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责任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01 01:54:42

国家社会责任论文

国家社会责任论文篇1

论文关键词:企业家社会责任,企业家社会责任导向,管理者社会责任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企业家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奈特[1](1921)指出所谓“企业家”就是那些“在极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决策”,并“必须自己承担决策的全部后果”的人。彼德·德鲁克[2](1985)认为企业家是为获取利润、并为此承担风险的人,他们是能开拓新市场、引导新需求、创造新顾客的人。熊彼特[3](1991)认为“我们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为‘企业’,把职能是实现新组合的人们称为企业家”。张维迎[4](1999)认为企业家就是承担经营风险、从事经营管理并取得收入的人格代表。厉以宁[2](2000)认为:企业家是那种不仅有眼光、有胆量、有组织能力,而且还要有新的观念和新的决策方法、有利益导向的经营思想,并善于利用资本市场的人。根据以上学者对企业家的定义,本文认为企业家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和领导力、善于驾驭企业、能够使企业长期生存并能为此而承担风险的人。基于此,本文所界定的企业家不仅包括企业家,还包括企业高层管理者、企业领导者和经营者。

改革开放30年,企业家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社会责任已经成为衡量企业家最受尊敬的第一指标(何志毅,2008)。在洞察、开发和利用商业机会过程中,企业家最先能够感知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企业家在采取竞争策略、创新产品、提供新的服务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能够将社会因素作为企业重要的决策变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可持续性成长。

近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较多关注企业层面的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实现方式,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然而企业文化论文,作为企业的决策者--企业家,他们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起到什么作用?企业家应当承担什么社会责任?影响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的因素是什么?基于此,本文对2000年以来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有关企业家社会责任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了企业家社会责任的研究现状,总结归纳了近十年来中国的研究者们在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导向、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结合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构建适合中国背景的企业家社会责任概念模型、企业家社会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关系、企业家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作用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企业家社会责任未来的研究展望,以期推动我国企业家社会责任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

二、企业家社会责任相关研究的主要成果分析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企业家社会责任的研究内容比较零散,其中关于企业家社会责任导向、企业家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多。其余还有对于企业家社会责任与企业家精神、社会地位等因素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一)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内涵

随着和谐社会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学者们开始关注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田丰,2004;朱贵平,2005;黎友焕,2007;赵曙明,2009)。学者们认为企业家如果能够将社会责任因素作为企业重要的决策变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可持续性成长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关于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实质和内容,黄泽民[5][6][7] (2004,2005)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是由其社会角色、现代社会生产形式、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论文提纲怎么写。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实质归根到底是顺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他认为企业家社会责任可以分为两部分:(1)直接社会责任,由企业特殊的社会功能所发生的责任,包括社会积累、保障就业、管理生产要素、产品创新等;(2)间接社会责任,与社会环境相关的责任,包括诚信、道德、可持续发展等。张铭业[8](2005)认为的企业家应有“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李洪彦[9](2006)认为企业家社会责任就是指作为特殊群体的一群社会个体所应承担的与之相关联的社会义务。黎友焕[10](2007)认为企业家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中起关键作用,企业家作为改革受益者理应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李君如[3](2007)认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是办好企业,多提供就业机会,多交税收,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出贡献。

许多学者如陈孝兵(2008)、孙浩进(2008)等都认为有不少企业家对社会责任的含义存在着错误的理解,认为社会责任就是更多的捐款或赞助公益活动的行为,而忽略了产品、环境、员工等方面的责任。陈孝兵[11](2008)指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是新的“企业办社会”,也不能等同于公益事业和社会捐赠,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孙浩进[12](2008)分析了中国社会环境背景下企业家社会责任存在的危机及应对对策,认为中国的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模糊,更多的时候采取了漠然或逃避的心态,使得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存在着潜在的风险;而政府对于企业家社会责任缺乏监督、指导和制约也是造成企业家社会责任危机的重要原因。

(二)企业家社会责任导向研究

个体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在理论上称为CSR导向(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rientation,CSRO)企业文化论文,即个体对企业的经济、法律、伦理和慈善行为的态度导向。学者们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中国管理者的CSR导向(研究结论见表1),研究表明,企业CSR的履行程度,与企业管理者尤其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CSRO有很大的关系。其中,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3](2007)通过对企业法人代表的调查,反映了现阶段企业家对CSR的认识与评价;晁罡等[14](2008)通过实证研究认为企业领导者的法律、伦理、慈善3个责任取向正向影响、经济责任取向负向影响企业社会表现和组织绩效;杨帆等[15](2009)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管理者个体的CSR导向具有经济责任和伦理责任的性别显著差异,以及法律责任的区域差异。陆雄文等[16](2009)对中国的民营企业家社会责任导向进行了问卷调查,认为虽然目前受到资源限制,不少民营企业家都存在注重盈利的短期导向,但从长远看来,民营企业家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会同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一样重视并积极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表1 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导向的研究

 

学者

研究目标

研究对象和样本数

主要研究结论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7)

企业家对CSR的认识与评价

企业法人代表,有效问卷4586份

普遍认同“优秀企业家一定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高度认同履行经济、法律、伦理和公益四个方面社会责任的意义;比较关注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企业履行法律和伦理责任方面存在欠缺现象较为突出;经营困难、素质不高、缺乏诚信环境、社会相关部门未很好履行职责是导致社会责任欠缺的主要原因。

晁罡等

(2008)

企业领导者的社会责任取向、企业社会表现和组织绩效的关系

MBA和EMBA在职学员中的企业中高层领导者,有效问卷458份

法律、伦理、慈善3个责任取向正向影响、经济责任取向负向影响企业社会表现和组织绩效;CSR取向、企业社会表现和组织绩效三者关系中,企业社会表现起中介作用。

杨帆等

(2009)

中国管理者CSR导向

籍贯长三角洲地区,在上海浙江工作地MBA学员中的企业管理者,有效问卷118份

中国管理者个体的CSR导向具有经济责任和伦理责任的性别显著差异,以及法律责任的区域差异。

陆雄文等(2009)

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观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民营企业家,有效样本数878份。

国家社会责任论文篇2

20世纪末至今,企业社会责任的比较研究成为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对社会责任多个方面、多个角度的比较研究,不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有利于增强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理解。

企业社会责任及其衍生概念的发展

不同国家或地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比较

“企业社会责任”的提法可以追溯到1899年美国钢铁集团公司创始人安德鲁・卡内基所著的《财富福音》一书。1924年,Oliver Sheldon在《管理的哲学》中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之后,学者们又提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理解,学术界对此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不同地域的学者因为所在地域文化的差异,定义重点也有所不同。

美国学者Carroll(2004)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组织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慈善)的期望。

欧盟目前的官方定义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对社会和环境的关注融入到其商业运作以及企业与其利益相关方的相互关系中。

日本学者山城章指出现在的经营者无论在伦理上或实际上,已不容许只追求自己企业的利益,必须站在与经济社会调和的立场上,有效结合各种生产要素,生产物廉价美的商品,为社会提供各项服务。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卢代富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

不同学者比较的具体内容存在不同

Isabelle Maignan和David A.Ralston(2002)结合Wood(1991)在前人观点基础上提出的企业社会绩效的定义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美国和欧洲(法国、英国、荷兰)的各100家企业网站进行调查,以衡量这些企业在社会责任表达方面的差异程度。比较的内容涉及展示企业社会责任的动机取向、过程和利益相关者问题,其中作者把动机取向划分为:价值取向、绩效取向和利益相关者取向(社区、消费者、规制者)三种。展示社会责任的过程有慈善活动、自愿社会服务、伦理准则、赞助活动、质量管理、健康和安全项目、环境影响管理,其中前两种作者称之为超越传统的活动,后四种作者称之为与生产联系紧密的和传统的活动。

通过比较作者发现,社区是最被普遍提及的,但比率有差异。比如,美国企业涉及最多的是生活质量和教育问题,而环境保护是欧洲国家涉及最多的。作者认为,相对于欧洲国家的企业,美国企业更多提及社区福利,而对与他们的生产运作有紧密联系的活动涉及的不多。最后,作者认为欧美国家间在上述方面的差异是主要归因于对于企业和企业在社会承担的角色的看法不同。

我们发现,由于理论界对企业社会责任没有统一的衡量维度,所以在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进行跨文化比较时,不同学者比较的具体内容是有区别的。

与此同时,对企业在CSR衍生概念的实践比较,涉及到企业的伦理准则、企业慈善、企业公民行为、企业的社会绩效等。同时,我们看到同样是对企业伦理准则的跨文化比较,不同学者对伦理准则的划分不同,从而比较的具体内容也是有区别的。

不同国家的管理者对伦理问题的看法存在不同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Bodo B Schlegelmilch,Diana C Robertson(1995)认为不同国家的管理者对伦理问题的看法是不同的。根据企业经营过程中经常面临的伦理问题,作者提出关于企业伦理的26个方面,然后通过因素分析,把这26个方面归为五个因素:关于员工行为、对信息的不恰当使用、关于私人问题、与中央或外国政府的关系、政治或社区投入。

Nabil A.Ibrahim,Faramarz Parsa(2005)对186名美国管理者和148名法国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以找出他们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的哪些方面。通过比较分析,文章指出,美国管理着更注重法律责任和伦理责任,而法国管理者更注重经济责任和慈善责任,作者还指出这些差异与国家的经济、文化有关。

可见,对人们的企业社会责任(或衍生概念)态度比较,主要是关于管理者的态度或普通消费者的态度。而比较的内容主要是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或衍生概念)的认识或对其不同内容的侧重程度。

不同国家间的CSR存在差异

根据以上对文献的综述和最近发表的文献,可以看出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有:比较的内容不断丰富;进行比较的国家也逐渐涉及欧美以外的其它国家或地区;从企业社会责任与文化关系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最近,还有学者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比较分析建立了新的概念框架和指标。

Dirk Marten,Jeremy Moon(2008)根据以前对欧美国家企业社会责任的比较研究结果,认为不同国家间的CSR差异可以用国家的制度框架来解释,制度框架是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形成的。然后作者利用Whifley(1999)提出的国家制度框架的四个方面(政治、金融、教育和劳动力、文化系统)来分析美国和欧洲的区别,作者认为美国的制度框架下市场经济的自由成分较强,给企业承担相对明显的社会责任提供了更多的激励因素和机会,而欧洲的制度框架下市场经济中的协调成分较强,给企业提供的激励因素和机会相对较少。

在不同的制度框架下,美国式的CSR为“显性CSR”,欧洲式的CSR为“隐性CSR”。两者的主要区别是:(1)在表达与社会关系时用的语言不同,显性CSR用企业社会责任的语言来与利益相关者沟通,而隐性CSR则不是通过这种方式;(2)目的不同,显性CSR常常是企业有目的的战略选择,而隐性CSR则是企业对制度环境的反应。制度框架中自由市场经济成分越强,企业社会责任越趋向于显性CSR,协调市场经济成分越强,企业社会责任越趋向于隐性CSR。作者认为这个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比较理解的框架可以用来说明欧美企业社会责任出现的差异以及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并且这个框架的应用不仅局限在欧美国家的比较上,也可以用来分析其它国家之间的企业社会责任比较。

我国关于CSR跨文化比较研究亟待提高

我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起步较晚,关于企业社会责任跨文化比较的研究很少。徐尚昆、杨汝岱(2007)根据世界银行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对全国1268家工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收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特征数据,得出中国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维度。与西方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维度相比,中国独有的社会责任维度有就业、商业道德(西方没有将商业道德特别是诚信作为一项维度提出)、社会稳定与进步;中西方共有的维度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环境保护、顾客、员工、公益事业,在这6个共有维度中还有一些项目是西方没有的,比如,促进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纳税、节约资源等;西方独有的社会责任维度有股东和平等。

国家社会责任论文篇3

一、绪论

美国著名学者谢尔顿(Oliver Sheldon) 1924年在其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CSR)”的概念,从此CSR概念进入学术界的视野。在2013年4月6日到8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指出“每天一个公司发一个社会责任报告,我真的不相信它能起好的作用。我这方面花了钱,那方面花了钱,这个东西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可以看出张维迎教授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作用持怀疑态度。从开始到现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看法到现在都没有真正统一。

2011年,作为第三次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上交所上市公司有240家,深交所则有135家上市公司第三次社会责任报告。然而这与我国证券交易所的政策制度不无关系,所以报告的质量并不太高,不能充分说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大多数企业不愿意花太多的经历放在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上面,可能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不能给公司带来价值增值。有鉴于此,如果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总结的话,科学的理论基础会使得更多的企业家信服,从而会更多的履行社会责任。因此,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和总结。

二、相关文献简述

(一)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价值

二者正相关。Bruce等(2003)对企业的慈善行为与企业的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如果企业以现金形式进行捐赠,则企业获得的现金资源会更多,也就是可以这么说,企业可用现金资源与企业现金捐赠成正相关关系。沈洪涛(2005)选取了沪深股市非金融行业A股作为样本,样本时间段为1997-2003,控制相关变量之后发现,社会责任的履行和企业采取绩效正相关。

二者负相关。Ingram(1983)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反而会降低企业的价值。李正(2006)以我国沪市2003年52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情况进行打分,以托宾Q代表企业的价值,通过控制企业性质后的研究发现,承担社会责任越多的企业会降低企业的价值。

二者不相关。Hackston and Milne(1996)通过研究表明企业价值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不存在相关性。陈玉清、马丽丽(2005)通过对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进行抽样分析,同时设置了社会责任贡献指标,结果发现二者是不相关的。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品牌

Pomering and Dolnicar(2009)通过他们的研究证明,企业必须努力使消费者能够了解本企业的CSR信息,因为这样会使消费者对该企业产生更好的品牌评价。Valor(2008)的研究表明,在现在的市场条件下,消费者对CSR信息的关注是“不经济”的,在消费者形成自己的品牌评价中,往往会忽视企业的CSR信息。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资本成本

Bhattacharya Daouk ( 2002) 第一次利用国际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信息披露的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信息越透明的国家其权益资本成本越低。Larocque ( 2008) 在控制分析师预测的偏差后, 实证研究发现定期的信息披露与事前预期收益负相关。

三、相关理论基础

(一) 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本文采用ISO26000标准对社会责任的定义,即社会责任是指组织透过开放的以道德为依据的行动,承担起因为自身决策和行为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这些行为有: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社会福利;把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考虑进来;遵守法律法规,逐渐与国际行为规范趋同。

(二) 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关于利益相关者,这一领域的代表人物弗里曼(Freeman)曾经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即:能够影响到组织目标的实现或受其影响的个体或者群体是一个组织里面的利益相关者。具体包括股东、债权人、客户、供应商、社区、管理者等等。可以看得出,弗里曼对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是广义上的,这极大地扩展了利益相关者的内涵。

企业公民理论。对于企业公民,Crane and Matten在2005年进行了广泛的定义,从三个不同的视角进行确定。第一,有限公司的观点: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公民可以简单的称为企业慈善事业。第二,等效的观点:从这一方面来讲,企业公民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代名词。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转载须注名来源第三,延伸的观点:从这一角度,企业公民描述了企业在管理个人公民权利上所发挥的作用。

金字塔理论。卡罗尔是商业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权威学者之一,他提出的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建设性和被大家所接受的。他于1991年发表在《商业视野》上的文章《企业社会责任的金字塔模型:组织利益相关者的道德管理》一文中提出了这一模型。他认为,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者四个相互作用的方面描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特征。

四、综合评述

从刚开始的西方管理世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到现在的国内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理论基础在不断的完善和补充。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具有它自身的鲜明的特色。现总结如下:

研究方法以规范研究为主。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本质上是规范性的理论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作为一个新领域,在概念上尚缺乏共识,在实证研究中得到的结论也是各有不同,一套坚实和富有解释力的理论体系急需提出。所以, 许多学者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重点放在了规范性的理论研究上。在实证研究没有办法实现提出大家都一致接受的假设检验, 也难以依据资本市场数据直接进行验证。

研究内容的多方面性。内容上,这一研究是多学科融合的产物。虽然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在经济学的语境中展开讨论,并在政治经济学中找到理论支撑,但它融合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思想,不是一个学科可以研究的透彻的。

研究指标的不统一性。虽然现已经存在着如GRI、国际劳工组织等不同机构对CSR报告指标的不同规范和指导,这些指标的理论基础都大同小异,然而缺乏统一的各方面都认可的指标,就使得一份CSR报告的质量有不同的评价,从而会得出关于CSR作用的不同结论。一套完整的各方都信服的指标有待提出。

企业作为社会中创造物质的大工厂,承担的不仅仅是生产物质的需要,还需要发挥自身社会纽带的作用,承担自身责任,带动社会共同发展。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一些简单概述和整理,希望对它的研究能够带来一些更加综合的启示。

国家社会责任论文篇4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西方国家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0-0072-01

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会计学家戴维.F.林诺维斯提出的。他指出“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在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社会学中的运用”,从而揭开了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序幕。在20世纪6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就已经在美国大量出现。法国也在20世纪70年代正式颁布法规,要求企业必须编制“社会资产负债表”。英国也在1976年要求企业披露有关社会责任信息。

而对我国来说,社会责任会计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与实务都相对落后,现有的会计报表体系无法充分反映企业的社会贡献及社会损害情况,无法满足有关各方对企业信息的需求。

1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披露内容不全面,避重就轻。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都只集中在正面影响的问题上,几乎没有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披露,企业报喜不报忧。

第二,披露方式以文字说明为主,货币计量较少。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仅涉及企业对职工的责任、对政府税收的责任等,在其相关社会责任报告中,定量信息更少;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时,大部分企业采用大篇幅的文字叙述介绍,而没有运用具体的会计方法加以量化披露,并且没有纳入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中,尤其是在生态资源保护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第三,披露科目和报告依附传统财务报告,未单独列示。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将与社会责任有关的问题和传统财务会计问题融合在一起,都放在传统的会计科目下进行归集,几乎没有企业设置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当然,仅有极少数的国有大型企业就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编制了独立报告并进行披露。这是因为会计信息披露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社会责任会计相对于传统会计比较复杂。社会责任会计不能像传统企业会计那样单纯地使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它采用多种计量单位而且对社会责任会计事项的确认和计量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企业往往不愿单独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披露。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发展仍然滞后。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正处于研究和摸索阶段,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也是众说纷纭,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通过财务会计体系,采取自愿的原则进行披露,披露内容零散分布于企业财务报告内,而且很不规范。因此,学习借鉴西方国家成熟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推行经验变得十分必要。

2 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进程和大工业生产发展,企业的巨型化在创造规模效益的同时所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西方企业巨型化带来的问题导致其社会和民众与企业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而这种斗争的发展演化导致社会公众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要求。大企业也不得不相应调整劳资关系,改善劳动环境。在民众的推动下,具有广泛民众基础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运动频繁涌现。

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公众对企业公开公示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提出了明确要求。而通过社会责任会计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控制和监督的理论应运而生。本文将以美国、法国为例,简要叙述其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及经验。

(1)美国。1968年,美国会计学家戴维.F.林诺维斯在《会计杂志》上发表了《社会经济会计》,首创了“社会责任会计”一词。之后,社会责任会计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理论界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1973年,奥斯特斯出版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一书,又一次掀起了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浪潮。美国政府机构,如联邦贸易委员会、环境保护局、职业安全和事故防护局等,都要求企业提供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

美国会计学会(AAA)也要求企业在年报中披露社会责任活动业绩、人力资源、社会费用及企业活动对社会的影响信息。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先后经历了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会计原则委员会(AP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涉及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准则,在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中,已经有几十项准则涉及社会责任问题。例如,1992年11月的SFAS NO.112雇主对雇用后福利的会计处理,1993年6月的SFAS NO.116捐赠收入和捐赠支出的会计处理,1998年2月的SFAS NO.132雇主对养老金以及其他退休后福利的披露等。

(2)法国。在工业化国家中,法国最重视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早在1975年,法国在《关于公司法改革的报告》中就建议各家公司每年公布“社会资产负债表”,即“社会报告”。法国政府于1977年以正式法令和政令的形式要求企业实施社会会计,要求职工人数超过300人的企业必须编报社会平衡表。从1984年起,所有社会平衡表必须列示最近三年的数据,按整个公司和所属符合标准的企业分别编制。社会平衡表应当包括职工人数、工资成本、健康和安全保护等七项内容,每项内容又分为若干个子目。这些要求具体详细,反映了法国社会的福利主义倾向。同时,法国政府还要求企业注意改善环境,如治理废水等,降低资源消耗,对社会环境治理提供服务和捐赠等。

3 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给我国的启示

第一,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式。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就是需要制定政府主导下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准则和制度,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范围、内容、详细程度、真实科学和披露方式进行规范。

第二,依据本国的实际确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我国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时,也应考虑企业面临的主要社会责任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企业应主要满足哪些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确定应该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范围。

第三,选择科学合理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形式。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方式应选择采用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方式,更全面、更集中地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

第四,美国会计机构和会计学术界对社会责任会计问题的影响。我国会计学界不仅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有关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成果,而且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我国自身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为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提供理论指导。

4 结 论

国家社会责任论文篇5

关键词:西方主要国家责任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就公民的道德责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那么高校学生德育教育应如何实施责任教育呢?笔者有意检索了一下西方主要国家的具体做法,拿来分析一下,对我们有不少启发。

一、西方主要国家高校德育重视责任教育

1、责任教育是西方主要国家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美国的学校德育,强调培养青年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在塑造国家精神的同时更注重发展青年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创造新生活的品质。上个世纪的70年代以后,美国社会提出了"责任公民"的概念,其主要内含是指要承认他人享有法律上规定的各种权利的责任,遵守各种规则,信守诺言的责任。为了促进学校德育的落实,上个世纪的80年代后期,美国社会推出了500余个教育法案,鼓励学校制定系统的德育评估标准。并有21条德育准则,其中主要有12条,即:自立、值得信赖、勇敢、自信、成为真正的自己、尊重别人的权利、正直、勇于承认错误、信守体育类行业道德、谦恭有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创造性。突出了责任教育的倾向性。

英国高校德育具有典型的保守主义倾向,但是,在最近十几年来,在德育目标上也有同美国接轨的倾向,并开始重视学校德育的责任教育。要求学生成为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有高雅自由的生活,能够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丰富的情感和高雅情趣的自律者。其主要教育内容是莱斯特中心负责筛选的"四个核心"和"六个关系",即:强调对别人的尊重、公正与合理、诚实和有信用。处理好与最亲近的人的关系、与社区和社会的关系、与人类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与非人类的关系和与上帝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的关键是行为主体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在《联邦德国教育总法》中规定:"培养学生在一个自由、民主和福利的法律社会中……对自己的行为有责任感。"[1]在巴伐利亚州法中,规定得更详细,对于18岁以后的学生,在道德方面的要求是培养"尊重人的尊严、自我克制、责任感、乐于负责与助人,能接受一切真、善、美的胸怀,以及对自然和环境的责任心。"[2]

法国教育部1977年在《法国教育体制改革》文件中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自由社会的公民,使每个青年具有头脑,从而使他能够独立地重申社会协约,或他认为在需要时能够修改这种协约。"[3]法兰西学院全体教授在向总统提交的正式报告中建议学校不能回避义不容辞的实施伦理道德教育的责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植学生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批判能力"。[4]

日本的高校德育一直遵循着1947年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要求进行责任教育。《教育基本法》规定:"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出和平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爱好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价值,注重劳动和责任,充满独立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的国民"。[5]《学校教育法》中还进一步规定:"大学作为学术中心在教授广博知识的同时应以教授和研究精深专门的科学、艺术并发展才智、道德及应用能力为目的。"[6]

2、为实施责任教育西方主要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创造了一些适合责任教育的德育教育理论。西方主要国家中,美国在德育理论研究方面起步最早、成果最丰富。从19世纪末开始,以杜威主义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德育思想开始深刻的影响美国的学校德育。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道德教育","任何增进学生对社会生活理解的学科都具有道德意义"。[7]德育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儿童与生具有的"要贡献,要做事,要服务"[8]的倾向,进行积极的引导,"使他们自己的活动不可避免地朝着这个方向进行"。[9]

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战后美国社会问题增多,特别是60年代的、反战,青年问题成为社会热点,因此,形成了道德认知理论、价值澄清理论、人本主义教育观等,强调了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增强,从而在理论上为学生自主的承担道德责任建立起了联系。使美国成为现代世界学校德育的发祥地。

其次,创造了一系列适合责任教育的具体方法。受美国现代学校德育教育理论的影响,世界主要西方国家在学校德育责任教育方面也探索出了系列的教育方法,而且各有特色。

全面主义与德目主义或称直接方法与间接方法是当代世界学校德育主要形式。美国是典型的全面主义德育。建立起了有宗教组织、社会团体、慈善机构、社区中心、等组成的制度化的联系,立体化的网络。当然,最近,美国高校德育也产生了由全面主义向兼有德目主义的方向发展趋势。

日本民族善于吸取外来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兼有全面主义和课程主义。它借鉴了法国和美国的道德教育方法,并借鉴了中国儒家的思想,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大德育体制,成为世界上德育教育和研究网络建设最完备的国家。

在具体方法上,实践性活动是世界各国学校德育的主要选择。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活动,自然而然的让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责任关系,来达到道德责任教育的目的。

另一方面就是各国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最有影响的是"隐蔽课程"概念的提出与实践。隐蔽课程也叫潜在课程(HiddenCurriculum)它是美国教育学家杰克逊1968年在《班级生活》中首次提出的,是学生本位(中心)课程(thestudentcenteredcurriculum)的变体之一。隐蔽德育课程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的在教学范围内以各种方式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和非特定的心理反映,使他们获得道德情感方面的经验的教育,是所有隐蔽课程的主要构成因素。柯尔柏格认为,德育如果不关心隐蔽课程,无论如何达不到预想的效果,隐蔽课程是实现德育教育的桥梁。

美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品格教育,特别注重教授价值观。品格教育主要代表人里可那在《品格教育》一书中,把"尊重(Respect)和责任(Responsibility)"视为普遍道德价值观的核心,是学校必须教授的3R课程(读Reading、写Writing、算Arithmatic)之外的第2R课程,它们对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都有客观的重要价值。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瑞恩总结出品格教育的6E法:在学生的理智作用下,与学生进行有关的对话,向学生解释(Explanation)某些规则,给予学生某种启示;教师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评价(Evaluation)各种价值观,并且提供各种评价机会;学生应该参加各种活动,亲身体验(Experirence);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道德氛围,发挥环境期待(EnvironmentExpectation)的作用,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品格教育代表人里可那提出了种品格教育的方法,其中包括合作学习、鼓励道德反省、教育学生关心课外世界等,这些都是培养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

二、学校实施德育责任教育有其必然性

1、责任及其前提

道德责任,是指道德主体应当对其自主作出的选择承担相应的义务。康德把道德责任称为伦理义务,并从人性与人类的目的出发,区分为对自己的义务和他人的义务。意大利思想家朱塞佩·马志尼对人的责任依次划分为四种:首要的是对人类的责任,其次是对国家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意志自由是人的道德责任的前提。恩格斯提出:"如果不谈谈所谓自由意志,人的责任,必然和自由的关系等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讨论道德和法的问题。"[10]意志自由是人的"类特性",是人的自主理性。它表现在道德实践中,就是道德主体在各种不同甚至对立的价值之间进行思考、权衡,作出抉择并采取行动的自由;在内容上是自觉的,是理智指导下的道德意志的具体化;在过程中是自控的,理智与意志的综合贯彻选择的始终。只有这样选择的行为才具有道德责任属性。主体在自由选择行为的同时,也就意味着自由选择了责任。所以,一个人只有在他拥有意志的完全自由去行动时,他才能对行为负完全的责任。"你们是自由的,因此是负有责任的。"[11]一句话,自由意味着责任。在这里,自由与权利、责任与义务是一致的。因此,马克思的结论是:"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12]

2、责任教育是人的发展本质的要求

黑格尔认为道德就是关系、要求和应当,应当就是人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道德之所以是道德,全在于具有知道自己履行了责任这样一种意识。"[13]在一定意义上,道德就是自觉履行责任。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不是人而是物。这表明,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培养自己的道德责任感的过程。责任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对自己负责,彼此负责,才能创造并推进健全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社会是以人为主体的。

人的道德责任是社会对个人的一种规定、一种使命,相对个人则是一种无可推托、必须完成的"任务"。它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人必须承担一定的职责和任务。这是由人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即承担自己所扮演社会角色的职责和任务,这既是个人的生存手段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又是维系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纽带。另一方面,人必须对自身行为的后果负责。既然人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在社会实践中选择的结果,那么,人对自己选择的行为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否定责任也就意味着否定了选择,否定了权利和义务,或者从本质上说,这就意味着否定了人之存在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价值。[14]

责任的本质性特点决定了责任的重要价值。一方面,责任可以激发人们对社会负责和不断创新的激情。责任感是一个人意识到并下决心履行个人的社会角色时的心理反映,反复的反映便构成意志,对人的行为产生持续的推动力。责任感既是道德主体发展的动力基础,也是道德主体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一致的具体表现。当道德责任升华为道德主体的责任感时,社会的道德就会成为道德主体发展的一种内在需要,道德需要必然引起道德主体的行动欲望,即道德实践的要求与选择。道德需要和选择又会促使道德主体产生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并萌发改造和发展社会的热情。所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是德育教育的核心目标所在,它同时也是人们强调道德责任教育的依据所在。

另一方面,责任可以校正权利和自由。责任与义务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的道德基础。重视道德责任,实际上是重视塑造人的心灵秩序,以此为中介,建立人类社会的运行秩序。马志尼认为责任能遏制扭曲的权利、膨胀的物欲的泛滥,实现人类真正的幸福。道德责任既能为社会与人类的永存与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又能对人类文明进化与社会化程度作出质量上的规定。

3、责任教育是社会发展向人类提出的要求

中国历来重视对年轻一代的责任教育。中国很早就把教育的目标确立为"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孔子的"当仁不让",孟子的"舍我其谁",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铁肩担道义",不仅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信仰,更是他们崇高历史使命感的人生实践。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高科技社会。我们对现代技术系统的结果,"即大规模发生的事情难以考察,强大的事情难以管理,复杂的事情难以理解。"因此,"出现了把道德责任视为困难的倾向"。[15]因为高科技本身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可以很好的为人们提供方便的服务,甚至可以推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但是,另一面,它也同时给人类带来了环境污染、技术依赖等副面的后果。为了消除这些问题,确保全球可持续发展,罗马俱乐部认为,提高人的素质的核心是建立人民对全球发展的责任感,也即人们在思考和采取行动前,要以世界的发展为前提,而这种责任要从青年抓起。所以,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这一报告中,就确定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是使每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1989年该组织将"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的主题确定为"学会关心",呼吁一种道德关怀与道德责任。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明确提出,高等教育首先要"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的公民"。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

三、对中国高校德育责任教育的启示

1、中西方高校责任教育的比较

中西方学校德育责任教育各有长短。西方主要国家学校德育基础是建立在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之上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的是人的自由、独立和自我发展。与其自由的经济社会基础相适应,又建立了相当完备的法律制度,以保护个人的自由和经济社会的自由。在这里实际上非常明确地体现了自由与法律的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以及选择与责任的统一。学校德育责任教育则是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向学生传输自由与法律、权利与义务、选择与责任的统一性。这种道德教育有两个好处,一是学生不仅是在明确自身权利,特别是明白自己对道德具有选择权的条件下来接受教育,而且是在自己明确要对自己作出的选择负责的条件下来接受教育。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大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二是学校德育的目标和要求同主流社会价值以及社会规则的要求相一致,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其不利的一面在于,价值观和德育内容的选择,容易出现偏差,甚至是错误。个人主义容易导致享乐主义,道德处于社会的边缘化地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代沟问题日益加深。这表明,西方主要国家在青年道德教育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与西方主要国家的学校德育不同,我国学校德育责任教育的重点是培养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集体主义原则是中国德育的核心。在学校具体道德教育中,以道德知识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灌输和自省为主要方法,注重自我教育、自我修养。中国德育的目标体系以集体主义为核心,是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有着儒家深刻的大一统文化背景,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约束力。这种教育的好处:一是具有丰厚的儒家传统文化背景,有利于民族道德文化的认同;二是相对于现实经济社会文化的具体实践具有一定的超然性,有利于人们对人类自身及其环境的终极关怀思考,具有了世界性的道德价值。但是也应看到,过分强调传统,缺乏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随机应变的灵活性。特别是在人的个体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对财富的追求成为整个社会最大诉求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在构建现代学校德育教育中,还没有寻找到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平衡点。

中西方学校德育责任教育的经济和文化基础有较大差异。任何社会的文化都是该社会经济状况的反映。中西方教育包括学校德育的差异是同各自的经济基础和文化背景有一定联系的。目前,大家都比较公认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民众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凭此便认为西方国家学校德育教育要比中国好,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我们认为,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优势和文化背景优势是产生这种错觉的主要原因。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条件下,民众的主要精力不在集中于谋生,精神生活成为他们的重要追求。西方的传统人文背景、民众的高文化素质以及发达的宗教体系,为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创造了条件。这就为西方主要国家实行全面主义(日本是全面主义和德目主义)的学校德育教育模式奠定了基础,从而显示出了学校德育的有效性。然而在中国,谋生还是人民群众的主要追求,民众的普遍文化水平不仅相对较低,而且还有较大差异。整个社会的文明素养还不可能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因此,尽管我们学校德育付出了劳动,社会的影响还是给予了较多的抵消。

2、中国高校开展责任教育的对策

首先,高校德育思想要作出实事求是的转变。道德具有历史性,更具有现实性,道德教育需要为现实服务。那么,我们面临的现实社会又是什么样的呢?目前,我国有13亿人口,其中有9亿是农民。在改革开发以来,原来"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其实质是国家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农村个人私有制。2001年度,全国共有城乡劳动力中,只有十分之一多的劳动力真正在从事集体经济。其他大部分劳动力在从事私营、中外合资、独资或其他经济单位的工作。

因此,我们的社会尽管还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绝大多数公民已不再属于集体,而是在肢解了的原来的共同体,使得人们成为在市场经济当中追逐独立的个人利益的个体。"这个过程正在今天的中国处于逐渐展开的过程当中,也就是群体的消亡之中,建立在群体基础之上的集体主义、群体主义同时处于衰亡,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16]个人在成长之中,个人主义也在发育之中,在这样一个时代,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法律和个人的权利结合起来。"[17]

这样的时代背景,为高校实施责任教育创造了条件。为此,学校德育的思路和做法应当同这种社会现实相适应,否则,要么我们是在做无用功,因为整个社会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的德育还在用原有的、教育者本人都不认同的道德教条来对学生灌输;要么是在误人子弟,因为我们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的道德同现实社会格格不入,影响青年的社会化进程。

其次,高校德育要同社会协调。道德教育说到底是道德实践教育,尽管中国学校德育以德目主义为主,却不妨碍学以致用。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德育同社会道德协调,即走学校德育的全面主义道路。要走好这条路,一方面,学校自身要认清社会现实,认清道德主体的现实,不做无用功;另一方面,就是既要在教育实践上适应于社会道德状况的变化,又要使德育教育目标和道德水平处于社会道德水平的相对高度,使学校德育教育同社会主流道德观相一致。引导学生选择接受水平较高的并与社会需要相协调的道德,勇于承担道德责任。

第三,高校德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对中国的学校德育教育来说,道德教育既是道德理论教育,也是道德实践教育。不论理论教育还是实践教育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可循。这些包括道德认知规律、道德需要规律、道德实践规律以及道德教学规律等,在这方面,西方主要国家,特别是美国学校德育责任教育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在这里,我们想特别强调的是,要争取改变道德教育的"高大全"形象,即在道德教育中,认为道德教育的地位越高越好,道德层次的水平越高越好,道德教育的内容越全越好。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学校德育的地位,科学的确立道德教育的层次,悉心选择道德教育的内容,运用科学的道德教育理论和方法来实施学校德育。反对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两种倾向,一是无所事事或无能为力的观点,二是过高地估计学校德育的作用。

[1][2]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与趋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323页,286页,232页,

[3]教育学文集·法国教育改革.第227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5][6]教育学文集·日本教育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51页,62页

[7][8][9]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406页,105页,95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52-153页

[11]马志尼著,吕志士译:《论人的责任》,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01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37页

[13]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商务印书馆1979版,第157页

[14]雍自成《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8.1

[15]高兰·斯考特原载《高校理论战线》1998.7

[16]曹锦清《怎样认识巨变中的中国》2002.6.18载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网站

国家社会责任论文篇6

虽然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但迄今为止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范围和性质仍是众说纷纭,其原因在于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随实践不断发展的概念,呈现典型的阶段性和地域性特点。所谓阶段性,指的是同一国家或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不同;所谓地域性,指的是同一时代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可能会有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Sethi(1975)指出,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和认知受到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维度会根据不同的社会、文化和时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一项对15个国家的12000名经理人的调查显示: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先后顺序在国际间有很大的变化(乔治·斯蒂纳,约翰·斯蒂纳,2002)。“企业社会责任观念是逐步演进的,唯有置身于一定的历史背景中,才能真正领会企业社会责任的完整意义”(Eberstadt,1978)。

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简单套用西方现成的分析框架可能会导致偏差。国内虽然也不乏有对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本土化”的探讨,但现有基于我国制度背景的,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研究总体来说比较有限,对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的社会责任内容的差异化研究还相对欠缺。本文拟在对高管深度访谈的基础上进行探索性分析,以期得出更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

研究方法

(一)样本

本研究对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等地的14家企业的22名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其中包括国有企业6人,民营企业12人,外资企业4人。平均工作年限14年,其中男性19人,女性3人。

(二)访谈提纲

为尽可能引导受访者充分表达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以企业高层管理者为访谈对象,进行现场访谈或电话访谈。本文研究的主要访谈问题共2个:

结合贵企业实际情况以及贵企业所处行业背景,您觉得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哪些方面?其中,哪一方面的责任是最重要的?您能简单地按重要程度排一个序吗?

您觉得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不是一样的?他们之间都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三)访谈记录程序

本论文的调查中,访谈小组由2名成员组成,事先通过对访谈提纲进行学习讨论,对容易产生的歧义进行沟通,确保对问题理解一致。访谈时由一人负责提问,另一人负责录音、记录和补充。访谈在取得访谈对象同意后进行了录音。所有访谈材料都在结束当次访谈48小时内进行了材料整理和文字录入。录入后由访谈小组成员共同补充整理,以保证记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研究结果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构成

笔者根据对访谈笔录的整理,本文发现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高管认为,企业要承担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就是盈利,其次,还有守法、就业、顾客、员工、慈善、环保等方面的社会责任。企业家典型描述见表1。

本文将受访者对企业社会责任重要程度的排序做了统计,发现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具体见表2。其中,第一层次是企业必须履行的基本社会责任;第二层次是与企业的发展直接相关的社会责任,第三层次是与企业的发展间接相关的社会责任,三者均属于企业自愿履行的社会责任,注重履行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社会责任有助于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社会责任比较

从访谈结果来看,受访者认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社会责任均具备一定特征,并存在差异性。典型描述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社会责任差异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国有企业首先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就是为国家免费或低价提供大量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产品,其次才是盈利,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也就是说,国有企业的社会目标要优于其经济目标。

民营企业承担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就是盈利和提供就业岗位。

外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注重对消费者、员工和公众承担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并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纳入企业整体战略规划。

结论与讨论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具有多层次性;二是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均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只是其社会责任内容有差异。具体讨论如下: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具有多层次性

我们之所以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多层次性观点,是因为:

第一,许多企业缺乏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责任概念的科学认识,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就是做慈善,从而对履行社会责任持消极态度,或是在履责过程中本末倒置,连最基本的职业安全与产品安全都不能保证。近年来各地频发的矿难,劳资纠纷、产品安全事故以及环境污染事故都表明了这一点。

第二,企业缺乏社会责任自主治理的意识,在完成了原始积累之后,还满足于只承担最低层次的社会责任,漠视企业中小股东、雇员、消费者、社区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问题,产生企业社会责任“显性违规”和“隐性违规”并存的局面(李维安,2008),而这将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以上企业社会责任具有多层次性的观点,不同所有权性质、不同规模以及不同行业乃至不同经济周期的企业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层次不同,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特征选择承担相应层次的社会责任。例如,处于垄断性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除了必须履行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社会责任之外,还应该更多地履行第三层次的社会责任,否则就会招致广大公众的非议。处于竞争性行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则只需要努力履行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社会责任就可以了,一个连基本的职业安全都不能保证的企业如果频频进行慈善捐助活动,这种不正常的分0 只能被称之为“作秀”。

(二)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均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国家社会责任论文篇7

关键词:孝;现代信托责任;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0

一.问题的提出与现状分析

近代中国自"五四"运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敞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大门,引入了诸如信托责任一类概念的现代西方理念,在实践上,推动了中国的公民社会的成长,理论上,丰富了现念的积累。但是另一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伦理思想诸如"仁""义""礼""智""信""忠""孝""和"等在西方的文化剧烈冲击下退缩一隅。这导致了西方先进理念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的畸形生长,同时也使得民族传统文化变得有些不伦不类。一方面是急于将发源于西方文化传统的信托责任立刻与中国的经济社会结合以期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不甘心自己民族传统的丧失而流于形式地大力说教和复古。面对当前中国"孝"伦理思想的逐渐消弭和匮乏以及源自西方的现代信托责任在中国的"水土不服",与其让两种文化彼此争斗,倒不如探求东西文化二者的融合点。

从古至今,不同时期的中国历经对儒、释、道精神追求的变迁,但儒家伦理占主导地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儒家伦理的基本原点是"孝",而悌、忠、信等都是从"孝"延伸出去的。因此,儒家伦理观是以"孝"为本的人伦一体观并有着视人如己的人与人的情感连续性,认为他人是与己相同而且可以认识了解的另一个自我,是自身的一部分。孔子的"文、行、忠、信"[1]力图说明儒家君子行事的原则也就是家庭的孝悌伦理延展到社会上时需要如何通过在经典的学习(文)、社会的实践(行)中表现出忠与信。在行事中体现出合理的人情尺度,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的行为方式。正如韩格理说:"正如顺从应如中国人所理解的一般,意味着某人对其生活中的分位所应克尽的责任之忠诚。"[2]君子力图在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五伦之间建立和谐关系,儒家的伦理思想正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发来论证其独特的社会思想。

文化具有相似性,西方的信托责任同样起源于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和检验,尽管信托责任出现在西方的资本主义积累时期,本意是职业经理人不可以只为了自己的私立而置股东的集体利益于不顾,利用便利和占有的资源窃取自己的最大私利,即使这样自己得不到最大的利益甚至自己要冒一定的风险。但是韦伯指出:"为了雇主的荣誉,即使结果是毁言加身甚或牺牲生命,也必须加以忍受"[3]。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时期,提出信托责任带有一定的制约甚至是惩罚目的。当前,信托责任理论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其本质其实是"利己"和"利他"的博弈。这是人性的两个极端而非人人如此,只是使用了信托责任这顶帽子就可以任意给有两者倾向的人加以标注。显然这已经违背了信托责任的把本意。现代信托责任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应该在自己的内心充满责任感和对他们充满信任感。这无疑于又要从家庭教育说起,众所周知现代家庭的环境影响对一个人走向社会是多么的重要。因此,无论一个国家以后会发展到什么程度社会环境,现代信托责任的重要性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轻视的。

二.中国"孝"伦理思想与现代信托责任契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西方文化对于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的衡量往往是以"责任"或者说"责任感"来作为标准。郎咸平教授说中国人最缺少"信托责任",这是有道理的,尽管郎咸平教授的概念更多的是出于市场经济中的行为而做出的判断,但是这同样无法摆脱整个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易杰雄教授认为:"社会的进展不是经济决定论,不是政治决定论,更不是军事决定论,而是文化决定论。"[4] "孝"伦理思想在20世纪初的那场暴风骤雨般的新文化运动中和"打倒孔家店"的诉求一同被摧枯拉朽的肆虐,更是在文化大浩劫之后的经济垦荒当中被利益和开放所纵横捭阖。

清朝王永彬在《围炉夜话》里说:"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所以淫是万恶之首。"中国人在衡量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时候倾向于以"孝"作为标准。而用产生于近代西方商业领域中而可以推而光之到全社会层面的概念"信托责任"来解释最合适不过。"信托责任"中的"信托"是指基于信任的委托,"责任"分内的职责和任务。在家庭关系中,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绝对信任而对孩子付出物质和精神上的东西,也就说明父母基于是信任把他们的一切委托给我们,相反我们作为孩子,应该有绝对第一责任来赡养自己的父母,这是发生在家中的"孝"。"孝"的本质其实就是信任与信用,这不仅与"孝"本身是不带有怀疑有关,更和"孝"可以很自如的把世间所有的人都按照一种看不见但又摆脱不了的心甘情愿遵守秩序行事有关。"孝"本身就是一种责任意识。这种意识在不同层面分别体现为:赤子情怀、爱岗敬业和完善自身等等方面。因此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出结论:不"孝"的人绝对没有"责任感",不"孝"的人得不到"信任"的。

一些推崇西方自由、民主、人权的学者在向西方学习的时候往往会忽视这些理念的核心,是责任。推崇本身没有错,如果忽视道德标准也就是责任意识甚至是骨子里排斥而只要对自己有利就认为是对的,那将这种学习将是极其的教条且不彻底。范跑跑的行为和主张就是我有率先逃跑、维护生命的权利,同时没有关心他人生命的责任和义务,甚至连母亲也可以不顾而只救自己的女儿,他要挑战中国传统的"孝伦理",而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垃圾和专制。同时,司马南认为世界上不存在普世的价值道德观,因此拒绝向西方学习,他理性的判断出西方的政治社会制度都是建立在人性恶基础上的而它不相信人的道德可以对自身的行为产生某种约束力。但他忽略了西方社会的运行是有道德支撑的,那就是宗教精神与人道主义,后来演变成经济社会中的信托责任意识从而推而广之成为社会的支柱理念。

司马南是想找借口来维护专制体制,可无论任何人不仅是要遵守规范的更要承担责任和义务,这是道德底线和道德标准问题。范跑跑的行为就是拷问当今中国的道德底线和道德标准,拷问责任意识和信托意思的存在于生存状态。徐景安先生说:"范跑跑司马南等一类极端利己主义的思潮已大肆泛滥。西方文明中该学的没有学来,不该学的、或曲解的倒是不学自通,自己国家的东西却丢三落四。就像清华的两个毕业生不去学哈佛大学怎么发挥创造力,拿诺贝尔奖,却去学张扬个性,衣服,学裸奔"[5]这就急切的表明在两种不同起源的但是殊途同归的理念之间有契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此继承"孝"传统文化,承担关爱他人的信托责任,是我们这个社会共同倡导的新理念。

三.中国"孝"伦理思想与现代信托责任的共同内在契合点

把"孝"伦理思想与个人的社会信托责任内在联系起来,不仅是现代家庭伦理道德的新生长点,更是社会责任意识的内在要求。孝是理性的爱与伦理,信托责任是理性的担负与付出。"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6]假如有这样诸如信托责任的道德品德在社会中流行,则人与人之间的信托责任就会随之而弥散开来,就不仅仅是下级对上级可以敬而忠,在不同的人与人之间都可以抛弃纯粹的利己主义和"高高在上"的利他想法而原原本本的投入到社会秩序中,而处于这样一种社会秩序之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尽责的把自己的那一份工作做好包括现代的职业经理人,所以理想的现代社会职业关系中不是建立在诸如手段等等权术或者仅仅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否则社会信托责任意识无从谈起。

而中国的"孝"伦理思想正式如此。《诗经》上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7]这句话表面上的意思是做任何事情都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样,好像在薄冰上行走一般。比喻对任何事情都抱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积极性,行事极为谨慎,唯恐破坏了别人的什么东西,这是设身处地为他人利益考虑的情况,而通过这样的过程最后自己也会获益,因为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三国时期,曹操所言:"忠恪祗顺"[8]亦是如此,曹操本身举孝廉出身,是当地孝的典范,他对荀的忠孝赞赏有佳,认为他对父母孝,同样在处理国家大事中可以很忠,很顺,就一定可以承担重大的社会责任,所以要向建安皇帝位他进爵。

如同两个圈发生交集,尽管有很多的不同,但毕竟还是相交产生了共同的地方。马克斯・韦伯在欧洲的资本主义理念基础之上建构了传统型的父权制的支配理念社会类型。这就可以回答资本主义为什么在欧洲形成而在中国仅仅只有萌芽,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父慈子孝是维系家庭关系的主要伦理模式,这才是孝的本质而不仅仅等同于父权制,孝的过程不仅仅是体现个人基于对自身家庭、社会角色与责任的理解而主动服从的过程、更加重要的是延伸到社会大环境中去对社会秩序的理解和尊重从而形成对社会和更加广大的人类的一种信托责任感。所以,尽管两者的父权制的概念并不完全相同(不可能苛求两个几乎独立的发展了几千年的理念完全一致),但是,其内在的核心就是要建立尊重和信任的社会秩序的目标,敬忠和理解都是内在核心的基本点,是两种文化几千年来所未曾遗漏之店。

所谓的敬忠和理解或者尊重都是"孝"伦理思想和社会信托责任的最高尚的核心部分,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是传统的儒家文化,也是经典的骑士精神在现代的再现。再次延伸,社会信托责任是为人处事的核心,任何人都有所追求并实现人生最大价值的愿望和需求,而要把这种意愿变成现实的唯一的途径就是履行社会赋予的责任;同样,"孝"也是每个人在社会上为人的核心,一个人也只有尽到对父母长辈的孝的责任才是子女应该做到的事情推,而广之到社会,也只有尽到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社会信托责任才是好公民。因此,两者概念无论外延还是内涵,都可以找到两者的内在契合点,也为两种不同发源、不同生长环境、不同价值取向的社会理念找到了合理的链接点,通过这样的一个链接,为的西方的文化融合起到了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中国"孝"伦理思想与现代信托责任内在契合点的强大德育意义

人具有社会属性,因此人的任何行为不仅要受到有形法律法规的制约,更加重要的是要自觉遵守道德行为规范。《孝经》上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9]孝敬父母不仅仅是一种社会行为,更是一个人社会道德生活和社会信托责任意识的开始,最重要的是有利于每个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和社会责任感。这也直接影响着这些未成年人或者学生社会关系处理的质量高低。孝也是仁爱的基础,仁爱的精神蕴于"孝"伦理思想之中,将"孝"的伦理思想推延去爱和信任他人,才能由此形成全社会的信托责任意识和和谐理念。

孝道是一切社会道德包括信托责任的起点和自我人格完善的基础。只有同时具备两者思想理念并深知契合点的人才能够正确处理社会关系,并勇于承担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信托责任。科威特的学者穆尼尔・纳素说过"责任心就是关心别人,关心整个社会。有了责任心,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义和灵魂。这就是考验,是对文明的至诚。它表现在对整体,对个人的关怀。这就是爱,就是主动。"[10]同样的道理,人生活在家庭和社会中,只有形成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才是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

树立起社会信托责任感,以中国"孝"伦理思想为支撑,培养学生的孝德,使青年一代懂得自己对父母、对社会的信托责任,让他们清楚的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并树立科学健康的价值观,积极奉献,用于承担社会责任,心系天下,,为社会的正真和谐贡献力量,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论语・述而第七》

[2]韩格理.中国社会与经济〔M〕.张维安、陈介玄、翟本瑞译.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85

[3]韦伯(德).中国的宗教〔M〕.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93

[4]易杰雄.哲学、文化与社会〔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34

[5]徐景安、黎鸣.道德底线与普世价值----2008年8月31日晚在创建中国新文化(北京)论坛第八次会议上的发言

[6]《论语・八佾第三》

[7]《诗经・小雅・小》

[8]曹操:《请爵荀表》

[9]《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国家社会责任论文篇8

20世纪初,美国企业规模日益大型化及其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已引起人们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企业社会责任思想应运而生。1953年美国学者Bowen首次给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明确定义。他认为,商人社会责任是指“商人根据社会目标和价值观念进行决策和制定生产经营规则的义务”。20世纪70年代是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研究的活跃期,企业社会责任定义得到更加明确具体的界定。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CED)给出独具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该机构使用三个同心圆说明企业社会责任包含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内容广泛的多种责任。

伴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趋于成熟,现在国内外很多学者已经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转变到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我国学者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贺远琼等人对华中科技大学EMBA、江西财经大学在职MBA发放调查问卷通过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企业提高社会绩效的途径包括市场途径和关系途经两种,企业社会绩效对经济绩效有显著正影响,特别是在不确定程度更大的外部环境中,社会绩效对经济绩效的正作用更显著。陈可、李善同在我国东南沿海某省份采取邮寄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发放,以各地的企业名录作为抽样框,按照系统抽样的方法确定问卷样本,问卷填写主要由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完成。运用AMOS 5.0软件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管理过程视角分为五个方面:顾客、员工、环境、慈善和政府等。研究发现:并非所有方面的企业社会责任均对企业财务绩效有正面影响,五要素中仅有对政府和慈善方面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财务绩效有直接正向作用。李新娥、穆红莉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的关系在短期内很难显现,引入时间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长期绩效的关系,以美国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长期绩效之间正相关。他们的研究借鉴国内外分析方法,设计了一套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指标,以回答为“是”和“否”的问题数目得出总分,并作为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水平的评价指标。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含企业对员工、股东、债权人、顾客、环境、慈善事业以及政府七个方面的社会责任,企业绩效包含市场绩效、财务绩效以及人力资源绩效。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内蒙古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七个方面与企业绩效三个方面呈正相关关系。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

(一)问卷设计和变量测量

本研究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式来收集数据。问卷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些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类别、所在行业、企业年龄、人员和资本规模等;第二部分主要是各个主要变量的测量。根据参考文献,以及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设计测量CSR的问题,本文设计并改进了一套调查问卷。其中,各有3个题项测量企业在员工、顾客、政府、环境和慈善等方面的CSR,并采用市场绩效、财务绩效和人力资源绩效测量企业绩效。

(二)数据收集和样本构成

数据收集主要选取内蒙古资源开发程度高、经济发展速度快、GDP所占比重高的呼包鄂地区,采用现场发放和邮寄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样本采用随机方式确定,问卷填写主要是由企业的各个阶层人员完成。共发放问卷356份,回收279份,回收率78.37%,有效问卷275份,有效率98.56%。本研究调查问卷发放企业106家,其中呼和浩特市43家,占40.56%,包头市36家,占33.96%,鄂尔多斯市27家,占25.47%;民营企业89家,占83.96%,国有企业的全资子公司11家,占10.37%,中外合资企业6家,占5.66%;采矿行业43家,占40.56%,机械制造行业27家,占25.47%,食品加工行业15家,占14.15%,纺织用品行业6家,占5.66%,其他行业15家,占14.15%;规模都是按国家发改委划分的中小企业。

(三)数据分析

1.信度测量及相关性分析

首先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测量表进行了可靠性分析,验证变量测量的信度及效度。

信度测量结果

由上表可以看出,量表设计具有一致性,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6,达到了学者普遍认同的最低标准。

从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企业社会责任结果中,内蒙古中小企业对环境的社会责任、对慈善事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对员工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中的人力资源绩效相关系数最大,说明对员工越负责任的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越优良;对股东以及债权人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显著相关;对顾客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中的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都有很强的相关关系,说明内蒙古中小企业如果对顾客负责任,则市场绩效、财务绩效都将显著提高;对政府的企业社会责任与市场绩效呈显著相关关系。所以我们认为内蒙古中小企业在环境和社会慈善事业方面做的还不到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2.回归分析

本文分别用市场绩效、财务绩效、人力资源绩效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对变量间进行拟合优度检验,以考察回归方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样本决定系数R2分析分别为0.39744、0.30041、0.33879。进一步对模型进行F检验,在显著水平a=0.05时,F值分别为2.5158、1.6380、1.9544,相应的最低显著水平分别为0.5%、7%、4.5%,说明三种情况都是比较显著的,其中用市场绩效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非常显著。所以本文以市场绩效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用来验证文中所提出的假设。

从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内蒙古中小企业市场绩效与股东社会责任、债权人社会责任、环境社会责任以及慈善事业的社会责任非常显著正相关,表明内蒙古中小企业想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绩效,就要更进一步履行对股东、债权人、环境、慈善事业的社会责任;而结果也表明企业市场绩效与员工社会责任、顾客社会责任以及政府社会责任呈正相关关系,但并不显著,说明内蒙古中小企业已经非常重视这三方面的社会责任了。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内蒙古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研究发现企业积极的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成长是有帮助的,研究结果支持文章提出的研究假设。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是正相关的关系,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有直接影响。但是,由于内蒙古地处我国西北,是全国著名的资源型大省,中小企业只重视了自身快速发展,忽视了企业在环境、慈善、股东以及债权人方面的社会责任,这对企业以及地区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本文得出的研究结论对内蒙古及西部大开发省份的企业能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有所帮助。

本文以内蒙古中小企业为研究样本,样本数量偏少,得出的结论也许会有偏差,这是作者下一步改进的地方。本文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设计了七个问卷指标,不能覆盖企业社会责任的所有方面,这也是本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上一篇:社会热点问题论文范文 下一篇:农村社会保障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