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学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16 05:55:36

秘书学专业论文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1

关键词:秘书文化 秘书专业 传承发展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文化,也都在大张旗鼓地研究。然而“秘书”自古有之,“秘书文化”自古有之。它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封建帝王文化的组成部分。不知为何如此厚重的“秘书文化”潜在着,或许出于一些比较敏感的原因导致了人们对研究秘书文化的敬而远之、远而避之。这样的背景是不利于“秘书学”专业建设的。为了建设好新兴的秘书学专业,弘扬秘书行业的文化精神,我们结合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2017届秘书学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实践,把《从〈市长秘书〉看当下秘书文化的抒写》《论胡乔木对传统秘书文化的阐释》《传统秘书文化对当代秘书修养的借鉴作用》等五篇带有共性的东西――“秘书文化”加以整合,形成“‘秘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大命题加以培育研究,以期世人对秘书学专业发展的重视和对“秘书文化”建设的期待。

一、研究背景的梳理

“秘书”由来已久,传说始于黄帝时期的议事。历朝历代都强调秘书队伍的办文、办会、办事的基本职能。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事实,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加以鸟瞰的朝代近乎为零。即使在现当代也少有涉猎。中国知网上也只搜集到十来篇涉及“秘书文化”的文章,如佘亚荣《试论当代中国秘书文化的兼容并包》(《秘书》,2012年(8);何坦野・秘书文化的精神内核》(《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3);何敦春《基于优化高等教育管理的秘书文化培育》(《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8)等。这些文章也还只停留于肤浅的关于“秘书文化”的界定、内涵包蕴等层面的探讨,真正从实质上谈及“秘书文化”的本质、规律等几乎没有。在这种背景下,结合2017届秘书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我们组建了一个团队,由吴延生老师带的三名学生,论文题目是:《从〈市长秘书〉>看当下秘书文化的抒写》(徐晓晓),《当代官场小说秘书形象塑造的社会意义分析》(符方艺),《从〈后院夫人〉三部曲看官场小说的突破》(石明岳);甄强老师指导的一名学生,论文题目是:《传统秘书文化对当代秘书修养的借鉴作用》(张丽珍);易东生老师指导的一名学生,论文题目是:《论胡乔木对传统秘书文化的阐释》(张卫健)等组成,总题目为《“秘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目前关于“秘书文化”研究较冷门的状态下,我们研究有一定的困难,先要厘定“秘书文化”的界说。我们认为“秘书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会有不同,但根本的内核是“秘书精神”,是由秘书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价值信仰、甘于奉献的职业修养、秉直做人的操守、特定的思维方式等组成。几位学生论文题目主要从“秘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视角出发,谈及“传承”不多,重点在于“发展”。《传统秘书文化对当代秘书修养的借鉴作用》在汲取传统秘书文化精华的同时,探讨古人秘书文化中的“入世”精神,亦即“进取”精神;《论胡乔木对传统秘书文化的阐释》主要对传统秘书文化中的“气节”“忠诚”“进谏”职业操守的阐释;《从〈市长秘书〉看当下秘书文化的抒写》是从“点”的层面,围绕小说《市长秘书》中渗透的当代复杂的秘书文化:灵魂寻找、良心安放的重大课题,在市场经济的巨潮推涌下,随着腐败的增多,官场生活中伴随“官”的秘书也难免呛水,像书中市长秘书雷默心灵经受炼狱般的苦难。“灵魂寻找”、“良心安放”实质也还是古代秘书文化讲的秘书的“精神信仰”。这样的“点”的研究是对“面”的深化。《当代官场小说秘书形象塑造的社会意义分析》《从〈后院夫人〉三部曲看官场小说的突破》是在“点”“面”的基础上进行的个案深度分析。从官场小说中梳理秘书的群像,有继承古代“尽忠”“恪信”的;更多的是随“官”人们的贪腐而失去自己的价值追求而随波逐流、沆瀣一气的;有趁机“捞”官往上爬,捞钱贪公款或借职谋取私利、中饱私囊的。分析这样的“秘书群像”,重在从社会意义层面解析其影响,以警醒世人特别是当代秘书们。《从〈后院夫人〉三部曲看官场小说的突破》,借《后院夫人》三部曲之视窗,探寻官场“后院”的夫人们的心理表现、心灵变化,实际上是在透析秘书的“外层”文化:“随官”“盼官”“跟官”,虽然没有正面描写“秘书官场”,但从特殊的视角,侧面烘托了秘书文化的“丝丝缕缕”。

由上可知,我们选定五个分题目,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说点、面结合,个案佐证,富有说服力,能够在当今为数不多的“秘书文化”研究中,提出我们关于秘书文化传承特别是“发展”的鲜明的观点。

二、培育措施的拟订

任何行业的存在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行业文化。“秘书行业”更是如此,一旦这种生态被破坏,就有可能导致整秘书行业体系的生存危机,一旦秘书行业出现危机,对于培养后备人才的秘书学专业来说就会前景不妙,甚至是灾难。所以秘书学专业有义务担当起传承古代秘书文化的重任,解构古代秘书文化的一些不足,建构和发展当下的“秘书文化”。为了保证团队培育“秘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既定目标顺利实现,拟在措施上予以梳理:

(一)明确指导思想

针对五位同学的个案选题,我们将它们汇总后作为一个总命题“‘秘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加以培育。作为指导老师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把它和秘书行业,特别是跟职业命运攸关的秘书专业紧密地联系起来。一旦行业精神文化得不到重视就会使整个行业产生危机,那么秘书学专业就会出现生态性重大影响。为建设好秘书学专业,也为秘书行业文化建构做出一些努力,作为指导老师我们就要明确指导思想,把它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子系统来抓,引领秘书文化生态系统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提供写作素材

作为秘书学专业教师,平素在教学中为充实教学,要研读教材体系。吃透了教材还不能算上好课,要进机关、下企业大量搜集秘书工作中的实际案例,进而讲“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再者,教师们为了搞好教学,会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去了解学界的一些前沿的成果,把它拿来补充教学。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在这样的教学、科研的互动中会搜集到很多的素材,结合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把这些珍贵的秘书学素材特别是老师的研究所得,提供给学生作为命题发生的基础、写作论证的平台,会让学生的命题研究既视野开阔,又有的放矢地针对问题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搭建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是学术活动、学术研究中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就像建筑结构不稳妥它就立不住了。观点固然重要,靶子也明朗,但如何射靶,如何命中却很有技巧。如《从〈市长秘书〉看当下秘书文化的抒写》,应指导学生在亮明观点之后,简说一下“秘书文化”,最后论及“秘书文化”描写的价值、意义分析。再如《当代官场小说秘书形象塑造的社会意义分析》一文,先指导学生了解官场小说的背景,官场小说离不开的人群――秘书群像的塑造有哪些类型,各自代表怎样的精神追求和价值信仰,这类秘书群像塑造的社会意义呈现,这样搭建起结构平稳宛如金字塔式的框架,不仅逻辑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而且形式上由轻到重,显得步步紧逼、一层近似一层的结构体系。所以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一定要有指导者自己的逻辑思路、理论架构,这样指导起来才能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学生不仅对问题向纵深开掘亦有自己的思考路径,而且得到了思维能力的训练,可谓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四)跟踪指导过程

大学毕业生的业论文是四年高校学习生涯的总结性作业,学生、老师都非常重视。具体到2017届秘书学专业学生,从2016年11月就开始采题、定题,一直到2017年6月通过答辩方才结束。其间学生在3月开题答辩后要带着问题去实习单位实习1月余。这期间,学生虽然不能在其旁或随叫随到,但指导老师通过不同的联系方式,如电话、短信、微信、视频等经常与学生沟通,学生在实习中一边实习,一边草写论文,碰到问题也会在第一时间和老师进行沟通联系。通过跟踪指导过程,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动向,一方面可以针对学生在写作或实习中出现的新问题予以第一时间解答、沟通、指导,对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对偏向予以校正。

(五)突出答辩环节

答辩是毕业论文写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毕业论文写作主要是考查学生论文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体现于答辩环节。答辩是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评定论文成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依据。答辩前,指导老师应要求学生端正态度,告知其答辩的一般程序和答辩方法,特别是策略和技巧的运用。为此,可以要求学生在答辩前的一两天转变角色以读者的视角阅读审视自己的论文,包括观点的正确性、基本理论要点、提纲介绍等,思考评委老师可能会问的问题,如围绕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毕业论文涉及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毕业论文的薄弱环节提问,做好心理准备、论文内容准备、资料用品准备,针对评委的提问,有的放矢地思考回答,注意口语流畅得体,表述准确。

三、保障条件的设定

(一)业缘相通有基础

几位导师在以往文秘专业方向时期就是秘书专业课程的讲授者,长期以来,在教学和科研中都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秘书学理论素养。因此,前期有了大量的研究和学术的积淀,这是从事命题指导的扎实基础和学术支撑。

(二)时间充裕有保证

指导老师都在高校从事秘书学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有充裕的时间做保证。

(三)知识结构有梯度

指导老师有从事教学与研究的副教授、讲师,他们热心教学、用心研究,多年来积淀了丰富的毕业论文指导经验,且青年、中年结合,知识结构互补。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2

文秘法律专业知识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文秘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从事法律文秘业务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法律文秘操作技能。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刑法概论、民商法概论、行政法原理与实务、诉讼法概论、应用写作、法律文书、秘书学基础、档案学基础、社会学基础、网络技术与办公自动化、电子信息管理、社会调研、应用文写作、秘书业务训练、办公自动化设备使用、文秘业务综合实训、毕业论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就业面向: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律服务部门的文秘及相关岗位。

本专业培养具有必备的法学和文秘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法律职业岗位文秘工作技能的复合型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文献检索、司法笔录训练、书记员工作概论、档案管理、法律文书训练、现代汉语与基础写作、秘书理论与实务、计算机与应用。

修业年限:基本学制三年,最长修业年限五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法律事务执业能力、掌握秘书技能、会英语、会电脑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时,要求取得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证书。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英语视听说、专业英语、秘书实务、档案管理、企业管理概论、法律文书、民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合同法、国际经济法、公司法、税法、电子商务、商务谈判、沟通技巧、多媒体技术应用、网页制作等。

专业特色:注重塑造形象、提升品味;注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复合型多元化的职业能力。

职业前景:学生毕业后,既能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法务助理工作,又能从事法庭助理、书记员、律师助理职业,还能从事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行政助理和商务管理工作。本专业就业面广,适应性强,并有潜力成为高级管理人才。

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法律文秘专业第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学生应在掌握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技术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素质、知识和能力基本要求

1. 素质基本要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诚实守信,团结合作,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高尚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高新技术和技能;养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美感,具有一定的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积极向上、心理健康,具有自我调控、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知识与技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具有一定的体育健身知识和技能,身体素质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 知识基本要求

(1)掌握语言文学类、政治哲学类等基本知识。

(2)掌握法律专业知识、文秘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其中包括办文、办事、办会方面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

(2)掌握管理学、秘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等程序的基本知识。

(4)掌握办公室管理、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懂得档案和信息处理的基本规则和法律法规。

(5)掌握公共关系、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则。

(6)掌握法律公文及其它常用应用文的写作知识。

(7)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能运用现代化办公设备进行法律文秘事务运作。

3. 能力基本要求

(1)熟练运用汉语语言的能力,其中包括心领神会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法律咨询、中文写作能力。

(2)运用法律文秘知识进行办文的能力。

(3)运用法律文秘知识进行办事的能力。

(4)运用法律文秘知识进行办会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法律文书制作和公文处理能力。

(6)运用法律和文秘的基本理论知识从事法律文秘运作的能力。

(7)运用基本法律知识进行法律咨询、司法调解和解决一般法律问题的能力。

(8)公关活动策划能力和人际沟通、接待协调能力。

(9)运用计算机进行办公事务处理、法律秘书实务活动的能力。

(三)证书要求

1.获取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

2.获取全国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以上证书或大学四极以上证书。

3.获取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或劳动部门计算机操作中级以上证书。

4.秘书资格证书。

5.争取获得汽车驾驶证书。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3

【关键词】秘书学 课程教学 改革

高校秘书学是以秘书岗位为中心设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迫切需求大量复合型、实用型专业秘书人才。为适应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许多高校设置了秘书学课程。为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更好地衔接,必须对人才培养进行改革,其中课程教学改革是关键,本文就秘书学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应对措施做出阐述。

一、高校秘书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大学的专业划分过细,学生学习的专业过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局面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教学内容偏旧,教学方法偏死,培养模式单一,缺乏个性和创造性,人文教育与实践环节偏弱的弊端依然存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国高校办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比例、教学方式方法存在的单一呆板、陈旧滞后、缺乏系统、忽视实践性教学等方面的问题是以凸显出来。普遍忽视了对学生知识结构、创新能力、个性心理等的培养以及社会适应性的引导,从而造成学生综合素质某方面的严重缺失,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全面潜能的发挥。因此,高校秘书教学应适时适应社会的需要,从人才培养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所以,必须根据人才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强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目前高校秘书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本科秘书学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地位有待加强

虽然目前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秘书学人才,但“秘书学”通常被开设在中文系、新闻系或者公共管理系学生中所学课程中,没有设立专门的文秘专业,甚至许多学校还只是将“秘书学”课程教学作为选修课程,导致师生对“秘书学”课程教学不重视,学生积极性不高,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另外,秘书专业的专业课教师,不是秘书学“科班”出身,一般由其他科目的教师转任或兼任,不仅没有秘书学硕士学位,而且绝大多数不具有秘书专业本科教育背景,因此难以形成一支既符合学历要求、又热爱秘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的基本队伍,这一现象严重阻碍高等教育秘书专业的发展。

2.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实际操作能有待加强

有些高校的秘书教学,是由刚毕业的硕士、博士担任,秘书专业课教师多非秘书专业出身。其理论修养深厚固不待言,长期以来,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或是高校的管理者,都认为文科不需实验。文秘专业被看做是单纯理论学习的科目,在教学实践方面安排较少,学生缺少实践经验,不利于在岗就业时快速地适应工作。这些教学工作者没有经历太多的实践训练,秘书教学多以讲授为主,缺乏实用性和生动性,缺乏秘书工作的实践能力,教与学之间少有互动,不能因时制宜,因材施教,不能适应现阶段教学发展的要求。

3.秘书教材不符合教学要求,教材内容相对滞后

秘书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学的教材也必须与时俱进,纵观国内有关秘书课程教学的教材,很多还是以培养党政机关秘书为主要目的,符合高校各层次学生特点的教材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是缺乏。目前秘书学教材,很少有统一编写成套的教材,大多是其他专业教材的拼凑,针对性不强,内容交叉重复,理论知识比较单板单一,重理论而轻实践等问题处处可见。这些教材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没有帮助。

4.秘书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秘书学是一门研究秘书工作的一般规律、性质特点、工作经验和操作方法的课程,应用性很强。目前,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促使下已经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在此形势下,无论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要求秘书能够熟练地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具备专业服务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规范, 运用国际公认的商业原则,将知识、经验与能力综合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以往秘书学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已经与实际工作相脱节,传统的秘书实践教学已很难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需要,急需进一步完善。因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加强实践性教学,多进行案例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高校秘书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措施

1.加强秘书学在专业设置中的教学地位

虽然目前很多本高校科没有设置秘书学专业,在目前情况下,除了积极向教育部反馈信息外,建议将秘书学列为文学类或者管理类的子学科,同时,在硕士培养中增加秘书学专业。同时在各个高校可以通过灵和变通的方法,将秘书学设置在管理学院或者文学院中,将文秘学设为必修课程,必须专业教师予以授课,加重文秘学在课程设置中的地位。

2.加强授课教师的专业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受教者素质,先要提高施教者素质。目前从事秘书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从中文或者管理专业移植过来的,没有学过正规、系统的秘书专业知识,也无从事第一线秘书工作的经验。教师队伍一定要够专业。加强秘书学授课教师的专业培训,首先要提升秘书学的专业地位,扩大秘书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影响,增加秘书学文章在人文社科类综合性杂志和学报上发表的机会。在教室安排上,要安排一些文秘专业毕业的专职文秘教师,并组织教师参加文秘专业课程进修和文秘资格考试,参加诸如“全国秘书学教学研讨与教材建设会议”相关类型的会议,扩大教师知识面,鼓励教师多参与教学研讨及教材建设方面的活动。同时建议几家秘书学杂志增加理论研究性质的栏目的容量,开辟“高校秘书学教学研究”园地,为高校秘书学教师提供更多发表学术研究成果的阵地。以此同时,还可以邀请一些正规企事业单位的经验丰富的文秘工作者或者其他院校的文秘专业教师来学校讲授他们的亲身经历、工作经验、实际操作等等。用他们的实践知识来丰富课堂教学知识,通过事实案例来学生提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反馈人才市场上需求变化和文秘行业的最新动态,以便学校及时加以改进,学生及时加以提升,以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3.优化秘书学课程教材,与时俱进搞好学科建设

秘书学要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创新,要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及时更新。虽然20年来出版了不少质量较高的秘书学教材,但多数教材所阐述的秘书工作任务、工作程序、工作规范以及对秘书个人素质的要求等等,仍以党政机关秘书为准,不能适应高校秘书专业主要为工商企业输送秘书人才的要求。例如,有一本部级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秘书学教材,体例合理,适合教学,是一本优秀教材,但这本教材2002年2月第12次印刷的版本上仍然保留着“我国从事秘书工作的都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即公职秘书”的陈旧观点。按照此观点,目前高校秘书专业培养的主要对象――商务秘书都不是秘书!像秘书学这种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的应用性学科教材,即使当年算是很优秀的教材,也难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对教材的内容及时进行取舍增删, 吸收、补充国内外秘书学及有关学科的科研成果,拓展更新教材内容, 同时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注重学科间的兼容、知识的移接。总之, 对教材进行拾遗补缺、删繁就简、吐故纳新,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尽量做到教为学所用, 学为实践所用。

4. 重视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形式

秘书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纯粹地照本宣科,很难提高学生的兴趣,因此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突出生动性、巧妙性、实用性。杜绝“满堂灌”和“独角戏”等授课方式,通过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方法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多利用多媒体等现代网络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案例教学法中,教师通过选择生动有趣、生活化的案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还可通过模拟教学等方法,学生在教学课程中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寓教于乐,从而使学生更快掌握所学知识。此外,还需教会学生利用现代网络手段查阅、分析和处理各种信息,培养学生运用并接受现代科学技术能力。

5. 重视学生实习,理论联系实践

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 ,是我国高等教育界近年才普遍关注的热点。秘书课堂教学更应突出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课外实践课程,以亲自动手、亲身参与的方式将教学形式由单一的课堂授课变为实际的现场实践,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培养学生创造型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可以适当课增设课程模拟训练,实施情景模拟教学。1989年布朗、科斯林与杜吉德在《教学研究者》杂志上发表著名论文《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提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处在情境中并在行为中得到进步与发展的。”在课堂中恰当设计教学模拟方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激发兴趣,多方面进行思考,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4

关键词: 人才培养 秘书教育 对策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提出建设“秘书学”学科以来,许多高等院校开始设置秘书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秘书人才。2012年,秘书学专业被教育部正式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我国秘书学专业进入学科发展转型时期。但是,我国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已严重影响秘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和秘书的职业化发展。为此,高校必须转变思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新时期本科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一、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南京市两所高校所开秘书学专业的调查,结合秘书学科的基本情况,我们归纳出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如下问题。

(一)专业意识培养不足

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是搞好秘书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前提。受教育者在学校接受教育,首先是一种专业意识的培养、熏陶和教育,其次才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1]。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秘书专业学生的专业意识明显不足,高校也对此有所忽略。如在问及“通过此前对秘书专业的学习,您目前对本专业的态度”时,仅有23.65%的学生选择“喜欢”,选择“不是很感兴趣,但为了毕业坚持学习”的学生则达到74.19%。又如对秘书专业课程看法的调查中,51.61%的学生选择了“用处不大”和“学不学无所谓”。由此可见,高校亟待加强秘书专业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

(二)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秘书学专业在我国是个新兴专业,不少高校的秘书学专业是在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等专业的基础上形成的,其课程结构并没有较大改动,是这两个专业课程的复合体,未能突出秘书学专业学科特点。再有,秘书学专业有较强的实践性,而在秘书学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比例则偏低。另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秘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课程设置未能及时更新,与社会需求联系较少,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应用型秘书人才。

(三)高校师资力量缺乏

目前,高校秘书专业的教师基本是从相关专业转化而来的,他们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和理论水平,但是缺乏秘书专业理论研究和从事秘书工作的实践经验,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而脱离秘书实际工作的现象。如某高校秘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1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7名。教师理论和科研能力较强,但是只有少数教师有秘书实际工作经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提高。因此,师资力量的缺乏成了高等秘书教育中的重要问题。

(四)秘书实训条件缺乏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秘书专业教育过程中,往往只停留于理论,缺乏相应的实训设施。而大多数秘书专业学生也同样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如在问及“您认为目前在校学习哪些环节对你的影响较大”时,仅有35.48%的学生选择了“课程实践”环节。至于社会实习,尽管各个高校的秘书专业都制定了自己的专业见习计划,但是某些实习单位只是流于形式,对于实习生并不安排专业的工作岗位,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充分锻炼,实习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二、影响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因素

影响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因素是多层面的,下面分别从培养模式、鉴定制度、社会观念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培养模式滞后

目前我国秘书教育模式基本是通用秘书教育[2],这与秘书职业化的趋势不相符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运行,出现了秘书类型多样化的趋势,某些高校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虽增设了科技秘书、商务秘书等方向,但归根结底专业课程不够深入,学生只能学到表面的理论,却不能精通行业知识,进入单位工作仍不能得心应手。如一些商务型企业往往需要懂得市场营销、会计核算等具体行业知识的秘书人员,他们首选的还是本行业毕业的学生,因为这些毕业生对行业知识和发展现状更了解,而秘书专业毕业生受通用培养模式的束缚,缺乏对具体行业的认识,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二)社会观念偏差

目前,“官本位”的观念依旧影响着人们对秘书的认识,秘书岗位往往被视作晋升、跳槽的一条捷径而不是一种普通的社会职业,秘书专业学生的看法也并不例外。这种社会观念的偏差使得秘书群体的形象受到很大的损害,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进程。在调查中,57.72%的学生认为毕业后从事秘书职业的理由是“秘书工作只是过渡期的一个踏板,有了更好的工作可能就会选择离职”,而认为自身性格适合秘书职业的占30.87%,认为专业对口的占36.24%。

(三)鉴定制度欠缺

国家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从1998年下半年就开始在全国开展了秘书职业资格鉴定工作,要求秘书持证上岗。此后,又从考核认证方式、认证内容及认证等级、考核题型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但就目前而言,秘书职业资格制度仍存在缺陷,社会的影响力和权威还没能真正树立起来。包括秘书专业学生在内的大多数人对其认识不够,44.29%的学生认为其“没有针对性,难以确定能够胜任特定的工作”。其次,在现实中秘书职业资格鉴定与用人单位衔接不到位。持证者上不了岗,无证者却顺利上岗的情况普遍存在,严重挫伤了秘书人员的积极性,也影响了高校秘书专业的人才培养。

三、改善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秘书职业化的发展趋势,高校应积极探索应用型、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一)培养专业意识,加强全程引导

当前,高校对秘书专业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较为欠缺,不少学生一开始就对秘书专业缺乏兴趣,没有明确的目标。为此,加强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全程引导势在必行,尤其是要加强专业意识的引导。高校可采取分阶段的培养方式,在大学四年全程引导。大一期间要着重激发学生对秘书专业的兴趣,可以举办优秀学长的专业经验交流会,还可进行一些必要的师生交流,使学生对秘书专业有完整清晰的认识,尽量消除他们对秘书专业的偏见。大二期间,可以采取编写秘书专业校内刊物、举办秘书专业讲座等措施,适时地加强学生的专业自觉,还可利用每年四月最后一个完整的星期“国际秘书周”的契机,举办“秘书节”等活动,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大三阶段,可以开展秘书职业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办公技能和操作能力,安排学生专业见习。进入大四,应加强求职面试技巧教育,并通过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撰写,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锻炼。总之,秘书专业意识的培养应贯穿大学四年的教育中。

(二)优化课程结构,培养职业技能

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应建立在对人才需求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高校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3]。因此,秘书专业能力培养应以秘书学和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作为学科基础,以培养学生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与执行力,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等为目标。根据秘书专业培养目标,制定该专业主干课程,如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管理学原理、中国秘书史、现代汉语、基础写作、秘书写作、文书与档案管理、秘书英语、秘书公关与礼仪等。课程注重秘书专业技能培养,有利于秘书专业学生的就业。但是,在秘书相关综合能力培养方面有所不足,可适当增加诸如速记速录、摄影等课程或实践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既拿到毕业证书又具备相关行业的技能,在人才市场上也会拥有更大的竞争力和更多的选择。

(三)优化教师队伍,改进教学方法

秘书学的学科对象是秘书工作,因而秘书学理论不可能脱离秘书的具体工作。高校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建立一支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在这方面有些高校已做了可贵的尝试,例如,暨南大学率先开设了“高级秘书与行政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而授受暨南大学开办的秘书硕士教育的学生拥有两个导师,一个是暨大中文系教授,另一个则是来自广东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办公厅的一线政府工作人员[4]。

在保证师资力量的同时,应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上课时,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育、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把文书处理、礼仪接待等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内容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专业实训,提高操作能力

为加强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秘书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实验设备,安排相当时间的教育实习。高校应加强专业自动化实验室建设,如秘书实务实验室、普通话实验室、速记速录实验室等,并制定规范的实验要求和细则,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高校应建立长期校外实习基地,拓宽实习渠道,如与当地政府机关、档案馆等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专业见习提供良好的支撑。高校还应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对秘书人才的需求情况,加强对秘书工作的认识,培养自身的交际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小聪,陈瑞莲,蔡立辉.中国当代行政管理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2]杜立新.为何秘书专业人才“供大于求”?[J].秘书之友,2003(3).

[3]郑美平.新形势下秘书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6).

[4]肖生福,杨锋.秘书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出路[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

基金项目: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41

3573004Z)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5

关键词:秘书事务所;大学生;社会服务能力

“秘书事务所”一词最早见于20世纪末,当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成立了专门的提供秘书服务的公司,但是秘书服务工作缺少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特点。这些秘书事务所以服务于现代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为己任,致力于推动职业秘书的专业化、职业化、市场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致力于整合秘书人才资源,拓展秘书工作领域,完善现代秘书智能结构。

我国高职文秘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办文、办会、办事”能力的能胜任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文秘及相关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服务能力,强化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职文秘办学的必然趋势,而创办独立的经济实体——秘书实务所,恰恰迎合了这种需要。

秘书事务所本身应该具有专业的服务水平、诚信的职业精神、高效的服务质量,全心全意地为社会服务,以积极向上的理念为大学生营造思想交流和文秘职业技能学习的平台,提倡学以致用,达到扩大高校文秘专业对外影响。高职院校,适应时代的要求,运用自身的优势成立秘书事务所,对于深化文秘专业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服务能力具有极大的意义。

一、为大学生提供优越的实训基地

文秘专业的大学生除了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培养他们实际的操作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是只有在走出学校、深入社会后才能得到。在当今社会,文秘不仅仅意味着有很高的写作能力,还应该包括语言表达、社会交际、活动组织等方面能力。传统的实习安排有时间紧、接触面窄的缺陷,无法创造使学生有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社会实践。因此创办秘书事务所,不但满足了文秘专业特珠性所带来的实践环节的需求,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创造实训基础,在这里可以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锻炼养学生,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多变的能力。同时事务所所承担地学生实习业务会为他们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秘书事务所教会学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时,自己又从得到了改进与发展。

二、进一步提高了文秘专业的教学水平

秘书事务所的建立后社会实践,尤其是承担了学生实习业务后,教师也在从这个基地中不断地汲取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所掌握的教学方法。从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文秘专业的教学不但要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同时也要在实践中有所突破。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中,尤其是高职文秘专业的教师,他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文秘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培养一流的具有高素质专业的文秘人才,不仅仅靠教师对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进行实地调查,制定出一套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教学方式。秘书事务所的建立有着为教学提供一手经验素材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学与研究,教学与实践相互结合下,秘书事务所进一步提高了文秘专业的教学水平。

三、克服了文秘专业学生实习中的一些困难

作为文秘专业的学生,实习过程所表现出的分散性、孤立性使得他们的实训无法得到更好的指导,且各自的经验也不能及时进行交流。分散于各个企事业单位后,独立的进行摸索,一方面,指导老师不方便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学生之间也不能时而联系。而在进行实习单位的选择上,只是一种定向的划拨,而不是双向选择。单位与学生之间缺乏实习前的了解与沟通,,从而影响了学生实习效果。秘书事务所建立后,对学生进行选择性吸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已的单位。这样达各投其好的目的。锻炼了学生综合能力,为毕业走向社会打下了基础。事务所还根据文秘专业特点,在比来实习环节进行改革。如增加论文答辫项目,以教师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也为学生实习打开了局面。

参考文献

[1]方国雄,方晓蓉.秘书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祝西莹,赵娇.高职文秘专业开展综合实践的尝试[j].教育与职业,2005,(18):60-61.

[3]余红平.高校秘书专业创办秘书事务所的探索[j].秘书,2005,(9):17-18.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6

一.现代秘书职业的发展趋势

1.由服务对象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

时代的更替,体制的变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秘书工作作为一门存在于各行各业的职业,也将按照这一规律发展。为了适应各行各业秘书工作的需要,行业秘书的门类将增多,国内外政府中有机关秘书,法律事务所有法律秘书,大学有教学秘书,实业界有管理秘书、工业秘书,商业界有经理秘书等,每随着一门社会行业的诞生,都会产生一门新的行业秘书。各行各业内秘书工作本身也不断分化,如美国目前的行业秘书分为14个职责,待遇不同的等级,我国的秘书职业化发展也越来越明显,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证书”于1998年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考。

2.由行政秘书主体化向商务化发展

“秘书是身处领导机构或受聘个人,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上司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决策与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岳凯华版本的《秘书学概论》教材是这样定义秘书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国有企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对秘书的需求不断增加,商务秘书队伍不断得到壮大,商务秘书在数量上与机关团体单位的秘书相比占绝对优势。中国商业联合会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国商务秘书等级考试”,该考试专门为市场培养合适的商务秘书。香港公司法明确规定“规定凡在香港注册的有限公司均须聘有一名公司秘书”。我国传统以党政机关为秘书的主体地位将会被以商务秘书为主体的模式所取代,这是世界潮流,也是在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舞台上唱主角,也是我国秘书职业发展的趋向。

3.设置“准入资格”秘书职业化发展

市场的需求,岗位的要求,使时下的秘书职业不再是“半路出家”的秀才。现在全国有800多所大专院校均设置有秘书专业,现代职业秘书已成为专业化。国家不仅建立了秘书职业技能培养教育体系和任职资格考核体系,社会上还有许多的协会、学会和国际性秘书行业组织。可见,现在秘书已经不是传统观念所认为的那种什么人都可以干的“万金油”,秘书同医生、教师、律师一样,都属于现代社会的专业人才。

4.工作手段人工化向操作自动化发展

人类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秘书工作手段由手工式向操作自动化转变。国外办公室的办公自动化已经普及,我国也在这一转变之中。处理事务性秘书工作人员会熟练地操作电脑等自动化仪器,具有这方面能力才能办理各种程式化、重复性的事务。我国内地的办公自动化工作起步虽晚,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但政府系统的办公自动化建设从1985年5月6日宣布开始到现在已经迅猛地发展起来了,目前全国上下已经顺利完成了政府系统第二代电子邮政系统,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加快通讯速度,增强信息沟通。

二.基于现代职业秘书发展趋势,更新《秘书学》教法思路

目前《秘书学》教学方法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手段陈旧单一,教学思想落后保守,教学方法呆板枯燥,教学过程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操作。在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从概念到概念,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与社会脱节,课堂与生活脱节。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只能跑跑龙套、敲敲边鼓,充当着配角或背景,甚至是旁观者,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体现。教学实践表明,这种缺乏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索的课堂教学,其结果只能是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僵化,动手能力很差,毫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这样单一的课堂教学又怎能适应现代职业秘书发展的趋势呢?笔者认为《秘书学》的教学方法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究和摸索。

1.引入建构主义学习观,创设职业情景教学法。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基于个体经验活动的产物;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情境之中形成的。情境创设在学生意义建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习环境中的第一个要素,能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质量,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创设课堂教学的实践情境是更新《秘书学》教学方法的重中之重。《秘书学》的教学内容理论多、概念多、名词多,利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我们可以创设秘书职业情景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运用所讲授的秘书学知识理论,开展模拟会议、模拟洽谈、模拟自动化办公、模拟接待、课前三分钟演讲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营造专业氛围,增强专业意识,提高专业技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得愉快轻松,学得趣味盎然。

2.加强案例与理论的融合,全面更新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最早被运用于20世纪20年代哈佛商学院,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哈佛模式”的一大特色和内涵。文秘专业在高职高专类学校成为热门专业,它的核心课程——《秘书学》最大的特点是理论性,这就决定老师在教法上要重视学生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讲授枯燥的、高深的、严密的理论,要更新《秘书学》教法,案例教学法无疑在这门学科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案例教学是以具体的案例(问题)为载体,让学生亲身体验分析解决,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分析与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解决中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共事的能力及创新意识,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运用好案例教学法,注意几个原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则,让学生对老师给出的案例进行充分的讨论和研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重视启发引导的原则,教师在让学生成为主体的时候,做好正确理论引导,让《秘书学》的理论在学生阅读案例之后,不自觉地领悟出来,最后达成和谐完美的交集;案例紧靠教学理论内容原则,鲜活的案例并不容易找,贴切教学理论教学的案例更不好找,所以教师在授课前,或者在平时生活中要不断地积累鲜活的案例,我国案例秘书教学专家谭一平,在他的网站当中有许多职业秘书的鲜活案例。

3.营造文秘文化氛围,全面更新文化熏陶教学法。

文化,最大的效果在于“化育无痕”。专业文化教育是笔者上述情景教法的强化和延伸,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情景的进一步理解和深化理论。这种专业文化教育可以借助大量的音像材料如《金正昆谈现代礼仪》、《公关小姐》、《廖金泽——完美无缺》、《曹老板的十八个秘书》等,通过这些形象的、生动的、真实的影片材料,陶冶学生的现代秘书职业情操,熏陶学生的职业理想,端正学生的职业观念,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借助国际秘书节构建一系列专题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秘书的熏陶。

4.颠覆传统教学手段,全面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秘书学》作为理论学科。如果教师仅仅用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就难以让理论种植在学生的脑海中,并很难让学生回忆和运用这些理论到秘书实际工作中,因此老师就要更新教学手段,充分运用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操作平台进行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尽量不要满版的理论叙述,能在课件中设置合理的图表和图像,设计简短的流程图表;适当时候增设活动图像和音频;结合理论教学播放国家秘书等级考试情景录像;设置学科公共邮箱、教学博客,加强师生互动;利用学校教学固有资源开展秘书学的教学活动,如开展办公室见习活动、开展档案室见习活动、文印室操作活动等。

教有定法,教无定法。《秘书学》的教学方法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具有共性,也具有特殊性,笔者仅仅通过在现代职业秘书发展下讨论和更新教学方法,虽然职场变化万千,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深化教学课堂的改革,本着培养“办文、办事、办文”的文秘职场精英的原则,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运用《秘书学》的理论联系秘书工作的具体实际场景,必定能按照职业的发展趋势培养出合格的文秘人才,这也是笔者探究教法的初衷和归宿。

参考文献:

[1]孙荣.秘书学概要[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2]岳凯华.秘书学概论[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7

作为职业而言,文秘工作自古便存在,历史悠久。而作为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始于上世纪50年代,是一门新兴的年轻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各行各业对文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文秘人员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文秘人员具备适应各行业发展的行业知识,同时具备相关的综合能力。然而,当代社会文秘工作的现状却是:一方面,优秀合格的文秘人员成为各行业炙手可热的职场宠儿;另一方面,大量的文秘专业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却因种种原因被拒斥于理想工作之外。如此便形成了文秘行业截然对立的两极:社会需要大量专业的文秘人员,但优秀的文秘人才却一将难求,与之对应的大量的文秘专业的学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面对社会的窘境,高校作为培养秘书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传统的教学方法、滞后的教学手段、不完善的师资队伍等无疑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

一、当前我国高校文秘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理念模糊

在高校文秘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对秘书角色的认识,尽管业已从“高级保姆”“花瓶摆设”“人格失真”等误区中摆脱出来,但依然存在着偏差:一是混淆文秘与助理的职能,将文秘工作等同于助理工作,偏重文秘人员的参谋管理职能,忽视文秘工作的琐碎性、事务性,以致部分应届生对接打电话、发传真、订机票等常规工作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认为只有帮领导出谋划策、指点江山才是真正的高级秘书所从事的工作,由此造成思想上的偏颇、行为上的失误。二是过于重视文秘的交际能力,将文秘人员等同于公关人员。交际能力固然是个体社会生存的一项重要本领,但就广义的文秘工作而言,它不仅包括客户服务、媒体应对等需交际能力的沟通支援工作,还涵盖撰写公文、档案管理、收发公文等事务性工作及办公室管理、操作电脑、会计与财务、设备采购等管理性工作,后两类工作更需要秘书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及优秀的个性特征。以上问题的存在,造成教学与需求的脱节,培养的人才无法适应社会的真正需求。

(二)教学方式传统

目前高校文秘专业的教学主要采用以课堂教学、理论传播为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辅的传统教学方式,这种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信息传播途径单一,学生被动接受专业知识,无法发挥其创造性及自主思考能力。秘书学科本质上属于应用性学科,学以致用才是该专业设置的真正目的:例如《秘书礼仪》旨在让学生在秘书人际交往过程中具备得体的妆容及谈吐;《档案管理》旨在让学生学会档案的归类及整理。由于缺乏相应的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依然停留在理论阶段,一旦遇到具体的工作,便束手无策,无法应对变化。

(三)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

由于近年来文秘专业才被列入本科专业中,许多学校对于文秘专业课程的设置缺乏相应的经验,导致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是英语、计算机、政治、思想道德修养等公共课程较多,笔者所在学校,这类公共课程几乎占据了大一学生一半以上的时间,专业课程开设较少;其二是将中文类相关课程作为文秘专业的必修课程,例如现代汉语、文学鉴赏等。由此导致文秘专业学生知识体系相对失衡,缺少必要的专业贮备。

(四)教学师资匮乏

许多学校的文秘专业一普遍开设在中文系部,其任课教师大多也由中文教师兼任。然而,中文专业与文秘专业终究是两门迥然不同的学科,虽然有一定的交叉性,比如对写作的要求、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但总体而言,中文属于传统理论学科,文秘属于新兴应用学科。中文教师往往直接从高校毕业即进入教学,缺少相应的文秘工作实践,只能以理论教理论,因此无法给与学生真正有建设性的指导建议。此外,我国目前仍将文秘专业教育主要定位于高职教育,文秘专业的硕士点、博士点微乎其微,也是造成该专业师资匮乏的重要原因。

(五)教材建设相对落后

相对于中文、法律、经济等传统学科而言,文秘专业的教材建设严重不足,大部分学校没有自己独创性的系统教材,只能订购其他学校的同类教材。由于现阶段操作性强的优秀实践教材数量较少,因此许多学校所订教材五花八门,东家一本,西家一本,不成体系。此外,当前文秘教材的编写者大多系大学任课教师,真正从事文秘工作的编写者极其有限,造成文秘教材内容较为空泛,内容陈旧,无法适应专业发展要求。同时,文秘专业的翻译专著相对较少,无法及时更新学科内容,跟不上时代的飞速发展。

二、高校文秘教学发展的思考

(一)端正人才培养理念

归根结底,文秘人员是为适应社会分工精细化,各尽其才、各尽其能而出现的大众化职业,它既要求秘书人员知识广博,博学多识,尽量成为“通才”“杂家”,又要求秘书人员备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知识,即所谓的“专才”,同时还要求秘书人员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及多重能力,能适应纷繁杂乱的秘书工作。因此,在秘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社会需求,不能有所偏颇,顾此失彼。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秘书角色的真正内涵,从思想上理解和接受秘书职业;其次,根据当代秘书主要分为政务秘书和商务秘书两大类,教师须根据不同秘书的职业要求,针对性地提升和锻炼学生的相关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针对单一、枯燥的传统教学,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情境教学、现场模拟教学等互动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变学生被动接收知识为主动运用所学,临场发挥,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及多彩思维。《秘书学概论》《公共关系学》《秘书礼仪》等课程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了解理论知识,更需要他们灵活运用所学,将之应用到工作中。因此,高校建立相应的文秘实训室势在必行,教师可利用相应的实训场地,创建模拟场景,譬如开会、接待、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丰富生动的课堂活动,营造专业氛围,培养专业意识,提升职业技能,让学生深入浅出,灵活掌握知识。

2.增强社会实践

尽管许多文秘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接受了专业的文秘教育,但是走入社会后,许多学生却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空有理论而缺乏行动能力。因此,就文秘专业而言,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培养其动手能力尤为重要。对于高校而言,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其一是利用校内一切可行的资源,让文秘学生获得多重培训。例如可以组建公关礼仪队,参与校内外各项庆典及活动;设立档案管理学生分部,让学生参与学校档案管理及分类;参与协助校内各项会议,接受接待服务、会议布置等实训等。此外,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联合相关的政府机关、企业等,针对不同的学科,将学生送到酒店、影楼、机关等进行实地实习,并配合专任教师,及时给予相应的讲解,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调整课程结构

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的文秘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现象,高校应尽快调整课程结构,明确文秘专业的特殊性,将其真正从中文专业中分离出来,开设社交与礼仪、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办公实务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同时随着时展的需求,要求秘书具备包括行政管理、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演讲学、摄影摄像、国际贸易等多方面知识贮备。因此,在文秘的专业课程设置中,既要保证基本的专业必修课程,同时要通过专业任选、公共任选、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开设多门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职业规划自由选择。此外,系部还可联合其他相关系部教学,例如经管系、法律系等相关专业,丰富文秘专业的课程结构。

(四)完善师资力量

师资的匮乏及专业教学的不对口是阻碍文秘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师资的培养自然有赖于国家的重视,将其列为本科专业目录,设置硕士点乃至博士点。更重要的是已有师资的完善与发展。对于专任教师而言,首先应将文秘从中文专业中独立出来,专任教师应放弃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语”和“文”的概念,切实地钻研文秘专业的科研工作,重视秘书学专业的实用性及操作性。此外,高校可以与公司及机关单位联合,通过培训、进修的方式,定期让教师亲身进行文秘实践,从而将工作经验转化为知识储量。

(五)加快教材建设

当下秘书教材市场貌似五花八门,纷繁杂乱,但仔细研读,会发现多数教材存在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内容彼此抄袭,缺乏创新,内容陈旧。绝大多数真正有着几十年工作实践的优秀秘书人员很少参与编著教材,导致教材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性差,无法适应社会及教学的需求。因此,高校可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比如邀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高管人才及丰富经验的文秘人员,参阅国外的相关前沿著作集理论,结合时代需求,编著有独特个性的教材,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行业要求,使之成为一门真正成熟的独立学科。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8

关键词:文秘专业 调查研究 分析

文秘专业是一个传统的人文类基础性专业,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对文秘人才的需求状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学校是培养高素质文秘人才的摇篮,那么,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文秘人才? 文秘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职业能力、知识结构? 高职院校应如何顺应社会的需要培养适用性人才? 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应该考虑和弄清的问题。

为配合我校文秘重点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开展了旨在为文秘专业改革提供依据的社会调查活动,目标是调研文秘人才的市场需求状况,以及了解社会对文秘人才的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状况。此次调研活动以江苏省苏南地区各级企事业单位为调查对象,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发放《文秘专业学生知识和能力要求调查问卷》138 份,实际回收116 份,有效率为84. 1 %。在访谈和问卷中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1  高职文秘人才的需求情况及分析

1. 1  文秘人员的品质要求情况在文秘专业学生应具备怎样的基本品质中, :随机应变(90 %) 、吃苦耐劳(88 %) 、忠诚与服从(86 %) 、热情开朗(76 %) 、勇于创新(72 %) 、甘于奉献(63 %) 、廉洁守法(41 %) 。可以看出,大部分单位在招聘文秘人员时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灵活程度、努力程度。

1 . 2  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

我校确立的文秘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模块分为六个模块:口头及书面表达模块、应用现代办公技术能力模块、人际沟通及公关能力模块、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职业拓展能力模块、综合素养模块。

在口头及书面表达模块中,赞同设置的课程比例顺序如下: 文秘英语( 95 %) 、普通话训练(93 %) 、商务英语(82 %) 、演讲与口才(80 %) 、英语听说(53 %) 、语法修辞与实用逻辑(34 %) 。建议增设有关公开发言及如何提高应对客户的谈话技巧方面的课程。

在应用现代办公技术能力模块中,赞同设置的课程比例顺序如下:办公自动化及实训(99 %)、办公自动化设备操作与维护实训(97 %) 、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及实训(95 %) 、网络技术及实训(77 %) 、网页制作及实训(65 %) 、数据库应用及实训(52 %) 、信息学概论(32 %) 。建议增设有助于对计算机程序了解的课程,同时,在教学中加强现代办公技术的应用和实习。

在人际沟通及公关能力模块中,赞同设置的课程比例顺序如下:人际商务沟通技巧(99 %) 、个人与团队管理(92 %) 、客户关系管理(86 %) 、公共关系学(72 %) 、国际商务礼仪(65 %) 。建议在教学中多一些实景模拟演练。

在职业核心能力模块中,赞同设置的课程比例顺序如下:秘书实务(92 %) 、文书学(90 %) 档案管理(90 %) 、实用公文写作(83 %) 、秘书资格考证实训(81 %) 、毕业实习(72 %) 、专业认识实习(69 %) 。建议增设有关如何开展会议、展销会等筹备方面的课程。

在职业拓展能力模块中,赞同设置的课程比例顺序如下:人力资源管理(90 %) 、电子文件管理(89 %) 、市场调查及实训(80 %) 、电子商务(80 %) 、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实训(76 %) 、基础会计( 68 %) 、企业管理( 61 %) 、经济法基础(53 %) 。建议多增设一些经济管理、科技等方面知识,会计、统计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等方面知识的课程。

在秘书综合素养模块中,赞同设置的课程比例顺序如下:秘书修养书目(87 %) 、职业形象设计(80 %) 、书法(70 %) 、中国传统文化(61 %) 、摄影技术(34 %) 。建议增设《企业文化》课程。

1 . 3  秘书人员具有职业技能证书情况

在回答高职文秘专业学生应具有何种职业技能证书时,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证书(93 %) 、国家计算机应用B 一级证书(85 %) 、江苏省大学生英语B 级证书(73 %) 、剑桥商务英语证书(72 %) 、普通话二级乙等证书(69 %) 。建议学生还要具有驾照C 证。

由上可以看出:社会比较认同学生同时具有英语、计算机等多种职业技能证书。因此,文秘专业学生除了必须的秘书职业资格证书外,持有多种证书可以为学生就业增加了不少法码。

2  文秘人才需求的特点与趋势分析

在回答“您认为近年文秘专业的社会需求如何?”时,84 %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为文秘专业提供了较大的需求空间,有部分单位表示会在将来的一、两年内招聘专业素养好、技能和事务能力强的文秘专业学生。这说明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比较乐观。但同时,社会对文秘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将越来越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型、全面型、复合型文秘专业人才。

在回答“您单位未来5 年内将需要扩充哪种类型的文秘人员”时,80 %以上的单位选择了大专(高职) 毕业生,只有不到20 %的单位表示需要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毕业生。这显示,企、事业单位对文秘人才的需求比较注重实际,一般认为受过文秘大专层次教育已够用。

在回答“您觉得我院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就业的方向定位是否准确”时,85 %的人认为准确。他们赞成当前秘书应定位为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秘书。这表明,各个单位很看中文秘人员的综合能力,需要的是“全能型”、“智能型”秘书人员。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企、事业单位内部文秘岗位分工不细,文秘人员身兼多职,往往集文秘工作、财务、统计、人事、档案管理等多种工作于一身,这就要求文秘人员除了必须具备文秘专业知识和能力之外,还要掌握其他非文秘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博”与“专”结合“, 知识”与“能力”结合。

在提出意见和建议中,有不少单位提出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他们认为当前社会普遍存在学校学生操作能力不强导致社会适应性不强的问题。建议学校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多安排一些实践环节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加强实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使其一进入单位就能尽快适应和开展工作。[ Www.]

3  文秘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社会各界对文秘人才的要求趋向于多元化,十分看重文秘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我校文秘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面向市场需求,突出实践性,增强文秘专业人才的就业适应性。

3 . 1  加强专业认识

在平常教学中发现,很多同学对“你为什么选择此专业”、“谈谈你对此专业的认识”、“你认为通过此专业的学习,能够获得什么?”等等问题认识模糊不清。专业认识不清必然导致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动力。因此,作为专业教师,有必要在新生入学之初,一方面应加强专业介绍,包括专业特点、专业市场需求、专业素质要求、专业就业前景等等,另一方面,应给学生以正确的专业思想指导。大学教育是“授之与渔”,而不仅仅是“授之与鱼”,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学到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在有限的时间里扩展知识视野,按照自己的专业理想夯实专业能力和技能。文秘专业比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仅仅是端茶倒水,干杂活,事实上,它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如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口头、笔头表达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那么,作为文秘专业学生,就应该把视野从“专业”提升到“职业”的高度,着力打造自身的职业素质,为将来的求职就业奠定基础。

3 . 2  面向市场

企业面向市场必须要生产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而学校面向市场必须要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如何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首先要做好专业年度市场调研与分析。其次,要采用适合的教材和教学方式方法。例如,大部分毕业生就业于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江南地区,那么,《档案管理》这门课程的教材就必须从针对国有企业向针对民营企业转变,探讨一套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档案运行、管理机制。高职教育最大的特点在于市场性,随着市场不断变化而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知识的传授上,应及时增加一些适用专业知识和案例,增加学生知识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再次,提倡多证多能,要求文秘专业学生在取得专业文凭的基础上,持有多种能力证书,如文秘职业资格证,普通话证书,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汽车驾驶证以及电子商务、报关员等资格证书,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 3  实践性

高职教育的特点和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两者共同要求着高职学校教育必须具有实践性。实践性表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1) 课程体系。不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而以实用性、技能性为特点。保留优势专业课程,删除不必要课程,调整不合理课程,增设社会急需课程。(2)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应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采用互动式案例教学的方法,融案例、情境、讨论于一体,让学生分析与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解决中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共事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在讲授课程内容上,不追求课程内容体系的完整性,以实用性、技能型为特点,改变教材原有内容编排,进行模块组合教学。如《, 档案管理》课程可以不讲档案学概论的内容,仅介绍档案管理的基本内容和科技档案管理及一些专门档案管理(如财务、人事) 等的内容。(3) 模拟实训。开设实训课,建立实训室,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最大的特点,也这是高职教育的优势所在。通过实训环节,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4) 强化实习。文秘专业主干课程《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是两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感性认识,是很难理解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课程的进展情况安排与之相适应的实习活动。首先,在学生开始学习理论知识之前,可安排学生到相关部门实地参观,使学生对专业有感性认识,为理论教学打下基础。其次,在讲授完一门专业课后,再次安排学生到相关部门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中的理论难点和重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充分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 hi138/Com]

参考文献

[1]  高莉. 文秘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J] .职业教育研究,2006 , (6) :147 - 148.

上一篇:新闻学本科论文范文 下一篇:新闻学方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