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04 23:28:13

it市场调查报告

it市场调查报告篇1

CA针对三家IT服务提供商不同的业务能力、覆盖区域和业务模式分别定制了差异化的合作方案。但相同的是,这三家公司都拥有先进的技术、久经验证的服务水平以及深入的行业经验,与CA联手,则能够充分结合本地经验与全球资源,共同为用户提供整合的解决方案和优质的服务,以帮助用户在“IT新常态”的挑战下持续通过IT获得业务价值。

CA亚太及日本地区合作伙伴及联盟副总裁Tan Kwang-Meng表示:“我们非常高兴能够与东软集团、神州泰岳和聚硕科技一起进行项目合作,以此拓宽我们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区域覆盖能力,这正是CA对亚太区市场的承诺――在深度与广度上扩展区域合作伙伴计划。CA始终乐于与本地公司和客户共同合作,变革IT服务业务的方式。东软集团、神州泰岳和聚硕科技这三家领先的IT服务提供商也拥有同样的愿景,相信双方的合作将带来双赢的结果。”

聚硕科技是台湾市场上最大的IT分销商之一,双方计划基于CA完善的IT管理产品组合为台湾客户提供企业网络和系统所需的全套解决方案和完整的技术服务,助力台湾客户快速实现业务服务创新。

此次CA联手三家领先的IT服务提供商,是进一步完善其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CA始终致力于建立一个高效且可扩展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客户。为此,CA不断升级合作伙伴计划,并于今年5月了全新的CA全球合作伙伴计划(CA Global Partner Program)。此全新升级的合作伙伴计划以业务计划为导向,关注开发市场机会、推动销售以及完成业务的全进程,可以帮助合作伙伴在一个完整的业务服务生命周期内(包括从构思、建模到保障、安全)加速、变革和保护IT,快速实现业务服务创新,从而在软硬件平台、技术和供应商间进行有效配置、实施和管理。

CA Expo 2012还宣布了最新的全球调查报告《CIO的未来角色:数字科技修养》,该报告指出商业领袖需要加强在数字科技方面的知识,以理解技术的真正价值。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亚太地区CIO中,81%的人认为高级管理层缺乏数字科技知识将可能阻碍业务增长;但是,调查中只有20%的亚太地ECIO认为其管理部门充分理解了新兴技术的能力和影响。

这一全球性调查覆盖了9个亚太区市场,包括澳大利亚、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印度、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此调查显示虽然商业领袖们可能缺乏数字科技知识,但是他们很大程度上理解了技术在企业中的角色。在被调查的亚太地区CIO中,75%的人认为其管理部门相信IT具有战略性意义。

it市场调查报告篇2

报告名称:北京市民品牌认知程度调查报告调查地点:北京调查方法:入户访问调查时间:20xx年被访者:北京市民样本量:731调查机构:北京BMS企业顾问公司报告来源:中国商务在线报告内容:一份来自独立调查公司的报告显示,北京人认为海尔和微软这两家公司是他们心目中最为著名的品牌,这两个品牌在北京人所提名的300多个中外品牌中得分大大领先于其他品牌。

“尽管这个结果并不让人感到过于意外,但是,我们还是要恭喜这两家公司”,负责这项调查的北京BMS企业顾问公司的首席分析员严洁说,“我们在做这项调查时没有给受访者任何提示,可微软公司还是得到了三分之一北京人的认同,而海尔公司的得分率更是超过了四成。”

这项调查同时显示,善于在媒体出新闻的公司获得了公众的追捧,每10个被调查者中有5人是依赖新闻和企业专题报道而知晓一家公司或企业的。这一结果极具参考价值:善用新闻公关,对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的树立是最为重要的手段。图一:国内著名企业排名从左至右分别为:海尔 联想 长虹 首钢 方正 四通 上海大众 康佳 TCL 一汽图二:国际著名企业排名从左至右分别为:微软 松下 可口可乐 摩托罗拉 通用 IBM 丰田 奔驰 麦当劳 索尼

“IT”和“美国”——品牌时尚概念

BMS公司的这项对北京市民生活状况的调查是于三月份完成的。这项调查经过严格的样本选择,可代表北京城八区的市民。在有效回收的731份问卷中,有308位(42.1%)受访人把海尔当成他们心中最知名的三个国内品牌之一,另有224(30.6%)人认定微软是国外品牌中的三巨头之一。

在调查结果中,BMS公司的分析人员发现,北京人对高科技企业特别是IT企业更为偏爱。在国内品牌的前十名中,中关村著名的“四(通)方(正)联(想)”同时入选,联想更是紧随海尔成为国内品牌的第二;家电行业的品牌成为知名品牌中最大的一个方阵,同时有海尔、长虹(第三)、康佳(第八)、TCL王牌(第九)4家公司入选;另外三个名额留给了北京最大的企业首钢(第四)和中国两个最大的汽车企业上海大众(第七)和一汽(第十)。在国际品牌方面情况有所类似,IT业品牌最受关注,入选企业包括微软、摩托罗拉(第四)、IBM(第六);电器行业入选的有松下(第二)、索尼(第十);汽车成为国外品牌中另一个大阵营,同时有通用汽车(第五)、丰田汽车(第七)和奔驰汽车(第八)入选,这与目前流行的消费潮流紧密相关;而十佳中的另外两个入选名额则留给了可口可乐(第三)和麦当劳(第九)。调查结果显示,北京人对本地品牌较为偏爱,北京本地的品牌有四个(详见图一)。

对国外品牌,北京人明显偏爱美国品牌,其中一半品牌是美国货(见图二),这与十年前对日本品牌的偏爱形成强烈反差。

年轻人——品牌之希望

BMS公司这项对北京人心目中知名品牌的调查提供了一组对企业形象运作极为有用的数据,品牌知名度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的影响力不同,并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企业形象的前景。“毫无疑问,微软和联想等IT行业的巨头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大大超过了其他企业”,BMS公司的首席分析员严洁说,“类似于首钢这样的企业,明显地呈现出随着年龄的降低而品牌认知度也降低的趋势。我们不得不说,他们很可能正在被人遗忘。”

观察国内品牌的前三名会发现,他们在50岁以下的三个年龄组中的影响力都高于各自平均值,海尔和联想在年轻人中的影响更是高出平均值6到8个百分点。而首钢的情况刚好相反,它的影响力只是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高于平均值,其他三个年龄组的认知情况都低于平均值。另一个让人感到有些悲哀的企业是四通,它在年轻人群中的影响低于平均值,而只有30到50岁的人更多地记得它,相信这与它身为改革先锋,但却在近年的商战中逐渐落伍有关。

在国内、国际二十个品牌中,分别有7个和6个品牌在18到29岁年龄组中得到了最多人的拥戴(见表一、表二),而且,微软和联想分别成为超出平均比例的最大赢家。分析员认为这与IT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有着密切关系。调查同时显示,通用汽车、丰田汽车和奔驰汽车品牌的影响力主要集中于30到50岁的两个年龄组中,这显然是由汽车这种消费品的消费特点所决定的。

“我们相信年轻人将最终决定企业的未来,特别是品牌形象的未来”,严洁说,“我们对那些在年轻人中有着巨大影响的品牌寄予了更大的希望。”

调查数据同时指出,无论国内品牌还是国际品牌,其认知度与受教育程度高低呈现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品牌的认知越多。另外,总体来说,男性比女性更有品牌认知的意识,特别在IT业和汽车业的品牌中,这种倾向更为明显。

树品牌——新闻更有力

令分析人员颇感惊讶的是,此次调查显示,北京人更多地是从新闻报道中建立了对公司和品牌的信任和喜好。从某种意义上说,越出新闻的公司,其品牌认知度越高。北京人对国内品牌认知的手段基本上是新闻 报道(57%)、看公司的广告(46%)、感受和口传(28%),而了解国外品牌的此三种手段的比例分别为47%,43%,24%。这种情况人们也许都有感性的体会,过去的几年中,海尔、微软、联想等公司频频在新闻报道中亮相。

最有说服力的案例是美国通用汽车。这家跨国公司五年前在中国几乎没有销售产品,但由于其在上海最新的别克项目投资额巨大及在中美两国贸易关系中的地位异常重要,而在中国国内取得了巨大的新闻效应,从而迅速成为北京人心目中的重要品牌。

国内的例子当推方正。作为国内电脑整机制造商,它的市场占有率情况落后于电脑第二大制造商金长城,但这家公司却爆出了很多重要新闻,无论是在证券市场上收购上海延中实业,还是率先在行业内引入香港CEO,都引起了公众的关心,特别是这家公司去年内部高层人事变动与联想公司的“柳(传志)倪(光南)之争”并称国内IT业最重大的新闻。

BMS公司对调查数据所做的交叉分析还表明,在通过广告手段建立自己对国内品牌的认知的人群中,有七成还要再通过新闻报道加以印证;而当人们通过新闻或公司专题报道了解一家公司和它的品牌后,则有近44%的人对公司所做的广告不再看重。这个数据进一步表明,新闻和相关的报道对公众的影响力要远高于广告。赵力表一不同年龄段北京人对国内最著名品牌认同比例

企业名称18-29岁30-39岁40-49岁50-65岁海尔48.4%42.5%49.8%32.6%联想38.5%34.1%32.9%24.0%长虹20.9%17.9%17.8%14.9%首钢7.7%11.2%11.9%15.7%方正13.2%7.3%9.6%10.7%四通7.7%11.7%10.0%8.7%上海汽车6.6%5.6%6.4%2.1%康佳11.0%5.6%3.2%2.5%TCL6.6%5.0%4.6%1.7%一汽4.4%5.6%2.3%2.5% 表二不同年龄段北京人对国外最著名品牌认同比例企业名称18-29岁30-39岁40-49岁50-65岁微软49.5%33.0%32.9%19.8%松下19.8%8.4%11.9%10.3%可口可乐14.3%11.2%11.9%9.1%摩托罗拉15.4%13.4%11.0%7.4%通用汽车8.8%10.1%9.1%9.1%IBM18.7%8.4%9.1%4.1%丰田4.4%6.1%10.0%9.1%奔驰2.2%10.1%7.8%6.2%麦当劳7.7%4.5%6.8%7.9%索尼12.1%6.1%6.8%5.0%

[1]

it市场调查报告篇3

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小企业是IT厂商们垂涎欲滴的一块唐僧肉;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很多中小企业陷入劫难,危在旦夕。但是,我们听到的消息却是,IT厂商对于中小企业市场的投资和预期都不见降低――是IT厂商们疯了,以至于对昭然若揭的事实视而不见; 还是一种虚张声势的表演,只为了让自己“雄起”?

为了探寻中小企业IT投资需求的真相。本报记者深入采访了广东、浙江、江苏、黑龙江、武汉、新疆、成都等地区30余家中小企业。我们关心的是: 公司业务受到了多大的冲击?2009年的IT投资是否会削减?IT技术给企业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改变?驱动企业进行IT投资的因素是什么?影响企业减少IT投资的因素是什么?

当无数鲜活的事实摆在面前时,我们深感沮丧。中小企业是一个过于庞大和复杂的群体,任何试图勾勒出一张整体图景的想法都是很可笑的,就像“瞎子摸象”。但是幸好,我们还能呈现一些点、一些细节、一些片段,从中还是可以看到“隐约的真实”。

调查采访的结果让人不安。在30余家受访企业中,只有6家企业明确表示,其2009年的IT投资不降反升,增长幅度基本上都在20%左右; 两家企业持观望态度; 而其余的受访企业都表示,会削减甚至完全砍掉IT预算。

诚然,金融危机给中小企业带来了致命的一击,企业挣扎于生死线,IT投资自然无法谈起; 而“信心危机”的蔓延,更是给2009年IT投资投下重重阴影。股市低迷、楼市飘摇、消费疲软等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很多中小企业主对IT投资采取了“不扩张、不更新、不投入”的态度。

因此,我们将会看到,前几年中小企业市场漂亮的增长曲线会陡转直下。IDC在对2009年IT预测中明确提到,中小企业IT市场增长将显著下滑。出于成本和销售压力,2009年中小企业IT花费的增长率将由金融危机前的14.3%降为8.5%。

但是,三类中小企业仍将充满商机: 即北京、上海、大连等20个服务外包城市中与服务外包和服务外包培训相关的中小企业; 新兴和发展势头较好的互联网企业; 与政府4万亿元投资行业(如交通、教育、医疗等行业)相关的中小企业。

增加投资谋长远

“这两年我们的IT投入每年约5000万~6000万元人民币,主要用于IT基础设施的购买、网络建设和ERP等软件上。”浙江温州森马服饰有限公司IT部信息主管郑玉宇对企业的发展非常自豪。这几年,森马销售额都保持着50%的增长,营业额已经达到40亿元人民币。由于走的是内销,森马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几乎毫发无损。

业务没有受到直接冲击,这是中小企业在2009年保持、甚至增加IT投资的最重要的前提。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也是中小企业进行IT投资的主要原因。

业务健康IT无忧

“金融危机对药业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大,我们受到的影响就更小了。” 武汉马应龙大药房信息部部长黄磊向记者表示,“总体上看,今年的IT投资应该不会比去年少。而且,我们会根据业务拓展的情况再增加投资。”

马应龙是立足武汉的国内知名的医药企业。据相关资料,2008年公司的业绩比2007年增长了20%,而且保持了相当好的利润率。2007年,马应龙药业销售额6亿元人民币,利润就达1.2亿元。在业绩和利润双双增长的情况下,马应龙药业的IT投资也保持较高的增长幅度。据黄磊介绍: “2008年比2007年IT投资增长了20%,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的升级。”

大连重工起重有限公司信息部部长毕建林也向记者表示: “2009年公司的IT投资计划还没有出来,但整体投资金额不会减少。” 大连重工起重有限公司2008年的销售收入预计120亿元人民币,其中只有不到10亿元是来自出口,所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小。据了解,2007和2008年,大连重工起重有限公司的IT投资增长都在20%以上,主要用来应对企业业务增长的需求。

外界一直认为,浙江、广东两地的中小企业受伤最重。我们在采访中确实看到,那些没有建立品牌的代工厂几乎被逼上绝境,但是一些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受到的影响就相对较小,无论是纺织业、化工业、汽车零配件,还是眼镜业,都是如此。

据浙江温州冠盛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冠盛公司是生产汽车传动轴的,由于受美国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新车卖不出去,修旧车的反倒多了,因此该公司的汽车配件销售比上年增加了15%。近年来,公司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力度比较大,2008年IT投资有200多万元,比2007年增加了20%。该公司企业发展部主任郑昌伦告诉记者: “2009年公司的IT投资会维持在2008年的水平。”

领先于竞争对手

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戴尔公司联合国际中小企业联合会(ICSB)了全球小型企业IT调查报告,对全球150余家小企业的IT采购决策者做了一项深入的调研,其中的一项重要调查就是“小企业进行IT投资的驱动因素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 改善客户服务(平均67%,中国为58%)、拓展业务(平均64%,中国为69%),保持市场竞争(平均为58%,中国为61%)。

保持市场竞争力,是中小企业进行IT投资的重要原因。浙江温州森马服饰有限公司IT部信息主管郑玉宇告诉记者: “我们在服装业算是大型的企业,美特斯邦威、以纯是同一领域的对手,他们在信息化方面做得不错,森马当然希望自己的IT技术领先于同行。”

店面的竞争背后其实是IT技术的竞争。以前服装款式一年一推,现在是一季一推,以后可能是一个月就出一批新品。IT能够提高供应链的效率、缩短生产周期、缩小库存,这对于服务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以前,森马服装从定制到出货大概需要45天,利用IT技术以后,缩短了10天。据了解,为了快速扩张,森马正在上海和温州建设两个工业园区,到2010年其销售额会达到100亿元,业务的扩张自然带来了IT投资的增加。

情形颇为相似的还有方太和帅康。“方太的信息化在行业内也是领先的,一干了什么事,帅康就立马跟进。”方太厨具有限公司企管部部长许吉明对记者说,2008年公司投入了500万~600万元在新园区进行IT建设,包括HR系统、购买计算机和服务器等等。方太和帅康是一对老冤家,而正是相互之间的竞争压力,使得双方在信息化建设上你追我赶、互不相让。

调查中我们也注意到,一些企业虽然身处低迷的市场环境中,但是在IT投资上却未雨绸缪。浙江大发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信息咨询部部长虞益雄告诉记者,9月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业务比上年少了很多,但是该公司还是花钱购买了第二条生产线设备,预计两年之后能够投入生产。对于IT投资,他表示: “总体的IT支出不会削减。但是考虑到节约成本,我们会控制一下维护的费用。”

长沙的龚年华一直是做钢材生意的,他发现市场上缺乏很好的钢材信息交易平台,于是凭借自己在行业内的经验和资源建立了中国钢铁现货网,最近3年的IT投入大约为100万元,主要用于购买服务器和一些软件的研发,2009年的 IT支出约为20万元。“虽然现在钢铁行业一蹶不振,但我们看好以后,不在乎短期的亏损。我们从2006年,预计到2011年,一共投入1000万元进行市场布局,我们的目标是成为钢铁行业的百度。”

IT不再可有可无

“企业不死,信息化就没完。” 大连重工起重有限公司信息部部长毕建林掷地有声地抛出这样的一句话,让记者深感惊讶。实际上,中国小企业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让ICSB项目小组的专家都感到意外。据戴尔和国际中小企业联合会联合的2008年全球小型企业IT调查报告显示,中国76%的小企业认为“IT对小型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23%认为“比较重要”; 91%的企业认为,“加大对各类IT技术的了解,有助于增加大多数小型企业的收益。”

和其他国家的中小企业相比,中国中小企业在IT投资上的态度相当积极。据戴尔和ICSB联合的报告,在“小企业为何要升级自己的技术”的原因选项中,对“现有技术开始失效或者出现问题时”的选项,中国的赞同度是最低的,只有14%,全球平均为41%; 在“需要更先进的技术”选项上,中国的认同度是最高的,达到46%,全球平均为25%。这表明中国的小企业对于新兴技术的接受程度是很高的。

IDC中国区总裁郭昕在分析这一现象时表示,很多中小企业主都认识到,如果不采用IT技术进行高效管理,企业的生命将更加脆弱,抗风险的能力更差,更容易倒掉。而且,我们看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中国成规模的民营企业都从“创业一代”步入“管理一代”,这些民营企业的接班人往往都具有国际视野和前瞻的眼光,对IT技术的了解和接受程度都较高,善于利用IT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一些中小企业虽然对2009年的经济形势深表担忧,但是在一些必要的信息化投入上,他们并没有退缩。浙江庆丰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电脑房主管朱小军说: “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形下,我们2009年的IT支出可能也不多,但在条码方面会下大力气。我们想开发一个完备的条码系统,能够进行身份证认证,使客户和销售人员的身份输入,能够从数字录入变为条码扫描,以提高效率。”

削减成本保生存

IDC预测2009年中小企业IT花费的增长率将由金融危机前的14.3%降为8.5%。我们的采访也印证这一点。

在对全国近30家中小企业的采访中,我们明显地注意到,2009年对IT“豪掷”的企业凤毛麟角,大部分企业都是量入为出,有选择性地、理性地进行IT投资。

重灾区投资紧缩

浙江、广州两地的中小企业是金融危机的重灾区。温州展升眼镜有限公司信息管理员葛阳礼告诉记者,该公司主要是做外贸的,从2008年8月份起订单开始减少、最近这几个月几乎没什么订单。温州、广州是全国两大眼镜城,温州大型的眼镜生产制造企业有10多家,小的就不计其数了,现在大多数企业都挣扎在亏损边缘,尤其是做OEM的,生存更加艰难。“从整个行业来看,2009年的IT投资将降到冰点。”葛阳礼还透露说,“2009年公司惟一明确的投资是文件加密系统,会投入几万元,其他都停了。”

“我们现在是全力以赴备足粮食好过冬。不仅我们公司这样,整个电池行业都是如此。” 广东惠州德赛电池有限公司经理刘才钧对记者直言,由于公司有大量的出口业务,2008年业务也受到很大冲击。据介绍,2008年德赛电池的IT支出比2007年缩减了50%。“2009年,除去正常的系统维护和升级,以及一些不可避免的IT开支外,我们基本上不会做投入。”

金融危机下,不只是华东和华南的中小企业受到重创。湖北中盐宏博是一家盐业制造企业,金融危机使得他们主要的客户群制碱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中盐宏博的总体业务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中盐宏博信息中心主任聂国庆说: “2008年全公司的IT支出只有30万元,2009年投资IT肯定会更加谨慎。”但是具体的削减计划他不愿意透露。

丹东化纤公司信息情报处计算机中心主任高万强告诉记者,从2008年2月份开始,由于受到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不利的影响,包括新乡化纤、南京化纤等在内的很多国内化纤厂都完全停产了,整个人造化纤行业形势严峻。因此,2008年丹东化纤公司IT投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09年就更不消说了,肯定很糟糕。

沈阳恒星水泥机械有限公司副经理董宏志近几个月一直为生存发愁,订单少了一半,给员工发工资都有些困难。他告诉记者,2008年IT开销大概是10万元,用于维护和设备购买。但是2009年市场不好,根本就没法进行IT投入。

在艰难时世,企业往往更是选择砍掉IT投资以维持企业的业务运营。成都货安计量电子计算技术中心顾问李成尧说,虽然货安计量2008年的营业额比2007年增加了100万元,但是总的利润并没有增加。“竞争越来越激烈,只能是在夹缝中生存,控制成本是中小企业的首选生存原则,根本就没有太多的精力来做企业信息化。”

“隐形杀手”掣肘

根据戴尔和ICSB联合的研究报告,全球小型企业主在IT投资上都面临着相似的问题: 75%的被调查企业表示,预算紧张是限制他们使用信息技术的第一大要素; 其次是“没有时间了解新的IT产品和服务”,有21%的被访企业选择此项; 第三个原因是“我已经拥有我所需要的全部技术”; 第四个原因是“对我而言,IT过于复杂,不太了解如何能使我的企业受益”。

在我们的采访中也发现,限制中小企业IT投资的显性原因是金融危机的影响,而“隐形杀手”却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整体认知水平有限。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中小企业在IT上的投资比例并不高。武汉马应龙大药房信息部部长黄磊坦言,马应龙的IT支出占企业总支出的5%,这个比例对药业来说是比较好的。但目前武汉地区其他药业IT支出比例只有1%~2%,有些企业连这个比例都没有达到,大部分企业主并不愿意花充足的钱来进行IT投资。

宁波博洋纺织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张英也认为,企业信息化支出如果能占到总支出的1%就算不错了,这样的信息化基本上能够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而现在整个宁波纺织业的IT支出只占总支出的0.6%~0.7%,显然偏少。她也坦承,如果企业信息化满分是5分的话,博洋也只能打3分。

直到目前,对于中国很多大型企业而言,信息化都是成本中心而不是利润中心。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信息化带来的好处往往也并不显著,效益的提升并不容易立马看出。正如中盐宏博聂国庆所言,“信息化的成本并不大,企业并不是掏不起这点钱。而是有些企业压根就不愿意进行IT支出,觉得IT投资无所谓,这是一个观念问题。”

“很多中小企业只看到企业眼前的收入和利润,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如果管理跟不上,过几年可能就会死掉。”成都货安计量电子计算技术中心顾问李成尧认为,“所有的中小型企业都有企业信息化不足的问题。它们可能有想法、有计划,可就是没有实施。”

在采访中,我们也注意到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鱼群效应”。在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往往是集群化的,比如纺织业有博洋家纺这样的领头企业、厨具类也有方太和帅康、服装业有美特斯邦威和森马,这些行业企业在某个地域聚集,他们之间相互竞争,在信息化方面又相互模仿和借鉴,甚至相互攀比和追赶,使得行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但是在西部和西北部地区,企业的集群效应本来就不明显。新疆生产力促进中心下属的博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刘新宇告诉记者,在新疆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往往没有一个较好的行业带动者,也没有一个典型作为参照,也就不能形成好的气候和氛围,这也影响了该地区整体信息化的水平。

戴尔和ICSB联合的研究报告也显示,中国中小企业在选择IT榜样时,本行业里的其他小企业占到34%; (全球是43%,中国在全球是最低的); 本行业内的大型企业占到54%; (全球是38%,中国在全球是最高的)。从这两组数据来看,行业中的领头羊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示范效应相当明显。

技术保守主义流行

“技术更新这么快,但是我们不会盲目追求更新的技术,这样只是浪费钱却收不到效果。”马应龙信息部部长黄磊如此表示。他的观点相当具有代表性。我们在采访中也发现,一些企业在前两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投资之后,2009年的投资速度也明显放缓,这是因为,中小企业都是技术的保守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

这和ICSB的调研可以相互印证。在2008年的调查中,大部分专家(55%)认为,小型企业使用IT新技术的目的在于使自己在竞争中不被淘汰; 只有20%的专家认为,小型企业使用IT新技术的主要动机是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近2/3的专家认为,小型企业一般只会在现有IT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或复制,实施IT创新的举措十分罕见。

中盐宏博聂国庆就对记者直言: “信息化只要够用就可以了,我们并不追求及时跟上IT技术的变化。不愿意进行IT投资是因为没有迫切的需要,现在的设备已经够用了。”

it市场调查报告篇4

新经济的诞生,正引领人们走向数字化通途。数字城市、数字政府、数字企业、数字经济、数字旅游、数字生活、数字情缘……一个如万花筒似的绚丽夺目、异彩缤呈的美丽数字新世界正呈现于人们的面前。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氛围中,是彷徨、是惊恐、是喜悦、是兴奋,人人都在感悟或体味着e化的万象,寻觅着自己的生活坐标,发现着属于自己的那片绿舟。

《数字生活》就是在数字和生活中搭起了一座美丽的彩虹,又象一串剔透晶莹的珍珠项链,将一颗颗耀目的数字程序、数字产品和数字理念勾连进生活这根红线上,向读者述说着一串串动人的数字故事,演绎着一幕幕诱人的数字风情、展示着一件件精美的数字产品,白描着一个个D调小生和数字女人。

《数字生活》以数字化生活和生活数字化为诉求点,重彩描绘站在数字前沿的女人。以数字生活、数字音乐、数字家庭、数字情缘、数字旅游、数字理念、数字人物、数字经营、数字商机、数字行动为杂志清晰的脉络。通过前瞻而优雅的笔调,大胆而深邃的透析,灰谐而有张力的评述,平实而睿智的访谈,紧扣数字生活这根主线,牢牢把握数字脉搏。

《数字生活》定位于白领阶层休闲逸情的高尚读物,是白领阶层休闲品茗的精神佐餐。杂志面向大中城市中25-48岁,收入状况良好,经济较为充盈的白领阶层,尤其是白领女性阶层。我们的宗旨是要为读者提供高质量、高品味、高水准,轻松愉悦,形式活泼而富有情趣的精美读物。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引领人们搭乘数字飞船,走进数字生活的第一刊。

《数字生活》是在浓烈的商业色调,刚性的数字结构中绽放的一朵娇美、柔媚、温馨的奇葩。 2.《数字生活》SWOT分析

机会分析

·科技发展,数字生活成为新潮流

新经济时代,科技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所谓“科技一小步,生活一大步”。数字化的生活建构的是一个全新的生存领域,受数字化的醺陶,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品质、生活面貌日益e化。

·经济的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轻松愉悦、有时代感的读本成为白领人士之渴求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人们都希望能减压排毒,舒缓神经。一杯香茗再捧上一本既能带给人们数字化未来憧憬,又能贴近人们的生活、工作甚至情感末梢;既能触发人们轻松愉悦,美的畅想,又能细致呵护人们的心灵,顿悟数字化真谛的精品刊物,无疑是劳顿一日的白领人士最大之所愿。这显然也是《数字生活》定位的源程序。

·市场上与数字、生活紧密对接的刊物稀缺,为《数字生活》带来机遇目前国内市场上许多IT媒体更多的是专注于经济、商业等范畴,刚性的成份太多,生活化柔性的因子匮乏,令读者仍有紧张躁动感(如《IT经理人》、《世界经理人》、《商业周刊》、《数字时代》);而大众化的时尚性的刊物仅专注于生活、时尚、休闲、情感,又缺失了与数字化、高科技术的融通(如《时尚》、《新周刊》),时代感和科技化不强。由此推断,目前国内市场尚没有一本既能愉悦人的心灵,又与数字人士、白领阶层、成功人士品味、身份相匹配的生活化、人性化、数字化的刊物。这无疑给《数字生活》带来了莫大的契机。

面临的威胁

·众多媒体的立体交叉喷涌,分割了人们的眼球,《数字生活》需在狭缝中突围,另辟蹊径,寻找差异,细分市场。

·面对大量的信息轰炸、媒体轰炸,人们对新媒体的诞生已有屏蔽感和麻木感。这对处于导入期的《数字生活》是不利的。

美国世界商讯在华发行的《数字时代》(台湾版是《数位时代》)与《数字生活》在刊名上有相近之处。这将在有限的市场上狭路相遇,成为锋线上的竞争对手。

优势分析

·背景和资源优势

《数字生活》杂志隶属信息产业部,由国内IT业赫赫声名的媒体集团——赛迪集团主办。有雄厚的政府和企业背景支撑,丰富而众多的媒体资源,资金实力强盛。

·刊名优势

《数字生活》本身已贴有这一时代的标印,代表了前卫、时尚、紧贴时代潮流,是科技与生活的融通体。 理应成为白领人士的必备读本。

·人才优势

赛迪集团有丰富的报业传媒经验,尤其是有十数载IT专业传媒办报经验,人才优势显著。

劣势分析

《数字生活》创办一年多来,读者的认识度、发行量和广告的销售量均未上升到一个新台阶,面对着汹涌而出的大量媒体,有被淹没之势。以下是表现出的主要劣势:

·杂志定位不鲜明:生活方面欠缺,而IT方面过重,与时下的IT媒体无甚差异,与刊名不相匹配,使读者很难辨明其定位。

·读者定位不明晰:无法让读者感知其主要诉求对象是谁。

·栏目内容缺乏个性:内容太繁杂,阅读有沉重感,并且许多文章是从网站上copy来的,缺乏有力度、有个性的原创作品。

·发行渠道不通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零售摊点找不到《数字生活》,摊主对《数字生活》也相当陌生。

·广告宣传力度不够:一本新刊物的出炉是需要市场培育和大力宣传推广的,这方面《数字生活》力度不够,致使其市场透明度不高,认知率极低。

结论:

从SWOT分析来看,勾连数字与生活,融通科技与人性的《数字生活》杂志,在科技领先,数字化发展的时代应运而生,机会大于威胁,市场成长潜力颇巨。而其挟赛迪集团雄厚的IT媒体优势和专业人才优势,以整体媒体组合和品牌形象出击,更易获得胜机。 3. 竞争分析

为了对《数字生活》的杂志定位及定价有更准确清晰的判定,并对各类杂志销售状况有更清楚地把握,由此,对京城报刊市场上,相关媒体做了一次较深入的调查。据北京地区报刊零售摊点及邮局零售处调查获悉,目前市场上定价为10元人民币以上的杂志大约有60多种,主要分为四大类:

·时尚休闲类:主要代表《世界时装之苑》、《时尚》系列、《瑞丽》系列

·财经类:主要代表《商业周刊》、《世界经理人》、《财经月末》

·IT/科技类:主要代表《IT经理人》、《新浪潮》、《互联网周刊》、《微电脑世界》、《个人电脑》

·其它类:主要代表《旅行家》、《车迷》、《摄影世界》 类别媒体名称价格备注时

类《时尚伊人》20元 《时尚先生》 20元  《时尚健康》 20元  《时尚家居》 20元  《瑞丽家居》 19.8元  《瑞丽服饰》 18.8元  《都市主妇》 20元  《追求》 18元 含精美礼品 《世界时装之苑》 16元  《新周刊》 15元  IT / 科 技 类 《IT经理世界》 10元  《互联网周刊》 18元  《个人电脑》   《微电脑世界》 10元  《数字时代》 18元/两期/月  《新浪潮》 15.8元 含光盘 《科技新时代》 10.8元  《艺术与制作-数码设计》 25元 带光盘 《科学世界》 12元  财 经 类 《商业周刊》 10元  《财经月末》 10元  《世界经理人》   《新经济》 25元   其 它 类 《车迷》 10元  《汽车杂志》 10元  《摄影世界》 12元  《中国摄影家》 15元  《旅行家》 18元  《中国旅游》    排行媒体名称主要代表媒体1时尚/休闲类《时尚伊人》、《时尚先生》、《时尚家居》、《瑞丽服饰美容》、《瑞丽伊人风尚》、《世界时装之苑》、《追求》2摄影、汽车、财经类《摄影世界》、《车迷》、《商业周刊》、3IT、旅游类《IT经理世界》、《新浪潮》、《旅行家》

从以上销售排行可看出,时尚/休闲类刊物在市场上销售最佳,而时尚/休闲类刊物的读者主要为女性读者,也就是说女性市场是杂志主要的销售市场和利润市场。而摄影、汽车、财经、IT、旅游类刊物主要面向另外一块区隔市场,即男性市场,当然也不排除女性购买者,但总的来说,销售状况远不如时尚/休闲类刊物。

据调查,在读者指名购买的媒体中,时尚/休闲类居多,如《时尚》系列、《瑞丽》系列,这类媒体已建立了很强的品牌认知度和一大批忠诚读者。相较于IT/科技类媒体,本来读者面就狭窄,再加上有《计算机世界》、《中国计算机报》等一大批售价仅为1-2元的媒体充斥市场,致使购买10元以上IT媒体的读者相对较少。而《IT经理世界》之所以还有一定的市场,在于其有别与其它IT、科技媒体,稍有了些人性化的成份。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结论:

·女性市场是不可忽视的市场,是利润来源的主要市场,抓住了女性读者即占有了一大块市场份额。

·女性读者更多的是关注与其生活息息相关,更具色彩、更具人性化的内容。

·白领女性读者因其文化素质高,经济状况良好,欣赏品味高,也是时代潮流的领先者,同时也是高价杂志主要的消费者,故应将视角专注于白领女性阶层。

·目前媒体市场上,匮缺一本将“数字与生活高度融合,更具生活、文化、科技品味的刊物”,因此填补这一市场空白的媒体,将成为“市场补缺者”。

·在五彩缤纷的媒体世界中,如何脱颖而出;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大战中,如何出奇制胜。价格对于读者来说(尤其对白领阶层而言)不是影响购阅的根本,栏目内容的可读性,版式风格的创新性,印刷包装的精美化,才是媒体大受青睐的根本。寻求“差异化”是媒体制胜之本! 4.《数字生活》目标市场分析

4.1.杂志定位分析

《数字生活》应概述为两方面:

数字生活化——即掀开数字化、高科技的面纱,使其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使其更具人性化,生活化。

生活数字化——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融入了数字化的影迹,在平实的生活中无处不烙印着数字化引发的生活变迁,理念更新、行为模式的异化。

生活恰似是一条主线,数字化产品、理念又象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数字生活》杂志则是将一颗颗美丽耀眼的珍珠串在生活这条主线上的光彩夺目的珍珠项链。她用优美的笔触,独特的视角,生活化的语言,给人们端出一盘盘数字大餐,或时令小吃,让人们饱吮数字美食,强精解乏,舒缓神经。

·《数字生活》特点:

“前瞻性、时尚性、人性化、生活化、科技化”五位一体高度融合。

·《数字生活》定位:

白领阶层休闲品茗的精神佐餐。

4.2.目标市场分析

·读者年龄分析

据调查,IT从业人员中,普通员工平均年龄在25-30岁,管理人员平均年龄在30-45岁。外企及合资企业中,普通员工平均年龄在25-30岁,管理人员平均年均在30-45岁。私营或股份企业管理人员平均年龄在35-48岁。

以上年龄段的群体对数字、高科技并不陌生,对时尚和生活品质也有极大的追求,他们正是《数字生活》瞄准的目标。

由此推论,《数字生活》的读者年龄段为:25-48岁。

·读者性别分析

据调查发现,在杂志的阅读购买中,女性读者的贡献度最大。许多报刊发行处都承认,面向女性读者的刊物最畅销,女性读者是媒体发行市场(主要指杂志)最主要的利润客户。

由此推论,《数字生活》应以女性读者为主体,主要诉求对象为白领女性。

·读者职业分析

走在科技前沿,追逐科技潮流,崇尚数字化生活的自然是一大批活跃在外企、合资企业、私营或股份制企业的白领一族。有直接触摸高科技,新兴产业如IT、网络、生化公司的锋线一族,也有虽从事着传统行业,但与高科技的衔接很紧密的企业(如金融业、证券业)中高层管理者。

由此推论,《数字生活》的读者职业划分为:高科技或与高科技相关的企业中的白领职员或中高层管理者。

·读者收入分析

《数字生活》的读者应是一批生活条件比较优越,收入状况良好,生活水准和品味颇高的群体。

由此推断,《数字生活》读者月收入应在2000元以上。

·读者覆盖区域分析

《数字生活》的读者覆盖区域应主要分布在信息化、数字化程度较高的沿海城市、内陆较发达省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武汉等一级和二级城市。

鉴于上述分析,可概括《数字生活》的读者群体为:年龄在25-48岁,主要从事着高科技或与高科技相关的,生活在信息化、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大中城市,经济状况良好,生活品味较高的白领女性阶层。

·读者阅读刊物动机分析

《数字生活》的读者有其共性:高素质、高品味、有一定经济实力,对新事物敏感,不排斥。

除共性外,因读者年龄段较宽,职业中分布中既有白领职员,也有中高层管理者,再加上个体的兴趣爱好不同,这就造成了阅读刊物的动机各异。

概括来说,读者动机分为四大类:

·赚钱/获取商机为目的

·获取知识/信息为目的

·了解趋势发展为目的

·纯粹为了放松身心,或探究休闲/时尚/情感  5.办刊策略

5.1.办刊原则及方针

·以认真、严谨、科学的态度创作出具有时代感和人性化的作品。

·以优雅、极富乐韵的文字,前瞻、数字化的视角,具张力、生活化的语言,为读者演绎数字风貌。

·月刊好比“打太极拳”,内力张厚,因而每期文章都应有深度和厚度,切忌泛泛。

·图文并茂,形式活泼,印刷精美

·高质量、高品味、高水准

·以女性读者为主体,在人物专访中专注于走在数字前沿的女性。

5.2.办刊思路

鉴于目前市场上媒体发行销售状况及读者阅读行为分析,由此确立《数字生活》的办刊思路如下:

·《数字生活》不能办成纯时尚类刊物,也不能办成纯IT类、科技类或财经类刊物,她应是一本面向时代的高品味的生活类刊物。

·以白领阶层的女性读者为主要目标客户,融时尚、科技、情趣、休闲、娱乐为一体,演绎数字新潮流。

·《数字生活》虽然以女性为主要诉求对象,但她却是一本并不仅为女性阅读的杂志。

·实施“差异化战略”,另辟蹊径,成为真正的“市场补缺者”,填补媒体市场上现存的空白。

·“差异化战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目标市场上:以白领女性阶层为主体。在充满刚性的IT媒体中,以柔弱的女性,而且是数字前沿的女性为重彩描绘对象;

——编辑选题上: 既涵盖了科技,又包容了生活;既渲染了时尚,又展示了经营方略;既有林林总总的虚拟故事,又有数字世界中的万种风情,既有数字锋线女性的重彩描绘,又有D派一族的瞬时素描。

——表现风格上:通过一个个具创意而情趣盎然又与数字化生活紧密相连的谈话节目,激活读者阅读《数字生活》的兴趣。

·《数字生活》应与现代白领女性“外柔内刚,刚柔相济”的个性相匹配,成为一本赏心悦目、色彩浓烈、轻快跳跃,并与其刊名相匹配的完全数字生活杂志。

5.3.编辑选题策略

办刊物好比卖产品一样,只有适销对路,满足客户需求,才能有市场,才能赢得客户。那么,何种内容的刊物才是读者所需要的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对读者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内容的“时效性”,还是“影响力”,从月刊的角度来看,《数字生活》显然应着重在其“影响力”上。

其次,我们要了解与读者有最具相关性的变量是什么?

是“有共同的际遇,能产生共鸣;还是能“给读者启迪,激发生活或事业的热情和勇气”;亦或所叙正是“读者渴望、追求、向望的”。(概括三类:情感型、思考型、赶潮型)

从《数字生活》的读者角度来看,上述三类都应是我们在编辑选题时应述诸和涵盖的。

再次,我们要了解读者最好奇,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读者是对“新闻”、“事件”、还是对“感人的故事”、“秘密、稀奇的事”感兴趣呢?显然,《数字生活》应专注于“感人的故事”、“稀奇的事件”上。着重于“人物访谈或谈话节目”上。

通过“栏目内容元素筛选”矩阵,我们将很清晰地确定《数字生活》的选题方向。

注:在上面的矩阵图中,横轴为“读者动机”,纵轴为“杂志定位”,轴线内方框所示的蓝色内容即为设置的栏目。

5.4.栏目设置与特色

从栏目内容元素矩阵图,我们已可以确定《数字生活》应设置的栏目了。

共八大块栏目:

·数字女人——战争让女人走开,数字却让女人靠近,重彩描绘站在数字前锋的女人

·数字元素——数字音乐、数字文学、数字游戏、数字旅游、数字家庭、数字情缘……异彩纷呈的数字生活定会让您眼开耳阔

·致胜方略——挖掘数字金矿,探究数字行动,实现数字经营

·远景未来——开启数字之门,前瞻未来景观

·D派小调——数字造就了新新人类,让我们走近这一群体,去感知个中三昧吧

·虚拟撞接——虚拟时空中演绎的一个个离奇而神妙的故事

·比特引言——驾乘数字大巴,饱吮e化信息,坐拥数字辞典

·e化物语——e化的产品,引领生活新品质(为软广告而备)

栏目特色:

·格调高雅,品味高尚,视角独特前瞻,行文风趣灰谐

·以数字化生活为轴心,以人物访谈为重点,用柔性细腻又不乏泼辣大胆的笔调,报道数字人生百态。

·在特别报道中火力展示数字前锋线上的女性。

·用生活化的语言讲述数字时代的故事,用前卫的笔调调侃e时代D派生活。

·以轻快隽永的笔调,向读者一一展示绚丽多姿的数字景观。

·关注生活、贴近人文,紧随时代。 6.版式与发行策略

采用全彩铜版纸,大16开,共计148页(文字内容版123页,广告版25版,包括封底)版面为横版,有别与以往的杂志,看起来也更具个性和品味。

发行策略:

发行采用“双轨制”,即使用一级主渠道,通过邮局订阅,也应开发二级渠道,在任何有读者的地方都应有《数字生活》。

发行市场:

·以北京为基点,发行分区分片,覆盖京城各区零售摊点,再向周边省市辐射延伸

·机场、飞机上,车站、宾馆、饭店、地铁站等人群集中地,是《数字生活》关注的发行市场 销售策略:

·与各邮政局报刊发售部签订销售合同,由各大中小邮局报刊零售处代销《数字生活》杂志

·由报刊零售摊点及《数字生活》的上述目标发行市场代销《数字生活》,月末按销售量提成。

·寻求发行经销商或商,以灵活的策略,优惠的价格,实施“佣金制”

·在发行刊物中附赠精美小礼品,以吸引读者购买(此项可与杂志的广告厂商合作捆绑实施,既为厂商推广宣传了其产品,又增加了广告销售额,还可吸引读者,可谓“一石三鸟”。)

·成立“读者俱乐部”,吸引零星读者成为忠诚读者

·实行“有奖订阅”(不同量的订阅,给予不同的奖品,吸引读者长期订阅) 7.定价与广告销售策略

《数字生活》每本建议定价:18元/月刊

广告销售策略:

以杂志质量来吸引读者,带动发行,通过发行量的增大,来吸引广告客户,广告销量的增加,利润的增加,再促进杂志质量的提升。这是一个国外刊物发展通行的一个回路。

在国内市场,广告和发行并不是分段进行,而是齐头并进的,所以既要找到吸引广告客户,又能满足读者需求的“交集点”。

《数字生活》的广告客户范围极广,大致概括为:

·IT、电子、家电、手机厂商

·地产商、汽车生产商、家居厂商、生产美容、服饰的厂商

·银行、物流公司 8.公关宣传策略

·举办“网络”聚贤会

·与知名网站合作邀请若干名人、明星参与,举办有关“数字生活”的论坛。

·以“奥运经济”为主线,畅想七年后北京数字城市的新景观(与著名大型网站共推此活动)。

·在各零售报摊制作POP广告

·利用赛迪集团媒体优势,在集团内部媒体上交换广告

·在集团网站上进行广告宣传 9.财务估算(略) 10.说明

·要提高刊物质量,不能沿袭原有编辑方式,从网站上copy别人的文章,或将厂商的新闻稿未加工的附上,而应提高编辑素质,扩大记者队伍,每期都应有数篇原创的重头文章。

it市场调查报告篇5

二、排行榜价值及榜单解析

1.排行榜价值

整合分析两方面数据,避免两种极端化倾向,才能较好地识别具有高广告价值的潜在媒体,理性对待广告报价虚高的所谓强势媒体,正是本排行榜的价值所在。

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媒体如《电脑报》、《南风窗》、《经济观察报》、《中国证券报》等位居25强之外,其具次得分见下表。

2.榜单解析

何为媒体的广告价值?业内普遍采用广告千人成本和读者构成来评价某媒体是否适合投放广告。由于计算这两项指标的原始数据往往由媒体自己提供(尽管国内一些媒体正引入BPA认证),对相关指标的解释可能侧重某一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导性。

事实上,影响媒体广告价值的主要是三个部分:读者数量、读者质量、竞争态势。读者数量简单说就是发行量,读者质量的评估会比较复杂:一般来说,读者的购买力和影响力将是影响读者质量的决定因素,但是高购买力、高影响力的读者数据很难收集,从而无法获得可比较的数据。竞争态势目前主要是靠广告额指标来体现。

读者数量的调查目前主要有BPA认证以及世纪华文的实销量监测;广告额的调查主要有慧聪资讯和上海的梅花信息。据我们所知,虽然尚没有一家企业或机构可以提供有效的读者质量调查,但是媒体自身以及广告公司都在寻求各自的办法来说明这个问题。但是鉴于收集的困难,以及真实性、可比性上的差异,在本次排名中没有引入相关的数据。所以只采用了实销量数据和广告额数据。

对媒体广告价值的认知,隐含着对媒体向两大利益相关者的两次销售效果的综合评价,即读者对报刊的实际购买与广告商对广告版面的实际购买。站在第三方的立场,统筹这两方面的数据信息,审视媒体的相对广告价值,才能达到对我国报刊广告价值的整体性认识。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受读者质量的影响,以及参照广告主的广告投放需求,未上榜的媒体未必没有广告价值,但是上榜的媒体一定是具有高广告价值的。

近年来我国报刊的种类和广告额的增速均相当可观,屡有新的报纸、杂志问世,实力型媒体的市场地位也正日趋稳固,报刊业强者主导的格局已经呈现。企业营销决策者是否了解各报刊在同类媒体中的相对广告价值,对能否制定合理、有效的媒介购买策略关系重大。

对此榜单加以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以下趋势:

■5类媒体主导行业格局

时尚类(8家)、汽车类(3家)和IT类(2家)、经管类杂志(2家)和都市报(8家)等报刊主导广告市场。

■ 编辑部设在北京的报刊在全国报刊广告市场中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在北京报刊达到15家,在25强中占据六成席位;上海和广州各占3席,京、沪、穗三地合计约占84%。

■ 编辑部设在北京的报刊在全国的报刊广告市场中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在北京报刊达到15家,在25强中占据六成席位;上海和广州各占3席,京、沪、穗三地合计约占84%。

■ 三大城市7家都市报优势明显。

报纸广告市场的地域特性较为明显,中国三大城市居民较高的消费水平直接反映在都市报的广告经营层面。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近年来北京城镇人口急剧膨胀,据有关方面估计,包括流动人口在内达1700万之众。北京的报业市场总体规模持续扩张,新报刊也在不断增加(如去年面市的《新京报》),合计约有6大都市报。除《北京晚报》居首位外,《北京青年报》和《京华时报》分别位列本排行榜的第13与18位。还有上海的《新闻晨报》和《新民晚报》、广州的《广州日报》和《南方都市报》等入围,三城市共有7家都市报入围25强。25强中仅有2家报纸是面向全国发行的,分别是《体坛周报》和《参考消息》。今年上半年广告销售额超过5000万的老牌中央大报《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因为缺乏发行数据,未能入选。与此相对应的,北京有11家杂志名列25强,时尚类杂志中有6本是在北京编辑出版的,汽车类、IT类杂志更是云集于此,而定位高端的经管类杂志如《商业周刊》和《IT经理世界》等也都由北京向全国传布影响。

■ 读者群的专业化和跨地域性是杂志成功运作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西南重镇重庆出版的《商界》杂志和《微型计算机》杂志,地处中原郑州的《销售与市场》杂志也挤进了25强,而这两城市的都市报甚至没有进入前50名,这再次印证了成功杂志运作的关键在于读者群的专业化和跨地域性。

■全国性报纸在广告刊登额和销量上尚难以与都市报同列。

《广州日报》的广告额约为《计算机世界》的8倍,而《北京晚报》的销量也接近《体坛周报》的2倍。因此,全国性报纸进入25强者仅有《参考消息》和《体坛周报》两家。全国性报纸多为周报,专业化趋向明显,分属体育、IT、经管等类别,新闻综合类只有《参考消息》、《南方周末》、《环球时报》和《人民日报》等报纸,值得注意的是,这四家报纸或是具有地方报所没有的采编资源,或依托传统体制而存活。《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拥有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海外报道来源;《南方周末》靠着前一代报人建立起来的声誉;在《人民日报》刊登广告则看重的是其政治影响力而非经济效益。全国性报纸的跨地域性与专业化特点,倒与网络传媒有几分神似。

■ 时尚类杂志是杂志广告市场的第一集团军。

杂志得益于广告注目率与集中度更高的读者群,其广告刊登额也相当可观。虽然从受众媒介接触角度来说,男性往往是杂志类的消费主力,除了时尚类杂志外,广告价值较高的杂志类别无一例外是以男性读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但正是时尚类(含服饰类)杂志在实销量与广告刊登额上遥遥领先于其他类别,《瑞丽服饰美容》的实销量高达39.12份,比非时尚类杂志中销量最高的《大众软件》高出近8册;而《时尚-伊人》的广告额则约为《财富》(中文版)的近3倍,是一般杂志的近10倍;8家时尚类杂志入围25强,占据近1/3,是杂志广告市场当之无愧的第一集团军。

注:广告额为2004年上半年的数据

■ 汽车类杂志的读者认可度与广告商认可度较为一致。

《汽车之友》等3家杂志入选25强,《汽车族》等在实销量与广告刊登额方面均弱于这三家杂志。

注:广告额为2004年上半年数据

■ IT类杂志的广告价值内部分化严重。

销量较高的杂志多面向大众层次,甚至是年龄较低的游戏玩家。但这类杂志的广告额甚低,而专业类杂志则占据高端广告市场。销量最高的《大众软件》杂志,广告额仅为专业杂志《电子工程专辑》的1/3。本类还有《电脑爱好者》与《微型计算机》杂志上榜,原因是两者在销量和广告额上表现都相当出众,而其他杂志的综合实力均不足以进榜。

注:广告额为2004年上半年的数据

■ 经管类杂志的实销量普遍较低,但广告额较高。

此类杂志也仅有这两本入选25强。但此类杂志的主流刊物,其广告额平均约为汽车类和IT类杂志的2倍。由于《财富》(中文版)依托数据库发行,未公开上市发售,没有计算广告价值。《IT经理世界》因为实销量原因,也未能上榜。

注:广告额为2004年上半年的数据

■ 其他类别杂志中,新闻类杂志广告额较高。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南风窗》和《新民周刊》表现较佳。

注:广告额为2004年上半年的数据

相关链接:

中国报刊种类迅速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02年,全国共有报纸2137种,杂志9029种,比2001年新增166种,增长率为1.51%;同时总印数也从2001年的380亿增加到2002年的397.3亿,增长率为4.55%。我国的报刊发展呈集团化、资本化、细分化、全球化的趋势。

特别提示:国内报刊市场分析(机会与风险)

“中国最后一个暴利市场”,这是最流行的对传媒业的评价,近年来,众多资本纷纷涌入传媒产业,但机会与分险并存:

机会

儿童类报刊:本类报刊数量少,处于市场化的起步阶段,同时儿童类产品及消费增长快。

学习类报刊:主要包括在校生学习以及在职学习。该类别报刊数量小、需求大。可参考教育培训市场的快速增长态势。

行业类报刊:从境外的情况来看,行业类报刊是一个大的类别,其中不乏在发行及广告方面表现优异者,而在国内仍被多数人忽视。值得关注的是新创刊的《电力系统装备》、《环球供应链》等。

风险

IT类报刊:是目前中国相对最成熟的报刊市场,现有报刊百余种,市场相对饱和。

时尚类报刊:竞争态势为寡头垄断,时尚、瑞丽等大刊已经控制了该类别的广告市场。

经管类报刊:从现状来看风险最大,现有近百种报刊,能够实现盈利的不超过10%。

备注:

1.本次排行榜的数据处理方式说明

本刊联合世纪华文和慧聪国际推出此次排行榜,后者提供了各报刊在2004年上半年的摊点平均实际销售量和广告版面收入。鉴于各报刊对本身的读者构成及其目标读者与广告的目标受众吻合程度,以及广告经营中的折扣标准欠缺透明度,本刊认为最大程度上排除了定性成分的第一手资料,选择报刊的摊点平均实销量和广告版面刊登额的数据为宜。本刊对原始数据采取了如下的加权处理:

1.平均实销量和广告额的原始数据分别进行降序处理,最大值计为100,以各报刊数据除以此最大值,再乘以100,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2.根据报刊类别分别对平均实销量区别处理,都市报只计算其发行城市的销量,面向全国发行的报刊则根据其销量数据计算其在6个重点城市的销量均值,因此全国性报刊的销量值可能比实际销量状况略有出入。

3.分别对报纸、杂志的实销量和广告额数据作加权合并,公式如下:广告价值得分=报刊实销量加权值×60%+报刊广告刊登额加权值×40%,权重选择考虑到刊登广告额的虚高和报刊实销量指标的重要性。

4.报纸和杂志的广告价值得分作加权合并,排出报刊广告价值的最终得分及名次。考虑到报纸和杂志在零售价格和读者构成、杂志广告的可读性和保存时间较长。以报纸为基础,对杂志的读者作加权处理,即在上述杂志价值得分(第三项结果)+10×60%得出最终的杂志价值得分。

2.报刊销量数据来源说明

世纪华文从2002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定期进行媒体广告价值角度的调查,调查涉及全国6个重点广告投放城市,调研取样规模超过3万个,是国内最大规模的专项平面媒体广告效果调研项目。调研选取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西安6个重点城市,调研时间为2004年6月份。

3.报刊广告额数据来源说明

北京慧聪国际资讯有限公司媒体研究中心,

监测时段:2004年1月1日~6月30日

按照媒体公开的刊例报价进行统计的媒体的广告收入,没有考虑任何折扣和人为影响,所以广告刊登额与媒体的实际收入有所差别,但总体来说可以反映一类媒体或一个区域的广告市场概况以及媒体的市场地位。

2004年上半年地方都市报前25位中,北京4家媒体入围前25位,广州、青岛分别有3家媒体入选,成都、上海、南京、天津各有两家媒体入选,其他城市均为1家媒体。表现最为抢眼的是青岛市场,有3家媒体进入前25位报纸。

4.与发行量相关的几个概念:

实销量:单期报刊实际销售数量(主要包括订阅和零售,不含赠阅)

摊点实销量:指单期报刊在6大城市每个摊点的平均销售册数或份数

印刷量:当期报刊在印刷厂的印刷数量

最大发行量:一般是该报刊历史以来曾达到的最大发行量

总发量:每月出版的报刊发行量总和,多见于周刊及半月刊

平均期发量:在某个时间段内各期发行量的均值

5.其他:

为客观计,本刊及联办下辖的其他主要媒体《财经》、《财经时报》、《证券市场周刊》(红刊、蓝刊)、《新地产》、《新旅行》未作排名,我们根据相应数据进行了估算:

it市场调查报告篇6

IT企业自主创新的无穷个战场

2005年IT企业引进来、走出去,竞争在加剧,热闹而激烈的市场竞争背后,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都是拥有核心技术的。竞争中,国内外企业把核心技术重要性提高到了更高的程度。2005年11月8日,韩国三星集团表示,未来5年内将投资47万亿韩元(约450亿美元)进行研发,并招聘3万名研发人员。从2001年起,华为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年均超过30亿元。正如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廖小罕,在2005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所指出的那样,自主创新的关键是核心技术和产业链的重要环节的制控权。在这个战场上,IT企业都不遗余力。

对于知识产权这一战场的现状,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副主任邓军认为:“从20世80年代开始,科学技术日益成为国际竞争中最重要的因素,知识产权作为一类战略资产,受到了发达国家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跨国公司开始纷纷利用知识产权在市场中布设雷区,并频繁对我国企业发起知识产权诉讼。知识产权已成为各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为了应对跨国公司利用知识产权发动的攻击,国内企业除了制定正确的应对策略外,还应当从根本上培育自己与外国企业进行对抗的能力,也即必须拥有足够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想得更远一点,我们还会看到企业自主创新更多的战场:人才、资本运作、供应链、产业链……扩展开来便构成了企业自主创新的无穷个战场。

创新打破传统观念束缚

在一个个战场上,IT企业还可以走得更远。打破束缚自我的条条框框,IT企业会发现创新其实没有天花板。

跳出IT圈子,我们可以得到启示。1908年,当美国的500家汽车制造商仍然把汽车当作奢侈品进行个性化定做时,亨利・福特摆脱汽车是奢侈品这一观念的束缚,认为汽车就是没有马的“马车”,是交通工具,观念上的突破引导福特推出了T型车,尽管T型车只有一个颜色、一个型号,但流水线的生产模式,使T型车成了低价、大众能够接受的功能性汽车,福特的市场份额从1908年的9%上升到了1921年61%。1924年,汽车成为家庭必备品,不同美国家庭的财富也有所增长,通用汽车在观念上突破汽车就是交通工具的理念,赋予了汽车时尚和情感,通过推出各种各样风格款型的汽车,让汽车与人们的情感产生共鸣,满足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与需求。中国的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耀不相信要用5年的时间20亿美元才能造出一辆汽车等所谓的规律,因而成就了今天的奇瑞汽车。

我们套用托尔斯泰的一句话来表达我们的观点,那就是,面对着企业自主创新感到困难重重的企业,他们各有各的难处,而所有在企业自主创新之路上,找到突破口的企业,他们都是一样的,他们都不相信任何既定的规律,打破了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的束缚。

IT企业创新评价体系

IT企业拼搏在一个个企业自主创新的战场,作为中国信息产业的权威媒体,《中国计算机报》理性地认识到需要一把尺子来从第三方的立场上,公正、公平、公开地评价IT企业的创新能力,以树立榜样,从而引导IT企业创新的方法和方向。中国计算机报在2005年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正式对外了“IT企业创新评价体系”,这是中国第一个评价IT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

为打造中国第一个评价IT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中国计算机报》一直致力于对IT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2005年年初,《中国计算机报》就开始进行“2005 IT企业创新指数研究”,并在2005年4月举办的第三届信息技术年会上应用“2005 IT企业创新指数研究”对外了的《2004~2005年度中国IT创新指数研究报告》,列出了欧美和中国内地136家企业的研究指数排名,重点从研发能力的角度对国内外IT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深入分析。

为了更全面、客观地评价IT企业的创新能力,《中国计算机报》在本届经济年会上推出的IT企业创新评价体系的指标体系包含了5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5个一级指标包含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研究开发能力、营销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五大类指标。

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指标从R&&D投入强度和R&&D人员素质水平等方面衡量了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强度;创新管理能力指标从创新战略和创新机制等方面衡量了企业从整体上、战略安排上组织实施技术创新的能力;研究开发能力指标从专利拥有数和自主创新产品率等方面衡量了IT企业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与发展方面企业研究开发的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指标从市场研究水平、对消费者和用户的了解程度等方面衡量了企业的市场调查研究能力和销售能力;创新产出能力指标从新产品销售份额和产品出口份额等方面衡量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素组合的效果如何。

基于目前的IT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国计算机报》将进一步与北京大学等知名学府的相关专家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并充分利用《中国计算机报》的资深记者和行业专家资源,以及整个赛迪集团的资源,不断完善该评价体系和相关的研究工作,逐步为中国信息产业打造更为权威的评价IT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

在2006信息技术年会上,《中国计算机报》将应用IT企业创新评价体系对IT企业进行实证研究,IT企业创新能力100强排名;并将在每个年度的三四月份中国IT企业创新百强企业和相关的研究分析报告。

数据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04~2005年度中国IT创新指数研究报告》

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 鲁阳

当前国家做出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宏观决策,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重要的战略转型期,电信业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电信行业的监管部门,我们要适应形势要求,调整理念,转变职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英特尔公司中国区市场总监 洪力

摩尔定律开始进入家电领域里面,智能化数字家庭设备会大量涌入市场里,今天也可以看到大屏幕高清显示设备越来越普及,进入寻常的百姓家。在这中间,所有厂商都在努力往前推动的就是怎么样让处理器的能力发生在家电里面。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副总裁 杨贵亮

it市场调查报告篇7

《大众电脑报》于2000年9月28日创刊,是定位于电脑初学者、电脑爱好者的一份电脑知识普及报,主要面向山东市场。报纸为4开16版周报,每份1元,逢周四出版。

报纸创刊后,正好进入报纸大发行季节,经营的主要工作就是发行。为了促进发行,在山东的济南、青岛等六地市开展了订报送光盘活动,读者比较欢迎。针对教育界市场,《大众电脑报》采取了许多促销措施,教委相关部门也作了推荐,但效果一般。由于资金有限,报纸未搞其他的促销措施。2001年1月,发行数量比创刊时有较大增长,但发行总量并不理想。

2001年初,根据市场调查信息分析,IT类报纸一般周一出版,《大众电脑报》周四出版,正好落在后面,对竞争不利。经过几个月的运行,读者反映技术类稿件较实用。考虑到《大众电脑报》的地域性,不具备新闻优势,计划压缩新闻版面,扩大技术类稿件的版面,增设初学园地、教育大本营等版面。2001年4月1日开始的这次改版希望《大众电脑报》能够引起IT业界的注意,在吸引普通读者的同时吸引学生读者,以便起到“托市”的目的。

为了扩大报纸的影响力,也是扩大广告资源,《大众电脑报》自2001年6月份开始在西安、郑州、成都、武汉、杭州、厦门、广州、南京等十几个大城市零售。同年9月在上海设分印点,搞地方广告版。报社希望在上海分印成功后,在北京、深圳开设分印点。但由于报纸4开16版售价1元,比同类报纸版面少,价格高,内容又难以满足各类读者的需求,致使《大众电脑报》在各地未能立足,每个城市虽能销售几百份,但不能形成影响,成本又高,于是年底前便撤回山东省内。

2001年9月,报纸进入大发行征订季节,报纸全体人员集中力量搞发行。9~11月,发行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全省各地都跑遍了,也搞了许多现场促销、定向发行等,在部分地区还策划实施了与强势媒体的捆绑销售。但由于受资金限制,报纸没有扩版,未对读者采取有力的促销措施,使发行工作受到较大影响。2002年订报数达到3万份,虽然已是山东地区发行量最大的IT报纸(重庆《电脑报》在山东发行2万份左右,其他报纸更少),但距离6万份发行量的预期目标仍然甚远。

2001年下半年,报纸曾计划融资,有几家公司对进入媒体经营很感兴趣,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成功。

在内容方面,由于缺乏好的稿源和地域因素制约,致使《大众电脑报》的新闻处于弱势,一直未得到业界认可。在技术类稿件方面,中级水平的电脑爱好者感觉太简单,初学者感觉稍难了些。2001年6月这些问题已凸显出来,编辑部也认识到报纸有必要调整读者结构、扩大读者群。但是经过讨论决定,最好等到2002年初,若发行量上去了就不宜改版,若发行不好,再考虑改版。2002年初,由于报纸亏损,又看不到发展的强劲势头,经过慎重研究,报社认为应当做出调整。2002年5月《大众电脑报》停刊,利用原刊号改办一份生活服务类报纸。

分析市场化运营是现代传媒立身之本

随着报纸种类日益丰富,报业竞争日益激烈,报业已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新媒体进入的门槛越来越高。《大众电脑报》从创刊到停办,共计办了1年零8个月,出版了79期报纸,总计亏损不足100万元,其生命可谓短暂。该报之所以转刊,主要是由于未能短期内在市场掀起波澜。这说明媒体运营必须考虑诸多市场因素,要有经营意识。

一、媒体的生存空间是市场化运营的前提

从全国IT类的报纸看,基本可分为:IT业界类,如《计算机世界》、《中国计算机报》;电脑爱好者类,如《电脑报》;网络类,如《中国网友报》;教育类,如《中国电脑教育报》;电脑销售渠道类,如《电脑商情报》等。这些报纸在全国有较高影响力、经营业绩良好的主要是三家:《计算机世界》、《中国计算机报》和《电脑报》。IT类媒体中,针对电脑爱好者的只有重庆《电脑报》一家,《大众电脑报》的定位与之相似,内容更浅显些,如果能走向全国,在主要的大中城市形成影响力,《大众电脑报》的经营就会突飞猛进。

所以,从市场角度看,《大众电脑报》的生存空间还是很大的。但是为什么最后草草改刊呢?这主要因为报纸未能按市场规律办报,未能在区域市场做强,不具备走向全国的实力。

二、资金准备是高起点进入市场的基本要求

现在,媒体已进入资本竞争阶段,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同,市场给每个新媒体的成长期都非常短。对新媒体而言,是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没产出。一个新媒体的创办,一般需投入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一开始即以较高起点进入市场,在较短时间里获得读者认可,占领较大的目标市场,从而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经济观察报》可以说是大投入、高起点办报的典范之一,它创刊不到一年时间,即获得目标读者的肯定。

《大众电脑报》创刊以来,一直受资金困扰。创刊之初,报社只有几十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资金的不足,注定了报纸在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在办报、经营等方面受到了限制。

1.缺少资金,无力在全国布局。因为没有在IT的中心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记者站,很多新闻总是慢一拍。读者感到媒体的新闻时效差,又缺少思想深度,很难得到业界认可。

2.报纸无力高薪挖人,人才成为制约报纸发展的重要因素。报社缺少有IT背景、有思想、有激情的新闻骨干,这使报纸质量受到影响。报社原有人员都缺乏经营IT报纸的经验,对市场缺乏前瞻性的把握。

3.报纸缺少资金,发行力度受到限制。报纸为4开16版,零售1元,而同类的《电脑报》96版只售2.5元。报纸考虑暂时发行不赔钱,将来有实力扩版了也不提价。但读者是现实的,他们不是投资者,是不会买你的将来的。这使报纸的发行受到了较大影响。若32版售价1元,读者可能比较容易接受。而且只有16版,内容过于单薄,一般的IT专业报刊,都在32版以上。由于报纸的性价比过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高质量的内容是打开市场的必要条件

过去是报社决定市场规则,由于信息不对称,我们办什么,读者看什么。现在,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读者决定市场规则,主流读者的需要决定我们的内容。同时我们要研究这些读者能否吸引足够的广告源来支撑办报。对于新办媒体尤其如此。

1.办报必须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创新就是创造性地破坏,就是要把自己原来的成功与平衡破坏掉,创造一个动态平衡,要把自己原来的成功经验否定掉,不断地战胜自我。

《大众电脑报》定位于电脑初学者、电脑爱好者,但他们是哪些人、他们迫切需要的内容是什么等,这些问题在报纸创办之初没有认真调查,而是根据编辑、记者的个人主观判断。这造成报纸内容与读者需求未完全接轨。

2001年6月,编辑部发现IT业界对《大众电脑报》不认可,但迟迟不能改版,直到2002年初,发现订阅数增幅不高,才意识到应该改版。这种不能与时俱进的办报观念,是阻碍《大众电脑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2.有思想、有深度的新闻是扩大媒体影响的重要手段。《大众电脑报》运作一年半时间,对业界主要的电脑公司都赠阅了,但他们对报纸的阅读率较低。这主要由于缺少有深度的新闻报道。作为IT专业周报,《大众电脑报》在新闻时效性上并不占优势,只有将新闻做深才能打动读者的心,只有得到业界的认可才能吸引客户投放广告。

《大众电脑报》报道过一些好新闻,如对联想封杀国美的报道,但也漏掉了很多重要新闻,如浪潮的转型以及营销策略的变化等,这都是业界大事,《大众电脑报》却只字未提。

四、整合营销是开发市场的充分条件

现在许多报纸的经营还停留在直线式水平,基本是采访编辑出版发行,这种经营模式是报业市场化初期的形式。现代营销已由4PS(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阶段进入整合营销阶段。在整合营销时代,读者占据主导地位,要求采编、读者、广告商等形成互动。

1.整合营销要求每一个人成为创新的主体,使每一个板块都成为营销的主体,每一个编辑记者成为资源的整合者。《大众电脑报》的经营方式基本是沿袭了原来的营销模式,报纸的采编与经营脱节,采编人员完成了报纸的编排出版就完成了工作,对市场的反馈意见缺乏应对措施。

2.进行整合营销,要求媒体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媒体是传播思想、知识的载体,也是采编、读者、广告商交流的平台,只有将这个平台搭建成一个巨大的信息交流中枢,才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大众电脑报》与IT业界的平台一直未构建起来,致使许多内容陈旧滞后。与读者交流的平台稍好一些,但报社与读者的直接交流较少,读者的意见不能及时反馈到版面上,所以交流并不畅通。

it市场调查报告篇8

英特尔前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行政官安迪・布莱恩特(Andy Bryant)曾这样评价:“IT部门碌碌无为,英特尔也会无所作为;IT部门表现出色,英特尔就有了成功的良好基础。”日前,《2010-2011年英特尔IT部门业绩报告》(下文简称《报告》),分享英特尔IT部门创造业务价值的经验,这是英特尔第十期IT年度业绩报告。

一年价值数据说话

英特尔全球副总裁兼CIO黛安・布莱恩特(Diane Bryant)指出,英特尔IT部门通过主动投资,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来促进业务发展和增加收入,并且提高业务运行效率,降低成本,这借助了很多革新的信息技术和IT实践。

《报告》显示,2010年,英特尔IT部门使制造周期缩短了65%,订单交付时间缩短了65%,工程设计的等待时间缩短了61%……一系列数据显示出IT在英特尔业务中的重要地位。英特尔中国区CIO李克定(Liam Keating)在谈及《报告》时说,在创造业务价值方面,IT部门始终关注在业务解决方案上。

英特尔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世界级的制造管理,IT作为坚实后盾,从2010年初开始,英特尔IT部门开始进一步整合工厂自动化系统和IT系统。通过系统整合,英特尔的晶圆制造工厂从改进中受益,以前需要6~9个月才能实施的关键组件,现在在3个月内就能完成部署。而在创建高效供应链方面,工厂的库存减少了32%,对客户的响应速度提高了3倍,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支持全新设计业务流程并提供高效信息系统的IT部门密不可分。不仅如此,在资产设备优化、加速产品开发、降低产品退货成本、赢得新客户等方面,英特尔通过ERP、在线中心等手段,也始终在优化中大幅提高效率。

在预算固定的情况下,英特尔利用ITIL框架来改变IT服务和支持方式,优势在2010年就可已经开始逐步显现。作为在英特热推广精益六西格玛计划的业务流程设计大本营,该项目的325个项目已经完成或正在实施中,目前正侧重于优化项目生命周期工作流程、数据存储和资产管理等方面。

如何制定最佳实践

企业IT部门经常要收到来自各业务部门的需求,但要在不超出预算,人力有限的条件下一一满足已非易事。更具挑战性的是,如何抽身出来,立足长远制定好战略目标,把挑战、环境和趋势都融入到IT发展蓝图和决策当中?

英特尔的做法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交互:IT部门每年都会与业务团队召开高层会议,就优先级和同步提交拨款申请达成一致;并且还会与产品部门进行战略性讨论,在专业技术和行业趋势方面进行知识共享,参与到英特尔产品、解决方案和整体战略当中;在与产品规划、设计和市场推广部门召开的联合会议中,双方讨论的是IT技术验证、概念验证,以及与英特尔产品发展蓝图有关的架构评估。

“我们会进行调查和采访,评估服务情况,确定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李克定介绍说,IT团队会邀请高级业务团队代表,评估IT部门的表现,并在2010年通过“用户心生”调查收集了来自不同地区近2000名员工的反馈。这样的调查范围还将继续扩大,对着重关注的目标领域进行调研。

要获得业务团队的信赖,还必须要明确量化并传达IT项目的业务价值。英特尔为此实施了全新的财务运营管理流程,以参考框架的方式列出了重要IT项目的优先级列表、业务价值、项目成本、风险以及成功标准,支持把更多资源从低价值项目转移到高价值项目当中。

未来聚焦三大方向

与行业同仁一样,英特尔在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时也必须迅捷响应。李克定介绍说,英特尔的IT着力点将是IT消费品化和全球协作,云计算及虚拟化应用,保护企业信息。

在业务周期缩短的环境中,分散于全球各地的英特尔员工必须要解决相互协作和无缝连接的问题。而此时,个人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正在融合,他们期待能自由选择适合其工作方式的设备,比如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来访问内部网络和数据,包括引入社交网络,但这会带来大量安全性和隐私问题。英特尔IT部门制定策略,与人力、法务、安全等部门协作,开始提供弹,截至2010年末,全球约有8600位英特尔员工用智能手机访问企业信息。据了解,英特尔还计划对客户端虚拟化进行更多概念验证测试,从而跨越不同计算设备。

而在传统客户端方面,英特尔每隔两到四年就会根据用户分类,提供更高性能的移动商用电脑。“我们正在部署采用博锐技术和固态硬盘的产品。”李克定说,采用主动客户端管理的方式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方面很有成效,而性能优于硬盘的固态硬盘也已经成为新一记本的标准部件。

为了加强不同区域团队的协作,IT部门在视频会议方面投入巨资。2010年,英特尔具备视频会议功能的会议室增加了两倍以上,据估计,这为员工节省了约57000小时的差旅时间,节省差旅费2600万美元。

始于六年前的云计算之旅在英特尔也开始渐入佳境。将英特尔全球计算网格的经验应用于办公和私有云开发中。作为关键一步,有数据显示,2010年初,英特尔计算环境的虚拟化程度为12%。到年底已经达到了42%,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实现75%的环境虚拟化。在陈旧、低效服务器上运行的任务被整合至更少数量的新型服务器上,实现了高达20∶1的虚拟化整合比,功耗降低了90%,英特尔因此获得了来自欧美多个组织机构的能源补贴。《报告》显示,英特尔在近几年中,数据中心的数量减少了1/3,性能则提高了2.5倍,预计2014年前将创造6.5亿美元的业务价值。

云计算和IT消费品化,在信息安全威胁本已严重的情况下引发了更多挑战。“在英特尔,信息安全是最高优先事项之一。”李克定介绍说,英特尔IT部门已经花费了五年时间对企业信息安全架构进行全新设计,以支持快速采用新技术,使用新模式。“我们认为,新的安全架构代表了一种创新方法,它大幅提高灵活性,并在安全必须妥协折中时,注意系统安全的生命力。” 李克定说。这种架构在用户风险与访问权限,信息安全区域等级划分,安全边界等方面都有着明确的指导策略。

上一篇:旅游产业调研报告范文 下一篇:餐饮行业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