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监督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11 12:27:22

干部监督工作总结

干部监督工作总结篇1

乡镇监督执纪干部个人工作总结

一是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积极优化党风政风。一方面,紧紧围绕“乡风文明”建设、“转作风、提效率”等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廉政教育等活动,多次组织干部学习相关法纪法规,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以农村财务监管、“三资”管理、“三务”公开、审计监督、民主监督等为重点,狠抓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二是加强干部管理和专项督查力度,积极转变工作作风。督促各单位严格执行八项规定精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严肃工作纪律,厉行节约。开展了“红包”问题专项治理活动、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自查自纠活动、网上廉政答题活动。建立了对平时工作与特殊时期在岗在位监督检查制度;建立了重点工作与中心工作定期督查制度,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进行了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抽查;建立了涉农领域和涉农资金的监督检查制度。

三是畅通监督和信访渠道,配齐设施设备,强化查办案件工作力度。重视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拓展监督举报渠道,设定了征求意见箱和监督举报邮箱,设立了信访登记台账,并按照上级纪委标准新建了纪检谈话室,完善了谈话规章制度。共接受群众来信来访21件次,其中县纪委、监察局转来信访件5件。全年行政处分1人,批评教育15人,所有案件全部按时办结。

四是牢记中心工作,积极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积极做好协管的合作医疗、社保、农业等其他各项工作,有效地保障了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加强对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查检查,强化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点领域的监督。

干部监督工作总结篇2

今年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帮助下,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树立为党委、政府当家理财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强化资金管理,做好节支增收工作;并与各部门通力合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全面服从服务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搞好各项乡、村财务工作。坚持收支两条线管理,努力搞好内部制度,加强对纪律、政策、廉洁从政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认真学习新《党章》,严格执行《预算法》、《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乡党委、政府做出的关于财务的有关批示和决定,搞好会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等。

一、主要完成的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会计法》和相关的财经纪律制度。根据乡党委、政府关于开展效能建设活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定期不定期组织学习,并作好记录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工作;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强服务意识,做好服务工作;以为人民服务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二是干好本职工作,服从领导安排。按照乡党委、政府的“以中心工作为主,部门业务工作为辅,两相兼顾”的工作原则,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和各部门搞好全乡的财经服务中心工作。服从安排,任劳任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革命传统。三是按照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认真干好各项工作,搞好财务管理等工作。紧紧围绕全乡发展经济、节支增收这个主题,把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财经中心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有机结合起来,以为人民服务为各项工作和学习的总体目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强学习,强化理财观念,成为顾全大局、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廉政务实。四是抽出空余时间,对以前年度的有关会计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归档,认真搞好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工作。五是搞好各项财务工作。强化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程序操作,有力地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六是根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有组织、有步骤地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积极营造放心消费、安全的食品市场环境。今年以来,以维护群众食品安全为出发点,以提高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的了解,增强群众安全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为目标,紧紧围绕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多方位多角度开展食品药品宣传工作,营造了全乡群众关心支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七是开展各类专项执法检查,加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检查了各类餐饮单位和食品经营户,开展了一次医疗机构和药品市场的专项整治,保证了群众的用药安全,对我乡卫生院、村级卫生所进行了检查,检查重点是购进药械验收是否符合规定,药械进货渠道是否合法,是否建立合法供货方档案,药品储存保管是否符合要求,疫苗的购进和储存是否符合规定等。经过检查,规范了药品市场的管理,加大了打击力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基础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会计工作应对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逐步完善。

2.学习办公不够,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下一步应多学习,共同探讨解决现行乡、村两级财务的难点问题。

3.食品药品安全隐患不容忽视,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中还存在许多不规范行为,特别是所谓的合理因素、潜在规则值得我们去深入排查和整治。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要加强学习,特别是对当今的基本方针、政策和业务知识理论的学习和更新,熟悉现阶段党对农村的各项政策;要向那些干得好的老同志、老党员学习,不耻下问;二是要加强党性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一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为各项工作的准绳;三是要认真制定计划,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是要转变作风、观念,克服难情绪,树立端正的工作态度。加强检查次数,加强查处力度。认真组织好辖区内的食品质量监督检查,对餐饮单位、校园食堂和卫生机构多监督多抽查,发现有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的,立即要求改正,同时对无证无照、安全条件差的餐饮业和小作坊,对客观原因造成的一般性质量问题,督促纠正,同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对主观原因造成的问题,追究负责人责任,并移送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干部监督工作总结篇3

一、廉政文化进社区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的来说,我们认为,以社区为依托,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活动实施监督和管理,是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个体、私营、外资企业中党员比例不断增加,离岗、离职的党员人数逐渐增多,党员队伍的流动性日趋增强,打破了原有党员干部管理的组织格局。社区作为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的所在地,已逐渐成为加强党员干部监督管理的前沿阵地。

“八小时以外”的活动,具有自由性、隐蔽性、广泛性等特点。因此,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不仅是工作上的难点,也是目前监督管理的“盲区”。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看,一些腐败问题发生的时间大多数在“八小时以外”,空间上大多是在其“生活圈”、“社交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监督关口前移,延伸到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因此,以社区为依托,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实行“零距离”监督,这是新形势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党风廉政进社区的具体做法

      1以完善软硬件建设为基础,营造浓厚的廉政宣教的社区环境氛围。一是在北安门社区党委门前宣传橱窗中设置“北安门廉政文化进社区”专门板块,用于向居民群众公布廉政宣教相关文件,传达各项廉政文化活动的动态。二是在社区小游园及主要院落设置廉政警示牌。三是在社区党委周边重要小区门口,部分党支部书记居住的楼道中,设置廉政宣传角,定期张贴廉政宣传资料,营造氛围。四是依托社区党委图书室设置社区图书角,专门摆放廉政教育书刊杂志,供党员、群众阅览。五是在(范文来源:范文大全)《社区党建天地》刊物上开辟“廉政文化进社区”专栏,通报社区相关活动动态,刊登社区党员、群众征集的优秀格言、作品。

       2、以强化组织建设为先导,构建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街道纪工委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到先进文化建设和反腐倡廉整体工作的格局之中,定期研究部署,每季度进行检查考核。街道纪工委在党政统一领导和部署下,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制订方案、组织实施,齐抓共管、整合力量,宣传推动、督办落实等方案,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发挥整体效能,建立健全了“党工委统一领导,纪工委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另一方面,社区党委依托社区楼幢、院落党支部、社区党员义工服务站以及各种群众性学习型组织,聘请优秀义工担当社区廉政宣传员工作,深入驻区单位以及楼幢、院落党支部开展大力宣传,倡导“廉政文化进社区、和谐社会共构建”的理念。

       3、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依托,搭建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平台。我们紧密结合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挖掘群众的潜力,以点促面,采取典型引路的方法,注意挖掘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新鲜经验,在社区中开展了“学英模、倡廉政、保先进”影视文化节、“我身边的好党员”先进事迹宣讲会、“社区党员共话先进性”等近二十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主法灵活、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此外,我们还组织街道主要领导深入到社区楼幢、院落党支部就反腐倡廉理论教育进行专题授课,与检察院联合举办“预防职务犯罪”广场文艺活动等,通过各种形式,既提高了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进一步树立了社区党员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廉政建设的理念,营造了社区浓厚的廉政氛围。

三、社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推进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是新的形势下必须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思想认识、管理体制、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还存在不少难点,需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1、思想认识不到位。推进社区的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的监督管理,不仅有利于督促党员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而且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社会风气的好转。但是,由于一些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影响了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推进。一方面,党员干部中主动、自觉地接受监督的意识普遍不强,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甚至认为自己身份特殊,不愿接受监督。另一方面,社区的党员干部认为自己处于最基层,监督对象的职位比自己高,权力比自己大,缺少开展监督的底气,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甚至有一些人认为目前党风不正,监督不监督都一样,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

    2、工作机制不健全。健全的监督机制和完善的工作网络是对党员干部实施有效监督,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关键。多年来,我们党已形成了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及专门机构监督的监督体系。但客观地说,这些监督形式尚未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涉及权力操作的多,涉及权力运行的少;涉及政治的多,涉及生活的少;涉及“八小时内”的多,“八小时以外”的少。一些党员干部的腐败行为看似发生在“八小时”之外,实际上是“八小时内”的延伸。依托社区,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活动进行监督管理,是诸多监督形式的有效补充,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严密的监督机制和系统的工作网络。 (1) 廉政文化进社区的工作总结 >>查看更多

| | | | | | | |

查看更多>>

    3、客观条件不具备。一是管理体制的制约。目前,党员干部一般由党组织关系所在的单位管理,社区对辖区内党员分布、状况心中无数,社区监督管理体制和网络不健全,社区的意见对党员干部影响较弱。二是人员素质的制约。社区居委会党组织书记一般由居委会主任兼任,由于历史的原因,社区居委会干部的综合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三是物质条件的制约。目前,社区楼幢、院落党支部普遍存在经费不足、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等问题,难以组织开展各项必要的活动。

    三、关于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社区各级党组织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着力引导他们深刻理解不受监督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从而自觉地把自己置于党组织、群众、社区的监督管理之下。各社区党组织要站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战略高度,从适应经济体制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等方面,充分认识加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做到敢监督、真监督。

2、构建组织网络。一是建立监督网络。建立以区纪委、组织部门为龙头,街道党工委为龙身,社区党组织为龙尾,党风廉政特邀监督员为点,楼幢、院落党支部、楼道党小组为载体的立体式的监督管理体系,将社区内党员干部纳入监督管理网络,对党员干部实行单位、社区的双重监督和管理,确保党员干部时时处处都在监督之中。二是完善监督制度。针对社区的特点,探索和建立加强对党员干部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社区监督主体和领导责任体制,建立社区党员干部的廉政档案、党员干部廉政建设登记卡、社区活动情况反馈等项制度,并通过党建联席会议进行通报,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

3、强化廉政教育。其一,社区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制定好教育计划,并使之经常化、规范化。制定计划时,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结合,既要吸引人,又要有针对性;在时间安排上注意日常性与重点性的结合;在教育对象的确定上要突出重点(领导干部)与延伸对象(干部家属、受处分的党员干部、离退休党员、学生)相结合。其二,社区党组织要以加强道德、法制教育、党性教育为重头戏,以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为主线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使群众能被健康的文化所吸引,增强法制意识和监督意识,又可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能加强自律,崇尚勤廉。

4、明确监督重点。党内监督、单位监督应以“盯权”为重点,即党员干部的工作和权力行使的监督,而社区监督的重点则是“盯人”,使“盯权”“盯人”有机结合起来,当前社区监督的重点主要是领导干部及拟提拔的干部。监督内容应侧重党员干部的社会交往对象、范围及社区活动的情况;遵守社会公德、服从社区监督管理情况;廉洁情况。使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规定和党纪、政纪的执行情况和监督向社区延伸。

    总的来说,我们通过今年北安门社区的试点工作,觉得党风廉政进社区活动对于不断深化基层反腐倡廉建设,切实改进党的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都有着较为显著的成效。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健全组织网络、明确监督重点、强化廉政教育,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切实推进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更上新台阶。

廉政文化进社区的工作总结 >>查看更多

最新个人工作总结 | 邮政局年终工作总结 | 团支书上学期工作总结和新学期工作计划 |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 2010-2011学年下期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 青年志愿者协会支教指导组工作总结 | 加强暑期幼儿安全教育工作计划 | 三下乡活动工作总结范文 |

干部监督工作总结篇4

一、深刻认识干部监督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干部监督工作是整个干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干部监督工作,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译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译民同志站在事关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政权长治久安的高度,对此作过一系列重要论述,这是我们做好干部监督工作的行动指南。这些年来,围绕干部监督工作,各地各部门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扎实工作,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不断取得新进展,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取得新成效,干部监督工作不断得到加强。特别是**年9月,经中央同意,中组部在郑州召开了全国干部监督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问题。曾庆红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做好新时期的干部监督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干部监督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年7月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吸收了近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是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克服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制度保障,也是我们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基本依据。还有,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加强联系,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在干部监督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组部机关在**年机构改革时,为了加强干部监督工作,根据曾庆红同志的意见,撤销了干部调查审理局,成立了干部监督局,实现了工作职能的重要转变。以上这些充分说明,近年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已为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新的形势和任务,使干部监督工作既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六大着眼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把加强干部监督工作作为推进政治体制改草的一项重要任务进行了部署。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完善重大事项和重要干部任免的决定程序。报告还围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贯彻从严治党方针、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等方面,对加强干部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落实上述部署和要求,是当前和今后干部监督工作的首要任务。

刚刚召开的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了总体部署,也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提出了明确要求。总书记、吴官正同志在会上都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必须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这为我们加强干部监督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要建立由组织、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参加的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中央作出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整体部署,切实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既要搞好监督检查,加大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行为的查处力度,又要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用人腐败问题。

年前中央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以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努力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特别强调要在健全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保证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方面有新突破。会议还明确提出,要把保证《干部任用条例》的贯彻落实,作为今年必须抓好的一件大事。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对《干部任用条例》贯彻落实的监督检查力度,使干部监督工作再上新台阶。

总之,当前干部监督工作的方向和工作任务都己明确。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干部监督工作新局面。

二、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干部监督工作的合力

建立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是适应干部监督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是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管理监督机制,形成干部监督合力的内在要求。近年来,组织部门与纪检(监察)机关和人事、审计、等部门围绕做好干部监督工作,不断加强联系和合作的实践表明,这样做可以整合力量,作用互补,加强配合,增强监督的针对性、严密性和有效性。建立联席会议,就是要用制度的形式,把这种好的做法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形成一种齐抓共管、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在干部监督工作中的作用。

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由中央纪委(监察部)、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审计署、国家局等部门组成,中组部负责召集。联席会议制度的主要职能是,在干部监督工作方面,通报情况,沟通信息,分析动态,研究问题,协调工作,讨论和提出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意见和建认。履行好这些职能,是联席会认成员单位的共同责任。

准确把握干部监督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发挥好联席会议作用,搞好干部监督工作的前提。总结近年来的成功经验,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千部监督工作,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的部署与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和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一起抓,加大治本力度,务求实效。要以《干部任用条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为重点,把监督贯穿于干部推荐、考察、任用的全过程,坚决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以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事前监督为主,把监督贯穿于干部队伍建设的始终,突出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切实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保证和促进干部的健康成长;以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为载体,做到组织监督、群众监督相结合,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以创新为动力,改进方法,健全制度,完善机制,逐步实现干部监督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需要各成员单位进一步密切联系,搞好工作协调和配合。纪检机关和监察部门的监督主要是进行纪律检查监督,审计部门的监督主要是进行经济责任监督,来信来访是群众监督的重要渠道,组织人事部门的监督则主要是日常管理监督。这几个方面的监督,职能上各有侧重,但作用上相互衔接和补充,目标都是一致的。希望大家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各负其责,做到分工不分家,密切配合,协同行动,形成合力。中组部将继续配合中央纪委完善巡视制度,重点是对省级领导班子及成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政勤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等方面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配合审计署等部委,继续做好有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工作;加强与人事部、国家局的联系,及时沟通有关情况。

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为开发利用干部监督信息资源搭起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各成员单位要把信息工作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努力拓宽信息渠道,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加工,不断提高信息质量。各成员单位之间要通过适当形式,沟通情况,交换意见。中组部要认真听取其他成员单位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尽快建立一个覆盖面广、资源丰富、渠道畅通、利用方便的干部监督信息网络系统。

要做好联席会议日常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一是要坚持开好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遇有重要议题亦可加开,由成员单位提出会议议题,经办公室协调后作出安排。提出议题的单位要精心做好上会材料的准备工作。每次会议的议题一般要提前半月通知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二是要保证联席会议质量。每次会议的议题要明确,重点要突出。会前要搞好调查研究,会议要切实解决问题。三是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切实发挥作用,搞好服务和协调,及时了解有关情况,督促商定事项的

落实。

三、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干部监督工作创新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给干部监督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实现干部监督工作的新突破。

要加强调查研究,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当前,干部监督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比如,如何把监督贯穿于干部的培养教育、选拔任用和日常管理之中;如何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入手,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如何防上选拔任用工作中图形式、草率从事等问题的发生;如何有效地考察了解干部的社交圈、生活圈的情况,加强对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如何防止和认真查处一些地方存在的跑官要官和贿选等问题,以及如何解决"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等等。随着形势的发展,

还会遇到新的问题。我们要把这些问题放在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联系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情况,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去研究,探索新思路,寻找新对策。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深入下去,带头搞好调查研究。要结合工作实际,围绕重点、难点问题,确定一些调研课题,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必要时也可以组织社会力量共同研究攻关。

要善于发现基层加强干部监督的创造性实践,及时总结完善,加以推广。基层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干部监督工作创新的源头活水。这些年干部监督工作的一些好措施、好办法,大多数是基层首先创造出来的。我们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支持和鼓励各级党组织和干部监督部门大胆实践,开拓创新。要加强指导,认真解决探索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有政治敏感性,善于发现基层在实践中创造的好做法,帮助他们总结提高,不断完善,形成指导工作的经验,及时在面上推广,不断把干部监督工作的创新引向深入。

要围绕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制度创新。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基层在实践中创造的好办法,只有体现在制度上,才能巩固和坚持下去。制度建设要立足于干部监督工作实际,着眼于健全完善监督制度体系,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研究制定有关制度,要统筹兼顾,注意相互之间的衔接与配套,避免脱节或冲突。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制度要认真执行,不够完善的制度要及时健全完善,需要建立的新制度要抓紧研究建立,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制度要及时废止。这里,我还想强调一下,创新还应包括联席会议制度的创新。通过联席会议这一形式,进一步加强干部监督工作,本身就是新生事物,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大胆探索,努力使这一工作载体真正取得实效。

干部监督工作总结篇5

一、监督要“到边”

监督“到边”是指实现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的紧密结合,做到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并行,部门监督与群众监督并举,扩大监督人员覆盖面,达到没有不受监督的权力,没有不受监督的干部。

1、党内监督。领导干部要以普通党员的身份过好双重组织生活,以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凡属重大决策、人事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都需要集体讨论,充分酿酿,杜绝个人专断。

2、职能部门监督。部门之间要经常通报情况,沟通信息,分析动态,协调监督。纪检、组织、司法、审计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既要搞好监督检查,加大对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又要加强教育,健全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腐败。

3、群众监督。干部监督应走群众路线,调动群众监督干部的积极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生活在群众之中,要改“暗箱操作”为“阳光操作”,增强权力使用的透明度,让群众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依靠群众选人,选群众信得过的人。近年来,普遍实行的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政务公开、聘请干部工作监督员等,就是加强群众监督的有效举措。要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创造一个群众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能够监督的良好氛围。

4、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具有辐射面广、透明度高等特点,在干部监督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少数干部不怕内部通报,就怕公开见报。尽管在现实生活中舆论监督难度比较大,但我们应积极探索,选好突破口,加大已查处案件曝光率,给其他干部以警示。

二、监督要“到底”

社会转型期给干部监督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做好干部监督工作,必须延长监督的链条,把对干部的监督贯穿于任前、任中、任后的各个环节。

1、任前监督。任前监督就是严把干部入口关,防止干部“带病上岗”。要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以地域划线。要严格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大力推行考察预告、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投票表决等制度和办法,不迁就,不照顾,不搞平衡,真正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实绩显著、群众公认的人选拔上来。

2、任中监督。主要是对任期中的干部采取教育、谈话、考核、考察、任中审计,诫勉等措施实施监督。要不定期地对干部的思想、工作、学习、廉政、勤政的情况进行检查,随时掌握干部的思想及工作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3、任后监督。干部任职后特别是任期届满时,要认真总结经验,写出述职报告。述职时要认真汇报任期内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及廉洁自律情况,实事求是地作出自我评价。然后进行民主评议和组织鉴定。离任的还要按规定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三、监督要“到位”

监督“到位”是指监督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实施有效监督,增强监督效能。“结”不牢,必有漏网之“鱼”。

1、突出“一把手”监督。在各级领导班子中,“一把手”处于核心地位,责任重大,出了问题危害大,影响也大,因此要把对各级“一把手”的监督作为干部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利用多种形式和机会与党政“一把手”谈心谈话,加强对“一把手”的全面考核,结合年终考核与总结,建立党政“一把手”年度报告制度,将思想、工作、廉洁自律以及抓班子自身建设的情况,向组织部门作出报告。对“一把手”在权力上给予必要的限制和制约,严格请示汇报制度,强化管理责任制,监督他们把好用权关、用人关、用钱关,努力做到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

2、突出重点单位和岗位监督。人、财、物的部门和执纪执法机关的领导干部容易成为被拉拢、腐蚀的对象。对在这些单位和岗位的领导干部,要重点进行监督管理,以使他们更好地使用手中的权力,少犯或不犯错误。对重点岗位和热点岗位的干部定期轮岗。对重点单位和岗位的内部事务可以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干部监督工作总结篇6

一是监督意识淡薄。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原因。客观方面存在干部群众不敢监督,不愿监督,弱化监督和不去监督的问题。有的干部群众认为,监督领导干部就得得罪领导干部,怕领导干部给小鞋穿,自己吃亏,因此不敢监督;有的干部群众认为,监督“一把手”是“抗上”、“犯上”,不涉及自己太多的利益,监督领导干部,会影响相互的关系,因此不愿监督;有的为取悦领导,讨好上级,放弃党性原则,对“一把手”采取宽容的态度,因此弱化监督;有的班子成员或“一把手”身边的人,有求于他或利用他谋求政治进步,自觉不自觉地放弃了对“一把手”的监督,因此不去监督。主观方面存在“一把手”本人不愿接受监督的问题。有的“一把手”对自己过于自信,总以为自己不错,无可挑剔,自视高人一等,唯我独尊,只能监督别人,不容他人监督,听不进群众的意见,认为群众的监督有损于自己的形象和权威,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因此,没有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甚至拒绝监督。

二是监督体制不顺畅。近几年,各级组织在建立健全干部监督体制上下了很大功夫,实行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向监督体制,实践证明,这种体制在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有些监督存在着监督主体和监督客体不适应的因素。如在上级组织对下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方面,这本是众多监督形式中最有力的监督,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干扰,也存在着重选拔任用,轻管理监督,重经济指标完成,忽视对思想、作风,特别是廉洁自律状况的监督等现象。有的担心监督下级会挫伤下级的积极性,影响经济发展;有的怕得罪人,影响上下级关系,丢了自己的选票,使上级监督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是监督责任不明确。从目前的情况看,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对象比较多,既有上级、同级的监督,又有下级的监督;既有党内监督,又有党外监督;既有专门机关的监督,又有干部群众的监督。但具体每个监督对象应该承担什么责任,监督哪些内容,权限到底有多大,总体上说还是比较模糊的,难以操作,这样工作上有时互相脱节,都监督,又都不监督,使该监督的得不到监督,或在问题处理上推诿扯皮,影响了监督整体合力的发挥,减弱了监督的力度。

四是监督制度落得不实。近些年来,为了加大干部监督力度,各级组织建立了不少规章制度,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约束和监督,有的制度还比较系统,操作性也比较强,但在执行过程中,落得不够实,甚至流于形式。如在干部任用机制上,1995年,党中央就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后来经过完善,又颁发了《干部任用条例》,明确规定选拔任用干部要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但在一些地方,干部的任用,无论是选任,还是委任或聘任,就是主要领导个人说了算,“长官”意志比较突出,群众意见无足轻重,有些主要领导干部置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于不顾,搞“一言堂”,搞“圈圈派派”,甚至买官卖官,“要想富,动干部”已成为一些“一把手”敛财的法宝。前些天,在《党政周刊》等资料上看到,安徽省原副省长,任阜阳市委书记时,1998年12月,一次提出75名干部的任命意见,让组织部长作为组织部的意见向书记办公会汇报,对有争议或考察明显不合格的干部,仍强行安排。阜阳市原来两个干部因和个人关系密切,王力排众议,安排他们任副市长,后来两人均因受贿被立案查处。浙江省富阳市原市委书记周法宝因为卖官,使该市平均每个局级单位达到6.2个领导职务,最多的达到13个,另外还有带括号享受“科级”待遇的300多人,出现这些用人上的腐败现象,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执行用人制度不严,监督不利。

要解决上述问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进一步强化监督意识。强化监督意识是个思想基础,只有上下统一,意识增强,才能形成对“一把手”监督的整体合力。一是要增强党政“一把手”本身自律意识和自觉接受监督意识。要加强对“一把手”思想理论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使他们知道怎样为党、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真正树立起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克服消极腐败现象,正确认识和看待人民群众的监督。二是要强化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意识。领导班子成员是同一个层次的干部,在政治上是平等的,成员之间长期工作在一起,互相比较了解,客观构成了对“一把手”进行有效监督的特殊优势,班子成员只有真正树立立党为公,一心为民的思想,才能不计个人得失,敢于直言,积极主动地对“一把手”进行监督,特别是要强化班子成员执行集体议事制度的意识,减少和防止少数人或个人说了算。三是要增强干部群众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应加强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提高认真履行职责、完成监督任务的自觉性。同时要做好党员干部和有关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消除顾虑,增强责任感,调动他们搞好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积极性。

2、进一步规范监督体制。对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是一项多角度、全方位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对现有的监督体制进行规范、健全和理顺。一是要强化监督主体发挥作用的机制。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机构,不应该受被监督的党政“一把手”左右,应保证监督机构有相对的独立性,特别是应该做到专职干部监督机构的领导,由上一级组织授权,使“一把手”无权干涉监督机构的工作,监督机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选任、调动、奖惩及各种福利,应不受被监督者制约。否则,不可能达到有效监督的效果。二是要建立全面辐射、定位集中的监督机制。应以干部监督投诉举报中心为依托,建立全面辐射、多角度、立体化的干部监督体系。监督投诉中心,应由上一级党委派驻监督联络员长期驻扎,专门负责监督投诉案件的处理,形成监督的快速反应机制。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分权制衡机制。在一个班子内应明确党委主要负责人对党委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对政府工作负全责,班子其他成员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班子主要领导原则上不得直接分管具体工作,特殊情况需要分管具体工作的,需经上级组织部门的批准。使班子主要负责人和班子成员既达到和协统一,又不超权越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这样既可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又有利于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更有利于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四是要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干部监督是复杂的工程,单靠几个专职的干部监督机构去单打独斗,很难把这项工作搞好,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配合和参与。首先要理顺现有的干部监督体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对监督机构不认真履行监督职能的要追究其责任。其次要建立党内和党外监督、组织和群众监督、上级监督和下级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全方位,主辅交叉的监督网络。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纪检、组织、监察、审计、检察等专职监督部门整体联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第三、要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监督责任制。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干部监督工作负总责,一级抓一级,“一把手”抓监督“一把手”工作,层层抓落实。对抓监督“一把手”工作失职的领导干部,要进行责任追究,切实解决不重视,不支持的问题,提高监督效率,增强监督效果。

干部监督工作总结篇7

新时期,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使基层权力监督的任务与日俱增。在基层权力运行中,我们突出地感到“三个脱节”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一是决策与执行相脱节,有时,上级正确的决策在基层迟迟得不到贯彻落实,或者在落实中走样变形;二是权力和责任相脱节,有的基层干部有权无责,或者权大责小,致使干部作风和机关效能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三是干事与考评相脱节,在某些方面,传统的干部考评方法往往难以真正反映基层干部的工作实绩,助长形式主义滋生蔓延。正是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立试行了“组织督察、民主监督”的基层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一是推动“两个转化”,建立组织监督督察体制。切实把党的组织效能转化为监督效能,把组织优势转化为监督优势,建立由组织部门牵头抓监督、督察的工作格局,在“管人”的环节,促进基层执行力的提升和干部作风的转变。我们在组织部现有工作职能的基础上,将原市委、市政府督察室、责任目标管理办公室、跨越式发展综合协调办公室等机构和职能进行整合规范,统一划转到市委组织部,新成立市跨越式发展监督督察考评办公室,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兼任主任,具体承担抓落实、抓督察、抓考评的职责任务。

二是实行“四位一体”,整合民主监督资源。党内监督、权力机关监督、派监督、社会监督等监督主体在行政监督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由于力量分散、缺乏协调,有时对一项工作反复督察、交叉督察,有时一项工作又无人问津,形成监督死角。我们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代表等监督力量有机整合起来,成立定位监督组,由跨越式发展监督督察考评办公室统一协调,有组织地对重点工作、重大决策、干部作风进行监督督察,由过去的泛泛监督转变为一对一、点对点的监督。目前共确定定位监督员105名,分为21个定位监督组,定位、定人、定时、定向开展监督活动。同时,我们还有效规范了社会监督、群众评议、舆论监督等监督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督促检查活动。

三是做到“三个结合”,改进考核评价体系。将管事与管人、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有机结合,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政绩考评体系。坚持一线考评,深入工作一线、项目现场开展监督督察考评工作,直接察看工作绩效和群众评价。实行量化政绩,出台《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办法》,对全市85个科级领导班子和877名科级干部分别建立数字化、标准化的政绩档案,用各项指标和数字直观、具体地把干部实绩体现出来。对干部政绩定期公示,将政绩作为干部选拔使用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搞好综合评价,充分运用类型分析、数据分析、比较分析、环境分析、历史分析等方法,既看目标实现情况,又看任务完成质量,既看工作业绩,又看工作基础,既纵向同自己比,又横向同他人比,尤其是将群众认可度作为判定政绩的重要标准,工作效果分别记入干部政绩档案。

优化监督力量,强化对决策落实、行政效能、干部作风、选人用人的监督,做到既督事又督人,选好人、干好事,是我们建立“组织督察、民主监督”机制的最终目的。实践证明,这一机制增强了监督实效,提高了领导干部执政水平,营造了干事创业氛围,保证了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组织督察、民主监督”机制,破解了工作中落实难、执行难的顽症,强化了决策落实和机关效能监督,跨越式发展的效能明显提升。“组织督察、民主监督”机制,用组织的手段树立督察权威,以组织的职能激发干部潜能,靠组织的力量推动工作落实;整合各类监督资源对工作落实执行全过程进行督察,实现了监督力量最大化、效果最大化,保证了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有力落实,带动了发展效能的显著提升。一串与此相关的统计数字,让人们看到了这一机制的明显作用:2007年,荥阳全市新引进项目32个,资金总额逾124亿元。一大批超亿元的大项目落地荥阳,投资20亿元的天瑞水泥项目开工建设,投资50亿元的大电厂项目进展顺利,已签约投资10亿元的法国希格玛项目正式投产。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26亿元,增长17%;完成财政收入10.2亿元,增长36.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80元,分别增长14.2%和15%,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速加快、结构优化、效益良好的态势。荥阳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并获得郑州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县市”称号。同年,荥阳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行列。

“组织督察、民主监督”机制,破解了某些基层干部责任缺失、作风浮漂的痼疾,强化了干部作风监督,群众满意率明显提升。“组织督察、民主监督”机制,对落实有力、政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敷衍应付、实绩居后者给予警告,真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依据政绩对干部进行奖惩,树立了凭政绩用干部的作风导向,解决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家庭圈”置于组织督察、民主监督的“显微镜”下,延伸了监督触角,有力促进了干部作风的好转。去年以来,先后有41个单位和66名工作落实不力的干部受到处理和通报批评,29个单位和60名干部因工作突出、成绩显著受到通报表扬。广大干部在监督督察中经受了锻炼,执政能力明显增强,各责任单位出现了主要领导、分管副职和机关干部“围着基层转、围着群众办、围着项目干”的可喜局面。

干部监督工作总结篇8

一、抓认识

一是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迫切需要出发,进一步深化对加强干部监督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县委对干部监督工作非常重视,每年都集中两个月时间,借每年一次的全县干部作风集中整顿之机,由组织纪检部门专项负责,组织全体干部认真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以及中央、省、市、县关于干部监督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同时以干部队伍中出现的个别典型案例为反面教材,使广大干部接受“警示”教育,加深他们对干部监督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今年来,我们组织全县干部开展“双休日”讲堂活动,利用每月最后一个双休日,宣讲了党的方针政策,科技知识的内容;宣讲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等活动,在全县上下形成了“紧迫的问题是教育干部的问题”这样一个共识,大大增强了各级组织抓干部监督和干部自我监督的紧迫感、责任感,有力地提高了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二是从调动和激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干部主观能动性的迫切需要出发,深化了对干部监督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通过实践,我们感到,只有对干部的施政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实施科学管理,全面、客观地评价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公正、公平的评判干部的是非优劣,真正建立起“看德才用干部、凭政绩定取舍”的选人用人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广大干部爱岗敬业、履行职责、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为此,一是我们于今年年初下发了关于开展巡回检查,加强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通知,成立了干部工作、作风督查组,定期不定期的对全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的工作绩效进行了督查,通过督查实行一月一排名,并将结果作为干部升降的重要依据。今年开展定期督查4次,不定期督查6次。二是实行党政“一把手”上电视承诺制。接受新闻媒体监督,组织重点乡镇、县直单位党政“一把手”在电视上为群众承诺,接受群众的监督,县委组织部对党政“一把手”上电视承诺制的落实情况采取一月一督查,半年一总结,并将承诺制的落实情况作为检验领导干部绩效的重要标准,为领导干部届中监督提供了保证。

三是从反腐倡廉、纯洁干部队伍的迫切需要出发,深化了干部监督管理重要性的再认识。根据张川是民族贫困县的实际,我们把今年确定为全县基层组织党风风廉政建设年,会同纪委等部门制作反映张川群众生活困难的专题片,组织巡回检查组,定期不定期深入各乡镇、各单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此项工作正在开展之中。

二、抓机制

去年以来,我们在总结借鉴干部监督管理体制运行过程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干部监督管理体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体单一、职能弱化的突出问题,从优化主体、强化职能入手,着力健全和完善干部监督工作机制。

一是优化干部监督体系的主体构成。一方面对领导干部我们以县委组织、纪检部门为主体,县委机关工委和干部所在部门及单位密切配合实施监督;另一方面对一般干部以各部门、各单位为主体,在组织、纪检部门的宏观指导、统一协调下,实施监督。再一方面,坚持把“管人”与“管事”结合起来,做到既管事又管人,特别在一些人、权、物相对集中的部门和环节,为了防止“人”、“事”分离,“管”、“用”脱节等问题,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在组织协调和指导具体工作中,特别注重对干部的监督管理,使“管人”与“管事”有机结合。在优化干部监督管理主体上,我们还十分注重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尤其在干部任命环节上,通过建立人大与其他干部监督主体之间的联席会议制度,全面了解干部综合素质,严把“任命关”,既体现了党委意图,又确保了任命干部的质量。为了确保人大对干部履行职责情况的有效监督,县委高度重视人大对干部的述职评议,对评议中意见比较多的干部,及时落实谈话诫勉或适当的组织措施。这样,把监督的主体扩展到社会各个部门各个层面,形成了主体明确、上下贯通、管用结合的监督管理网络,使长期以来在干部监督上主体不清,推诿扯皮的问题逐步得以解决。

二是理顺干部监督部门的工作关系。坚持把县委组织部门的干部监督与纪检、监察、、审计、计生等部门的监督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全方位监督网络和工作机制。始终坚持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掌握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动态。在干部考察中,一改过去组织部门“一肩挑”的作法,吸纳有关部门领导和部分离退休老同志参与干部考察,特别在干部选拔任用时,注重与纪检监察、计生、审计、人大、政协等部门的联系,有效防止了“一边提拔、一边审查”的问题。通过理顺工作关系,形成了内外联动,各方配合的干部监督工作格局,形成了监督工作的整体合力。

三是强化干部监督工作职能。在明确干部监督主体,理顺工作关系的基础上,我们把强化干部监督管理职能作为提高干部监督水平的主要措施来抓。进一步明确了职能部门的职责,做到了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县委组织部门积极履行牵头抓总责任,既抓干部培养、教育、选拔使用等全程的监督,又抓监督主体之间的统一协调和宏观指导;县委纪检部门紧紧围绕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核心,认真履行纪检、监察的专门监督职能;审计、计生、等部门都能从各自工作实际出发,强化干部专门监督管理。特别是近两年来,针对一些干部在经济方面出现的违纪问题,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建立健全了干部离任审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重大事项的专项审计制度,充分运用审计手段对干部施政行为,尤其是权力运作行为进行有效监督。近两年来,我们对乡镇和县直部门离任的主要领导全部进行了离任审计,为了维护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县委十分重视干部审计结果的运用,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一经核实,严肃予以追究,解决了一旦干部有了问题,就调岗换位,一调了之的问题。这对进一步规范干部行为产生了积极作用。

三、抓制度

我们认为,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关键是要通过健全、完善和落实相关制度,发挥制度对干部行为的规范约束作用,以达到教育、诫勉、激励的目的。

我们针对实际工作中一些制度不规范、不配套,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按照推进“两个转移”(由“盯人”向“盯权”转移,即把监督的着力点由监督领导干部的行为逐步转移到监督权力本身上来;由“软制约”向“硬制约”转移,即在抓好思想教育的同时,把监督管理的重心转向以制度制约为主的权力监督),把握“三个环节”(“任前、任期、任后”)的原则和思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干部监督制度。在进一步完善《干部实绩考核办法》、《领导干部回复和谈话诫勉制度》、《离任审计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收入申报制度》、《领导干部廉政鉴定制度》等规范性制度的同时,把干部选拔作为监督重点,从两个方面大抓制度建设。一方面以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监督为重点,实施全过程监督,依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法规,制定了《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暂行规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领导干部日常管理暂行办法》、《领导干部引咎辞职暂行规定》和《关于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使监督的“触角”覆盖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以干部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健全了配套的相关制度,制定了领导干部试用期制、任前公示制、任期制以及公开选拔试行办法和竞争上岗试行办法等制度。并以《县委文件选编》方式印制成册,发放到副科级以上干部手中。与此同时,狠抓了基层各单位的制度建设,特别是结合“三讲”、“学教”、“权力观教育”、“两个务必教育”、“先教”等各项教育活动,指导各乡镇、各部门普遍建立了《议事规则》、《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政务公开制度》以及配套的内部管理制度。指导村级“两委”班子完善了以工作规则为主要内容的十二项制度。形成了以制度约束为主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干部监督保障体系,不仅使各级干部的行为得以有效规范,更主要的是将领导个人行为和权力运作受到公开制约,充分发挥了制度的抑制约束作用,推动了干部监督的规范化、程序化。

在抓好干部执行制度自觉性的基础上,我们逐级靠实了制度落实的责任制。县委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建工作责任制》,并在相关制度中突出责任追究问题,明确提出了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对不落实制度应承担的责任,尤其在干部推荐、考察和任免等方面,规定了严格的责任制度,对干部工作中的失察、失真等问题实行严肃的责任追究,逐步形成了抓制度落实的责任机制。同时,为了加大落实力度,我们还将制度落实情况列入各单位、各乡镇民主生活会议题和班子考核的主要内容,进行检查和考核,确保了制度的贯彻执行。

四、抓落实

我们在完善机制,健全制度的基础上,在改进干部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上做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探索,坚持狠抓落实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是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领导干部自我监督和事前监督意识。我们把干部监督列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对领导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建立领导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促使他们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自我约束和主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同时,着力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化程度,通过充分走群众路线,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积极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试用期制等各种制度,不断加大干部选任工作的透明度和群众的参与程度。严把了干部选任工作中民主推荐关、酝酿讨论关、干部考察关、提请上会关、讨论决定关,提高了选人用人的质量。县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在平时工作中注意掌握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该打招呼的打招呼,该批评教育的批评教育,需要采取组织措施的及时采取组织措施,有效地弥补了党纪约束不及的“空档”,使一些常走“警示线”、爱打“球”的干部及时得到教育和制约。

二是以重要岗位、重要部门领导干部为重点,强化对领导干部任期内行使权力的监督。我们坚持全面监督和重点监督相结合,在切实加强对整体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基础上,注意突出重点,抓住薄弱环节,特别加强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年轻领导干部、掌管人、才、物部门领导干部、行政执法和司法机关领导干部、双重管理单位领导干部、县属骨干企业领导人员的监督,针对不同对象,研究制定相应的措施办法。同时,定期对领导班子和成员进行民主评议考核,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细化量化,认真抓了干部的平时和定期考核工作。平时考核认真填写《考核手册》,分管领导按时审查填写;定期考核坚持年中、年底两次考核检查制度,既考核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又考核干部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对他们实施直接管理监督。在考核中注意倾听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老同志、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基层群众的意见,确保考核工作的准确性。坚持把民主评议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升降任免的重要依据,先后对26名干部进行了调岗和降职使用,确保了考核的严肃性和组织监督的权威性。

三是完善内部制约机制,推进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在工作中,我们一方面,注重把班子选好配强,针对一些班子内部存在的“不敢监督”、“不愿监督”和“不能监督”的问题,在班子配备上,注重班子成员之间的互补,特别是把能够坚持原则,敢于碰硬的干部选入班子,增强积极健康的权力制衡力,有效解决了一些班子中存在的“一个人说了算”、“谁说了也不算”和“一团和气”的问题,提高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实施健康有效的内部监督,增进了团结,促进了工作,全县80%以上的乡镇和县直部门领导班子整体效能发挥得比较好。另一方面,以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为突破口,加强班子成员的思想交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采取“上级点、群众提、自己找、互相帮”的方法,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增强了班子内部的监督效果。

四是扩大群众参与程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我们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建立了群众来信来访承办、转办、反馈制度。凡群众反映的关于干部问题的来信来访,都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认真查核,重要的由县委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亲自过问,安排承办部门,及时调查核实,妥善处理。为了加强对干部的全程监督,我们把监督关口外移,力争掌握干部的全部情况,做到既看干部8小时之内的工作情况,更看8小时之外的生活、社交情况,一方面,我们建立了特约监督员制度,从乡镇、县直机关事业单位中聘请了30名党性原则性强、工作认真负责、热爱干部工作的离退休老干部,作为干部义务监督员,由他们注意收集群众对干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的评价,并定期向县委汇报他们的工作。另一方面为了方便群众参与监督,我们在县委组织和县纪检委设立了2部举报电话。去年以来,根据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对一些违法违纪干部进行了查处,真正实现了“处理一个人,教育一大片”的监督惩处警示效果,增强了监督工作的实效。

干部监督是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加快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进程中,显得更为重要,尤为紧迫。虽然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但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干部监督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尚需再完善、再落实;干部监督管理手段比较单一等等。为此,我们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借鉴兄弟县区好的做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打算主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突出监督工作重点。在监督对象上突出“重要岗位”,在监督内容上把住“重要决策”,在监督时间上关注“重要时间”。

二要增强监督工作合力。把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把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结合起来,把教育和惩治结合起来。

三要创新监督工作方法。一是关口前移,加大任前监督力度。二是跟踪考察,加大任中监督的力度。三是把住出口,加大离任审计监督力度。

四要健全监督工作机制。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干部监督工作,以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和《干部处分条例》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干部监督工作机制。

五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监督各级领导干部。今年具体要抓好五件事:

一是在干部思想教育方面,着力抓好“双休日”讲堂活动的开展,通过这项活动一方面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丰富干部业余生活,把干部工作之外的闲暇时间用在充实提高自身修养上,有利于“8小时之外”干部监督和干部素质的提高。

二是抓干部工作巡回检查制。成立专门工作组,定期不定期深入乡镇、单位,深入群众检查考核干部,通过排序和正确考核评价使用干部,推动干部监督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强化新闻媒体监督,对重点乡镇和单位“一把手”上电视进行承诺,实行年初承诺,年中汇报进展,年底总结,接受社会监督。

四是在干部选拔任用上严格按《条例》和一系列制度规定办事。

上一篇:保险公司培训心得范文 下一篇:保险行业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