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23 06:57:27

未来工作计划

未来工作计划篇1

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为指导,努力地使自己向科研型转变,更新知识,提高教育的科研能力。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计划通过三年的时间,力争达到思想素质高、敬业精神强、协作能力好、具有较强研究反思能力、教育教学能力、能够顺应学前教育水平发展需要的骨干教师水平。

二、现状分析(个人因素分析)

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已经16个年头,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幼儿教育工作的繁重和琐碎,更让我深切地意识到幼儿园工作的小中见大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这么多年的工作,根据自己个人的秉性,在工作中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为人谦逊,守信,不计较个人的得失。面对荣誉,我不骄傲自大;面对打击,我也不妄自菲薄,只是更加提醒和督促我需要为今后的发展树立信心,快马加鞭,争取更上一个台阶。

同时我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我在教学业务上还需要不断努力、突破和创新,对于问题的发现和分析还不够全面和到位,还存在经验粗糙、学问不深的问题,还有待今后的进一步摸索。具体问题如下:

1.教育教学的理念虽有了转变,但对问题的反思和重构的能力还需要加强。

2.教学的效果还没有明显地凸显。

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距离“关注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要求还存在差距。

4.对于上级下达的每一项工作,我都作为一项任务去认真完成,而很少去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做更有效、还不善于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实践与探究,关注幼儿发展,积极探索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二)阶段目标

第一年,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完善自我,在实践研究中学习理论、摸索方法、形成经验。

第二年,深入学习和领会学前教育理念,不断拓宽和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第三年,力求使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全面、更广泛、更实际,促使自己向一专多能、研究型方向发展。

四、具体措施

(一)业务知识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剖金。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前人和他人,了解过去和未来,关照反思自我,从而获得新的生成。所以,要做到“三学”。

(1)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3)广泛地学。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注重个人理论的提高,多看学前教育研究类杂志、抓住一点展开深入研究。选择一些研究案例,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A.长远计划:

坚持阅读幼教理论书籍,提升自己的理论高度。

B.日常计划:

1)坚持每天看书半小时。

2)坚持每天弹琴半小时。

3)坚持在博客上撰写教学心得。

4)每月认真写好教育笔记二篇,并保证笔记质量。

(二)教育教学能力

1.进一步钻研《体验探究交往》教材,深入领会教材精神,并付诸实践。能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制订切实可操作的教学目标,运用生动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提高教学效率。

2.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锻炼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发展:

1)提高智慧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等。切实把握幼儿的真实情况,密切关注幼儿的发展情况。

2)提高教育能力。包括全面了解幼儿的能力、正确评价幼儿的能力、指导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教师“身教”的能力等。尽管已有16年的教龄,但面对今天的教育教学对象,必须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是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有了理论的支撑才有底蕴。只有采用适合今天幼儿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积极创设生活化、情景化、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探索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特征的幼儿实际水平的,教有实效的,能促使孩子综合发展的愉快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

4.注重班级管理方法的探索,一方面在教育教学中积累管理幼儿的好方法,一方面主动与每一位家长沟通,实事求是与家长交流,选择合适的沟通策略,努力成为让自己满意,让幼儿喜爱,受家长欢迎的好老师。

A.长远计划:

逐渐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三年)。

B.日常工作:

1)备好每一节课,并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2)随时跟进主题,做好班级环境和区角的创设和更换。

3)每日关注幼儿的活动发展情况,及时与家长联系,热心细心地与家长交谈,反馈孩子在园情况。

五、研究反思能力

1.形成研究专长。在三年时间中,我将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重新审视,选择研究内容,在托班保教工作中寻找课题研究的突破口,抓住一点展开深入研究,注意研究的实效性。做好资料积累,形成自己的研究专长。

2.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要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

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扬长;

审视今天——在审视中甄别;

前瞻明天——在前瞻中创新。

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乐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1)积极撰写课题。

(2)认真撰写教学反思,积极撰写教育案例。

(3)通过撰写论文,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不断提高论文质量,每年能写出质量较好的论文1—2篇。

A.长远计划:

1)写出质量较好论文,并争取得奖。

2)撰写课题方案,并争取立项。

B.日常工作:

1)选择班中一些特殊幼儿进行跟踪观察,不断调整教学措施,撰写个案。

六、协同工作能力

1.有开朗的性格,乐群富有同情心,有自我调节能力,有民主平等合作精神。

2.善于和同事交往协作,积极参与园内、教研组等活动,宽容待人,有团队协作精神;

3.善于同幼儿、幼儿家长、同事沟通,关系融洽,营造良好人际氛围的能力。

未来工作计划篇2

贯彻县委政府《关于大力加强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决定》,起草了《双江自治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试行)》、《双江自治县科技发展基金管理办法(试行)》两个办法,上报县人民政府,争取审批。积极争取成立了双江自治县知识产权局机构,10月份挂牌。同时,利用科技周、知识产权日活动广泛宣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

(七)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塑造机关良好形象

1、着力改善科技服务工作条件。努力争取省市县支持,一是更换了公务用车,解决了车况严重老化的问题;二是对破旧的办公室进行修缮,对环境进行了绿化、美化,解决了县科技局办公楼陈旧、漏雨、浸水及环境差、乱的问题;三是增添了打印机等办公设施,改善了办公自动化条件,为更好的做好科技管理服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开展好领导班子“三力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加强班子建设,局领导班子的执行力、创新力、凝聚力明显增强,为科技服务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政治和组织保障。

3、抓好以“三制”为主的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建立了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三项制度。健全完善了工作人员守则、会议制度、公文处理制度、 (二)努力争取并实施好科技创新专项,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坚持科技项目拉动和典型带动,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和云南省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机遇,重点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专项,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实施工业科技创新专项,为全县“工业倍增计划”目标的实现提供科技支持;实施社会事业科技专项,为改善民生提供科技支持。

1、围绕蔗糖、林纸林化、茶叶、核桃、高桐基地建设,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专项。以基地科技示范为突破,开展科技示范,培育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带动作用的种植业科技示范典型。以良种良法引进应用为重点,实施畜牧业综合科技示范项目,带动畜牧业发展。要争取扶持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强化农村科技辅导员培训、壮大农村科技辅导员队伍,让科技渗透到农业产业化的各个环节。

2、围绕糖、茶、林纸林化等企业,实施工业科技创新专

项。要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培育科技型企业,努力争取实施工业技术创新项目,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力争在制糖、制茶、林纸林化产业上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实现工业提质增效和工业兴县目标。

3、围绕构建和谐双江,以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和生活质量及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实施社会事业科技专项,为改善民生提供科技支持。争取实施新农村科技培训、农村科技信息化建设、禁毒防艾宣传、节能减排等科技项目。

(三)重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逐步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1、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室),使之成为整合科技资源的载体、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的依托;支持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联盟,促进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品牌为目标、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2、围绕科技服务社会化、网络化的要求,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健全农村科技服务网,做到县有机构,乡、村有专(兼)职科技人员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四)创新管理机制,加强科技管理工作。

进一步落实《中共双江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加强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决定》,强化科技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1、强化科技计划管理,提高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绩效。一是高度重视做好申报项目库建设;二是完善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机制;三是健全县级科技项目管理机制,合理安排县级科技项目。

2、积极做好科技成果管理工作。根据新时期新任务的需要,制定双江自治县科学技术激励办法,召开奖励大会,颁发“十一五”以来县级科学技术奖。积极推荐省市级科技成果奖励。

未来工作计划篇3

一、进度计划的编制

制定进度计划是确定项目活动的计划开始日期与计划完成日期,并确定相应的中间环节。当计划得到批准后,该进度计划即成为基准,用来跟踪项目绩效。随着工作的推进、项目管理计划的变更以及风险性质的演变,应该在整个项目期间持续修订进度计划,以确保进度计划始终现实可行。项目的目标工期确定后,首先要对项目的目标进行分解,即应用WBS分解结构图把总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可执行的子目标单元,建立进度计划系统,确定工作顺序,明确优先级别。一般用里程碑图、甘特图(又叫横道图)和网络图来编制进度计划。里程碑图一般作为项目的控制点、检查点和决策点,供高层领导了解项目情况;横道图表明活动的开始与结束日期,显示出活动的预期持续时间,用来向管理层汇报情况;网络图则显示项目的网络逻辑和项目关键路径上的进度活动,即网路图显示了那些必须按时完成的活动,从而保证整个项目按时完成,用于控制项目进度;对于大型项目来说,应编制多级网络计划系统,多级网络计划系统是指由处于不同层级且相互关联的若干网络计划所组成的系统。处于不同层级的网络计划既可进行分解成为若干独立的网络计划,便于不同层级的人员将精力集中于各自负责的子项目上,明确职责分工;也可进行综合形成一个多级网络系统,便于掌握各自网络之间的相互衔接和制约关系,进行项目总体进度的综合平衡。

二、进度偏差的分析

(1)分析进度偏差的工作是否为关键工作。若出现偏差大小,都对后续工作及总工期产生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若出现偏差的工作不为关键工作,需要根据偏差与总工期偏差和阶段偏差的大小关系,确定对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影响程度。(2)分析进度偏差是否大于总工期偏差。若工作的进度偏差大于该工作的总工期偏差,说明此偏差必将影响后续工作和总工期,必须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若工作的进度偏差小于或等于该工作的总工期偏差,说明此偏差对总工期无影响,但它对后续工作的影响程度,需要根据比较偏差与阶段偏差的情况来确定。(3)分析进度偏差是否大于阶段偏差。若工作的进度偏差大于该工作的阶段偏差,说明此偏差对后续工作产生影响,如何调整应根据后续工作允许影响的程度而定。因此必须对该工作做计划调整,针对以上项目出现的进度偏差按照以上三个方面进行认真分析,可发现该项目的关键工作出现了偏差,即设计进度不能按照原计划进行,长周期设备订货未能按原计划完成,设备制造商不能及时向设计院提供重要参数等,综合各项指标,项目的进度偏差大于阶段偏差,但偏差等于项目的总工期偏差,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必将对项目的总工期产生影响。

三、进度偏差的纠正

针对出现的进度偏差,一般采用赶工和快速跟进的进度压缩方法。所谓赶工,是通过权衡成本与进度,确定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来最大限度地压缩工期。是通过增加资源来加快关键路径上的活动,从而缩短工期。快速跟进是把正常情况下按顺序执行的活动或阶段并行执行,是通过并行活动来缩短工期。为了保证项目进度,可采用快速跟进的进度压缩方法。

四、进度偏差(滞后)的原因

(1)上层管理者不顾工程项目自身的客观要求和规律性,提出过于苛刻的工期计划。为实现这一目标,势必会带来项目的质量下降、投资增大的风险。(2)在编制多级网络计划系统时未遵循整体优化、连续均衡、简明实用的原则。(3)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在不同长度任务的多次迭代过程中,关键链进度编制减少了项目平均历时的18%~42%,进度计划未反映出多任务环境对进度的消极影响。(4)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过程中,计划弹性太小,未考虑特殊情况和风险的备用方案。按常规的项目计划,一般预留10~20%的缓冲时间,以应对中间可能出现的风险,本项目缓冲时间几乎为0,且未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计划、准备工作不足,从而导致项目低效率,总工期延长。(5)项目管理过程沟通不畅,各职能部门不了解项目的进度计划,尤其是招标部门未了解项目各节点要求,造成设计单位、设备供货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工作不协调,不能按计划安排的进度工作。(6)在出现进度偏差采取措施无效后,不能及早修改、调整进度计划,进度计划对项目的建设未能起到指导、控制作用。

参考文献

[1]娄涛.在项目管理中如何有效地控制进度和质量[J].山西建筑.2009(09)

未来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网风险预控;中长期计划;BPA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205-01

引言:作为部级中心城市和广东省会,保障广州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是南方电网的重要职责,近年来负荷的快速上升、网架结构的不断扩大为广州电网的运行控制带来空间挑战,因此作为地区电网指挥中枢的广州中调,建设了广州电网运行管控系统,采用系统手段实现电网运行风险的预控、在控、分析的全过程管控体系。

1.电网运行风险管控现状

当前,中调对电网运行风险管控主要侧重于事故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而对于在将来时段中某些特定的电网操作,如线路检修、设备停复役等可能对未来时段的电网运行安全造成影响事件的预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预先通知相关基层单位制定风险控制预案的预控措施相对较薄弱。

2.系统建设目标

目前运行方式部门在检修计划预编排和安全评估方面缺少辅助工具,大量依靠方式人员个人运行经验,为降低由检修计划执行可能引发的电网风险发生概率,本文提出建设一个对广州全网中长期及日前检修计划进行校核和评估的系统平台,其主要建设目标为:

1)完成广州电网的中长期及日前运行风险的识别与管控,完善广州电网运行风险的预控、在控、分析全过程管理体系。

2)借助相应的高级应用软件和网络拓扑算法帮助运行方式人员对由计划检修所造成电网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对电网全局及局部的稳定水平进行判断。

3)对因检修计划执行后所造成的断面及元件越限及不满足N?1情况进行统计,借助灵敏度分析功能,得到越限断面、元件的机组及母线灵敏度信息,以辅助方式人员进行日前检修计划的调整。

3.系统总体结构

广州电网运行风险预控系统的信息加工流程如图1所示,从信息流的角度,从低到高涵盖整个信息处理的过程,从初始的调度自动化系统、管理

系统中获取基础数据,有效整合并综合利用广州电网各时段的计划及运行数据,对未来指定时段时进行电网操作进行模拟和仿真。采用BPA计算模块进行中长期及日前96点计划的校核,对输变电设备检修计划执行可能引起的未来电网风险及事故的发展趋势进行评估,依照可能引起的事故后果对该风险进行定级并根据广州供电局对电网风险管控流程的要求,由省公司组织各基层单位针对该风险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并由基层单位进行落实后向中调反馈处置结果。

4.电网运行风险预控系统的功能结构

1)信息组织及集成模块

信息的组积和集成,是对参与电网运行风险预控所需要的各项基础数据源的综合以及数据模型的匹配和转换。本系统需要使用的基础数据分布于多个不同应用系统,在时间维度上又分为按年、月、日、15 min等不同间隔,为此本系统采用数据交换平台对各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综合,搭建了数据集市,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多数据源的采集与综合利用。

2)未来态网架构建模块

未来态网架构建以现有电网网架结构为基础,综合广州电网主网基建投产计划,形成在未来指定时段的新的广州主网的网架结构,以与下年度的主网检修计划相匹配,而检修计划则是模拟电网操作的基础,未来态网架的构建符合广州电力系统对基建投产、设备检修计划在时间跨度上由远及近、逐步精确的管理要求,得到在未来指定时段内精确的电网结构。

3)系统安稳校核及评估模块

系统安稳校核及评估利用电科院BPA安稳计算程序,对检修计划的执行进行全面的安稳校核,以得到检修安排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安稳校核以未来态电网和日前电网结构为基础,分别支持中长期检修计划、日前96点调度计划2种时间维度的安稳校核。

5.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

1)未来态网架构建技术

对未来检修计划的计算校核,需要采用未来相同时段的电网网架模型作为基础,因此本系统实现了生成未来指定时段的广州电网网架模型的构建技术,根据指定校核的计划类型(下年、下月等)分别以方式分析人员使用的上年底、上月底网架作为基准网架结构,结合广州供电局制定的下年、下月基建投产计划,生成未来指定月份的电网网架模型。

2)网架拓扑技术

在检修计划的编排过程中,需要首先判断多个检修设备是否存在互斥关系,而该互斥关系是以计划执行时的电网网架模型为基础,进行拓扑分析而得到结果。本系统采用电科院BPA计算程序以及基于BPA内核的离线计算分析系统作为检修计划的评估模块,因此拓扑算法必须以适用于BPA的网架模型格式为基础,并选择深度搜索作为网架拓扑的核心算法。

3)多检修计划冲突侦测及动态调整技术

特定时间段内电网往往执行多条并行检修计划,在一条检修计划的时间段内又可能存在其它设备的停复役等电网操作,这些操作会对电网的实时拓扑结构和稳定水平产生影响,为此设计了一套多检修计划并行执行时的冲突侦测和计划动态调整算法。在计划校核之前,先对各地调上报的检修计划按重要等级进行分类,以确保大修技改等重要检修计划得到优先执行。

4)图模一体化技术

本系统采用基于CIM结构的基础资源平台,实现了图形、模型的统一,在图形展现上采用广泛适用于电力行业的SVG图形格式,用户能直接在全图形化界面上直观地进行设备选取等操作,检修计划的校核信息也能够通过全网系统图的形式进行展现。

6.结语

广州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已经对电网运行风险管控系统进行立项开发,目前项目正处于实施阶段。随着该系统的开发实施,必将大大降低由检修计划执行可能引发的电网风险发生概率,减轻运行方式人员在日趋复杂多变的电网运行方式下进行全网检修计划编排的难度与工作量,也将成为电网运行风险管控、运行方式编排人员所不可缺少的工具。

参考文献:

[1] 孙可,韩祯祥,曹一家.复杂电网连锁故障模型评述[J].电网技术,2005,29(13):1-9.

收稿日期:

项目名称:

《基于主配网协同的特大型城市电网风险防控与分析决策核心技术研究》(K-GD2012-027)。

作者简介:

赵宏伟(1981―),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等工作。

未来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时间管理;未来规划

一、研究背景

一个能够妥善管理并分配自己时间的人,做事都比其他人来的井井有条,那么作为即将踏上社会的本科生,自己未来的规划与当前的时间管理是否存有某些联系?我们观察到,一些能够将时间合理安排,并严格遵守自己计划,懂得劳逸结合的本科生,通常有着明确的未来规划;而相反,另外一些生活不规律的本科生,被发现没有明确的未来规划。不难看出,本科生有好的时间管理对未来规划有着积极作用,那么,事实是否像我们看到的一样呢?在这一问题下,我展开了一次调查,通过确切的数据分析,对这一现象来探讨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于是,我制作了包含有关学习时间、娱乐时间等的调查问卷,向各省市在校本科生投发,并回收300份有效问卷,利用spss统计分析方法,对所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有重点、分类别、切合主题的统计分析,并且做出了总结。

二、研究对象

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主的在校本科生

三、研究目的

得出在校本科生在时间管理方面对其自身未来计划的相关影响,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并指导本科生如何正确选择时间管理模式,与相对应制定怎样的未来规划

四、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通过科学谨慎的研究,探讨本科生在管理时间与未来规划之间的影响关系,填补本科生时间管理研究的空白,为指导本科生如何安排时间与制定未来计划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实践意义:通过所得出的相关结论,直接指导本科生如何有效利用时间以及对应做出怎样的地未来规划,保证本科生在学习、娱乐以及将来生活、工作等多方面有效的执行时间管理

五、研究工具

(一)有效的300份调查问卷

(二)EXCEL工作表

(三)SPSS统计分析软件

六、研究分析

(一)时间管理影响学习的比重,间接影响未来规划

1、时间管理现状分析

本科生时间管理意愿与时间管理实践矛盾显现,目标性时间管理能力不强。由表1(是否有时间观念)数据可知,67.4%的本科生具有时间观念。由表2(是否明确时间安排)数据可知,只有16.3%的人每天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综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本科生时间管理意愿强烈,但缺乏长期性的时间管理能力,时间管理实践能力缺乏。很多同学明确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但会因各种原因忽略了时间管理。

2、不同年级时间管理绩效差异性分析

总体来说,良好的时间管理将带来较好的时间绩效,但时间绩效表现因年级不同略有差别。从表3数据,有187个本科生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后,普遍认为获得了更好的学习能力与适应社会的社交能力。对本科生所处大一、大二、大三、大四这四个不同阶段的时间利用情况所带来的收获进行频数分析发现:大一大二的同学更偏向于社交能力,这和他们在该阶段将时间多用于社团活动是分不开的;而大三大四的同学普遍认为良好的时间管理给他们带来了学习能力的提高。综上分析可知,有效的时间管理确实培养了本科生在学习、社会、工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间接驱使本科生向自己所拥有能力的方向谋划

自己的生活。由此可以简单看出,本科生时间管理对未来规划具有间接推进作用。

3、上课时间管理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在对本科生学习时间管理分析发现,不同年级学习时间管理差异不大,上课时过度使用手机占用了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

通过基本统计,我们发现各类时间管理中,上课学习时间所占的比重对未来规划的影响尤为关键,所以我们对“影响上课的因素”和“上课使用手机的原因”进行了多选项分析(表4)。

由表4分析可知,到课率80%以上的本科生仅仅占研究对象的68%,不论哪个年级,到课率都不是十分可观,也就是说,本科生用于学习的时间大打折扣,那又是什么原因影响了本科生到课呢?

对于其中的细节,上课玩手机是一大常见现象,表5将展示本科生上课用手机的一些原因。

我们发现,用手机在上课时间做查询与课程相关的资料的比重为17.8%,这相对于用来社交聊天、看电影电视剧、看小说、刷微博以及其他一些与课程无关的事的比重(82.2%)要低很多,在上课学习时间穿插了休闲娱乐的时间,甚至休闲娱乐几乎代替了学习时间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想要提高学习成绩,对未来有所规划与现在的学习时间,玩电子设备的时间以及完成作业的时间是密不可分的。

(二)本科生时间利用对未来计划选择有影响

上面所说是有无考虑过毕业去向,对于绝大多数本科生,毕业后的去向无非就是考研、就业工作,只有极少数的人想要自主创业,想要出国深造,有人说这是因为当今潮流的必然趋势,然而,真正的事实,我们认为是在本科阶段,他们对自己时间上管理的差别所造成的。那么,一个本科生到底有无时间观念与是否有明确的时间安排对他们将来选择毕业后的方向的影响具体表现是什么呢?表6为我们说明了其中的关系

无论有没有时间观念,本科生绝大多数都选择了考研和工作,但是49.5%的有时间观念的本科生,也就是说,将近一半的有时间理念的本科生的选择占了81.1%的毕业后考研方向,所以从表7我们了解到,有时间观念的本科生,更加愿意选择考研,其次是选择工作,而没有时间观念的本科生,相反先选择就业工作,然后才是考研。

七、研究总结

根据我们组在有效问卷基础上,通过SPSS统计软件等方法,做出科学分析之后,我们得出了本组对于“本科生时间管理对未来规划的影响”的总结,即:本科生对于当前时间的管理确实能够对将来的规划产生影响,不同的时间管理,对应了不同的未来规划,选择的方向也不同,只要有管理时间的观念,就存在着一定的未来规划,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更加确切的是,好的时间管理对于本科生将来的人生道路是有积极影响的。

对于对本科生的指导意义来说,这项结果能够帮助本科生在未来规划上有条不紊,指导了本科生们,拥有一个好的时间管理观念是多么可贵。不是任何时间管理方式都是有效的,本科生应该采取一套真正适合自己,对自己未来走向有指向标与推进器作用的时间管理模式,针对自己在大学里能够有效安排的时间,选择自己热爱或擅长的计划。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时间,来推动我们走向正确的人生路,更应该为了自己的未来规划好好制定自己的时间安排表,为迎接即将面对的社会做好万全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曾五一、肖红叶.统计学导论(第二版)[M].科学出版社,2013

未来工作计划篇6

一、工作回顾

一、基本情况

全乡辖18个行政村,82个村民组,69个自然寨,3214户,14718人,育龄妇女3624人,已婚育龄妇女2548人,其中无孩133人,一孩643人,二孩914人,多孩858人,一孩上环463人,二孩上环27人,一孩结扎54人,二孩及以上结扎1688人,综合节育率为88.18%。

二、人口执行情况

截止2007年10月1日至2007年3月30日,全乡共出生121人,计划内一孩93人,其中:男孩51人,女孩42人,已办《生殖保健服务证》91人,办证率为97.75%;二孩24人,其中:计划内二孩20人,男孩14人,女孩10人;计划外二孩4,男孩4人,女孩0人,已办《二孩生育证》17人,办证率为85%,计划内三孩2人(属双胞胎生育);流出生育多孩2人(其中1人有支撑材料);死亡92人;女性初婚59人(其中有25人达到了晚婚),一孩生育政策符合率为100%,二孩生育政策符合率为83.33%;多孩率为1.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女性初婚率为1.63%。

三、“四术”完成情

1、截止2007年3月30日,全乡共完成“四术”129例,其中一孩上环95例,二孩上环3例,二孩及以上结扎24例,其中双女扎3例,人流6例,引产1例。

2、期内新生人口落实节育措施:期内新生人口121人,其中:

(1)一孩93人,60天以内已落实节育措施73人,60天以外90天以内落实节育措施17人,90天以外落实节育措施2人,时间未到0人,因特殊原因不能手术的1人(出生后死亡),无原因未手术0人,一孩上环及时率为97.84%;

2二孩24人,60天以内已落实节育措施16人,60天以外90天以内落实节育措施5人,90天以外落实节育措施0人,时间未到0人,因特殊原因不能手术的3人(出生后死亡),无原因未手术0人,二孩落实节育措施及时率为100%;

(3)多孩4人(其中:计内三孩2人,计外三孩一人,计外五孩一人)60天以内已落实节育措施3人,60天以外90天以内落实节育措施0人,90天以外落实节育措施0人,因特殊原因不能手术的1人(出生后死亡),无原因未手术0人,多孩结扎及时率为100%;

四、妇检工作

截止2007年3月30日,全乡第四季度应检586人次,流出妇检对象290人,常驻妇检对象296人,已检296人次,检查结果:正常292人次,已孕4人,补救4人;流出妇检对象寄证或返检70人次。补救率为100%,在家妇检率为100%,综合妇检率为65.87%。

五、稳步推行和实现“村民自治”工作

全乡18个村均推行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其中*,*7个村已基本实现“村民自治”。村民自治实现比例为38.88%。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截止2007年3月30日,全乡流出人口共1583人,其中18岁以上1337人,已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共1262人次,办证率为94.39%;其中流出18岁以上育龄妇女607人,已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共569人,办证率为93.74%;流出重检对象290人,第四季度寄证或返检70人次,流出妇检率为24.12%;流出未术对象59人,返回手术3人,还有未术对象56人;

全乡流入人口4人,其中18岁以上2人,《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验证率为100%,流入人口妇检率为100%。

二、具体做法

1、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计生办具体抓业务管理,包村干部入村指导,村计生专干具体负责,计生督查组入村督检制度。确保了全乡计划生育“经常工作有序,重点工作有力,创造性工作有效”。

2、进一步巩固“村为主”,稳步推进“村民自治”。年初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巩固“村为主”和推进“村民自治”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巩固“村为主”和推进“村民自治”的相关文件,明确了工作目标,有效地促进了乡属各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并严格执行“一证否办”制,使全乡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轨道。在全乡18个村基本实现“村为主”的基础上,上报*、*、*、9个村为实现“村民自治”示范村,目前,10个村“村民自治”稳步推进。

3、严把妇检闸门关,及时出台了2007年度各季度妇检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片区领导为副组长,驻村干部、妇检医生及村计生干部为成员的妇检工作组,明确了妇检工作组的职责和“责任追究制”,严格按照“一个妇检对象一个结果”的要求入村开展妇检工作,坚持使用b超妇检,严格“谁妇检、谁签字、谁负责”原则,并将查环查孕与妇科病的普查普治相结合,在家妇检率达到了“3个100%”。

4、狠抓手术库存的清扫工作,对历年来的未术对和期内新增的未术对象,全面清理排查,对所有未术对象个案到人,尤其是对流出未术对象,建立了跟踪管理机制,发现一例,清理一例,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计划外生育;特别对期新增的未术对象,继续落实好“60天节育制”,确保了手术对象在孩子出生60天以内自觉落实相应的节育措施,确保了手术及时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计划外怀孕。

5、加大流动人口管理力度,对流动人群的具体去向重新作全面的调查摸底,撑握其现居住地的详细地址,并进行了个案录入和备案管理,依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及时反馈信息,认真做好“一条信息一个结果”的反馈和登记工作。此外,借助给流动人群办验证的机会,与流动人口或其代管人签订了流动人口管理合同,建立健全连带责任追究制度,从跟本上确保流动人口按规定落实节育措施和寄回妇检证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流动人口的管理有效率。

6、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月底由乡计生督促检查组对各村一月来开展的计划生育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与工资挂钩,并作为年终工作考核的主要依据。

三、存在的问题

1、“村民自治”工作推进缓慢,个别计生村干部工作作风散漫,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认真深入农户作调查及动员工作,致使底数不清,情况不明。计生服务室内资料没有实现跟踪动态管理,导致了“村民自治”进程缓慢。下一步工作中要进一步严格工效与工资挂钩制度,严格兑现奖惩,彻底转变工作作风,扭转工作局面。

2、“四术”库存清扫不彻底,大部份村对现有的未术对象监控不力,管理不严,没有认真按每月下发的“节育提示信息”及时动员未术对象落实节育措施,致使未术对象大量外逃,为抢生二孩和躲生三孩创造了条件,从而给我乡下一步的工作埋下了隐患。因此,要进一步加大手术库存清扫力度,严格按照“提示信息”抓好落实并兑现奖惩。

3、妇检工作不理想,大部分村都没有很好按照“定时、定人、定点、定职责、定奖惩”的“五定”要求开展妇检工作。因此,妇检结果不尽理想,以后工作中各村要加强宣传,增强已婚育龄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严把妇检闸门关,杜绝计划外怀孕。

4、流动人口管理薄弱,截止2007年3月30日,我乡共流出人口1632人,其中育龄妇女585人,已婚育龄妇女491人,重检对象249人,寄回或返回妇检仅113人次,流动人口的管理有效率非常低。因此,要进一步加大流动人口特别是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的管理力度,认真贯彻执行《流动人口管理办法》和《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通知》精神,严格“一证否办”制,努力提高流动人口管理的综合有效率。

未来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模式;保障措施

一、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背景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1]。中国企业普遍希望工科大学生毕业时就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有的企业甚至希望毕业生在毕业之初就具备较好的创新能力和项目的综合评判能力。而基于现有工科高校的培养模式,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难以满足这样的高标准和高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需对现有的工科培养模式进行深层次的突破与大胆的革新,而“卓越计划”恰恰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卓越计划”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2]。“卓越计划”若想获得良好的实施效果,仅靠高校培养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借助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实现“卓越计划”的重要途径。

二、企业对于“卓越计划”的重要作用

高校是培养卓越人才的主体,但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一直是重理论轻实践,导致较多高校教师注重理论研究而忽视了参与工程实践的经历。因此在目前条件下,仅依靠高校培养是难以完成“卓越计划”的,需寻求企业的参与,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企业对于“卓越计划”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具发言权。工科院校的毕业生绝大多数都会进入企业,参与具体的工程项目。而一个项目需要学生多种能力的体现,如专业知识运用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创新能力、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有的国际项目甚至需要掌握外国文化和外语应用能力。不同高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综合素质,企业最有发言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参与“卓越计划”对于提高工程技术人才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显著作用。

2.企业能够把握未来人才需求的趋势。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一些具有影响力的重大项目也越来越多,对于这些重大项目参与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一些重大项目而言,以前所学的一些既有的工程知识有可能难以适用,工程技术人员面对的是全新的项目技术攻关。因此如何引领未来的工程师们具备参与新时代大型项目的能力,站在工程项目第一线的企业更有发言权。

3.企业的真实环境对于高校而言具有不可复制性。以前几乎所有高校在实践教学中均设置了校内实验课、课程实习以及到企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等环节,但是由于企业并未真正参与进去,从而使得这些实习仅仅流于形式,学生到这些企业完全以一种凑热闹的心态走马观花,并未有实质性的收获。这种校企合作较多也是靠院校与企业负责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来维持的,并未体现校企双方双赢的机制。实际上无论是校内实习还是校外实习,并未让学生真正参与企业的生产环境,而这种环境对于高校而言是难以模仿的,具有不可复制性。因此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可以让他们更清醒地认识自己知识与能力,从而对自身的不足及时加以弥补。

三、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可以采取“3+1”的联合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3年时间内完成学校理论教学和简单的实践教学,剩下的1年时间在企业完成相关的实践学习[3]。在“卓越计划”中的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双导师培养模式。双导师制模式是指“卓越计划”不仅需要高校老师的参与,同时也需要企业师傅的参与,由老师和师傅共同培养学生。老师主要讲授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师傅主要传授实践技能。为了能够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去,企业的师傅需与高校的老师一同制定学生的课程体系以及培养方案。在学校学习阶段主要以高校老师传授专业知识为主,同时鼓励企业师傅进课堂,通过较短课时的讲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在企业学习阶段主要以企业师傅为主,但在必要的时候需要高校老师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传授会让学生掌握的更深更牢。通过双导师制可以发挥校内外导师各自优势,弥补相互不足,从而保证理论知识与工程设计更好的结合。

2.订单式培养模式。由于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还是让学生进入企业,从而参与工程实践服务于社会。企业对于未来不同类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以及发展趋势均比高校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且企业对其本身未来的人才发展规划了然于心。因此由企业提出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各种类型人才的数量,把人才当作产品一样来定做,从而与高校在原有通用培养标准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再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附加培养方案,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培养出的人才能够胜任企业的工作,还可以保证企业人才结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3.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高校的优势在于具有较为系统的理论教学体系,企业的优势在于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高校的目标是为社会输送人才,企业的目标在于创造价值和追求利润。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可以更好的将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价值追求结合起来。目前较多的企业,特别是一些著名的大型企业,均把企业产品的科学研究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科研而言,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过程的监控、研究成果的产品开发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一切均是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优势,因此让学生和教师参与高校的科研对于维持良好的校企合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这样就形成了学校教学—企业研究—企业生产三阶段的合作链,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企业的科研事业均有积极的意义。另外高校教师在参与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将自己实践的经历和体会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可以保证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保障措施

“卓越计划”是一个全新课题,几乎所有高校均在探索之中。要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个人认为应从政策保障、机构保障、师资保障、资金保障以及人才输送保障几个方面着手。

1.政策保障。钱学森先生的老师冯?卡门有句名言:科学家研究已有的世界,工程师创造未来的世界。因此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国计民生的大事情,涉及经济、劳动人事、知识产权、劳动保护、税收等方面的工作[4],仅靠国家教育部门的参与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广泛支持。为了保障“卓越计划”的实施效果,从大的方面讲应从国家层面制定相应的政策,呼吁全社会的加入,利用社会可利用资源。如对于参加“卓越计划”校企合作的企业,国家在企业发展政策上应有所倾斜,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提高其积极性。从小的方面讲,高校本身也应制定相应的政策给予参与教师一定的激励。目前工科高校较为注重教师参与纵向课题,考核的重点也是教师理论成果的突破,如学术论文的发表以及学术专著的撰写,对于教师参与应用型的横向课题或者是工程实践并未给予足够的考虑,因此高校现有的考核政策与绩效机制理应得到相应的调整。

2.机构保障。“卓越计划”中的校企合作分为三年的校内学习和一年的企业学习。校内学习阶段主要完成工程基础教育的任务,企业学习阶段主要完成工程职业教育的任务。对于校内学习而言,很多高校轻车熟路,因此校企合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一年的企业学习。为了保障企业学习具有良好的实施效果,需建立由高校和企业联合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委员会领导可由高校校长或者教学校长与企业董事长或者总经理担任,委员可由相应专业的学院院长或教学院长与企业的高层以及高校教授、副教授、博士与企业高工组成。委员会下设立日常事务管理办公室,负责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以及协调工作。

3.师资保障。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成功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需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给予很大的支持。工程学科自身的实践性及创新型要求高校教师在系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而后一种能力正是目前高校工科教师最为缺乏的。为了提高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应该提出一些刚性要求,如参与“卓越计划”的教师至少应有一定年限参与工程实践的经历,对于不满足要求的教师,学校应安排他们去企业进行实践。另外高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建立合格的师资队伍,除了培养校内专职教师以外,也可以通过聘用的方式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进行校内授课,从而弥补目前专职教师不足的状况。

4.资金保障。在企业学习阶段会涉及到组织管理、场地提供、食宿安排等事务,难免会产生一定的经费开销。而企业以追求经济利润为主要目的,在较大的开销面前可能会降低其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政府应为高校提供经费支持,从而保障高校有专项资金用于“卓越计划”的实施。另外对一些参与“卓越计划”积极性很高、实施效果较为显著、校企合作成果丰富、对于人才培养起到很大作用的高校与企业,政府除了给予名誉嘉奖之外,也应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从而保证“卓越计划”向长期纵深更好地发展。

5.人才输送保障。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难免存在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等负面情绪。为了校企合作长期有效地进行,人才输送保障可能是提高企业积极性的一条有效途径。所谓人才输送保障,是指在校企合作之初,高校与企业签订有利于企业人才培养的协议,培养的方案按照企业的规格要求开展,并且在协议书中双方承诺,若最终联合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参与合作的企业有优先用人的权利。如此企业则会感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为企业自己培养人才,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以后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从而提高其积极性。人才输送保障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促进双方合作长期开展下去。

“卓越计划”是保证我国人才能够满足未来工程要求的关键,而校企合作又是“卓越计划”实施的关键。由于“卓越计划”是个新兴的课题,如何成功地实施“卓越计划”可谓见仁见智,但研究者对于校企合作重要性的认识存在惊人的一致。本文研究了校企合作的模式以及如何保障校企合作在“卓越计划”中的实施。对于“卓越计划”的其他方面,笔者将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2]季沛,韦钢,杨宁.应用型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管理,2012,(6):39-40.

[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36.

未来工作计划篇8

为渭南烟草公司教育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思路,构建了以培训项目为主线,战略驱动型需求管理和平台管理为基础的集成培训管理体系。

关键词:培训 管理 体系

1 公司的培训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尚未能系统构建战略驱动型的集成培训管理体系 从总体上来看,渭南烟草公司的培训管理体系仍然属于业务或者部门驱动型管理体系。目前的培训模式仍然是就现在业务开展效率提升型培训,未能与发展战略结合形成战略驱动型培训模式,在计划管理过程中未能实现与战略发展的紧密结合。培训资源的获取往往随着培训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未能形成课程体系、师资来源和培训资源构成的稳固平台,培训工作缺乏平台支撑,培训资源贡献困难,培训效果不稳定,培训可持续性差。渭南烟草公司的培训管理过程中,培训项目的推进仍缺乏平台资源支撑,职责体系的支持和项目管理能力的基础,未能将战略、需求分析、计划管理、项目管理、组织机制集成并推进培训项目的推进。

1.2 培训计划管理缺乏战略前瞻性和协同性

1.2.1 培训计划依赖业务驱动而非战略驱动。渭南烟草公司的培训计划制定过程是先由各部门自行上报年度培训需求计划,人事劳资科根据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开发规划,结合各部门年度培训需求及上年度培训情况,于每年12月制定下一年《年度培训计划》,审核批准后,以文件形式下发,按照文件具体执行。这种管理方式导致,各个部门提交的培训需求计划成为编制年度培训计划的主要依据,由于各个部门存在部门墙和部门利益,计划的提交往往出于部门现存问题的需要,造成先有问题后有计划的局面,不能与公司未来的战略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前瞻性的制定培训计划。

1.2.2 培训计划制定缺乏战略评审,无法保证培训工作与战略发展的协同性。由于企业在制定培训办法时缺乏必要的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目标设置,各部门上报的培训需求成了制定培训计划的唯一依据,加之人事劳资科在制定全公司培训计划时,缺乏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对计划的综合评审,这就降低了作为全市系统培训计划应有的统筹安排和权威性,使培训计划是否必要,是否真实,全部依赖于部门领导的工作水平和对培训的认识上,培训计划的真实性、可行性、必要性存在风险。

1.3 培训需求分析不足 调查显示接受培训的中、高层管理者和员工对培训内容的认可度一般,企业在具体制定培训计划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做出的粗略估计。并未能真正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对需求进行细致的分析。需求不仅是员工的需求还包括企业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需求收集和分析并没有系统开展,主要在部门层面经过简单的沟通获得,对需求的类型、需求的满足时间、需求的变化趋势无法实现前瞻性的预测。

1.4 尚未能区分培训项目和培训平台,建立可持续的培训资源支撑平台 目前渭南烟草公司的培训工作尚未能区分培训项目和培训平台进行针对性地分类管理。项目培训过程中资源共享程度低,培训工作是以项目形式开展。每个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依赖不同的师资、课程体系、授课方式等,在培训项目开展过程中逐步开发和积累培训资源,往往实施过程中匆忙应对,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培训资源平台,导致培训能力未能随着培训项目的逐步开展而得到培养。

1.5 培训项目管理能力不足 培训往往是以项目形式开展的,目前项目管理过程中,渭南烟草公司组织上采用的是职能型团队组织方式,对参加培训的人员管理松散。项目的计划、组织、实施、评估、反馈等环节未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

2 渭南烟草公司集成培训管理体系构建

2.1 集成培训管理体系构建原则

2.1.1 战略驱动原则

培训目的在于更好地推动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因此要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结合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制定切合企业实际的员工培训计划。制定出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培训管理体系是保障培训工作顺利、高效开展的关键环节和基本保障。

2.1.2 培训平台构建与培训项目分离管理原则

新的培训管理体系应该能够帮助企业随着培训项目的开展,逐步培养和建立培训资源平台,逐步丰富课程体系、师资库建设、培训保障体系、培训资源平台管理制度等,构建可持续性的培训平台,塑造公司的培训能力,为未来源源不断地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奠定基础[2]。

2.1.3 培训需求管理与培训资源平台构建相结合的原则

需求管理应该从具体的培训项目工作中剥离出来,构建需求综合分析和预测能力,帮助企业前瞻性地、细致地分析培训需求的类型、特征和需求量的变化趋势,并将需求分析与培训资源平台的构建结合起来,成为持续培训能力的两个重要基础力量。

2.1.4 以制度和流程集成资源推动培训项目实施的原则

为了推进培训项目的有效实施,企业在需求分析和平台构建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培训项目管理能力,通过调整授权和职责体系,培训管理制度和流程来提高培训项目实施效果和效率。

2.1.5 实效性原则

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是培训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企业培训管理体系实效性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把培训效果作为最终的衡量指标和目标。

2.1.6 动态调整原则

培训体系要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内外部环境以及国家政策法规等因素适时调整并设计培训课程,不断更新员工知识技能结构与内容,发挥培训的前瞻;完善培训管理程序及保障体系,用丰富、实用的培训手段不断确保体系的可操作性;在操作中不断评估、持续改进。

2.2 渭南烟草公司集成培训管理体系构成要素

2.2.1 渭南烟草公司集成培训的组织管理

根据集成培训管理工作的需要,公司成立培训管理委员会,在各个职能部门设置培训管理岗位,在相关职能部门增加培训职责,在区、县公司负责人岗位职责中增加培训工作职责。为了激励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建议公司将培训工作与薪酬及激励体系的设计结合起来。首先,对每个员工的教育培训记录进行登记,作为薪酬考核、员工晋升的依据。对每个员工的培训情况进行记录和存档,录入培训信息系统。其次,设计薪酬考核和晋升的培训教育标准。建议公司将教育培训记录纳入员工考核范围,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将晋升与培训管理相结合,制定各类职位晋升需要的培训标准。应知应会的培训未通过不得晋升到该岗位。制定满足各类岗位的专业技术资格和技术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2.2.2 渭南烟草公司集成培训的项目管理

培训工作主要以项目形式开展的,培训项目的管理主要涉及到项目的建议、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价,以及管理过程控制等工作内容。在新的培训管理体系中,培训项目的形成不能完全由各个部门提交的培训计划作为依据,要结合需求分析形成计划和平台资源状况,经过评审之后方可立项。项目推行过程中需要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的形成要与需求计划相匹配,评价结果需要与职责体系相联系。具体工作包括:培训项目立项审批、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建议书的审批、项目实施管理,项目评估管理。

2.2.3 渭南烟草公司集成培训的需求管理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确保培训工作是否有成效的关键环节。该环节的科学有效直接决定了培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影响到整个培训工作的绩效和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每年年底根据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分析人力资源及相应能力需求。前瞻性地分析公司发展战略带来的人力资源需求和能力需求,列出岗位提升、转换、人员晋升和新进入员工规划带来的新需求,按照人员成长规划分析培训需求。通过向公司高层领导、各部门领导、各部门管理骨干、关键岗位员工及部门普通员工发放问卷、访谈和座谈,有序分析培训需求,整理成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并通过培训管理委员会汇报,作为培训计划制定的依据。

2.2.4 渭南烟草公司集成培训的平台管理

培训平台是根据企业培训发展规划设立,由课程体系、师资库、支撑资源构成的培训资源库。课程体系划分为通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类。通用课程包括全部员工应知应会的通用能力培训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按照岗位类型划分,为该岗位上应知应会的通用技能,划分为管理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专业课程为前沿课程,未来发展中需要培养的能力提高课程;建设师资库,通过评审和筛选,聘用内、外部师资做出长期培训的资源基础;建立支撑资源体系包括培训场所、培训设施、培训设备、培训工具等。

3 结论

渭南烟草公司新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管理、项目管理、需求管理和平台管理四大要素构成,四个要素相互协同,共同构成可持续的战略驱动型集成培训管理体系。为渭南烟草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管理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芳.A公司员工培训管理体系的研究与设计[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5月.

[2]姚春澜.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管理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管理学院,2009年5月.

上一篇:运营季度总结范文 下一篇:公司月度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