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用户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4 20:30:34

数字化用户论文

数字化用户论文篇1

1.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经历了Internet早期信息交互时代、信息化网络WEB技术协议时代、WEB网络架构的升级,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发展用户可以借助手机终端、PDA终端,通过3D等无线网络连接方式接入数字图书库的模式,为用提供更快捷的服务。

1.1资源建设与共享

资源建设与共享始终是数字图书馆研究的热门领域,研究主要涉及:数字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建设、文献数字化、资源共享、资源整合、数据库建设、信息资源开发、网络资源、特色数据库、知识库等。

1.2数字图书馆发展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的种类与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存储和传播的越来越多,用户的信息需求越来越高端且多样化,从而使数字图书馆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数字图书馆建设离不开高校图书馆的参与,因为高校图书馆不仅汇集了各类型的研究性学术信息资源,专业的各学科人才与尖端的信息技术,具有合作、资源共享的条件,如同一单位,用户覆盖面更广泛。以大学图书馆联盟为主导的数字图书馆,集中高校的各项优势,多方协作的成果。通过图书馆联盟成员机构的合作与共享,改进了信息组织的策略,减少了资源存储功能的浪费,保证了数字资源的及时更新,实规资源共享服务,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大力支持,真正做到了消除信息障碍与壁垒,有着重要深远的意义。

1.3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

信息服务模式以图像、文字或数学模型为基本工具对信息服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抽象概括。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是信息服务活动中用户、数字资源、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人员、服务平台、是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开展信息活动的工作模式。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对用户要以信息服务人员为纽带、以信息服务方式为保障、以信息服务工具设施为平台,开展信息服务活动、这样才能达到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提供集成化、个性化为一体服务的工作模式。

2.数字图书馆研究的发展与走向

资源是一切系统的基础,信息资源更是重要系统的基础与保障,作为以信息、文献服务为主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有为重要。

2.1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在未来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各类图书馆独有的资源将在信息共享中发挥重要作用。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在近几年发展中越来越突出,从近些年发表的有关特色数据库建设方面的文章来看,从早期的思考、构想、规划的研究开始,已经进入实际特色库的建设。特色数据库论文主题的集中度有了明显变化,谈建设经验、建设案例的论文占了绝大部分。如各类高校图校特色数据库建设、不同学科的特色库建设、不同行业特色数据库建设等,由此可见,在未来的几年,我国各类图书馆将会把建设特色数据库作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点项目。

2.2数字环境下的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是信息管理机构的目标,信息资源建设与组织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用户服务。数字图书馆研究早期较为集中于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数字资源组织等领域,后期对数字图书馆中的信息服务的研究比重在加大,特别是个性化服务的研究与实践论文越来越多,“知识服务”这一关键词在近几年进入高频关键词中。随着数字图书馆的深入,用户在数字环境与信息背景下,数字图书馆服务将出现较大转移:共性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移,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移,等待服务向推送服务转移,文献服务向知识服务转移。这些转移必然引发大量的研究与实践,需要对服务模式重新探讨,服务技术和手段要创新,因此在今后的几年,数字环境下的信息服务研究将会大量增加。未来的数字图书馆是以服务为主导的数字图书馆。

2.3有关知识产权问题逐年减少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新的图书馆模式,是将传统的印刷型文献的管理和服务转变到在网络和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化信息的管理和服务,这必将带来许多新的知识产权问题。大量数字环境下的有关知识产权问题在初期会引起学界广泛的讨论,但随着数字图书馆的成熟和许多知识产权研究问题得到解决。当然,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还会出新的知识产权问题,但不会像初期那样面临大量的问题。因此,在数字图书馆领域对知识产权问题的研究将逐年减少。

3.数字图书馆建设体制

数字图书馆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关键技术、以及项目实践等方面,成为近年来图书馆情报学科中前沿和热点领域。

3.1引文情况分析

引文分析是通过科学的计量方法,对文献引用与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揭示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引文分析可以间接发现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特点,也可以体现出本领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被引论著作做分析是对论文引用情况的内容分析,被引论著的引用频次,可以对本研究领域的发展情况,从而获得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向。

从被引论文所载的刊物,多为图书馆情报学的核心期刊,其中《中国国书馆学报》有6篇被引,其他刊物相对平均。被引用论文的研究主题,主题有:1数字图书馆建设及发展策略,2数字图书馆建设实践及未来走向,3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这些研究主题体现了本研究领域的主要方向是宏观层面的理论研究。为此,借助CSSCI数据对被本研究领域的论著作者进行统计。以第一作者为被引作者的统计源,最有影响力的还是来自于数字图书馆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的论文和著作在被引频上也排在前列。分析引文情况,基本可以确定本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以及极具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和重要著作,查找文献时的检索方向,并可以指导读书阅读与推荐书目。

3.2数字图书馆系统架构

人机界面与跨界检索:架构的适应性、可用性是人机界面研究的热点。用户通过采用不同的设备与不同的互动模式来获取信息服务,获取用户的个人特征和用户所处的使用环境。

对信息检索界面风格、终端用户检索、查询形式、结果反馈和浏览等基本界面问题,以及用户界面指南、界面工程技术等用户界面工程的热点、跨界信息检索问题进行讨论,对未来的信息检索界面设计所应采取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

3.3内容注解与个性化服务

将使用者的工作方式整合进数字图书系统将是数字图书馆的一个进化趋势,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应当成为包括促进智力产品生产的一种工具。注解服务是用户与数字图书馆系统之间有效互动的有效方法。注解不仅提供了一种解释方法、丰富了信息的内容,同时也为改善协同工作实践提供了共享与传递思路的方法,注解在读者之间建议了桥梁,促进了用户对信息资源的处理,提供注解服务的数字图书馆系统更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

在个性化服务方面,基于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数字图书馆集成服务框架。该框架利用webservices技术实现不同数字图书馆系统中符合用户需求的系统和组件的动态集成,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3.4数字图书馆资源管理机制

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管理不断的发展,数字资源建设和管理的重点己经由数量上的增加和外文资源的引进向资源的深度整合、内容揭示的方向转化。因此在资源库的建设上应走自建与引进相结合的路线,重点建设一批来源有保障有后续发展效益的特色资源库,并实现共享,结合重点引进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的性价比。随着数字图书馆内外环境的变化,必须面对读者新需求,在现有的联合目录数据库、特色资源数据库、电子学位论文数据库等基础上,针对需求的新的数据库细分种类。采用新的管理理念,关注新的资源发展情况,以需求为导向,提高资源的使用率。

4.结束语

数字化用户论文篇2

关键词:数字电视,信息过滤,增值业务

 

1引言

个性化信息过滤是指从动态的信息源中获取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或者禁止某些满足特定条件的信息流入,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不相关的信息滤掉,仅保存个性化信息,从而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1]。

随着数字电视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除了能看到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外,还能能使用户享受数字电视、数据广播和Internet接入等全方位、高质量的信息服务。科技论文,增值业务。但是,用户在享受电视资讯服务时,同样受到“信息迷向”和“信息过载”[2]问题的困扰。我们迫切需要将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应用在数字电视中,以满足电视观众日益俱增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数字电视平台上的个性化信息服务[3]。

2 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在数字电视中应用的必要性

近几年,数字电视增值业务虽有一定发展,但相比于通信增值业务的如火如荼,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在老百姓中不是很受欢迎。造成该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操作复杂、信息服务没有突出个性化应该是主因。因此,可以总结出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对于数字电视的必要性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1.电视用户一般都是相对固定的家庭成员,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便于系统收集用户兴趣趋向,从而筛选出用户关注的信息。

2.数字电视的基本工作方式是广播式的,用户只能从前端不断循环播发过来的数据流中选择自己关注的信息。科技论文,增值业务。

3.电视的使用更普遍、更广泛,用户更加大众化,因此个性化的易用性要求较高,一个界面友好的个性化电视应该易于使用、易于学会、易于理解、易于排错、易于维护和易于群体共享。

4.数字电视机顶盒是低成本设备,存储量有限,因此需要利用信息过滤技术将无用的信息剔除掉。科技论文,增值业务。

3具有代表性的信息过滤技术及其应用

信息过滤技术依据算法可分为三类:基于内容的过滤技术、基于协作的过滤技术和基于价值的过滤技术[4]。科技论文,增值业务。

1.基于内容的过滤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比较资源与用户描述文件来推荐资源的一种过滤技术。它可以利用基于关键词的方法将信息源与用户描述文件进行匹配计算,过滤的结果只取决于用户信息需求模型与信息源的匹配程度。它只适合分析文本信息,而对声音、图象、视频等形式的媒体还不能有效地进行分析。

2.基于协作的过滤技术

基于协作的过滤技术是根据用户的相似性来推荐信息资源。科技论文,增值业务。与基于内容的过滤技术不同,它是通过比较用户描述文件,根据其他用户对信息作出的评价来挑选信息。由于不依赖于内容,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文本格式,也可以广泛应用于非文本介质的资源,如视频、音频等。

3.基于价值的过滤技术

基于价值的过滤技术是按照经济的规则来选择信息资源[5]。利用这种过滤技术来选择某条信息是因为选择它所用的开销小于不选择它所损失的代价,信息的长度、评价潜在信息效益时信息对发送者的成本以及质量与个性化的比较等都是需要被考虑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这三种技术各有优劣,不同的个性化定制服务系统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要求来选择适合的信息过滤技术。科技论文,增值业务。当然也可以将两种技术结合起来进行运用,这样可以取长补短,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

4数字电视中信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在数字电视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有些技术可以借鉴其它领域(比如互联网)的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但数字电视信息过滤系统与网络信息过滤系统的处理对象和工作环境不同,有些网络信息过滤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并不适合数字电视。一方面,网络信息过滤系统的对象是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数据,工作环境是强大的服务器集群。而数字电视信息过滤系统的处理对象是非结构化的TS码流,工作平台是数字电视终端,其可利用的软硬件资源都十分有限。因此,数字电视中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所采用的信息过滤算法不能太复杂,因此不能直接照搬上面提到的三种信息过滤技术。

根据以上要求,本文提出了基于统计的信息过滤算法,即通过统计各关键词的出现频率,来确定特征向量和特征向量分量的权重,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统计的数字电视信息过滤算法流程

该算法并不是不是简单地从用户词典中取出几个表示用户兴趣的关键词去匹配*.txt文本,而是用这些关键词及其“概念范畴”的合集组成特征向量集去匹配*.txt文本,由此得到的特征向量集更能体现用户兴趣,及充分体现个性化。这样可以挖掘文本的潜在语义,避免某些包含同义词或多义词的文档被过滤系统遗漏,提高过滤效果。

参考文献

[1]庞雅丽,王彩芬,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甘肃科技,2007,(3):124-126

[2]延霞.基于信息过滤技术的搜索引擎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20-24 [3]吴学辉,张敏.个性化信息过滤系统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3):96-98

[4]王翠平,基于用户兴趣度的网络信息过滤模型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石岩,信息过滤技术在搜索引擎中的应用,农业网络信息,2006,(12):91-93

 

数字化用户论文篇3

关键词:数字 图书馆 服务平台 模式

1 概述

在“中国知网”数字出版超市基础上建立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分别提供针对机构与个人的个性化服务,即机构数字图书馆与个人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已经成为图书馆等信息服务机构的最重要资产,数字图书馆已经成为图书情报等部门读者服务的最重要手段。普遍而言,除图书之外,其它资源如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专利、标准、年鉴、工具书等都已转为以网络服务为主。同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理论、技术、信息基础设施、管理和服务模式趋于成熟,建设具有知识管理、知识服务功能的数字图书馆已经成为业界共识。从简单的数字资源管理服务中心向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中心的转变,形成了全方位支持科研教学活动的基础条件平台,也使图书情报部门具备了支持各行各业管理决策的能力,从而根本上转变了本行业的社会角色,极大地提升了行业自身的地位和价值。

2 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模式

2.1 机构数字图书馆 机构馆可以按需选配数字超市出版的各类资源,可将本单位所有个人馆选配的资源合并,筛选后作为机构馆资源,或添加到机构馆已配置的资源列表中。可将本单位自有数据库资源到机构馆中,实现机构馆内单位自有资源的跨库、单库检索,与机构馆联通的个人馆可以选配机构馆内的单位自有资源库。机构馆选配资源后,可以在网上自动生成订单,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直接网络支付。机构馆可以对本单位订单进行统一管理,对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实时查询。可对本单位个人馆进行管理。机构馆可以按IP范围、工作证号等各种自动方式进行审批,也可以人工审批。对于本单位部分经常需要变动工作环境的个人馆,可以申请获得漫游服务。

2.2 个人数字图书馆 个人读者可以直接免费使用本单位机构馆的资源,或者通过个人馆免费使用本单位机构馆购买的所有资源。在个人馆中,读者可按学科专业建设学科文献馆;根据自己的需要建设主题文献馆,主题文献馆可以实现内容每天自动推送。通过桌面版个人馆软件,将个人馆中最新内容自动更新到个人计算机中,并与读者本地计算机内的文献统一整理建库,实现个人馆资源与本地资源的跨库统一检索。同时,读者还可随时进行个人学术影响力评测;及时联系自己的学术社区;跟踪有关的科研项目;了解最新学术趋势、学术动态,发现新的研究动向。

3 结论

3.1 个人数字图书馆开创了个人使用数字资源的新局面。个人用户可按需订制资源、检索平台、功能、情报服务,按需配置显示模板和显示方式,个人馆提供了超越一般的资源订阅方式,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交互式学习研究的空间。在资源方面,平台支持对数据库专辑、学科专业、整刊资源、以及各种类型单篇文献的定制,使用户可以按不同需要定制网络出版总库的资源,在个人数字图书馆建构个性化资源馆。个人馆默认包含了功能强大的检索平台。用户可对馆内文献使用多种检索方式进行检索,并通过文献出版统计报表了解馆内各专业文献的出版现状和每日新增文献。用户还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检索平台的资源及检索方式做个性化配置。

3.2 用户可定制学者、机构、学术出版物、科研项目、检索式、投稿信息、学术论坛、学术趋势等,个人数字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了多种个性化服务栏目,个人数字图书馆全面超越传统的web rss定制功能,个人馆根据用户的定制自动推送一系列相关的情报信息。个人馆也可以全面满足用户学科调研及情报分析的需求,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推出更多个性化的服务栏目。个人馆中的每个栏目都提供了多种显示方式,它能全面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用户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创建不同类型的个人馆并选择个性化的模板。

3.3 个人数字图书馆(以下简称个人馆)可以按需定制出版平台出版的各类资源、功能和服务,它是为用户个性化需求而创建的数字图书馆。选择个人馆显示模板和各栏目显示方式,能引进、个人计算机上的自有资源和互联网上的免费资源,同时也可以通过创建自定义栏目来完成这些项目。

参考文献:

[1]郭普安.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4):52-54.

[2]谭焰.以人为本,服务创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之根本[J].图书馆,2006(5):77-79.

数字化用户论文篇4

随着网络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已成为各个高校信息发展的重要目标。图书馆作为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地,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在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进程中, 图书馆馆藏结构和传统图书馆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馆藏范围超出了印刷资料、缩微资料、视听资料等传统范围,延伸到各种数字资源,包括各种不同的信息格式,还有不同的信息类型,如应用软件、书目文档、全文信息、数值文档和多媒体等。这些数字资源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如各种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会议论文、专利索引数据库等等,来源越来越广泛,理论上可以遍布全球任何角落。这些海量的数字资源构成了一个分布式的大型知识库,即以分布式海量数据库群为支撑,基于智能检索技术和高速网络技术的大型、开放、分布式信息库群。

但是由于不同的数字资源分布在不同的数据库中使得数据的组织、管理形式以及在不同来源数据库或文件中的数据存储格式各不相同,加上这些数字资源来源库的信息元素、查询方式、显示界面和支持平台的不同,使得这些数据库间产生了异构性问题。当用户查找资料时,没有统一的分类体系和检索界面,要想找到所需要的资料,用户必须在多个数据库中来回穿梭、重复操作,熟悉每个资源的检索方式和显示界面,不但耗时、费力,而且查准率和查全率都难以保证,数字资源利用效率不能有效地发挥。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对各种资源进行组织,屏蔽不同的数据库资源之间的异构性,把各个异构数据库资源整合起来集成在面向用户的统一检索平台上,实现数字资源的“一站式”查询,为用户提供快捷、方便的数字资源检索服务,[1]从而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成为当前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的一个新课题。

二、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平台建设方案

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用户都是通过数据商各自提供的平台进行检索,数字资源处于分散服务的状态,给读者检索、馆员管理和提供咨询造成了不便,难以满足未来对数字信息资源的需求,而通过数字资源整合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的整合信息资源,包括本地镜像资源,远程可访问资源的整合,其种类包括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报纸、专利、标准、互联网免费资源、联合目录、期刊目次库等;还可以整合应用系统:包括ZADL、NSTL、CALIS、OPAC、参考咨询系统、馆际互借等。最终实现在一个数字资源共享平台上一站式检索,统一管理,统一服务。[2]

1、数据源的整合

数据源的整合是对不同数据资源信息库进行整合。整合方法是建立一个数据存贮仓库,将参与整合的各种数据源的数据装入其中,把不同数据结构的内容转换为相同的数据格式,用单一的检索引擎检索所有的资源。这是一种最彻底、最完全意义上的整合,完全脱离了各种异构系统原有的服务平台,通过对不同数据源的集成,构建新的数据仓库,用户通过数据仓库提供的统一的检索入口进行查询。[3]

2、门户整合

将众多独立应用的门户变成一个统一门户进出。主要是基于OPAC资源系统的整合,通过执行Z39.50协议,聚合不同平台上异构OPAC数据库,建立书目整合检索系统,用户只要通过一个OPAC系统界面即可检索到相关图书馆的OPAC。

3、数据库整合

将分散异构数据库进行无缝链接,在逻辑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有机整体。这种整合方式不是简单的“库集合”、“库相加”,而是剔除多个相关数据库内的“重复”信息后所形成的一种新的虚拟性数字资源体系。它提供给用户的不单是统一的查询界面,而且还有高质量的不重复信息。

4、系统整合

通过对系统内应用系统和数字资源进行分解和重组,使其在组织结构和表达方式等方面趋于一致,构建一个统一的数字资源管理平台,以实现系统间数字资源整合和共享的目的。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三种整合方式不能单独进行。因为门户与数据库和系统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一个整体,对其中任何一项进行整合时,必须要考虑对其他两项的整合。总之,以上无论哪一种整合方式,都必须兼容不同的组织结构和表达方式,让不同系统的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通过。

5、协议标准整合

针对各种不同的数据组织方式和网络通信协议而言,通过一定的中间技术手段或者完全对数据进行重组的手段,对采用不同访问协议和不同数据标准(例如JDBC、HTTP、ODBC、Z39.50、OPAC、OpenURL等)的数据库在同一界面内实现集成检索或者整合检索,从而达到资源整合的目的。

6、检索方式的整合

图书馆的用户不需要掌握专业的检索语言,只要按照自己的想法,键入关键词或一段话,图书馆一站式搜索引擎就会按照用户的意思,通过分析异构数据库资源进行“临时整合”,然后迅速将合理合情的输出结果返回给读者。同时这种整合后的数字资源的统一检索服务平台还提供多种多样全方位的检索方式,不仅支持布尔检索、相关度检索、全文检索,还支持多种检索运算符以及组合检索(检索表达式中混用全文和字段模式)、位置检索、英文词根检索,从而方便用户精确定位信息。同时该整合检索平台还提供可扩展的词典和知识库,能够为专业用户提供特别的智能的检索服务。通过这种智能统一的检索方式既可以实现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合,又可以方便读者、降低管理成本。

数字资源检索平台是对所有馆藏数字资源进行统一跨库检索,节约检索时间,提高检索效率,一次性满足读者的检索需求,可以提高各个类型数字资源的利用率。该平台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检索界面和统一的检索语言,使用户能对本地和异地各种资源系统同时检索;对多种异构系统的联邦检索;对各种资源元数据联合仓库的跨库检索;检索内容包括简单检索、高级检索、二次检索、原文/文摘获取、相关文献检索等多种服务;对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检索服务;该平台既可独立使用,又可作为数字文献服务环境的核心组件之一,与其他应用系统(如资源调度、馆际互借等)无缝集成。[4]

三、结语

数字化用户论文篇5

关键词:大学生;个人数字图书馆;论文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1 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数字图书馆作为传统图书馆的新形式,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应运而生。那么,什么是个人数字图书馆呢?

总体来说就是在自己的计算机上,为实现读书治学的目的,使杂乱无章的信息资源变成有组织的信息集合,通过免费的或基本免费的软件,将网上的有关信息资源,通过该管理软件进行存取,在软件内完成编辑管理,根据个人需求,供其有效利用。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一软件系统,对于个人知识储备的数字化整合可以顺利完成,用户能够自己创建、维护、使用该软件系统。

这一新形式的个人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1)数字化。使纸质资料的文献形态改变,使其数字化。曾经的纸质图书存放时间较长后,其一、积少成多,体积增大,内容增多,越来越不利于文献资料的整理和保存,其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资料由于保管不善肯定会发生丢失损毁,旧资料查找时也是一个大工程,那么如何处理这些破旧书刊纸质资料?去粗存精选择性保管显然不是最理想的方法,那么使其数字化可以妥善保存,不遗失资料的同时更加能够便于查找。

(2)数据库化。当今,互联网上供人免费下载的数字资源日益增多,大家将自己感兴趣的文件和资料下载到本地电脑的文件夹中,供日后查阅或使用。但是文件夹不具有数据库结构,并不能有效的进行检索文件,当我们下载的文件日益增多的时候,无法有效的管理这些下载的文件,那么,就可以通过个人数字图书馆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在需要时通过搜索引擎,快速准确的查找到目标文件,无论文档文件还是图片文件或是视频文件,均可自动识别并打开后台运行,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3)检索功能增强化。因为个人数字图书馆的使用者们并不是专业的情报学工作人员,无法精确的对于所需检索的内容进行输入,所以,要快速准确的查找到文献资料,在检索功能的设置上要加强,即使是模糊的搜索关键词也一样能迅速的找到需要的文献资料。基本的检索功能中至少具有字段检索、单项检索、截词检索、全库扫描检索等,并且,各种类型的文件要在统一的检索界面,使用方便查找快捷,检索历史随时保存便于随时调用。

2 个人数字图书馆论文管理系统在高校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与分析

在高校设立个人数字图书馆论文管理系统,不仅为学生读者带来很大方便,同时在系统设计初期的可行性研究与分析中得出其具有很多的优势,下面将通过3个方面详述分析。

(1)高校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配合校园内完善的网络环境。丰富的馆藏资源,电子文献资料较全,是高校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特点,面向高校大学生,购买了种类丰富的各类论文数据库供学生学习查阅,同时自建论文数据资料库,为学生查阅下载论文资料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另外,高校的现代化设施建设完善,如学生宿舍的高速网络、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校园全网无线覆盖等,这些设施为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现实保障。

(2)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曾成功开发个人数字图书馆平台――My liberty。用户可以自行通过该平台搜集电子资源,既可以来自公共网络的任何地方,也可以来自校园网络的内部门户,在这个平台上管理、编辑、下载,打造属于自己的个人图书馆。在国内,浙江大学也曾成功开发“我的图书馆”,系统功能如:新书通告、数字资源定制、搜索引擎、书签功能、个人信息保护等。虽然开发项目不是完全相同,但这些成功的案例都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

(3)数量稳定的受众用户群。高校庞大的用户群体都具有高学识、高素质,比较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网络通讯知识、文献检索知识等,他们无论是论文创作还是课题研发,都需要强大的学术资料支持,这一软件系统可以为他们提供高水平、多层次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相信广大师生都能够广泛的参与其中,构成稳定的软件系统的受众群体。

3 个人数字图书馆论文管理系统的开发构想

根据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研究发现,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数据库化特点,以及高等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和环境,以及推广使用面向的目标群体,非常便于个人数字图书馆论文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利用。

系统初步设计按照功能大致分为四个部分,论文管理模块、新闻栏目管理模块、多媒体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1)论文管理。作为本软件最主要的模块,用户可以对本地论文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web server技术访问中国知网、中国万方数据库的接口,对类别数据进行绑定,通过类别选择,分页加载该类别下对应的论文,论文打开后可在线浏览或下载,下载后的论文按类别分类管理,可对论文进行分类,重命名等操作。集下载、管理、检索于一体,用户随时查阅,实现个性化的分类管理。(2)多媒体管理。作为特色模块开发,添加了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共享的个性化的功能,使用者可以通过管理系统自行上传下载视频、音频、图片到软件中,方便同学们在使用论文管理软件学习的同时寓教于乐,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3)新闻栏目管理。这一模块的设计主要服务于在校的大学生,用户在这里可以得到关于学术资源的最新消息和校园动态,以及优秀论文推荐等,自己也可申请上传消息,经管理员批准核实后可自行上传。(4)系统管理。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内容、信息反馈、系统设置、修改参数等项目,主要用于后台管理工作。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个人数字图书馆论文管理系统在高校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与分析,结合系统设计和开发构想,得知,这一系统构建具有可应用的现实意义,可以进行建设并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光祚,《营造E时代的私人藏书楼――个人数字图书馆》[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2.(4).

[2] 王灿荣,《个人数字图书馆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研究》[J],情报探索,2008.(7).

[3] 陈庆梅,《高校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构建》[J],大学图书馆情报学刊,2005.(4).

[4] 郝向兰,《构建个人数字图书馆之我见》[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8.(1).

数字化用户论文篇6

摘要:数字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著作权制度对著作权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导致著作权纠纷的产生。文章基于对现有文献研究方向的总结,试图找出数字图书馆著作权纠纷解决的意义和价值,并试图通过对数字图书馆业务流程的阶段划分,分析数字图书馆社会价值的实现机制和纠纷的发生机制,探究纠纷产生的实质。

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在数字环境下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形态,它致力于通过便利的数字复制技术和网络传播平台,促进各类信息资源的广泛传播和有效利用,使图书馆的服务功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信息资源最大范围的共享,进而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然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制度设计和功能定位,已经远远超过传统著作权法规定的图书馆对作品的合理使用范围,引发了著作权人的关注和思考。

1.数字图书馆著作权纠纷研究背景

1.1研究意义

目前,我国对数字图书馆共享领域出现的各种法律问题缺少相应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来予以调整,制定一套有效平衡各方利益的著作权保护法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虽然参与研究这个问题的学者颇多,研究成果也颇丰,但是由于数字图书馆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解决数字图书馆著作权问题的方法仍需要图书馆界持续不断地进行跟踪研究。

1.2文献综述

1.2.1数字图书馆著作权风险的主要类型。划分数字图书馆著作权风险的类型是数字图书馆业务运作需要面对的一个基本问题,它决定了应该从哪里着手研究和解决著作权纠纷。冉从敬认为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的类型可以概括为基于主体的知识产权风险、基于业务的知识产权风险和基于内容的知识产权风险三种,其中基于业务的知识产权风险包括数字化、信息、文献传递、声像服务、网络导航、虚拟参考等服务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孙琪则结合数字图书馆的特点,将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的著作权问题分为六种:参考咨询、长期保存、远程服务、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影音点播和个性化服务过程中面临的著作权风险。

1.2.2数字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数字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其产生和存在的依据,是促进其大力发展的依据,也是在著作权问题上对其采取何种态度的依据。李黛君认为公益性数字图书馆在版权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通过履行法律授予的权限以彰显公民的网络文化权。其核心价值要素包括公益性、共享性、网络性、兼容性、多样性、无偿服务、保存资源、自由存取、保护隐私权、教育与终身学习等。黄振月认为数字图书馆将信息资源进行条理化、规范化,剔除干扰信息、冗余信息,提高了信息的利用效率,体现了经济价值;其致力于信息资源的平等、无障碍传播和利用,体现了法律价值;其推动社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发展,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意义重大,体现了文化价值。

1.3数字图书馆著作权研究的价值

数字图书馆领域著作权问题的研究成果众多,从研究者总结的著作权纠纷类型可以看出,大部分的著作权纠纷发生在数字图书馆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的过程中,即便是在资源建设阶段发生的著作权侵权行为,它的危害结果也只有在和用户交互的过程中才凸显出来。这为问题的研究重点提供了一个参考范围,也为认识数字图书馆社会价值的实现机制和数字图书馆著作权纠纷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虽然现有研究成果和解决策略都试图为这一问题的解决给出参考,但是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中的著作权纠纷依然此起彼伏,问题还是没能得到妥善的解决。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数字图书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而数字图书馆实践中具体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创新性对调整数字图书馆著作权纠纷的法律规定也构成了挑战。

2.数字图书馆著作权纠纷的实质

数字图书馆著作权纠纷涉及的侵权类型众多,诉讼缘由和诉讼标的各异,案件焦点和判决结果也各不相同,案件涉及信息网络传播权、著作财产权、著作权转让权、署名权和名誉权等各类著作权保护客体。但是无论纠纷如何纷繁复杂,数字图书馆著作权纠纷的本质就是著作权人个体利益和信息共享的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彭双五在他的博士论文中说:“作为读者与作者的沟通桥梁,如果数字图书馆不能和传统图书馆一样发挥有效的沟通和平台作用,那么矛盾将会逐渐转到作者与读者之间。”换言之,就是在保障图书馆公益性的前提下,数字图书馆实际上是代替读者承受了来自著作权人对财产权利要求的冲击,这在数字图书馆开展用户服务的过程中很容易看出来。

2.1数字图书馆业务流程的阶段划分

2.1.1信息资源建设活动。信息资源建设活动包括对信息进行选择、收集、编目和存储,其目的是对无序的信息加以整序,组织成一个可供人们方便利用的信息资源体系。信息资源建设活动是数字图书馆开展用户服务的上游环节,也是开展用户服务的前提和基础,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开展用户服务的质量。

2.1.2用户服务。用户服务是指提供底止莶丶跋喙厥字资源的检索、发现、获取或推送、参考咨询等活动。开展用户服务是信息资源建设活动的出发点,也是信息资源建设活动的归宿,是数字图书馆与用户之间进行服务反馈双向交流的窗口。开展用户服务是信息资源建设活动的最终目的,无论是信息资源的采集保存,还是信息资源的组织整序,都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阮冈纳赞在“图书馆五定律”中提出“书是为了用的”,既然传统图书馆收藏的图书是为用户提供服务的,那么数字图书馆存储的数据也应该是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否则就丧失了保存它的意义。开展用户服务是信息资源建设活动的出发点,数字图书馆在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时,必须考虑到其服务用户的范围和特点,根据服务用户具体的信息需求,确定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模式和开发收集范围等;同时,数字图书馆还要根据用户接受服务后的反馈,及时调整信息收藏范围、提高信息组织质量,改进信息系统功能。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活动如果脱离了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是无法发挥其作用的。

2.2数字图书馆社会价值的实现机制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数字图书馆的社会功能是数字图书馆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只有在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同理,数字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也只有在数字图书馆在开展用户服务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在数字图书馆与其使用者之间,价值的实现发生在二者产生有效的信息交流的过程中。使用者依据自己的信息需求对数字馆藏提出要求,若信息需求得以满足,则数字图书馆对使用者产生价值,而这个过程是通过开展用户服务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古代藏书楼虽然收藏有大量的文献,却不对外开放利用,其社会价值是极其有限的。直到近代图书馆确立了“藏以致用”的理念,积极利用其馆藏资源开展用户服务,满足公众获取信息的需求。数字图书馆从其出现伊始,就是为了利用新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传统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这一核心职能。因此,数字图书馆要以提供用户服务为中心,通过开展用户服务,满足公众的需求,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

2.3数字图书馆著作权纠纷的发生机制

数字图书馆既是信息资源的使用者和传播者,同时也是信息资源的生产者。作为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图书馆员在信息资源建设阶段,采用相关技术把收集的图文与视频等信息进行描述和编目,组织成更有利于检索和利用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编排与加工便成为具有其独特性的独创作品,自然就产生了著作权保护的需求。但是从目前我国的司法实践来看,在大部分著作权纠纷案件中,数字图书馆都是以被告的角色出现的,也就是说,数字图书馆在著作权侵权纠纷中总是扮演着侵害者的角色,少有数字图书馆被侵权的案例出现。实际上,大多数的研究者也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数字图书馆定位成作品的使用者和传播者,而非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将数字图书馆定位于著作权的侵害人,而非版权人。

从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来看,只有数字图书馆将其建设的数字信息资源提供给用户使用的时候,才有可能造成损害的发生,而数字图书馆也只有在损害存在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数字图书馆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有三种方式:①直接采购数字资源。②采集开放的网络信息。③将馆藏资源数字化。前两种方式,数字图书馆建设者与作品著作权人的权利冲突不直接也不明显,对于第三种方式,有学者认为馆藏资源数字化会超出图书馆合理使用馆藏作品的范围,产生知识产权风险。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比较片面的认识,作品数字化实质上是一种复制行为,其复制品在本质上和传统作品并无两样。试想,数字图书馆将传统作品数字化之后仅作保存使用,或者仅在传统图书馆内使用,这种行为与传统资料的使用行为相比较,无论是著作人的财产权益和人身权益都未受到损害。没有损害,也就没有侵害事实的存在,那么又何谈侵权呢?

实际上,被反复研究的各类型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几乎都发生在提供用户服务这一阶段上。如:数字资源导航中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信息检索服务中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中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文献下载复制服务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数字化文献传递服务中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数字媒体服盏闹识产权侵权风险等,几乎涵盖了所有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2.4数字图书馆著作权纠纷实质的揭示

无论是数字图书馆社会价值的实现还是数字图书馆著作权纠纷的发生,最终都指向了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这一阶段。用户的某种需求通过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得到满足,这体现为价值;著作权人的利益又因为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而受到挤压,这体现为纠纷。减少数字图书馆对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用户广泛获取信息的社会价值就会削弱;加大数字图书馆对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著作权人的利益就会减少。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纠纷所在,正是数字图书馆的价值所在,这是数字图书馆与生俱来的一种冲突,而这种冲突的实质是数字图书馆所追求的无偿信息资源共享与著作权人所追求的对其作品的独占并以此获得报酬之间形成的矛盾。简单地说,就是著作权人个体利益和信息共享的公众利益之间的冲突。

3.结语

数字化用户论文篇7

【关键词】计算机;数字博物馆;网络技术

几年前,我们还在想象如何足不出户游遍世界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领略世界的博大,如今已经可以轻易实现。虚拟现实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数字博物馆”这种新形式,更带给我们惊喜,人们真的可以在网络上或者通过购买媒体光盘来“游览”博物馆,解决了地域以及时间的种种问题。科技是伟大的,同时也带给我们种种思考:如何建设一个好的数字博物馆?

建设一个好的数字博物馆,其结构是尤为重要的。就像我们平时选择住房,没有好的结构住进去并不舒服,无论房子用了怎样的建筑材料和新技术,都不能满足人们对于舒适感觉的重视。论文百事通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也是这样,我们大可以将它想象为现实的博物馆来研究它的结构。

一、数字博物馆系统结构定义

通常实体博物馆有这样几个基本结构:导航及外观(包括博物馆的整体感觉,包括装饰和陈列所形成的气氛),展品陈列区,浏览者休息及交流区,浏览者留言区,咨询服务区(包括触摸屏等科技元素),所有展品收藏区(或者档案收藏区)。

虚拟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有很多共通和可以借鉴的地方。数字博物馆总结起来大致也可以分为六个部分:用户界面、展示区、互动游戏区、检索区、讨论区、资源库。

1.用户界面:它是每一个数字博物馆必不可少的元素,是数字博物馆的导航,以直观引导用户寻找自己需要的内容,是数字博物馆视觉艺术的体现,也是对于整个博物馆艺术氛围的视觉载体。

2.展示区:是具体展示数字博物馆内容的区域。相当于实体博物馆中的展品陈列区,也是博物馆中的重要部分。展示区还可以分为普通展示区和主题性展示区。普通展示区是进行长期展示的区域,专题展示区则需要定期更换领域新的动向或者用户和受众感兴趣的主题,形式比较自由。

3.互动游戏区:这个区域在数字博物馆中是一个娱乐性的区域,通过游戏加深对博物馆内容的理解,起到增加趣味性的作用。现在,无论是何种载体的数字博物馆都开始重视这个区域。

4.检索区:当用户面对着庞大的博物馆系统,有目的地想要寻找某个内容的资料时,利用导航进入非常不方便。这时需要发挥博物馆的检索功能,快速准确地找到对应信息。而一个高效率的信息检索系统对于数字博物馆来说是很重要的。检索需要具备完善的检索系统。一方面是检索内容,如文字资料检索、图片资料检索、视频资料检索等;另一方面是检索方式,如关键字检索;内容检索;资料信息检索等手段。

5.讨论区:用于用户实时浏览过后的交流与意见反馈。对于以网络为载体的数字博物馆,讨论区是必不可少的结构。

6.资源库:它是整个数字博物馆的仓库。用户通过导航系统或检索区来调用数据库中的内容。

图1:数字博物馆系统板块

二、数字博物馆各系统结构中的艺术表现及文化创意

了解了数字博物馆的结构及其作用,接下来就是怎样去把握各个结构的艺术表现以及文化创意。

(一)用户界面:用户界面中包含着几大元素:界面背景、交互热区、标题文字以及界面动画。用户界面设计往往是设计者艺术手法最直观的表现。由于用户界面不仅带给人视觉上的感受同时也充当着导航的作用,所以艺术与功能之争同样存在于用户界面的设计上。既要体现数字博物馆的文化艺术氛围和交互的趣味性,又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机交互,使用者可以方便地进行浏览和操作。这并非是简单的多媒体界面设计。数字博物馆的任务决定了它的功能性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可以说数字博物馆用户界面设计中的功能与艺术是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两者并非是冲突的。

以刚刚夺得莫比斯大赛全场大奖的“盛世钟韵”(大钟寺博物馆)为例,大钟寺博物馆的界面设计在取材上采用的是中国古纹样以及钟的形象,用户第一印象就知道博物馆的内容。其次,在设计手法上多用曲线,突出了古典的韵味。颜色上采用纯度较高的蓝色、黄色和红色,是中国的古典用色;界面大面积采用匀染手法的背景,灵感来自于恢宏的中国画法,给人湿润与和谐的视觉感觉;在交互动画上采用了光效,更增加了东方神秘气氛;风格上采用了古典与现代折衷的路线,较多地利用了自然的元素。

(二)展示区:如果说用户界面更多地体现了艺术手法,那么展示区就需要有更多的文化创意在其中。中国的文化艺术非常地庞杂,很多艺术形式甚至比较相近或是互相关联。要抓住最具特色的一点,使其成为一条线索。例如,潍坊杨家埠年画、武强年画以及天津杨柳青年画同是年画,杨家埠的特色就在于线条粗犷,色泽明快,用色鲜艳以红、绿、蓝、黄为主,对比强烈,主题突出。画中人物质朴大方,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年画不仅是祈福时张贴,也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完全来源于生活,真实而又充满趣味。所以在展示杨家埠年画时也以他的艺术特色作为出发点,多用鲜艳的颜色来表现。

在“盛世钟韵”这个数字博物馆作品中也体现了很好的文化创意。每一个国家都有各自的钟文化,中国的钟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钟有什么区别,在作品中的体现就显得很重要。这个作品不仅要满足中国人对于钟文化的好奇更要满足外国怀着比较心态的浏览者的探究。所以,在作品中突出展现了“编钟”这一部分。编钟文化是中国独有的类别,其制钟技艺与众不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使其还具备了乐器的功能,这更增加了编钟的传奇色彩。这是展示“展品”特色的需要,更是能够更好诠释作品的创意点。

除此之外,视频的大量运用也能为数字博物馆增色不少。舞蹈博物馆也属于无形文化数字博物馆。有很多口传心授的传播方式不能通过实体的展示实现,在数字博物馆中可以大量运用视频以及动态捕捉技术实现。舞蹈属于瞬间的动作,可以用摄像将其复制和保存。除了影像的录制,很多时候采用动态捕捉器,将专门的点固定在关节上,舞蹈者举手投足,手摆动与身体所呈现的角度和距离,头扭动的频率与节奏都可以详细准确地记录成为动画,运用到数字博物馆中。视频以及动画技术在很多无形文化遗产类的数字博物馆中都占据了很重要的作用。解决了由无形文化遗产活动性、瞬间性的特点所制造的难题。

文化创意的方式除了结构上的创意,表现形式上的创意还有文字上的创意。以多媒体光盘“吴桥杂技”为例。我国的杂技种类繁多,分布也比较分散,“吴桥杂技”在制作时也颇费了一番功夫,怎样找创新点,挖掘兴趣点成为了这个作品首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实地的考察和总结,创作者们发现了吴桥杂技一个很有趣的特点,这也正是吴桥杂技区别于其他杂技的重点所在。那就是在吴桥人人都会杂技,杂技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茶余饭后的娱乐休闲活动。甚至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吴桥杂技人人拿手”。这句顺口溜简洁准确地体现了吴桥杂技的特点,那就是人人都会杂技并且玩儿的都是身边的生活用品。用筷子顶起滚烫的茶壶;用嘴含着桌子一角把它叼起来;蹬小孩儿等杂技信手拈来。就是这一句话成为了整个作品的创意点,使吴桥杂技的特点一下子深入人心。此外还有很多板块的标题别有意味,讲面食的博物馆以带“面”字的四字成语总结既简练又巧妙地突出了文化内涵。

(三)互动游戏区:互动成分的增加为整个数字博物馆增添了娱乐的气氛,更具有亲和力,因此在整个数字博物馆作品中比较容易成为兴趣点。“大钟寺博物馆”中为编钟设计了虚拟游戏——敲编钟。这引起了很多外国友人的兴趣,纷纷尝试。此外,在展示区还有一个比较引人注意的内容就是还原钟的制作过程。用3D技术制作的虚拟动画还原了当时人们浇灌铸钟的劳动场景以及工序。那一段历史谁也无法回去重新目睹,但是模拟的动画却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让每一个浏览者重温了铸钟的工序,仿佛身在其中,更增添了博物馆的历史氛围。

(四)检索区:检索区相对于内容较为复杂的大型数字博物馆是非常实用的。由于在数字博物馆中展示了大量有关的文字信息以及图片和视频,这些资料本身又具有一定的信息描述,因此可以成为检索的手段。如果单独陈列出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的检索,将会大大增加数字博物馆的交互优势,更加人性化。在这里以一个多媒体光盘作为实例,将来可以应用到数字博物馆建设中。多媒体光盘“天行健”中有一个别具特色的视频导航。将视频集中在一个页面进行展示。由于人们可能对视频感兴趣而需要单独观看视频所设计的视频导航更增加了人性化成分。

《天行健》视频导航

(五)讨论区:讨论区的建立源于“博客”文化的兴起。现代人乐于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讨论区的建立可以形成博物馆管理员与浏览者的互动,并且可以收集建议便于更新和了解民意及时作出反应。博客的兴起在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人希望参与的心情,所以讨论区的建立可以带动数字博物馆的互动,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博物馆建设,形成活跃的气氛也算创意的一个方面。超级秘书网

(六)资源库:资源库属于数字博物馆的后台系统,承载整个博物馆的信息。由于它的作用,并不需要将它艺术化或者创意化。人们在检索时资源库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许鹏.新媒体艺术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理查德?布赖斯.多媒体与虚拟现实工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4]王虎.走向“个性化”——与美国虹软公司总裁兼CEO邓辉谈数字图像技术应用前景[N].每周电脑报,1998,(38).

[5]吴伟波,曹文君.对于数字化博物馆实现中的一些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践[N].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6).

[6]李勋祥.虚拟现实技术与美学研究[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数字化用户论文篇8

摘要:文章剖析了微媒体时代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阐述了微媒体时代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的意义,并指出微媒体时代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前景。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5-0079-03

1微媒体时代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访问网站的方式,对大连市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特色数字资源服务进行了调研,并在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发放“用户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调查问卷,获取数字资源利用率,结合调研成果认真研究,并对大连市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凝练和原因剖析。①特色数字资源建设水平总体偏低。和国内其他地区图书馆相比,大连市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特色数字资源建设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共享程度存在着整体不高的情况。②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形式比较单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形式多样,主要有数据库、网站、学科导航、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等多种形式,而被调研的几所大连市区高职院校的特色数字资源的建设形式仍拘泥于数据库和学科导航。微媒体时代向传统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推广提出了新的挑战。尽管图书馆界在不停地尝试各种形式的特色数字资源推广创新,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理念,但在微媒体时代,图书馆的特色数字资源服务推广态势和创新的动力依旧显得欠缺[1]。

2微媒体时代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的意义

2.1有利于特色数字资源共享

微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促进图书馆馆际文献信息的流通,实现文献特色数字资源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特色数字资源具有较高的共享价值,实现资源共享能使特色数字资源的价值更好实现。建立开放式、一站式、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微服务格局,建立特色的“文献专题数据库”或“专项数据库”[2],形成特色数字资源优势,为微服务提供有力的数字资源保障。

为实现特色数字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微信构建图书馆界特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微信好友圈,构建网络图书馆,定期组织学术交流研讨会及馆长会议,组织协调各成员馆进行沟通,负责特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相关文件和规则的起草,制定各成员馆的职能分工、人员配备、权利与义务等规则,通过微信进行实时沟通,有计划、有步骤、有统筹地整合资源,形成区域网络集群管理体系[3]。大力推进区域资源共享。各成员馆在构建体现本馆特色的馆藏特色数据库时,要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与规范执行,实现跨库统一检索,能够与其他数据库兼容和共享。

2.2有利于提升图书馆形象和影响力

图书馆有责任、有义务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不断拓展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创新服务模式,增强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能力已经成为提升内涵的重要法宝,也成为图书馆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新的重要职能和使命。图书馆如何树立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有针对性地采购有价值的数字文献资源,推动服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通过运用微媒体加强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能力,提升图书馆形象和影响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赢得用户支持,培养用户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用户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KH+3mmD]

3微媒体时代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创新实践路径[KH+3mmD]

3.1营造良好的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文化氛围

倾心打造良性循环的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生态,其基本内涵就是将微服务观念引入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服务文化建设中,形成有利于图书馆与用户双赢的和谐发展模式,营造良好的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氛围,对各种特色数字资源文献信息载体兼收并蓄,运用微媒体向用户传达一种价值即读者的需求就是图书馆的追求[4]。通过提倡一种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团队合作精神,注入一种积极进取微服务心态,培养一种不断创新微服务能力,营造一种微服务人文关怀环境,建立一种微服务学习提升机制,形成一种图书馆与用户相互塑造的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氛围,通过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给予用户文化熏陶及美的享受。

3.2举办丰富多彩的特色数字资源培训微服务

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微媒体途径,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对馆员开展用户利用特色数字资源培训,使其掌握移动数据检索和使用技能,掌握知识挖掘、信息推送、个性化定制的技能,随时关注用户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入馆教育讲座、图书馆馆藏特色数字资源讲座等形式加强特色数字资源的宣传,通过图书馆网页、宣传单、电子显示屏等形式介绍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对用户开展网上专题特色数字资源推荐活动。进行优秀特色数字资源推荐活动。围绕某个主题交流和讨论,每个阅读群要由一位专业服务馆员负责,利用微信、微博等微媒体加强与用户互动,倾听用户心声。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建议举办有针对性的特色数字资源培训,不断提高特色数字资源利用价值。

3.3开展特色数字资源推送微服务

微媒体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为了满足用户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为特定用户开展信息推送服务是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如建立图书馆老年用户微信好友圈、青少年用户微信好友圈、校友用户微信好友圈等,主动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制的图书馆各种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用户可以加入图书馆的微信群,随时随地地了解图书馆的服务动态,开展特色数字资源推送微服务,特定用户可以登录“我的数字图书馆”,查阅馆藏目录和本人的借阅历史,享受特色数字资源文献传递微服务、科技查新微服务、代查代检和定题微服务等。

3.4创新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创新是促进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创新的不竭动力。图书馆需要在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工作中坚持推行相应的评价机制,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构建特色数字文献资源微服务与用户多元需求之间的有效管理制度,使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规范高效运行。创新特色数字资源建设有效评价机制,规范全体馆员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工作,增进与用户沟通,转变服务作风,构建和谐的馆员用户关系,为用户提供温馨、精心、爱心的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

3.5运用微媒体打造真人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

真人图书馆含义是图书馆将真人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隐性资源与用户分享。传统真人图书馆通过把不同人生经历的人邀请到一起以一种面对面沟通的形式来完成“图书”的阅读,常常会引起用户心底深处的共鸣,即实体真人图书馆。真人图书馆让用户获取一些自己好奇的知识,真人图书和用户之间建立的是一种良好的沟通和理解关系。

随着微媒体的出现,真人图书馆可以改变为线下实体真人图书馆与线上移动真人图书馆共存的模式[5]。当你所关注的人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表自己的人生经历或经验或感想或知识,并将此链接在微信朋友圈里,如果被某个用户订阅了,某群用户参与评论,互相间的思想和理念共享,此时线上移动真人图书馆就实现了。为此,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微媒体公众服务平台打造线上移动真人图书馆。通过微信招聘特定内容或特定用户群体受用的真人图书,真人图书可通过微信回应招聘,并将真人图书内容于其微博或朋友圈里,通过微信招聘实体真人图书,通过微信组织实体受众用户群体交流,从而实现实体真人图书的特色数字资源阅读与共享。[KH+3mmD]

4微媒体时代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应注意的问题[KH+3mmD]

4.1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服务模式

转变服务观念,结合具体的校情、馆情,充分激发全体馆员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站、微信、微博等途径将业界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的最新技术传递给广大馆员,以教育馆员创新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的途径,利用微媒体更好地服务于用户。图书馆需要加强全体馆员运用微媒体创新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工作学习,将微媒体创新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的观念内化到每一个馆员的服务意识中,外化为具体服务行动。

4.2加强微媒体时代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领导管理水平

微媒体时代图书馆特色数字

资源微服务突破困境的关键是加强领导管理水平,逐步实行柔性管理、自我管理和内在管理,充分认识到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的重要性,真正体现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的价值。图书馆领导应是微媒体时代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的引领者,把握微媒体时代的脉搏,引导全体馆员学习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所需的微服务知识,提升馆员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能力。鼓励全体馆员学以致用,在学术领域努力实现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理论创新,用创新的理论指导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实践创新。

5前景和展望

微媒体时代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是大势所趋,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重在践行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在微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打造“复合型、人文型、开放型”的图书馆,倡导创新观念、发展观念、开放观念、合作观念及竞争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并不断与时俱进拓展和完善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6],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形象。在微媒体时代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应多措并举,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图书馆建设的实践探索[7],促进特色数字资源微服务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ZK(#]王家莲.信息化视域下图书馆的困境与路径[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2) : 100 -102.

[2]姜笑楠.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创新实践探讨[J].图书馆研究,2014(5):79-82.

[3]彭春林.吉林省图书馆联盟成员馆特色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及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1(4):89-91.

[4]王家莲.优化国家示范性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共享模式探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 (12):34-36.

[5]陈德芳.微媒体与图书馆定向的个性化服务[J].甘肃科技纵横,2014(5):12-14.

[6]陈小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新世纪图书馆,2014(2):56-58.

[7]徐国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图书馆实践探索[J] .辽宁高职学报,2013( 8): 91-93.[ZK)]

上一篇:物联网导论论文范文 下一篇:逻辑学导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