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11 15:10:00

道路工程专业论文

道路工程专业论文篇1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构建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院校在设置专业课的过程中需要具备针对性及实用性,也就是必须分析职业岗位的需求,根据这些需求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要走出原有的课程体系设置圈子,在遵循素质教育及能力训练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其中发挥引导的作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道路桥梁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的行业较多,但岗位存在着一致性,这些岗位对人员有着以下方面的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娴熟的专业基础能力,较好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能力[1]。

2.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道路桥梁专业课程内容及教材内容均比较落后,造成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间存在差异。因此在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时要摆脱原有体系的限制,在优化组合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引入技能培养理念。为了确保课程体系的实用性,高等院校还需要做好相关调研工作,细化分析这些职业能力中包含的知识点及技能点,将这些知识点与技能点按照难易程度排序,形成相应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完美体现以工作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新的专业课程体系。道路桥梁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需要体现以下几个内容:与道桥资格证书考试对接;结合道桥岗位特 点;教学内容源自实际;技能训练中还原道路桥梁实际工作流程[2]。

3.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模块化课程构建

道桥专业课程体系应该以任务驱动为基础,结合道桥工作任务及岗位技能需求,对传统课程体系进行优化组合。与此同时,考虑道桥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及后期学习需要,给学生后期职业发展及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里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调整。

(1)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在新的专业课程体系中,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模块结构主要包括四种: 拓展能力课程、职业核心课程、职业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

(2)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在优化专业课程结构的过程中,需要坚持适用及够用原则,适当综合及整合原有的课程。除此之外,还需要协调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系,确保两者均衡发展;推行人文与科学、通识与专业相融合的人才培育模式,在课程结构中体现出做人及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

(3)结合职业技能考证。道路桥梁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结合新形势进行创新,实现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在实际课程体系构建中推行课证融通与理实一体的模式。课证融通指的是课程体系与职称认证体系相互对接,在道路桥梁专业课程中教授职业证书考试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通过课堂教学层层深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笔者通过汇总各个高等院校实行两种模式结合的培养方式发现,职业证书有着比学校考试认可程度更高的社会认可度;而理实一体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起来;在道路桥梁实训课程上,要实现教师、教材以及教学过程三者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常说的“三位一体”。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既看重学生理论知识,又看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人文素养的培养。高等院校在设置专业课体系的时候,应该与职业认证体系相互结合,在课程教学中尽量将其纳入所有考试内容中。

总而言之,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加以关注,避免课程体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情况的出现。在实际中我们结合市场需求,创新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芳芳,于忠涛.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调整与建设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5(5):110.

道路工程专业论文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习实训教学

0引言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对学生的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学校在进行实习实训教学时不仅要注重完成专业的教学任务,还要重视教学内容与实际接轨,让学生积累足够的实践经验便于未来更好的发展。在进行该专业的实习实训教学过程,学校应始终将重视学生实践经验的累积,重视实习实训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接轨作为实习实训教学改革的核心。

1传统实习实训教学方式的不足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掌握道路与桥梁工程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道路与桥梁工程现场的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能力,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专业性人才,由此可见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对于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1]。学校组织进行学生统一实习实训的教学方式主要存在学校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学校实习经费有限及实习实训教学内容不全面等问题。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没有一个专门固定的实习场所,并且大型的道路桥梁工程现场基本上都处于城市的偏远地区,交通及实习实训都非常不便利。学校的实习经费有限,不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便利的实习环境。即便学校组织学生去往现场参观,可道路桥梁工程单位也经常出于学生的安全问题及相关的管理问题的考虑,一般是不愿意接受学生来实地参观实习的。学校的实习参观多为毕业前半年或者一年,但道路桥梁工程工期时间长,学生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实习内容。而且需要实习的学生数量较多,带队的专业教师及管理人员数量较少,致使学校组织的实习参观最后往往流于形式。如果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完成实习的方式也存在学生实习单位散,专业教师没有办法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与指导等方面的缺陷。

2实习实训教学的改革方法

2.1确认实习实训教学的目标

高职院校道路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是为道路桥梁工程单位和企业提供合格的道路桥梁工程专业人才,因此在计划实习实训教学时学校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道路桥梁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重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在组织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时,学校要以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为导向,努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经验,培养写生的创新能力[2]。

2.2实习实训课程内容与企业要求相结合

教师可以对企业进行实习考察,了解企业岗位真正需求。教师在设计实习实训课程内容时可以与将企业的具体要求相结合,让实习实训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未来工作环境的要求。如此既保证了实习实训教学课程专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也提升了实习实训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实习实训教学中真正得到了锻炼的机会,积累了专业实践经验。

2.3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教学管理办法

实习实训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一样,学生需要进入到实习现场进行实践操作,因此良好的实习实训教学管理办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保证学生安全完成实习实训教学,也直接影响着实习实训教学的质量。在制定实习实训教学管理办法时,学校应注意四个方面:①细致全面的规定实习实训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内容,做到权责分明;②监督检验实习实训教学每一阶段的教学成果,保证实习实训教学的整体效果;③对实习实训期间所使用的设备均要做好记录,制定完善的申请使用与归还验收制度,为实习实训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④完善实习实训教学的监督管理体制,保证学生在非集中式实习实训教学质量[3]。

2.4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应学校应加大建设力度,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室内实训室配备成套的仪器设备,基于常规试验及检测的相关项目,编制出更适合教学的实训项目,使学生们不出校门就能进行相关的试验及检测;室外实训基地建设模拟施工现场情况及可能出现的各种病害情况,让学生们能进行相关的路基路面检测、桥隧外观和内部检测、桥梁桩基检测等,并判断出各病害类型及应采取的处理方法。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的同时,系统的设置实训项目,使“工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同学们能更快地适应施工现场工作。

2.5建立有质量的实习实训教学团队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专业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专业,需要专业教师在掌握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对学生的进行有建设性的实践指导。学校要有意识地建立起专业理论知识过硬,又能对学生实习实训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的实习实训教学团队,以保证实习实训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建立实习实训教学团队时,学校及相关部门要重视以下几点:①为该类型教师制定详细的准入制度与任职标准;②对现有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提升现有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③推进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制度,加大对教学人才的重视[4]。

3结论

现代土木工程企业对人才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更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实习实训教学方式的改革,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具体表现,是实现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将实习实训教学与企业需求接轨,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才能培养出更符合企业和社会要求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陆其伟.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J].交通职业教育,2013,02(32):4-7.

[2]和永诚,张艳.高职院校路桥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3(12):245.

[3]王永,施钧,柴金玲.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公路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研究[J].品牌,2015,04(41):141-142.

[4]谢建武.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2014,08(16):94.

道路工程专业论文篇3

关键词:道路工程材料;教学方法;行业规范

中图分类号:U41-4;G642

随着公路建设的大规模开展,道路工程材料的使用和发展速度也在逐步加快,道路工程不断涌现出新结构、新材料、新方法和新工艺[1]。《道路工程材料》是土工工程专业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了使学生深入系统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及相关试验技能,应以相关的行业规范为指导,深入解析《道路工程材料》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让学生清晰深刻的了解这门学科,培养本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道路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后续《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养护与管理》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2]。本文将从《道路工程材料》课程简介、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分析、教学方法介绍和教学过程中行业规范配合使用的重要意义四方面进行讨论。

1. 《道路工程材料》课程简介

道路工程材料是泛指用于道路和桥梁工程及其附属构造物所用的各类建筑材料,主要包括土、沥青、水泥、砂石、石灰、工业废料、工程聚合物以及木材等材料[3]。该学科学习专业课的必备基础,又是一门应用技术。它与物理学、化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以及工程地质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系统学习道路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技术指标、测试技术、组成设计以及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不仅是道路工程相关专业重要的知识结构组成,而且也是科学合理地选择、设计、评价、应用和研发道路工程材料的理论基础。

2. 教学方法介绍

本课程参照行业规范,对道路工程常用材料的技术性能、质量要求、性能影响因素、评价测试技术和组成设计方法等基础理论知识进行重点论述,定期开展实验课程,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动态的、形式多样的立体教学内容,构建起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2]:

(1)、理论介绍。通过课本和规范内容进行理论讲解,让学生构建起材料组成、结构与性质之间关系的框架。

(2)、运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对比各种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来学习它们的性质和应用,特别是通过对比来熟悉它们的共性和特性。这在学习沥青、水泥及其混凝土材料时非常重要。

(3)、密切联系工程实际,重视实验课并做好实验。试验课是本课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验证所学的基本理论,让学生学会检验常用道路材料特别是水泥及水泥混凝土、沥青的实验方法,熟悉试验技能,并能够对实验结果做正确的判断和分析。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十分有用。

3. 教学过程中行业规范的配合使用

行业规范是指在该行业统一使用的标准。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参考的规范包括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 《公路工程沥青基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和 《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 。这些规范在教学中起到很好的解释和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课本中有些名词的解释过于抽象,对于初次学习这门课程的同学来说不容易理解,即使理解也很难在实践中应用,此时可通过规范中对专业名词的解释及其测试方法进行提取,并结合课本,给学生做细致的讲解,让同学真正理解该名词的由来和应用。下面通过实例做具体说明。

教材在介绍集料磨光值概念时,在给出“磨光值是反映集料抵抗轮胎磨光作用能力的指标”。集料的磨光值PSV是将9.5~13.2mm并剔除针片状颗粒的集料制成试件,加速磨光后测定磨光后集料的摩擦系PSVra,并按式PSV=PSVm+49-PSbra求得[1]。关于磨光值,规范《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4]首先给出了磨光值试验的目的和适用范围,详细介绍了试验所用的加速磨光机(见图1);并且给出了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的示意图。详尽介绍了试验仪器、材料、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对比可见,如果在教学中仅将教材的中的概念灌输给学生的话,不仅枯燥,而且学生只能对磨光值有个模糊的概念,教学效果差。然而,如果能配合规范学习,首先让学生明确这个概念的由来以及用途,随后通过PPT展示测定装置,通过具体的试验步骤并结合现场实测视频给学生做一步步的讲解,理论结合实际,不仅让学生了解磨光值的概念,还要明确磨光值测定方法和评价方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真正的达到教学的目的。

4 结束语

规范作为某一领域统一使用的标准,要明确其重要性。在教学中,对于书本中一些抽象的名词和简略介绍的知识点,可通过查阅规范进行展开和介绍,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申爱琴. 道路建筑材料[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 伍必庆. 道路建筑材料[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3] 李立寒. 道路工程材料[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

[4] 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S]

道路工程专业论文篇4

关键词:道路工程;应用型人才;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2-0032-04

所谓工程能力,其内涵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自学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能力、经济能力和道德能力[1]。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规模目前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10年,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有1 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本科在校生约371万人,研究生约47万人[2]。培养的大批工程技术人才在一大批举世瞩目的重大工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但是,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中国很多企业却经常面临工程师短缺的窘境。道路工程领域更是如此。由于公路路网的大规模建设,截至2010年,中国公路总里程已达37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6.5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3]。在“十二五”末,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预计将达到10.8万公里,通车总里程将超过500万公里。大规模的公路建设与养护,亟需一大批可以胜任的现代工程师。可见,建立道路工程应用型人才工程能力培养体系,是交通行业对高等院校输送道路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纵观国际工程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结合长沙理工大学道路工程“铺路石”精神的特色,道路工程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适应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自然科学素养,掌握道路工程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主要从事道路等相关专业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一、工程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课题组经过长期研究与实践,在道路工程专业构建了以课堂教学为基石、实践教学环节和第二课堂为双翼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工程能力培养体系(图1)。

贯彻工程教育先进理念,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优化课程设置、采用工程案例教学、重视科研促进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实验、实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三驾马车”,在项目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将实验分为课堂实验、独立开课实验和研究探索实验,实习分为认识实习、

课程实习和专业实习,设计分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专题设计。

在实验实践教学环节,选择与道路工程领域联系密切的项目进行课堂实验,学生通过在实验室勤学苦练,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实验仪器、实验用房面积、运行经费等,为独立开设实验课程创造条件。目前,道路专业独立开设实验课程的主要有土木工程材料实验(16学时)、测量学实验(16学时)、路基路面实验检测技术(32学时)。在课堂实验和独立开设实验课程的基础上,针对工程实际问题,开展探索、研究性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工程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实习环节共计15.5周,其中认识实习1周,课程实习包括工程地质实习(1周)、测量实习(2周)、桥涵水文实习(0.5周)、道路勘测设计实习(2周)共计5.5周,道路工程专业实习为9周。通过“三阶段”实习教学,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逐步提高。

课程设计共9周,包括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1周)、公路工程经济评价与决策分析课程设计(1周)、基础工程课程设计(1周)、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1周)、边坡工程课程设计(1周)、民用建筑课程设计(1周)、桥梁工程课程设计(1周)、隧道工程课程设计(1周)、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设计(1周)。道路工程毕业设计共14周,全面训练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围绕某一道路工程具体科学问题开展专题设计和研究(1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以训练其工程能力,共160学时。通过举办专业培训(如测量工培训、建材试验工培训、计算机等级证培训、英语等级证培训等)、技能竞赛(测绘技能大赛、建材试验技能大赛、地质知识竞赛、读图制图竞赛、结构模型竞赛等),深化学生对工程问题的理解,促使学生掌握现代道路工程相关技术和理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大学生创新实训基地开展科技立项、创新实验活动,进一步巩固、提升学生对工程技术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如此,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参与“长沙理工大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华罡设计研究院”等校办企业和部门的社会服务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

检验将所掌握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能,提升工程能力。

二、聚焦工程能力培养

重新修订道路工程方向本科生培养计划,针对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第二课堂等环节,强化对工程能力的培养。

多年来,长沙理工大学道路工程专业聚焦工程能力培养,在师资队伍建设、工程能力平台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快速发展。2007年,一般本科院校土木大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得

“教育部、财政部部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称号,并在道路工程等专业率先启动。2011年,道路工程专业成为长沙理工大学首批获得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资格的专业之一,为培养卓越工程师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打造工程能力基石

根据麻省理工大学(MIT)的研究,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经历了工程经验、工程科学、工程实践三个螺旋式上升阶段[4]。最初的工程教育主要以机械还原论为指导思想,主要凭借经验;第2个阶段是引导工程向科学发展,促使工程科学化;目前高等工程教育正处于第3个发展阶段,这个阶段认为除了科学之外,工程实践与实验是发展新技术的温床,是培育合格工程师的摇篮。根据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针对中国道路工程毕业生工程能力训练不足的弊端,结合长沙理工大学道路工程的优势与特色,对道路工程教学体系从课程设置、工程案例教学、科研辅助教学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一)优化课程设置

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走访用人单位等方式,发现以往课程设置过于强调基础课的作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时明显不足,导致学生工程意识薄弱。课题组向学院和学校相关部门提交了研究成果和建议,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强调了专业基础课、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调整后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所占学时约为87.8%,

避免了以往“专业训练不足”造成的尴尬。2006年,道路专业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测量学获得“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资格;2009年,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土木工程材料获得“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资格;2009年,核心专业课程路基路面工程获得“部级精品课程”建设资格;2010年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工程经济与管理获得“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资格。

(二)密切联系工程实际进行教学

对传统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在理论教学中引入大量工程案例。如在讲授公路工程养护技术课时,大量引用主持和参与过的工程案例进行教学,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可视化,受到学生高度评价。在讲解建筑材料时,常常使用承担过的工程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学生好评。

(三)注重科研促进教学

将交通行业最新科研成果与先进技术及时引进课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通过讲授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开阔学生视野。保留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基本理论,删除陈旧过时和重复的教学内容,拓宽主干课程的专业知识面,突出应用、实践和创新,本着知识点集中、连贯的原则,有效整合关联课程内容。如:在建筑材料与路基路面工程知识模块教学中,通过模块化教学首先剔除两门课程之间的重复内容;然后,将建筑材料和路基路面工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运用案例教学使其融合成一个整体;最后,通过建筑材料实验,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实习、路基路面实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环节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水平。

四、工程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与条件

为保障道路工程专业综合应用型人才工程能力培养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平台与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以及经费投入等方面制定了相应计划与政策。

(一)师资队伍

要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教师自身的工程素质尤为重要。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优先安排具有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经验的教师承担道路工程方向学生的教学工作。鼓励相关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学院内部培训等方式,取得试验检测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相关资格。为了培养工程型教师,对担任道路工程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要求具有工程实践、科技服务、科学研究、实践教学方面的经验,上课前至少进行1年以上的相关技能培训。这些举措对建设一支工程素质过硬、掌握现代工程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发挥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二)平台与实验室建设

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打造了五大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成了一个部级土木工程教学实验中心、两个基础课湖南省示范实验室,初步构建了以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为基础,以校外实习基地为重要补充,以道路相关企业为终端的全过程、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平台是组织和实施全过程实践教学的关键。以实验课程、课程实习为内核,以课外科技活动、课外创新实验项目为载体,以学科竞赛为表达舞台,初步建成了基础类实践教学平台、专业基础类实践教学平台、专业类实践教学平台、网络虚拟类实践教学平台和创新型实践教学平台等五大实践教学平台。

基础类课程教学内容较为抽象,教学效果欠佳。通过建设基础类实践教学平台,如通过定期举办读图制图大赛、计算机技术大赛等学科竞赛,深化学生对

公共基础课的认识,也使得长沙理工大学道路工程专业保持了“强基础”这一优势。

专业基础类实践教学平台主要依托一个“土木工程部级实验教学中心”和两个“湖南省普通基础课示范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建材实验室)。通过举办测绘技能大赛(已连续举办9届)、建筑材料试验技能大赛(已连续举办6届)、工程地质大赛等省级、校级学科技能竞赛,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大大增强。用人单位普遍反映长沙理工大学道路工程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好的测绘技能和试验技能,同时也表明专业基础类实践教学平台在培养人才专业基础方面已基本发挥了作用。

网络虚拟实践教学平台包括虚拟实验模块、虚拟实习模块、虚拟课程设计模块、虚拟毕业设计模块。虚拟实验模块涵盖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结构实验、岩土实验、路基路面实验。

创新型实践教学平台以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训基地”为依托,学校下拨专项建设经费5万元,购置了多媒体投影设备、电脑、办公座椅、会议桌等,学院下拨专项经费20余万元,购置了相关工程技能培训软件和系统(分为6大模块),基本实现了实验时间开放、内容开放、仪器设备开放。学生依托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实践教学平台的训练,其“工程硬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虚拟类实践教学平台和创新型实践教学平台的培训,其“工程软能力”也得到了良好训练。

(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加强了对原有17个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新增“湖南云中沥青有限责任公司”“常德海赛沥青经营有限公司”“湖南省湘潭公路桥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等14个校外实习基地。工程实践过程中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工程实践结合,学生通过到重大工程项目进行综合性专业实习(路基路面、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施工管理等)或见习,进一步加强实践锻炼。通过不同项目的工程技术特色训练实现了专业人才的特色培养和专长培养。

五、结语

第一,道路工程是长沙理工大学的优势学科,项目的研究与实践,旨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团队在建设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构建了以工程能力为灵魂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三位一体的道路工程综合应用型人才工程能力培养体系。

第二,通过优化培养计划,聚焦工程能力培养,打造道路工程应用型人才核心竞争力。优化课程设置,建立了“三层次”“四模块”道路工程课程群。

第三,注重教师队伍的工程素质锻炼与提高,要求青年教师上课之前先过工程实践关、实验技能关、技术服务关、科学研究关。道路工程教学团队90%以上具有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方面的实际经验,70%以上持有相应资格证书。

第四,建成了“土木工程部级教学实验中心”“测量实验室”和“建材实验室”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打造了校内5大实践教学平台与31个校外实习基地,道路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吴鸣,熊光晶.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桥梁工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109-113.

[2]宋佩维.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1(07):25-27.

[3]李九苏,曹勇,唐勇斌.水泥混凝土路面多功能快速修补材料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2(08):137-139.

[4]秦志强.论工程教育的科学主导与工程回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05):87-90.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engineering capability training system of road engineering specialty

LI Jiusu, DAI Lingchun

(Schoo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P. R. China)

Abstract:

Training system characterized by integr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and second class has been buil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mprehensive talents and adapt to the features of road engineering specialty. Based on tri-modular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the three-staged practical teaching and the three layered second class, the students’ engineering capabilities have been radically enhanced.

道路工程专业论文篇5

关键词: 高职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一、概述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是在普通教育基础上加上职业元素演化而来,以“学科课程体系”为主,采用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授课方式,教学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适于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考核方式难以反映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水平,没有系统化和根本性地体现其职业特性。近年来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但在进行专业建设和构建课程体系时,仍然没有脱离基于知识传授的学科化课程的束缚,这样势必会影响职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是用“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取代沿用多年的以学科课程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方案,该方案由工作任务分析导出典型工作任务,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成为行动领域,再考虑到教学实际转换配置出学习领域,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施,具有完整性、协作性和个性化的特点。该方案的开发思路如图1所示:

二、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制定

明确专业定位是一个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正处于蓬勃发展,2007年10月,国务院第一百九十五次常务会议批准了《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将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调增至12万公里以上。主要措施有:1.大力发展客运专线,新建客运专线1.2万千米以上,规划“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2.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新线,规划建设新线约1.6万公里;3.加强既有路网技术改造和枢纽建设,提高路网既有通道能力,规划既有线增建二线1.3万公里,既有线电气化1.6万公里。地处华东地区的上海铁路局作为东部铁路建设的主战场,2009年建设项目更是创造多项历史纪录,完成的建设投资将超过200亿元,而开工项目总投资规模更是达到2200亿元,建设投资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全年开工(包括拟开工)项目达到18项。另外,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也在快速发展,目前已有25个城市规划了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建设的轨道交通网络总投资估算将超过8000亿元,总里程将达5000公里。其中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拥有轨道交通线路。就江苏而言,仅“十一五”期间,南京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在2010年前要完成82公里1号线南延线和2号线建设任务,启动建设3号线。苏州地铁1号线已经开工建设,无锡、常州地铁1号线也在规划中。

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大发展,给铁路线路施工与维护的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铁路线施工、养护手段也随着铁路事业的整体进步得到了飞速发展,从纯粹的人力到小型机械化,再到大型机械化,而大型施工、养路机械化设备的引进,极大地提高了铁路线路施工养护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大型施工、养路机械是集机械、电子、液压、气动、激光和计算机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装备,新装备的大量投入应用急需大量的经过系统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的高层次人才。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所属的25家特大型施工企业的用工人员需求量在1万以上,另外我校所处的上海铁路局工务系统每年急需仅大专层次的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技术人才800多名。而上海铁路局管内尚无开设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专科层次的学校。行业良好的发展势头,给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提供了很大发展空间。在大量的调研基础之上,经过综合分析论证,我院明确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全路铁道施工企业、上海局工务系统及城市轨道系统,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一定英语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了解现代铁路线路技术及发展方向,特别是200km/h以上的高速铁路技术装备特点,熟悉铁路养护流程,具备大型养路机械维修与操作技能,能从事铁路的机械化施工、养护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三、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做法

高职教育的核心是通过综合的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求的实际工作能力。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根据专业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用与工作过程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岗位活动进行整体化的分析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开发课程,实现课程结构与岗位工作结构的对接。主要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组成由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组成的调研组,对典型的企业(如上海铁路局工务段、机械段、工程局等)进行走访和调研,以实践专家深度访谈的形式,与企业一线技术骨干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了解毕业生在企业所从事岗位工作的具体任务工作内容。同时了解企业对毕业生提出的要求,在获悉岗位工作任务及工作内容的同时请企业人员填写工作任务描述表,把掌握的一手资料记录下来。从工作任务描述表及调研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得到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具体工作任务实例,并经过分析概括,将主要的具有相同性质的工作任务实例合并,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32项,这些工作任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对这些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相互关联的任务集合统一到一个个行动领域之中,便形成了所有的行动领域。与此同时从简单到复杂按职业成长规律进行排序,并根据深度访谈获得的信息确定了专业行动领域的难度等级。在充分考虑教学组织与实施、学生水平及师资条件等因素,将职业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化加工与反思,充分考虑教学的可实施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将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在转化过程中,有的是将多个行动领域转换成一个学习领域。经过转换配置与企业论证,开发出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共11项。考虑到我国国情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保证学生跨职业学习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竞争力的加强,整个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学习领域共设计了三部分: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如表1)

表1 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课程体系

四、思考与体会

通过开发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及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我们得到如下认识。

1.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所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为教学主线,以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形成的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教学本质思想真正体现了“工作怎么做,教学怎么教”,特别强调“做中学”,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是在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来的。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非常适合职业教育,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2.开发适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教材迫在眉睫。现在使用的职教教材,一般以学科系统化为模式,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实践与理论脱节,学与用之间不能做到有效结合,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所以开发适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教材迫在眉睫。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材包括实训教材和理论教材。实训教材应先编写以职业技能及相关技能知识为内容的单元模块,再以这些单元模块为基础进行整合,形成各个教学项目,以覆盖同一领域不同职业或不同职业方向的具体要求。实训教材应重在如何做。理论教材要针对培训技能的要求编写。教材编写要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专业理论课始终围绕专业实训这个核心活动,打破学科系统化的模式,按实际工作过程,做到“少、精、浅、实”,不求完整,但求实用。

3.加强师资培训,构建一支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是顺利进行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想让我院培养出来的铁道工程专业人才更具竞争力,必须先提高教师的水平。(1)更新教师的课程观,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水平,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基于工作任务的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设计能力,使骨干教师掌握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技术;同时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赴企业进行研修、顶岗锻炼,提高教师从事专业技术生产实践和科技开发活动的能力,使教师尽快成为合格的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2)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聘请在苏州及周边地区生产、建设、管理等第一线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课,促进企业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也课程教学工作,构建兼职教师库。

4.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需提供能满足课程教学需要的生产型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应是“教学工厂”,是“生产型”的应突出其教学功能和学习功能,应为课程服务。在校内实训基地里面:学生专业课的教室就是实训室,也是产品的生产车间或业务的工作室;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又是生产者,是有形或无形产品的学徒;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生产实习的师傅;教学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完成企业的一项工作任务;教学设备就是生产设备,教学素材就是生产的原材料;学生完成的学习成果就是生产出合格产品或是学生的创意作品;教师在完成生产实训任务的同时又能开展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研发。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2]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

[3]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4-61.

道路工程专业论文篇6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公路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而道路桥梁工程则是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施工方法、结构设计、建筑材料、桥梁跨度等方面也得到了发展与创新。道路桥梁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要求在一线生产的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性和操作性更高,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的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目标则是为了适应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需求,培养出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因此,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本文探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相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一、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教学现状

1.授课方法简单。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是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大部分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主,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虽然部分院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授课方法仍是十分简单、枯燥,难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且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课程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采用这种简单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氛围枯燥、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较差,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进行紧密的联系,对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产生深远影响。2.授课内容与实际不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不断进步,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与完善,新结构、新工艺、新理论不断出现,对道路桥梁工程行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远远滞后于实际工程施工的发展现状,也不符合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新规范条例,导致学生在就业后难以满足建筑工程行业发展对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从而造成就业难的问题。

二、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教学改革与创新对策

1.优化教学内容。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工作,是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学期授课约为54课时,学生在学习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课程前,学校对桥梁工程课程、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路基路面、土木工程概况等多门相关的专业课程并未开设,在短短的课时内不仅需要补充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应当突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比如,在路基路面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让学生了解路基路面及各个结构层所承担的角色与部位,再讲施工要求及施工方法。而隐蔽工程中的地下排水设施由于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展示大量施工图片,从而降低学习难度。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而且两个教学环节在教学总课时中所占的比例相同。因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首先,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需要注重对工程资料的应用,通过工程施工图片,如机具、机械、施工现场操作、工程案例、工程录像和施工演示动画等,让枯燥的教学环节变得生动、形象,也可以让学生对工程施工产生直观的了解与认识。此外,在教学中对比分析工程施工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并进行详细的讲解,从而缩小社会与学校的差距,加强学生对施工方法的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由于道路桥梁工程行业在不断发展与创新,随着新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材料的出现,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课程中就需要紧跟行业发展的特点。教师需要及时了解目前我国道路桥梁工程行业最新的发展成果及发展趋势,学校应加强与建筑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并要不断更新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实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课程的紧密结合。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制定灵活的教学计划与严格的实训制度,整合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语

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顺应时展需要,以及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在教学中需要突出其实践性的要求。教学改革与创新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实践能力,从而满足道路桥梁工程行业发展对高素质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作者:董雪 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陆岳.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2016(12):66-67.

道路工程专业论文篇7

关键词:改革;铁道信号;职业教育;轨道交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135-03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与铁路信号技术装备的不断升级换代,对铁路信号岗位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目前,铁道信号专业发展迅速,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铁道信号专业,铁道信号专业建设如火如荼。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重在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取得极大成功,笔者曾到德国考察和深入学习德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2013年,山东职业学院和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签订了“中德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的初步合作意向。依托“中德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参考德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笔者作为山东职业学院铁道信号专业带头人,提出和初步实践了铁道信号专业建设方案。德国的职业教育在专业的设置、学制、培养目标、教师资格、办学条件、教师进修、考试方法、制度管理等等,都有政府提出的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我国职业教育这些元素没有具体规定,由每个学校自己确定。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成功模式,探索高职院校铁道信号专业建设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实践条件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模式。

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铁道信号专业面向轨道交通行业企业,主动适应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培养铁路信号设备检修维护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柏林轨道交通公司培训中心隶属于柏林轨道交通公司,是德国的一所轨道交通技术人才专门培训学校。培训中心采用小班制教学,学生前2年不能进车间,只能在学校和培训基地学习。每3周为一个教学阶段,学校理论学习1周,培训基地学习2周,培训基地的学习也分为理论和实践,其理论和实践课时比例为3∶7。教师自由度高,可以按照自己的特点布置自己的教室和进行课题的讲授。职业学校和企业的职能分工明确。学校只是负责专业课程的

开发、教学的组织等任务,不负责学生的就业,校内的实训基地也是提供一些验证型、简单的试验、实训。学生第三年进车间实习。借鉴柏林轨道交通公司培训中心的教学模式,保障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施,采用“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增加教学组织灵活性,适应企业淡季、旺季生产特点和铁道信号施工、维护年度计划的特点,将每个学年分为多个学段。第一、二学年各分四个学段,三个学段校内教学,一个学段企业实习。实习学段根据合作企业生产情况与生产计划灵活安排。第三学年分为两个学段,一个学段校内教学,一个学段企业带薪顶岗实习。德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主要采用双轨制对学员进行培训。山东职业学院铁道信号专业建设结合德国双轨制在职校主要理论培训和在企业实践训练的特点,广泛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加入企业元素,聘请企业职工作为兼职教师,学校主要进行理论教学和部分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完成主要实践教学项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采用“产学对接,真岗实练”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对接。围绕着铁路信号设备检修维护作业过程开展教学活动,以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为标准,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依据铁路信号工岗位职业标准组织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解析信号工岗位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构建培养目标的能力结构。按照铁路信号工的真实环境和作业流程,布局校内实训基地,实训演练项目与企业生产班组对应。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担当技能考核考评员,按照铁路技术比武的规格标准组织技能大赛,专业技能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真岗实练。通过对企业岗位实际生产过程分析,明确能力构成,设计具体岗位的学习项目。在铁路局所属电务段(济南电务段、青岛电务段)、中铁建设总公司下属企业所属电务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局电务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电气化公司)等进行顶岗实习,并以学生实习所在的车间班组鉴定为主要依据,校企共同进行考核评价。

德国工商会每年对德国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学生组织理论课程的全国统考,所有专业同一天考,实践内容的考核由企业自行组织。山东职业学院所有专业的所有基础课程和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程采用学院统考的方式,专业课程参考全国轨道交通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考核标准,依据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考核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监督学习过程和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注重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职业能力考核,考核过程以学习过程的考核为主,围绕课程核心技术技能,实行分任务过程考核、综合评定的考核方案。考核时间的全过程化:各教学任务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环节,考核时间由始到终。考核地点的全过程化:实训室、一体化教师、演练场、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开放:采用任务、调研、操作、口述多种考核方式。考核人员开放式:采用自评、互评、任课教师多元化评价标准。实行学习过程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全程化、个性化的考核方案。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体现考核的公平、公正、客观、实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以学习项目的每个工作任务为单位,项目导入、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评价的学习过程的实现效果为考察依据,并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考核。每个工作任务结束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对每个工作任务进行总结。教师根据小组成员在工作中的表现,从工作态度、拓展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做出综合考评。考核重点在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工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在于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评价。

依托山东省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以高铁信号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对接企业生产岗位需求、高速铁路信号先进检修技术对接专业教学内容为纽带,以对口培养急需人才、降低新员工培训成本为结合点,与企业合作建立电务段检修实习实训基地。以电务段投入生产性实训条件、学院投入配套教学、培训软件等资源,合作建成集学生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职工培训与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厂中校”。根据《校企合作共建共管电务段检修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书》和《电务段检修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设立“厂中校”管理机构,由电务段劳人科科长和轨道交通系主任分别担任实训基地正、副主任,双方共同配备专业教师和工作人员。基地的日常管理主要由企业负责;学院设一名专职人员参与管理;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学生实习实训、职工培训及技能鉴定方案、毕业设计选题与指导方案,确定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共同开发工学结合教材与培训教材。在教学组织上,系统理论知识主要由学院教师讲授和考核,职业核心技能则由校企双方教师在企业进行授课和指导;顶岗实习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学生分组,每组4~5人轮岗轮班。通过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使学生边学习、边实践;通过岗位核心技能的反复训练,强化学生动手能力,获取职业经验,从而形成职业能力,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缩短工作适应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后由校企双方组成考核小组,对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素质进行考核评价。同时,教师在基地进行顶岗锻炼,及时掌握动车新技术,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基地可接受第三方委托培训,成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和企业员工培训的平台。积极寻求校企双方更多的利益结合点,搭建起双向服务与交流的桥梁,促进校企合作良性运行,逐步构建校企深度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德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由政府部门组织行业企业专家组织开发,学校按照国家标准组织实施教学。我国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各个院校自行开发,参考德国课程体系建设特点,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课程建设专家一起深入企业,与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研讨所涉及的职业资格标准;提炼核心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与任务的知识、能力、素质;开发具体教学项目,以教学项目确定教学内容;按照专业建设标准(全国铁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制订)重构课程体系。构建“岗位课程动态化”的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以铁路信号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选择主型铁路信号设备为载体,以相关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为指导,进行课程设计。

由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协同授课,采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角色扮演、现场教学的教学方法,实行学习过程考核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德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主要在企业完成,企业实践资源丰富,针对性强。我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是学校制定方法来实现,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我们在专业建设的时候注重加强和企业联系,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按照铁路运营企业特点,根据铁路运营企业周期性特点,周期组织学生到铁路运营企业或中铁建电务工程公司进行实习实训,与企业共管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校内实训的生产性和校外实习实训的教学功能建设。

德国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主要在企业完成,校内实践设施投入相对较小,目前我国高职实践设备主要由学院投资建设,铁路信号设备价格不菲,要想按照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设备情况购置实验实训设备,学校承担不了这些费用。可以考虑其他方法来充实实践设备或充实学生训练内容。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有很多旧的替换下来的设备,各大院校轨道交通相关专业可以利用铁路或地铁运营企业的旧设备,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室,各铁路局或地方铁路公司每年都要置换很多线路上仍在使用的设备,学校可以到铁路企业折价购买旧设备或利用捐赠来进行实践条件建设,完成教学需要。山东职业学院铁道信号专业的车站信号联锁设备实训室、区间信号闭塞设备实训室、铁路信号基础测量实训室和铁路信号室外演练场80%的设备都是利用铁路现场电务段大修替换下来的旧设备来建成的,设备完全能够满足教学学院铁道机车车辆、铁道工程、城轨车辆等轨道交通专业实践条件建设也充分采用这种模式,为学院实践条件建设节约了大量设备资金。

德国职业教育一大部分内容在企业完成,学生在浓厚的企业文化、企业氛围里面学习,借鉴德国轨道交通企业文化和氛围,注重实习实训条件内涵发展。加强吸收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引企入校,吸收企业文化;植校入企,在企业建立教学点,将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等文字制作标牌上墙,并将企业安全注意事项、规章制度、生产管理规定、岗位职责、操作标准等引入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对接铁路企业文化。完善实习实训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实习实训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等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培养,探索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技能训练体系化建设;在基地设立“教师工作站”,接纳教师进行顶岗锻炼,将“厂中校”打造成为学生锻炼实践能力、教师掌握新技术的平台。通过与培养单位、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签订《合作协议书》、《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书》,制订包含学生顶岗实习保险等内容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以及《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在铁路信号综合实训基地,营造真实职场环境和氛围。

四、师资队伍建设

德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职业院校教师主要负责理论课程教学,专业内容实践教学主要在生产车间完成,有专业师傅具体指导。山东职业学院通过“内培外引、双兼互聘”等方式,培养骨干教师。加强和企业联系,建设兼职教师企业库,保证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用兼职教师部分代替德国职业教育的师傅帮带作用,制定兼职教师聘任、管理与考核办法,明确兼职教师的职责,并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对聘用的兼职教师实施弹性授课时间安排,并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进行帮带,使兼职教师尽快熟悉教学环节、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在现有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中,与企业深度合作,建设双师素质实践基地。定期送教师到企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丰富教师的知识体系,保持教师一线技术的掌握。聘请经验丰富、长期从事铁路信号工作的教授、工程师担任指导老师,结对子,签订协议,指导教学,指导实践。提高老师的上课质量和动手能力。

五、小结

德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有很多优点,取得了很大成功,我们可以借鉴其中一些成功的东西,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学院运作方式不同,不可能完全照搬德国职业教育的一切方法,在借鉴的同时要有所区分并且改良成为我们自己能够消化吸收的内容。高职铁道信号专业建设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积极探索,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俱进,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铁道信号专业建设的路。

参考文献:

[1]吕金城.浅谈高职院校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建设与改革[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5).

[2]翟红兵.铁道通信信号专业课程标准建设与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05).

[3]王燕梅.加强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建设,办出高职特色[J].教育学文摘,2011,(12).

[4]魏引辉.德国职业教育特色与教育模式[J].江西教育・管理版,2013,(2).

[5]冯旭芳,李海宗.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和培训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8,(18).

[6]肖颖.中国与德国的职业教育比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1).

道路工程专业论文篇8

关键词:铁道信号 教学改革

依据当下中职学校的生源状况和铁路施工企业的用工需求,结合毕业生的现场反馈,中职信号专业的教学改革应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与教材更新

针对学生基础不同,课程设置应有的放矢。对于目前小中专生(初中起点)基初知识薄弱状况,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打破常规,简化系统知识,只设置必要的基础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应突出铁道信号专业技能训练;对于大中专生(高中起点)专业课程设置要体现知识的系统性,专业理论内容与专业操作技能并重,在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学校还应根据现场用工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定期组织相关老师编写信号专业理论和实训校本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才能满足铁路企业的用工需求。

二、师资培养

要想培养出优秀的铁路信号专业的技术工人,优秀的专业课教师必不可少,作为一名铁道信号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应该有过硬的动手操作能力。随着铁路运行的不断提速,铁道信号专业的知识更新非常快,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不断适应现场施工单位的要求,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业老师到铁路高校参加信号理论知识体系的更新培训;到铁路信号设备生产企业了解、学习新器材、新设备的工作原理;到铁路施工现场学习新型信号设备的安装、施工、调试、实验等专业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还应将铁道信号专业课的知识技能分为三个方向――普通铁路、高速铁路、地铁,并针对每个老师的特点进行选择性、有目标的培养师资力量,使每个教师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保证学校在铁道信号专业的各个方面都有专家教师,都有技术能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适合不同铁路信号施工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教学方法

铁路信号专业学习相对枯燥,而且实践性和专业性比较强,与铁路实际设备联系紧密,因此,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对整个的教学效果影响非常大,丰富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熟悉设备。

1.多媒体教学方法

中职教学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拓宽信息量,有效的传递更多更新的信息。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现场的道岔类型、信号机类型、电缆箱盒规格、电缆类型多角度、直观的展现。还可以制作信号专业课件,生动的展示信号联锁的工作原理,将整个信号设备之间的联锁关系用动画的方式很清晰的展现出来,对学生学习专业课效果非常好。

2.实物教学

铁路信号施工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信号设备,讲课中所涉及的信号器材、设备,尽可能以实物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中专学生在面对实物教学时,具有感性认识,更能引起他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的学习热情

3.现场教学

铁路中职学校的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铁路技术工人,在学习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后,将我们的学生领进施工现场,在现场进行教学,他们可以置身其中感受施工现场氛围,了解施工流程,提前对未来的工作环境有所适应,更能激发学生作为一名铁路信号工人的责任感。

四、实训设施建设

1.加强系统实训设施建设

系统实训设备不仅是学校实验设备是否完善、实验能力是否强大的标志,也是学生建立信号系统基础概念的重要手段。学校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应设置完善信号专业的联锁系统、闭塞系统、列控系统、调度系统、检测系统等。

2.加强基础实训模块建设

随着铁路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信号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快速增长,仅靠系统信号设备来完成学生的实验、实训任务已经非常困难。为了满足更多学生完成基本技能的实训任务,必须加大技能模块的建设开发力度。根据目前现场施工的用工需求,应大力开发继电器组合配线模块、道岔控制电路模块、电缆测试模块、轨道电路模块、电缆箱盒内部配线模块、64D操作模块、ZPW-2000A故障排查模块、室外道岔安装与调试模块、室外箱盒配线模块、室外设备安装模块及电缆施工工艺模块等。

五、小结

铁路建设日新月异,铁路信号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为了满足铁路信号施工迅速发展的需要,铁路中职学校应从细节、从基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参考,有的放矢地进行铁路信号专业教学改革,为铁路行业培养出更多适应铁路施工的专业技术人员。

参考文献:

[1]宋建华.加强中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卫生职业教育,2009(8).

[2]黄静.浅谈中职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J].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

上一篇:教授评职称论文范文 下一篇:小学评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