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29 08:29:21

政务市场调研报告

政务市场调研报告篇1

 

   [提要]  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为我国会计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土壤。研究会计理论,规范我国的证券市场,特别是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是当前会计学术界应重视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市场经济和财务报告的规范问题进行探讨。第一部分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需要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规范的问题;第二部分从财务报告规范的性质、行为和影响等方面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对财务报告进行规范的问题;最后一部分归纳了财务报告规范理论给我们的一些启迪。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需要对财务报告进行规范

 

   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主要有两种观点:市场调节论和政府规范论。

   (一)市场调节学说

   市场调节学说认为,如果市场是完全有效的,那么公司的财务报告如何呈报应由市场调节来决定,没有必要做更多规范。支持这一学说的有理论、信号理论和私有合同理论。

    1.理论

    理论认为:公司的投资者与公司的经营者之间存在委托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签定契约来实现的。在签定契约时,双方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契约的实现就是他们的利益最大化的实现。财务报告体现的是经营者管理公司的业绩,是投资者评价公司的经营者是否履行契约的最可靠的依据。因此,公司的财务报告呈报是经营者自愿履行契约的行为。如果有人怀疑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那么投资者可聘请审计师,通过审计鉴证来解决。

   在公司经营者的报酬与公司的利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的前提下,对财务报告的规范越多,公司编制财务报告的成本就越高。因此,公司的经营者就不会赞成市场对财务报告需要规范。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只要他们手中有衡量经营者业绩的依据,即契约中的各项规定很详实有效,他们也不希望对财务报告有更多的规范,因为规范越多,他们支付的监督费用也就会越大。

   2.信号理论

   信号理论源自于市场竞争,市场竞争向供求双方发出产品供销的信号。公司定期向市场呈报财务报告,这也是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产物。如果公司自愿向市场公布财务报告,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越充分,公司的筹资成本就越低,公司就能赢得竞争,带来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个结论已被美国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报告证实。因此,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公司能够向市场公布财务报告的核心。公司自愿呈报财务报告信息有三种情况:经营好的公司,有动机公布公司好的财务信息,因此,这些公司会自愿公布财务报告;经营中等的公司,因为怕被认为经营不好,所以也有自愿呈报财务报告的动机;经营不好的公司,如果不呈报财务报告,就可能被市场默认为是经营不好的公司,因此有压力去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业绩,也会自愿呈报公司的财务报告。

    因此,信号理论认为,市场已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规范公司财务报告的呈报,就不需要再有更多的对公司财务报告的规范。

    3.私有合同理论

    对于上述的两种观点或许有人会提出:公司呈报的财务报告的信息并不能满足个别使用者的需求。对此私有合同理论认为,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设法得到它,即通过签订私有合同或出资去购买。

    如果市场上存在职业的财务分析家,那么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就可以通过与职业财务分析家签订私有合同,来获得需要的信息。如美国证券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另外,信息使用者也可以通过购买专业的报纸或杂志来获得所需的信息。购买时发生的支出,就是信息使用者为获得财务信息所支出的成本。这也可归结为是市场常常利用“看不见的手”,来调节信息产品的供求关系和价格,从而达到对市场上的信息产品进行合理的配置。

    私有合同理论进一步提出,公司的财务报告是一种信息产品,政府并不需要对公司的财务报告的信息如何披露,进行强制性的规范。公司的财务报告如何编制和呈报,完全可以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因此,对公司财务报告的规范应采用放权(Deregulation of disclosure)的政策。

    (二)政府规范论

    政府规范论认为,一个完全有效的市场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因此政府必须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规范,同时,这也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利益的。

    1.市场并不是一个完全有效的,有时往往失灵。有以下三个具体理由:

    (1)如果政府不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规范,那么市场上就会出现生产信息产品的垄断 者。

    如果市场是一个竞争的、但不规范的市场,那么生产的竞争就会带来垄断。其后果是,垄断产品的价格提高了,生产的数量减少了,最后导致市场上产品的短缺,使产品的使用者购买和消费这一产品的成本增加。公司的财务报告在市场上是一种信息产品,它同样符合其他产品在市场上进行竞争的一切规则。因此,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政府应该对财务报告这一信息产品进行规范,才能有效抑制信息产品生产垄断者的产生,降低全社会信息产品的购买和使用的成本。

    (2)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的失误,会导致财务报告的信息的质量下降。

    尽管公司有向市场自愿公布财务报告的动机,但是如果政府不对财务报告进行规范,就可能会影响到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因为公司经营者对财务报告编制的方法的选择性一般较大,各公司间的财务报告的信息的可比性较差,如果没有统一的财务报告信息规范的标准,就市场的总体来看,财务报告信息就会失去可比性,导致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不高和有用性程度的下降。而如果审计师在审计时缺乏统一的审计依据,则可能导致审计的失误,即没有发现公司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的财务报告的信息的质量问题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要依靠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而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建立的信心来自于高质量的财务报告的信息。因此,政府必须对财务报告进行规范,使会计信息能够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

    (3)公司财务报告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

    公司的财务报告作为该公司会计的信息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最明显的有两个:一是消费的非排他性;二是生产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表现为可以被所有与它相关的使用者免费使用,因此它的生产成本往往得不到合理的补偿。如果在一个市场生产的产品是可以被消费者进行免费使用的,那么生产者就不愿意生产这种产品,导致这种产品在市场上的短缺,这就是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的表现。显然,如果会计信息产品是短缺产品,这样的状况是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的,因此政府必须对财务报告进行规范,以防止和解决信息产品的短缺问题。

    但是这样做也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即规范所带来的成本应由谁来承担。如果由政府承担,就成为政府对财务报告信息呈报的公司的一种“补贴”,这会导致公共产品的生产过剩;如果由公司承担,就会增加公司的经营成本,公司则不会赞成政府这样的规范。对于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我们将在本文的第三部分讨论。

    2.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社会经济利益的驱动,要求政府对公司财务报告进行规范。

    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能够使全社会的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使社会获得最大的利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仅依靠市场的调节是不够的,政府必须对市场进行必要的规范和调整。因为在一个不规范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和使用者各自所拥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如果不纠正这种信息的不对称,那么市场的竞争就可能不公平。对此,政府规范学说认为,规范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使市场上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具有对称的信息;法典理论解释:规范就是为了解决社会各个集团之间的利益的合理分配。规范具有公开性和民主性。因此,对财务报告进行规范,是完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利益的。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对财务报告进行规范

    (一)财务报告规范的性质

    对公司财务报告进行规范,看起来是一种经济行为,实质也是一种政治行为。规范本身具有政治行为的性质,它与政府行为具有密切的关系。如我国对财务报告规范机构主要是政府,财政部代表国家政府行使规范的职能。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尽管是一个民间组织,但得到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强有力的支持。SEC是美国的一个准立法机构。1973年SEC公布的第150号公告(ASR150),阐述SEC与FASB的关系。“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通过其公告和解释性文件所颁布的原则、标准和实务,将由本委员会作为具有重要的实质性的支持来加以考虑,而那些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告相对立的意见将被认为不具有这方面的支持。”

    (二)财务报告规范的行为

    财务报告规范的行为是指参与制订规范的主体的行为。规范的成功与否,规范的参与者就显得特别重要。特别是政府作为财务报告规范的主要参与者,对规范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以美国为例,FASB在制订会计准则的过程中遵循的程序是,准则的起草、准则的讨论、举行听证会、投票表决。而最后准则是否能够在市场上由各公司采纳,取决于SEC的认可程度。从美国的历史看,国会和SEC都曾有否定FASB已制订的会计准则的先例。SEC的官员曾这样认为,由民间组织FASB制订会计准则、然后由SEC批准会计准则的实施,这是最好的模式,因为既能发挥专家在制订中的作用,又能体现准则实施过程中所必须的政府的权威性。而我国的财务报告的规范主体是政府,这样的规范主体显然代表了我国国家和政府的利益。

    (三)财务报告规范的影响

    财务报告规范的影响是指财务报告规范实施的后果。财务报告规范的实施会影响到方方面面的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涉及到他们各自的经济利益。

    Watts and Zimmerman(1978)的实证研究表明,对于即将公布的规范财务报告的新准则,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的影响是不同的:1.对于政府来说,政府一般会支持新准则的制订与实施,以更好地规范市场经济的运行。2.对于公司的经营者来说,如果新准则能够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收益,那么公司的经营者会积极地应用新准则;反之,则会反对应用新准则。3.对于审计师来说,在一般的情况下,审计师会支持新准则的应用以减少审计师的审计风险。但是,如果新准则要求公司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越多,那么审计的风险就会越大,审计师就可能反对新准则。4.对于财务报告信息的免费使用者(Free-riders)如财务分析家来说,他们一般都会支持新准则的应用,并希望新准则越多越好。在这种情况下,准则的制订者就应十分谨慎,因为财务报告的规范越多,就意味着公司编制财务报告的成本就越大,这些成本应由谁来承担?这是准则制订者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报告规范理论给我们的启迪

    (一)在制订财务报告规范时,必须要考虑它所产生的经济后果

既然财务报告规范的主体是政府,它的行为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不是经济行为,那么规范所产生的影响有多大、经济后果如何就应成为规范时最重要的问题。如美国把财务报告规范研究归为“会计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of Accounting)。在美国会计学术界,如何规范财务报告、改进财务报告已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主流。

    我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形成和财务报告的规范的探索阶段。1992年至今的8年中,我国颁布了十多个会计准则,但对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产生的经济后果、经济影响,会计学术界却研究得不多。如我国在八十年代初就引进了西方国家固定资产采取加速折旧的思想,但至今在企业的会计实践中却应用得并不广泛;稳健性原则是西方会计中常采用的一个基本原则,但为什么在我国应用时有些企业愿意采纳,有些企业却不愿意采纳;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采用会计准则来规范公司的财务报告,可使公司会计人员有更多的选择公司会计政策判断机会,但我国会计准则实施后也会产生如此的影响吗?

    笔者十分赞成刘峰、李少波(2000)的观点。他们撰文认为当前我国在制订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可归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会计理论的研究不够而引起的知识存量不足,对会计准则制订产生不良影响;二是我国制订和公布的各项会计准则都体现了很强的英美取向,即会计准则无论在外表上还是在具体内容上,都借鉴了英美模式。他们认为:我国目前为止的会计研究总体水平不高,很多研究是对同一问题在低水平上的重复。

    (二)重视对公司财务报告规范所产生的成本,解决好“公共产品”的成本分配问题。

    公共产品的成本分配问题,是由政府对公司财务报告的规范具有强制性这一特征所带来的。如果规范财务报告的准则过多,就会带来公司编制财务报告的成本的增加和准则在应用上的困难。尽管人们认为美国是一个对公司财务报告规范比较完善的国家,但是美国也有许多会计学家批评FASB制订的准则过多,目前FASB制订的准则有130多个,每年的费用高达1500万美元,制订的成本过大。我国在制订准则的过程中必须引以为戒,不能认为制订的准则越多越好,也不能认为大、中、小公司都必须应用同一的准则,更不能认为所有的企业都应与国际接轨。会计准则的制订和实施应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以减少不合理的成本的支出。另外,过去对于“公共产品”的成本分配问题,会计界研究的不多。SEC曾设想:随着财务报告规范的增多,编报成本的增加部分应由财务报告信息的使用者来承担。但究竟如何操作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松年,薜文君.(1999).《论财务报告的改进》.《会计研究》第7期

    2.刘峰,李少波.(2000).《会计理论研究对我国会计准则制订的影响》.《当代财经》第6期

    3.冯淑萍.(1999).《市场经济与会计准则》.《会计研究》第1期

    4.葛家澍.(1999).《美国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讨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会计研究》第5期

    5.汤云为,钱逢胜. (1999).《会计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6.Harry I.Wolk,Michael G.Tearney,(1997).ACCOUNTING THEOTY,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an ITP Company

    7.吴联生.(2000).《美英日法上市公司会计报告规范体系一般模式》.《外国经济与管理》第2期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政务市场调研报告篇2

关键词:财务报告 市场经济 会计信息 规范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需要对财务报告进行规范

1、理论:公司的投资者与公司的经营者之间存在委托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签定契约来实现的。在签定契约时,双方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契约的实现就是他们的利益最大化的实现。财务报告体现的是经营者管理公司的业绩,是投资者评价公司的经营者是否履行契约的最可靠的依据。因此,公司的财务报告呈报是经营者自愿履行契约的行为。

在公司经营者的报酬与公司的利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的前提下,对财务报告的规范越多,公司编制财务报告的成本就越高。因此,公司的经营者就不会赞成市场对财务报告需要规范。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只要他们手中有衡量经营者业绩的依据,即契约中的各项规定很详实有效,他们也不希望对财务报告有更多的规范,因为规范越多,他们支付的监督费用也就会越大。

2、信号理论:信号理论源自于市场竞争,市场竞争向供求双方发出产品供销的信号。公司定期向市场呈报财务报告,这也是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产物。如果公司自愿向市场公布财务报告,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越充分,公司的筹资成本就越低,公司就能赢得竞争,带来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个结论已被美国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报告证实。因此,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公司能够向市场公布财务报告的核心。公司自愿呈报财务报告信息有三种情况:经营好的公司,有动机公布公司好的财务信息,因此,这些公司会自愿公布财务报告;经营中等的公司,因为怕被认为经营不好,所以也有自愿呈报财务报告的动机;经营不好的公司,如果不呈报财务报告,就可能被市场默认为是经营不好的公司,因此有压力去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业绩,也会自愿呈报公司的财务报告。

3、政府规范论认为,一个完全有效的市场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因此政府必须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规范,同时,这也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利益的。

1)市场并不是一个完全有效的,有时往往失灵。有以下三个具体理由:

(1)如果政府不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规范,那么市场上就会出现生产信息产品的垄断者。

(2)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的失误,会导致财务报告的信息的质量下降。

(3)公司财务报告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

2)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社会经济利益的驱动,要求政府对公司财务报告进行规范。

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能够使全社会的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使社会获得最大的利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仅依靠市场的调节是不够的,政府必须对市场进行必要的规范和调整。因为在一个不规范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和使用者各自所拥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如果不纠正这种信息的不对称,那么市场的竞争就可能不公平。对此,政府规范学说认为,规范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使市场上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具有对称的信息;法典理论解释:规范就是为了解决社会各个集团之间的利益的合理分配。规范具有公开性和民主性。因此,对财务报告进行规范,是完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利益的。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对财务报告进行规范

1、财务报告规范的性质

对公司财务报告进行规范,看起来是一种经济行为,实质也是一种政治行为。规范本身具有政治行为的性质,它与政府行为具有密切的关系。如我国对财务报告规范机构主要是政府,财政部代表国家政府行使规范的职能。

2、财务报告规范的行为

财务报告规范的行为是指参与制订规范的主体的行为。规范的成功与否,规范的参与者就显得特别重要。特别是政府作为财务报告规范的主要参与者,对规范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以美国为例,FASB在制订会计准则的过程中遵循的程序是,准则的起草、准则的讨论、举行听证会、投票表决。而最后准则是否能够在市场上由各公司采纳,取决于SEC的认可程度。从美国的历史看,国会和SEC都曾有否定FASB已制订的会计准则的先例。SEC的官员曾这样认为,由民间组织FASB制订会计准则、然后由SEC批准会计准则的实施,这是最好的模式,因为既能发挥专家在制订中的作用,又能体现准则实施过程中所必须的政府的权威性。而我国的财务报告的规范主体是政府,这样的规范主体显然代表了我国国家和政府的利益。

3、财务报告规范的影响

财务报告规范的影响是指财务报告规范实施的后果。财务报告规范的实施会影响到方方面面的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涉及到他们各自的经济利益。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报告规范理论给我们的启迪

1、在制订财务报告规范时,必须要考虑它所产生的经济后果

我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形成和财务报告的规范的探索阶段。1992年至今的8年中,我国颁布了十多个会计准则,但对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产生的经济后果、经济影响,会计学术界却研究得不多。但至今在企业的会计实践中却应用得并不广泛;稳健性原则是西方会计中常采用的一个基本原则,但为什么在我国应用时有些企业愿意采纳,有些企业却不愿意采纳;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采用会计准则来规范公司的财务报告,可使公司会计人员有更多的选择公司会计政策判断机会,但我国会计准则实施后也会产生如此的影响吗?

2、重视对公司财务报告规范所产生的成本,解决好“公共产品”的成本分配问题。

公共产品的成本分配问题,是由政府对公司财务报告的规范具有强制性这一特征所带来的。如果规范财务报告的准则过多,就会带来公司编制财务报告的成本的增加和准则在应用上的困难。尽管人们认为美国是一个对公司财务报告规范比较完善的国家,但是美国也有许多会计学家批评FASB制订的准则过多,目前FASB制订的准则有130多个,每年的费用高达1500万美元,制订的成本过大。我国在制订准则的过程中必须引以为戒,不能认为制订的准则越多越好,也不能认为大、中、小公司都必须应用同一的准则,更不能认为所有的企业都应与国际接轨。会计准则的制订和实施应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以减少不合理的成本的支出。另外,过去对于“公共产品”的成本分配问题,会计界研究的不多。SEC曾设想:随着财务报告规范的增多,编报成本的增加部分应由财务报告信息的使用者来承担。但究竟如何操作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松年,薜文君.论财务报告的改进.会计研究[J].1999,第7期;

[2]刘峰,李少波.会计理论研究对我国会计准则制订的影响. 当代财经[J].2000,第6期;

[3]冯淑萍.市场经济与会计准则.会计研究[J].1999)第1期;

[4]葛家澍.美国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讨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会计研究[J].1999,第5期;

[5]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政务市场调研报告篇3

市政协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常委会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会议期间,常委们认真听取了市发改委关于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情况的通报,8个调研组作了大会发言,大家就如何进一步转变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了协商讨论,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专题常委会非常重视,市委书记夏望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飞飞出席了今天上午的会议。夏望平书记在听完8个调研组发言后作了重要讲话,他对市政协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调研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要求,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政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张传才主席在主持会议的讲话中,对做好政协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对两位负责同志的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在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根据市政协主席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本次专题常委会作简要的小结。

一、认真做好专题常委会的各项准备工作

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调研是今年市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把调研工作做好做实,取得成效,更好地体现政协特色,我们着重做好两项工作。

一是精心选择课题。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建言献策,是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总书记今年年初考察安徽工作时的一个重点,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反复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促进*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质量提高的好势头,“三年中变化”业已实现,“五年大变化”指日可待。作为欠发达地区,我们依然存在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为摸清我市在经济发展方式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紧紧围绕十七大提出的“三个主要转变”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年初,市政协主席会议经认真研究决定,在第二季度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调研,并召开专题常委会议,协商讨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在市政协二届四次全会上,委员们在讨论中对这项工作表示认同。委员们普遍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中央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也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市政协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调研并召开专题常委会,可以说是抓住了参政议政的关键。

二是扎实组织开展调研。调研课题确定后,市政协成立了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常委会议筹备工作小组,在主席会议领导下开展工作。为选好调研子课题,找准调研的切入点,使调研内容更贴近市情,我们专门召开了有市发改委、农委、经委、招商局、科技局、环保局、商务局和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调研内容的范围。调研内容涉及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深化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等问题,基本涵盖了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的主要方面。市政协各专委会及政协办公室、县区政协、市各派、工商联共组成22个课题组承担了调研任务。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调研组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通过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调研。在掌握大量情况的基础上,调研组去粗存精,认真分析,充分论证,力争调研报告切合*实情,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最后形成了24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

二、为推进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建言献策

这次调研共形成24篇调研报告,其中8篇作大会发言,16篇作书面发言。24篇调研报告和常委座谈讨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围绕推进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是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促转变。针对我市产业的总体结构不尽合理,二、三、一产业格局还处于较低水平现状,调研报告建议,要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要树立二产当先理念,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发展新型工业。要编制一个建立现代工业体系的总体规划,突出大项目及大企业带动和名牌发展两个战略,建好行业生产要素服务、公共产品服务和企业科技创新三个平台,营造争先创业的文化环境、诚信为本的经营环境、成本洼地的产业环境、自然和谐的投资环境等四个环境,在招引重大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园区建设、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五个方面求突破。二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着力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三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研究与开发、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法律、会计、信息咨询、职业培训等生产业,继续发展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险、社区服务、旅游、商贸流通、餐饮等消费业。

二是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促转变。*的发展,不仅要依靠自身,还要广泛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借助外力增强*发展动力。调研报告建议,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着力构建省会经济圈,加快融入“泛长三角”,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方法、新机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区域发展分工,做到优势互补,强化自身。一是突出发展优势产业。招引外地的项目、资金、技术、人才,把电缆、化工、造船、采掘、建材、旅游6个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把6个省级开发区和60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培育成发展新型工业的重要载体。二是突出区域合作的环境建设。要加强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为区域合作创造好的硬环境。要强化服务意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审批项目和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为区域合作提供好的软环境。

三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转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针对我市传统产业比重大,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不高的实际,调研报告建议,坚持高新技术产业化与传统产业高新化并重,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形成后发优势,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要加快新技术新成果在各产业的推广应用,支持企业与市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相关协作,争取高新技术成果,攻克技术难题,引进高层次人才。要抓好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建设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人才支撑。民营经济是我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报告建议,要强化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意识,通过创新把企业做大做强;建立企业产学研结合机制,设立研发机构,将引进的技术加以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建立灵活的引进使用人才机制,采取聘用、暂聘、借用、试用、招标等多形式多渠道利用人才,发挥他们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四是搞活流通扩大内需促转变。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调研报告在分析我市农村流通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后,建议要加快农村流通服务业发展,逐步把城市的商贸服务业态、流通方式、经营模式推广到农村,优化农村流通业态结构和空间布局。要通过招商引资,运用政策手段和市场方式,发展农村城镇店、超市、便民店,形成合理的农村流通服务网点建设体系。要整合优势资源,培育龙头市场,建设一批档次高、批量大、辐射广、功能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综合市场。要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提高连锁经营覆盖率和农村商品统一配送率的同时,把农家店的经营范围扩大到科技图书、药品、电信服务、代购、代销、代储等领域,提升服务功能。

五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转变。我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调研报告在指出目前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经营粗放、追求短期利益、管理相对滞后、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破坏等问题后,建议要严格执行规划,促进科学开发。规范矿业秩序,严禁非法开采。鼓励开发企业采用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控制污染,走科学开发、高效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资源开发之路。要延伸产业链条,促进深度开发,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开发。资源开发项目要坚持环境准入条件,对新上项目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要纳入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方案,已上项目没有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的,要责令限期整改。调研报告还就淘汰高物耗、高能耗的落后生产能力,节能减排,控制点面源污染,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废旧物品回收再生利用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提出了建议。

六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转变。调研报告对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建议。建设生态城市,一要认真落实《*生态市建设规划》,切实将规划具体落实到城市的道路、建筑、景观、住宅等项目的设计和建设中。二要加强城市管理,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对不利于生态城市建设的行为要依法严管。三要加大生态城市建设的宣传力度,强化市民建设生态城市的意识,形成共识,齐心协力共建生态城市。

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狠抓农田基本建设,完善农村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发展夯实硬件基础。要创新发展思路,用工业理念谋化农业发展,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带动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要加强科技与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支撑新农村建设。

三、继续发挥政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

市政协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研,并召开这次专题常委会,只是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言献策迈出了第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今后市政协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更多地关注和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宣传者。我们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中央、省市有关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针政策,利用政协联系广泛、代表性强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实际,大力宣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倡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导更多的群众投身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去,促进*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

2、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支持者。在各相关职能部门和事业单位工作的政协委员,要以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己任,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能,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等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同时,要多思考、多探索,为加快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建言献策。

3、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实践者。在企业的政协委员,要在企业的结构优化升级、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动脑筋想办法,为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做出努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城市,离不开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作为政协委员,我们更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行动来推动我市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

政务市场调研报告篇4

全球开源解决方案的领导者红帽公司(NYSE:RHT)宣布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个由政府牵头建立的云计算中心的技术提供商。这是红帽公司旨在促进开源技术在中国的进一步应用而发起的开源协作创新力计划(OSCI)项目的一部分。

广东云计算中心是由佛山市南海科枝局依照中国政府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工业化的政策创建的。中心设在广东金融服务与高科技区,为当地汽车、家具和陶瓷等行业的公司提供服务。

红帽公司总裁兼CEO卫赫士说:“红帽对于成为中国第一家由政府牵头建立的云计算中心的平台提供商深感骄傲。在全球范围,红帽因为其红帽企业Linux极为适合云计算环境而在云计算中具领导地位,同时也致力于建设充满活力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生态系统。当前,多数顶级云提供商都选择了开源,而且像广东云计算中心那样,采用了红帽技术。”

红帽技术为中国第一家政府云计算中心提供动力

2009年8月1 5日上午,由《银行家》杂志推出的“2009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在北京盛大。来自金融机构、研究机构、新闻媒体等单位的代表200余人出席了盛况空前的会。中国社科院原常务副院长王洛林等权威专家为获奖银行颁发了奖项,到会嘉宾还就“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由《银行家》杂志主编,自2005年首份评价报告以来,该评价指标以其科学性、权威性、公正性等日益受到业内外的关注和认可。

上海版“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

目前,权威调研机构中怡康时代市场调研公司了2009年1-5月空调市场销售监测报告,报告显示:国产变频市场占有率超过75%,三倍于外资品牌;在国产品牌中,美的以24.9%的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为格力与海尔两品牌之和,在国内外品牌中呈现出一枝独秀的局面。在变频空调畅销型号排行榜中,美的占据了四强。由于2009冷年即将结束,业内普遍认为此时出炉的这份报告显示2009年变频空调行业大局已定,国产品牌以绝对优势完胜。

根据家电下乡信息系统显示,美的下乡空调销售额第一。商务部家电下乡信息系统登录数据显示:截至6月50日,美的空调以33.53%的市场占有率雄居家电下乡空调销售额第一位,河北,山西、江苏等众多市场美的下乡空调份额高达50%以上,吉林等地占有率更是突破80%,实现绝对垄断。近日公布的家用空调运行研究报告(北京智信道咨询公司)显示,从去年9月到今年5月期间,格力电器销量为1184万台,美的电器达1135万台,青岛海尔307.8万台。

2009年,美的先是联合中国家电维修协会培训10000多名专业变频空调服务工程师,应聘上岗。又科学预见了2009年6-7月的炎热天气,做好了产品和服务人员的储备,打了一场漂亮的“供应战”。据国美与慧聪邓白氏研究公司联合调研,美的空调使用满意度和售后服务满意度双第一。

政务市场调研报告篇5

一、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

(一)成立市区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在区政府领导下开展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协调工作。由分管商贸服务业工作的副区长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区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区经信(商务)局局长任副召集人,成员由区委宣传部、区经信(商务)局、物价局、公安局、财政局、农委、卫生局、工商局、质监局、统计局、监察局及各街道负责人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区经信(商务)局,负责日常工作。

(二)区联席会议职责:

1.指挥协调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工作;

2.根据市场形势,判断生活必需品供求状态,提请政府决定实施和终止应急行动;

3.研究、协调应急工作的有关事项和问题;

4.及时向同级政府报告事态变化情况,由区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

5.组织落实市、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应急协调任务。

(三)部门分工:

区经信(商务)局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具体负责和应急工作联席会议、市商务局的工作联系、衔接,以及市场供应应急工作的综合协调和部门衔接,负责组织应急供应商品的调剂、销售等工作,完成区人民政府、联席会议和上级商务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区物价局加强价格监督管理,必要时实施价格干预等紧急措施,开展价格监督检查,坚决打击价格违法行为,保持市场价格稳定;区公安分局负责维护生活必需品供应场所的治安秩序,及时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犯罪活动;区财政局负责保障市场供应应急事项所需的有关费用;区农委负责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组织农产品、畜产品和水产品的生产、供应;负责种植、养殖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督;区卫生局负责对宾馆、饭店等餐饮服务单位的卫生监督管理,处理食品污染及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区工商分局负责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进行市场监管,查处流通领域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案件,严厉查处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经营活动,维护市场秩序;质监局负责生产环节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和生产、流通环节的计量监督管理工作,严厉查处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活动和生产、流通环节的计量违法活动;区统计局负责供应商品的统计工作,及时报告;区监察局负责对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监察;区委宣传部负责按有利于市场稳定的原则组织宣传报道;各街道要维护好辖区内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确保辖区内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

二、市场异常波动

生活必需品市场异常波动是指因突发严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战争、恐怖袭击或其他突发事件造成的粮食、食用油、肉类、蔬菜、禽蛋、水产品、食盐、纯净水、成品油等生活必需品供求关系突变,在较大范围内出现市场供应紧缺,导致居民生活必需商品价格一周内上涨30%以上或出现较大面积商品脱销。

三、监测报告和预警

(一)区经信(商务)局负责建立生活必需品监测预警系统,实行信息报送制度。根据区政府和市商务局的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全区监测工作方案,组织监测粮食、食用油、肉类、蔬菜、禽蛋、纯净水、成品油等生活必需品供求情况,建立市场监测网络,管理监测网络的运行。各街道、经管部门负责组织、督导监测样本企业按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报送有关数据信息,并负责组织开展对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的监测,组建监测网络,深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综合超市和其他商品销售场所,现场观测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变化情况。按照有关程序和时限及时报告早期发现的隐患及可能发生的市场异常波动。

(二)经信(商务)部门实行市场异常波动报告预警制度。大型批发市场、大卖场和商业零售企业如出现抢购,导致居民生活必需商品价格一周内上涨30%以上或出现严重断档脱销现象,应当在1小时内向所属区经信(商务)局报告;区经信(商务)局监测到市场异常波动或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力量进行调查核实,经确证,在1个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市商务局报告。并报告区联席会议,并由联席会议组织有关单位研究启动应急预案。

四、应急处理

(一)市场异常波动发生后,由区经信(商务)局向联席会议提出应急方案,联席会议提请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各有关部门在联席会议领导下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实施应急处理。

(二)区经信(商务)局协调各街道经管(商务)部门加强对市生活必需品市场动态监测,实行日报告制度,同时督促各街道经管(商务)部门加强对市场的巡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联席会议和市商务局报告。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三)区宣传部门及时协调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报道政府负责人向社会通报市场供求状况,消除消费者心理恐慌,正确引导消费,稳定民心。

(四)区经信(商务)局督促流通企业、供应商积极组织货源,动用商业库存,保障市场供应。

(五)区经信(商务)局负责向市商务局提出、并根据市商务局的统一部署,按市场异常波动发生前的合理价格从周边未发生市场异常波动的地区紧急组织调集生活必需品、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

(六)动用市级储备商品投放市场。区经信(商务)局根据实际情况,按程序向市商务局申请动用市级储备向市场投放储备商品。

(七)紧急组织生产能力,在部分地区暂时实行指令性生产。

(七)情况特别严重时,实施政府干预手段,限制商品价格及销量,在重点地区对食品等生活必需品暂时实行统一发放,分配和定量销售。

五、保障措施

(一)区城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事项所需的有关费用从区级财政专项资金中解决。在具体使用时,按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由区联席会议提出具体意见和使用规模,报区人民政府同意后,由区财政局审核拨付。

(二)建立城市重要生活必需品应急供应和运输网络。区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落实紧急状态下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征购、加工、运输和投放工作。

(三)公安、工商、质监、物价等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谋取暴利、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以及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损害消费者利益等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从重从快惩处。必要时实行价格干预或紧急措施。

政务市场调研报告篇6

在十报告中,有一句总括性表述:“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

据此前曾参与十报告建议性课题研究的专家透露,其中有关“改革布局”的诸多阐述,实际上已经暗含对未来大部制改革的思路。

大部制新端倪

今年初,国家行政学院即开始着手一项内部的重点课题研究,核心内容是就十报告中的“改革布局”提出建议参考。

作为隶属国务院的一个智囊机构,国家行政学院一直将解决“行政职能的碎片化”作为研究领域。其中,有关大部制改革的相关课题,自2008年国务院机构调整以来,备受各界舆论关注。

参与上述十报告改革建议研究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时红秀,是研究行政改革问题的专家。他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他们年初提出的某些建议,与十报告中提及的许多改革论述相仿。“当然,报告的表述权威且更加规范”。

时红秀发现,如果对报告中的某些表述作进一步引申,则可能瞥见大部制改革下一步的某些端倪。

如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一节,十报告提出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

这或许意味着,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将成为今后大部制改革破解行政体制障碍的一项重要措施。

“体制”和“机制”的内涵并不一样。机制是对原有机构的权力分工进行协调,体制则是对机构本身的职能做出调整。相比之下,机制建设比体制改革的阻力要小得多。

以金融业“一行三会”为例。长期以来,有关金融大部制的提法一直存有争议。曾有人主张,中国应该效仿当前美国模式,对银行、证券和保险实行混业监管。但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金融混业监管模式屡遭诟病。甚至有人认为,华尔街之所以出问题,恰恰是因为这种混业监管模式,给证券、保险和投行提供了上下其手的机会。

然而,金融监管职能的碎片化,确实也降低了行政效率。比如发行企业或地方债券,按照中国现行体制,需要经过发改委、银行和银监会审批。如果在公开市场发行,还要经过证监会审批。这一体制性设计,可能影响地方和企业的融资。

鉴于此,既要推动金融业大部制,又要维持一行三会的既定格局,争议双方最终结果,可能是加强跨部门协调的机制化建设。

“首先在机制上要保持相互通气,摒弃各自为政;其次又不至于伤筋动骨。”这一旨在减少阻力的改革路径,显得更符合当前中国国情。

十报告还提出:“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

有专家注意到,“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表述,有别于过去人们常说的“财权和事权相匹配”。虽一字之差,却意味深刻。它明确了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原则,即坚持单一制国家的原则,财权不下放。地方财力不足,中央可以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予以安排。

目前,在分税制体制下,各地方仍旧设有国税和地税两套机构。时红秀说,对国税系统和地税系统有无可能朝合并的方向进行“大部制”改革,一些专家已给予了关注和研究。

十报告中有关“公共财政体系”的相关表述还留下一个悬念,那就是财政部的职能调整问题。业界专家普遍关心的是财政预算的监管。

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财政部门是一个“出纳”的角色。具体“分盘子、切块”的财政预算工作,由当时的计委负责,财政负责落实。后来发改委越来越部门化,重点是搞项目审批。财政慢慢开始主导预算。在专家看来,这实际上是与发达国家建立的现代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有距离。

比如,在美国,财政部可以管宏观调控、货币监理和金融市场,等等。“几乎什么都能管”,但就是不能管预算。预算由国会来主导,设有专门的预算管理办公室;而在中国,预算编制在财政部。在专家看来,如果对财政预算制约不足,“可能就会是个问题”。因而下一步,可能会是如何处理好“国家财力的统管和分管问题”。这也是一些学者研究讨论的问题。

稳字当先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时红秀一贯主张在某些重点领域,如交通、市场监管、金融、财政和文化等领域,率先展开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并寻求的新突破。他将这些观点悉数呈现在年初的十报告建议性课题研究报告中。

十报告对行政体制改革有着宏观和原则性表述。报告指出:“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同时,在改革的总体方法和路径上,报告提出诸多关键词,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和“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等等。

在专家看来,这些关键词中,显然已包含了对大部制改革下一步的思考。

“过去搞开发区、搞重大项目,成为建设型政府;后来又强调对各类经济活动的指导和审批,变成了管制型政府。现在,十报告明确提出,今后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做一个服务型政府。这就明显与以往区分开了。”

总体来看,十报告渗透出的大部制改革思路,“稳”字令人印象深刻。专家分析,前期的大部制改革实践中,还有一些暴露出来的问题需要理顺。“总结前期经验和不足”将是继续推进大部制改革的重要工作。

有专家举例说,在医疗和教育改革领域,人们习惯于将医疗、教育当成公共产品,认为提供医疗和教育通通都“应该由政府来干”。实际上,如果从可分性、消费不竞争、收益排他性三个基础经济学指标来衡量,教育和医疗都还不能绝对地算作公共产品。也就是说,“在某个方面、某个层面市场也是可以发挥作用的”。

对医疗和教育属性的认知不一,会影响这些领域的大部制改革。目前,卫生部门内既有医政管理部门,又有医疗监管部门。各省市区只有9个省市区成立了医疗监管部门,其他的大都还是医政部门。然而,政府办医院和政府监管医院,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这就形成了该领域大部制改革进程中,一道棘手的难题——管办不分。

应当说,“深化对大部制改革的认识”,仍将是未来改革进程中需反复强化的一项内容。时红秀此前曾撰文:大部制改革本身并不是目的。政府部门是大而少(即由较少但更综合的部门组成)还是小而多(即较多但更专业化的部门组成),取决于行政资源配置是否在不损害市场功能的同时对市场实现了有效的监管,是否在充分激发全社会活力的同时向社会提供高效率的公共服务。

国土资源部一位司长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达他对大部制改革的审慎意见:“在科学发展的关键时刻,如果把国土资源部简单分开,或许会给发展带来伤害。”

在这位司长看来,如果把国土资源切碎,比如把耕地保护给农业部门,把规划给建设部门,可能会给耕地保护和发展都带来影响。他认为,只有捆到一起,才能更好地实现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的平衡目标。

政务市场调研报告篇7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听民意、聚民智、惠民生、谋发展,通过广泛听取市民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组织市政府部门负责人公开述职、请市民代表对政府工作进行评议,不断提高政府感知群众期盼、服务公众需求的能力和水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二、活动内容

(一)广泛征集市民意见建议。在xx政务网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同时开通意见建议征集专栏,同步链接各大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倡导市民以实名方式,重点就经济社会发展(如招商引资、“双创”、“一业一策”、“双百千”行动、融入“一带一路”、“三去一降一补”等方面)、城市治理(如建设美丽xx三年行动等方面)、文化创新、生态文明、科技引领、政府建设等提出意见建议,并组织部分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激励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广泛参政议政,共谋xx发展。根据意见建议的不同特点,研究提出具体办理意见,尤其是针对性强、参考价值高、可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要充分吸纳进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来年工作谋划和政策研究过程中,并在起草政府工作报告中加以借鉴吸收。意见建议的办理情况通过xx政务网专题栏目向社会反馈。

(二)组织市政府部门负责人述职报告会。组织47个市政府部门进行年终述职,其中,市政府研究室、市人防办在市级机关内部进行述职和评议,其他45个部门进行公开述职,共分为4个组,每组用时约半天,每个部门限时10分钟。述职部门主要报告本年度业务职能目标等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市民意见建议办理情况、存在问题及明年打算等,报告内容要突出群众关切、市民关注的事项,更接地气,更能回应社会热点。在述职报告会前向社会公开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年度目标、书面述职报告等,并通过各大媒体及相关微信公众号对各部门一年主要工作进行展示。述职报告会将通过xx电视台、xx人民广播电台、xx网络广播电视台、xx新闻网、掌上xx和爱xx手机客户端等全程直播。

(三)接受万名市民代表评议。通过随机抽取、组织推荐和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优化市民代表构成,邀请1万名市民代表分别在市级主会场以及各区(市)和xx高新区分会场,现场听取各部门述职报告,采用无记名的方式现场填写并提交评议票,每组发放评议票2500张。同时,组织填写社情民意调查问卷等。市民代表的评议票当场回收、密封,主会场与分会场评议票混合后由第三方汇总统计,评议结果计入市政府各部门全市综合考核成绩。

三、实施步骤

(一)启动筹备阶段。印发活动实施方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网上公布市政府部门年终述职报告。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建议。接受市民代表报名,完成市民代表的遴选、确定。做好主会场和分会场的技术保障。

(二)报告评议阶段。组织市政府部门述职报告会,接受市民评议。

(三)办理总结阶段。研究办理意见建议并反馈,评选优秀建议,对意见建议办理情况进行第三方评估。完成评议结果的汇总统计。

(四)各区(市)各自组织开展面向本辖区居民的“三民”活动。

四、责任分工

为确保活动顺利实施,建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公厅、市统计局、市政府研究室、市电政信息办、市政府新闻办、市网络办、xx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xx高新区管委等单位和各区(市)政府负责人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设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文字材料、技术保障、监督检查、新闻宣传、意见建议办理等工作组。

各单位职责分工:市政府办公厅负责活动统筹协调、会场监督等工作;市统计局负责市民代表遴选、统计汇总等工作;市政府研究室负责领导讲话、活动简报、工作总结等文字材料起草工作;市委市政府局负责主会场稳定工作;市公安局负责主会场内外的安全保卫和资格审查等工作;市电政信息办负责网上信息、网站建设等技术支持,负责主会场技术保障并指导分会场的技术保障工作,组织电视台、广播电台和网站做好直播技术保障;市政府新闻办、市网络办负责新闻宣传及舆论引导等;市广播电视台、xx网络传媒集团负责电视、广播、网络的宣传和直播工作;各区(市)政府、xx西海岸新区管委和xx高新区管委负责各分会场市民代表的遴选、审核、培训、通知、材料发放、会场秩序和会务保障,负责述职视频在区级媒体重播等。

五、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协作。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活动的重要意义,建立健全活动组织机构,构建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指令畅通、运行有序的工作推进体系,精心筹划,严密组织,加强协作,整体推进,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二)充分发动,精心组织。各区(市)政府、xx西海岸新区管委和xx高新区管委要做好市民代表和会场组织工作,发动群众积极收听收看现场直播。要组织市民代表提前做好评议准备,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发动市民代表收集周围群众的意见建议,提高意见建议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政务市场调研报告篇8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 企业舞弊理论

一、企业舞弊理论分析

国外对财务报告舞弊防范与治理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美国证券市场大崩盘以后的1933 年《证券法》和1934 年《证券交易法》。相比国外而言,目前国内这方面研究主要有两大缺陷:对财务报告舞弊防范与治理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与美国相对应的强势研究机构;研究的理论高度不够,未能提供一个逻辑一贯的财务报告舞弊治理的分析框架,使得提出的治理方法便缺乏系统性与有效性。

从现有的理论存量上看,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ACFE)的创始人、杨百翰大学教授艾伯伦奇特(Albrecht) 于1995 年提出的企业舞弊三角(FraudTriangle)理论是迄今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进行分析的最具代表性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舞弊的产生需要有三个条件:压力(Pressure)、机会(Opportunity) 和自我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1)压力。压力要素是企业舞弊者的行为动机。当上市公司陷入企业危机时,资金周转困难,业绩下滑或经营亏损,资产数量和质量较差,因此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往往不能满足证券监管和其他相关契约的要求,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公司管理层就有了强烈的财务报告舞弊动机。

(2)机会。机会要素是指舞弊者进行企业舞弊,而又能掩盖起来不被发现或能逃避惩罚的条件。信息不对称是造成舞弊的重要原因。机会要素的存在使舞弊动机的实现成为可能。

(3)自我合理化(借口)。仅有动机和机会还不足以促成舞弊的最终发生。人们在舞弊时通常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忠诚性得以破坏,而是会找各种借口说明自己,让自己的舞弊行为成为自我想象中的可接受行为,这时忠诚性缺乏就转化为自我合理化。

总之,防止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简单, 以为只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等就可以规避企业舞弊者的可乘之机。事实上, 还应通过消除“压力”或“借口”要素的方式来抑制企业舞弊现象的发生。

二、舞弊三角理论在中国的实际应用

我国资本市场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初,是经济改革中“增量改革”的典型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先天性的制度缺陷,由此形成了财务报告舞弊鲜明的制度性背景特征。

(1)压力。我国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应付资本市场特殊的管制政策,如发行上市政策、增发配股政策、特别处理以及暂停交易政策等,避免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如中国证监会自1993 年起先后五次颁布了有关上市公司配股资格的规定,其中每次均把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必备条件之一。因此不少上市公司存在6%和10%现象,即操纵会计盈余使ROE 达到6%和10%以上,从而获得配股资格。

(2)存在的机会。机会是舞弊动机实现的前提条件。内部人控制是大多数国家在经济转轨中所固有的潜在的内生现象。内部人处于信息优势, 外部人也无法获取充分的信息对其进行监督。在真实财务报告业绩不佳的情况下,内部人就可能利用自身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玩弄会计报表数字,从而达到利己的目的, 严重损害了外部股东利益。而目前我国的一些惩罚措施有待商榷。证券执法尚未对潜在违法违规者起到真正的威慑作用,我国现行证券法规中缺乏民事责任的规定,受害的投资者得不到充分补偿。

(3)自我合理化。真正形成企业舞弊还有最后一个要素――借口,即企业舞弊者经过自我说服,使企业舞弊行为与本人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相吻合,从而因舞弊而要承担的道德责任也得以自我解脱。琼民源原董事长兼总经理马玉和在法庭判决时的一段话,最能说明舞弊者的自我合理化行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股民的利益……即使受到挫折或蒙受冤屈,我也不会趴下。也不会改变我的原则。我无罪。”

三、财务报告舞弊防范与治理的政策建议

根据企业舞弊三角理论和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要防范和治理财务报告舞弊,笔者认为应该从源头着手:减少压力、消除机会和去除借口。

(一)减少诱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压力因素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压力因素主要来源于监管政策的制度规定。减少压力要从这三方面着手:树立市场化的监管理念。监管机构应继续推进上市政策的市场化改革,将准市场化的核准制逐步转为完全市场化的注册制;改进财务指标监管体系。例如配股政策应该由单一的以净资产收益率是否达到要求作为能否配股的依据转向采用一个综合财务指标监管体系;监管机构应端正自己的监管角色。应该缩小审批权力,扩大监督权力。

(二)消除诱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机会因素

消除诱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机会因素是防范与治理财务舞弊的核心部分,它包括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

(1)改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主要包括:优化股权结构;合理安排董事会结构;确保监事会的独立性。

(2)完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主要包括:完善法律制度,加大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处罚力度;完善会计准则,为财务报告舞弊的判定提供更为科学的标准;完善现有的舞弊审计准则, 加强注册会计师发现舞弊的作用;加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建立以财务报告舞弊特征指标为重点的资本市场监控制度。

(三)去除诱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借口因素

借口是不完善的制度“创造”的造假机会,甚至是舞弊的根源所在。去除诱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借口因素的主要措施为:

(1)强调诚信是财务报告的立身之本。

(2)培植非正式制度。中国财务报告的正式制度基本完成了“市场经济化”,但诸如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非正式制度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实现“市场经济化”,实现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有机协调关系重大。

上一篇:媒体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社区调查问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