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营销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22 09:04:32

在线营销方案

在线营销方案篇1

一、传销型非法经营犯罪的特征

传销型非法经营犯罪,是指行为人为牟取非法利润,违反国家规定从事传销或变相传销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此种犯罪主要有如下特征:

(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市场经营活动的管理制度。就一般意义而言,传销是指生产企业不通过店铺销售,而由传销员将本企业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经营方式。由于具有销售方式便捷、成本较低等优点,传销在国外得到了比较普遍的运用。但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传入我国后,由于传销自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诸种弊端,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群众消费心理不成熟,传销已蜕变成为国际社会普遍禁止的“金字塔销售方式”。一些不法分子违反国家规定进行传销或变相传销,并利用传销实施种种违法活动,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且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二)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传销和各种变相传销活动。从目前各地查禁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传销活动是以销售商品为幌子,以快速致富、高额回报为诱饵,欺骗群众加入传销组织,从而形成违法销售网络,最终达到牟取非法利润的目的。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等非法经营活动的意见》第二条之规定,传销和变相传销行为主要表现为:(1)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组织网络从事无店铺经营活动,参加者之间上线从下线的营销业绩中提取报酬;(2)参加者通过交纳入门费或以认购商品等变相交纳入门费的方式,取得加入、介绍或发展他人加入的资格,并以此获取回报;(3)先参加者从发展的下线成员所交纳费用中获取收益,且收益数额由其加入的先后顺序决定;(4)组织者的收益主要来自参加者交纳的入门费或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的费用;(5)组织者利用后参加者所交付的部分费用支付先参加者的报酬维持运作;(6)其他通过发展人员、组织网络或以高额回报为诱饵招揽人员从事变相传销的活动。

(三)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单位也可构成本罪。

(四)在犯罪主观方面,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且一般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实施传销或变相传销的行为破坏了国家对市场的管理秩序,为国家法律所禁止,但为牟取非法利润仍然实施这种行为,且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希望和积极追求的态度。二、传销型非法经营犯罪的侦查步骤

(一)会同有关部门对传销型非法经营活动开展调查

实践中,涉嫌传销型非法经营犯罪案件的线索通常由工商行政管理局等经济管理部门发现,并移交公安机关。在接到非法经营犯罪线索后,公安机关应会同有关部门对案件开展调查,借助其熟悉专业知识的优势,对案件性质做出准确认定,并共同研究确定侦查方案。

传销型非法经营活动必须先由工商部门或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出具认定材料,以此作为公安机关开展侦查工作的基础。但是,作为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既要做到依靠专业部门,又要做到不依赖专业部门。工商部门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具有的优势仅限于他们的业务范围内,对于复杂多变的经济案件侦查,还要依靠侦查经验丰富的公安干警。我们要借助专业人员的知识发现犯罪的蛛丝马迹,但决不能以专业部门熟悉情况为由,将全部侦查取证工作推给工商部门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

(二)查明非法经营活动的具体情况

在对传销型非法经营犯罪展开侦查工作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

(1)非法经营罪在客观方面以情节严重为构成要件,因此,违反国家规定进行传销或变相传销活动情节一般的,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行政处罚;只有情节严重的,才能以非法经营罪追究刑事责任。

(2)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经营手段日趋丰富,专卖、、特许经营等已成为常见的营销方式。在处理传销或变相传销案件时,应注意从销售方式、目的、载体等方面区分上述营销方式与传销的区别,以保护正当的市场经营活动,避免罪及无辜。

2、控制涉案人员的动向

人是犯罪行为的主体,单位犯罪也由具体行为人表现出来,所以控制涉案人员是侦查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做到了解涉案人员的基本情况、掌握其活动规律、交通工具及社会关系等等,在必要时要采取一些特殊的侦查手段。

(1)内线侦查是指侦查重、特大经济犯罪案件时,使用秘密力量,接近犯罪嫌疑人或打入犯罪集团内部开展侦查的特殊手段。传销型非法经营犯罪内部组织结构上表现为“金字塔”的形式,上下级关系错综复杂,且组织内部防范措施严密,成员间多以电话或手机联系,实行上、下线单线联络,所以在其组织内部安插眼线进行侦查,有利于直接获取犯罪证据,弄清上下级关系。

(2)外线侦查是指侦查重、特大经济犯罪案件时,为掌握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规律,达到扩大线索、证实犯罪、获取证据的目的,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监视控制的特殊侦查手段。如跟踪、守候、监视、密拍密录等。

(3)技侦手段是利用现代声像、电子、通讯、检测等技术发现、获取证据,配合侦查的特殊侦查手段,只能用于重、特大的经济犯罪案件。有的传销组织的高层人员对传销活动进行电话“遥控”,运用普通侦查手段很难发现其身份和活动规律,所以采取技侦手段也是十分必要的。

3、掌握涉案资金的流向

在经济犯罪侦查中,资金的流向始终是经济案件侦查的主导思想。在侦查传销型非法经营犯罪时,我们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会计勘验手段,是指侦查人员对经济犯罪案件进行侦查时使用的一种技术手段,是通过对单位或公民会计资料的检查,以获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的证据,确定犯罪事实是否成立的一种专门的调查和鉴定活动。传销型非法经营犯罪由于上下级关系复杂,工资、奖金、提成方式各异,一般的侦查手段不易弄清涉案资金的流向,而公司的财会资料是最直接、最有利的证据,所以在侦查中要以会计勘验手段为主,力争第一时间控制财会凭证。

(2)查询、冻结和封存手段。查询是掌握被查单位或公民储蓄、资金、股票等账户的历史明细,发现犯罪线索的一种侦查手段;而冻结和封存是在一定时限内限制对特定款物的自由支配权。查询、冻结和封存手段是经济犯罪侦查中普遍使用的侦查手段,可以查清、控制通过金融机构的涉案资金,达到发现犯罪线索、掌握资金流向、防止赃款流失的目的。

(3)勘查有关电子资料和网络结构。经济犯罪又被称为“白领犯罪”,基本上是智能型犯罪,也常采取智能手段实施犯罪。传销型非法经营犯罪主体也常具有丰富的电脑网络知识。随着会计电算化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传销活动中使用的文字材料、会计账目、人员结构图等等都能在计算机中反映出来,所以在对传销型非法经营犯罪进行侦查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其电子资料和网络结构的勘查。

三、侦查传销型非法经营犯罪应注意的问题

(一)传销型非法经营犯罪特征的主要表现形式

1、网络结构。传销或变相传销采取无店铺经营方式,以发展下线为其运转的生命线,组织者往往首先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在同学、朋友以至亲属中间寻找销售对象,下线又用同一方法发展下一层次的参加者,从而构成一种链式的销售网络。

2、高额回报。传销活动往往以快速致富为幌子,许诺给予参加者高额回报或销售商品从中提成的权利。

3、载体低廉。传销或变相传销活动往往以一些价值低廉的产品甚至伪劣产品为载体,常见的有保健品、化妆品、墓穴等等。近年来,传销活动又呈现出载体虚拟化的趋势,如资格证书、银行卡等。

(二)侦查中要分清传销活动中不同层次参加者的责任

传销活动在组织结构上表现为“金字塔”的形式,最顶端为策划、发起者,往下则为不同层次的其他参加人员,在各层之间则形成所谓上线和下线的关系。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等非法经营活动的意见》中的相关规定,对传销或变相传销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追究组织者的刑事责任;对一般参加者,则不予追究。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反映上线和下线关系的证据,如涉案人员的口供、传销网络图、公司职务表等,以分清传销活动中不同层次参加者的责任。

笔者认为,对组织者的认定应当以行为人在传销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依据,组织者并不限于策划、发起人,对于传销组织成立后积极加入其中,并在由其实施的传销活动中起到组织作用的,也可以认定为组织者予以追究。当然,不同层次的组织者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主次之分,故在追究刑事责任时应注意主、从犯的区分问题。

(三)侦查中确定犯罪数额的问题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之规定,非法经营罪以情节严重为构成要件。对于传销型非法经营罪来说,衡量情节严重与否的标准是非法经营数额及违法所得数额。因此,确定非法经营数额与违法所得数额,对此类案件的侦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传销或变相传销通常以远高于成本价的价格销售商品,甚至根本无商品可售。从实践中的查处情况来看,传销组织者往往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向参加者收取各种名目的入门费,或者通过高价销售劣质商品的手段收取费用。因此,此类犯罪的非法经营数额是指传销组织者从参加者中收取的入门费或以销售商品等方式变相收取的费用总额。

2、违法所得数额是衡量非法经营犯罪危害程度的重要标准。对于传销型非法经营犯罪而言,违法所得数额是指行为人从传销或变相传销活动中获利的数额,即在向参加人收取的钱款总额中扣除商品成本、向参加人返利等“成本”之后的实际取得数额。

通过会计勘验,查询、冻结和封存,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等手段,计算出商品成本、工资、奖金和提成等各项费用,以确定传销型非法经营罪的非法经营数额与违法所得数额,为犯罪嫌疑人的定罪量刑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一度被禁止的传销活动以多种名目在全国各地重新抬头,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社会治安的巨大隐患。传销被称为“经济邪教”,这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经侦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争取在经济领域内打赢这场政治仗,为维护首都政治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线营销方案篇2

分销/直销行业也由于互联网技术应用电子营销、电子商务种种营销方式正在蓬勃兴起。但是,当前在分销/直销行业、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确远不如在零售行业广泛。分析下来,这应当与形成运作商业模式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水平/环境有关。比如,分销体系、机构的最终销售基本还是在‘专卖店’、‘商场联营’、‘团体采购’形式中完成,增加了分销/直销需要更为灵活的模式和自由的空间,由此导致了行业规范/标准的形成具有更大的难度。

信息化技术应用开发商们知道,越是运作灵活、自由空间大的行业的应用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就越是难以完成,因为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最大的风险就是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信息化应用开发商/解决方案提供商们面对营销市场占很大比例的分销/直销行业对于分销/直销行业采用的主要还是Case By Case的做法,‘度身裁衣’为企业定制解决方案。

营销活动,不论是零售、分销、直销还是其它销售模式,其最为基本的和最为关键的就是‘销售’。而分销/直销行业销售信息化确恰恰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分销行业,在广泛的区域范围建立销售机构、渠道,并且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变化着,并且主要销售模式:专卖店和与零售企业的联营还有一部分销售人员的移动销售,总之怎么能够卖就怎么卖;而直销则更是一种特殊的销售方式,在杨谦的《中国直销市场的发展趋势》已经对这种营销方式做了详细的描述。分销/直销营销模式的特点决定不能够与零售行业一样放置收款机等在那里等人家付款。由此,市场对‘移动商务解决方案’提出了需求。

移动商务解决,首先需要配备能够移动的数字化设备。为大家所熟知的比如笔记本电脑、便携式电脑(又叫可移动PC)、PDA等,笔记本电脑功能强大,能够做很多的事情,不过价格还是比较贵,而且专用性不强;移动PC则需要即时的电源;而PDA具有蓄电池、能够方便携带、价格便宜,也没有那么多的功能(作为销售终端多余的功能在一定情况下会成为累赘。)。并且主要的几大数据库厂商如:IBM、甲骨文(Oracle)、赛贝斯(Sybase)和微软(Microsoft)都开发了支持PDA嵌入式商务应用的数据库和开发工具。

赛迪网(ccid)在2004年3月11日文章《Sybase移动商务解决方案》中讲述了关于Sybase对于‘移动商务解决方案’的一些介绍,的确如‘赛迪’所讲,‘移动’的、跟随人一起的方案能够使员工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高效率地工作,另如‘赛迪’所说的,“永远可用”模型正是企业开发移动应用的关键。而‘赛迪’还说,“永远可用”模型不仅使员工在网络连接的情况下访问企业信息和应用,而且允许员工在离线的方式下,利用本地数据存储,访问企业的重要信息和应用,并在网络接通的情况下进行数据同步。 “永远可用”模型是一种全功能的应用,它是常连接的应用(即应用永久连接到一个服务器上)和偶连接的应用(即应用单独或定期连接到服务器)的结合。“永远可用”模型不仅可以提高电池寿命和应用性能,还可以节约网络的连接成本。而又接踵分析和论述了‘设备与应用相匹配’、‘投资回报率最大化’、‘综合考虑’等累累问题,帮助商家企业从实际出发考虑了许多,最后提出了‘Sybase iAnywhere Solutions移动商务解决方案’较全面地介绍了相关产品以及系统的部署等等。的确是思考全面,具有实操性的‘移动商务解决方案’。其实业内的人很容易能够理解,所谓‘移动商务解决方案’就是对于‘可移动数字设备’在企业信息化应用中的部署、开发。

大家能够注意到‘赛迪’在‘Sybase移动商务解决方案’中讲到:在网络接通的情况下进行数据同步。非常清楚地说明了,不论是什么样的‘可移动设备’都要使用‘数据库的同步’技术与后台的数据库服务器进行连接,以实现数据的相互传送。为了说明问题,赛迪还特别强调了:“永远可用”模型是一种全功能的应用,它是常连接的应用(即应用永久连接到一个服务器上)和偶连接的应用(即应用单独或定期连接到服务器)的结合。这说明,不论是‘常连接’的应用或是‘偶连接’的应用,则都必须在数据进行传送的时候,要求‘移动设备端’与‘数据库服务器端’要同时在线才能够实现‘数据同步’。那,这就要求使用的企业,要么要有‘数据库服务器’长期在线(‘常连接’应用)或约定时间或进行数据传送时不定时要求‘数据库服务器’端上线(‘偶连接’应用),这些要求均对于使用者提出了限制:‘常连接’应用,要求企业要有‘数据库服务器’24小时在线;‘偶连接’应用,要求企业要么规定数据传送的时间(所有移动用户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数据传送),要么在有用户需要进行数据传送时候,通知‘数据库服务器’端上线。的确,‘Sybase iAnywhere Solutions移动商务解决方案’的确一定程度上地解决了移动商务问题,但是也确有一定的问题在里边。

在中国营销企业中,很大一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并没有部署24小时在线的服务器在网上,并且如果前端的移动用户(销售人员)每遇需要进行数据传送就要后台有人操作上线,这样就需要设置专门有人做这个工作,增加了工作当然就增加了成本。那么如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相应的产品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呢?答案是应当是肯定的,据笔者了解北京的一家应用开发商开发的‘移动商宝’已在PDA的应用中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根据了解,‘移动商宝’在PDA的数据库与后台数据库的数据传送之间,避开了由数据库提供商所提供的‘数据同步工具’自行开发了数据传送系统,这个系统应用‘网络邮局’方式,即移动用户(销售人员)可以随时联网往自己企业的‘邮局’中发送数据,而不要求企业的数据库服务器端同时在线。企业的数据库服务器端,不论在任何时候上线,企业自己的‘邮局’就将接收的数据以数据库能够接受的数据格式传送给数据库服务器。反向的数据传送也是如此。在解决了这个问题后,使用移动设备的感觉就很象在局域网中使用PC了。

在线营销方案篇3

互联网时代的本质是提高效率,无论是技术效率,还是商业模式效率、组织效率等,都可为传统企业所用。劲酒做为保健酒行业的领导企业,多年在销售通路上精耕细作,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2013年携手AMT打造了移动营销云平台,突破了日常管理中的瓶颈,实现了让企业直接贴近市场、精细化管理直接落地,极大地促进了渠道拓展和销量增长。

劲牌有限公司创建于1953 年,历经六十年的稳步发展,已成为一家专业化的健康食品企业。产品从单一的白酒发展成为以保健酒、健康白酒和生物医药为三大核心业务的健康产业结构。拥有面积350 亩的保健酒工业园和930 亩的原酒生态园,年生产保健酒的综合能力达到16 万吨。2013 年,劲牌实现销售额近67 亿元,成为中国保健酒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导企业。

劲牌公司在营销系统IT建设中已经实现了对企业营销过程中人、财、物的管理,具体落地的系统有销售管家系统、营销费用投入系统和货物流向系统,同时劲牌信息中心经过多年的探索也建立了企业基础信息门户系统(EIP)。但随着企业的高速增长,对信息化支撑体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化方面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三系统由不同厂商建设,基础数据方面整合度较差;服务支持程度及业务理解、系统开发能力各厂商差别大,采用的技术及架构在升级上问题诸多,导致信息系统跟不上业务发展;目前销售管家、货物流向对多事业部支持比较难;数据准确性差难以支持决策分析。

在这种环境下,AMT从2010年参与了劲牌公司的营销费用投入系统的建设,协助劲牌公司进行了营销体系的全面规划,从营销费用的预算、立项到申请、变更,以及费用的督导、核销及费用相关的决策分析,实现了营销费用PDCA闭环管理。通过在营销费用层面的精细化管理让劲牌真正体验到了信息化手段及精细化管理思路对企业带来的巨大帮助,劲牌公司热切希望能进一步在整个销售通路的各个环节将信息化手段及精细化管理思路落地,将整个营销体系的各个支撑环节打通,构建真正能适应企业高速发展的统一移动营销平台。

销售通路涉及面比较广,主要涉及业务人员行为、数据采集、订单、活动等各个方面,从2013年开始AMT协助劲牌公司全面打造移动营销平台,通过信息化落地手段将精细化管理思路逐步一一落实到销售通路的各个环节,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业务人员行为精细化管理:

快速消费品的一线销售人员每天工作的主要场所既不在公司总部,也不在办事处(经销商),而是散布在大街小巷的终端。其工作绩效主要取决于技能、态度。而工作态度很难量化,干扰因素较多,仅靠个人自律很难满足组织管理需求和任务目标的达成。针对“围墙外的人”的行为管理,主要包括考勤管理、线路管理、轨迹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考勤管理作为组织最基本的管理方式,记录员工的上下班时间。对于快消品一线销售人员而言,考勤管理因办公场所存在现实困难。很多企业在一线人员的考勤管理方面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每天早会晚会(浪费大量路途时间)、电话报点(手机报点意义不大,电话报点存在操作和查验的问题)、超市小票(造假较为普遍)、现场抽检(操作难度较高、频率低)等。精细化行为管理落实在考勤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时间、空间的确定。时间上,记录了员工的考勤管理时间,若员工恶意修改手机端时间,可以通过登录时间验证、手机端时间和服务器时间匹配进行查验;空间上,使用GPS和A-GPS进行定位,确保使用人员在所属区域开展工作。上下班中间时间主要通过轨迹管理实现。

在路线管理方面,每一个快消品销售人员由经理根据区域、渠道等维度分配工作范围,并制定拜访计划。在实现精细化行为管理之前,大都采取看板管理和拜访计划表进行管理。其中看板管理主要呈现区域或线路名称,并未细化到终端,销售人员在拜访时逐个填写终端拜访记录;拜访计划表可根据区域或线路将终端进行整理和分配,再进行打印,销售人员根据打印的表格进行拜访、填写。此种方式管理成本相对较大,且数据使用效率较低。精细化行为管理落实在路线管理方面主要是通过在后台、手机端对线路进行设定和规划,并在销售人员登录手机端软件进行显示。线路管理主要围绕线路周期、终端数量、拜访频次进行设定。线路周期一般按照周为单位进行规划;终端数量主要指目标客户、潜在客户的数量,参考区域终端分布、终端销量情况、单个终端工作开展时间设定计划拜访的终端数量,主要衡量销售人员工作饱和度;终端拜访频次主要根据终端销量贡献的重要程度进行设定为每周几次或几周一次等。移动营销中的线路管理实施方式主要包括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和自下而上的自主模式。管理模式中,线路管理由经理、主管确定,并由文员导入到后台网页,此种情况弊端在于管理和服务的支撑压力较大,且信息不对称将影响线路规划的合理性;自主模式中,线路管理由使用人员在手机上自行设定,与实际拜访契合度较高,一次设定后即可持续使用,若需调整也可在手机端自行操作。

在轨迹管理方面,轨迹管理为销售人员实际拜访终端之间的连线。通过精细化管理思路落地后,销售人员开展终端拜访时可进行定位,以记录销售人员的拜访轨迹。此功能能够直观的显示销售人员工作的情况,并为线路优化提供参考。

2、数据采集精细化管理:

快消品企业为了解市场实际情况,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如收集竞品销量和活动信息、忠诚消费者、仿品和伪品。移动营销管理工具作为市场和总部沟通的通道,可将以上内容在手机端进行设定,使用人员录入后,总部相关人员可直接导出、汇总、分析。主要包括终端档案信息、关键绩效指标、其他信息反馈三个方面的内容。

终端档案统计对销售代表而言,是最基础的要求。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必须对区域内的终端了如指掌,如终端分布和数量、终端销量和活动、老板姓名和爱好等。终端档案统计主要为档案整理和后续维护两个阶段。档案整理为短期行为,销售人员收集、整理终端名称、类型、地址、电话、老板、面积等信息,并由行政人员录入至电脑。随着时间的推移、终端的更迭,终端档案的准确度逐渐下降。“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后续维护是保证终端档案准确性的巩固手段。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看,销售人员的后续维护意识较低,主要原因在于销售人员在开展终端拜访过程中,与终端档案关联性不高。通过精细化管理思路落地后,销售人员使用移动营销管理工具拜访后,终端档案和终端拜访必须匹配,为终端档案的准确性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关键绩效指标是终端基础工作的开展核心。主要包括覆盖率、品项、排面、货龄、氛围等。以上数据在未使用移动营销管理工具之前,主要通过纸质、抽样调查,再进行表格录入、计算,同时因样本问题也存在数据与实际存在出入的情况。启用移动营销管理工具后,使用人员在手机端设定的表格中填写各类数据,并设定公式进行计算。

3、订单精细化管理:

订单作为销售人员工作开展情况的最直观指标,贯穿拜访、配送、回款等整个销售流程,为销量达成、提成计算提供数据支持。目前订单主要包括纸质订单、电话订单、信息化订单。相对于纸质订单流程较长、电话订单支持需求较高,信息化订单具有高效、环保、及时的特点。

移动营销管理工具的订单处理主要流程下单―打印―配送―确认。同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合(如司机直接接收订单并即时打印配送确认)。

移动营销管理工具的订单功能优化了订单处理流程,同时也大大改善了订单的数据后续使用。销量统计方面,可即时统计销售人员任务完成情况,;提成计算方面,可根据销售人员各品项、提成数据进行生成;数据分析方面,可根据订单进行产品、区域等多维度分析,数据持续积累、对比,更能呈现区域实际情况、销售人员主观能动性。

4、活动精细化管理:

活动管理是市场围绕渠道拓展、终端激励、消费者培育开展的行为,能够发掘街批商潜力、提升品牌形象、挤压竞品生产空间。因活动管理具有较强的激励色彩,较易滋生虚报不良现象;同时鉴于活动管理执行要求较高,位置竞争较为激烈,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很多厂家针对活动的执行不力、费用不清的情况,采取签收表格的方式进行把关,但效果不甚理想。

移动营销管理工具的使用,可有效的解决活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移动营销管理工具的后台网页进行活动立项,包括活动主题、时间、操作规范,并生成活动编码。销售人员找到适合活动开展的终端时,选择该活动进行关联,审核后即可开展活动。销售人员按照拜访计划开展终端拜访工作,对于开展活动的终端,每次均进行拍照,确保活动开展期间整体执行的规范性。巡查人员即可通过活动查询功能开展终端实地的检查,也可根据活动照片进行线上稽核,确保活动执行的透明、规范。

通过上述方案的设计及执行的持续跟进和辅导,以GPS移动位置管理技术应用为基础,以基层业务代表的移动位置和时间信息、标准化业务流程、终端门店生动化陈列、销售流程闭环管理、数据真实、快速采集为管控核心,通过拜访线路规划、工作过程即时拍照取证、数据即时采集反馈、即时动态数据共享、异常情况即时提醒等管理机制,为劲牌赢得长远的利益,并协助其达到以下几个具体目标:

1. 各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实现基础数据的统一规范;

2. 营销基础业务如客户拜访、订单、活动、稽核等逐步移植到移动终端上实现,尽可能发挥出移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业务优化,实现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显著提升;

3. 实现企业直接掌控一线终端的管理意图落地,适应去渠道中心化的行业趋势;

4. 适应企业多事业部机制、支撑企业多事业部、多品牌的营销机制管理;

5. 建立企业未来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框架,通过移动营销平台的建设,帮助企业运用移动互联技术逐步打造O2O的全渠道业务管理,适应企业转型发展和业务变化。

系统上线后,劲酒高层对该移动营销云平台给予高度评价。该解决方案与目前市场上的各种销售管家、外勤管理软件,以及CRM等软件的区别在于:

1、 完全针对消费品行业的应用,细节设计上充分体现对行业差异性的理解,通用产品不可能解决行业特性问题;

2、 不是做销售外勤管理,而是销售管理体系的落地,相对以销售业绩导向的粗放管理,销售过程指标的跟踪体现行业精细化管理思想的沉淀;

3、 不是把PC应用程序搬到手机上,而是用新技术改变传统条线汇报模式,实现总部对一线的多方式及时沟通与支持,扁平化组织,破除层级壁垒。

在线营销方案篇4

一、图书产品经理的定位与职责

产品经理又称品牌经理,自1927年出现在P&G(宝洁)公司以来,逐渐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出现这一职位。图书行业中的产品经理岗位出现得较晚,岗位与职责界定得比较模糊,且不同的出版企业中产品经理的职责差异较大。目前在出版社和出版公司中,产品经理有的隶属于编辑部门,有的隶属于发行部门下属的市场部,还有的隶属于与发行部门平行的市场部门。从产品经理的隶属关系来看,编辑部门的产品经理和市场部门的产品经理工作侧重略有不同,前者侧重于产品的开发与终端读者营销,后者侧重于产品的渠道营销与产品的运营管理。

近年来,图书市场的竞争加剧,对出版企业的图书营销与图书产品运营管理提出了挑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开始重视图书产品线运营管理与图书营销管理,并将这两项重要的职责赋予产品经理这一岗位。产品经理的定位与职责包含以下几点。

1.产品经理是产品与市场之间的双向桥梁

如图1所示,产品经理工作中心的一端是产品,另一端是市场。产品的开发、设计等职能在目前的出版企业中,多数还是由编辑部门承担,产品经理不论是隶属于编辑部门还是市场部门,都要与图书策划编辑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图书产品的开发背景、作者情况、重要卖点等信息,并将信息加以消化、加工与整合后,传递到市场一端,市场一端包含出版企业自己的销售人员(地区经理与销售代表)、书店的销售与营销人员(信息可通过间接或直接的方式由产品经理传递给书店销售与营销人员),这时产品经理是图书信息发送的中枢。与此同时,产品经理还要通过不断进行市场调研,了解读者的需求,结合市场竞争格局,发现机会市场,进而将图书市场的新方向、新热点反馈给编辑部门,促成新的图书的开发与设计,为出版企业带来全新的增长点。产品经理还要从市场上收集并反馈读者、渠道对已上市图书提出的建议与意见,为出版企业提供进一步改善的方向。

2.产品经理是产品线运营的管理者

每個出版企业的图书产品都不是散乱一团的,它们都有内部的组织与联系,分为几条图书产品线,不同的产品线交由不同的编辑部门开发。图书企业的产品经理们通常是按照产品线划分管理。图书产品线的运营管理包含图书选题的规划与设计、产品的印数(首印和重印)的确定、产品的流转监控、产品运营策略调整等一系列内容。目前产品经理运营管理的职责在不同的出版企业中有所差别,这与出版企业对产品经理定位不同有关系。

3.产品经理是图书营销项目的管理者

产品经理是图书营销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这一点在众多的出版企业中已经达成相对的共识。产品经理要为图书产品提供营销解决方案,在与编辑部门共同完成图书的选题策划(这一点还有部分出版企业不能够真正落实,图书的选题策划主要由编辑完成,且不征询产品经理的意见),共同充分挖掘图书卖点,分析市场现状与竞争状况后,针对不同的渠道、不同的人群设计不同的图书营销方案,推动各方参与人员共同实施营销方案,并在营销方案实施过程中定期监控营销效果,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二、图书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

图书产品经理的定位与职责决定了图书产品经理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图书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如图2所示。产品经理针对产品要与编辑部门充分协调沟通,并提出自己对产品线规划的建议,并通过数据分析监控产品运营情况;产品经理还要能够针对市场设计营销方案,与销售人员沟通协调保证营销方案的落地和市场一线信息的收集,并能够深入分析市场数据;做上述的事情,就需要具备如图2所示的产品规划能力、营销策划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与协调沟通能力,除了这些能力之外,产品经理还要具备项目管理能力,以推动图书营销项目的顺利进行。

1.产品规划能力

产品经理要具备的产品规划能力,不同于编辑的产品设计和开发能力,而是产品线的梳理能力,产品经理经营的是整個产品线,要考虑整体产品线的良好运营,要规划产品线中高端图书与低端图书的比例,高利润图书与高销量图书的比例,高定价图书与低定价图书的比例,产品经理还要能够规划产品线中重点产品与普通产品的比例,并规划重点产品的投放进度和投放时间。除了大的产品线的规划之外,产品经理也要具备图书的开发和设计能力,产品经理不直接开发和设计图书,但要参与到开发和设计图书的过程中,根据市场的调研、反馈,以及对各种数据的分析,提出对图书书名、装帧形式、定价等产品要素的合理建议。

2.营销策划能力

营销策划能力是产品经理不可或缺的能力,产品经理是出版企业营销活动的中枢,是营销活动的组织者和发起者。图书销售的成败关键在于图书营销方案做得是否得当,营销方案的实施是否到位。营销策划能力包含市场调研能力、图书卖点挖掘和提炼的能力、媒介资源利用能力、渠道资源利用能力等。图书的营销策划目前形式相对简单,对产品经理来讲,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更是需要加强培养和训练的能力,图书产品经理不能仅仅了解书业中的营销模式,更多地应该学习其他行业的营销,并结合图书行业的特点,加以创新和灵活运用。

3.数据分析能力

产品经理必须对数据敏感,具有很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出版企业的产品比其他生产企业的产品数量要大很多,每個产品经理管理的产品线虽然不多,但每条产品线中的产品数量众多,大型出版社中这個数量可能达到几千。产品经理必须掌握各种数据分析工具,处理大批量的数据,如发货数据、销售数据、库存数据、退货数据等,并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发现产品运营和市场销售的各种问题,用数据与编辑或销售人员沟通问题,也是最有力的沟通方式之一,只有双方达成共识,才能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数据分析能力的关键不是工具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数据分析目的和思路的确定,产品经理在做分析之前,要明确分析的目的,并根据分析的目的,确定需要收集什么数据,处理成哪些结果,否则会出现做了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但也不能够说明任何问题。

4.协调沟通能力

产品经理要协调好各种关系,包括编辑部门的领导和编辑,销售部门地区经理和销售代表,有时候对内还要与印制部门协调,对外与书店营销与销售人员沟通。产品经理在工作过程与人沟通要做到积极主动、换位思考、及时反馈。与不同部门的沟通要采取对方能够理解的方式和术语,这都要在充分了解对方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同编辑部门沟通,要了解编辑们的工作,也要让编辑了解市场,了解发行工作的具体流程,营销工作的流程。同销售部门的地区经理和销售代表沟通,就必须先了解市场,了解各渠道的销售特点,才能够和销售人员清晰地沟通。除了互相理解、互相了解之外,产品经理还要学会在恰当的时候和恰当的人谈恰当的问题,只有解决好问题才能有效地将事情向前推进。产品经理要把自己的想法非常好的表达给其他人,让他们配合自己完成工作。

5.项目管理能力

产品经理要想做好图书的营销工作,不仅需要做好营销策划方案,更关键的是要保证营销方案能够按照设计的方向执行到位。一個营销方案的项目负责人就是产品经理,营销方案的执行过程是集体和团队的协作,是编辑、印制和发行团队配合的过程。产品经理为了保证图书营销的效果,需要控制好营销项目的时间进度,图书营销中有些时间非常关键,如图书信息如果早于图书上市时间过多,就会影响营销效果,这时就要求有准确的图书上市日期,用上市日期倒推上市前的各個营销节点的时间,同样,产品经理必须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图书发货、铺货、陈列的时间,以及上市后的各轮宣传启动的时间。产品经理在运作营销项目中,还要充分考虑成本因素,图书是低利润产品,相对于其他产品来讲,营销费用要低很多,如何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如何平衡成本费用和营销效果是营销效率的保证。

在线营销方案篇5

“鼠标+水泥”模式

在网上零售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传统零售业也开始寻求新的模式,抢夺正在被吞噬的市场。

在北京,几乎所有大商场现在都拥有了网络门店。如国美电器网上商城.cn上,不少商品都实现了在线订购;经营家居建材商品的东方家园,其电子商务网站将门店经营的4万余种商品在网上展示,并保持与门店价格、库存数据的同步,方便顾客在网上查询、研究及购买;此外,以王府井百货、百联集团等为代表的传统零售商也都开辟了各自的网上商城。

今年年初,国美将其电子商务业务独立成一级部门,与16个管理中心列为同等战略地位。而苏宁也与中国电信互联星空网达成战略合作,联手向用户提供电器购买服务,加上此前布局,从形式上看,它已构建起初步的在线营销体系。

传统商业开网店的做法,与当下流行的淘宝、易趣等网络开店有所不同,采用的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被业界称作“鼠标+水泥”,而后者完全依靠网络上的虚拟店铺,没有实体店铺展示。

业内专家认为,“鼠标+水泥”模式既能够发挥传统门店集中展示、集中销售的特点,也能够为习惯网络购物的用户提供便利。

整合线上和线下

事实上,互联网目前已呈普及之势,传统商业进军网络是大势所趋。据统计,目前在美国开展网络营销的企业中,70%来自于传统企业。而英国著名的传统零售商Tesco从1996年开始就从事线上销售,他们利用已有的分店解决了线上订购的物流问题,服务全英国90%的人口。由此可见,在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网络营销作为传统企业的销售和服务的延伸,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而在门店数量上并不占优势的国内零售企业也应该及早运用网络营销利器,增强盈利能力。

Isobar 集团全球CEO 奈吉尔•莫里斯(Nigel Morris)说:“数字化营销,就是指借助于互联网络、电脑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来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但更为重要的是,数字技术其实只是它的一种武器,数字化营销绝不打算放弃传统武器。数字化营销同时更是一种哲学,它整合了线上和线下的各种媒体资源,来为企业的营销目标服务。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利用线上和线下的多种媒体,最大限度地扩大企业同顾客的接触点,根据不同媒体的特性设计传播内容,以此在顾客心目中建立统一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达到整合营销传播的目的。而提供企业对顾客个人一对一营销的整合网络解决方案,则是数字化营销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线营销方案篇6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家经济发展也对高职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一直以服务区域和地方行业发展为导向,以提高高职学生综合质量为手段,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在2000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根据《意见》中的定义,高职教育和传统高等教育是两种不同的高等教育类型,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第一线工作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一门专业技能从事某种岗位或工作,能够熟练掌握实操技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在高职课程的教学模式运用上,主要以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为目的,突出带有职业化特征的技能训练,同时遵循专业基础知识“有用、够用”的原则,注重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高职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目标我国高职市场营销课程开设时间与本科等层次相近,虽然高职教育与本科等层次培养目标不同,但市场营销课程开设存在着趋同的势头,具体表现为相似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以及教材等。而区别可能仅停留在教授的内容少一点,浅一点,考试简单一点,俨然成为本科等层次市场营销课程的简化版,难以体现应有的“高职”特征。根据上述的《意见》以及产学研部门的基本共识,高职市场营销课程着重培养应用型营销人才。所谓的应用型营销人才,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目标中就是要为用人单位培养掌握市场营销第一线必备的知识和技能,适合第一线岗位的学生。这与本科等层次以培养掌握市场营销所需的高级理论进而从事高层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教学目标存在很大的差距。

2、满足高职学生培养的需要高职教育属于专科层次,学生录取分数偏低,普遍存在缺乏自信心,文化理论水平不高,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自我管理能力差等特点。传统的“被动填鸭式”教学模式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已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探索新的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成为迫切需要完成的工作。新的教学模式应能激发和利用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把被动的灌输变成主动的学习,并能在将理论联系实际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培养学生在第一线工作岗位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市场营销领域的变化令人应接不暇,新的营销理论、手段以及技术不断出现,高职市场营销的教学模式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与时俱进,让市场营销教学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互融合。市场营销课程有很强的实践特征和时代特征,是市场营销活动的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市场营销活动。而高职市场营销教材编写、更新相对滞后,教材内容无法呈现最新的市场营销知识,加上学校属于封闭空间,学生在校期间也不能置身于真实的市场环境中体验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教学效果因此大打折扣。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收获基础理论的同时,了解适合第一线岗位的市场营销知识以及当今市场营销发展的趋势,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是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需要回答的问题。

三、当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脱离实践教学现象突出由于高职院校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相对有限,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过程将教学内容程序化,借助课本,粉笔,幻灯片等教具进行“灌输”授课,缺乏互动,教师常常“一言堂”的方式结束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较大压制,于是出现了教师教理论、学生学理论这样不利于高职学生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从市场营销本质来看,市场营销理论与其实践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理论指导实践的同时,实践还反过来对理论进行更全面的完善。目前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实际运作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实践能力往往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关键指标,教师必须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增加实践教学在整体教学中的比重,使其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扮演主要角色,不再成为辅的教学手段。毫无疑问,实践教学能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拓展其理论的基础上多掌握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2、缺少市场营销实训场地要想让高职学生具备从事市场营销第一线岗位的职业能力,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很难实现的,必须建立校内或校外的市场营销实训场地,积极探索工作与学习结合的教学模式。从当前来看,高职院校对市场营销实训场地的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即便是有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学校也并不能满足教学对实训场地的需求。学生缺少接近真实市场营销环境的平台,只能得到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难以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可能获得符合第一线岗位需求的实践能力。

3、双师型市场营销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由于市场营销课程的特殊性质,授课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从事市场营销实战的经验,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教师,而这类教师在高职院校中较为稀缺。在高职院校讲授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师中,年轻教师所占比重较大,他们普遍缺乏一线市场营销工作经验,通过企业顶岗挂职提升自身阅历的渠道少,导致无论是讲授理论知识还是课本上的案例,都缺乏时代气息,课程内容早已脱离快速发展的营销环境,学生的求知欲望得不到满足。

四、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1、提升实践教学地位,使其成为支柱型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模拟演练、案例分析、真实体验等方式,以亲身经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掌握市场营销的实战技能。(1)模拟演练。模拟演练是教师在课堂上打造一个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市场营销虚拟环境,使学生对所学的营销理论知识形成系统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虚拟环境中,学生可以分为数个模拟小组,可以扮演商业环境中的不同角色,模拟在不同角色的思想、行为及需求情况下,完成某个市场营销任务的过程。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可以对模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点评。(2)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以案例作为教学工具,通过引导学生对市场营销事件进行客观分析和讨论,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教学模式。这种起源于哈佛大学的教学模式,案例来自时代特征强的市场营销实践,并经过精心的加工处理,使之符合教学培养目标。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和案例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通过案例描述的实践场景巩固和加深了对抽象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也有利于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由于案例分析答案的多元化,教师通过针对性的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3)真实体验。所谓的真实体验是指将学生安排在校外真实的市场营销环境体验相关岗位,锻炼学生营销技能的教学模式。为了培养能胜任第一线营销岗位的学生,高职市场营销课程应该具备真实体验环节,在每一门市场营销课程中安排一定的真实体验课时非常重要。市场营销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胜任用人单位的各类市场营销岗位,所以真实体验的内容可以是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宣传等方面,教师在真实体验过程中应关注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

2、加大市场营销校内外实训场地建设力度(1)校内实训场地。校内实训场地可以让教师低成本安排市场营销实践活动,方便对实践过程进行把控和管理,实训地点可以选择校内的学生商业街或宿舍区的一楼架空层。实训内容可以是经营面向师生的产品和服务的店铺,引导学生将市场环境分析、消费者分析并结合4Ps营销组合等营销理论运用到店铺的日常经营中去,并与校园内同类型店铺进行竞争,让学生充分体会激烈的市场竞争。(2)校外实训场地。通过与相关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广泛合作型实训基地,即学生可以在企业内进行各种类型的实训活动,覆盖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各环节。在建立校外实训场地过程中,要注意企业为了客户资料和商业资源的保密,不让学生这样的“外人”接触相关工作,实训过程沦为打杂,实训的意义大幅降低。同时,校外实训基地也是培养双师型市场营销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平台。教师可利用带领学生实训的机会与企业的管理人员交流,甚至独立承担企业小型的营销项目,借以丰富实践经验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在线营销方案篇7

一、实战性。因为网络营销是一种变化相对快速的营销模式,如果没有丰富的实战经验,那么制定的策划可能是不合时宜的,是滞后的,是没有操作性的,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换句话说,它是指导网络营销实战的纲领性文件;

二、动态性。互联网的主流渠道(搜索,门户,电子商务,社区等等)时刻在变,并且是在飞速变化,往往这些主流渠道的一个变化,就会导致一个策略方案彻底报废或基本报废,那将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这需要策划人对互联网有敏锐的感觉,能够直观地感觉到互联网的变化并及时改变自己的战法;

三、互动性。互联网是互动经济,尤其是web2.0的扩张,使得互联性更强。这里讲的互动性不光指的是用户体验的互动性,也讲的是方案执行过程中的互动性,需要使用丰富的工具监测执行过程,以掌握其变化的趋势,并随时加以调整,使营销效果最大化。

方案策划的互动性与方案策划的运营有直接的关系。

方案策划的运营力度与水平将直接关系到网络营销的最终效果,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比方案策划更加重要。

因为,三流方案+一流运营>一流方案+三流运营。

网络营销方案的三个重要特征决定网络营销方案运营的艰巨性。因为,它实际上是在打造自己的虚拟渠道。渠道建设从来就不简单。

一、运营。原则上方案制定者一般为方案运营者,这是效果最高,成本最低的做法。当然,如果其他运营者有多年实战经验,并且对方案了如指掌,对互联网主流渠道的特征一清二楚,有着丰富的互联网网络营销资源,同时要求方案制定者随时加以指导、纠正执行过程中的错误;

二、技术。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与制定执行计划,采取最优的组合营销手法,以迅速扩大效果,促使营销目标的实现。由于网络营销是种与技术结合紧密的营销手法,要求运营者精通网络技术,能够迅速提出更为有效的技术以加快营销效果,因此,我们往往看到运营者一般为技术出身;

三、监控。在运营当中,监控是非常重要的一关,如果监控不到,则对执行在实际上就会处于失控状况,这是一般人常犯的错误,往往是花了很长时间去做了,但是结果如何不知道,或者过了一段时间,最后发现效果不好,却不知道原因是什么,这就是监控缺失或失当。而监控又是与技术相关性较强的东西。

四、调整。包括方案的调整与运营的调整。在上面说的三个阶段中,会不断的组合手法,不断地监控,然后不断地调整。就如打仗一般,要根据战场的情况做出及时的战术调整,甚至战略调整,以随时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方案的营销目标。

08年以来,不断有企业进入到独立营销平台的建立,但成功的很少,why?

原因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没有网络营销方面的人才资源,往往用公司原来的业务员来做,而业务员一是对网络营销可能了解不全,传统营销虽做得不错,但是对整体网络营销缺乏经验;二是业务员根本不懂网络技术,导致建立的平台整个像垃圾。至于方案与运营,那是基本上从来没有弄过,只是零打碎敲。失败也很正常。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线上线下营销的冲突没有处理好。

网络营销不比线下营销,线下营销对业务员依赖性非常大,网络营销一旦成功,等于是渠道的成功,而渠道本身就是个超级业务员,这时,一般来说,依附于渠道的业务员素质要求大大降低,只要普通客服即可。这可解析为什么阿里巴巴公司的客服基本上应届毕业生就行,做网络营销平台的公司的客服只要音色甜美,相关专业的人员就行的。从这个角度说,网络营销要求的只是精通网络营销的团队维护好这个渠道,然后把客服,生产(外包除外)、物流与财务弄好就行。传统业务下的对业务员的依赖性大大减弱。不会出现一个业务员出走会影响业务的情况出现,因为全部由平台代做(如新客户开发,老客户管理与追销,售后等等平台做了大部分的工作)了。

我曾经服务过一个服装企业,它公司原来的营销总监是老板的亲戚,做传统营销不错,网络营销也接触过,不过了解非常不全面,他认为写写博客发发贴,弄弄产品,建个免费的网店,这些就是网络营销。认识之差,令人惊讶。并且总对我说,他做了五六年了,对网络营销太了解了。呵。。。结果呢,我与老板讨论后,老板决定把他暂时调离新公司,去工厂,免得他影响新公司的运作。

不然,如果他一直呆在新公司,难以想像,方案如何实施?

而另一家公司更绝,一个老业务员经手的商城就是网络上随时可下载的程序,从权限中可看出来,权限中的功能比他实际提供的功能多很多,网络公司尽量说服她如何做如何做。结果一个烂东西花了几万。商城完全与公司定的整体营销策略不符,其效果可想而知。

中小企业要做自己的网络营销,不懂策略,框架扯淡,不懂运营与技术,效果扯淡,没有团队,整个扯淡。而这种扯淡的事还在不少的企业发生着。他们总幻想着能否只要一人,三天完成,永久见效的美事。金融危机带来的观念变化让人感觉好笑。这是要命的想法。更好笑的是认为只要方案好了,那么就高枕无忧了。

从某种角度来说,网络营销全面展开,其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公司内部的管理,尤其是老业务员的从中作梗。他们从心底里认为,这样,他们原来的优势将会慢慢丧失。这是他们不想看到的。

在线营销方案篇8

关键词:营配贯通;异动流程;馈线负荷转移

1 基本介绍

营配贯通工作主要基于电网GIS平台和SG186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以下简称营销SG186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以下简称PMS系统)开展,通过异动流程实现营销侧与运检侧数据的动态更新和准确一致,实现营配异动信息贯通,确保了营配数据异动同步、异动管理到位。

2 主要做法

(1)营配贯通工作界面。运维检修部负责公用线路、公变以及线变、公变与低压接入点(分支箱、低压电杆)关系的维护,变电站、线路、公变(及其低压设备)等设备信息以运检为准;营销部负责专线、专变、计量箱、用户和计量资产档案台帐以及表箱、户表关系的维护,用户、专变、低压计量箱等信息以营销为准。双方之间通过异动流程与同步机制实现相互的信息一致。

(2)营配贯通异动流程。1)营销侧发起的异动业务流程:1.营销高压业扩(新装增容)异动流程主要包括:高压新装、高压增容用电流程。2.营销低压业扩(新装增容)异动流程主要包括:低压居民新装、低压非居民新装、低压批量新装、装表临时用电、380V(220V)分布式光伏项目新装、10kV分布式光伏项目新装、电动汽车充电桩新装等新装增容用电流程。3.营销高低压变更业务异动流程主要包括:减容、销户、迁址、暂停、暂换、暂拆、恢复、移表、表计周期检定轮换、计量装置改造、分布式电源销户、电动汽车充电桩销户等变更用电流程。2)运检侧发起的异动业务流程:1.低压负荷转移流程主要负责低压用电负荷的转移业务。2.配网异动流程主要包括配网新增线路,新增公变、小区新装公变、配网改造变更、抢修消缺异动,线路、变压器更名等业务。

(3)跨专业数据异动协同要求:1)营配异动遵循“谁负责项目,谁负责设备异动”、“谁管辖设备、谁负责审核归档”的原则。其中负责项目部门暨项目实施单位,设备管辖部门暨设备运维单位班组。配网改造中涉及用户档案变化的异动,在异动申请、竣工验收两个环节应由营销部会签。2)对于高压业扩工程,需在制定供电方案时明确是否涉及运检侧设备异动;对于低压业扩工程,需在制定供电方案时明确是否新增更换计量箱和是否涉及运检侧低压设备异动。3)异动流程做到高压设备“图模不,工程不送电”,低压设备“图模不,流程不归档”,确保营配系统数据建模的完整性。

(4)新增馈线、馈线负荷转移。包括新增馈线信息维护、线-变关系维护、与变电站出线匹配、所属馈线分析。

新增馈线投运前,配网调度部门提前10天通知运维检修部新增馈线信息,并在GIS系统进行维护。新增馈线、馈线负荷转移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所属馈线分析更新。

(5)新增公变台区。1)工程项目竣工前10个工作日,运检部在PMS系统完成新增公变异动流程,发送台区信息至营销SG186系统。同时,发送书面工作联系单至营销部计量专责和配变所属辖区的抄表班或供电所。2)工程项目竣工投产,运检部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GIS建模、档案维护和匹配工作。

(6)公变台区增容。1)公变台区增容,PMS系统数据更新同步至SG186系统。2)运检部需发送书面工作联系单至营销部计量专责和配变所属辖区的抄表班或供电所。3)计量班组配合计量装置变更和计量点变更流程。

(7)低压负荷转移:1)低压负荷转移使用户隶属关系发生变化时,运检部在工程项目施工前5个工作日,书面将需割接的表箱清单、用户清单、表资产号等信息,发送至营销部抄表班或供电所。2)已完成建模的低压台区,运检部牵头在投产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GIS 建模系统的异动工作,并同步到SG186系统。3)未完成建模的低压台区,抄表班或供电所在投产后当月25日前在SG186系统完成异动流程。

(8)低压用户隶属关系维护。1)低压建模过程中,发现营配两个系统的变-箱-户关系、营配户号等信息不一致时,由运检部牵头营销部门配合开展变-箱-户关系、用户信息现场核对。按照现场实际情况,运检部、营销部分别修改配电、营销系统档案的相关数据。2)未低压建模的台区,营销部抄表班(供电所)负责开展变-箱-户对应关系现场核对并在营销系统中调整用户隶属关系。3)已安装智能表和集中器的台区,营销部计量班组负责分析未实现远程抄表的原因,排除技术原因后与营销部抄表班(供电所)共同现场核对并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系统调整用户隶属关系。4)营销稽查发现用户隶属关系错误时,发起整改工单,营销部抄表班(供电所)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场核对和修改。

(9)台区拆除。1)配电PMS系统先完成配变拆除工作并信息传输到SG186系统,将营销SG186系统的配变同步拆除。2)台区下用户电费结算、销户、异动、计量拆除等所有营销流程全部归档,台区不再关联任一用户和计量点后, SG186系统完成台区拆除操作。

(10)营销业扩报装管理。用户新装、增容、移表、销户、暂拆、分户等营销业务变更时,由营销部门发起数据异动。1)营业勘察人员核实新增用户所属配变,并在SG186营销系统中正确录入,确保新增用户隶属关系准确。2)新户投产时要确保SG186系统内用电客户用电地址、用户性质、户名、户号、计量装置、联系方式及其他用电信息完整准确,并同步到PMS系统。

(11)关口计量装置与公变同步投运。1)公变关口计量装置是配变管理的附属设备,运检部结合配变施工,组织协调公变台区(不含房地产小区)关口计量装置安装、调试和验收工作。2)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与SG186系统中的公变、计量点、互感器和户变对应等关系必须与现场实际一致。3)关口计量装置安装、调试流程于每月25日前归档。4)运检部同步完成所用系统的数据更新。

(12)营配信息不一致处理。当PMS系统公变-低压接入点关系、营配户号信息与营销SG186系统数据不一致时,由设备管辖部门发出现场核对要求。营配协同进行现场核对变-箱关系。现场核对确认无误后,在PMS系统进行修正,同步至营销SG186系统。

参考文献:

[1]李明,朱毓,张永梅.企业级生产及营配一体化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4(01).

上一篇:环境心理学调研论文范文 下一篇:大学心理健康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