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数据分析材料范文

时间:2023-10-07 20:34:14

经营数据分析材料

经营数据分析材料篇1

关键词:火炬松; 工业原料林; 经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S791.255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火炬松原产于美国,由于具有适应性强,早期生长快,木材质量好,松脂产量高等优良特性,在亚热带和部分热带工区广泛引种。福建省大田桃源国有林场引种22.67hm2,为了揭示其生长状况,笔者对火炬松工业原料林的经营效果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火炬松胸径、树高在8年生前为速生期,材积在前14年为速生期,持续时间短。前期速生,18~20年达数量成熟的结论[1],可作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培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火炬松工业原料林的两种经营模式。

2 试验地概况

调查地区位于大田桃源国有林场的丁板工区,地处戴云山的西侧,东经117°29′02″~117°40′04″,北纬125°49′41″~25°52′01″。大田县地势由西南向东倾斜,地形较复杂。气候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兼海洋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5.3~19.6℃,无霜期255~275d左右,年降水量1491.2~1809.6 mm。试验地的海拔800~1000m,岩性以钙质岩为主,土壤为红壤、黄红壤,立地质量多数为Ⅲ级地,部分Ⅱ级地。植被以壳斗科为主,其实为樟科、山茶科、蔷薇科、竹亚科等。

3 调查研究方法

在两种不同的保留密度林分中,共设置6块标准地,每块面积为20m×20m,对各标准地进行调查记载地形、海拔、坡位等立地因子;每木调查实测每木胸径,逢3株测1株树高,枝下高和冠幅,计算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确定平均木;生物量标准地选2株平均做树干解析和生物量测定,共做解析木12株。

4 结果与分析

4.1 火炬松相关方程的拟合

根据树干解析所得的资料,选用一元线性方程、指数方程、一元幂曲线、单分子生长曲线、修正指数曲线、Richards方程、Logistic方程、Schumacker曲线、多项式回归等9个方程进行回归分析,从中筛选出拟合最好的方程[2]。

胸径与年龄曲线:

D=17.34206-25.27744×0.8515899A,

胸径与冠幅曲线:

CW=10.69183(1-e-0.04558677D)1.714402,

D带=-0.1687+1.0594D去+0.0018D2去。

4.2 合理树冠重叠系数的确定

众多学者研究表明,在林分中林木树冠允许有一定程度的重叠,从而增大了林分密度,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并且促进了干形材质的生长,然而究竟以重叠多少为度,则依树种特性的不同而有差异。应根据具体树种生长状况及定向培育目标来确定,一般说来林木树冠的重叠程度可用树冠重叠系数K来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3]:

K=ΣC/10000。

式中:ΣC是指1hm2 林分中林木树冠面积总和,ΣC的求得可通过林分中每一树冠实测所得,亦可用平均胸径所对应的理论冠幅反算求得,造纸原料林应以林分单位面积产量为主要指标,而造纸采脂两用林,还应使树干具有一定粗度(即目的的材种数量多)且年生长量又高时的K值为合理的重叠系数。本研究将各有关标准地的材料整理计算,经测算造纸采脂两用林K值为1.0715,而造纸林K值为1.2517。

4.3 火炬松工业原料的经营模式

4.3.1 火炬松最大经营密度的确定

根据火炬松的树冠曲线(D-CW),胸径生长曲线(A-D)以及合理的重叠系数(稀组1.0715,密组为1.2517),推算出火炬松稀植及密植条件下的适宜经营密度的上限值,并分别列于表1和表2。

从表1、2可以看出:在15、20、25年生时,稀组单位面积年产量均未达到速生丰产的标准,只有密植组较理想,在15年时达0.66 m3/年·亩,故若要培育工业原料林,则应选择较大密度造林,并于15年时进行主伐。

4.3.3 各模式生长分析

根据标准地材料(即一般经营),对两模式进行生长分析,并将结果列于表4和表5。

从表4、表5的生长分析表可看出,Ⅰ、Ⅱ两种模式到15年主伐时,材积年生长9.954 m3/hm2,接近丰产林标准;若采取集约经营,材积年生长可达到10.5 m3/hm2以上,达到丰产林标准的要求。

5 结语

通过确定的两个树冠重叠系数,推算出火炬松稀组和密组的最大经营密度,经选择只有当K=1.2517时,各生长较为理想。在选择树冠重叠系数1.2517的基础上,设计两种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经营模式,并进行分析,材积亩蓄积可达9.954m3,平均生长达0.66m3∕亩,接近速生丰产林标准,可作为造纸原材料的培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涂育合.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生长过程比较的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0(1):25~27.

[2] 郎奎键,唐守正. IBM PC系列程序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7.

[3] 郑勇平.杉木人工林树冠最大重叠系数及适宜经营密度的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1,8(3):300~306.

[4] 涂育合.湿地松工业原料林培育模式的研究 纸浆林适宜经营密度的确定[J]. 福建林学院学报,1999(3):27~28.

[5] 唐代生.基于GIS/MIS/OA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经营模式的研究[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5(1):112~113.

[6] 张奋华.安福县“林脂纸”结合经营模式的研究[J].华东森林经理,1995(1):63~64.

经营数据分析材料篇2

统计学是一门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来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数量特征的方法论科学。企业要生存,经济要发展,管理要科学,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撑。统计对于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为各项职能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为防范和化解风险,发挥其预警作用,新经济时代统计信息是影响企业管理层决策成败的关键。统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

一、现代企业发展中统计分析的意义与要素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统计分析是通过统计人员对企业统计资料的掌握,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企业内部一切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分析与综合研究,清楚分析企业的内部发展状况,并对其结构现状及形成的原因进行清晰描述;企业内部及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也需要透彻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与统计数据相关的疑问,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者具体方案。另外,还需要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并以书面报告形式呈现。

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进度统计分析、综合统计分析、专题统计分析是最主要的方式。三种分析方法的最终目标都是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计划的执行情况,综合评价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并对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与成就部分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差距,以提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更快的提高并发展。通过发挥统计分析职能,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趋势进行分析与研究,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企业的统计分析要素包括企业的劳动力、企业的劳动资料与企业的劳动对象。企业经营要素统计指标中除了上述几个要素的指标外还有技术投入与企业财务指标。

二、现代企业劳动力与统计应用

现代企业的劳动力就是企业参与经营活动的劳动者,是企业中所有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劳动工作的,并在企业中获得报酬的人员。劳动时间的利用指标是企业在生产者的各种劳动时间总数相加的基础上进行核算,劳动时间的利用是建立在各种劳动时间总数的指标基础上的。劳动时间总量指标是日历工时数、企业制度内的出勤数和实际生产的工时数。劳动的时间利用指标就是员工的出勤率、作业效率与企业制度时间的利用效率。

三、现代企业的工资统计应用

1.现代企业工资统计的总额概述

现代企业中的工资总额是企业在一定的计算时间内,实际支付给劳动者的所有的劳动报酬。在做统计中,企业工资总额是与企业劳动人数统计范围适应的,工资是企业对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性质的支出,按照实际发放给劳动者的数额进行统计的。

2.现代企业的平均工资统计

现代企业内对劳动者发放的平均工资是在一段时期内,对企业每一位劳动者的工资的平均数额。平均工资的统计是反映了企业的工资变化程度,是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任务。统计得出的平均数额是反映了平均工资的指数:平均工资的指数是企业报告期内的平均工资与企业基期平均工资比。

3.企业的平均工资的增长与劳动生产增长关系

从社会的角度分析,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的速度是比平均工资增长速度要快,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和符合经济的要求;从企业的角度分析,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比平均工资的增长素质快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盈利的重要方式;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出发,分析平均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数量是可以进一步改善企业劳动者的生活与生产状态,使劳动者与企业的关系更为贴近。

四、现代企业劳动资料的统计应用

1.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的统计应用

现代企业固定资产是企业期限较长的、单项价值较高的、可以保持在使用过程原有的形态的劳动资料和其他物质资料。企业固定资产的统计价值指标就是固定资产的原有价值、固定资产的净值与固定资产重置的完全价值。

2.现代企业的生产性质的设备统计应用

生产性质的生产设备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益的重要影响因素。生产性质的设备的统计指标是实有设备的使用情况、实有设备的按照情况、已经安装的设备的完好青睐和利用率。在统计过程中对设备的数量、使用时间、生产能力和综合利用等等方面分析其价值。

五、现代企业原材料与能源的统计应用

现代企业中的原材料与能源的统计表现在反应企业原料供应过程和使用情况上面。它的统计指标是原材料的收入量、消费量、拔出量和储备量。其中的关系为期初库存量+本期收入量=本期消费量+本期拔出量±盘盈盘亏量+期末库存量

企业单位产品原材料的消耗量是单耗,是生产每单位产品消耗原材料数量。单耗=原材料总消耗量/产品产量

原材料的利用率=(合格产品的原材料数量/原材料总消耗量)×100%

原材料的消耗定额情况检查内容包括一种产品的消耗一种原材料的定额执行情况,多种产品的消耗一种原材料的定额执行情况和一种产品消耗多种原料的定额执行检查。这样可以算出企业生产时节约或者超支的数量。

结论

当前,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健全统计法制,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真正体现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在企业具体设置和,!完善统计指标体系时,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的内容应包括企业业务发展状况,企业运营收入、效益和投资情况,企业 人力资源等,并且尽量使指标按市场要求细化;二是规范性原则。指标体系应从指标名称、指标概念、统计口径、审核关系、取数来源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和要求,力求指标设置科学化;三是及时性原则。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格局不断变化,要对指标体系及时进行调整,及时上报;四是客观性的原则。指标体系要能客观有效地反映本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能力、主要业务的发展前景等重要信息。

现代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实现统计手段现代化,使统计信息及时地为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

经营数据分析材料篇3

一、物流货运成本的构成与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结合货运生产耗费的情况,货运企业成本项目可划分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其他直接费用、营运间接费用等四个基本部分。

(一)直接人工

直接人工是指支付给营运车辆司机和搬运工人的工资,包括司机和工人随车参加本人所驾车辆保养和修理作业期间的工资、津贴、生产性奖金以及按营运车辆司机和工人工资总额14%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二)直接材料

货运企业的直接材料相对比较简单些,主要包括燃料和轮胎两种,具体而言,就是汽油、柴油和外胎,这三项成本支出在货运企业的直接材料成本中一般会占到8成以上。

(三)其他直接费用

1、保养修理费。指营运车辆进行各级保养及各种修理所发生的料工费(包括大修理费用计提额)、修复旧件费用和行车耗用的机油、齿轮油费用等。采用总成互换保修法的企业,保修部门领用的周转总成、卸下总成的价值及卸下总成的修理费支出包括在内。

2、折旧费。指按规定计提的营运车辆折旧费。

3、养路费。指按规定向公路管理部门缴纳的营运车辆养路费。

4、其他费用。指不属于以上各项目的与营运车辆运行直接有关的费用。包括车管费(按规定向客运管理部门缴纳的营运车辆管理费)、行车事故损失(营运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因行车事故发生的损失。但不包括非行车事故发生的货物损耗及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车辆牌照和检验费、保险费、车船使用税、洗车费、行车杂费等。

(四)营运间接费用

营运间接费用是指车队、车站等基层营运单位为组织与管理营运过程所发生的应由各类成本负担的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包括工资、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修理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等。

货运成本是表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成果。如何对其进行核算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就笔者调查而言,当前货运企业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特点:(1)货运企业的车辆所有权可谓五花八门,有自购的,也有集资的,还有挂靠取得营运牌照的。其成本核算方法不尽相同。(2)企业对各种原材料、燃料、轮胎、工具和各级维修作业等,根据市场行情制定计划价格,定期调整价格差异。(3)货车常年在路上,司机有很大的自主空间,车辆行驶里程如何,货物数量多少,油量消耗大小等等,都无法像其他生产企业一样直接监控,车辆一般采取定点加油、计划价格的办法。(4)对于燃料、轮胎的主要原材料,一般按行车公里数采取消耗定额的办法进行核算与监督。

二、货运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核算主体界限不清。由于货运企业的运营方式与一般的其他企业比较有着较大的特殊性,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不明显,尤其是在有些小货运企业中,对于各种车辆不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核算方式,而是采用同样的成本核算方式,导致一些成本项目核算的不真实、不准确。

2、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由于货运企业经营方式的特殊性,会计核算有违规操作现象。有些货运企业采取承包、承租、挂靠经营方式,根本不设账,只以票代账,或者虽然设账,但往往在收方面只体现承包承租收、挂靠收等,成本核算也无法进行,导致账目混乱。

3、内部管理制度缺失。由于货运企业承包、承租、挂靠等经营方式的特殊性,使得货运内部的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很不完善,或者即使订立有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也难以贯彻施行,只能流于形式,导致整个会计制度的执行和会计核算的监督无法开展。

4、会计机构设置与会计人员任用不符合会计规范要求。出于成本考虑,不少货运企业在会计机构设置上一般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有的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在会计人员任用上,最常见的做法就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做兼职会计,这些人往往在数个单位兼职,一般定期来做账,会计核算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二)计划价格的制度执行容易出现偏差

这种情况在原材料价格起伏变动频繁的时候体现得尤其明显。近年来燃料价格一直上涨,在制定计划价格时很难找到合理的价格标准,从而造成计划价格制度流于形式。

按现行制度规定,原材料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价格计价核算,也可以按计划价格计价核算。而对于燃料收发业务较多且计划资料较为健全、准确的货运企业,多采用计划价格对燃料进行收发核算。对燃料按计划价格核算的特点是:收发凭证按燃料的计划价格计价,原材料的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均按计划价格登记。燃料的实际价格与计划价格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月份终了,将发出的燃料的计划成本与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

(三)消耗定额的制定与实施面临严峻考验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定额制定的依据不科学,与实际情况脱节;第二,定额考核涉及有关责任人经济利益,容易使责任人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第三,定额制定不够严格,对于脱离定额的,往往没有寻找具体原因进行责任划分。

三、加强货运成本核算与管理措施

如何提高货运企业会计工作质量,做好客运成本核算,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1、根据不同的车辆来源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式。(1)由单车承包和单车租赁来的货车,其成本构成中不含折旧费,但增加承包金或租金,具体金额由公司在承包或招标中确定;(2)合股经营和线路租用货车,其成本构成增加线路使用费或管理费;(3)货运附加费和车辆通告费按有关规定应作为代收代付款,不计入成本和收入(但实际上由于货运经营者在代收代付客运附加费和车辆通行费收支不平衡,有一定差额,所以大部分货运经营者都将它们既计入成本,又计入收入);(4)货运企业将货车的风险成本计入总成本,如为货车和货物支付的各种保险金等。

2、建立健全货运生产记录。做好车辆维修作业记录,车辆、设备利用记录,财产物资变动记录,管理信息记录等原始记录。企业的物资财产要定期盘存,保证账实相符,并及时处理多余积压物资,减少物资损耗。定期盘点是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也是能否准确核算的重要保障。月末、年末均应该对物资进行盘点,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应该找出原因,划分责任,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惩罚。

3、按规定设置会计机构。根据企业自身业务量的大小,吸引人才,配备足够的、业务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合理安排岗位和人员,发挥各个岗位之间的牵制作用,解决成本核算不力的现象,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

(二)加强计划价格制度的执行、管理、监督

近年来市场材料价格经常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下,特别是国际油价呈飙升态势,燃料价格一路上涨。因此,在制定燃料、轮胎等计划价格的时候,就比较难找到合理的价格标准,从而有可能造成计划价格制度流于形式。所以,对燃料、轮胎以及其他原材料、维修作业等,应该及时根据市场行情制定计划价格,并根据市场实际定期调整价格差异,保证成本核算的真实性。

计划价格的制定与核算要着重考虑下面几个因素:第一,最近一段时间同一材料的市场价格;第二,近一段时间以来材料价格浮动走势;第三,出现价格差异之后应该寻找出差异形成的原因,并将责任具体到相关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在平时企业会计核算中,要加强材料采购(特别是燃料和轮胎)的数量和质量的监督。做好材料领用的登记与考核,从而能够保证计划价格和消耗定额的有效运行。

(三)加强定额消耗管理与修订

1、选用科学的定额消耗核定方法。消耗定额核定的具体方法需要综合统计、经验、路况和车况等各种因素。

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必须充分发动群众,采取上下结合的办法。定额的标准既要具有先进性,又要留有余地。所谓的先进性是相对的先进,是使大多数车辆和司机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标准。如果标准过高,大多数人经过努力还是达不到,就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反过来,如果标准定得过低,很多人不需经过努力就能达到,也不利于促进生产、降低消耗。因此,这个标准应该是先进的而又留有适当的余地,这是制定消耗定额的基本原则。

做好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工作还要根据不同条件和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通常采用的有技术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经验估计法三种。(1)技术分析法。技术分析法是根据设计图纸、工艺规格、材料利用等有关技术资料来分析计算材料消耗定额的一种办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研究分析产品设计图纸和生产工艺的改革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可能性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技术资料,经过严密、细致的计算来确定的消耗定额。在客运行业中,通常是根据客车汽缸的自重、排量、马力和座位数对燃料的消耗进行分析,通过物理学和动力学的公式,得出材料消耗定额。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定额一般比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技术性较强,并不是每一个企业每一种材料都能做得到的。(2)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根据某一产品原材料消耗的历史资料与相应的产量统计数据。计算出单位产品的材料平均消耗量。在这个基础上考虑到计划期的有关因素,确定材料的消耗定额。以轮胎为例,计算公式如下:百公里轮胎平均消耗量度。一定时期轮胎消耗总量/相应时期的客车的行驶里程(以百公里为单位)。用这个公式计算出来的轮胎平均消耗量,必须注意消耗总量与行车里程计算期的一致性。如果消耗总量的计算期为一年,那么行车里程的计算期必须也是一年。根据以上公式计算的轮胎平均消耗量,还应进行必要的调整,才能作为用于核算和管理的消耗定额。计划期的调整因素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可以节约材料消耗的某些因素,这些因素应在上述计算公式的基础上作适当调整。例如,在路况好的线路上,轮胎的消耗肯定要比路况不好的路面要小,在制定消耗定额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到这种差异,对不同线路的消耗定额进行修正。(3)经验估计法。经验估计法主要是根据老司机的驾驶实践经验,同时参考同类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通过与干部、技术人员和司机相结合的方式来计算各种材料的消耗定额。

一般地说,比如燃料和机油等原材料的消耗定额可以用技术分析法计算,同时参照必要的统计资料和运输实践中的工作经验来制定。轮胎和修理配件等的消耗定额,大多可采用经验估计法或统计分析法来制定。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在制定消耗定额时,都必须走群众路线,实行干部、技术人员、工人的三结合,共同审查和确定各种材料的消耗定额。

2、制定科学、先进的定额消耗标准。在日常运营管理中,还要充分发挥行车日志作用,深入掌握各部运营车辆运营成本细节,运用科学的定额消耗核定方法,从而计算出科学的定额消耗标准,并对各种原材料、燃料、工具、资金占用、费用等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先进的平均定额标准,进行成本管理核算。同时,应根据企业运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生产环境的改善,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修订、完善。对燃料、轮胎等同常消耗量较大的原材料,要依据以往的统计数据制定并修正定额方案,加强对行车消耗的核算与管理。

经营数据分析材料篇4

摘要:分析程序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程序,如在进行风险评估程序时利用分析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利用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与注册会计师对其环境的了解一致。但在审计实务中,如何使用分析程序发现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却一直是个难点。本文结合具体的案例资料,详细说明如何使用分析程序发现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以便相关人员更好地使用该程序来完成审计工作。

关键词 :分析程序;重大错报;财务数据

一、分析程序的定义

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在必要时对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值差异重大的波动或关系进行调查。

二、案例资料

蓝天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张明和杨天浩负责审计青山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的财务报表,资料为:资料一:青山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甲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产品销售采用赊销方式,正常信用期为20 天,无明显产销淡旺季。在甲产品的生产成本中,甲原材料成本占重大比重。甲原材料在2013年的年初、年末库存均为零。甲产品的发出计价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

资料二:2013 年度,青山股份有限公司所处行业的统计资料显示,生产甲产品所需甲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汇率因素导致甲原材料采购成本大幅上涨;替代产品面市使甲产品的市场需求减少,市场竞争激烈,导致销售价格明显下跌。

资料三:青山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度未经审计财务报表及相关账户记录情况如下:

1. 甲产品2012 年度和2013 年度的销售记录(表一)。表一甲产品2012年度和2013年度销售记录

和坏账准备项目附注如下:2013 年销售甲产品的应收账款年末余额为16500 万元,对甲产品的应收账款计提的的坏账准备为66万元。

销售甲产品的应收帐款账龄分析见表四所示。

表二甲产品2013年度收发存记录表三甲产品相关的应收账款变动记录

三、分析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识别重大错报

如何通过分析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来识别重大错报呢? 根据资料三表一提供的财务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2013 年甲产品的相关数据如下:销售单价=55000/1000=55(万元/吨),单位营业成本=44000/1000=44(万元/ 吨),销售毛利率=(55000 -44000)/55000*100%=20%;同理可计算出甲产品2012 年的相关数据如下:销售单价=35000/700=50(万元/吨),单位营业成本=29750/700=42.5(万元/吨),销售毛利率=(35000 -29750)/35000*100%=15%。表四销售甲产品的应收帐款账龄分析

根据资料一,我们知道青山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甲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在甲产品的生产成本中,甲原材料成本占较大比重。甲原材料在2013年的年初、年末库存均为零。甲产品的发出计价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根据资料二:2013 年度,青山股份有限公司所处行业的统计资料显示,生产甲产品所需甲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汇率因素导致甲原材料采购成本大幅上涨;根据资料一和二,甲产品的成本应该大幅上升,但根据我们的计算,甲产品2013 年单位营业成本为44 万元/吨,2012 年单位营业成本为42. 5 万元/ 吨,上涨的幅度=(44-42.5)/42.5*100%=3.53%,根本没有发生大幅上涨,计算出的数据与背景(非财务数据)不符,说明营业成本可能存在重大错报。资料二说替代产品面市使甲产品的市场需求减少,但我们根据资料三表一的数据看到,2013 年销售的数量是900 吨,2012 年的销售数量是800 吨,市场需求增加了,说明数据与背景(非财务数据)也是矛盾的。

资料二说市场竞争激烈,导致销售价格明显下跌,但根据我们的计算,甲产品2013 年单位售价为55 万元/吨,2012 年单位售价为50 万元/吨,销售价格也是上升的,说明数据与背景(非财务数据)也是矛盾的。还有,根据资料一和二,甲产品成本上升,价格下降,销售毛利率应该是下降的,但根据我们的计算,2013 年的毛利率为20%,2012年的毛利率为15%,即计算出的毛利率是上升的,说明数据与背景(非财务数据)也是矛盾的。2013年度报表所示数据与资料中的背景(非财务数据)不符,预示着2013年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均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收入与成本不匹配。

根据资料一,青山股份有限公司无明显产销淡旺季,资料三表二中却显示甲产品在12 月有大量的出库,很可能表明存在虚构销售的重大错报风险。

根据资料一,青山股份有限公司的甲产品销售采用赊销方式,正常信用期为20 天,但根据资料三表三数据分析可知,2013 年12 月10 日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在2014 年1 月31 日仍未收回(信用期早过了),应收账款可能存在坏账计提不足或虚构收入等重大错报风险。根据资料二,因为市场竞争激励,甲产品的市场需求减少,这与资料三表二中显示的甲产品2013 年度年末存货余额为零存在矛盾,该存货很可能被低估。

四、分析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识别重大错报

根据资料三,2013 年销售甲产品的应收账款年末余额为16500万元,对甲产品的应收账款计提的的坏账准备为66万元,计算出的坏账计提比例=66/16500*100%=0.4%,与会计政策规定的0.5 %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不符(更低),公司可能存在少计提坏账准备的错报。

根据资料三的表四,我们可以分析年初数和年末数的关系,然后看哪些数据是不可能发生的,如果表中存在不可能发生的数字,那就意味着错报的存在。根据逻辑关系,我们可以知道2013 年应收账款在1 年以内的年末数(10000 万元),应是2013 年新增加的应收账款,这个数与年初数没有关系,金额只要合理都不存在问题;应收账款在1-2 年的年末数1500 万元,是由1 年以内的年初数8300 万元演变来的,因为8300 万元是以前年度的应收账款,所以只能收回,年末数只能小于年初数,即8300 万元减少到了1500 万元,是合理的不存在问题;2-3 年应收账款的年末数2400 万元,是由1-2 年以内的年初数1200 万元演变来的,这里2-3 年应收账款的年末数2400 万元大于1-2 年以内的年初数1200万元,是不符合逻辑的,可能存在虚构收入,虚构应收账款等重大错报。同理,3 年以上应收账款的年末数2600万元,是由2-3 年年初数1100 万元和3 年以上年初数1400 万元之和(2500 万元)演变来的,因为3 年以上应收账款的年末数2600 万)大于2-3 年1100 万元和3 年以上1400 万元的年初数之和(2500 万元),是不符合逻辑的,可能存在虚构收入,虚构应收账款等重大错报。

在审计实务中,使用分析程序对财务数据之间和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能让注册会计师发现异常,发现错报,从而确定重点审计领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本文能更好地推广分析程序在审计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书慧,窦新顺.基于分析程序的审计技术创新例解.财会研究,2014,(2);66-68.

[2]张小龙.审计实务中分析程序的运用.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8);144-145.

[3]郭少东.分析程序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时代经贸,2012,(8);94-94.

经营数据分析材料篇5

【关键词】成本;核算;控制;研究

一、酒店餐饮业成本核算的方法。

(1)根据目标销售市场,确定目标成本的占比。酒店要根据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与自身特点确定当地的消费对象,制定出相应的酒店目标消费市场,从而按照消费者的特点确定酒店的目标分类成本占比与综合成本占比。(2)要加强日常成本的核算,从而控制目标成本。当酒店的目标成本得到控制以后,就必须加强日常成本的核算,以便于严谨的及时检查和监督实际运作成本是否高于目标成本。

二、酒店餐饮业的日常成本核算的方法

(1)主料的成本核算。厨房运作的支出在餐饮行业企业中占有者举足轻重的地位,厨房的净料率由食品原料的进货规格质量与初加工技术两个分类组成,净料率的计算方法,由毛料数量减去次料数量减去下脚数量,就是净料数量,净料价值除以净料数量得出的值,就是净料单价。净料成本,根据加工的方法可以分为主料,半成品与熟制品三个种类。(2)毛利率和利润率的核算方法。毛利是对净利的相对称呼,又称“商品进销差价”,是商品销售收入减去商品进价的余额。而毛利率则是指毛利占商品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百分比。毛利率在一般情况下分为综合毛利率、分类毛利率与单项商品毛利率。由于增值税价税分开,所以毛利是商品实现的不含税收入剔除其不含税成本的差额。(3)用料的成本核算。用料成本作为每个厨房必须谨慎核实的项目,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受到酒店的特别重视,以下公式,从客观上体现了厨房用料核算的过程。本期耗用原料成本=期初原材料+本期购进原料―期末结存原料。成本价=进货价/[出成品率×投料标准(数量)]。毛利率=(销售价格―原料成本)/销售价格*100%。销售价格=原料成本/(1-毛利率)或者是:销售价格=原料成本+毛利额,或者是:销售价格=原料成本×(1+加成率),或者是:销售价格=原料成本+加成额。加成率=毛利率/(1-毛利率)。毛利率=加成率/(1+加成率)。原料价值=毛料价值-(次料数量×单价+下脚数量×单价)。在这个公式中,可以清晰的突出厨房的材料使用情况。(4)对定额支出的日常整理步骤。在对定额支出的日常整理步骤中,首先要测定厨房基本的定额标准,从而根据销售清单和基本定额,测算出各种原料定额的消耗量,将原料的定额消耗量与出库清单的实际消耗量进行严谨的比对,并分析其中产生差异性的原因。各厨房首先要核对需要采购的内容及货品数量,经由厨师长审核,由餐饮部经理进行批准,最后由采购员按照要求组织材料补充。每天营业结束之后,需要各厨房对剩余的原材料,调料与半成品进行盘点,并由厨师长进行汇总。酒店餐饮业的日常成本核算除了厨房要进行必要的成本核算外,其他的部门,也需要进行相关的成本核算。餐厅各吧台酒水员在每天营业结束之后,需要清点酒水日出货量与库存量,财务人员根据每天的相关报表,核算当日的整体支出。成本核算员根据相关的数据材料进行当日的成本核算,于第二天上班之前上报财务经理,餐饮部经理与厨师长。

三、酒店餐饮业做好成本分析的意义。

酒店餐饮业做好成本分析,有助于堵塞浪费现象。成本核算员在作出当天的成本核算后,也要加强分析餐饮各类营业实际成本率,对比酒店的目标分类成本率是否与行业发展的大环境相吻合,如果在对比之后发现偏差,需要及时找出问题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在对厨房进行存货情况分析的过程中,对库存量较大,储存时间较长的原材料做出备案,以便于采购员减少进货量,对保鲜期较短的原材料要建议厨房勤进快销,并在每周总结餐饮成本,做出分析报告。酒店应该每周召开一次成本分析会议,由采购员,厨师长,厨房领班,收货员,成本核算员,餐饮经理,财务经理参加。认真记录在原材料采购与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加强需要完善的地方。在对餐饮日常成本核算推进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的进货,防止原材料的囤积和浪费,保证原材料的利用率和新鲜度。指定相关的厨房管理办法,真正做到堵塞漏洞,减少浪费,增强效益,奖罚分明。在餐饮日常成本的核算中,按照厨房实际领用的原材料计算已售出产品耗用的原材料成本,是大部分酒店习惯使用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核算期为每月计算一次,如果厨房领用的原材料当月用完无剩余,领用的原材料金额就是当月产品的成本。如果厨房有相关的剩余材料,则应该从领用的原材料中减去,求出当月实际耗用原材料的成本。其公式为:本月耗用原材料成本=厨房原料月初结存额+本月领用额-月末盘存额。

参 考 文 献

[1]罗静.酒店餐饮日常成本核算[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0(3)

[2]孟庆芳.酒店成本费用控制之我见[J].金融经济.2010(16)

经营数据分析材料篇6

关键词:成本管理;质量;效率;效益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控制是指对项目施工发生的实际成本通过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等一系列活动,在满足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条件下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降低成本,达到成本控制的预期目标。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从投标报价管理、合同签约管理、生产成本管理和加强审计监督几方面分析和探讨如何进行成本管理控制。

一、投标报价管理,投标报价管理的成本关键控制点:投标立项及审批、投标价格控制

投标报价管理应重点对建设方背景以及所投工程的资金来源进行分析,对工程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是否有垫资情况存在。通过公司内部投标立项集中审批,来确定是否进行投标。如果投标立项审批通过后,要仔细研究招标文件编制竞争力强的投标报价书。要根据施工图纸分解工程项目,结合施工现场的踏勘情况,技术标的编制在保证以后现场施工管理要求后更要本着成本效益原则进行。商务标的编制首先要根据市场情况编制本企业的成本期望值,然后根据本企业的管理水平及其投标技巧等情况考虑适当的利润,确定投标报价。

二、合同签约管理。合同签约管理的成本管理关键控制点:合同签约由公司统一管理集体审批、合同条款严谨规范避免歧义

合同签约既包括与建设方的承包合同签订、又包括施工企业与分包单位、供应商、租赁商等与工程施工活动有关的各个经济体之间的合同。合同签订贯穿与项目施工管理的整个环节,合同管理应由公司统一管理、统一签约,可以有效的规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经营风险便于事前进行成本管理控制。各种合同条款在形成之前应由工程、技术、经营、财务、法务等业务部门参与,制定相应固定的严谨的合同标准文本。合同文本可以根据不同合同类型确定不同合同标准参考合同文本,如专业分包合同文本、劳务分包合同文本、采购合同文本也可分为钢材采购、混凝土采购、等不同的合同文本。每一份合同都要通过公司各职能部门或合同评审小组进行评审后方可进行签订。

三、生产成本管理。生产成本管理的控制关键点:预计收入和预计成本管理、材料管理、纳税筹划、成本核算管理

预计收入和预计成本管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每个工程项目在确定中标后由公司职能部门和项目部对项目的预计收入和预计成本时行细化和分解。对于投标时按标书总价点数下浮中标的工程项目,预计收入和预计成本的细化和分解显的尤为重要。确定预计成本后,在此基础上确定项目部的责任成本,预计成本和责任成本的差就是公司管理费。在责任成本的基础上确定项目的施工成本,责任成本和施工成本的差就是项目管理费,包括项目部人员和项目费用等。施工成本包括项目直接成本、税金规费等。项目的不实际成本发生要在施工成本的可控范围内发生,施工成本是项目实际发生成本的“红线”,如果越过这条“红线”就说明经营存在亏损的风险,项目部就要进行施工过程中的二次经营策划,并成为关注重点并采取相应的经营措施。

(一)材料管理

材料管理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盈亏,工程项目材料费是工程直接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工程成本的60%~70%。材料管理控制分两个方面进行管理控制,一是材料采购管理;二是材料现场管理。

1)材料采购方面,在采购前必须先掌握需采购材料的结算价格与现行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异,并在调查分析该材料市场供应关系的基础上,确定目标采购价格。根据技术部门提供的工程材料预计表,编制材料采购计划单,进行招投标,对于材料采购可按采购不同类别实行不同的采购模式。对于如钢材、电缆等材料可采取公司集中采购模式,由公司统一采购,这样可实现规模化采购,降低采购单价,增加采购的议价能力。

2)加强现场材料管理,要从材料的采购到库存以至领用,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项目部要建立严格的材料验收入库制度,仓库管理员和采购员要验质、验量。施工领用材料时,要根据内部定额限额领料,物资保管人员根据限额领料单发料,领料必须严格领料手续,方可明确责任,超损耗领料者可根据合同约定追究相关管理人员或劳务分包单位责任,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目标责任。同时动员施工人员做好余料的回收工作,减少材料浪费和流失。对于劳务分包的工程对周转材料除了要进行严格数量与规格的验收,因租金是按时间支付的,对租用的周转材料特别要注重其进场的时间。应与施工队伍签订明确的损耗率和周转次数的责任合同,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损耗,同时加快周转材料的使用次数,并且在使用完成之后,应及时退还周转材料,以达到降低周转材料成本的目的。

(二)纳税筹划管理

纳税筹划管理要充分利用税法中提供的一切优惠,在诸多可选的纳税方案中择其最优,以期达到整体税后利润最大化。对于工程项目纳税筹划可以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筹划。

1)合理筹划营业税和增值税纳税基数。税法规定,从事建筑、修缮、装饰工程作业,无论怎样结算,营业额均包括工程所用原料及其他物资和动力的价款。从事安装工程作业,凡所安装的设备价值作为安装工程价值的,营业额包括设备的价款,根据此规定,纳税人可通过筹划设备合同额和建安合同额的比例来取得节税效果。钢结构制作合同额也属于增值税的纳税范畴,我们可以合同筹划钢结构制作的合同额,同样也能达到节税的目的。

2)根据营业税率高低进行合理筹划。税法规定:建筑业的总承包人将工程分包或转包给他人的,以工程的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人或转包人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工程承包公司承包建筑安装工程业务,如果工程承包公司与建筑单位签订建筑安装工程合同,无论其是否参与施工,均应按建筑业税目适用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若建筑工程承包公司不与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安装工程合同,只是负责工程的组织协调业务,对工程承包公司的此项业务则应按服务业税目适用5%的税率征收营业税。税率的差异为建筑工程公司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操作空间。

(三)成本核算管理

成本核算管理是项目成本管理控制的核心。本文中的成本核算是以财务报表中的成本表为基础,从财务角度来进行成本控制,为以后成本分析服务。

1)成本核算首先要设置科学合理的核算科目,科目设置包括前面所讲过的施工成本的分解和财务实际成本的归集。施工成本一般按投标报价的预算价格结合工程的分包情况进行具体的设置,施工成本的分解一定要与财务成本的归集口径保持一致,否则所形成的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没有可比性。经营预算人员和财务人员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在确定施工成本、工程的分包形式以及材料的采购模式后第一时间就要进行成本科目的设置,原则上成本科目设置分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分包成本、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税金。人工费科目下含劳务分包成本,特别主意的是现在大部分的劳务分包成本均含施工用的小辅材,经营预算人员在分解预算成本时一定要按合同来分解,劳务分包预算成本中应含部分材料成本。模板和脚手架费用财务实际成本一般归集在材料费用中,而根据2008版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组成(简称08计价清单组成)中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费脚手架费是放在措施费中,该费用要该按财务实际成本口径归集在材料费中核算。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在08计价清单组成中是在措施费中,经营人员要注意应放在机械费中核算。其他直接费中主要包含环境保护费、文明施工费、安全施工费和临时设施费,08计价清单组成中工程排污费、工程定额测试费、社会保障费、住房公积金和危险作业意外伤害保险均为规费项目,根据财务核算口径经营人员应放在间接费中。

2)实际成本的及时完整归集,真实反映工程实际成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经营预算人员对分包结算做到按月暂结算,并及时传递到财务部门进行实际成本的归集。按月依据工程进度情况进行产值报量,对存在某种原因上报业主的工程量大于实际现场完成量的情况并且业主有书面的确认资料,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就虚增的收入和成本都要进行明确注明,在进行分包暂结算时应分两个结算书进行结算,让财务人员清楚有一部分是虚增的债务,在分包付款时应扣除这部分再按合同约定的付款比例进行付款。同样根据配比原则,实际成本核算中虚增的材料也要及时进成本,否则会造成利润的虚高。对于当明虚增的收入和成本要登记的备查簿中,再下个月要进行红字冲回,以确保财务数据与现场施工进度的一致。

3)阶段性的成本分析。阶段性的成本分析要由项目经理、经营人员和财务人员一起沟通进行。工程施工的每个的关键节点都要进行经济活动分析,通过分析项目成本盈亏的原因,找出项目的亏损点,在工程施工中结合承包合同条款进行工程签证,为以后的工程索赔创造有利的条件。

四、加强审计监督工作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是降低成本的保障,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内部审计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施工项目较为分散,项目经理部具有较大的独立性,项目经理在项目上具有决策权。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审计监督,对于施工项目的违规操作能够及时纠正,从而使企业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过程中的内部审计和项目成本分析不同,内部审计涉及的范围更广泛,除影响项目的直接成本外,还要审查间接费用的开支是否严格控制,有无违反规定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乱挤乱列成本的现象,费用摊销是否合理。及时发现施工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和办法,堵塞漏洞,努力降低工程项目成本,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控制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管理工作,需要施工企业全员参与,在完善的公司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公司职能部门和项目管理人员的降本增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工程项目管理取得预期的利润。

参考文献:

[1] 王新传,袁星.电力工程EPC模式下的纳税筹划[J].财会月刊,2010(09).

经营数据分析材料篇7

关键词:成本;库存周转;积压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1

一、企业加强原材料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原材料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成本竞争力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与原材料相关的成本不但包括直接采购成本,还包括订货成本、储存成本、资金占用成本、变质损失成本、处置损失成本等间接成本,加强原材料管理可以减少间接成本,提高企业成本竞争力。

(二)加强原材料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资金周转能力

资金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资金周转能力是企业营运能力的重要体现。如果企业在采购环节支付的资金大量积压在库存环节,没有快速进入生产环节,企业就不能及时获得资金回流,从而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甚至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

二、衡量企业原材料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及影响因素

库存周转率指标。原材料库存周转率=原材料总耗用额/平均库存余额。库存周转率本质上是由企业原材料的供货速度与耗用速度的相互关系决定的,与企业采购计划、生产计划以及供应商供货响应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1.生产计划的影响。生产计划影响原材料的耗用速度,生产计划对库存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计划的均衡性,均衡生产有利于均衡采购和降低安全库存量,减少采购批量,从而降低库存占用资金,反之亦然;二是生产计划的稳定性,生产计划越稳定,生产计划延期引起的库存资金占用越少,库存周转率就越高。

2.采购计划的影响。采购计划影响原材料的供货速度,原材料的采购计划主要是原材料订货总量、订货批量和订货时点的确定。订货周期越短,订货批量越小,库存周转率就越高。

3.供应商供货能力的影响。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决定原材料的采购周期是否能够满足企业订货需求,如果供应商能够按照企业的生产计划准时送料,企业可以保持较低的库存量甚至零库存,如果供应商对供货周期和最小订货批量要求过于严格,则无法满足灵活的订货需求。

三、库存积压损失率指标

原材料库存积压损失包括库存变质过时损失、库存折价处置损失等。原材料库存积压损失率=原材料库存积压损失/主营业务收入。原材料库存积压损失主要与采购计划的准确性、消耗定额的准确性、产品工艺技术等因素相关。

(一)采购计划准确性的影响

如果企业未按照原材料消耗计划制定采购计划,采购申请与审批流程不合理,内部控制不严格,则很有可能因盲目采购或者随意采购导致采购数量超过实际需求数量,产生库存积压。

(二)耗用定额准确性的影响

物料耗用定额是原材料消耗量计算的依据,同时也是采购量计算的依据,物料消耗定额数据的准确性主要是指定额与实际用量的差异程度。在实际工作中,定额数据的准确性还会受到数据管理能力和定额变更的影响。

(三)产品工艺技术的影响

原材料库存积压风险与企业的产品工艺技术有关,不同产品使用同种类型原材料的规格型号越少,原材料通用性、可替代性越高,原材料的积压风险就越小;企业产品设计的技术方案越成熟,因产品设计变更导致的原材料积压越少。

四、企业加强原材料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采购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

建立完善的采购预算管理制度和采购审批流程,杜绝盲目采购、等不当采购行为,对于生产经营需要,但数量不明确的原材料需求,例如战备物资、备品备件等,企业应充分评估后合理确定采购数量,并单独进行管理。

(二)合理确定采购批量和订货时点

根据订货数量和订货时间确定方式的不同,原材料订货分为定量订货方式和定期订货方式,定期订货方式的订货量=平均每日需要量*(订货天数+供应间接天数)+保险储备定额-实际库存量-已订未到量;定量订货方式的订货点=平均每天正常耗用量*提前订货时间+保险储备量。两种订货方式在管理上各有优缺点,定量订货方式一般采用经济订货批量作为订货量,有利于控制成本,但是管理上难度较大;定期订货方式由于采用固定的订货周期,管理上相对简单。

企业应根据采购特点合理选择订货方式,原材料种类较少,订货成本、储存成本等间接成本较高的企业可以采用定量订货方式,反之则可采用定期订货方式,企业也可以根据ABC分类对不同的原材料分别采取不同的订货方式。

(三)加强原材料保险储备量管理

保险储备量是指物资供应工作中发生到货误期等不正常情况下,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须的储备数量,保险储备量的确定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订货过程中由于保险储备量较为稳定,容易形成库存资金的长期占用。企业应根据缺货风险、原材料价值和可替代性等相关因素确定原材料保险储备量,并尽量降低保险储备量。企业应开发完善供应商体系,对于一些供货周期短,能够准时供货的原材料可以进行零库存管理。虽然每次订货重新确定保险储备量显得不切实际,但是企业仍然需要定期检查保险储备量的合理性,特别是该原材料最后一次订货时应在订货数量中扣减保险储备量,避免保险储备成为积压库存。

(四)加强原材料耗用定额管理

加强定额管理就是要保持原材料的采购数量与实际使用数量一致,避免库存积压。企业应保证定额数据的有效性,尽量降低定额数据与实际消耗之间的差异。企业内部采购、技术、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定额数据必须相互一致,当定额数据发生变更时,采购部门应同步调整原材料采购计划。因定额不准确造成的材料剩余,生产车间应及时反馈并退回仓库。

(五)定期进行原材料库龄分析

经营数据分析材料篇8

一、石油企业钻进对成本标准化模型构建

(一)模型建立的背景与动因

长庆钻井总公司作为石油企业的较大的三级单位之一,自2001年整合成立以来,施工能力逐年增长,盈利能力逐步增强,但自2007年以来,随着国内物价指数不断走高,钻井材料、运输、劳务价格一路上涨,再加上长庆油田区域综合环境的不断复杂化,民营钻井队无序竞争,由此导致钻井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公司盈利空间愈来愈小,钻井队的成本控制难度越来越大,因此,总公司自2010年开始对下属管理项目部推行钻井成本全成本考核制度,公司所属第四工程项目部及下属钻井队也建立了一系列成本控制措施和制度,试行一年成本控制效果较好,但对于一个企业或部门,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何况对于此前经营职能较弱的管理项目部来说,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和措施更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来确立,因此,提前建立一套成本控制标准化模型,把流程和环节确立到模型之中,便于整个体系的逐步推进和完善。

(二)石油企业钻井队成本标准化模型建立思路和示意图

要有效推进成本控制,就必须传递成本控制压力,将经营政策宣贯到位,分层次落实成本控制责任,做好过程控制,并健全考核监督机制。石油企业钻井队成本标准化模型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上述模型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责任明确、政策宣贯,流程1、2;其次,标准建立,流程3、4;然后,进行单井核算及过程控制,流程5、6、7;最后,监督机制及帮促转化,流程8、9。以上流程基于单井核算的特点,按流程顺序依次实施,不但要做到时间上有序推进,而且在信息传递上也要做到环环相扣。

二、石油企业钻井队成本标准化模型应用

(一)营造成本精细控制氛围,分级责任控制

1、宣贯成本控降意识,传递压力

针对总公司经营思路及经营政策所作的改变,项目部进行集中宣贯,目的在于钻井队及时掌握变化侧重点,提前应对。如总公司本年确定扩大钻井队外购材料采购限额后,在经营政策没有正式下文之前,项目部就把思路宣贯下去,以便钻井队在前期经营政策没有下发之前就可以按限额采购,降低材料成本;再如总公司提出本年降本增效目标后,项目部把总公司本年单井工程承包定额与去年进行对比分析,不但编写出辖区内区块定额升降表供井队参考,而且编写总公司全部区块定额升降表,以便各井队掌握本区块定额下降在总公司范围内的水平,理解总公司降本增效的出发点和力度。

2、制订全年各项控降目标,下达生产经营责任书

根据总公司经营目标,项目部将五项成本控降目标及单井节约面目标下达至各钻井队,每轮结算后在工作会上分区块分队通报成本控制情况。项目部不但将钻井队五项成本细分后划分给各职能办公室,并与各职能办公室及相应主管领导签订责任书,而且要求项目部全体人员树立全局成本意识,想方设法降低钻井队成本,如加强搬迁与三池施工的工序衔接、加强完井作业与坐标发放的衔接、制定提速工作小组的考核机制、加强运输承包商的考核等等。

(二)强化各方面对标管理,让钻井队有标可对、有标能对

1、提供对标管理基础条件

项目部把对标管理作为降本增效的一个关键点,将对标管理分为两个层次:辖区钻井队和民营钻井队的对标及辖区钻井队和标杆队的对标。为了提供对标的基础条件,项目部应着重推动落实一些基本工作:如推动落实辖区全部40V钻机增配推移轨道,以便和辖区40LDB及民营队看齐,节约拖井架时间和降低安全风险;落实辖区全部40V钻机增配节能发电机,以便和辖区40LDB及民营钻机达到同等设备条件;给辖区全部钻机购置50KW小型发电机,以便应对阻挡等停期间油料消耗。

2、提供对标基本数据

为了提供可对标基本数据,项目部一方面应收集整理民营队各项生产数据,尤其是技术参数、设备配备、材料采购渠道及价格、成本消耗等方面的数据,整理后下发全辖区钻井队,二是应分阶段整理辖区内标杆队、标杆井的各项数据,如钻井周期、完井时间、泵压排量、材料消耗、修旧利废经验及成本控制的措施等等,确立标杆队和标杆井后,将数据下发辖区钻井队,要求每轮结算完作出本队经营分析,并在本队队务公开会上向职工传达,以利于找差距、定措施。

(三)细化单井核算及过程控制

1、指导井队将单井预算和单井分析精细化

由于油井施工节奏快,单队年施工井口数多达30口左右,因此,单井成本的预算和分析,主要还是要依靠井队来实现,这也符合将井队做为一个成本中心的成本控制理念一致,项目部层面着重指导井队做好单井预算、单井分析及阶段性分析工作,为此,项目部精心设计了一套《单井成本分析及结算模板》,将总公司对于单井结算的所有经营政策悉数包含进去,力求详尽、简洁而且具有可操作性。

对于阶段性分析,一是编制阶段性经营分析通用模版下发,要求遵照但鼓励适当发挥,二是每次工作会上选取部分井队作经营分析,项目部主管部门及主管领导现场点评,以促进各井队分析达到客观、彻底、全面。

2、做到实时控制,发生超大特作时现场进行核查

与器材服务部建立实时沟通,严格执行领料超限额项目部审批制度,每轮结算井成本资料由器材服务部定期发送至项目部,对于无领用限额的材料,如其它材料或机油,则由经营财务办定期进行各队汇总,分项进行分析,如大绳、特种机油等,消耗逻辑异常的,提交效能监察小组。建立风险核查仲裁制度,实现生产、技术与经营联动机制,井队一旦出现复杂情况,由生产、技术办公室即时通知经营财务办公室,经营财务办公室做好上井核查的各项准备,复杂解除后,经营财务办公室组织人员立即上井进行核查,为风险仲裁提交基础资料。

3、精细化组织风险仲裁工作

精确科学的风险仲裁是对井队发生超大复杂成本的合理补偿,项目部力尽做到仲裁公平合理,井队提交的每一份仲裁报告都经生产、技术、财务办公室签署基础信息,然后提交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仲裁委员会由项目部领导班子及各办公室主任及关键人员组成,对于总公司政策明确的项目,按政策进行补偿,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总公司没有明确的超大复杂新情况,由仲裁委员会讨论,统一意见后形成会议纪要,后期遵照执行。

4、做好每一轮成本结算工作

在每轮单井结算核对成本下发后,项目部财务办按照单定额文件进行核对的同时,也下发各队要求核对本队结算成本有无问题,有问题的则立即反馈给财务办,由财务办反馈给定额办公室。仲裁后每轮单井最终成本下发后,财务办再次按照定额文件进行核对,确认仲裁结果是否给予补偿。每轮最终成本下发后,项目部将成本进行累计汇总,与上年实际、本年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出节约与超支的具体原因,并提出下一步具体措施。

(四)落实监督机制、及时进行帮促转化

1、将效能监察常态化

制订项目部效能监察常态化机制,根据生产经营运行情况,不定期选取辖区1/3钻井队进行账务、材料管理、各项经营政策执行情况的效能监察,特别对油料、外购其他材料加强过程控制,引导钻井队自觉开展队务公开,对于项目部提交的节超异常的井队和施工井,以及发生超大复杂的特殊井安排人员认真进行成本分析和测算。

2、适时进行后进队帮促

对于部分成本超支的井队,不是由于主观因素造成且又没有超大复杂情况发生的,根据项目部后进队帮促实施办法,组织帮促小组进驻该井队,分别对生产组织、技术提速、安全管理、设备保养、成本控制、队伍稳定方面进行短期或中长期帮促,以促进井队达到“生产上速度、成本不亏损、职工有效益”的局面。

3、制订流动锦旗激励机制

将每轮成本节超情况进行汇总,根据累计每米成本总节超发放“成本节约贡献队”锦旗,根据每轮每米成本节超情况发放“成本节约进步队”锦旗,项目部建立流动锦旗发放台账,全年获得流动锦旗次数排名前五位的井队,由项目部给予适当奖励,并作为年底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石油企业钻进对成本标准化模型应用效果分析及注意问题

(一)石油企业钻进对成本标准化模型应用效果

该标准化模型自2009年底开始整理思路, 到2010年经过构建、应用并完善,再到2011年补充总结,基本上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主要表现为单井成本逐年下降,且通过和民营队对标,成本差距逐渐缩小。通过该模型应用,自2009-2011年,成本逐年降低;且从近两年运行情况看,长庆钻井总公司除了机油、其他材料、钻具摊销等方面成本消耗比民营队高以外,其他方面均接近或达到了民营队水平,甚至有些方面还低于民营队。

井队节约面和节约额逐年上升。通过对09-11连续三年井队成本节超情况统计,自实行标准化模型管理后,井队整体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杜绝了个别井队巨额亏损的现象,改变了“多打进尺不一定效益好”的局面,说明标准化控制“落地生根,完善优化”的效果已经体现。

井队整体经营水平得到提高,盈利能力增强。套用财务管理学的模型,对辖区井队的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差别情况进行评价,通过测算发现钻井队在复杂的外部条件下具有相当抵御风险的能力,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了得到了一个更好的提升。

(二)石油企业钻进对成本标准化模型应用中注意问题

高效管理效果的实现,一定要依赖“法”治,而避免依赖于“人”治,这里的“法”指一套行之有效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模型和保障模型运行的制度,这套模型和制度要在管理层中获得全面的覆盖和应用,并逐年得到沿袭和发扬,这样才能避免因为管理层干部或关键岗位人员的变化而导致模型和制度遭到废止或重新设计。

上一篇:教师竞聘发言稿范文 下一篇:幽默竞选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