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19 18:19:41

人员调查报告

人员调查报告篇1

**区**街道办事处,地处**市城区中心,东临氐星路,南接大科办事处,西到螺子坳,北达**桥。辖区总面积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万人,流动人口2万余人,下辖9个社区居委会,辖区人口稠密,商贾云集,交通便捷,商厦、写字楼、学校、农贸市场、、医院等一应俱全。

我处共有在册吸毒人员114人,其中扶青社区3人,**社区12人,关家社区14人,**社区18人,耕塘社区14人,甘子冲社区29人,小花社区16人,洞新社区8人,还有竹山社区目前暂时没有。其中列入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77人,占总人数的67.5%;劳教在所22人,强制戒毒9人,监狱服刑6人。

今年4月份,我对辖区内在册吸毒人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调查内容包括吸毒人员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初吸时间(或强戒时间)、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目前吸、戒毒情况等,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发现我处吸毒人员主要存在以下5种情况。

1、成功戒毒,要求消“户”者

如扶青社区吸毒人员廖海霞,20xx年初吸食追龙,后家庭破裂,已离婚。现经过家人的劝说,特别是在现男友的鼓励下,已完全与断绝,并自觉每月到卫生防疫站尿检一次,都是阴性,现在与男友一起经营旅社,生活稳定,感情稳定。但其本人反映,因为自己曾经吸过毒,被公安机关机关列入黑名单,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去年和男友到云南办事,住宾馆时凌晨2点遭当地公安查房,原因就是用身份证登记住宿时,属公安机关在册的“重点人员名单”,引起当地公安机关的注意,带来出行不便。还有**市公路局的吸毒人员彭国军,目前收入稳定(年收入近4万元),家庭稳定,本人对危害认识深刻,自觉按月尿检,都是阴性。我们到他单位领导和同事们及周围邻居调查,都反映他确实已不沾,我们认为他已成功戒毒。

据初步调查掌握,目前成功戒毒1年以上者有12人,占决在册人数的10.5%,他们都因自己的吸毒史,成为公安机关在册的“重点人员名单”,引发了生活中诸多不便,遭受到各种歧视,他们强烈要求消“户”,退出公安机关“重点人员花名册”。我们认为这些要求有合理性,可列入阶段性戒毒成功的人员,应与那些尚未戒断的吸毒人员区别对待,但不知道怎样操作。

2、家人伤心,拒不配合者

**社区有一名叫唐维的吸毒人员,因吸毒已与家人的关系很僵,他的老父亲帮他解决了工作,看着他吸毒,恨之入骨,同时也迁怒于社会,怪政府和公安机关没有及时教育和帮助他的儿子,拒不提供唐维的去向,并辱骂打电话问情况的社工人员,与上门做工作的社区民警吵架,气焰嚣张,态度相当恶劣,新的《禁毒法》只有对吸毒人员的强制措施,对拒不配合、态度恶劣的家人没有强制措施,给工作的深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样的情况占吸毒人员的大多数,约30人左右。

3、嫁入外地,户口未迁者

洞新社区彭红容去年安家到浙江,今年刚生小孩,只吸食过一次,以后没有吸食过,户口还在洞新社区,本人很少回来,社区不能按新《禁毒法》的要求对其进行管理。我处共有3人嫁到外地,但其管理职责没有及时移交过去,其本人及家人也非常忌讳“吸毒人员”这一特殊身份,千方百计隐瞒情况。

4、李代桃僵,身份弄错者

**社区的曹孝军和洞新社区的王利平本人都不吸毒,有单位和邻居、亲人的证明。但当初被人冒用身份证登记,上了黑名单,要求消“户”。建议对确实弄错了的,通过一定的程序,予以消“户”。

5、外地谋生,不知所踪者

吸毒人员的经济都较为困难,因吸毒史在家乡难以就业,为生活所迫,大多都到外地谋生,如耕塘社区吸毒人员蒋郁、洪海滨都在山东开车。关家社区谭凯在邵阳开车,小花社区盛志伟在邵东开快餐店,**社区喻涛在株洲太子龙打工等等,这些信息都是家人提供的,我们能和他们的家人联系上,但没有经费逐一到外地证实,这类情况有19人,另有11人因种种原因我们根本查找不到任何联系方式,如**社区的吸毒人员龙鹤彪,原籍是双峰人,买的户口落在我处,属“三无”人员:在本地无房子无亲人无单位,根本无法查找,还有耕塘社区的潘巍,是区域重新划分时由洞新社区移交过来的,当时是在**大市场买商品房落的户,落在散户组,后房子卖掉了,人也不知所踪,这些“三无”人员给我处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处。

结合我处实际,我个人对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提出以下6点建议:

1、每年定期组织对办事处和社区从事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基层业务水平。

2、按《禁毒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社区戒毒人员既可在户籍地戒毒,也可在常住地戒毒,但目前没有明确的交接人员制度,容易出现户籍地管不着,常住地没有管的失控局面,应尽快出台有关措施和制度,对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 人员进行有效管理。

3、建立联动和交接制度。办事处、派出所、禁毒大队和禁毒所的工作联系要加强。如08年9月28日,扶青社区吸毒人员曾艳被强戒,事隔1月后管区民警和扶青社区才知道此事,信息出现了脱节,今后要加强联系。

4、明确“消户”制度,对于1年以上确已戒毒,每月尿检均为阴性,单位、邻居或家人证明(或担保)没有吸毒,经办事处、派出所、社区调查属实的人员,应该可以阶段性“消户”,如今后发现再次吸毒,则将“消户”必备的戒毒时间延长至3年,以此类推。

5、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禁毒法》各项要求落实到位。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在查找、联系、帮助吸毒人员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没有相当数量的工作经费投入,光靠责任感和讲奉献不可能真正对吸毒人员管理到位,为了真正把这项工作抓好、落实,建议中央、省、市设立专项经费,解决基层禁毒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

人员调查报告篇2

做法:念好“三字”真经

我们把全员人口信息录入工作列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工作一开始就在干部职工中强化质量观念,要求大家牢牢把握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齐心协力念好“实、准、快”三字经,有效促进了全员人口信息录入工作的健康开展。目前,全县已录入总人口25万人,预计到本月中旬能够全面完成录入任务。

在摸底阶段突出一个“实”字。信息的使用价值取决于信息本身的真实可靠,只有真实的统计数据才是科学决策的真正依据,在很多时候,决策失误的直接原因就是信息的失真以至虚假。这次录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预防“忙中出错”,我们从一开始就把数据真实摆在质量标准的首位,强调时间服从质量为摸清人口信息的真实底数,各乡镇采取了乡村联动、统一编组、责任到组、任务到人的方法,共同做好人口信息登记工作。在摸底登记时,工作人员逐户走访,严格程序,坚持逐一查看证件、询问本人、走访四邻,并注意不忽略锁门户、长期外出户等重点,从而做到了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为确保信息准确无误,我们还对各村摸底数据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及时纠正各种疏漏。

在核对阶段突出一个“准”字。这次录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县尽管在全市属于小县,但仍有33万多人口,而按要求,每个人录入20-40项信息,这就意味着信息总量要在600多万条以上,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完成如此大的工作量,最大的危险就是“忙中出错”。为此,我们采取了“三对照”的具体措施,以达到“三无”的最终目标。一是与户口底册对照,在询问本人的同时认真查阅家庭户口;二是与派出所户籍资料对照,查看必须录入而户口薄缺少的信息是否与公安部门的内部资料有出入;三是与新农合底数对照,确认我们调查的真实性。通过严格的核对程序达到“三无”,即人口基本信息无漏登,已婚育龄妇女信息无漏项,子女信息无漏报,最终实现“不漏户、不漏人、不漏项、不出错”标准,确保各项数据的准确性。

在录入阶段突出一个“快”字。为实现“快”的目标,乡镇做到了“三到位”,一是设备到位,各乡镇新购置电脑12台,租用电脑20台,满足了人口信息录入的需要;二是人员到位,抽调业务能力和责任心都比较强的骨干力量,在县人口计生局集中业务培训后,加班加点地进行信息录入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录入任务;三是奖惩到位,为激发信息录入员的积极性,各乡镇明确了相关的奖惩办法,公开评先奖励及责任追究的标准,并对信息录入人员增加岗位津贴,提高福利待遇,确保了责任、利益的统一。

困惑:面临三个难题

尽管各级干部职工对录入工作情绪高涨,干劲实足,但由于某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具体工作中仍然遇到了一些比较棘手的实际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出生漏报发现难。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出生漏报是在所难免的,漏报人数即使很少,但如果不能在录入工作中及时发现,“全员”录入也会落空。然而,由于这次录入工作中没有具体的“免责”规定,政策外生育人员必然害怕暴露后被追缴社会抚养费,乡、村两级领导干部则怕暴露后追究工作责任,加之农村家族观念及邻里意识浓厚,即使明确举报奖励办法也很难有人举报。这是当前避免漏查漏报、确保全员录入必须尽快解决的实际问题。

二是特殊人群调查难。这一人群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流动人口,这些人长期在外打工而又居无定所,以找零工为主,既无固定的场地,也没固定的住址,一般情况下只能调查到外出的人数和姓名,而难以与本人取得联系。再是下岗职工,特别是粮食、商业、供销、工业等部门下属的因经营不善而关闭或破产的企业,其职工大都已经外出,有的很难找到。对特殊人群的调查虽然只要坚持不懈最终总能完成任务,但要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任务就成了一大难题。

三是活动经费保障难。经费保障是个非常现实的客观问题,它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做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即使有明确的认识也很难付诸实施。我县是个省级贫困县,财政状况相当紧张,与其他类似情况的县市一样,提供足够的经费也就成了一大难题。

建议:构筑三大支撑

1、明确政策。省、市主管部门应及时向同级党委、政府汇报情况,本着既要严肃计生政策又要着眼大局、实事求是的原则,尽快研究制定对此前漏报的政策外人口在这次录入工作中处理办法,让政策外生育的群众和乡村两级计生部门消除顾虑,从政策上为全员录入工作提供支撑。

2、完善机制。全员人口信息的调查、核对、录入及使用,是人口计生整体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录入的人口信息是一种动态信息,此后会随时发生变化,各级计生部门应该着眼当前,立足长远,真正建立一个经常性的人口信息管理机制,确保人口信息的随时更新、不断完善和真实可靠,真正实现人口信息的共享,为计生管理和经济建设提供信息支撑。

人员调查报告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全市1 083家民营医疗机构分为医院、门诊部、私人诊所三类,剔除不能诊断传染病的362家专科门诊部和私人诊所(美容专科、牙科)后,按医疗机构类别分层,每层按10%比例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89家民营医疗机构,其中医院/门诊部48家,私人诊所41家。在抽样获得的48家医院/门诊部中,每家机构采用随机抽样法各抽取3~4名临床医生(共抽取187人)为本次调查对象,同时将48家医院/门诊部的传染病报告专职人员(48人)及41家私人诊所的医生(41人)也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

1.2 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式,由被抽取的医院/门诊部临床医生、传染病报告专职人员及私人诊所医生三类人员分别对应“民营医院/门诊部临床医生传染病报告知识调查问卷”、“民营医院/门诊部传报人员传染病报告知识调查问卷”和“私人诊所传染病报告知识调查问卷”进行作答。调查内容包括对《传染病防治法》掌握情况、传染病报告知识知晓情况及报告行为等。

1.3 统计分析

对各类问卷分别进行总分及相同问题得分统计,每个单题计1分。“民营医院/门诊部临床医生传染病报告知识调查问卷”总分为18分,“民营医院/门诊部传报人员传染病报告知识调查问卷”总分为16分,“私人诊所传染病报告知识调查问卷”总分为18分,三套问卷中相同问题总分为8分。

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对近似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计算均数±标准差(x-±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若资料呈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用kruskal wallis检验。对分类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比较等用χ2检验。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与推断。

2 结果

2.1 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知识得分情况

医务人员中,医院/门诊部48名传染病报告专职人员、187名临床医生以及41名私人诊所医生在传染病报告知识问卷中相同问题的得分中位数分别为5.77、5.13、3.20分,由于资料不满足正态性,经kruskal wallis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4.65,p<0.01)。对三类人员平均得分进行两两比较,医院/门诊部传染病报告专职人员与临床医生平均得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私人诊所医生与医院/门诊部传染病报告专职人员和临床医生平均得分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私人诊所医生知晓率低于医院/门诊部传染病报告人员和临床医生。

2.1.1 传染病报告专职人员 医院/门诊部中高级或副高级、中级、初级、无职称传染病报告专职人员的平均得分分别为9.71、11.86、10.78和9.56分,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0,p>0.05)(表1)。将医院传染病报告专职人员的传染病报告知识平均得分(10.41分)与门诊部传染病报告专职人员平均得分(9.09分)进行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0.01,p>0.05)。

2.1.2 医院/门诊部临床医生 高级或副高级、中级、初级、无职称的临床医生平均得分为13.35~15.35分,不同职称临床医生平均得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1,p>0.05)(表2)。不同科室临床医生的平均得分为12.33~17.2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6,p>0.05)。将医院临床医生平均得分(12.51分)与门诊部临床医生得分(12.60分)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p>0.05)。将接受过培训的临床医生平均得分(13.18分)与未接受过培训的临床医生平均得分(11.84分)进行比较,其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1.71,p>0.05)。

2.2 医务人员单题知晓率

医院/门

诊部的传染病报告人员、临床医生和私人诊所医生对相应问卷中相同的问题,除“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病种1、2”应答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三类人员对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病种数及网络直报报告时限的应答正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3)。

将三类医务人员单题正确率进行两两比较,除“乙类几种”单题传报人员正确率高于临床医生外,其余单题传报人员与临床医生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除“乙类几种”临床医生与诊所医生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单题传报人员、临床医生的正确率均高于诊所医生。

2.3 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行为

医院/门诊部的临床医生均能在1 d内将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交至传染病报告人员手中,但门诊部医生在半天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送至传报人员的比例(68.57%)高于医院医生(48.57%)(χ2=27.47,p<0.01)。临床医生在诊断传染病病例、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后,将传染病报告卡传送给本院传染病报告人员的方式,主要包括自行送达、电话通知及由传报人员主动收集。临床医生在诊治过程中未报告传染病的原因,主要包括病例转走、病人未返回检验报告单、有些临床医生仍存在“未要求报告”及“没有必要报告”的观念。

3 讨论

3.1 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知晓率较低,应开展有效的培训

在日常传染病报告及管理工作中,诸如皮肤科、儿科、内科等涉及传染病诊疗较多的科室,医务人员应当更为熟练地掌握相关知识,但是本次调查未发现医院/门诊部中不同科室、不同职称、是否接受过培训的医务人员其传染病报告知识得分存在差别,仅体现为私人诊所医生知晓率较医院和门诊部的传报人员及医生低的现况,可见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报告的知晓程度与现行传染病报告工作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反映了现行已开展的传染病报告知识的培训流于形式,培训效果尚欠佳,部分科室分类较细的医疗机构未能针对不同科室做出相应的培训。医务人员对以《传染病防治法》为根本的相关法规知识缺乏,由此导致依法防病意识薄弱\[2\],影响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

有研究表明,对医务人员进行有效、切实的传染病报告知识培训后,报告知识知晓率、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与培训前相比有所提升,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建议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在开展相关培训时,首先应深入普及《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报告知识\[4\],规范统一培训内容,将培训范围自公立医疗机构明确外扩至民营医疗机构,调整培训频次,开展针对性培训。第二,对传染病报告人员和不同科室(尤其是涉及传染病诊疗较多的科室)、不同职称临床医生的培训要有所侧重,并考虑单独分批次培训私人诊所医生。第三,应强调培训效果,不以完成培训频次为目标,需建立考核机制,落实培训效果。第四,根据不同单项得分情况,着重对知晓率较差的方面,诸如传染病病种的归类与罗列、传染病报告时限等内容开展培训。同时各民营医疗机构应配合有关法规宣传,定期以多种方式强化相关传染病知识岗位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医疗机构全员传染病防治知识水平和素质\[5\]。

3.2 报告行为不够规范,应优化报告方式,加强监督管理

设置传染病报告专职人员的民营医院/门诊部中,临床医生填报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后,均能在当天将传染病报告卡传达给传染病报告人员,但是递送流程及方式多样,不利于信息的整体把握与报告质量控制。建议同一医疗机构内部统一报卡信息传递方式,参考公立医疗机构的做法和经验,尽量采用“传染病报告人员统一收取”、“疫情交换箱”等事半功倍、较为成熟的运作方式。本次调查发现,有些临床医生仍存在“未要求报告”及“没有必要报告”的观点,反映了这些临床医生尚未知晓并掌握传染病防治法,导致基础法律\[6\]无法得到良好实施,由此提示监督部门应重视此现象,结合培训与督导检查,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赵晓华,徐凌忠.我国传染病报告管理发展现况及影响因素应对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9,15(2):160-162.

[2]张益兰.蚌埠市私立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现况调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5,11(6):321-322,335.

[3]许爱香.陕县传染病报告卡质量评价\[j\].中国民康医学,2005,17(7):390.

[4]李志群.齐齐哈尔市私立医院传染病疫

情报告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72-73.

[5]杨海,王戬.西安市临床医生传染病防治知识考核现况\[j\].职业与健康,2007,23(3):192-194.

[6]黄虹.民营医疗机构部分医师法律法规认知情况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2012,24(3):152-153.

人员调查报告篇4

200*年是中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的一年,更是寿险业高速发展和阔步向前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首先是随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部分内陆大中城市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欧美发达国家的保险集团挟巨额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大举进入中国寿险市场,,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在华或设立办事处或成立合资公司或开办独资公司,以不同的方式抢占着中国这个尚处于原始开发状态的寿险市场;其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成立和成长起来的国内中小型寿险公司,加速了其在国内各大城市设立各级分支机构的步伐,以期在中国保险市场全面开放的前夜完成寿险营销网络的布点工作,这使得原本就争夺激烈的寿险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第三,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和平安人寿公司都实行了资产的重组、管理体制的变革和经营重点的调整,当中国人保率先在香港上市之后,中国人寿于200*年11月18日在香港和美国两地同时成功上市,拉开了国内寿险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的序幕……

在国外大量保险集团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并争食中国寿险蛋糕和国内各寿险公司做大做强的双重市场压力的挤压下,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才大战在广阔的中国保险市场上一幕一幕地上演,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200*年第四季度,泰康人寿为了提高××市场个人寿险的业务发展,以较高的收入回报为前提条件,以强挖同业的寿险营销骨干人员和寿险营销团队管理人员为工作目的,发动了一场名为“聘才计划”的人才争夺战,力图在××个人寿险营销市场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成立一支具有从业经验、较高素质和较强战斗力的个人寿险管理团队和个人寿险营销队伍。泰康人寿“聘才计划”所到之处,都不同程度地引发了当地寿险公司个人寿险营销部门和个人寿险营销人员的波动,造成一些寿险公司的个人寿险营销主管和个人寿险营销骨干纷纷跳槽,影响了一些公司正常的个人寿险营销队伍的管理和个人寿险营销业务的发展。

对于任何一家寿险公司而言,要在未来赢得市场和获得发展,拥有一支具有较高素质和一定数量的个人寿险营销队伍是至关重要的,而个人寿险营销队伍的稳定更是重中之重!各家寿险公司对泰康人寿采用“强挖同业人员”的方式来扩大个人寿险营销队伍的过激做法同声“痛诉”;同时对个人寿险营销人员的跳槽行为有些不解,认为这些跳槽的个人寿险营销人员太看重短期利益。但不管怎样,事实摆在我们面前,简单地归结于某个或某方面的原因是远远不够的,这对以后的工作起不到任何积极的作用,而且要改善这方面的工作质量也无从着手。因此,我们还不得不静下心来分析和思考这方面的问题,以期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办法……

为了深入了解个人寿险营销人员跳槽的原因,找到稳定个人寿险营销队伍的办法,为以后更好地管理个人寿险营销队伍积累经验,给以后的个人寿险营销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我决定利用工作之余对“寿险营销人员跳槽现象”做一次调查。

二、社会调查实施方案

由于自己从事个人寿险营销工作已有6年之久,其间经历了从个人寿险营销人员》》个人寿险营销主管》》个人寿险营销组训》》个人寿险营销讲师》》个人寿险营销经理的角色转变,对个人寿险营销队伍各个阶层的想法和感受了解较多,对××个人寿险营销市场的各家公司的各级寿险营销管理部门的经营状况、经营策略和市场拓展情况也有所了解,为了使本次社会调查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和全面性,选取和制定了一套综合型的涉及面较广的调查方案:

调查地域——选择个人寿险营销人员跳槽情况严重的地区:渝西地区(大足和合川)和渝南地区(巴南和綦江);

调查对象——选择被调查公司: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平安人寿和泰康人寿。选择被调查的人员:营销经理、营销组训、营销主管、营销人员;

调查方法——访问调查法:直接访问和间接访问相结合;

调查时间——200*年10月—2004年1月。

从200*年10月8日开始到2004年2月12日止,我走访了四家公司在四个地区的10个寿险营销分支机构,面谈访问了营销经理6名、营销组训12名、营销主管18名和营销人员44名,电话访问了营销经理4名、营销组训20名、营销主管26名和营销人员60名,共计访问调查190人。

三、社会调查资料整理

通过长达四个月的调查,收集到各家寿险公司的个人寿险营销管理层和个人寿险营销一线对个人寿险营销人员跳槽的看法以及对跳槽原因分析的大量资料,经过统计整理得到个人寿险营销各阶层对个人寿险营销人员跳槽的一些原因。

为了提高分析的客观性,找出个人寿险营销人员跳槽的主要原因,为以后工作提供更有效的参考和利用价值,将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划分成三大部分进行归纳,并按照四个阶层中的前五大因素分别进行统计。第一部分为:营销人员跳槽的主要目的(见柱状图一至柱状图四);第二部分为:挖角公司的主要吸引点(见柱状图五至柱状图八);第三部分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见柱状图九至柱状图十二)。

(一)、营销人员跳槽的主要目的

1、营销经理(见柱状图一)

跳槽的主要目的——柱状图一

被访问的98%的经理认为营销人员跳槽的目的之一是因为收入;有85%的经理认为营销人员跳槽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谋求更高的职位;有70%的经理认为营销人员跳槽的第三个目的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有55%的经理认为营销人员跳槽的第四个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快的晋升;有40%的经理认为营销人员跳槽的第五个目的是拓展更宽松的人际关系。

2、营销组训(见柱状图二)

跳槽的主要目的——柱状图二

被访问的95%的组训认为营销人员跳槽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有88%的组训认为营销人员跳槽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谋求较高的职位;有75%的组训认为营销人员跳槽的第三个目的是因为收入;有69%的组训认为营销人员跳槽的第四个目的是为了有一个好的工作氛围;有55%的组训认为营销人员跳槽的第五个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快速的晋升。

3、营销主管(见柱状图三)

被访问的95%的营销主管认为营销人员跳槽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寻求更公平的内部竞争;有90%的营销主管认为营销人员跳槽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谋求公司管理阶层的尊重;有85%的营销主管认为营销人员跳槽的第三个目的是因为公司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有80%的营销主管认为营销人员跳槽的第四个目的是为了有一个好的工作氛围;有42%的营销主管认为营销人员跳槽的第五个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收入。

跳槽的主要目的——柱状图三

4、营销人员(柱状图四)

跳槽的主要目的——柱状图四

被访问的97%的营销人员认为跳槽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寻求公司管理阶层的尊重;有91%的营销人员认为跳槽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谋求更公平的内部竞争;有82%的营销人员认为跳槽的第三个目的是因为公司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有65%的营销人员认为跳槽的第四个目的是为了有一个好的工作氛围;有32%的营销人员认为跳槽的第五个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收入。

(二)、挖角公司的主要吸引力

1、营销经理(见柱状图五)

挖角公司的主要吸引力——柱状图五

被访问的97%的经理认为挖角公司的主要吸引力之一是较高的收入;有84%的经理认为第二个主要吸引力是为跳槽人员提供了较高的职位;有72%的经理认为第三个主要吸引力是为跳槽的营销人员展示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有68%的经理认为第四个主要吸引力是优良的办公环境;有65%的经理认为第五个主要吸引力是让营销人员心动的晋升制度和福利制度。

2、营销组训(见柱状图六)

挖角公司的主要吸引力——柱状图六

被访问的95%的组训认为挖角公司的主要吸引力之一是对人才的尊重;有92%的组训认为第二个主要吸引力是良好的制度;有88%的组训认为第三个主要吸引力是优良的办公环境;有76%的组训认为第四个主要吸引力是公司较好的客户服务;有52%的组训认为第五个主要吸引力是较高的收入。

3、营销主管(见柱状图七)

被访问的92%的营销主管认为挖角公司的主要吸引力之一是对人才的尊重;有87%的营销主管认为挖角公司的第二个主要吸引力是为跳槽人员提供了公平的内部竞争环境;有73%的营销主管认为挖角公司的第三个主要吸引力是公司良好的制度;有70%的营销主管认为挖角公司的第四个主要吸引力是公司优良的服务;有55%的营销主管认为挖角公司的第五个主要吸引力是较高的收入。

挖角公司的主要吸引力——柱状图七

4、营销人员(见柱状图八)

挖角公司的主要吸引力——柱状图八

被访问的90%的营销人员认为挖角公司的主要吸引力之一是为跳槽人员提供了公平的内部竞争环境;有82%的营销人员认为挖角公司的第二个主要吸引力是对跳槽人才的尊重;有80%的营销人员认为挖角公司的第三个主要吸引力是让营销人员心动的晋升制度和福利制度;有68%的营销人员认为挖角公司的第四个主要吸引力是优良的办公环境;有58%的营销人员认为挖角公司的第五个主要吸引力是较高的收入。

(三)、被挖角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

1、营销经理(见柱状图九)

挖角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柱状图九

被访问的85%的经理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制度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透明度;有82%的经理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二个主要问题是文化建设比较差,让营销人员没有归属感,公司因此失去强大的凝聚力;有79%的经理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三个主要问题是办公环境及设备的老化,这样为营销人员提供的数据时常发生不及时、不准确的情况;有58%的经理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四个主要问题是公司对客户和营销人员的服务不到位;有45%的经理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五个主要问题是公司为营销人员提供的晋升和发展机会较少。

2、营销组训(见柱状图十)

被访问的90%的组训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公司管理体制不健全;有86%的组训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二个主要问题是公司对人才不够重视;有72%的组训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三个主要问题是公司提供的晋升机会少;有69%的组训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四个主要问题是公司内部的竞争环境不公平,付出与收入严重失衡;有45%的经理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五个主要问题是公司的办公环境较差。

被挖角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柱状图十

3、营销主管(见柱状图十一)

被挖角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柱状图十一

被访问的95%的营销主管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公司对人才不够重视;有90%的营销主管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二个主要问题是公司内部的竞争环境不公平;有71%的营销主管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三个主要问题是公司管理体制不健全;有65%的营销主管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四个主要问题是公司的办公环境较差;有60%的营销主管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五个主要问题是公司对客户和营销人员的服务质量较差。

4、营销人员(见柱状图十二)

被挖角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柱状图十二

被访问的95%的营销人员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公司内部的竞争环境不公平;有90%的营销人员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二个主要问题是公司对人才不够重视;有71%的营销人员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三个主要问题是公司对客户和营销人员的服务质量较差;有65%的营销人员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四个主要问题是公司的办公环境较差;有60%的营销人员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五个主要问题是公司管理体制不健全。

四、社会调查资料分析

通过统计资料并结合几家公司近年来的经营理念、销售策略和人才储备方式,经过仔细的分析,初步得出寿险公司营销人员跳槽的一些实质原因——

(一)公司管理方面的原因

由于寿险公司目前的管理还处在较粗放的管理层次,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这与寿险市场和寿险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发生断层和错位,造成公司内部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冲突,一些管理措施无法严格,企业文化不能深入人心,出现较大的人情管理方式和任亲为贤的人事行为,引发不切实际的业务计划、多数人得不到激励的奖励措施、随意性的职级晋升、形同虚设的绩效考核和没有吸引力的福利待遇。由此形成公司复杂的人际、较低的凝聚力、消极的职场氛围、下滑或发展缓慢的业务,营销人员感到不公平、不受重视、不被尊重、看不到希望,营销人员对公司没有归属感、对公司的忠诚度降底、积极性受到挫伤,最后导致营销人员的离去。

(二)寿险市场不规范的原因

虽然寿险营销已经在1992年就由“友邦人寿”引入中国,但被国内的寿险公司大面积的采用和推广是从1996年才开始,到现在仅经过了7年多的发展历程。虽然,寿险营销在这几年一直保持高速的发展,各家保险公司为了迎接保险市场的全面开放也加速了业务规模的提升和营销网络的建设,但是市场仍然处于一个较原始的时期,市场的培育、开发、利用与监督管理都处于逐渐完善之中,形成了业务快速发展压力与市场监督管理力度、营销网络迅速扩充与寿险营销人才匮乏的矛盾。这样的市场状况,一方面给一些公司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提供了可乘之机;另外,也给一部分具有营销经验的从业人员提供了跳槽的空间和机会。具体体现在营销队伍的扩充上就出现了“以高于同业公司的佣金比例和管理津贴为主要手段”的恶性不正当竞争,这种竞争的结果,使得部分营销人员借机跳槽并赚取因此而来的短期高收入。

(三)营销人员自身的原因

寿险公司的经营是一种负债经营,必须经过较长时期的经营才能进入稳健的获利区间,行业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司经营要保持较高的稳健性,而受聘于寿险公司的寿险人,同样也应该着眼于从长期的服务中获取个人收益,不因追逐短期的诱惑而频频跳槽。但是,现实告诉我们,外界的诱惑时常让一部分营销人员把持不住自己,在“机会”来临之时将从业初期对客户的承诺放在一边,然后毅然离开原来的公司而投奔有“短期利益”的新公司。另外,一些早年进入这个行业且具有较好工作经验的营销人员,因个人的某种原因或公司的某种因素没有晋升到自己认为较理想的管理职级,对原公司怀有怨言和不满,在挖角公司提供的高职位和高收入面前低下头来……

五、社会调查建议

随着国内保险市场全面开放的日趋临近,国外保险巨头和金融财团大举进攻中国保险市场的日子已经不远,国内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要在这场风烟四起的商战中赢得市场、赢得客户、赢得利润,寿险公司必须尽快转变粗放的管理模式,共同健全管理制度和规范市场行为,为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而努力。这里,笔者针对如何减少“营销人员跳槽现象”提出一些建议:

1、各家寿险公司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必须建立对各级下属机构各种制度执行的监管机制,以促进各项制度的严格实施。

2、分支机构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摈弃人情管理行为,特别是营销人员的职级晋升、绩效考核、业务奖励等方面应本着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塑造企业内部良好的竞争环境。

3、基层公司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让优良的企业文化深入每个营销人员的心灵,用文化来提升公司的凝聚力,提高营销人员的忠诚度,树立营销人员爱司敬业、勇于奉献的精神。

4、加强基层公司管理技能、业务技能和个人素质的培训和教育,逐步培养一支会管理、精业务、个人素质高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提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年轻人到基层管理岗位,让他们在实践的管理工作中锻炼并提高,为公司未来的发展作好人才储备。

人员调查报告篇5

特区应急管理局:

太极湖办事处地处武当山特区以北,濒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丹江口水库沿线、太极湖畔,东临丹江口市丁家营镇,西靠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南连武当山街道办事处,北与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丹江口库区、汉十高速公路接壤,316国道、福银高速穿境而过,面积82平方公里。办事处下辖15个村(社区),共有8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5万人。2020年以来,我办事处遭受洪涝、干旱和局地短时强降雨等多种自然灾害,受灾群众损失较重。为了摸清灾害损失和受灾群众冬春生活困难情况,我们按照武减灾办发〔2020〕2号文件精神,召开专题会议,精心安排部署,组织开展摸底核查,对核查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然灾害情况评估

(一)灾情与损失

自6月份以来,我辖区经历了长达3个月的梅雨期,毛毛细雨和滂沱大雨轮番上阵,可以说是天无三日晴。库区沿线水位长期居高不下,威胁巨大;城中村部分道路、居民房屋多处频繁出现严重积水,给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山区土壤含墒量饱和,地质灾害频发,房屋、农作物及基础设施受损严重。总体而言,今年是个大涝之年,辖区受灾损失惨重。较往年相比,今年降水量大幅增加,主汛期(6-8月)累计降水量达到500毫米,较历年平均水平偏多三成;降雨天气显著延长,降雨天气累计超过50天,偏多四成;气温持续走低,日最高气温低于30度的天数累计达到40余天,偏多三成。

太极湖办事处15个村(社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灾情,涉及200余户,800余人,无人员伤亡情况发生,紧急转移安置95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70余万元。一是农房受损较重,直接经济损失60余万元。太极湖办事处累计有40户房屋受到不同程度损坏,严重损坏5户10间,一般损坏35户60间。二是农作物受灾严重。粮食及经济作物受灾面积达42公顷,成灾面积15公顷,绝收面积3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09万元。其中,玉米受灾面积最大,达到10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水稻出穗受强降雨影响较大,且光照不足,普遍减产将近40%,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万元。寨沟村在2019年成立农业合作社,引进种植大户和先进种植、管理技术,新发展西瓜种植基地220亩,当年明显见效,收益颇丰,今年全力做好春耕备耕,精心管理基地,未曾预料在生长关键期遭遇连续降雨天气,导致西瓜品质差、产量低,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万元。三是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97万元。因多次出现短时强降雨,水位暴涨,水流湍急,冲击力大,造成河岸损坏10余处,饮水管道损坏1000米,灌溉设施损坏2处。受山区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影响,道路中断30余处,路基塌陷10余处,路基损毁1.5公里,给群众出行带来严重不便。四是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威胁巨大。大型地质灾害点有10处,共涉及30余户100多人,根据国土部门现场勘察意见,其中6处地质灾害区域内的村民需要搬迁避让,目前职能部门正在制定方案。

(二)灾害主要特点

一是今年梅雨季持续时间明显加长,降雨连续性更强,累计降雨量显著加大。二是持续降雨导致山区土壤含墒量饱和,小型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灾害频发,对山区农户人身和房屋等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三是农村水、路、网、电等基础设施损失严重,农作物受灾面广,农户房屋受损数量大幅增加,总体带来的损失较往年显著上升。四是防灾减灾任务艰巨,工作量大,救灾资金缺口较大,灾后恢复重建面临较多困难。

(三)防汛救灾举措

自6月份入梅以来,降雨持续时间长、雨量大,山区土壤含水高度饱和,山洪和地质灾害发生风险剧增。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太极湖办事处党委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工作方针,坚决落实防汛救灾主体责任,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领导辖区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担当、敢打头阵,全力守护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严阵以待,筑牢防汛减灾屏障。办事处深入学习贯彻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防指工作要求,把防汛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密切关注天气,多次召开会议对监测预报、隐患排查、预警转移、应急处置、值班值守、信息报送等环节做出周密部署,对工作纪律和责任落实提出严格要求,做好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备足应急物资和抢险力量。办事处以机关党支部为基础,成立党员应急队伍,辖区15个村(社区)以基层党支部为基础,村干部发动在村青壮年党员成立防汛抢险应急分队,平均每只队伍由10名党员组成,由各村书记领导指挥,统一接受办事处的调配管理,打造成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防汛铁军,参与到防汛救灾一线工作中,牢牢把握防汛工作主动权。

二是闻汛而动,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在办事处党委统一指挥下,150余名党员干部时刻保持高度警醒,紧绷防汛之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一旦气象部门预报会出现强降雨天气,全体驻村干部立即下沉一线,靠前指挥,指导联系村的防汛应急分队按照“不漏一处、不留死角”的要求,对村内山沟溪谷、库塘堰渠、山洪地灾隐患点、高切坡高填方区域、老旧危房、在建项目、道路沿线等重点部位、重点区域深入排查,及时传递预警信息,发现重大风险隐患和险情征兆,第一时间转移受威胁区群众,同时设立警示标识,组织专人盯防,逐一制定落实可靠的应对措施,切实把各类险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上下联动,跑出灾后恢复加速度。一方面,党员干部身体力行,广泛发动群众自救。今年自入汛以来,出现了多轮降雨天气,每一次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都对辖区的房屋及基础设施等造成不同程度损坏,尤其是通村入户的公路,给群众出行带来严重不便。在上级救灾资金尚无着落的情况下,各村不等不靠,党员干部带头上阵,挥铁锹、拉斗车,清理路面淤泥,第一时间疏通道路。各驻村干部和村两委成员走村入户察看灾情,指导灾后处置工作,动员呼吁村民自行清理房前屋后的小型垮方,目前,辖区大部分受灾村民基本完成自救,消除了汛期强降雨带来的影响,生产生活基本恢复正常。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民政救助作用,完善人力物资保障。办事处民政办深入一线,主动救助受灾困难群众,通过临时救助等形式保障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办事处党委领导主动作为,通过积极协调,向上争取了40万元经费投入应急抢险救灾,帮助各村恢复受损的基础设施,保障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解决部分群众合理诉求,有效化解了因灾造成的潜在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平安稳定。据统计,此次救灾累计派出工作组30余次,投入10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救灾和灾后重建。

二、受灾人口冬春生活需救助情况评估

今年以来,辖区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部分村受灾严重,部分受灾群众当前和长远生活均受影响,为了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过节,办事处专题安排部署,要求各村(社区)成立专班,深入受灾困难群众家中,逐户调查了解家庭基本情况和灾害损失情况,办事处专班对各村摸排的情况进行了实地抽查,较为准确地掌握了灾害损失和受灾群众生活困难底数。

(一)受灾群众冬春生活困难情况

据统计,今冬明春我办事处因灾需救助224户,827人。其中需口粮救助224人,9389斤;需衣被救助207人,210件;需取暖救助85人。

(二)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工作计划

面对受灾群众冬春生活困难的严峻形势,我办事处在全力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同时,认真抓好受灾困难群众生活安排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平安度过冬令春荒。

一是严格实行生产救灾和灾区群众生活安排工作包保责任制,认真落实乡镇领导驻片包村,干部党员包户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分段安排,分月落实。对冬春灾区困难群众生活实行分段分月安排,对于有自救能力的农户,提供优惠政策支持,用活用尽能用的政策,为他们生产自救开绿灯,鼓励他们自力更生,依靠自身力量克服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对于缺口粮且无自救能力的困难户采取亲朋好友借一点、互助互济帮一点、社会捐赠助一点、政府救助补一点的办法,把口粮问题解决到位。同时搞好衣被救济,切实解决缺衣少被农户过冬御寒困难,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安全温暖过冬。

三是大力开展生产自救。组织灾区群众因地制宜开展小秋收、劳务输出、工副业生产等多门路的自救活动,増加灾民现金收入。搞好秋冬农业开发,力争明年粮油增产增收。同时,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向灾区群众送温暖、献爱心,缓解灾区群众生活困难矛盾。

四是严肃纪律,切实管好用好救灾款物。在认真落实各项受灾群众救助措施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我办事处困难群众生活安排的重视与支持,严格按照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公开透明、阳光操作,规范管理使用,真正把有限的救灾物资送到最需要的群众手中,发挥出最大的救助效益。

(三)申报物资补助需求情况

太极湖办事处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连年受灾,年年多灾,损失严重,受灾群众家底空薄,自救能力有限。尤其是受灾的五保户、低保户和贫困户基本没有自救能力,生活生产困难多、压力大,需要政府给予生产生活上的扶持与救助。同时,我办事处冬春受灾困难群众生活救助资金、物资缺口大,困难十分突出,受灾群众生活安排形势严峻。

为了确保受灾群众生活不出问题,生产不受影响,一方面我们将立足办事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受灾群众全力开展生产自救,扎实推进倒房恢复重建,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确保他们温暖过冬、过节,顺利度过冬春荒。另一方面,恳请特区应急管理局考虑我办事处困难实际,帮助解决我办事处自身无法克服的资金、物资困难:今冬明春受灾困难群众生活救助资金40万元,过冬御寒棉衣150件,棉被100床。

特此报告。

太极湖办事处

人员调查报告篇6

一、自来水厂的基本情况及管理人员培训概况

南京市江宁区自来水厂创建于1984年,现有干部职工40人。29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经过全厂干部职工的艰苦创业,励精图治,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到今天,已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千万元的现代供水企业,并承接了各种类型,难易不一的大小给水工程近千项。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搭建成长成功平台,千方百计创造学习条件,打造出了一支具有高素质、懂管理、会安装坚强技术队伍。面对未来,该企业干部职工群情振奋,紧跟形势,开拓进取,奋力拼博,抢抓机遇,按照企业制定的“十二五”的宏伟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优质服务好,工作事业绩好和群众反映好,勇于担当,自铸辉煌。

当前,自来水厂的管理人员培训情况是:共有管理人员人。其中厂领导层管理人员人,中层管理人员人。管理人员的学历情况:研究生毕业人,本科毕业人,专科毕业人,中专、高中毕业。近年以来,该企业管理人员参加1次以上有组织培训的有79%。

(一)领导重视培训,提供培训载体

近年来,自来水厂领导非常重视干部职工的培训,特别是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把提高干部职工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优势,有针对性地加强干部职工的岗位技能和新技术的培训,引导干部职工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主人翁现任感,时代紧追感,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意识,产品质量意识,诚实守信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自觉地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和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知识型干部职工队伍。在培训硬件建设上,足额拨付培训经费,解决培训场地,购买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

(二)讲究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在培训方式上,这样采取了内部培训、外出培训、专家培训、岗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内部培训就是企业内部组织的业务培训。中层管理人员每个季度,要参加三次以上厂里内部组织的政治业务培训。重点是培训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培训新业务、新技术知识。

外出培训就自来水厂的领导每年参加省、市或大专院校、培训机构等举办的以企业管理为内容的培训班培训都在次以上,主要负责人至少参加1次省、市组织的出国或赴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考察活动。

专家培训,就是企业根据每年的培训计划,每年都要和联系邀请本市知名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培训机构的专家讲师,来厂里为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讲课,开拓管理人员的视野,丰富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

岗位培训,就是在工作岗位上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包括专业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自身所需要的专业操作能力的培训,是岗位要求必须掌握的技术技能培训。培训的目的,是让管理者成为行家里手,更好的管理和指导职工。

(三)强化竞争机制,开展竞赛活动。

以劳动竞赛、岗位练兵形式,提高管理人员技能。在举办各种培训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根据水厂年度的总体目标,结合本单位的实际,选准切入点,强化竞赛机制,围绕“提高水质,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等方面,动员和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岗位练兵、技术革新”等建功立业竞赛活动,力争做到全员参加,常抓不懈,使竞赛活动上层次,上水平,真正收到实效。通过劳动竞赛,锻炼了干部职工队伍,组织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安全生产技能。

二、自来水厂的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分析

(一)企业组织管理人员培训的目的

自来水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管理干部的基本要求,促进个人发展的培训工作,主要想达到这样几个目的:一是通过在职培训,使管理人员学习和掌握各种管理方法。在培训中,该企业所推广的管理方法,都是从很多管理方法中选出来的,今后现代企业管理中可能运用的方法。而且,具备实施比较简单,效果较好的特点。在培训中,他们要求管理人员对每种方法都思考、练习一下,尽量熟练掌握。一是通过在职培训,使管理人员学习和掌握分析问判断问题的能力、包括应变应急能力。他们吸取以往的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因为灌的内容较多,学员应用的机会较少;而培训后应用时,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容易走偏路,那时就很难清是管理方法不适用,还是没有正确应用好的问题。所以,改进以后的培训中,比较重视管理人员对于这个方面能力的掌握与运用。一是通过在职培训,使管理人员了解企业运行的各个管理环节。帮助管理者通观企业运行的规律,能够以全面、协作的角度处理本职工作,充分了解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增强管理者对企业运行整体协作、互相关联的认识,为今后对企业的系统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二)企业组织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

1、政治培训内容,主要让管理人员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十七大会议精神、科学发展观理论、党员纯洁性教育的背景和意义等,特别是增强党性观念,与党中央保持一致。2、生产业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生产业务知识,岗位生产技能、企业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等。3、安全生产知识,主要掌握国家、省、市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掌握安全生产制度,如何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去采取安全生产措施等。比如企业管理制度方面,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和做到“十必须、十不准”。比如打造书香企业,深入开展好群众性读书活动。该企业建立健全了干部职工读书自学活动领导机构和网络,加强教育基地建设,做好相关书籍的推荐,引导干部职工加强对发展林产工业、林地经济、绿色食品等方面知识的学习。鼓励干部职工岗位成材,及时选树典型,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知识型和智能型的干部职工团队。

(三)企业组织管理人员培训的程序

自来水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在培训程序上能够按照步骤实施,科学而合理展开。1、实施培训需求评估。培训需求评估分为三个层面:组织层面分析、工作状况层面分析、管理人员层面分析。2、制定与实施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计划包括制定培训目标、培训方法、培训媒体、培训地点、课程内容简介、相关案例和各种活动。在完成了培训计划的制定后,进行对培训要解决的问题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设置课程,选择培训方式、落实培训人员及地点。3、实施培训效果评估与转化。主要包括对课程设计、培训方式和培训效果的评估,以及对受训者回到工作岗位后工作状况的定期跟踪反馈,测定受训者能否明显改善自己的工作态度与效率,能否将培训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工作绩效;对比受训者在受训前后的工作情况,建立受训管理人员的素质档案,为下一步培训做好准备工作。

三、目前,该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职工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对职工的素质培训和技术培训不能及时进行,部分管理人员不能得到有效而及时的培训。缺乏发展危机的意识和行动,长期以往只会导致企业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的下降。

(二)培训机制尚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培训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技能培训上,且多以陈旧的培训方式为主,培训效果较差,没有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合理地进行布局规划,缺乏分专业分层次和循序渐进的培训。没有真正根据企业需要,去调整和设置培训课程,订立3到5年的长期培训规划。

(三)管理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够高涨。目前,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工作被动的多,主动参加的少,应付的多,真正求知的少。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培训工作没有结合企业生存的这些根本性问题,因而难以充分调动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四)培训效果反馈不够健全。由于常常搞突击式的培训,人多量大,时间紧,给出题、考核、阅卷带来许多困难,企业培训机构对培训后的效果不能进行全面、及时的分析和评价,因而无法对后来进行更合理有效地培训安排,从而不能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的提高。培训效果评估与转化的作用,没有很好的显示出来。

(五)培训方法和方式比较少。有点按部就班,多数情况下培训工作采用讲授和技术问答的形式,没有采用互动练习的设施,缺少基础设施的配置。在培训形式创新上,缺乏大胆探索的精神与勇气,没有大胆去借鉴先进企业的培训模式,没有真正去比较各种培训方式的优缺点,尚未找到属于和适合本企业的立体式培训构架。

四、进一步改进管理人员培训的建议与对策

(一)提高认识,转变培训观念。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不仅仅是政治思想教育和安全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先进管理理念的培训,胜任岗位工作能力的培训。成功的企业,都有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优秀的管理团队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训打造出来的。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对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的战略意义,把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摆上位置。

(二)科学合理,制定培训方案。一套完整的培训方案,包括培训目标、培训教师选择、培训形式和时间安排等内容。培训方案要根据通过调研所掌握的企业发展战略和培训对象的需求来制定。培训方案可以自己制定,也可以请知名培训机构的专家来帮助制定。对我市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案可以分层分范围制定。根据本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制定关于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案。制定出来的方案,要经过企业领导和其他企业管理人员代表反复讨论才能确定和实施。方案制定的基本要求是有针对性,切实可行。

(三)眼光前瞻,规划培训内容。在围绕经营理念、胜任岗位工作水平等规划培训内容的同时,企业的文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也要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培训计划。虽然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接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但是以专门培训方式,通过有计划地对每一层面、每一类型管理人员进行企业文化灌输,效果更好,意义更大。管理人员在不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中,能够逐步增强对岗位工作、对企业发展的责任感和忠诚度。另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加强这方面的培训,能够规范管理人员的经营思想和行为,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并加强职业道德规范的培训。在对管理者进行科学文化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的同时,要十分注重对他们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和操守教育,提高管理者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人格修养。

(四)切合实际,选择培训形式。不同的培训形式,适应于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管理人员;不同的问题,也要通过不同的培训形式来解决。在过去采取内部培训、外出培训、专家培训、岗位培训的基础上,要尝试模拟培训、轮岗培训、管理者与职工互动培训和拓展式培训等,通过多形式、立体式培训,达到整体素质实实在在提升的目的。同时,可以采用合作式培训把培训推上市场,由社会培训机构组织培训。引入市场机制,将培训市场化。选择专业的、有经验的培训机构来运作。企业只提出培训的目标,对于情况调研、计划制定、方案实施、效果评估等,整个过程都由培训机构负责。

(五)反馈跟踪,做好评估投入。对培训效果要及时跟踪评估。评估方法要针对培训目的设置。将评估标准细分量化。用量化的评估标准来对照管理人员结束培训返回到岗位的工作和表现情况。评估结果要记录在册,整理归档。同时,要加大培训投入,保证培训经费。根据制定的年度培训计划,逐项做出每次培训活动的费用预算。通过厂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在经费上给于培训机构一定的物质支持,确保年度培训按计划实施。

人员调查报告篇7

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内分泌科,广东广州 511495

[摘要] 目的 探讨中青年医护人员骨密度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358名20~49岁祈福医院医护人员,使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SAHARA临床超声骨密度仪,筛查其跟骨超声骨密度Z值,使用自行设计的骨质疏松非固有危险因素量表进行资料收集,并与来我院同年龄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150例比较。结果 医护人员组骨密度Z值明显低于体检中心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医护人员组Z小于-1 SD占本组总人数50.3%,Z小于-2.5 SD占本组总人数2.2%,与我院同年龄体检中心病人骨密度Z值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医护人员组与体检中心组非固有危险因素比较,医护人员长期饮用咖啡及体力活动缺乏较体检中心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医护人员组骨密度低于正常的人群中工作年限大于5年的占78.9%。结论 中青年医护工作者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患者不容忽视,其原因可能医护人员特殊工作性质导致长期饮用咖啡、光照缺乏等生活习惯不良有关。

[

关键词 ] 中青年;医护人员;骨密度

[中图分类号] R8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b)-0186-02

[作者简介] 陈先明(1972-),男,汉族,湖北枣阳人,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内分泌临床工作,chen_xming@sohu.com。

骨质疏松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除了人种、老龄、女性绝经、家族史等固有危险因素外,低体重、吸烟、过度饮酒、饮过多浓茶、咖啡、体力活动缺乏、偏食等非固有因素的长期影响,对骨质疏松的形成亦起了重要的作用[1]。目前,中青年人的生活习惯已发生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医护工作者,长期需要饮过多浓茶、咖啡保持精力,加之体力活动缺乏,生活不规律,具有多种骨质疏松的非固有因素。而这种改变是否对骨密度产生影响,目前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调查广州番禺区祈福医院中青年医护人员358名,并填写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4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随机抽取20~49岁医护人员358名,以及本院同年龄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150例。排除既往慢性疾病史患者;长期服用激素病史患者;近1个月内有妊振或哺乳期妇女;有严重心、肝、肾等并发症,或合并有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排除精神病患者。研究对象其年龄、性别、BMI等基线情况见表1、表2。

表12组的基线情况(x±s)

表22组患者的性别比例情况[n(%)]

1.2 筛查方法

使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SAHARA临床超声骨密度仪,筛查其跟骨超声骨密度Z值,参考2011年中国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使用自行设计量表进行资料收集,其收集内容主要包括影响医护人员和同年龄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中骨质疏松非固有的危险因素,如饮用咖啡、光照缺乏、饮酒、吸烟等生活习惯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组间不同变量相关性比较用χ2检验。如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用(x±s)表示,若方差齐,组间比较成组t检验;若方差不齐用t&acute;检验或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骨密度筛查情况

医护人员组与体检中心骨密度Z值相比,医护人员组骨密度Z值明显低于体检中心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医护人员组Z小于-1 SD占本组总人数50.3%,Z小于-2.5 SD占本组总人数2.2%,与我院同年龄体检中心病人骨密度Z值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表4。

2.2 统计医护人员组与体检中心骨质疏松非固有危险因素情况

分析其骨密度低下原因。结果显示,医护人员组与体检中心组非固有危险因素比较,医护人员长期饮用咖啡及体力活动缺乏较体检中心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5。

表5医护人员组与体检中心骨质疏松非固有危险因素情况[n(%)]

2.3 医护人员组骨密度低于正常组180例与骨密度正常组178例对比

分析其骨密度低下原因。结果显示,医护人员组骨密度低下组与骨密度正常组骨质疏松非固有危险因素相比较,骨量低下组长期饮用咖啡较骨密度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其工作年限大于5年的占78.9%,与骨密度正常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6。

表6医护人员组骨密度低于正常组及骨密度正常组原因分析情况[n(%)]

3 讨论

医护工作者工作性质有其特殊性。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及熬夜班,需要保持充沛的精力,而广大医护人员往往长期需要饮过多浓茶、咖啡,加之长期的室内工作、日照及体力活动缺乏,使医护人员具有多种骨质疏松的非固有因素。骨质疏松目前以研究老年患者及绝经后患者为主[3],但骨质疏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4],中青年人群的多种危险因素很可能对老年时产生影响。

但是,目前对中青年人骨质疏松研究甚少,尤其是医护工作者这个特殊群体。本研究通过筛查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中青年医护工作者跟骨超声骨密度(Z-Score)。结果显示,医护人员组骨密度Z值为(-1.13±0.76)明显低于体检中心组(-0.32±0.86),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医护人员组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分别为172例、8例,体检中心组分别为27例、1例,医护人员组Z小于-1 SD占本组总人数50.3%,Z小于-2.5 SD占本组总人数2.2%,与我院同年龄体检中心病人骨密度Z值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医护人员组与体检中心骨质疏松非固有危险因素情况相比中,体力活动缺乏为主要因素,分别为120、53例,各占33.52%、35.33%,且在医护人员组中,与骨密度正常组相比,工作年限大于5年也是骨量低下的最主要因素,所占比例达78.89%,这与王新宴,李毅 ,孔冬梅,等[5]在关于北京地区银行退休人员骨健康情况调查中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医护人员组与体检中心组非固有危险因素比较,医护人员长期饮用咖啡及体力活动缺乏较体检中心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医护人员组骨密度低于正常的人群中工作年限大于5年的占78.9%。导致医护人员骨密度低于正常的原因可能与医护人员特殊工作性质导致长期饮用咖啡、光照缺乏等生活习惯不良有关[6]。因此,关注中青年医护工作者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患者的不良日常生活习惯乃重中之重。

[

参考文献]

[1]Sunita K Sandhu,Geeta Hampson.The pathogenesis, diagnosis,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J].J Clin Patho,2011(64):1042-1050.

[2]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3):2-17.

[3]Alexandra Papaioannou MD MSc, Suzanne Morin MD MSc, Angela M. Cheung MD PhD,2010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 in Canada: summary[J].CMAJ,2010,11:182(17).

[4]Morten Frost, Kristian Wraae, Bo Abrahamsen.Osteoporosis and vertebral fractures in men aged 60-74 years[J].Age and Ageing,2012(41):171-177.

[5]王新宴 , 李毅 , 孔冬梅,等.北京地区银行退休人员骨健康情况调查[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3(8):856-858.

[6]齐小玲.医护人员职业锐器损伤调查与锐器损伤监测情况对比分析[C].Proceedings of China Hospital Association the 18th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Congress of CHA,2011.

人员调查报告篇8

一、整改工作基本情况

各地、各部门在收到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后,及时动员部署,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措施落实,并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认真整改,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宣传培训不断强化。以《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开展了条例集中宣传月等系列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如继续开展法律法规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五进”活动,并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纳入全省“五五”普法的重点内容,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推广普及工作纳入全社会正常化轨道。省市有关部门还将安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了高校和中小学课程。如宁波质监局重点开展了中小学生对电梯、液化石油气瓶、客运索道和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安全的知识宣传,发放图片、光盘宣传资料500余份,进校园60余所,专题讲座6次,11000余名中小学生受到了教育。同时,还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交通、消防安全的宣传。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各地还认真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工程。湖州市提出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对全市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实行全员安全培训的目标。在织里火灾隐患整治期间,市领导亲自组织部署职工培训工作,明确提出“企业业主不经培训考核合格,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员工未经培训考核合格不得上岗”。至2006年底,全省已完成1000余万名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及员工的培训任务。同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各级安监部门认真组织好法定安全生产培训,去年全省共新训、复训、普训企业主要负责人20.5万名、安全管理人员55万名、特种作业人员25万名。

(二)事故隐患得到有效整治。针对事故多发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依法加大执法力度,集中开展了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多合一”建筑等一系列专项整治。各项整治分工明确,措施到位,重点突出,效果明显,一批重大事故隐患得到有效整治。如去年下半年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治理“2006行动”以来,从7月份起,事故高发的态势得到有效控制。宁波市共排查“三合一”企业、“多合一”建筑3229家,完成整改(停业、人员搬迁、技术防范)3070家,整改率达到93.29%,有效地消除了一批火灾隐患。嘉兴市列入省级的2家重大事故隐患、2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均已整改完毕,5家市级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单位中3家已整改到位,1家已新建完工,1家已进入了关闭程序。金华市列入省、市重点整治的各类重大事故隐患整治工作已全面完成。为抓好道路交通事故多发易发点(段)和临水临崖、高落差路段的安全管理,衢州市公安交警和交通部门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有重点、有计划地列出整治方案,分期分批进行治理,安装防护设施。目前全市在上述路段安装钢质护栏79154米、墙式连续护栏4549米、墙式间断护栏74123米、示警桩113106根、新增标志牌10453块。

(三)监管责任更加落实。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完善了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在职责范围内各负其责的领导责任体系,明确了各行业部门的监管职责,突出了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通过层层分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创新考核指标,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如嘉兴市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结果列入“平安嘉兴”和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的考核范畴,并每年两次进行考核,强化责任落实。金华各级政府安全生产责任书签订率达到100%,全市共签订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书25万份,通过设置安全生产工作考核指标,有效推动了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取得了明显效果。同时,各地积极探索建立重大隐患治理的部门联动机制,努力强化大安全的工作格局。

(四)基础工作更为扎实。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得到加强,安全监管机制逐步完善。如丽水市9个县(市、区)都建立了安全生产执法大队,安全监管人员得到逐步充实,从120人增加到153人。衢州市(县、市、区)都建立了安全生产监察大队,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均已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专兼职人员配备基本到位。进一步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着力提高应急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如金华市先后制定和完善了《金华市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金华市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金华市矿山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一系列应急救援文件,建立了危化、矿山行业的应急救援专家库,组建了地下矿山抢险救援队。磐安、东阳、义乌等地有关部门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成功处置了7起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避免了危化品泄漏可能引发的人身伤害事故和周边环境污染。积极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省安全监管局组织编制了《浙江省行业安全生产基本标准编写导则》等企业安全生产规范标准,目前,全省已有5000余家企业开展了安全管理标准化活动,促进了更多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范了安全生产行为。继续实施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分步退出计划和经营准入措施,进一步严格危险化学品、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高危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严把企业准入关。

(五)执法力度逐步加强。各级安监部门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和事故查处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各类事故,加大对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全年立案查处案件比上年增加了40%。嘉兴市2006年仅安监系统就下达事故隐患整改指令书629份,强制措施决定书242份,行政处罚决定书118份,依法立案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69起,并对57起死亡事故进行了责任追究,行政罚款259余万元,行政处分5人,追究刑事责任3人,使一批违法行为和事故责任者受到法律的制裁,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认真探索事故发生规律,努力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转变,如金华市针对危化企业搬迁过程中设备拆迁、地下矿山作业等存在的高风险,及时下发文件,严格督促落实,有效防止了事故的发生。各级安监部门还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对工作程序、工作纪律、处罚自由裁量权等作出明确规定,保障了行政执法的科学性、合法性。

从调研督查情况看,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

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做了大量的工作。整改工作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深化并初见成效。去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5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而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则同比分别有所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并趋于好转。

二、整改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整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我省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事故多发、高发的态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不少深层次问题和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一)事故隐患依然大量存在。虽然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在不断加大,在检查、督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很多问题一时难以根治,事故隐患、屡查屡犯的违规违章情况仍然大量存在。有些隐患触目惊心,稍有不慎,极有可能引发重特大事故。如道路安全设施跟不上快速发展的大交通要求,通村公路安保设施相对滞后,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明显上升;一些危化企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有的甚至已被居民区包围,周边安全间距不足的情况越来越突出,非法生产经营运输危险化学品的现象依然存在;“三合一”企业、“多合一”建筑现象屡禁不止,整治难以到位,反复出现回潮,已酿成几起重特大事故。此外,建筑施工、矿山开采等领域和行业的安全隐患也比较突出。

(二)安全发展理念仍有差距。分析湖州织里“9.14”、“10.21”火灾等事故原因,可以看到,虽然上级政府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层层布置,狠抓落实,但仍有部分基层干部“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不够牢固,对安全生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在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时,决心不够、力度不大。安全工作重视程度、执法工作力度逐级递减的情况仍然普遍存在。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着怕管安全生产的畏难情绪,在政府及部门领导的分工安排中,一般由新上任的、资历较浅的领导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出现了“末位管理”现象。

(三)企业基础条件还相当薄弱。从调查中了解到,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由于产品结构趋同、附加值低、市场单一等原因,多数都处于微赢利状态。这类企业往往安全投入有限,安全设施简陋,安全意识淡漠。不少企业负责人只在口头上重视安全生产,而行动上并不到位,安全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对具体安全工作持应付态度。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一般只注意应招人员的劳动技能,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则不重视。一些员工没有经过必要的安全知识培训就上岗,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任重道远。

(四)安全监管工作仍存在“盲区”。一些地方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满足于一般性的号召和要求,满足于运动式的安全检查和整改,依法监管的常态机制尚未建立。有的地方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的单位和个人处罚力度不大,以少量罚款处罚的较多,甚至存在以管代罚、以罚代刑的现象。基层安全监管力量还很薄弱,有人管、有人会管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以兼职人员为主,监管能力还不能适应监管工作的要求。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单打独斗的现象依然存在。

(五)危化企业的搬迁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虽然大部分危化企业都已完成了搬迁任务,有的也正在实施过程中,但由于受土地、资金等客观因素影响和制约,不少列入搬迁计划的危化企业难以动工建设,限期搬迁的难度越来越大。对此,不少地方要求省里加大支持力度,对列入2007年搬迁计划的危化企业予以特事特办。

三、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一)继续认真抓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法律法规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保障。从调查情况看,凡是法律法规宣传到位、贯彻到位的地方,安全工作就开展得比较好,反之,安全工作就相对比较薄弱,事故发生数、人员伤亡数也比较多。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教育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增强安全法治观念,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在当前市县两级正处于换届期间,要特别注意防止因新老交替而放松安全工作。要继续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使安全生产法律知识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努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继续狠抓安全隐患整治。针对我省当前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继续加大专项整治和事故预防力度,重点抓好危化物品、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专项整治工作。要继续向社会公布一批工矿商贸企业、道路交通、消防重大事故隐患并限期整改;督促危化企业实施规范化管理,认真实施城镇居民密集区内危化品企业搬迁或关闭方案;要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管理,完善临水临涯高落差危险路段、“康庄工程”通村道路安全设施,并坚决打击违章、超速、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努力防范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要认真清理“三合一”企业和“多合一”建筑,限期落实整改措施,谨防火灾等事故的发生和扩大。

(三)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要采取宣传、培训、引导、教育等多种手段,突出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地位,强化企业主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主体意识,进一步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使企业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切实树立“安全即效益”的理念。要结合条例的实施,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加强职工的教育培训,督促和引导企业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活动,加大安全生产新技术、新成果应用的推广力度。

(四)研究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建立监管长效机制首先要有法必依,执法从严、持之以恒。全省各级负责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都要依法加强执法,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追究事故责任。要努力维护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树立安全监管的执法权威。其次要以人为本,防范为主,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在加强全民安全法制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培训,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培训,提高各类人员的安全素质。第三要依靠科技进步,运用优化技术进行监管。要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建立各种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加强动态监控和管理。加大对安全科技研究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广应用安全技术,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安全技术改造,提高预防事故和控制安全风险的能力。第四要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从实际需要出发,建立市级事故应急救援专家组和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制定应急预案,加强装备建设和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对重特大事故的处置能力。第五要努力健全安全生产责任考核体系。要明确职责,分清责任,把安全生产纳入政府政绩、企业业绩考核内容,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切实发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在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上一篇:统计调查方案范文 下一篇:市场分析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