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16 18:59:18

大健康市场调查报告

大健康市场调查报告篇1

一、工作方法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执法人员在执行《食品安全法》的工作中要把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饮安全作为重点对象,对可能发生的餐饮服务安全事故进行分析、预测,并有针对性地加强餐饮安全监督与知识指导、食品安全法制教育工作,防范重大餐饮服务安全事故的发生。当接到突发餐饮服务安全事故报告时,按照餐饮服务安全事故应急工作要求及时做好本职工作。

(2)属地管理,条块结合。根据餐饮服务安全事故发生地,按照日常工作划片分工,由分管执法人员直接负责餐饮服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开展执法与控制工作。专项领导小组及时调动工作人力积极给予协助和支持,确保对突发餐饮服务安全事故事故的有效控制和快速处置。

(3)统一领导,科学控制。在XX市应急办公室的直接领导下,及时对突发餐饮服务安全事故进行现场应急控制;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餐饮服务安全事故作出的《食物中毒流行病学报告》为科学支撑,根据《食品安全法》办理好突发餐饮服务安全事故案件。

(4)反应迅速,报告及时。突发餐饮服务安全事故时,执法人员到场反应迅速,处理得当,正确指导餐饮服务安全事故单位采取病人就医救治和现场控制措施,及时报告、通报工作情况,与其他部门通力合作,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

二、工作内容:

1、执法人员按照管辖范围,联合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在两个月内对XX市学校食堂、幼儿园食堂及周边餐饮经营单位进行专项调查,建立健全工作本底档案。

2、分类监管,全面整治。对已持有《餐饮服务许可证》、有效《食品卫生许可证》)的加强执法管理,落实责任;对未ban证但经限期整改能基本达到发证条件的给予ban证,规范管理;对无条件ban证的动员企业转行,对经法制教育无效的违法经营者,则积极与工商部门配合,依法予以取缔。

3、配合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学校流行性疾病防控等安全工作。对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内容进行检查,包括组织与制度、学生晨检与因病缺课登记、疫情报告、预防保健措施、健康教育等制度措施的执行情况,并跟踪落实,确保不发生食源性疾病与传染性疾病流行。

4、要求学校开展学生体检、学生健康监护、学生饮用水供给、学校教学卫生、生活环境条件、设施等方面工作,依法加强学校有关饮食安全监督。

三、应急预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应急预案。

1、应急领导小组

成立XX市餐饮服务安全应急领导小组,贯彻落实XX市应急指挥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办公室和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饮单位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对XX市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饮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的各项指令,负责专项工作领导与案卷审报工作。

组长:XXX

组员:XXXXXXXXXXXXXXX

2、应急队伍及职责

XX市全体餐饮服务执法人员为应急队伍成员:按照《食品安全法》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负责XX市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饮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及时有效地控制餐饮安全事故,防止蔓延扩大;及时开展餐饮安全事故调查与违法行为的查处;对餐饮安全事故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报告、立卷;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执法人员分工管辖责任:

一组:XXX(组长)XXXXXXXXXXXXXXX(组员)分管XX市东北片区(含XXXXXXXXXXXXXXX街道)

二组:XXX(组长)XXXXXXXXXXXXXXX(组员)分管XX市东中片区(含XXXXXXXXXXXXXXX街道)

三组:XXX(组长)XXXXXXXXXXXXXXX(组员)分管XX市东南片区(含XXXXXXXXXXXXXXX街道)

四组:XXX(组长)XXXXXXXXXXXXXXX(组员)分管XX市西南片区(含XXXXXXXXXXXXXXX街道)

五组:XXX(组长)XXXXXXXXXXXXXXX(组员)分管XX市西北片区(含XXXXXXXXXXXXXXX街道)

3、突发事件的确认和分类分级

本文“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学生等群体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生活饮用水污染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群体健康的事件。

(1)、突发事件的确认

当突发事件发生,立即组织调查人员到现场调查核实。对食物中毒、水污染中毒、环境中毒等未被认定的突发事件进行初步确认。

必要时,经区专家咨询评估小组的科学分析与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种类和级别。

(2)、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

依据食品安全等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其分为四级。

1、特别重大安全事故(I级)

2、重大安全事故(II级)

3、较大安全事故(III级)

4、一般安全事故(IV级)

4、应急处理

(1)、接到报告

执法人员要认真填写事故报告登记表,并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情况,应急处理小分队接到通知,必须30分钟内赶赴现场。

(2)、出发前准备

夜间及节假日:值班人员接到报告应当马上向领导报告情况,根据领导指示,通知相关人员、携带事故处理相关文书及器材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及监督检查工作;同时上报XX市食品安全委会,协同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到现场采样。

工作日期间:接到报告者应当认真记录报告内容,及时报告领导,通知相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及监督工作;同时上报上报XX市食品安全委会,协同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到现场采样。责任应急处理的执法人员携带相关文书及器材快速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及检查工作。

(3)、现场监督检查

执法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和调查取证;对可疑食物、被污染的食品和物品采取临时行政控制;积极参与病人的抢救、治疗、转运;监督检查、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落实;制作现场检查笔录,调查笔录,责令改正通知书、监督意见书等文书,依法依规对

违法行为的单位或个人做出行政处罚。

(4)、分析和报告

调查人员在调查结束后24小时内,汇总调查相关资料报专项领导小组审核并上报。

(5)、后勤保障

领导小组负责落实调查处理经费与调配车辆、必需物品支持。

5、信息保障

大健康市场调查报告篇2

目前,我国对于富裕人群没有固定定义。因此,高端健康保险市场需求和潜力,从不同角度估算有不同的结论。有研究指出,富裕人群(也有称为高端人群)一般指年收入中个人收入在15万元左右及以上、家庭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及以上的人群,或者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按照这一标准,《中国高端人群消费研究》(慧聪网)估计,我国富裕人群数量约占总人口的2.3%,约3152万人。

富裕人群的医疗消费特点是:(1)富裕人群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了一部分费用后,都具备承担其他一般性医疗消费的能力,其高端医疗保障需求主要解决高额医疗费用(如癌症、器官移植、植物人等特重大疾病)的报销问题。汇丰人寿2012年《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富裕人群的最大财务需求是重疾保障(93%),其次为养老保障(81%)和子女教育金储备(78%),以及补偿因疾病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2)在富裕人群中的一部分高净值人群,即一般指个人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等可投资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人群,这类人群,经济实力很强,不太需要单纯补偿其医疗费用,而是希望通过保险公司的资源整合和系统管理能力,购买高端健康保险及附加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产品,获得量身定做的系统化、持续性的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据2012年3月胡润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中国个人资产高净值人群达270万人。(3)上述人群由于财富并不缺乏,对生活品质和质量更加重视,且具备一定的健康认知能力,但由于生活、工作和精神压力大,很多人带有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甚至处于疾病状态,因此更加注重健康管理服务。据一项调查显示,自我评价时,约50%左右的人群健康状况从“一般”到“非常不好”,其中亚健康状态为42.7%,慢性病状态为19.9%。

根据这一需求特点,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潜在规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预测:(1)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指购买高端商业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健康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的潜力;(2)中高端健康管理服务市场,指购买包括家庭医生(或私人保健医生)、诊疗绿色通道、专家诊疗、健康体检及其他健康管理服务(如健康咨询、健康讲座、健康评估、健康监测、饮食运动管理、心理咨询与干预和慢性病管理等)费用的潜力。据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在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中,50%受访者看重医疗服务品质,其中,37%看重安排专家医生手术及治疗,90%受访者最希望在国内的知名医院接受治疗,88%受访者表示海外就医对重疾治疗有帮助;90%以上受访者认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保持良好心态、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及定期全面的深度体检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医药卫生支出费用占家庭生活消费性支出比重为10.8%,假设富裕人群按个人(或家庭)年收入15万元中10.8%为医药卫生支出计,其中40%用于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及健康管理服务,即占收入的4.32%。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的结果:富裕人群愿意为医疗保障支付的保费预算为家庭平均年收入的9%左右,相比较而言,上述估算仍较为保守。

基于前述假设,人均年健康保障保费及费用支出约6480元(包括医疗保险,主要解决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个人自费、按比例分担及超最高限额的医疗费用和其他误工费补偿问题等;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主要定额补偿因疾病带来的其他费用损失。总的月均费用支出约540元),年健康保障总需求约2042亿元。其中,人均年健康管理服务费按1000元计,包括家庭医生、私人保健医生、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及其他健康服务等费用,年健康管理服务总需求约315亿元。也就是说,至少富裕人群中,这两项医疗保障需求,年市场潜在规模超过了2000亿元,而实际上,2011年商业健康保险总的保费收入只有691.72亿元,与上述预测的潜力相比,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保险行业,高端健康保险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业务板块和成熟的市场。经营高端健康保险的各个保险公司,经营策略还不够清晰,产品种类还比较零散,服务人群还非常有限,保费规模和盈利能力都很小,还没有在民众中树立起良好的专业服务形象和品牌影响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目前我国的优质医疗和健康服务资源主要集中在公立医疗机构方面,市场开放度非常有限,没有形成独有的服务体系。保险公司要利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来建立服务平台,并获得这些服务资源,还有很多政策和运作的障碍,直接制约了保险公司开拓相关业务市场。二是保险公司对医改形势下,如何发展适宜的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缺乏明确定位及一整套战略思路,且对民众健康保障需求了解不深、特点研究不够,同时,提供高端健康保险服务的专业化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还比较弱,较难形成应有的服务品牌和营利来源。

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意义和对策

作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商业健康保险,大力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未涵盖的高端健康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保险,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2)设计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 理服务,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健康保障需求,促进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减少和改善疾病的发生发展。(3)利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灵活的合作机制和“优质优价”的杠杆作用,引导高、中、低端的医疗服务资源有效利用,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益的提高。(4)丰富产品体系,提升服务能力,突出自身特色,树立专业品牌,逐步形成差异化的服务领域,促进商业健康保险持续健康发展。

对此,商业健康保险应牢牢抓住医改契机,高度重视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开发。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深入研究医改政策,全面分析保险业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合作、利用医疗服务资源、控制医疗风险上的政策机遇和挑战,确定开展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的战略定位和经营举措。

二是根据富裕人群健康保障需求特点,细化目标市场和服务人群,开发系列化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计划,逐步形成涵盖健康、亚健康、疾病等健康周期,病前健康维护、病中诊疗管理、病后康复指导等全过程,既补偿医疗费用,又提供健康服务的全面健康保障产品体系。

三是争取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支持,加大资源投入,强化与医疗机构尤其是拥有优质资源的医疗机构的战略合作,利用多种付费方式和合理补偿机制,调动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积极性,尽快搭建由“内部服务队伍——家庭医生(私人保健医生)——特色医院(科室)——着名专家”组成的服务网络平台。

四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和远程服务技术,创新服务模式,通过远程指导与现场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对客户实施健康咨询、诊疗服务安排、日常健康风险监测和生活方式指导等持续性的全程健康关怀,提供便利优质的诊疗、健康服务,降低客户健康风险。

大健康市场调查报告篇3

一、疫情防控工作

(一)全员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

1. 提前响应,提供参谋支撑。省卫健委通报华南海鲜市场疫情信息后,立即紧急储备物资,开展专业队伍培训、组建应急队伍、搭建防控专班,为郧西卫生应急早响应及初期防护物资保重点提供参谋、支撑。

2.明确分工,建立协同联动机制。一是建立分工负责管理机制。抽调专班充实进入县指挥部疫情防控组,成立了疫情信息、分析研判、流调处置、密接管理、档案收集5个小组,做到职责清、任务明、互补位。二是健全高效联动运行机制。与医疗救治、农村社区、交通保障组和公安部门无缝衔接、联动协作,推动流行病学调查深入开展,密接追踪扩面加速,分析研判更加科学,各项报告提质增效。三是完善交办反馈会商制度。落实早交办、晚反馈、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存在的问题,完善工作措施。

3. 科学研判,提供疫情动态分析。一是科学研判疫情走势。收集各方面疫情信息,动态研判、系统分析、及时反馈疫情发展趋势。二是适时调整防控策略。审慎论证、积极建言,为指挥部适时调整和优化防控策略提供科学研判支撑。

4. 深挖细查,逐例办实流调“案件”。一是“疾控+公安”联合调查。组建5个病区流调组、5个外调队和1个大数据专班,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的行动轨迹和密切接触者进行深挖细查,累计开展41例确诊、40例疑似病例流调,管理病例密切接触者1528人。二是追踪排查细致精准。在病区初步流调基础上,外调队再次对所有对象进行全面追踪调查,确保不漏一人。三是按照“发热即疑似”原则,将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纳入流调管理。

5. 主动服务,落实防控技术指导。一是规范培训示教,确保应采尽采。组织县乡卫生专业人员开展专题培训,现场采样示教、确保生物安全,保证应采尽采。二是严把技术规范,确保消杀质量。成立两个专班分别负责疫点终末消毒和全县预防性消毒技术指导,为社会面干净夯实基础。适时将消毒重点转向室内及人群聚集性场所,避免过量消杀造成次生污染。

(二)全力服务复工复产

1.提供配套服务,确保安全复工。一是主动服务。专班指导,协助拟复工企业、商超、扶贫车间做实做细复工复产方案。二是精准服务。指导企业精准摸排返岗员工14天内健康监测信息,逐一比对“四类人员”信息。三是现场服务。现场指导发热门诊、预检分诊流程,培训环境消杀、健康监测技术,突出重点场所封闭管理和日常防控督导。举办重点场所防控技术骨干培训和教育系统视频调度培训,现场讲解复工、复学前后新冠肺炎防控、春季传染病防控、消毒技术规范等知识要点。

2. 加强督导指导,服务复工复产。抽调专人组成督导指导专班,对人流量大的服务行业及单位进行疫情防控技术指导和督导,对93 家规上企业和商贸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进行现场指导,送达指导意见书160余份,跟踪督办问题隐患整改。

3.规范开展社区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4月中旬,采取容量比例抽样方法,对5个村、117户、227人进行了个案调查,采样开展核酸、抗体检测,经省市复核,未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用社会面干净的调查数据支撑复工复产有序推进。

(三)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

6月中旬,湖北省应急响应调整为三级,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精准防控与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阶段。郧西疾控继续恪守“争取用专防机构非常态的工作,尽力为经济社会常态运行保驾护航”的信条,落实人、物、地同防措施,做足战疫打满全场准备,坚持“晴天带伞、撑伞避雨、打伞干活、修伞补强”,做到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发展不停步。

1. 落实人防措施,严防疫情反弹。做到入境人员专班接返、全程闭环,国内中高风险区人员及时排查、规范管控,上级推送信息及时比对、反馈处理。

2. 推进核酸应检尽检、愿检尽检。根据省市要求,扎实开展13类“应检尽检”重点人群排查摸底,按规定限时、定期开展核酸检测,实现“应检尽检”全覆盖。动员干部职工、复课学生、复工员工愿检尽检、能检尽检。截止11月底,全县累计完成核酸检测72955份,其中应检尽检人群检测45961人次,重点场所环境和冷链食品检测6893次;动员愿检尽检20141人次。

3.严格物防地防,严防疫情输入。定期开展医疗机构、公共场所、生鲜产品销售加工单位、冷库、冷链车辆及从业人员抽样监测,日监测样品达150份以上;开展食品溯源,对进口冷冻产品及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流入郧西生鲜产品加大抽检力度,对上级下发风险清单产品一律下架、封存、销毁;利用新媒体宣传倡导食品加工充分熟透;指导督促餐饮行业暂停供应生食肉类菜品。时刻紧盯农贸市场、交通工具、医疗机构、老旧小区、地下污水管网等5类场所,坚持每周监测管控。

4. 做好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应对准备。一是及时规范处置学校传染病疫情。对复学后出现的每一起发热病例均转入发热门诊收治,对聚集性发热疫情及时组织县级专家会诊甄别或转入县级救治,并扩大监测排查,落实日报零报。二是持续开展传染病预警监测。严格传染病风险评估制度,每日对全县报告的传染病进行分析研判,发现聚集性疫情2小时内上报,每周汇总研判。

5. 扎实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督查。利用8、9两个月的窗口期,扎实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督查活动,为应对可能发生的新冠疫情作好充分准备。

二、疾控业务工作

(一)规范传染病管理,科学处置突发事件

1. 卫生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一是学校传染病早期预警机制更加完善,预警、处置学校传染病疫情数十起。二是应急准备更加充分,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举办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消杀及应急健康教育传播能力提升培训班,县乡医疗机构、公安干警、电信运营企业人员均参加了培训。三是积极承办由疾控、公安、医院、监督、政府、乡镇卫生院等单位参加的2020年度卫生应急演练活动,再现疫情防控场景,邀请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各组室负责人、县乡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社区干部及应急队员代表参与现场观摩,磨合队伍、提高应对处置能力。四是为“中高考”和县内较大活动提供疫情防控、卫生应急保障。五是积极参与技能竞赛比武,荣获十堰市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

2. 传染病管理质量持续加强。全县网络直报法定传染病18种3351例,发病前五位分别是乙肝、流行性感冒、其它感染性腹泻、肺结核、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起(新冠肺炎首例及聚集性疫情),均为未分级。处理国家传染病预警信息系统发出的预警7种353起,排除137起。

(二)落实重点传染病防治任务

1.艾滋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截止11月底,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22例(本地报告7例),在管在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77人。积极协调落实了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生活救助9万元,落实医疗救助和教育扶持政策,特殊人群维稳处置有力,保持了无艾滋病病人信访的记录。

2. 肺结核病防治质量稳步提高。截止11月底,登记初诊疑似肺结核病人1238人,初诊查痰1218人,查出并治疗活动性肺结核285例。扎实开展结核病专项筛查工作,全县筛查师生61126人,筛查强阳性327人,阳性率0.5%,发现结核病患者20人,已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管理。

(三)规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达标。多个乡镇与北京国安广传公司合作,运行“互联网+渐健家医”信息系统配套院外查体车,整村推进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获得社区居民、公卫团队的一致好评。截止11月底,全县累计建立纸质档案43548人,建档率98%,动态使用23951份,档案动态使用率55%。

2.健康教育与促进成效显著。与县电视台、广播电台合作,常年开设健康教育栏目。结合疫情防控、三减三健、健康生活方式和艾滋病防治知识普及等活动,县级累计开展公众咨询活动9次、健康巡讲19场次,覆盖3.5万人次;乡镇、村级开展健康知识讲座1898场次,覆盖2.8万人次。对上津、观音、马安3个乡镇6个行政村300人次开展了贫困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监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5.33%。

3.贫困地区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有序推进。一是开展健康教育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行动,为5万多户精准扶贫对象每户发放了明白纸、健康实物、健康教育处方,培养了1个明白人。二是与县教育局联合,新创建健康促进学校45所,各中小学校均开设健康教育课,做到有课程表、有教师、有教材、有测试。三是县卫健局为村卫生室添置了音像播放设备,县直卫生健康单位和部分乡镇卫生院开通了公众微信号,定期更新内容,传播健康核心知识。四是县疾控中心与郧西在线、县电视台、广播电台合作,开设健康教育栏目,滚动播放健康科普知识。五是天河水乡健康绿道建设方案通过县级会商,正加快推进,预计春节前建成投入使用。

4.免疫规划工作规范实施。全县各产科接种点新生儿建档2875人。全县一类疫苗接种67477剂次,报告接种率达99.37%。报告疑似麻疹病例11例,排除11例。报告15岁以下乙肝1例。报告AEFI 17例,无异常反应个案调查。县乡医疗机构疫苗全程追溯系统建设基本完成,年内投入使用。

5.慢性病患者管理日趋规范。一是落实了一年一次体检和四次及以上面对面随访,对血压、血糖危象及连续两次控制不满意患者,及时转诊并随访转诊情况。二是疾控中心和各乡镇卫生院均建立了季度真实性和满意度核查制度,核查结果直接与公共卫生经费挂钩。截止11月底,管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4565人,规范管理47472人,规范管理率87%,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28374人,血压控制率52%;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11326人,规范管理9740人,规范管理率86%;最近一次随访空腹血糖达标6343人,血糖控制率56%。

6. 65岁以上老年人管理质量稳步提升。一是通过集中和入户方式开展个性化健康指导。二是印制、发放老年人免费体检告知单,保证了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均能享受免费体检服务。三是送检血样和化验单实行双签字、保障真实性。四是建立了体检辅检结果反馈机制,确保对象知晓体检结果、配合依从服务。五是对流动到县城区的管理对象,由乡镇预约在县直医疗机构落实免费服务。截止11月底,健康体检47532人,健康管理43261人,健康管理率70.1%。

7.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到位。借助“春季攻势行动”,对检出率较低的乡镇开展集中筛查、诊断。累计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125人,其中规范管理2696人,随访13577人次。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 持续加强疾控能力建设,加快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大健康市场调查报告篇4

一、 坚持预防为主,全面开展综合性疾病防治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注重做好日常传染病的监测、报告和人间禽流感的预防及非典防治工作,有效防止了重大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一)辖区各医院均设有预防保健机构或专职人员,强化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1-12月份全区共报告各类法定传染病21种763例,总发病率为236.43/十万,无传染病死亡病例报告,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低于2% 。其中,重点疾病为:肝炎212例;菌痢251例;猩红热24例;肺结核81例;流行性腮腺炎26例;尖锐湿疣17例;淋病31例。

(二)1—12月份全区共使用生物制品19种,累计下发使用各种疫苗120198人份,“五苗”接种率达到95%。

(三)与区教体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我区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学校建立防治重大传染病预防接种制度的通知》(殷卫[2005]5号文件),并按要求于今年4、5月份组织辖区各接种门诊对7岁、17-19岁人群开展了2215人次的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

(四)今年4月份,对区北蒙办事处大碾屯小学发生的12例水痘病例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在对4例现患病学生进行了个案调查后,对该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目前患病学生都已恢复健康。

(五)在年初,成立了人间禽流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疫情应急处理技术指导小组、疫情应急处理小组及预备队,印发了《突发人间禽流感应急处理预案》、《人间禽流感防治知识》等宣传资料10000多份;举办了辖区各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共200余名参加的 “殷都区人间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班”。 加强了辖区7个集贸市场的禽类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场所和辖区160家经营鲜活禽类食品及餐饮单位监督检查。掌握了辖区98家专业畜禽养殖户及高暴露人群情况,辖区各医疗机构均制定了相应的人间禽流感防治预案,组建了人间禽流感防治机构,实行疫情值班制度,完善报告制度;以“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原则,实行了24小时疫情值班制和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专项报告制度等,及时准确应对了人间禽流感疫情。

(六)印发了《殷都区卫生局关于加强SARS疫情监测报告的通知》,强调了疫情的监测与报告管理,并对辖区各单位的SARS疫情监测报告工作实行了通报制度,根据4月份全国非典疫情情况,及时启动了疫情应急预案。

(七)为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切实搞好我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在区政府成立殷都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的基础上,我局又成立了“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及“艾滋病防治专家组”,具体负责全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和技术指导、对外交流、咨询服务等。并于今年8月份,开展了全区有偿供血人员普查,基本摸清了辖区的HIV感染者底数。本次普查,共入户调查77491户,调查人口233392人,累计登记既往有偿供血人员217人,累计采血150人,查出HIV感染者1人,并对其和既往确认的1名HIV感染者进行了个案调查;截至目前,全区共有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4名。

二、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加大卫生监督检查力度。

(一)卫生监督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卫生监督的质量和效果,1—11月份,共组织90名卫生监督人员参加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卫生监督人员业务水平,为我区卫生监督工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卫生安全和身体健康,开展了春节、五一和十一期间的食品卫生安全大检查,进行了奶制品、饮料、散装食品、月饼及化妆品市场等12项专项治理,检查单位(场所)2850户次,发现各类隐患195处,当即整改148处,限期整改47处,责令停业整顿4家,监控重大隐患1处,制作现场笔录1284份,下达监督意见书1307份、处罚告知书11份,罚款8500元;查处过期、标识不清等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及原料2300公斤,奶制品150公斤,饮料875件;查处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化妆品12盒、无产品检验报告单的卫生用品20包。有力地打击了非法生产、经营的违法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食品市场和公共场所卫生环境。

(三)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周宣传活动。共出动人员25人次,车辆5次,设置咨询台2个,宣传版面4个,发放宣传材料2700份,举办食品安全教育课6班次216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采取了卫生监督科室分片包干的方法,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卫生监督覆盖率已达100%,同时,利用对从业人员限期体检,集中培训等办法, 严把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关,今年1—12月份共体检5737人,培训各类从业人员3823人;对52名职业禁忌人员进行了调离,调离率达100%。

(五)认真做好《卫生许可证》审批工作。依据《食品卫生法》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把好《卫生许可证申请书》的审查、发放关,做到合格一户、签发一户,1—12月份,共签发《卫生许可证申请书》1251份。

三、加强医疗机构管理,规范医疗市场秩序。

全面贯彻落实《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和《河南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坚持医疗机构按规划设置、按法律管理、按标准评审,有效促进了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一)加大了打击非法行医力度,全年共查处非法行医21家,没收过期医用药品、医疗器械价值7000多元,罚款20400元。有效净化了我区医疗卫生市场,进一步规范了我区医疗卫生秩序。

(二)根据《河南省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管理暂行办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圆满完成乡医注册工作,共计有219人通过信息确认免试注册,60人通过考试进行了注册。

(三)完成无正规学历再教育培训工作,全区共有219名无正规学历的卫生人员参加了无学历再教育学习(其中市中医药学校69名,市卫校130名,其它中专院校20名),为下一步乡镇卫生院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和农村卫生所(室)在岗乡村医生逐步向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转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根据省市统一安排,圆满完成了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工作,共有75人报名参加,其中,中医24人,西医51人,执业医师16人,执业助理医师59人。

(五)按照市卫生局新确定的年审工作内容,以“查问题、定措施、促改进”的指导思想,根据“六统一,八不准”的要求,采取现场检查、现场办公的工作方法,完成了全区215家医疗机构的年审、校验工作。在年审检查中,从医疗文书的书写保管,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对外租赁科室情况、一次性卫生用品的使用与销毁、传染病的报告与管理、非典防治预案落实情况等进行了重点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整改要求,促进了医疗机构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四、加强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辖区广大群众。

(一)西郊乡卫生院、新兴医院、区直门诊所按照“以人为本,患者至上”医疗卫生服务宗旨,提出“三个一切”、“五心”、“五有” 的服务措施,即:一切为了患者、一切服务患者、一切方便患者;接诊热心、检查细心、解释耐心、治疗精心、让病人放心;入院有人接、住院有人管、检查有人赔,出院有车送、回家有随访,热情为患者服务。西郊乡卫生院门诊接诊约3.8万人次,住院收治1900余人次,开展手术近1000台,业务收入 280余万元;新兴医院全年门诊接诊约2.5万人次,住院410 人次,业务收入112余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5.7万元;区直门诊业务收入10.3余万元。

(二)区妇幼保健所1—12月份,共计完成0-7岁儿童系统体检1896人,新建卡203人,入托体检2666人,病弱儿童建档5人,系统体检率达85%;妇女孕产期保健515人,新建卡69人,婚前体检22人,其它类别体检134人,围产期体检率85%;规范《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程序,共发放398份;门诊接待人数2150人次,妇女病普查1500人。

(三)为推动我区社区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开展,结合我区卫生规划要求和社区居民需求,自今年6月份开展创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工作,对原有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出了整改要求,并迎接了省卫生厅组织的专题调研和督导。截至目前,我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分别是:梅园庄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纱厂路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铁西路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分别设在钢六区和钢二区。

五、提高审批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群众办事。

为提高审批效率,方便人民群众办事,区卫生局成立了审办股,审办股充分落实授权内容,坚持热情优质服务,树立了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从成立至今,共接待群众办事、咨询2300余人次,全年工作无投诉。区行政便民服务中心9月份开展百分考核以来,卫生局窗口9月、10月连续2个月夺得“优质服务窗口”、“优质服务标兵”称号,收到群众赠送“热情服务,执政为民”的锦旗一面。全年共发放《卫生许可证》1150个,其中:食品类952个,公共场所类198个,办理从业人员《健康证》5470个,“两证”正确发放率100%。   

严格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从2004年以来,共免费办理《卫生许可证》180个,免费金额1800元;免费办理从业人员《健康证》145个,免费金额7250元;免收个体医疗机构管理费11025元;合计19825元。

六、全力以赴,努力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

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目标,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要求,制定了《殷都区卫生局创卫工作台帐》、《殷都区卫生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制度》、《殷都区卫生局创卫工作网络图》、《殷都区卫生局“创卫”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殷都区卫生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任务分解及百分检查评分标准》等,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确保了省初验工作成功。

(一)健康教育。在省初验之前,争取区政府成立了区健康教育所,在区卫生局、防疫站、教体局、西郊乡、各街道办事处和辖区各厂矿、企事业单位都建立了健康教育组织,固定了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区的以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中的健康教育组织为骨干,以厂矿、企事业单位、学校、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等单位的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为依托的健康教育网络。

在全区共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68个,发放社区居民健康知识应知应会宣传单13万张,健康知识应知应会手册近7万册,开展包括观看录像、参加讲座、有奖知识答卷、组织展览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发放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基本健康知识应知应会宣传单3万份,行业创卫明白卡5000余份。

按照《安阳市医疗卫生单位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辖区各医疗卫生单位在病房、门诊严格按标准开展健康教育,严格落实健康教育处方制,在门诊、病房、候诊室等处均设置了健康教育宣传栏,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医疗保健知识,免费赠阅疾病预防宣传资料,确保了住院病人相关疾病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我区各医疗机构目前共设立各类健康教育宣传栏45个。

按照《安阳市教育局、安阳市卫生局关于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全区各学校均设置了健康教育课程,对开设健康教育课的师资安排、教案编写、课程进度做了明确规定。各学校坚持做到了教员、课本、教案、课时、效果评价五落实。各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的开课率均达到了100%。

(二)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加强日常工作的同时,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9类60条中涉及公共卫生系统的4类30条任务,进行认真分解,安排到相关科室,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做到责任明确到位。先后制定印发了《殷都区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殷都区公共卫生系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方案》。并于9月召开了“殷都区公共卫生系统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动员会”,全体卫生监督人员及辖区380余家从业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对我区卫生系统的创卫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三)加强“五小”门店整治,夯实创卫基础。先后组织召开4次“五小”专项治理工作会议,转发了《安阳市“五小”门店专项治理标准》1200份,制作印发《安阳市殷都区创卫办“五小”整治联合执法意见书》、《安阳市殷都区创卫办“五小”整治控制决定书》和《安阳市殷都区创卫办“五小”整治督查通知书》2000多份。

(四)认真搜集整理汇总归档了健康教育、公共场所卫生、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治及局机关“创卫”工作文本资料,共装订成册五套33本。

七、其它重要工作

(一)截至目前,预算内收入完成102.5633万元(其中局本身完成20.719万元,妇幼保健所完成1.5万元,防疫站80.3443万元);预算外收入完成13.3324万元(其中局本身完成5050元,防疫站完成6.8274万元,妇幼保健所完成6万元)。

(二)为顾全钢花路建设大局,西郊乡卫生院率先拆除了该院防保科、车库等部分建筑。区政府已经向市政府请示在市第五人民医院搬迁后的原址上,以西郊乡卫生院的设备、人员等现有资源为基础,组建安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或殷都区人民医院,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积极筹制。

(三)筹建北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立项、 规划等相关手续已经全部办妥,平面图、效果图已经出台,资金也筹措完毕。并已向土地部门申报了办理土地相关手续。

(四)为了保证《行政许可法》在卫生系统能够顺利实施,制定有关行政许可的配套制度和实施流程图,参加了区组织的《行政许可法》宣传日活动,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行政审批。

(五)区防疫站检验室于今年第一季度取得了省卫生厅颁发的《卫生检验机构资格认证书》。

(六)于“5.8”世界红十字日,参加在市政广场举办的中国红十字会建会100周年纪念活动,同时开展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动员活动,发放宣传品400余册。

(七)根据区财政局、区监察局、区政府纠风办印发的《殷都区整顿统一着装工作实施方案》及其通知要求,我局及时进行了整顿工作部署,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对4名超出着装范围人员予以整顿清理。

(八)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多次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区卫生局与辖区各医疗机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公共场所业主、局属各二级单位每个工作岗位等都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共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1222份。

(九)按照区武装部和区防汛办要求,分别成立了区民兵医疗救护队(55人)、卫生防疫队(30人)和防汛抢险医疗救护队(55人)。

八、存在的问题。

(一)区健康教育所虽然建立起来了,但是办公场所、人员和经费没有落实到位,如果不尽快落实,将影响我区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卫生监督体制不顺畅,由于我区的卫生监督队伍在区卫生防疫站,而目前防疫站在工作中由于受经费供给方式的影响,在日常监督工作中,重收费,轻管理,这就是造成我区“五小”门店管理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如果不尽快理顺卫生监督体制,建立一支专门的卫生监督队伍,全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效率仍将低下,从业单位卫生状况很难有效彻底改观。

(三)西郊乡卫生院的经费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落实。

(四)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专项资金没有建立。

九、2006年工作目标。

(一)以艾滋病、禽流感、非典为重点,防止重大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完善疫情报告网络建设,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低于2% 。

(二)切实加强免疫预防集中接种工作,“五苗”接种率维持在95% 以上,安全注射率达100%,居住期限3个月以上流动人口儿童建卡建证率达95%。

(三)严防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件发生,保持卫生监督检查覆盖率100%,切实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有计划、有检查,卫生监督、检测,技术指导规范,资料齐全。从业单位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卫生管理制度健全,从业人员全部持有《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五病”调离率全部达到100% 。

(四)加大全区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居民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70%,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60%。

(五)继续规范医疗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监督检查覆盖率达到100% 。

(六)预算内收入完成77万元(其中局本身完成15万元,妇幼保健所完成2万元,防疫站完成60万元);预算外收入完成12万元(其中防疫站完成5万元,妇幼保健所完成7万元)。

(七)积极完成区委、区政府、市卫生局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十、2006年工作措施。

    (一)争取区健康教育所的办公场所、人员、经费尽快到位,及时、有效地开展我区的健康教育工作;

(二)按照国家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办事规则,待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具体方案下达后,尽快完成区卫生防疫站的撤并整合,成立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卫生监督所,理顺体制,促使区卫生监督所成为一支专门、高效的卫生监督检查机构,改变卫生监督方法、方式,提升我区卫生状况。

(三)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城市的行业标准,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和责任、明确目标,把我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各项工作真正、全面落实到实处。

(四)认真做好西郊卫生院的搬迁重建的各项工作。

(五)按照《殷都区(2002—2010年)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实施方案》,争取区政府建立农村初保专项基金,与有关部门配合,认真组织实施,推动各项初保目标的落实。

(六)继续加大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力度,严厉打击无证行医。个体医疗机构管理模式实行微机化管理,上网公布,增加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七)以非典型肺炎、人间禽流感、霍乱、O157:H7出血性肠炎、乙型肝炎、性病艾滋病为重点疾病,以高危人群、在校学生、流动人口为重点人群,加强疾病监测、预防和控制力度,完善疫情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健全报告网络,防止疫情反复。

(八)加大预防艾滋病宣传力度,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

(九)加强预防用生物制品管理,加大生物制品监督管理力度,年内开展2—3次生物制品执法检查,确保生物制品供应渠道正规、制品安全。

(十)加大宣传力度,配合上级部门搞好碘缺乏病、降氟水质分析、鼠疫等地方病的防治工作。

(十一)以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技术规范》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医疗保健机构的消毒效果的监督监测,加强消毒产品的监督监测,配合区爱卫办做好全区病媒生物的杀灭和监测工作。

(十二)加强食品卫生监督,配合国家食品打假,开展各项食品卫生专项监督检查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街头饮食摊点卫生设施标准》并积极推广,保证街头食品卫生安全;强化管理,严管重罚,加大大案、要案的查办力度,积极参加全省“百案评奖”活动;同时,加强卫生监督员培训,全面提高监督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强的卫生监督队伍。

(十三)积极筹备我区即将开展的“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

大健康市场调查报告篇5

 一、筛查对象

 参加2021年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笔试及后续环节的考生。

 二、筛查审验方式及结果

 根据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实际,请考生严格遵守长沙市疫情防控要求,招聘考试各环节需全程规范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进入考场前,需测量体温并查验考生电子健康码(微信公众号“湖南省居民健康卡”)、防疫行程卡(微信小程序“国务院客户端”)、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特定人员提供)、解除隔离证明(特定人员提供),有关情况按以下原则处理:

 (一)来自低风险地区考生

 1、体温正常、健康码为绿码、防疫行程卡为绿色的可参加招聘考试。

 2、有发烧、咳嗽等症状的考生,需出具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排查记录,无排查记录的不能参加招聘考试。

 (二)来自中高风险地区考生

 1、考试前近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或健康码、防疫行程卡为“黄码(卡)”的考生,需出具近3日内核酸检测报告,并提前报备(报备具体方式将在笔试公告中说明)。无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及未提前报备的不能参加考试。报备人员笔试当天由专业机构确定是否可以参加招聘考试。

 2、仍在隔离治疗期的确诊、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不能参加招聘考试。

 3、与新冠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含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有轨迹交叉的、有封闭管控区域旅居史的、健康码或防疫行程卡为“红码(卡)”的不能参加招聘考试。

 4、考试前21天内的入境人员不能参加考试。

 三、考生身体临时出现状况处理办法

 在考试过程中如发现考生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由专业机构确定能否继续参加考试。专业机构做出否定意见的,需退出此次招聘考试,并送至定点医院进行排查(费用自理)。

 四、注意事项

 1、招聘各个环节,考生须自备并全程规范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2、为保证考生能准时进入考场参加考试,请考生务必提前1-2小时到达考场配合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并将本人考前24小时内的健康码、防疫行程卡提前准备并截图,或彩色打印(包含个人相关信息和更新日期),并确保截图或打印的图片信息完整、清晰。因人员较多,请考生自觉遵守现场秩序,服从工作人员安排。

 3、考生须自行打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流行病学史调查问卷》(见简章附件4)并如实填写,填写日期为疾病筛查当日,疾病筛查时需提交此表。

 4、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考试当天考场均不提供考生停车,请广大考生不要开车前往考场。如自驾前往的,请预留时间寻找考场周边社会停车场停放。

 5、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少聚集、一米线、用公筷”,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6、对因瞒报、谎报个人相关情况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大健康市场调查报告篇6

以国家总局和省、市、市三级政府关于年安全生产工作的安排部署为指导,依据国家总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指导意见》,深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23号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27号令)和职业病防治规划,大力推进生产经营单位责任主体及“一报两检”工作落实,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制度,加强监察执法,开展有效监管,力求实现“一个落实”(落实职业健康“两个”主体责任)、“三个强化”(强化职业卫生“三同时”的监管、强化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力度、深化执法监督)、“一个深化”(深化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工作)、“一个推进”(推进职业健康标准化建设)的目标。

二、工作内容

(一)严格落实职业健康监管“两个”主体责任。

1、落实政府监管主体责任。

相关部门要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的要求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严格落实监管主体,认真履行职业健康监督管理责任,要把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列入全年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规划,确保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形成长效机制,维护广大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

2、落实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防治主体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是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政府安办要按照23号令要求,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做到“八个落实”:

(1)、落实职业健康专(兼)管理机构和人员并明确职责。

所有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都必须以文件的形式,确定本单位职业健康管理机构、管理部门和具体负责人,各生产经营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并细化管理责任。

(2)、落实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制度是抓好职业健康监督管理的基础,所有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按照23号令、《意见》的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符合本行业、本单位的13项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制度。在建立和完善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制度过程中,要把企业内部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进行分解,落实到具体车间、班组,并要签订相应的的职业病防治责任书。

(3)落实职业危害因素的申报工作。安办在年基础上,加大职业危害较重(机械加工、汽修、加油站、建筑以及使用高毒物品)的中小企业的申报力度。继续搞好培训,让未申报单位的管理人员尽快掌握网上申报方法;要严格申报程序,确保申报质量。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按照27号令和《市安监局关于开展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的通知》(安监【】77号)文件要求,及时、如实申报本单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不得漏报、瞒报、谎报。已申报的生产经营单位如无生产工艺和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工体检、检测数据等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及时更新相应申报资料。

(4)落实“两检”工作。职工的职业健康体检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工作是职业健康监督管理的经常性工作,各企业要按照《市安监局关于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危害场所检测工作的通知》(安监【】93号)文件要求,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抓好抓实此项工作。所有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规定组织对接触职业危害的职工进行岗前、岗中、离岗体检,及时掌握本企业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已出现疑似职业病的职工要及时作出调整,并要进行复查,复查结果要报当地安监部门备案。

所有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场所都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法定检测和做好日常检测,并做好记录,将检测结果以告知牌、告知卡形式进行公示和告知;检测报告要报我镇安监部门备案,各村、社区要做好各项统计工作,全面掌握本辖区的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动态。凡是职业危害超标的作业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进行治理。

(5)落实职工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职工健康的重要历史记录,所有生产经营单位都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为职工建立健全独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存。镇安办要加大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知道和检查力度,确保监护档案符合国家规范。

(6)落实企业内部职工职业健康培训。生产经营单位要把职工的职业健康培训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要通过培训提高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要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做好相应的培训记录,建好培训档案。

(7)落实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告知。所有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和总局23号令的规定,在职业危害作业场所设置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和中文说明,要制作用于公布职业危害因素及检测结果的告知牌,并在醒目的位置进行张挂。

(8)落实符合国家标准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规定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护用品采购、发放、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各环节的监管;要针对不同的职业危害因素配发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督促正确穿戴。

(二)强化职业健康“三同时”的监管。

按照中编办、省编办及市编委职能调整的要求,职业健康“三同时”监管职能已经划归安监部门,并且总局正在制定“三同时”审查办法。年12月,市局转发了《市安监督局关于做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200号)的通知,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职业健康“三同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年,我镇职业健康“三同时”作为职业健康监管的重要工作,力争从源头上控制或减少职业危害。安办认真督促本辖区内企业,按照规定,凡事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单位都要按照有关规定,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并且要在初步设计阶段编制职业危害防治专篇,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要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危害预评报告、职业危害防治专篇、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要报送我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并验收,未进行审查验收的企业不得投入生产。

(三)逐步推进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工作。职业危害现状评价是全面改善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环境的有效途径,要通过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对生产企业进行全面“会诊”,找准治理方向,达到从根本上改善作业场所环境,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职业病防治水平的目的。按照总局23号令的要求,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的评价,这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生产经营单位的义务。年,我镇所有水泥制造、冶金、皮革、化工、非煤矿山、印刷、机械加工行业,必须完成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工作(新、改、扩项目除外)。完成时间:非煤矿山、印刷行业在7月30日前完成;水泥、冶金、皮革行业在8月30日前完成;化工行业在9月30日前完成;机械行业在10月30日前完成。所有现状评价报告都要报我镇安监部门备案。

(四)、强化职业健康的日常监督执法工作。

年,我镇安办将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分阶段、分行业结合各项工作,把冶金、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材、化工、木质家具制造、皮革、印刷、机械加工等职业危害严重的行业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尤其要对生产经营单位责任主体落实、职业卫生“三同时”履行情况、制度建设、作业场所警示标识(标志)、告知牌、个人防护用品、监护档案、“一报两检”情况进行重点督查,对未执行职业卫生“三同时”的生产经营单位一律不准生产,对企业存在职业危害隐患或问题要提出整改意见,限定整改时间;对短时间无法整改完毕的事项,要制定整改方案,并报我镇安监办备案;对拒不执行规定和整改的生产经营单位坚决予以处罚。

(五)、强化职业健康的宣传、培训工作。

一是要抓好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年,国家将颁布新修改的《职业病防治法》,安监总局将出台一系列的配套法规。为此,各企业要将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列为重要的工作,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结合实际,借助各种方式进行宣传,做到人人皆知。二是继续做好对生产经营单位法人或负责人、职业健康监督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市安监局将继续组织对生产经营单位法人或负责人、职业健康监督管理人员未进行培训的分批次进行培训,凡是产生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法人或负责人、职业健康监督人员未进行培训的的必须参加职业健康培训。

(六)深化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工作。

镇安办要针对本地实际,确定职业危害较重的行业,持续深入开展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对年个别未完成专项治理的企业要跟踪到位,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力保治理工作有序推进,要以专项治理为抓手,全面推进本地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各地区要依据国家总局和省局的统一部署,做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场所、重点工艺、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的治理;二是突出改善工程防护设施。督促企业在工程防护设施上有投入,采用先进工艺和设施,从本质上提升防护水平;三是突出检查企业自查自改情况。

(七)做好职业安全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准备工作。

职业安全卫生许可证的发放是新纳入政府行政许可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家安监总局正在加紧制定具体的许可办法,安办要认真做好发放许可证的准备工作,发放对象主要是针对使用高毒物品的生产经营单位,为此,安办要认真对照《高毒物品目录》对辖区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梳理和排查,以确保许可证的顺利实施。

(八)推进职业健康标准化体系建设。

年,市安监局将积极探索职业健康标准化建设,现正在组织相关专家、工程防护人员等进行调研,并着手制定职业健康标准化暂行标准,确定一到两个具有代表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先期试点,进而形成全市职业健康标准,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全面推广。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站在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高度,及时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安全的副镇长为副组长,安监办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把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作为政府的核心工作抓好抓实。安监办的工作人员主动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提高监管素质和执法能力。

(二)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关爱劳动者健康的良好氛围。

大健康市场调查报告篇7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期间,区文旅局局属事业单位、全区文旅企业单位(经营场所)复工后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二、组织机构

为统筹做好区文旅局机关企事业复工后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成立区文旅局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并落实疫情排查报告制度

1.建立复工人员个人健康信息报告制度。局机关和局属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组织本单位全体复工人员如实填写个人健康信息报告表(见附件2),准确掌握员工复工前十四天的行踪和健康信息,及时上报“复工人员疫情排查统计表”。全区文化娱乐场所和旅游企业单位待行业主管部门统一通知复工后,要组织各企业单位(经营场所)全体复工人员如实填写个人健康信息报告表(见附件2)并做好存档,及时向区文旅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上报“复工人员疫情排查统计表”(见附件3),上报时以各组为单位上报,统一由办公室存档。

2.建立复工人员健康状况“两检一追”制度。局机关、局属事业单位和全区文旅企业单位(经营场所)要设专人每日对全体复工人员健康状况分别进行晨检、午检,测量体温、询问健康状况、检查口罩佩戴情况,对当日未到岗人员进行健康状况追踪,一旦发现有发热(体温超过37.3℃)、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疑似肺炎症状,立即隔离并向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报告。

3.建立外来人员登记和检查制度。局机关和各单位、企业要设专人对所有外来人员进行信息登记、体温测量、健康状况询问、口罩佩戴情况检查,严禁有发热(体温超过37.3℃)、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疑似肺炎症状人员、未佩戴口罩人员进入。

4.建立疫情防控期间值班值守制度。局机关和各单位、企业要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建立复工人员健康状况“零报告”制度。

(二)严格落实隔离医学观察制度

1.没有离开本市(14天以外)且经体温检测合格的人员可正常复工。

2.局机关和各单位、企业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接触者和从外省、市返吉不满14天的无症状人员,要按照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严格落实居家单独隔离14天的措施。并派专人每天逐级上报健康监测信息。

3.局机关和各单位、企业要指定专人督促本单位复工前14天有省外非湖北旅居史的人员居家单独隔离14天,每天按要求逐级上报健康监测信息;对有省外非湖北旅居史但没有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接触史的无肺炎疑似症状的重点文旅企业单位人员,按程序上报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批准后正常复工。

4.局机关和各单位、企业要指定专人督促本单位从外省、市抵吉不满14天且有发热症状的工作人员,配合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到发热门诊进行诊治,接受隔离医疗观察;经发热门诊诊查、检测排除的,自发热门诊就诊之日起居家单独隔离观察14天,每天按要求上报健康监测信息。

5.各文旅企业单位(经营场所)要按照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疫情防控要求设置临时隔离室;为本单位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工作人员提供隔离条件,并做好隔离期间人员生活保障和心理疏导工作。

6.各文旅企业单位(经营场所)对省内异地通勤职工承担疫情防控责任,在落实“两检一追制度”的基础上,对省内异地通勤职工增加一次下班前的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询问,发现异常情况逐级上报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

(三)加强工作和用餐管理

1.局机关和局属事业单位除必须在岗的人员之外,其他人员原则上采取弹性工作制,提倡居家远程办公、网络办公。

2.全区文旅企业(经营场所)结合自身实际,在保证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原则上实行轮班上岗和错峰上班制度,尽最大可能减少人员聚集;原则上不召开人员集中的会议,尽量采用视频会议方式。如必须开会,应保持会议室通风,参会人员进入会议室前洗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参会人员间隔至少一米以上,有条件的单位安排做工间操,尽量做到不加班。

3.疫情防控期间,各单位、企业及经营场所原则上暂停食堂集体就餐,倡导推行盒饭制,避免员工集中用餐。对确有安排食堂集中就餐需要的,严格加强就餐安全管理,实施分餐制,提倡分时段进餐、食堂分批次供应份餐,避免人员聚集,原则上就餐人员保持1.5米安全距离。

4.设有食堂的企业单位,食堂和餐饮工作人员必须严格落实行业卫生管理要求,全程必须佩戴口罩。要每日对就餐场所及相关设备设施进行严格消毒,并建立消毒登记制度。要保证食堂安全卫生,保持食品加工、包装、储存等场所环境整洁,确保食材不受污染。要严格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确保不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建议对就餐场所采取影像监控,便于紧急情况发生时,开展风险隐患排查。

(四)做好个人防护与清洁消毒

1.各文旅企业(经营场所)要做好复工前的防护物资准备,包括但不限于口罩、酒精、洗手液等防护用品,配备红外线测温仪等。所有复工人员在进入室内办公场所前要进行体温检测和佩戴口罩检查,督促员工在办公场所必须全程佩戴口罩,鼓励复工人员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单位班车上下班(有条件时路上可打开车窗),建议复工人员上下班途中佩戴手套。

2.要加强从业人员疫情防控知识培训,组织员工开展手部等良好卫生习惯教育,配备洗手龙头、洗手液、抹手纸或干手机,倡导员工养成外出归来、咳嗽打喷嚏用手遮挡后、用餐前、如厕后规范洗手(七步洗手法)等良好卫生习惯。要通过宣传栏、电子屏等积极宣传防控知识,明确防控措施和岗位职责,组织工作人员利用学习强国、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等平台,学习疫情防控知识,提高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3.各文旅企业(经营场所)每天营业前、营业后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全面灭菌消杀,对人员集中的场所进行多次消杀防疫,并做好清洁消毒记录。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电梯按钮、楼梯扶手、门把手、柜台等)可用含有效氯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办公座机电话、电脑、键盘、鼠标、复印机等办公设备表面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要加强垃圾、废弃口罩及时收集和清运,定期对垃圾桶等垃圾盛装容器进行清洁与消毒。

4.各文旅企业(经营场所)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严禁吸烟。首选自然通风,每天至少通风换气3次、每次至少30分钟,也可采用机械排风。原则上不使用中央空调,如使用空调,应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当空调通风系统为全空气系统时,应当关闭回风阀,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新风采气口及其周围环境必须清洁,确保新风不被污染。当空调通风系统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时,应当满足下列条件:确保新风直接取自室外,禁止从机房、楼道和天棚吊顶内取风;保证排风系统正常运行;对于大进深房间,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内部区域的通风换气;新风系统宜全天运行。当空调通风系统为无新风的风机盘管系统(类似于家庭分体式空调)时,应当开门或开窗,加强空气流通。建议关闭空调通风系统的加湿功能,加强对风机盘管的凝结水盘、冷却水的清洁消毒。空调下水管道、空气处理装置水封以及空调机组凝结水排水管等的U型管应当定时检查,缺水时及时补水,避免不同楼层间空气掺混。

(五)强化应急防控管理

1.各文旅企业(经营场所)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疫情防控应急管理方案,明确责任、明确流程,加强风险研判和隐患排查,做到“一事一方案”“一点一对策”,要做好临时隔离室、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消毒设施药品等物资保障,严防疫情在单位内的传播。

2.发现有发热、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疑似症状者,立即给疑似患者戴上口罩送至临时隔离室单独隔离,及时报告属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

3.当疑似患者出现人员呕吐时,应当立即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加浓度为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对呕吐物进行30分钟以上的覆盖消毒,清除呕吐物后,再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处理。

4.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专业人员调查和测量体温,确定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和疑似症状,报告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派救护车转至发热门诊就诊;排除流行病学接触史但有疑似症状,单位派专车(司机佩戴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全程打开车窗形成对流)转至发热门诊就诊并做好登记。

5.当工作场所发现疑似肺炎病例、确诊肺炎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空调通风系统,配合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按要求落实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措施,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进行工作场所终末消毒。

四、工作要求

(一)各组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组织专人,明确职责,认真抓好复工单位及企业(经营场所)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要严格按照省、市、区要求,重点抓好复工人员健康状况检查及外来人员检查、加强用餐管理、做好办公场所通风与清洁消毒、建立疫情防控值班值守制度等要求的落实。

(二)各文旅企业(经营场所)要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复工,要严格依据方案内容,在省、市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和规范的指导下,认真研究制定复工前各项准备工作,要求外地员工提前返回并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居家隔离十四天,待复工时认真填写疫情防控责任承诺书(附件1)、个人健康信息报告表(附件2)、复工人员疫情排查统计表(附件3)并及时上报区文旅局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大健康市场调查报告篇8

关键词 渤海早报 纸质媒介 阅读体验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为研究方法,以天津市四十七中、体育局、天津师范大学的部分学生以及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渤海早报自身分析

2.1.2媒体定位分析

区域定位:鲜明的环渤海特色的区域性主流媒体

受众定位:中青年为目标读者,社会各界人士和大众家庭

2.1.2受众群体分析

《渤海早报》的读者定位是以社会各个领域中的中青年为目标读者,社会各界人士和大众家庭。《渤海早报》对读者的定位实行的差异化战略。通过CTR调查的数据显示,《渤海早报》的读者在天津报纸当中是人均收入最高的,家庭平均收入水平最高的,也是读者平均学历最高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25―40岁的中高层白领是购买渤海早报的主力军通过单位订购的方式来阅读渤海早报,因此印证了渤海早报受众群体的收入以及学历水平是最高的。

有图可见,在25―40岁的人群对渤海早报的关注度最高,这一年龄阶段的人群大部分属于上班族大部分公司都有相应的报纸订购服务。40―60岁以及60岁以上的购买者多数属于退休离职人员,这一类人群并不依赖于网络,获取新闻更多的途径是来自于电视和报刊。25岁以下的购买者基本上属于大学生更多人获取询问的途径来自手机和网络。

2.1.3客户群体分析

《渤海早报》是一份时事性报纸,针对中高层次者,因此所刊登的广告有以下几种类型:

商场活动信息:针对生活水平较高的民众,他们有丰富的物质条件,购买力大,商场购买商品符合他们的购买习惯和购买水平。

医院以及药厂企业:针对中老年的医疗保健广告,生活层次比较高的老年人对于身体健康的关注度更大。

招聘信息:针对中青年学生以及白领,为这一类人人群求职或者跳槽提供讯息。

旅游信息&健身会馆:针对生活水平较高的民众,多数白领青年都以此方式来放松消遣。

家具装饰广告信息:针对步入职场的中高层次人群,在有一定物质基础的条件下,他们多为购房主力军,因此,家具装饰则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1.3适合投放种类分析

地产广告、美容美体广告、相亲交友信息、休闲娱乐故事、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如今市场环境下,男性购买者远大于女性,因此在广告投放种类上,应多投放男性比较关注的广告,例如健身广告。从受众对各版块的关注程度上看,除了新闻事实信息,对于健康、娱乐的关注度也很大,因此医疗健康广告也很值得投放。

2.2渤海早报市场环境分析

受电脑、手机网络影响,人们对新闻消息的吸收不再仅停留在纸质媒介上,人们通过网络途径便可知晓天下大小事。纸质媒介在媒介行业中的地位日趋受到打击与排挤。

在天津本地的同为报纸媒介的《今晚报》、《每日新报》、《天津日报》。而《渤海早报》相对来说受众面儿比较窄。

购买报纸的人群在25―40岁居多,由于购买人数逐渐减少,报刊亭相对从前销量骤减。

2.3渤海早报竞争对手分析

(1) 《今晚报》的要闻版;(2)《每日新报》;(3)自身优势:通过调差发现对环渤海地区的改革发展感兴趣”,人数达51.3%。这表明,在国家大力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读者对环渤海区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渤海早报》每天用较大篇幅传递人们希望了解的环渤海信息,这种鲜明特色成为报纸的一大亮点。因此我们要发展我们的特色开辟更广阔的市场培养新的牢固的购买群。而且要大力发展多元化的媒体资源方式。

2.3渤海早报发行量

下表是我小组对西青区、南开区、北辰区、和平区部分报刊亭所做的市场调查,繁华地段进报分数均为10份左右。得到以下结论:单独购买份数只有1900份,与官方最高发行量有很大差距。同时可见,报纸媒介前程堪忧。

单独购买:5/8X506X10=1900份(不包括公司订购、家庭订购、订奶送报等)

11年最高日发行量:300000份 天津市发行量第二大、上午发行量最大。

3结论与建议

渤海早报新闻及时、新闻准确、拥有电子网络版、鲜明的环渤海特色。但是,

关注度低,受众面不如 今晚报、每日新报。随时有可能失去时效性、受众的购买时段比较短。

参考文献

[1] 吴飞.新闻主义专业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构建与消解[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 郑保卫,陈绚.传媒人对有偿新闻的看法[J].新闻记者,2004(5).

[4] 程道才.西方客观报道的理论与实践[J].当代传播,2003(6).

上一篇:驻村调研报告范文 下一篇:城市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