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15 23:14:28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篇1

新媒体阅读的确容易形成碎片化倾向,但也有较多优势。最重要的是,它让全民阅读得到落实。我国的手机用户已达6.8亿,很多都通过智能手机,来浏览相关图片,查询资料,就连最偏僻的乡镇角落,文化程度不高的打工者,也学会了现代化阅读方式,阅读行为通过手机传达到了基层角落。公民阅读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朴实扎实,深入人心。

其实,新媒体阅读早已呈现出浓厚的知识化倾向。中国出版科学研究院原院长郝振省在对2008年龙源期刊网的网络传播排行的解读中就曾表示,2008年的网络读者不再像2007年那样目光散漫、游移不定、无心阅读,而是心无旁骛地为他们所喜欢的期刊内容而来。除了注重传统的休闲性阅读,也开始注重知识性阅读。另据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在数字化阅读群体中,阅读主体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对网络阅读的认知与接受度也越高。其中,博士研究生的数字化阅读比率最高,高达90.9%。新媒体阅读的知识性、深厚性、目的性不断增加,并不是一些媒体所担心的浅尝辄止。

苏格拉底曾把文字比作有毒的礼物会拉大人与人心灵与心灵直接对话的距离。我们用传统思维一味否定新媒体阅读,何尝不是一种苏格拉底式的担忧呢?作为新阅读实施者,他们有没有得到收获,愿不愿意继续阅读,他们自己最有发言权。国民阅读率的不断上升,也证明了他们愿意选择这种方式。美国著名媒介理论家保罗利文森认为,人的主体性会促进媒介向着越来越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观点显得更积极一些。

与其抱怨,不如对新媒体阅读进行科学引导。如可以建立现代化的公共阅读资源库,为公众提供更多方便。另外,还要多提醒网络阅读的双刃剑效应,让大家提升网络自控力,逐步培养独立自主、懂得思考的网络阅读习惯。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篇2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居民的经济收入、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均居全区前列。近年来,随着全国报业大众化浪潮的不断影响,呼和浩特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就总体而言,与地区经济增速仍存在着不和谐发展的一面。有鉴于此,为健全和发展首府的报业市场,实现首府报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就首府地区报业市场的情况进行一项科学严谨的调查和研究。而不断进行尝试改革的《内蒙古晨报》无疑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研究范本。

本文试从2009年11月进行的首府地区受众读报满意度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来考察《内蒙古晨报》的新闻报道、版面编排和经营状况。研究结论不但能够为《内蒙古晨报》未来战略性调整提供参考数据,而且也可以为首府地区的其他报业实现市场运作的良性化提供决策依据。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随机抽样调查法。(本次研究的调查、编码、数据统计工作由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2007级本科生随礼、金岩、李卓然、刘宁、席贺兴、贾琳、桑苏承担。特此鸣谢。)调查以《内蒙古晨报》首府地区读者(包括固定订户及普通读者)为调查对象。按照设计问题共发出问卷350份,收回填答的有效问卷202份。

二 主要发现

首府地区受众阅读习惯。首府地区受众在读报上花费的时间较少,日平均阅读时间14分钟;阅读量较低,每周阅读报纸一两次,占调查总人数的62%,(2007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国民人均月阅读报纸约7.4份,在我国识字者报纸阅读总体中,每月读20份以上报纸的读者比例最高,占24.5%;而不读报纸的人数比例达到39.9%。)首府地区受众群中,通过自费购买方式获取报纸的比例最高,达到72.6%,报纸自费购买市场已经形成,其次分别为家庭订阅、借阅和单位订阅。在被访对象中,有需要(如坐长途车)时才会买报的人占1/3,而一半左右的读者选择的是“大概浏览,重点阅读”。首府地区所有的报刊中,选择订阅和购买北方新报最多,其次为《内蒙古晨报》。可见,《北方新报》仍是《内蒙古晨报》的主要竞争对手。此外,从调查者的实际采访中发现,《呼和浩特日报》和《呼和浩特晚报》也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是《内蒙古晨报》未来发展的强有力对手。(见表1)

调查显示,影响读者购买报纸的前三位因素为:内容丰富新颖、内容贴近生活和价格合理。(见表2)故报纸的信息内容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受众的购买。

受众对报纸版面的满意度。受众满意度是衡量报纸满足读者需求的程度和状况的概念。受众对报纸是否满意、满意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报纸的受众占有量和发行量,进而影响着报纸的品牌价值、广告收入和长远发展。对于《内蒙古晨报》所提供的各个版面的信息中,读者最满意的新闻内容依次是国内重大新闻、首府新闻和国际重大新闻。(见表3)

受众对报纸版面的满意度依次是社会民生新闻、时政新闻、娱乐新闻、法制新闻、教育新闻、经济新闻、服务类新闻、人物新闻、文学类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汽车类新闻和体育新闻。而受众对于报纸的角色期望以时政新闻、社会民生新闻、教育新闻、法制新闻和经济新闻为主,其他新闻次之。(见表4)这表明,新闻报道只有贴近当地百姓生活,才能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褥。

受众对广告的关注度。调查结果显示,68.8%的读者偶尔会关注晨报提供的广告,有9.9%的读者会经常关注广告,其余的读者则不关注广告。(见表5)

受众对于美食广告、招聘广告和旅游广告倚重度较高,对于家电广告、家装广告和二手房信息表现出较低倚重度。(见表6)

受众对报纸营销的满意度。根据调查,受众对于报纸价格普遍感到满意,(见表7)而对于投递的满意度较差。(见表8)读者不能及时购买和阅读到报纸,是影响受众对报纸整体印象的关键因素。

受众对《内蒙古晨报》电子版的了解情况。有74%的读者不知道《内蒙古晨报》有电子版;有21%的读

者会偶尔看《内蒙古晨报》电子版;5%的读者经常看《内蒙古晨报》电子版。(见表9)这说明,《内蒙古晨报》应该加大其电子版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读者能够及时在网上关注晨报所报道的新闻内容。

三 主要问题与对策性建议

依据受众的反馈意见,可知《内蒙古晨报》在办报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新闻报道还不太吸引人,贴近百姓生活还做的不够,可用信息量较少;有深度报道意识,但是不够深入。二是广告太多且杂乱,制作不够精良,位置随意。三是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在更多的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四是递送时间过晚,读者在阅读到晨报之前就已经接触到其他媒体或报纸,使所报新闻成了“旧闻”。除此之外,调查者还专门询问了读者关于晨报的专题策划的看法,特别是关于越狱案的专题策划。多数受众肯定了报纸对于重大事件策划专题的意识,但也提出这些专题的眼光只局限于事件的浅层报道上,缺乏深层次的挖掘。

针对首府地区的报业市场和《内蒙古晨报》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篇3

敬而远之:法国青年对报纸的态度

在欧洲,法国是日报渗透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就日报经常阅读率(每周5次)而言,瑞典为78% 、德国为65%,法国则只有32%,在欧盟15国中排在第11位。法国阅读日报的人数不多,而青年对日报更缺乏忠诚度。根据Euro PQN2003年的调查,报纸读者数量从1994年的900万下降到2003年的838万,9年中降低了7%。尤其是15~24岁年龄段的读者降低了17.5%,25~ 34岁年龄段降低了18%;相反,50~64岁年龄段上升到23%。2004年2月,BVA以《青年与报纸》为题,对全国15~25岁的青年公民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的青年人首先由报纸告知新闻,而电视则为68%,互联网为17%;此外,57%的受访者认为5年后电视的优势地位将被互联网代替,看好报纸者只占4% 。②

青年人不读或少读日报的原因是复杂的。就日报自身而言,主要涉及价格、发行和内容问题。根据2003年11月IPSOS的调查,在15~25岁的受访者中,68%的人表示降低价格能促使他们购买较多的报纸(法国一张日报的价格大约0.7至1.2 欧元,这对于缺乏经济来源的青年人来说相对是比较高的);73%表示他们一般是到常去的商店中购买报纸;75%希望更方便地在销售点浏览和查阅报纸;67%认为报纸的推荐没有引起他们阅读的愿望。2004年2月BVA的调查表明,15~25岁的受访者首先希望报纸题材更直接地涉及他们(38%),其次是表达更明白(37%),同时他们还向往更有魅力的介绍(33%),并希望文章写得更简易一些(32%)。

免费报纸的成功和互联网的发展,使这3个因素变得更为突出。2003年,法国免费报纸《20分钟》和《地铁报》的读者分别达到136万和104万,名列读者最多的全国性日报的前列。尤其是《20分钟》已成为法国第二大日报,仅次于《西部法国报》,它在巴黎、里尔、里昂和马赛4大城市发行,总发行量达67.5万份。更值得注意的是,它的读者比付费报纸的读者年轻,平均年龄为33 岁,而《巴黎人报》、《世界报》和《解放报》的读者平均年龄为40岁,《费加罗报》的读者平均年龄为52岁。此外,15~24岁读者占《20分钟》读者的31%,占付费日报读者的13%。25~34岁读者占《20分钟》读者的24%,占付费日报读者的13%。相反,50岁以上读者占付费日报读者的49%,占《20分钟》读者的17%。《20分钟》的读者有63%不读付费日报。

尽管免费报纸促使以前不读日报的青年人开始读报,但另一方面也让这些新读者从一开始就养成了免费阅读报纸的习惯,使他们形成了获取政治信息和普通信息自然不应该付钱的观念。当然,青年人对免费报纸提供的信息质量要求也是相当高的,有80%的青年读者认为这些免费报纸没有达到付费报纸的水平。但是,也有58%的受访者认为,虽然没有达到付费报纸的水平,但他们足以从这些免费报纸中了解信息。

青年读者还越来越把互联网作为了解信息的工具,个人上网时间从2001年6月的每月6小时增加到2003年9月的14小时。据2005年2月BVA的调查,15~25岁的受访者普遍认为互联网在实用性和图像方面胜过报纸,62%的受访者通过互联网了解新闻。

但是,事情也有另一面,即报纸在青年人心目中并未失去好感。据2004年2月BVA的调查显示,在15~ 25岁的受访者中,多数认为经常阅读一份报纸对于深入了解新闻事件(74%)、跟踪新闻(69%)、培养批判精神(71%)、形成自己的意见(64% )是必需的,而74%的受访者认为当他们看电视新闻的时候觉得不过瘾,希望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这种需要在高年龄(80%在23~25岁之间)和高学历(83%的人有高中毕业或以上文凭)者中尤为明显。

2005年2月BVA的调查显示,日报的地位在15~ 25岁的受访者心目中有增无减,接近50%的受访者认为在新闻的质量方面日报占优势。总起来说,法国青年和报纸的关系可以用敬而远之来形容。

调查还表明,青年人与报纸缺少亲密性,主要不是由于理解报纸的困难,而是由于缺少预先熟悉报纸的过程。受访者中80%以上的人认为有必要将阅读和研究报纸的理念引入中学教学大纲,或者通过公民教育课程(45%),或者作为其他课程的跨学科支持(37%)。而且这种想法在女青年、年龄大的青年和已经工作或毕业的学生中更普遍。61%的受访者还表示愿意参与报纸实验课程―――这一看法可以从以下的例子中得到印证:1992年在比利时诞生的“一日记者活动”,在法国加莱海峡省北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3年来,当地30所学校的中学生每年在6名记者的指导下制作12页的小报并在中学免费发行。此外,68%的受访者认为在资料和信息中心自由查阅日报以支持阅读是有必要的;55%的在校青年认为这样做会改变他们自身的态度,因为接触他们还不认识的报纸能够从中获益(37%),或者他们因此而可以更经常地查阅自己所喜欢的日报(18%)。另外,31%在校的青年人表示他们会经常购买日报,只要在他们的学校中可自由销售。

推动青年人阅读报纸

其实,法国报纸有着辉煌的历史。早在1900年,无论发行量还是多样性,法国报纸都居世界第一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广告市场相对落后,报业经营管理不善,法国大多数报纸在经济上不能自立。尤其是在20世纪30年代,法国报纸成为纳粹贿赂的主要对象,以致1940年德国占领巴黎后,大部分报纸投敌,成为报业的巨大耻辱。法国光复后,严厉清洗淘汰了大部分报纸企业,其后实行的统治经济政策,也限制了外国资本的进入和广告投资的发展,削弱了报纸的财政。报纸不得不连续提价,致使报价高居世界前列,读者购买乏力,发行量逐渐萎缩。因此,法国政府长期对报纸实行援助政策,其力度超过欧洲邻国。为了调动青年人读报的积极性,帮助这些今天和明天的公民成长和发展,2003年以来,法国文化与传播部与有关报纸发行者及其他专业机构合作,采取多种措施,推动青年人阅读综合性日报。

在2004年3月“学校新闻周”之际,③11家法国主流日报在波尔多联合举行了首次报纸与青年大会。④这些日报的总编辑或编辑部负责人代表组织了11场讨论,1000多名青年人和22位知名人士参加。大会的主要议题是让青年懂得报纸的重要性,以及报纸的老板要重新赢得青年。会议得到国家教育部和教育与信息媒体联合中心的支持。

2005年3月,12家主流日报在里尔召开第二次报纸与青年大会。⑤会议认为地区报纸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关注世界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情之前,公民首先应该认识他所处的环境的现实。会议认为公民应该为了解信息而付费,今后免费报纸可能构成进入付费报纸世界的门户。会议还认为报纸企业应该转变观念:“昨天人们购买报纸”,因为报纸是迅速获得消息的最好的工具之一;“今天它们应该自己推销报纸”,因为信息技术多样化了。会议宣布创立“未来公民”基金会,以促进15~25岁的青年人阅读报纸。报纸与青年大会作为例会将每年在不同城市举行,成为青年与报纸之间对话以寻求恢复友好联系的新的机会。

2004年10月6日,法国行政法院审查官贝尔纳・斯皮兹先生向文化与传播部提交了考察报告,就促进青年阅读综合性报纸提出了8条建议:(1)为当年满18周岁的青年免费预订2个月的综合性日报。阅读何种日报由青年自己选择。如果涉及该年龄的每个班级的三分之一从中获益,将使15~25岁的报纸读者增加20%;(2)向中学各班级免费提供综合性日报,支持在教育中利用报纸。这将使近25万个班级的560万人受益。假设50%的班级各自可以支付40欧元,国家须每年提供100万欧元的费用;(3)促使校长们同意并组织在公立中学内降价销售综合性报纸;(4)建立用于在青年人住所阅读报纸的特别基金,允许企业赞助并可减少所付款的60%的税;(5)运用报业现代化基金投资于专供青年读者阅读的副刊版或特别手册,将基金收入的一部分用于资助发行人的投资。允许资助以下有关的投资:关于寻求新读者的研究;促进青年人阅读报纸的活动;设想和创造面向新读者的产品年;创立依托日报的媒体网站以利于用报纸介入教育;(6)在公共视听传播中促进报纸阅读。将青年人阅读报纸作为2005 年“国家的重要事业”,在各类电视传播包括实况转播中,采取专业报纸的杂志形式,或根据报纸制作教育电视娱乐节目;(7)向所有在读的大学生免费开放日报的网上档案,由国家和区域集团尤其是地区向发行人提供补偿;(8)建立由发行人、青年和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跟踪和评估委员会,对前面各条建议实施一年后进行评估。

建议提出之后不到两个月,文化与传播部提出了两条基本的实施措施:第一、与国家教育部合作,为中学毕业班免费预订一个月的时政和信息日报,其中一份为经济类日报;第二、允许免费为18周岁的青年预订一份日报。为了支持企业发展面向鼓励年轻人阅读日报的推广计划,在2005年的预算框架内,对时政和普通信息报纸现代化的资助将达到3500万欧元。

2005年7月5日,在报纸现代化资助基金指导委员会会议结束时,法国文化与传播部又批准了通过国家支持促进青少年读报的4项创新计划。一是将全国、地方和外省的日报纳入1000所中学的资料与信息中心,以激发学生经常阅读报纸,培养批评精神;二是鼓励与读者具有直接和个人关系的新内容和新形式。作为提出这个计划的地区日报,支持“博客”在线互动内容的发展,每周综合较好的内容在报纸上介绍;三是特别针对从最年幼的学生开始的优先教育区计划。这是《PlayBac》报提出的设想,它出版了每周5期的4张日报:供5~6岁儿童阅读的《日报》,供7岁开始的儿童阅读的《每日小报》,供10~14岁少年阅读的《我的日报》,供14岁开始的青少年阅读的《时事》。这些报纸力求以很优惠的价格供青少年预订;四是《汇报》提出的计划,它创立供10~15岁的青少年阅读的副刊,部分内容由这些青少年借助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中继进行写作。这4项计划是消除青年人与报纸之间持续存在的距离的第一步。它们是支持报纸未来传播的必需的组成部分。⑥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注释:

①根据法国邮政电信法的规定,综合性日报必须具备以下特点:1、以连续方式提供政治新闻和普通新闻、地方新闻、国内新闻或国际新闻,提供有助于启发公民判断的报道和评论;2、大多数版面用于提供以上内容;3、适应广大读者渴求的兴趣。它几乎涉及全部全国性日报、省级日报和地区性日报。

②BVA是法国首批市场调查与民意测验机构之一,由米歇尔・布律莱和让-皮埃尔于1970年以他们的名字创立。1981年,BVA成功地预测密特朗在总统选举中胜利,该机构的地位因此而上升。本项调查采用电话方式进行,样本是从全国15 至25岁的代表性人口中按地区、城市和性别、年龄、家长的职业抽取的,涉及504名青年。

③“学校新闻周”全称为“在学校进行的新闻与媒体教学周”,由法国国家青少年、教育与科研部于1989年创立,旨在青少年中大力普及新闻传媒知识,每年春天在全国举行。

④11家日报为:人道报,十字架报,费加罗报,世界报,解放报,回声报,星期日报,法兰西晚报,今日报,论坛报,西南报。

⑤12家日报为:巴黎人报,十字架报,回声报,费加罗报,法兰西晚报,人道报,星期日报,世界报,解放报,论坛报,北部之声,北部之光。

⑥本文资料主要来自下列网站的有关文章:bva.fr:《L'IMAGEDELAPRESSEéCRITE AUPRèSDESJEUNESDE15 à25ANS》,《Lesas sises d e la presseetd elajeunes se》. ddm.gou v.fr:《Prem ières mesures p ourfavoriser lale cture d ela pres se parlesjeunes》,《Lanc emen t des prem ières mesures pou rfavoriserlale cture d elapresse parles jeunes 》,《Remise durapportde M.BernardSPITZsu rla le cture d ela pres sequ otidienne parlesjeunes》.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篇4

>> 大学生移动阅读研究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大学生微博使用动机实证研究 大学生群体SNS网站使用动机研究 大学生社交网站使用动机研究 大学生阅读行为与阅读动机研究 大学生数字阅读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大学生手机阅读用户体验的研究探析 感知需求对大学生采纳和使用社会化阅读App的影响研究 基于TAM的大学生移动健身App使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使用移动医疗App软件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网络使用心理动机及其评价量表编制 大学生阅读外国文学动机的实证研究 移动数字阅读服务用户采纳后持续使用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 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动机的调查与研究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实证研究 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和激发策略的研究 大学生社会服务的动机和行为模式研究 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需求、动机和行为研究 上海大学生对微博的使用与评价研究 浅析大学生上网的动机和教育措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会[OL].[2013-05-03].

[3]郭毅.移动阅读,3G产业的下一个蓝海[J].数字通信,2010(2):6

[4]郑桂先.韩国:出版阵痛,数字阅读增长[N].出版商务周报,2012-03-04

[5]张晨阳,张国良,魏一平.中国大众媒介建构的日本与韩国:基于《人民日报》与《文汇报》关于日韩报道的分析(1996―2010)[J].现代传播,2012(1):31-35,41

[6][日]星明(Hoshi Akira);王寅通编译.日本、中国和韩国大学生社会意识比较[J].当代青年研究,1991(1):23-26

[7]黄辛隐,仕野顺子,乾原正.关于中国、日本大学生焦虑的一项研究[J].心理科学,1999(5):467-468

[8]沈星旭.有关韩国与中国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动机对社交媒体广告使用意愿的影响之研究[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1(5):26-31

[9]Karz, E., M.Gurevitch, H.Haas. On the use of the mass media for important things[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73(38):166-167

[10]李武.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的使用与满足分析:以上海地区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1(14):15-19

[11]黄晓斌,付跃安.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阅读终端可用性评价[J].图书馆论坛,2011(4):6-9

[12]叶凤云.移动阅读国内外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2(11):142-145

[13]Lewis,R., Teale,W. Another look at secondary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reading[J]. Journal of Reading Behavior, 1980(12):187-201

[14]Lewis,R., Teale,W.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reading[J]. Journal of Research of Reading, 1982(5):113-122

[15]Gorman. T.P.,White.J.,Orchard,L.,& Tate.A. Language performance in schools[M]. London: Her Majesty’s Stationary Office, 1981

[16]Greaney, V., Neuman, S.B. The Functions of Reading: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J].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1990,25(3):172-195

[17]我国人均年阅读图书4.5本,仅为日本的九分之一[OL].[2013-11-4] .

[18]佐藤由纪,近森节子,酒井克彦. 大学生的阅读实况与通过生协构成以学生为主的阅读推动[J].大学行政研究,2006(2):15-24

[19]Eric Hartnett. Social reading and social publishing[OL].[2013-11-03].

[23]李武,刘宇,于文.中日韩三国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的跨国比较研究[J].出版广角,2013(18):8-11

[24][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著;曹书乐译.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篇5

论文摘要:报纸广告传播效果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报社共同利益的集中体现。但是,广告传播效果的产生往往不以传播者的意志为转移,有时甚至会出现与传播者的意图相反的结果。这是因为传播效果的产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过程,从刊出广告信息到受众认可接受广告信息,进而买进广告商品,中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环节和因素,每个环节或因素都可能对广告的传播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针对近几年来报业广告发展排徊不前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对制约报纸广告传播效果的传播主体、媒介、广告内容、版面位置、受众等主要因素作了一些探讨与研究。

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是需要支付广告费的,广告的花费成为广告主的一种投资。既然是投资,就必然要求得到回报,这种回报就是广告效果。同时,现在大多数报纸需要靠广告来维持生存,因此,报纸广告传播效果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者—报社共同利益的集中体现。但是,传播效果的产生却往往不以传播者的意志为转移,有时甚至会出现与传播者的意图相反的结果。这是因为传播效果的产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过程,从刊出广告信息到受众认可接受广告信息,进而买进广告商品,中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环节和因素,每个环节或因素都可能对效果的形成发生重要的影响。

近几年,报业广告发展徘徊不前,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要解决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关键是我们能否达成解决问题的共识。针对于此,本课题对制约报纸广告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作一些探讨与研究,以便更好地促进报业和报业广告的发展。

一、传播主体因紊

报纸广告的传播主体是广告投资者、广告经营者和报社。在广告传播过程中,他们不仅掌握着传播工具和手段,而且决定着广告内容,并且这三者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可信度会对广告的传播效果产生较大影响。

广告主通过广告将自己的商品或服务推销出去,实现价值,获得利润,进行扩大再生产。广告经营者和广告者则是通过给广告主提供的服务收回成本获得利润。读者通过阅读报纸获取新闻及其它信息的同时得到自己需要的消费信息,享受传媒带来的便利。广告效果的评价,必须是广告的接收者、广告经营者和广告投资者共同感受的结果以及他们各自认为有利的标准。同一广告,如果出于不同的传播者,受众对它的接受程度往往是不一样的。

广告是当代报业的经济支柱,是报社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来源。“二次销售”理论认为,媒体第一次销售的产品为有价值的信息,以获得特定读者群的注意力,第二次销售的是读者群的注意力,即把受众销售给广告商,以获得广告收益。2009年慧聪媒体研究中心对1000名报纸读者进行随机网络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更相信权威报纸上的广告达42.71,更关注专业报纸上的广告占32.57,更关注知名度高的报纸上的广告占42.71。由此可见,报纸的品牌形象对其版面上的广告传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报纸品牌不仅能使读者更信任和关注其出去的广告,更能吸引较大的公司企业慕名前来刊登广告,从而实现报社经营收入的提高,最终,报纸影响力和品牌形象也会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

另外,就宣传或说服的角度而言,广告投资者的美誉度和广告经营者的权威性、知名度对其报纸广告的传播效果显然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报纸受众往往更愿意接受美誉度高的广告投资者生产的产品,更愿意信任权威、知名度高的广告经营者的广告。

二、媒介因素

报纸是广告主用以向消费者传播商品或服务信息的工具,它是最早被利用为广告传播载体的大众传播媒介。在1445年德国人古登堡发明铅活字印刷以后,17世纪初,排字印刷的报纸在欧洲流行起来,它很快被用作广告媒介。报纸广告的出现,是广告发展的一次飞跃,为世界各地的广告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此后,报纸广告长期为广告形式的主流。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传媒业的发展,近年来广告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广告是大众传媒生存、发展的“血液”,是传媒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变量,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广告市场总量是相对固定的,面对这块诱人的”蛋糕”,参与竞争的广告媒体都虎视耽耽,其中既有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户外广告,更有新媒体互联网等。“粥少僧多”的局面势必使各媒体都弹精竭虑地在广告市场中开疆拓土。”

在杂志、电视、互联网等传媒的强烈攻势下,报纸广告的市场空间被不断压缩、抢占,受众分流愈演愈烈,国际国内概莫能外。北美和欧洲报纸广告的市场份额已分别从1985年的41%和44%下降到了1998年的37%和38%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媒介越来越多地参与各种经济活动,开始形成一种产业。这其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转变,即从.报纸广告的编排”到“报业广告的经营”。前者反映了我国报业长期以来所处的“坐等广告上门”的状况,后者表明我国的报人开始正视报纸的商品属性,报纸开始走向市场。但据国讯报告网站公布,今年3月份,从我国各类报纸的表现来看,一季度主要报纸的广告额均低于去年同期。相比2008年同期,综合都市类报纸广告下降11.2%,地方性党政机关报下降14.8%,全国性财经报和时政类报纸下降20%左右,全国生党政机关报下降约30% 。

《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曾撰文指出:“在新的媒体结构中,报纸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传统的强势地位被从根本上动摇。”

如今剧烈竞争的媒介环境,加上去年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进一步重挫报业广告经营。今年以来报业广告开局低走,由于受金融危机冲击,部分企业停产减产,销售困难,库存积压,都不同程度地减少了广告投放,尤其是房地产业,虽然政府相继出台救市措施,但是消费者信心不足,购买力严重衰退,一段时期里尽管开发商打起价格战,但是明显处于买方市场,广告投放也就大幅度削减了。各地方报纸尤其是都市类报纸以往都过于依赖房地产广告,过于依赖大客户,一旦经济下滑,便举步维艰。

除了现实媒介生态大环境和宏观经济的影响外,报纸媒介自身的特点也会对其版面上的广告的传播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报纸是一种印刷媒介。它的特点是发行频率高、发行量大、信息传递快、针对性强,因此,报纸广告可及时广泛。报纸广告以文字和图画为主要视觉刺激,不像其他广告媒介,如广播电视广告等受到时间的限制,而且报纸可以反复阅读,便于保存,与其他媒介相比费用也比较低。这正是广告主选择报纸媒介刊登广告的理由所在。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我国恢复报业广告20年来,报业经营者以及报业集团的领导层几乎关心的都只是广告到款状况,而没有考虑作为一个行业的发展所需具备的硬件条件和相关人才的储备。特别是随着广告主对广告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作为视觉媒体—报纸来说,其目前印刷质量也显然已经跟不上广告市场发展步伐,在清晰的电视画面和精美的杂志印刷的对比下,报纸印刷的国家标准很难达到表现报纸广告诉求的目的。报纸印刷质量低下,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读者阅读广告的积极性。因此,报纸印刷质量差也成了制约报纸广告传播效果和报业广告发展的一个瓶颈。

我国报业广告出现此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部分广告制作人员对报纸印刷不熟悉。作为广告制作,某种程度上追求的是一种完美,但是,目前许多我国报纸广告从业者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在广告制作上很难寻找到与报纸印刷相匹配的制作感觉。二是由于新闻纸的涨价,目前许多报社改用比较劣质的新闻纸。新闻纸同其他纸品对油墨的吸附力是不同的,纸面的光洁度不同表现出的广告制作效果也不尽相同,新闻纸印刷要求同广告制作的精细程度也有差距。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报纸的印刷虽然已经达标,但从广告印刷效果上看又不尽如人意,印刷出来后容易脱墨,从而影响读者的阅读心情。

三、广告内容因素

从中国广告20年来的获奖作品名单看.全国报业几乎榜上无名,说明在这个领域报业完全丧失了话语权。

目前报纸广告创意制作几乎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上,俗套、老套的制作使得报纸广告的影响力大打折扣,导致报纸作为一种传媒形态,比电视和互联网逊色得多。就全国广告市场而言,除了广东、河南两省,电视发展势头已经是远远超过报纸,同样是传统媒体,电视广告文案和广告制作水平某种程度上已超过了电视其他种类节目。精湛的画面、新颖的拍摄技巧、前卫的电脑特技和不惜代价的明星代言形象等电视广告独到手段,大大提升了电视广告效果,电视节目和电视广告的同步发展为电视广告收益打开了空间。比如“万宝路”电视广告,时过20年仍然让人难以忘记那充满阳刚之气的画面。在万宝路的广告创意中,广告商着力渲染了美国人的豪迈坚韧、敢于开拓以及美国西部天高地远的异域风光,使万宝路成了美国真正男子汉的象征,也就是广告商巧妙地将香烟与牛仔结合,通过召唤牛仔的粗犷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暗喻观点,即使用此产品就会被人们赋予英雄色彩,吸万宝路是真正的男子汉。万宝路广告至今都被公认是现代广告宣传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可以想见,如果内容没有这么好的创意,万宝路广告是不可能产生这么强烈的广告效果。

也许,有人会说平面报纸毕竟不能同动感电视相比,其实报纸广告的利器是文字和照片,不同的视觉会产生不同效果,如果报纸广告的文字内容让人过目不忘,其广告效果同样会有强烈的市场反响。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报纸广告经营队伍中如果只有整天堆着笑脸的业务员,而没有令客户尊敬的文案高手,居高临下的客户是不会沿用过去那种“广种薄收”的广告投放手法,投放广告是为了产出经济效益,这是一种市场规则,成熟的广告市场很难再会有靠游说揽得广告的机会。认识今天的报业广告市场,研究今天的报业广告客户的需求,面对客户能够提供让其难以挑剔的方案计划,是今天的报业广告研发的主打方向,如果再辅之以出色的文案和颇有功力的制作,报纸广告的传播效果还可以有一定的提高。所以说,重视广告内容和创意,提炼核心概念来做报纸广告,对其传播效果可以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

就医疗广告来讲,我国医疗广告刚起步时,由于市场竞争不激烈,没有太多的创意空间,它的确为许多平庸的广告人提供了饭碗。那时的报纸广告,只要把话讲清楚:我们这里有什么专科,是治肛肠的,还是治不孕的,是治疗肿瘤的,还是治疗肝炎的,坐哪几路车可以到达,引进了多少设备,聘请了多少大城市的专家,电话是多少。广告文案人员只要把这些最基本的元素搬进报纸就行了,一点脑筋都不用动。而那时的患者,很多是自发去的,也有很多是看了广告去的,因为那时的市场空间很大,竞争不激烈,不需要太高的广告水平,所以到处充满了没有创意、也没有美感的广告。但这些广告现在不吃香了,因为它引不起患者的注意,无法抓住受众的眼球,因此,再土、再没创意的医疗广告由于市场空间的饱和,渐渐要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有权威、有可信度、有创意、具有美感的医疗广告、软文、科普文章和科学严谨的整体策划。

“广告的目的是为了销售”。美国广告大师奥格威认为,广告如果是为了满足自己创作和欲望,过分地追求艺术的美感,而置客户的产品和利益于不顾,不是为了促进销售,那么广告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奥格威讲这句话的意思是想呼唤同行们围绕客户利益做广告,但并不是叫大家抛弃创意和美感。因为创意和美感永远是广告的灵魂。我们要全面地理解奥格威的这句名言。

因此,在当今竞争日益剧烈的媒介环境下,报纸广告的创意对其传播效果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四、广告位置因素

报纸是按版面的空间对新闻进行一定方式的编排后再提供给读者的。日本《读卖新闻》每年对读者的报纸接触习惯和广告接触习惯的研究表明,读者是否能够接触注意到广告,首先取决于其能否接触到刊载广告的版面,接触不到版面一般是接触不到广告的。因此,版面阅读率是广告接触的最高限度,版面阅读率越高,广告接触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版面阅读率并不是决定广告接触的唯一要素,广告规格(面积)、广告行业(产品)类别、广告色彩、刊载版别、广告刊载星期是影响广告注目率的5个重要因素。而这5个因素对于读者当中的不同人群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当我们把握了这些因素的影响差异以及对不同人群的差异后,就可以在做媒体选择和投放计划时,比较准确地测算广告的传播效果。 在报纸中,广告的系列位置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的版面位置;二是同一版面的不同位置。

不同版面位置的效果差异

就不同的版面位置而言,广告的传播效果通常会受到版面顺序和版面内容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读者在拿到一份报纸时,都是从第一页看起,然后一页一页地翻下去。根据普通读者的这一阅读规律,刊登在前面版面的广告比刊登在后面版面的广告,其读者的阅读率一般都比较高,这也是为什么越靠前的广告费用越贵的原因。特别是报纸的版眼,其费用通常要比其它位置的广告高得多。但值得注意的是,版面不同对广告传播效果的影响最主要可能是来自于版面内容的差异,而不是版面先后的差异。例如,在《羊城晚报》各版面的阅读率中,同样是要闻,头版的阅读率就高于二版,二版高于三版,三版高于五版(详见下表)

在报纸媒体中,版面不同,其内容也不同,不同的版面其形象也就各不相同。以国内都市报为例,通常有国内时事版、国际时事版、社会民生版、体育版、娱乐版、广告版等。由于版面形象不同,读者群体以及阅读率也会有所变化。所以,广告主在广告时应注意各版面的阅读率以及读者群与市场目标的一致性。

2、同一版面不同位置的效果差异

读者在阅读印刷出版物时,眼睛扫描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由于这种阅读习惯的作用,刊登在同一版面不同位置的广告,吸引读者的注意值也会有所不同。研究表明,假如整版报纸的注意值为100,那么左半版比右半版注意值大;上半版比下半版略易于吸引人的注意;如果把整版按上下左右划分为四部分,那么注意值的大小顺序是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如果整版从上到下分为四部分,那么注意值大小顺序是中上、中下、上上、下下,即版面中间位置的注意值较大。

可见,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版面位置也是影响报纸广告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的阅读习惯与文化有关,因而版面位置的注意值因文化不同而异。传播学者雅马拉卡曾指出,东方人及阿拉伯人对印刷品的阅读习惯系由右到左,在他们的心目中,右页比左页能产生更大的注意值。”

广告注目率是衡量报纸广告被受众认同和记忆的基本指标,它表明读者在接触报纸时确实看到了广告,是广告有效到达的指示器,也是报纸广告传播效果的最终衡量标准。日本《读卖新闻》每年进行6次广告注目率调查,每次连续7天。调查是在报纸发行的第二天进行,调查方法是电话调查。调查程序是首先确认读者是否看过昨天的报纸,再确认被调查者手中是否有被调查的报纸。确认后请被调查者一组选择问题,即你是否看个某版的某个广告,回答三选其一:确实看过;好像看过;记不起看过。回答“确实看过”的读者就是该广告的注目者,其人数与看过报纸的人数之比,就是广告注目率,也是广告传播的实际到达人数。

广告注目率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基本数据库和广告注目率基础计算表,并为广告客户提供支持和服务。精明的广告主一定知道广告注目率对于把握广告传播效果,最有效地确定广告投放计划,从而节约‘.被浪费的一半广告费”的重要作用。日本的一些主要报纸为了对客户提供负责任的精细化服务,就在报社的网站提供了广告注目率自动查询系统,并提供广告刊登后的广告注目率实测。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家报纸进行广告注目率的调查,更没有对广告客户提供这种精细化的服务。这一方面是因为报纸广告经营大都处在粗放式经营的阶段,报社还没有精细化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多国内调查公司还没有掌握符合中国国情的调查方法和数据库的建立方法。

五、受众因资

读者在看报时具有很强的选择性。读者可以自由挑选阅读的内容,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对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反复地阅读,而不必像听广播、看电视一样,受众只能随着电台、电视台编排的节目顺序收听、收看。因而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需要也会对广告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传播学之父威尔伯·施拉姆提出过一个受众选择某种媒介的或然率公式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二选择的或然率。这一公式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的“最省力原理”,它揭示了人的一种最基本的行事准则,即总希望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回报。该公式中的“报偿的保证”主要同内容及它满足受众当时感到的需要的可能性有关,而“费力的程度”则主要同得到传播内容和使用传播途径的难易程度有关。受众之所以选择这种媒介,而不选择那种媒介,是从二者的比较中引发出的,并且当特定的大众传媒满足受众一部分的需求时,才能引起受众对它的兴趣而加以注意。因此,降价与加强改进服务,是报业应该优先考虑的策略。

我国的报纸一般有两种订阅对象,一种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另一种是家庭或个人。前一种对象订阅的报纸通常是以新闻为主的全国性日报或地方性日报和专业性刊物,如《人民日报》、《文汇报》、《经济日报》和《健康报少》。家庭或个人订户所订阅的报纸通常是以社会民生新闻、文化娱乐、体育为主的地方性晚报、都市报等。

从阅读动机来看,报纸的读者也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阅读的读者,另一类是被动阅读的读者。主动阅读的读者,其阅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或者说他们的阅读活动是基于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试图从报纸中获得信息,寻求帮助或得到娱乐。在他们看来,能使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就是重要的内容,他们会认真地阅读。那些他们认为没有意义或不感兴趣的内容,则被置之不理。他们的阅读过程首先是进行标题浏览或搜索,直至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标题之后,才开始详细阅读其内容。在搜索过程中,广告往往只处千他们的视觉边缘,只有当广告有独特之处或广告产品是他们即将准备购买的产品类型,他们才会认真阅读广告内容。这一类读者所阅读的报纸通常是家庭订阅或临时购买的。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报纸广告分类广告的增多,广告内容的逐渐丰富,广告信息(如家政服务、二手房屋转让、招聘信息等)也成为许多读者主动阅读的内容。

被动阅读的读者,一般是由于暂时性的悠闲而产生阅读欲望的。例如在办公间隙、茶余饭后、车站候车或长途旅行之中。被动阅读的读者,其阅读活动的产生最初并非出于了解信息的需要,而是想借助报纸阅读来打发时间。他们常常有时间,因而包括广告在内的各种栏目内容都可能成为他们阅读的目标。但是,广告的阅读一般要在其它内容引不起他们的兴趣或阅读之后才发生。读者的这一行为特点在泛人民日报的读者调查中从侧面上得到证实。该调查显示,喜欢广告的读者比率仅占7%,是所有24类报纸内容中最低的,而最受喜欢的栏目是国内政治新闻,读者比率高达75.8%。

由上述分析可见,不管是主动阅读的读者,还是被动阅读的读者,他们对报纸广告的兴趣都不高,报纸广告一般是他们拒绝阅读的内容。不过,他们有时也阅读报纸广告,但阅读情形包括以下几种产品是他们拟将购买的;之他们希望从广告中获得信息(如招聘信息),广告很有特色;才他们利用阅读广告来打发时间。

美国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等人认为,在社会的每一个阶层都存在舆论领袖,某一个特定领域中的舆论领袖具有与该领域相关的较高的知识素养和丰富的人生阅历,舆论领袖比一般受众更多地接触大众媒介。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往往会先抵达舆论领袖,然后才真正传递到受众那里。同样,报纸上的广告信息也是如此。比如报纸刊登超市日用品广告,该广告信息很快会被主动、经常关注日常生活用品的,并对生活日用品有研究的家庭主妇获得,然后,该广告信息就会在其所在的家庭妇女群体中进行人际传播,最终,或是更多家庭妇女接受购买或是该家庭妇女群体拒买该广告产品。由此可见,报纸广告受众中的舆论领袖和人际传播也会对报纸广告的传播效果产生重要影晌。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篇6

关于调查报告,考生应主要掌握调查报告的定义、特点、类型和写作要求。其中,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结构形式、表达方式是考点。

调查报告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体,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它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二、方法指导

针对调查报告文体的特点,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锁定开头,快速、准确地把握调查报告的主要对象、内容。通常在调查报告的开头会有一个类似于消息的导语,借以提示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形成一个总的印象,以便于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

2.关注主体,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注意事件的细节。主体部分是调查报告的中心,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安排上一般采用纵式、横式和对比三种结构形式。

如果是按照调查的顺序、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那么这种结构就是纵式结构。这种结构形式比较简单,适合线索单一、内容集中的报告内容。特点是内容连贯,结构条理清晰。

如果把调查的内容分几个部分来加以叙述和说明,那么这种结构就是横式结构。它是比较常见的结构形式,即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侧面来表述问题,论述比较全面、透彻,适合表述问题比较复杂、层次较多的报告内容。

如果是把两个不同对象对比来写,那么这种结构形式就是对比结构。这种结构形式让人们从自始至终的对比中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以及所产生的不同的结果。

调查报告在结构安排上,不管采用什么结构形式,都要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以便于更好地表现主题。

3.筛选调查者收集或总结的重要数据,精读调查者发表议论的部分,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精确的数字是用来直接说明观点的,可以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和实质,可以增强说服力。统计数字说明观点,精确性较强,且有明确的目的性。

4.整合文中的信息,注意调查报告中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不论是一个材料还是几个材料,我们都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同时也要注意材料内部的逻辑关系,注意材料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说明观点的。

调查报告在材料运用过程中,有的是先摆材料后提出观点,有的是先提出观点再用材料加以说明。

5.鉴赏评价,明确调查报告的主要倾向及产生的影响。报告的内容针对性极强,它往往是作者观点态度的再现,又与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因此影响面很大。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大,将文章放到当前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尤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要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把握落实到文本的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等。

6.探究感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挖掘文本的深层意蕴。在阅读过程中要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分析其在当前社会的积极意义。

三、技巧点拨

1.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要点。

基本原则是“问什么,答什么”。要紧扣题干要求,抓住文章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结合起来,提炼出全面、流畅、契合要求的标准答案。

2.巧妙利用文中的重要语句。

要从原文筛选信息来答题。答题时应抓住文中一些重要的语句进行有效的提取、重组,尽量用文中的话回答问题。

3.回读原文,整合相关信息,全面总结,分条加以陈述。答题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力求全面,有条理。

阅读训练一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莘莘学子,四年寒窗,走出校园,就业情况如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四川在线人才网开展了此次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

42.86%的大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经找到工作。第一个工作机会主要来自于招聘会和亲友介绍/学校推荐的学生,各占了31.67%,第一个工作机会来自于招聘报纸和招聘网站的学生各占9.17%和10%,来自于学校的就业信息的占14.17%。大部分大学生在单位性质的选择上都偏向于国营单位和私营民营企业,分别占38.05%和47.79%,而在外资企业工作的只有7.96%,在合资企业工作的只有6.19%。高校统计就业率的时间应该是在学生即将离校之际,虽然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前找到工作,但从调查数据来看,跟我们这几年众所周知的高就业率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看来,各高校的就业率数字值得让人深思了。

调查显示,毕业后所学专业与工作对口、专业与工作有一定联系、专业与工作无关的人数较为平均,分别占31.3%、34.78%、33.91%。64.35%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所学知识主要是素质的提高,13.04%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所学知识对工作很有帮助,22.61%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所学知识对工作没有帮助。43.1%的大学生认为专业对就业有一定影响,24.14%认为影响很大,28.45%认为影响不大,主要看个人能力,4.31%认为没有影响。迫于严峻的就业压力,许多学生为了能够迅速投入工作,在工作上没有做过多的选择。能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当然是件好事,能够学以致用,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种职业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大学生不能把所学知识定位在某一职业方向,而应在有一个工作内容核心的前提下掌握多方面技能。

虽然大学生在经历或长或短的求职过程后都能就业,但就业情况未能达到理想状态,薪资较低成为普遍现象。64.71%的大学生第一份工资都在1000元以下,经过一至两年的奋斗与磨练,41.03%的大学生目前工资在1000元至2000元,还有29.91%的大学生工资仍在1000元以下。大部分大学生跳槽是因为薪资太低,占43.01%,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占31.18%。49.96%的大学生对目前工作情况满意度一般,不太满意的为26.09%,非常不满意的为16.52%,很满意的只有10.43%。大学生在两年内获得职位上升的机会不大,66.67%的人目前为一般职员,22.22%的毕业生目前为一般管理人员。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阅读文章的开头部分,说说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在数据材料的运用上,本文有什么特点?请你结合文章,作简要的分析。

3.文中第三自然段分别就大学生“所学知识”“专业”对就业之影响的看法进行了说明,为什么?

4.文章针对的是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为什么最后一段写到了大学生工资数额?

5.由于时代的进步,人才观念在不断演进,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已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工作包分配已成为了历史。请结合本文,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阅读训练二

农民生活状况调查

“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改革硕果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地处黄河流域的山西省,农业生产人口严重过剩,而煤炭资源丰富,土地比较瘠薄,所以一度将煤炭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量的农民加入到煤炭工人的行列。大同矿务局、阳泉矿务局、汾西矿务局等国有企业的三巨头,下设有庞大的分支机构,另外不少的不法小煤窑收罗了附近大量的农民就业,从事煤炭的采挖和运输,因此,煤炭业为山西省解决农业过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前期开采计划性差,加上不法小煤窑的滥采滥挖,煤炭资源日益匮乏,同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突现,原煤的销售量便直线下降,对煤炭进行深加工的项目、企业还没有建立,因此煤炭业的发展严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岗,临时工、合同工返家务农,农民的队伍便这样扩大了。然而土地的状况没有很大改观,人口过剩的问题又重新严重起来。

在这样一种背景和形势下,今年暑假,我特地在我的家乡――平遥的东部、南部地区,针对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展开了调查,发现了困扰农民的两大因素。

其一便是天灾,主要是干旱和冰雹。以“十年九旱”来形容我们晋中地区(山西省中部,包括平遥、祁县、太谷、榆次等地)一点都不为过。6月下旬到8月中旬近两个月的时间内,平遥县大部分地区滴雨未落。这其间正是高粱等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而灌溉用水的天价又让农民却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干枯变黄,甚至枯死。也有部分农民舍不得将前期的时间精力和成本付诸东流,只好忍痛花钱买水灌溉施肥。这样做也只是确保秋天有一点点收获,其实根本没有盈利可讲。调查后我做了如下计算:一季庄稼,至少灌溉两次才能成熟,费用为14元每小时,一般情况下每亩一次要灌溉4小时。这样,每亩花去水费115元左右。另外,每亩需化肥约20公斤,每斤1.6元;天旱虫灾时,农药每亩花费约25元,每亩地总共合计花180元。如将所得产品拿出销售,如大豆亩产约150公斤,每公斤约2元左右,所得不过300元。去除耕地费、种子费、运输费、农业税等,进农民腰包的不超过30元。所以农民辛勤劳动下来,基本上算是无偿劳动。更何况人多地少,生产的粮食仅够自己消费,根本无节余去换钱。

这些年林业发展很快(主要是果业),由于先前缺乏市场经验和战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种无非是红星、金光、国光、富士等老品种,除富士销路好一点外,其他几种则难以出手。因此果农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还要面对“卖果难”的尴尬。尤其是今年6月15日,我县三分之一的地区遭受冰雹袭击。严重的地方,棉花、大豆等被打得只剩下光秆,较轻的地区,果实也遭受“创伤”。8月初,冰雹再次来袭,农民损失更加严重。

困扰农民的另一因素为人为因素。部分领导的决策失误,也给农民留下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像前面述及的盲目发展果树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种不佳,质量不高,收成小,更换品种或农业结构转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上述的两种因素,导致农民的人均收入极低,入不敷出的现象严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经商,形成以工养农和以商养农的格局。

当然,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的科技投入逐渐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盖技术正在逐步得到推广。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岳壁乡,两项技术的推广率达到90%以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山西作为全国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其中平遥地区又是比较落后的地方,严格地说,以上的情况并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通过此次调查,我感慨很多,作为农民的女儿,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广大农民终年劳作的艰辛、痛苦和无奈。不过我坚信,随着农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民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煤炭业为山西省解决农业过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什么作者又说“人口过剩的问题又重新严重起来”?

2.在调查中,作者认为困扰农民的两大因素是什么?

3.在介绍天灾时,作者主要是通过数字进行说明的,为什么?

4.面对作者的调查,可以看出农民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但在文章的后面作者为什么却说“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的科技投入逐渐加大”?

5.“我坚信,随着农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民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呢?根据你对农民生活状况的了解,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如何展望农民的未来呢?

参考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调查报告》

阅读训练一:

1.开头部分对文章内容作了简要的说明,直接明确调查的内容是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它不仅提示了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对调查内容形成了一个总的印象,而且为读者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提供了依据。

2.本文的数据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充分体现了调查报告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3.作者分项说明,一方面显示了大学生对待“所学知识”“专业”的态度,另一方面突出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的人才,要求大学生在原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还须掌握多方面技能。

4.说明大学生就业情况未能达到理想状态,薪水低是普遍现象。也折射出大学生对个人发展机会的极度渴望,对个人能力和职业前途的复杂心态以及对就业窘境的无奈。

5.我国高等教育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但是,教育与人们的实际需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现今,是一个职业危机的时代,大学生不再仅凭一张文凭就能鲜花簇拥地生存在职场,而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规划自身,发展和完善自己,通过取得社会公认的成就,才能让自己的优势在职场中慢慢体现。

阅读训练二:

1.因为前期煤炭开采计划性差,又有不法小煤窑的滥采滥挖,致使煤炭资源日益匮乏,原煤的销售量直线下降,煤炭业的发展严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岗,临时工、合同工返家务农,农民的队伍便这样扩大了。而土地的状况并没有得到很大改观,因此人口过剩的问题又重新严重起来。

2.一是天灾,主要是干旱和冰雹;二是人为因素。

3.通过数字比较,说明农民辛勤劳动下来基本上算是无偿劳动。由于人多地少,生产的粮食仅能够自己消费,根本无节余去换钱。

4.农民生活是很辛苦的,收入太少让他们无法过上满意的生活,为了生存,他们不停歇地劳作,但付出与收获的不成比例使得农民仍然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这是现状。但农民并不甘于沿着老路走下去,而是在这种发展的大环境中逐渐地自强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塑料大棚和薄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就是明证,农民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

5.在对事实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大量的数据分析而得出的,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篇7

报业的衰退趋势,不得不让人重新审视美国学者菲利普・迈耶(Philip Meyer)提出的“报纸消亡论”,并从理论上探讨“报纸消亡”的动因与可能性,以便寻求对应之策。

“报纸消亡论”的提出及争论

早在1994年,美国未来学家迈克尔・克莱顿(Michael Crichton)就将报纸称为“媒介恐龙”;《华盛顿邮报》的媒介批评家霍华德・库兹(Howard Kurtz)则称报纸产业正弥漫着“死亡的气息”。2004年,美国北卡大学教授菲利普・迈耶在《正在消失的报纸》一书中预测:到2043年第一季度末,日报的读者将归于零。2008年,他又在《美国新闻学评论》发表《未来的精英报纸》一文强调:“日报报纸读者数量将更加急剧地下滑”,事实上,“最后一个每天读报的读者”的消失时间将早于2044年10月。”

迈耶教授的以上预测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比尔・盖茨和鲁伯特・默多克等媒体大亨都曾对此加以引用。日本《每日新闻》前总编辑歌川令三在《报纸消失的日子》一书中,明确指出报纸消失的日子是2030年;清华大学的刘建明教授根据报纸读者的代际老化规律,于2005年11月做出了“在30年后,报纸将无可救药”的预测;2006年他再次提出:“在2030年~2035年之后,报纸将无可救药”。

当然,对此质疑和反对的声音也不绝如缕。《纽约时报》执行总编比尔・凯勒(Bill Keller)在《在数字混乱时代,报纸还没有消亡》一文中,对此表示了异议;瑞典增长最快的报业集团――地铁报业集团的前首席执行官派里・汤恩伯格(Pelle Tornberg)认为:报业生机勃勃并且活得很好,这足以证明关于报纸即将消亡的报道被极度夸大了;2008年11月,默多克在美国广播公司(ABC)每年一度的系列广播演讲中说:“太多的新闻工作者以沉思他们的悬而未决的死期为乐,这是荒谬的。”他嘲笑那些预测报纸消亡的新闻工作者过于着急地为自己写讣告,以至于没有对面临的机会感到激动。”他说:“与报纸末日论者和失望论者不同,我相信报纸将在21世纪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虽则它不再会以今天被扔到我们门前台阶上那种方式存在,但它砰然落地的一声闷响,将在我们的社会和世界各地发出长久的回声。”

中国业界和学界对“报纸消亡论”大多持反对的态度。早在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就提出:“今天又出现了网络,这也是一种新媒体,而且是更先进的媒体。但即使再先进,也不会把报纸完全吞掉”。北京日报社长梅宁华认为:“我们没有理由唱衰纸媒,相反,纸媒将会发挥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新媒体共存共荣,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报纸消亡论”的提出者菲利普・迈耶教授曾从事过多年的新闻实践,并作为《底特律自由新闻报》的记者,于1967年与同事分享普利策新闻奖。淡出新闻界之后,他在北卡大学执教,并曾做过《今日美国》报的顾问。1973年,他因出版《精确新闻学》一书而在学界中获得荣誉。2000年,他获得美国公共舆论研究会颁发的“特别杰出成就奖”。获奖评语认为:“他的一个简单的前提是:如果新闻记者采用一些社会科学家的研究工具,那么他们就不会轻易犯错误。”

迈耶的学术背景和采用的研究方法,都说明他在预测报业未来时不可能信口开河。他在《正在消失的报纸》一书的后记中说,该书是为了警告报纸从业者,“并使他们更有信心”。这说明,他有关“报纸消亡”的预测,不可能出于炒作的目的,而是基于对媒体未来的忧患意识。

“报纸消亡”的动因和可能性分析

2009年5月27日,世界报业协会主席加文・奥莱利(Gavin O'Reilly)在世界报业广告大会上指出:“那种预测报纸即将死亡的报告是一种误导。因为尽管2008年全球遭遇了金融危机,但世界报纸发行量仍上升了1.3%”。这番振奋人心的话,令许多不希望看到报纸消亡的人喜不自禁。

但事实上,金融危机并非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因素。有业界人士认为:“金融危机导致广告下降,广告下降导致印量下降。于是,金融危机似乎成了报纸印量下降最好的挡箭牌。这观点有其合理性,但要仅仅以此来解释报纸印量16年来的首次下降,那只能说是仅看到了问题的皮毛。”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报业衰退的实际拐点出现在2005年,这一年全国报纸的跌幅为10年之最。而在“1995年~2004年全国报纸总印张年年增长,其幅度均在15%左右,其中最高的2000年达到25.62%”。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网络的影响力的上升。《扬州晚报》总编辑徐向明直言不讳地指出:“全国报纸2008年的印量下降,深层次地看,我认为就是报纸市场影响减弱的一个表征,这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让报人感到可怕的是,这种趋势将会继续下去。”由此看来,报纸的衰退与新媒体的崛起与冲击、报纸影响力减弱有直接的关系。“金融危机只是‘催化剂’,并不是真正的症结所在”。

2009年5月6日,曾斥资1060万美元收购《华盛顿邮报》并拥有其10%股份的股神巴菲特也不无悲观地称:“对于美国的大多数报纸而言,我不会以任何价格收购它们,因为它们可能将持续地亏损下去。没有看到衰退结束的任何迹象”。

应该说,无论从感情还是阅读习惯上来说,“报纸消亡”都是许多人所不愿意看到的。2007年,一项针对中国四川、重庆两地6所高校的问卷调查表明:“在报纸是否会被其他媒体取代的问题上, 78%的教师认为报纸不会被取代,总体上仍认同报纸的生命力”。美国皮尤(Pew)研究中心的调查则表明,如果报纸消失,仅三分之一的美国人会很“想念”。但这只是被调查者的一厢情愿,报纸作为一种客观的存在,既不会因为人们的愿望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们的愿望而繁荣。

抛开对“报纸”的感情因素,下文从学理的角度对“报纸消亡”的可能性做如下分析。

1.从传媒的发展规律看报纸的“宿命”

报纸像其他产品一样,也有其特定的“生命周期”,包括发育期、成长期、震荡期、成熟期和衰落期。瑞典延雪平大学的罗伯特・皮卡德(Robert Picard)教授把西方报纸的生命周期划分为4个阶段:15世纪以前是“引入期”,15世纪初至19世纪末为迅速增长的“成长期”,20世纪是平稳的“成熟期”,进入21世纪以后处于缓慢下滑的“衰落期”。联系我国的情况来看,尽管报纸的“成长期”和“成熟期”比西方晚,但在21世纪的头几年,报纸同样进入了“衰落期”。2005年,由于全国报纸印刷总量的陡然下跌,业内惊呼“报纸印刷遭遇‘寒冬’”。而在美国报纸行业陷入困境的2008年,我国报纸的印刷总量也同比减少2.45%,为16年来首次下降。

回顾传媒发展史可知,电报、寻呼机等曾先后领新的传播媒介之,但在20世纪后期先后退出历史舞台,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作为同为传媒家族一员的报纸,恐也难摆脱传媒演化的规律。不过,消亡的是“paper”,而并非“news”。

2.从传播技术的替代性看报纸“比较劣势”

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最明显的优势是方便携带、便于收藏和长于深度报道。在20世纪90年代前,这三大优势曾成为报纸与广播、电视竞争的“比较优势”。其后,电视和网络新闻的长足发展,使得“深度报道”这一报纸的“专利”也受到挑战。今天,随着3G手机和大屏幕电纸书的出现,其信息容量、易携带性和声画合一等诸多特色,已使得报纸的比较优势风光难再。

据花旗集团的数据显示,2009年第一季度,北美印刷图书市场已有近10%的份额被电子阅读器Kindle所占据。5月,亚马逊公司更推出适合阅读报刊的大屏幕电子阅读器Kindle DX。它具有A4纸大小的电子墨水显示屏,存储容量达3.3GB,重约535克,最多可存储3500本书。它还设置有PDF阅读器和3G通信,并带有朗读功能,视觉效果与纸质书报相似。

在我国,与Kindle DX类似的“汉王电纸书”正在热销。其广告语称它“结束了蔡伦以后‘无纸不成书’的历史,缔造了‘万卷图书三两轻’的神奇!人类的传统阅读方式面临颠覆,纸质书籍或将消失……”尽管充满了商业促销的用语,但其技术优势、环保效果和市场潜力确有较大的竞争力。因为Kindle DX和多种3G手机可以在线阅读PDF文档,商务人士可以随时在携带的终端设备上“翻阅”报纸版面;而随着未来几十年电子产品成本的不断降低,以及公交工具和公共场所广泛配备大型的户外阅读设备,则电子报纸在全社会代替印刷报纸就有可能成为现实。

3.从阅读习惯变化看下一代的读者选择

菲利普・迈耶和刘建明教授预测“报纸消亡”的关键指标都是“读者”,美国著名报纸发行人威廉・迪安・辛格尔顿(William Dean Singleton)也认为:“如果我们不去吸引较年轻的读者,在全部老读者死光后,我们将会失业”。

根据2009年中国国民阅读率调查显示,目前成年人报纸阅读率为63.9%,这一数字令许多人对报业的现状感到乐观。但是下一代的报纸读者呢・2009年1月13日,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其中18~30岁的青年人普及率一直领先于其他年龄段,而且已经趋于饱和状态(98%)。再过30年(即普通认为“一代人”的年头),也就是到2040年前后,这一占98%的网民群体的年龄就是48~60岁,涵盖了社会上最具话语权和购买力的主流人群。他们和比他们更年轻的一代人(18~30岁)都是在网络环境下长大的,决定了其传媒接触的偏好必定是“在线阅读”。

其实,在有些国家,这一趋势已经提前显现。如2008年9月的《2008俄罗斯阅读:趋势和问题》报告显示:“最近15年里,报刊和图书的阅读人群急剧减少。接受调查的成年人中,有55%不买书,46%根本不看书”。

美国的情况也是如此。“长期以来,报纸的读者以2%的速度逐年下降。到了2007年,这种下降又开始加速。而22%的美国网民表示,由于可以在网上找到各种新闻内容,他们不再进行任何报纸订阅活动”。

4.从产业成本来看,与新媒体相比,报业是成本极高的产业

报业的成本远远高于互联网,而这高出的部分主要是新闻纸和印刷设备。其中新闻纸占报纸成本六七成。对于我国的报纸来说,每多1万份的印量就等于增加300万元人民币的开支。因此,绝大多数的报纸发行都是亏损的,必须靠广告收入来弥补。而广告费又极容易受到经济状况的影响。

正是由于这个缘故,2006年6月1日,我国台湾地区的《中央日报》不堪多年亏损而改出电子版;2008年3月,《西雅图时报》成为美国只出版印刷版的第一张大报,步其后尘的还有《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塔克森市民报》和《安阿伯新闻报》等。

美国白宫发言人罗伯特・吉布斯2009年5月4日说,政府现阶段没有计划援助处于困境中的报纸行业。他引述奥巴马总统的话表示,“美国应该维持强大的媒体,但诚实地说,我也不知道政府能做些什么”。

对于一个连美国总统都无能为力的难题,报业恐怕只能自救。虽然全球报业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不同程度地呈现出衰落趋势。但报纸“衰落期”并不意味着“死期”,而是一次生存的考验。如果报纸从业者对“报纸消亡论”不是一味地拒绝,而是“宁可信其有”,并防患于未然地提出对策,那么,即使“paper”式微了,“news”则永恒,报业的未来并非那么悲观。■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篇8

摘要:文章阐述了我国少儿阅读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少儿阅读推广存在的问

>> 少儿阅读现状及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策略研究 中国少儿阅读现状及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策略研究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研究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及其策略研究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服务创新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服务探索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的推广现状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举措思考 浅谈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工作 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研究 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党建工作实践与创新研究 公共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的策略与路径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之动漫营销策略探讨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在多元合作下的推广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策略初探 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合作开展少儿阅读推广研究 公共图书馆少儿数字阅读推广模式研究 珠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新形势下的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与创新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O利民,赵搏.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少儿阅读推广工作探微[J].赤子,2015(11):221-222.

[3]息慧娇.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在京\[EB/OL].\[2016-04-19]..

[4]第12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解读\[EB/OL].\[2015-05-04].http:///a/20150504/14604_0.shtml.

[5]高岩.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问题举要[J].图书馆学刊,2016(3):36-39.

[6]许蕴茹.公共图书馆与少儿阅读推广[J].图书馆学刊,2014(4):102-104.

[7]金梅芳.公共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的策略与路径:以闵行区图书馆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4(1):131-133.

上一篇:制造行业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公共安全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