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01 17:41:43

冶金职称论文

冶金职称论文篇1

    原告陈某、肖某因不服湘潭大学颁发的“在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及“专科起点”等字样的学历证书与学士学位证书,而将湘潭大学告上了法庭,要求被告给原告颁发普通本科学历及学位证书。7月28日,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

    二原告陈某、肖某诉称,二人系湘潭大学与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招收的本科第三批2001级全日制本科学生,在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修完专科课程后经考核合格转入湘潭大学本科学籍。二原告认为,自己通过三年的学习,弥补了高考时与统招本科生的分数差距,甚至付出了超过统招本科生的劳动和努力,是按本科教育学业标准接受本科教育,修业满四年并通过了论文答辩取得了学士学位的资格。而被告却给原告颁发了一个标有“专科起点”等字样的学历证书与学士学位证书,这样的证书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作依据,根本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无法实现该证书应具有的、证明持有者学历和学术水平的功效,不具有公示作用和社会公信力,给原告的求职、考研、公务员考试、工资待遇等带来巨大阻力,并给原告造成了精神伤害。二被告要求被告湘潭大学重新颁发不标有“在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及“专科起点”等字样,而标有“全日制本科”及 “学分”字样的普通本科学历及学位证书。

    被告答辩称,被告给原告颁发的上述证书符合法律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与事实相符,也符合颁发学历证书“客观写实”的基本原则。

    目前,此案正在审理中。

 中国法院网·张阳

冶金职称论文篇2

成立于1966年的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十九冶”),始终秉承“诚实守信、合作共赢”的核心价值观,传承三线企业“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创业精神,坚持“诚信社会为本、满意客户为荣”的经营理念,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着力打造的“西部铁军”品牌,备受业内外认可。

中国十九冶就像一艘孕育技能人才的航空母舰:有专业技术人员2416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1063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4%;有近100名高级人才被评为“全国冶金行业高级专家”“全国冶金行业优秀项目经理”“全国工程建设优秀项目经理”和“全国冶建协会吊装专家”等行业专家;公司技术工人1700余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1400余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83.7%;同时,公司拥有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全国冶金建设行业高级技能专家、四川省技术能手和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高技能人才80余人。

公司可持续的人才发展战略、先进的人才培养环境,使曾正超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能够脱颖而出,为国增光。没有肥沃的土壤怎能培育出茁壮的根芽?一枚金牌的诞生背后是无数人汗水与心血的积累。在准备参加本次世技赛时,中国十九冶是如何备战、进行特色培养的?面对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公司又是如何进行改革创新的?采取了哪些有效的人才培养措施?在人才战略的实施中,公司最看重的是培养人才的哪些能力?如何铸造这种能力?关注“中国制造2025”,公司又需要做出何种改变来提升自身实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中国十九冶副总经理李潇进行了采访,听这家冠军企业娓娓道来培育金牌选手的“独家秘籍”。

一体两翼四轮驱动,助力世技赛勇夺金牌

中国十九冶带领旗下的攀枝花技师学院一直将技能大赛作为树立“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最佳路径,构建“一体两翼四轮驱动”教学模式――一体:产学研;二翼: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四轮: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技能大赛、科技创新。这样的办学特色突破口常抓不懈,形成了师生参与的校级技能大赛到市级、省级、部级乃至世界技能大赛的完善参赛机制,“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取得显著成果。谈到本次世技赛,李潇副总经理向记者透露了四个育人的秘密。

第一,集团公司的高度重视。安排集团领导专门负责,各相关单位互相配合,要求技师学院抓好选手的培训培育工作,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设备材料采购、焊件检测、资金支持等服务工作。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潇

第二,制定严谨的训练方案和计划。公司制定了选手选拔、日常训练、淘汰赛、技术交流、心理疏导、目标考核等详细的训练方案和计划,各有关部门和人员按计划节点有序推进,确保计划件件落实。

第三,严格的训练。训练方案和计划确定后,由技师学院按计划实施,训练内容包括理论、实操、体能、心理素质等。选手通过选拔、训练、淘汰,再选拔、再训练、再淘汰的方式优中选优,确保选出的人员达到最优。

第四,选手的刻苦努力。选的优秀选手,不仅对焊接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还有对焊接工艺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个人还要具备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选手不经过大浪淘沙,不断打磨的过程,就不能成为熠熠生辉的“金牌”得主。 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金牌获得者曾正超(左一)与其教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周树春在一起

在整个备战世技赛的过程中,中国十九冶还依托攀枝花技师学院,为培养出高技能人才,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中多名教师先后荣获中央、省、市模范称号;积极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等创新教学模式;同时建成了一流的实训基地,建立完善了一套完整的技能人才培育成才规章制度。

创新模式,打造人才培养的层层“关卡”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培养出世技赛金牌选手的土壤首先应该是中国十九冶与时俱进的技能人才培养战略。与大多数在管理创新的道路上逐步“放弃”技术工人队伍转而进行劳务分包、劳务派遣的施工企业不同,近十年来,中国十九冶一直狠抓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工人的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大力营造“崇尚技能”的学习氛围,打造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战略。

李潇副总经理介绍,中国十九冶通过与攀枝花技师学院“校企合作”的模式,在公司的主要技术工种进行“定向培养”。公司的技能人才、技能专家到学校进行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快速接触到冶金建筑行业一线岗位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也促使这些技能人才、技能专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由传统的“只会干不会说”的技能人才转变为“能干会说”,也更有利于技艺的传承。

对于准备进入中国十九冶的年轻技工来说,“定向培养”的校企合作只是中国十九冶人才培养的第一步,技校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中国十九冶会通过“导师带徒”的培养方式,在工作方面传授技能,在生活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并通过“班组建设”让技术工人快速融入企业文化,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弘扬老一辈员工的艰苦奋斗精神。如中国十九冶的吴仁强铆工班、蒋石全筑炉班等班组就曾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和“中央红旗班组”等荣誉称号。

第三个阶段是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评定技术工人技能等级并与待遇挂钩,实行“技师、高级技师津贴”制度,打造技术工人成长的纵向公平性平台。但是,同一级别的技术工人的横向公平性怎么来体现?中国十九冶施行“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将企业战略与技术工人业绩贡献紧密结合,这就要求技术工人在工作中不断奉献,持续成长,工人观念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学习主动性和上进心不断加强。

如何让优秀技术工人脱颖而出,尽早成才?李潇副总经理告诉本刊记者,中国十九冶紧抓“职业技能竞赛”这个牛鼻子,每两年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一届职业技能竞赛,并组织、协办、承办参加国内国际各层级的比赛,迄今已发现优秀技能人才80余人。这些在技能竞赛中摘金夺银的选手,成为公司技术工人队伍的“标杆模范”,享受各类津贴、奖励,公司通过《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等媒介,大力宣传其先进事迹,并在各类推优活动中优先推荐技能人才。例如:中国十九冶的3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均为高技能人才。 中国十九冶集团副总经理李潇(右二)在APEC会议上

在脱颖而出的技能人才中,中国十九冶每两年就将技术精湛、业绩突出的优秀技术工人评聘为公司的“首席技师”,2015年评聘了22人。重点培养一批“会干会说会写”的人员,给他们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总结推广工法、科技成果,现已创建国家、省、市三级6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搭建了技艺传承、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并拓宽这类人员的成长通道,实行“双师融通”制度,即“技师”可以参与“工程师”评审、“高级技师”可以参与“高级工程师”评审。

看似“严苛”的人才培养机制,为真正优秀的技能人才提供了一个成长与发展的广阔空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中国十九冶逐渐打通了“技术工人――技能人才――技能专家”的成才通道,正是这样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十九冶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世赛的竞技场上输送了一批经得起考验、拼得过水平的人才。

四大特色培养,世技赛推动校企合作创新改革

对于很多大型企业来说,“校企合作”都是为企业储备人才的一种方式,而对于这家培养出冠军选手的企业来说,他们的“校企合作”不仅要做,而且做出了特色、做出了亮点,在世技赛的推动下,中国十九冶加快了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改革,逐步形成了四大特色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研”的方式中成长,让他们成为真正经得起训练场与实践考验的技能人才。

一是通过校企合作主动承办部级技能大赛。中国十九冶先后与攀枝花技师学院共同承办了三次部级技能大赛,特别是2014年中国技能大赛――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的举办,不仅积累了办赛经验,赢得了各界赞誉,同时对赛制、评分标准等比赛细则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对于备战大赛的教练员和选手来说,可谓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

二是校企合作创建大师工作室。中国十九冶先后与攀枝花技师学院共同创建了部级周树春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攀枝花市刘定律冷作钣金工大师工作室,同时创建名师工作室十个(周树春和刘定律分别为第42届、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和建筑金属构造项目的主教练),大师工作室的创建和引入在高端引领、科研创新和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积极显著的成就。

三是校企合作建立工程突击队。组建成立了西部铁军――周树春焊接工程队和刘建川电调工突击队,让突击队成员通过参与重大项目中增强实战能力。经专项培训的突击队员已出色完成成都东二环高架桥、孟加拉、越南台塑、纳米比亚等工程突击任务,解决了施工中的急难险重的问题。

四是校企合作成立攀枝花机电职教集团。中国十九冶不断吸引大中型企业及中、高职院校共同合作,在订单培养、实习就业、科研教研、实训基地共建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共赢。

这样一项项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新型的“校企合作”,让中国十九冶早已不满足于简单地从教学培训中吸纳普通技工的标准,而是朝着更尖端、更综合的人才领域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中选拔孕育出的人才怎能不是今后行业中的佼佼者?

以变革提升服务,抓住机遇打造一流

近几年,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国示校建设后,又根据工学结合模式提出了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模式、引企入校等。但从发展水平和质量来讲,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李潇副总经理认为我国职业教育与国外相比,在教学模式、入学机制灵活程度、职工薪酬、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以及职业技术人才在社会凸显作用,中国的职业教育必将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中国十九冶集团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砌筑工决赛现场

在职业教育中,如果不能意识到这场变革的核心以及其中隐藏的潜能,或者没有找到应对之道,就会陷入被动,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那么如何避免被这场史无前例的变革无情地淘汰呢?李潇副总经理为今天的职业教育工作变革提出了值得借鉴的两个建议。

第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满足中国制造的时代需求。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最为紧密,更应主动对社会变革做出回应,密切关注“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全新要求,主动适应新形势,关注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吸收、消化、传递最新产业技术,力求成为产业进步的参与主体,并力争成为引领产业技术变革的重要力量。

第二,及时调整职业院校的服务方向。每一次工业革命必然会带来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职业院校应着眼于为整个社会人力资源提供升级服务,以全新的角度审视自身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服务。

具体而言,一是为一线劳动者提供更多的专业课程资源,拓宽其知识面,助其顺利实现“升级”,避免被时代淘汰;二是为中高级人才提供转岗课程资源,帮助这些具有丰富从业经验和较扎实专业基础的特殊群体迅速转型,从而提升产业存量人力资源素质;三是为普通高校毕业生提供职业化课程资源,弥补其专业能力强而职业能力弱的不足,帮助他们迅速达到“中国制造2025”所带来的职业新要求。

众所周知,我国职业教育目前已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但仍不是最有效率、最成功的职业教育。我们应把握“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这一机遇,在助力中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征程中瞄准世界最高标准,不断进行自我革新,努力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探索培养高技术人才的新路子、新途径,用一流的技术人才队伍撑起中国制造。

冶金职称论文篇3

一、推动企业可持续一体化和谐发展的思路

(一)、推进综合管理体系一体化的思路

贯彻实施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是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公司改革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关系到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信誉,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企业向管理科学迈进的一件大事。

在公司召开的“一体化管理体系推进实施干部动员大会”上,提出了八项要求:

1、领导重视,带头学习,亲自督促落实工作;2、加强学习,理解标准要求,落实职能分配;3、认真贯章贯制,养成说到做到的习惯;4、清理印发有效文件清单;5、修改完善作业文件;6、做好初始环境评审和初始职业健康安全评价,识别适用法律法规要求;7、编制公司一体化文件;8、要采取非常规的举措,并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推进综合管理体系一体化的探索

按照ISO9001、ISO14001和OHSAS18001标准的要求,公司首先确定了经营管理总方针和管理理念,并向市场和用户作出承诺。为了将其内涵和精髓深入到每一位职工,成为大家共同的行为纲领,通过宣传和学习,让职工认识到: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产品竞争实质就是智力与人才竞争。提供满足职业安全卫生标准要求的有关劳动条件,这是保障职工安全、增强主观能动性、发挥创造力、实现人本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创造整洁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

随着冶金耐火材料、冶金辅料和石油支撑剂生产行业改革的加快,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传统管理制度和方法与现代企业制度和方法、传统行业管理与国际惯例、国有企业的传统观念与市场经济观念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企业整体优化管理。为了适应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并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推动全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公司于2000年开始着手于优化管理,构建企业创新模式,并于2004年全面推进实施,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企业优化、创新与和谐“一体化”管理的内涵和做法

(一)提升、创新与和谐一体化整合优化管理的内涵

提升、创新与和谐一体化整合优化管理的内涵是“以体系为保证、以质量为核心、以环安为重点、以品种为主线、以效益为目标”的发展方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靠科技促发展、用贯标拓管理、以创新提绩效、向管理要效益”的宗旨,通过研究、应用、深化、吸收当今管理科学的最新理论的方法,扬弃、升华传统管理方法,达到了人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企业与环境和谐统一,致力于冶金材料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着力于科学绩效管理,创新科学管理机制,推进企业向管理科学迈进,其核心是通过企业内部要素(生产者、生产工具、生产资料)与外部要素(社会、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从而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企业优化、创新与和谐“一体化”管理的具体做法

攀钢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从参与国外钢铁市场竞争的战略高度出发,紧紧抓住质量、环保和安全是企业生命和攀钢的形象,围绕着质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瞄准国际标准,大力推进贯彻ISO9000、ISO14000和OHSAS18000标准和认证工作,把贯标作为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一个重要措施,作为加强企业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

2000年8月24日,攀钢冶材公司领导要求:在全公司范围内贯彻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增强企业质量保证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经过了A版的实施后,重新进行修订完成了B版质量体系文件。攀钢集团公司总经理、攀钢冶材公司董事长罗泽中在2001年公司现场办公会上要求,攀钢冶材公司要加强贯标实施工作,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为此,成立贯标委员会和贯标办。历时两年,先后按1994版修订完成了A版和B版质量体系文件,并于2001年11月按2000版标准完成了C版《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记录》和《作业文件》等质量体系文件。全公司认真实施,从严考核,贯标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为攀钢集团公司本部第一家通过ISO9001:2000质量认证的企业。

2004年元月8日,攀钢冶材公司现任总经理龙远才作出决定:公司要全面贯彻实施ISO9001、ISO14001和OHSAS18001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一体化体系,推进企业管理整体优化,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攀钢冶材公司历经一年的艰辛努力,于2004年12月15日顺利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现场审核,成为攀枝花市第一家、国内同行领先的企业,成为世界级合格供应商。标志着攀钢冶材公司企业管理水平已经实现了一个新的跨越,是公司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2004年元月8日这一天标志着公司全面拉开贯彻执行三大国际管理标准,建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综合体系整合的序幕:攀钢冶材公司明确提出: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和企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总经理还多次在干部大会和专题推进工作协调会上强调:形成科学、规范、定量化的管理职责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中层干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自2004年元月8日以来,公司领导多次在干部大会和质量专题会上进行动员和部署,使广大职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总经理龙远才主持召开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干部动员大会、一体化实施运行大会、一体化专题工作会、一体化改进工作会、一体化检查工作会、一体化专题研讨会等会议,使干部职工进一步加深了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工作的理解,提高了干部职工的认识。

2、突出重点强化培训

为搞好贯标工作,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先培训领导、贯标骨干,然后以点带面进行全员培训。利用脱产、半脱产和班前会等多种形式先后对全体中层干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班组(作业)长干部职工进行了培训,进一步加深了职工对贯标工作的理解。

3、按照标准设计体系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体系的有效与否,取决于文件化的一体化体系是否合理、科学,而文件化的一体化体系要靠体系设计来保证。他们严格遵循ISO9000、ISO14000和OHSAS18000系列标准,结合公司实际,进行体系设计。

4、编制文件 完善体系

编写管理手册

管理手册是公司一体化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在初稿的基础上,对手册的每一要素,每一条款进行多次讨论、研究,提出修改意见,由一体化体系管理者代表审查确认后的管理手册于2004年6月16日由总经理批准实施。

编制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是管理层使用的文件,公司组织有关部室专人负责起草。经过多次组织相关单位讨论修改,并经公司各专业领导审核和质量、环保和安全管理者代表统筹审查,完成了公司36个程序文件的编写工作,并于2004年6月16日由总经理批准实施。

编制作业文件

作业文件是程序文件的支撑。自程序文件实施后,公司对各类管理标准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全公司共修订了《管理标准》70个,修订《工作(作业)标准》153个,《产品标准》35个,《技术操作规程》49个,《法律法规》215个。同时印发公司级《运行记录》145个。同时修订完善全公司人手一本的《个人工作手册》。

5、精心组织有效运行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体系文件的贯彻实施是贯标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攀钢集团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一体化体系文件后,公司全力抓好一体化实施工作。全体职工结合本职岗位,按照“该说的要说到,说到的一定要做到,做到的一定要记录到”的原则,坚持一体化体系文件的唯一性、法规性,认真做到:熟悉并理解公司一体化方针、熟悉所在部门的职能,明确本人的质量、环保和安全职责和权力,清楚本人工作所依据的文件、熟练掌握工作技能,把贯标培训所得的知识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特别是结合本职工作,要求每个职工认真贯彻实施《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并且严格持证上岗,按照本岗位的质量标准,依据规范、程序,严格贯章贯制,规范操作行为,并认真做好及保存规定的运行记录。

历经一年的努力,一体化管理工作取得突出成效: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体系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现场审核,获得了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攀钢冶材公司“知难而上、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积极推进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国际管理标准,终于成为全国同行业领先通过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

冶金职称论文篇4

在这样一个产业工人非常集中的大型企业集团,工会工作自当具有大家风范。

一、“工会主席”

――一个响当当的名号

文/蒿枝

焦苏华的名片挺简洁,除了姓名、电话,上边只简单地印写着:“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一行字。其实,他还担任着集团公司党委常委,是冶金力神重工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同时也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执行委员等等。但是,在和煦的阳光下,当我面对面采访这个眉目坚毅的中年男人时,他目光热烈地望着我,坦诚地说:在所有这一系列头衔中,最看重的,感觉到最有荣耀、最有分量的,还是“工会主席”这个名号!

也许,这与他几十年来,在企业的工作生活经历有关?

焦苏华是从普通一线工人,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集团公司领导工作岗位上的。他既当过又苦又累的冶炼工、又干过基层的班组长,还任过操心劳力的车间主任,同时也主政过企业党政一把手。几十年来,与企业、与职工风雨同舟,使他自然天成地养成了一种视企业、视工人为同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秉性。这种以企业、以职工为唯一价值标尺的独特的生命基因,常常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由自主地主导和决定着他的思想和决策。

下边这个故事,就是我记录下来的,焦苏华的一段亲身经历。

2003年,焦苏华当选为集团公司工会主席后,马上被派送到北京中国工人运动学院,进行工会专业理论及基础知识的学习培训。两个月过后,除了所有的课程都顺利地通过了考核以外,他的结业论文――《尽快提高职工技术技能素质 是国有企业工会维护职工根本权益的第一要务》,引起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关注。

焦苏华阐述的论点是:目前,在大中型国有企业当中,职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在企业大幅度调整产业结构、实行二次创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中,职工目前所具备的技术技能水平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处在了一个极不相适应的矛盾区。因此,尽快提升广大职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使之与企业的高速发展相适应,是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第一要务。同时,工会也只有不断地提高职工群众的技术技能水平,使职工具备一定的技术本领,才能从根本上维护职工群众的工作就业权和生存权益。

尽管在6年之前,这个观点颇为新颖,也引起了一些工会工作者的争议,但对焦苏华而言,其实是感同身受,言出肺腑的。

就在前久到北京学习之前,焦苏华曾经率领集团公司工会一班人马,到下属的十几个企业作过深入调查。让他惊诧不已、感慨万千的是:在全集团3万多名职工当中,竟然就没有一名高级技师。就连极其普通的工人技师,在集团3万多职工的花名册上,也屈指可数、凤毛麟角。

作为集团公司党委的一名常委、工会主席,他清楚地知道,集团的发展前景和奋斗方向,是全集团党、政、工领导们集体策划和共同制订的。那是一个何等壮丽的蓝图呀!它将以生产经营铝、铅锌、锰、钛、硅五大产业为主,集采选冶、加工、勘探、科研、设计、工程施工、国内外贸易和冶金高等教育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是国家520户重点企业和云南省人民政府重点支持的10户大型工业企业集团之一。

可是,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大型企业集团,没有一大批高级技术人才作支撑,没有一大批技艺精湛的工人技师作基石,它的飞速发展和未来的腾飞,不如同空中楼阁,其势危如累卵吗?

焦苏华急忙把这个特殊情况,向集团党委作了详细汇报。同时,在到北京进行学习培训的时候,通过结业论文的写作,将自己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思考。

从北京回来的一个多月以后,在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政的大力支持下,集团公司工会向所属各级工会发出紧急通知,提出在全集团范围内,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五五”工程。即:用5年时间,在集团内部建设一支学习型、知识型、科技型、创新型、安全型的职工队伍,从而全面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健康素质。集团工会以“职工技术技能竞赛”为平台,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主要载体,首先在集团下属各企业中,启动了职工技能大赛准备阶段的前期工作。他们以班组业务培训为重点,以岗位技术素质要求为中心,以师带徒结队活动为方式,深入扎实地夯实着企业的各项基础。在这同时,焦苏华还带领工会几名副主席,与集团总工程师办公室密切协作,针对制约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针对职工专业岗位职责要求和技术素质走向,编辑制订各类技术学习资料和竞赛考核试题,积极引导广大职工在学习竞赛活动中,开展以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和发明创造等为中心的职工技术创新。

从2004年至2009年的6年间,焦苏华还主动到云南省总工会、云南省劳动厅请战,与各方联合主办了全省职工铝电解、全省职工锰―铁合金冶炼工、全省职工铅冶炼工、锌冶炼工、全省艾萨炉冶炼工、全省职工锰捣炉机、堵开炉眼机操作工专业技术技能大赛和云南“冶金杯”期货操盘手技术技能大赛。在这6次全省大赛中,仅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单位,就有8400多名职工参加了各类学习培训、初赛和复赛。也就是说,焦苏华采用联合主办全省职工技术技能大赛这个平台,将全集团公司三分之一以上的职工,集中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技术技能学习培训;并且在这6次全省大赛中,从集团公司的参赛选手当中,产生了17位全省技术状元,并且获得了高级技师的荣誉称号,产生了115名技师、182名高级工人,彻底结束了多年来云南冶金集团公司没有高级技师的历史。

此外,通过6年来开展省级职工技术技能大赛和执行职工素质建设“五五”工程,还大大促进了全集团职工学习技术的热情,营造了比学习、赛技术的良好企业氛围。广大职工通过学技术、用技术及岗位练兵活动,涌现了一大批在技术岗位上的行家里手。现在,全集团共有技术工人9087人,其中:高级技师44人、技师1179人、高级工4094人、中级工2619人、初级工1219人。也就是说:89%的技术工人获得了技术等级证书。此外,集团公司附带获得的丰硕成果还有: 4年来,全集团职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2100条,实施1615条,创效5300多万元;开展QC活动,QC成果66项,12个成果获得集团一等奖、24个成果获二等奖;4个成果获得云南省一等奖。许多人才也发展成为了企业的骨干力量,甚至走上了领导岗位。如云南润鑫公司副总工程师的赵晓松,就是通过全省职工铝电解专业技术技能大赛这个平台,一举夺得铝电解技术技能大赛状元后,又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的。云南驰宏锌锗股份公司工人徐成东在创新活动中成绩突出,被评为云南省劳动模范,成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类似的故事,在焦苏华几十年的企业生涯中,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但是,在我采访的过程中,在他讲述的无数个动人心魄的故事里,我觉得这个典型故事,最能体现他心系职工、情连企业的情怀;最能反映他“工会主席――一个响当当的名号”的真实心境。现在,在焦苏华和集团党政工的共同领导下,云南冶金集团有限公司首批荣获了云南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安康杯先进集体、全国工会普法先进单位、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焦苏华个人也光荣地获得了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驰宏股份在高峰时期曾创下中国第一高价股、第一绩优股、第一高分红股的业绩。

曲靖市民曾搞了一个城市名片的网络票选,排名第一的是宣威火腿,第二是罗平油菜花,第三是驰宏锌锗……

一家冶炼铅锌的企业,和驰名中外的火腿以及遍地盛开的油菜花一起,在岁月的洗礼中历久弥香。

二、岁月沉香

文/开宝摄影/冯燕云

雨水不流外人田

曲靖市郊,经开区内,云南冶金集团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驰宏公司)仿佛是一处风景区,规划有序的道路两旁繁花似锦,挺拔的树木与林立的厂房交相辉映,花草间蜂飞蝶舞,池塘里金鱼游弋。传统冶炼企业中机声隆隆、烟尘滚滚的景象,在驰宏公司早已成为遥远的记忆。

花园似的工作环境,得益于驰宏公司高起点的环保投入。驰宏公司工会主席谢开龙介绍说,公司在项目设计建设期间的环保投资即达到4.75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25%。电铅和电锌系统产生的二氧化硫,通过各种管道回收生成硫酸,整个生产线和云南省环保局实现了在线联网和监控;蒸汽则用于发电,2009年发电6000多万度,占驰宏公司年用电量的四分之一,仅此一项,每年节省电费2000多万元;厂区不仅自建了污水处理厂,还设置了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让那些和矿物混合可能产生污染的雨水不流出厂区,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矿山的开采免不了出现大量的采空区,造成了对山体的破坏,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而另一方面,选矿后的废渣堆积如山。为了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驰宏公司投资7000多万元建成了矿山膏体充填系统,将矿渣制成牙膏状物料充填到井下采空区,既避免了资源浪费,又能防止地表塌陷和水土流失,同时也保证了工人井下作业的安全。

谢开龙主席还说过一个细节:有人前来考察驰宏公司,先在公司的围墙外转一圈,想找点环保方面的破绽,结果自然是劳而无功。

在驰宏公司的生产厂区内穿行,你甚至在空气中闻不到一丝异味。硫酸生产线厂房外的花木,同样长势良好。除了马路上的清洁工,你甚至也看不到员工忙碌的身影,他们都呆在安静的电脑台前,只须轻点鼠标,所有的生产状态一目了然。相比于半个多世纪前在乌蒙山中苦心经营的会泽铅锌矿,走出大山、异地发展的驰宏公司如今已成为云南省循环经济的示范单位、国际知名的矿业大公司,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标杆。

有为工会

2010年4月23日,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表彰大会在昆明隆重举行,驰宏公司工会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工会组织。

他们的亮点之一,就是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工会应有的作为。

2007年,驰宏公司工会在全公司开展了“创一流”劳动竞赛,创造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9000多万元;2008年,工会开展了全方位的节能减排立功竞赛活动,作为工会组织广大职工应对金融危机的具体举措,有47项指标达到或超过竞赛目标。

2009年,因受金融危机影响,驰宏公司1―4月全面亏损,工会组织职工开展了一系列的建功立业活动。其中,“班组降成本千元、万元”即是系列活动的成功之作。

会泽锌厂原来有一个澡堂班,由几位年龄较大的女职工管理,她们每天的任务,就是等职工下班洗完澡后把澡堂打扫干净。“班组降成本千元、万元”活动开展之时,大家都说,澡堂班还有成本可降吗?厂工会主席来到澡堂班和大家一起商量,寻找降低成本的突破口。过去班上清理垃圾直接用高压水龙头哗哗地冲,水的用量非常大。澡堂班开会讨论,如果每月能降成本几百元,一年也是几千元。如果扩大到驰宏公司700多个班组,效益不可估量。她们决定,今后不再用水管冲,而是先扫,后拖。如此一来,用水量大幅下降,降成本成功了。

同样是在会泽的一家锌合金厂,过去锌片生产完成要打包,拉到曲靖铸锭,其中的打包钢带,原来打开以后就当废物处理了。锌合金厂工会和打包班组一起研究,把所有的打包钢带全部回收,再整理平顺,继续使用,一年可节省费用几十万元。

2009年,驰宏公司700多个班组开展了降成本活动,为公司降成本1360万元,修旧利废242万元,为驰宏公司扭亏为盈、实现3亿元的利润目标作出了贡献。

公司工会还开展了“重点指标劳动竞赛”,把关系到公司发展的重大指标提出来。工会提出的指标,甚至比公司确定的指标还要高。从德国引进的一组蒸汽发电机,投产以来一直没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影响了发电。公司工会马上将其作为重点指标进行突破,深入到班组共同研究,解决了影响发电的关键环节,发电量大幅上升,2009年创造了4500万度的最好记录。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管理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细胞的活力。从去年开始,驰宏公司工会进行了班组管理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深化工作,开展了5S金牌班组活动,把职工素质的提升、文化建设、团结和谐等方面作为班组管理的重要内容。5S班组本已是模范班组,可是自此以后,这个级别已经OUT了,只有获得5S金牌班组才有奖励,班组管理又上新台阶,工会的钱也花在了刀刃上。

每年,驰宏公司都要召开干部述职大会,职工代表参与评议,民主考核公司领导。每年都有20%的人要进行第二次述职,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工作还不够好。20%的人当中,又有50%的人降职或免职,公司干部的压力很大。去年,驰宏公司工会主席谢开龙感到欣慰的是,没有一个工会干部进入二次述职,工会工作得到党政和职工的高度认可。

素质工程

职工素质的提升,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公司工会维护职工就业权和生存权的重点工作。驰宏公司先后组织开展了铅、锌开采工、浮选工、检修工、吊车工、分析化验工、电解电调工等多工种的技能大赛,在全公司范围内掀起了职工技能竞赛新高潮。

公司工会和人力资源部对师资力量实行淘汰制,所有有职称的干部都可以通过申报或推荐成为驰宏公司的培训师,再请外面的老师进行培训。公司工会根据他们各自的专长布置课题,培训师讲课的过程和效果要进行打分,连续2次讲课被评为不满意,将失去培训师资格。由此,培训师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既是为了报酬,更是为了自身荣誉,提升了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今年,驰宏公司对员工的培训试行了学分制,每年每位员工必须完成自己的培训学分。培训内容根据员工岗位有安全、环保、职业道德、岗位技术等公共和专业之分,培训的完成与否和年终的效益挂钩,好比大学生完不成学分就拿不到毕业证一样。所有员工既要建功立业服务生产,又要甘当学生不断进步。

每年,员工只要在驰宏公司工会组织的岗位技术练兵中获得前三名者,都给予助理技师的职称,为员工搭建了成才的通道。

素质的提升让职工代表在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时不会只说皮毛,而是驰宏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环节。今年的职代会上,驰宏公司老总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是资源找探矿1000万吨的储量,职工代表不禁要问:这个目标能完成吗?老总必须从驰宏公司拥有的矿山资源现状说起,给出让人信服的理由。

和谐之家

去年,驰宏公司的职工人均收入达到5万多,企业发展了,让人更容易看到他们风光的一面。其实在企业内部,人有旦夕祸福,职工因病致贫或遭遇意外事故不可避免。

为了解决员工因患重大疾病或意外事故导致的医疗费用高昂问题,驰宏公司工会经过多次调研,党政领导高度重视,采取“行政出一点、工会拨一点、职工捐一点”的办法解决资金来源,建立了“驰宏公司员工重大疾病返贫帮扶金”,员工患重大疾病最高可获救助10万元。驰宏公司有近万名职工,去年因病返贫的就有200多名。就在记者前去采访的这天早上,驰宏公司工会还讨论决定了对3名患病职工的救助事宜。

一位年仅17岁的职工子女因患骨髓癌,花去20多万元的医疗费,自费部分仍有13万元之多,驰宏公司工会经过讨论决定,救助这户职工家庭3万多元;另一名员工晚上睡觉时突然失去知觉,40多天没醒过来,为了对他进行最好的治疗,工会帮他从曲靖转院来到昆明总医院,现在,这名职工终于苏醒了;锌合金厂一名职工去年不幸染上“甲流”,花去医疗费10多万元,正是有了返贫帮扶金的全力救助,让他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

工会女工部还发动女职工捐款成立“驰宏姐妹献爱心”专项帮扶互助金,每位女职工每月捐献1元钱,让女职工多一项援助途径。到今年6月,已有60多名困难女职工得到这笔资金的帮扶。

好单位对所有人都是一个诱惑,驰宏公司的职工子女也不例外。为了鼓励更多人走出去,驰宏公司在企业内部设立了“驰宏儿女英才奖”,对考取云南省状元的职工子女奖励10万元,考上北大、清华,奖励4万元,考上其他学校也有不同程度的奖励,减轻了职工因子女上大学带来的经济负担。

驰宏公司建设职工住宅小区时,或许是受到建筑公司打地基的影响,旁边另一幢职工住宅出现了一道裂缝,职工找到公司工会,工会马上找到建筑公司协商,要求重新进行地质勘探,对住宅的影响程度须有专业评估,确保职工住房安全。

位于曲靖市沾益县一家生产化肥的子公司需要撤销,涉及该公司上百名职工的去留安置问题。谢开龙主席带队来到沾益,经过1个多月的工作,除了20多名自谋职业的职工获得高额补偿外,其余70多名职工被妥善安置到昭通市一家新开工的铅锌冶炼厂。

2007年,驰宏公司到东北大学招收应届毕业生,一位沈阳小伙子应聘成为驰宏公司的一员。随后两年时间,企业再到东北大学招人,这位小伙子仿佛驰宏公司的活广告一样,成为其他大学毕业生就业咨询的对象。去年,有700多名学生应聘,小伙子的手机都被打爆了。有一年冬天有点冷,小伙子所在班组里的三位大姐每人为他织了一件毛衣,让他这位东北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他自己也不负众望,如今已成为部门负责人,买了一套宽敞的房子,而且把父母也接到了气候宜人的云南。

三、绿树成荫“花”正艳

――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侧记

文/朱朱 摄影/小冯

坐落在昆明市阳宗海一侧的云南冶金集团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依山傍水而建。无论是谁,只要一走进云铝公司工业园区,就置身于浓浓绿意中。春天红花争艳,夏天绿树成荫,秋天花香袭人,冬天草木葱茏。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条路,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都是一种耐人寻味的企业文化。

曾经,制铝企业上空高高的大烟囱,污龙横行;曾经,制铝车间里迷雾重重,能分清的,只是工人白色的牙齿。但在云铝工业园区内,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呢?有是有那么一两个,只是没有冲天的烟柱,天空是纯净的,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蝶舞蜂飞,连污水处理站的池子里,都悠闲自在地畅游着金鱼。这如诗如画的园区风景,不禁深深吸引人驻足留连,称赞不已。始终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环境观和效益观,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公司“节能减排”的硕果最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那么,在公司每个职工的心里,是怎样看待节能减排的呢?云铝炭素厂重油单耗的指标比较突出,工会开展节能减排专项管理以来,职工就把着眼点放在了这上面,将重油单耗从2007年的63.17kg/t降到2008年的55.54kg/t。为此,年终考核时,公司工会还奖励了炭素厂职工3万元。高兴之余,职工们并不满足,因为他们的目标是,将重油单耗降到53.12 kg/t。从字面上看,两者之间只有2.42的数值之差,但在实际操作中并非易事。炭素制品要用油焙烧,如果喷油量大了反而造成燃烧不均匀,也是一种浪费,关键就是在控制喷油量上。于是,不管是哪个职工,随时都会对焙烧喷油量进行监控,他们都将此视为自己应有的责任。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过去了,炭素厂职工们完成了目标,而现在,他们已将重油单耗降到了52.7 kg/t,炭素厂职工们的笑颜如夏花般灿烂。

节能降耗历来是铝电解生产管理的难点,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云铝电解厂根据不同工作点的特色,实行精细化管理。铝电解过程中,阳极母线与电极点间必须完好接触才能充分导电,阳极上就不能有任何毛疵。虽然阳极已经是清洗过的,但职工对其更换时,还是要再仔细检查一遍,有瑕疵的地方,用小锤轻轻锤平,对导杆打磨保持光洁,有灰尘的进行吹灰处理。这样既增加了导电能力,还降低了非生产电压。做好电解槽底的清洁,以及槽盖的密闭工作,尽量不让一丝烟尘排放出来。这样做的结果,不仅降低了压降,车间里不再是乌烟瘴气,而是敞亮整洁。而且,烟尘不外泄,收尘用的风机也不用工作了,这又节约了一项成本,降低了能耗。正是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职工们认识到了精细化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在各个环节上分别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起稳定、合理的电解工艺技术条件,压降能耗降低了,经济效益却升高了。

节能减排的意识之所以如此深地根植在云铝每个职工的心中,得益于公司工会“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为主题的劳动竞赛,并实现了各项竞赛活动之间有机结合,相融共进。节能减排、降本增效落实到了车间、班组和每个职工,实现了竞赛活动的全面参与、全面覆盖。

劳动竞赛从“节能减排”优胜项目、优胜班组、优秀个人三个方面制定了评比细则,采取季度测评和年度综合考评的方式进行考核,根据各单位的完成情况及所创造的经济价值进行奖励。“节能减排”优秀个人按1000元进行奖励,并在公司职代会上进行表彰。仅2009年,公司各基层工会结合本单位实际、岗位特点、员工需求,选择重点岗位和重点工艺环节申报了“节能减排”立功竞赛项目20多项,在原材料减耗、提高经济技术指标等方面共降成本约3700多万元。公司工会每年为各种劳动竞赛、节能减排立功竞赛、优胜班组、先进个人评比提供奖励近80万多元。

云铝职工在劳动竞赛中的争先创新,体现了职工的整体素质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而在此之前,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公司扩大经营规模,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阶段时,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变得日趋紧张,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紧迫,公司的发展走到了一个瓶颈。没有一流的产业工人,产业升级就是一句空话,云铝公司工会把深入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作为工会工作实现大有作为的一个重要落脚点,充分发挥了工会“大学校”的作用。

走进云铝炭素厂,炭素工会正在按届开展“炭素工程师、技师、岗位能手”的活动。“炭素工程师”侧重于带“技术项目”、 “炭素技师”侧重于带人才、 “炭素岗位能手”则大力推进岗位操作规范树标杆。同时进行的还有炭素厂“名师带高徒”活动。这项活动,是炭素厂对云铝公司针对性的“重点技术岗位人才培养”工作中指导教师带学员、下属车间的“班长带主操手”、与传统的“师傅带新员工”一体相承。炭素厂级“名师带高徒”活动的名师在工程师、技师及技术型领导干部中确定,高徒在班组长、技术员及突出的主操中选定,传艺目标从“技能有提升、指标有提高、项目出成果,师徒共同进步”四方面拟写,传艺时间1年。每年各考评组对授牌的工程师、技师、岗位能手,签协议的师徒集体考评,使企业技术诀窍、先进操作法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乍一看,云铝炭素厂工会的这些活动很繁复,再细细一回味,却惊异地发现,厂工会对职工素质提升的工程,环环相扣,涉及各方各面,已经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一个立体架构。将这个架构放大到整个云铝公司,即是一个完整的职工素质提升网络体系。不仅如此,公司工会还把节能减排、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创新、建功立业、安全文明生产等方面纳入“工人先锋号”的评比中,分层次评选出厂级工人先锋号、公司级工人先锋号,使“工人先锋号”的内容更充实,更贴近实践。云铝公司的“工人先锋”号个个“货真价实”,有自己的真功夫。云铝炭素厂也因此喜获“云南省工人先锋号”称号。

每年的12月28日这一天,是云铝公司雷打不变的职工代表大会。每年职代会上,都会看到一张张春风满面的笑脸。各个层面上的先进,既获得精神上的表彰,又获得物质上的奖励。这一天,他们都感到无尚的荣耀。在披红挂彩的人群中,不乏农民工的身影。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现,云铝公司同样要面对农民工的聘用和管理问题。公司工会在视野的一收一放间,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针对农民工流动性大的问题,公司工会收缩视野,把焦点集中在工业园区周围的村落。公司工会与紧临的七甸乡及周边村子签订协议,通过劳动派遣的方式,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在农民工的管理上,公司工会又把视野放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制订了《劳务派遣人员管理办法》,就劳务人员的休假、工伤、医疗、保险、劳动保护等方面都作了相应的规定,660余名农民工签订了劳动合同,进公司就加入了工会组织。工会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岗位练兵、安全学习,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水平。从2006年开始,公司工会开展每年一次的“优秀劳务人员”评选表彰活动。2009年的公司职代会上,还邀请这些受表彰的优秀农民工列席会议,让他们也有利益诉求的渠道。

职代会上,农民工代表希望提高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水平。会后,公司工会积极与行政方协商,对部分工作繁重,工作环境较差,劳务费较低的岗位进行了工资重点上调,其余岗位适度上调。而这一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也正经受市场的考验,公司职工没有涨薪,却专门为农民工提高了工资待遇。

云铝合金厂一个农民工的孩子,晚上回家的路上被摩托车撞成重伤,肇事者逃逸,被第二天上班的员工发现送往医院,孩子在医院里昏迷半个多月未醒。从公司到厂里,从公司领导到普通职工都共同关注着孩子的命运。大家纷纷解囊相助,加上公司工会的资助共2万元,让农民工感受到了来自企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农民工得到公司的尊重,收入稳定,自觉接受公司和地方的管理,使云铝公司周边的社会环境趋于和谐,起到了公司与地方双赢的效果。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公司工会积极开展“共同约定”行动,公司向广大职工承诺“不减产,不减员,不减薪”,职工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支持公司,云铝工业园区里依然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冶金职称论文篇5

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方面,绝非一蹴而就,甚至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有鉴于此,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慧玲教授的成长经历可能提供一定的启示。常慧玲,1986年毕业于太原工业大学,2007年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她在冶金企业第一线工作了8年,1994年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这8年的实践经历成了常慧玲老师的宝贵财富,加之从教后在钻研教学的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提高,2009年晋升为教授,成为山西省高职高专教育领域的佼佼者。

一、刻苦钻研,严格要求,注重提升教学能力

常慧玲大学毕业之后一直从事企业技术工作,在冶金企业摸爬滚打多年,有相当的一线实践阅历。从事教学工作后,她意识到与其他同龄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差距,一度思想压力很大。为了尽快适应教学并提高教学水准,她经常随堂听课,学习别人的经验,主动请老教师听自己的课,指出讲课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注重教学基本功的锻炼和提高,在各个教学环节严格要求自己,从教案撰写、板书设计到教学课件制作等一丝不苟。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心上好每一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后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撰写的教案连续3年被学院评为优秀教案和示范教案;几年来在教学工作上成绩显著,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在2001年山西省第二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她精心准备,克服压力,在众多本、专科院校参赛教师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和教案评比最高奖项优秀奖,并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一等功,同年被山西省教育厅、人事厅授予“山西省先进教师”荣誉称号。

二、发挥优势,注重实效,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近年来,她率领本专业教师贯彻“工学结合”教学理念,明确课程改革思路,主持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她多次深入冶金企业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专业的典型职业岗位;与兼职教师共同重构了基于冶金生产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整合序化课程内容,编写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评价体系,使“工学结合”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她注重加强教育理念、专业技术知识和现代教学技术的更新,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与社会的融合能力、与同事的合作能力、与对手的竞争能力以及独立生存能力;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优势,重视和加强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常慧玲老师不仅在课堂上能把理论讲深讲透,在实训场所更能给学生做示范操作,手把手教学生掌握各种技能,深受学生欢迎。为适应企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如项目导向教学法中,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各个项目的实施来完成技能模块的教学过程;演示教学法中,通过教师操作演示真实系统来讲解其功能;问题探究教学法中,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小组合作教学法中,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技术讨论、实际操作等手段,合作完成一个测试内容;现场教学法中,通过企业兼职教师结合生产运行情况,在生产现场实施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弥补了课堂讲授枯燥而单一的缺点。针对不同教学对象的特点和不同教学内容的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仅有利于“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体现,更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职业技能提高。在集散控制系统应用课程教学中,一改过去只局限于课堂讲授的做法,将课堂搬到实训室,对照具体型号的集散控制系统进行实物分析讲解,通过学生对系统硬件设置、软件组态、构建过程控制系统等环节的训练,实现了整个控制系统在预定目标下运行和系统参数实时监测与在线调整。通过增大实训教学课时的比重和模拟企业实际工作任务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做、训、考”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了真正有用的自动控制操作技能,成功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学习兴趣大增。

三、勤奋工作,勇挑重担,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为了贯彻教育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更好地培养经济建设所需要的高技能型应用人才,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十分重视实训和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不断加大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力度,先后投入近7000万元专项资金新建和充实了校内7个实训基地和45个实训室。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常慧玲老师发挥了多年在企业一线工作的优势,积极主动承担了实训室建设和开发任务。电气工程系的过程控制实训室共投入1700余万元,具有先进的实训设备和真实的现场环境。其中,浙大中控的集散控制系统和西门子的现场总线系统,设备选型和运行方式完全与企业运行环境相一致,可以完成过程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集散控制系统(DCS)和现场总线系统(FCS)课程的实训教学。由于设备性能先进、操作要求高,这就对实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实训室尽早投入正常教学,保证学生的顶岗实训,常慧玲放弃了很多节假日和休息时间,了解设备性能,研究开发实训项目。在短短3个月时间内掌握了实训室全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功能,并开发了一批新的实训项目。她还和课程组教师及企业兼职教师一道,以冶金行业真实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以炼铁高炉、热风炉等冶金行业通用性和典型性工作过程为例,制定了突出集散控制系统应用能力培养的能力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同时以技能测试为手段,加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她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无保留的将自己的开发项目、教学资料和操作经验与年轻教师共享,使他们很快熟悉和掌握了实训设备的使用,保证了专业实践教学的正常进行。

四、教学科研并重,不断攀登,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

冶金职称论文篇6

宝冶建设是一个不断创出奇迹的知名企业,而奇迹的产生离不开企业的当家人。作为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带头人,程志广懂施工、善经营、会管理。在他的领导下,企业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效益迅速提高,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两个文明建设成绩突出,企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进入本世纪,企业总产值始终保持二位数增长。改制后2003年,增幅更高达50%。去年,企业总产值增幅再创新记录。主营收入增长68%,净利润增长96%,人均收入增长17%,企业连续15年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冶建行业名列榜首。连续九次获得上海市建筑企业五十强第一名。

宝冶建设公司始终把企业可持续性健康发展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始终把企业发展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综合考虑,实施有重点突破的全面和谐发展,企业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一是企业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有了新的突破。这几年,公司重点抓加快企业市场化进程,明确提出“五个下功夫”,即:在企业资产重组上下功夫;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在两层分离上下功夫;在剥离分流上下功夫;在人力资源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大的举措有:将原分散在6个工程公司的协力生产的人员、设备、设施进行整合,整体划转,归口管理,完成了协力产业整合。将原经营不好、十分困难的两个土建公司进行人员精简、公司合并,成立新的宝冶建筑分公司,完成了宝冶土建专业的整合。将原有的100多个三资三产企业清理、整顿、重组,由产业发展公司统一管理,完成了三资三产企业的整合。这些举措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加强了管理、增加了效益。在改革的基础上,程志广又不时失机在2002年组织进行了企业改制,使宝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迈开了决定性一步,改制后,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企业管理进一步加强,企业的总产值和其他经济技术指标再创历史新高。

二是企业品牌建设的突破。多年来,宝冶建设公司始终如一地抓企业品牌建设,实施企业的品牌化发展的战略,始终不断强化企业的品牌效应,始终不断地提高企业品牌的含金量,始终不断地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程志广还从机构、人力、技术等方面抓了打造品牌的科技工作。从观念、管理、员工行为方面抓企业的品牌文化工作。企业的品牌建设效取得极大的发展。企业已形成高炉、炼钢、热轧、冷轧、连铸等冶建行业品牌。还在电子、电力、水利、会展中心、体育场馆、轨道交通等其他建筑领域创造了企业品牌,获得了省市和国家等多项荣誉。

三是技术创新有了新的突破。程志广“一把手”挂帅抓技术创新,主要是着眼于市场竞争,定位于企业发展,着力于提高效益。抓技术开发到位、装备投入到位、人才使用到位。企业每年技术开发投入达千万元,每年进行各类人才培训达8000人次,企业技术进步率保持较高水平。程志广负责的无檀条结构组合屋面压型钢板开发项目获中国钢铁协会、中国金属协会、冶金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冶科技进步一等奖。由于领导重视,目前,企业已形成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门类齐全的十大建筑企业新技术系列。已形成了拥有278名高级专家和3000多名各类中级技术人才的队伍。宝冶技术创新经验多次参加外部的经验交流,并在“第二届苏沪企业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获优秀奖。

四是企业现代化管理有了新的突破。公司根据外部市场的变化和内部加强管理的需要,抓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短时间内架构起宝冶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交流的通道――物理网络。同时在信息交流通道的基础上架构具有企业管理平台――信息平台,并在管理平台上统一规划了企业各业务系统的流程,实现宝冶公司信息资源的共享。为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程志广对信息化建设提要求,组织专题会,定深化目标,推动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通过宝冶信息系统的建立,加强企业营销工作,形成营销工作的高效的快速反应系统。二是通过网络信息的建立,加强企业管理,以管理信息化、网络化为支撑,特别是对项目管理实现了远程控制,打破传统管理所带来的滞后性、局限性。三是通过网络信息系统的建立,改变原有的办公模式,并通过网上沟通,减少文山会海,提高办公效率。四是通过网络信息系统的建立,促进企业管理的精细化、资源利用高效化。

五是经营上的突破。宝冶建设是大型国有企业,具有一般企业没有的资金、装备、技术、人才等优势,因此从宝冶建设的具体情况出发,要生存发展必须实施大经营观念,以利于发挥其综合实力、综合优势。其大经营总体是要求打“宝冶牌”,全员经营,整体经营,当许多建筑企业化整为零,分灶吃饭的时候,宝冶却发挥整体优势,实施整体大经营,主要有五个整体:一、强化整体综合专业优势,以便最大限度拓展冶建行业外的施工领域。如市政、公共建筑、电力、水利、交通、化工等。二、巩固整体区域优势,从整体考虑,立足宝钢市场,拓展上海市场,扩大华东市场,辐射全国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在各地建立分公司,实施大经营地域战略。三、进行经营整体综合协调,适度规模,精耕细作,最佳效益。追求有效益的产值,追求有利可图的规模。四、整体强化经营部门建设。立足整个宝冶,更新经营手段,提高人员素质,配备经营设备,实施宝冶营销信息系统联网,加强对营销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五、整体推进多元化经营。从全局出发,形成建筑施工、加工生产、检修协力一条龙。通过大经营,来达到投入最少,产出最高,效益最好,抗险能力最强的目的。为了开拓市场,程志广不辞辛苦,直接组织企业营销,亲自跑市场,找业主,谈合同,马不停蹄地开拓市场。在他的努力下,企业营销和经营工作一年上一个台阶。其中钢结构产业呈现跨越式发展,钢结构产量这三年由5万吨、10万吨到15万吨,2004年又达到了30万吨,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钢结构制作、安装大型企业。

六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突破。公司围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竞争,抓企业的质量人本文化、科技领先文化、用户至上文化、诚信企业文化,得到了市场的检验和承认。在被各大媒体称为检阅中国企业文化事业十年成就和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企业文化盛会上,宝冶建设获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十佳单位称号。宝冶建设董事长、党委书记程志广获得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十佳个人荣誉。企业还获得企业文化理论研究贡献奖等五项荣誉。

七是党建工作的突破。程志广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同时也担任宝冶建设党委书记一职。他十分重视企业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他强调党建工作“八个新”,核心是围绕企业发展,找准党建工作定位;围绕经济中心,开展有效工作;围绕根本,做好人的工作。尤其是对改制后的党建工作,闯出了新的路子,宝冶建设在中冶集团党建会上、在中冶上海企业党工委工作交流会上、在冶建政研会上等多次介绍经验,企业党建工作有声有色。宝冶建设党委获中冶集团先进党委称号,宝冶建设纪委获上海市先进纪委称号。宝冶建设所属单位今年已有一半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去年企业又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八是治企理论上的突破。建筑施工企业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在建筑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企业能够连续十几年独占行业排头,更需要有战略的思想和理论指导。程志广治企不仅有实践的行动,同时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治企理念与思想,把实践经验加以归纳和提升到理论高度。他所撰写的“企业品牌化发展”、“钢结构产业一体化”、“技术创新三到位”、“以改革推动企业发展”等专业文章多次参加全国有关会议交流并获奖。他从宝冶实际出发,归纳的市场品牌观、人才是企业最大财富观,精品取胜观、整体大经营观、创新才能发展观、科技是经营的先导观、抓机遇发展观等,并由此形成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理论。

冶金职称论文篇7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合作 现状

2006年11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阐述了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要求。4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发展情况如何,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合作现状怎样?我们通过对云南省14所高职高专院校的调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 对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合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而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就高职教育的任务而言,只靠某一所高职院校独自来开展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因此,高职教育必须根据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与企业、用人单位、其他院校等的全方位合作,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在调查的我省高职高专院校中,开展高职教育合作工作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且所有院校都或多或少的开展了合作工作。

2 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合作现状

目前,我省高职院校开展的教育合作主要有校企合作、组建职教集团、校校合作、国际合作等方式,并体现出依托行业背景开展合作的特点。

2.1 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我省高职教育合作的主要形式,几乎所有院校都开展了校企合作。合作内容为:(1)直接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辅以引进企业设备资金在校内建设实验室、实训室等。(2)聘请企业专家进校兼课。(3)选派教师到企业锻炼学习,提高实践操作能力。(4)多数学校以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为主,部分学校实行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双定生”模式为企业培养人才,或实行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职工到学校脱产培训的机制。(5)少数院校开展了与企业共同承担科研课题,合作开展技术产业化研发。(6)为企业职工提供技能培训。

2.2 与地方行业合作。由于我省一些高职院校原来属于行业(如冶金、交通、农业、医疗等)系统学校,与行业存在较深的渊源,因而这些学校与地方行业开展了多个方面、多种形式的合作,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特点。合作主要内容为:(1)以行业背景为依托,在学校设立以行业特征命名的奖学金。(2)联合有相同行业背景的院校联合办学,与具有相同行业背景的高校合作成立函授站。(3)根据各自学校所依托的行业和办学定位,设立行业发展所需的专业或重点专业,培养急需人才。(4)依托具有相同行业背景的企业合作办学,发挥技能鉴定所或培训站的作用,培养行业技术人员,既有短期技术培训,也有中专、专科学历教育。

2.3 加强职教集团建设。高职教育的合作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的积极参与,在合作中应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并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使大家在合作中实现多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职教育合作工作的长久开展。为此,我省许多地方都组建了职教集团,集团主要由相关的高职院校、本科院校中的高职学院、中职学校、技工学校、行业协会、企业等组成,集团实行理事会制管理,设置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秘书处。组建职教集团的指导思想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主要职能是实行职教集团内部的政策、师资、信息、教学、设备、职工培训、技能鉴定、毕业生就业、技术、实习实训基地、科技开发等资源共享,形成职教集团强有力的合作、管理和经营优势。实现职教集团内资源共享、学生联合培养、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尽快实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经营。如,云南冶金矿业职教集团于2008年9月6日在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成立,职教集团50个成员单位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讨论通过了《云南冶金矿业职教集团章程》和云南冶金矿业职教集团机构人选,集团的企业成员单位含我省十大企业集团中的五大企业集团,分别为云南冶金集团、云南铜业集团、昆明钢铁集团、云南锡业集团以及云天化集团。2009年2月组建了云南林业职业教育集团。2009年3月,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职业教育集团成立。2009年6月,云南经济管理职业教育集团成立,来自各行各业的180多家单位加盟集团,云南经济管理职业教育集团成为云南省第一所由民办学校牵头成立的职业教育集团。

2.4 校校合作。校校合作几乎在我省所有高职院校中都有开展,其主要形式有:(1)联合办学。与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普通高校的网络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联合举办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等。(2)人才交流。定期派出管理干部、专业教师到其他学校挂职和进修学习;聘请外校教师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3)科研教学合作。相互聘请专家教授开展讲座进行学术交流;学校合作共同申请教研项目;联合编写教材;合作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互享实习实训基地资源、就业信息和就业渠道等。(4)对口帮扶。根据国务院扶贫办东西扶贫协作的精神,与对口学校达成东西部支援对口联合办学协议,派出学生赴对口学校学习。

昆明冶金专科高等学校作为全国高职高专的一所名校,长期以来积极与省内外院校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与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领导挂职锻炼、干部互派交流。2008年1月27日,昆明冶专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签署了《沪滇院校合作三年行动计划》,在干部和师资交流、科研合作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在人才交流方面,昆明冶专每学期派出1名管理干部、1~2名教师到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挂职和进修学习,并根据需要聘请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的教授到昆明冶专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在科研合作方面,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的科研基金向与该校教师合作的昆明冶专教师开放,双方合作共同向上海方或云南方申请滇沪合作科研、教研项目。同时,全国不少院校来昆明冶专交流学习,仅2010年上半年就有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等40多所省内外院校到昆明冶金专习交流。2010年,昆明冶专已与5所省内外高职院校签订校校合作或对口支援协议,通过协议的实施,加强区域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合作,实现院校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辐射、相互促进,在彰显昆明冶专国家示范院校辐射带头作用的同时,也标志着学校产学合作工作又有了新的发展。如,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昆明冶专的帮助下,已于2010年成为四川省省级示范建设学校。

2.5 国际合作。我省高职院校主要在人才交流、学术交流、合作办学、与某些国际组织合作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其形式有:面向东南亚国家,互相选派教师学习或任教;与东南亚国家合作开办各种技能培训班,主要为其培训医疗、冶金方面专门人才;部分学校与发达国家合作办学,共同开发酒店管理等专业及相关课程,并联合招生;通过国际组织引进外教;派出管理干部、骨干教师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会议。

早在1999年,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获得聘请外教专家的资格,每年均有十多名外籍教师到校进行特色语言教学,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近年来,学院先后与英国南兰学院、韩国建阳大学、泰国东亚大学、泰国皇家理工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商学院、加拿大艾比坦斯学院、加拿大莱桥学院等国外大学签订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协议。2009年5月,学院首届中外合作班的28名同学顺利获得了英国南兰学院的毕业证。2008年11月,学院经评审获得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面向东南亚招收留学生,2010年5月,5名外国留学生到学院学习中文。学院为师生开拓了通畅的对外交流和继续深造、学习的渠道,2009年9月,学院第一批13名同学分别赴英国、韩国、泰国攻读学士学位;2010年6月,4名教师赴加拿大进行考察学习和交流访问。

昆明冶专通过开发东盟等国际市场,与中国境外企业广泛合作,成为云南省高校首家“云南省外派劳务培训基地”,先后与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东盟测绘协会等10多个东盟国家和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如,与泰国伟成发集团开展为期8年的国际冶金人才培养工作。同时本着引进欧美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育资源,提高学校国际化水平的原则,积极寻求国际教育合作项目,已在操作或有实质性进展的项目主要有: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3+2”合作办学项目;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于2008年1月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经过不断努力,2009年8月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该项目已于2010年列入高校计划内正式招生,招收两个专业共计100名学生。

保山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探索教育国际路子,不断拓展办学视野。2009年,澳大利亚教育管理集团中国区总裁李新庆先生、澳大利亚斯威本国立科技大学副校长斯马特先生、德国慕尼黑生物多样性医学中心主任科勒博士、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副校长买蒂博士、泰国清莱皇家大学传统医学院院长陶云龙博士、印度尼西亚卫生健康学院陈庆中董事长等相继访问该校。双方在师生交流、行政访问、应邀讲学、教师培养、科研、学术交流等方面达成广泛共识。2009年9月,泰国清莱皇家大学8名师生到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交流学习,并于2010年继续选派泰医专业师生到校学习。2010年,学校客座教授、德国慕尼黑生物多样性医学中心科勒教授及天籽生物多样性开发中心负责人李果女士一行3人到校访问讲学,并赴学校高黎贡山实践性教学基地考察。加拿大卫生部国家微生物研究所的邓硕研究员、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肿瘤研究所牛育廉教授应邀到校访问讲学,向学校教师及保山市各级医院相关从业人员展示了国际最新抗肿瘤前沿研究成果。依托保山与缅甸、泰国华侨华人特殊的亲缘和地缘关系,在教育厅对外合作与交流处等有关部门指导帮助下,学校与缅甸有关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2010年6月,学校与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政府就开办缅甸大专班事宜进行了会谈,双方达成共识,将于2011年9月在学校开办五年制大专班,旨在为友好邻邦培养更多医疗卫生人才,促进双方的进一步发展与合作。同时,学校的科研项目《对缅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医学教育研究》工作全面铺开且已获得了不少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3 今后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合作工作的建议

基于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合作现状及实际需求,为推动高职教育合作工作不断深入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3.1 高度重视高职教育合作工作。政府要对合作工作进行引导、规范,支持高职教育开展合作工作。特别是要引导、动员社会各方广泛参与高职教育合作工作,使其参与并承担起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同时,要建立高职教育合作信息平台,发挥政府在高职教育合作工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3.2 出台推动高职教育合作工作的政策。政府要以国家宏观政策为基础,从各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出台具体的政策引导、扶持、规范、保障本地高职院校参与中东西部职业教育深度合作与持续发展,建立和协调中东西部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顺畅渠道,保证工学结合的顺利实施,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监督、各地区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的职业教育新格局。

3.3 统筹各方力量,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使合作顺畅发展。政府应承担起在高职院校合作工作中的组织协调者角色。就“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之功能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来看,无论寻求那种方式的合作,都不应该是学校“单枪匹马”及“单相思”的事情,政府应成立专门的职业教育合作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发挥指导、统筹和协调作用。

3.4 积极搭建与省内外、国际合作交流的平台。由政府牵头举办省内高校、国内高职院校、国际交流等不同层次的交流会议或论坛,把我省的高职院校介绍出去,把省外、国外的高职院校引进来,进一步打通相互连接、合作交流的通畅渠道。同时,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师生与省外、国际院校之间的访问交流机制,希望得到关于教师进修、培训、科研合作方面的支持,给教师们多学习、多交流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祁春清,索迹.关于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4)

[2]吴晓昆等.职业集团-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途径[J].市场论坛,2009(10)

冶金职称论文篇8

关键词: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概念;研发费用问题;措施

冶金企业的研发费用,在企业的运营成本中占据了不小的比例,而正确利用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减少成本压力。相关的冶金企业内部负责人可以明确在原料、材料费用、冶金企业的工人薪资、冶金企业设备成本、冶金企业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图纸资料费、其他相关各方面费用上的问题,享受政策优惠。

一、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概念

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其含义具体是指,若是企业长期运营阶段所产生的耗费中某些部分可以纳入研发费用的范畴,则能够加成百分之五十研发费的比例,以此当作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扣除数额,由此产生的税收优惠,就被称为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目前很多企业在进行纳税时,总是尽最大努力希望减少企业所支付的税收额,从而能帮助企业更好的创新和发展,也因此,企业会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展开更具体地探索。

二、企业研发费用的相关问题

(一)企业研发费用的内容

在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科技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占据市场制高点的重要武器,因此用于科技研发的研发费用在企业中占据一大地位。研发费用,即企业在长期运营中在研发新的产品、技术、工艺过程中耗费的成本资金。其中涉及到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制费、研究工作者的薪资、研究设施的折旧、新成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等。

(二)企业研发费用的范围

就企业在日常的运行阶段,对其中涉及的研发费用可以按照不同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其针对核算的范围也不一样。其中有一部分,单从费用项目来看,是不属于直接研发费用的,而其用作用则可能和研发费用间接有联系——为研究工作提供帮助。把这些类似的费用归纳到研发费用的范围,可以提高研发费用的全面性,从而扩宽了核算范围。不过,做加计扣除核算时则要另当别论,计算加计扣除额的标准不是某个企业自行设定或随意设置的,而是参考已经由国家法定的税务机关制定的数据为准。

(三)冶金企业的研发费加计扣除工作

冶金企业作为工业企业的一种,在开展研发费加计扣除工作时,需要严格参考企业的运营、研发具体情况。冶金工作要求较高的技术水平、所需要的资金庞大,因此,对于那些可以先行向其上级企业集中提取技术研发费的,比如由集团公司统一组织开发的冶金项目,如果国家税务总局或省级相关税务机关已经批准的,就可以实行集中提取技术开发费用。

三、冶金企业正确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的措施

(一)在原料、材料费用方面

在冶金企业的长期经营发展中,需要大量的原料、材料来帮助完成工作,包括在研发过程中直接耗费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这些在研究开发阶段带来的全部资金耗费,都可以当做是研究开发阶段的的直接成本,是可以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中加以考虑的。

(二)冶金企业的工人薪资方面

这些人的薪资,包括需要对那些处于任职期间、且直接参与冶金企业的研究开发工作的工作者,支付相关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这些以薪资为主的支付费用,也可以纳入总体研发成本范围。

(三)冶金企业设备成本方面

在冶金企业的长期工作开展中,往往需要完成许多高难度的冶金工作,其中涉及到许多大型的设备投入。在冶金工作中,专业的研究开发器械、设备需要折旧费或者租赁费。这些由设备带来的费用,可以在企业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过程中,给予考虑。

(四)冶金企业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图纸资料费方面

冶金企业的科技进步,是一大常见的问题,包括需要时刻促进新产品开发、新工艺规程设定组织研究活动等工作,因此,在工作开展中难免需要涉及到大量的图文资料,并产生一系列成本,如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等等。此类与研发工作直接相关的花费,应该进入税务核算程序之内。

(五)其他相关各方面费用

另外,工艺装备的开发及制造,用于产品试制的模具和中间试验等的费用,用于勘探开发工作的现场试验费,还有研发活动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软件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以及用于研发成果的评审,论证,验收等产生的一系列费用;以及在对企业委托给外单位进行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研发费用等。凡是在冶金企业内外部展开的一系列与研发费用紧密相关的、满足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的利用条件的,都可以在纳税过程中按照加计扣除原则,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冶金企业如何利用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的概念要明确给相关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还要把握企业的研发费用的内容和范围,在此基础上,探讨冶金企业正确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杨建英.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问题探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9)

[2]薛薇,李艳艳.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改进方向[J].中国科技论坛,2010(,8)

上一篇:石油职称论文范文 下一篇:监理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