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果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22 23:48:04

项目成果论文

项目成果论文篇1

(一)形态固定性

模板式汉英翻译项目通常以小组分工与集体协作为工作模式,选择报纸、杂志、说明书、宣传手册等具有固定形式、形态或结构的项目类型,可着眼于任何主题,但其最明显的共同特征在于形式上的特定结构或模式,按照人们普遍接受的模板来设计与信息重组。例如,报纸作为一种固有形式的文字载体,无论是校园周报还是生活晚报,都应具备相应的报纸结构。根据报纸的主题,精心选择并翻译相应的中文源语文本,以新闻头条、校园内外新闻、都市新闻、评论、读者来信或文艺副刊等栏目中重新组合所翻译的材料,配有相关照片或图片,形成人们所熟悉的报纸来作为汉英翻译项目产品予以展示。模板式汉英翻译项目的成品可为纸质或电子版本,但都应遵循约定俗成的相应结构或形式,具有固定形态。

(二)语言识别性

基于模板式汉英翻译项目的固定形式,其汉英翻译语言亦具有较高的识别性,有鲜明的语言特征。报纸模板语言翻译呈现典型的新闻英语简明、精练等特征,说明书模板则为客观性、逻辑性较强的说明文体语言,广告模板则具有广告语言的幽默性和较强的表现力等,杂志模板则根据其类型不同,可包括散文、小品文、说明文等不同语言特征。在模板式汉英翻译项目准备和实施过程中,学生应充分注意各类模板类型的语言特征,运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技巧,最大限度地保留各自的语言特色,使其模板式汉英翻译具备较为明显的语言识别性。

(三)体裁实践性

模板式汉英翻译项目根据学生的兴趣,由学生来选择汉英翻译项目的主题,不同主题和种类的模板式翻译具备相似的语言识别性和统一性,可使学生在同一体裁的文本翻译过程中进行反复训练。从选择文本到翻译过程中的语言实践、小组讨论、作品修改和评价等环节,学生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得到语言训练、作品借鉴、相互评价、成果欣赏等不同阶段的浸润式语体翻译实践。这一过程中的交互学习讨论可在丰富学生学习某一种体裁文章翻译的技巧和策略时,减少学习焦虑情感,实践的成果展示也予以学生一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四)小组合作性

完成一份模板式汉英翻译的成果,即出一份根据汉英翻译的文本资料所组合而成的报纸、说明书或杂志等样品,需要进行项目策划、资料收集和整理、汉英翻译、文本组合、展示与评价等一系列环节,非一人之力可达成,需要一定数量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才能共同完成。正是因为小组合作的特征,项目在策划、准备、实施、展示和评价的整个过程中,才能通过讨论、相互评价、重新修改等方式不断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呈现更为优秀、完整的模板式汉英翻译成果。

(一)模板式汉英翻译项目的策划与准备

模板式汉英翻译项目属于小组协作类型的项目学习活动。因此,它的整个执行过程既需要小组的团体协作,也离不开成员的个体劳动。在项目的策划和准备过程中,学生根据选择项目类型的兴趣组合成5~8人的项目小组,通过群体讨论来决定项目实施的主题,并根据主题的关联性,做好项目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在项目策划完成之后需要进行项目准备工作。比如,学生要熟悉某种说明书的模板基本框架和形式,查阅一些基本的文献和说明书样本,根据样本来规划本项目的各个组成部分。接下来应收集所学过或阅读过的相关说明文体的翻译策略,阅读汉英翻译样文,做汉英翻译的语言方法准备。只有在文献与理论都有所准备的情况下,翻译项目才能达到预期的模板翻译训练目的。

(二)模板式汉英翻译项目的实施与监控

在完成模板式汉英翻译项目的策划准备之后,学生应根据项目计划和进度安排,开始项目的实施工作。第一步是寻找所需要的中文文本资料。学生根据项目主题内容和组成部分来搜寻中文文本资料,进行小组讨论、筛选,确定所需的源语文本,被筛掉的文本可做备用。第二步即需根据小组成员栏目分工,对所负责的项目内容进行汉英文本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可参照在准备阶段所积累的体裁翻译策略和样本,从技巧模仿到自主翻译,遵循一个理论学习与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所学翻译方法应用于实际项目翻译的训练之中。第三步需要小组成员将所翻译的中英文本整合,根据栏目安排和文字篇幅进行文字校对与排版,适当配有照片、绘画和版面整体设计,呈现一份完整的中英文对照校园报纸的基本形式。

项目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成就感,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小组成员的配合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各有不同,因此,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控手段是模板式汉英翻译项目得以顺利完成的有效保障。项目进度监控需要师生共同配合完成,而学生之间的相互督促是最为重要的。项目策划时制订的进度计划需明确每个阶段的汉英翻译项目的完成时间,先由学生成员养成填写进度完成表的习惯,进行自我监督。同时,小组成员进行相互检查,并由小组长根据完成情况填写进度表,督促未能按时完成的同学。从教师方面来说,应在项目的初期、中期和末期对各个项目小组的整体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小组成员进行阶段性评分,了解学生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与建议,以保证模板式汉英翻译项目学习的顺利完成。

(三)模板式汉英翻译项目的完成与展示

模板式汉英翻译项目的最后成果应是一份结构完整、形式正确并具有鲜明的语言特征的中英文对照翻译成果,其形式可为报纸、杂志、说明书、广告集锦等不同载体,将由学生打印或手抄的纸质文本为成果进行全班阅览,或可制作为电子版本上传至学校的第二课堂英语学习网站上予以展示。无论是何种形式,教师都应鼓励学生把模板式汉英翻译项目较好地完成,将所学理论应用于项目实践之中,通过小组协作和讨论,降低学习焦虑感,并获得一定的语言学习成就感和满足感。

同时,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可帮助项目小组取得进步,从而得到语言学习修正。在各阶段评价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撰写项目日志和项目小结,探讨在模板式汉英翻译项目的过程中的所学、所感、所得,客观评价自身在语言学习、项目活动中的长处与不足,进行反思性小组讨论,丰富汉英翻译项目实践活动的学习经验积累,促进学生自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一)模板式汉英翻译项目的评价指标

模板式汉英翻译项目的评估指标不仅应包括对项目成果本身的评估,还应将小组协作能力列为评估指标之一。在对项目成果的评价中,项目的形态、语言和设计成为主要评价指标,即考察学生对其所完成的汉英翻译项目的形式规范性、结构完整性、内容合理性等模式形态上具备了的处理能力,词块准确性、术语恰当性、语法正确性等语言翻译技能以及在整体项目成果呈现的美观性、主题和材料选择等方面的设计创意。小组协作能力则包含人际交流、项目分工、团队协作等主要评价指标,旨在评价学生在整体协作的过程中所展现的团队合作素质。同时,应充分尊重小组成员个人的劳动,对其在资料整合、自主学习或小组协作等方面表现突出的项目成员予以肯定与评价。

(二)模板式汉英翻译项目的评价阶段

项目学习强调学习实践的过程,因此,模板式汉英翻译项目应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克里芬所提出的形成性评估理念为基础,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策划准备、实施监控、完成展示三个阶段进行分段评价。所提出的评价指标可根据项目进行的各个阶段特征进行分别评价,通过学习观察、项目日志、阶段性成果展示、学生互评等方式,多方面考察学生在模板式汉英翻译项目学习活动过程中的阶段性进步。通过评价来获得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馈,在项目实践的不同阶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视学生的语言潜力和综合素质发展,以求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范围内对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和创造的成果作较为客观的评价。

(三)模板式汉英翻译项目的评价主体

模板式汉英翻译项目的评价主体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组成,在学生自评、成员互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不同环节,按照一定的分值比例来综合考评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语言翻译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自评是由学生通过项目日志和学习反思来评价自己在模板式汉英翻译学习项目过程中的表现,既可督促学生的项目执行,也可促进学生对项目学习的阶段性反思和评价;成员互评则是在项目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依托项目进度计划和个人项目翻译作品,通过相互观察、讨论、借鉴和学习互助,较为客观地评价组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则是在项目成果完成之后共同进行的整体评价。小组互评以项目成果展示为评价基础,实现项目小组之间的学习互动与评价;教师评价依托日常观察、访谈以及对项目成果的各项指标评分,较为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模板式汉英翻译项目成果和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使项目评价主体和评价环节具有了多样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在模板式汉英翻译项目进行过程中,学生既要懂得所选择汉英翻译项目的模板结构,又能对收集的文本材料进行选择、翻译和重新组合,成员之间的讨论、沟通和协作贯串于项目的策划、执行、展示和评价总结之中。模板式汉英翻译项目重视学生对同一种范式的翻译项目的语言训练和模板形式掌握,培养他们对不同体裁文章的语言翻译能力、项目策划执行能力、协调合作能力,从而形成立体化的开放性模板式翻译项目学习活动教学方式,强化翻译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推动英语教学改革和语言项目学习的深入发展。

项目成果论文篇2

关键词: 项目化教学 高职 教学改革 实践

“项目化教学”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或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从实验课题的选择到资料的收集,从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操作测定到任务完成后的数据整理,从论文的拟稿到初稿等都由学生参与完成;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起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在项目化教学中,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完成项目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和实践技能。本文对高职生物专业“项目化教学”在课程改革中的实践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1.开展“项目化教学”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意义

1.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主动性较差,考试成绩不理想。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方式施教,学生听后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厌烦;有些内容学生由于听不进去,常感到难学、难懂,课程内容积累较多以后,学生对知识缺少系统了解和掌握,结果造成厌学或放弃的想法,因此,最后课程学习的结果付之东流;尽管教师认真备课,但学生学得不好,教师也无法从中获得教学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导致他们毕业后无法快速胜任企业的一线工作,这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竞争力的一个冲击。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专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高职学生的培养更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教育背景及今后职业能力的要求。而“项目化教学”这一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调教学过程中的激励和启发效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这种“项目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和研究中去,是一种典型的研究式学习。如让学生进行实验项目设计、实际操作测定、数据整理,以及动手进行论文写作、准备论文的答辩等等,这些过程无一不是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一不是培养学生自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方面,“项目化教学”通过各个综合性项目的独立设计、动手操作,以及最后课程论文的书写、PPT的制作、模拟答辩等,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实验设计、仪器操作、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多方面的专业性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它也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项目进行过程中与他人的合作与分工,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团队协作精神、与人交际的能力,培养他们虚心求教、取长补短的品质;通过项目的开展,提高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应变能力,乃至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利用计算机检索资料、输入文档、处理数据的能力,学习专业外语的能力,最终促进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从而真正为社会输送适合生产第一线的实用人才。

2.“项目化教学”的实践过程

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实践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结合专业特点,探索出了一些经验,为更好地推行这种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践依据。

2.1结合职业能力,合理设计项目。

项目的选择、设计应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2.1.1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我们邀请企业专家进行座谈,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归纳出了“重点职业能力”与“一般职业能力”;在选择项目时,尽量充分考虑这些职业能力的需求,并注意重点能力与一般能力间的比例与层次感。这样的项目经操作后,才能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尽量达到企业的要求,使他们毕业后能尽快熟练上岗。

2.1.2项目安排应循序渐进。

各个项目开展的顺序应从低到高,从简到繁;或是根据项目所覆盖的职业能力,按照从重点到一般的顺序进行。开展项目前,也可先通过专业基础课学习单一指标的测定,使学生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如我们通过生物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先使学生掌握蛋白质、糖类、脂类等物质的测定方法,以及显微镜、分光光度计、培养箱等仪器的使用;在此后的综合项目中,学生对这些物质的测定和相关仪器的使用不再陌生,可自行操作,在原有基础上,学生再学习新指标的测定,或是用新方法测定旧指标,从而掌握了新的技能。

2.1.3项目难易适中,且实验结果明显。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因此,项目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特点。如果设计的项目不容易取得成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他们自信心的培养;反之,如果项目太简单,缺乏一定的挑战性,则不利于维持学习积极性,甚至可能养成散漫的学风。另外,一个项目开展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学生容易呈现“疲态”。

项目完成后,最好能取得显而易见的结果,并可以实物展示。比如从植物中提取分离得到某一有效成分,学生可通过显色反应,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通过各纯化步骤,能得到终产物;又比如利用微生物发酵收获某种物质,学生可观察到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通过除菌等步骤,能得到发酵产物。这些项目都可以使学生充分获得实验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为后续学习增加动力。

此外,项目设计也应结合校内实验室或校外培训基地的现有资源,并考虑经济成本等因素。总之,应尽量设计一些来源易得、成本合理、难度适中、结果显著的项目。

2.1.4项目应与时俱进。

企业、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会随着企业、行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因此,我们既要设计一些包含经典操作方法与技能的项目,也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向学生传授具有一定前沿性的新方法、新技能,深化拓展学生的技能水平。课程项目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应根据当时行业的实际要求,进行补充或更换。为此,教师需要经常与企业沟通交流,随时掌握企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

2.2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开展项目。

2.2.1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项目的开展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提供项目的大体框架和若干参考材料,对具体实验材料、测定方法等不做统一要求,学生可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搜索文献,寻找方法、设计方案和具体的实验步骤,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科学有效地安排实验顺序;教师负责对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把关,指出不足与遗漏。

以“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纯化”这一项目为例,我们让学生自行查找文献,选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的野生植物或中草药;在项目指导中给定一种提取、鉴定、含量测定及分离纯化的方法,学生可根据实验室条件自行选择其他方法,并对有创新的学生给予加分等奖励;学生两人组成一个小组,并且分工合作,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不同小组间选择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有所不同,这样全班做下来的实验结果是不同的。

通过这样的训练,减少了学生对教师、同学的依赖,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提高了文献检索水平,树立了创新精神,充分调动了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大大提高。

2.2.2把理论融合到实践教学中。

“项目化教学”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实践带动理论。项目的开展是一个“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后深化理论,再指导下一次实践”,或“理论与实践并行,再深化理论”的过程。

一个项目可拆分成若干模块,每一模块先以具体活动(实验)引入,然后进行理论升华,再深入下一模块;一个模块中,实验以4~6学时为宜,再结合2学时左右的理论课。理论内容结合实验展开,既要打破传统教学体系的格局,又要具备条理性、逻辑性,不能散、乱。仍以“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纯化”这一项目为例,我们把项目分为提取、鉴定及含量测定、分离纯化这三个模块。通过第一模块的实验,教师归纳总结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通过第二模块实验,学生进一步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鉴定与结构测定;最后,通过分离纯化实验,学生掌握大孔吸附树脂等分离纯化方法。

但是,在项目开展中,教师也应适当对理论知识进行拓展,开阔学生的知识面,避免理论的片面化和局限性。

2.2.3创建“项目化教学”良好氛围。

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创建情景环境,在学生间展开技术比武,提倡竞争机制,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模拟工作环境

为增加项目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成立“生产车间”或是“加工工厂”,通过实验终产品的展示,来衡量“车间”或“工厂”的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评选出“优秀车间”、“优秀工厂”、“优秀员工”。我们发现,这样的情景环境创建,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较为专注,而且组员间配合良好。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又提高了他们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这对于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是非常有帮助的。

2)角色扮演

有些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无法开展实验,为活跃课堂气氛,这些项目的开展可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以本专业的专业英语课为例,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习主动性不高,为此,我们选取了一些贴近生活、又联系专业的项目。项目中的“角色”主要为动物、植物与微生物,我们让学生扮演这些角色,运用已学的专业知识,以讲故事的形式,叙述“角色”的特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生活史等。叙述过程尽量用英语进行,教师可从旁提示。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开始在课前进行预习,并积极查阅英语词典,从“怕英语”转向了能够主动学习英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3通过课程论文总结项目。

由于“项目化教学”一般选取的是综合性项目,仅以实验报告形式,只能分次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无法纵观全局。因此,以课程论文形式总结项目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书写课程论文,学生能够梳理出数据间、模块间的内在联系,从更深的层次、更高的层面对项目结果进行讨论、分析,从而认识到该项目的指导意义、反映的职业能力和理论知识,起到深化项目成果的目的。通过论文的书写,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水平与文献检索能力、应变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性能力,并为毕业论文积累了素材与经验。课程论文在我们专业中的开展与实践,也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

此外,还可结合项目,安排1~2次的专题讨论,这是项目总结的另一种形式,也能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分析归纳、计算机应用等综合职业能力。

3.“项目化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通过教学实践摸索,我们认为在专业中推行“项目化教学”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提高学生独立操作能力。

学生人数较多时,难免会有人存在不动手或少动手等依赖行为,这部分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可能得不到很好的锻炼。为此,可采取这些改进措施:一是要求组员间分工明确,实验内容布置充实,倘若不完成自己的任务就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行,以此促使每位学生认真完成项目;二是把存在偷懒现象或依赖性重的学生搭配成组,甚至是单人一组,迫使他们动手操作;三是缩小实验学生人数,让学生分批分次进行实验,这样可有效监督每位学生,但是受课时、资源等外界条件的限制。

3.2提高学生数据处理及分析能力。

有些学生尽管操作技能熟练,能够顺利完成项目,但却不会分析数据、计算结果;有些则不会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并进行改进。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及时处理数据,并进行自我总结。

教师可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如动手能力欠缺、对实验原理认识不清、仪器操作生疏等,进行记录;实验后,先让学生处理数据、计算结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从中发现学生在数据处理上的不足;再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过程中自身存在的问题,由教师归纳,反馈意见。我们发现,通过自我总结,学生能及时认识问题,加深印象,在下一次实验中可避免重复类似错误,帮助他们更加扎实地掌握各种操作技能。

我们还要求学生准备实验记录本,及时记录实验数据、现象、问题等,这也倡导了一种实验规范,避免学生随意、随处记录实验结果的行为。

3.3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

考核方式分为形成性考试与终结性考试。考核以形成性考试为主,可制定一个表格,把不同项目、模块中的方案设计、文献检索、动手操作、实验室规范、数据处理、实验报告书写、论文写作、答辩等内容,按照不同分值比例汇总到表格中,项目完成后依项给定成绩;再结合学生的作业情况、课堂表现等,得出形成性考试的成绩。终结性考试则采取开卷、闭卷、课程论文等形式,难度应适中。总之,教师应做到对学生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重点在于考核他们的职业能力。

3.4教材改革是必然结果。

“项目化教学”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单元教材。教材的编写打破原有课程体系,以项目的开展为主线,先从实验引入,介绍实验方法、步骤,再结合实验展开理论,如基本概念、理化性质、方法比较、仪器使用、注意事项等,最后可进行知识拓展。教材应充分反映职业能力的要求,具有实用性、指导性、创新性。

总之,“项目化教学”是一种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对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项目化教学”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实践,还需依据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希球,魏绍峰.引入项目教学法.改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10-11.

[2]徐国庆.高职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与设计[J].江苏高教,2006,(6):137-140.

项目成果论文篇3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地理教学;应用

项目式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创新的学习模式,它以教学内容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学生组成项目学习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索项目,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学生在探索项目的同时,理论联系了实践,也锻炼了学生的技巧和能力。本文以“工业的区位选择”为例,尝试让项目式学习进入地理教学。

一、项目课题的选定

项目是针对某个教学内容设计的,应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具有可操作性,能将地理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探索项目的同时理解并拓展课堂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根据项目的特点,笔者在“工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课的教学时,将这节课拓展设计成项目进行学习,理由是:①该节知识与现实世界紧密结合,生活中的地理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②学校附近所在的地区有不少工业园,而且机场的建立促进了航空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都在这里发展,可供学生探究和实践,项目可操作性强。

二、项目式学习的开展

项目式学习的步骤如下:(一)选择项目,确定学习目标教师设计并向学生下达了项目主题——“人和镇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师作为主导者,提出一些完成教学项目的建议,指导学生自学所需要的知识,向学生提供与完成教学项目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材料,并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用到区位的理论知识、实地考察、调查分析等。学生讨论项目有关的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确定项目学习目标。通过对课程标准的研究,确定了本项目的学习目标:人和镇的工业类型;该工业的区位选择;在人和镇设厂的区位优势等。(二)构建项目合作小组,设计活动计划。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一方案,构建项目合作小组,每组6-8人,确定组长、小组成员的角色分配,明确分工。组员分工如下表。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后,教师组织小组成员对项目开展进行讨论,如设计活动计划、制订实施方案和准备工具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大胆地表达出来,包括论证项目实施的条件和方法、制订项目考察的方案和路线、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等。学生在讨论中,加强了对项目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对项目的兴趣和完成项目的信心,并能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设计自己的活动。同时,教师要启发和帮助学生积极探究设计项目活动中要解决的问题。在该项目的讨论中,某一小组设计出一些研究问题和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师引导并鼓励大家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这对该小组顺利完成项目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三)合作探究,实施项目活动。确定项目学生实施方案之后,各小组按照计划进行活动。首先各小组成员自主学习以及小组探讨项目所需运用到的理论知识,然后各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任务开展活动,如实地考察、调查访问、上网查询、下载资料等,最后各小组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绘制数据统计图表,讨论和解决问题,达成项目学习目标。在开展活动期间遇到的困难,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启发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解读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展示和交流学习成果。完成主题研究后,教师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成果,成果可以是研究报告、多媒体演示、档案资料或小论文等。各小组完成自己的项目后,教师安排时间和场所由各小组成员展示其学习成果以及他们在项目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果交流可以是多样的,第1、2、3组把研究成果设计成PPT课件,第4、5、6小组写成小论文,第7、8小组把数据制作成直观的图表,图表下有自己的结论。学生通过展示成果,交流项目学习的艰辛和快乐,体验成功,获得自信。(五)反思与评价。项目完成后,教师提出一些深度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如“你调查的工业类型完整了吗?有没有漏掉的?你考察的工厂工业区位条件分析准确吗?跟书本的理论有矛盾吗?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用了哪些策略?效果如何?有更好的方案吗?”等。项目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穿整个活动过程,包括分阶段对项目的准备、项目活动的开展和完成项目的成果以及学生在项目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的自评和互评。总结性评价对作品的成绩、质量以及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评价阶段,教师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对项目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让学生评价自己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总结自己的体验。正确的思路、好的研究成果、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小组、进步明显的个人等,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错误的做法教师要加以引导和指正,开拓和修正学生的研究思路。

三、开展项目式学习需注意的问题

项目式学习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我们注重的是完成项目的过程以及从中学到的技能和学科素养。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1.项目的选取具有实践性,即将学科知识和现实生活有效结合,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实现理论到实践的飞跃。2.确定项目的学习目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总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小目标,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能给予学生持续研究的信心和动力。3.项目进行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成为活动中的主人,而教师要起引导、协调、监督等作用。如个别后进生,学习能力较差,行为懒惰,不愿意参与项目研究,教师应及时与之交谈并鼓励,或让学习好的学生对后进生给予帮助和纠正;学生偏离主题或任务不明确时对其指导;学生未按时完成时对学生进行督促等。4.在项目学习的指导中,教师应注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特别注意不要吝啬自己赞美的语言,往往一个句赞美的话,一个肯定的眼神,都会给学生莫大的鼓励和信心。

作者:黄沛沾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七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职教论坛,2007(3)

[2]郑.项目教学法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项目成果论文篇4

今年4月25日,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部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哲学社会科学战线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行新的理论创造,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刘云山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觉首先是理论上的自觉,一个国家文化兴盛的基础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我国于1983年建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制度。1984年,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在制定国家“六五”经济发展时期科研规划时关于艺术学科单立门类的决定,经文化部部务会议决议由文化部牵头,成立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职能为:制定全国艺术科学发展规划、课题指南及课题的评审、管理、成果鉴定、验收和推广、优秀成果的评选和奖励等具体组织工作;制定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及有关章程、规定;具体监督、管理和筹措艺术科学研究经费;协调各学科规划组的工作,组织开展有关艺术科学的学术研讨活动;调研全国艺术科学研究现状,组织交流全国艺术科学研究信息。艺术学项目作为国家社科基金三个单列学科之一,是繁荣发展艺术科学、促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体现着国家在文化艺术领域的科研要求与水准。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在中央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广大艺术科研工作者的努力,艺术学科的发展有了长足进展,不仅取得了一批优秀成果,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而且艺术学由一级学科升格为学科门类,学科地位得到了提升,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申报工作得到全国艺术研究工作者积极响应。在申报期限内,共收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的课题2624项,申报量呈迅猛递增之势。经过评审,2012年共有123个项目获得立项。这向我们传达两个信息,一是艺术学研究热情空前高涨,二是竞争异常激烈,每100个申报项目中,仅有不足4项能够获得立项。

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近几年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在全社会以及学术界的影响力不断攀升;而从事艺术学各学科研究的专家学者对该项工作的态度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国家文化发展层面来看,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事业中,其地位和作用也不断凸显。那么,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我们该如何看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近几年的各种有形无形变化,并对其抱有哪些美好的期待?

一、辉煌的历程

来自全国艺术学科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数据显示,从2003年至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经费投入为10090万元,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切块经费突破1000万元,到2012年,达到历史性的2800万元。艺术学项目的平均资助额度,也由2003年的4.5万元,增长至2012年的15万元。

从2003年至2012年,艺术学项目共立项905项。其中,委托项目5项,重点项目61项,一般项目475项,青年项目211项,西部项目106项,另外还包括2003年至2006年立项的自筹经费项目等47项。从研究内容上看,音乐、美术、戏剧、艺术基础理论等传统学科仍以基础研究为主,而艺术文化综合研究、设计、影视等成为应用研究的热门学科。一批以产业、创意、景观、3D、动漫、新媒体、数字化、科技、工艺等为主要研究内容的项目,重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路径和方法,这些项目与以推动艺术学理论创新和学科发展、具有思辨性和长远效应的基础研究课题互为补充,为艺术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2003年至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已取得了包括10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中华艺术通史》《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中国民间美术史》《中国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发展史》《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主题史》《艺术辩证法》《艺术经济原理》《现代文化产业理论与政策研究》《新时期文艺新潮评析》《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全国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对峙与解构:东西方戏剧》《中国电影摄影艺术发展史》《20世纪戏曲音乐发展的多视角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研究》《中国网络文化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现状与发展研究》《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重要成果在内的结项成果366项。这些成果中,总结中华文化艺术悠久历史的基础性研究成果扎实厚重;抢救民族、地域特色鲜明的珍贵文化艺术遗产的综合性研究成果丰富多彩;研究、探讨文化艺术建设中重大现实问题的成果应用价值初步显现。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对策性研究并重,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国家重大项目,由《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中国戏曲志》《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民间谚语集成》《中国曲艺志》构成的10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挖掘、收集、整理和保存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散落民间的丰厚文艺资源。10部民间文艺集成志书共计298卷,约450册、5亿字。此项工作规模之大、动员人数之多、范围之广、普查程度之深,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在世界历史上也从来没有过,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长城”。

项目成果论文篇5

关键词:活动策划;项目化教学;内容组织;课堂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7-0045-02收稿日期:2016-04-26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教改课题“文化活动策划与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实践”(14JY1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蓁(1979―),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与传媒教育。

“文化活动策划与实务”课程是高职院校营销和管理类专业的职业技能课,主要是培养学生活动策划和管理的实践能力。从笔者任教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来看,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下,教学内容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和完备性与实际工作脱离,教学以知识的讲授为主,不适合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高职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不强,难以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过去一年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中,笔者总结了该门课程在进行项目化教学中的具体组织和实施方案,以供参考和讨论。

一、项目化教学的内容组织

从工作流程来看,文化活动的策划与管理可以分为活动的立项、准备、执行和评估四个阶段,在课程设置上也应该给予这四个阶段设计不同的工作项目。鉴于此,我们设计了“模块+项目+任务”的课程架构,根据文化活动策划的工作流程,把本课程分为活动立项、活动准备、活动执行和活动评估四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又划分为若干工作项目,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由具体的项目任务组成,具体来说有11个工作项目22个项目任务,详见表。

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一个典型活动情境中完成文化活动策划与管理的所有流程,强化学生活动策划和管理技能、巩固理论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活动策划工作的连续性、系统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项目化教学的课堂实施

在课堂教学组织上,总体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主体。笔者将课堂教学分成五个步骤实施,下面以第二课程模块中的“项目6:活动宣传”为例,来详细阐述项目化教学的课堂实施过程。

第一步,提出工作项目。根据文化活动策划的工作过程提出工作项目,以及该项目的具体任务,让学生们了解该项目在工作过程中的地位和要求,带着完成项目任务的目标进入下一步的学习。“项目6:活动宣传”是整个工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需要每个项目团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策划方案和赞助商的要求对活动进行宣传策划。该项目包括三项任务:制订宣传计划、制作宣传物料、投放宣传物品,三项任务要按照顺序逐个完成。完成该项目,学生可以掌握活动的宣传要求,提高活动宣传能力。

第二步,知识讲授及示范。教师围绕项目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并通过案例做必要的示范,同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项目6:活动宣传”涉及的知识点包括:活动的宣传阶段和方式、宣传媒体的选择、宣传物料的设计制作、宣传物料的特性和价格、宣传物品投放的技巧和要求等。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学习这些理论知识,主动性更强,学到的知识马上可以应用到项目中,理论与实践不会脱节。

第三步,团队讨论并协作完成项目任务。学生通过团队讨论达成共识后,相互协作完成该项目任务。例如,在“项目6:活动宣传”中,学生团队可以先讨论活动的宣传计划,包括活动分几个阶段进行宣传?采取什么宣传方式?选择哪种宣传媒体?……达成共识后,再根据团队角色进行分工协作,有的写作宣传方案,有的设计宣传物料,有的了解宣传物料的市场价格,还有的投放宣传物品,整个项目团队都为完成这一项目任务分头行动,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四步,项目成果展示。项目任务完成后,团队选派代表进行项目成果的展示及介绍。例如,在“项目6:活动宣传”中,每个团队完成该项目的各项任务后,要将任务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包括活动宣传方案、活动宣传物料以及宣传物品投放的具体安排和实际情况。在此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表达能力,团队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第五步,学习评价。在成果展示后,各项目团队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教师对各个项目团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例如,在“项目6:活动宣传”中,每个团队展示项目成果后,要对各自的宣传效果进行总结和自我评价,教师也对各个团队的宣传方案和方案执行情况一一进行点评,对如何达到最佳活动宣传效果进行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对项目完成过程做一个梳理,更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项目化教学的课堂五步骤,旨在使理论性的活动策划方法融于系统化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实现教学与操作结合,使知识的学习直接转换为岗位工作能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工作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潜移默化地传递职业素质理念。

项目化教学在“文化活动策划与实务”这门课程上的应用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巩固和深化了理论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力促进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课程评价也贯穿于工作项目过程中,真正地考核了学生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范智军,郑向敏大型活动策划与管理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项目成果论文篇6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d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terature search course, proposed project teaching, illustrated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project teaching, and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which are encounter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关键词: 文献检索;项目教学;项目实施

Key words: literature search;project teaching;project implementatio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258-01

0引言

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跟本科院校是不同的,是以“工学结合”为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工作技能为目标的教学。针对这种教学目标,必须有相对应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是从2005年教育部要求全国职业院校推广的教学,以培养高技术型人才,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各职业院校正在逐步应用此教学方法。

1文献检索课程分析

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宗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查找信息、处理信息、研究信息、应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教师按照老的教材讲解每章的理论知识,学生听的云里雾里,考试一张卷子搞定,学生考得一塌糊涂。老师没激情教,学生没兴趣听。开设这门课的目标没有实现,学生等同于没上过课,碰到任何信息需求依然只会用百度、Google搜索,学生应该学会的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没有得到提高。要么淘汰这门课程,要么改革教学方式,后者是明智之选。

2文献检索课程中的项目教学

2.1 项目教学的定义项目教学是以“项目”的形式进行的教学。根据教学内容需求,设计一个个实际工作项目,把教学的具体目标和内容、操作过程、使用的工具与设备、工作环境等寓于其中。其目的是为了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师只负责指导与解答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2.2 文献检索课中项目教学的实施文献检索是介于文科和理科之间的边缘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高职院校对文献检索课程还不够重视,一般都是选修课的形式,老师不重视,学生没兴趣,觉得学了没什么用处,搜索引擎足够了。如何改变这种观念呢?改革教学方法,改变认识观念,提高教学效率。项目教学是顺应时代的选择,下面以实例来说明。

2.2.1 项目教学中的项目设计设计的项目要有新意,学生要感兴趣,难度要适中。根据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可以分科分层次的进行文献检索中的项目的设计,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层次,检索与学生专业相关的知识,以就业技能为目标的项目教学模块;也可以大学生从大一入学到毕业及工作以后生活中实际可能遇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线设计项目,针对性强,目标明确,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

项目教学要以实际问题为基础,由教师提出,学生独立完成,以实施主题为“我国是否应该继续兴建核电站”的辩论会为例。

2.2.2 制定项目计划全班有40个人,按照辩论会的规则,四人一组,五组是正方,五组是反方。分组以后,学生根据自己组的性质,制定相关的计划。

2.2.3 实施项目围绕辩方主题,根据分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各自任务,包括检索辩论赛的一般规则,查看辩论赛的相关视频,增加对辩论赛赛程的理解;利用不同的检索工具和检索方法查找与辩方的主题相关的信息;整理查找到的论据及相关论证支持,便于同组人的参考与梳理;与同组成员交流检索结果,编排辩论程序。

2.2.4 项目成果展示辩论赛开始了,双方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学生们个个精神饱满,跃跃欲试;现场观众反应热烈,掌声不断。

2.2.5 项目成果评价教师针对每组的表现进行讲评,指出各组的优缺点,应注意的事项等。再根据各组的综合表现,个人发挥的情况,材料搜集的是否充分,论据是否充足到位,观众表现是否热烈来评定成绩。

2.3 文献检索课程的项目教学的效果分析经过两个学期的项目教学的试验,发现学生通过做项目,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改善,学生在课堂提问、发言的现象增多;学习效率增强了;考核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通过项目的实现,促进了教师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动力,教师的组织操控能力得到提高,增强了教师教课的激情和成就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2.4 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4.1 项目设计范围、深度、关联度掌控难度较大范围大的项目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很难完成,范围小的项目价值度不高,如同课后提问;难度大的项目学生不愿意去探究,难度小的项目学生又觉得没有可操作性。项目与项目之间、项目与原教材内容之间的衔接关联度、清晰度有待提高。

2.4.2 理论知识的穿插不协调,无法体现项目教学的优势有些项目中涉及理论知识的范围太广,教师觉得都是完成项目的重点有必要讲,空篓子倒米,学生无法完全接受,类似回到了传统教学法的模式。

2.4.3 教师的专业指导水平不均,经验不足教文献检索课程的老师基本来自图书馆,没有接受正规的教育培训,文化专业程度参差不齐。如果涉及到的是学生而非老师熟悉的专业内容,就很难指导学生把项目进行下去。同时,由于项目教学实施时间不长,经验不够,教师对这个教学方法也在摸索中,遇到困难是难免的。

2.4.4 学生的自主性、适应性有待加强学生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增加了学生自学的负担,学生也需要时间来适应现在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吸收专业理论知识。

3结语

文献检索课程中的项目教学还处在摸索阶段,要想上好这门课,教师要能够摆脱传统模式的教学,领会项目教学的精髓;学生要能够提高自主学习的动力,两者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同时,高职院校要更加重视文献检索课程,在各专业各年级分科分层次的开设该课程,才能更好的适应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李英春,忻志海.”项目教学”的试点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9(27):82-84.

[2]刘宇静.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的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0,3(8):104-106.

项目成果论文篇7

 

目前,我国香港地区已有多所大学开设了DBA学位项目,并有部分大学的DBA项目通过了国际认证。我国大陆地区也有部分大学与国外知名大学一起合办DBA项目,如中欧国际管理学院和尼斯大学合作开设的DBA项目;少数大学开办了DBA培训班。这说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对DBA项目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为了使我国从事工商管理教育的工作者对DBA项目有一个初步了解,同时也为我国今后开设DBA项目提供参考,本文对世界三大商学教育认证组织之一的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theAssociationofMBAs,简称AMBA)如何认证DBA项目进行探讨。

 

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于1967年成立,是专门从事MBA质量认证的独立机构,是世界三大商学教育认证组织之一,也是全球最具权威的管理教育认证体系之_。随着DBA项目在部分国家的开设与发展,自2006年起,AMBA开始对DBA项目进行认证,截至2012年6月,英国、荷兰、法国、秘鲁、中国香港等5个国家和地区的8个项目通过了AMBA的认证。接受AMBA认证的学校或DBA项目须具备如下条件:_是在过去3年时间里至少培养出3名DBA;二是如果学校有MBA项目,那么只有在MBA项目获得AMBA认证之后,才能继续进行DBA项目的认证。换言之,经过认证的MBA项目是DBA项目认证的前提条件。不过,如果学校不提供MBA项目,DBA项目的认证在特殊情况下也会被接受。AMBA对DBA项目的认证要求分为两部分:_是对提供DBA项目的学校或学院进行评估;二是对DBA项目本身进行评估。

 

一、DBA学位与EMBA、PhD学位的联系与区别

 

DBA学位与EMBA、PhD学位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从学位层级来看,DBA学位与PhD学位都是博士层次,EMBA则是硕士层次。从培养对象来看,DBA项目与EMBA项目的培养对象都是高级管理人员,他们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也掌握了很多管理技能,希望通过合适的途径怡当地表达出自己在工作中的新发现、新思想,并与更多的人来交流与分享,进而使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理念得到更新与升华,但是DBA项目培养的高级管理人员需要拥有

 

MBA、EMBA或同等硕士学位,EMBA项目培养的高级管理人员仅需要大学专科或专科以上学历;PhD项目的培养对象是能在理论研究或学科发展方面有所创新或贡献的具有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力的人。从培养目标来看,DBA项目的培养目标是使高级管理人员成为“学者型领导”,他们能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管理问题;PhD项目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学者或理论研究人员。正是由于DBA学位与EMBA、PhD有上述区别,AMBA对该学位的认证设定了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二、AMBA协会对学校或学院的认证要求

 

AMBA在对DBA项目进行认证之前,首先要对提供该项目的学校或学院进行评估。一般来讲,接受AMBA认证的学校或学院需要具备如下条件:第一,要有能够清晰表述和定期审核的怡当的理念。该理念能反映学校或学院的优势,并认可研究和研究训练的重要性。第二,具备清晰、可信和连贯的战略,能够真实地反映学校或学院拥有的资源、约束条件及使命。第三,要有清晰的可实现的治理政策。学校或学院的所有成员都能参与发展其治理政策。第四,要有市场合法性、安全的资金保障和制度连续性。第五,要有相对独立的身份,对决策如下事项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如战略发展、教育资源的管理等。第六,从事学校或学院管理的组织要完整而且有效,该组织要有相当大的自治权并能控制机构的未来。第七,要设定明确的目标人群并且对其产品要有不断发展的市场意识,学校或学院要经常听取雇主的意见。第八,顾客导向,关于学校或学院与管理界的关系要有明确的阐述和有效的政策[3]。

 

除了上述要求外,学校或学院必须提供能够培养DBA学生或者是哲学博士或硕士的明确依据。学校还应该在内外部审核中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拥有培养博士水平学生所应具备的相关资源,如图书馆、计算机、高质量的研究设施、商业数据库等。

 

三、AMBA对工商管理博士项目的认证要求

 

什么样的DBA项目才能通过认证?AMBA认为-所学校或学院提供的DBA项目需要在培养目标与结果、教师与学生、课程结构与论文评审、学习模式与学制等方面达到1定的标准才能够通过认证。

 

1.培养目标与结果

 

AMBA从三个方面来界定培养目标和结果:_是预期的培养目标,二是教育结果,即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三是雇主期望DBA毕业生应该达到的水平。

 

DBA项目要培养的是商业领域中“学者型领导”,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第_,有助于跨学科的管理专业实践水平的提高;第二,使研究生具备从事商业管理研究的能力;第三,通过商业管理研究提高学术水平;第四,通过研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等使研究生具备解决真实的、独特的商业问题的能力[3]。

 

就知识和理解力而言,DBA毕业生应该达到如下水平:_是在商业和管理的_个或多个领域中,在深入掌握和理解知识方面达到博士水平;二是具备创造、整合新知识的能力;三是彻底掌握研究设计、研究方法和管理研究方面的知识;四是具备为研究方案和研究结果辩护的能力;五是具备在各种各样的组织环境中工作、改革和管理变革的能力[3]。

 

雇主期望DBA项目的毕业生具备下述能力:一是能带来新的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对解决新出现的商业管理问题产生影响;二是能向专业和非专业的听众展示其学术研究成果;三是能采用创新或创造性的方式解决商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四是能领导组织变革;五是能在各种各样的组织环境中工作[3]。

 

2.教师与学生

 

学校或学院应该为DBA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研究和教学环境,其中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首要条件。要想获得AMBA认证,从事DBA项目教学和论文指导的大部分教师都要拥有博士学位,或者有可靠的研究成果发表和出版记录。教师尤其是论文指导教师的研究水平或研究成果要在国内达到优异水平,部分要在国际上达到优异水平。学校或学院要制定合适的教师发展政策,确保教师能够持续满足高标准。学位论文是衡量DBA学生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准。因此,学校或学院需要为每个DBA学生配备至少两名论文指导教师,这两位教师应该具有优异的研究成果,至少有一名导师有作为哲学博士生或工商管理博士生导师的经历,另一名导师的研究领域必须与DBA学生的研究领域相同。

 

攻读DBA学位的学生必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_是拥有MBA学位或管理领域的硕士学位,或者是持有同等专业资格的人;二是有潜力满足DBA项目的学习与研究要求的成熟的、有经验的管理者。_般来讲,学生在获得MBA学位或同等学力后,至少有5年工作经验才可以攻读DBA学位,特殊情况下,有3年工作经验也会被允许[3]。

 

3.课程结构和论文评审

 

DBA项目的课程结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位论文,二是课程。在攻读DBA学位期间,基于研究而做的学位论文是授予DBA学位的基本条件。该论文不仅要在管理专业实践的提高方面作出贡献,而且应该在理论框架、方法和技术的发展运用等方面作出贡献。该论文要求达到博士水平,并且必须通过口头答辩。答辩委员至少要有两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其中_名必须来自校外。如果论文的写作和陈述用的不是英语,那么必须将其全部翻译成英语,从而使其研究成果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不同学校对论文长度的要求也不相同。例如,英国阿斯顿大学要求论文的字数大约在8万字左右,而我国香港科技大学要求在5万字左右,并要达到能出版的水平。

 

关于课程,研究方法训练课是DBA项目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各种各样的研究方法的运用、研究项目的管理和研究陈述[3]。其他课程由学校或学院决定,这些课程应该达到博士水平。香港科技大学的DBA项目包括8门课程:_门必修课程,商业研究分析与设计;两门核心课程,学生可以从如下三门课程中选择两门:经济计量方法,质的研究方法与咨询;管理研究统计分析;5门选修课,从高级商业战略、高级金融管理、商业决策的方法论、战略供应链和后勤管理、组织行为学的前沿问题、领导力研究前沿等数十门课程中选修5门。此外,还有2次为期4天的研究小组活动[4]。为了拓宽学员的视野,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研究院还邀请了世界_流的学者和企业家开设讲座。

 

4.学习模式与学制

 

DBA项目可以采用多种学习模式,全曰制、非全曰制、远程或开放学习或多种模式相结合。关于学制,一般要求是全曰制3年,非全曰制4年。由于攻读DBA学位的大多是公司或企业等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们既要学习又要兼顾工作,因此,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非全曰制或远程学习模式。

 

如果学生采用远程或开放学习的方式,学校应在如下方面确保学习效果:第_,学生能够方便地使用学校的研究设施和图书馆资源;第二,论文指导教师和教学团队要密切合作;第三,确保学生与指导教师团队之间正式和非正式的互动;第四,确保学生与其他学位项目成员之间的互动;第五,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监管;第六,保证课程传授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质量;第七,确保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和连贯性[3]。

 

四、结论

 

在全球化时代不断变化、复杂的商业环境下,高级管理人才不仅要具备理论素养,更需要具有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能力,工商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正是对此要求的回应。对大学或商学院来说,工商管理博士学位项目的开设有利于巩固大学或学院与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成为大学发展重要关系网的有机组成部分[5]。而这也是世界各国大学开设DBA项目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自1998年批准设立第一个专业博士学位一临床医学博士以来,迄今为止已经设立了5种专业博士学位,分别是临床医学博士、兽医博士、口腔医学博士、教育博士和工程博士,分布在医学、教育学和工学三个学科门类。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该方案制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共分两步走:“到2015年,积极发展硕士层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博士层次专业学位教育,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精神,深入论证,有序推进。……到2020年,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变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基本完善,研究生教育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培养质量明显提高,研究生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满足人民群众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需求”气由此可知,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将迎来

 

1比较与借鉴

 

硕士专业学位和博士专业学位的大发展。

 

项目成果论文篇8

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度人物评选揭晓,王性玉等10名专家、教授榜上有名。

2013年,河南省高校广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积极推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着眼于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潜心研究,奋力攻关,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全省涌现了一大批成果卓著、师德高尚、影响广泛的先进人物。为了进一步激发高校广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投身科研的热情,表彰先进,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举办了这次评选活动。评选活动通过严格初审、网络投票、专家评审,最后10位同志光荣当选。

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号召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要以这10名同志为榜样,瞄准高目标,迈开新步伐,扎实工作,着力攻坚,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王性玉,1963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是河南省第二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术牵头人、河南省优秀教师、“新世纪普通高校工商管理类统编教材”编委会主任,其主要研究方向为风险管理和区域金融。他先后在《管理世界》《中国管理科学》《科研管理》《管理评论》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系列论文50多篇,出版有《期权投资与做市商风险管理》《博弈论和衍生品视角下的供应链信用风险管理》等学术著作8部。王性玉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供应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抵押品替代视角下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农户信号传递、金融抑制及农贷技术设计”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项。

李勇,1976年生,博士、教授,河南大学影视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美国福特汉姆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兼中国新媒介文论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河南省微影协会常务理事;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人文社科类),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近年,李勇致力于媒介文化、批判理论、传播哲学等研究,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博士后特别资助等省部级及以上项目9项。他在《文艺研究》《文学评论》《现代传播》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出版著作4种;获省社科优秀成果、省级教学成果、省优秀博士论文等奖励22项;《人民日报》《文学评论》等报刊就其研究成果刊发过评论文章。

李勇,1976年生,博士、教授,河南大学影视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美国福特汉姆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兼中国新媒介文论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河南省微影协会常务理事;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人文社科类),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近年,李勇致力于媒介文化、批判理论、传播哲学等研究,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博士后特别资助等省部级及以上项目9项。他在《文艺研究》《文学评论》《现代传播》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出版著作4种;获省社科优秀成果、省级教学成果、省优秀博士论文等奖励22项;《人民日报》《文学评论》等报刊就其研究成果刊发过评论文章。

张纪,1971年生,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是洛阳市金融专家委员会委员、洛阳市经济与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006年至今,张纪先后在《中国工业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国际金融研究》《世界经济研究》《上海金融》《国际贸易问题》《现代经济探讨》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独著学术专著1部,参与撰写学术专著6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1项、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其他省部级课题6项。2012年,他的研究报告得到时任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毛万春的高度评价。

傅修海,1976年生,中共党员,2009年获中山大学文艺学博士学位,现任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兼郑州大学教育部公民教育中心研究员。他主要从事中国文艺思想史、20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批评等研究,已出版专著1本,编著3部;先后在《文学评论》《文艺评论》《鲁迅研究月刊》《南方文坛》《甘肃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传播语境下的中国左翼文学现场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瞿秋白与左翼文学的中国化进程》等10余项科研课题;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代表。

樊红敏,1968年生,政治学博士,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政治学与公共事业管理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基层民主建设与农村治理、县域治理与政权建设、廉政建设与腐败治理。在科研上,她注重实地调查,通过扎实的田野工作,在县域治理、农村发展等领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学术影响力。近年,共4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20多篇,有5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其中1项结项鉴定优秀;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主持和参与地方合作课题8项;出版专著2本,合译专著1部;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在社会服务上,她积极参与基层实践创新,接受了《检察日报》等多家媒体采访,为推动社会发展发挥了一个学者应有的作用。

樊红敏,1968年生,政治学博士,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政治学与公共事业管理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基层民主建设与农村治理、县域治理与政权建设、廉政建设与腐败治理。在科研上,她注重实地调查,通过扎实的田野工作,在县域治理、农村发展等领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学术影响力。近年,共4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20多篇,有5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其中1项结项鉴定优秀;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主持和参与地方合作课题8项;出版专著2本,合译专著1部;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在社会服务上,她积极参与基层实践创新,接受了《检察日报》等多家媒体采访,为推动社会发展发挥了一个学者应有的作用。

魏鸿雁,1966年生,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先后在《文学遗产》《中州学刊》等专业学术刊物上20余篇。他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汉代小说文献与汉代文化研究”,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资助项目――“许文忠公集注评”、省社科联课题――“郑卫之风与中原文化源流探究”等,还参与“蒋捷《竹山词》校注”等科研课题4项。出版《汉代小说文献与汉代文化研究》《佛玄哲理诗艺术研究》等2部学术专著。其中,国家社科成果对汉代小说的系统研究,弥补了小说史研究上的不足,对完善早期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士祥,1974年生,文学博士,现任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是河南省教学标兵、省青年骨干教师、教育部国家视频公开课主讲教师。他曾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博士后教育部特别资助项目1项、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1项、省社科项目1项;出版著作7部。在《文学遗产》等学术刊物发表文章36篇,代表著作有《唐代诗赋研究》《考场风云》。获省社科一等奖1次、三等奖1次,省教育厅社科特等奖1次、二等奖3次。王士祥任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河南电视台《传承》栏目嘉宾、河南电视台《经典少年》栏目专家评委、省干部自主选学国学专题主讲教师。河南电视台、《大河报》、《东方今报》等媒体多次对其进行过专题报道。

上一篇:自然环境论文范文 下一篇:环境保护征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