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9-22 20:41:14

公共安全调研报告

公共安全调研报告篇1

一、主要内容

2003年2月14日,美国公布了《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共76页,是布什政府对《美国国土安全的国家战略》(2002年7月份公布)的补充,并由《保护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关键资产的国家战略》(2003年2月14日公布)作为其补充部分。该报告确定了在网络安全方面的三项总体战略目标和五项具体的优先目标。其中的三项总体战略目标是:阻止针对美国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减少美国对网络攻击的脆弱性;在确实发生网络攻击时,使损害程度最小化、恢复时间最短化。五项优先目标是:(1)建立国家网络安全反应系统;(2)建立一项减少网络安全威胁和脆弱性的国家项目;(3)建立一项网络安全预警和培训的国家项目;(4)确保政府各部门的网络安全;(5)国家安全与国际网络安全合作。

该报告明确规定,国土安全部将成为联邦政府确保网络安全的核心部门,并且在确保网络安全方面充当联邦政府与各州、地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即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研究机构之间的指挥中枢。国土安全部将制定一项确保美国关键资源和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安全的全面的国家计划,以便向私营部门和其他政府机构提供危机管理、预警信息和建议、技术援助、资金支持等5项责任。该报告把关键基础设施定义为"那些维持经济和政府最低限度的运作所需要的物理和网络系统,包括信息和通信系统、能源部门、银行与金融、交通运输、水利系统、应急服务部门、公共安全以及保证联邦、州和地方政府连续运作的领导机构"。该报告强调,确保美国网络安全的关键在于美国公共与私营部门的共同参与,以便有效地完成网络预警、培训、技术改进、脆弱性补救等工作。

二、出台背景

美国自20世纪40年明第一台计算机以来,相继建立了信息高速公路(NII)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并涌现出英特尔芯片公司、微软公司、IBM公司等一大批全球信息产业的领头羊。因此,美国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水平遥遥领先,成为信息第一大国。信息技术及其产业不仅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动力,而且也成为美国交通、能源、金融、通讯乃至国防、情报等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这两种力量相互强化,相互依赖,同时也日益依赖于关键基础设施和网络信息系统。这种依赖关系成为了脆弱性的根源。因此,在美国政府看来,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已经给美国国家安全提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关键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成为美面临的首要威胁之一,"电子珍珠港"事件随时可能爆发,美国必须采取措施保障关键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避免"信息灾难"。

由大量信息系统组成的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已成为美国经济的命脉和国家的生命线,也成为容易受到攻击的高价值的战略目标。1988年,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罗伯特o莫里斯制造出震惊世界的"莫里斯蠕虫病毒"事件,造成全球6000多所大学和军事机构的计算机受到感染而瘫痪,而美国遭受的损失最为惨重。美国政府2001年公布的评估报告显示,在2000年,黑客至少获得了美国的155个政府和18家民间机构计算机系统的完全控制权;美国商务部对下属部门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全面监测后,发现存在5000多个安全漏洞,在被监测的1200多台工作站和主机中,有30%被划归"极度危险"类。针对网络安全方面的这些严重事故或隐患,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忧心忡忡地指出,"这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也充斥着危险。所有受计算机驱动的系统都容易遭到入侵和破坏。重要经济部门或者政府机构的计算机一旦受到合力攻击,就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以政府通告、总统行政命令等形式,不断推出有关信息安全的政策方针和各类规章制度,而且每隔数年就重新进行审定,以适应科技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通过设立层层主管机构,逐步形成一整套信息安全防范体系。这一防范体系从关键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分析入手,要求各级政府和私营企业建立"预警一检测一反应一恢复"体系并制定出完善的补救计划,同时强调推广安全意识的教育,加强保护基础设施的研发工作,并力图在收集和分析有关国家威胁美基础设施的情报及开展国际合作方面有所建树。

1984年以来美国政府共了近10个涉及关键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的国家政策、通告、总统行政命令和国家计划,对如何维护关键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例如,克林顿总统于1998年5月签署的第63号总统令 (PDD-63)规定,拥有最关键系统的政府部门被指定为第一批实施信息安全保护计划的要害部门,其中包括中央情报局、商务部、国防部、能源部、司法部、联邦调查局、交通部、财政部、联邦紧急事务处理局、国家安全局等,它们已经在1998年11月完成了其保护其关键信息系统的计划。2000年1月,根据PDD-63的要求,美国政府制定了《信息系统保护国家计划》,将信息安全保护分为十项内容,涉及到脆弱性评估、信息共享、事件响应、人才培养以及隐私保护、法律改革等。该计划要求在2000年12月建立一个具备初步运作能力的关键信息系统防备体系,到2003年5月实现全部运转。该计划力图实现三个主要目标,即准备和预防、侦查和反应及建立牢固的基础设施。

2001年10月,布什政府了《信息时代保护关键基础设施》的行政命令,组建了总统关键基础设施委员会,其成员包括国务卿、国防部长、司法部长、商务部长、行政管理与预算局局长、科学与技术政策办公室主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总统国土安全助理等官员。根据该命令,委员会主席将成为总统网络安全事务的特别顾问。他有权了解各部/局内属于其管辖范围的所有情况,并召集和主持委员会的各种会议、制定委员会的议事日程,向相关官员提供保护关键基础设施的政策和方案,并向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国土安全助理汇报。

今年2月14日,布什政府又公布了《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明确规定国土安全部将成为联邦政府确保网络安全的核心部门,并且在确保网络安全方面充当联邦政府与各州、地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即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研究机构之间的指挥中枢。

三、作用与影响

该报告是美国在网络安全方面专门出台的第一份国家战略,既凸现了布什政府对美国网络安全的担心与重视,也显示出其在新世纪确保美国信息霸权和安全的长远战略目标,必将对美国未来的国家安全战略指导思想、网络安全管理机制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一,该报告显示,确保网络安全已经被提升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布什政府认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计算机网络在美国的普及,已经使美国的国家安全问题不再局限于军事安全、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网络的便捷使美国社会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使之成为21世纪美国发展的支柱,而网络成为美国发展的神经中枢。以信息化方式运作的金融、商贸、交通、通信、军事等系统,成为美国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基础。防止敌对组织或个人对美国的信息系统和全国性网络的破坏,已不再只是一个技术层面的概念,而成为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密切相关的问题,即这些领域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信息安全已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美国的国家运转、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布什政府出台这份《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报告,显示出其对网络安全的高度重视。

第二,该报告是美国在"9·11"事件之后,为确保网络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中的一个核心步骤。其实,"9·11"事件发生后,布什政府一直担心恐怖分子会对美国发动网络恐怖袭击,因此,它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打击网络恐怖活动的措施。布什政府经国会批准将反恐开支增加到600亿美元,为2000年反恐经费的5倍。其中用于打击网络恐怖活动的开支也增加了两倍多;迅速成立了"国土安全办公室"(即目前已经成立的国土安全部的前身),将打击网络恐怖作为其主要职责之一;任命网络反恐怖专家理查德o克拉克为总统网络安全顾问,并出任在"国土安全办公室"统辖下新设立的"电脑信息网络安全委员会"主席,负责制定、协调全美政府机构网络反恐计划和行动;着手建立一个政府网络(GovNet),使它与现行互联网分离,以保障政府通讯信息网络的安全性和保护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召集有副总统理查德·切尼、司法部长约翰·阿什克罗夫特和美国10大网络供应商高官参加的"网络恐怖袭击对策"会议;在美联邦调查局内新设反网络犯罪局,专门负责打击网络犯罪;指令美军加强网络战准备,防范网络恐怖袭击以及打击网络恐怖活动和支持网络恐怖的国家。美国总统布什还对美国指认的所谓纵容网络恐怖主义的国家发出警告称,"如果任何国家为网络恐怖主义者提供安全的避风港,国际社会将切断它与国际互联网的联系,把它排斥在互联网之外。"《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报告明确提出,美国在网络安全方面的管理机构将会进一步加以整合,最终使国土安全部成为联邦政府确保网络安全的核心部门。

第三,该报告尤其强调发动社会力量对网络安全进行全民防御。虽然美国历届政府在维护信息系统安全方面采取了众多的措施,但它也意识到,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建立起一个全方位的防御体系,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社会力量。因此,美国政府十分重视与私营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重视发挥学术研究机构的优势,同时也重视培养美国公民的信息安全意识。首先,美国历届政府把建立政府和私营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作为一个主要内容。政府强调保护美国的关键基础设施仅仅依靠联邦政府是不行的,必须与企业界、各州及地方政府进行积极有效的合作。例如,1998年11月,能源部、天然气研究所和电力研究所共同主办了能源论坛,邀请了100余家电力、天然气和石油企业和政府代表参加;1999年10月1日,由政府和私营企业联合发起建立了金融服务信息共享及分析中心。2001年1月,包括IBM在内的500多家公司加入了FBI成立的一个被称作"InfraGard"的组织,共同打击日趋嚣张的网络犯罪活动。《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报告也多次指出,"确保美国网络安全的关键在于美国公共与私营部门的共同参与"。

其次,重视发挥大专院校和社会科研机构的力量。目前许多大学都设有与信息技术和信息安全相关的学院、研究中心和专业,例如,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乔治敦大学的计算机信息安全研究所、美国全国计算机安全协会、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的技术委员会,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所的信息革命与国际关系研究项目等等。目前,美国还开始利用高等院校的科研实力为其服务,2002年2月,美众院通过《网络安全研究与发展法案》,同意在5年内为大学和研究机构提供8.7亿美元的资助,用来研究保护美国计算机网络不受恐怖主义分子和黑客袭击的技术。政府与这些机构展开合作的最好事例就是,由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出资,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内设立了计算机应急处理小组协调中心(CERT)。该中心提供24小时紧急情况联络点,通过与世界范围内IT界和专家之间的交流,提高人们对计算机安全的认识。

最后,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公民的安全意识教育。该报告认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电子珍珠港"事件能够唤醒公众采取行动保护美国网络的意识。许多美国人没有认识到美经济和国家安全对计算机和信息系统依赖到何种程度。而保卫美国的网络空间则需要所有美国人的行动,包括最普通的大众。《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提出的具体措施包括:完善"网络公民计划",对美国儿童进行有关网络道德和正确使用互联网和其他通讯方式的教育;借助"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伙伴"建立美国企业和信息技术精英间的合作关系;保证政府雇员具备保护信息系统安全的意识;在上述行动的基础上,把提高安全意识的活动推广到其他私营部门和普通公众。

参考书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编:《信息战与信息安全战略》,金城出版社,1995年。

2.《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月刊,2002年第6、9、11期。

公共安全调研报告篇2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区公共安全形势仍然严峻,各类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生产安全和环境安全事故仍处于易发期,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增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非常必要。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鲁政发〔*〕53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淄政发〔*〕88号)的要求,现就全面加强我区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我区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为重点,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充分依靠法制、科技和人民群众,全面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和谐,为建设殷实小康、构建和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目标要求。“*”期间,健全完善覆盖全区各级、各行业、各单位,多层次衔接配套、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完善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落实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责任制,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健全完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配套完善应急管理法规和政策措施,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和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保障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1、加强应急体系规划建设。组织实施《“*”期间*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优化、整合全区各类资源,统一规划建设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项目和基础设施。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紧密结合实际,编制本级和本行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相衔接,合理布局重点建设项目,统筹建设基础设施,明确政策措施,务求取得实效。

2、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区总体应急预案》),编制修订本级、本行业和领域的各类预案,并加强预案的管理和督促检查。各基层单位的预案要简便实用。*年3月底前,乡镇、街道、开发区总体预案和各大企业预案编制基本完成;*年年底前,所有社区、乡村和各类企事业单位预案编制基本完成,形成覆盖全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要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建立完善预案修订、评审、备案制度,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建立各级政府预案库,提高预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预案间的互联互通。建立预案演练制度,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预案演练,不断提高实战能力。

3、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区政府是全区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关,根据《区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是全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最高决策指挥机构。区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区政府应急办)是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办事机构,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区政府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据有关法规和各自职能,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在相关领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作用。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结合实际,尽快明确承担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任务的应急管理机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及其职责,确定相关责任人员,承担日常应急管理的各项职责和任务,力争*年3月上旬完成。*年10月底,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将应急管理工作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责任到人,做好群众的组织、动员工作。各企事业单位要明确行政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确定专(兼)职工作人员。

4、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加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各专项应急管理机构的协调联动,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建立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联系工作机制,研究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快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建设,并建立工作例行报告制度。研究建立保险、社会捐赠等方面参与、支持应急管理工作的机制,充分发挥其在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处置等方面的作用。

5、加强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切实做好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各项实施准备和颁布后的贯彻落实工作,研究制定我区配套政策措施。区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抓紧做好有关标准和政策措施的制订、修订工作。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并完善应急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和措施办法,切实落实好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

三、努力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1、推进全区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应急平台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搞好衔接、标准规范、整合资源的原则。应急平台要具备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依托现有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和专业系统资源,构建政府综合应急平台体系,实现与市政府及与同级主要部门之间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有效整合各专业信息系统资源,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决策指挥网络。积极推进紧急信息接报平台整合,探索建立“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置”的有效形式。区应急平台的预警功能,要通过公用通信网络向街道和社区等基层组织延伸,着力解决边远地区信息报告和预警的“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努力构建全覆盖、无缝隙的应急管理信息网络。

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期间,建立健全充分发挥公安消防、特警以及武警、人民、预备役民兵的骨干作用,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各负其责、互为补充,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和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援体系。改善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技术装备,强化队伍的培训演练,不断提高其应急救援能力。逐步建立社会化的应急救援机制,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并积极参与社会应急救援。研究制订动员和鼓励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办法,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招募、组织和培训。各乡镇政府和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要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各类应急救援专业人才库,成立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并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3、加强各类应急资源的管理。建立应急资源储备制度,做好对现有各类应急资源的普查和整合工作,统筹规划应急处置所需物料、装备、通讯器材、生活用品等物资和紧急避难场所,以及运输能力、通信能力、生产能力和有关技术、信息的储备。加强对储备物资的动态管理,保证及时补充和更新。建立健全全区应急物资监测网络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征用、紧急配送体系,为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提供有力保障。完成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和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的建设任务。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在应急物资生产和储备方面的作用,实现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的有机结合。加强应急管理基础数据库建设和有关技术资料、历史资料等的收集整理,实现资源共享,为妥善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4、加大对应急管理的资金和科技投入力度。各级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的划分,切实保障公共安全以及预防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需由政府负担的经费,并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适应应急队伍、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与更新维护的资金需求。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投入机制,增强高危行业企业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社会资源依法征用与补偿办法。对公共安全、应急处置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政府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

5、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培训。要制订应急管理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和方式,健全培训制度,做好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现有各类培训机构,加强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干部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的培训;加强对应急管理干部、基层干部、企业负责人应急管理工作和处置能力的培训;加强对有关从业人员和应急救援队伍安全知识、处置技能和操作规程的培训。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依法强化培训考核,对未按要求开展安全培训的单位要责令其限期整改,达不到考核要求的管理人员和职工一律不准上岗。各级应急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区政府应急办要总结交流应急管理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密切跟踪研究国内外应急管理的最新理论和发展动态,促进全区应急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6、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并全面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加大基层应急投入,及时协调解决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问题,全面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立完善“政府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根据实际需要,积极探索跨行政区域的单元化应急管理模式和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要以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为重点,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基层组织和单位要紧密结合实际制订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各类应急预案,增强第一时间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积极推进应急预案进社区、乡村、学校和企业,积极开展公共安全知识和应急防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做到家喻户晓,努力提高公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充分整合现有力量,吸收有关专家和有相关救援经验的人员参加,尽快组建基层综合应急队伍,配置必要装备,强化训练和管理,提高综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在社区,要重点加强消防、避难场所、医疗卫生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建设;在乡村,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加强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并充分发挥城镇应急救援力量的辐射作用;在学校,要结合隐患排查整改,重点做好教室、宿舍、集体活动场所等建筑、设施的安全加固工作;在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装备及设施建设,切实落实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有预案、有救援队伍、有联动机制、有善后措施。

四、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工作

1、着力开展对各类风险隐患的排查和监控。要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力量认真开展风险隐患普查工作,全面掌握本行政区域、本行业和领域各类风险隐患情况,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对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因素以及矛盾纠纷等进行普查登记、分析汇总,建立有关隐患排查信息数据库,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对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隐患,要组织力量限期治理,特别是对位于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的高危企业,不符合安全布局要求、达不到安全防护距离的,要依法采取停产、停业、搬迁等措施,尽快消除隐患。要加强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素的排查,认真做好预警报告和快速处置工作。对风险隐患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对重大风险隐患要加强实时监控。基层组织和单位是风险隐患排查监管工作的责任主体,要逐步建立健全风险隐患及时发现、定期排查、实时监测、有效整改的排查监管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2、切实抓好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各单位、各重点部位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严密防范各类安全事故;要加强监管监察队伍建设,充实必要的人员,完善监管手段。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职责分工,加强对本系统、本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监察,严格执行安全许可制度,经常性地开展监督检查,依法加大处罚力度;要提高监管效率,对事故多发的行业和领域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实施联合执法。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监察机构要把督促风险隐患整改情况作为衡量监管机构履行职责是否到位的重要内容,加大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各企事业单位要切实落实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全面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3、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监测网络,增加监测点,扩大监测覆盖面,不断提高监测水平。对监测中发现的不稳定因素,开展风险分析,及时作出预测。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及时进行预警。建立预警信息通报与制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宣传车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预警信息。

4、搞好突发公共事件趋势分析。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趋势年度分析制度。每年年初,区政府应急办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面临的形势、发展趋势及其成因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提出对策措施。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都要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的趋势分析工作,细化应对方案,采取有力措施,防患于未然。

五、全力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和善后工作

1、严格信息报告制度。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及省、市、区政府关于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及时准确地报告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并将情况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可能受事件影响的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单位要及时向有关单位和救援机构报告;乡镇、街道、开发区及其有关部门要按照要求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报告。要通过鼓励社会公众报告、举报,设立基层信息员等形式,不断拓宽信息报告渠道。建立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情况通报制度,对迟报、漏报甚至瞒报、谎报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建立和完善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值班工作条件,明确值班人员责任,确保信息渠道畅通。

2、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及直接受其影响的单位要及时掌握、准确判断突发公共事件发展态势,根据预案迅速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并按规定及时报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依照应急预案规定及时采取相关应急响应措施。事发地人民政府要统一组织领导应急处置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和力量开展救援工作,采取必要措施控制事态发展,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事件,并做好受影响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和事故现场环境评估工作。应急处置结束后,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及时组织受影响地区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灾后恢复重建要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坚持统一领导、科学规划、加快实施。健全社会捐助和对口支援等社会动员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重大灾害应急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各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查明原因,依法依纪处理责任人员,总结事故教训,制订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

3、认真做好评估和统计分析工作。建立突发公共事件评估分析制度。每年年初,区政府应急办要组织有关方面对上年度全区应急管理工作情况、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及相关防范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和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在每年12月底前,向区政府应急办报送年度应急管理工作评估报告,并总结典型案例。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根据分类分级标准,及时、全面、准确地统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起数、伤亡人数、造成的经济损失等相关情况,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突发公共事件的统计信息实行季度和年度报告制度。区民政、安监、卫生、公安部门分别归口统计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情况。要研究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统计系统快速应急机制,及时调查掌握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影响并预测发展趋势。

六、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1、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各乡镇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切实把应急管理摆到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要在党委领导下,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度和应急管理绩效评估制度,把应急管理工作的情况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和政府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理顺关系,明确责任,搞好条块之间的衔接和配合。建立健全同级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深入一线,加强组织指挥。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奖惩制度,对不履行职责引起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对预防和处置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

2、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合力。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群众,军地结合,警民协作,广泛动员,夯实基础。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在动员群众、宣传教育、社会监督等方面的作用。重视培育和发展社会应急管理中介组织,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资金、物资捐赠和技术支持。积极开展基层公共安全创建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局面。

3、大力开展公共安全和应急防护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公共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编制应急预案简本和公共安全教育读本,深入宣传各类应急预案,全面普及公共安全和应急防护知识。在学校教学中增加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在各种招考和相关资格认证考试中逐步增加公共安全内容。积极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宣教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活动,充分运用各种传播手段,扩大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覆盖面。建立媒体与应急机构联系制度,逐步构建公共安全电视节目播放平台,实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警预报、现场救援、灾难救援、应急知识普及等信息的实时播放。新闻媒体应积极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处置、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并支持社会各界发挥应急管理科普宣教作用。

公共安全调研报告篇3

仅供参考

为保证有效平稳处置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中,实现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及时发现、快速反应,严密防范、妥善处置,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提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确保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信息资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公安部《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制定本预案。

(三)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是指本系统信息系统突然遭受不可预知外力的破坏、毁损、故障,发生对国家、社会、公众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1、事件分类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性质、机理和发生过程,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自然灾害。指地震、台风、雷电、火灾、洪水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事故灾难。指电力中断、网络损坏或是软件、硬件设备故障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3)人为破坏。指人为破坏网络线路、通信设施,黑客攻击、病毒攻击、恐怖袭击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事件分级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县上分类情况。

(1)i级、ⅱ级。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全局大规模瘫痪,事态发展超出控制能力,需要县级各部门协调解决,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2)ⅲ级。某一部分的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瘫痪,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一定损害,属县内控制之内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3)ⅳ级。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使用效率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有一定影响,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四)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系统发生或可能导致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五)工作原则

1、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立足安全防护,加强预警,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从预防、监控、应急处理、应急保障和打击犯罪等环节,在法律、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共同构筑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提高素质,快速反应。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按照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跟踪研判,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

3、以人为本,减少损害。把保障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公共财产、信息资产遭受损失。

4、加强管理,分级负责。按照“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及联动工作机制。根据部门职能,各司其职,加强部门间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履行应急处置工作的管理职责。

5、定期演练,常备不懈。积极参与县上组织的演练,规范应急处置措施与操作流程,确保应急预案切实有效,实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科学化、程序化与规范化。

二、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体系

成立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局党委书记、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局分管领导,成员包括:信息全体人员、各通信公司相关负责人。

(二)工作职责

1、研究制订我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的规划、计划和政策,协调推进我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和工作体系建设。

2、发生i级、ⅱ级、ⅲ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后,决定启动本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如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属于i级、ⅱ级的,向县有关部门通报并协调县有关部门配合处理。

3、研究提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规划,检查、指导和督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指导督促重要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检查落实预案执行情况。

4、指导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科学研究、预案演习、宣传培训,督促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5、及时收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分析重要信息并提出处置建议。对可能演变为i级、ⅱ级、ⅲ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及时向相关领导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

6、负责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支持,参与重要信息的研判、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调查和总结评估工作,进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和先期处置

(一)信息监测与报告

1、要进一步完善各重要信息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监测、预测、预警制度。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加强对各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和可能引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持续监测。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时,在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按紧急信息报送的规定及时向领导汇报。初次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实行态势进程报告和日报告制度。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来源、影响范围、事件性质、事件发展趋势和采取的措施等。

2、重要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应确立2个以上的即时联系方式,避免因信息网络突发事件发生后,必要的信息通报与指挥协调通信渠道中断。

3、及时上报相关网络不安全行为:

(1)恶意人士利用本系统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

(2)网络或信息系统通信和资源使用异常,网络和信息系统瘫痪、应用服务中断或数据篡改、丢失等情况。

(3)网络恐怖活动的嫌疑情况和预警信息。

(4)网络安全状况、安全形势分析预测等信息。

(5)其他影响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信息。

(二)预警处理与预警

1、对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系统管理员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请求相关职能部门,协作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并在2小时内进行风险评估,判定事件等级并预警。必要时应启动相应的预案,同时向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汇报。

2、领导小组接到汇报后应立即组织现场救援,查明事件状态及原因,技术人员应及时对信息进行技术分析、研判,根据问题的性质、危害程度,提出安全警报级别。

(三)先期处置

1、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时,及时请技术人员做好先期应急处置工作并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必要时采用断网、关闭服务器等方式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向上级信息安全领导小组通报。

2、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在接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信息后,应加强与有关方面的联系,掌握最新发展态势。对有可能演变为ⅲ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技术人员处置工作提出建议方案,并作好启动本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展态势,视情况决定现场指导、组织设备厂商或者系统开发商应急支援力量,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对有可能演变为ⅱ级或i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要根据县有关部门的要求,上报县政府有关部门,赶赴现场指挥、组织应急支援力量,积极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处置

(一)应急指挥

1、本预案启动后,领导小组要迅速建立与现场通讯联系。抓紧收集相关信息,掌握现场处置工作状态,分析事件发展趋势,研究提出处置方案,调集和配置应急处置所需要的人、财、物等资源,统一指挥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2、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的,立即在现场开设指挥部,并提供现场指挥运作的相关保障。现场指挥部要根据事件性质迅速组建各类应急工作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支援

本预案启动后,领导小组可根据事态的发展和处置工作需要,及时申请增派专家小组和应急支援单位,调动必需的物资、设备,支援应急工作。参加现场处置工作的有关人员要在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协助开展处置行动。

(三)信息处理

现场信息收集、分析和上报。技术人员应对事件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及时将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损失情况及处置工作等情况及时报领导小组,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符合紧急信息报送规定的,属于i级、ⅱ级信息安全事件的,同时报县委、县政府相关网络与信息安全部门。

(四)扩大应急

经应急处置后,事态难以控制或有扩大发展趋势时,应实施扩大应急行动。要迅速召开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根据事态情况,研究采取有利于控制事态的非常措施,并向县政府有关部门请求支援。

(五)应急结束

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经应急处置后,得到有效控制,将各监测统计数据报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应急结束的建议,经领导批准后实施。

五、相关网络安全处置流程

(一)攻击、篡改类故障

指网站系统遭到网络攻击不能正常运作,或出现非法信息、页面被篡改。现网站出现非法信息或页面被篡改,要第一时间请求相关职能部门取证并对其进行删除,恢复相关信息及页面,同时报告领导,必要时可请求对网站服务器进行关闭,待检测无故障后再开启服务。

(二)病毒木马类故障

指网站服务器感染病毒木马,存在安全隐患。

1)对服务器杀毒安全软件进行系统升级,并进行病毒木马扫描,封堵系统漏洞。

2)发现服务器感染病毒木马,要立即对其进行查杀,报告领导,根据具体情况,酌情上报。

3)由于病毒木马入侵服务器造成系统崩溃的,要第一时间报告领导,并联系相关单位进行数据恢复。

(三)突发性断网

指突然性的内部网络中某个网络段、节点或是整个网络业务中断。

1)查看网络中断现象,判定中断原因。若不能及时恢复,应当开通备用设备和线路。

2)若是设备物理故障,联系相关厂商进行处理。

(四)数据安全与恢复

1.发生业务数据损坏时,运维人员应及时报告领导,检查、备份系统当前数据。

2.强化数据备份,若备份数据损坏,则调用异地光盘备份数据。

3.数据损坏事件较严重无法保证正常工作的,经部门领导同意,及时通知各部门以手工方式开展工作。

4.中心应待数据系统恢复后,检查基础数据的完整性;重新备份数据,并写出故障分析报告。

(五)有害信息大范围传播

系统内发生对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电子邮件、短信息等网上服务中大量出现危害国家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的有害、敏感信息等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报经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启动预案;或根据上进部门要求对网上特定有害、敏感信息及时上报,由上级职能部门采取封堵控制措施,按照市上职能部门要求统一部署启动预案。

(六)恶意炒作社会热点、敏感问题

本系统互联网网站、电子公告服务中出现利用社会热点、敏感问题集中、连续、反复消息,制造舆论焦点,夸大、捏造、歪曲事实,煽动网民与政府对立、对党对社会主义制度不满情绪,形成网上热点问题恶意炒作事件时,启动预案。

(七)敏感时期和重要活动、会议期间本地互联网遭到网络攻击

敏感时期和重要活动、会议期间,本系统互联网遭受网络攻击时,启动预案。要加强值班备勤,提高警惕,密切注意本系统网上动态。收到信息后,及时报警,要迅速赶赴案(事)发网站,指导案(事)件单位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同时收集、固定网络攻击线索,请求县上技术力量,分析研判,提出技术解决方案,做好现场调查和处置工作记录,协助网站恢复正常运行并做好防范工作。

六、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要迅速采取措施,抓紧组织抢修受损的基础设施,减少损失,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统计各种数据,查明原因,对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以及恢复重建能力进行分析评估,认真制定恢复重建计划,迅速组织实施。

(二)调查和评估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组成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发生及其处置过程进行全面的调查,查清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财产损失状况和总结经验教训,写出调查评估报告。

七、应急保障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领导小组各成员应保证电话24小时开机,以确保发生信息安全事故时能及时联系到位。

(二)应急装备保障

各重要信息系统在建设系统时应事先预留出一定的应急设备,做好信息网络硬件、软件、应急救援设备等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由领导小组负责统一调用。

(三)应急队伍保障

按照一专多能的要求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保障队伍。选择若干经国家有关部门资质认可的,具有管理规范、服务能力较强的企业作为我县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社会应急支援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必要时能够有效调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的保障力量,进行技术支援。

(四)交通运输保障

应确定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交通工具,确保应急期间人员、物资、信息传递的需要,并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由领导小组统一调配。

(五)经费保障

网络与信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资金,应列入年度工作经费预算,切实予以保障。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

互联网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事关国家安全、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敏感性,建立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机制。

(二)妥善处置。

正确区分和处理网上不同性质的矛盾,运用多种手段,依法开展工作,严厉打击各类涉网违法犯罪活动,严守工作秘密,严禁暴露相关专用技术侦查手段。

(三)系统内各单位要成立网络安全应急工作领导组,培养网络安全技能人才,抓好网络安全教育,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强化网络安全管理,明确、熟悉应急事件处置流程和程序。

公共安全调研报告篇4

研究中,我们对样本报告进行了全文翻译和对照排版,从报告的第一页研究到最后一页。以下将从报告的形式、报告反映的管理和实践以及背后的理念和文化三个层面,分析南方电网与欧洲先进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间的差异。

报告之形:前后左右的打量

篇幅比较。欧洲企业之间报告的篇幅差异较大。四家样本企业今年的报告,E.ON的是129页,VATTENFALL叙述与绩效报告共计78页,BP的报告54页,GDF SUEZ为92页。南方电网报告从2007年第一份报告以来,报告篇幅稳定在80页左右。

版面比较。欧洲报告内设计与公司LOGO呼应。在整体风格上,BP的报告版式整齐,报告内设计颜色与公司LOGO一致,体现了企业特色;VATTENFALL和GDF SUEZ的报告突出显示关键信息,其中VATTENFALL的报告中使用的颜色也源于公司LOGO。南方电网的报告版式整洁、中规中矩,扉页和开篇选用有代表性的跨页大图,并突出显示重要指标。

封面比较。欧洲报告封面的设计充分体现企业的战略。欧洲企业报告习惯在封面显示战略或业务,以主题引领整篇报告。例如,E.ON以可持续发展命名,并以此为主题引领全文;VATTENFALL的主题为走向可持续能源;BP的封面主题是构建更强大、更安全的BP,封面图片为一名身着工作装的员工,与构建更强大、更安全的BP战略相呼应;GDF SUEZ的报告封面为正在运作的海上天然气输送平台,凸显了集团的主营业务。南方电网公司报告封面也经过精心选择,2011年报告将多种电力及生活元素拼成公司LOGO,含蓄内敛地展示了南方电网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追求。

目录比较。欧洲企业报告的目录形式多样,展示的内容信息量较大。例如,E.ON的报告目录是对内容的高度概括,具体到二级标题;VATTENFALL的绩效报告目录以GRI指标为依据,集中展示了相关指标的在报告或延伸报告中的位置;BP的目录采用与图片结合,具体到二级标题,GDF SUEZ目录与主题索引相结合,向利益相关方清晰展示了报告披露的议题以及各议题相关内容在报告中的位置,也展示了议题披露的程度。南方电网报告的目录采用一级标题与图片结合的形式,清晰地展示了报告的整体框架。

框架比较。欧洲报告习惯采用利益相关方的编制框架,报告主体按照议题逻辑进行披露。例如,E.ON报告框架上分为举措、行动领域、2011年关键数据三大块,主体部分行动领域依据议题逻辑进行披露。VATTENFALL的报告采用议题框架,披露了应对气候变化、负责任开采资源、能源使用、核安全和员工关系5个议题,开篇介绍了公司CEO致辞和战略,最后对公司的未来进行展望;BP报告在框架上采用议题与环境、社会结合的方式,主体内容包括墨西哥湾、能源未来、负责任地开展运营、安全、环境、社会;GDF SUEZ可持续发展报告按照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三大行动原则来进行披露。南方电网的报告采用三重底线加电力行业特色的框架,主体内容包括电力供应、经济绩效、绿色环保、社会和谐四大部分。

语言比较。欧洲报告语言简洁、表述直白。欧洲报告普遍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尽可能少使用术语和模糊表述,将复杂的专业知识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降低读者的阅读难度,在涉及某些专业名词的时候会做出相应解释,例如,在VATTENFALL和GDF SUEZ的报告中附有术语表;BP在报告中解释了部分专业名词,像运营管理体系(英文缩写:OMG)是什么以及如何发挥作用的。南方电网的报告语言严谨,高度概括,文字信息内涵丰富。

报告之质:结构和内容的分析

社会责任报告实质反映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和管理,下面具体介绍对标企业和南方电网在实践和管理方面的差异。

关于全面性。欧洲企业议题更加聚焦,尤其关注环境和社会领域议题。经济领域,欧洲多数报告披露了依法合规运营、客户服务、可靠供电等信息;环境领域,普遍关注了环境管理、温室气体排放、水资源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可再生能源等议题;社会领域,均披露了安全生产、员工健康与安全、员工发展、责任采购等议题,部分报告披露了尊重人权、责任游说、合作共赢、带动社区发展、社区参与等议题的信息。南方电网的报告议题披露全面,以专题形式展示重大履责实践,以案例展示公司特色履责实践。

关于实质性。欧洲报告注重利益相关方参与,对议题进行实质性分析,并对议题进行排序。例如,BP通过外部利益相关方、内部专家、研究机构和媒体所提出的意见来确定各项议题,然后对每一个议题进行权衡,通过高级管理层、外部利益相关方和外部审计师对议题的确定和优先排序进行验证;E.ON将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作为报告的参考点,对内外部利益相关方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作为确定议题及重要性的实质性矩阵分析的依据,南方电网构建了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系统收集报告编制的信息资料,报告编制采用“过程管理”模式,确保报告披露的信息能反映如实公司履责实践,并且体现利益相关方的关切。

关于先进性。欧洲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重点关注可持续发展前沿领域。研究的四家欧洲企业都参与了碳信息披露项目,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综合管理,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企业战略,确立减排目标,进行碳核算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切实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四家欧洲企业都对保护生物多样性进行管理。例如GDF SUEZ通过各种措施将生物多样性管理结合到每项经营活动中,降低其经营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四家欧洲企业也都对水资源进行管理,例如E,ON把负责任的水管理视作战略的重点,与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共同制定行业水管理标准,参与CDP的水披露项目。欧洲企业还开展了一些有特色、有影响的社会责任实践。例如绿色环保方面,E.ON开展“学校环境冠军”,2010到2011年累计帮助27所学校降低能耗,与大约1000名中学生开展能源检查活动,制定节能措施,通过这项活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3公吨;VATTENFALL开展“一公吨生活”活动,试图帮助瑞典家庭每人每年将碳足迹从7公吨减低到1公吨,最后是实现了2公吨多一些。社会和谐方面BP开展企业发展项目,持续支持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的创业发展中心,使安哥拉企业更加积极地参与当地经济发展。南方电网开展的项目集中在节能环保、普遍服务、社会公益、员工关爱等领域。

关于平衡性。欧洲企业在报告中对负面信息做了系统详细的披露。例如,E.ON在报告中披露了2011年在撒丁岛耶卡港发生的引流管泄流事件,45吨石油流入公海,影响18公里海岸线,公司迅速采取措施最大努力遏制损害,得到当地监管部门认可;VATTENFALL在报告中披露了不同性别员工在不同国家的人数,员工在不同国家的流失率,连续四年的员工工伤事故人数、病假百分比、工伤死亡人数等;BP如实地披露了重大负面信息——墨西哥湾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改进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南方电网2011年报告对安全生产和审计方面的负面信息也做了介绍,披露了事件发生后公司的应对措施和改进机制。

关于便捷性。欧洲企业习惯在纸质报告中提供网络链接渠道。例如,E.ON报告为网络版在线报告,每页都给出了相应的衔接;VATTENFALL在绩效报告中也有少量网络链接,如“企业治理”的链接网址;BP在纸质报告的每一章节的展望部分都给出了相应的更多信息网络链接;GDF SUEZ在可持续发展政策中给出了了解更多“道德政策”、“健康安全政策”、“应对气候变化”等信息的网络衔接。南方电网的报告在部分案例中提供了获得更多信息的方式,在报告封底给出了感动南网人物的阅读提示。

关于可读性。欧洲企业报告的表述方式丰富,不局限于叙述一种方式。例如,VATTENFALL在高管致辞中采用问答的形式逐步递进解答利益相关方的问题;BP的高管致辞中采用书信的形式回应利益相关方关注;GDFSUEZ用访谈的形式集中介绍公司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南方电网的报告基本采用归纳叙述方式。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我们了解到欧洲企业和南方电网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公司成立了管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总部有专门部门和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社会责任工作,各级分支机构都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日常推进和联络。欧洲企业以流程和项目为引导的社会责任管理渗透较好,横向协同和纵向贯通更加流畅,值得南方电网借鉴学习。总体来说,我们认为:欧洲企业的报告普遍在先进性和可读性方面表现较好,E.ON和BP报告平衡性、便捷性表现较好,VATTENFALL和GDF SUEZ的实质性表现较好。南方电网报告在全面性和实质性方面较好,在先进性、平衡性、可读性、便捷性等方面可向不同对标企业学习。

报告之魂:理念和文化的探究

我们发现:欧洲企业与南方电网的核心价值理念都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不懈追求。E.ON虽然没有在报告中明确提到集团的价值观,但是在报告中反映了集团诚实、透明、信任和尊重、勇气、履责的核心价值观;VATTENFALL强化安全、绩效、合作的价值观以实现走向可持续能源;BP以安全、尊重、卓越、勇气、一个团队为核心价值观以实现自身的更强大、更安全目标;GDF SUEZ的价值观为进步、承诺、勇敢、团结。南方电网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万家灯火南网情深”,涵盖了对客户的热忱服务之情、对员工的悉心关爱之情、对环境的绿色亲善之情、对社会的拳拳回报之情,实质是负责任地对待每一个利益相关方,突显了公司对可持续发展追求。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双方在社会责任管理,实践和报告表述上的差异呢?这些差异如何去理解呢?我们试图从中欧文化的比较中溯源求证。中华文化发源于黄河流域,以农业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主体,尚人伦,重感情,属于农耕文化。欧洲文化起源于地中海沿岸,主要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是海上竞争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属于海洋文化。著名汉学家费正清认为中国文化延续不断自成一体,充满了调和折衷,欧洲文化开放有活力;“两脚踏东西文化”的林语堂认为中国推崇中庸思想,看重感情、情感、综合的价值,欧洲推崇革新与进取精神,看重民主、科学、创新、自由;意大利学者翁贝托·梅洛蒂认为,中西文化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西方文化的底蕴在于个人主义,中国在于集体主义。反映在社会责任实践和管理中,中国企业强调以仁爱之心对待企业每一个利益相关方,追求企业利益的合理性,依照社会秩序行事,诚实守信强调企业发展的适度、平衡、和谐。欧洲企业重视合规、科学、创新、公开,看重社会公平。

高情景文化与低情景文化差异,使报告语言风格有所不同。欧洲文化对交流的情景、氛围要求不高,强调坦率,人们习惯使用准确的语言清楚表达意思。反映在社会责任报告里欧洲报告习惯采用简单、直白语言向利益相关方清晰地传递信息,使用书信、访问、问答等沟通形式凸显对读者尊重。中国在人际交流中倾向含蓄内敛的表达,在日常交流中言语所包含的信息并不总是主要的,交流时的情景、气氛、表达方式、前后联系等十分重要,因此中国报告习惯采用严谨、高度概括的语言,多用叙述的方式表达。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差异,使报告关注议题有所不同。欧洲文化的个体意识比较发达,个人自尊、自由、独立、的实现被看作是人生的追求。在行为模式上根据自身的愿望、理解和爱好来选择,对别人、社会的看法并不顾忌。反映在报告中议题披露选择更具有主观性也更加聚焦,尤其关注环境和社会领域议题;中国文化是以整体为对象,儒家民本思想中的“人”、“民”是指人类整体,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性,儒家伦理道德是群体关系的链条,人们看重他人的评价,并根据他人可能的反应采取行动,反映在报告议题披露中,内容更加广泛和全面。

重德行与重科学的差异,使报告在议题识别依据与指标披露上有所不同。欧洲文化重视科学性,公开性、系统性,反映在报告里习惯披露议题选择的依据、议题的优先顺序,习惯对指标的披露程度进行解读和分析,并对指标进行审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尚德行,强调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利益相关方,这在报告中体现为较少披露议题选择的依据,也较少对议题的优先级进行排序。

重传承与重创新的差异,使报告的前瞻性有所不同。欧洲文化以行动为导向,看重当下,注重创新。欧洲先进企业在报告中更加关注正在发生的议题和可持续发展前沿领域议题。中国文化重考据、讲严谨,以完成的事项为导向,这体现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更多是基于对已经完成事项的披露总结,对前沿议题的关注有所不足。

中庸之道与竞争文化的差异,使报告在负面信息披露方面有所不同。海上竞争对欧洲文化影响深远,体现在面对冲突时,欧洲企业愿意正面提出,直接处理,在负面信息面前,坦诚进行分析、公布应对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伦理规范,讲究和平共处,追求中庸之道。因此,在中国报告在披露负面信息时更多地瞻前顾后、权衡利弊,尽量以各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加以披露。

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差异,使报告信息量化的程度有所不同。欧洲理性主义思维重视逻辑,强调活动严格按照规则、协议、计划实施,思维方式注重分析,习惯对事物进行定量的测量。因此欧洲先进企业尽可能量化衡量和披露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是感性思维,判断事物以看得见、摸得着为根据,习惯对事物进行整体的定性描述。体现在报告中,是量化信息披露还不够深入。

我们共同抱有坚定的可持续发展信念。我们以包容、尊重和对话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高尚事业。对欧洲先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对照研究拓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见贤思齐,择其善者而从之,更好地开展社会责任管理提升工作。我们相信,这条比较研究的路子将越走越宽,未来中国企业的责任之路也将更多地为国际同仁所了解。

公共安全调研报告篇5

1.1目的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了正确、有效和快速地处理供电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供电事故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工作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保证重点。

1.3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11号)、《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国家相关法律、规章,国务院规章、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定本预案。

1.4基本情况

1.4.1位于北纬30度53分~31度09分,东经121度35分~121度51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平均降雨量1174.2毫米,年均气温15.50C。是国际大都市的郊区和浦东的组成部分,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西枕黄浦江与市区相望,北接浦东新区,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总面积835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50.1公里,是防汛、防台的最前沿。“十一五”期间,的人口随着东海大桥的开通,洋山深水港码头的使用,临港新城的建成,的常住人口将从目前的95万人上升到145万人;一些重大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存在引起大面积停电事件隐患,一旦大面积停电事件突发,必然会造成区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1.4.2目前供电分公司有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33座(其中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30座),输配电线路110千伏线路4条,长84.45公里,35千伏线路64条,长406.3公里,10千伏线路333条,长1738.61公里,380伏线路共3575公里。

1.4.3由于受特定的地理环境及气候因素影响,地区每年有30天左右的雷击,每年都要经受1-3次台风、强雷暴雨等灾害的袭击,对电网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危害。如年的“麦莎”、“卡努”台风。

1.4.4近年来,随着区大开发不断深入,基建施工增多,人为的外力破坏和电力设施被窃事件不断增多,对电网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1.5适用范围

1.5.1本预案适用于应对和处理本区因电力生产重特大事故、电力设施大范围破坏、雷暴雨等严重自然灾害、电力供应持续危机等引起的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以及分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构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威胁的供电事故。

1.5.2本预案用于指导和规范分公司系统性制订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建立自上而下分级负责的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救援与处理体系。

1.5.3本预案中大面积停电是指:电力生产受严重自然灾害影响或发生重特大事故,引起连锁反应,造成区域电网,电网减供负荷而引起的大面积停电事件。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应急组织体系

2.1.1分公司建立自上而下的大面积停电应急处理组织机构。供电分公司成立处置供电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供电分公司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供电分公司副总经理担任,成员包括有关部门负责人。

应急领导小组服从区应急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和市电力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指挥部的统一领导

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理法规、规定;

(2)接受上级应急管理部门的领导,就应急处置工作请求上级有关部门提供应急援助;

(3)统一领导本区供电事故抢险及应急处理工作;

(4)研究重大应急决策和部署;

(5)宣布分公司进入和解除(I级)供电事故状态;

(6)宣布分公司进入和解除(II级)供电事故状态;

(7)决定实施和终止应急预案;

(8)组织停电事件的调查。

2.1.2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总经理办公室,由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兼任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要职责:

(1)落实应急领导小组部署的各项任务;

(2)监督执行应急领导小组下达的应急指令;

(3)组织制订应急预案,并监督执行情况;

(4)掌握应急处理和供电恢复情况,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应急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5)负责撰写供电事故调查、总结报告;

(6)应急领导小组安排的其他应急工作等。

2.1.3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供电事故处置需要设立以下工作小组,具体处理供电事故相关事宜,具体如下:

(1)技术专家组:由相关部门和班组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参与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的研究工作,鉴定和解答有关专业技术问题。

(2)抢险救援组:由生运部、工程部、营销部等部门和班组组成,组织专业抢险和现场救援力量,开展现场处置,根据需要,随时调遣后续处置和增援队伍。

(3)综合信息组:由现场应急指挥部抽调专门人员组成,负责综合文字、信息整理及报送工作。负责加强与气象部门等部门联系,做好事发地的气象和天气预警信息咨询、收集工作,为指挥机构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气象服务。

(4)后勤保障组:做好应急抢修需要的物资、备品供应,抢修车辆的调配,做好应急工作人员必需的食宿等生活保障工作。

2.1.4供电分公司电力调度机构

2.1.4.1电网调度机构是电网事故处理的指挥中心,值班调度员是电网事故处理的指挥员,统一指挥调度管辖范围内的电网事故处理。

2.1.4.2调度机构组织制订防止大电网停电事故的处理预案,并每季度定期组织进行联合反事故演习。积极参加与上级调度机构和兄弟调度机构的联合反事故演习,制订保站用电措施,落实电网事故处理预案的有关要求。

2.1.4.3电力调度机构在供电事故应急处理中的主要职责:

(1)掌握电网运行状态,判断事故发生性质及其影响范围;

(2)下达调度命令,指挥电网事故处理,控制事故范围,有效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3)采取各种必要手段,尽可能保证主网安全和重点地区、重要区域的电力供应;

(4)组织电网、用户之间的恢复,提出恢复方案和恢复步骤;

(5)指挥电网操作,恢复电网供电和电网接线方式,使其尽快恢复正常;

(6)及时将大面积停电事件有关情况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

2.2组织体系框架

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应急救援专业部门、相关单位要按照“统一指挥、分类管理、分级负责、资源共享、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开展突发供电事故应对工作。

3预测、预警

3.1预测

3.1.1公司应急办应根据有关应急管理规定收集突发供电事故的有关数据和信息。

3.1.2健全预报机制。有关责任部门应对突发供电事故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汇总、收集、研究,做出预报,重要信息要立即报送。

3.2信息报告

3.2.1迅速报告信息。一旦掌握和发现突发供电事故信息,有关单位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立即向应急管理部门报告。

3.2.2严格报告制度。供电事故处置责任单位接到供电事故信息后,在组织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同时,及时掌握和汇总相关信息,重要信息要及时向公司应急办、区应急联动中心报告,公司应急办应在30分钟内口头向区应急办报告,1小时内书面向区应急办报告。做到事发后报告迅速,处置时报告正确,事件结束后要有总结报告。

3.3预警

3.3.1预警分级

按照电网停电范围和事故严重程度,将电网供电事故分为特别严重(I级)供电事故和严重(II级)供电事故两个等级。(II级用橙色表示、I级用红色表示)

3.3.1.1II级供电事故。电力生产发生突发性事件,造成下列影响之一,供电分公司进入II级供电事故状态:

(1)区域电网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15%以上,20%以下;

(2)因严重自然灾害等原因引起电力设施大范围破坏,造成电网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的20%及以上,40%以下;

(3)因重要变电站、重要输变电设备遭受破坏或打击,对区域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构成威胁。

3.3.1.2I级供电事故电力生产发生突发性事件,造成下列影响之一,供电分公司进入I级供电事故状态:

(1)区域电网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20%及以上。

(2)因严重自然灾害引起电力设施大范围破坏,造成电网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的40%及以上,并且造成重要输变电设备受损,对区域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严重威胁。

(3)因重要发电厂、重要变电站、重要输变电设备遭受毁灭性破坏或打击,造成区域电网大面积停电,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的15%及以上,对区域电网、跨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严重威胁。

3.3.2预警级别研判与。分公司应急办在接到有关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影响范围、停电区域、严重程度、可能后果和应急处理的需要等,判断是否进入I级供电事故和II级供电事故状态,并将有关情况报告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确定。由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将预警级别建议,报区应急办及市电力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研判处置。

4应急响应

4.1先期处置

4.1.1电力生产发生突发性重特大事故、电力设施大范围破坏、严重自然灾害、电力供应持续危机时,电力调度机构立即启动电网事故处理预案,同时将停电范围、停电负荷、发展趋势等有关情况尽快报告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4.1.2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在接到大面积停电报告之后,根据严重程度,召集紧急会议,研究决定事故级别,并就有关重大应急问题做出决策和部署,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各部门按职责分工,立即组织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4.1.3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在研究决定进入I级或II级供电事故状态之后,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告上级应急领导小组和区应急办,并就应急救援与处理工作接受领导,视情况请求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援助。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人员迅速进入电力调度机构的应急指挥中心.

4.2分级响应

4.2.1II级供电事故控制

4.2.1.1分公司系统各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大面积停电的应急准备工作,按照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的要求,落实各项预警控制措施。

4.2.1.2当电力供应持续出现严重危机,并有可能导致系统性供需破坏和大面积停电时,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应及时向上级部门及区应急办提出申请,研究决定实施特殊时期限电方案。分公司电力调度机构应按照特殊时期限电方案,严格落实限电措施。

4.2.1.3在紧急情况下,为保证主网安全稳定,保证重点地区、重要区域、重要用户的供电,电网值班调度员有权决定采取拉限负荷、解列电网、解列发电机组、临时中止对用户的供电等一切必要手段,防止事态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各级运行值班员必须严格服从电力调度命令,正确执行调度操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阻碍值班调度人员、运行值班人员进行事故处理。

4.2.2I级供电事故控制

4.2.2.1分公司系统各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大面积停电的应急准备工作,按照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的要求,落实各项预警控制措施。

4.2.2.2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及时向上级应急办申请救援力量。

4.2.2.3电力调度机构应尽速限制事故发展,消除事故的根源并解除对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威胁。

4.2.2.4区电力调度机构配合上级调度机构执行”黑启动”方案。

4.2.2.5调整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尽速对已停电用户恢复供电,对重要用户应优先恢复供电。

4.3电网恢复

4.3.1在发生大面积停电之后,要尽快恢复电网供电。

4.3.2在电网恢复过程中,要协调好电网、电厂、用户之间的恢复,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留有一定裕度。在超高压电网恢复过程中,要防止发生过电压,避免造成新的设备损坏和停电。

4.3.3在对停电发电厂和变电站恢复送电之后,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对重点地区、重要区域、重要负荷的电力供应。对于分区进行的恢复,在条件具备时应尽快恢复联网运行。

4.3.4在电网恢复过程中,各发电厂应严格按照电力调度命令恢复机组并网运行,调整发电出力。各电力用户应严格按照调度指令要求恢复用电。

4.4信息共享和处理

建立以部室主任、班(站)长为主的应急反应指挥网络。网络内各级成员的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调度集群对讲机必须在开启状态,并统一置171频道。

应急处理过程中,相关部门、班组的信息由应急办公室负责在分公司局域网站上传,并且做到及时更新,确保信息的及时性、正确性,达到应急处理信息共享。

4.5应急指挥

根据需要设立现场应急指挥室。现场应急指挥室根据应急处置的实际需要,选择性成立相关工作组。各工作组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4.6新闻

停电事故及相关问题的新闻及其相关事项由区政府新闻办处置。

4.7应急结束

现场应急领导指挥中心确认突发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已经消除后,向批准预案启动的应急领导小组提出结束现场应急的报告,应急领导小组综合各方面意见,报区应急办同意后,作出应急结束。

4.7.1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下,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经研究决定宣布解除II级供电事故状态:

(1)电网接线恢复正常方式,电网运行参数保持在稳定限额之内;

(2)事故停电负荷及事故拉限电负荷基本恢复供电;

(3)无其他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正常电力供应存在重大影响或严重威胁的各类事件。

4.7.2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下,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经研究决定宣布解除I级供电事故状态:

(1)电网主干网架基本恢复正常接线方式,电网运行参数保持在稳定限额之内;

(2)停电负荷恢复80%及以上,重点地区、重要区域负荷恢复90%及以上;

(3)无其他对电网安全稳定存在重大影响或严重威胁的各类事件。

5后期处置

5.1善后工作

大面积停电事件发生后,分公司应急办公室和有关部门、班组,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大面积停电事件中,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使用的材料、物资等,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及时做好统计、按照规定给予补助或补偿。

善后处置工作由公司应急办公室负责,相关部门、班组人员应积极配合。

5.2保险

突发大面积停电事件后,各抢修部门和班组,在抢修工作的同时,做好现场物损统计和取证工作,汇总后交应急办公室,有应急办公室联系各保险公司查勘理陪。

5.3调查和总结

5.3.1大面积停电之后,除按照国家政府部门要求配合进行事故调查外,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事故调查应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客观、公正、准确、及时地查清事故原因、发生过程、恢复情况、事故损失、事故责任等,提出防范措施和事故责任处理意见。

5.3.2大面积停电之后,公司及时组织生产、运行、调度、科研等部门联合攻关,研究事故发生机理,分析事故发展过程,吸取事故教训,提出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

5.4.3分公司各部门必须及时总结大面积停电应急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大面积停电应急救援、事故抢险与紧急处置体系。

6应急保障措施

6.1技术保障

6.1.1分公司各部门必须结合电力生产特点和事故规律,建立覆盖电力生产事故发生、发展、处理、恢复全过程的事故应急预案,制订并落实防止供电事故的预防性措施、紧急控制措施和电网恢复措施,完善常态机制,建立预警机制,健全应急机制。

6.1.2分公司各部门必须督促各类电力用户根据突然停电可能带来的影响、损失或危害,制订外部电源突然中断情况下的应急保安措施和救援预案。矿井、医院、地铁、金融、通信中心、新闻媒体、高层建筑、军事设施等特别重要用户,必须自备保安电源。

6.2装备保障

6.2.1分公司各部门必须投入必要的资金,配备大面积停电应急所需的各类设备和电力抢险物资。

6.2.2分公司各部门必须认真做好备品备件和生产资料的储备和管理工作,以及事故抢修的准备工作。

6.3人员保障

分公司各部门必须结合应急工作需要,聘请由电力生产、管理、科研等方面专家,调查和研究电力应急预案的制订、完善和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6.4后勤保障

6.4.1发生重特大电力生产事故、严重自然灾害、电力设施大范围破坏时,分公司各部门应迅速调度事故抢险队伍和物资储备,组织抢险,排除险情,修复事故设备。

6.4.2在电力事故抢险过程中,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视情况请求上级有关部门及区人民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提供交通、通讯、医疗、物资、人员等方面的保障和支持,必要时请求军队给予支持。

6.5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保障

6.5.1应急人员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抢修工作必须严格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及各项补充规定,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开展工作,保证抢修质量。

6.5.2在抢修过程中如遇异常或有困难时应及时与上级主管联系。

6.5.3有关部门要为涉险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装备,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6.6通讯和照明保障

6.6.1电力调度室的应急指挥中心有可靠的二路交流电源、一套UPS系统,能保证应急指挥中心事故照明和计算机、通信用交流电。

6.6.2分公司应急办公室利用分公司局域网站制作应急部门通讯录,确保应急参与部门之间联络畅通。

6.6.3远动通信有远动专职定期检查。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宣传教育

7.1.1分公司各部门在平时工作中应加强应急工作宣传和教育,提高各部门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对应急预案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各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落实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保证预案的有效实施。

7.1.2分公司将加强电力生产、电网运行和电力安全知识的科普宣传和教育,采用各种通俗易懂方式普及停电后的正确处理方法和应对方法,提高公众应对停电的能力。

7.2.1分公司各部门加强电力调度部、生产运行部、营销部、营业站、后勤部门以及事故抢修的队伍建设和人员技能培训,通过模拟演练等手段提高各类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7.3演习

7.3.1分公司每年6月15日前,组织一次调度机构反事故演习,组织一次大面积停电联合演习。演习邀请上级调度机构、同级调度机构、分公司相关部门、重要用户参加,以加强电网、电厂和用户之间的协调和配合,锻炼相关人员、相关部门的实战能力,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演习结束后,要对演习过程进行评估、总结。对反事故演习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整改,不断完善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使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更具有实战性、针对性、预防性。

8监督检查与奖惩

8.1公司应急办负责对本公司系统应急管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情况汇总后交应急领导小组,对相关人员、部门进行奖惩。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不履行应急处置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行政处分、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附则

9.1预案管理与更新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和修订,以及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或出现的情况,以及电网发展和管理体制变化,分公司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每三年对预案进行修缮一次,必要时可作随时调整、修订,报市电力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和区应急办备案。

公共安全调研报告篇6

一、联席会议主要职责

****市反洗钱工作联席会议在市政府的领导下,指导全市反洗钱工作;贯彻落实国家反洗钱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组织、协调和落实各成员单位积极履行反洗钱工作职责,动员全社会联手开展反洗钱工作;协调建立全市反洗钱综合信息共享机制。

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联席会议由分管副市长担任总召集人,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行长任召集人,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具体名单如下:

总召集人:杨伟市委常委、副市长

召集人:赵德金市政府副秘书长、法制办主任

安夏青人行****市中心支行副行长、

国家外汇管理局****市分局副局长

成员:殷开溪市法院副院长

赵国华市检察院副检察长

濮传宏市公安局副局长

侯强市建设局党委书记

王瑞祥市司法局副局长

续金泉市国家安全局副局长

程仁市监察局副局长

闫涛市财政局副局长

张靖毅市商务局党委副书记

易学民市国税局总经济师

车向玲市地税局副局长

姜华市工商局副局长

耿丽华市广电局纪委书记

张立忠人行****市中心支行副行长

王玉琴银监会****监管分局副局长

****市反洗钱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行****市中心支行,负责日常工作。人行****市中心支行分管行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经市政府总召集人授权后,人行****市中心支行为市政府反洗钱工作联席会议牵头单位,负责联席会议的召集。各成员单位确定1名联络员。联席会议组成人员、联络员因工作变动需要调整的,由所在单位及时向市反洗钱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备。

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

市政府办公室:发挥政府综合部门优势,帮助和支持市人民银行协调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反洗钱工作。

人行****市中心支行:承办组织协调全市反洗钱的具体工作;指导、部署全市金融业(含保险业、证券业)反洗钱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全市金融业反洗钱工作的重大和疑难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制定全市金融业反洗钱政策措施;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汇总分析可疑资金交易信息并向上级部门报告,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协助司法部门调查处理有关涉嫌洗钱犯罪案件;会同有关部门指导、部署全市非金融高风险行业的反洗钱工作;建立与市公安局反洗钱工作合作机制,加强信息交流,提高反洗钱执法的有效性。

市人民法院:依法审判由其管辖的洗钱犯罪案件;研究和帮助解决洗钱犯罪案件遇到的适用法律问题。

市人民检察院:督办、指导或直接办理****市涉嫌洗钱犯罪案件的批捕、、立案监督,注意发现和及时查处隐藏在洗钱犯罪背后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

市政府法制办:参与反洗钱法律法规的调研。

市公安局:组织、协调、指挥全市公安系统开展对洗钱犯罪的防范和打击工作,负责对涉嫌洗钱犯罪可疑资金交易的调查、侦破工作。

市国家安全局:参与****市洗钱犯罪的情报搜集与处理,研究相应的信息共享和合作调查方案,对涉外可疑洗钱活动配合调查核实。

市监察局:负责调查处理洗钱活动所涉及的全市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违法违纪问题;加强反洗钱工作制度建设研究,探索建立全市打击利用洗钱进行贪污贿赂犯罪的信息共享与合作调查机制。

市司法局:负责全市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领域的反洗钱制度建设;协调开展与反洗钱工作有关的司法协助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加强对财政资金与账户的管理,参与研究全市洗钱所涉及资金的追缴入库制度,研究建立****市会计事务所、评估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以及注册会计师、评估师等执业人员协助开展反洗钱工作的机制。

市建设局:负责****市房地产领域开展反洗钱工作;研究落实在房地产领域开展反洗钱工作的政策措施,打击房地产领域的洗钱犯罪活动。

市商务局:参与对****市洗钱活动频发领域和行业的管理;研究加强对三资企业的反洗钱监管;参与对境外投资活动的反洗钱监管;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监管,防止境内外不法分子勾结、利用虚假进出口贸易进行洗钱。

市国税局、地税局:参与制定打击和防范涉及洗钱的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的政策措施,建立相应的信息传递和执法合作机制。

市工商局:探索建立与人民银行、公安、税务等部门反洗钱信息共享体系,加强市场分类监管,配合有关部门对非金融行业的洗钱活动频发领域实施反洗钱监管。

市广电局:参与反洗钱工作的宣传教育,营造反洗钱工作舆论氛围,提高公民的反洗钱意识。

银监会****监管分局:协助市人民银行研究制定辖区银行业反洗钱的规章制度及监管办法和可疑资金交易监测报告制度,负责对****市银行业执行反洗钱规定情况实施监管。

国家外汇管理局****市中心支局:负责监管****市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工作,落实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工作制度;监测跨境资金异常流动情况,汇总分析金融机构报告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信息,对涉嫌外汇违规行为进行查处;配合司法行政部门,依法打击“地下钱庄”等外汇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管理和指导****市金融机构开展与外汇业务相关的反洗钱工作。

四、联席会议议事规则

(一)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一至两次。确因工作需要,经成员单位提议,可适时召开全体会议或部分成员会议。

联席会议主要内容: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关于反洗钱工作的指示及有关会议、文件精神;通报反洗钱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提出下一步工作的意见建议;协商沟通相关政策规定、重点工作及落实意见。联席会议形成的决议,按部门职能,分工负责落实。

(二)联席会议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共同会商涉嫌洗钱的可疑交易报告以及重要举报线索。

(三)联席会议办公室报请联席会议总召集人或召集人同意,组织各成员单位或部分成员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并及时向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通报工作情况。

(四)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及时掌握全市各相关部门反洗钱工作情况,组织做好反洗钱工作联席会议的会务工作,督促落实联席会议做出的各项决定。

公共安全调研报告篇7

一、职责调整

(一)划入的职责

将原工作办公室职责整合划入。

(二)划出的职责

将金融管理职责整合划入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三)强化的职责

强化调查研究和综合协调职责,加强应急值守、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督查工作,进一步发挥参谋助手和运转枢纽作用。增加指导、监督全政府电子政务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职责。

二、主要职责

(一)负责政府重要情况通报、汇报和政府领导的讲话、报告等文字综合材料的起草,围绕政府重点工作和政府领导的指示组织专题调查研究,为政府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负责政府会议和政府重要活动的组织安排,协助政府领导组织会议决定事项的实施,参与或负责上级领导、各地领导以及外宾来我视察、参观、考察的活动安排工作。

(三)负责组织起草和审核以政府、政府办公室名义的公文,指导全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办理省政府和省政府各部门及各方面的来文来电,对政府各部门和各县区政府请示、报告政府事项进行登记,并报政府领导审批。

(四)负责采集、编发和传递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围绕政府的重要决策和工作部署,跟踪收集贯彻落实过程中的有关信息。

(五)负责督促检查政府各部门和各县区政府对政府工作部署、会议决定事项及政府领导有关指示的执行落实情况,并跟踪调研,及时向政府领导报告。

(六)负责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和督促检查落实以及信息反馈。负责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日常工作联系。

(七)负责民对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收集、整理、转办、督办,并向委、政府提供社情民意和民投诉动态。

(八)负责组织实施政务公开工作,协调、指导和推进全政务事务及时公开。

(九)代管海防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海防委日常工作,协助做好全海防工作。

(十)负责政府总值班和公务接洽、接待联系工作,及时向政府领导报告重要情况,协助政府领导做好组织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十一)负责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划、组织建设和管理,指导政府系统的信息工作,指导、监督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十二)负责联系新闻单位,对政府有关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十三)负责办理政府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十四)负责地工作的统筹协调、地信息交流与反馈,指导、监督有关部门和县区的地协调工作。

(十五)负责地联席会议日常工作。

(十六)负责区各企业生产经营和勘探开发的协调服务工作。

(十七)负责地经济融合、城共建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协调服务工作。

(十八)负责直机关公共机构节约能源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直机关节约能源规划、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直机关能耗统计、监测和评价考核工作。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政府办公室设23个内设机构:

(一)秘书科

负责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长办公会议和政府重要会议、活动的筹备、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负责政府领导同志公务活动安排;负责上级机关领导来盘考察活动安排;负责政府公务接洽、政务接待工作;负责编辑《人民政府大事记》。

(二)文电科

负责政府和政府办公室发文起草、审核、印发工作;负责政府及办公室来文来电登记、分办、拟办、送阅、转办、催办和反馈工作;负责政府及办公室档案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负责政府印鉴管理和政府各部门印鉴制发工作;负责《人民政府公报》编纂工作;负责政府和办公室机要传输工作;负责指导全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

(三)综合调研室

负责组织起草《政府工作报告》;负责撰写政府主要领导在重要会议上的讲话、报告和政府重要情况通报、汇报等有关综合文字材料;负责全经济社会发展有关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收集和分析全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动态,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和咨询;负责编印《政务通报》。

(四)综合一科

负责发展改革、体制改革、财税、监察、审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土资源、、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综合、调研和协调督办;办理政府分管领导会议的会务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综合二科

负责农业和农村经济、旅游等方面和城规划外土地管理等方面工作进行综合调研和协调督办;负责工业及信息化、科技、金融、安全生产、环保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综合、调研和协调督办;办理政府分管领导会议的会务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六)综合三科

负责政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政、民族宗教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综合调研和协调督办;负责交通、港口与口岸、住房和城乡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综合、调研和协调督办;办理政府分管领导会议的会务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七)综合四科

负责外经外贸、服务业、外事、工商等方面工作进行综合调研和协调督办;负责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综合、调研和协调督办;办理政府分管领导会议的会务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八)政府督察室

负责对省政府及政府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负责政府全体会议、政府常务会议、长办公会议、政府业务会议和政府其他重要会议议定事项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负责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督促检查任务;负责省、政府领导批示及交办事项的督促检查、反馈工作;负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承办与人大、政协日常联系工作。

(九)应急值守科

负责政府值班工作,指导、检查全政府系统值班工作;负责政府重要会议、活动通知下达和来电来访接洽工作;负责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和工作;协助政府领导同志做好相关应急处置工作;承办政府应急管理会议会务、文电。

(十)应急保障科

负责应急体制、机制、法制建设和指导、考核工作;负责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指导应急演练;负责组织规划应急信息系统建设,负责应急平台的管理、运行和维护;负责协调应急物资保障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宣传与培训及应急专业队伍建设;负责组织协调应急专家组工作。

(十一)民投诉中心

负责民对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建议的收集、整理和呈报;负责向委、政府提供民反映的社情民意和投诉动态;负责领导对投诉情况批示的转办、督办和信息反馈;经政府领导授权,代表政府协调处理跨地区、跨部门的投诉问题和难点、热点问题;负责对各县区政府和政府各部门民投诉工作的指导、检查和考核。

(十二)受诉科

负责受理民对县区及其工作部门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受理对政府公务员工作质量、工作作风、违法违纪问题的投诉、举报、批评和建议;受理对实行公示制、承诺制的政府机关和社会公益服务行业和单位违示、违诺的批评和意见。

(十三)督办科

负责对有关部门办理民投诉事项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督促;负责向投诉人反馈投诉事项处理意见。

(十四)信息科

负责全政府系统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信息搜集和处理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负责向省政府办公厅传报信息;负责指导考核全政府系统信息工作。

(十五)电子政务科

负责全政府系统电子政务规划、建设、技术和安全保障工作;负责政府门户网站和网站群的建设、运行管理及内容保障工作;负责政府电子政务内网建设与管理,协调指导政府各部门电子政务建设。

(十六)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

负责组织编制全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负责推进、指导、监督和考评全政务公开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十七)行政科

负责政府机关办公设施管理,负责办公用品、备品购置、发放,负责机关食堂管理及政府办公楼内环境卫生及楼前绿化工作;负责政府机关车队管理工作;负责机关的安全保卫、综合治理、事务接待工作;负责政府和以政府名义召开的各种会议会务服务的保障工作。

(十八)地综合协调科

负责统筹协调地工作;负责区企业生产运行协调服务工作;负责与中石及全国城的沟通、联络;负责会务、文秘、统计、综合、、督查、档案、保密、财务、机关建设。

(十九)勘探开发协调科

负责贯彻落实气勘探开发政策法规;负责协调处理勘探开发相关事项;协助开展安全隐患治理工作;负责勘探开发过程中突发性事件和矛盾纠纷的协调处理;指导、协助县区开展地工作。

(二十)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科

负责地经济交流与合作;负责地社会资源融合,公共事项共享的推进工作;负责区各企业产业项目发展中的协调服务工作;负责多种经营、石装备及新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负责招商引资项目的推进、协调服务工作。

(二十一)地联席会议协调科(公共节能科)

负责地联席会议议题的搜集、调研,地联席会议确定事项的督办及地联席会议有关文字材料的起草和会务工作;负责推进地城区矿区共建;负责地工作宣传及地工作信息的交流、反馈;负责组织地融合相关问题的调研;负责公共机构节能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组织开展能耗监测、统计和考核评价工作;开展节能宣传工作。

(二十二)财务科

负责政府机关财务预算、决算的编制、审查工作;负责协调指导所属单位经费管理和财务核算工作。

(二十三)人事监察科

负责办公室机关及所属单位机构编制和人事管理工作;负责政府驻北京联络处人员管理和有关联络工作;负责机关党务和群团工作;负责纪检和行政监察工作。

四、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公共安全调研报告篇8

工会,或称劳工总会、工人联合会。工会原意是指基于共同利益而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这个共同利益团体诸如为同一雇主工作的员工,在某一产业领域的个人。工会组织成立的主要意图,可以与雇主谈判工资薪水、工作时限和工作条件等等。工会的一般法律性质是社团法人。中华全国总工会、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基层工会组织具备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基层工会法人资格登记办法》规定的法人条件的,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具备法人资格的工会组织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于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决定》修正。

二、工会参加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权

我国《工会法》对工会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主要体现在第三章(第19-34条)。文中仅对工会参加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权进行介绍。工会的该权利体现在《工会法》第26条 :“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处理,必须有工会参加。工会应当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有权要求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对工会提出的意见,应当及时研究,给予答复。”

根据劳动法规定,国家建立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和劳动者的职业病状况,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统计报告和处理。伤亡事故的报告处理制度是我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这项制度的内容包括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的报告、事故的统计,事故的调查和事故的处理。实行这项制度的目的是及时掌握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伤亡事故情况,研究事故发生的规律,总结经验教训,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止事故的重复发生。伤亡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一)伤亡事故的报告。 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本单位的负责人。用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伤亡、重大伤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的主管部门和单位所在地的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等有关部门,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接到死亡和重大伤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系统逐级上报:死亡事故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重大伤亡事故报至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事故报告的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用人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事故发生的地点、伤亡情况和初步分析的事故原因等。发生死亡、重大伤亡事故的用人单位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在事故调查组未进入事故现场前,用人单位要派专人看护现场,任何人不得擅自移动和取走现场物件。因抢救人员和国家财产,防止事故扩大而需移动现场部分物件时,必须作出标志,绘制事故现场图,摄影或录像并详细说明。清理事故现场,要经事故调查组同意后方可进行。

对于特别重大伤亡事故,要按照国务院《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进行。特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的有关单位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特大事故发生单位必须立即将所发生事故的情况,报告其主管部门和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并报告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应当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报上述各部门。特大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5.事故报告单位。

每个用人单位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对所发生的职工伤亡事故进行统计,如实填写统计报表,依法规定报送有关部门。统计报表是做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基础工作,是分析、研究事故发生原因,掌握劳动安全卫生状况的重要手段,对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发生伤亡事故隐瞒不报的,要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二)伤亡事故的调查。用人单位发生伤亡事故后,必须依法进行事故调查,以查明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防止再次发生的措施,保障职工的健康与安全。按照伤亡事故的大小,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形式与要求也不同。

轻伤、重伤事故,由用人单位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成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以及工会成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死亡事故,由劳动部门、用人单位主管部门会同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或相同于这一级政府的公安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重大伤亡事故,按照用人单位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用人单位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特别重大事故,按照事故发生单位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归口管理部门组织成立特大事故调查组,负责事故的调查工作。特大事故调查组应当根据所发生事故的具体情况,由劳动部门、事故发生单位的归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经济综合部门等单位派员组成,并邀请人民检察机关和工会派员参加。特大事故调查组根据调查工作的需要,可以选聘其他部门或者单位的人员参加,也可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技术鉴定。

事故调查组的成员应当作风正派,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并且不得与所发生的事故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事故调查组的主要职责是:(1)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2)查明事故的性质,确定事故责任者;(3)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4)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不能带有主观色彩;用人单位必须积极支持、配合事故调查工作,不得设置障碍。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相关的情况和索取与事故有关的材料,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拒绝。对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或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事故调查组的成员如果借事故调查之机或者在事故调查中的,有关部门要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上一篇: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问卷调查统计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