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与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13 15:54:33

企业经营与管理论文

企业经营与管理论文篇1

企业管理理论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把对人的管理,换言之就是把焕发人的积极性提高到首位。企业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就在于此。“企业文化”这一概念引入我国十余年来,它的使用逐步被我国广大企业界人士所认识,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被写入党的十四大报告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后,它在一些地区与行业已经是有组织、有领导、更自觉、更广泛地得到了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从社会、国家、民族发展的高度,提出全党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潮逐步由沿海向内地辐射,自“三资”企业向国有企业延伸,从公交战线向商业、财贸、科技和服务行业发展,在我国广大企业中盛开了许许多多色彩各异的企业文化之花,我们不妨采摘几例:从东风汽车公司的“超越自我,视今天为落后”,到武钢的“质量优先”,再到宝钢的“为您创造价值”,无不围绕着企业特点,形成新的经营观念,这种观念一旦在广大职工心中扎根,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推动力,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迈上新的台阶。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机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推动企业管理

作为企业,它们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优劣评价。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对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不是单独发挥作用,它是渗透于企业的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企业的价值观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中,无时不刻地发挥着活性作用。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其企业精神无一不是高尚的价值取向,又无一不与本企业行业特点,内外经营环境相结合,显示出新的特色,并发挥激励作用。从企业的方针目标管理这个层次来看,企业目标应当反映在职工的意识中,成为职工观念上对自己行为的预期。比如在企业的经营方针、长远发展规划、近期奋斗目标中,包括产值、利润、效益、技术进步、职工生活、管理水平等内容,都应表明企业实现目标后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以及可以满足职工对企业的受益期望,从而形成职工对本企业的拥有心理。

企业目标确定后,企业的各级组织就应当把各项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并做出相应的保证计划和措施。广大干部职工基于自己的价值观追求,也应当竭力去完成相应的目标。一方面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目标的形成,另一方面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从企业各项职能管理这个层次来看,企业文化虽不能代替具体管理工作,但它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代表发展生产力的先进思想,要求企业的各项工作乃至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标准,使职工明确工作、办事的规则和行为准则,推动领导和职工之间以及企业内外之间的团结合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求我们建立有效的领导体制,决策管理民主化,规章制度规范化。无论是对工人还是对管理干部具有同等的约束力,并具有一定的强制力。在企业外部,由于职工群体形象树立起来,服务形象树立起来,企业形象也就自然树立起来了。企业在市场开发上既获得了内在的动力,又拥有外部的认可,那么新的营销体系很容易实现良性运转。

三、要做到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机结合,就必须把握好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关键问题

尽管企业文化是灵活多样和丰富多彩,它终归不能背离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高原则,那就是使企业这个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适宜的企业文化的确立正是抓住企业运行的关键,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广大职工的注意力,把每一名职工凝聚成一股力量,共同解决企业的关键问题,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文化建设在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以下四个关键问题:首先是企业之魂,即企业精神,核心是价值观念。对于企业精神的培养一定要进入较高的境界,不落入俗套,更不能落入功利主义的邪路;其二是企业之道,即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战略。由于企业文化的管理性质,它的培养和确立,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企业经营管理的大方向,企业的发展,要依托文化力的推动,借助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去实现;其三是企业之本,即人,全体员工。离开人,企业之魂,企业之道统统落空。重视人的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其四是企业之形,即企业对外的信誉、形象。这几乎为所有建设企业文化的企业所重视。企业形象、职工群体形象、产品形象,齐抓共树。同时也要防止表面浮夸,只有企业文化的各项功能全面发挥,企业本身有很强的凝聚力,才能使企业形象真实地、持久地光昭于世。

企业经营与管理论文篇2

一、物业管理与服务系统框架

物业管理与服务系统主要由会计信息系统、成本分配系统、服务成本计划等部分组成。

(一)会计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目标、相互关联的组织部分、流程、产出等。会计信息系统有两个子系统:一是财务信息系统;二是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物管企业的成本管理系统共分为六部分:业户服务系统、小区绿化系统、设备维修系统、环境卫生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后勤支持系统。

(二)成本分配系统。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不同的成本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在物业管理服务中,用于业户服务的成本可以细分出用于满足业户一般需求的成本,其成本的用途是满足于业户对服务的基本需求,即满意度成本。而另一方面的成本是企业致力于追求业户与企业间忠诚关系的建立,即忠诚度成本。不同的成本用于不同的服务目的,从短期和长期来看,效益固然有所不同,成本发挥的作用也有较大差异。

(三)服务成本计划。依照物业管理服务的流程,建立成本管理系统可以使企业管理者更好地对企业的经济业绩进行监控,一个生产流程既可以是有形产品,也可以是一项服务。这些产品或服务在性质上或许相似,或许是独特的,生产流程的特点决定了建立一个成本管理系统的最佳方法。

服务与产品不同有四个方面是最显著的,即无形性、不可分割性,异质性和易逝性。无形性是指服务没有物质形态,看不见,摸不着。不可分割性是指对于服务来说产品与消费是不可分割。异质性是指服务的成果与产品的质量相比变化的可能性更大。易逝性是指服务无法保存,而必须在提供时被消费。这些区别影响着与服务成果相关的计划、控制和决策所需信息的类型。

二、二线支持部门的成本分配

物管企业应该将部门划为一线服务部门和二线管理支持部门。一线服务部门如各个“客户服务中心”,是直接面向物业小区的业户提供直接的服务。为了保证一线服务优质高效、及时、准确,物管企业还有相应的支持部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这些部门人员以提供培训、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等二线的服务支持与管理性质的工作。因此,企业必须计算出二线服务部门的各项成本,并分配到公司的一线生产(服务)部门即各个“客户服务中心”,再精确计算出整个企业的总成本。

物管企业成本的复杂性需要会计人员将二线支持部门的成本直接分配到各种成本对象,如分支机构,二线服务支持系统等。简单地说,分配就是要划分成本库,并将这些成本分配到多个具体层级单位,成本分配不会对成本总额产生影响,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的。成本总金额可能受分配程序的影响。因为成本分配会影响报价、服务项目的盈利能力和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行为等,所以,成本分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服务或产品的产出使用相同的资源时,所发生的共同受益的成本,我们都可以视为共同成本。这些共同成本可能与服务期间,个人的责任,客户阶层等有关。如一个物业小区安防员的薪酬是该小区提供给业户所有服务成本中的共同成本。因为,小区所有业户都需要安全防范和服务。但是,将安全防范成本分配到每个业户是一个主观的想法。也就是说,服务需要公共资源,而且这些资源当分工配到这些成本对象上,这是很清楚的,但是常常不清楚如何着手最合理的成本分配。通常,共同成本的分配是通过一系列连续的分配程序来完成。

成本分配的第一步是确定成本对象是什么?成本对象是生产部门和辅助部门(后台部门)。物管企业的生产部门是直接提供服务给小区的业户,包括环境卫生、绿化、安全管理、设备维护等。我们通称为一线服务部门。辅助部门是为生产部门或一线服务部门提供必要服务的部门。这些部门与企业的服务产品没有直接联系。如财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政部门等。

一旦确认了生产部门和辅助部门,每个部门发生的间接费用就可以确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将成本追溯到部门而不是成本分配,因为,这些成本是直接与单个部门相关的成本。

一旦企业被分为几个部门并且所有的间接费用已经被追溯到各个部门后,辅助部门成本就又被分配到生产部门,并计算间接费用分配率,以用来计算服务成本,虽然辅助部门不直接做服务工作,但是,这些提供辅助服务的成本是服务成本总额的部分,必须被分配到服务成本。这些成本分配包括两阶段的分配:(1)辅助(二线)部门成本分配到生产部门(一线服务部门);(2)分配来的成本再分配到服务项目上去。

通常一个辅助部门的成本是通过使用费用率分配到另一个部门的。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关注一个部门的成本如何分配到其他部门。例如,物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为各个物管处(客户服务中心)提供员工的培训与绩效考核服务的。因此,人力资源部门发生的费用成本应被分配到各个物管处。当然,这些费用率还涉及到两个主要因素:选择单一费用率还是双重费用率,使用预算辅助部门成本还是实际辅助部门成本。

三、标准成本法

标准单位成本是编制弹性预算的基础。物管企业应该通过单位标准成本,概算出各项服务成本,以利于两个方案的决策:(1)每单位产出应投入多少资源(数量决策);(2)按投入的资源的成本是多少?(价格决策)。数量决策产生数量标准,而价格决策产生价格标准,某一特定投入的两个标准相乘(标准价格×标准数量)就可得到单位标准成本。

(一)标准的建立。管理或服务经验、研究成果以及来自实际工作人员的一线信息是数量标准的三个潜在来源。虽然经验可以提供一些数据或指导方针,但应谨慎使用。如传统的物管企业小区安防人员与物业小区实际面积之间的数量比率。在前几年,可能是很低的标准成本。但是在现阶段,这些标准肯定值得怀疑,原因很简单,现在的小区安防服务开始引进很多高新技术加以管理和控制,这方面的服务成本自然下降,而且效率反而提高了。

如果以过去的投入与产出关系作为指导,就会永远不能消除这种低效率。企业通过研究可以确定最有效的运转方式。并能够提供有力的指导。

价格标准的制订是经营部门、采购部门、会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经营部门确定所需投入的质量。采购部门、会计部门负责以最低价格购进所需的符合质量要求的投入。市场因素和其他因素的作用将可选择的价格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会计部门则负责记录价值标准并编制报告,对实际业绩和标准业绩进行比较。

(二)标准类型。一是理想标准,二是现行可达到标准。物管企业理想标准要求效率最高化,并且只有当每个方面都达到完全效益时才能达到。它要求物业小区的设备性能完好,公司员工技术熟练,管理到位,一点疏忽都不能发生。现行可达到标准在高效率的运转环境下是可以达到的,它允许设备出现正常的故障,工作中断,员工技术不是最完善或熟练等,这些标准要求很高,但是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

在这两种类型的标准中,现行可达到标准提供了最大的行为效益。如果标准过高,则导致永远达不到,员工就会灰心伤气,业绩水平就会下降。然而,通过挑战且可以达到的标准,则能够提高公司员工的业绩水平,尤其是当对这些标准负责的个体参与标准的制订中时。

在标准成本系统中,三类生产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费用都根据其数量和价值标准分配到产品。

标准产品(服务)成本与正常和实际成本相比,具有很多优点,而控制能力是它的显著特点。标准成本制度可随时提供有助于价格决策的单位成本信息。这对于那些需要投标取得物业小区经营服务权的物业管理公司和那些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公司来说尤为重要。

总之,物业管理服务推行标准化成本管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物管企业全面推广标准化成本管理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一旦企业被分为几个部门并且所有的间接费用已经被追溯到各个部门后,辅助部门成本就又被分配到生产部门,并计算间接费用分配率,以用来计算服务成本,虽然辅助部门不直接做服务工作,但是,这些提供辅助服务的成本是服务成本总额的部分,必须被分配到服务成本。这些成本分配包括两阶段的分配:(1)辅助(二线)部门成本分配到生产部门(一线服务部门);(2)分配来的成本再分配到服务项目上去。

企业经营与管理论文篇3

关键词:行为经济学理论;企业;经营管理;措施

通过行为经济学理论,指导企业管理者更高效、更完善地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增强企业管理团队的水平,提高企业管理团队的能力,使企业管理团队迅速成长起来,完善我国企业管理系统不足之处。我们要从了解人性的角度去研究企业管理者,找出企业管理者的优点与缺点,对缺点进行帮助与改正,对优点进行发扬宣传,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团队水平,从而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促进我国企业管理团队健康有效的发展。

一、行为经济学理论相关概述

1.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并且被全世界公认的主流经济学,属于现代经济学体系,行为经济学作为研究经济行为与现象的理论分析框架,由视角、参照系、分析工具三部分组成。行为经济学主要是对企业中管理者的心理作用进行分析,同时强化心理学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作用。通过研究经济学中的心理学,使经济学研究更符合现实,从各方面进行自身完善,同时将经济学中的理论洞察力全面激发出来,用于对实际现象进行预测以及合理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所以行为经济学理论是一门与心理学理论相结合的经济研究理论。主要通过可操控的试验以及观察研究对企业管理者在不完全理性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对于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的管理行为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影响管理层决策的内外部因素以及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并对管理者的行为结合已有的经济学理论进行检验与分析,在此基础之上,重新提出的经济学理论。

2.将行为经济学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可行性

本文将通过与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对比分析行为经济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运用的可行性。(1)人的基本假设对比在传统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中人是具有独立的思想的,从本质上讲,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利己的。一切行为都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需求。同时自我约束力强,如果个人的喜好一旦形成,就不容易被外界所改变,性格具有完全性和一致性的特点,始终追求利益效果最大化与持久化。在行为经济学中,人的基本假设中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混合体,人的性格具有多面性,既有利己心理,也有利他与无私奉献的心理,人的自我约束力会因人而异,不同时段与不同环境个人的喜好会有所差异。(2)传统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的方法对比传统经济学中应用的方法主要有逻辑抽象法、演绎法、现场观察法,其中演绎法是被公认为为数不多可信赖的现实经济活动范式。而现场观察法则认为是所有方法中最具有说服力的,传统经济学认为实验法不可用于验证理论。而行为经济学所使用的方法,有认知心理学方法与实验法。通过认知心理学,与实验法对个体喜好进行更多的分析研究。(3)理论体系完整度对比传统经济学在个人偏好基本理论基础上进行了标准化均衡分析,形成了规模宏大而且完整的理论体系,可以对经济现象进行准确的描述,同时涵盖了金融计量等微观与宏观方面的内容;行为经济学现有的理论条块还不成形,现在正在不断地进行实验验证与研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指日可待。(4)模式对比传统经济学的理论模式具有规范性;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模式具有描述性。由以上对比可以发现,行为经济学更多是研究对个体行为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进行研究。认为在经济环境刺激条件下个人的行为是受周围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表明行为经济学与客观现实有很大的相似度,将行为经济学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可行性。

二、企业经营管理中行为经济学的应用

在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时候,对企业以及员工的行为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企业的管理过程,不仅是管理物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企业员工--人进行管理。在上世纪30年代,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理论主要是从行为的角度对管理进行研究。这个行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人的行为,另一方面是非自然人的行为,而非自然人的行为包含着机构、组织、企业团体的行为。《2010中国信息主管发展报告》中指出,企业管理团队中职位的权责关系是企业管理者关注的永恒主题。在企业经营管理团队中管理者如果没有相应的主导权与决策权,对于企业开展全局性的工作是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部分管理者所属部门经营状态有活力,而另一部分管理者所属企业部门经营出现冷门现象。当企业在推行相关政策的时候,还会出现领导层对政策明白,而基层员工对相关政策不了解的情况,无形中增加了企业工作执行的困难与复杂程度,提高了企业管理失败的风险。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的相关成绩也需要通过其所管理的相应部门日常管理行为表现出来。本文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行为分为三个主要方面:首先,应该对企业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并且能够准确把握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发展方向与相关技术需求要能够有审时度势的眼光,准确决策企业的走向。企业管理的最高层要能够站在企业经营管理的立场上,通过管理者敏锐的洞察力与果断的决策能力,为企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其次,企业经营管理者在制定企业项目的时候,需要与相关员工进行沟通,在得到对企业员工支持的情,再让企业中高层领导接受企业制定项目的规划。企业管理者在进行项目规划的时候,需要结合企业运营状况,脚踏实地,锁定目标,不宜好高骛远。在尽最大努力增加企业发展效益的时候,也要考虑项目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与困难,尽可能的避免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不可控风险。同时企业管理团队要以人为主,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团队,并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对于项目的执行负责人要分岗到位,使整个管理团队职责明晰,任何时候领导层都需要对项目的运行状态准确掌控,实行有计划运行。最后,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在企业的战略决策上发挥充分的作用。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经济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企业制度与技术等多个重要层面的发展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尤其是现在企业的经营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经营管理者也逐步发现了自身职业内涵相应的改变所带来的工作实质性的变化。由于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全球企业经济发展形势还没有从经济危机的寒冬中苏醒过来。这也使得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企业经济形势感到不安。所以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充分运用自己所在职位的便利与经验,为企业发展奉献自己全部的智慧与力量。在有效对企业团队进行管理的同时,了解企业的运行模式,针对企业运行情况提出有创造性的建议,成为团队上层领导最得力的助手与策略参谋。

三、基于行为经济学的企业管理中偏见效应解决措施。

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都会承认在管理的过程中会有偏见存在,而偏见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管理者容易在管理的时候固执己见,对于他人的反馈意见视而不见,刚愎自用,这是偏见的最根本原因。如果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存在偏见将不利于企业管理团队的营建,也不利于相关项目以及政策的实施执行,还会造成对有实际才能的人才流失。因此我们要消除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偏见行为的存在。

1.通过改变视角识别偏见

我们在对任何一个人进行观察的时候,要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观察与了解,这样才能够帮助我们对这个人在我们心中的形象进行合理划分。但是我们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经常会对所面对的人进行一种假设,从而产生一种对该假设有误而自己熟视无睹的偏见,这种偏见常见于有一定资历的企业经营管理,这种管理者往往见多识广,经验丰富,遇到人与事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选择处理方法,有时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最终决定对所见的人与事有偏见看法,使得决策结果不够准确。但这种经验主义,很多时候对于业经营管理者的帮助很大,他们在进行辩论的时候,会借助经验例子举例证明,使自己的方法与理论具有更强的可信度。从而让对方折服,这就是经营管理者的模式识别。

2.通过承认不确定性,抵制行动导向偏见

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为企业决策的时候,为了追求企业的稳定发展,很多企业不愿承担有风险的计划项目。比如一个企业项目出台,企业管理者中会有某一管理人员对于项目持截然相反的看法与观点,而有另一种人,却对该项目非常看好,力挺方案的实施。对于管理者,他也是希望该项目能够实施,但是不会将下属员工的自信当作坏事,而出现这种决定的原因,就是行动导向偏见。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时候,一个可靠高效的管理团队需要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了解,以应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行为导向偏见。

3.通过改变现状,抵制稳定性偏见

当企业管理团队出现稳定性偏见的时候,企业需要不断地对内对外采取措施。对外部,企业可以打破常规的管理模式,不断的进行投资与业务扩展,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同时扩大企业管理团队的规模。对内企业可以把公司财产向部门分配的额度降低,仔细研究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运营状况与职能,然后将企业的资金进行有选择性的重点分配,扩大企业优势部门的生产规模,将企业发展成为有特色的产业品牌。

四、结束语

行为经济学是一种研究人的行为的理论科学。我们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时候,充分运用行为经济学,对企业中的个人进行有效研究分析,有利于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使管理者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遇到任何问题能够从容不迫地解决。同时充分运用行为经济学,能够规避管理者错误的管理观念与管理行为,为企业健康正常的运转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军锋,殷婷婷.行为经济学兴起对主流经济学的影响[J].经济学家,2015(12):68-78.

[2]温武.基于行为经济学的房地产宏观调控[D].江西师范大学,2013.

[3]刘桂玉,罗拥华.行为经济学“新经济人”假定的方法论意义与实践价值[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03):21-25.

企业经营与管理论文篇4

[关键词] 民营企业;激励机制;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4-0075-03

[作者简介] 龚菠萍,绍兴市文化经济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会计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浙江 绍兴 312000)

企业管理的中心问题是人的管理,现代企业越来越倾向于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以有效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管理的演变经历了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二个标志性的阶段后,便出现了五彩纷呈的管理流派,但其中占主流的是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文化管理的中心问题是重视激励机制,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激励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其地位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突出,一个企业激励机制的好坏将直接反映出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

激励问题不仅为企业所重视,也为理论界所关注,在理论界,人们对激励问题的研究是从两个不同的思路展开的,一是在经验总结和科学归纳的基础上形成的管理学激励理论;二是在人的理性假设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而获得的经济学激励理论。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演变,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在不断创新,激励理论也在不断创新。

从复杂科学的观点来看,企业是由所有者、经营者、专业人员、工人等有智能的单元组成的。这些单元之间存在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他们之间相互影响会产生一种自组织作用,形成企业的层次结构及功能结构,并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内在因素,而企业的外部环境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种种有利和不利的影响,这里面,关键的因素还是人,人是企业的根本,对人的激励是企业管理的关键问题。

从我国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过去企业讲精神激励的多,讲物质激励的少,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企业的激励又转向偏重于物质激励,经济方面的激励成为目前企业激励的主要方式。相对于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激励方式,现在大多数的中国企业都在这方面有了深刻的变化,激励的方式也能基本把握员工的需求变化。但是,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态势,和中国入世给中国企业的企业管理带来了全新的课题,如何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下仰仗员工积极性的发挥而实现突破,已成为企业认真研究的问题。单纯的以经济激励为主的激励方式面临着成本高企甚至管理失效的问题,人的欲望的无止境、人的逐利性和金钱拜物教对雇员的影响严重地困扰着许多企业管理者。今天,企业管理者需要用全新的思维和宽广的视野去研究激励问题,并把它运用于管理实践,也就是说,今天我们既有必要从理论上去探讨激励方式的创新问题,也有必要从实践中不断创新企业激励机制,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民营企业管理中激励机制创新的必要性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认识和需求也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动、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因此,企业应根据时代的特征、企业的环境和条件,创新激励机制,及时准确地运用激励机制,把握激励时机,提高人的积极性,将有利于企业管理,有利于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企业改革基本是从建立激励制度入手的。民营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主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但是由于民营企业正处于由原始创业向“二次创业”发展的过渡期,民营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着民营企业积极作用的发挥。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的主要缺陷在于:

(一)重视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没有超出泰罗的“胡萝卜加大棒”的“科学管理”水平,许多民营企业经营者仍然把员工当作“经济人”来看待,缺乏与员工的感情交流,单纯地、简单地通过物质利益的满足对员工进行激励,忽视了对员工的精神激励,这是其激励机制的一大缺陷。

在有些民营企业中,即使物质利益的激励,也由于民营企业主的失信而难以实现,民营企业主故意克扣员工应得的工资,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

(二)对员工激励的随意性(任意性)或非制度性。在有些民营企业中根本就没有企业管理的奖惩制度,管理者凭个人的好恶和伦理道德随意地对员工进行奖惩,经常是奖得轻而罚得重,承诺多而兑现少,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在有些企业中,虽有奖惩制度,但由于民营企业家族制管理,家族成员与非家族成员在同一制度面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人为因素很重,非家族成员时常有一种“外人”的感觉。由此便产生了许多令创业者感到棘手的员工“跳槽”、带走客户、盗窃财物、破坏设备、向竞争对手泄露或出卖企业商业秘密以及创业伙伴另立门户等短期、恶性竞争行为。在民营企业中,员工普遍有“打短工”意识,他们对企业没有归属感。

(三)企业决策的专制性。目前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决策、管理实行的是以家族主义为基础的家长制式的管理,民营企业的家长――创业者一言九鼎,专制独裁,对员工积极的、合理的建议置若罔闻,严重地挫伤了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难以满足其参与管理、自我价值实现的欲望和要求。

(四)对员工惩罚的残酷性、非法性。激励和约束是一对矛盾,激励机制同时也是约束机制。目前有些民营企业制定的企业组织行为目标经常是要求员工超法定工作时间才能完成,对完不成目标或任务的员工的惩罚也具有残酷性甚至非法性。不仅有对员工的经济利益的制裁,而且还有人身伤害、人格侮辱等现象。

笔者认为,民营企业必须创新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具体而论,企业管理中激励机制创新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激励机制创新是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端正员工生产行为,增强企业内聚力的重要手段。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企业员工生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和企业内聚力的增强,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把如何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内聚力作为管理的首要目标。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等都是建立在企业员工生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和企业内聚力增强的基础上。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士之死或女之容都是以“知己”或“悦己”为前提的。若将其借用到企业管理上,便可理解为:如果企业对员工不“知己”或“悦己”――满足员工的各种需求,员工就不可能对企业产生“死”或“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企业组织行为目标,企业的内聚力逐渐衰弱,离心力逐渐增强,其结果是员工的“跳槽”,企业的破产。

(二)激励机制创新是极大提高员工素质的有效途径。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形式,企业是知识经济的主体。知识经济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它对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激励机制是以员工实现一定的企业组织行为目标为前提的,而企业组织行为目标的变化是以企业创新为前提的梯级变化。每一个目标的设定都会对员工的知识和技术能力产生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员工在利益追求动力的激励下,必然会自觉地、积极地通过企业或社会提供的各种途径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组织行为目标变化的要求。

(三)激励机制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为了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企业必须放弃危及其生存和发展的经营方式,通过制度创新,实行科学管理,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经营环境,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逐步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人力资源环境,减少熟练工人的“跳槽”,更应该留住企业自己投资培养出来的技术、管理骨干和人才,既要事业留人,也要待遇留人,更要感情留人。因此,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激励机制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二、民营企业激励机制创新与完善的对策

民营企业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激励机制的创新与完善:1.产权激励。产权激励是最重要的激励。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激励手段有精神的和物质的,但主要手段是物质利益的激励。因为市场经济运行有一个理论假设,人是“经济人”。所谓“经济人”是指以利益为动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良好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条件下,经济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会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一个正确有效的激励机制必定是以利益为导向的机制。在微软公司,一个员工工作18个月后,就可以获得认股权的25%的股票,每两年还要配发新的认股权,员工还可以用不超过10%的工资额以85折优惠价格购买股票。这种报酬制度,对员工有长久的吸引力。清华大学以年薪10万美元聘任一批“讲学教授”,吸引国外一流大学的著名教授或国际公认的知名学者来校讲学。与之相对照,我们有些单位对人才资源没有坚持以利益为导向,领导者不是去认真地研究各项激励政策和机制,放弃以利益去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是以危机管理为导向,成天忙于应付、处理各类具体的问题,将自己置于被动的地位。

2.发展与权力激励。人的需要不仅仅局限在物质层次上,人同时有精神和发展的需要。如果一个单位在为员工提供较高报酬的同时,重视对员工的培训,积极开掘员工的潜力,努力地塑造良好的人际氛围,这个单位一定能不断地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无论是哪个国家或哪个民族的人,“情感”是人与人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增强凝聚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当员工感到自己被尊重和重视了,他们的积极性才能高涨,才愿意归属组织。人们努力工作,为的不只是赚钱,而是希望在工作中成长,期待在工作中得到肯定,盼望透过工作实现自我,发挥影响力。在我国联想集团,有一个“小马拉大车”的用人理论,尊重人就得委以重任,你有十分之才,交给十二分的重担,不管你才大才小,你都能获得略大于自身能力的舞台。小马拉大车,使“小马”感受到组织的信任,自然会不断地追求进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忽视对员工发展和权力的激励,一切都想用钱来解决问题,结果同样会伤害员工的积极性。

3.文化激励。文化是指一个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一个组织的文化,是由领导人倡导、在人们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员工的自觉行为。文化是一个组织的无形资产,它的激励作用在于凝聚力和导向力。世界上凡是优秀的组织都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激励,其文化的共同点之一,即倡导业绩为先、平等对待员工的文化精神。在同一组织内,无论谁的职位有何不同,只要谁对组织的发展做出贡献,谁的贡献大,谁就应该多得。

在具体操作中,民营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企业管理应坚持“物质和精神相结合、制度化和柔性化相结合与民主集中制”三原则。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单靠物质利益已经难以体现人生的价值,人们的需求更注意精神方面。因此,民营企业激励机制必须将物质利益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企业管理者必须尊重员工的人格和尊严,主动与员工进行感情、思想交流,有意识培养员工的企业荣誉感、事业心成就感,使他们享受在本企业工作的快乐。

建立有效的、明确的奖惩制度。制度面前所有员工应一视同仁,严格按照制度管理,做到言而有信。同时,应该注重情感式的柔性管理方法,不能死搬硬套制度。对于有些特殊情况,应区别对待,在坚持制度的同时,管理要有人情味。

在企业管理中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国外许多企业都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决策活动,把他们当作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一经验值得民营企业借鉴。作为一个企业家,不能把员工简单地看作单纯的生产者。任何人都有其独特的方面,企业的创新离不开所有员工的积极参与。管理学理论认为,没有无用的员工,只有无用的管理者。因此,民营企业必须改革家长制的管理方式,任人唯贤,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只有实行民主管理,理顺员工职务晋级渠道,通过员工积极参与决策,才能将蕴藏于员工之中的智慧充分地发挥和运用。

其次,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我国民营企业历来对企业文化不重视,这与其激励机制的缺陷是相关的。民营企业进一步的发展要求其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指企业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企业形象等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企业家积极倡导、注重培养的结果。企业文化建设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培养人。它是企业管理的内在要求和外部显现。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产生以厂为荣的自豪感,实现其人格的尊严和人生的价值,激励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实现企业员工内在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人才的潜能也只有在“人人受重视,人人被尊重”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运用道德、舆论等精神力量,努力营造一种人人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又相互竞争的工作氛围。在现代经济中,企业文化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准。

再次,企业经营要合法、诚信。合法化经营是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标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民营企业合法经营,才能使员工有工作的安全感,增强在该企业长期工作的信心,才会对企业发展产生责任感、自豪感,才会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许多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或多或少非法经营的短期行为,它对企业的发展构成了潜在的危险,这也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寿命较短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民营企业必须做到合法、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营造良好的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周永亮.中国企业前沿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成思危.中国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

[3]李建民.人力资本通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4]黄维德,董临萍.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王革非.中小企业22个病案及诊断[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6][美]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再谈如何激励员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7]李汉雄.人力资源策略管理[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

企业经营与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重要举措

伴随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想要在市场中得以长久的生存及发展,一定要持续提升全面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程度影响着企业未来的发展与企业的生命力。对于企业经营水平管理的发展,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怎样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综合水平,是企业目前长远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文章就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进行深入的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1 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因素分析

11 企业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如果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缺乏科学的决策,内部权责分配不均衡终将导致企业内部管理的形同虚设,内部员工对企业管理制度的意识不强,最终会导致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低下、企业员工的配合度不够,从而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最终效果。对此需全面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要求,支配企业内部员工的内控工作意识和加强员工的内控监督责任的态度;

12 企业尚未制定系统的发展规划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企业缺乏明确的发展规划或者发展战略实施不全面,导致其发展方向不固定、发展定位较盲目,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经营失控甚至是企业资源的国度浪费。所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需要全面分析企业当前的发展前景和科学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制定并实施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目标。

13 企业尚未形成科学的工作文化氛围

目前,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尚未全面,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的不合理、关键岗位管理的过度重视、岗位管理的过度浪费和企业管理的经营效率低下。所以,需要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氛围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定。

2 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21全面开展企业各项管理工作

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的基本氛围下述几点: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涵盖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以及工作标准的拟定、管理以及执行的工作环节。定额工作。指的是在一定的生产环境下,对于物力、人力以及财力的使用、占用所规定的数量限度。定额工作需要有一定的实践性,同样也是对实践的升华;而其需要有一定的权威性,定额是利用一定的审批过程颁发的;定额工作也要有阶段的实施整合完善。深化规章制度。要构建以及完善一套多层次、相互调和的企业内经济责任模式。

22加强管理会计职能、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层次

管理会计是融合企业管理的需求,合理的运用一系列技术方法,实施数据整理计算以及统筹,对相关经济工作实施衡量,因此为企业完善经营管理、提升效益的一门复杂学科。管理会计的核心任务是参与企业管理。而管理的定义指的是调和企业下的物力以及人力,用以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企业经营管理的组织架构的形成是按照国家制定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配套指引》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针对公司制定的股东会章程,另外结合该企业到实际发展前景,进一步加强管理会计职能的定义,明确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管理层的内部机构设置,制定相关岗位的管理职责权限、管理人员的在岗编制、列明企业管理岗位的工作程序安排。所以,对于提升企业的经营全面发展,企业要实施明确的长远发展战略,企业必须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企业管理组织架构,分别包括企业治理结构体系和内部机构职责分工的设置。

23深化企业统计模式

一般的统计工作是利用汇总、收集以及计算统计参数去显示事物的发展情况。其是实现企业管理的核心措施,又是企业的一项主要内容。统计数据可以反映企业在特定时间中的情况,其特点就是可以反映出本企业相关状态,也可以反映和本企业经营有联系的一些情况。所以,必须深化企业的统计岗位的相关规定,确保企业所统计资料、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为企业的强化发展奠定一定的科学依据和经济基础。

24开展ERP管理系统,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ERP管理模式是为了完善生产计划的科学性、库存的管理、合理的利用设备等而发展起来的,将企业经营管理从生产管理延伸至经营管理,从企业内管理延伸至企业外管理,由资金、物流管理延伸至知识流的合理匹配。一般来说ERP的开展,是构建在最根本的数目管理的基础上的,其可以让企业的数据进行整合,让企业的各环节以及行为切实的转换为可度量的。而且,它转变了成本核算体系。所以,一定要分析在制造各环节成本的结构因素,变事后算帐为事前预测及事中控制以及监督。还有,ERP的运用,不但可以辅助企业规划、整理企业的内资源,且能够科学的整合企业的外部资源。同时ERP和电子商务的合理匹配,对于企业延伸国际市场,利用一些资源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总的来说,ERP体系是目前企业管理的核心措施,是企业融入市场经济以及市场接轨的最佳方式。

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想要在市场中得以长久的生存及发展,一定要持续提升全面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程度影响着企业未来的发展与企业的生命力,只有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妥善实施企业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深化管理职能;全面补足企业统计体系;进行ERP管理模式;以及深化协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长存,得以健康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予华,何海关于内部控制定义与目标的探讨[A]转型经济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16(03):377-379。

[2]杨晓宁浅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基于煤炭企业的思考[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0,12(07):348-349。

[3]李冬妹以《会计法》为准绳 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10辑)——第十一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0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0,16(21):527-528。

[4]王春雷西安市中小企业管理存在问题及内部控制制度理论发展对其建立内控制度的启示[A]2007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9,11(17):654-657。

[5]陈启慧从哈尔滨林业公司股票看我国第一个国家资本主义企业集团——哈尔滨企业公司[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18(04):325-326。

[6]林钟高,郑军,王书珍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研究——来自沪深两市A股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10,12(04):206-208。

企业经营与管理论文篇6

[关键词]导论;企业经营;美学应用

一、企业经营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术使命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这既是学科赖以确立的基本理由,也是我们把握不同学科性质的前提条件。企业经营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美学应用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说,企业经营美学是研究企业经营活动如何应用美学原理的科学,它把企业运用美学原理从事经营活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我看来,企业的经营活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应该是一种审美活动,因为当今的时代生活特别是都市生活正在迅速地被艺术化。但是,我们现在还有许多经营者尚未清醒地意识到企业经营审美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们经营的注意力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硬性竞争和经验管理的水准之上,而且经营者的审美修养和审美水平也亟待提高。这就使得企业经营美学的建立成为历史的必然。由此可见,应运而生的企业经营美学理应承担下列两大学术使命:一是揭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审美规律;二是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自觉运用美学原理提供理论指导。企业经营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虽然刚刚起步,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既然企业经营美学是应现代企业经营审美实践之需而诞生的,那么,它一定会有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它将不会辜负时代生活和市场经济的重托,努力完成自己神圣的学术使命。

二、企业经营美学的学科特点

从前面的阐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企业经营美学的学科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交叉性;二是应用性。

先说交叉性。企业经营美学既不是单一的企业经营活动描述,也不是纯粹的美学原理阐释,它是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学科理论和与美学相关的学科理论的有机融合。它讨论企业经营活动,是为了给美学找到应用的注脚。它讨论美学原理,则是为了给企业经营活动提供审美的理论指导,它应该是企业经营管理学科和美学学科的交叉学科,具有边缘性。

再说应用性。企业经营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必须担当起自己神圣而艰巨的学术使命,它没有理由束之高阁,也不应该是纯理论的玄学思辨,它必须时刻关注企业经营的全部现实过程,正确而及时地指导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自觉按照美的规律从事经营活动,以便更多地尽善尽美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审美需求,创造最大效益。

三、企业经营美学的理论体系

如上所述,企业经营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美学应用问题。围绕这一研究对象进行思辨,企业经营美学建构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十大内容:

(一)阐述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美学原理

美学基本原理揭示了美的一般规律,它是企业经营美学的第一块理论基石。企业经营美学履行自己的学术职能,指导企业经营实践,以自己的方式阐明美学的基本原理,如:美的本质与美的标准、美的形态、形式美及其法则、审美心理与审美范畴等。如果离开美学的这些基本原理,企业经营美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习和研究企业经营美学,也应该首先弄懂弄通与之密切相关的美学原理。不懂得基本的美学原理,企业经营者就不能做到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从事经营活动。

(二)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分析

应该说,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分析与考察,是企业经营美学发生的第二块理论基石。企业经营美学本质上属于美学学科,但它绝不同于一般的基础美学,它是应用性很强的实用美学,它要将自己的学术研究牢牢地根植于现实的企业经营活动之中。一方面从企业经营实践中总结出审美规律来,另一方面又拿这些审美规律指导企业的经营实践。这就决定了它除了要把自己的学科体系建立在美学原理之上外,还必须把理论体系建立在活生生的企业经营实践基础之上。因此,企业经营美学的理论探求,除了对美学原理的把握和阐述之外,还必须对企业经营实践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考察。企业经营活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姑且从两方面入手对它进行宏观地分析和把握:

一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历时性分析与考察。企业经营活动虽然复杂多变,但如果我们对它的动态性作出宏观的把握,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哪类企业,也无论是企业的哪类作业,其流程周期一般都可确定为四个相辅相成的步骤,这便是:市场与环境调研;计划与决策;执行与控制;评估与反馈。倘若我们能够理性地把握这四大步骤,我们就找到了总结企业经营活动审美规律的突破口,同时也就找到了为企业经营活动全程提供美学指导的出发点。

二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共时性分析与考察。如果说前面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的历时性考察属于线性的动态分析的话,那么,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共时性考察则属于非线性的静态分析。这种共时性的静态分析,使我们发现了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管理的经营;(2)对产品的经营;(3)对服务的经营;(4)对销售的经营;(5)对公共关系的经营;(6)对企业形象的经营;(7)对企业文化的经营;(8)对人力资源的经营。企业在对以上八项重要职能的经营中,无时无处不关涉到美学原理,也无时无处不伴随着审美活动。企业经营美学就是要把企业经营活动的全方位和全过程当作一种审美活动来进行系统考察,总结这些职能活动中渗透的美学规律,进而使企业的这些职能活动变成更加自觉的经济审美活动。因此,企业经营美学的理论主体除了美学原理概述和企业经营活动分析这两大总论之外,还有下面分论,即:企业管理与美;产品经营与美;经营服务与美;市场营销与美;公共关系与美;企业形象与美;企业文化与美;人力资源与美。

(三)企业管理与美

企业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中枢神经和指挥系统,在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今时代的管理学家们反复强调,现代化的管理应该是科学、规范、民主化的人本管理。毫无疑问,人本管理当然应该是尽善尽美的管理,不善不美的管理只会导致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恶性循环,毫无人性可言,也毫无美和效益可言。企业经营美学将在分论部分,首先从美学的视角阐述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美学应用问题,以期为现代企业的管理审美化提供理论参考。

(四)产品经营与美

产品经营是企业经营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现代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应该既实用便利,又美观大方,还舒适环保,令消费者赏心悦目。本章将从产品的设计与创新、品牌的培育与创意以及产品的造型与包装等方面,探讨企业在产品经营过程中如何应用美学原理。

(五)经营服务与美

企业除了要为消费者提供实用美观的优质产品之外,还应该努力为消费者提供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优质服务。特别是在当今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营销服务显得特别重要。有学者把服务与管理和产品相提并论,指出管理、产品、服务是当今企业生存的三大生命之柱,其中的任何一根坍塌,企业的生命将不复存在。因此,现代企业要充分重视服务,要像精心经营自己的管理和产品那样,精心地经营自己的服务。而真正优质的服务当然应该是美好的服务,其中服务者的服务态度、服务礼仪和服务规范等,无一不渗透着美学原理。在企业经营美学看来,企业的整个服务过程应该是一个审美化行为过程。

(六)市场营销与美

传统的营销方式就是企业把自己的产品推销给消费者,实现经济效益。其实不然,市场营销并不等于推销,营销与推销有着质的不同。营销的实质在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精神和物质的沟通交流,实行最亲密的接触,继而在这种亲密的接触当中,既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更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让消费者得到物质和精神的满足。所以,营销的宗旨不仅不是功利地推销产品,而且恰恰是要使功利笨拙的推销成为多余。由此可见,传统的推销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了,只有真善美的新营销才能完成这一崭新的营销使命。因此,企业经营美学主张在营销过程中贯彻美学精神,使现代营销成为审美化的新营销。

(七)公共关系与美

公共关系理论产生在20世纪初的美国。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有识之士纷纷指出,企业应该充分重视优化自己的内部员工关系和外部社会关系,内求团结,外求发展。于是,公共关系随即成为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经营职能。但是,在企业经营美学看来,仅从经营职能上去理解企业的公共关系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应该把公共关系当成创建一种美好的生存环境来认真地进行经营。否则,公共关系的纯洁性就会受到玷污。当下企业公共关系的庸俗化倾向就是最好的说明。

(八)企业形象与美

企业形象是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当中的整体印象,它包括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学者们常用“企业识别系统(CorporateIdentitySystem)”来界定企业形象,简称CI。它包括企业独特的经营理念即理念识别(MindIdentity),简称MI;独特的行为方式即行为识别(BehaviorIdentity)简称BI;独特的视觉系统即视觉识别(VisualIdentity)简称VI。这三个方面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企业的形象系统。企业对自身形象的经营管理,就是力争使这三个方面超凡脱俗,优秀独特,以便给社会公众鲜明的形象感知。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借助美学的力量,加强企业内在美的修炼,同时也要强化企业外在美的修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逐步赢得社会公众的好评,在社会公众心目当中树立起自己良好的企业形象,最大限度地求得社会公众的爱戴与追随。

(九)企业文化与美

如果说美好的企业形象能使企业“秀于外”,那么,深厚蕴藉的企业文化则能使企业“慧于中”。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企业与一个文化修养浅薄的企业相比,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为什么沃尔玛始终雄踞世界连锁零售行业榜首?为什么通用电器的旗帜百年不倒?为什么中国的海尔也能木秀于林?究其根本原因,无一不是长期修炼的企业文化使然。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有员工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约,是企业的精神图腾,它像基因一样,深深地根植于企业的生命之中,使企业生命之树长青,使企业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具有永久的魅力。而企业这种因深厚的文化修养而具备的永久魅力,当然包括企业长期的审美修养在内。如:企业崇高远大的经营理想,矢志不渝的经营宗旨,造福人类的经营道德,儒雅脱俗的经营气质,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范等。因此,企业文化的美才是企业深层次的内在美。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同样如此。

(十)企业人才与美

深厚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命之源,而打造一支有文化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则是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之源。企业竞争的方略千千万万,但人才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管理显得格外重要。企业经营美学要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理论,阐述企业员工审美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为企业包括CEO在内的所有员工加强美学修养提供一些必要的理论指导。

以上论及的十个方面,就是企业经营美学研究为自己设定的十大理论课题。除此之外,又由于企业经营的直接对象是广大消费者,所以,企业经营美学在讨论以上这些理论课题之后,不能不对消费者的审美心理进行必要的分析和阐述,以便指导企业经营者更加完美地投消费者之所好。出于这样一种学术考虑,因此,本课题在最后还要论及消费者的审美心理。至此,开头一个导论,结尾一个附论,中间十个理论主题,总计十二个部分,共同构成企业经营美学研究完整的理论体系。

四、企业经营美学建立的时代背景和价值前景

企业经营美学是对企业经营审美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它的提出和建立既以当今时代丰富多彩的企业经营审美实践为基础,又正是适应了当今时代企业经营审美化趋势的客观需要。因此,它的建立既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又有远大的价值前景。在企业经营美学看来,当今的时代背景呈现出以下三个明显特征:

一是买方时代的来临与市场竞争的加剧。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市场上的商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多彩,商品的供给量相对于消费者的购买力而言,明显地表现出相对过剩。而生产的相对过剩必然导致企业在市场上主导地位的丧失,代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导向。也就是说,企业过去是市场的中心和主导,消费者围绕企业转,这样的时代叫“卖方时代”。当今的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企业不再是市场的中心,买主才是市场的中心,企业开始像崇拜上帝那样崇拜消费者,追随消费者,围绕消费者转,这样的时代叫做“买方时代”。买方时代的来临,必然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因为谁追随消费者,谁就占有了市场,谁丧失消费者的宠爱,谁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这样一条铁的法则,促使企业不得不努力优化自己的所有经营职能。于是,现代化的、规范化的、科学化的和审美化的企业经营方略应运而生。与此相适应,企业经营美学就必然地被提到企业经营理论的议事日程上来,应该说这是一个好的趋势,因为一切为了消费者既是市场本位的回归,也是企业经营美学远大的价值前景之所在。

二是消费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消费意识的成熟。买方市场的来临和商品的极大丰富,引起的另一个马太效应就是大大地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人们的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方便快捷,追求舒适和美好。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也日趋成熟和自觉。他们不再像卖方时代那样,被企业任意地摆布和支配,他们有了更加自觉的消费观念和更加清醒的维权意识,企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投诉。所以,企业必须想方设法地投消费者之所好,为消费者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和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服务,而这又必然要求企业经营不仅要规范化,还要审美化。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进而赢得效益。因此,企业经营美学便应运而生。:

三是大众审美文化的兴起与美学的形而下走势。所谓审美文化,是指当今社会出现的以都市大众为主体的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生产出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商业色彩的时尚文化。如:时装表演、音像制作、美容美体、电视文艺、西式快餐、选美比赛、形象设计、家庭装潢等。大街上到处都是红男绿女和时尚放送,霓虹灯、广告牌琳琅满目,人们头上的美飘飘然,脚下的美走着瞧。这种追逐时髦的浪潮极大地刺激了广大市民的审美需求,使城市生活迅速艺术化,也使艺术迅速生活化。与此同时,那些原来习惯于呆在美学的象牙塔里冥思苦想“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的美学家们,再也坐不住自己的冷板凳了,他们纷纷从美学的形而上哲学思辨中走出来,走进像万花筒一样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形而下美学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于是,服装美学、设计美学、影视美学、旅游美学、爱情美学等一些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通俗实用的美学学科像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企业经营美学就是这些实用美学学科群中的一朵奇葩。

企业经营与管理论文篇7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可谓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一般认为,民营企业的家族管理模式在其发展初期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但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环境的改变,这种管理模式的落后性与弊端就日益显现了出来,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打破其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企业制度方向转变。当前,我国的民营企业结构基本是以国有企业为主导,其他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共谋发展。在此经济制度下,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实践中表明,在其发展过程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差别就在于不同企业内部独立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上。基于此考虑,本文拟从民营企业的概念及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出发,重点探讨我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原因进行深层次地分析,提出相应的基本对策,以期对促进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效率,提升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增强民营企业竞争力有所裨益。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管理;管理现状;相关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115-2

当前,我国的民营企业结构基本是以国有企业为主导,其他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共谋发展。在此经济制度下,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实践中表明,在其发展过程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差别就在于不同企业内部独立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上。基于此考虑,本文拟从民营企业的概念及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出发,重点探讨我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原因进行深层次地分析,提出相应的基本对策,以期对促进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效率,提升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增强民营企业竞争力有所裨益。

一、民营企业概念界定

民营企业是在国家经济中占很大比例的一类企业,它是一个的的确确存在的概念。然而,民营企业的含义是人们赋予的,其概念和边界却是模糊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必须对民营企业做一个相关的界定。广义来说,民营企业就是由个体投资兴办和绝对控股的企业。民营企业既有国内的内资企业,也有国外的华资企业;既有公有经济,又有私营成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标准,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登记注册的类型为依据,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为:1.内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其他企业;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包括: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3.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参考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标准,民营企业具体包含的企业类型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以及合资企业中内资绝对控股的企业。判断某一企业是否属于民营企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准:第一,以控股权为标准。要成为民营产业的企业必须是由个体资本独资经营或者由民营资本控股;第二,以核心技术的掌握为标准属于民营产业的企业;第三,以对产品商标(品牌)的控制权为标准。

二、我国民营企业管理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不断发展,我国民营企业不仅已经形成了比较合理有序的结构体系,并且民营企业中各类型的企业也都具有了一定的竞争力。然而,无论是公有制企业,还是非公有制的企业,都要面对着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的民营企业都还存在着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客观来看待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现状,既可以充分认识到它的优势所在,又能够清楚看到其确实存在着的不足之处,进而科学分析深层次的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有效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发展壮大民族经济。

我国民营企业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制度不健全或者制度老化。制度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必要保证,不完善的制度或无效的制度对企业人员没有起到真正的约束作用。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规模,出于种种原因而没有建立确实可行的企业制度。

2.企业组织框架不合适。组织是为了企业的顺利发展而设置的,判断企业组织构架是好还是坏的依据就是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在不同的时期要根据情况对组织构架进行调整。有的大企业一贯沿用管理小企业的方式进行管理导致管理不到位,有的小企业一味追随成功企业的模式,采用不适合自身的组织框架导致管理成本过高。

3.人力资源管理不善。一部分原因是企业本身缺乏人才。从企业的实际需要来看,合适的人才稀缺,要么不切实际地好高骛远、缺乏实践经验,要么眼高手低、自以为是,而培养的人才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长久地留下来。另外是管理者过于注重情义。“苟富贵,无相忘”是中国民营企业家走不出的怪圈,把亲朋好友带到企业,这些人没有作为,还伤害到了其他企业成员的感情。

4.财务管理不善。财务管理不仅是对企业的资产进行相关记录和分配,更是要根据各种数据对企业运行状况进行合理有效分析,早日发现和解决问题。不少企业的财务管理漏洞百出,更无从根据财务状况进行总体上的判断。

5.盲目扩张,后劲不足。在民营企业里面有很多这种现象,盲目去扩张,贪多求大,不注重基础建设,虽自知效益低下,却敢去大笔贷款,甚至不怕高息贷款,宣称利润等于贷款减掉利息。

6.低俗文化泛滥。如果企业内部低俗文化泛滥,就打破了企业内部的团结,不仅使原本紧凑的结构变成一盘散沙,而且人与人之间还形成一种副作用,因而危及到企业的生存。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并不是所有的民营企业诞生以后都意味着逆境和困难,有些企业则是从一开始就非常成功。在此情况下,管理者可能会放松警惕,忽略身边的潜在的各种危机和其他方面的影响。

三、我国民营企业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国历史悠久,传统观念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古代很多朝代都比较重视农业生产,却否认了商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国古代人把是否为官当成一种核心的社会价值尺度去衡量个人的社会地位,科举制度巩固并发展了这种价值观念。在这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人们树立了牢固的从业观念,有能力就去当官,不能当官也尽量不要从事商业。

2.国家政策倾斜造成的影响。在计划经济年代,人们最羡慕的就是到国有企业做工人,可以端“铁饭碗”;改革开放初期,人们争先恐后下海经商,一夜之间都可以出现很多商人;随着政策对自主“创业”的鼓励和支持,又掀起了大学生创业热潮。从国家行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中可以看到,个体行为的盲目性也是当前很多企业缺乏管理人才的影响因素之一。

3.企业用人观念的影响。一种情况是企业没有把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放在适当的位置,让员工做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情。另一种情况是企业不知道要用什么样的人去做管理,也不知道该如何管理,结果出现混乱就说没有管理人才。

4.个人价值观的影响。个人对人生的价值看法影响也很大,有的人认为治病救人是价值,有的人认为教书育人是价值,还有的人认为带领大家走向富裕是价值。但也有的人观念不正确,从内心里不愿意在企业从事工作,另外还有一些人总想着不劳而获,不求个人发展,只想从旁门左道捞钱。

四、加强我国民营企业管理的对策

1.钻研本土化的研究管理理论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中国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一方面拥有丰富的管理思想理论,但另一方面又是一个缺乏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热潮中,面对跨国公司的强势登陆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民营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合理部分,并且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学说,建立起有效的企业现代管理模式。

2.培养管理人才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根本大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管理水平与时展的不和谐严重影响了前进的步伐。新时期,要把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不仅要提升现有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还要培养更多的管理人才,这才是兴企兴邦的根本大计。

3.提升管理水平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在规范的法制时代,在规范的市场经济时代,企业的效益完全取决于企业的管理水平。卓越的管理可以造就优秀的企业,平庸的管理可能维持普通的企业,劣质的管理必定会导致企业的快速死亡。那么,提升管理水平就成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五、结语

本文着重研究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及管理现状,虽然增长速度较快、发展态势良好,但是由于发展历史较短、企业规模较小、企业效率较低、企业平均寿命短,总体表现为核心竞争力不足。对民营企业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有:

我国民营企业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一是企业管理理论脱离实际,二是企业管理人才极度稀缺,三是企业管理水平相当落后。

改善我国民营企业管理现状的对策一是探索本土化的管理理论,二是培养高端的管理人才,三是提升管理层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科斯,阿尔钦,诺斯.财产权力与制度变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美]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魏杰.中国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的内在含义[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4]王金柱.双产权制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许敏兰.中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制度变迁[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3(6).

[6]刘迎秋.中国现阶段民营企业人力资本与企业竞争力关系调查与分析[J].新视野,2008(1).

[7]单东.论民营企业的品牌建设[J].特区经济,2007(9).

[8]甘路明,潘惠.企业技术知识管理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3(2).

[9]李萍,黄载曦.民营企业管理两个层次的发展趋势[J].天府新论,2000(3).

[10]李仁君.论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创新[J].中州学刊,2002(1).

[11]李欲晓.中国家族企业的制度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12]夏显波.中小型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完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5).

企业经营与管理论文篇8

[关键词] 导论;企业经营;美学应用

一、企业经营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术使命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这既是学科赖以确立的基本理由,也是我们把握不同学科性质的前提条件。企业经营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美学应用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说,企业经营美学是研究企业经营活动如何应用美学原理的科学,它把企业运用美学原理从事经营活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我看来,企业的经营活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应该是一种审美活动,因为当今的时代生活特别是都市生活正在迅速地被艺术化。但是,我们现在还有许多经营者尚未清醒地意识到企业经营审美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们经营的注意力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硬性竞争和经验管理的水准之上,而且经营者的审美修养和审美水平也亟待提高。这就使得企业经营美学的建立成为历史的必然。由此可见,应运而生的企业经营美学理应承担下列两大学术使命:一是揭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审美规律;二是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自觉运用美学原理提供理论指导。企业经营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虽然刚刚起步,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既然企业经营美学是应现代企业经营审美实践之需而诞生的,那么,它一定会有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它将不会辜负时代生活和市场经济的重托,努力完成自己神圣的学术使命。

二、企业经营美学的学科特点

从前面的阐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企业经营美学的学科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交叉性;二是应用性。

先说交叉性。 企业经营美学既不是单一的企业经营活动描述,也不是纯粹的美学原理阐释,它是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学科理论和与美学相关的学科理论的有机融合。它讨论企业经营活动,是为了给美学找到应用的注脚。它讨论美学原理,则是为了给企业经营活动提供审美的理论指导,它应该是企业经营管理学科和美学学科的交叉学科,具有边缘性。

再说应用性。企业经营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必须担当起自己神圣而艰巨的学术使命,它没有理由束之高阁,也不应该是纯理论的玄学思辨,它必须时刻关注企业经营的全部现实过程,正确而及时地指导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自觉按照美的规律从事经营活动,以便更多地尽善尽美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审美需求,创造最大效益。

三、企业经营美学的理论体系

如上所述,企业经营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美学应用问题。围绕这一研究对象进行思辨,企业经营美学建构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十大内容:

(一)阐述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美学原理

美学基本原理揭示了美的一般规律,它是企业经营美学的第一块理论基石。企业经营美学履行自己的学术职能,指导企业经营实践,以自己的方式阐明美学的基本原理,如:美的本质与美的标准、美的形态、形式美及其法则、审美心理与审美范畴等。如果离开美学的这些基本原理,企业经营美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习和研究企业经营美学,也应该首先弄懂弄通与之密切相关的美学原理。不懂得基本的美学原理,企业经营者就不能做到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从事经营活动。

(二)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分析

应该说,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分析与考察,是企业经营美学发生的第二块理论基石。企业经营美学本质上属于美学学科,但它绝不同于一般的基础美学,它是应用性很强的实用美学,它要将自己的学术研究牢牢地根植于现实的企业经营活动之中。一方面从企业经营实践中总结出审美规律来,另一方面又拿这些审美规律指导企业的经营实践。这就决定了它除了要把自己的学科体系建立在美学原理之上外,还必须把理论体系建立在活生生的企业经营实践基础之上。因此,企业经营美学的理论探求,除了对美学原理的把握和阐述之外,还必须对企业经营实践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考察。企业经营活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姑且从两方面入手对它进行宏观地分析和把握:

一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历时性分析与考察。企业经营活动虽然复杂多变,但如果我们对它的动态性作出宏观的把握,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哪类企业,也无论是企业的哪类作业,其流程周期一般都可确定为四个相辅相成的步骤,这便是:市场与环境调研;计划与决策;执行与控制;评估与反馈。倘若我们能够理性地把握这四大步骤,我们就找到了总结企业经营活动审美规律的突破口,同时也就找到了为企业经营活动全程提供美学指导的出发点。

二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共时性分析与考察。如果说前面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的历时性考察属于线性的动态分析的话,那么,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共时性考察则属于非线性的静态分析。这种共时性的静态分析,使我们发现了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管理的经营;(2)对产品的经营;(3)对服务的经营;(4)对销售的经营;(5)对公共关系的经营;(6)对企业形象的经营;(7)对企业文化的经营;(8)对人力资源的经营。企业在对以上八项重要职能的经营中,无时无处不关涉到美学原理,也无时无处不伴随着审美活动。企业经营美学就是要把企业经营活动的全方位和全过程当作一种审美活动来进行系统考察,总结这些职能活动中渗透的美学规律,进而使企业的这些职能活动变成更加自觉的经济审美活动。因此,企业经营美学的理论主体除了美学原理概述和企业经营活动分析这两大总论之外,还有下面八大分论,即:企业管理与美;产品经营与美;经营服务与美;市场营销与美;公共关系与美;企业形象与美;企业文化与美;人力资源与美。

(三)企业管理与美

企业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中枢神经和指挥系统,在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今时代的管理学家们反复强调,现代化的管理应该是科学、规范、民主化的人本管理。毫无疑问,人本管理当然应该是尽善尽美的管理,不善不美的管理只会导致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恶性循环,毫无人性可言,也毫无美和效益可言。企业经营美学将在分论部分,首先从美学的视角阐述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美学应用问题,以期为现代企业的管理审美化提供理论参考。

(四)产品经营与美

产品经营是企业经营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现代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应该既实用便利,又美观大方,还舒适环保,令消费者赏心悦目。本章将从产品的设计与创新、品牌的培育与创意以及产品的造型与包装等方面,探讨企业在产品经营过程中如何应用美学原理。

(五)经营服务与美

企业除了要为消费者提供实用美观的优质产品之外,还应该努力为消费者提供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优质服务。特别是在当今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营销服务显得特别重要。有学者把服务与管理和产品相提并论,指出管理、产品、服务是当今企业生存的三大生命之柱,其中的任何一根坍塌,企业的生命将不复存在。因此,现代企业要充分重视服务,要像精心经营自己的管理和产品那样,精心地经营自己的服务。而真正优质的服务当然应该是美好的服务,其中服务者的服务态度、服务礼仪和服务规范等,无一不渗透着美学原理。在企业经营美学看来,企业的整个服务过程应该是一个审美化行为过程。

(六)市场营销与美

传统的营销方式就是企业把自己的产品推销给消费者,实现经济效益。其实不然,市场营销并不等于推销,营销与推销有着质的不同。营销的实质在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精神和物质的沟通交流,实行最亲密的接触,继而在这种亲密的接触当中,既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更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让消费者得到物质和精神的满足。所以,营销的宗旨不仅不是功利地推销产品,而且恰恰是要使功利笨拙的推销成为多余。由此可见,传统的推销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了,只有真善美的新营销才能完成这一崭新的营销使命。因此,企业经营美学主张在营销过程中贯彻美学精神,使现代营销成为审美化的新营销。

(七)公共关系与美

公共关系理论产生在20世纪初的美国。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有识之士纷纷指出,企业应该充分重视优化自己的内部员工关系和外部社会关系,内求团结,外求发展。于是,公共关系随即成为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经营职能。但是,在企业经营美学看来,仅从经营职能上去理解企业的公共关系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应该把公共关系当成创建一种美好的生存环境来认真地进行经营。否则,公共关系的纯洁性就会受到玷污。当下企业公共关系的庸俗化倾向就是最好的说明。

(八)企业形象与美

企业形象是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当中的整体印象,它包括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学者们常用“企业识别系统(CorporateIdentitySystem)”来界定企业形象,简称CI。它包括企业独特的经营理念即理念识别(MindIdentity),简称 MI;独特的行为方式即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简称 BI;独特的视觉系统即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简称 VI。这三个方面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企业的形象系统。企业对自身形象的经营管理,就是力争使这三个方面超凡脱俗,优秀独特,以便给社会公众鲜明的形象感知。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借助美学的力量,加强企业内在美的修炼,同时也要强化企业外在美的修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逐步赢得社会公众的好评,在社会公众心目当中树立起自己良好的企业形象,最大限度地求得社会公众的爱戴与追随。

(九)企业文化与美

如果说美好的企业形象能使企业“秀于外”,那么,深厚蕴藉的企业文化则能使企业“慧于中”。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企业与一个文化修养浅薄的企业相比,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为什么沃尔玛始终雄踞世界连锁零售行业榜首?为什么通用电器的旗帜百年不倒?为什么中国的海尔也能木秀于林?究其根本原因,无一不是长期修炼的企业文化使然。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有员工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约,是企业的精神图腾,它像基因一样,深深地根植于企业的生命之中,使企业生命之树长青,使企业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具有永久的魅力。而企业这种因深厚的文化修养而具备的永久魅力,当然包括企业长期的审美修养在内。如:企业崇高远大的经营理想,矢志不渝的经营宗旨,造福人类的经营道德,儒雅脱俗的经营气质,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范等。因此,企业文化的美才是企业深层次的内在美。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同样如此。

(十)企业人才与美

深厚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命之源,而打造一支有文化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则是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之源。企业竞争的方略千千万万,但人才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管理显得格外重要。企业经营美学要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理论,阐述企业员工审美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为企业包括CEO在内的所有员工加强美学修养提供一些必要的理论指导。

以上论及的十个方面,就是企业经营美学研究为自己设定的十大理论课题。除此之外,又由于企业经营的直接对象是广大消费者,所以,企业经营美学在讨论以上这些理论课题之后,不能不对消费者的审美心理进行必要的分析和阐述,以便指导企业经营者更加完美地投消费者之所好。出于这样一种学术考虑,因此,本课题在最后还要论及消费者的审美心理。至此,开头一个导论,结尾一个附论,中间十个理论主题,总计十二个部分,共同构成企业经营美学研究完整的理论体系。

四、企业经营美学建立的时代背景和价值前景

企业经营美学是对企业经营审美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它的提出和建立既以当今时代丰富多彩的企业经营审美实践为基础,又正是适应了当今时代企业经营审美化趋势的客观需要。因此,它的建立既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又有远大的价值前景。在企业经营美学看来,当今的时代背景呈现出以下三个明显特征:

一是买方时代的来临与市场竞争的加剧。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市场上的商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多彩,商品的供给量相对于消费者的购买力而言,明显地表现出相对过剩。而生产的相对过剩必然导致企业在市场上主导地位的丧失,代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导向。也就是说,企业过去是市场的中心和主导,消费者围绕企业转,这样的时代叫“卖方时代”。当今的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企业不再是市场的中心,买主才是市场的中心,企业开始像崇拜上帝那样崇拜消费者,追随消费者,围绕消费者转,这样的时代叫做“买方时代”。买方时代的来临,必然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因为谁追随消费者,谁就占有了市场,谁丧失消费者的宠爱,谁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这样一条铁的法则,促使企业不得不努力优化自己的所有经营职能。于是,现代化的、规范化的、科学化的和审美化的企业经营方略应运而生。与此相适应,企业经营美学就必然地被提到企业经营理论的议事日程上来,应该说这是一个好的趋势,因为一切为了消费者既是市场本位的回归,也是企业经营美学远大的价值前景之所在。

二是消费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消费意识的成熟。买方市场的来临和商品的极大丰富,引起的另一个马太效应就是大大地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人们的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方便快捷,追求舒适和美好。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也日趋成熟和自觉。他们不再像卖方时代那样,被企业任意地摆布和支配,他们有了更加自觉的消费观念和更加清醒的维权意识,企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投诉。所以,企业必须想方设法地投消费者之所好,为消费者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和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服务,而这又必然要求企业经营不仅要规范化,还要审美化。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进而赢得效益。因此,企业经营美学便应运而生。

三是大众审美文化的兴起与美学的形而下走势。所谓审美文化,是指当今社会出现的以都市大众为主体的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生产出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商业色彩的时尚文化。如:时装表演、音像制作、美容美体、电视文艺、西式快餐、选美比赛、形象设计、家庭装潢等。大街上到处都是红男绿女和时尚放送,霓虹灯、广告牌琳琅满目,人们头上的美飘飘然,脚下的美走着瞧。这种追逐时髦的浪潮极大地刺激了广大市民的审美需求,使城市生活迅速艺术化,也使艺术迅速生活化。与此同时,那些原来习惯于呆在美学的象牙塔里冥思苦想“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的美学家们,再也坐不住自己的冷板凳了,他们纷纷从美学的形而上哲学思辨中走出来,走进像万花筒一样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形而下美学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于是,服装美学、设计美学、影视美学、旅游美学、爱情美学等一些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通俗实用的美学学科像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企业经营美学就是这些实用美学学科群中的一朵奇葩。

上一篇:管理学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企业改革与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