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方法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5 00:04:54

小学生学习方法总结

小学生学习方法总结篇1

【关键词】反思 总结 自我调控 主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124-01

在平时的数学教研活动中,教师经常研讨以下几种现象:1.一些学生听的时候感觉懂了,可到独立做题时就不会做了;2.一道题做过或讲过几次,学生时而做对时而错;3.差不多类型的题目,只要背景和条件稍作变化,学生就无从下手了。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的问题,也有学生的问题,但根本原因还是我们的教学出了问题,过于强调接收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缺少反思总结的机会,从而学生变得被动、缺少自信,慢慢地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总结本身就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学会反思总结,可以使学生自行调节学习策略,选择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自我调控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加强对学生总结反思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注重每课小结反馈,课时小结如水池补漏。

一般来说,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什么重点、难点,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等,都做了精心准备和预设,但在实际教学中不一定都能完全达标,有些知识学生学会了,但在他的脑海里是零乱的,没有系统性;还有些同学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这时的课时小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在每节课结束前抽五至十分钟时间首先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知识,通过什么方法学会的,然后让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其他学生补充。在此基础上我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所学知识及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这样学生能全面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注重每日小结反馈,一天小结如地面保养。

一位好的瓦工师傅在打完水泥地面后,总是要求一定要保养好,学生学习知识也一样应注意保养。学生在一天忙碌的学习中,学的知识门类较多,有些知识可能在脑海中已留下深刻记忆,但有些知识在脑海里犹如湖面上的一道划痕,很快就会消失。我会要求学生在放学前或睡前抽几分钟进行知识梳理、回忆――简短地总结反馈一下当天学了哪些知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注重每周小结反馈,一周小结如夯实地基。

万丈高楼从地起,要想高楼大厦牢固,首先必须夯实地基。学生学习一周后,相当一部分学生感觉学得很茫然,不知道这一周到底学了些什么,而且没有一点条理性。我每周五会抽出十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把本周所学知识写于一张纸上,然后让同桌互相交流和补充,学生会发现自己记住了哪些,还有哪些不足,不但会对本周所学知识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还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注重每章小结反馈,一章小结如砌坎灌浆。

人们在修房子砌地基时,总是要求工人师傅把浆灌严缝、灌实在,为的是使将来修好的房屋更牢固。学生学完一章内容后不免要忘掉一些知识,尤其是一些学习较困难的学生,他们记忆力不强,掌握知识不牢,又不善于思考和总结,总是前学后忘,对教师补充的一些知识细节和技能性的知识更是忘之脑后。每章结束后我会安排学生先自己总结一下本章学了哪些知识,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点拨和提炼。例如上完九年级上册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后,我让学生先自己总结本章的知识点,发现大部分学生知识点有遗漏,在经过小组交流和补充后,学生基本上能把知识点梳理完整,同时部分学生还能回顾出部分知识点获得的过程和方法,还有少数学生还提出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和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注意点。这样学生对本章知识便可达到系统化、整体化、牢固化。

5.注重每月小结反馈,一月小结如水库固堤。

为了使水库更加牢固,一劳永逸,就要经常加固水库堤坝。那么学习知识如果能够经常巩固,也可以记得牢、记得久。通过上面各种方法的总结,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总结方法和习惯。一个月结束后,我会用一节课时间让同学们回顾一下这一个月自己到底学会了哪些知识,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总之,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馈,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善于总结知识和反思学习过程的好习惯,最终使学生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生认知与优化教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小学生学习方法总结篇2

一、理解课后小结特点

1.要有计划性

要设计好课后小结的内容、采用的方法,教学时要总结什么、如何总结,作为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后就要从思维上加以小结。指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由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转化而来的,关键是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根据是“商不变的性质”,接着按照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这种小结把新旧知识沟通起来,使学生理解认识到在一定条件下新旧知识是可以转化的,这不仅解决了重难点,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要有引导性

引导是创新的起点,我们的课后小结要立足于引导。作为教学者的教师就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动创造力来学习获取知识。如我们在学习了“圆的认识”后,就可利用板书来引导学生总结对圆的认识:知道了日常生活中各种圆是怎样形成的,掌握了圆的画法,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了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过直径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认知事物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要有趣味性

没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是难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教师在课后小结时要有趣味性,唤起学生的积极性的学习兴趣。如在对“圆的认识”小结时,问学生:车轮为什么一定做成圆形的?学生讨论回答后,老师又问:如果车轮制作成方形的,你们坐上去的感觉会怎样?制成是椭圆的呢?这样学生可能会七嘴八舌地做出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通过这样的小结,就会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学习气氛中积极思维,运用所学知识来思考身边的问题,又将知识牢记在头脑中,使教学效果显著。当然不同年级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作小结。

4.要有简明性

既然是叫课后小结,那么就说明不像在授新课时那样详细了,因此在对课堂进行小结时,要对教学内容去粗取精,高度概括,要抓住要点,语言准确简明扼要。把课堂中的数学转化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学生通过动脑,得出简明的结果,从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内部动力。

二、掌握课后小结的方法

1.归纳总结

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有它的重点和难点,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归纳、总结、回忆、理顺等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来总结每一节课。

2.自然结束

有些教材内容,可以按本身的逻辑顺序,从开始到后来自然地收尾。如“这堂课,我们学习了――,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懂得了――;当然还有很多知识不会,我们仍然要继续学习――”。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小结就自然地结束了本节课的内容教学。

3.巩固练习

根据人的记忆力规律,要进行巩固练习。在课尾安排一定的练习内容,这种练习,它既是对学生学习掌握内容的检查,又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课本内容的总结。精心设计的多种形式的练习要围绕教学的重难点,练习的内容要有科学性、趣味性、思维性、渐近性。用练习的方法进行课后小结,使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既发展了智力,又提高了能力。

小学生学习方法总结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法

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它提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主学习是从学习品质的角度对学习的分类,相对于他主学习。它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学习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调控;学习结果自我反馈。近年来,我们根据自主学习的主要表现形式,并结合数学学科系统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五步教学法”教学模式。即:铺垫孕伏,建立联系;揭示课题,确定目标;自主探究,领悟新知;应用新知,解决问题;自我总结,升华提高。下面就把此教学模式作以介绍,以飨同行。

1.铺垫孕伏,建立联系

这一教学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新知识的生长点,是认识的起点和依据,是形成新知识结构的根基。小学数学知识大部份是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认知积累和建立在旧知识基础上的扩展延伸,教师要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准与新知识联系最密切的旧知识,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设计铺垫性练习,唤起学生的原认知。这一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新知的前提,通常可采用实物、故事、游戏、设疑等形式形成学生创设富有激发性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主动探知的动因,引导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自觉学习的状态。这一环节教师要灵活应用,有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如:小数的初步认识等与旧知识联系不大的内容,此环节可以取消不要,教学时可直接进入第二步。

2.揭示课题,确定目标

课题好比是人的眼睛,它是一节课不可缺少的一个亮点。揭示课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要学的内容是什么,以便引导学生根据“题眼”自主提出想要知道和解决的问题,从而参与确定学习目标。一个人不能盲目从事,学习也是一样,如果一节课想知道、解决些什么问题,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心中没数,学生学习起来会抓不住要领,结果还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被动学习,自主学习无疑落不到实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确定学习目标,这种素质有赖于教师耐心培养。教师不能主观上认为小学生不善于提问,就包办代替,把课前自己确定好的教学目标向学生口述一遍,或者用小黑板、电教等手段出示让学生读或者看一遍了事,这样实质上还是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质疑提问来参与确定学习目标。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具备了参与确定学习目标的基本能力,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是完全可能的。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揭示课题后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课题,想知道它哪些方面的情况呢?”学生积极发问:“我要知道什么叫长方形的周长?”、“我想知道长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我想弄清学习长方形的周长有什么作用?”……我从学生的提问中筛选出重点问题,根据学生参与制定的目标进行教学。由于目标明确,集中,而且目标来自学生,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由学生自我确定,这样就可以充分照顾到学生间的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各自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这正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当然,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经历一个过程,教师范例引路——班上优等生带路——中下生逐渐上路。学生提问的类型也将经历,零碎型——广杂型——价值型。中、高年级的学生,一般经过一学期左右的训练,60%左右的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的类型凭借已有经验提出具有“价值型”的主要问题。经过一学年左右的训练,80%左右的学生基本能自我确定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中,第一、二步有时根据需要可进行互换。

3.自主探究,领悟新知

这一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积极主动地自学尝试,自己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小组探究讨论问题——全班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和深入探究的欲望。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也会产生种种情感。教师要注意因势利导,不断加强学法的点拨,为学生思维“铺路架桥”,帮助学生克服认知上的障碍,激发积极的情感,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和和已有生活经验的认知基础上独立构建新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自主学习能否真正落到实处,这一环节是关键所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尊重学生自我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力,充分相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控的能力。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如有的学生在学习时喜欢独立思考,而有的学生则喜欢与人交流。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偏爱的、较为稳定的学习方式。我们不应该强求一律,要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选择学习方法的空间。这是既尊重了学生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领悟新知这一过程中,不能整齐划一地去硬性规定。因为即使是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所需的时间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有差异的。过去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教师要求学生统一用“(长+宽)×2”这个公式进行计算,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个性,也就失去了创造性。新课改的理念强调让学生富有个性地自主学习。比如,如今的教材“长方形的周长”这部分内容里已经没有“(长+宽)×2”这个公式了,很明显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在理解长方形周长含义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我教学这个内容时,在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比较简便?”中,有的学生就认为“(宽+长)×2”简便,这又何常不可呢?可见计算方法不是课本说了算,也不是教师说了算,而是学生自己说了算,这样能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究的成功体验。

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通过这一教学环节,既是了解学生对新知掌握的情况和检测达成目标的程度,又是形成技能技巧的训练。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好练习,练习的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度、有趣味性和阶梯层次,习题既要有强化新知的单一基础题,又要有动手操作的实践题;既要有突出重点的针对题,又要有克服思维定势的变式题;既要有以新带旧的综合题,又要有一题多解的开放题。力求学生通过不同形式,多个层次的练习,认知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发展,综合与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为了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练习题最好在课堂上订正。可采用同桌或小组互批、互改、教师引导学生互评、互改,或自评自改,随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等形式。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互相协作,自主学习的功能,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节省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师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可以试着引导学生自己编练习题来做,或者同学之间互编互做。题型与形式教师可不做要求,只要与本节课学习的新知识有联系的都可以。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孩子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要低估自己的学生,只要我们教师敢于大胆放手、引导得法,学生就能编出一些让你满意或惊喜万分的练习题。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来源,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何乐而不为呢?

5.自我总结,升华提高

全课总结是教学中最后一个过程。传统教学中这个环节基本都是由老师完成,其实这种总结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表述一下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而是学生一种极好的自我反思机会。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是教师无法替代的。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谈本课学习的收获,归纳所学的内容,通过整理,形成知识体系;谈本节课的体会,总结学习方法,从自己的学习过程体验中,悟出应该怎样学的学习方法,会比较不同的思考方法,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而这种体验性的东西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对逐渐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学科情感都非常重要。例如,我在教学“归总应用题”引导学生自我总结时,出示了如下的“学习结果自我总结问题训练单”。

学习结果自我总结问题训练单

1、本节课我学习到了什么?

2、本节课我有什么体会吗?

3、我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何感受?

4、本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5、本节课的学习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我让学生先对照这个问题训练单自己想一想,本节课自己的收获或体会,然后再请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全班同学都来分享。好表现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勇跃发言:“这节课我掌握了解答归总应用题的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归总应用题的特点是总量不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能根据归总应用题的特点,自己编归总应用题。我感觉自己真的很行,我越来越喜欢学数学了”、“我这节课学会了用以前学过的一步计算的乘、除法应用题这些旧知识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我觉得学会了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这种学习方法,比会解答归总应用题更了不起。因为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自主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我们掌握了解答归总应用题的方法,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从这个教例中可以看出,只要教师在总结这个环节上给学生提供空间和机会,就能达到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评价学习结果的目的。

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五步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省时高效,能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较好的发展。

小学生学习方法总结篇4

【关键词】留守儿童;课改理念;初小衔接;学法指导Discussed shallowly the countryside “slightly rises at the beginning of” mathematics study instruction

Tang Nengwu

【Abstract】As the saying goes, the poor far from town range has the evil person. On its reason, does not have the culture, does not understand the law. Is also specially some remaining behind to take care of things child separates a generation of guardian, does not take student’s study, follows not to attend class changes the idea the request, causes by own elementary school graduate does not have in the summer vacation any pressure and the work——for instance after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the independent viability raise and so on; Could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ers pass how safely “slightly rise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to be weaned the time”, to mathematics, the research method instruction is important, presently discusses that several spots dug see as follows.

【Key words】Remaining behind to take care of things child; The class changes the idea; Lower primary school engagement; Research method instruction这么说吧,我们学校是一所偏远的农村初级中学,留守儿童约占百分之八十,小学毕业后无任何压力和作业;我是2011级1班的班主任,任该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而我二十几年的教学“功德”在学校和社会上应该是公认的,以致本班新生严重“超载”,原因种种;但学月考试后,也有不少家长(有长辈、朋友、学生等)致电于我,有直接的、有委婉的甚至埋怨:我的乖乖在小学班上数学成绩很好,经常是九十几分和一百分哟,而现在……,够得解释,有时很想生气,但考虑到学生是无辜的。这个问题引起我深思,教法应该是没大的问题,因为自己也在不断学习、改进、创新,并结合了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教学,那就可能是学生的学法出了问题。后来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改进学生小学的学习方法,从多方面包括用“数学美”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本期从学生上课的面部表情和做的作业都能看出,他们已经进入了初中的学习状态,安全地度过了“小升初”这个“断奶期”。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重视教材教法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对于“小升初”学生数学学法的指导与培养,往往重视不够,甚至忽略了,以至使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难学,失去学好的信心,而让一些数学老师那么有市场,连假期都耍不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助者,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方态度和方法,我的每个学生都知道我的座右铭是,边学边问、动脑动手。特别是我们这类乡村老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自己。

学法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学法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对学习规律的科学认识。因此,用素质教育的学习观分析学生正确学法的形成和发展,用素质教育的教学观探索和创造学法指导的策略和艺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研究是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心声。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形成优良的素质,正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比学会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级中学,“留守儿童”多,监护人对孩子的教育管理缺少有效的方法指导,对孩子的个性发展缺少持之以恒的有效关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缺少一种深厚的动力输出,多重重担就落在老师身上。这里仅对“小升初”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指导方法谈几点拙见。

1教师方面

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特别是七年级新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的学习方法简单;愚以为初中教师应到小学毕业班去听课,应与时俱进,设法做好“初小衔接”的过渡。

2学生方面

存在的问题:

(1)中学数学的课程难度加大,有质的飞跃,没读初中就听说数学难,有很大的心里压力。

(2)中学的课时密度增大,从早到晚都有课。

(3)中学的教法有别于小学。中学更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的成分逐渐增多。小学阶段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即可,但在中学,除了完成课内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还有许多继续发展的余地,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

指导方法:

教师要指导学生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拥有一棵平常心,认识到困难、压力的存在是正常的、不可怕的。要意识到,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困难,才有了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素质的好机会。惊慌失措、急躁埋怨,只能适得其反,不利于自己尽快适应中学生活。

(2) 注意转变学习观念,积极适应中学老师的 教学方法,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新方法。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在小学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进入中学后却越来越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本人在小学自我感觉挺好,进入中学,不注意面对具体问题分析,老是照搬小学的学习方法,殊不知,到了中学,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教法在不断变化,而学生的学习方法也要变,要跟上老师的步伐。尤其是当老师的教法不称心的时候,更要主动去适应老师,而不能盲目猜测,甚至抵触。 (3)抓好学习的主要环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预习、听讲、复习,但无论什么方法,万变不离其宗:关键在落实。一般来说,凡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3知识方面

存在的问题:知识出现了飞跃,数发展了,其范围扩大了,代数、几何中把汉语意思翻译成数学语言和图形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都很吃力;小学练习运算能力的时间多、逻辑推理能力少,特别是方程很多学生都还用小学老师教的算式思考问题,答案简单,没有简短的文字叙述。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而初中数学学习内容较为抽象,多研究字母表示数,方程及图形的变换,它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简单的证明,这与小学相比增加了难度。在小学,由于教学内容少、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少、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而到初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科目多,灵活性加大,课容量大,进度快。这也使初一新生不适应初中数学学习,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指导方法:

(1)多讲数学的重要性: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基础科学,人们运用通过数学推导出的种种概念、原理与规律指导日常生活。有人把数学对于人类的意义比作生活中不能缺少盐一样。离开了数学,人们的生活将寸步难行。所以,世界各国都把数学教育列为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

(2)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 仅如: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难题,叫学生一定要珍惜,如果全部题都做得起了,那还要老师来干什么。指导学生首先要自己多动脑子,下功夫解决,当通过努力,终于想通了以后,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会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的喜悦,学习兴趣大增,学习能力和自信心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如果自己实在是想不通,解决不了,就应主动和同学交流,共同探讨,或者直接向老师请教,有些时候,别人给你稍一点拨,你也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人是生活在集体中的,就要充分发挥群体的力量,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会进步得更快一些。

(3)学习方法指导。在学习方法上,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小学里老师讲得细,练得多,考试时,学生只要记住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的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而到了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讲细,只能讲一些具体有典型性的题目,因此,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教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然而,对于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的学法,对于预习,复习及总结和自我调整的学习习惯尚未养成,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要总结经验,许多好学生手中都有一本错题集,因为答案可能不是一个数或者有两个答案,这与小学有很大的区别。学生的学法指导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巩固方法”与“作业方法”以及“总结方法” 。

3.1预习方法的指导:初一学生不懂得什么叫预习,为什么要预习,以致于教师布置了预习,学生只是多看了一遍或几遍书而已,起不到什么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结构体系。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地方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关键所在,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2听课方法的指导:听课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听课效果,所以一定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注意处理好以下环节:首先指导学生注意听学习要求、听知识引入以及知识形成过程,听重点、难点剖析,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听好课后小结。这就要求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把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其次要指导学生认真“思”。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所以要求多思、勤思,随听随思;深思、善思与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会听才会思,会思才会学。最后要指导学生去“记”。初一学生一般不记笔记或者是不会合理记笔记,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记得很全,却耽误了“听”和“思”。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记笔记服从听讲,适时“记”;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动手记,学生就不会做别的事了。

3.3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课后以完成作业为目的,巩固、记忆、复习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教师通过示范解题,指导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指导时应教会学生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小学生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主要依赖教师,习惯教师带着复习与总结。初中生按大纲要求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主要任务,所以教师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首先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其次是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最后由学生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所以说学生学会了总结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高目标。只有当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有机地结合,教师最后的总结才显得更为突出,它是学生总结的精炼、提高,把学生知识水平推向更高层。

4家庭、社会方面

小初衔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有两个多月的暑假学习空挡。

社会:重教育不能只是口号,允许有条件的学生买暑假生活,提倡多方辅导。否则小学教师不得布置作业,而初中老师又布置不了作业,让学生整天玩,心耍野了,有的过渡看电视、玩游戏把眼睛弄近视了,值得整个社会关注。

家庭: 监护人要让孩子作好读初中的心里准备,适应新环境新集体,给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上拟定一个计划,不能一下子脱手、放任不管,导致有少数住宿学生在放假前的一两天没饭吃,饿着上课;教育孩子懂得辨别是非;要相信自己现在老师最好。

小学生学习方法总结篇5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设置悬念是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小结中设置悬念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在设置悬念时要注重问题的启发性与拓展性,紧贴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延伸。语文课文篇幅较长,内涵丰富,教师往往要分课时讲解,如果教师在每课时以“这节课就到这里,剩下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再讲”作为结束语,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进行总结时要结合上下节课的教学内容,承上启下。

例如,在学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课时,虽然课文不长,但句子较为精练,教师同样要分课时讲解。在第一课时中学生熟悉写作背景与作者介绍,初步了解文章内涵与作者情感,把握文章结构。在课时结束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者把长江比作历史的大河,将扬子江、黄河比作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国家危难之时,这种民族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帮助?这种壮美的趣味又是指的什么?如此,不仅总结了第一课时的知识要点,还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更使得上下课时巧妙衔接。

二、体现目标,突出重点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或知识点不像数学条理清晰,往往是零散的,课堂小结的目的之一就是将知识点梳理总结,使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在课堂小结中,教师可以运用板书或简洁的语言,概括学习目标,总结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内容,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先明确学习目的: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为学生日后写游记或写景文章提供借鉴;在进行教学内容总结时可以从苏州园林的特点、分别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怎样欣赏园林艺术等方面进行总结,达到回顾整篇课文的目的。课堂小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强化学生认知与记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合理运用,引导学生回顾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巧用习题,联系旧知

习题训练是考察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教学手段,在课堂小结中运用习题既能总结知识要点,又能帮助学生联系旧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内容。现在的课后习题质量越来越高,往往体现了课文内容的精华,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已有教学资源,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工作量。

如在学习《伤仲永》一文,教材“研讨与联系”部分第一题,通过“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些阶段?”“方仲永变得平凡的原因是什么?”“文章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道理?”3个问题完整地总结了课文要点,学生的答题过程既是体现知识掌握程度的过程,也是总结课文知识要点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课文。第4题通过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表达学习感受,有效拓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习题总结多用在文言文教学中,由于文言文既需要大量的字词积累,又要熟悉文章大意,通过设置一些陈述性问题,能有效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实现升华

读书不只是学习教材内容,更要多了解课外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知识的延伸,拓展学生知识面。在进行课堂小结时,不仅要体现对知识点的巩固,更要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升华。

如在学习《诗四首》中《归田园居(其三)》一诗,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实现知识拓展,如“陶渊明开创田园派,所写田园诗笔法淳朴、带有一定理想主义色彩,你能否找出几首与陶渊明写作风格相近的作品”、“《归田园居》一共有6首,它们蕴含的作者情感有何不同”。教师通过适当地知识迁移,拓展学生思维,实现知识点的延伸与升华。同时这种升华也是情感上的,语文注重学生学习情感体验,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延伸时要结合生活实际,深入感悟作者在写作中蕴含的情感与现实意义,从而丰富学生内心情感,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生学习方法总结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小结;运用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小结旨在培养学生对以往学习的知识温故知新的同时根据知识点的分类与不同,将知识点分门别类、寻找共性、化繁为简的能力。通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深化学生对于当前章节的掌握,在更牢固的基础知识的储备前提下开始新章节的学习。课堂小结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回顾与再现,也是对既往课堂教学内容的提炼与总结,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这些章节的理解与记忆。除此之外,课堂小结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提炼中开发对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如果说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的“鱼”的话,那么帮助养成自主归纳总结则是其中的“渔”,其对学生长远学习的帮助更大,意义更加深远。本文结合本人的日常教学实际,浅谈几种课堂小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一、趣味口诀的运用

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中,会涉及到各式各样的公式、定律及法则,这些干涩的数学公式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往往会比较枯燥无味,因此学生对这些公式提不起兴趣,记忆起来的效率自然高不了。教师在教学这些公式、定律的时候可以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将其中的重点内容改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形式,这些有趣的口诀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如顺口溜,言简意赅、趣味生动、方便记忆。这样一来,首先学生就会出于对这些有趣的口诀的兴趣进而记住这些原本死板的公式定律;其次,学生在对这些有趣的口诀的研究与记忆中获得了乐趣,从而激发出学生对于学习数学、记忆公式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时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质数的学习与记忆”时,教师可以编出如下口诀:“一位质数2、3、5和7,两位1、3、7、9前加1,4后3,7前有9,7后1,3、4、6后加7、1,2、5、7、8后添9、3,二十五个质数要记全。”这样的口诀对于学生而言简单明了、朗朗上口、容易记忆,有了这些简单的口诀帮助后,学生就可以更快的记住老师教授的公式定律,提升学习效率。

二、强化知识重点

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会运用强化知识重点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末端或者新课时即将开始之前,将学生上一章节所学的重点整理成提纲,让学生温故而知新。这一方法在日常教学中司空见惯,效果也差强人意。但是在教师采用这一方法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只是被动的吸收教师已经归纳好的知识重点,没用运用到学生大脑的主观能动性,这与新课改过程中要求学生转而成为课堂主角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教师在运用“强化知识重点”这一方法时应该转变视角,让学生成为归纳重点的主体。一来可以达到对重点知识温故知新的目的,二来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归纳过程,养成善于总结的好习惯。例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计算”这一章节时,当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即将开始下一章节前,老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周长与面积的关系?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异同点?三角形计算面积为什么要*1/3?”等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总结自己在学习这一章节的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并整理出学生认为的这一章节里的难点、重点。教师根据学生们总结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总结与归纳。这样的总结是建立在学生自己先行思考的前提之下的,因此消化起来效率就会更高。

三、章节连贯总结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连贯性相当强的学科,不同于语文这类文科学科每个章节之间都是相对独立的,数学学科是一个体系,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看似互不相干但是都是这个体系的一个个分支,从其内在意义的角度看,每个章节之间都是存在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一定不能忽略了数学的这一特点。一定要把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发掘出来,循着这条线进行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提高效率、事半功倍的同时更可以引导学生看到不同章节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大局观。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这一章节时,不但要分别讲解这两种图形各自的特点与面积计算的方法,更要联系“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之间的几何关系”等内容进行连贯归纳,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各个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立体性的理解这些知识点之间的结构特点,对这部分重点做到了然于心。

结语

总而言之,课堂小结的开展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明确这一点之后,一小学教学工作者要做的就是要开发出更多科学有效的进行课堂小结的方法。文中提出的几个是本人在日常教学中实践下来确实行之有效的方法,算式抛砖引玉,以求广大教学工作者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际,开发、分享更多的科学方法,从而将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的运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为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的提神添砖加瓦,献上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卢春梅.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课堂小结的渗透[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0

[2]杨燕.让小学数学的课堂小结精彩起来[J].课程教育研究,2015

小学生学习方法总结篇7

一、六年级数学备考总复习基础知识的复习方法

六年级数学备考总复习基础知识的复习方法就要是做好并切实抓好小学数学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复习,数学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是学生实施数学进行运算和推理的基础,是学生小考备考和总复习的基石 ,更是建立六年级学生数学能力的源泉。复习六年级数学基础知识准备小考,主要应该注意按照以下要求复习基础知识:

第一,必须紧扣数学教材进行复习,依据数学教材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不断提高,反复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老师要注意引导六年级学生在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上采用的方法:突出数学复习的特点、难点和重点,教师还要根据双基知识帮助学生自我总结知识新意,引导学生提高复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数学双基复习的效率。

第三 ,从六年级数学的复习步骤上看,系统复习是做好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复习的依赖,教师要引导在学生弄清系统复习中的知识结构,从数学的知识结构中寻找数学知识的性质,由其性质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进而由熟练运用复习方法进化成掌握数学能力。在针对数学每章每节的系统复习当中,要想让学生在短期清楚地掌握数学知识的结构,教师一定要首先腾出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不足寻找自己数学知识点的缺陷,针对这些影响成绩的缺陷展开系统复习。学生在查缺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把数学复习的重点放在弄清数学的要领和定义 ,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上面。系统复习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自由复习情况加以辅导,及时与学生沟通复习心得,及时了解并反馈复习信息,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类总结数学的各章节知识,弄清各章节之间的数学结构的内在联系,促使学生加深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结论并提高数学理解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熟练运用,适当练习,不要往深和难上引导学生 ,否则一些的学生可能会产生压力进而怠学。系统、基础复习要依据知识的纵横关系把各章节串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清楚掌握其中的共同和不同,归类总结 。

二、六年级数学备考总复习综合题的训练

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数学知识系统的进行的第一阶段部复习,而综合题的训练也是数学第二阶段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地说,就是纵深展开数学某个重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或方法,灵活综合成试题,用数学知识的内在深入剖析数学技能,进而督促学生集中训练一些典型的综合题。引导学生从综合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上总结解答综合题的内在规律从而提升解答综合题的能力。

1、选好综合题专题,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综合题复习首先要按照确定好专题。六年级数学备考的综合题训练可按照以下专题题型进行: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和小考新题型。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综合题的知识,总结综合题的规律,概括综合题的解题方法。教师要在综合题的复习教学里引导学生解答、分析综合题之后,总结、归纳本综合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知识基础和知识重点,梳理出学生对综合题中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均是常见的数学思想。

2、精选例题,培养数学思想

解答纯数学的综合题容易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所以教师在训练学生进行综合题的训练时要注意精选例题,提高学生解题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要挖掘综合题训练的功用,既要大幅度提高教学训练的质量,又是使之成为学生应对数学考试的有效手段。引导学生挖掘综合题的解答与演变过程,在解答时训练学生学会熟练运用数学知识的点、线、面的转换,使学生在巩固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充分训练综合知识技能并纵横联系。这方面选用与生活中联系密切的题目,比较吸引学生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避免题海战术,掌握解题方法;

教师在训练学生解答综合题时要注意不要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一定不要采用题海战术,教师要根据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实际复习情况,制定和选用合理的综合题题量用于引导学生分析数学综合题,提高数学复习和训练效率。对可变性强的综合题,变式训练学生练,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感知数学综合题的思维和思路、方法。教师训练学生解答综合题时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学生问题反馈。

4、以学生为主,自主学习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综合题的训练和复习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不要把自己的训练强加给学生,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通过系统的训练掌握各种综合题的解题技巧,提高自身解综合题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讲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以收集训练资料,精制题目和批改学生的习题,巩固训练成效为主。教师精选综合题要注意:第一,要选择针对性强、典型性突出,规律性明显的综合习题;第二,综合习题的难易度要有层次,使学生由浅到深训练;第三,综合习题要可以启发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学生灵活运用综合知识解答试题。

总之教师根据训练选择有典型的综合题,根据综合题的教学难点和重点举一反三,以精取胜 。

三、学生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培养

教师要在六年级数学备考总复习中充分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进而形成数学能力是教师进行数学思维教学的核心和重点。须采用合适的策略与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编织成知识体系,将数学思想根据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汇集成数学能力,以便于应用能够随意自如。

教师在辅导学生进行备考总复习时一定要紧抓数学重点,练习数学热点。近年来,小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多是六年级数学的数与代数、方程、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等。要加强重点进行复习。在各地小考试题里,大都增加了应用题的题量,解答应用题的形式也不限于四则混合运算,方程、统计类的应用题等都相继成为考试的热点内容。

小学生学习方法总结篇8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小结;方法

一、引言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完美的结局则蕴含了成功的精髓,课堂小结作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不仅总结和归纳所学知识,而且启迪新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画龙点睛的作用,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本文总结了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的常用方法,以期为提高数学教学水平的目的 。

二、课堂小结概述

课堂小结其本质是对一节课或一章课的概括性的说明,时间控制5-10 min,既要全面概述本节课内容,又要言简意赅,同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目的;(2)言语精炼;(3)启迪性;(4)思想性。

三、开展课堂小结的必要性

1.完善课堂信息

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知识点增加,知识的难点增多,在正常教学结束后,学生接受的信息多而杂,很难做到层次分明、结构条理。在每节课结束的时候,采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文字或图表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是对课堂信息的完善,不仅协助学生理清知识的结构层次,而且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

2.教学效果反馈

通过课堂小结教师不仅可以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教学的课堂小结是教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以便日后的改进;也可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和难点,以便再次的讲解和示范,加深印象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

3.承前启后

初中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具有系统性、连贯性,新知识作为旧知识的延续和扩展,新知识的学习需要旧知识作支撑,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往往忽略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通过课堂小结,在巩固、归纳旧知识的同时,启迪新知识。

四、课堂小结的方法

1.归纳总结法。归纳总结法作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一般是在课堂结束的五到十分钟内,教师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学思想进行总的概括,以图表、阐释、视图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问题,教师再次的授业解惑。归纳总结法,为学生展示了整节课的内容,在突出教学中心的同时,也突出了重点。例如,在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列举三角形全等的所有证明条件,学生通过选择的方式回答哪些条件可以证明三角形全等,哪些条件不可以;也可以延伸扩展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全等条件。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的学习,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2.延伸拓展法。延伸拓展法具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思维力的作用,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通过问答的形式,教师启迪性提问,学生试探性回答的方式,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扩展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视野。一节完整的课堂,应该以引导性问题开启,以启迪性问题结束,使学生在追逐中进步。例如,在学习有理数时,教师通过提问:大家这节课收获了什么,什么样的数属于有理数。有同学可能回答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再进行深层次的提问:小数是否属于有理数。不断的通过提问,学生温习知识的同时,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比较异同法。初中数学中有许多相似的概念,相近的结构,通过比较异同的方法,不仅帮助学生温习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异同观念,寻找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别和联系。把新知识和旧知识中的相似概念、原理、结构等放在一起,对比不同概念、结构、原理等之间的差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不同概念、原理、结构之间的异同,避免混淆,而且可以发现彼此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记忆。例如, 在学习《认识圆》时,学生容易混淆圆周角和圆心角的概念,教师可以分别列出圆心角和圆周角的概念,进行两者之间的比较,然后利用图示分别在圆中找出圆心角和圆周角,这样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异同就清晰可见,以便于日后的灵活应用。

4.实践法。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小结中,可以预留一定的时间,作为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学生的乐趣。例如在学习立方体时,可以通过指认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来总结不同立方体的结构特点。在学习对称图形时,可以指认生活中的实物,来总结对称图形的特点。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加深知识,体验快乐,提高教学效果。

5.学生自立法。由学生自己完成课堂小结,教师在上课前,指出由哪位同学完成课堂小结,或者以自荐的形式完成课题小结,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小结,学生还可以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五、结语

课堂小结作为初中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具有完善课堂信息、检验教学效果、启发学生的作用。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分别概述了当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课堂小结的方法,以期为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李佑武.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常用的几种方法[J].吉首大学学报,2013.

[2]朱书梅.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常用的几种方法[J].课堂艺术,2014,08:41.

[3]陈建芳.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常用的几种方法探究[J].创新教育.2011.

[4]张萍.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小结常用的方法浅析[J].课堂,2015(3).

上一篇:村级脱贫攻坚汇报范文 下一篇:村级脱贫攻坚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