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个人小结范文

时间:2023-10-22 13:03:36

事业单位个人小结

事业单位个人小结篇1

一、改革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在事业单位全面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把聘用制度作为事业单位一项基本的用人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搞活内部分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督,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制度;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

二、改革的范围和对象

1、除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以外的所有事业单位(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都要实行人员聘用制改革。实行人员聘用制对象包括单位在编在册的原固定用人制度职工,合同制职工和新进人员(含工勤人员)。

2、党政机关和参照、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中未列入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人员。

3、被有关部门列入中介机构和协会清理整顿范围的事业单位,按鄂政发[*]14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4、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按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要求组织实施。

5、对于职能基本消失,长期不能运转或因其它原因不便组织开展人员聘用制改革的单位,由主管部门写出专题报告,报县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可暂缓进行人员聘用制改革。

三、时间安排及实施步骤

全县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从今年9月起启动,至12月底结束,基本建立起正常、规范的人员聘用制度。整个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工作准备阶段(*年9、10月)

1、宣传发动。召开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动员大会,学习国家、省、州、县有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文件,吃透政策,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国家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省、州的要求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县直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也要相开会议,层层动员,对本系统、本单位的改革工作进行具体安排。

2、调查摸底,清理非编人员。各单位要依据编制员额,填写《党政机关事业编制人员调查表》、《事业单位在编人员调查表》、《事业单位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调查表》和《事业单位非编人员调查表》,对单位人员进行全面清理,并做好非编人员的辞退工作。对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要载明离岗时间、原因、去向及处理意见,各类调查表于9月30日前交县人事局。

3、拟定改革方案。

(1)拟定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实施方案。依据全州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全县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实施方案,并报州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县直事业单位要拟定推行聘用合同制改革的实施方案。

(2)拟定岗位设置方案,科学设置管理、专技、工勤岗位。事业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任务,以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员额为基数,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岗位,并编写岗位说明书,内容包括:岗位职责、任职资格和条件等。其中,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应按国家规定的结构比例设置,报职改部门审批后方可组织竞争上岗。

(3)拟定竞争上岗方案。竞争上岗方案要充分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并严格按照以下程序和办法进行:公布岗位、组织报名、资格审查、组织考试、演讲答辩、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确定上岗人选。具体操作按建发[*]16号,建政发[*]20号和建政办发[*]112号文件规定执行。

(4)拟定内部分配方案,理顺分配关系。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根据单位分类实际,制定单位内部分配方案,搞活内部分配。财政拨款的纯公益类事业单位可将国家规定工资中固定部分直达个人,活的部分集中到单位与工作业绩挂钩,作为效益浮动工资拉开档次重新分配,也可将国家规定工资中活的部分与单位收益中可用于分配的部分捆在一起重新分配。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补贴、规费收入和政府定价收费的准公益类事业单位,比照财政拨款单位执行,也可将现行工资作为档案工资保留,在工资总额框架下,采用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效益工资的“三元”结构方式,自主制定分配标准。资金来源主要靠经营性收费的单位收入分配应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可结合财政补贴情况,实行多元工资制,包括实行岗位工资、结构工资、课题工资、绩效工资、课时工资、协议工资等。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无权自行确定自己的收入分配方式和分配标准。单位内部分配方案应报主管部门批准和县人事局审核备案后组织实施。

(5)拟定未聘人员安置方案。对事业单位未聘人员原则上以内部消化为主,运用多种途径安置。未聘人员安置方案应包括内部退养、辞职辞退、待岗及自主择业、经济补偿和保险统筹等方案。

4、改革方案报主管部门和县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

5、召开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审议改革方案。通过初审的各种改革方案必须经本单位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审议通过。采用职工大会形式审议方案的,应有本单位职工80%以上人员出席;以职代会形式审议的,须有全体职工代表2/3以上出席,参会人员半数以上赞成为通过。审议通过后的改革方案,报县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备案后实施。

(二)实施聘用阶段(*年11月至12月中旬)

1、公布改革方案。

2、竞争上岗,确定岗位。具体要求按州组文[*]15号第4条15款规定的程序和办法执行。

3、签订聘任、聘用合同。

(1)单位与被聘人员签订专业技术职务、管理人员、工人技术等级聘任合同(聘约),并进行合同鉴证。

(2)单位与被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书。在签订聘任合同的基础上,由事业单位法人代表与所属人员严格按[*]35号、鄂办发[*]1号文件规定的政策、程序和内容,使用人事部门规范的合同文本签订,并办理聘用合同鉴证。

4、落实聘任岗位待遇。各单位根据竞争上岗结果,本着“岗变薪变,绩优薪优”的原则,按照向县人事局备案的内部分配方案,落实岗位待遇。

5、未聘人员安置。下列情况,按照州组文[*]15号规定执行,即对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人员,本人自愿,经单位同意,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内部退养;对改革中拒绝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给予3个月的择业期,择业期满后劝其办理辞职手续,对拒不办理辞职手续的应予辞退;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未聘人员自愿与单位解除用人关系的,单位应主动为其补办养老保险手续,并按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中小学教师内部退养,要在摸清底数,从严控制的基础上,由本人申请,单位批准。

6、领导人员的任用。事业单位副科级以上领导人员的任用主要实行委任制,也可实行聘任制或聘用制。聘用领导岗位人员,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三)规范完善阶段(*年12月中下旬)

1、本次改革以前已实行聘用合同管理的单位,仍在合同期内的合同继续有效;合同期满的,要续签聘用合同。

2、已实行聘用合同管理的单位,要根据要求制定岗位设置方案,编写岗位说明书,制定内部分配方案,按本次改革规定时间报县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其中内部分配方案报县人事局备案。

3、单位对实行人员聘用制改革工作进行总结,形成总结报告,报县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县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领导小组组织验收,对全县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将工作总结报州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

(一)严格执行政策和工作程序。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认真贯彻[*]35号、鄂办发[*]1号、州办发[*]15号、州组文[*]15号,以及省、州组织、人事部门其他相关配套文件精神和建发[*]16号、建政发[*]20号、建政办发[*]112号文件规定。要坚持贯彻执行有关政策同本单位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解决当前问题同单位的长远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又实事求是,稳步推进,切实增强改革的效果。

(二)搞好分类指导。事业单位情况千差万别,改革决不能搞一种模式,工作指导更不能搞“一刀切”。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系统、不同行业、不同特点、不同基础条件的单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三)坚持走群众路线。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必须相信和依靠群众,坚持公开、公正、平等、协商的原则,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改革的实施方案、岗位设置方案、竞争上岗方案、分配改革方案、未聘人员安置方案等,均应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并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和县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备案。

事业单位个人小结篇2

一、理清思路,精心谋划,确保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顺利实施

一是理清工作思路。我们对全县500余家事业单位进行了认真梳理分析,提出了“分类实施,宜合则合,逐步覆盖”的工作思路,即对公益性强、服务范围广、独立运行较好的教育卫生系统事业单位率先全面展开,对规模较小、业务面较单纯的事业单位整合纳入部门考核体系,对城建、农业、文化等领域规模较大、相对集中的事业单位逐步覆盖。二是完善组织机制。根据省、市要求,我县及时调整成立了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为主任,纪检、组织、机构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审计、统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牵头召开了事考委全体人员工作会议,制定印发了《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工作规则》,明确了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分工及推进时间要求,县编办作为考核工作的牵头部门,承担考核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职责,具体负责做好制定考核办法、审核考核细则、拟定考核方案、统筹组织考核、提出考核等次建议、组织考核委员会会议等工作。考核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作为考核工作的参与部门,承担参与实施监督考核、按职能认定和兑现考核结果等工作职责。教育、卫生主管部门分别成立了专门的考核工作班子,其他成员单位明确了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联络员。三是科学制定考核办法。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和总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做法的基础上,立足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教育卫生系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在考核范围的确定上,将教育卫生系统164个事业单位率先纳入考核试点范围。在考核指标的设置上,我们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在共性指标中除登记监管这一基本要求外,更加突出了社会评价,对民主评议和民意调查提出了量化要求,占总分值的20%;个性指标重点围绕事业单位的工作目标、标准化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设计,突出公益性和自我发展,占总分值的70%。在考核细则的制定上,具体分析了各单位的行业特点、客观条件,注重差异性,不搞一刀切。教育系统对142个单位按照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制定了3类考核细则,卫生系统对22个单位按照医疗机构性质制定了9类考核细则。在考核程序上,按照制定细则、单位自评、实地考核、社会评价、确定等次、公示备案的程序进行。在考核结果的使用上,我们提出了“五个挂钩”:即与考核奖金挂钩,对考核等次为A级的单位,年末给予一次性奖励,其中在职在编人员50人以下的(含50人),按每人500元的标准核拨,超过50人的,给予单位3万元的定额奖励;与干部使用挂钩,连续两年考核等次为A级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主要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可优先提拔重用,当年考核等次为C级的单位,对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与奖励指标挂钩,A、B、C三个等次的奖励优秀指标分别为16%、13%、10%;与机构编制挂钩,A级单位优先给予机构编制方面的支持,法人信用等级评定直接确定为“五星”级;与个人奖惩挂钩,被考核单位要根据《考核细则》制定本单位人员考核办法,按月或季度考核,考核结果与人员奖金分配、绩效工资、评先树优挂钩。

二、周密考虑,统筹安排,确保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稳妥推进

一是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和业务培训。召开了全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动员会议,各乡镇党委副书记、教办主任,纳入绩效考核试点范围的各中小学和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并对考核组全体工作人员、事业单位法人代表进行了业务培训。二是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考核路子。我们先后组织相关部门召开3次座谈会,深入到15个事业单位开展集中调研,认真听取对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考核办法进行反复论证和修改。在民主评议方面,乡镇事业单位的民主评议通过召开会议发放民主评议票的方式进行,乡镇中小学和卫生院合并一张民主评议票进行测评,参加范围为部分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机关中层干部、部分村居负责人、部分“两代表一委员”、部分群众代表,不少于80人;县直事业单位的民主评议采取无记名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教育卫生系统事业单位合并为一张民主评议票进行测评,发放的范围为县级领导、“两代表一委员”、部分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事考委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教育卫生系统主管部门中层干部、部分群众代表和服务对象,不少于120人。在民意调查方面,具体到卫生系统事业单位,我们随机抽查的对象为医生护士代表15名、病人及病人家属代表15名、群众代表20名;针对中学学段,我们样本抽查的对象为30名学生代表(三个年级分别随机抽取一个班级,每个班级随机抽取10名学生)、20名教师代表、电话访问20名学生家长;针对小学学段,鉴于学生尚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我们样本抽查的对象为20名教师代表、电话访问30名学生家长。为统一标准和尺度,民主评议票和民意调查问卷均设置为满意10分、基本满意7分、不满意3分、不了解不占分四个档次。三是严肃纪律确保绩效考核公平公正。在考核人员选配上,县事考委办公室从成员单位中抽调了20名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扎实的人员负责共性指标的考核,从教育卫生主管部门考核“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了20名专业人员负责个性指标的考核。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分别成立了2个考核组对教育卫生系统事业单位进行考核,并明确了考核纪律。

三、严格程序,兑现奖惩,确保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严格按规定程序评定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实行考核组负责制,在考核组汇总的基础上,事考委办公室汇总出考核最终结果,并经事考委会议审议,初步评选出A级事业单位27个(教育系统22个,卫生系统5个),B级事业单位127个(教育系统110个,卫生系统17个),C级事业单位10个(教育系统)。A级事业单位经纪检监察、、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一票否决”的部门进行了审核把关。A、B、C三个等级的事业单位在主管部门门户网站和公示栏内进行了为期7天的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二是严格兑现奖惩。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已经纳入了我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相继召开了书记办公会、县委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三是充分发挥好绩效考核结果的激励约束作用。以县事考委文件的形式将考核结果向教育卫生主管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进行反馈,对存在突出问题和评定为C级的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督促抓好整改,并指导被考核单位建立完善内部考核奖惩机制,通过层层考核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作者系中共汶上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编办主任E:CWK

事业单位个人小结篇3

一、单位基本情况

为更好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一审二帮三促进”的作用,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县审计服务站”,为县审计局下属正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6名。现有人员7名,均为管理人员。

二、岗位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㈠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㈡基本原则

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坚持科学设岗、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坚持公开平等、以人为本、依法办事;坚持责权明确、能上能下、岗变薪变。

三、拟设置岗位情况

我局下属的审计服务站拟设置岗位总量7个,其中:管理岗位1个,专业技术岗位6个。主体岗位以审计、会计、工程、经济等专业为主的专业技术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占岗位总量的86%,管理岗位占14%。

㈠管理岗位的名称、等级、数量

总数1个,占单位岗位总量的14%,其中九级职员1人。

㈡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数量及结构比例。

1.中级岗位3个,占专业技术岗位比例50%%。其中八级岗位1个,九级岗位1个,十级岗位1个。

2.初级岗位3个,占专业技术岗位比例50%。其中十一级岗位2个,十二级岗位1个。

四、组织领导及实施方法、步骤

(一)岗位设置工作组织领导等情况

为做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成立我局岗位设置工作领小组,局岗位设置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

(二)岗位设置具体实施方法、步骤

设置工作总体安排从2013年5月10日开始,6月30日完成。具体分以下五个步骤实施:

2013年5月10日—15日,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并公布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广泛听取职工对实施方案的意见,由局岗位设置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

2013年5月16日—20日,上报核准岗位设置方案至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领导小组核准、备案。

2013年5月21日—30日,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2013年6月1日—25日,按照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等有关文件规定,组织实施竞争上岗或考核上岗。

事业单位个人小结篇4

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现就我县县直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要求

从现在起到年底,县直所有事业单位全部完成人员聘用制实施工作,力争在两年内建立健全完善、规范的事业人员聘用工作制度,实现聘用制度的正常化、规范化。

二、实施范围

事业单位除按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以及在事业单位改制中转制为企业的单位外,都要实行人员聘用制度。使用事业编制的社会团体,除上级规定按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的外,也要参照本实施意见实行人员聘用制度。

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任用,要在规定的领导职数限额内,按干部管理权限,采取直接聘任、招标聘任、推选聘任、委任等多种形式任用。

三、方法步骤

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要严格按《乐亭县县直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规定的方法程序实施。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建立组织。

县成立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张贺明同志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孟宪福同志,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郑银同志任副组长,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编制、财政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管理权限分别设在县委组织部、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直各单位也要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聘用制领导小组,负责本系统、本单位事业人员聘用制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制定方案。

事业单位实施人员聘用制前,首先要科学设置人员岗位。岗位的设置要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单位发展、人才结构和人才培养等多种要素。要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合理地设置管理、专业技术和工勤岗位,并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和聘用期限。在科学设岗的基础上,再制定本系统《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在充分酝酿、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形成,并经职工大会或职代会讨论通过,然后按管理权限报主管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

(三)动员部署。

召开职工大会,进行思想动员。讲清实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的目的和意义,端正全体职工对聘用制的认识。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公告,公布实施范围、岗位设置、资格条件和方法、程序等。

(四)竞聘报名。

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采取竞聘上岗的办法确定人员。参加竞聘的人员,根据岗位和资格条件要求,选择一至两个自身条件适合的岗位,在规定的时间内以书面形式提交竞聘申请。超过报名时限时,不得再补报或更改所报的竞聘岗位。选择提前离岗退养或自主择业的,不再参加竞争上岗。在规定时间内既不提交竞聘申请,又不选择提前离岗或自主择业的,视为自动发弃,按落聘人员对待。

(五)资格审查。

报名结束后,单位聘用制领导小组按县规定的范围和单位岗位设置的要求,对申请竞聘的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对经审查不在竞聘范围或不符合申报竞聘岗位条件的,取消其竞聘资格。

(六)测评考核。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分两步实施。

第一步:竞聘股级岗位。凡机构改革以来通过竞争上岗产生和~年以来经县政府或组织、人事部门任命的股级干部,如岗位没有变动,且年龄未达到提前离岗条件的,原则上可直接聘用,不再重新竞争。凡提拔职务的,必须参照公务员现行股级干部任免的规定,通过竞争上岗的办法产生人选。

第二步:竞聘一般工作人员岗位。竞聘一般工作人员岗位,应采取民主测评与答辩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但根据单位工作特点和具体实际,也可以采取民主测评、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1、民主测评。民主测评即全体工作人员和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分别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给每个竞聘人员进行综合打分。领导班子测评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全员测评票去掉三个最高分和三个最低分,然后取平均分为测评考绩。各层次的测评均以百分制记分,领导班子测评分数占总分数的45%,全员测评的分数占总分数的35%。

2、辩答考核。每个竞聘人员都要根据所报竞聘岗位进行上岗演讲,单位答辩考核组可提出问题要求竞聘人员当场答辩。答辩考核由各单位聘用制领导小组集体研究组建答辩考核组,一般应由七到九人组成,以百分制记分,去掉了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是低分,取平均分。答辩考核占总分数的20%。

(七)、定岗、公示。

股级岗位和一般工作人员岗位竞聘的测评、答辩、考核工作结束后,由单位领导班子根据竞聘结果集体研究平衡确定每个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岗位,并由竞聘领导小组审核把关后进行公示,中层以上管理岗位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岗位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其它岗位公示时间不少于3天。

四、聘后管理

(一)合同管理。

凡受聘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要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并按有关规定到县人事部门进行鉴证,实行合同管理。聘用合同使用省人事厅统一印制的《河北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聘用合同一式三份,单位和个人各执一份,存入本人档案一份。合同期限一般签订3年,符合《实施细则》相关规定的,也可以签订长期合同。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抵压金、抵压物或其它财物。

有关聘用合同的变更、终止和解除、违反和解除聘用合同的经济补偿、新聘人员试用期等,均按《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聘用考核。

聘用单位对受聘人员的工作情况实行年度和聘期考核。考核工作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实行领导评鉴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考核工作实绩与考核工作态度相统一的办法,以岗位职责和年度或聘期工作任务为依据,全面考核聘用人员的德、能、勤、绩,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4个等次。考核结果做为续聘、解聘或调整岗位的主要依据。考核的具体程序、结果的使用等均以按《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三)受聘人员待遇。

受聘人员的工资待遇,本着在什么岗位,受聘什么职务,享受什么待遇的原则,根据岗位和贡献大小、国家和省的工资政策、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等因素确定。经费主要靠

财政拨款的,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对工资中活的部分搞活内部分配;差额补贴的,随着补贴比例的逐步减少,经批准逐渐加大内部分配自;经费完全自理的,允许自主决定内部分配。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可试行绩效工资、协议工资、工资总额包干、工资总额与综合效益挂钩、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以及年薪制等分配办法,受聘人员的原工资作为档案工资保留。

受聘人员应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参加并享受社会保险及《实施细则》规定的其他待遇。

五、落聘人员安置

因编制、职数、能力、表现等原因未被聘用的人员为落聘人员。对此次实施竞聘的落聘人员,要坚持以内部消化为主的原则,采取培训提高、转岗聘用等办法,在本单位、本系统内给予妥善安置。以后逐步理顺到国家和省规定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安置原则上来。

同时,鼓励落聘人员自主择业。落聘人员在落聘期间,由单位确定给予不低于省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待遇。

六、人员分流政策

此次事业单位实施人员聘用制前,先分流部分工作人员。

(一)、办理提前离岗退养。

截止到~年底,男满55周岁(1951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女干部满50周岁(1956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女工人满45周岁(1961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且连续工龄满XX年以上,本人自愿,单位同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可办理提前离岗退养,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再办理正式退休手续。离岗退养期间,享受现行档案工资待遇和各种社会保险待遇,不再享受工资结构以外的各种福利待遇。遇国家或省出台新的调资政策时,按在岗人员政策调整档案工资。

(二)、置换身份,解除劳动关系。

本人自愿申请,单位和主管部门同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与所在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置换干部或工人身份。转换身份的,按工作年限计算,以每满一年5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金,达不到XX元的按XX元补偿。工作人员置换身份后,与原单位脱离关系。其人事档案由个人到县人才劳动力市场办理人事,人事费和各种社会保险费均由个人支付。

(三)、自主择业,享受XX年社会保险待遇。

本人自愿,单位和主管部门同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可与原单位脱离关系,自主择业。从批准之日起,享受XX年同类在岗人员的各种社会保险待遇(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XX年的,至法定退休年龄止),个人负担部分也由原单位支付。其人事档案由个人到人才劳动力市场办理人事,费用自理。遇有国家或省出台新的调政策时,按在岗人员的调资政策调整档案工资,XX年内并可按新的工资标准享受各种社会保险待遇。保留原身份。

(四)、自主择业,享受3年工资保险待遇。

本人自愿,单位和主管部门同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可自主择业。从批准之日起,3年内享受在岗人员的档案工资及社会保险待遇,遇有国家或省出台新的调资政策时,按在岗人员调整档案工资,并享受新档案工资标准的待遇。3年后,与原单位脱离关系,其人事档案由个人到县人才劳动力市场办理人事,保留原身份。

七、几点要求

(一)、加强领导,严肃纪律。事业单位实施人事聘用制,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广大干部职工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因此,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省、市总体要求和县《实施意见》、《实施细则》的规定,认真、细致地抓好组织实施工作。组织、人事部门要充分发挥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及时发现并纠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违反政策规定的行为,防止聘用过程中出现、打击报复、优亲厚友等不良行为,坚决杜绝不稳定现象的发生,对违反政策规定的要追究其责任。各主管部门要积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对本系统内事业单位的聘用工作负总责。各事业单位,要从单位事业的长远发展着眼,认真谋划,周密安排,精心组织;要着眼于建立聘用制度的长期运行机制,认真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确保聘用制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坚持原则,严格程序。实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要切实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各单位制定的聘用制实施方案,必须经职工大会或职代会讨论通过。组织实施竞聘前,必须公布空缺岗位及其任职资格条件,要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将整个聘用过程置于干部职工的监督之下,确保聘用过程公平、结果公正。

(三)、积极推进,稳步实施。实施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要认真贯彻积极、稳妥的方针,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充分考虑群众对改革的承受能力,要加强宣传,充分发动,周密安排,稳步实施,做到工作不断,队伍不乱,人心不散。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职工正确认识改革,积极参与改革,确保人员聘用制工作的按期完成。

二五年五月十八日

事业单位个人小结篇5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建立有利于政事职责分开、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符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通过结构调整、整体改制、核减空编等途径,使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得到合理精简,控制在绍兴市属县(市)平均数以内;通过资产置换、资产重组、资产出让、吸引民间投资等途径,初步形成事业单位举办主体、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化格局,增强事业单位发展动力;通过深化内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改革,充分调动事业单位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和社会竞争力。

事业单位改革遵循以下原则:

(一)政事分开原则。按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合理划分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的职责,目前由政府机关承担的事业性工作要移交给事业单位,由事业单位履行的行政职能要收归政府工作部门;改变政府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简政放权,理顺关系,使事业单位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

(二)分类指导原则。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对事业单位进行科学分类;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确定不同的改革目标,采取不同的改革方式,制订不同的管理办法;从实际出发稳步推进,不搞一刀切。

(三)市场化原则。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凡是能面向市场经营的事业单位,要积极面向市场;能由市场承担的职能,要改变国家包办的格局,引入市场机制,广泛利用和发掘社会资源,形成事业单位举办主体和产权的多元化。

(四)精简高效原则。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出发,精简事业单位机构,压缩冗员,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和按劳分配的工资制度,着力改变事业单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状况,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

二、改革的方向

科学分类是搞好事业单位改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要把现有事业单位按照所承担的主要职能、市场化程度以及发展方向等综合因素,将其划分为监督管理、社会公益、中介服务和生产经营四个大类。根据不同类别确定不同的改革方向。

(一)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

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指目前完全或基本依据法律、法规授权或依法接受委托,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

这类单位的改革方向是,结合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对其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逐步划转行政机构;对符合公务员法规定的,按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报批手续。履行行政职能依法收取的规费等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项经费由同级财政按履行职能的需要予以安排。

今后,此类事业单位要依法设立,严格控制。

(二)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

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指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以及为政府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对这类单位要根据职责任务和市场化程度的不同,具体划分为纯公益性和准公益性两个小类,实施相应的改革和管理。

1.纯公益性事业单位。指由政府举办,主要从事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社会秩序和公民基本社会权利的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其举办宗旨和业务范围,由政府确定并严格执行,所需经费由财政保障。

2.准公益性事业单位。指由政府举办,并根据政府确定的公益目标开展相关业务活动,在确保实现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法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经费由财政适当支持的事业单位。

对公益类事业单位,要结合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合理结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公益事业,完善公益服务体系;要建立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制度并严格考核,加大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力度,保证其公益目标的实现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

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主要指利用专门知识和技能,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发挥服务、沟通和中介功能,实行有偿服务,承担相应法律和经济责任,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和服务对象监督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在管理模式上,依照章程或有关规则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在运作方式上,依法通过资格认定,依据市场规则,建立自律性运行机制;在服务目的和服务行为上,以体现社会效益或社会价值,依据市场和物价有关规定收取相应费用。

(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

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指直接面向市场从事生产、经营和开发性活动,所需经费按国家有关规定,依靠自身生产经营活动解决的事业单位。

中介服务类和生产经营类单位,目前完全或主要从事中介服务和生产经营活动,已经实现或经过相应调整后可以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是逐步转企改制,依法进行企业注册,退出事业单位管理序列。

今后,不再批准设立以赢利为目的,可以社会化、市场化的事业单位。

三、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理顺管理体制。把政府对事业单位直接、微观的管理转变为间接、宏观的管理。政府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管理主要是政策引导、依法监督、搞好服务,不应干预事业单位日常事务,使其拥有决策、人事、财务等方面的自,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

(二)调整布局结构。按照区域覆盖、就近服务、优势互补的要求,统筹规划、合理调整事业单位布局结构,撤销和重组设置不合理的机构。对职能雷同而重复设置以及服务对象单一、设置过于零散的,要予以合并;对主要为单位内部提供后勤服务的,要视情予以剥离后独立运作,改为社会化服务的企业法人。鼓励和支持事业单位加强联合,发挥整体效益。

(三)改革经费管理方式。规范事业单位财政供给范围,对经费核拨实行动态管理。改革财政资金供给方式,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办事”。强化对经费运作的监控,提高财政经费使用效益。对从事教育、基础研究、公共文化、公共卫生等公益性事业单位,严格按重新核定的人员编制安排定额补助经费,根据专项任务和建设项目需要安排定项补助资金。对其他原财政补助的事业单位,在经费安排上逐步递减。同时引进社会事业服务价格市场调节机制,除少数社会事业服务价格和收费标准由国家定价外,大部分价格和收费可在国家宏观指导下逐步放开,实行市场调节。

(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对生产经营类、中介服务类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实行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将事业单位转为企业。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时,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提倡业务骨干多入股、经营者持大股。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通过控股、参股、收购、兼并等方式参与事业单位改革。

(五)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改革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单一的委任制,引入直接聘任、招标聘任、推选聘任等多种任用方式。建立健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在事业单位内部全面建立和推行人员聘用制,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建立和完善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有条件的单位试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的用人方式。在人员选拔使用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开招考、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聘用,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深化职称改革,推进和完善评聘分离制度,严格按岗聘任,加强聘后管理,建立政府宏观指导和管理下的社会化评价机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事业单位可自主选择岗位工资、项目工资、协议工资、结构工资、年薪制、兼职兼薪等多种分配形式,合理拉开收入档次,使分配向绩效和关键岗位倾斜。健全事业单位人员人事制,扩大人事面,除监督管理类、纯公益类以外的事业单位原则上实行人事,事业单位新聘用(调入)人员一律实行人事。

四、改革的政策措施

(一)妥善处置事业单位资产。事业单位改革的资产处置工作,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规定,核实资产价值,理顺产权关系,妥善处理债权债务。

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其资产评估、产权界定、资产核销、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土地使用权处置、国有股权管理等,可参照本市企业改革的政策规定执行。

(二)搞好未聘人员分流安置。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要以单位、行业或系统为基础,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未聘人员安置制度。对事业单位因撤销、合并、改制等而产生的富余人员,要结合实际,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妥善搞好分流安置工作,为他们继续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三)完善事业单位人员社会保障制度。要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市所有事业单位职工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全面建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合理确定单位和个人缴费比例;缴费基数由“双基数”改为“单基数”。逐步实行事业单位新增人员的社会保险与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并轨。凡应当由单位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按照“谁用人谁出资”的原则由用人单位缴纳。

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前已离退休的人员,保留国家和省规定的事业单位养老、医疗待遇;事业单位转制时原正式在职的事业人员,可选择参加事业或企业单位养老、医疗保险,改制前的连续工龄经认定,视同缴费年限;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后新增加的人员,执行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制度。

(四)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宏观管理和人事监督机制。为更好地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对主要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工资调控体系,建立健全各类人员及职务结构比例的宏观管理办法,健全事业单位人员总量的调控体系,建立不同类型事业单位人员增长的调控办法。市级事业单位人员总量控制在绍兴市属县(市)级事业单位平均数内,乡镇街道事业单位人员五年内控制在600名以内。做好事业单位人事争议的处理工作,切实维护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五、改革的组织实施

事业单位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广大事业单位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到这项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领导,圆满完成改革任务。

(一)建立领导小组。

1.市建立“上虞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由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副书记和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领导小组副组长,成员由市委办、市府办(法制办)、纪委(监察局)、组织部、政研室、发改局、人事局(编办)、财政局(地税局)、审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人事局,办公室主任由人事局长(编办主任)兼任。

2.事业单位改革任务重的部门和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组织,由“一把手”负总责。

(二)明确工作职责。在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的具体领导下,市级有关部门要按“三定”方案中明确的职责分工开展相关工作。市编办负责指导并牵头协同有关部门推进各类事业单位的改革,提出改革总体方案和事业单位分类实施工作意见;市人事局负责指导、协调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市发展改革局负责指导、协调事业单位改制工作和产权制度改革;市财政局负责事业单位经费管理方式改革;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各部门和用人单位要遵循“用人单位为主、主管部门为主”的原则,主动配合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根据有关规定,从实际出发,研究提出可操作的方案,报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三)严肃改革纪律。事业单位改革涉及资产重组、人员调整,改革中要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严禁隐瞒、侵占、私分单位国有财产,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严禁突击提职、突击调动、突击评聘职称。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法违纪行为,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切实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事业单位个人小结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控测试 评价 优化

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目标并非盈利,而是提高效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一个组织提高效率、防范风险的最佳措施,因而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具有重大意义。从初步建立到最终完善,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工作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并且在基本建立了有效的内部控制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适时的动态调整。为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对其进行及时的调整,内控测试与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内控测试与评价要求对内部控制的设置情况和运行情况进行测试,从而对内部控制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健全性等方面做出评价。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对其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和评价来寻找其内部控制的缺陷和漏洞,从而及时弥补发现的缺陷和漏洞,使内部控制更加充分地发挥提高效率和防范风险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测试与评价的缺陷,然后针对现有的缺陷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期为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开展内控测试与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测试与评价的缺陷分析

(一)内部控制的标准具有偏误

从根本上来讲,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测评就是将其内部控制现状与内部控制标准进行对比,从而找出内部控制现状与标准的差异,为改善内部控制提供方向和依据。因此,内部控制的标准既是成功开展内控测评工作的必要前提,也是改善内部控制的关键所在。然而,目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还处于内部控制建设的初级阶段,并没有对内部控制标准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得内部控制标准出现了偏误。其偏误主要表现为内控标准与内控目标不一致,并且内控标准的设置不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不合理的标准必然会误导执行内控测评工作的相关人员,导致内控测评无法有效开展,从而无法准确找出内部控制的缺陷和漏洞。由此可以看出,内控标准的偏误将严重阻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工作。

(二)内控测评的方法缺乏科学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涉及到其业务活动的方方面,如果逐一进行详细测评,必然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和资源。为了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好的内控测评效果,就需要在测评方法上进行深入研究,科学合理的方法会使内控测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测评方法大多缺乏科学性,主要表现在检查范围和方法运用两个方面。就检查范围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很少合理利用抽样技术,要么普遍详查,要么随意抽查,既浪费了人力和物力,又达不到测评效果。在方法运用上,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测评方法普遍比较单一,没有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单一的测评方法使得测评过程中存在较多漏网之鱼,无法形成可靠的测评结果。

(三)内控测评缺乏系统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测评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缺乏系统性的管理,具体表现在人员安排、工作规范和会议制度三个方面。在人员安排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大多没有安排专人负责内控测评工作,一般是在需要开展测评工作时,才临时成立测评小组。内控测评是一项技术性工作,临时调用的人员不一定具有专业胜任能力,从而会直接影响测评结果。就工作规范而言,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内控测评的相关制度规范,只是在内部控制制度中进行了简单描述。制度规范的缺位使得内控测评人员无据可依,测评工作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就会议制度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大多没有形成与内控测评相对应的会议制度。测评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沟通,测评结果也得不到及时的总结,整个测评工作显得十分松散和随意。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测试与评价的优化措施

(一)设置合理的内部控制标准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内部控制标准给予足够的重视,成立专门工作组对内控标准的设置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促进内部控制测试与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考虑到内控标准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该工作组的成员应当包括各级领导代表和职工代表。针对目前内部控制标准的偏误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在具体制定内部控制标准时,一方面要注意保持内控标准与内控目标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注意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

为了使内控标准与内控目标保持一致性,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参考审计人员内部控制测评的标准。审计人员在确定是否信任和依赖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时所进行的内部控制测评,采用的标准是内部控制的恰当性、有效性和健全性。其中,恰当性是考察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与其业务规模和性质相适应,设立的关键控制点是否安排了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工作人员。有效性则是从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来对内部控制进行考察,主要检查全体人员是否较好地遵循了内部控制制度,被审计单位的效益是否因建立的内部控制而有所提高。健全性则是从系统性、层次性、科学性和一致性四个方面来对内部控制做出评价。系统性要求所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对组织的各种程序、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均进行了全面的控制;层次性要求对不同层级的部门设置与之相适应的专项控制;科学性强调内部控制在内容上得合理性,而一致性则要求内部控制目标与组织的总目标保持一致。当然,在参考审计人员内控测评标准的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充分考虑自身业务规模和性质等基本情况,从而设置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标准。

(二)科学运用内控测评方法

可供运用的内部控制测试与评价方法多种多样,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科学运用这些测评方法,避免测评过程中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尽可能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有效的内控测评。针对现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从检查范围和方法运用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在检查范围方面,应当合理运用抽样技术,根据抽样理论科学地缩小检查范围,节约测评成本。相比于详查,采用抽查的方式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评显然可以大大减少测评的工作量,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与此同时,不合理的抽样也会使一些内控缺陷和漏洞被掩盖。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运用抽样技术时应当保持足够的谨慎,合理确定抽样方式和样本容量,使抽到的样本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对于关系重大的控制内容应当采用逐一检查的详查方式,以免错过一些重大风险隐患。在方法运用上,行政事业单位要改变测评方法单一的现状,综合运用各种测评方法,全方位地对内部控制进行考察,增强内控测评结果的可靠性。询问、观察、检查和再执行等是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和评价时常用的方法,但每种方法都具有各自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在具体运用时,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考虑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针对不同的测试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关系重大的测试对象应当结合不同的方法进行测试,从而发挥各种测评方法的优越性。

(三)建立内控测评管理系统

内控测评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当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以保证内控测评工作的有效开展。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把改进的重点放在人员安排、工作规范和会议制度三个方面。

具体执行内控测评工作的是测评人员,人员的安排将直接影响测评效果。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内控测评的人员安排给予足够重视,设置专门人员负责测评工作。考虑到内控测评是一项非经常性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在单位内部选取相应人员组成固定的测评小组,负责内控测评的兼职工作。该测评小组的成员必须通过定期的专业胜任能力考核,考核不通过的不再参与内控测评的兼职工作,空缺的职位由其他通过考核的人员担任。在测评过程中犯过重大错误的成员不得再担任测评小组成员。工作规范是测评人员开展内控测评工作的依据,为保证测评工作有效地开展,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详细的内控测评制度规范。其内容应当包括内部控制的标准、内控测评的方法以及详细的步骤说明,对于关系重大的测试对象应当举例说明具体的操作方法。会议制度是保证及时沟通和及时总结的有效措施,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测评小组和单位整体两个层面建立会议制度。就测评小组层面而言,在测评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及时开会进行讨论,可以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而单位整体层面的会议则可以提高内控测评工作的权威性,使测评工作得到系统性的总结,为后续测评工作提供经验参考。

三、结束语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提高效率、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而内控测试与评价则是行政事业单位改善其内部控制的必要前提。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测试与评价的现状进行分析会发现,其内部控制的标准与内部控制的目标不一致,并且内控标准的设置没有结合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误;其内控测试与评价在检查范围和方法运用上缺乏科学性,没有合理运用抽样技术,没有综合运用各种测评方法;并且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测评管理体系。为了使内控测评工作成功地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纠正内部控制标准的偏误,设置合理的内控标准,科学运用各种测评方法,并且建立完善的内控测评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王海红.关于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4;06

事业单位个人小结篇7

同志们:

教育事业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今年我州乃至全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一件大事,是一项关系到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从去年开始,省上陆续出台了《Xx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和《Xx省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管理试行办法》等五个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文件;今年3月10日,州委州政府又召开了全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会议,对全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国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了积极稳妥地做好这项工作,今天我们召开专题会议,对我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做出全面的部署,以便切实做好这项工作。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就是要通过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更好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转换用人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又快又好发展。

下面,我就全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在教育事业单位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进的重要一步,是一项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也是规范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基础。这项工作的开展,必将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性,切实做到人尽其才。因此,广大教职工一定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坚定做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信心。

第一、必须要把思想统一到国家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精神上来。

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优化配置人才资源、提高用人效益和质量的重要基础,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践的必然结果。我们只有从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大局中去思考实施岗位设置管理的重要作用、去认识岗位设置管理的深刻内涵、去把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按照整体设计、稳步推进的要求,对事业单位整体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以岗位管理和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其重点是转换用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凝聚优秀人才和骨干力量,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岗位设置管理的目的,一是充分激发个人的潜力,在岗位设置中增加以岗位设置等级、鼓励人才冒尖,打破了身份界限;二是增强了单位的活力,岗位设置管理有利于事业单位按需聘用人员,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进入事业单位,有利于优化事业单位人才配置;三是进一步激发了社会的活力,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为事业单位岗位聘任上岗提供了前提条件,确定了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用人机制。为此,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在整个事业单位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判断在改革大背景下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与新要求,切实提高认识,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增强自身活力,不断促进我校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第二、必须要把思想统一到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上来。

建立岗位管理制度,符合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进的重要一步,是一项制度创新。

在这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需要把握的原则是:科学设岗,优化组合,动态管理。科学设岗是,所设的岗位是不可替代的岗位,必须是以满负荷的工作量计算的岗位;优化组合,就是要保证各岗位高效低耗,必须是个体最优、整体最优,达到组合最优,必须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动态管理,就是岗位固定,人员动态,在原岗位上工作考核后无新的业绩就降低一级岗位使用,本次岗位设置入围后,按最低一级岗位对待,入围正常后,可申请晋升高一级岗位。

第三、必须要把思想统一到加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这一根本任务上来。

通过岗位设置管理,可以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推动人才队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在制定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时,努力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要求,将岗位设置管理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与学校人才队伍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始终把促进入才队伍发展作为岗位设置管理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和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留出足够的空间。通过全面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切实加强高质量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第四,需要说明的几个重点问题。一是双肩挑职务。原则上一人不在两个岗位上任职,内设行政处(科)室的领导岗位不得兼任专业技术岗位;专业处(科)室领导岗位,由专业技术等级较高的人员担任;内设机构设置的党群组织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其专职领导岗位按照规定设置,纳入管理岗位管理,且不得兼任专业技术岗位。二是新旧政策的衔接。本次岗位设置管理的单位和人员是,《Xx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意见(试行)》第3、4、6条规定的单位和人员中截至20**年7月21日的正式在册工作人员。我校核定的机构编制为180人,现在册人员177人。三是关于未聘用人员的安置。对于未聘用人员,原则上优先在本单位进行安置,本单位安置有困难的可在其他部门进行安置。四是关于聘用合同的签订。聘用合同统一使用省人事厅的范本,依法按程序进行,合同由单位法人与本人进行签订,签订合同时附有关附件材料。

二、吃透政策精神,周密安排部署,认真开展我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

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是我校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从3月中旬开始,我们已经着手开展这项工作。按照《Xx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二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成立了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校党总支书记、校长Xx同志任组长,副校长Xx、Xx、Xx同志任副组长,Xx、Xx、Xx、Xx、Xx、Xx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Xx任办公室副主任,并抽调了Xx、Xx、Xx、Xx、Xx、Xx为工作人员开展工作。

二是认真学习文件,吃透政策精神。党总支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了国家、省上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人员聘用及考核等相关文件,特别是《Xx省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管理试行办法》、《Xx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全面正确地把握了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基本精神。按照州委、州政府对实施工作的总体安排和时限要求,对学校的性质、机构编制、领导职数、内设机构、三类人员数量以及职务结构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摸底和分析研究,写出了《Xx师范岗位设置现状分析报告》;根据《Xx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内部等级岗位任职条件(试行)》中的有关规定,整理收集了全校教职工的相关资料。

三是制定了《Xx师范岗位设置方案》。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Xx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根据我校内设机构工作性质、任务、工作量大小、责任轻重以及三类岗位人员结构、文化素质、等因素制定了《Xx师范岗位设置方案》,现已上报州教育局审批。在《方案》制定中充分考虑了我校作为专业技术型单位的特点,在岗位设置中加大了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例,按**5%设立了岗位。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我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顺利推进。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它涉及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来自传统观念和原有制度的阻力,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全面顺利实施。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作为当前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把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工作放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大背景中来认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周密部署,稳慎实施,组织精干人员,明确责任,集中精力做好实施工作。

二要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熟悉和掌握各项政策规定,严格执行岗位设置管理的各项政策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原则,统筹协调和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切实维护好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对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充分征求大家的意见,考虑个人的意愿,保证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稳步实施。

三是要确保稳定、和谐。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关系到我们每一位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而且政策性非常强,情况复杂,是一项十分艰难的任务。学校将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保证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确保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在和谐稳定的环境中顺利实施,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确保学校的稳定、和谐。

事业单位个人小结篇8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根据国家、省、市及我区关于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坚持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与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相结合,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结合,与促进事业单位用人机制转换相结合,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力争年11月15日前在全区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中基本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

通过实行岗位总量控制、结构比例控制和最高等级控制,组织引导事业单位因事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同管理,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逐步建立具有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推动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实施范围

(一)单位范围

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并列入事业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财政差额拨款)以及经费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参照执行,纳入岗位设置管理的单位范围。

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已经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列入实施的单位范围。

(二)人员范围

1、纳入实施范围的单位中,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都应纳入岗位设置管理的人员范围。

2、事业单位经批准使用的临时人员,不纳入岗位设置管理的人员范围。

3、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方法步骤

按照年我区基本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总体安排。全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准备阶段(8月1日前)

1、组建工作领导机构。成立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为组长,教育、卫生、房管、市容等专业技术人员较集中的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办”)。设岗办成员由人事、教育、卫生、房管、市容等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成,采取脱岗方式集中办公。办公室设在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负责制定全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方案,对全区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方法步骤和组织实施工作做出布置安排,加强对全区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与组织协调。

2、全面动员部署。召开全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动员会议,对全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进行部署。区各级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要在全区动员会议之后召开专门会议,及时传达贯彻全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全面部署本系统、本单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对有关问题要及时梳理归纳,深入分析研究,切实掌握开展这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提前做好设岗准备工作。同时,要加强学习宣传,组织所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区领导在全区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相关文件,使广大职工了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方面的政策、规定和方法要求,深刻领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必然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在局门户网站上设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专题,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政策文件上网宣传。

3、组织专题培训。全区动员大会结束后,组织区属各事业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专题培训,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吃透文件精神,全面、准确地掌握政策规定,明确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方法步骤和基本要求,为顺利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二)组织实施阶段(8月2日一10月25日)

1、制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

区各级事业单位及主管部门要在认真开展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所属类型和国家、省、市、区有关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规定及行业指导意见,结合本单位的人员编制、工作性质、职责任务、人员结构等相关情况,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明确主体岗位,确定各类、各级岗位的数量和内部结构比例、最高岗位等级设置,研究制定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填写《南昌市事业单位基本情况和岗位类别设置表》和《南昌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核准表》。

2、上报核准单位岗位设置方案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及岗位设置核准表经主管部门和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后,按《实施意见》规定的程序上报市人事局核准。主管部门和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重点审核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范围,岗位类别、等级划分,结构比例等级设置是否合理,岗位设置工作程序是否合适,报送材料是否齐全等。

3、制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结合本单位实际,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按照不低于国家、省、市、区规定的基本任职条件,制定本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编制岗位说明书。《岗位设置实施方案》要在广泛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经主管部门审查,报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核准并报市人事局备案后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

4、开展岗位聘用

各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和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有关规定,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每个工作人员具体工作岗位,进行拟聘用人员公示。

5、拟聘人员审核备案

事业单位完成岗位竞聘后,填写《岗位聘用情况审核表》、《岗位聘用人员备案表》,连同证明符合任职条件的相关材料,按《实施意见》规定的核准权限逐级上报核准或备案后,聘用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并按规定进行聘用合同鉴证。

承担领导职责的职员岗位的聘用,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验收认定阶段(10月26日一11月15日)

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后,要对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并建立起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档案和台帐,其认定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核验收后,按规定程序报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备案确认。对经确认按政策规定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按照人员新聘岗位等级,从确认的下月起兑现相应的岗位工资待遇。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制定岗位设置方案,抓好实施和岗位聘用。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成立以单位“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人事、纪检干部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代表等组成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人事部门牵头落实的工作机制,组织责任心强、政治素质好、业务熟练的人员,集中精力抓好这项工作。各单位的机构成立情况要及时报送区设岗办备案。

2、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全区各级事业单位及主管部门要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与自身担负的职责任务结合起来,全面推进本单位业务工作的发展。

3、精心组织、稳慎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事关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单位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结合实际,组织实施好各环节的工作,妥善处理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与推行聘用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在首次开展岗位设置时,保证事业单位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做到既积极推进,又稳慎实施,确保职工、单位、社会的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4、严格政策,严肃纪律。区各级事业单位及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把握政策,不得违反规定突破现有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要严格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组织实施,不得擅自提高岗位等级,突破结构比例。经年6月22日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决定,自年6月22日起,至首次岗位设置工作完成之前,暂停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人技术等级聘任和科级职务任命工作,在此期间,除公开招聘人员、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和引进人才外,暂停事业单位的人员调配。

上一篇:半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公司做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