,带有更大的抽象性。通过分析,Around the word这个版块在对提高初中生的认知上,有很好的帮助。通过阅读其内容,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去发掘自己的兴趣点。教师还可以通过这个版块进行情境创设,结合多媒体,让学生有个更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五、对教材使用者的建议

(1)对教师使用教材的建议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辩证、灵活、实事求是地使用教材,使教学能够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因地制宜地总结、分析学生对教材的实际接纳程度,使教材更好地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在完善自身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培养出更出色的英语学习者。

(2)对学生使用教材的建议

学生要实事求是地选择符合自己实际学习需求的教材。总而言之,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可以更有效地学习英语,使个人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孙晓慧.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11.

人教版英语上册知识点总结篇2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对外汉语专业率先在全国招收本科学生,培养对外汉语事业专门人才。在过去的30年中,对外汉语本科专业为全国50多所高校输送了大量的对外汉语专业人才,为国家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的人才。显然,中外文化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必备的重要知识。在将来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需要用外语(主要是英语)向世界各地人士介绍中国文化,毕竟汉语还没有成为世界通用语。目前,对外汉语专业比较重视英语的学习,他们采用英语专业所用教材,让学生学习西方文化,使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西方文化知识,能比较轻松地介绍有关西方文化如感恩节大餐、圣诞老人和雪橇、圣瓦伦丁节、复活节兔子和彩蛋等知识。同时对外汉语专业也开设了中国文化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以便将来能用英语向外国学生介绍中国的文化知识。但是学生是否具备了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能力呢?他们所用教材有没有给他们提供一个学习用英文介绍中国文化内容并打下扎实基础的平台呢?本文旨在通过其所用教材的调查来分析解答这个问题,并通过结果来分析教材有可能对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带来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是双向的,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是将来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之一,他们需要具备本国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知识,并能用英语或者其他目的语进行交流,他们是否能有这种能力呢,从其所用教材我们可得以解读。

二、分析与讨论

教材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和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对外汉语专业目前所用英语教材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杨立民教授担任总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其中包括:《现代大学英语精读》(共六册,本专业学习一至四册)、《口语》(一至四册)和《听力》(共四册,本专业学习前两册)。这些都是供高等院校英语本科学生及其他水平相当的英语学习者所用的,既然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是非英语本科,那他们就属于水平相当的英语学习者,他们的英语水平能否和英语专业的学生相提并论是另一回事,在此不作过多探究。

《现代大学英语口语》四册中,前三册包括15个单元,第四册包括14个单元。此套口语教材吸取了国内外同类教材的优点,主题从一、二册中的日常生活话题逐渐过渡到三、四册中的各种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热点问题。既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中国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他们希望表达的内容,同时又兼顾西方文化和生活的介绍,既有外国味,又有中国味。对外汉语专业还开设了中国文化相关课程,所用教材主要有三本,一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由教育部高教司组编,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该书阐述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及地理环境,从中国传统文化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等各方面对中国文化做了介绍,是学生们了解祖国悠久、丰富文化遗产的简明文本,使之对于中国文化的特征有所把握,并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有所思考。二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高丙中编著的《中国民俗概论》,该书通过建构“中国民俗”的概念来描述中国人的生活传统,具体从生产、工商、生活、社会组织、节日、人生礼仪、游艺和民俗观念等方面描述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对于学生理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传统,了解中国民俗的巨大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意义。三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赵荣光编著的《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该书介绍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概念及理论基础、中国茶文化、中国酒文化及筷子文化等以及中国各少数民族饮食习俗,中国传统食礼等,涵盖全面,对读者深层次地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提供了指导。

总之,上述所说英语教材内容多采用或多摘选自英语国家地道的文章,听说以话题为单元,分课进行听力与口语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能力,了解西方文化知识非常有用。但是,英语文化知识在此套教材中所占比例很大,无论是在精读教材还是口语、听力教材中比重均明显大于母语文化。虽然本套书有少量的母语文化知识渗透,但总量太少,以至于教师和学生也相应地很少接触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导致其无意识地注重西方文化而忽视中国文化。

三、建议与总结

针对以上分析的情况,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对外汉语专业没有专门的英语教材。教材势必要改革,随着对外汉语专业在全国不断壮大队伍,开发编撰适合此专业的专门的教材意义重大。一套包含中西文化的英语教材会让学生既能学到西方语言和文化,又能提高学生用目的语表述本国文化的能力。作者建议,首先增加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的比例。再有,加强教材使用者(教师和学生)对中国文化的重视程度。教师和学生要有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平等意识,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掌握中国文化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也可通过其他渠道努力获取更多教材以外的资料。总而言之,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一套优秀的专业教材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符合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要求的对应教材必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人教版英语上册知识点总结篇3

关键词:《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大纲;三四册学生用书的目录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英语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为适应中国英语教育的新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新的英语教材,即《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NSEC)。这套书共11册,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本文中研究的三四册学生用书属于必修课程。每本书包括三部分:学生用书,练习册和教师用书。其中,学生用书是最主要的部分;练习册是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用书则主要针对教师。

本文重点分析了NSEC三四册学生用书的目录,特别关注其中的功能性项目和写作,以期探究出NSEC这套教材所使用的大纲类型。

2. 文献综述

要探究NSEC所使用的大纲类型,就得了解大纲的相关知识。

首先,什么是大纲?大纲在教学中有哪些重要性?大纲是教育或培训课程中所涵盖话题的概述和总结, 由教育部门或专业教育人士制定,以纸质或网络的形式呈现。大纲既能使教师和学生清楚地了解课程内容、课程目的、课程要求等,又能反映课程发展的新方向。大纲还是教师教书的指南,学生学习和培养能力的指南。

其次,大纲有几种?Bell认为,要回答上述问题,必须先回答应该教哪种语言形式和这种语言形式应以什么顺序呈现这两个问题[1](p.53)。根据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学者提出了三种大纲:语法大纲,情景大纲和概念大纲。虽然这三种大纲都有优势,但是他们各自的劣势则较突出。例如,在分级问题上,语法大纲又复杂又困难;情景大纲则变得根本不可操作;概念大纲则没必要。在教什么上,语法大纲只教语法形式而忽略意义和用法;情景大纲更注重用法;概念大纲则是意义。

只了解有三种大纲还是不够的,因为重要的是将它们付诸实践,即大纲的组织和实践。

最后,大纲有几种组织形式?一般来说,有两种:后续大纲和先行大纲。后续大纲关注学和学习者,而非教和教师,因此,教师很难实践这种大纲组织形式。作为线性大纲,先行大纲却是理论上合理,实践上不可操作。为了解决线性大纲存在的问题,人们提出了螺旋或循环大纲。螺旋或循环大纲包括学习者可以有规律地间断性地反复加深学习的项目或话题。螺旋或循环大纲据说是兼于先行大纲和后续大纲之间的大纲组织形式。

自从NSEC这套书出世,国内的一些学者就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NSEC做了相关研究。例如,程晓堂(2004)从课程性质、课程设计、教学方式等方面对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进行了详细解读。基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罗递敏(2010)解读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罗递敏认为NSEC设计上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开放性,内容上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创造性,语法教学上反映了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内在性,评估体系上展现了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多样性。此外,马晓蕾(2006),张兴娟和何安平(2009)等也做了相关研究。

与上述学者不同的是,本文试图通过分析NSEC三四册学生用书的目录探究NSEC系列教材所使用的大纲类型。

3. 结果与讨论

功能性项目上,两册书都有提到相类似的项目。例如,三册书的第五单元和四册书的第三单元都谈到了情感。三册书和四册书的第五单元都讨论了如何到达某人想去的地方,所以与问路有关的语法表达在两册书中都有论及。例如,三册书的第五单元有这样的表达“Where is…? Is …close to…? To the north/south/east/west of…”, 而四册书的第五单元有“Can/Could you show me where…? Go down this path and turn left/right at the first crossing. It’s just behind the…”。

写作任务上,两册书也有许多共同之处。例如,三四册书第二单元都是关于说服的,而三册书的第四单元和四册书的第五单元都是说明型的。三册书的第五单元和四册书的第一单元都是描述型。

由此可知,三四册书中有相同的功能性项目或写作类型。尽管三四册书各自对同一功能性项目或写作类型的具体要求不同,但两册书都是对相同功能性项目或写作类型的应用。这样的组织有利于学习者掌握相关的语言点,及时予以复习。从而可知,NSEC所使用的大纲类型是螺旋或循环大纲,这是因为本文的分析结果与螺旋或循环大纲的特征相符。

此外,三四册书中功能性项目和写作类型也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谈及两册书中的写作任务时,三册书第一单元是叙述一个故事,第三单元是创造性地写一个可以表演的场景。不同的是,四册书的第三单元是写一个幽默的故事,而第四单元则是写一封关爱信。不同的写作类型既可以丰富教材本身,也可以使学习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了解同一件事,熟悉不同的表达方式。多样性学习有助于学习者培养创新精神。总之,对三四册书目录的样本分析能大致说明NSEC系列教材所使用的是螺旋或循环大纲。

4. 结论

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所使用的学习材料,尤其是教材,必须根据时代的新要求做出调整。NSEC正是这样应运而生的。通过分析NSEC三四册学生用书的目录,特别是其中的功能性项目和写作,本文总结出NSEC系列教材所使用的大纲类型。结果表明NSEC系列教材在设计上使用的是螺旋或循环大纲。不幸的是,由于时间和资源有限,本文所研究的只是“冰山一角”。因此,若有更多的相关资料和更长的时间,笔者相信将会对NSEC系列教材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总之,本文的这个话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作者单位:长安大学)

参考文献:

[1] Bell, Roger T. An Introduction to Applied Linguistic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M]London:Batsford Academic and Education Ltd, 1981.

[3] 程晓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J]. Journal of Basic English Education, 2004, 6(3):3-8.

[4] 罗递敏. 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解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J]. 文学教育, 2010, (10):77.

[5] 刘道义.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3)[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6] 刘道义.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4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4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7] 马晓蕾.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教材概述[J]. 《中小学教材教学》(月刊), 2006, (10):35-39.

人教版英语上册知识点总结篇4

【关键词】兴趣 质疑能力 挖掘课外信息

【中图分类号】G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099-02

引言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比例越来越多,而学生只是死读教材上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了,所以我们除了把教材当作基础的课程资源外,更应该要走出教材的狭隘视野,广开思路,因地制宜,让课内的和课外的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真正成为英语教学的素材和条件,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下面就由笔者来谈谈笔者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必需要立足于教材,保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者,抓好课内知识的学习是学生摄取课外知识的根本保证。所以教师必须要做到以下的两点,以保证学生能进行自主学习:

1 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一个人对知识和探索活动的一种特殊倾向。兴趣往往是学习的起点,当一个人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的时候,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

首先要以教材为基础,创设丰富多样的英语课堂活动,激发学习英语的强烈欲望。

《上海牛津版》广州英语教材7年级下册Unit 7 More Prac-rice Some facts about tea的文本,笔者设计了一个传话活动:把学生分成5组,按顺序坐好;把课文的几个文段的中心内容写在小卡片上:(A:Tea iS the most popular drink m the world after water,B:Black tea was invented m China iIl the Ming Dynasty,等),让学生进行传话活动,每组最后一位学生所传出的话写到黑板上或说出来,传得最快最准确的组获胜,然后指导学生迅速在书本上找出相应的内容。在这个游戏当中,学生么不仅享受了乐趣,还训练了学生听、说和迅速抓住重点的能力。

其次,引导学生大胆交流,变“个人学习”为“合作探究”。课堂上,尽可能地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充分展现自己,获得享受语言魅力的机会。在教学中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学生会互相合作,集思广益,把所有能用上的素材都利用起来,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造个性。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学生主动参与、共同交流的成果。

《上海牛津版》广州英语教材7年级下册的Unit 1的话题是travel,现在的学生外出旅游的经验一定不少,于是笔者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的暑假旅游。学生分组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小组合作:(1)确定旅游线路;(2)行程的设计;(3)交通安排;(4)住宿安排:(5)吃的安排;(6)注意事项的提醒。各小组的成员各自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安排展示。这样开放的合作交流方式,学生体验了自己创造的乐趣,也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成功,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 善用教材,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引起,在教学中,首先要巧设“情景”,激发学生质疑。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悟,打破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唤起学生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困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作进一步的探究,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提高能力。

《上海牛津版》广州英语教材8年级下册的Unit 5 Reading AThe African Ghost Fish一课,笔者一上课就捧了个透明玻璃的金鱼缸进课室,里面除了装着水就没有其它别的了。学生看着笔者捧着这样一个什么鱼都没养的鱼缸进课室,马上兴趣就来了,问:What d0 you bring this for?笔者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问:What do you think I bring this for?这个时候学生们开始七嘴八舌地在猜测,有的说:You want us to buy some fish and keep it in the classroom,aren’t you?更有的说:There are some tiny hving things in it,aren’t there?,这十分钟左右,学生们为笔者带进课室的鱼缸设下了很多的猜想,他们甚至在同学间也激烈的讨论起来。这一节课,笔者不仅能迅速地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还通过情景让学生能尽量多地应用他们所学过的英语素材,更能巧妙地引导学生合理地提出问题。

3 注意引导学生挖掘课外信息

现在我们的教学大多局限于教材、局限于学校、局限于课堂、局限于书面材料的做法使得更多的可利用资源不能进入教师的视野,不能成为有教育意义的资源载体,堵塞了学生接受教育的很多渠道,也阻碍了课程改革的步伐。新课程的实施就要求老师一定要走出教材的狭隘视野,广开思路,因地制宜,让课外和课内有效地结合,真正成为教育的素材和条件,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首先要挖掘语言文化内涵,扩大学生国际视野。胡文仲教授认为;只注意语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因此,要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我们不仅要掌握语言本身的规律,而且还需要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上海牛津版》广州英语教材8年级下册的Unit 4的话题是Educational Exchange,笔者设计了一个活动:学生分组完成中澳文化的差异:如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旅游文化等等几方面。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课后在网络上查找资料、访问曾到澳大利亚学习交流的同学等方式收集所需材料,把材料汇编成Powerpoint、手抄报、明信片等在课堂上展示给同学们,同时也让各组为各自的作品打分、评奖和发放奖品。

其次要指导学生自主开发阅读资源,在探究中提高阅读能力。课程资源开发并不是教师的单方行为,而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多种渠道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行为。所以,对英语课外阅读资源的开发也就成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体的一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过程。

以教材的话题为基础,笔者从初一开始就让学生进行每节英语课的课前一分钟话题演讲。不同的阶段提不同的要求:起始年级要求降低,让学生利用网络或课外的阅读书本查找相关的材料,用于每节英语课的课前一分钟展示,如《上海牛津版》广州英语教材7年级上册Unit 2的话题是Our daily life,学生一开始的时候不够信心,只能讲一些流水账,I get up at six o’clock ev-ery morning,I brush my teeth twice a day,等。

到了八年级,除了要求自编材料,还要求对同学的演讲进行评价。如《上海牛津版》广州英语教材8年级下册的Unit 2 Cartoonsand comics这一话题学生很感兴趣,对《Tom and Jerry》这一动画片相当熟悉。笔者要求同学们回家查找自己熟悉的“Tom andJerry”故事,把它改编为英语故事准备这一单元的一分钟演讲,学生们基本能用I think…,I believe…等常用的句型进行评价。

总之,学生的发展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是“课标”的核心理念。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掌握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应利用英语自身的魅力着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宽敞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人教版英语上册知识点总结篇5

根据程晓堂的观点,1978年版的试用高中英语教材有以下特点:

1、比较好地处理了思想教育和语言教学的关系。明确认识了英语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好英语。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既遵循了英语教学的客观规律,同时也主要选取内容健康、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思想和培养良好品质的材料。

2、在语言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方面,这套教材相对重视能力的培养。如各册教材自始至终特别注意拼读规则的教学,并辅之以国际音标和构词法知识,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和记忆单词的能力。

3、在听说和读写的关系方面,这套教材采用综合训练、阶段侧重的方法。中学低年级以句型教学为主,侧重培养初步的听说能力;高年级以课文为主,侧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4、从适用性程度来看,这套试用教材在程度上偏深,内容上偏难,分量上偏重。当然,这是针对当时规定的总课时而言。根据1978年的教学计划,五年中学只有656个英语课时。

总的来看,七十年代中学英语教材的格局比较单一。除了以上介绍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两种教材以外,基本上没有出版其他英语教材。

二、80年代的高中英语教材

1982年修订的高中英语教材,从编写指导思想来看,基本上是吸收了结构法、听说法和情境法三种教学法的特点。教材以语法结构体系来设计总体框架和内容的编排顺序;以句型操练(Drills)为主的新知识呈现方法和练习方法;以情境对话和短文为主进行语言知识的教学。

对这套教材的主要批评意见是:

1、过分强调语法的作用。语法知识的讲解和以巩固语法知识为目的的操练活动和书面练习活动在教学中占很大的分量。

2、忽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总的来说,80年代是中学英语教材恢复和调整的重要时期。不管是初中英语教材还是高中英语教材都经过了反复修订或重新编写的工作。这为90年代英语教材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90年代的高中英语教材

90年代的高中英语教材实际上已是3种教材(即统编、自编、引进)同时并存。除199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与英国朗文出版社公司合编的高中英语教材(SeniorEnglish for China,简称SEFC)外,同时其他版本的高中英语教材也相继出现。真正出现了“一纲多本”的局面。1995年,上海市教育局着手编写适合上海地区高中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后来又引进香港的Oxford English,出版了上海版的《牛津英语》。另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朗文出版公司合作,引进香港的New Integrat,ed English,出版了适合高中使用的《新综合英语》(改编版)。这套教材适合大、中城市条件优越的学校、外语特色学校的高中生。这套教材的确反映了英语教学的一些新思想、新方法,符合现代语言教学理论发展的趋势。(程晓堂,2002)。

199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与英国朗文出版社公司合编的高中英语教材(SeniorEnglish for China,简称SEFC)的特点是:教学内容不再仅根据语法结构来安排。这套教材不仅突出了交际的需要,还考虑到功能、意念、话题范围及语音、词汇和语法项目,并尽量将其合并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真实的情景中提供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材料,这使在课堂上进行各种各样的交际活动更容易。例如:分角色表演、游戏、调查及解决问题等。这些活动给学生们带来了极大的乐趣。因为他们有机会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这样可以获得一种成就感。

四、21世纪的高中英语教材

2003年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senior English for China)的特点:

1、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注意了重点语言现象的复现率,有利于学生归纳、总结和举一反三,并在语言运用中发现语言规律。本套教材采用了按单元划分的办法,设置了若干个板块。以某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组织和安排了听、说、读、写活动。该教材中的学生用书中共包括十一个板块,练习册中共包括六个板块,其每个单元的具体安排如下:

这些板块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提示,这样的安排旨在给教师较多的自由空间。教师可以摆脱教材的束缚,根据教学实际安排教学计划。这有利于教师主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本套教材在内容上覆盖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24个话题,其中包括自然科学、环境保护、道德与法制、行为规范、文化教育、风俗习惯、文体活动、兴趣爱好、人际关系、语言学习、职业名人、旅游、幽默、新闻出版、广告和发明创造等。教材的话题,特别是教学活动、任务及各种练习的设计充分考虑了高中生的兴趣、年龄特征以及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

3、本套教材所选的语言素材具有时代性,所涉及的语言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注重综合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人教版英语上册知识点总结篇6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堂结尾方式 动态式结尾 静态式结尾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好的课堂结尾,能起画龙点睛之用、有余音绕梁之觉。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该如何“收口”,才能达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呢?笔者根据学情、教学内容和课型总结了一些小学英语课堂常用的有效结尾方式,下面就以外研版《英语》三年级起点的教材为例,阐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结尾方式。

在课堂教学结尾部分,教师可以根据本课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趣味活动,促使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培养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本环节的活动要注意尽量全面涵盖课堂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由主动探索知识代替被动接受知识,从而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动态式结尾

1.表演式结尾

这样的结尾活动适用于起始年段的新授或复习课。《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通过英语课程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在一级语言技能标准描述中明确提出“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故“学”即为了“用”。通过课堂的新授和操练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能听、说本课的新词和句型,但在灵活运用方面仍有所欠缺。若此时教师在该节课结尾时留出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表演,要求在表演中必须运用本课学过的单词和句型,这样学生既复习所学内容,又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的语言。如教学三年级下册Module4 Food Unit 1 “Do you like meat?”,在结尾处笔者设计了招收最佳服务员的表演活动,让学生运用新学句型:“Do you like...?Yes,I do./ No,I don’t. ”此环节既能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又能满足学生好表演的欲望,还给每一个学生开辟一个展示自己英语才能的舞台,人人均有机会说英语。

2.调查式活动

以调查、访问的方式结尾是巩固和扩展句型的一种好方法,常用于新授课。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五模块第一单元“Can you run fast?”,在结尾处笔者设计了为选拔运动员而作一个调查的活动。老师先做示范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在表格里打钩或打叉。学生在调查活动中不断运用“Can you...?”这个句式及其回答“Yes, I can./ No, I can’t. ”。本活动创设了真实的情境,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3.歌谣式结尾

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故在课堂结尾时,教师应把握时机,围绕课文内容创编歌谣,从而收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这类结尾方式适用于三、四年级,如教学三年级下册Module 8 Position Unit 1 “It’s on your desk.”,在结尾处笔者创编了一首Chant:

Where’s the present? It’s in the box.

Where’s the present? It’s on your desk.

Where’s the present? It’s behind the door.

Where’s the present? It’s under your chair.

Where’s the present? It’s in your bedroom.

学习了上述歌谣以后,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他们不仅积极模仿,还自己创编,如:

Where’s my pen? It’s in my pencil-box.

Where’s my pencil-box? It’s on the desk.

Where’s my dag? It’s behind the door.

...

教学三年级上册Module 9 Unit 2 “He’s a doctor.”,笔者利用两只老虎的曲调创编歌曲:

He’s a doctor. He’s a doctor. A a a,a a a.

She’s a driver. She’s a driver. Di di di,di di di.

He’s a policeman. He’s a policeman. Bong bong bong, bong bong bong.

She’s a nurse. She’s a nurse. Si si si ,si si si.

He’s a farmer. He’s a farmer. Hei hei hei,hei hei hei.

She’s a teacher. She’s a teacher. Hi hi hi,hi hi hi.

旧瓶装新酒,听着熟悉的调子,学生快速地记住本课的新知,以歌曲进行小结,有新意,学生喜欢,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能模仿老师根据学习内容自己去创编,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4.PK式活动

PK式活动满足小学生好胜的心理,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经常用于复习课。例如在六年级的单词归类复习课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一分钟内,写出表Job/Animal/Fruit/Food等同类别的单词,正确书写最多单词的小组获胜。

二、静态式结尾

1.练习式活动

课堂练习既是对课堂教学的延续,又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此类活动适用于三年级的书写教学课及高年级的阅读理解课。《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一级语言技能标准描述中明确提出“能正确书写字母和单词”。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英语字母,在书写方面经常受汉语拼音的影响,因此仅凭教师的讲解还不能对所学字母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教师就必须在课堂结尾时留出练习的时间,巡视学生的书写情况,当面指导,及时纠错。高年级的教材内容难度开始增大,有时还涉及一些语法知识。在课堂结尾时,为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可安排适当的练习并讲解,以便学生及时纠错,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六年级上册Module 4 “Festivals” Unit 1“Happy Thanksgiving!”这课中,课文要求找出I, me, my, we, our, 实际上是复习代词及其用法。通过完成表格复习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然后让学生做选词填空练习,最后归纳其用法。

2.悬念式活动

此类活动适用于有联系性的上下两课。每个人都存在好奇心、求知欲,越不知道的东西越想知道,小学生更是如此。用悬念式结尾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其内在潜能和兴趣,为进一步学习保持良好的进取心理态势。如教学六年级上册Module 4 “Festivals” Unit 1重点介绍美国节日Thanhsgiving Day 和Flag Day及其节日活动,Unit 2重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Sping Festival, Lantern Festival, Drangon Boat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及其节日活动。由于我们对自己的传统节日较为熟悉,因此在教学时笔者先从中国传统节日入手,即先教学Unit 2。这课结束时笔者这样总结:今天我们知道了四个中国传统节日的英语表达,它们是……(引导学生说出Sping Festival春节, Lantern Festival元宵节, Dran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 Mid-Autumn Festival中秋节),下节课我们将学习Unit 1,在这课我们将知道美国的两个重要的节日,且这两个节日都和林肯总统有关,想知道为什么,那就做好预习并查找感恩节和国旗日的有关资料。这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措施在实践中收到的效果是显著的。

3.首尾呼应式活动

此类活动适用于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线的新授课。所谓首尾呼应,是指与教学的起始相呼应,所回应的内容是本课要完成的任务,即开头提出任务,结尾完成任务。我们采用首尾呼应的结尾方式能紧扣课堂导入提出的任务,在“情境”中学习,最终完成任务,使课堂教学做到善始善终,较好地完成符合教学要求的“意义建构”。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Module 8 Unit 1 “It’s on your desk.”时,课始,笔者让学生欣赏一段《猫和老鼠》的卡通,引导学生注意:Where is the cat ?然后通过课文的学习on ,in, under,behind4个表位置的介词及其短语,最后播放卡通,请学生说说猫的位置。

有效使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可以梳理知识、升华情感、反馈教学。结尾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结尾是一门艺术,有效的结尾能让人体会到“言已尽而意无穷”,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为整体教学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杨秀芬.小学英语课堂的结尾艺术[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07).

[3]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供三年级起始用)三年级上、下册,四、六年级上册[T].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供三年级起始用)三年级上、下册,四、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T].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人教版英语上册知识点总结篇7

一、反复诵读——汲取精华,厚积薄发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仅是简单地让学生理解所学课文的内容,而应当是词汇教学、阅读教学与文章赏析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通过阅读真正起到让学生丰富知识、积累词汇、理清思路、激发灵感进而实现以读促写的作用。

1.注意在阅读前让学生积累词汇。教师应当将新词汇的教学放在阅读教学之前,以减少学生在阅读时的障碍,并在进行词汇教学的同时,还应当通过文本导入和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提前了解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以提前将学生带入阅读材料所设定的情境中,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新目标英语2013版Go for it)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这一章节时,我就先将engineer,scientist,collge,education,physical,relationship等新词汇用学生所学过的句子和词汇串起来先行讲解,并在这个过程中利用文本导入和图片赏析的方式让学习猜测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既扫清了学生阅读时的障碍,又提高了词汇学习的频率和效果。

2.注意在阅读时让学生掌握技巧。在词汇学习的基础上,就应该让学生进行多种模式的阅读,以切实把握文章内容。以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新目标英语2013版Go for it)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中的sectionB为例,就可以让学生先进行通读以粗略掌握文章大意,然后再进行诵读以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了解,并让学生在诵读之后总结文章大意、基本架构和写作特点,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精读,让他们通过阅读,掌握文章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和技巧,从而在这样递进层次的阅读中增强语感、熟悉句式、积累有用的短语和句式,感悟英语文章的表达特点。最后再让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口头复述,以让学生在口头复述中形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

二、以读促写——融会贯通,水到渠成

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是一个被动输入的方式,而在阅读之后指导学生写作就是让学生将被动输入的知识转变为主动输出了。所以,教师在进行完阅读教学之后就应该着手指导学生根据阅读材料进行仿写和创新写作,让学生将阅读输入的知识进行及时转化。

1.用书面仿写领会文章布局。指导学生以所阅读的材料为蓝本,转换文中出现的人物、结构、情境等要素进行仿写是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比如在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新目标英语2013版Go for it)Unit6 sectionB3a runner eats well的学习中,就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日常饮食套入文中进行模仿写作,比如“For breakfast,I eat...;for lunch,I eat...;for dinner,I eat...”。这样的英文短句的仿写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肯定不会觉得无法下手、无话可说。

2.用创新写作实现融会贯通。在学生进行完仿写并讨论之后,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对课文所引申的话题进行创新写作。这样的写作既有阅读材料的支持,又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能够更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新目标英语2013版Go for it)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这一章节时,可以让学生进行“my favorite job”的讨论,然后再将“what do you want to be...;why do you want to be that;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的答案用写作的方式写下来,这样学生既有课文对职业介绍的资料支撑,对每个职业特点的英文描述有了一定的掌握,又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肯定能够完成好这样的作文。

人教版英语上册知识点总结篇8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板书设计 运用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新颖的板书设计,生动、活泼甚至幽默夸张的简笔画创设情境,再现词、语句及课文的情境之中,足见板书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应善于创造性地运用板书,优化课堂教学活动。介绍几种我平时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板书设计:

第一、图文式板书,它富有创意,更灵活多变

图文式板书是指给板书创设一个整体的情境,在板书上配上简单的简笔画,或者贴上小词卡图片,赋予板书多姿多彩的生命活力。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 Unit3 Is this your pencil?(story time)版块时,先以一个太阳的简笔画呈现课题Unit3,在事先画好云彩,呈现课题内容通过Is this your pencil?,在教学过程中再以一朵花的形状,呈现了关于“学习用品”的词汇“schoolbag”,“pencil case”,“crayon”,“ruler”,“pen”,“rubber”以及本节课的重点句型Is this your…? Is that your…?,在花叶部分呈现“Yes,it is.”,“No,it isn’t.”,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得以一目了然呈现,更利于学生们对于本节课重难点内容的把握。

又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story time) 版块时,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紧紧围绕在公园画画这一活动展开,因而师事先利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小树、花、船、小河画在素描纸上备用,同时再准备本节课中相关的树,花,船,小河的词汇卡片,以及难点词汇easy,diffficult的卡片,和重点句型What can you see? I can see…Can you draw …? Sure. It’s easy. It’s difficult,but I can try.一个形象的公园场景仿佛就在黑板上了,再通过贴上词组句型卡片。

第二、比较式板书,突出比较,以达到加深记忆的目的

比较式板书是对所教授内容的进一步诠释,它是通过单词和单词、短语和短语、句子和句子之间的相互比较,让学生发现其内在联系,更清晰地了解教学重、难点或易混淆的知识点。教学中很多知识点都有紧密的关联,通过对比加以扩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也可以让学生加深记忆和印象。例如,在教授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4Then and now(Story time)时,通过设计then与now的比较,让学生能更好把握文本中人物Mike,Mr Brown,Mike’s grandpa,Mrs Brown他们在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变化。又如在我们小学英语教学中还会涉及有关名词的单复数变化,在四年级上册Unit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中学习水果类词汇时其单数与复数形式的变化,利用比较式板书就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很清晰地掌握其变化规律。

第三、思维导图复述式板书,步步生成,串联整体

该板书在牛津小学英语的教材中,比较适合那种有着明确时间顺序变化的语篇课,讲课时按教学流程,一步一步地写在黑板上或再用图片配合,亦先写,再逐步完成。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6 What time is it? (Story time)部分讲述了Liu Tao 的一天,当师把一些关键词汇以箭头式的思维导图在黑板上板书后,这篇文本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们来说就很容易掌握了,同时学生还能快速地复述课文。

又如在小学四年级上册Unit6 At the snack bar文本学习中,通过一份快餐店的菜单为中心点,引导学生找出其关键人物即服务员,接着学习服务员的用语What would you like? Anything else? I’d like …;以此基A上再进入文本学习,学生便能很轻松地进入情境,学习中带着学生们进一步完善板书中文本中提到的人物及他们各自所点的食物和饮料。

第四、表格式板书,发散思维,提高自学能力及概括总结能力

表格式板书既能使所学内容一目了然,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用合作学习达到巩固作用。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Unit5 How old are you ? (Story time)文本的学习中,文本中涉及了不同年龄适合的不同玩具,师先通过设计有效地任务活动,让学生发现不同的年龄阶段有适合的不同玩具,在学生边完成任务的同时,让学生更能完整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并能以此为基础展开拓展活动,为身边的小伙伴们挑选适合的玩具,让知识可以学以致用。

总之,在现今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在关注学生及课件等资源的同时,板书设计也必须要成为一种落实教学要求的艺术再造,它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去努力研究,更需要教师们去精心雕琢,一则精心设计的内容准确、形式新颖、条理清楚、字体美观的板书,能够为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增色生辉。

参考文献:

[1]曹伟华.小学英语教学板书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6(7).

上一篇:高三生物总结范文 下一篇:生物高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