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16 01:06:45

安全生产教育论文

安全生产教育论文篇1

〔摘要〕探讨了安全教育的形成过程以及安全教育效果,认为安全教育的效果与受教育者自身的响应程度,与安全教育方法的引导相关,归纳了8种安全教育方法并对这些方法作了新的诠释。

〔关键词〕安全教育;效果;方法;响应程度

人的思想意识,心理素质,情绪态度和行为方式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正是这个"可塑性",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然而,统计资料却表明,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70%~80%。这似乎成为一个悖论,一方面,安全教育被认为可以重塑人的意识、态度与行为,另一方面,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事故是如此之多。在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有关安全教育方面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方法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显得十分苍白。本文对安全教育的形成过程及安全教育的效果做了理论上的阐述并对安全教育方法做了新的诠释,希望能和同仁们共同探讨。

1安全教育效果及其制约因素的思考

从理论上讲,安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安全教育的施行,可以看成是一个外推力,受教育的个体是否会发生行为的改变,要看这个外推力被个体认可、消化和吸收的情况。若个体认可这个外推力,并经过自我消化和吸收,就会产生一个内在的驱动力。这一驱动力促使个体的思想意识、心理素质、情绪态度以及行为方式发生改变。这说明,安全教育是一个外在的作用过程。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其中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受教育者的内在响应程度。若个体响应程度高,则安全教育效果好,若个体响应程度低或不响应,则安全教育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安全的需要处于第二个层次,是一个基本的需要。常识则告诉我们,没有人希望事故降临在自己头上。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安全的需要,它理应成为人们的优势需要。懂得安全的理论知识、学会安全的操作技能、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等,是作业者的需要。需要是个体内在响应的基础,也是内在驱动力的来源。这就使得安全教育与个体需要之间有了一个契合点,这就是安全教育能迎合员工的心理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受教育者应该对安全教育做出积极的响应。可是,在现实中,安全教育的效果很难说十分理想。其原因是,理论上的应该"响应"与现实中"是否会响应"存在着差距。缩短差距的根本措施是注重安全教育方法和安全教育形式。通过方法和形式的改变来引导受教育者,激发内驱力,使受教育者产生思想共鸣。为此,笔者归纳了8种安全教育方法,并从管理理论的角度作了诠释。

2安全教育方法

2.1理性灌输法

主要由施教者将教学内容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受教育者传授,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教育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从理性的角度,向受教育者传授安全理论和方法;引导人们理解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和政策、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以及安全生产的目标;掌握预防、改善和控制危险的手段和方法。通过理性灌输,来强化安全生产的意识,使员工不仅仅知道怎样去做,还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种教育方法的优点是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理论性,能一次对多人进行教育并且能降低教育成本。其缺点是理论性过强,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因此,采用这种教育方法时,应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并尽量将理论与实际案例、感性知识相结合,在形式上多采用幻灯、录像、多媒体等视听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2.2情感启迪法

"情、理、法"架构被称为中国式管理,它是建立在中国文化的性善论根基上的管理模式。尽管"情"排第一,但"情、理、法"中却是以"理"为中心。以情感人,是要用情来讲理,讲情要讲到合理的地步,同样,讲法也要讲到合理的程度,这才是"情、理、法"的真正意义。在安全教育中,也必须注意"情",管理者要以实际行动关心和爱护员工,要让员工感受到你是发自内心的、诚心诚意的关心。即使是批评人,也要顾于情,达于理。尤其是对违章肇事者、事故责任者和受伤害者的安全教育,更要得体得法,既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又不伤害其自尊心。情感启迪法的目的,是要让受教育者从内心深处受到教育。其方式可以是个别谈心、交心,工作中善意的提醒,以充分的依据来证实他的所作所为之不妥,以及采用方式,利用父母情、夫妻情、子女情、亲友情等。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用情论理,你给他面子,他就讲道理,安全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3活动熏陶法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受教育于熏陶之时。这一类教学方法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其形式丰富多采,可分为4种类型:

(1)活动类。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如:在党员中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责任区"活动;在团员中建立"安全文明生产监督岗"活动;在职工中开展技术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千次操作无差错"活动,"三不伤害"活动,"危险预知训练"活动以及"安全月"、"安全周"活动等;

(2)表演类。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文艺汇演,"安全在我心中"演讲会,安全生产书法、漫画、摄影展,安全生产戏剧曲艺演唱会,安全教育故事会等;

(3)竞赛类。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查隐患竞赛,安全生产征文征联竞赛,有奖征答,师徒对抗赛,夫妻擂台赛等;

(4)参观类。组织各种参观学习活动,如到兄弟企业去参观取经、参观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新成果展览会等。

2.4情景模拟法

通过设置情景,让受教育者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是这一方法的主要目的。其形式可以是采用事故预想、事故预案演习、预防救护演习以及应用事故模拟软件,建立类似于真实情景的局部环境,让受教育者进入环境之中或在模拟操作和判断中,获得经验和感受。

2.5言传身教法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优秀领导者自身的素质修养、人格魅力和行为方式,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员工效仿的楷模,给员工带来信心和力量。在安全生产中,企业领导者应自觉成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模范执行者,名符其实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并要善于用自己的示范作用和良好素质去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形成持久的安全生产局面。另外,还可以借助于榜样的力量。树立榜样,实际上是树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让员工明白组织的态度和要求。所以,企业应大张旗鼓地表彰安全生产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树立人人关心安全、个个重视安全的良好风气。

2.6氛围感染法

安全教育还应体现在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之中。文明、整洁、有秩序的作业环境,醒目的警示标志,让人看了心存暖意的宣传标语,严格的规章制度和雷厉风行的管理作风在向员工传递一种向上的企业文化、一种责任感、一种使命感等信息的同时,也起到了暗示和约束作用。作业者受到良好环境和氛围的感染,会自愿地使自己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产生与周围环境相符合的情绪和行为,不文明作业、违章作业等行为便受到约束。反之,管理作风拖拖拉拉,工作场地杂乱无章,会向员工传递一种管理无序的信息,受这种氛围的影响,员工会获得没有约束的暗示,并认为可以我行我素。因此,应尽量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使员工自愿地改变自己,以适应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

2.7期望激励法

在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对下属的期望微妙地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情绪和工作业绩。当员工感受到上级对他们有正面期望时,往往会努力地主动地去实现这种期待,做上级期望的事情,有着积极的行为表现和更好的工作业绩;反之,当管理者对员工有消极的期望时,员工也会被动地去实现这种角色期待,有着消极的行为表现和不良的业绩。

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者应充分利用角色期待所产生的效应,正面激励员工的安全行为,弱化其不安全的行为。

2.8自我教育法“”版权所有

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教育,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产生"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由安全教育的客体转变为安全教育的主体,使外在施压式的学习过程变为一种内在需求的索取过程。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建立,员工素质的普遍提高,预计自我教育方法将会得到更为广泛地应用。

安全生产教育论文篇2

关键词:生命安全教育;体育教育;体育起源;安全需求论;自保公理;本源探索;

作者简介:刘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生命安全教育是人们认知生命、保护生命,回避风险、抵御危机,提升生命质量和获得生命价值的一种理论体系及人身安全技能教育。在“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下,生命安全教育已成为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研究热点。

生命安全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总是以学校体育的教学平台为纽带而与体育教育链接在一起,并通过体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对生命的尊重,体育的安全教育价值不断得到挖掘和体现,体育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两者的作用相互契合、渗透,相得益彰,共同构筑学校体育和安全教育的教学体系。

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课程中,虽然有助于体现两者共同拥有的身体教育和体验式教学特点。但到目前为止,在理论层面和学科结构上,我们无法找到充分的依据来支撑这两种教学体系的契合,这凸显了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论建构落后于教学实践,以及体育教育功能的研究不足。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着眼于体育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尝试从体育的萌芽和产生学说上去分析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在人类社会进化中的依存关系,通过体育的本源诉求来探讨古代体育的生命安全教育要素与作用,以及生命安全教育在现代体育教育中可以扮演的角色和价值。

1.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书籍、学术论文和网络信息3方面对体育史、体育概论、教育哲学、安全学、生命教育理论等方面的专著展开分析研究。通过国家图书馆、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对体育产生学说和各类运动项目的起源、演进观点进行考证;学术论文方面,重点查阅中国知网(CNKI)、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和其它教育、体育核心期刊;为对体育起源中的余力论、劳动论等理论以及生命安全教育、生存教育的研究进展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笔者对自1998至2015年期间发表的有关体育起源学说、生命安全教育领域的90余篇学术论文进行梳理。同时也在香港大学图书馆、谷歌(Google)学术搜索网站上查阅相关的文献和最新研究资料,以期尽可能地了解本研究领域的历史资料和前沿动态。

2生命安全教育是体育的本源要素

本源,指事物产生的根源(见《辞海》解释)。体育本源是指原始人类为适应社会、生活和自身环境,有意识创造出来的身体动作、身体活动等自发性行为。原始体育的活动包括生产、生存、教育、娱乐、游戏、祭祀、舞蹈、竞技等多种形式,这些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其特有的功能。

在原始社会的初级阶段,人类的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生活的唯一目的是生存和繁衍,但当时的生活、生产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中所指的“基础层次的生理、安全需求”[1],因此在人类社会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存、安全一直是原始人类寻求生活保障的基本要素。随着原始人的身体意识和生命意识逐渐觉醒,他们认识到身体是生命存在的表现形式,是人的生命力的中介;领悟到身体活动、强壮身体是生存和延续的基础。由此,他们有意识地做出各种保护动作和身体练习,以达到生命安全的目的。与此同时,他们觉悟到将这些动作和练习传授给后代,有利于延续人类的血脉。通过劳动、狩猎、攻击和防御,人们创造出保护生命的生活环境;透过肢体比划、涂鸦和言传身教,人们向后代传授生存技能和安全教育。

原始人的生存意识、繁衍后代意识和生命保健意识,催生了维护生命的安全教育,孕育着原始体育的酵素,生命安全教育自然而然地与身体动作练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原始体育生存、安全、教育的显性功能。至此,体育教育的雏形也开始逐步形成。由此可以推论,生命安全教育是体育的本源要素之一,也正是在此基础上,体育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凸显出人类生存技能传授和安全教育的特征,反映出古代体育产生的根源所在。

3体育起源于人类生存的安全需要

对体育教育的本源回归进行探讨,自当从最原始的体育萌芽阶段来追溯、分析体育的起源,因此,体育产生的过程论证,便成为体育理论体系中关于研究体育起源的逻辑起点。

3.1体育产生的过程伴随着人类生存技能的形成

推本溯源,体育产生的过程有3个阶段:1)身体活动萌芽时期;2)身体练习形成时期;3)竞技赛会产生时期[2]。

当人类的始祖从树上走向地面并直立起躯体,就迈出了人类进化的第一步,也进入了身体活动的萌芽时期,并开始了人类自为意识下的狩猎攻击和保命防御行为。这些基于本能的、自发的、随意的身体动作,逐渐发生质的变化,由在劳动、生存、生活过程直接联系的“学习”,开始向间接联系转化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动作模式。

在身体练习形成时期,狩猎生产过程和保护生命延续的技能,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这些动作技能是依据人体的内在需求和生活实践的现实需求进行综合或整合选择。它不是某一具体动作的简单重复,而是经验与教训的提炼。出于生存、繁衍对人们体能和技能的要求以及自身发育的关注,人类开始有目的地将自己作为训练的对象,培养自己的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形成了特定的身体练习方式。从“身体活动”到“身体练习”,标志着体育萌芽产生了质的飞跃,完成了由自在状态向自为状态的演进。据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人类是在这个身体练习形成的时期,开始总结出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等动作,并把这些生产劳动和生活本领,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生存技能传授给后代。

到了原始社会中期,为适应抢夺资源的需要,人们沿袭并完善了古代体育动作和技术功能,用于培养斗士、教育后代。一些动作技术的体能练习日益专门化,并通过个人及群体的游戏比试,演变出最初的竞技运动和竞赛活动,形成了竞技赛会产生时期。

体育产生的3个阶段伴随着人类由猿到人的体质进化过程的完成,人类社会组织也由原始人群发展为“母系氏族”社会。氏族社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由群体游动不定的迁徙生活,进入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阶段,也预示着氏族集团的战争出现。到旧石器晚期,争夺和保卫氏族生存空间的冲突,已经成为生死存亡的攸关大事。有组织的攻防战斗、安全防御准备和生存教育、繁衍后代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事项[3]。因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掌握了比走、跑、跳、投、攀、爬等基本生活技能更复杂、更高级的击、杀、刺、劈、射等搏斗和闪避、躲开、逃逸等防御的攻防技术,各种带有军事特征的古代体育项目相继出现。由此可见,在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中,体育是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逐渐形成的。

应该指明,本文把体育产生的过程归因于原始人类的生存和安全的需要,并非不承认体育的产生具有劳动、生产、生活等因素,或体育产生学说中的余力论、巫术论、游戏论、模仿论和劳动论,更不是要割裂体育改造人体的生理效应等作用,而是为了在相对意义上区分安全教育与劳动生产、娱乐游戏的本质,为了更有利于解剖和阐释体育起源具有的多元属性和多维需要。

3.2体育起源的“安全需求论”学说本文从生命安全教育的研究视角出发,尝试在学术探讨中构建体育起源的“安全需求论”。在价值取向、功能定位的综合层面上最大程度地抽象出体育起源的本质,力争在客观事实层面和内在理性层面达到对体育起源的合理阐释。希望在公认的体育起源劳动论、需要论等主流学说中,补充“安全需要论”的学说,其构建依据有以下的观点。

3.2.1体育的自保公理揭示出安全需求是体育起源的根本动因公理是指在一个演绎系统中依据客观分析、归纳确立起来的,不需要证明而作为出发点的初始命题。体育的自保公理是“不言自明”的基本命题,它反映体育中最一般、最本质的规定[4]。

体育何以能够产生?从安全需求论来说,体育的启蒙是通过人类的自保行为和生存需要得到发展的。自保是人的本性,人的未特定化与发展需要的矛盾,以及人的结构特征和生理机能特点,使得体育成为人类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

爱惜生命,捍卫生命是人的本能,防御和攻击是求生的需要。对生命的珍视和保护是人类最低层次的愿望,也是最高目标的追求。原始时代,人类的祖先只能依靠双手去获取生存物品,用自己的身体去适应环境,因而在生命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遗传结构上的未特定化特征。人类学家格伦从生物学的角度,揭示了人的先天自然性与文化习得性之间的必然联系。格伦认为,与动物相比,人最根本的区别是人在生物学上的“非专门化”及“匮乏性”特点。它表明人与动物在本能上有着巨大的差别,人类对大自然的适应能力天生较弱。动物的每一个器官都是专门化的,完全适合于各自特定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如鸽子的方向感应、蝙蝠的声纳定位。而人类没有浓密的皮毛来应对恶劣的气候、没有锐利的爪牙来对付凶猛的天敌,因此,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人类必须跑得更快、跳得更高、爬得更敏捷,更需要锻炼出超越动物的勇敢精神和意志品质,而人类这种能力获得的过程是体育产生的重要途径:“勇敢需要力量,力量源于体魄,体魄来自锻炼,锻炼必需体育”[5]。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体育源于人的“自保冲动。”体育学者李力研认为:“在自然的人化过程中,只有人的自然化,才能阻止人类的物种倒退。体育的本质就是人的自然化”[6]。

人类学和行为学的大量研究,证明了人类通过体育锻炼而形成的身体应急反应机制和本体生存技能,可以弥补生产劳动力低下给人体造成的成长缺陷;补充生活方式不足给人体带来的机能损耗;避免恶劣环境给人体带来的风险和危害。它为人类的发展进化、遗传变异提供了外部条件,使人类能健康地繁衍下去,正因如此,使得体育成为人们有意识地进行自我保护的活动和世代相传的教育,显示出其价值所在,这就是体育的自保公理。

体育的自保公理证明了原始体育的起源与生命安全教育具有高度契合性。毋容置疑,人的本能需要是体育产生的源泉,也是体育赖以发展的根本前提。任何一种社会现象,其生命都离不开人与社会的需要。体育也不例外。原始人类不仅需要劳动和生活,更需要安全的环境。就体育产生的“安全需求论”而言,除了生存安全的需要以外,还有适应环境的需要,对付同类袭扰的防卫需要,同疾病作斗争的保健需要等等。这些需要归纳起来,就是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要、强身健体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传授安全教育和延续人类文明的需要,由此也构成了体育产生的需求动因。

3.2.2古代体育项目的形成与发展凸显了生存安全技能的特征原始社会的体育萌芽,经过雅斯贝尔斯叙述的轴心时代,演进发展出各自特色的体育文化。古希腊和古罗马形成了以古代奥运会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文化;古代中国和古印度形成了东方体育文化。不同文明进程和地理环境的人们对身体、生命的认知差异,创造出不同的体育项目。如西方体育的拳击、摔跤、角力、标枪、跳远、赛跑等;东方体育的射箭、驾御、武术、养生术、瑜伽等。这两种体育文化既有个性差异,又有共性特征。其共同的本质是源自生存、生活、军事、游戏;发展于教育、竞技、安全、健康和生命保护技能等过程。

纵观古今中外的体育发展轨迹,从古代奥运会的五项全能、赛跑、角力等竞技,到现代奥运会的田径、足球、速度滑冰、高山滑雪等几十项比赛项目,以及东方民族传统体育的武术、舞狮、龙舟、瑜伽等运动。如果我们沿着历史唯物观的路径,顺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去寻根溯源,不难发现,远古时代的原始体育运动项目,不外乎归类为生存形式、搏斗形式和娱乐形式三大种类。前两类形式的运动项目经历了漫长的演进和转型,虽然已发展为各有特色的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但是,依然带有明显的生存、格斗历史痕迹和安全教育特征。

例如田径、体操、游泳这三大体育基础项目中,田径表现了人的走、跑、跳、投等基本素质和技能;体操表现出人的翻、转、旋等平衡、协调和空间感觉;游泳表现出人在水中的速度、潜浮等适应能力,它们都由原始体育的最古老项目逐渐演变成现代奥运会的主要竞技项目。

武术、击剑、摔跤等搏斗类的古老运动,是为适应军事作战需要和人本身的安全需要而产生的。这些古代搏斗运动经过现代体育的改良和规则的制定,早已发展成现代体育竞赛项目(表1)。

表1现代体育项目的特点、功能和类别Table1Features,FunctionsandCategoriesofModernSports下载原表

表1现代体育项目的特点、功能和类别Table1Features,FunctionsandCategoriesofModernSports

统计资料显示,现代奥运会比赛的20多个大项中,除了娱乐观赏的球类项目外,其它的约一半竞赛项目都体现出对抗[7]、格斗的技术特质,而这些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莫不与漫长的体育形成阶段融合了大量的生命安全技能有关。

4原始体育中生命安全观的价值取向探讨

价值取向在哲学意义上可理解为人们基于自身的价值观、立场和需求,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反映和主观意志体现。本文探讨的原始体育价值取向,是指古代人类以生存发展、强身健体需要为基础,对体育价值的自觉选择,包括对期望空间和环境空间下的体育价值追求。探讨体育的价值取向,涉及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与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这两种相向而行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体育的核心价值和功能定位,人本位的体育价值取向认为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体育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因此,体育的价值应体现在保护生命存在、推进生命成长、提升生命质量等方面[8];而社会本位的体育价值取向,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体育的根本价值是满足社会整体发展的需要,体育教育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充当维护社会稳定和统治阶级控制的工具。

从历史发展的纵向维度来分析,人类社会经过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漫长进化历程,原始体育的价值取向也在动态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一元价值取向转变为二元乃至多元的价值取向。

在远古年代,人类社会是以人为本位,以个人、家庭为中心,原始体育的价值取向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主导,通过体育教育,不断增强人类体质和拓展生命的存在空间并重视以优良强壮的体魄遗传给后代。在这样的原始生态环境下,古代人类对体育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建基于生存观基础上的一元导向,其体育的价值取向体现在人类期望通过不同的身体活动来实现滋养生命、丰富生命内涵、促进个体生命成长的愿望,以及追求个体生命表达、延长人类生命的体育运动体验需求上。因此,原始社会的体育价值,与人的生命存在与成长密切相关。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体育的价值和功能产生了变化,人们对体育的价值从个体的需要扩展到社会的需要,一元价值取向变为多元价值取向。生命安全教育价值、强身健体价值、健康心理价值、人际交往价值、休闲娱乐价值、生命美学价值多元并存。这个时期“大河文明”与“爱琴文明”产生的体育文化与体育价值逐渐由轴心时代的希腊、中国、印度所承袭,形成了三大主要的体育价值观,如斯巴达的军事体育、中国的射御武技、印度的瑜伽养生都带有鲜明的强身健体、安全教育价值取向。

当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以统治者、统治阶级意志为中心的社会体制形成,社会本位开始凌驾于人本位,在统治阶级及宗教神权看来,提倡个人生命安全价值观和安全教育是影响其政权统治及用神权思想控制民众的巨大障碍,必须从教育体系和体育中抹去。特别是随着东方“儒家学说”、西方“神权论”及“禁欲主义”的兴起,个人的生命价值不再被尊重,普通人的肉体生命可以被蓄意摧残,原始体育的生存安全技能被淡化和消减,甚至于体育自身也遭到统治者及宗教神权的压抑和摒弃。

欧洲“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带来的文明与进步,并未改变统治阶级惧怕尊重个人生命价值会动摇其统治地位的观念。但与此同时,他们发现体育的竞技、娱乐、休闲等价值和功能却可以带来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在统治阶级的主导和指引下,体育剥离了生命安全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成为国家管治、社会稳定的工具,至此,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渐行渐远。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倡导的人文主义,高扬人的个性自由解放旗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现代社会人文思想的价值观。但是,体育的价值却更多地被引向功利主义,体育价值取向被扭曲。明显的事例是高水平的竞技运动和商业体育赛事造成的体育异化现象,令体育成了对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进行“创新性追求”的手段,使功利性成为现代社会追求的首要目标。而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异化现象,则导致了学校体育片面追求竞技体育或体育教学虚无化的两极效应,相反,作为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对外适应能力的学校体育本质功能却被严重忽视。令我国近几十年来青少年学生的体质严重下降,学生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或自然灾难时,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生命安全遭受重大威胁。种种现象表明,在近代体育多元并存的价值取向中,生命安全教育再无一席之地。

直到21世纪,人类对生命价值的觉醒和对生命质量的追求,让人们重新认识到生命教育的意义,原始体育的安全观逐步回归体育学术研究探讨,对体育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的价值审视才日渐展开。

5现代体育中生命安全教育功能的回归与挖掘

对体育功能的本源回归探讨,意味着我们必须在回归探索中丰富、挖掘和完善体育教育的功能,进而努力实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现代体育教育目标。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体育的功能总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动态的变化。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体育功能的认识是不同的,体育的作用也不大一样。如今天我们用于娱乐、竞赛的武术、拳击、击剑运动,在古代社会主要是为了猎杀动物、搏斗自卫而施展的攻防手段。反之,在原始人视之为生存教育和体育教育的刻在岩壁上被戳戳点点的图案,现代人不再看作是体育教育,而是原始人的图腾崇拜。

当我们以历史发展观的视角,来审视体育对人的个体和社会所发挥的作用和效能,就会发现体育的功能是多元的,既有作用于个体和社会的功能,又有体育的独特功能和派生功能之分;向上延伸,可以发展到提升国家地位和影响,向内挖掘,则可以深入至影响人生幸福的生命安全教育。

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聚焦体育的功能,可以从运动项目的功能提升和转化中得到验证。例如,武术的功能具有多元性,从最早期的生存搏斗、防守自卫功能转化到套路演练、表演娱乐的作用,之后再过渡到散打竞技比赛的功效,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又被人们挖掘和回归其独特的功能。例如近年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的医学界、运动人体科学界的相关研究,发现太极拳的步法站桩练习,可以有效加强保护老年人的身体平衡能力[9],减低和避免老年人摔倒受伤的机会,在众多预防、治疗老年性摔伤的治疗介入手段中,步法站桩练习最具疗效和最具社会成本效益[10]。目前各国的专家学者正在对此做更深入的研究。可见,武术运动已经超越了体育文化、表演竞赛的范畴。它的本源功能回归,成为造福老年人平安长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又如,鉴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学生伤害事故不断发生,有关部门正在组织研究如何加强安全教育和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其中的结论之一,是武术散打、拳击、空手道等对抗运动的防守、解脱技术可以有效应对暴力袭击的行为,因此,学生的人身安全防范指南把攻防对抗技术作为安全教育技能编写成教材。再有的例证:目前学校体育教学课堂的安全事故频发,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学生的普遍自我保护能力较差,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保能力呢?最新的研究结论是:回归体育的安全教育功能。田径的走、跑、跳,攀岩的攀、爬是人们回避风险、危机处理的要素;体操技巧的前、后滚翻动作,旋转感觉和协调性,具有摔倒时,减轻受伤的自我保护作用;游泳技术更是具有水中遇险、避免溺水的拯救生命功能。类似的这些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就是具有生命保护和安全教育的功能。

6结论与启示

6.1结论对体育的本源回归探索,得出以下的结论:体育起源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安全需要;原始体育的价值取向注重人的生命存在和身体觉醒,其本质功能具有生命安全教育的功效。古代体育的生存技能、搏斗项目虽然早已演变发展为现代体育运动,但在尊重生命价值的当今文明社会,仍然能够焕发出生命安全教育的活力和作用,能够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展现出生命安全教育的价值和功能。

6.2启示分析生命安全教育与原始体育及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相关因素,对未来体育教育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6.2.1重塑体育教育的生命安全教育价值观现代人类世界,推崇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普世价值;彰显的是关怀生命、维护生命质量的文明价值观。因此,确立“为了人的健康、为了人的健全、为了优化人的生命存在”的体育教育核心理念,重塑体育教育的生命安全教育价值观,是21世纪人类社会对现代体育教育的需要和呼唤。

安全生产教育论文篇3

一、大力宣传安全发展科学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工作总体部署,大力宣传安全发展科学理念,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政策,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唱响“安全发展”主旋律,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进一步凝聚安全发展共识,为全省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坚持安全生产正面舆论引导。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原则,加强沟通协调,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认真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规定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工作要求,宣传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先进经验和典型。及时召开新闻会、媒体通气会,通报安全生产工作情况、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责任事故调查处理等情况,曝光安全隐患和违法行为,维护人民群众安全生产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引导全社会关注、关心和支持安全生产。

三、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合力。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界齐抓共管,安监部门组织协调,宣传、精神文明、教育、广电、新闻、文化、工会、共青团、妇联及行业主管部门密切配合”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党委宣传部门加强对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协调媒体参与重大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精神文明建设部门将安全生产工作,包括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的成效纳入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的基本内容,作为考评重要指标之一:教育行政部门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纳入“平安校园”建设重要内容;广电部门适当安排播放安全宣传教育内容,鼓励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抓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协调,加强联动,推进工作落实;工会、共青团、妇联及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以“安康杯”竞赛、创建“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和“平安企业”、“安全社区”以及其他平安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经常性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四、创新安全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创新安全宣传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增强针对性、注重实用性,不断提高安全宣传教育的有效性。坚持日常宣传、主题宣传、重点宣传相结合,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推进安全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让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加强新闻单位的沟通协调,建立互动联络机制,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新媒体等载体,以新闻栏目、专题报道、深度报道、系列报道、跟踪报道等形式,切实加大安全新闻宣传工作力度。

五、全面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全面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大力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积极推动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建设,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式。推进安全文艺创作、文艺演出与群众性文艺活动,建设安全文化主题公园、主题街道,鼓励制作生产更多更好的安全文化产品,广泛开展职工安全文艺活动。严格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强化企业全员安全技能培训,扩大安全培训覆盖面,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六、大力普及安全知识技能。突出安全从我做起,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群众,全面加强全民安全教育,重点加强广大从业人员、中小学生和安全生产参与者的安全教育培训,大力普及安全生产知识与技能,让安全生产知识入耳入脑入心,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安全生产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强化自我约束,真正做到学安全、懂安全、要安全、会安全,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

七、重视宣传阵地与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新闻宣传阵地与队伍建设,确保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投入、有保障。推进城市安全文化阵地建设,通过公益广告、修筑设施、张贴挂图标语等方法,设立安全文化主题公园、主题街道等:大力推动乡村安全文化阵地建设,依托农村和乡镇文化馆、图书馆、农家书屋等,设立安全文化书架,让安全文化进乡村、进农家:抓好安全生产新闻宣传人员培训工作,提高职业操守、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安全生产宣传媒体的业务指导和管理,为安全生产宣传文化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倡议单位:

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

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福建煤矿安全监察局

福建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福建省总工会

共青团福建省委

福建省妇联

安全生产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教育培训;和谐管理;施工作业人员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9-0070-01

施工作业人员(以下简称作业人员)作为建筑工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自始至终活跃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他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危险,如何预防和减少作业人员的人身伤亡事故是我们施工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的首要任务,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呢?古人云:“凡为治之大本,莫善于抑末而务本”。我认为:安全生产管理的治本之举在于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只有做到了“抑末务本”,紧紧抓住安全教育培训这个重要环节,才能从根本上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含义深刻,包含着三个方面的理念:

一是“依法管理”的理念。“安全第一”确立了安全管理的法律地位,由此产生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入了“安全一票否决制”、“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等相关政策,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是“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可称之为“依法管理”的理念。

二是“长效管理”的理念。安全生产管理不仅仅是形势的需要、政治的需要,它更是一项长期的、贯彻始终的治国方略,可称之为“长效管理”的理念。

三是“和谐管理”的理念。“预防为主”提示了安全管理的客观规律,由此产生了许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引入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等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制度陆续的建立、实施和完善,实践以德治国,创建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基本治国思想理论,可称之为“和谐管理”的理念。

实践以上三种理念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便是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教育培训不是简单的教育与培训的结合,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安全教育培训具有“人文”性、“强制”性和“时间”性三个重要特征。安全教育培训的三个特征与安全生产管理的三个理念形成了对应的内在关系:

1.“人文”性(“和谐管理”)。“教育”包含着“人文”性理念,“和谐管理”需要进行思想教育,显露“人文”性的特征。通过广泛宣传,谆谆教导,把“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创建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的理念深入灌入每个作业人员的心中;让所有作业人员从根本上树立“三不伤害”(即我不伤害他人,他人不伤害我、我不被他人伤害)的安全意识,让所有作业人员从根本上树立我创建、我维护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的意识。

2.“强制”性(“依法管理”)。“培训”包含着“强制”性的理念,《安全生产法》第20条、第21条、第22条、第23条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突出“强制”性的特征。建筑企业的“三级安全教育”必须落实,作业人员中的特殊工种(电工、电焊工、架子工、起重工等)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上岗证,必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参加安全培训,取得上岗证等;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3.“时间”性(“长效管理”)。项目部要确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教育培训”作为职工、作业人员终身教育的一部分,“时间”特性显得十分突出。时间性表现在安全教育培训应贯穿于终身教育之中,存在于人的生命之中,安全教育培训必须融入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不论是新作业人员还是调离工作岗位或离岗后重新上岗的作业人员,都必须重新接受岗前安全教育培训,作业前还要接受班前安全教育。

所以,安全教育培训与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方针有着紧密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安全教育培训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必须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重视安全教育培训,发挥安全教育培训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我公司在2005年承建的江苏省宿迁闸除险加固工程和2006年嶂山闸除险加固工程两项防汛重点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项目部积极广泛开展对作业人员进行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项目部制定了作业人员人手一份的《安全生产小册子》;将作业人员的日常习惯性违章行为编辑成音像教育材料;项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定期的深入班组,监督做好班前安全活动;有效地树立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为广大作业人员创造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我们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效减少和预防了人为安全事故。

安全生产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职业学校;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的形势总体有所好转,从2002年开始全国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事故总量仍然很大,重大事故时有发生。职业学校(包括高职、中职、技校等)是为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学校。目前,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已为社会输送了大批职业技术人才,他们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一方面,职业学校毕业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毕业生因在校期间未受过较系统的安全理论教育,使得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存在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知识缺乏、安全素养和技能不高的问题,以至走上工作岗位后凸显一些安全生产问题,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反思。虽然目前我国法律对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有强制规定,但是如果毕业生能在入职前的学生阶段就开始学习有关职业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和安全意识,那么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好地胜任岗位职责,特别是在安全生产方面会发挥积极作用。纵观各种非安全工程专业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没有专门设置一门《职业与安全》课程。因此,在此提出职业学校非安全工程专业设置《职业与安全》课程问题,与大家商榷。

一、职业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保护职业学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就是保护职业技术人才资源。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的提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成功自救,把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具有高度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

加强职业学校的安全教育,能够弥补中小学及过去职业教育中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教育的不足,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对危机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这有赖于职业学校公共安全和生命教育类课程的实施。

加强职业学生专业行业方面的安全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职业安全防范意识,使其掌握基本的职业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从而实现其在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

职业学校学生即将走入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生产的主力军,由于人生历练少,缺乏生产经验,容易成为事故多发的高危人群。职业学校作为学生就业的前站,肩负着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素质的责任,社会化大生产的本质安全化生产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扎实,又有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素质较高的毕业生。

二、《职业与安全》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目标

总的说来,《职业与安全》课程的总目标可以表述为学生的职业安全文化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具体地说,有较高个人安全需求,珍惜生命,爱护健康,能主动离开非常危险和尘毒严重的场所;有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拥护“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如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作业,能谨慎操作,不麻痹大意;有一定的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有熟练的安全操作技能,通过刻苦训练,提高可考虑,避免失误;知晓有关的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并自觉遵守;遇到异常情况,不临阵脱逃,能采取应急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或杜绝事故扩大。

2.课程内容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面的内容。第一,要将《劳动法》、《安全生产法》、《工伤保险条例》、《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安全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等内容编入课程;第二,要将本行业、本专业相关的法律知识编入课程,例如,机电类专业的《电力法》、建筑类专业的《建筑法》、煤矿类专业的《矿山安全法》、化工类专业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诸多法律内容;第三,要紧密结合形势政策,将党和国家就安全生产领域的重要指示、方针政策以及安全生产方面的标准规范及时地融入课程,使安全法制教育符合形势发展的大局。

(2)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方面的内容。首先,各行各业在设置相应安全生产技术内容时都应包括基础知识、安全生产技术、规程与标准等;其次,要主要不同行业和专业在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方面侧重点的不同;最后,要注意在实训过程中,设置实验安全防护技术方面的知识,从而使职校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安全基本知识,增强安全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3)安全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安全职业道德教育是在特定职业中树立人们的安全诚信意识,规范职业安全行为。在当前的安全生产实践中,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不断发生,如有的职工在工作中违章违纪无视操作规程,有的部门在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相互推诿。这些不道德的职业行为,会对社会的稳定和安全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要在课程中设置职业安全道德教育的内容,用安全道德来规范职校学生日常生活,使他们在职业岗位中养成自觉的安全行为习惯。

(4)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方面的内容。案例教学是职业安全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设置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方面的内容应包括对事故预防、事故调查、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处理、善后与整改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3.课程对象及课程安排

我国目前有关生产安全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工业生产领域,包括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冶金、有色、石油、化工、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电力等在内的行业,那么,该《职业与安全》课程就应该主要是针对就业方向在行业相关专业的学生。如电力类,煤矿类,建筑类专业的学生。

职业学校在学生的培养方案中都会设置毕业实习的环节,实习是学生几年职业学校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的环节。实习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接触自己所要从事的行业和工作,可以验证自己的职业抉择,了解目标工作内容,学习工作及企业标准,找到自身素养与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实习要下到工作一线,工作岗位对实习生的安全文化素养有要求,这就有赖于学生在实习前掌握职业岗位安全方面的内容。各个学校在开始实习时间和实习期限方面的规定各有不同,那么,《职业与安全》课程就应该设在学生参加实习的前一个学期。这样才会避免因课程设置早,学生学完就忘,毫无效果的缺陷;并且学习结束后马上就到企业一线实践,更能够强化学生学习的效果。

因职校学生学习的特点,课程总时数不能太多,否则易遭到学生的厌烦,每周宜2学时为宜,贯穿整个学期。而该课程所包含的内容较多,这就要求在内容深度层次上要有所把握,不需要太深入,因为学生进企业后,企业方面也会有系统的职业安全培训,只需在基本层次上培养学生的安全文化素养即可,这样会有利于他们进企业后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接受系统的岗位安全培训。

4.教育方法

(1)课堂讲授法。这是用得较多的一种教育方法,主要由老师将教学内容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课堂讲授是一种理性灌输,重在说理,受教育者获得的是间接经验,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采用这种教育方法时,应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并尽量将理论与实际案例、感性知识结合起来,在形式上采用幻灯、录像、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避免因理论性过强而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它以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和掌握的方式传授给学员,启发学员从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科学决策,以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要求全班学员面对同一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各抒己见,引起争论,经过充分的讨论,取得可行的最佳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如何防范事故发生,发生事故后如何处理等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讨论。

(3)参观法。在整个课程的学习中,可以适当安排1-2个学时组织学生到学校所在城市一些安全培训做得好、安全文化建设比较成功的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参观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听企业老师讲解流程需注意的安全事项;参观企业安全宣传,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果;听职工讲他们的安全故事。这些直观形象的方式比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他们安全文化素养的养成。

(4)实验室模拟法。职业学校一般设有实训中心或者是专业实验室,那么有关专业方面的安全技能的学习可以通过在实验室模拟获得,让学生直接动手操作,这样有直观的感受,更易于掌握。

5.考核方式

为使学生对该门课程重视,课程考核应采用教考分离的方式,严格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参加校外实习。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对职业安全重视起来,真正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培养职校学生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技能。

三、《职业与安全》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

1.确立安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

要想顺利实施《职业与安全》课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那么,首先要确立安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并将其纳入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安全教育承担着传递安全生产经验和安全生活经验的任务。安全教育使得人的安全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安全精神需求不断发展。通过安全教育能够形成和改变人对安全的认识观念和对安全活动及事物的态度,使人的行为更符合社会生活中和企业生产中的安全规范和要求。因此,安全教育在安全活动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整合各部门资源,提供政策管理支持

在我国行政管理体系中,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安全生产领域内的各项管理事项,而各级教育部门对各级学校进行行政管理,职业学校也是教育部门履行行政职责的对象。而职业学校又为企业培养一线技术工人,那么,我们可以整合教育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的资源,使两部门之间展开合作,互相整合各种资源,制定职业学校安全教育政策规定,提升企业未来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水平,以便从源头上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提升企业未来员工的安全生产水平。

3.提高教师的安全文化素质,落实师资培训

在职业教育中,教师是职校生安全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职业学校必须提高教师的安全文化素质,完善教师的安全知识结构,以保证对学生的安全文化教育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保证对学生安全教育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为确保安全生产知识传播面,确保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得以传授,对职业学校教师进行必要的安全文化知识教育及安全技能培训非常有必要。

4.增强教材吸引力,加大教材建设力度

要搞好职业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教材是基础。教材建设方面,要组织长期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特点,编写有针对性、实用性,又浅显易懂,形象直观的读本作为职业学校向学生普及安全知识的基本教材。同时,处于授课一线的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编写合适的校本教材。

5.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开设安全教育课程,除了可以利用学校原有的教学设施,如教学楼、实验室,多媒体教学系统等之外,还需要在软件方面加大经费投入,如为实验室添置一安全操作规程,安全宣传画册,营造安全氛围;购置事故案例光盘作为教学资料。另外,无论是师资培训还是教材编写,都需要充足的经费投入做支持,以解除老师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 朱建军,丁江涛.职业学校的安全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48-49.

[2] 韦志红,刘洪生.创新培训教学方法提高安全培训质量[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9,(4):97-100.

[3] 谭世海.关于职业技术教育设置《安全生产》课程的探讨[J].陕西教育(理论),2006,(Z1).26-28.

安全生产教育论文篇6

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宣教行动,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全面推动区政府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切实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落到实处,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得到提高,安全监管监察人员执法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企业新进人员和农民工得到全面培训,广大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进一步提高。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引导各级政府和广大生产经营单位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氛围,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职工安全技能,为促进本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迎接*世博会顺利召开提供有力支持。

三、工作重点和活动内容

(一)以“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主题,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1.大力宣传安全发展理念。要使区政府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和广大企业负责人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刻理解安全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积极举办以安全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会、论坛、演讲会。继续与总工会联合开展“安康杯”竞赛,区公安分局要继续开展好“5.25”交通安全和“11.9”消防安全宣传日活动,推进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推动工作。

2.强化安全生产法治宣传教育。要结合“五五”普法,做好《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新《消防法》和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普及和宣传活动。坚持法律宣传与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相结合,在执法行动和治理行动中坚持宣传先行、教育推动,强化执法,严格监督,达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目的。积极组织参加《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和《全国职业安全健康知识竞赛》活动。

3.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区安全监管局继续联合区委宣传部,区公安分局,区总工会,团区委组织开展第八个“安全生产月”活动,继续联合消防、建设交通、质量技监、卫生、旅游等部门开展系列安全生产宣传活动,以月促年,强化宣传效果,扩大宣传覆盖面。

4.认真做好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宣传。通过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安全生产取得的成就,突出宣传安全监管监察体制改革创新10年来安全生产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

(二)努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1.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组织召开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会议,总结交流推广来自区政府各部门、各系统、各行业的先进经验和措施办法,促进安全文化建设有组织、有计划、保质量地进行。大力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示范活动,让安全生产在企业蔚然成风。借鉴国内外安全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建设各具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加强安全文化理论研究和知识普及,在安全类报刊、政府网站开设安全文化专栏,推动安全文化实践活动的蓬勃发展。

2.加强安全社区建设。大力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城市安全社区建设,深化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建设,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和减少各类事故和人员伤害。

3.推动企业安全诚信建设。开展安全生产诚信企业创建活动,大力培育安全诚信、安全道德风范,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者自觉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对安全诚信缺失、存在非法违法行为和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的责任企业,适时向社会公布事故处理情况,使其在工商、信贷和资质许可等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或制裁。

4.广泛开展职工安全文艺活动和社区群众性安全文艺活动,鼓励建设安全文化主题公园、主题街道。

(三)加强教育培训,改革企业招用工制度,大力开展职业培训

1.强化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和安全监管监察人员的安全生产专题培训。加强对街道等分管领导干部的安全培训,强化其安全发展的理念。加强对各级安全监管监察人员培训,提高安其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

2.加强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加强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安全培训,做到全部持证上岗;强化全员安全培训,抓好新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特别是抓好今年8000名农民工安全培训政府实事项目的推进,确保培训时间和培训质量。积极组织参加全国特种作业岗位安全技能大赛。

3.改革企业相关招用工制度,推广实行“变招工为招生”,加大委托学校定向培养工作力度。各类企业要积极推进招用工制度改革,变直接招工为招生,大力提高新招用职工的安全生产技能。要制定措施办法,鼓励企业委托大中专院校定向培养,鼓励企业从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招用职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办技术学校,扩大招生规模,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职工,从源头上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鼓励大中专院校定向为企业培养适用人才,鼓励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到企业从事安全生产工作。

(四)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1.规范信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加强政府网站信息栏目的建设,及时权威信息和重要新闻。完善新闻制度,规范新闻程序。关注热点问题,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建立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音像资料库,组织制作电视宣传教育片,用教训推动工作。

2.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的阵地作用,营造主流舆论强势。通过加强与主流媒体、重要网站的联系沟通,采取集体采访、专题报道、深度报道、网站做客等方式,加强正面宣传,营造主流舆论。加强舆论监督,鼓励新闻媒体对安全生产领域非法违法行为、重大安全隐患进行曝光,营造新闻媒体、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安全生产舆论监督网络。

3.制订并落实好突发生产安全事故现场采访预案,完善突发生产安全事故新闻报道应急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单位突发生产安全事故灾难舆论引导工作预案,坚持导向正确、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及时有关突发生产安全事故灾难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理工作的信息。

4.建立网上舆情监测和分析研判机制,准确把握网上舆论态势,加强网上正面引导。建立网上舆情监测系统,建设安全生产网络评论员队伍,对网上重大舆情动向早发现、早反应、早引导。

四、具体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统一部署,宣教行动在各级政府统一组织下,由安全监管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区安委会办公室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各单位要成立由主管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机构,落实责任,明确分工,认真组织。宣教行动要做到有方案、有项目、有行动,做到方案落实、项目落实、责任落实、人员落实、完成时限落实。

2.突出重点,加大投入。紧密结合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和热点问题,加大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投入,保障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所需经费。要把宣传教育行动与监管监察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及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建设、安全生产能力建设、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三项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与建立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长效机制结合起来,与解决当前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全社会营造安全发展的良好氛围。

3.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充分运用党委政府宣传思想文化资源和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主要新闻媒体作用,充分发挥骨干宣传思想文化单位和教育培训机构的引领作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鼓励社会各界致力于安全文化事业的企业和团体积极支持和参与安全生产宣教行动。

4.加强沟通,及时总结。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各街道、各区属(集团)公司要加强信息沟通,研究探索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规律,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明确向区安委会办公室报送工作信息的部门,及时上报、反馈有关信息。

安全生产教育论文篇7

安全需求是人类发展最基本需求之一,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保证,是其思想进步、健康成长和立志成才的基本条件。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加的当下,大学生安全各类问题涌现: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2008年上海商学院的火灾事件、2010年的药家鑫事件、2013年复旦投毒案、2014年跨年夜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等。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依据相关法规政策,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法理依据。

2006年9月北京市教委召开“北京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上海市颁布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规定要对全体在校大学生普及安全教育。《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均明确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大学生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一直是高等教育关注的重点,也是各高校势在必行并要行之有效的工作重点。

(二)现实诉求。

1.大学生安全现状不容乐观。新时期、新常态下,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显著变化,由此引发的大学生安全问题也纷繁复杂。据对百度新闻案例的整理分析,目前大学生安全事故处于多发期、高发期,其安全现状不容乐观。一是大学生安全事故总量历年增长。案例统计分析发现,大学生安全事故几乎呈现直线式增长。从2010年的11起事故增至2015年的157起,增速极快。大学生安全事故快速增长,安全形势严峻,大学生安全教育亟待改进和完善。二是大学生安全事故普遍存在。从案例发生的地域分布来看,大学生安全问题分布范围广泛,各省普遍存在。400起大学生安全事故分布于我国3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山东、浙江、江苏和广东大学生安全事故发生比例较大。三是大学生安全事故类型多样。对400个案例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大学生安全事故类型多样,自杀、跳楼、溺水、车祸、被骗、失联、中毒、伤人、旅游被困等事故层出不穷。大学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安全亟待维护和保障。四是受害者群体分布广泛,事故后果严重。对事故受害者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受害者年级跨度从专科至本科至硕士、博士均有,学生年级跨度从一年级至毕业生,院校也覆盖了专科、本科院校。此外,在400起案例中,受害大学生人数高达1,953人。

2.“空气式”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空气式”大学生安全教育现象。所谓“空气式”教育主要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大学生安全教育像空气一般无处不在,即各所高校都有大学生安全教育,但又似“空气”透明,安全教育重视不足。多数学校采用专题讲座和主题班会形式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且安全教育仅为辅助教育,被放置在次要位置。二是指大学生安全教育效果如空气成分,有用氧气占比不高,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安全教育内容有待完善,教育效果有待增强。目前,承担安全教育的主要是保卫和学生管理部门,教师缺乏专业训练、系统知识和教学经验,形式多为理论说教,教育效果较差。此外,大学生安全教育形式、安全教育内容均有待拓展。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剖析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

1.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学科属性。安全学科是新兴的综合科学学科,其应用涉及社会文化、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建筑、土木、矿业、交通、运输、机电、林业、食品、生物、农业、医药、能源、航空等种种事业。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次会议将“安全科学与工程”单列为一级学科,其下设“基础灾害”、“类别灾害”、“理论安全”、“安全管理”和“安全工程”五大二级学科。其中安全管理学是各行业所共用的用以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二级学科。大学生安全教育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保障大学生安全的学科,属于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范畴,即属于二级学科安全管理学。

2.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由于大学生安全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这要求大学生安全教育需要跨学科、跨专业的理论基础。一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涉及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学的分支,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强制原理、预防原理、弹性原理、故致因理论、控制理论、风险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安全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均可服务于大学生安全教育。二是大学生安全管理是要规避大学生的不安全行为。因此,行为科学的个体行为理论、群体行为理论以及组织行为理论等需要纳入大学生安全教育范畴。三是大学生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大学生安全教育也是个系统教育,安全系统管理学离不开经济学、心理学、信息学、工程学等学科的理论支持。因此,大学生安全教育还需要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其他学科支撑.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实问题。识别大学生安全的风险因素、探究大学生安全事故类型是高效、全面、合理设置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先决条件,本文将根据搜集到的400起大学生安全事故分析其面临的风险因素以及突发事件的类型。

1.大学生安全隐患。根据大学生安全事故产生原理,结合400起大学生安全事故分析发现,大学生安全主要受到两方面风险的影响:一是内部隐患,即大学生自身问题带来的风险,如个体身体问题、心理问题、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带来的风险隐患。二是外部环境隐患。如大学生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周边环境带来的隐患,具体如表1所示。

2.大学生安全事故类型。大学生安全风险隐患复杂多变,这决定了大学生安全事故属于多源并发性安全事故,类型多样,事故涉及大学生人身、财产、心理安全等多个方面。大学生人身安全事故主要表现为车祸、自杀、被杀、受伤、猝死、失联、、禁锢、触电、踩踏事故等。其中车祸、自杀占比较高,分别为29.75%和27.5%。近年来,大学生失联事故呈现多发趋势。大学生财产安全事故主要表现为被盗、被抢、诈骗等,其中诈骗事故占比高达13.5%。大学生心理安全事故主要变现为抑郁、自闭、感情纠纷等现象。此外,涉及大学生的火灾、爆炸等事故也时有发生。

四、结语

新时期、新常态下,大学生安全事故复杂多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授课方式等受到巨大冲击。面对新变化和新的大学生主体,本文通过阐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当前加强在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础,并针对性提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设置建议以及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项目等,为目前高校思政工作者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方面提供建议和意见。

作者:吴倩倩 殷杰 单位:华侨大学旅游学院 华侨大学旅游安全研究院

参考文献:

[1]蒋夏宁.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7(4):82~84

[2]张继延,潘道广.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效果的路径与方法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12:115~116

[3]黄小欧,李壮.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J].中国统计,2015,1:57~58

[4]朱卫国,潘彬.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5,5:65~67

安全生产教育论文篇8

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我局加强安监队伍建设的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一年来,为造就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开拓创新、作风扎实、勤政为民的安监队伍,更好地服务于全区安全和生产工作,我局进一步加强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建设。

(一)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安监服务能力。一年来,我局干部职工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保持高度一致,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安监服务能力。一是开展廉洁勤政专题教育。创新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教育途径,采取参观、请纪委和监察部门来单位讲座等办法,对违法、违纪、渎职案例加深理解,用事实和教训说话,警钟常鸣。二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党员干部签订《廉政责任书》,认真贯彻执行安监系统“十不准、十严禁”以及“九条纪律”等规定,确保队伍清正廉洁。三是实行“阳光工程”。规范拓展党务公开,接受干部职工的监督,给群众以更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四是加强行风建设。以“三个满意”为目标(履行岗位职责,让组织满意;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安全生产权益,让群众满意;简化审批程序,提供优质服务,让企业满意),全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五是加强法制教育,提高遵纪守法意识,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把普法教育工作有机地纳入到日常工作中,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安全生产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我局广大干部学法、用法和守法的自觉性,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六是巩固和扩大党的思想舆论阵地。征订《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人民日报》、《云南日报》、《丽江日报》等刊物,加大了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力度。积极参加区委、区政府组织的各项大型宣传活动,能够圆满完成布置的各项任务。利用工、青、妇组织的桥梁作用,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七是体民情解民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积极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向受灾地区捐款捐物,把深情厚意及时送到灾区人民的手中,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稳定情绪。积极组织党员给贫困户捐款捐物,解决实际困难。八是抓考核工作。签订两个责任书,即落实四项制度责任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做好工作任务分解,细化工作,明确责任科室,落实到责任人,提出办理时限并进行考核。

(二)认真贯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关键在于拥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此,我局从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高度出发,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敢打硬仗的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一是全面重温党纲、认真回顾党员生涯,进一步贯彻落实《××区关于舆论信息和新闻宣传管理规定》,加强舆论信息工作,按质按量完成舆情信息上报。二是按照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的要求和“活动带动、组织和个人互动、上下联动、学风促动、制度保障”的总体思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方法,认真组织开展了贯彻落实四项制度教育活动、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和作风建设教育活动。三是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确保政令通畅,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着力解决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有明显提高,精神状态有明显改善,工作作风有明显转变,领导能力有明显增强,领导水平有明显提高。四是按照抓住“一个重点”,增强“四个意识”,提高“四种能力”,做到“五个”必须的要求,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五是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建立健全形势报告会制度,积极参加区委组织的形势任务教育等各种报告会议,积极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活动,在局党支部评选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党员等,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理论、基本经验教育,深入开展“三理”教育、禁毒防艾教育;“五五”普法教育、国防教育、国情、省情、市情、区情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六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结合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自评分18分)

我局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动过程中,由局长(党支部书记)负总责,副局长具体负责,做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有人抓,有人落实,一是分别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党支部书记)、副局长为副组长、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四项制度”、“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和作风建设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局主要领导为落实四项制度的总负责人,各科室负责人为负责本科室落实四项项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提出我局各项思想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措施,强化督促检查,抓好各科室落实情况的跟踪,每半月向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2至3次工作简报。在学习讨论中,我局充分利用每周二机关学习日和每月10日党支部集中学习日,组织开展专题集中学习,边学习边讨论边查找,从活动开展至今,通过政治学习、党员学习等集中学习的时间超过50个学时。在学习内容上除围绕区委的要求,学习必读篇目外,还要求党员干部通过报刊、新闻媒体、互联网等途径开展学习。同时,创新学习方式,充分应用讨论交流、看光碟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教育。二是结合建设和谐、文明、小康××的奋斗目标,结合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深入系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理论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三是不断完善学习制度,实行学习日制度和定期业务学习制度。每周学习一次,组织学习部门专业知识,做到人人懂业务、个个懂政策,建立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科室。认真贯彻“四个一”学习制度、组织安排好在职干部理论学习;灵活、深入、扎实的推进对党和国家重大会议精神、重要文件、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各级党校组织的学习培训共15人/次。四是我局深入开展民主法制教育,“四五”普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使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法制观念和传统办事能力有较大提高,认真实施“五五”普法规划。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两个务必”为指导,以党和国家依法治国、推进依法行政、强化法制观念为契机,提高依法办事能力,扎扎实实地开展普法和依法行政工作,取得真正实效。积极、按时、圆满完成区委布置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各项工作任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各项工作得到了有效的促进。

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自评分22分)

我局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实际,制定并落实单位精神文明建设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学习贯彻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牢记“八荣八耻”,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完成有关制度规范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加强道德修养、党员干部学习的长效机制。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文明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公民文明素质。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教育规划,不断修订和完善文明守则、服务规范、服务承诺、岗位职责、逐步形成以《纲要》为主,有地方性、行业性特点的思想道德和文明服务体系。经常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公民道德规范读本》,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组织有声势、有深度、有实效的宣传、使《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结合实际,把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积极参加社会捐助、抚残助残、扶贫帮困等各种形式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我局按照区委要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认真开展学英雄、见行动、比贡献、创业绩活动,掀起了向扑火英雄代启勇同志学习的热潮,每个干部职工积极响应“献爱心、送温暖”、“慈善一日捐”等各种捐款活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邻里和谐”的要求,以创建文明村组为重点,积极做好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参与新农村试点挂钩工作。

我局认真开展“诚信××、从我做起”宣传教育活动和“文明诚信经营户”、“诚信建设示范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窗口创建活动、全面建设诚信××,树立我区良好的对外形象。不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落实《加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目标任务分工》,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德育教育网络。

认真开展环境卫生整洁工作,保持本单位院内卫生区域清洁的同时,在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投工投劳,积极完成祥和路新划分卫生区域的清理清扫工作、××河道清淤等工作,按照要求对城区内负责的绿化管护区定期的除草、浇水、管护,为进一步做好绿化工作,推进我区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创建园林城市,参加全区义务植树活动,按要求,包载包活了50棵绿化树。通过参加这些有意义活动、让广大干部职工树立起“诚信××”、“从我做起”的良好意识,不断激励自己认真完成本职工作,树立安监新行风。

四、文化教育阵地建设方面(自评分18分)

我局非常重视文化教育阵地建设,局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位,将文化教育阵地建设者工作纳入年初工作计划。在安全生产宣教工作上,结合年度工作实际,协同教育部门和新闻媒体开展了广泛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宣传工作,在全国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期间等设点宣传活动中共发放了15000多份安全生产教育宣传单。同时继续开展创建“安全学校、安全社区、安全乡镇”活动工作,为推进我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工作(自评得分24分)

为做好国庆60周年大庆活动,我局在丽江市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关爱生命安全发展》安全生产电视专题片并协同区委宣传部、××公安分局、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区总工会、共青团××区委等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全区各单位、各部门组织收观看。2009年6月14日,在玉河广场,由我局组织牵头,交警大队、消防大队、区建设局、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政局、区国土局、黑白水电力集团、南方电网公司、丽江市电网公司、丽江机场等单位的配合参与,在××区玉河广场开展“六月安全月”宣传咨询活动,十一家单位结合各部门的工作实际和职能职责,向群众发放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资料,接受这次宣传活动,广泛地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了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当天,各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认真的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在此次的活动中,发放各种安全宣传资料达15000份,展出安全警示教育版22块,张贴安全宣传标语数十张,接待咨询人2000余人次。组织了由我局主办,市物资公司、黑白水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裕安房地产开发公司、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承办的安全生产知识百题有奖竞赛答题活动,并于7月10日下午在森龙酒店一号会厅举行了颁奖仪式。由于领导重视、责任落实、措施得当、方法多样、检查深入到位、整改有力,确保国庆期间稳定、祥和、喜庆的社会氛围。

我局为了营造党员带头学习,非党干部职工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氛围;建立了高标准的宣传栏,成立了宣传小组,作为宣传党的有关文件精神,交流党员的心得体会,报道优秀党员,优秀职工的先进事迹,公开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发展积极向上,团结和谐主流舆论,杜绝错误思想,消极思想传播。

为便于区委、区政府及上级部门的领导及时、准确、全面了解我局开展工作的情况及我区所面临的安全生产问题,我们从提高信息质量入手,局领导亲自把关,对不符合情况、质量不高的信息坚决不予以上报。一年来,共向上级部门上报各类简报22期,(其中安全生产稳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简报4期)各种方案总结15份,心得体会6份,整改措施3份。

认真完成好区委下达的党报党刊订阅任务,巩固和扩大党的思想舆论阵地,分别征订《中国安全生产报》22份、《人民日报》2份、《云南日报》2份、《丽江日报》3份、《中国纪检监察报1份、《求实》1份、《保密工作》1份等刊物、《党风廉政建设》1份、《中国监察》1份。积极参加区委、区政府组织的各项大型宣传活动,能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利用工会组织的桥梁作用,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上一篇:村干部脱贫攻坚发言稿范文 下一篇:脱贫攻坚落实情况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