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系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20 19:56:23

汽修系毕业论文

汽修系毕业论文篇1

关键词:中职汽修;维修企业;就业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一、前言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汽车维修企业应运而生,进而需求大量的汽车维修技工。正是基于此种因素,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开设了汽车维修类专业。这些学生从学校毕业后,自然而然的会走向汽车维修企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常常听到汽车维修企业不满意毕业生的技能水平。毕业生们也常常抱怨,在学校学的东西,在实践过程中一点也用不到。中职汽修教育的问题究竟出现在什么地方?

二、中职汽修教育现状及特点

中职汽修教育,早些阶段,是以理论讲解为主,集中时间在实训室实习。经过几年实践,发现效果不佳。目前,众多院校开始尝试“论实习一体化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职生工作后较长时间不能适应企业的问题。

(一)实训项目杂乱。目前,大部分学校实训项目杂乱,有什么设备就做什么项目,书上谈到什么项目就训练那些项目,实训项目处于一种杂乱状态,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汽修企业实际工作内容。

(二)理论内容过多。多数汽修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向中职院校,没有实际的修车经验,再基于教学设备条件有限的缘故,在传授汽修技能时,多偏重于课本,侧重于理论。至于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大多靠学生自己的掌握程度,在学校现有的设备上进行模拟实验。

(三)中职院校生源条件良莠不齐。近年来随着适龄入学基数的减少,中职院校的招生压力越来越大。这就造成了中职院校的生源良莠不齐。进入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表现出基础知识较差,对理论不感兴趣,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对于毕业后从事汽车修理行业,心里有一定的抵触感,认为这份工作太脏太累。

三、汽车维修企业现状及特点

在汽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维修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汽修企业显示出新的特点。现以4S店为例,加以总结:

(一)修车现实性强。汽修4S店集整车销售、零配件供给、售后服务、信息反馈为一体,每天接触到的是销售了多少辆车,解决了多少辆车的实际故障,保养了多少辆车,客户满意度是多少等实际问题。这些可以为公司带来效益,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工作,也是中职生毕业后所追求的工作,现实性强,学生比较感兴趣。

(二)设备齐全,技术资料先进。汽修4S店是汽车修理的一线阵地,一般资金雄厚,和汽车制造商有一定的合作关系,所以先进维修设备较多。另外,汽车制造商在维修技术上对4S店技术人员有一定的培训,维修手册及培训资料获得及时且齐全。

(三)维修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维修智能化程度也在增加。像故障解码仪、刹车油智能更换机、蓄电池智能检测仪、四轮定位仪等高级设备的使用,使修车更加方便。为了能更好的使用设备,需要维修人员懂得机械故障的维修原理。

(四)故障难度分层。1.相对容易的修理技能,较多。(1)更换类。更换四滤:更换机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空调滤清器。更换易耗材料:更换机油、刹车油、刹车片、防冻液、玻璃洗涤液、正时带等。(2)清洗类。清洗喷油器、空气滤清器、机油道、燃油箱等。(3)检查类。检查轮胎、蓄电池、刹车片、灯光、四液、四滤、正时带等。2.存在固定程序的修理技能,较少。四轮定位,轮胎动平衡,拆轮胎,灯光校正,新车质检等。3.存在一定难度的修理技能,中等数量。不着车,怠速不稳,怠速时抖动,加速不良,换档时耸车,水温过高等。

(五)修车人员技术分层。在4S店维修企业中,年龄较大的汽车修理工,经验丰富。通过向客户了解故障现象,结合听故障声音,他们头脑中往往能够反映出故障原因。而对于新入职的学生,就需要一定时间的经验积累。

(六)不同车系故障存在差异。由于汽车制造商设计理念不同,出现的故障类型和故障率不同。

四、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得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症结。4S店,以维修保养为主,维修又以更换配件为主。而中职汽修教育,理论讲解多,实施的项目杂乱,跟不上汽修发展步伐,实用性差,偏离汽修4S店实际修理。对于中职学生来讲,掌握维修保养等基本技能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关键是如何调整他们的心态,然后才是训练这些汽修企业需要的实用的又相对简单的修理技能。中职院校如果要为4S店输送能快速适应汽修工作又有一定发展基础的人才,必须解决上述问题。

五、建议

(一)注重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多数中职生不愿意吃苦,嫌脏怕累,在内心对汽修行业有抵触。所以在入学之初到毕业之时,一定要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职业教育,培养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十分必要。

(二)学校与维修企业结对。学校与汽修企业二者成为合作伙伴,企业对学校在教学设备和技术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学校的学生,由于知道将来要去什么单位,可以有针对性的学习相关的知识技能。

(三)学生实训内容分层,尽量与维修企业接轨。由于汽修企业存在维修难度分层,所以学校在设计培训项目时,可以优先培训学生工具使用、保养,更换零部件、简单故障排除及存在一定程序的技能。在完成这些项目的同时,为下一步学习如何排除疑难杂症打好知识基础。

(四)学生定期去企业参观实习。中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大多带有虚拟性,和企业实际修车技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定期带领学生去企业观摩实际修车,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的专业热情,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五)教师进汽修企业定期锻炼。教师进入汽修企业进行修车锻炼,紧跟前沿技术发展的步伐,积累实际的修车经验,拥有自己的修车体会。然后再讲解给学生,课堂就会变得生动,内容准确而有趣,从而提高学生对课堂和实训项目的兴趣。

(六)企业定期派有修车实战经验的人员去学校做讲座。学生汽修基础差,而中职教师去汽修企业锻炼时间有限,接触的修车实例不多,没有足够的实际经验。定期聘请汽修企业中经验丰富的师傅做讲座,是解决这一问题很好的措施。

(七)注重中职汽修基本技能教育。据汽修企业师傅讲,除了个别疑难杂症外,很少使用示波器。而在需要使用时,大多是用万用表或试灯代替。原因是示波器接线比较麻烦,为了提高修理效率,他们常常利用万用表或试灯代替。实际修车,很少使用示波器,是不是就不用训练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呢?相反,而是加强示波器的使用教学。因为示波器的使用是基础,只有会使用示波器,才懂得传感器信号变化的意义,才能理解疑难杂症的真正故障原因。

另外,当学生修车技能发展到一定程度,遇到疑难杂症,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是无法理解的,更谈不上进一步提高了。针对阅读电路图、系统工作原理等基础性技能还是要加强教育,而不是忽视。

参考文献:

[1]秦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与实施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05,12:4-10.

[2]周济.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讲话.南京,2004,6.17.

汽修系毕业论文篇2

(一)专业简介

高职院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汽车营销及售后服务企业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面向高端品牌汽车销售以及售后服务领域,从事汽车销售、汽车技术服务、汽车维修、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及配件管理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毕业生就业现状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先后开设过二年制和三年制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并且紧跟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步伐,对该专业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规划等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不断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要求,制定符合《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相关指导文件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使我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从事汽车销售、技术服务等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很快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业务需求和素质需求。

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体系分析

根据汽车行业特性、岗位需求、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再结合我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实际教学需要,对本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分析,为建立基于职业胜任力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改革奠定基础。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体系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构成。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相关课程的设置都是基于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制定的,针对学生的就业领域、能力培养、岗位需求、专业素质等,制定学生从业岗位职责、岗位任务和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的关系表格,从知识结构、职业能力、基本素质等三个方面进行结构分析,确定前期执行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制定开设的课程,及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计划、教学要求等。

(一)理论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程。高职高专阶段的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将学生的思维由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大学的素质能力教育,这些课程都是必修课程,要求学生至少要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最低要求。这些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等。

2.专业基础课程。为了实现学生知识的良好过度,为学生后期学习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有必要开设一些专业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汽车电子基础等。

3.专业课程。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高专院校主要的教学目标,开设课程、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目标均以“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为原则,培养学生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领域必备的知识,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汽车销售、技术服务等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主要课程包括汽车相关知识体系和营销相关知识体系: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文化、汽车电器、新能源汽车概论等。

(二)实践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必修的内容,是高职高专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毕业生动手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社会能力的必经之路。从能力培养角度划分为三类实践课程。素质教育课程:入学教育、军训、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毕业教育;职业基本技能训练课程: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职业专门技能训练课程:专业认识实习、汽车销售实务、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维护与保养、汽车电器实训、汽车电控实训、汽车故障诊断实训、汽车维修实训、顶岗实习等。

三、基于职业胜任力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改革

伴随着社会对汽车营销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国家对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结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的文件精神,学校针对招生生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强化专业特色建设。

(一)职业胜任力视角下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随着职业胜任力的不断完善,它已经成为国际国内用人单位在职员选拔、考核评聘、人才培养等领域的一个重要指标。范啸、顾嘉佳的研究表明,职业胜任力在人才招聘、绩效考核、职业培训等人力资源管理环节有着重要作用;刘镇提出应以学生岗位胜任力为核心,构建校行企三方共育的、2+1、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有利于彰显专业优势与特色;刘军等从职业胜任力的角度选取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四个方面就应用型文科专业推进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进行了探讨。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及其衍生产业都得到了快速成长,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涉及汽车后市场且需要汽车技术和营销专业知识的服务性行业,如汽车企业管理、配件等相关岗位。通过对已开设汽车营销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特别是示范建设院校进行调查走访,收集了相关的教学文件和专业建设资料。“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已经修订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培养目标。通过对我校往届毕业生及京津冀相关汽车营销专业人才,使用开放式调查问卷形式进行了职业胜任力构成调查,先后发放了38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70份,问卷回收率为71%。通过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汽车营销人员的职业胜任力构成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层次的汽车营销人员在职业素质上有着一定的差别,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按照职业道德、执行能力、创新能力等13项指标构成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的职业胜任力构成。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既是依据职业胜任力的构成,也是依据教育部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指导意见,围绕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并具有一定职业发展规划的毕业生为目标而进行的。为培养企业一线需要的既能做事又会做事的高技能应用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应用分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等汽车行业调研了汽车销售与售后行业总体情况、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等;对汽车企业的高管、经理、顾问等就企业岗位设置、人才需求、职业能力要求等进行了调研;对开设相关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如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等就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等进行了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将学生未来主要就业岗位转变为“汽车售中、售后及部分售前服务岗位”,使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汽车销售、配件管理等岗位工作;具有相关工作岗位所必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具备汽车服务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使毕业生能够成为适应未来岗位群,成为岗位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加强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重点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具有继续学习、继续深造的潜力;紧密依托地方行业管理部门,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使学生既能够学会知识,又能够学会做人、做事,适应未来企业发展需求。

(三)重建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要以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理论知识应用为辅,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企业需要,成为岗位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围绕核心能力培养,在基础理论知识设置上围绕“必需、够用”的原则。“必需”指的是围绕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如汽车服务、汽车制造等领域所需最基础专业知识;“够用”则是本专业毕业生在校所学知识要能满足本层次人才就业岗位(汽车营销与服务行业)所需知识。围绕本专业的培养目标,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其中,汽车保险与理赔与汽车销售实务课程,摒弃了原来的纯课堂理论教学模式,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针对汽车保险理赔与汽车销售实务实际工作所需的岗位技能,分成若干典型教学做一体项目,让学生围绕具体项目,完成项目的同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掌握实际工作技能。这两门课程帮助学生熟悉保险公司和汽车4S店的工作流程,对学生掌握保险查勘定损及汽车销售技能有很大帮助。为适应市场需求,高校人才培养必须强化与企业接轨。通过对相关企业及往届毕业生进行调研,了解汽车后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的实际需求,并聘请相关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尤其针对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安排与定位上进行了整体优化和设计,突出行业和企业实际市场需求。

1.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教学中以应用为主要目的,突出对学生就业所需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因此,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应以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和服务项目的应用能力为目的,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围绕学生就业岗位所需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把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实际操作与理论学习相融合,逐步摸索出适应本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对接实际工程服务应用的新教学做模式,并注重在实训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因此,在实训教学中,我们秉承“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真实项目任务,采用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同时,根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学生实际与课程特点,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分组对抗教学法等方法组织教学,实验实践教学紧贴企业一线工作现场,使学生由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2.实践环节的教学安排。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树立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毕业生进入企业后的做事方法、做事程序和做事习惯,决定毕业生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整体安排中,注重对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理论基础教学中穿插实验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认识;针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未来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将与学生未来就业紧密联系的几门重点核心课程设置(汽车销售实务、汽车保险理赔、汽车故障诊断)在第五学期起开设(第六学期学生进行毕业实践),让学生熟悉企业一线销售和服务流程,了解企业一线工作的实际问题,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夯实基础。

(四)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保证实践教学正常有效开展、完成本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因此,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进行改革,必需要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实验实训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加大实验室开放程度与开放时间,努力为本专业学生创造更好的实习条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1.校内实验实训教学基地。校内实验实训教学基地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在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专业专项技能为基础,在环境布置、设备配备等方面,尽可能接近企业或4S店的真实销售或服务场景,能够为全校车辆或社会车辆提供保养、简单维修、配件补给等服务。同时教学基地建设过程中要融教学、实践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科研开发和社会服务五大功能于一体,体现实训环境的真实化、功能化、企业化、科研现代化、人员专业化等五大特色。

2.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在专业综合实践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专业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外实训基地能够让学生充分接触企业,体验服务社会的实际过程。所以建设好校外实训基地是培养优秀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承德市汽车销售与服务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汽车整车销售、售后及配件服务一条龙产业链。承德庞大汽车城、太平庄汽车城容纳国内外众多合资品牌,秉承企业和品牌质量管理要求,有严格的销售和服务流程。因此,应重视加强与这些当地汽车公司的联系与合作,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建立校外挂牌实习基地,建立校企合作,让师资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同时企业也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企业的高级技术人才帮助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参与培养方案制定与更新。

四、建设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中的关键因素,专业教师的素质与学生培养的质量息息相关。为了缩短学生在校园学习与工作岗位之间的距离,减少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学校专门制定了《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加强了专任教师企业实践能力。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研室也按学期派出了教师到北京盈之宝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温州力天汽车集团、北京波士瑞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保定长城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汽车营销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以期深入了解汽车服务一线工作的实际状况,加深对汽车销售、售后等服务体系的理解,了解高端品牌感受企业文化理念,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优秀双师型教师。通过教师的企业实践锻炼经历和收获,为制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实践依据,使培养出的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岗位需求和企业一线需要。教师经过企业实践锻炼有助于教师组织教学过程,增强行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将企业锻炼的收获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对于提高本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依托汽车企业、兄弟院校和行业协会建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提高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和职业技术等级,获取高端企业的各级各类证书都有极大的帮助。

五、结语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在我校发展历史较短,教学体系不够成熟,现仍处于摸索阶段。因此,结合我校本专业教学实践和实际教学,提出培养面向高端品牌汽车销售以及售后领域,从事汽车销售、售后、维修与保险理赔等工作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为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实践环节安排、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这些举措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水平等方面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汽修系毕业论文篇3

关键词:职业院校 汽车修理专业 教学 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改革与优化的不断推进,具有高水平的专业化技能型人才成为了社会各行各业中备受青睐的精英群体。汽车行业对这种高精尖人才,也提升了衡量标准,专业化的技能型人才成为了汽车修理及相关行业急需的人才。中等职业学校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专业化实用型的高技术人才。以往职业教育模式造就出来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目前,我国对专业化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对职业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老式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育观念严重制约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毕业生素质不高、技能不强、专业化水平不足成为了职业教育汽车修理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了解汽车修理专业的教学现状,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改革优化路径,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成为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汽车修理专业教学的理论基础

在我国,职业学校的汽车修理专业主要培养目标是从事汽车生产、汽车售后服务以及汽车维修、汽车配件、相关保险等行业的专业人才。毕业生除了要求政治素养过硬、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知识结构配备合理,具备专业的汽车诊断、检测、维修等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与实际操作能力,能满足该行业的用人需求。具体学生能力培养内容如下表所示。

通过对汽车修理专业领域毕业生能力的要求分析,不难看出我国职业教育汽车修理专业的传统教育已不能适应汽车后市场对该行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教学观念因循守旧

教学观念的因循守旧是制约汽车修理专业教学发展的瓶颈,教学观念转变更新的速度就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速度。转变观念,是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教师实施教学创新的基本基础。教师观念受制于传统教育,势必造成课堂教学的墨守成规。以“教师为核心”的单一化教学模式严重阻碍毕业生质量的提高。作为培养专业性、应用型人才重要场所的职业学校,对毕业生就业率的盲目追求,导致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专业技术传授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汽车修理专业教学质量一直难以有显著的提升。

2.教学内容科学性不足

当前,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的教学素材更新换代速度缓慢,难以紧跟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随着汽车修理领域的相关设备不断更新、汽车技术不断提高,相应的汽车修理专业教学素材也应随之更新,但是从实际情况看,职业学校的汽车修理专业教育更注重于理论教学,过多地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缺乏与理论匹配的实践操作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专业性水平不高。

3.教师队伍匹配不合理

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国职业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整体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

在汽车修理专业领域,优秀的教师不仅可以从理论层面加大学生对汽车修理专业的知识储备,更能够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不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进而做到教学相长、理论与实践共同提高。但是,就目前的汽车修理专业来看,受限于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该专业的师资队伍匹配还不够合理,缺乏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优秀教师。这就导致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重依赖教材,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进而影响了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的教学质量。

三、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优化路径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不高与企业对该专业人才标准的不断提升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汽车后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国家于2017年初了关于我国职业学校、职业教育的新标准,为我国职业教育汽车修理专业教学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1.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课堂作为教师和学生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核心场所,旧式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课堂完全被教师所掌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教学中难以得到体现。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对课堂学习的兴趣,而且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应根据汽车修理专业学生的基本特点,以汽车修理专业教学内容为立足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改变以往教学的死板模式,引导学生敢于创新,不迷信于教材和教师。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注意引导,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2.科学系统的配置教学内容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理论知识的讲授成为了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的教学重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被严重忽视,因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汽车市场不断壮大的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应该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改变以往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科学配置教学内容,合理设置理论与实践活动,使修理专业教育紧跟市场发展脚步,以造就出能够顺应行业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精尖汽车修理领域的人才。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相关职业学校应该根据汽车修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教材,并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便于学生更多地掌握该专业最前沿的科学理论知识。同时,职业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努力为师生创造有利的教学条件,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进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毕业生。

3.努力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肩负着引导和组织学生的职责。教师的精神面貌、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学习。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职业学校应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立足点,根据汽车修理专业的学生特点,科学合理地匹配师资力量,不断引进优秀的教育人才,注重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努力建设师资队伍,进而确保汽车修理专业教育教学活动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此外,职业学校应该注重教师的不断学习和进修,使其随时掌握该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丰富专业教师的知识储备,努力开阔教学视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思想的变化,通过生动的教学引导学生,把汽车修理专业教育教学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4.不断拓展实践教学平台

无论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还是对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都离不开实践教学。培养顺应时展,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精尖专业人才更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是理论指导实际、锻炼学生专业技术的重要途径,其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坚实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是汽车修理专业学生必备的两项专业素养。因此,在未来的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路,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以指导学生们更好地参与到专业实践当中来,将实践技能的培养当做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点。此外,职业学校汽修专业还应该借助汽车后市场不断壮大的良好势头,与相关企业达成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基础教学资源与企业的行业市场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操作空间,扩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四、小结

本课题研究的结论如下。

第一,当前我国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毕业生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不过硬以及应用能力不强。

第二,当前我国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的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教育观念因循守旧、教学内容配置不科学以及师资队伍匹配不合理。

第三,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前景广阔的汽车后市场,然而目前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培养的人才难以达到新形势下的行业需求。

第四,教学改革是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之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坚持理论指导实践、重视实践;科学配置教学内容,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努力建设师资队伍,保证教学质量;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不断拓展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查恒效.工学结合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1(28).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R].北京,2010.

汽修系毕业论文篇4

关键词:德国;汽车维修;课程设置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它已经占据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置是为实现一定培养目标而严密组织的教学活动的总体规划,它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那么高职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质量的优劣与否,内容的科学与否等,都会影响到教育目标的达成,也将对其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德国高等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

德国“双元制”理论课程的设计是以职业活动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的,并且确立了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阶梯式课程结构。这一结构是一种建立在宽厚的专业训练基础之上的、综合性的、并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课程结构。所有理论课都综合为三门课:专业理论、专业计算和专业制图,它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面广,深浅适度,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国曼海姆的LANZ职院的汽车维修专业的学习领域包括:汽车或者系统的维护保养(280学时);发动机的拆装和维修工作(360学时);电工电子系统的检修(260学时);控制和调节系统的检修(140学时);能量供应和启动系统的检修(60学时);发动机管理系统检修(100学时);废气检测(40学时);燃油供应系统检修(60学时);行走和制动系统检修(100学时);附加系统的安装和调试(60学时);信息检测技术与网络技术应用(80学时);车身、舒适驾驶、安全系统的诊断和维修(60学时);汽车综合检测技术(60学时)(注:学时包括理论课和实际课两方面)。

二、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

我国的高职课程设置模式在吸收了现代课程论的许多思想之后,开始按照专业大类、拓宽专业口径等方面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同时在实践课程方面,我国的高职课程设置没有什么大的改变,仍然是在理论课结束之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有的课程是在一个学期结束后,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有的是在全部课程结束之后,即学生毕业前夕,才集中一至两个月安排实践课程,这种实践只能流于形式,几乎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有的学校是采取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将学生全部集中起来做模拟实习,这种实践课也不易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这个阶段学生无法安心进行模拟实习。

以内蒙古某职业院校的汽车维修专业(三年制)的课程设置为例,所开设的课程分为:文化基础课:数学(84学时)、英语(190学时)、Z文(48学时)、物理(84学时)、计算机基础(102学时);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56学时)、机械基础(108学时)、汽车概论(28学时)、电工电子(74学时)、现代企业管理(32学时)、金工实习(30学时)、绘图测绘CAD(30学时);专业课:汽车发动机构造及维修(130学时)、汽车电器设备及检测(64学时)、汽车新结构、新技术(64学时)、汽车贸易(30学时)、专业英语(64学时)。

三、两国课程设置比较分析

从以上的课程列举,我们发现中德两国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设置存在很大的差异。

第一,两国开设的课程种类是不同的。德国汽车维修专业开设的课程全部是汽车维修的专业课程,给人的感觉是每一门课程都是很独立的,缺乏一定的完整性。相比而言,我国的课程设置仍是以学科体系为中心,在这样一种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里,理论课程被分为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大块。

第二,两国开设课程的顺序是不同的。德国汽车维修专业开设的课程顺序是按照维修一辆汽车的过程而开设的。而我国开设的课程的顺序是按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认知的心理顺序,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顺序,但课程内容却是根据庞大的结构、逻辑严密的学科顺序编排的。不仅专业学习的宏观内容的编排采取了各门分科课程平行展开的方式,而且各科课程本身,即微观的内容编排也是按学科结构平行展开的。

第三,两国开设课程的主体特征是不同的。德国开设的课程是以学生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为主的,而我国开设的课程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完整性为主的。

究其原因,德国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基础是职业的工作过程,课程设置是以学生的职业活动为中心的,是一种行动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其最大的特征在于不是通过学科体系而是通过整体、连续的“行动”过程来学习的。因此这一行动体系课程对每一门学科可能是不完整的,但对每一个职业行为来说却是完整的,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实用性。而我国的课程体系对学生来说,学到的知识体系虽然是完整的,但对所要从事的职业行为来说,却是不完整的。这就导致我们很多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到企业岗位后,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职业行为能力却较差,企业不得不重新进行上岗培训,使职业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我国高职课程设置的特点

我国的课程设置模式对于学科知识体系的传授是很有益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并列,重视文化基础知识,实践课单独设课自成系统,逻辑性强,有利于学生最有效地掌握已为人类所获得的知识;学科系统性强,有助于学生系统地继承和接受人类的文化遗产。但对于各学科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相互之间的联系则考虑不够,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足,无法在工作岗位上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由于教材偏重于逻辑系统,在教学时容易出现重记忆、轻理解的倾向,在教学方法上容易偏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该模式的梯形课程排列方式增加了基础理论学习的难度,也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技能培训体系,动手能力不强。众所周知,对职业教育而言,学生的职业动手能力是评价其质量的一项重要标准,职业动手能力不足,难以将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必然导致职业教育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冷遇,从客观上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且由此导致的另一个后果是造成知识的浪费,产生了另类的“知识无用论”。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在很多方面都是模仿大学本科的课程设置,课程带有过分学术化的倾向,把高等专科学校办成了本科的“压缩型”。结果是过分关注学科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上学制又短,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在知识上、动手能力上没有自己的特色,导致了专科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国外两年制高职课程特点及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5(2):26-29.

[2]孔晓明.浅析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J].高职研究,2006(9):3-5.

[3]郝德永.课程的本质主义症结与“合法性”危机[J].教育研究,2007(9):29.

作者简介:

刘伟(1983―),男,蒙古族,辽宁喀左人,讲师,硕士研究生学历,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系办主任。

汽修系毕业论文篇5

本方案通过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专业现状和本专业市场人才需求的了解和分析,确定此次调研的问题和目的。然后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自身情况和目标人才市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调研方法,制定详细的调研方案,确定相关资料分析方法。最后通过调研方案的实施和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得出调研报告,为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背景

根据权威部门,截至2016年11月底,山西机动车保有量达到6055667辆。而且这两年多,山西平均每天新增机动车1190辆左右。截至2017年底,太原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为 1450414辆,当年新车注册190874辆,注销登记17066辆。

2017年山西全省GDP为14973.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增速比上年加快2.5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557元。

201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32元,增长6.5%,快于前三季度0.1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17831元,增长5.2%;经营净收入2443元,下降8.1%;转移净收入6667元,增长16.2%;财产净收入2190元,增长9.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88元,增长7%。其中,工资性收入5462元,增长5%;经营净收入2824元,增长3.4%;转移净收入2337元,增长16.9%;财产净收入164元,增长10%。

太原市现有汽车维修企业近836家。

随着我省(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持续提高,其中城市居民家庭用于交通和通信的消费支出增长16.36%,个人拥有的汽车数量逐年增多,对汽车维护和修理的需求增加。

随着汽车技术含量的增加,汽车维修由机械修理为主稍带一些简单电路检修的传统方式,逐步转向依靠电子设备和信息数据进行诊断与维修。许多汽车维修设备生产厂家推出最新的专用检测设备和仪器,为机动车维修行业注入了高科技成分。有了这些专用的检测仪,就可以方便地探明汽车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准确判断故障所在,为快速地排除故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同时对维修技术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研究问题及研究目的

(一)研究问题

由于本专业的不断发展,对未知的汽车市场人才需求,需要确认汽修专业的现状情况,市场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二)研究目的

1.掌握目前我县及周边地区汽车行业企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了解并掌握企业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与能力要求。

3.加强与汽车行业企业的交流,寻求与企业的深层次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4.提高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知名度。

5.锻炼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师的社会活动能力。

6.工作岗位需求分析、岗位能力要求分析、工作领域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7.确定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计划。

四.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方法是:

(1)对本专业的资料进行收集汇总;

(2)组织调研本专业的专业现状;

(3)确定针对本专业所涉及的企业调研的范围;

(4)确定采样调查的企业;

(5)设计调查问卷(行业人才需求、企业人才需求、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典型工作任务等);

(6)执行问卷调查。

五.调研设计

(一)调研总体情况

1.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主体为刚毕业的毕业生20人以上,企业5家以上,一线员工10人以上,一线管理人员10人以上以及部分中职院校。其中一线管理人员包含:

(1) 本地区4S店、维修厂等企业总经理、部门经理、技术总监、技术顾问、技术骨干等。

(2) 本地区汽车汽修厂或4S店,总经理、部门经理、技术总监、技术顾问、技术骨干等。

2.调研方法

(1)深入企业实地现场观察、考察。

(2)与企业相关负责人访谈(见企业负责人访谈记录表)。

(3)发放调查问卷(见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

(4)网上搜索、书籍、报刊、杂志查阅。

(二)问卷设计

1.问卷类型

根据目标消费群体(主要消费群体和辅助消费群体)的实际情况,此次调研的问卷包括对汽修专业毕业生发放的问卷和对企业员工发放的问卷两种类型,其中对毕业生发放的问卷采取自填式,对企业员工的问卷以自填式和访谈代填式为主。

2.设计原则

(1)内容简洁明了,逻辑清晰。针对毕业生的问卷要言简意赅,针对企业员工的问卷要通俗易懂,问卷内容不宜过多。

(2)便于回答。针对毕业生或针对企业员工面访调查,不宜耽误他人过多时间而影响到受访者的生活、休息,因此问卷以封闭式的打钩题为主。

(3)目的性明确。问卷的问题应该覆盖本次调研的4个研究目标,从而保证问卷信息的有效性。

3.问卷结构

问卷内容包含:标题、说明、调研内容和被访者项目

六.现场工作以及资料收集

(一)调研人员构成及安排

1.调研人员安排:此次调研工作将本小组各相关人员联合成立专门的调研组:

(1)组 长:张丽凤(负责编制调研计划、设计调研用表、召开调研会议、控制调研进度、检查评估调研质量、统编调研报告)。

(2)副组长:范常盛(负责落实调研计划、汇总整理分析调查资料、进行费用报销)。

(3)成 员: 彭亮、李赟、梁卫强、田振芳、 靳炜、 叶美桃、王秀林、王金仙、乔露露、吕旭(负责行业企业调研、 简单分析调研资料)。

本次调研共有调查员12名。为方便调研工作的开展,具体人员及其工作安排如下:

(1)调研一小组:5人,分别是范常盛、彭亮、田振芳、叶美桃、王秀林(范常盛为调研一组组长)负责调研问卷的设计与修改、资料收集、实地调研工作及最终的数据处理和制定调研报告等工作。

(2)调研二小组:5人,分别是张丽凤、梁卫强、李赟、靳炜、乔露露(张丽凤任调研二组组长)负责调研人员的培训、实地调研工作的组织开展。

(3)调研一小组和调研二小组10名调查员以企业员工为调研对象,负责10家以上企业实地调研。

(4)吕旭、王金仙等2名调查员以汽修专业毕业生为调研对象,采取随机电话、网络、面访等方式,负责向本专业的毕业生发放不少于50份调查问卷。

(二)资料收集

调研所需的相关参考资料和既有研究成果有项目技术小组人员负责整理收集,收集方向和范围为:汽修专业现状资料,人才需求资料,行业人才需求,企业人才需求,企业管理岗位职业能力,典型工作任务,专业机构的统计资料等。

七.调研要求

1.人员要求:

所有调查人员,外出调查时要穿校服(没有校服的要求着装正统),要体现学校精神、展现文明风采,绝不能有损害学校声誉的言行举止。

本次调研工作意义重大,任务重、时间紧,各位成员要高度重视、明确职责、随机应变,确保调研工作取得预期成效。

2.质量要求:

了解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法,并予以指导。

在调研中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对策,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普遍调查与典型分析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检验调查结束的问卷是否完整,有无遗漏,可否补救。

访谈时要注意内容的详细记录(如有必要可录音,供后续整理)。

八.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主要采取书面报告和口头讲解的形式。书面报告将对调研问卷中的每一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决策建议,以便对专业建设以及企业前期的市场准备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书面报告结构包括:封面、目录、概要、调研目的、调研过程、结论和建议、附录。其中结论和建议是报告的核心部分。

九.情况、费用和时间

(一)企业情况

本次实地调研的企业主要有10家,具体名册如下:

序号

企业名称

联系人

联系方式

具体地址

调研时间

1

2018.1.10~1.31

2

2018.1.10~1.31

3

2018.1.10~1.31

4

2018.1.10~1.31

5

2018.1.10~1.31

6

2018.1.10~1.31

7

2018.1.10~1.31

8

2018.1.10~1.31

9

2018.1.10~1.31

10

2018.1.10~1.31

11

2018.1.10~1.3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费用预算

本次调研的费用预算主要用于调研人员培训和调研活动开展两方面。具体费用安排如下:

项目

细项

费用(元)

时间(天)

参与人数

合计(元)

问卷设计及印刷

问卷设计

400

4

3

500

问卷印刷

1000*0.1

人员培训

场地及组织

400/天

3

20

1200

人员费用

加班补贴

60/人/天

7

20

20000

交通补贴

5/人/天

伙食

10/人/天

杂项

项目备用

1000

——

——

1000

总计(元)

——

——

——

——

21700

(三)时间安排

项 目

时 间

负责人员

内 容

调研问卷的设计、修改

2016/5/5

调研问卷的设计及试调研后的问卷修改

人员培训及前期准备

2016/5/6-5/18

1.调研人员的培训

2.调研问卷的印刷

调研工作开展

2016/5/20-2016/5/31

调研人员按安排各自开展调研工作

数据统计与调研报告

2016/6/1-2016/6/8

对调研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调研报告

十.调研工作计划

序号

研究任务

研究内容

调研方式

调研对象

调研时间

调研人员

调研材料

1

对汽修专业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汇总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专业特色、专业能力、专业现状、专业课程、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等

查阅、收集、分类、汇总

书籍:

网络:

2016/4/20-2016/4/25

书籍、网络

2

对收集汇总材料进行分析及确认调研对象

对汽修专业的资料进行专家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制定调研范围

讨论、分析、查找、确认调研范围

汽修专业毕业生范围

企业范围

2016/4/28

专业汇总材料、毕业生名单、企业名单

3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制作

针对总结的汽修专业的所需研究内容对毕业生及相关企业的人员制定调查问卷表

设计、制作

1.《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查表》

2.《企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历程自我分析表》

2016/5/5

电子、纸质调研表格

4

对调研人员进行培训

对调研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分工培训

分工、培训

调研相关人员

2016/5/6-

2016/5/18

调研表格

调研形象

访谈内容

5

对汽修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问卷调查

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专业课程、工作岗位能力分析、对母校的教学建议等

填写问卷调查表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

2016/5/20-2016/5/31

五寨县职业中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查表

6

对企业进行调研

行业人才需求、企业人才需求、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典型工作任务等

填写问卷调查表、访谈

企业一线员工、一线管理人员、人事访谈、总监访谈

2016/5/20-2016/5/31

1. 五寨县职业中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查表

2.企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历程自我分析表

7

调研表格收集、分类、汇总

收集毕业生以及企业的调研表,访谈纪录及调研照片

收集、分类、汇总

1.调研相关表格

2.访谈记录

3.调研照片

2016/6/5-

2016/6/7

1.《五寨县职业中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表》

2.《五寨县职业中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表》

3.《五寨县职业中学校毕业生跟踪情况调查表》

4.访谈记录

5.调研照片

8

分别对调研表格内容,访谈记录进行分析、讨论、总结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的相关调研表格和访谈记录

分析、讨论、总结

1.调研表格数据

2.访谈记录资料

2016/6/10-2016/6/15

1.调研表格数据

2.访谈记录资料

9

写调研报告初稿

写《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专业建设调研报告初稿

撰写报告

以上有效材料

2016/6/16-2016/6/25

1.调研表格数据

2.访谈记录资料

3.调研讨论内容

4.调研总结内容

10

本专业教师讨论记录及总结

针对本次调研和报告内容进行讨论和总结

讨论、总结

以上有效材料

2016/6/25-2016/6/28

1.调研表格数据

2.访谈记录资料

3.调研讨论内容

4.调研总结内容

5.调研报告初稿

11

编写《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编写《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撰写报告

以上有效材料

2016/7/1-

2016/7/2

以上有效材料

12

专家讨论记录及总结

职教专家、企业专家、课程专家进行汽修专业头脑风暴、讨论和总结,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计划

讨论、总结

本专业材料调研报告及有效材料

2016/7/3

调研报告及专业教师讨论材料及相关资料

13

编写《人才培养方案》

编写《人才培养方案》

撰写报告

以上有效材料

2016/7/5-

2016/7/10

以上有效材料

14

方案论证、学校审定和定稿

组织专家进行方案的论证,学校审定,和最后的定稿

论证、审定、定稿

1.《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人才培养方案》

2016/7/11-2016/7/18

1.《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人才培养方案》

十一.企业访谈提纲

(一)企业访谈简介

企业访谈旨在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主要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要求,本调研内容如下:

1.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及分布;

2.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升迁经历;

3.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就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

4. 企业对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社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具体要求。

(二)访谈提纲

获悉贵单位在人才培养与管理方面有一定独到的见解和阶段性的成果,特我们前来拜访调研与学习,希望能得到一定思路上的借鉴和启示。感谢您的分享!具体访谈问题如下:

【人才结构类】

1.贵单位的岗位(群)设置是怎样的?即有哪些岗位分布?

2. 贵单位的岗位设置是依据什么标准或规范?

2. 请简单谈谈这些岗位的能力要求是怎样的?包括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

3. 未来三年,贵单位最需要的是哪(几)类人才?

【人才现状类】

1. 目前在贵单位就业的人群主要来自于哪些途径?专业对口的占比多少?

2. 目前在贵单位就业的人群缺乏(或者需要进一步提升)哪方面的技能?

3. 您希望应聘人员在就业前达到什么样的能力状况?请举出3-4个结合具体任务的能力描述。

【人才管理制度类】

汽修系毕业论文篇6

关键词:汽车服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87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持续呈现高速增长的势头,2009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为7000多万辆,2013年10月,汽车保有量增至1.2亿辆,到2016年初已达1.72亿辆。汽车产业的发展加剧了汽车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对从业人员在知识更新和实践操作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汽车服务领域涵盖了汽车产品开发、认证、技术法规、国际贸易环境研究,以及汽车营销、保养、理赔、评估、回收等领域。然而目前汽车服务市场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素养,整体层次较低,难以达到市场需要的服务水平。该专业大学生上岗初期又存在动手能力差,理论和实践难以快速对接,工作上手慢等问题,企业反映在毕业生上岗前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二次培训,导致额外经济支出。

汽车服务行业的多样化及专业人才的紧缺性要求该领域人才同时具备全面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强,理论基础扎实,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迅速与企业对接,并具有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汽车服务行业专业人才,是当前开设有相关专业高校的首要目标。

1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分析

国内目前已有127所高校开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但大多数都在近十年内开设,培养模式不够成熟,急需通过对教学体系的研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解决汽车服务业人才短缺难题,促进汽车服务业的发展。

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优秀的师资,良好的教学思想及手段,相配套的教学实践条件缺一不可,其中好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离不开良好的教学软硬件条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常需要学生深入企业内部进行生产实习实践,这就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实践教学现状与不足

2.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重不合理

由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涉及领域宽泛,因此其教学内容也比较广泛。为了保证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全面了解,专业理论课程开设较多,在学生满足学分要求后还增设部分理论课程,导致理论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较高,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另外该专业教师多为从相关院校毕业的研究生,在培养学生时更重视理论的讲授,而忽视动手实践。

2.2实验与实习教学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其毕业后能与企业快速对接,部分专业理论课程开设有对应的课内实验。但很多课内实验依然由理论课教师指导,由于缺乏实操经验,所开设实验受学时限制具有单一性,实验效果不佳。

该专业实习教学时间较短,学生不能够深入了解和接触实习项目,往往是刚有所了解或刚提起兴趣,实习就结束了,这种实习教学安排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另外,实习过程中指导老师主要还是以校内理论教师为主,理论课教师如不能和企业长期建立培训锻炼机制,则很难到达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从而影响到实习和实验效果。

2.3实习场所难以实现系统性和连续性

汽车服务工程学生素质拓展密切相关的汽车销售实习、汽车保险与理赔实习、汽车维修实习及驾驶实习等需要在相应的企业进行实习,由于单个企业能够接收的实习学生有限,需要学校积极与很多家不同类型企业同时联系展开合作。若达不到实习计划的标准,则很难实现实习的系统性。另外由于参加实习的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不能为企业创造利润,而且会影响企业的经营,企业在合作几次后,便拒绝接收实习生,造成实习场所的不稳定性。

2.4实践教学安排难以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进行

在实践教学中,存在实验设计陈旧,实验与实习项目不能与当前快速发展的汽车服务市场实际需求相匹配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专业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态度,而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需要一定时间,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院系的实验室配套设备更新较慢,无法实现一些新型实验的操作。这就导致毕业生到企业后难以胜任新的工作,需要企业再花精力进行二次培训,一些企业会将人才引进目光投放到社会资源,影响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3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同,它同时具备直观性、创新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能够将传授知识和训练才能相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实施并贯彻其发展,因此,系统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条件。

3.1实践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

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比重,河南科技学院增加了课内实验的开设数量,在保证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合理安排相应的实验教学,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快速掌握相关知识,既避免了繁琐刻板的理论教授,避免厌学情绪,又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在2013年修订的该培养方案中,规定开设的包括10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中,7门开设有课内实验;开设的11门专业方向限选课中,有包括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维修工程、电子商务、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评估与再生等在内的5门设置了不低于8学时的课内实验;在开设的13门专业领域任选课中,有包括汽车美容、汽车保养、二手车交易预评估、机械CAD/CAM、电动汽车等在内的5门设置有课内实验。以2013级学生开课情况为例,在18门专业理论课中,共有12门课程开设有课内实验,占总理论课程的67%,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所占比重。

在所开设的178学分课内实验中,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比例高达39.8%,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有效促进了该专业13-15级学生在理论知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3.2合理安排校内实验及实习教学

实践教学按照与理论课的关联性分为课内试验和独立安排的实践教学两大类。课内实验的安排要紧密结合理论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轻松掌握学习内容。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能够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拓展,提高学生在应用方面的专业技能。

其一3734~63734~63734~6专业实习(汽车驾驶,汽车服务实习)必修127125~18毕业设计(含四周毕业实习)必修88161~16(毕业实习时间结合设计题目安排)小计42.547河南科技学院独立安排的实践教学实习情况如表1所示。大一的认识实习使学生尽早了解自己未来将要进入的行业和需要掌握的技能,为以后的学习确定方向。为期13周的专业实习为学生提供了汽车营销、汽车维护和汽车评估三个实习方向,使学生能够有选择性的深入自己将要进入的行业,也为接下来的毕业实习奠定基础,使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深入企业内部,掌握该行业所需专业技能,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同时,增加毕业后的含金量。

3.3建立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确立教师是实践主体,是教学实践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培养优秀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关键是建立拥有丰富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队伍,因此需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逐步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师资政策,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一方面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教师能够掌握企业实时动态,及时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与企业接轨。

针对学生在企业实习时缺乏目的性和系统性,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专门负责学生在企业的培养。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探讨,将高校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3.4加强教学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校企之间的合作

实训基地的建立是弥补高校基础实验设施不足,配套更新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根据教学实践需要,我校与新乡市大众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新乡新能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等20多家单位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以保证学生实习教学的顺利进行。

针对实习时间过短内容单一的问题,组织学生从大一开始进入实习、实践基地社会调研,成立魅力汽车服务站,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根据学生的特长及爱好进行分组,指定专门的指导教师在实践操作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并由教师指导建立魅力汽车俱乐部等兴趣爱好协会团体,组织与汽车服务相关的认知及实践活动。把学习从课上搬到课外,通过真实的日常任务,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为了促进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我校一方面和企业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优先为企业输送人才,调动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体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积极与企业展开合作办学项目,设立企业奖学金,培养适应企业长足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4结论

在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中,我校建立了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如期开展实习实践,建立多个实训基地,设置企业导师,同合作企业开展联合培养机制,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方面更好的结合和拓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前社会市场需要。

参考文献

[1]马其华,罗一平,王岩松,任洪娟.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架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

[2]戴建国,尹飞鸿.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3).

[3]王春,梁金丽,区嘉洁.广州高校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建设构想[J].科技信息,2007,(17).

[4]高玉根,张力,陈岁繁.汽车服务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6,(3).

[5]韩红建.基于创新理念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探索,2013,(05).

汽修系毕业论文篇7

关键词:就业 调研 经济增长 校企合作 校企对接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172-01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遭遇尴尬境地,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标准与高校毕业生择业价值取向出现偏差。一方面,企业要求“人尽其才”,即毕业生就业后能很快融入到企业生产、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当中,用最短的时间胜任岗位工作,为企业创造效益;另一方面,毕业生渴求“学以致用”,希望自己在校所学能够得以施展,实现自我价值并达到自我完善。由于教学滞后生产这一客观事实,使供需双方意愿难以契合,毕业生感到难以找到实现理想的就业岗位,而企业所招聘的毕业生又很难达到其期许目标,校企对接出现错位。

1 企业调研为校企双赢打开局面

如何满足企业和毕业生各自的诉求并解决好人才供需这一对矛盾是大多数地方高校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同时也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为此,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找寻实现校企对接的有效途径,使企业获得合格、可再塑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使毕业生在企业中实现自我价值并逐步完善自我已成为业内共识。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从而使校企对接变得自然、顺畅。其中深入市场、企业调研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所形成的意见和建议,为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宏观决策和教育教学中课程微观调整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尤其为校企合作奠定基础。深入进行企业调研,使其程式化、科学化、系统化,是解决校企双方供需矛盾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我院就业处出具的《考察企业暨跟踪2010届赴成都就业毕业生调研报告》所制定的校企合作战略并达成协议,已成为省内制造业中校企对接的成功案例。

2 企业调研为教学改革引领方向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毕业生在企业中的感受与感悟,这些是在校生无法感同身受的,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欠缺和需要改进的。在对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签约的2010届620名毕业生进行的调查中,通过与车间走访、个别访谈、座谈会、书面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到先期赴成都工作的我院毕业生倍受企业重用,多数分布在技术、管理岗位上,学生普遍反映个人发展空间较大,对目前的工作环境与现状较为满意,能安心本职工作,绝大多数同学有在成都长远发展的打算。学生认为对其工作最有帮助的课程是:汽车电工电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CAD制图、机械加工实训等专业课;认为还要学习的知识有:汽车专业知识、电工知识、管理方面知识和德语。学生希望学院能增加的课程有:增加电工方面知识的讲授与实践。在与德国专家的交流中,感觉到德语在企业的重要性,希望学校能开设德语的选修课。建议学校多组织培养学生组织和管理能力的活动或开设相应课程。通过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使我们了解毕业生在工作生活、岗位技能、环境适应等情况。经过采集、整理、分析相关信息及数据,从中归纳总结形成调研结论,为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方面修正课程科目设置、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训操作比例分配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依据。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企业管理层面人员大多来自企业基层,懂技术、善沟通、处理问题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是他们的共性。针对企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我们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以树立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及培养学生对企业的适应能力;组织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为毕业生在企业中快速成长、成为中坚和骨干力量打下坚实基础。

3 企业调研为校企对接奠定基础

在调研中,我们还着重关注和分析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反馈信息,它不仅间接反映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及效果,而且直接影响到校企对接的进程。把企业的意见和建议纳入教育教学改革之中,对打造人才培养模式和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不无益处。通过调查,了解到企业在选聘员工时,最看重的是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其次是再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团队意识和表达沟通能力。因此,学院应更加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敬业意识和敬业精神。我院毕业生在企业中体现出“一高三强”特点,即个人素质高,时间意识强、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认可。

通过调研,学院准确把握经济增长势头,和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形成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我院2008届337名毕业生到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就业;2010届620名毕业生到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就业;2011届310名毕业生到一汽-大众汽车有限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就业;2012届338名学生在一汽大众顶岗实习。高职高专类院校只有一汽高专和我校毕业生入职一汽大众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成为企业正式员工,其他都是通过劳务派遣方式进入企业。

按照企业人员调配计划,在2013年底之前,我院2010届毕业生分批次到成都三厂工作。2010年12月份,已有76名毕业生通过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工考核选拔,作为车间骨干培养赴成都分公司工作。

通过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活动,从中不难看出要实现校企对接必须走校企合作道路,而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要善于发现社会经济增长点,使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始终围绕这一中心进行。

企业调研为拓宽毕业生就业工作、开阔就业工作思路以及深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依托企业调研,实现校企对接为广大毕业生展现了良好的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汽修系毕业论文篇8

关键词:汽修专业;工作过程;教学模式

汽修专业的教学目的就在于培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汽修人才。要在我国的汽修专业中建立起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就必须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平台建立起来,以此来提高汽修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一、汽修专业的教学体系要以工作过程为基础

汽修专业要将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提供给汽修行业,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要以自身专业特点为基础,将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教学体系建立起来,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1.汽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以“做学一体化”为方向

要将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方向建立起来,就必须坚持以行动导向为原则,以典型任务为基础,将情境内容序化、重构,对校内外的汽修实训基地的硬件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将情境、学习、行动三大领域构建起来。汽修企业的工作岗位需求是汽修专业行动领域的培养方案的主要基础。通过分析,将汽修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和专业课程、公共课程提炼出来,开发汽修专业的核心课程。

2.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做学一体化”

汽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汽修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必须以情境领域的教学为基础。要将“情境引入,做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引入教学过程中,改变汽修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被动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处于教学的从属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汽修实践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主动做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使学生能够养成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探索的能力,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3.对汽修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以工作过程引导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必须以工作过程作为核心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基础,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注重职业从业能力的传授,采取情境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重视师生互动和基于职业情景的行动过程,将学生的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提高。例如,与校内汽修实训基地、校外汽车修理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和汽车销售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教师可以在校内实训基地创设各种情境,例如接待、送车、钣金、喷漆、机电维修、质检等,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引进任务教学法进行核心课程的改革

所谓的任务教学法,就是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隐含需要学生掌握的新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对其中涉及的知识进行明确,并通过互助协作和自主探索,将问题解决的方法找出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帮助指导的作用。例如,在汽修专业《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该门课程分为若干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又可以分成若干个任务单元,要求学生对每个教学单元以职业标准进行完善。教学任务目的的选择可以采用专业技能题库,并结合技能鉴定。

例如,以“空调制冷系统主要部件检修”为一个任务单元,学生要完成该任务就要对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压缩机、蒸发器、膨胀阀、冷凝器、储液干燥器、连接管路)的理论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再练习汽车空调维修工具与设备的使用,最后掌握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中的一些常用故障和维修方式,完成该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最终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二、人才培养平台的搭建要以工作过程为基础

所谓的人才培养平台也就是汽修专业的实训基地,要以技能型教学为主导建立实训基地,实现“做学一体化”。在建立汽修专业实训基地时,要同时建设软件和硬件设施,做到五个“合一”,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做到科研与教学合一;锻炼学生的吃苦精神,做到学生与学徒合一;体现师生交流,做到教师与师傅合一;体现学中做和做中学,做到“做”“学”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

1.实训基地的功能

实训基地的功能就在于使教学中“做”的要求得到满足,将整个汽修工作过程向学生进行完整的展示,使学生能够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将以就业为导向的汽修专业理念建立起来。

因此,汽修实训基地要将真实的汽车生产与检修环境创设出来,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培养。在汽修实训基地,要将学生变成真正的“工人”,使学生了解汽修工作过程,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实训任务和毕业设计任务。与此同时还要注重汽修专业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要为教师的科研提供必要的条件。实训基地还应该成为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场地,使学生能够在熟悉汽修工作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大胆对汽修工作进行创新。

2.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汽修专业的毕业生必须能够适应企业和岗位的需要,成为企业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因此,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应该与企业接轨,实行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实训基地以及汽修的设备和工具都应该充分向学生开放,使学生能够充分实现做与学的结合,在业余时间也可以来到实训基地进行训练。实训基地要根据汽修企业和岗位的变化,经常性地开展丰富的“做学”训练、竞赛、创新科技活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总之,汽修专业培养的是高级技能型人才,汽修毕业生必须符合汽修岗位和企业的需求,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汽修专业的教学,可以切实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使学生了解汽修工作的详细工作过程,更好地完成从学生到高级技能工人的身份转换。

参考文献:

[1]李英娟,管长海.借鉴“双元制”办好汽车专业的研究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2(08).

上一篇:大学生本科论文范文 下一篇:师范生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