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18 09:18:48

高校教师个人总结

高校教师个人总结篇1

为了考核,我简单地对自己三年的工作做了一个小结,上交组织。

一、在政治思想上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廉洁自律。 自觉遵守学校各项管理规定和各项纪律。团结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严守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二、工作上首先在教学中认真履行自己的教师职责,很好地履行教学计划,认真组织教学,较好地完成了学院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的好评。

其次科研方面,结合社会学实际的教学和科研情况,积极申报教学科研项目,参与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同时克服困难,积极争取科研资金,三年的科研经费超额完成,总体上完成学校要求的科研任务。最后在工作中,充分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与同事们一起共同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始终保持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乐观向上,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关注自己专业的学科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理论研究水平和教学水平。

高校教师个人总结篇2

一、思想政治方面

在这一个学期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关心集体,以校为家。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以积极的态度参加教育活动,认真记读书笔记,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做出深刻剖析。配合教研室搞好教研活动,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服从学校安排,人际关系融洽。

二、师德方面

在德育工作方面,我认为,什么样的教育,出什么样的人才。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中,我认为:“教书育人”首先是育人,然后才是教书。作为“音乐教师”首先是教师,然后才是音乐。而“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的手段去塑照人、培养人、造就人的教育。所以音乐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做学生们的好朋友。记得有一位老教师曾经对我说过:“虽然你面对的是学生,他们的能力水平高低不等,但在家长的眼中他们却是的,是完美的,我们不要在心里就给划分出等级,那样做对他们是不公平的。说我们教师这个职业神圣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完全是良心活,没有办法去准确地衡量!”我很认同她的话,所以我课堂上严格要求的同时,也用爱心浇灌着学生的心灵,因此在课下每一个学生都是我的朋友。

三、教育教学方面

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为此本学期来,我进一步贯彻落实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深入钻研教育教学大纲,订阅大量与自己教育教学相关的报刊杂志,认真细致地备好每一堂课。本学期我所承担的是二级和一年级的声乐教学课程,我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通过音乐达到教人的目的,又要通过教人来更好地学习音乐。

四、教科研和继续教育

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自费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以便让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此外,我很注意自身的学习。如:参加市里的音乐教研活动;练习专业技能;阅读一些音乐、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报刊、杂志;上英特网里上的教育工作站与各地的高校教师进行交流。

高校教师个人总结篇3

一、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思想政治素质和决策水平

一年来,我始终把加强理论学习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到办公室工作以后,更加注重理论学习,丰富知识,。能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政治理论学习,重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文选》等理论知识,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通过学习,写心得等多种形式,不断使自己的思想有较大的,同时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业务素质。今年三月份我参加了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电子注册软件培训班,通过学习使自己对电子注册工作得到了更大的。三是学人所长,积极工作水平。虚心向他人请教,积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增强工作能力。

二、克服困难,努力完成领导交负的各项工作任务

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努力,在自己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招生宣传工作。今年由于工改机遇,我校加大的社会招生力度,由于宣传招生得力,生源不断增多,因此学员报名注册工作非常重要,是一项非常细心的工作,我能以高度的责任心与充分的耐心,做好每一位学员的报名解释及注册工作,共完成了春季招生421人的电子注册工作,同时做好招生信息工作,充分发挥好信息桥梁作用,将招生信息及时反馈到相关,让上级能及时的了解招生工作能得到上级的支持和肯定。

二是学籍管理工作。我能做好在校1100名学员的教学管理及毕业验印工作,按要求完善学员学籍档案,并于今年5月完成了379名学员的图像采集、机读卡填报、毕业学员信息上报等工作,由于今年是我校第一年采用电子注册网上毕业工作,为保证学员顺利毕业,我能认真学习及时请教,尽量做好每一个环节,使毕业学员信息无误,保证学员照片全部合格。并及时做好学籍统计工作。让领导尽量能全面、地了解和我校在校学员的实际情况,为解决作出科学的、正确的依据。

三在教学管理工作。在教学管理中,我深刻到,加强教学管理,抓好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能按时根据区校要求制定出每一个专业教学计划,及时下发教学相关文件,整理好学员档案,在教学管理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同时还担任06级会统二班班主任,能认真按照教学计划,按排辅导,聘请专业教师讲课,让学员及时参加辅导,发现学员未参加辅导或有退学现象,都能及时与学员联系,做好沟通工作,让学员在校期间,都能顺利完成学业,圆满毕业。

高校教师个人总结篇4

关键词:体育专业;地方高校;师资;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1-1555-03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是培养体育人才的主要基地,肩负着培养21世纪体育人才的重要任务。当今体育人才的竞争,不仅表现在竞技体育的竞争,同时还反映在培养体育人才的教育领域的竞争。各高校竞争的实质是教育质量的竞争,而决定人才质量高低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因此,研究地方普通高校体育师资的现状,探索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有着重要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文以江西省九江学院、宜春学院、赣南师院、井冈山学院、抚州师专、上饶师院等6所地方普通高校的体育院系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先后查阅有关师资队伍建设的法规、论文、论著及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1.2.2问卷调查法2003年对江西省6所地方普通高校(以下简称6所院校)体育专业师资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6份,回收有效问卷6份,回收率达100%。

1.2.3数理统计法根据研究的目的与要求,将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教师数量通过调查汇总,6所院校体育专业共有体育教师201人,其中理论课教师41人,占教师总数的20%;技术课教师160人,占教师总数的80%。体育专业学生总人数3188人,其中本科生1758人,专科生1430人。体育专业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数(表1)。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规定,本科层次师范类院校生师比为1:18,体育院校生师比为1:11。从表1调查结果显示,6所院校体育专业生师比平均为1:15.9,师资总量显得不足。从教师专业结构来看,技术课教师为160人,占教师总数的80%,理论课教师为41人,仅占教师总数的20%。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要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则势在必行。为此,各校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增加了学科比重,学科教学时数约占总学时的50%,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科比重的增加必须有相匹配的师资。调查表明,理论课与技术课教师比例不合理,前者数量不足,后者却有所富余。

2.2职称结构根据国家人事部对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实行结构比例管理的规定,江西省职称工作部门对一般本科院校提出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要求,即一般普通院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占33%、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占55%。从表2数据显示,6所院校体育专业高级职称为76人,占教师总数的38%;讲师75人,占教师总数的37%;助教50人,占教师总数的25%。可见,高级职称已超过结构比例要求,中、初级职称比例不平衡,讲师人数偏少,中、初级职称教师之

2.3学历结构

从表2调查结果显示,6所地方性院校体育专业高学历教师少,91%的教师为本科及以下学历,他们承担了学校体育专业教学科研的主要任务。国家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中要求高校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0%,而6所院校体育专业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比例仅为3%。究其原因,一是前些年体育专业硕士毕业研究生数量不多,尚不能满足不同层次高校的需求;二是江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有限,吸引高学历人才的力度远不如经济发达省市;三是现任体育教师自身意识不强,自我加压不够,学历再提升的内外动力不足。

2.4年龄结构

6所地方性院校体育专业教师年龄分布基本合理(表3),35岁以下的教师83人,占教师总数的41%,其中研究生9人,占35岁以下教师的11%,硕士4人,占该年龄段教师数的5%;36~45岁的教师85人,占教师总数的42%,其中研究生1人,硕士1人,分别占该年龄段教师数的1%; 46~54岁的教师25人,占教师总数的12%;55岁以上教师8人,占教师总数的4%。另外,副教授主要分布在36~45岁年龄段为46人,占副教授总数的69%;教授主要分布在46~54岁年龄段为5人,占教授总数的56%。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大,约占教师总数的85%,这反映了6所院校体育专业教师队伍呈年轻化趋势,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另外,教师的主体主要分布在36~54岁这个年龄段,他们是学校体育专业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为今后江西省地方高校体育专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5学缘学科结构从表4统计结果反映,6所地方院校体育专业教师中本校毕业40人,占教师总数的20%,非本校毕业161人,占教师总数的80%;本专业毕业175人,占教师总数的87%,非本专业毕业26人,占教师总数的13%。教师队伍的学缘、学科结构基本合理。

2.6科研和学科建设从表5可以看出,6所院校体育专业教师的科研及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且具有较好的发展态势。近3年教师主持并完成部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5项;获省部级奖励17项;在重点核心刊物上3篇、核心期刊上69篇;出版著作29部,这些均是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另外,院校级科研成果在总成果中也占了较大比例。学科建设也有明显的成效,现有校级重点学科3个,省学科带头人和省骨干教师9人。究其原因,外在大环境的压力和教师内在的需求。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之间的竞争对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学科建设及专业发展需要一支潜心科研的队伍支撑,同时教学与科研的互动效应使教师充分意识到掌握学科前沿,了解学术动态的重要性。另外职称评聘的杠杆作用使得教师们具有较强的紧迫感在科研领域里辛勤地耕耘。由此,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

2.7教师流动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人才的价值也是随着市场的需求在流动中充分的体现出来。从表6可见,6所院校体育教师的流出还是大于引进。在人才流动日益市场化的情况下,经济欠发达的江西面临周边发达省市人才引进的冲击,就本省而言人才的非良性竞争,也导致地方高校人才向省会城市流失。从引进的专业来看主要是学科类的。这表明各高校对理论课教师引进加大了力度,加强了理论课高学历教师队伍的建设,进一步优化了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但是,人才总体出大于进的状况不能不引起重视。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 6所地方院校体育专业教师总量尚不足,发展不平衡。目前体育专业教师流动状况不尽人如意,流出大于引进。2) 6所地方院校体育专业教师年龄结构相对合理。其表现在,一是副教授以上人员比例适中,集中分布在36―54岁年龄段,占副教授以上总数的90.8%。其中在36―45岁年龄段的副教授46人,占副教授总数的69%;副教授以上的占教师总数的38%。由此说明体育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是中青年教师。但讲师比例偏低,中、初级结构不尽合理;二是教学科研的主体集中在45岁以下年龄段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4%,其中35岁以下的占教师总数的41%,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三是学缘结构比较合理,教师的科研和体育学科专业建设发展态势良好。四是教师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术科教师多,学科教师少,整体上高学历教师比例偏低。3) 6所地方院校体育专业教师队伍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一支教学科研的主体力量。

3.2建议

1) 高度重视,坚持“以人为本”。2) 加大力度,通过外引内扶,提升高学历水平,增加教师总量。一是根据地方院校的校情,针对体育专业高学历教师比例低的现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进博(硕)士。二是加大对体育专业教师进修培训经费的资助力度,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硕)士,提高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的比例。在提升教师学历的同时,促使师资总量平衡。3) 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激励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转变“官念”,强化服务意识。高校教师是办学的主体。二是完善机制,优化硬件措施。在职称评聘、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高层次进修培训以及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体育专业及其教师在政策上要有导向,在资金上要扶持,在指标上要倾斜,在考核上要激励约束,为体育专业的发展和其教师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空间。三是营造氛围,打造人文环境。不仅要为体育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更要营造一个民主、自由、平等、宽松、和谐的学科学术环境,要给体育专业教师出科研成果创造机会,使教师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使“引进的留得住,出去的想回来”,真正做到引才、育才、聚才和用才的四位一体。同时,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储备和资源共享工作,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富有活力的地方院校体育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 吴务南,郭景闰.从发展经济学的视野看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J].江西教育科研,2006,168(7):52-57.

[2] 曹莉,等.中国高等体育院(系)师资结构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3):58-60.

[3] 刘超,等.安徽省高校“扩招”后教师队伍结构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学,2004,24(2):73-74.

[4] 付奕,等.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结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7):23-25.

[5] 周晓明.论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3(4):86-88.

[6] 邹师.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培养研究[J].体育科学,2002,22(1):15-17.

高校教师个人总结篇5

西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

[摘 要]本文对甘肃省10所学科性质比较突出的本科院校共314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总体分析和对比分析发现,大学生旷课现象与自身因素有关。不过,大学生自身因素导致大学生旷课的比重相对较小,而教师教育因素和高校管理因素导致大学生旷课的比重较大。

[关键词]大学生;旷课现象;高校管理

《古今汉语实用词典》这样解释“旷课”:学生不请假而缺课。[1]当下,大学生旷课成为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比较头疼的问题。然而,有关大学生旷课的研究还处于空白。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旷课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研究过程

(一)研究抽样

本研究抽取甘肃省10所学科性质比较突出的本科院校共314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由研究人员在教室对被试大学生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本次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3040份,有效回收率为96.8%。

在有效研究样本中,按照高校属性划分,2所部属高校共905名大学生,占样本总数的29.8%;6所地方高校共1873名大学生,占样本总数的61.6%;2所民办高校共262名大学生,占样本总数的8.6%。按照专业划分,文科类专业大学生共1493人,占样本总数的50.1%;理工科类专业大学生共868人,占样本总数的29.1%;医药科类专业大学生共437人,占样本总数的14.6%;农林科类专业的大学生共185人,占样本总数的6.2%。按照年级划分,一年级大学生共791人,占样本总数的26.1%;二年级大学生共842人,占样本总数的27.8%;三年级大学生共714人,占样本总数的23.6%;四年级大学生共639人,占样本总数的21.0%。按照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划分,学习成绩较好的大学生共499人,占样本总数的16.8%;学习成绩中等的大学生共2093人,占样本总数的70.3%;学习成绩较差的大学生共386人,占样本总数的13.0%。按照民族类别来划分,汉族大学生共2584人,占样本总数的85.5%;少数民族学共438人,占样本总数的14.5%。按照性别来划分,男生1441人,占样本总数的47.6%;女生1584人,占样本总数的52.4%。

(二)研究工具

1.量表结构

本研究采用自编量表。首先,通过对大学生的非正式访谈等方法,对大学生旷课原因进行分类,初步确定大学生旷课原因量表由3个分量表组成:大学生自身维度量表(6个因素共24个题项)、教师教育维度量表(4个因素共17个题项)、高校管理维度量表(2个因素共8个题项)。其次,研究采用自编的4点量表,在影响值中“完全没有”、“较小”、“较大”、“很大”选项中由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最终对每个维度进行百分比分析。初步设置好问卷后,经过专家的论证再次修改了问卷,然后在样本高校进行预调查。对预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后,进一步修改了调查问卷。

2.量表信度

在量表信度方面,通过计算Cronbachα系数来说明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程度。总量表和各个分量表的α系数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该量表的总体信度系数为0.867,因此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和可信程度。同时,各个分量表的α系数介于0.7与0.93之间,分量表也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和可信程度。

3. 量表结构效度

进一步对总量表和分量表进行结构效度检验,表2显示,总量表的KMO检验值是0.929,表明总量表的结构效度很好。分量表1、分量表2、分量表3的 的KMO检验值都表明分量表1、分量表2、分量表3的结构效度很好。这说明,本研究所编制的量表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剔除了无效问卷后,对调查数据采用SPSS软件16.0版进行录入与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一) 大学生旷课原因总体分析

图1显示,大学生旷课原因的百分比(百分比由“较大”和“很大”两个选项构成)由高到低依次为学校处理措施因素(58.8%),教师准假把关因素(48.4%),教师知识水平因素(46.7%),身体因素(43.2%),教师教学能力因素(42.7%),家庭因素(41.7%),教师人格魅力因素(39.4%),课程设置因素(33.5%),自我发展因素(19.0%),交往、玩乐因素(16.6%),学习动机因素(16.3%),心理、情感因素(13.0%)。可见,影响大学生旷课最主要的原因集中在学校处理和教师教育这两个方面。大学生自身原因主要集中在身体和家庭两个因素上。

(二)不同属性高校的大学生旷课原因分析

表3显示,部属高校大学生旷课的原因依次为学校处理措施因素(56.1%)、教师准假把关因素(47.8%)、身体因素(46.1%)、教师知识水平因素(45.7%)。可见,学校处理措施因素部属高校大学生旷课的影响最大,而教师准假把关因素次之。

地方高校大学生旷课的原因依次为学校处理措施因素(61.3%)、教师教学能力因素(53.3%)、教师准假把关因素(48.8%)、教师知识水平因素(46.5%)。可见,地方高校大学生旷课在受学校处理措施因素影响的同时,注重教师教学能力因素的影响。这说明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出勤。

民办高校旷课的原因依次为教师知识水平因素(51.1%)、学校处理措施因素(50.4%)、家庭因素(49.6%)、身体因素(46.9%)。这说明,民办高校大学生更注重教师的知识水平,一名教师知识水平的高低将成为民办高校大学生旷课与否的主导因素。

综上可知,不同属性高校的大学生旷课原因的共同点是:不同属性高校的大学生受学校处理措施因素制约较大;不同点是:部属和地方高校的大学生旷课受学校处理方面的因素最大,民办高校大学生旷课受教师知识水平因素的影响大于学校处理措施因素。这意味着高校、教师在大学生管理和教学方面的种种举措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出勤。

(三)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旷课原因分析

文科类大学生旷课的原因依次为学校处理措施因素(53.9%)、教师准假把关因素(48.6%)、教师知识水平因素(45.0%)、身体因素(44.6%)。可见,影响文科类大学生旷课的原因除学校处理措施因素外,还有教师准假把关因素和教师知识水平等因素。

理工类大学生旷课的原因依次为学校处理措施因素(63.6%)、教师准假把关因素(48.9%)、教师知识水平因素(48.3%)、家庭因素(44.3%)。可见,在影响高校中理工科类大学生的旷课原因中,学校处理措施因素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教师准假把关因素。

医药类大学生旷课的原因依次为学校处理措施因素(62.5%)、教师人格魅力因素(51.8%)、身体因素(48.3%)、教师准假把关因素(48.0%)。可见,影响医药类大学生旷课的原因受学校处理措施因素和教师人格魅力因素的影响较大。

农林类大学生旷课原因依次为学校处理措施因素(64.3%)、教师人格魅力因素(58.9%)、教师知识水平因素(54.1%)、教师教学能力因素(47.0%)。可见,农林类大学生受学校处理措施因素、教师人格魅力因素的影响较大,教师知识水平因素、教师教学能力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少。

综上可知,文科、理工类、医药类,农林类大学生旷课原因的相同点在于:文科、理工类、医药类,农林类大学生的旷课受学校处理措施因素的影响最大。不同点在于:文科类大学生的旷课受身体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理工类大学生的旷课受家庭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医药类大学生的旷课受身体因素影响较大,农林类大学生的旷课受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较大。

(四)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旷课原因分析

表5显示,一年级大学生旷课的原因依次为学校处理措施因素(53.2%)、教师准假把关因素(48.6%)、教师知识水平因素(45.8%)、教师教学能力因素(44.7%)。

二年级大学生旷课的原因依次为学校处理措施因素(59.5%)、教师准假把关因素(49.2%)、身体因素(45.6%)、教师知识水平因素(45.1%)。

三年级大学生旷课的原因依次为学校处理措施因素(59.7%)、教师准假把关因素(47.6%)、教师知识水平因素(46.6%)、教师教学能力因素(44.4%)。

四年级大学生旷课的原因依次为学校处理措施因素(64.0%)、教师知识水平因素(49.3%)、教师准假把关因素(47.6%)、教师教学能力因素(45.1%)。

由结果得知,一至四年级大学生旷课原因的共同点为:一至四年级大学生的旷课均受学校处理措施因素的影响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一、二、三年级大学生的旷课受教师准假把关因素的制约也较为明显,而三、四年级大学生的旷课受教师知识水平的制约较大。

(五)不同成绩等级的大学生旷课原因分析

表6显示,好生旷课的四个主要原因低依次为学校处理措施因素(66.3%)、教师人格魅力因素(56.3%)、教师知识水平因素(49%)、教师准假把关因素(48.1%)。由此可知,好生的旷课受学校处理措施因素和教师人格魅力影响较大,而受自身因素影响较小。

中等生旷课的四个主要原因依次为学校处理措施因素(58.1%)、教师准假把关因素(48.2%)、教师知识水平因素(45.6%)、身体因素(43.7%)。可见,中等生旷课受学校处理措施因素影响较大,同时教师准假把关因素也决定中等生的出勤。

差生旷课原因依次为学校处理措施因素(56.3%)、教师准假把关因素(49.5%)、教师知识水平因素(47.9%)、身体因素(45.1%)。可见,差生的旷课受学校处理措施因素和教师准假把关因素的影响较大,而教师的知识水平因素和身体因素对差生影响相对较小。这意味着,高校和教师处理大学生旷课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出勤状况。

由分析结果得知,好、中、差生旷课的原因相同之处在于:好、中、差生的旷课均受学校处理措施因素的影响最大;不同点在于:好生更多关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知识水平,受教师准假的严格与否影响最小,而中等生和差生的出勤受教师准假把关的影响更大。

(六)不同民族的大学生旷课原因分析

由表7可知,汉族大学生旷课的四个主要原因依次为学校处理措施因素(58.9%)、教师准假把关因素(48.7%)、教师知识水平因素(47.7%)、身体因素(43.2%)。可见,影响汉族大学生旷课的原因集中在学校处理措施因素和教师因素当中,而在自身因素方面对汉族大学生旷课的影响较小。

少数民族大学生旷课的四个主要原因依次为学校处理措施因素(58.0%)、教师准假把关因素(46.5%)、教师知识水平因素(46.4%)、教师教学能力因素(45.5%)。可见,少数民族大学生更会因为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来决定自己的出勤与否。

由数据得知,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旷课原因的相同点在于: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旷课受学校处理措施因素的影响最大;不同点在于:汉族大学生的旷课是由自身因素所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旷课则由教师教育因素所导致。

(七)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旷课原因分析

由表8可知,男生旷课的四个主要原因依次为学校处理措施因素(63.4%)、教师人格魅力因素(50.8%)、教师准假把关因素(48.8%)、教师知识水平因素(48.8%)、可见,影响男生旷课受学校处理措施因素影响最大,同时教师人格魅力对男生旷课也影响较大。

女生旷课的四个主要原因低依次为学校处理措施因素(54.6%)、教师准假把关因素(48.1%)、身体因素(46.1%)、教师知识水平因素(44.6%)。可见,女生旷课的原因除受高校、教师的因素的影响外,更多的受身体因素的影响。

由数据得知,男生和女生旷课原因的共同点是:男、女生的旷课均受学校处理措施因素的影响较大,受自身因素影响较小。由于自身生理的特殊性,女生因为身体不舒服没法上课而旷课的现象要明显高于男生,而男生旷课则受教师人格魅力因素的影响更大。这意味着更多的女生会因为身体原因而旷课,男生则会因为教师人格魅力的因素决定自己是否出勤。

三、研究结论

根据研究分析可知,大学生旷课的现象与大学生自身因素有关。不过,大学生自身因素导致大学生旷课的比重相对较小,而教师教育因素和学校处理措施因素导致大学生旷课的比重较大。

(一)高校管理因素是大学生旷课的首要原因

从高校不同大学生群体的数据结果得知,在高校的诸多管理措施中,高校在处理大学生旷课问题上的工作效率低、高校对无故旷课大学生处理不严格、高校对教师考查大学生出勤的监管力度弱,构成了高校大学生旷课最主要的因素。这表明,高校对于大学生旷课的管理举措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是否旷课。

(二)教师教育因素是大学生旷课的主要原因

在部属高校、女生、汉族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等生、差生、一至三年级大学生的数据显示中,受教师上课从不点名或不规律点名,与成绩不挂钩、教师在对大学生准假时不能严格按照高校规定进行、教师对旷课大学生的处理方式宽松、教师对大学生旷课真伪的核实不严格因素影响的比重较大。

而学习比较好的大学生,医药、农林科类专业的大学生,男生,因为教师自身要求不严格,经常迟到早退、教师职业素养较低而旷课的概率较大。

根据地方院校、农林科类专业、少数民族、一至三年级大学生的数据反映来看,教师上课不认真,对大学生要求不严格、教师与大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较少、教师上课形式单一等因素成为这些大学生旷课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在教师教育方面导致大学生旷课的原因有:教师上课从不点名或不规律点名,与成绩不挂钩;教师在对大学生准假时不能严格按照高校规定进行;教师对旷课大学生的处理方式宽松;教师对大学生旷课真伪的核实不严格;教师上课不认真,对大学生要求不严格;教师与大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较少;教师上课形式单一;因为教师自身要求不严格,经常迟到早退;教师职业素养较低。

(三)大学生自身因素是大学生旷课的部分原因

高校教师个人总结篇6

自8月20日以来,我校按南湖中心学校的统一部署和安排,集中领导、集中精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全校教师中深入开展,以“修师德、练内功、强素质、树形象”为主题的集训学习活动。通过开展工作总结,组织师德师风考评和师德档案的填写,学新课标、新课改、新教材交流教学教研经验,尤其是组织全校教师参加南湖办事处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会活动,听专题报告,写教学反思,召集教师讨论交流,对照先进找差距等,进一步巩固发展了近3年来师德师风的建设成果,进一步提高了全校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教师中收到良好的反响,现将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作法

(一)统一干部思想,认真部署安排,加强组织领导。

我校开展以师德师风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暑期教师集训活动,对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起到积极作用,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也还存在少数教师上课时使用通讯工具、酒后上课堂、教育观念陈旧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教育事业的和谐、健康、持续发展。我校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再抓暑期教师集训机会,再借暑期教师集训东风,进一步提高教师思想业务素质,改革和创新学校内部管理,积极促进学校持续健康的发展,努力创办人民满意教育。 集训学习是一项严肃的活动,如果思想不统一,缺乏周密计划和安排,非但起不到积极作用,相反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在集训学习前,学校校委会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了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统一全体领导干部思想,精心部署安排本镇学习活动。会上,汪芳祝校长强调说:“……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我们干部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要认为这样的活动年年搞,就那么回事,走走形势,了了差事算了;而是要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务实,扎实开展,求得实效。……”学校成立了集训学习领导小组,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学习内容,规定了学习时间,提出了学习要求,安排了学习日程。

(二)广泛宣传发动,加强检查指导,落实学习任务。

8月21日 ,全校教师在学校集中,召开大会,广泛宣传发动,拉开了学习的序幕。在学习过程中,特别对教师作了明确的纪律要求,每天的活动安排了具体负责人,每天由专人负责点名,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准时签到,规定集训期间教师无故缺席的通报批评,并对个人处以经济处罚;每天培训结束后,处室、年级组和教研组负责人要对本组每位参训教师当天的学习笔记进行检查,并及时向学校主要负责人汇报教师学习、生活情况,反馈本组位好坏典型及其它信息。学校主要负责人注意与处室、年级组、教研组负责人和老师座谈交流,了解学习状况,摸清教师思想动态。有的老师说,好不容易放假休息休息,搞什么学习,领导真会整人;有的人说自己工作那么认真负责,不需要学习。针对这些错误的认识,学校负责人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及时纠正。各单位负责同志组织得力,集中学习点名签到,讨论交流人人发言,总结体会统一装订。整个学习有安排、有活动、有检查、有签到、有记录;教师有资料、有笔记、有总结体会。由于学校重视学习的过程管理,从而保证了学习任务的落实,学习活动有章可循,有的放矢,有声有色;克服了纪律松散,思想松懈,应付差事,走形式的现象。

(三)干部严以律己,集训全程参与,学习带头示范。

8月24日 ,在全校教师集训学习总结会上,学校汪校长既交流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又提出了学习的要求;特别是他从四个方面(教师要有崇高的追求、要有爱心、要有高超的育人技能、要有顾全大局的胸怀)谈了自己对师德的独到领悟,在广大教师中激起了千层波浪,赢得了好评。老师们说,汪校长对师德的独到领悟,把握了师德的内涵,抓住了师德的精髓,内容凝练而又具体,简洁而不空洞,讲解通俗易懂,让人折服;从前修师德无从下手,今天终于找到了突破口。在这次学习中,学校校委会成员既是学习的组织者,又是一个学习的参与者,扮演着双重角色;不因为是干部不学习,也不因为事多而疏于学习,而是要求老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了;全校教育干部全程参与,无一请假现象,带头学习,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四)坚持四个结合,讲究学习方法,注重学习效果。

高校教师个人总结篇7

[关键词]专兼结合 “双师型”国防教育师资 问题 举措

一、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国防教育师资内涵及优势

1.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国防教育师资内涵

高校国防教育教师是在高校中以传授军事理论、军事技能、培养学生国防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为职业的从业人员。他们在高校中具体承担军事理论课程和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任务,从理论层面上讲,国防教育教师既要充当传授军事理论知识的教师角色,又要充当军事技能训练的教官角色,这就对国防教育教师个体提出了理论与实践兼具的“双师”素质要求。但从实际操作层面上看,军事技能训练课程基本上由高校聘请的部队教官承担,军事理论课程由高校专职教师和部分聘请的兼职教师共同完成。这两部分人员互补组合,形成了专兼结合的群体“双师”结构。这些“双师”素质或结构的个体和群体既要具备系统的军事学科理论和技能功底,又要将军事知识和技能通过媒介“教”给“学”的对象,因而“双师型”涵盖了作为高校国防教育专业教师所应具备的所有素质内涵,如学科理论,从业技能、教学能力、综合素质等。

综上所述,所谓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国防教育师资既是一个个体概念,也是一个群体概念,是指围绕高校国防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满足不同的教育教学任务,由同时具备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能力的“双师”素质的教师个体,或由单方面具备军事理论教学或军事技能训练能力的专兼教师个体进行互补组合形成“双师”结构群体。这些“双师”素质个体和“双师”结构群体共同构成的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国防教育师资团队。“双师”素质个体是“双师”结构群体的基础,“双师”结构群体能够更好地提升“双师”素质个体数量和质量,达到完善“双师型”团队的目标。

2.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国防教育师资的优势

(1)稳定师资,满足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随着全国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国防教育教学任务急剧加重,国防教育师资严重短缺,采用专兼结合模式来壮大师资队伍,不仅从“量”上解决“双师型”教师的不足,还能优化“双师”结构,从“质”上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随着适龄入学人口的回落,高校办学规模随之缩小,专兼结合能够较灵活地按需求聘用兼职教师,缓解办学规模调整时出现大量专职教师闲置或需要转岗的矛盾。

(2)节省成本,提高学校办学质量。高校国防教育兼职教师的聘用,是按照教学任务的需要和“双师”素质要求来进行的,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完全靠学校培养师资的高成本、教师成长周期性长、“双师型”个体不足的弊端,同时,还可共享社会优质专业教师资源带来的先进教学理念和实践成果,弥补学校自身的某些不足,形成专业群体优势,促进教师整体专业水平的提高,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3)优势互补,优化“双师型”教师结构和素质。一般来说,专职教师偏重军事理论教学,兼职教师偏重军事技能训练,二者在教学互补组合,有利于“双师”结构的优化。同时,专兼教师职责明确,分工协作,技能上共同切磋,理论上相互研讨,可以促进他们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再则,聘用兼职教师,可以缓解专职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保证专职教师有时间投入到有针对性的培养培训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真正意义上提高专职教师个体的“双师”素质,使更多的专职教师转变成为“双师型”教师。

二、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兼结合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现状

探析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最早的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就是在部队官兵为主的兼职教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1985年全国第三次高校军训试点开始,高校拥有了在编的专职教师,并随着专职教师规模的逐步扩大,兼职教师比例略有缩小,形成现有的约4∶6比例的专兼结合的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调查表明,目前,90%左右的高校仍然是聘请部队教官承担军事技能训练,高校专职教师主要以承担军事理论教学为主。

兼职担任军事理论课或负责军事技能训练的教官来源基本属以下四种情况:第一,由国家教委、总参、总政指令性派遣。第二,由地方政府和高校与部队达成短期协议,由部队派遣。第三,某些高校与部队有正式的军民共建关系,双方达成协议,经上级批准派遣。第四,由高校采取临时聘请的办法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发展历程中,不论高校内部国防教育机构如何变化,部队兼职教官参与高校国防教育始终没有改变,高校国防教育任务和课程性质决定了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必须走专兼结合的建设道路。实践还证明,由于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训练课程设计突出体现理论和实践性高度融合的教学特点,要求高校必须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国防教育师资队伍。

2.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总量急需扩大

2005年至2007年期间,笔者在全国范围内对166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国防教育专兼职教师582名,其中专职教师230名,兼职教师352名,个体具有“双师型”能力的教师24名。教师总量严重不足,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总量急需扩大。

一是从生师比和教学任务要求看。被调查的各高校年招生规模500人-18000人不等,生师比为2138:1,与高校基础课程生师比相比严重超标。166所高校中,军事技能训练时间少的安排一周,多的安排三周,平均15.75天。其中,90.36%的高校请来部队教官进行训练,6.03%的高校培养学生骨干帮训,2.41%的高校国防教育教师自己组织,1.20%的高校采取其他形式实施军事技能训练;另外,73.5%的高校开设了军事理论课,26.7%的高校尚未开设军事理论课,军事理论课实际讲授学时2-48不等,平均27.75

课时。166所高校专职国防教育教师平均不足一个半人,专兼职国防教育教师平均不足三个半人,师资总量捉襟见肘。

二是从“双师型”师资力量现状看。在捉襟见肘的师资总量中,具有“双师”素质教师个体可谓凤毛麟角,被调查的专兼职国防教育教师中既有具有军事技能也具有军事理论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个体仅占4.11%,90.36%高校通过聘请部队教官开展军事技能训练,虽然从表面上加强了“双师型”师资结构,但其中相当数量的年轻教官是刚入伍的新兵,虽经过一定军政训练,但文化功底离大学开展素质教育要求存在差距,教学能力亟待提高,个别还无法胜任教学任务。

(2)素质亟待提高

一是从教师队伍学历、职务、年龄结构和学术水平看。国防教育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仅占8.93%,具有专科及以下学历的占29.55%;无职称教师占12.03%;个体“双师型”教师集中分布在高职称、高年龄的教师队伍中,随着退休年龄的到来,师资队伍断层明显,“双师”队伍数量缺失更加严重。另外,2005至2007年间,全国166所高校发表学术论文276篇,申请科研课题38项,取得教学成果49项,与高校其它学科相比,研究成果偏少,学术水平偏弱。

二是从国防教育教师来源和专业情况看。据调查,由于历史的原因,前30年,国防教育教师大部分来自从事武装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后20年,是军队转业干部、军队院校毕业生和一些有志于高校国防教育的地方高校优秀毕业生的组合,近几年,随着高校国防教育普及化进程的加快,部分高校“两课”教师和体育教师转向国防教育领域。在这些专兼职国防教育教师队伍中,虽然他们的学科专业涵盖军事学、哲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历史学等文、理、工科专业门类,但这些人的军政素养和军事技能与教育理论和教学能力总难两全;特别是那些来自非师范类毕业生,他们既缺乏军事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又缺乏军事技能,“双师”素质人才匮乏。

三、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主要举措

1.动态互补组合,保证“双师型”师资数量

(1)在思想上,各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国防教育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制订“双师型”国防教育师资建设总体规划,确立“双师型”国防教育师资建设必须坚持专兼结合的指导思想,以专职教师为基础,按照有关规定增加专职教师的编制数量,同时,以兼职教师为依托,根据各高校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地把握兼职教师的比例,动态互补组合,提高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个体和群体的数量。

(2)在体制上,各高校要积极探索“双师型”师资引进制度,拓宽进人渠道。遵循国防教育学科专业特点,围绕学科的建设,加大高层次专职教师引进力度,形成在本学科中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同时,要本着“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原则,打破高校只能聘用部队教官作为兼职教师的单一渠道,背靠社会人才库,建立校外国防教育兼职教师数据库,按照教学需要和生师比要求,优选精选兼职教师,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团队。

(3)在机制上,各高校要切实改善“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增加岗位吸引力。一是建立相应的国防教育教学机构,加大经费投入,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为他们的教学、科研提供硬件支持。二是设立“双师型”国防教育教师津贴,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课时费,鼓励大家争当“双师型”国防教育教师,使更多教师发展为“双师型”教师。三是政策坚持向“双师型”国防教育教师倾斜,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评职晋级、评先选优、进修培训、外出考察和住房分配等。四是对于兼职教师,要打破凭资格定报酬标准的传统习惯,胜任即获得基本教学报酬,出色则另付教学质量奖,下次继续留任。对长期聘任的兼职教师可参照相关管理办法允许评聘教师系列职务。

2.专业化培养,提高“双师型”师资素质

(1)制定“双师型”师资专业化发展规划,增强教师专业化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按照学校“双师型”师资的要求,对照国防教育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结合自身所处的现实环境、学历经历、年龄个性、优势和不足,科学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规划。具体包括:教师对国防教育教师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的选择,对国防教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具体目标的设计,对成长阶段的设计,以及所采取的措施等。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明确自己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要达到的目标,对今后培养做到有的放矢、切实可行,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他们专业发展的紧迫感,调动提升自身专业层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打造“双师型”师资专业化培训新途径,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一是可以在地方和军队有关院校建立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用于培养“双师型”国防教育学科带头人和国防教育教学骨干。二是通过师范院校与军队院校合作办学,具有二级人民武装学院的师范类院校办学,开设国防教育本、专科专业。或在相关专业中增设对应课程,比如军队院校专业和在普通高校的国防生教育中增设师范类选修课程,大面积培养“双师型”国防教育本、专科学生。三是利用本校或本地区相关专业后期本科函授班学习,对军事素质较好、学历偏低的教师进行学历层次提高等。

(3)明确“双师型”师资专业化培训内容,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双师”能力

建立“双师型”师资专业化培训基地,成立“双师型”专业培训团,组织开展任职、职后培训,分级、专题、交叉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要根据教师成长规律、教师个人素质的特点和专业发展需要,有所侧重,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比如,选送部分师范类毕业生到军队院校,着重提高军政素养;选送部队转业干部到师范类院校或高师培训班学习,强化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既缺乏军事技能又缺乏教学经验的,首先采取传帮带的办法,让他们参加学生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各个教学环节的学习,或下连队挂职锻炼或体验生活;对军队聘请的教官,上岗前必须经过强化教学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的训练,使其具备教学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

3.加强管理,确保“双师型”师资队伍质量

(1)加强立法建制

从职能上看,“双师型”国防教育团队建设不仅是学校的职责,更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军队双方的共同责任,中央政府要成为“双师型”国防教育师资的立法与协调的主管部门;省级政府要成立国防教育委员会,由军队、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代表组成,就“双师型”国防教育师资建设等问题向政府提供咨询,从宏观层面协调教育部门与军方的关系。一是用立法的形式确立“双师型”国防教育职业的法定地位,制定一整套加强专兼结合“双师型”国防教育团队建设的法规制度;二是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军队和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根据政策法规,出台一系列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办法和实施细则,做到建设有标准、培养培训有基地,教师有来源,管理有依托,全方位保障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序进行。

(2)强化科学考评

建立“双师型”教师科学的考评体系,树立专兼职教师一视同仁、多劳多得、优质优酬、责权利统一的分配观念,逐步打破平均主义的做法,推行“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优劳优酬”分配制度,营造出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一是改革分配制度,推行绩效津贴制度。根据教学综合测评的结果奖优罚劣,课酬、津贴根据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拉开距离。二是建立竞争平台,开展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大赛等,评选教学之星,评比优秀课件、优秀论文奖、评选精品课程,对优胜者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并在晋职、晋级方面给予倾斜。三是建立“双师型”教师奖励基金,对在本专业建设中有特殊贡献的“双师型”名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给予特殊的奖励。四是实行滚动聘任制度。按照教学和科研工作量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评教情况,确定教学岗位,与岗位报酬紧密结合,滚动聘任,激发军事教师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吴温暖.高等学校国防教育[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202-210.

[2]汪敏生等.互补型双师动态组合――高职师资建设的多视角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71.

[3]曹晔.重视兼职教师的发展构建二元化“双师型”师资队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6.

[4]陈美荣,谢建山.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发展历程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研究,2008.9.

[5]杨邵愈.加强军事学科建设的探讨[A].国防星光[C].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4.

[6]陈美荣,谢建山.对高校国防教育师资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6-9.

高校教师个人总结篇8

一、抓实课题研究,提高教科研水平

课题研究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扎实有效的教育科研,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教科研能力和水平,为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科研保证。因此本学期教科研工作的重点在于抓实课题研究,努力推广科研经验,服务于学校教学。

1.切实做好“轻负高效”课题总结,及时推广科研经验。

根据期初工作安排,我校在12月中旬举行昆山市科技项目《新课程改革中“轻负高效”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验收活动。为了使我校这一研究了近两年的课题取得更好的成果,并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校,教科室主要做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编辑《二中教育》,促进科研经验的推广。为了更好地总结“轻负高效”课题的研究成果,教科室从两年来的教师科研论文中精心选择了对教育教学有较好指导作用的四十多篇论文进行汇编,及时总结广大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另外,教科室还在《二中教育》中增添了“精品教案”“教育随笔”两个栏目,编辑教师的一些优秀教案和心得体会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二中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贴近我校的课题研究,为“轻负高效”课题的结题提供了一本理论和实践兼容、图文并茂的一手资料。

第二,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化“轻负高效”教学特色。本学期,学校教科研工作继续走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的道路,与教导处积极合作,先后开展多次科研活动。例如,以教研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本教研组在“轻负高效”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经验;组织“轻负高效”的论文、教案与具体案例的评比;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轻负高效”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积极磨课,开设公开课,相互学习提高;精心组织教师上好课题结题的示范课,以此来推动广大教师对“轻负高效”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扩大本课题对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方面的影响,使“轻负高效”的理念能够扎根于教师的心灵,使教师能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实践进行科研。这些教科研活动为促进我校“轻负高效”的教学特色鲜明化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第三,开展问卷调查,了解课题研究的成效。为了弄清“轻负高效”课题研究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促进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教科室分别设计了“昆山市第二中学‘轻负高效’课题研究教师调查问卷”和“昆山市第二中学‘轻负高效’课题研究学生调查问卷”,先后发放170份教师调查问卷和300份学生调查问卷了解课题研究情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轻负高效”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统一认识,并且广大师生对“轻负高效”的认识正确,75%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用“轻负高效”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教学效率也比较高。

第四,及时总结推广,促进特色的形成。12月中旬,我校举行了《新课程改革中“轻负高效”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验收活动,教科室认真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从课题的申报到课题结题的资料汇总,从课题研究的制度管理到过程管理的原始资料的搜集,从问卷调查到反映课题成果的《二中教育》的汇编,资料详实,获得了到场专家和领导的好评,课题研究的成果极其意义也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课题顺利通过结题验证。本课题的阶段性总结,有力地促进了我校“轻负高效”教学特色的鲜明化,为我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2.着手“十一五”课题,落实部署有条不紊。

本学期我校顺利通过了苏州市“十一五”期间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的申报,并着手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部署等工作。为了推动我校“轻负高效”教学特色的鲜明化,“十一五”期间,我校将对“中学课堂有效教学”作深入研究,拟在课堂教学的模式方法、分层教育的策略方法和校本作业的设计等方面作具体研究,为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经验指导,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再作新的贡献。本学期着重撰写了课题的研究方案,举行了课题的开题论证和申报汇总工作,规范课题申报手续,抓好中青年教科研队伍,鼓励老年教师积极参与,这样就使广大教师都有了研究的目标和方向,为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支扎实的教科研队伍。

3.稳步推进“聆听”课题,拓展聆听渠道

本学期在积极做好教育科研各项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新教育实验”——聆听窗外声音的研究。学校结合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先后组织武警中队官兵、检察院领导、退休老教师、上海苏州心理专家来校开展多方面的讲座,为学生带来了许多窗外的声音,拓宽了学生的认识领域和知识面。还通过开通网上家长学校、家校路路通,加强学校与社区、街道、派出所、检察院的联系等活动,丰富学生聆听的内涵;同时还通过参观、访问、观看录象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模范教师、模范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这些活动不但丰富了我校师生聆听的内涵,更拓展了聆听的渠道,使我校师生拓展了眼界,开阔了思维,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为我校师生的共同发展提供了理论思想上的保证。

二、抓好教科研论文的评选工作,为教师服务

本学期继续积极做好教师的教科研优秀论文的送评工作,鼓励教师平撰写教学反思,先后组织三十多篇教科研论文参加全国、省、市的各类论文评选;根据反馈的获奖信息,我校有十多篇论文获奖,成绩喜人。另外,还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积极寻求途径帮助教师发表文章。这些工作一方面为我校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提供了帮助,更重要的是促进教师把感性的教学事例转化成理性的经验总结,促进了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三、教科研成果显著,促进我校教科研水平的提升

本学期教科研工作扎实细致,稳扎稳打,取得了不少成绩。这主要表现在我校“十五“期间的研究成果报告在今年的苏州市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得二等奖;1人被评为苏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昆山市学术带头人,1人被续评为昆山市学术带头人;据不完全统计,本学期我校共有四十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或者获奖;昆山市科技项目《新课程改革中“轻负高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并获得好评。

上一篇:英语教师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教师工作业绩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