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13 05:22:39

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青少年心理学论文篇1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建设

网络的快速普及和发展,不仅给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学习诸多方面带来巨大的变化。作为一把“双刃剑”,网络有利也有弊。在网络时代,对青少年这一庞大的网络使用群体加以深入剖析,总结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群体中出现的诸多变化,探讨如何通过加强教育、引导、管理等手段,进一步做好青少年群体的思想道德建设极其重要和必要。这是一项重要课题,需要进行系统、全面、深刻地分析研究。

一、关于网络的研究

1.关于网络的研究取得的成果很多,广大学者从心理学、伦理学等多元视角对此展开深入研究。如孔繁玲、杨临颖等著的《网络世界与当代社会》首先由信息网络化概述人手,介绍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历程等基本内容,接下来从网络与政府管理、商务管理、经济、科技管理、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全亟论述;罗军强著的《网络社会问题研究》从不同角度对网络社会问题进行研究,涉及到网络政治、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网络伦理、网络道德、网络语言、网络传播、网络游戏、网络依赖、网络犯罪等诸多领域。杨雄主编的《网络时代行为与社会管理》分析了国外网络社会研究情况,并从网络时代的社会公共管理、网络文化、新媒体发展与管理、未成年人的思想行为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对策。孙翔云、陈英、江奇艳的《网络大众论》、童星等著的《网络与社会交往》、南帆主编的《网络与社会文化》、陶然等著的《网络成瘾探析与干预》等都围绕网络相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

2.关于网络传播的研究。雷跃捷、辛欣主编的《网络传播概论》围绕网络传播的发展历史、主体、网络新闻传播、网络舆论、网络文化、网络营销等方面,进行理论性和实用性研究;张佰明、李志宏、蔡越越编著的《网络传播实务》对网络传播的基本模式、特点等基本知识进行介绍,就如何构建网络传播界面、网络传播的几种形态加以研究,并就网络新闻传播、网络传播的典型产品形式、网络广告传播、网络营销传播展开具体论述;雷健著的《网络传播》、严励主编的《网络传播学概论》等从理论、实务等方面对网络传播进行了研究。

3.杨礼富著的《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探究》,赵兴宏的《网络伦理学概要》对网络伦理问题进行了研究,《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探究》介绍了网络社会的形成、伦理问题表征,分析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成因,探讨网络社会伦理问题的实质,从网络社会法律体系构建、和谐网络社会的技术驾驭、和谐网络社会的伦理体系架构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建构和谐网络社会;《网络伦理学概要》对网络伦理与网络时代伦理、传统伦理、应用伦理、理论伦理、网络法律进行了界定和分析,探讨网络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式,并选取了一些网络案例来进行道德评析。

二、关于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研究

1.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向武著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成长与成才》首先介绍了网络环境的内涵、特征等,接下来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智育发展、心理健康、校园文化活动、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变迁等加以分析思考。黄少华著的《网络空间的社会行为一青少年网络行为研究》对当前青少年在网络空间的诸多行为进行系统研究,如网络信息行为、网络游戏行为、网络沉溺行为等,并加以分析和总结。王彩凤的《网络文化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就网络文化的信息丰富性、多样性,网络文化的信息化特征,网络文化的超时空性,网络的互,网络游戏,“网络流行语”等因素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阐述。

2.侧重于网络对青少年某个方面的影响开展研究。丁长银的《论网络对青少年学生人生观的影响》主要以网络对青少年学生人生观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如导致青少年学生人格发展错位等为切入点,并提出如何实施对青少年学生网络心理教育。董军的《网络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介绍了网络影响下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类型,包括因上网的直接花销而导致犯罪等四个方面,并对诱因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骆剑琴的《网络对青少年婚恋观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了网络对青少年婚恋观形成的正面意义和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网络时代对青少年婚恋观教育的对策。姚进风的《网络对青少年闲暇生活的影响及应对》指出网络对青少年闲暇生活的积极意义,包括有助于青少年获取资讯、拓展视野、增进交往等,也总结了网络对青少年闲暇生活的负面作用,就提高青少年闲暇生活质量进行有针对性地思考。郭瑞芳著的《网络青年心理分析》就如何理解青年心理健康、青年人格成长的文化渊源、网络文化基本认识等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从网络青年的人格特点、角色选择等方面着手剖析网络青年心理,并对咨询方法进行细致阐述。杨秀莲的《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程燕、余林的《网络引发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及问题行为论析》等都是从对心理的影响展开的论述。

3.网络成瘾的问题不容忽视。顾海根主编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与治疗》首先对网络成瘾进行概念界定,介绍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类型、成因,提出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方法和治疗方法;吴增强、张建国主编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与干预》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特点、原因、诊断等加以梳理,并从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等方面进行探索;徐娟、于红军、张德兰等著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从心理干预的角度论述网络成瘾的具体疗法,如音乐治疗等。这些研究成果不仅通过分析提出具体疗法,而且都涉及到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问题,论述全面、科学。陈漪涵的《浅谈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成因及其预防》、李黎的《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孤独感关系的调查》等对网络成瘾问题也进行了研究。

4.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方面的影响研究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王喆、何春歧的《网络文化对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谈网络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并进行对策研究。张茂聪的《网络文化对我国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影响》介绍了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社交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从网络文化自身的特性、青少年的特性、外部因素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成因。单红渡、朱维全的《论网络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成长的影响》围绕网络对大学生道德成长的积极形象和消极影响进行具体探讨。杨金焱、费世淼的《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挑战》从网络对青少年道德人格修养的冲击等四个方面论述网络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挑战,并分析了机遇、现状等。网络在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发展方面产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当前的研究成果能够客观地分析这一问题,体现出全面性。

三、关于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

1.部分成果通过对现象、成因等方面分析,进行策略研究。如王贤卿著的《道德是否可以虚拟——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研究》深入阐述了网络道德的存在基础与架构、网络道德的内涵与特点等,并以网络游戏、大学校园BBs为例,展开对大学生典型网络行为的道德考察,探究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和成因,通过分析,从主体建构、高校建设、社会环境三个维度就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进行探索;王荣发等著的《网上德育——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沉迷的症状、危害和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网络德育工程、实施网上德育、心灵在线交流、走进课程网站;万美容、叶雷的《网络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机制及其建构》指出要建构自教与他教相结合的教育机制,网上网下相配合的教育机制以及社区、学校、家庭相协调的教育机制;牛蒙刚的《青少年网络道德危机及网络道德教育对策》,柳世娜的《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王长平的《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章毛平的《试论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等也主要侧重于策略研究。

2.部分成果根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不同,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如以学校为阵地,潘敏著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总结了BBS、网上即时通讯、博客技术等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就如何利用这些因素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面探讨。张小琏的《论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提升》主要从占领高校网络阵地,掌握校园网络文化传播的主导权;培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加强青年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作用;加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等方面探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方法。汪欢的《浅谈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对网络时代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围绕网络时代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论述。王煊、赵维的《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张劲松、刘艺博的《网络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与对策》,吕霞、孙昊的《网络阵地建设对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研究》,李德敏的《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等均从利用网络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思考和研究。

3.从发挥家庭作用的角度研究,孙宏艳的《家庭应成为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的第一道防线》结合调研数据,总结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八个特点,指出父母要为孩子创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重视孩子发展的关键期等来发挥家庭教育在构筑网络安全防线上的重要作用;刘学兰、李丽珍、黄雪梅的《家庭治疗在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中的应用》围绕家庭治疗在网络成瘾干预中的作用、家庭治疗的不同模型及其在网络成瘾干预中的应用等进行分析。卓彩琴、招锦华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家庭治疗策略分析——基于三个典型家庭治疗案例的质性研究》,袁霞的《探析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等研究也对如何发挥家庭的作用进行了深刻思考。

青少年心理学论文篇2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青春期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041

1 积极心理学及青春期

积极心理学指的是对人类力量与美德等积极因素运用较为完善而有效的心理学方法与手段来进行研究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在这一思潮下,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建立辩证观,使青少年的积极力量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幸福感等等。

所谓青春期指的是青少年的身体发育逐渐成熟,并出现了第二性征的一个阶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界定,10至20岁都属于青春期范围,青少年从10岁到12岁开始出现第二性征,一直到20岁时身体基本成熟。在中国,青春期一般指的是11岁至17岁的青少年。这一时期,青少年由于身体发育达到了一个高峰期,可是心理成长却相对比较缓慢,所以这一时期也是青少年心理转折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非同步,青少年常常处于矛盾之中,所以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也是难以避免的,如情绪激动、冲动以及对异性的爱慕等等。在传统研究中,很多心理学家都关注检测与矫正这些心理问题的方法,可是却极少有明显的效果。此时,积极心理学的出现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角度,从而让我们对青春期能够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2 积极心理学对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的主旨就是为人类的幸福服务,它认为人的本性就追求积极的,在研究人的心理品质时应该从积极的角度出发,在解释问题时也应该从积极的角度出发,社会文化环境对人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从理论上讲,建立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前提就是假设每一个人心中都有着积极的人格品质。这一理论认为,人是能够做到自我生成、管理、导向以及适应的一个有机体,在应对问题的时候能够坚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心理学家在面对人类潜能时能够使用更开放的欣赏眼光。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这一理论中有了更加充分地体现,因此也就真正地担负起了心理学的功能与使命。

3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3.1 树立辩证观,发挥青春期积极力量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青春期是一个相对比较危险的阶段,这一阶段青少年容易出现各种消极问题,实际上这种认识是比较狭隘的,我们需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青春期的青少年。我们不但需要对青少年身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并研究问题解决的途径,还需要对青少年身上的积极因素进行深入地研究。例如,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一般情绪都比较容易产生波动,这样的情绪虽然会让人无所适从,可是若是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也说明了他们的情绪情感比较敏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作为心理教育者,应该对青少年给予更多的关心,认真而耐心地与之进行交流,帮助他们掌握积极的情绪体验的方法,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再比如说,很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都特别容易冲动,经常容易惹事,可是若是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也说明这些孩子充满了青春活力,勇于作为,对于这种积极的行为表现,我们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与表扬,这样就能够让这些孩子向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3.2 开展积极心理素质课设计,培养青少年的幸福感

按照积极心理学理论,教育行为是快乐的,教育者应该对人类的潜能和优势给予足够的关注,从而增强人们的幸福感。所以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应该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其中,设计一些可以增强青少年幸福感的课程。幸福课的基础就是积极心理学理论,这一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挖掘人类的优势,帮助人类获得幸福与快乐。现在我国部分心理学家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参考了欧美国家的幸福课实践经验,并结合一些学校的心理课活动,共同编写了《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幸福课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网络自助、团体心理活动、讲座等等。这些内容为我们开展青春期心理教育活动提供了积极的借鉴。人生的追求目标离不开幸福,教育活动要发挥真正的效果也不能离开幸福。所以说,培养青少年的幸福感,对青春期少年的健康成长非常关键。

3.3 开展积极价值取向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在对青春期的青少年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时,我们需要从积极的角度出发,看到那些所谓问题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问题的出现并不可怕,青少年有着极大的潜能,他们能够通过努力来进行自我愈合,并获得积极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时要尤其关注开发青少年在这一方面的潜力。实际上,青少年正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的。即使是烦恼、痛苦等看起来比较消极的体验,实际上可以让青少年的阅历更加丰富。

3.4 家庭、学校、社会紧密配合,创造积极乐观的环境

按照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要形成积极的人格就必须有一个积极的组织系统,也就是说良好的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一,良好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在家庭中,如果家庭成员能够互相尊重,在遇到问题时民主讨论,那么孩子就会感觉幸福快乐,久而久之就可以养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素质。反之,家庭中如果经常吵架或者不民主,孩子就会感觉到压抑、恐惧、自卑,时间长了就会养成孤僻、悲观的心理特点。第二,良好的学校氛围对青少年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尊重与爱护,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并积极地鼓励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形成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第三,政府部门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施行有效的政策策略,各个新闻媒体要加强监督与宣传工作,努力创造和谐社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青少年就可以积极乐观地成长,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度过一个轻松愉快而健康的青春期。

参考文献:

[1]杨稣,武成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理论导刊,2011,(3).

[2]林燕.青少年思维方式教育的实践途径――心理健康教育的思维方式视角[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6).

[3]宋东清,付瑛.积极心理学:探索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新思路[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4).

青少年心理学论文篇3

10月9日,2012年上海市青少年科普促进会学术年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本届学术年会的主题是“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上海市各区县青少年科普促进会、少科站、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的获奖代表100余人出席了

会议。

上海市青少年科普促进会理事长、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教授在学术年会上发言。他说,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本文由收集整理国科技创新大会明确提出了实现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养比例的具体目标。作为上海市的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社团组织,科普促进会要坚决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按照科学教育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的要求,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探索。

在本届学术年会上,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王艳,就校外教育如何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全国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的一等奖获得者,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陈沪铭、中福会少年宫钱利群在会上作了交流。

青少年心理学论文篇4

>>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应用 绘画治疗技术在青少年心理辅导中的优势 家庭治疗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 现实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与辅导中的应用 青少年学习障碍的家庭治疗 系统家庭治疗在中小学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系统家庭治疗技术在心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系统家庭治疗在高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开展哀伤辅导的尝试 评述系统式家庭治疗在引导“问题少年”方面的应用 青少年网络成瘾家庭治疗效果评价 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掘和应用 青少年抑郁症发病因素与家庭治疗的研究 沙盘治疗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中的疗效分析 健康行为理论在青少年安全研究中的应用 目标设置理论在青少年乒乓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社会学习理论在青少年道德形成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个性化训练理论在青少年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浅析心理训练在青少年运动竞赛中赛前的应用 论电影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莫妮卡·麦戈德里克著.成长中的家庭(第三版)[M].高隽,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3]高刘宝慈,等.个人工作与家庭治疗(第一版)[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7.

[4]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理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5]罗伯特·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四版)[M]. 苏彦捷,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0.

[6]樊富珉.心理咨询与治疗丛书——团体心理咨询(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7]Jerry M.Burger.人格心理学(第六版)[M]. 陈会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8]金灿灿,邹泓,曾荣,窦东徽.中学生亲子依恋的特点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父母亲密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6(26).

[9]郭菲,雷雳.初中生假想观众、个人神话与其互联网社交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10(25).

[10]李丹黎,张卫,李董平,王艳辉.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早期攻击和社会退缩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3(28).

[11]林丹华,Xiaoming Li,方晓义,冒荣.父母和同伴因素对青少年饮酒行为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3(24).

青少年心理学论文篇5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团、教育青年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团的首要政治任务。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结合团员青年的实际,引导和帮助团员青年重点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工作部署,不断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

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结合重大活动和重要节庆日,立足基层,普遍举办以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内容的报告会、座谈会、故事会、演讲征文、知识竞赛、图片展览等活动,组织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生动活泼的宣讲教育活动。突出抓好科学发展观宣传教育,大力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导团员青年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抓好重点群体的学习和理论骨干培养工作。坚持以团干部、大学生和各条战线的青年骨干为重点,不断探索新载体和新方式,深化青年学理论活动。推动青年理论武装工作项目化,协助抓好团干部、大学生中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统筹抓好各条战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作。

二、深入推进“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根本,深入推进“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使“我与祖国共奋进”成为当代青年的响亮口号和自觉行动。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注到“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努力实现生活化、大众化、系统化、青年化,分层次、分群体面向团员青年开展生动丰富、各具特色的教育活动。大力突出实践导向,把知与行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各行各业团员青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引导团员青年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自觉在实践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以迎接团的十六大为契机,进一步动员引导团员青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宣传团员青年的先进事迹和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团员青年立足本职、努力学习创造奉献,充分展示改革开放新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齐奋斗的青春风采。

以迎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积极参与“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深入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青春与奥运同行”活动,组织动员青年踊跃投身奥运志愿服务、火炬传递等活动,弘扬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充分展示中国青年企盼奥运、参与奥运、奉献奥运的精神风貌。

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以生动的事实、伟大的成就、成功的经验对青年进行坚持改革开放的教育,进一步坚定青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决心和信心,紧跟党站在时代前列,踊跃投身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建功立业。

注重从普通青年中树立和宣传一大批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涌现出来的各类青年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激励作用。

设立并评选“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创新奖。

三、深化青少年网络建设工程,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引导服务青少年的作用

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要求,以竭诚服务青少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掌握青少年网络舆论引导主动权为重点,深化青少年网络建设工程。加强统筹规划协调,努力发挥团的组织优势,整合网络资源,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教育引导服务青少年。 【1】【2】

加强团属重点网站建设。坚持“全团办网、服务全团”,重点支持全团重点专题网站和地方重点网站建设,构建网上引导服务青少年的主阵地。突出特色,紧紧围绕服务青少年具体需求、服务青少年工作,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专题服务型网站。

积极开展网络宣传教育。结合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和重要节庆日,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网络宣传教育。加大对全团重点工作的网上宣传报道。深入开展“我们的文明”、网络爱心行动、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行动、青少年网络创意行动、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等活动。抓好以宣传共青团工作为内容的优秀网络新闻作品评选工作。

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推动各地建立网络评论员队伍。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培养和管理,着力提高工作水平。发挥各级青联和青少年网络协会、网络社团的作用,广泛团结凝聚it行业的技术研发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网站编辑记者、网站社区版主等网络人才。

开展“青少年放心网站”评选活动。重点面向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中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的国内网站,开展“青少年放心网站”社会评议和挂牌活动,探索建立引导激励机制,团结和扶持一批弘扬先进文化、为青少年提供健康内容的网站。

积极开发青少年网络产品和服务。联合社会力量,以帮助青少年学习知识、弘扬中华文明、展示改革开放成就为主要内容,设计和开发适应青少年特点的、健康有益的网络多媒体产品。联合有关方面举办青少年网络文化产品展览等活动。探索建立青少年网络文化产品研发基地,培养研发团队。

积极推动共青团信息化建设、青少年网络社团建设、青少年网络工作研究、青少年网络建设基金募集等工作。

四、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加强团的新闻出版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加强宣传策划,注重资源整合,创新宣传方式,切实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着力在广大团员青年中营造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营造广大团员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拼搏奉献的良好氛围。

继续抓好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宣传。聚焦基层,面向青年,大力宣传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新进展、新成效、新经验,展示广大团员青年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开拓进取的崭新风貌。

精心做好团的十六大、北京奥运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着力宣传党对共青团和广大青年的亲切关怀、殷切希望以及全国各族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健康成长、奋发向上的时代风采。着力宣传广大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喜迎奥运、服务奥运的良好形象。着力宣传改革开放以来一代又一代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的青春业绩。

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积极稳妥地推动团属新闻出版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加强团属新闻出版单位领导班子和编辑记者、经营管理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积极探索报网一体化新闻宣传新模式。开展2012年度共青团好新闻作品评选活动。

五、扎实推进青年文化体育工作,不断满足广大青年的精神文化需求

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青年文化建设各个方面,深入推进青年文化行动。巩固和深化现有工作项目,注重打基础、谋长远,坚持面向基层、面向青年,大力推进青年文化体育工作,全面活跃群众性青年文化体育活动。

积极引领青年文化潮流。加强对青年文化现象和热点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文化潮流的有效途径,推动青年文化蓬勃健康发展。

大力开展青年文化活动。组织实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青年服装时尚周等活动,不断提高品牌活动的社会影响力。鼓励基层创新,指导和推动各地广泛开展青年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各类文化活动。

创作推广青年文化精品。借助社会力量,加大支持力度,扶持和生产一批思想艺术性强、青少年喜爱的优秀青少年文化作品。通过评选表彰等手段,激励推动更多的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学精品脱颖而出。深入推进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整合社会资源,努力提高活动实效,服务青少年成长。

青少年心理学论文篇6

(新乡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4)

摘 要:青少年是一个人成长的最为迅速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不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智上都开始飞速地发展.因为这个阶段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再加上当今家长和教师往往只注重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其心理的疏导,所以极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青少年心理咨询是解决其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其有效性十分重要.本文从青少年心理咨询的相关概念切入话题,分析当前心理咨询评价的相关情况,进而当前青少年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价进行探讨.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咨询;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083-0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这句口号已经喊了很长时间了,但是各方面对于青少年的要求却总是在学业上,忽视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信仰塑造和情感交流.这种要求的弊端已经无数次地显现出来,很多青少年长大以后具备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却在性格上存在各种缺陷,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大学毕业后久久不能融入社会.近些年来,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亦或是社会都已经意识到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开始注重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和指引.心理咨询就是一种不会让青少年产生抵触情绪的,并且能够让其主动进行心理交流的活动.

1 青少年心理咨询概述

1.1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能够让其日常生活和学习更加有效率.青少年阶段,最重要的任务还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是以后能够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够让其生活和学习都更有效率.恐惧、焦虑、过分兴奋、愤怒这些情绪都会让学生根本无法正常生活,遑论学习.

其次,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对其人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好的性格和不好的性格都是心理健康与否的体现.青少年在这个年龄段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未来的性格发展,对其以后在社会中立足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这种心理方面的因素对于其在社会上的立足甚至有些时候会高于本身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

再次,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维护家庭和谐、学校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青少年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层次,因为他们担负的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那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就会收到广泛的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了,能够让家长和学校放心,更能够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学校的学习气氛.

1.2 青少年心理咨询的概念

心理咨询指的是咨询者认为或者实际出现心理上的疑惑或者问题,主动或者被动地前往专业的咨询机构或者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甚至仅仅是寻找愿意吐露心扉的其他人进行交流,寻求帮助,并且专业的人士给予其帮助的过程.青少年的心理咨询在概念上基本没有大的差别,只是将心理咨询的主体缩小解释为青少年.

心理咨询并不是心理治疗,首先心理咨询并不一定有心理疾病,也可能仅仅是对自己的情绪、思想无法把握,以青少年所在年龄段的阅历无法明白这种情绪和思想从何而来又会对自己产生什么影响,所以需要向他人吐露.而心理治疗则必须要求青少年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其次,心理咨询主要是一种疏导和帮助,而心理治疗则更加注重“矫正治疗”这一过程.

2 心理咨询效果评价概述

2.1 影响心理咨询效果的因素

影响心理咨询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既有具体实在的,又有抽象的.较为重要的几个影响因素如下:

第一,咨询者本身的基本情况.这个基本情况包括了自己的性格、认知程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这里主要指的是咨询者自身的因素,并不包括外界对其的影响.性格影响效果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并不是相对活泼的孩子就会比内敛沉默的孩子咨询的效果要好,也可能内敛的孩子更能够领会咨询师的意见和建议.三观对于心理咨询的影响毋庸置疑,因为心理咨询就是正确三观的灌输,三观没有偏差的青少年自然效果就会更好一些.认知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评价因素,青少年能否对自身的心理状况有正确的认知也是影响心理咨询评价效果的因素.

第二,心理咨询的主动性.一般来说,能够主动去进行心理咨询的青少年往往咨询效果较好,因为既然主动去咨询,心理对心理咨询是不排斥甚至是较为看重的,那么咨询的效果就会较好.而被动咨询的往往效果就较差,这是因为在被动咨询者心里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心理问题或者有去进行心理咨询的必要,那么效果自然也不会太好.当然这个也并不绝对,在某些情况下,被动咨询者被家长或者教师要求去咨询并不是因为自己没有发现问题,而是碍于面子等这方面的性格原因,那么主动和被动并不能成为咨询效果的绝对评价要素.

第三,咨询师本身的水平和技巧.毋庸置疑,咨询师在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价中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的.咨询师心理咨询知识的扎实与否,心理咨询的技巧是否巧妙都会影响实际效果.扎实的心理咨询知识是进行心理咨询的基础,只有具有专业的知识,才能够从青少年表述的只言片语中看出问题的所在并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技巧则对效果的影响更大,因为常规的理论基本上心理咨询师都能够掌握,但是每一个咨询师咨访过后,青少年能够从中获取益处的程度是不同的,这正是因为咨询师本身采用的技巧各不相同.

第四,外部因素.这里主要指的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家庭教育是学生心理塑造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家长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方法使得青少年从小就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那么即便出现了心理问题进行了心理咨询,也会因为从小到大根深蒂固的理念影响其效果.学校则是青少年花费时间最多的活动的场所,学校内有大量的教师和学生,这些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和意见都能够对心理咨询产生影响,学生更愿意去相信自己熟悉的人.至于社会,在现今时代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学生从社会或者网络上见过越多的负面信息,心理咨询的效果就会越差.

2.2 心理咨询效果评价沿革和现状

心理咨询效果评价是一门并不古老的科学,它是伴随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发展起来,而心理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始于19世纪末,那么效果评价也就随之诞生并在20世纪有所发展.但是早期的心理咨询效果评价都是单一的评价,这种评价很多,每个人的评价标准又不尽相同,所以其评价实际上并不能令人信服.直到20世纪90难带,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才开始流行起来,但是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仍然没有统一,不同的研究者对于这一评价标准各抒己见.当前心理咨询效果评价至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仍然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自行设定.

3 青少年心理咨询效果评价探讨

3.1 青少年心理咨询评价过程应当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评价的时候要综合地、长远地考虑,不能够只看眼前现象.在进行青少年心理咨询的评价时,应当长远地看,看到青少年在咨询后是否能够对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有帮助,而不是仅仅看到对青少年所诉问题是否解决.仅仅解决了青少年特定所诉的内容,不能够说心理咨询的效果就是好的,因为如果以后青少年还出现了类似的心理问题,说明被咨询者对青少年的心理帮助并没有落到实处.

其次,评价要注意到青少年本身的特殊性,将其与成人的心理咨询效果区别开来.青少年与成人相比,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社会经验,还有内心活动的情况都是大相径庭的.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咨询效果评价要加入特定的评价要素.例如,要将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评价纳入到心理咨询效果的评标标准中去.除此之外,还要讲求一些技巧.青少年在心理咨询手应当有合适的技巧.多用开导和聆听,尽量少用命令和要求,以免引起请少男的反感.青少年年轻气盛,心智并未发育成熟,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如果不能顺着其特点进行疏导,心理咨询的效果就无从谈起.

最后,评价要客观.某些数据上的表现和观感上的表现是不仅一致的,这个时候在评价的时候就要对评价的结果和对青少年心理咨询后对其的了解进行结合,不能够过分地迷信数据,也不能够相信自己的观感,要综合地去考虑这个问题,从客观实际出发,得出真正实在的效果评价.另外,心理的评价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评价的,不能够拿着一两次的研究数据就来确定青少年心理咨询的效果,要进行反复的观察和分析,以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

3.2 青少年心理咨询效果评价模型构建

青少年心理咨询效果评价模型的构建要考虑到下面的几个重要因素:

第一,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必然是青少年,儿童和成人不在青少年心理咨询效果评价范畴之内.

第二,评价者.评价者自然是与接受心理咨询的青少年相关的人,与其没有联系的人进行的评价毫无意义.评价者的范围包括本人、家长、心理咨询者、学校同学和老师等等.

第三,研究工具.研究工具一般是通过交流和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的量化或者程度上的结论,对这些结论进行的总结和统计.举例来说,OQ-45.2就是一项专业的运用于心理咨询效果评价的研究工具.

第四,研究方法.对于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价,自然是面对面交流和调查问卷最有效.面对面交流是针对青少年本身,通过青少年的表述来对心理咨询效果进行评价;调查问卷则是针对与青少年相关的外部因素,最重要的就是家长和教师.因为单纯地通过与青少年的交流得出的结论其实并不客观,因为青少年对自己心理的评价不一定准确.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下面的内容:咨询的事项;咨询事项对生活的影响程度;咨询事项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程度;因为咨询的问题而导致内心不正常情绪的程度(包括痛苦、悲伤、愤怒、烦躁等等).对这些因素设置不同层次的分数例如1-5或者1-10或者1-100,对每一个级别的数字赋予不同程度的描述,使这些因素的程度能够一一对应.

在调查以后就要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对调查问卷中的答案进行统计并且依据相关的公式进行换算,得出一个数值或者范围,对照这个数值或者范围所对应的效果评价.本文仅对相关理论进行论述,具体的计算方法不再赘述.另外运用不同的研究工具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举例来说,采用某种研究工具,通过复杂的计算,得出经过心理咨询后,学习和工作被咨询事项影响的程度为2,若0~3的范围代表心理咨询效果较差,那么可见该次咨询的效果在对被咨询者学习和工作影响方面是不显著的.

4 结语

总之,伴随着青少年的成长,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是无可避免的现实,堵不如疏,面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应当积极引导青少年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当前的心理咨询并没有专门的青少年心理咨询理论,仅仅是在一般的心理咨询基础上进行一些能够让青少年接受的方法,这样其实并不能够做到因人而异,从实际出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关乎其自身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心理咨询能够极大地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所以心理咨询的效果必须要能够保证.当然,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价是复杂的工程,其效果也是抽象的,也不是靠着量化的数字就能够确定的,所以心理咨询的研究者还应当对相关理论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制定出系统的、统一的、科学的心理咨询效果评价机制,让心理咨询成为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措施,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寿欣,张秀敏.中西方关于心理健康标准问题的探讨及对我们的启示[J].心理学探新,2001(03).

(2)甄志平.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3)裴利华.对话式班级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02).

青少年心理学论文篇7

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一元与多样、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本土与外来相互交织,社会思想意识更加多元多样多变,社会思潮更加纷繁复杂。当代青少年作为思想最为活跃的社会群体之一,更容易受到影响。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深入领会中央精神、全面贯彻中央部署,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同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结合起来,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结合起来,同引导青少年成长成才结合起来,不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向深入。

一是加强课堂教学工作。小学的生活与品德课、初中的思想品德课、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渠道。要按照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要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针对青少年不同年龄段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修订完善义务教育德育、语文、历史、体育、音乐、美术课程标准,修订完善普通高中德育、语文和历史课程标准;积极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继续加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制定下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测评体系,全面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积极推进教学基地和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推出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视频公开课。通过构建目标明确、内容科学、结构合理、学段衔接、循序渐进的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体系和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充分挖掘大中小学各门课程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把知识传授与理论普及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耳、入脑、入心。

二是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社会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动形式,是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要系统设计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保证开展社会实践的课时,并把参加社会实践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毕业资格认定范畴。要深入挖掘课程和社会两种资源,充分发动学校和社会两种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局面。应在党委政府的统筹协调下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各类校外活动场所等,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践基地,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走出校园,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开展学雷锋活动,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要引导学校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为保障,积极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充分利用好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和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健康有趣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开发优质校园网络资源,高度重视各种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时发现、研究青少年关注的文化热点,积极倡导优秀、健康的文化,有效抵制不良文化。

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提升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必须抓好提升教师素质这个关键环节。要严格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选拔和任用,加强对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训,使其成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率和模范。要在师德建设中突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既重教书又重育人,既重言传又重身教,以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

五是加强理论研究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需要理论研究的强力支撑。要充分利用教育系统人才密集、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背景、发展历史及理论根据,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主题、精髓、基础,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途径,推出一批有创新价值的研究成果。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要针对青少年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创新理论普及的形式和方法,把宣传普及与释疑解惑、排忧解难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学科、进教材、进课堂,同时要通过拓展宣传教育途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理论研究宣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导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编写出版适合青少年成长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通俗读物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的一项具体内容。

青少年心理学论文篇8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家庭因素;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

【中图分类号】 C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050-1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一)青少年犯罪的定义。青少年犯罪是从年龄上对犯罪行为进行分类,在我国有关的法律文件中并没有明确界定青少年犯罪的具体年龄。就其词意而言青少年犯罪应该包含青年和少年两个群体,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说,青少年时期指的是11,12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少年期是11到14岁,正处于初中阶段,青年早期指的是14到18岁,正处于高中阶段。青年还包括青年中期和晚期。但是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条上,对犯罪主体的界定中,还都没有“少年”和“青年”的称谓,而只有未成年人之说。所以,青少年犯罪不应是青年犯罪和少年犯罪的简单相加。所以笔者认为青少年犯罪主要指的是11-18岁的初高中生,也就是未成年人的犯罪。

(二)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1.青少年犯罪的年龄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网络和信息时代的冲击,青少年越来越早熟。近年来,我国违法犯罪青少年的犯罪年龄逐年在降低,一般是从10~12岁开始有劣迹,13~14多就走上犯罪,14~17周岁成为犯罪的高峰年龄。2.青少年犯罪团伙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团伙犯罪比个人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更大,在团伙内每个人分工明显,共同分赃。社会上一些抢劫,偷盗,等重大案件都是由团伙进行的。一旦形成稳定的关系,这个团伙就很难解散,并会是累犯和惯犯。

(三)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动机。1.“物质型犯罪”:青少年因为没有收入来源,只能找父母要钱,并且他们沉溺于抽烟,酗酒,或者网络等物质享受中,形成了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从父母那里得到的钱不够以后就开始出现偷盗,勒索同学,抢劫等,便走上了犯罪的道路。2.“刺激型犯罪”:很多青少年由于无知,生活空虚寂寞,想寻求刺激,把偷盗,杀人,抢劫等看成是一场“游戏”,他们不同与物质型犯罪,只是想寻求和刺激。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殊性。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在生理上的变化必然给他们的心理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首先,青少年身体外形上的成熟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希望自己能够尽快进入成人世界,摆脱童年的一切,获得新的社会角色,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于是,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对一切都不愿意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长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状态中。进入青春期的少年渐渐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减少了,加之对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满意,又增加了这种闭锁性的程度。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感到孤独和寂寞,希望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他们不断地寻找朋友,一旦找到就会推心置腹,毫不保留。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在这个时期对孩子的情绪和行动密切关注,多给与他们情感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获得孩子的信任和他们多交流,以免孩子遇到困难和不解时被不良少年所迷惑。

(二)青少年犯罪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由于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复杂变化,相互影响的社会系统中,因此诸多因素会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除了青少年时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外,个人的性格特征,气质,智力等内部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外部因素如家庭,社会,学校教育,文化传播等也会对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产生影响。本文下面主要阐述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有关家庭因素和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项研究中比较有影响的理论有Hirschi1969年提出的社会控制理论,七八十年代由社会控制理论转向亲子依恋理论,班杜拉在这一时期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也很有影响力。Jessor,1977年提出了一个综合的模型―问题行为理论,可用来全面系统地解释青少年的犯罪行为。

在这些犯罪理论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一开始,很多研究者都认为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对青少年犯罪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成长在单亲家庭或者父母离异后再婚的家庭的青少年比在完整结构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犯罪行为。虽然它们之间是存在一定的正比关系的,但家庭的破裂,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并不能说明所有问题。

家庭的经济状况对青少年犯罪也有很强的预测力,很多犯罪的青少年都来自于经济困难的家庭,父母都是低收入者并且自己也很失败。上文在描述青少年犯罪动机的时候提到很多青少年是“物质型犯罪”。正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困难,不能很好地满足青少年的物质要求,他们在家庭中得不到的就只好在外部寻求帮助,于是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家庭经济困难的家庭也不能给孩子提供特别好的教育环境和社区环境,接触不良同伴的可能性也会增大,所以他们从事行为的可能性也会增大。

大量研究表明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问题行为的发展有实质性的联系。父母对孩子的支持度与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呈负相关,父母的温暖和理解与低水平的自我报告的犯罪行为呈正相关。青少年如果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理解和支持,并且给予他们积极的情感关注出现犯罪的可能性就会大大下降。但对于那种溺爱,粗暴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也会增加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有关父母教养方式与犯罪行为关系的研究历史悠久,结论也比较一致。但随着之后的研究表明,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中存在着一个中介变量就是青少年的认知过程。

参考文献:

[1]蒋索,何姗姗,邹泓.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3):394-400.

[2]卢莉,李建平,张敏,等.少年犯父母教养方式及个性特征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2001,22(1):54-55.

[3]张应立.家庭缺陷与青少年犯罪[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1:47-50.

[4]陈秀丽.我国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环境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04,3:15-22

上一篇:品牌推广方案范文 下一篇:美容营销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