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期末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10 21:28:40

三年级数学期末总结

三年级数学期末总结篇1

【关键词】 医学生 学期初 末考试焦虑

【Abstract】 Objective With the learning of the source and the appearance of test anxiety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the term,make su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est anxiety among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thus, provide the evidence for overcoming this popular problem. Methods Adopt the method of stratified and cluster sampling, and sample the students of Grade 04 and 05, including 16 classes, to investigate by questionnaires. the survey was carried on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the second term in 2005-2006 semester.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the SPSS 10.0 office. Results The number of anxiety students don’t have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the term(χ2=0.25,P >0.05);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erm, 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the two grades and different sexes.(P >0.05)At the end of the term, 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sexes too(P >0.05), b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ades is obvious(χ2=4.523,P=0.033). The main sources of the test anxiety are the same during the two period of the term, That is the worry about the evaluations of other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erm it accounts for 34% of anxious source, while at the end of the term it accounts for 33% of anxious source.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the term, there is no obvious test anxious appearance between the different grades. However, there is an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emale and male(P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s test anxiety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the term

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1-2]。在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中,考试作为大学生必经的生活事件,是最常见的焦虑来源[3]。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适度的考试焦虑并不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会使学生急躁不安、心慌意乱、记忆力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甚至引起疾病的发生[4]。为了解大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来源及表现情况、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与考试焦虑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期初、学期末对考试焦虑的影响。于2006年3月中旬、6月中旬对沈阳医学院2004、2005级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的学生进行2次考试焦虑的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沈阳医学院04、05级的临床医学专业中随机抽取12个班,预防医学专业抽取4个班,对抽取到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

纳入标准:入校时无身体方面的残疾,纳入年龄范围在18~23岁。

1.2 方法 在研究现场统一采用郑日昌[5]等编制的考试焦虑综合诊断量表作为测试工具,测试前调查人员给被调查者讲解相关内容,使被调查者明确测试目的,消除思想顾虑,再将量表发给被调查者进行测试。

1.3 统计分析 问卷回收经质量检查后统一上机,建立数据库。所用分析方法为卡方检验,所用的分析软件为SPSS10.0。

2 结果

本次调查为沈阳医学院预防医学、临床医学2004级、2005级本科生,学期初测试人数为459人,学期初测试人数为441人,学期初、末均测试的人数为407人。其中04级206人,05级201人;男生141人,女生266人。两个年级的男女构成无显著性差异(χ2=3.808, P >0.05)。

2.1 学期初、末医学生考试焦虑状况

407例医学生中普遍存在考试焦虑现象,学期初学生考试焦虑的人数为168人(41.28%),学期末学生考试焦虑的人数为161人(39.56%)。学期初、末考试焦虑人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25, P >0.05);学期初男生有焦虑的人数为61人,女生为107人;04级78人,05级90人。学期末男生有焦虑的人数为61人,女生为100人;04级71人,05级90人

结果表明:学期初不同年级、不同性别间考试焦虑无显著性差异(P >0.05);学期末不同性别间考试焦虑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级间考试焦虑有显著性差异(P

2.2 学期初、末考试焦虑来源、表现及一般焦虑状况

考试焦虑的来源共分四项:①担心考糟了他人对你的评价;②担心你的自我形象受到危害;③担心你未来的前途;④担心对应试准备不足。考试焦虑的表现共分二项:①身体反应;②思维障碍。一般性考试焦虑有一项:应试缺乏自信心。现对学期初、末大学生考试焦虑一般状况进行调查

2.3 学期初、末大学生考试焦虑的来源

学期初考试焦虑来源及所占比例;学期末考试焦虑来源及所占比例。

结果表明:学期初、末医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来源为①担心考糟了他人对你的评价,人数分别为89人(21.87%)和77人(18.92%)。学期初有关来源的考试焦虑人数略高于学期末。

注 1:担心考糟了他人对你的评价;2:担心你的自我形象受到危害;3:担心你未来的前途;4:担心对应试准备不足。

2.4 学期初、末大学生考试焦虑的表现情况

学期初、末分别有39人(9.58%)和31人(7.62%)表现为身体反应方面的考试焦虑如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上升、手足发凉、胃肠不适、食欲不振、失眠等;有45人(11.06%)和40人(9.83%)表现为思维障碍方面的考试焦虑如烦恼、消极、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僵化、记忆力下降等。学期初、末不同年级不同性别考试焦虑表现的调查

结果表明:学期初、末不同年级对考试焦虑的表现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学期初不同性别对身体反应及思维障碍方面的考试焦虑有显著性差异(P <0.05);学期末不同性别对身体反应及思维障碍方面的考试焦虑有显著性差异(P <0.05)。

3 讨论

大学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因此考试是一项重大的生活事件,可引起他们的焦虑。在这次调查中,学期初、末医学生考试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41.28%和39.56%。处于较高水平[6];不同性别之间考试焦虑无显著性差异,与国内有关报道一致[7]。学期末一年级学生考试焦虑现象高于二年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一年级学生受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自学能力,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医科大学教学的适应程度的影响,情绪波动性大,更容易产生焦虑[8]。

调查表明大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来源为担心考糟了他人对你的评价,例如“假如我的考试分数低,我的父母和朋友们将会感到失望”,“人们(像家人、朋友等等)都期待我在考试中取得成功”。学期初占总体焦虑来源的34%,学期末占总体焦虑来源的33%;其次是担心你的自我形象受到危害,例如“考试使我对能达到的目标产生怀疑”,“考试前,我感到缺乏自信,精神紧张等等”。学期初占总体焦虑来源的29%,学期末占总体焦虑来源的23%;第三是担心你未来的前途,例如“我希望不用参加考试就能成功”,“考试成绩直接关系到我的前途和命运等等”。学期初占总体焦虑来源的20%,学期末占总体焦虑来源的22%;第四是担心对应试准备不足,例如“我似乎从来没有对应试进行过充分的准备”,“考试前我常常感到还需要再补充些知识等等”,学期初占总体焦虑来源的17%,学期末占总体焦虑来源的22%。

调查表明学期初、末不同年级对考试焦虑的表现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学期初、末不同性别对考试焦虑的身体反应及思维障碍的表现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且男生均高于女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男生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不如女生,因此在学期末所表现的焦虑程度高于女生,男生为了改变以前匆忙复习的情况而在开学初想努力学习,因此在学期初所表现的焦虑程度仍高于女生。

那么如何才能消除考试焦虑呢?一、要改变对考试的不合理认知。意识到自我认识和评价是造成考试焦虑的关键,明确考试只是衡量学习好坏的手段之一,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更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不把考试成绩看得太重;相信自己,用理智和意志来控制和调节情绪。二、调整抱负水平。学会恰当地估计自己的能力,既相信自己的能力水平,又能实事求是,不作过高的期望。降低过高的学习目标,保持恰当的学习压力,重视学习的过程而不是考试的结果。 三、认真学习和复习。平时学习做到刻苦勤奋,考试时就会“艺高胆大”,充满信心;考前全面复习,尽量熟悉考试题型、时间、地点、要求等,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四、劳逸结合。科学用脑,讲究方法,注意营养,睡眠充足,维护神经系统的正常机能,保证充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身心状态,是防止考试焦虑的有效途径。

参 考 文 献

[1] 王姝英.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分析及调适[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4,15(1):36-38.

[2] 王建国,吴穗玲,祁富生,郭锦涵.考试焦虑及相关因素分析[J].新医学,2006,37(5):312-313.

[3] Saipanish R. Stress amongmedical students in a Thaimedical school.

[J] MedTeach, 2003,25 (5) : 502.

[4] Umriukhin EA, Dzhebranlova TD, Korobeinikova II, etal. Energy metabolism and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EEG in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neurosis and anxiety in exam stress situations[J].

[5] 宋专茂,陈伟.心理健康测量[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229-234.

[6] 姚荣英,马儒林,戴中齐,王会兵.某校医学生考试焦虑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2):161.

[7] 李玉杰,方庆伟.大学生考试焦虑与个性特征的对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0 ,21 (4) :276.

三年级数学期末总结篇2

关键词:财务分析指标;实际工作;应用

一、关于时点数和时期数的问题

财务分析中各项指标所使用的数据均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而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滤出。可见,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某一特定日期”,即时点数,而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一定会计期间”,即时期数。从理论上讲,时点数与时点数比较,起点一致;时期数和时期数比较,时间跨度一致,由于口径一致,直接从报表上取得数据即可,但时点数和时期数由于口径不一致,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要进行换算。下面以常用的指标进行说明:

(一)时点数与时点数比较

指资产负债表数据之间的比较,例如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等指标。这些指标大部分直接取期末数据,即时点数,便可计算出结果,有的数据需要先进行简单计算,比如速动资产、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再根据公式计算出结果。

(二)时期数与时期数比较

主要指利润表数据之间的比较,例如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费用)、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总额)等指标,个别指标还包括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数据之间的比较,如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这些指标大部分直接取一定期间内的数据,即时期数便可计算出结果,有的数据需要先进行简单计算,如息税前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再根据公式计算即可。

(三)时期数与时点数比较

指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数据之间的比较。前者如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库均固定资产净值)、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等指标,后者如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流动负债)。这些指标的共同特点是,分子是时期数,分母是时点数。通常分子可以直接取数,或经简单计算,而分母要取年初数与年末数的平均数,如果各期时点数余额的波动性较大,也可以采用各期余额的平均数计算。

二、指标分析的频率问题

在职称考试的教材中,为了简单起见,各类指标均以年度指标或年末数为例,但在实际工作中,年度分析的时间跨度较长,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往往进行半年度、季度分析甚至是月度分析。这样,在计算各项指标时,时点数就要用到期初数与期末数的平均数,比如半年度的期初期末数、季初及季末数、月初与月末数,而不只是年初数和年末数的平均数。另外,在计算营运能力指标时,根据分析的需要,计算期天数相应地由360天调整为180天、90天或者是30天。这样对指标的分析才更加科学、合理。

例如,某企业6月份的利润表反映,上半年的营业成本为7000万元,6月底的资产负债表反映年初存货余额3000万元,6月末存货余额4000万元,则平均存货余额为3500万元。通过计算,上半年的存货周转率为2次,存货周转期为90天(180天/2)。这里的计算期天数就不是全年的360天,而是上半年的180天。同理,如果计算每季度的存货周转率,计算期就应用90天。

三、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率指企业一定时期内销售收入净额同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值。即企业本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如果按此指标计算,分子包括的范围比分母包括的范围要小,产生口径上的不一致,需要进行完善。笔者认为,分子在销售收入净额的基础上应加上应向购货方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对于广大的一般纳税人来说,可用销售收入净额乘以1.17,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可用销售收入净额乘以1.06或者1.04。因为在日常的货款回收业务中,每收到一笔货款,通常不区分包含多少收入和包含多少销项税额,所以,在应收账款余额中通常也包含增值税销项税额。

例如,某公司全年的销售收入净额为16000万元,平均应收账款余额是2000万元,按原指标计算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为8次,应收账款周转期为45天;若按完善后的指标计算,即销售收入净额乘以1.17,则应收账款周转率为9.36次,应收账款周转期为385天。与原结果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更加准确和符合实际情况。

四、三年平均增长率指标

三年级数学期末总结篇3

【关键词】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专业核算法;约当毕业生法

专业法是以高校所设专业为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成本明细账,归集成本费用和计算高校教育成本的方法。专业法必须以权责发生制、物价相对稳定、毕业生质量同一、高校学年与会计核算年度一致等作为假设前提。专业法成本核算期为年,平时每月不需要计算分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成本,每年学生毕业当月的月末可用约当毕业生法计算分配各专业合格毕业生和非毕业生教育成本及各年级学生教育成本。

一、专业法的含义

具体来说,专业法核算教育成本,要按月归集各专业实际教育费用,但由于平时每月末一般没有毕业生,每年七、八月份或十二月份才有学生毕业,所以高校的成本计算期为年。一般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若高校学年与公历年度相差较大,也可按学年核算成本;专业法平时每月末一般没有毕业生,可以不分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的成本,每年的七(八)月末或十二月末,采用一定方法分配计算毕业生成本和非毕业生成本。

二、专业法的假设前提

高校教育成本受高等学校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若事无巨细地考虑每一因素的影响,则教育成本核算将无法进行。因此,必须明确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假设前提。

(一)权责发生制假设。会计核算的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我国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将本期发生的收入和费用全部反映在收支报表中,不能正确地反映当期的实际收入和成本费用的情况。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和责任(义务)的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核算,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每个会计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按权责发生制原则便于准确地进行成本核算,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必须以权责发生制为前提。

(二)毕业生质量同一假设。高校毕业生的质量好坏,不完全取决于高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水平,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其学习好坏不仅受学校教育过程的影响,还受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和努力程序的影响,如果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考虑毕业生质量等级的差异,这种成本核算很难进行。所以,必须以合格毕业生质量同一为前提,核算高校教育成本。

(三)物价相对稳定假设。高校教育成本是高校开展教学、管理等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耗费,不仅取决于高校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实物性消耗量,而且还取决于各种消耗的价格水平。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是灵活多变的,若考虑每一时点的价格变化,成本核算将很难进行,假设物价水平相对稳定,在成本核算期内不发生明显变化,便于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核算高校教育成本。

(四)高校学年与会计核算年度一致假设。实际工作中,高校的学年通常是每年的9月初到第二年的8月底,与公历年度不一致,而高校的经费支出毕竟主要是由财政拨款弥补,而财政拨款及高校会计核算都是采用的公历年度,即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会计核算年度与高校学年之间的差异,不便于正确核算高校教育成本。为了便于准确核算高校的成本,评价高校的资金使用效益,必须假设高校学年与会计核算年度一致。

三、专业法的核算程序

专业法作为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一种基本方法,其成本核算程序如下:

(一)设置有关教育成本核算账户。根据高等学校教学的特征和管理的需要,设置 “教育成本”、 “学生事务费用”、“教育辅助费用”、“教管费用”等总账账户。

1、“教育成本”账户。用于核算高等学校施教过程中发生的与培养学生有关的各项费用,包括教职工的工资、福利费,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各项实习实验费、教材费、资料讲义费等直接费用,以及教育辅助费用、行政管理、学生事务管理、教学研究、后勤服务等间接费用。教育成本总账可按学生类别、专业设置明细账。如:按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等设置教育成本二级明细账,按各专业设置教育成本三级明细账,按成本项目分别设置专栏。

“教育成本”账户的借方登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和由“研究成本”、“教育辅助费用”、“学生事务费用”“教管费用”等账户分配转入的费用。贷方登记结转合格毕业生的教育成本,期末借方余额表示在校生教育成本或者未完成学业学生的教育成本。

2、“学生事务费用”账户。用于核算高等学校施教过程中发生的与学生事务管理有关的费用,如学生活动费、招生就业费、学籍管理费、勤工助学基金净支出等费用项目。该科目所汇集的费用应在期末按一定标准在各成本计算对象之间分配后结转到“教育成本”总账及相应的明细账,该账户期末一般没有余额。

3、“教育辅助费用”账户。用于核算高等学校施教过程中发生的辅教育费用。如教育水电费、教育设备等固定资产折旧、维修维护费、劳保用品费、体育维持费、图书资料费、二级学院(专业系)的教学管理费等。该账户每月所汇集的费用,期末应按一定方法在各成本计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并结转到“教育成本”总账以及相应的明细账,该账户期末一般没有余额。

4、“教管费用”账户。用于核算高等学校施教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管理教育的费用,包括教育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办公费及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公安保卫费用、行政办公固定资产折旧与维修维护费用、通讯费、车船费等。该账户所汇集的费用应在期末按一定标准在各成本计算对象之间分配后,结转入“教育成本”、“研究成本”等总账及相应的明细账,该账户期末一般没有余额。

除上述教育成本核算的主要账户外,在教育成本核算过程中还可能用到“后勤服务费用”、“累计折旧”、“事业支出”、“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合格毕业生”等账户,由于版面限制不再一一叙述。

(二)编制要素费用分配表,登记成本费用总账及明细账。依据各项费用支出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编制各项要素费用分配表,如教材费用分配表,工资费用分配表,折旧费用分配表等,根据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登记教育成本、科研成本、学生事务费、教育辅助费、教管费用等总账和明细账。

1. 教材、资料费用分配。每学期各专业学生领用的教材、教辅用书、实验、实习资料等费用,可以直接根据各专业学生领用的各种教材或资料的数量及其单价计算分配,记入各专业教育成本明细账。某专业应负担的教材资料费=∑(该专业学生领用的教材、资料的数量×该教材、资料的单价)。

2. 工资费用的分配。

(1)若某教师在一定期间只从事一个专业的教学工作,则该教师的工资可直接计入该专业的教育成本明细账。

(2)若某教师同时从事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教学工作,可按教师给各专业、各类型学生上课的实际教学工作量比例分配其工资费用。给不同类别的学生上课,对教师的要求不同,上每节课教师所实际做的准备工作不同,一般给研究生上课的教师要求知识层次比较高,给本科生上课教师的要求次之,给专科生上课的教师要求更低。所以分配工资费用时,首先要确定给不同类型学生上课的工作量折算系数,简称学生类别系数。设专科生的类别系数为0.95,本科生的类别系数为1,硕士生、博士生的类别系数分别为1.2、1.5。另外,高校教师上课经常两、三个班或更多的班级合班上课,所以计算教师实际工作量时还应考虑班级系数,如:单班上课班级系数为1,两个班合班上班级系数可设为1.4,三个班合班上班级系数可设为1.8,四个班合班上班级系数可设为2.2,等等。

教师给某专业学生上课的实际工作量=教师给该专业学生实际上课时数×班级系数×学生类别系数

工资费用分配率=待分配教师工资费用总额/∑(教师给某专业学生实际上课时数×班级系数×学生类别系数)

某专业学生应负担的工资费用=教师给该专业学生上课的实际工作量×工资费用分配率

(3)若某教师不仅从事教学工作,同时还从事科研工作,则其工资费用就应按其实际工作量大小分配计入教育成本和科研成本。这时首先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将教师的科研工作量折算为标准工作量,然后再进行分配。

教师的科研项目主要有立项支助项目和立项不支助项目两大类,下面重点介绍教师参加立项支助项目科研工作量的折算方法。

教师参与立项支助项目的研究,可以按其获得支助经费的多少、项目级别、项目研究期限及本人排名顺序等折算实际工作量。将科研项目每万元支助经费折算一定的标准工作量(假设为A),项目级别系数可设为:校级1、院(处)级0.8、市厅级1.5、省部级2、部级2.5。排名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WK=1/{K×[1+1/2+1/3+……+1/N]}

式中:WK――某教师的排名系数;

K――该教师在项目中的排名名次;

N――项目总参加人数。

某教师承担某立项支助项目的科研工作总量=该项目获支助经费(万元)×A×项目级别系数×该教师排名系数

教师工资费用分配率=待分配教师工资费用额/(教师本期教学工作总量+教师本期科研工作总量)

应计入科研成本的工资费用=教师本期科研工作总量×教师工资费用分配率

应计入某专业学生教育成本的工资费用=教师给该专业学生上课的实际工作量×教师工资费用分配率

(三)计算分配各项间接费用。对于间接费用,应采用不同的分配方法,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专业的教育成本明细账中。高校的学生事务费、教育辅助费等间接费用可按学生类别、学生人数及各专业学生本学期完成学分比例等计算分配,并转入各专业教育成本明细账。

1.学生事务费的分配。学生事务费用可按学生人数比例分配。

学生事务费分配率=本期学生事务费总额/∑本期各专业在校生人数

某专业学生应负担的学生事务费=该专业在校生人数×学生事务费分配率

2.教育辅助费用的分配。

(1)标准学生人数比例分配法。教育辅助费用可按标准学生人数比例分配。由于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等学生类别不同,教育辅助费用的消耗也有所不同,一般研究生应负担的教育辅助费用相对较高。所以分配教育辅助费用时,首先应确定各类学生的类别系数,这里的学生类别系数与工资费用分配中的学生类别系数不一定相同。如:专科生、本科生的类别系数可设为1、研究生(硕士、博士)类别系数可设为1.2。

教育辅助费用分配率=本期教育辅助费用实际发生额/∑(本期各专业在校生人数×类别系数)

某专业学生应负担的教育辅助费=本期该专业在校生人数×类别系数×教育辅助费用分配率

(2)标准学分比例分配法。教育辅助费用也可按各专业学生所完成的标准学分比例分配。

教育辅助费用分配率=本期教育辅助费用发生额 / ∑(本期各专业在校生人数×各专业学生本期完成的学分数×类别系数)

某专业学生应负担的教育辅助费=本期该专业在校生人数×该专业学生本期完成的学分数×类别系数×教育辅助费用分配率

(四)计算分配各专业毕业生教育成本。每年七月末(八月末或十二月末),根据各专业教育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成本费用,计算各个专业毕业生应分担的教育成本。各专业毕业生和非毕业生的成本可采用约当毕业生法计算分配。

某专业非毕业生、不合格毕业生约当合格毕业生数=∑(各年级非毕业生、不合格毕业生人数×该年级非毕业生、不合格毕业生累计完成学分比例)

某年级非毕业生、不合格毕业生累计完成学分比例=该年级非毕业生、不合格毕业生累计已完成学分数 / 该专业合格毕业生应完成最低学分数

某专业约当合格毕业生总数=该专业合格毕业生人数+该专业非毕业生、不合格毕业生约当合格毕业生数

某专业某成本项目费用分配率=(该项目期初余额+该项目本期发生额)/ 该专业约当合格毕业生总数

某专业合格毕业生应负担某成本项目的金额=该专业合格毕业生人数×该专业该成本项目费用分配率

某专业合格毕业生总成本=∑该专业合格毕业生应负担各成本项目的金额

某专业非毕业生、不合格毕业生总成本=∑(该专业非毕业生、不合格毕业生约当合格毕业生数×该专业各成本项目费用分配率)

某专业某年级非毕业生总成本=∑(该专业该年级非毕业生约当合格毕业生人数×该专业各成本项目费用分配率)

【参考文献】

[1] 石金明. 高等学校成本会计研究[M].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7: 164-194.

[2] 何小平. 基于权责发生制的高校成本核算研究[J]. 改革与战略. 2005, (10): 118-120.

[3] 王德春. 高校教育成本与核算方法[J]. 中国农业会计: 2007,(1): 18-20.

三年级数学期末总结篇4

【关键词】工作研究 会计研究 报表编制 现金流量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明确规定,会计报表的编制应当遵循及时性原则,编制中期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比年度财务报告更加及时的信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中期财务报告所涵盖的会计期间短于一个会计年度,其编制的时间通常也短于年度财务报告,所以,中期财务报告应当能够提供比年度财务报告更加及时的信息。因此及时性是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前提,然而目前现金流量表由于编制周期过长,信息的及时性受到了影响,本文将以此展开,寻求解决之道。

一、对当今现金流量表编制现状分析

(一)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及重要作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是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流出的信息,以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

资产负债表犹如人体的骨骼,利润表犹如人体的肌肉,现金流量表犹如人体的血液,现金是企业资金循环的纽带,离开现金企业将无法生存。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企业的造血、放血、输血功能是否正常,能够客观评价企业获利能力、投资能力、偿债能力,并诊断企业赚取利润的质量。

(二)现金流量表很重要但编制过程精力耗费大

随着人们对现金流量表认识的加深,现金流量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利润是重要的,缺少现金却是致命的,一个盈利丰厚的企业可能由于现金缺乏而身陷困境甚至破产倒闭。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对每月(或者全年)已发生的交易事项进行调整,这对编制人员的业务能力是不小的挑战,而且工作量巨大,在实务操作中难度较大。

(三)现金流量表难以理解原因分析

根据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报表资料和其他部分账簿资料分析填列现金流量表是实际工作中最主要的方法。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过程,其实质是权责发生制转换为收付实现制的过程。这种方法下编制出的现金流量表信息与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原始凭证脱节,信息变得难以理解。

(四)现金流量表编制周期长影响决策效率

现金流量表的作用很大,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需要它,企业内部管理者同样也少不了它。信息越及时利用价值就越高,虽然现在按季度编制现金流量表,但仍然无法摆脱信息不及时的问题。目前编制周期虽已缩短至季度,但要缩短至每月、每日,可能很难实现。当报表出来的时候,往往时过境迁,无法适应市场瞬息万变条件下会计信息使用者适时决策需要。如果缩短现金流量表编制周期,提供更加及时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值得思考的问题。

(五)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辅助核算法运用的评价

为提高现金流量表编制效率,满足管理决策适时需要,会计人员总是想方设法加快现金流量表编制速度。其中较典型的是采用现金辅助核算编制现金流量表,就是在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下设置现金流量表辅助核算项目,当会计人员填制收付款凭证时,会在现金科目下弹出现金流量表辅助项目供其选择,将现金收付金额分别归集到核算项目下进行累计,期末根据现金辅助核算项目累计金额来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一种方法。

1.现金辅助核算法的优点。现金流量辅助核算项目的运用,把现金流量表编制工作逐层分解与细化,让多名会计协作参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遵循凭证-账簿-报表的工作程序,符合复式记账原理,不失为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的有益尝试。

2.现金辅助核算法的缺点。第一,该方法的运用其实质是现金流量表编制工作量由编表者向制证者转移,编表者愿意这样做,但制证者不见得愿意这样做。

第二,该方法需多人共同完成,不易控制。多数企业会计岗位是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这需要制证会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财务上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否则很难执行。

第三,该方法无法适应现金汇总支付的需要。对大型企业来说,同性质支出会重复出现,报销凭证汇总表是简化会计凭证编制的好方法。然而用该方法编制会计凭证时,贷方记现金类科目,借方必然是多个会计科目与之对应。当借方各支出金额需要归属不同现金流量表项目时,例如借方既有购买商品的支出、又有业务招待费支出等科目,当会计在贷方录入现金科目时,要求选择现金流量表项目,就会无法选择。若把贷方现金类科按拆分金额分别列示,会使得会计凭证多借多贷,则造成时间耗费,纸张浪费,系统资源占用,特别是对规模较大的企业,数据大量沉余。

二、现金流量表编制的思考

(一)理解现金流量表现金及编制基础的概念

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以及购入日至到期日在3个月或更短时间内能够转换为已知现金金额的投资,本文暂不考虑现金等价物,仅指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现金流量表是根据收付实现制来编制的,收付实现制是指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完全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志。

(二)理解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关系

资产负债表揭示了现金变动的结果,而现金流量表则揭示了现金变动的原因,现金流量表就是一张透视企业现金来龙去脉的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是对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期末减期初差额的补充说明。它从发生额的角度来反映了自本年1月1日起至资产负债表日,企业货币资金增减变化的原因,从而弥补资产负债表根据会计要素期末余额编制的不足。

(三)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科目结构表、会计凭证、序时账间的逻辑解析

1.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逻辑关系公式解析。根据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的关系可知,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增加数”(期末数-期初数)=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而现金流量净额=现金流入-现金流出。这里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就成为了研究的关键。

2.科目结构表与现金流量表逻辑关系解析。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结构表包含了全部会计科目,而会计科目是会计复式记账的基石,科目结构表内科目都有名称同时还有代码,而且科目代码像居民身份证一样具有唯一性。从会计凭证借贷方所列末级明细科目反方向是否有现金科目与之对应就可准确判断该末级明细科目是否涉及现金流量。只要把科目结构表中涉及现金收支的末级明细科目的借方贷方发生额统计出来,便可知道现金收入来源与现金支出去向的原因。

3.会计凭证与现金流量表逻辑关系解析。第一,收款凭证贷方末级明细科目与现金流量表流入项目的关系解析。

当每一笔现金流入时,每一张收款凭证上必然借记一个现金科目(这里规定只能是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也就是借方只能有一个明细科目,而且必须是现金类科目),贷记现金外末级明细科目。从借方可以看到流入现金的金额,而从贷方各末级明细科目名称及金额便可清晰反映现金收入来源于哪些科目,各科目金额又分别是多少。假定企业只有一笔收款业务,便可将该笔收款凭证中贷方各末级明细科目与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类别下现金流入项目对应,把凭证数据直接填入,即可完成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流入项目的数据填制工作。

第二,付款凭证借方末级明细科目与现金流量表流出项目的关系解析。

当每一笔现金流出时,每一张付款凭证上必然贷记一个现金科目(这里规定只能是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也就是贷方只能有一个明细科目,而且必须是现金类科目),借记现金外末级明细科目。从贷方可看到流出现金的金额,而从借方各末级明细科目名称及金额便可清晰反映现金流出用于哪些科目,各科目金额又分别是多少。假定企业只有一笔付款业务,便可将该笔付款凭证中借方各末级明细科目与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类别下现金流出项目对应,把凭证数据直接填入,即可完成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流出项目的数据填制工作。

第三,转账凭证借贷方均不会涉及现金科目不会涉及现金流量。

第四,收付款凭证中现金外末级明细科目金额汇总可用EXCEL来快速实现。

当企业有多笔收付款业务时,需要填制多张收付款记账凭证,对于末级明细科目金额汇总,在过去简直无法应对。今天利用EXCEL便可实现末级明细科目金额汇总,并可高效完成现金流量表填制。

作者把以上方法取名为现金收支末级明细科目对应法。要对多笔收付款凭证进行整理是件不易的事,而铁路财务软件会计核算子系统序时账功能却解决了这一难题。

三、现金收支末级明细科目对应法的应用

(一)现金收支末级明细科目对应法实战步骤详解

现金收支末级明细科目对应法的应用通过铁路财务软件会计核算子系统序时账功能与EXCEL结合便能解决。操作步骤是:

第一步,从铁路财务软件会计核算报表子系统内将现金流量表、科目结构表、序时账输出为EXCEL文件格式,并分别打开。将其组合至一个命名为“现金流量表数据生成模型”的工作簿内,存放于指定位置。

第二步,在打开的名为“现金流量表数据生成模型”的工作簿,将里面三张报表分别命名为“现金流量表”、“科目结构表”、“序时账”。

第三步,切换至“序时账”工作表中,将表头标题加上自动筛选功能按钮,利用自动筛选功能把凭证类别为“转账”字样的序时账数据行一次选中并删除,这时剩下现金收款、银行收款、现金付款、“银行付款四种类别的序时账数据行。

第四步,对序时账中余下数据,先做数据排序、后做分类汇总、再将全部数据转换数值格式、最后再删除已被分类汇总数据行包含的行次,保留具有汇总字样的数据行。

第五步,利用自动筛选功能将汇总显示数据行中的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行次一次彻底删除。注:排除货币资金内部增减变动,因其不统计为现金流量项目。

第六步,将借方整列剪切插入到贷方列后,然后将贷方改名为现金流入,将借方改名为现金流出。

第七步,在数据末行利用SUM函数求和,用现金流入列合计减去现金流出列合计,可以得到一个收支相抵后的差额。这个差额等于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项目期末数减去期初数的差额。注:如果数据不等,则表明结果错误。

第八步,在该工作表由于只有科目代码,没有科目名称,利用EXCEL条件查找函数VLOOKUP将每行科目代码对应的科目名称取出,便可获知企业现金流入来源于何处,现金支出又去向何方。

第九步,在该表后插入两列,分别命名现金流入对应项目与现金流出对应项目,根据末级明细科目名称将每项流入流出金额判断为现金流量表上现金入流出项目,采取从现金流量表项目栏粘贴项目名称的办法,分别在本表的现金流入对应项目栏与现金流出对应项目栏进行标记。

第十步,切换至现金流量表中,利用EXCEL条件求和函数SUMIF可将数据填入。

第十一步,在现金流量表中利用SUM函数进行公式设置,即可生成现金流量表。

第十二步,利用区域复制功能将数据进行复制,并粘贴到铁路财务软件会计报表子系统录入修改节点下的现金流量表中。

小结,以上步骤看起很复杂,其实在实际操作中却是很简单,最慢十分钟之内便可完成。从时间成本上看,第一次数据操作需要半天左右,但在以后的操作中,由于很多数据不需要重复,只需做个别改动,花费时间较少,一般半个小时即可生成现金流量表,随着操作技能的熟练速度会更快。

(二)现金收支末级明细科目对应法的优势

第一,该方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效率极高,初次编制完成后,便具有了数据生成模型,避免了重复劳动。在会计科目数量无变化的情况下,只需做数据替换,便可马上生成现金流量表。在会计科目数量发生变化时,也只需要做少许改动即可,完全可以做到填制一个会计凭证,便可生成一次现金流量表,可随时满足经营决策信息需求。

第二,该方法编制现金流量表遵循凭证-账簿-报表复式记账程序,顺应会计人员思维习惯,表中数据与其他财务报表一样可实现追根溯源。

第三,该方法数据来源于序时账,完全不需要调整分录,也不需要逐张查阅收付款凭证进行判断,直接根据收付款凭证所涉及的末级明细科目来对应归类。按照对应的末级明细科目便可容易将其确定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流入流出项目,然后通过设置表间对应关系,便可轻松完成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工作。

(三)用现金收支末级明细科目对应法应用的前提

第一,该方法要求会计人员有现金流量表编制经验。

第二,该方法需铁路财务软件会计核算子系统序时账功能。

第三,该方法要求会计人员会用EXCEL软件,并愿意尝试。

第四,该方法要求将会计凭证严格区分为收款、付款、转账凭证类别。其中:收款分为现金收款、银行收款;付款分为现金付款、银行付款。特别强调:收款凭证中借方只能有一个科目,而且只能是现金类科目(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科目任选其一);付款凭证中贷方只能有一个科目,而且只能是现金类科目(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科目任选其一)。

结束语:以上方法并非高谈阔论,而是长期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的成果。用该方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效率高,操作特别简单。特别适用于运用铁路财务软件的单位,对于其他行业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财务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人民出版社.2006年

[2]曾平华/主编.《财务报表看什么》.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年

[3]崔凤鸣/主编.《中级财务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

[4]凌辉贤/主编.《现金流量表编制跟我学》.广东经济出版社.2010年

[5]雪之舫工作室/编著.《EXCEL函数应用实例详解》.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年

三年级数学期末总结篇5

上午好!首先感谢各位家长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今天的家长会。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3班的同学进入桃中已经半年了,寒假马上就要开始了,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召开家长会,一方面关于期末考试与各位家长做一些交流,另一方面希望学生、家长能与学校、老师达成一致,形成共识,争取度过一个安全、文明、有意义的假期,以最佳的状态迎接初一下学期的到来。

下面先将本学期的有关情况向各位家长做个简要汇报。

一、汇报本学期期末考试情况

这次的期末考试是汉沽区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四校联合批阅。

语数外前十名学生表扬:

第一名董灜锾总分272,年级名次第1

第二名杨劭珣总分267,年级第4

第三名崔梦宁总分260.5,年级第5

第四名刘洪茁总分206.5年级第5

第五名杨燕总分254,年级第8

第六名陈浩铮总分252,年级第10

第七名杨昕昕总分250,年级第12

第九名崔新宁总分239,年级第25

第十名王文俊总分230.5,年级第31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前十名和期中考试时的排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期中考试董灜锾年级第5上升第1,其他的同学都和自己名次有了变化,有的同学进步幅度特别明显。

进步学生表扬:

杨燕(28-8)进步20名

陈浩铮(16-10)进步6名

李子鹏(39-32)进步7名

杨婉晴(45-40)进步5名

高春玮(58-52)进步6名

刘薇(79-72)进步7名

王震(100---93)进步7名

班级单科状元

数学:崔梦宁(94分)年级第一

语文:杨燕(85分)

英语:董灜锾(95.5分)

历史:杨燕(87分)

地理:杨劭珣(96分)

生物:崔新宁(84分)

思品:刘洪茁(94分)

三、思想状况及学习情况

一学期结束了,我们按照学校的部署和安排,认真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顺利的完成本学期的各项工作,每个同学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绩,绝大多数同学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守纪,尊敬他人,关心他人,顺利的完成了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及转变,今天我特别想向各位家长汇报的是,根据我自己班的实际情况,我对学生进行了分组排座,划分还是主要依据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所以座位不是一成不变的,每次考完大考,我都会进行适当调整。我分的是7---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组的一号是成绩在班里优秀的学生,二号为良好的,三号是一般的,四号是相对较弱一些的等,上课回答问题也做了详细的评价机制,如每组四号主动回答问题并正确者得四分,三号回答只能得到三分,一号分数最少,每组的一号为学习小组的组长,期末考试就按照组的平均得分来确定是否进步或退步,并给予奖励,这样一分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很多,平时上课的气氛更加积极踊跃了。

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学习习惯不规范;对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到位,认识不到史地生思重要性。有的家长说只要把语数外学好就行了,这是不对的,八年级地理、生物会考,九年级历史、思品会考,考高中有要求。

(2)书写问题(要求每一位同学书写要字迹清晰、规范,卷面整洁),书写不规范对孩子将来各科成绩的影响很大,尤其像是语文英语有写作的科目,希望家长引起重视;

(3)学生完成作业是巩固知识,提高自我的有效途径,多数同学能认真的完成作业,但目前仍有部分同学不能按质、按量、按时完成,早晨来到学校忙着赶作业、抄作业,这就是为什么要求家长签字的重要原因,希望家长们认真的对待孩子作业问题,特别是自己孩子习惯不太好的家长更需要注意,千万不能对孩子放松啊!

2、缺乏进取精神,满足于现状,不会分析各学科及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及时的进行查缺补漏、自我完善,没有按老师的要求总结各科学习的特点和找出规律性的知识。

3、缺乏吃苦精神

(1)学习的自觉性、刻苦些、踏实性不够,玩的时间比较多,如周末很多同学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星期一早晨来到抄袭作业的现象比较突出。不会利用周末的空余时间自学,周末仅仅完成作业。

(2)课余时间利用差,不会充分利用课间时间找老师询问,解决学习中的疑难困惑问题,而是课间的时候,在教室里、走道上追逐打闹……

4、少数学生听课质量不高,不会记笔记,不会在课本上进行勾画,上课爱讲小话,思想开小差,思维不能跟着老师,对老师的讲解常常一知半解。

5、不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主动学习差。

6、交友:来到新学校,结识新同学,认识新朋友,随之而来的是有些其他班,甚至是高年级的一些品行不端的同学来找,需要我们家长教会孩子正确的处理、面对这些关系,否则就会出现一些影响学习的情况发生。

7、时间:随着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熟悉,我们也就要求家长们更进一步的调控好孩子们的作息时间,尽量减少孩子们在学校附近逗留的时间。

四、对家长的建议与要求

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结合一学期以来存在的问题,我这里有几点小小的建议,希望家长能配合做到。

1、注意孩子的假期安全,时时记住:安全第一!

2、要督促孩子按时完成假期作业,不要赶作业。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如果有条件,督促孩子每天至少半个小时课外书的阅读,可以摘录优美的句子,英语最好能出声朗读,最好有发音标准的磁带进行跟读,如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比较适合初一学生学习。

4、家长一定要检查孩子的作业,就算你看不懂你也要看,至少看看字迹是不是清楚,试卷是不是干净整齐。

5、发现问题及时与老师联系。如果您的手机或者电话号码换了,请及时告诉老师。当您有什么想法和好的建议,请多和我交流。

最后再次提醒各位家长注意放假时间:

下学期开学时间是:3月1日早上八点到校并考语数外三门(内容是寒假作业中的内容。)

三年级数学期末总结篇6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师素质和全校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举行的教研活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任务

认真贯彻落实街道中心学校教研工作计划精神,优化机制,明确措施。

1、规范办学行为,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开设课程,开足课时。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参加街道的教研活动,在校内积极开展评课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3、加大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构建课改理念指导下的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争取在学年学考试中学校的排名有进步。

4、强化过程管理,加大教学各环节管理的力度,努力使常规教学管理达到精致、精细化要求。

5、扎实开展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建立健全学生评价档案,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三、具体措施

1、严格执行课程方案,规范各项办学行为。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要求开齐课程科目,开足课时。

2、按照上级的要求和指示精神,根据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教师的工作评价方案,关注教师研修,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将常规管理检查结果纳入评价方案,从多角度、多方面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充分调动全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教研工作的力度,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一是继续抓好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工作。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课程理念思。二是结合教学实际认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校本教研活动要立足于“解决问题”,解决各学科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抓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抓好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培养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其骨干带动作用。

4、按照《信宜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切实抓好教学常的管理,指导教师上好合格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5、继续开展读书意义教育。通过国旗下的讲话、班会以及板报等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读书意义教育,使学生在心目中树立起“读书”的坚定信念。

6、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兴趣活动,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特长。

附:2018至2019学年学校每月工作安排

月份

主 要 工 作

2018

9月

1、配合中心学校开展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改革“三个一”分片推进活动。

2、组织教师参加市教育局部编教材研讨活动。

3、收集各班教育教学计划、培优辅差计划、等。

4、组织新教师参加培训活动。

5、全国推普周宣传活动。

6、听新教师上课。

7、收看数学信息化教学视频。

10月

1、深入班级听课,教学常规检查、培训。

2、组织参加义务教育课堂改革“三个一”活动。

3、组织教师参加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研讨展示活动。

4、校本教研活动(新教师、四年级教师、一年级教师)

11月

1、深入班级听课、(一、四年级)。

2、组织参加义务教育课堂改革“三个一”活动

3、参加小学教研基地开放周活动。

4、组织参加部编教材使用情况调研及课例展示。

5、做好三——六年级抽考工作。

12月

1、校本教研活动(二三五年级)。

2、参加义务教育课堂改革“三个一”活动。

3、组织参加课型模式研讨与高效课堂成果推介活动。

4、期末复习工作研讨活动。

7、迎接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大检查。

2019

1月

1、深入班级听课,制定各班级期末复习计划。

2、组织参加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复习课经验交流会

3、三--六年级抽考。

4、学期期末考试工作。

2月

1、收集各班成绩分析及总结

2、各班级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3、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4、修订新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5、新学期深入班级听课,新聘、四年级教师。

3月

1、配合中心学校进行义务教育课堂改革“三个一”活动。

2、组织教师参加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推介活动。

3、组织教师参加部编教材培训。

4、收集新学期班级教育教学计划。

4月

1、深入班级听课。

2、校教研活动(一、四年级)。

3、组织教师参加部编教材课例展示。

4、三——六年级抽考。

5、作业检查。

5月

1、深入班级听课。

2、组织教师骨干教师送课下乡活动。

4、各班科期末复习研讨。

5、教学常规检查。

6月

1、深入班级听课、各班科期末复习指导。

2、校本教研活动(二、三、五年级)。

3、学科优秀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收集。

4、三--六年级抽考。

5、迎接全街道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大检查。

7月

1、期末考试工作。

2、期末考试、评卷工作。

3、收集各学科总结。

4、教研工作分析与总结。

8月

1、各学科学年试卷及质量分析。

2、部编教材培训前期准备工作。

三年级数学期末总结篇7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 成本核算与管理 成绩评价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2010年7月,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则谈到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不管是教育部16号文还是国务院的规划纲要,其核心观点都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近年来,教育界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讨论很多,其中一体化教学模式被广泛接受,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教、学、做一体化,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解决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反过来,再利用积累的专业理论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新的工作问题,即所谓的“做中学,学中做”。

一、实验设计背景

成本核算与管理是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共设有90个学时。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下,以材料费用核算为例,其教学实施过程一般是:首先由教师讲解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然后学生模仿例题做练习,最后由教师评讲。结果是学生连领料单是什么都没见到,只会做练习,并不能解决工作中材料费用的核算问题。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式后,我们首先对材料费用核算涉及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分析(见表1),接下来针对表1分解的知识与能力重新组织教学过程,基本过程如下:学生(分组分岗)熟悉虚拟企业经营环境(来自实训教材或教学软件)、生产工艺流程、成本核算制度、对单据进行归类、编制发料汇总表(假设企业采用一次加权平均法对发出材料进行计价)、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登记相关账簿;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的办法,或者老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如:面对众多的领料单怎么办?要不要一张张处理?怎样设计合适的发料汇总表?为什么要编制分配表?怎样设计合适的分配表?用什么方法分配公共材料费用?依据是什么?处理材料费用的原则是什么?明细账在材料费用核算中起什么作用?不要行不行?设计明细账的依据是什么?老师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要管控好课堂,做一个引导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高度体现“知行合一”,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考核形式也由传统的“考勤+练习+期末考试”的形式改变为形成性考核方式,具体如表2所示,侧重考察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计

在高职教育中,一体化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说明

(1)自变量:本实验中自变量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2)处理:被试采用该教学方法则是实验的“处理”。

(3)因变量:本实验中因变量是学生学习效果(用总评成绩来表示),可以由学习态度、综合能力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三个指标来衡量。由表2可知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的考核由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团队作业、期末考试三个方面构成。平时成绩主要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所以可以用平时成绩作为学习态度的测量;团队作业反映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含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因此可以用团队作业成绩作为综合能力的测量;期末考试试题主要是按课程标准要求,从题库中抽取试题并做适当调整,因此可以用期末考试成绩作为专业知识学习效果的测量。

(4)测试对象:本实验的测试对象是会计电算化专业2012级会计1班和2班学生,其中1班学生人数为45人,2班学生人数为43人。

2、实验设计方案说明

本研究拟采取事后对照组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以2012会计1班作为控制组,该控制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未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2012会计2班作为实验组,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该实验方案中的处理X,表示是否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由于该变量与班级完全对应,所以可以直接以班级变量作为分组因素变量。R表示随机抽样,从诸多项目式教学课程中随机抽取到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作为实验。实验观察结果O1表示的是2012会计2班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用平时成绩O11、团队作业成绩O12、期末考试成绩O13、总评成绩O14四个变量来衡量;O2表示的是2012会计1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学习效果,用平时成绩O21、团队作业成绩O22、期末考试成绩O23、总评成绩O24四个变量来衡量。除了独立样本T检验外,本实验还将采用方差分析,纳入分析的分组变量包括班级和性别。

(1)独立样本T检验的假设如下

H01:O11=O21,假设两个班平时成绩无差异,即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习态度无影响。

H02:O12=O22,假设两个班团队作业成绩无差异,即一体化教学模式对综合能力的提升无影响。

H03:O13=O23,假设两个班期末考试成绩无差异,即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无影响。

H04:O14=O24,假设两个班总评成绩无差异,即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习效果无影响。

(2)一元方差分析检验的假设如下

H05~H08:假设一体化教学模式分别对两个班的学习态度、综合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和学习效果无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

H09~H12:假设性别分别对两个班的学习态度、综合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和学习效果无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

H13~H16:假设一体化教学模式、性别对两个班的学习态度、综合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和学习效果无影响(双因素方差分析)。

3、外生变量的控制

在本实验中通过以下途径来控制外生变量的影响。

(1)课程都安排在第3学期,所学课程一样,两个班的学生人数、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都差不多。

(2)没有同学重修该课程,所以没有学生接受重复测试,这样也就不会产生因重复测试而对实验产生影响。

(3)两个班都是同一个老师负责上课和考核,课程考核方式也完全相同,所以对应的测量手段是一致的。

(4)在数据预处理时可以通过分析软件剔除掉极端值。

(5)采取随机抽样方式消除选择偏差。

三、实验结果及评价

1、数据的预处理

数据的探索分析结果的描述性统计摘要如表3所示。

由表3可见,2012会计2班的平时成绩、团队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无论是算术平均值还是中位数,都比2012会计1班高。两个班成绩的标准差规律性不明显。由于T检验和方差分析都假设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方差齐性和独立(对两个班级成本核算与管理成绩的测量是独立进行的,满足样本的独立性),所以在数据预处理阶段要做正态分布检验、方差齐性检验。从数据预处理的结果来看,只有2012会计1班的期末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符合正态分布要求(见表4,KS检验对应的P值分别为0.140、0.200,大于0.05的显著性水平,接受服从正态分布的零假设),但样本数大于30,近似大样本,是否正态分布对后续分析影响不大;而方差齐性的Levene统计检验的结果(见表5)表明,除团队作业成绩的P值接近0.05,其余的P值都远大于0.05,接受方差齐性的零假设。从数据的探索性分析结果来看,本次实验数据可以做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

2、独立样本T检验的实验结果

从表6可知,平时成绩、团队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四个变量T检验的P值都小于0.05,拒绝原假设,有95%的把握认为两个班平时成绩、团队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总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在控制好其他外生变量的基础上,两个班级在成本核算与管理学习方面唯一的区别就是是否实施一体化教学,所以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态度、综合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学习效果四个方面都会产生明显影响。

从表7可知,平时成绩、团队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四个变量T检验的P值都大于0.05,接受原假设,即有95%的把握认为学生在平时成绩、团队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总评成绩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3、方差分析的实验结果

(1)单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与T检验一致,此处不再表述。

(2)双因素方差分析

该分析主要是考虑班级和性别两个因素对各项成绩的影响。根据班级与性别的交叉表(见表8),2012会计1班的男女比例和2012会计2班的男女比例刚好颠倒过来,虽然从上面的T检验知道性别对成绩没有影响,但性别与班级的交互效应是否显著并没有得到证实。从表9班级与性别变量相关性的卡方检验结果来看,班级与性别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从表10至表13各项成绩的双因素分析表来看,所用方差分析模型检验的P值都小于0.05,所用模型有统计学意义,可以用该模型来判断变量系数的统计学意义。与T检验的结果一致,班级变量对四项成绩的影响显著,而性别变量对四项成绩均无影响,班级与性别的交互效应对四项成绩影响不显著。

四、结论

从以上研究我们发现,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显著影响:采取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班级的总评成绩明显高于采取传统教学方法的班级。而且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提高衡量学习效果的三个方面指标:学习态度、综合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均有显著效果。这为我们在其他专业课程中推广一体化教学模式提供了经验指导。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实验过程中尚需完善的地方如下:一是选取的教学课程太少,可以抽取更多课程作为研究案例。二是选取的研究班级太少,只选取本人所教的2个班级进行测试,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和其他任课老师合作,均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这样可以选择更多的班级做研究,比较适合做对比实验。

(注:本文由广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资金资助:高职财经类专业一体化教学体系优化与机制建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1B052。)

【参考文献】

三年级数学期末总结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等数学 考试

在各高职院校的考试中,高等数学是一向重要的测试,其结果可以测试应试学生数学思维训练的情况和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并且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考试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也一定要适应"知识型考核"过渡到"能力型考核",最终达到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从这一方面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方式要多样化的高等数学考核,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全面考察。结合笔者多年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对数学考试方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笔者总结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成绩考核以平时成绩、总结论文和建模论文、期末考试这三个方面为主。

一、平时成绩

在我国绝大部分学校高等数学的考核方式,只有期末考试,虽说也基于平时成绩,但平时成绩的好坏只是一个形式而以,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期末考试成绩才是唯一的形式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以期末考试终结式考核模式其实起不到对学生学习的督促作用。有不少学生在快要期末考试前就套题目,用以前的考试试卷凑起来,进行猜题押题。最后考试成绩公布,对大多数学生考试不及格的情况,老师也是相当无奈,只能通过各种方法加分从而提高及格率。这就造成学生,走捷径,急功近利,平时不用心学习的现状。这种一锤定音的终结式考核模式中平时成绩没有起到作用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所以在高等数学的考核中一定少不了平时成绩,并且一定要保证平时成绩能过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作用。以下几个方面是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

1、对平时的作业评价的重视

高校的高等数学的分类为基础课程,比较多的班级上课,每一个教师带比较多班级,如果因为这样就不重视对平时作业的考核评价,将很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对于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风气来说,平时作业对学习效果的好坏的密切相关性较高。要怎么来平衡老师没有时间和要批改作业的矛盾呢?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要求课代表收集作业,在作业本编号码,督促所有学生交作业。老师随机挑选一部分作业批改,对作业情况及时反馈,给予优秀、合格、不合格、较差的等级评价,并且在作业后面用上激励性的评语。直接在平时成绩记分册上记录学生作业完成和交作业的等级情况。

2、运用面试的方式

让每个学生都与老师有单独面谈的机会,对学生采取面对面的考试,能够从中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真实情况,能激励学生学习。老师可以利用课间时间点名叫学生面试。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计算量较小的题目,或者找某章的某一节的其中几个概念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情况等等。

3、重视期中考试

有一点对于高职学生特别重要,就是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弱化结果,因为他们自学能力不高,一个学期下来,即使考前压力好大,他们可能考试的时候还是考不出好成绩。通过期中考试老师能够及时从中发现学习差的和学习好的同学,鼓励学习差的同学向学习好的同学看齐。因为好的学习评价,会鼓励学生继续努力,而不好的学习评价也会促进学生尽早改变学习态度,努力赶上。但是此时方法实施起来存在一些障碍:因为高等数学期中考试涉及到比较多的班级,不可能统一组织,只能随堂考试。又因高等数学大多数是大班课,学生人数相对较多,这就导致考试过程中,有些同学无所谓的态度,甚至等着抄袭他人的成果,这也就使考试纪律难维持,考试的作用打了不少折扣。这就要求期中考试做适当改革,可以采用抽查、抽考的形式等等。总之期中考试肯定要考,但是考试次数尽可能的少。

二归纳论文和建模论文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高素质型人才,学生通过学校三年的专业学习一定要掌握高强的应用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首先我们通过每章写总结性论文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每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应的思想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了。其次教学的重点不是数学知识本身,而是在于掌握数学方法和数学的思维方式,是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能过应用于实际中,数学建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应该结合各章节内容都要选取相应的数学模型。并且编写部分和所学内容密切相关,需要查阅大量与之相关的资料才能完成的实际应用性的题目,让学生随机组合六个人一组,在七到十五天内,按照要求规范书写论文。学生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三、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要做到公平公正,因为期末考试是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试卷的命题不但要起到评价甄别的作用,而且要起到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和激励作用,所有在期末考试内容上要下一番苦功。

1、适当增加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方面的试题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考试要尽可能考到《高等数学》中涉及到的主要概念。考试试卷一定要有基本概念,因为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和核心,这类题目有小量的运算题,主要以填空和选择体的形式出现,学生只要对概念的理解透彻就容易回答。

2、重计算技巧和方法

计算题总是在数学考试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计算机代替认得计算内容越来越多,因此考试中的计算题不应以不常用的解答技巧来提高试题的难度,应该以基本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技巧为主。

3、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实用,

高职高等数学的考试内容既要重理论又要重实际,考试内容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点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高等数学考试的题目中应用题是不可缺少的,但由于受考试时间的限制,试题只能是一些简单的应用,计算量也较小。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成绩考核必须通过考试才能体现出来,但高职高等数学的考试形式是多样化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所以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老师,要多方面的结合社会实际,根据发展需要及时调整高等数学的考试内容和形式,使其能够起到引导作用。只有这样,高等数学的教育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汪新其.数学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

上一篇:数学六年级下册总结范文 下一篇:七年级数学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