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20 00:31:27

海洋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篇1

关键词:海洋经济

论文正文:

海洋经济渔业补贴问题及对策

一、中国渔业补贴的现状与基本框架

1.中国渔业补贴的现状。

中国渔业补贴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政府的财政支持,增加渔民收入,改善渔民生活,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渔业的健康、持续发展。21世纪以来,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进行补充修正,并已出台《渔业发展计划》、《优势出口水产品养殖区域发展规划》和《中国中长期渔业科技发展规划》等法案,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国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向前迈进。与此同时,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对渔业的扶持和投资力度不断加大,1999年中央政府对渔业的财政投入为2.06亿元,2000年为3.16亿元,2001年为4.44亿元,2002年增加到10.67亿元,2003年超过12亿元,2004年达到12.6亿元,2005年为10.8亿元。20022008年中央财政专项用于支持渔业的财政资金达273.15亿元,其中2008年131.8亿元,比2002年增加121.13亿元。2010年仅农业部渔业局归口管理的基建投资和财政资金就达15.52亿元,比上年增长26.7%,重点加强了水产良种繁育、病害防治、水产品质量管理、渔业资源养护、水产科研、渔港和渔业安全、渔业执法装备体系建设和渔业柴油补贴等行业发展瓶颈领域的支持力度,为行业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中国渔业补贴的基本框架。

中国渔业补贴的主体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一级以行业管理部门农业部(渔业局)为主,其他包括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从各自的管辖领域出发作为补充,形成中央一级多层次、多领域的渔业补贴主体体系。与中央一级相同,地方各级也形成了以农业(海洋渔业)厅局为主,其他部门配合的渔业补贴主体体系。除了以上中央和地方政府各级行政部门外,中国渔业补贴的主体还包括诸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渔业协会等具有政府背景的公共服务机构。

中国渔业补贴内容多、覆盖面广,根据调查,中国浙江、福建等省份渔业补贴内容大约有十八种:

①(1)渔船燃油免税或差价补贴

;(2)政府转移支付税收;

(3)减收捕捞渔民各类渔业费;

(4)渔业企业技改,新产品开发贷款贴息;

(5)渔船或捕捞许可证的赎回补贴

;(6)捕捞渔民转产专业补贴;

(7)渔民的教育培训和渔业科技推广投资

(8)远洋渔业开发新渔场补贴;

(9)渔业管理补贴;

(10)用于养殖业的科研或品种改良的资金补贴

(11)检疫,防疫及质量控制补贴;

(12)开拓国际市场或走出去办企业的前期补贴;

(13)发展水产养殖业的补贴;

(14)渔港建设补贴;

(15)海洋渔业开发和科研补贴;

(16)养殖贷款补贴;

(17)水产品龙头企业贷款贴息;

(18)远洋自捕鱼进口免税补贴。

从全国范围来看,还有一些其他的补贴,如渔船折旧补贴,但总的来说,这十八种补贴已基本包含中国现存渔业补贴的主要内容。

二、公共财政补贴的理论阐述

1.公共财政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已经积累起了不少矛盾和问题,其中区域经济增长差距日益扩大,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中,政府行为具有突出作用。财政支出作为政府行为的重要内容,体现着财政职能的基本内涵,全面直接地反映财政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政府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从1990年开始,到目前为止基本形成了两大结论:一是政府支出活动的替代效应,即财政支出的挤出效应;二是财政支出的互补效应,即强调财政支出会促进经济增长。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一方面体现在通过增加社会性支出来扩大国内需求,其中社会性支出主要是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只有解决好居民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让其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更加有效地增加消费需求。所以,公共财政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公共财政与海洋经济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海洋经济以两位数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国民经济增长。同期,世界海洋经济发展步入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在众多沿海国家和地区,海洋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现代海洋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港口物流业、滨海旅游业等。不难发现,要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还是对海洋性产业发展的政策倾斜支持,都需要政府公共财政发挥其作用。

3.海洋渔业补贴的理论阐述。

当前,对渔业补贴下一个各方均能接受的定义是很难的。事实上,基于不同自身利益的考虑,包括世界粮农组织、经合组织、世界银行等在内的机构纷纷对渔业补贴的定义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有关渔业补贴的研究中,补贴(subsidies)、财政支持(financialsup-port)、经济援助(economicassistance/aid)和政府财政转移(governmentfinancialtransfers)是四个最为常用的术语,均指政府向渔业行业提供支付。因此,在本文中笔者把渔业补贴定义为政府为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渔业的生产、加工、科研以及保障渔民的切身利益而给予企业或个人直接或间接的财政支持。过渡的捕捞所导致的渔业资源日益枯竭以及无序竞争引起的渔业生产效益的下滑,使各国政府认识到渔业补贴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发展海洋经济,做好对渔业的公共财政支持不容忽视。

三、当前中国渔业补贴政策的局限性以舟山市为例

为推动渔业健康持续发展,根据中国渔业补贴的基本框架,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浙江省舟山市已推出了一系列渔业补贴政策。当前舟山市主要的渔业补贴政策包括渔船柴油涨价补贴、减船补助、渔民转产转业项目补贴、渔民失海补贴等。舟山市渔业补贴政策的实施,对稳定渔业生产,保障海产品正常供给,解决渔民生产生活出路问题,推广渔业新产品、新技术,发展远洋渔业等方面都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渔业补贴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补贴覆盖面不广,政策落实与预期有差距。

舟山市渔业补贴政策的预期目的是为了促进渔业这个弱势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维护舟山广大渔民的利益,从而保障舟山海洋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然而,政策出台后,却有很大一批渔民没有享受到福利。一方面是由于补贴政策覆盖面不够广泛,忽略了部分渔民的需求。比如柴油补贴《补助办法》第4条指出:本办法所称的补助对象,即渔业生产者,包括依法从事国内海洋捕捞、远洋渔业、内陆捕捞及水产养殖并使用机动渔船的渔民和渔业企业。该政策要求只有渔用柴油购买(消费)者才能享受补贴,大大缩小了政策辐射的范围,使得大量基层未拥有股份的渔民无法享受到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广大渔民对补贴政策了解不多。基层渔民大多不会主动去了解政策变动趋势,大多数渔民都是从亲戚朋友中听说补贴政策,但对具体的补助办法并没有足够的了解。

2.补贴结构不合理,弱势群体利益没有得到充分保障。

渔业补贴政策是为了提供发展海洋经济的长足动力,而发展海洋经济的一大目的是提高舟山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然而补贴政策不尽合理的结构使得大量弱势渔民利益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反而是一些渔业中的富人拿到了大部分的补助。如,油补政策主要补助的是承担油钱不断上涨压力的船老大,使得这些富人享受到大部分国家补助,这与该政策惠及最广大渔民的切身利益的初衷有所偏差。渔业补助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也的确维护了一些从事渔业工作的群体,但是仍没有实现利益的最优分配,补贴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不容忽视。

3.部分补贴政策与环保要求相悖。

补贴政策有助于推动海洋渔业的发展,不过这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环境问题。舟山目前在海洋捕捞上实行了以渔船主机功率为基础,不同作业相对油耗作为标准的系数的设定依据,表面看上去公平合理,其实存在功率大、用油多、多补贴的政策弊病。导致对破坏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作业渔船多补贴,而资源杀伤力较小的作业渔船反而少补,渔业补贴政策作为一项公共财政政策,目的之一是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立海洋环境友好型舟山,可见部分补贴政策与此初衷相悖。

4.补贴管理不完善,存在骗取补贴金现象。

作为公共财政政策,政府推出渔业贴补目的在于一定程度上提高渔民收入,增加当地消费需求,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确对一些渔民来说,补贴金已经成为一项不小的收入,比如一艘200马力的小型船舶一年就可得到20万元的柴油补助,而像一些马力更大的船舶一般可获得50万元~60万元的补助。然而恰是这不薄的利益诱惑导致违规套取国家补贴现象时有发生,如,一年不出海的渔船蒙混支取补贴,空证、无船的渔民套取补贴等等。舟山渔业补贴政策实施的时间不长,相应的补贴管理能力尚未达到政策的要求,这也是舟山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四、渔业补贴政策完善的建议

1.扩大补助范围,加大宣传力度。当

前中国的渔业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渔民的利益,然而这种保障并没有普遍惠及渔民,因此扩大渔业补助的范围是当务之急。一方面,渔业补贴的对象不应只包括股东渔民,而是要兼顾雇工渔民的利益,让更多的补助金流向这些弱势的雇工群体。另一方面,为了切实使得更多符合要求的渔民拿到补助金,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派出专门人员向渔民深入介绍补贴制度,并建立灵活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将渔民对补贴政策的建议反映给相关部门,以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只有扩大补助范围,才能提高渔民的整体消费水平,改善渔民生活并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

2.完善补助结构,实现利益的最优分配。

在渔业发展过程中,海洋捕捞股份合作制的资金股逐步被少数人掌握,原来的全体船员股份合作制已变成少数船员股份合作制,这样的制度拉大了船员之间的差距。而如今的补助结构恰恰与这样的制度挂钩,补助金大部分流向了少数船员股份合作制中的富有成员,忽略了大量没有股份的弱势成员。因此要形成合理的补助结构,政府应该转变挂钩模式,或者为弱势渔民提供更多更全面的补助,使得资源合理流向需要人群,缩小渔民之间的差距,以符合公共财政政策的要求,推动当地海洋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3.采取补贴限制,合理保护环境。

政府的渔业补贴政策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兼顾环境保护。针对当前渔业补贴中所存在的对破坏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作业渔船多补贴,而资源杀伤力较小的作业渔船反而少补的现象,政府应做出相应的限制,减少大排量的渔船,缓解环境压力。此外,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政府应尽快建立伏休渔民生活补贴制度,深化伏季休渔制度,确定合理的伏休时间和补贴率,从而在兼顾环境的同时保障渔民的基本利益,使得当地的经济社会能够长远健康发展。

4.提高补贴管理能力,落实补贴规范发放。

海洋经济论文篇2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发现只有遵循生态原则的经济才是可持续的,因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探索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生态经济模式。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平台,与人类经济活动相叠加而耦合成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而海洋生态经济则是在海洋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通过挖掘海洋资源潜力来建设的海洋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海洋产业经济。

1.1天津市发展海洋生态经济拥有难得的发展机遇

发展海洋生态经济,拥有国家的政策支持,与环渤海区域发展战略相一致。一方面,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海洋经济,为天津海洋生态经济发展创造了难得机遇。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海洋强国。国家海洋局指出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和依法用海,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提高海洋生态承载力,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海洋工作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天津海洋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加快实施,环渤海经济圈迅速崛起,对于天津来说,要充分发挥环渤海中心城市的作用,辐射和带动周边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全力构筑现代海上丝绸之路,这些都为天津海洋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了空前的机遇。

1.2天津市发展海洋生态经济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近年来,天津在探索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全面发展海洋生态经济奠定了基础。例如,在汉沽建立了以北疆电厂为代表的国家循环经济试点,打造了集海水冷却、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海水化学资源提取、废物再利用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实现“五位一体”的良性循环,真正将海水“吃干榨净”。其中,一期和二期工程分别采取摊晒制盐和工厂化真空制盐的方式进行,对浓海水进行综合利用,在有效避免浓海水直接排海而造成生态破坏的同时,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另如,天津临港经济区作为部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建设按照远近结合、长短结合原则,集约节约利用岸线资源,形成了产业聚集,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建设,目前已建成了具有生态修复和污水处理功能的临港生态湿地公园,据统计每天可对1.75×104t污水进行生态净化,并将其全部作为景观用水,实现了污水“零”排放。

2天津市发展海洋生态经济的主要路径

进入21世纪,随着海洋开发热潮的不断掀起,作为沿海超大型城市的天津,也在不断探寻海洋经济发展的捷径,坚持海洋开发与保护并重,协调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由此可见,在天津海洋经济发展中引入生态模式,已是大势所趋。按照海岸带不同区域,有针对性地打造特色鲜明的海洋生态经济体系。

2.1在潮下带———浅海区域发展海洋生态经济

在潮下带———浅海区域发展的海洋产业,主要有海水增养殖业、海洋捕捞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其生态经济模式主要体现在这三个产业各自内部的节能减排方面。例如海水增养殖业的生态经济模式,其本质是遵循生态学原理,利用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共生关系,形成鱼虾贝藻立体多元养殖体系,目的是增加有益成分,减少物质残留,减少海水污染,目前主要有贝藻套养、轮养、循环水养殖、立体化养殖等模式。同时,积极研究高效、低污染的规模化养殖模式,推广无公害养殖,包括养殖水域水质监测,养殖生物疫病测报防治,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和技术服务网络建设等,降低养殖的技术风险。此外,以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为方向,适时建立沿海养殖基地、海水产品开发基地等平台,促进海水养殖业向基地化、规模化发展。

2.2在潮间带区域发展海洋生态经济

在潮间带区域发展的海洋产业,主要有海洋盐业、滨海旅游业、海水利用业,其中循环产业链主要有海水综合利用产业链条。一直以来,天津是我国水资源较为短缺的沿海城市之一,近年来随着沿海大开发战略的加快实施,临海工业用水量进一步加大,进而造成淡水紧缺的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应提高海水利用率,特别是在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增大海水利用量。近年来在电厂中,天津市广泛采用了热电联产方式,已经有了较大突破,首先利用海水作为直流冷却用水,尔后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并将淡化水用于供热,同时还可将淡化后的浓海水进行制盐,进而提取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延伸了产业链,由此构建了高效的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循环链,与传统热电分产相比,此产业链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形成了一种高效的生产方式。

2.3在潮上带———陆地区域发展海洋生态经济

在潮上带———陆地区域发展的海洋产业,主要有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它们均是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产业,且地处沿海地区,致使废水、废气、废渣的产生严重威胁着海岸带生态系统。因此,对于此地区的产业,要发展生态经济模式,关键在于控制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提高对废弃物的利用率,由于产业链条较长,可通过生态工业园区模式发展,重点建设废物代谢链条,在产业内部、产业之间建立有机联系;二是,要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首先是从源头上降低废弃物的产生量,通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大力开展清洁生产,同时要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有效降低废弃物产生的可能性。总体看,要从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等多方面入手,着力打造海洋生态经济产业链。

3结语

总之,天津应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统筹海洋开发强度与利用时序,强化海洋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探索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模式,推进海洋产业的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确保天津海洋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真正打造基于生态理念的海洋经济发展体系,为促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全面提升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保驾护航。

海洋经济论文篇3

关键词:海洋经济;学科体系;创新

本文得到海南大学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计划项目(HDZHSL2013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73066、71563008、41361029)、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7260)、海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Hnky2015-11)资助。

F124

一、海洋经济学科基本定位

海洋经济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既属于海洋基础理论经济学范畴,也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它是在理论经济学基本原理上应用于海洋经济活动实践,同时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理论抽象,揭示客观规律,并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的保护服务的综合性基础学科。根据海洋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以现代经济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现代海洋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海洋经济学科的微观研究。海洋经济微观层面,旨在揭示某区域某海洋产业背景下具有一般性的微观主体经济行为及其交互特征。因此,海洋经济学微观层面主要是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研究海洋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包括:微观海洋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海洋产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海洋资源的产权分析与制度设计;海洋资源的有效配置等。

2.海洋经济学科的中观研究。海洋资源开发总是表现为产业形式和空间状态,因此,海洋经济发展状态必须要从海洋产业及其空间布局来描述。海洋经济中观层面作为联系海洋宏观、微观经济的中间形态,从产业角度看主要研究不同海洋产业的总量特征、各产业细类之间的关联和产业经济管理及政策基本模式;从区域角度看主要研究反映一国涉海区域的总量特征、各区域单元之关联和涉海区域经济管理与政策基本模式。

3.海洋济学科的宏观研究。海洋宏观层面旨在从整体角度考察一国海洋经济的聚合特征与政策模式,它侧重从总量(而非结构)角度研讨一国海洋经济总体增长与发展议题,其内在的局部性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机制可在中观层次得到解释,其个体行为机理可由微观部分予以说明。因此,海洋经济学宏观层面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是海洋宏观经济的总量分析。海洋宏观经济学的海洋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主要是对海洋经济活动的总量进行分析,探求海洋经济总量供给与总量需求的均衡。尤其是要研究海洋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构建海洋经济核算体系。其次是海洋经济政策与海洋经济管理。海洋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理论研究提出相应的海洋政策主张,以确保海洋经济稳定增长。其中研究政府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尤为重要。

4.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引入海洋经济学科的理论框架中,是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范围内的肯定和实施。海洋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海洋资源的协调一致,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包括:海洋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的交互作用;海洋生态系统的价值理论;海洋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价值的实现及补偿问题;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

二、海洋经济学科的基本特性

海洋经济学科具有如下特性:

1.区域性。海洋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不是单一部门经济,而是以海洋这一自然地理单元为基础的一切活动,因此,海洋经济学不单是一门区域经济学、资源经济学或环境经济学。

2.综合性或称边缘性和交叉性。海洋经济学科是在多学科整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涉及经济学、海洋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地理学、管理学、环境学、科学学、技术学、工程学、生物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

3.社会性。海洋经济学科虽然较多地涉及海洋学、地理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等自然科学,但在主体上仍然属于社会科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的科学。

4.应用性。海洋经济学科虽然也有理论层面的内容,但其大多数内容本质上是应用性的,是直接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海洋而服务的。

总之,海洋经济学科研究离不开海洋自然科学。海洋经济学科与一般经济学不同,她必须以海洋自然科学为基础。近半个世纪来海洋经济学走得不远,研究问题不深厚不系统,与忽视海洋自然科学而注重纯社会科学有很大关系。如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大量液态水的星球,而海洋是连接地球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纽带,是地球上最广阔的自然地理区域,是地球上生命诞生和繁衍的地方,是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海洋辽阔的空间适合人类发展的空间需要,对人类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如可在海上围造新的陆地,解决建设城镇、机场、工厂和家耕等用地;可在海上进行工程建设,减少陆上用地,建设水下仓库,水下公园和海底隧道以及水上建筑群等。只有从海洋在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才能从总体上把握海洋与人类的相互关系。

三、海洋经济学科的未来发展前景

在世界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新一轮海洋竞争最重要的领域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是科技进步。在新经济条件下,现代海洋勘探、开发技术融合了现代各方面的高技术、新技术,成为知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综合性社会经济活动。谁能最早、最好地开发利用海洋,谁就能获得最大效用。20世纪80年代来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海洋发展规划,提出优先发展海洋高新技术战略。海洋高科技在海洋石油、天然气以及其它矿产开采、海水养殖、海水淡化、海洋交通运输、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利用、海洋空间利用和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成为推动海洋产业群和海洋经济支柱不断发展和扩大的重要力量。

烟波浩瀚的海洋蕴藏着极为丰富自然资源,海洋能提供60%左右的水产品,20%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气,约20%的原盐以及足够多的金属矿产资源。在动物中有鱼类2.5万种,是人类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主体。据测算,世界海洋鱼类年生产量估计值为6亿吨(鲜重),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其每年最大持续渔获量估计为2.5亿吨。海洋中的矿物资源十分丰富。据估计,世界各大洋的锰结核矿总储量可达3万亿吨左右。这种锰结核矿含有多种稀有金属元素,可供人类使用2.5亿年。海洋石油资源的含量约750亿-1350亿吨左右,如将天然气计算在内含量会更大。海滨砂矿和海底煤炭等也极其丰富。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是发展海洋经济的物质基础。

地球上的陆地是相互分离的,海洋是相互连通的,因此海洋是全球的通道,陆地只是大海中的“岛屿”。海洋为人类相互交往和济贸易提供最方便有效的天然通道,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最经济便捷的海上交通运输途径。人类利用舟楫漂洋过海进行交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各国人民为了促进彼此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克服无数艰难险阻,通过海洋进行交往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如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前后6次渡海,历时11年才取得成功,成为中日交往史上的佳话。马可・波罗来中国也曾利用过海洋。海洋运输具有承载大、运费低的特点。现在省际之间、国家之间的各类物资转运主要靠海洋。海运业繁荣还带动了港口建设、沿海城市发展和陆路交通、工农业生产、商业贸易、财政金融、旅游服务和国际交流等一系列社会经济的发展。

海洋是实施国家政治和军事战略的基本领域。世界战略格局及地区形势的变化,使各国对海洋资源的争夺日益加剧。强大的海上政治和军事力量,是保证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几百年前,海洋就是殖民主义激烈角逐的场所。由于海洋是连续不断的水体,航线众多,回旋余地大,又可通过不受任何国家的公海直接到达各大陆和许多地区,所以历来被视为军事战略的重要区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60多年里,地区和局部范围的冲突不断,海洋军事力量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如朝鲜战争期间,美国主要由海上向朝鲜运送军事物资和人员。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为争夺阿根廷邻近的马尔维纳斯岛及其海域油气资源而爆发的“马岛之战”,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的战争,都充分显示了在现代国际冲突中,海洋军事力量及其战略的突出地位,以及海洋在国家安全及至整个国际政治斗争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海洋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和体系。海洋文化特别是海洋意识,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关键,也是关于海洋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理性认识。作为一种社会观念形态,海洋文化的确立,对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决定性影响。地中海人较早走向海洋,创造了海洋文明,使地中海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英国是一个岛国,海上力量发展较早,英国人的海洋文化历史也较悠久,英语在全球流行成为英国海洋文化的成功范例。世界文明发展趋势是海洋文化的发展伴随海洋意识的增强,认识海洋,开发和利用海洋,可以创造了辉煌的海洋文明,包括航海、海战、海洋哲学、海洋文学艺术、海洋宗教和海洋风俗等方面的丰富内容。

参考文献:

[1]陈万灵,徐质斌,张庆霖.海洋经济研究生教育的兴起与发展[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7,05:110-113.

[2]程娜.可持续发展视阈下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

[3]孙智宇.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辽宁师范大学,2007.

[4]韩增林,狄乾斌.我国区域海洋经济地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海洋经济,2011,02:12-19.

海洋经济论文篇4

关键词:城市营销;4PS理论;海洋文化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0-0050-02

城市营销学,是地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城市科学、产业经济学、营销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其核心就是将城市的各种资源以及所提供的公共产业或者服务以现代市场营销丰富地向购买者兜售。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城市文化发展对经济和社会都有积极贡献。经济贡献包括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可刺激消费、增加GDP,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联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社会贡献包括更新民众文化观念、提高民众素质、形成特色文化地区、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提升城市形象和影响力。

随着城市营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城市营销不只限于经济方面,也涉及诸如环境保护、地区形象建设、公共利益等内容。城市营销的内涵在于满足全方位的顾客需求,这就要求对城市营销的理解和研究不能只局限于经济范畴,为使城市营销持久高效,应充分意识到营销中的文化要素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注重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让城市营销的对象(居民、投资者、旅游者、企业等)在获得城市产品和城市服务的同时,还能获得精神层面上的满足,从而树立起城市优秀的积极的正面形象。

大连市三面环海,是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城市,有着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海洋文化是大连这座海滨城市的特色文化。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和体系,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调整人与海洋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度、衣食住行、民间习俗和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从2003年开始,“打造文化大连”成为大连独有的城市文化品牌。大连要充分挖掘海洋文化资源,寻觅城市精神的文化内涵,努力建设开放型、国际型、合作型的海洋文化,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建设。

虽然对于城市营销的理论框架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但是,综合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城市营销的理论框架已经初显雏形。本文将使用4PS理论即产品策略、渠道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进行展开,系统研究城市营销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1 海洋文化产品策略

海洋文化产品是海洋文化供应者提供给消费者的海洋有关的产品或服务,按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可分为经营性和公益性文化产品。按产品属性可分为物态文化品,如海洋工艺品、玩具、服饰等;服务文化品,如广告、咨询、娱乐等;活动文化品如社区活动、运动比赛等;内容文化品如电影、书籍等;文化设施包括承载各种海洋文化品的场所和设施,包括剧院、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体育场所。这些涉海产品在要在文化发展的导向和宏观规划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 海洋文化渠道策略

主要做好海洋文化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首先,要努力争取各方面对海洋文化产业的扶持,支持和鼓励社会投资。要积极吸引国内外各类海洋文化建设专家和人才,整合本市涉海人才资源。要打造好有鲜明海洋文化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产品,同时也要抓好海洋文化理论研究和系列文化活动。要重组和调整海洋文化产业结构,创新和开发海洋文化新产品与新服务,大力发展具有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海洋支柱产业,使海洋文化产业成为大连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3 海洋文化价格策略

Burgess通过对英国地方政府和企业广告材料的统计分析,发现所有广告都竭力强调的两点城市形象:一是经济优势。区位和商业优势、可靠的劳动力、廉价的租金和政府政策提供的金融诱导以及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意向等,都是宣传材料中竭力渲染的内容。二是生活质量。地区生活质量是通过一个地区的景观环境形象、人民和文化遗产方面的内容来反映。根据城市形象形成的规律,可以通过文化编码的方式策划出富有吸引力的良好城市价格定位。以此吸引目标群体,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4 海洋文化促销策略

第一种是利用广告进行宣传。首先是通过新闻媒体如电视、广播等影视手段做广告。其次是通过城市指南、宣传册、互联网页和期刊杂志上的广告进行宣传。西方城市广泛地开展着城市形象运动。他们通过新闻宣传媒体制作大量的广告,精心设计并印发宣传册子,竭力宣传自己具有某个大区域的地理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区位。

第二种手段是利用重大事件制造轰动效应。通过重大事件,如全运会、足球锦标赛等重大体育赛事,涉海博览会、海洋有关国际会议,文化活动如海洋文化节、沙滩艺术节、大连国际服装节、电影节等,以及各种节日和贸易集市等进行宣传、交流。在宣传活动中,要强调大连城市的生活质量和浓厚的海洋文化,如城市狂欢节、沙滩盘球赛等体育赛事等。这些宣传手段对扩大海洋文化的宣传,提高城市的整体知名度,增强城市对外部投资的吸引力,吸引人们前往旅游观光,切身了解城市、体验城市,从而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第三种是提升城市生活和生产环境,塑造滨海现代城市景观,满足人们对生产和生活条件和环境的要求,建设一个适宜居家生活、企业发展、商务活动和旅游的海滨可持续城市。城市景观例如沙滩建设,海之韵广场和港湾桥等有海洋特色的景观修建等既可以被看作是大连城市形象重塑的一种体现。在海洋文化的建设中,城市景观起关键性作用。

总之,要重新审视、科学论证大连市海洋文化资源前景。大连是因海而生的,从产生之初就受到海洋文化的滋养,具有明显的海洋文化特色。就文化而言,大连文化是以齐鲁、东北、俄国、日本等文化为底蕴的复合型文化,彰显着海洋文化的多元化特征。海洋文化正是大连城市文化的灵魂所在。要打造好海洋文化,要充分挖掘、整理城市海洋文化的脉络,应用市场经济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些海洋文化资源,根据大连城市历史发展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区域经济环境等特质,通过系统分析、科学论证,对大连市的特质海洋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形成新的城市文化特色和海洋文化的新亮点。同时,只有创新观念,才能切实增强海洋文化的发展活力。大连市应从城市战略发展的高度,树立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的观念,无社会各界,都要立足岗位和实际求创新,力争将大连建成以“中外海洋文化交流的窗口、现代海洋文化人才荟萃的中心、海洋文化艺术精品的基地、海洋文化产品交易的市场”为主要内涵的国际海洋文化名城。

参考文献

[1]白长虹.从城市营销到城市文化发展[J].天津社会科学,2008,(2):80-84.

[2]郭国庆,刘彦平.城市营销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启示[C].JMS中国营销科学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04.

[3]沃纳·赫希.城市经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210-231.

海洋经济论文篇5

    【关键词】海洋经济;管理体制;演化机制;演化博弈论

    引言

    自2003年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一万亿元(10077.71亿元)大关以来,我国海洋经济迅猛发展,2003年—2008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长率基本稳定在8%-10%的水平上,且每年均高于同年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海洋经济作为一个复杂的经济体,其管理体制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建国以来,海洋经济曲折中前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海洋经济管理体制也几经变迁而日趋完善。由建国初期分散的行业管理体制,逐步走上统一管理的轨道,最终形成现今以“条块”结合为特色的海洋经济综合管理体制。深入分析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变迁历程,不难发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策的规划与指导积极推动着海洋经济的体制优化。但究其本质,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演化是受自身发展规律约束的,政策在海洋经济管理体制演化的整个过程中只是起到加速或减缓的作用。

    国内外学者在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研究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1)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类型。自然条件、政治制度以及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各国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类型的不同。国内外学者基本将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分为三种类型:分散型、集中型以及分散与集中结合型。(2)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发展历程及现状研究。一类学者从整体出发,将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变迁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行业分散管理阶段——初步统一阶段——以“条块”为特征的综合管理阶段。另一类学者则从具体产业出发,分门别类地研究各海洋产业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与现状。(3)深化改革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路径措施研究。诸多学者从管理学、生态学、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多个角度出发提出深化改革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路径与措施,认为我国海洋经济必须走综合管理的道路,行业管理与区域管理二者缺一不可。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在研究海洋经济管理体制时,着力点多集中其历史沿革、现行体制的“好坏”以及改良的路径与措施等方面,尽管也有少数学者试图从历史学的角度探讨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变迁历程,但分析结果多停留理论层面,并未从体制形成的根源出发探讨体制变迁的内在机制。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突破方法上的单一性,从演化博弈论的角度出发,找出影响其变迁的主要因素,深层次剖析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变迁的机理,探索其演化的内在规律。

    一、海洋经济管理体制演化博弈模型

    (一)演化博弈模型

    演化博弈论是建立在传统博弈论基础之上,假设参与人是有限理性的条件下,将动态的重复的策略调整融入到传统的博弈理论之中而发展起来的,用来分析生物、社会、经济等一系列活动变迁行为的一套新的理论。演化博弈论的思想最早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理论渊源来自于两个方面:演化理论与博弈理论。它突破了传统博弈论关于参与者完全理性的假设,认为参与者是有限理性的,参与者通过对历史的分析来决定下一步的策略。演化博弈论虽然是建立在传统博弈的基础上,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演化”。演化博弈论包含两个基本概念:演化稳定策略(ESS)和复制者动态(RD)。这一对基本概念共同构成了演化博弈理论的两大基石。

    (二)海洋经济管理体制演化博弈模型

    海洋经济管理中有众多的参与者,根据具体实施主体,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中央、地方政府以及各海洋产业。其中,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海洋经济管理工作实施的基本单位。海洋产业发展需要合适的海洋经济管理体制作为支撑,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协调的矛盾也推动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变迁。本文中将各海洋产业作为演化博弈模型的主要参与者,旨在通过分析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博弈来透视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变迁机制。

    1、模型假设

    (1)海洋经济活动中的参与者是有限理性的。

    (2)每个参与者都有两个选择策略:“独立”、“联合”。

    模型中参数设置如下:A、B分别为海洋经济中任意两个有关联关系的海洋产业;S为可能的策略集,S={“独立”,“联合”};p、q分别为参与者A、B选择“独立”策略的概率;λ为海洋产业选择独立发展导致产业间矛盾产生的损失值;α为海洋产业加入产业组后由于法律法规、活动空间以及其他方面的限制导致自身能力无法尽情施展而导致的损失率;β为该海洋产业与相关产业组的关联度,关联度越高,协同效应越高;这里假定α、β值为既定的。

    2、模型构建

    下面我们对博弈双方的收益情况进行分析:(1)当A、B都采取“独立”策略时,两部门获得正常收益的同时,承担由于活动交叉导致矛盾产生而造成的损失值λ;(2)当A、B都采取“联合”策略时,两部门在避免了矛盾产生所造成的损失值λ的同时,获取由于协同作用而产生的额外收益,A、B获取的额外收益分别为βL、βL,但同时也会由于自身发展受限而遭受一部分损失,损失值与本产业的发展水平有关;(3)当A、B两个参与者,一个采用“独立”策略,另一个采用“联合”策略时,采用“独立”策略的一方由于对方采用了“联合”策略而免受矛盾产生所带来的损失,同时也不能获得额外收益;采用“联合”策略的一方由于加入关联产业组而获取一定的额外收益,同时也由于自身发展受限而遭受一部分损失。

    根据以上分析,A、B的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

    由表2知,当时,即一个海洋产业加入与其相关的产业组后获得的额外收益高于加入产业组时的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会不断调整自己的选择策略,逐步向产业“联合”方式发展。此时,(联合,联合)是演化稳定策略。

    (2)若各局部均衡点的稳定性分析如表3:

    由表3知,当时,海洋产业在加入产业组时会考虑加入前后收益或成本的大小,由于,即海洋产业加入产业组后总体损失值降低了,但是出于显性利润的驱使,参与者选择“联合”策略的动机并不强烈。此时海洋产业会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加入或不加入相关产业组。此种情况下,演化博弈模型没有演化稳定策略。

    (3)若(其中,i=1,2),各局部均衡点的稳定性分析如表4:

    由表4知,当时,海洋产业在加入产业组时会考虑加入前后收益或成本的大小,由于,即产业加入产业组后总体损失值升高了。此时明智的海洋产业会选择“独立”策略。此时,(独立,独立)是演化稳定策略。

    二、海洋经济管理体制演化机制分析

    通过模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变迁的关键是海洋经济中“成本与收益①孰大孰小”,表象上表现为α、β、λ、L等值的大小。

    (一)参数变动对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变迁的作用

    1、α值的大小。α为海洋产业加入产业组后由于法律法规、活动空间以及其他方面的限制导致自身能力无法尽情施展而导致的损失率。若α值偏大,相对于固定的产业规模,海洋产业加入产业组时的损失值则大;反之,则小。α值的大小是与海洋产业的技术水平、海洋资源的多寡紧密相关的,技术水平高、海洋资源匮乏时α值较高。较高的α值促使海洋产业偏向于选择“独立”发展策略。

    2、β值的大小。β为该产业与相关产业组的关联度,β值越大,加入相关产业组获得的额外收益也就越大;反之,越小。较高的β值促使海洋产业偏向于选择“联合”发展策略。

    3、λ值的大小。λ为海洋产业选择独立发展导致产业间矛盾产生的损失值。λ值越大,海洋产业越有动力与其他产业联合;反之,则反是。λ的大小与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紧密相关,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各海洋产业各得其所,相安无事,λ值较小;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新增的海洋产业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均会导致矛盾的增多。较高的λ值促使海洋产业偏向于选择“联合”发展策略。

    4、L为相关产业组的发展水平,相关产业组发展水平越高,海洋产业加入进去获得的额外收益越高;反之,越少。较高的L值促使海洋产业偏向于选择“联合”发展策略。

    (二)我国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演化机制

    1、建国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行业分散管理阶段

    建国初期,我国在海洋领域的主要政策是恢复和发展传统海洋产业。在开发利用海洋技术水平有限的前提下,海洋产业进行联合发展的协同效益很小。同时,如海洋产业选择“联合”策略则意味着要出让活动领域、遵守法律法规等,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经济的海洋产业来说,这些成本将是巨大的。因此,联合发展获得的额外效益远远小于出让活动领域等造成的损失,即。同时,由于海洋开发与利用水平低下,各海洋产业独立发展,矛盾并不突出,这意味着λ值也很小,即—1。此时,海洋产业之间没有联合的动力,各海洋产业独立发展,与此相适应,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呈现一种分散管理的特征。

    2、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末——由分散向统一迈进阶段

海洋经济论文篇6

当前,国家正在重构沿海经济大战略,浙江省被国家批准为海洋经济试点省。2010年8月,浙江省编制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上报发改委。2011年3月初,浙江省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台州海洋资源丰富,实施主攻沿海战略,努力使台州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不仅是顺势之为,更是优化发展布局、培育持续发展动力的长远谋划。

一、海洋经济发展的理论支撑

对于海洋经济的理论研究,国内外进行的都比较晚,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此后,在海洋经济的研究发展历程中,主要出现了以下几种理论:

1.海权保护理论。19世纪末,美国海军军官马汉提出了著名的“海权论”,构建了完整的海权保护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以贸易(指商品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输出)立国的国家,必须控制海洋。夺取并保持制海权,特别是与国家利益和海外贸易有关的主要交通线上的制海权,是国家强盛和繁荣的主要因素。要夺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具有占优势的海上实力,即强大的舰队和商船队以及发达的基地网。

2.海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海洋区域经济是在一定的海洋区划体系内,包括自然区、功能区和经济区内形成的海洋区域经济体系,是以海洋区域为单元、以海域资源为基础、以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是海洋经济发展及其海域布局规律的综合反映。

3.海洋区划理论。海洋区划理论根据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把一个海域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海洋区域。海洋经济区划以地(海)域经济为单元,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以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把海洋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态地(海)域系统。

4.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其中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已成为世界各国关于环境与发展的共同行动纲领。海洋可持续发展就是“不以破坏子孙后代资源为代价的发展”,它是海洋发展与环境之间保持平衡与协调的一种新思想和指导行动的新模式。

5.海洋产业经济理论。海洋产业经济理论所关注的是,怎样通过科技创新等手段,构建一个完整、高层次的海洋产业体系。该理论认为要使海洋资源得以持续利用,海洋经济持续增长,海洋经济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应不断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扶持新兴海洋产业,把海洋资源优势和陆域经济优势结合起来,重点建设一批海洋产业区和新兴海洋项目,逐步形成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海洋产业带和块状海洋经济,提升海洋经济整体竞争力。

以上五种理论为台州市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决策理论参考,也是本文的理论基础。

二、台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一)台州市海洋资源概况

台州地处浙江中部,是海洋资源大市,拥有“港、涂、渔、景、能”五大海洋优势资源,在浙江省占有重要的位置。丰富的海洋资源为台州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基础和发展空间。

1.港口资源。台州市深水岸线和港湾资源丰富,可开发港口岸线长96.23公里,其中可建万吨级以上港口的岸线长达30.75公里,自北而南分布着三门湾、浦坝港、台州湾、隘顽湾和乐清湾等港湾以及大小港口15处,还拥有国家批准的渔港20个。

2.滩涂资源。台州市所辖海域海涂资源丰富,分布集中成片,处于缓慢淤涨状态,主要分布在台州湾等开敞的河口海湾及三门湾、乐清湾等半封闭海湾内。滩涂不仅具有调节气候、纳潮分洪、抵御风暴潮的作用,更有对污染物稀释扩散的自净作用。

3.海洋渔业资源。台州海域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拥有大陈、猫头、披山等渔场。三门湾、乐清湾及大陈岛海域是浙江省重要的海水养殖基地和贝类苗种基地,养殖品种类有鱼、虾、蟹、贝、藻等五大类30余种。

4.滨海旅游资源。台州市自古以“海上名山”著称,汇聚着“山、海、岛、城”等多种景观,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主要景点有桃渚、长屿洞天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大鹿岛部级森林公园和江厦、大陈岛两个省级森林公园,桃渚部级地质公园,石塘渔港千年曙光公园、一江山岛近代战争遗迹和海蚀风光等。

5.绿色能源。台州沿海港湾众多,属强潮海区、潮差大、潮汐能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三门湾和乐清湾。台州海域风力资源丰富,沿海和岛屿有效风时高达7000小时/年以上,此外,台州市海域还拥有丰富的波浪能和潮流能。

(二)台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制约条件

1.海洋开发投入不足,涉海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海洋基础设施、海洋高新产业以及深水港的开发投入不足,海洋经济与省内外沿海城市相比,无论是临港工业、港口海运业、滨海旅游业,还是海洋高新产业都有较大差距,一定程度上影响海洋经济的发展速度。

2.海洋渔业面临严峻挑战,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捕捞渔场缩减,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捕捞生产与渔场资源矛盾更加突出。滩涂养殖和围塘养殖已趋饱和。浅海养殖尚有较大潜力,但发展浅海养殖需要较高的技术、经济支撑,也伴随较高的风险。渔业结构调整任务异常艰巨。

3.海洋环境质量日趋下降,海洋生态压力加大。台州近岸海域污染程度相当严重,严重污染海域分布在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等海域。近海海洋捕捞强度的迅速膨胀,海洋食物链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在短期内难以恢复。海洋生物资源严重衰退,直接影响了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

4.海洋科技力量相对薄弱,高新技术发展滞缓。台州海洋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科技进步作用相当微弱,海洋科技水平不高,海洋产业仍以传统海洋产业为主,代表海洋开发前沿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不快,影响了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5.海洋灾害影响频繁,抗灾能力有待提高。台州是浙江省受海洋灾害影响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虽然近年来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抗灾能力有了提高,但遇较强台风时,抗灾能力仍显不足。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建设滞后。平原排涝常受风暴潮影响。

三、台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和区域布局

(一)主要产业

台州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必须以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布局为目标,以沿海产业带规划为依托,重点发展临港新兴工业、港口海运业、海洋渔业,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积极培育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1.临港新兴工业。台州依托港口条件可适度发展能源电力、船舶修造、石油化工等临港工业。(1)沿海能源工业。能源电力方面,台州现有华能玉环电厂。要加快电源和电网建设,形成适度超前、科学配套、容载合理、装备精良、运行灵活、安全稳定的电力安全保障体系,以大型电厂为支撑、500千伏环网为主骨架,实现“大电网、高参数、高度自动化”的电网格局。积极开发利用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2)船舶修造业。船舶修造主要集中在温岭、椒江、三门一带,此外还有临海的桃渚造船基地。要培育按现代化总装造船厂模式运作的核心企业,促进船舶产品向系列化、规模化、集团化、品牌化发展,提升工艺装备,扩大制造吨位,形成具有综合优势的船舶工业体系。发展高附加值的特种船舶制造业,提高中小船舶建造的技术水平,发展面向国内外的船舶配套业,形成协调的船舶生产产业链。建立完善的船舶交易市场和网络。(3)石化工业。石化产业带主要是大陈岛石油储运基地及以黄礁涂炼化一体化项目为核心的沿海石化基地;要以建设大型临港石化工业基地为目标,重点发展进口原料深加工、精细化工、高分子加工为主的低污染、轻化工、深加工型石化项目。

转贴于

2.港口海运业。近年来,台州市的港口和码头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台州港在海门、大麦屿、健跳传统三大港区基础上,增加临海、温岭、黄岩三港区,形成“一港六区”的港口发展新格局,最终形成各港区功能明确、优势互补、民营化特色明显、各港区联动发展的组合式港口,建立港口、公路、铁路为主干的综合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推动海洋运输、仓储、货运及信息服务的发展,努力构建椒江葭沚、大麦屿等现代港口物流园区。

3.海洋渔业。(1)海洋捕捞业。积极稳妥发展远洋渔业,建立集生产、运输、加工、贸易、服务为一体的远洋渔业产业化经营格局,提高海洋捕捞的综合效益。完成玉环灵门、栈台渔港,临海红脚岩渔港,三门健跳渔港等省重点渔港续建工程,争取路桥金清渔港、椒江大陈中咀避风港、玉环坎门中心渔港、温岭中心渔港建成。(2)海水养殖业。朝着“特色、优质、高效”方向发展。选择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大黄鱼、青蟹、对虾、沙蚕、泥蚶、蛏等品种,建立各具特色的海水养殖开发区。推进水产品种苗工程、水产养殖病虫害防治网络和养殖水域监测预报体系的建设,促进传统养殖向现代化养殖发展。(3)水产品加工业及市场流通。提高养殖产品加工与净化、低值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能力,加快开发海洋药物、保健品和功能食品。依托中心渔港和渔区城镇对渔业产品集聚作用,加快建立海水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和出口基地,积极培育渔业加工龙头企业。

4.滨海旅游业。发挥台州“山、海、城、岛、洞”等五大资源特色优势,大力发展以“游海岛、观海景、吃海鲜、购海货、住海滨”为特色的滨海旅游。加快滨海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以生态文化旅游为主线,使台州成为浙江大旅游网的东部重要节点。打响“神奇山海、活力台州”旅游的品牌,建设浙东休闲旅游胜地。

以桃渚、温岭东部滨海旅游区、大陈岛、大鹿岛森林公园为依托,形成“一带、两岛、六区”的滨海旅游新格局。一带即甬台温通道以东滨海带,实施旅游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逐步建设各具特色的滨海旅游区块;两岛即大陈岛(包括一江山岛)旅游、大鹿岛森林公园。六区:三门蛇蟠岛旅游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观光休闲旅游区,包括千洞之岛景区和渔家风情旅游;临海桃渚省级风景旅游区,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兼胜的综合型高等级风景旅游区;台州滨海城市旅游区,为台州市滨海旅游中心集散地和服务中心;台州黄琅滨海旅游区,包括黄礁岛旅游度假村、农业高科技观光休闲园和剑门港海滨休闲娱乐区;温岭东南滨海旅游区,包括石塘千年曙光园、松门海滨旅游区、长屿洞天—方山及江厦森林公园;玉环中国休闲渔都旅游区,包括坎门渔村、南排山休闲旅游区,突出海洋风光和海岛风情。

5.海洋高新技术产业。(1)海洋生物医药业。重点培育和扶持若干骨干企业和新兴海洋产品,加快海洋药物、海洋化工、海洋保健食品及深水网箱和海珍品良种育苗等开发研制。选择在椒江区内建立海洋创业服务中心、检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在玉环省级海洋科技园区内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在椒江中心渔港、温岭松门、玉环坎门建成海洋药物和海洋化工制造研究基地。在大陈岛开展深水网箱技术和良种育苗工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程研发。(2)海水淡化。大力推进海水利用产业化发展,开发电水联产热法、核能耦合、膜法低成本淡化、亚海水淡化及海水循环冷却、大生活用水等技术,创建海水淡化产业基地。

(二)区域布局

结合台州市海洋资源分布和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从海洋经济发展的角度,进一步细化沿海产业带规划,形成“一港、三湾、六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一港即台州组合港;三湾即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六区即椒江口综合经济区、温岭滨海综合经济区、乐清湾综合经济区、三门湾综合经济区、临海滨海综合经济区和海洋生态经济区。

1.台州组合港建设(一港)。台州组合港包括海门港区、健跳港区、大麦屿港区、临海港区、温岭港区和黄岩港区。海门港区:新建、改建、扩建各类码头,争取建设大陈石油储运码头,成为台州对外贸易、旅游客运、能源运输及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综合性港口。大麦屿港区:重点建设外贸集装箱、煤炭、石化中转运输和物流园区,成为台州市南部综合性枢纽港。健跳港区:重点在口外牛头门建设万吨级以上散货码头,成为以能源运输为主,兼顾大小件杂货运输的台州北部综合港口。临海港区:规划分头门作业区和椒江口内作业区。其中椒江口内作业区以千吨级以下码头泊位为主。头门作业区重点开发深水港,做好头门港区开发前期工作,争取连岛大坝工程建设,在大坝中部建成两座万吨级码头。温岭港区和黄岩港区: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所需的生产、生活物资运输为主,为地方经济服务。

2.海湾资源开发(三湾)。三门湾(包括浦坝港):为半封闭强潮海湾,三门湾内湾和浦坝港沿岸滩涂、港汊发育,深水岸线不多,宜发展海水养殖和休闲旅游。健跳港口门和口外洋市涂、牛山岸段深水岸线,水深7~10米,深槽稳定,可建设5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台州湾:为开敞型强潮河口湾,湾外海域散布着大陈岛、东矶列岛,海域开敞,海洋生态环境良好,宜发展海岛旅游、浅海养殖、休闲渔业。头门岛南岸、上大陈岛西南岸段深水岸线,航道水深条件良好,具有深水港的开发前景。其中大陈岛规划建设30万吨兼靠40万吨石油储运码头。乐清湾(包括漩门湾):为半封闭强潮海湾,湾内环境隐蔽,岸线基本稳定,湾内滩涂和港汊发育,岛屿众多,宜发展海水养殖和休闲旅游。外湾东岸大麦屿岸段水深10~30米,水域开阔,拥有发展深水港口的深水岸线。

3.沿海产业带建设(六区)。从产业发展及空间拓展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按照陆海联动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要求,台州市沿海将建成资源、产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六个海洋经济区。(1)椒江口综合经济区。包括椒江、路桥两区沿岸乡镇。重点发展汽车整车制造、缝制设备、家用电器、塑料模具及医药化工等主导产业,以及港口海运、港口电力、船舶修造、水产品加工等临港工业。提高海洋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建设椒江渔港经济区。建设都市休闲旅游区和黄琅滨海旅游风景区。(2)温岭滨海综合经济区。包括温岭市东南的沿海乡镇。重点发展摩托车及汽摩配件等主导产业,提升改造船舶修造业和配套服务业,培育修造船基地,建设现代化船舶和船舶配套产品交易市场。开发海洋医药、海水利用及潮汐能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远洋渔业、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医药和功能食品。建设温岭(松门、石塘)渔港经济区。以大港湾为基地,建设优势海水养殖品种(虾、蛏)产业带。综合开发滨海旅游业。(3)乐清湾综合经济区。包括玉环县及温岭市管辖的乐清湾沿海乡镇。重点发展汽摩配件等主导产业,发展港口海运、沿海能源、修造船、水产品深加工等临港工业。积极开发海洋化工、海洋药物、海水利用及潮汐能等海洋新兴产业。建设优势海水养殖品种(蛏、大黄鱼、虾、青蟹等)产业带。加快坎门中心渔港和玉环休闲渔都旅游区的建设。(4)三门湾综合经济区。包括三门县的沿海乡镇。重点发展沿海能源工业、船舶修造业和海水养殖业。建设健跳大型船舶修造基地。开发健跳深水港。发展浅海养殖,建设优势海水养殖品种(青蟹、对虾、蛏、大黄鱼及蚶等)产业带。(5)临海滨海综合经济区。包括临海市的沿海乡镇。重点发展汽车整车制造、医药化工等主导产业。提升改造灵江船舶修造业,积极发展特种船舶修造。建设红脚岩渔港和优势水产品产业带。建设头门岛连岛工程。(6)海洋生态经济区。该区主要涉及离大陆较远、地理位置相对较独立的台州列岛、东矶列岛和鸡山岛(群)及其邻近海域。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修复海洋生物资源的前提下,以调整海洋渔业结构为重点,加快海岛旅游业和港口开发。坚持生态立岛、产业兴岛。发展陆岛、岛间交通,改善基础设施。积极开发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

转贴于

四、台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海洋意识,树立科学海洋发展观

围绕建设浙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大城市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海洋经济发展,实现下列四个思想转变:从陆域国土空间转变为海陆一体的空间思想;从追求陆域经济效益、大陆经济思想转变为多层次、海陆资源综合开发的现代海洋经济思想;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转变为发展经济和生态建设并举思想;从单纯发展海洋经济转变为发展海洋经济和弘扬海洋文化并举思想。通过统筹协调,推动海洋经济强市建设。

(二)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海洋经济发展

海洋经济覆盖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涉及国民经济15个门类中的13个。涉海行政部门多,为了使各涉海产业协调发展,在编制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高综合调控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健全沿海县(市、区)海洋行政管理机构,切实履行海洋综合管理职能。继续充实和加强海洋经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完善海洋经济工作综合协调机制,加强对海洋经济发展重大决策的执行、重大工程项目的协调、重大政策和措施落实的督察和领导,以保证海洋经济强市战略的顺利实施。

(三)加大海洋经济投入,构建发展的支撑体系

拓展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和海洋产业发展的投资、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国内外投资者依法平等参与海洋经济开发,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新格局。安排专项基金,增加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海洋公益事业、海洋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投入,大力支持、积极鼓励社会和个人特别是大企业、大集团投资海洋产业,使台州市发展海洋经济的开发主体和开发项目多元化。重点抓好台州组合港建设和港口集疏运网络以及口岸服务系统骨干工程建设,通过各港区疏港道路与之相连形成完善的集疏运网络,拓展港口腹地。加快建设沿海电力能源,积极推进海水淡化工程,促进生产力的优化布局。继续建立海洋信息系统、海洋监测系统、海洋灾害预警预报和防御决策体系、海洋污染应急处理和救助体系,增强海域管理和环境保护能力。继续抓好海岸防护、水利工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四)实施“科技兴海”,提高海洋经济创新能力

大力实施科技兴海,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带动作用。要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以产业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推进产学研的相互结合,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研发,创办各类专业孵化器和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构建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抓好企业家、高级专业人才、技术工人三支队伍建设,促进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鼓励台州高校围绕支柱行业和主导产业,面向区域经济,开设一批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为建设海上台州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各级政府要做好海洋资源调查评价、监测等基础性、公益性工作,为科技创新提供基础依据;要加强对海洋科技工作的支持,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等方面加强科技攻关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开发、示范与推广。要完善科技创新激励制度,鼓励科技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加速技术要素市场化进程,培育、扶持、规范和完善科技中介服务。加快海洋科技人员的培养,引进台州市急需的高层次海洋科技和管理人才,实行引才、引资和引项三位一体,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海洋开发体系。

(五)强化海洋管理,切实保护海洋资源环境

海洋经济论文篇7

经济发展毕业论文范文一:海洋经济景气指数构建研究

[摘要]辽宁省作为一个海洋大省,拥有丰富的海域资源,但与其他沿海省市相比,辽宁省并不是一个海洋强省。因此,充分掌握辽宁省海洋经济运行现状、发现问题并对未来走势进行预测,这对于海洋经济相关战略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根据陆域景气分析理论初步构建了辽宁省海洋经济景气指数的合成框架,并利用有限的数据计算了近几年辽宁省海洋经济景气指数,以期研究成果能为辽宁海洋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海洋经济;景气分析;海洋经济运行监测

一、引言

辽宁省作为一个海洋大省其海岸线近2000公里,约占全国的12%,随着十一五期间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辽宁省海洋经济增长较快,海洋生产总值从2001年682.5亿元增长到2013年5263亿元。然而,与其他沿海省市相比,辽宁省仍然没有成为海洋强省。十二五期间是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可以说是机遇挑战并存。因此,充分掌握辽宁省海洋经济运行的现状、发现问题并对未来走势进行预测,这对于海洋经济相关战略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介绍了辽宁省海洋经济景气指数合成的相关方法,并利用目前有限的数据,运用一些方法合成辽宁省海洋经济景气指数,从而来综合判断辽宁省海洋经济运行总体情况,研究结果对于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海洋经济景气指数方法

景气指数方法的基本出发点是经济波动,是通过一系列经济活动来传递和扩散的,任何一个经济变量本身的波动过程都不足以代表经济整体的波动过程,因此应考虑多种因素来判断和预测经济的发展状况。景气指数的编制不仅可以综合地反映当前经济发展状态,还可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为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以及具体政策的制定实施提供可靠的依据。建立合成景气指数的指标体系首先要确定基准指标。在宏观经济研究中基准指标通常选择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在海洋经济统计资料中能够反应海洋经济总体运行的指标主要有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和海洋生产总值。根据我国《海洋统计报表制度》,可以选择用于景气指数合成的其他主要经济指标。这些指标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五小类。这一指标体系与殷克东和刘雯静(2011)所建立的海洋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殷克东等人建立的指标体系中还包括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但未包含政治法律与社会伦理外溢指标。由于目前我国海洋经济统计还不完善,加之政治法律与社会伦理指标较难度量,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也将暂不考虑这类指标。

三、辽宁省海洋经济景气指数实证研究

合成景气指数首先要对指标进行分类,即区分为先行指标、一致指标和滞后指标,但由于指标个数较少本文参考了殷克东(2011)关于海洋经济指标分类的结果,它们利用灰色关联和时差相关分析方法将海洋经济指标分为三类指标。根据这一分类结果本文选择的先行指标包括:沿海地区生产总值、海洋第二产业比重、海洋第三产业比重、海洋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本文选择的一致指标包括:海洋生产总值、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总额、涉海就业人数、海洋全员劳动生产率(海洋生产总值/涉海就业人数)、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沿海地区人口。根据景气指数的合成方法可以计算得到辽宁省海洋经济扩散指数。从扩散指数的计算结果来看,辽宁省海洋经济近年来都保持了比较快速的发展态势,其中只有2003年扩散指数小于0.5,其他年份的扩散指数均超过了0.5。特别是最近的2007-2009年扩散指数始终稳定在0.78的高水平,这说明辽宁省海洋经济近年来不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且其发展速度是比较稳定的。将本文计算得到的辽宁省海洋经济扩散指数与殷克东(2011)计算得到的中国海洋经济扩散指数进行对比,可以得到如表2的结果。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首先中国海洋经济DI指数与辽宁省海洋经济DI指数的走势相似度比较高,两个指数都在2003年达到谷底。这一年海洋经济出现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走势疲软,而2003年的SARS病毒的肆虐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其次,2003年辽宁省海洋经济DI指数要低于全国的DI水平,特别是已经低于临界点0.5,根据扩散指数的合成原理,DI值在0~0.5之间表示经济处于不景气区域,DI值在0.5~1之间表示经济处于景气区域。可见2003年辽宁省海洋经济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已经处于经济不景气区域。最后,2003年之后辽宁省海洋经济的发展比较迅速,其中除2006年外其余各年海洋经济景气水平都高于全国的海洋经济景气水平,并且自2007年以来辽宁省海洋经济景气水平十分平稳。根据上文选择的5个一致指标和4个先行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也可以构造出辽宁省海洋经济景气指数。运用SPSS16.0可以得到如表3的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般情况下选择主成份分析中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分,在表3的结果中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分有两个,且这两个主成分的累积解释百分比达到了90.428%。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还可以得到这两个主成份的构成情况。利用表4中的权重可以计算得到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并以表3中主成分1和主成分2的解释方出差百分比为权重计算得到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合成的辽宁省海洋经济预警指数,如图2所示。根据主成分分析方法合成的辽宁省海洋经济景气指数的走势来看,其与扩散指数的结果基本相似,但有一些细节之处存在差异。首先,两种方法合成的景气指数都显示出2003年后辽宁省海洋经济高速稳定的发展。其次,运用主成分法合成的景气指数2002年和2009年的水平要低于用扩散指数合成的景气指数,这主要是由于DI指数合成的缺陷造成的。正如本文第三部分所述,扩散指数只能表示景气的方向而不能准确表示景气的幅度。另外,从表4的权重来看第二主成分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和海洋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两个指标的权重比较大,而在2009年这两个指标有比较明显的下跌。其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2008年的51.76%下降至42.42%;海洋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由2008年的17.88%下降至9.97%。众所周知,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全球经济都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辽宁省海洋经济的走势也充分说明这次危机的影响。

四、结论

本文运用传统的景气分析方法构建了辽宁省海洋经济景气指数,并扩散指数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近几年辽宁省海洋经济都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其中2003年和2008年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减速。另外,通过与全国景气指数的比较可以发现,辽宁省海洋经济的发展速度不低于全国水平,且比全国的发展要稳定。

[参考文献]

[1]殷克东,于婷婷,秦娟.基于自组织数据挖掘理论的海洋经济预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6).

[2]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董文泉,高铁梅,姜诗章,陈磊.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测方法[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4]殷克东,马景灏,王自强.中国海洋经济景气指数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4).

[5]何广顺.海洋经济统计方法与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

[6]殷克东,刘雯静.中国海洋经济监测指标体系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5).

[7]殷克东,方胜民.海洋强国指标体系[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8]于秀林,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经济发展毕业论文范文二: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公路运输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公路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具体来说,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可以优化配置区域内的生产资料,保证一个区域内部和区域相互之间信息,物资和人才等资源的流动。同时不断优化调整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使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催化剂。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探究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公路运输;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一个国家致富的关键是要先修路,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经济发展对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有一定的依赖。我国国土面积很大,但是总体的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要保证各种资源对所需区域更好的分配,急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包括铁路,水运、航空和公路等,公路运输具有直接,便捷和覆盖面广的优势,我国区域之间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就是公路。公路运输方式已经贯穿我国各大城市和城乡,主要用于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已经成为了区域内和区域之间进行联系的桥梁,能够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影响

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公路交通运输建设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就,从微观方面推动了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以下具体分析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影响。

1.对公路沿线的自然资源进行了激活。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够改善和激活公路沿线的旅游和土地等资源。也就是说交通运输可以对区域的区位进行改变。我国还没有修建公路时,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土地资源和其他资源不能被有效开发和利用。如果公路交通运输得到了改善,能够对上述资源进行开发和整合,可以对其进行利用,实现这些资源的市场价值,从而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2.保证企业成本的降低。通过改善公路交通设施,可以提高交通运输状况。运输距离可以大幅度缩短。特别是对一些以交通运输为主要成本的企业,公路交通运输情况的改善可以可以明显降低其运营成本。此外,如果当地的公路交通情况很好,就会方便流入资本和人才,从而降低本地生产所需要的要素成本。同时便捷的交通运输服务也有助于企业之间交易费用和仓储费用的减少。在商品交易过程中,如果消费者的需求发生变化,生产者对这一变化的反映速度更快,及时采取有效策略。

3.推动企业组织效率的提高。便捷的交通运输能够使企业劳动力和其他资本的利用率提高,从而使企业其他生产要素的获利能力提升。如果提高本地的生产要素组织效率,会降低费用和生产成本。交通运输的便捷程度,可以保证生产要素向所需企业的顺利流动,从而保证企业组织效率的提高,使企业所占有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企业运营过程中如果一个环节提高效率,就会产生连锁反应,推动企业其他环节甚至整个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急需对组织效率进行调整。

4.促进物流规划的调整。企业物流主要的运输载体就是公路。如果区位发生变化,对企业的物流体系会产生影响。实践表明,建成的高速公路会带动沿线企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经济发展。具体来说,能使物流速更快,区域内也能连通各个经济单体,从整体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基于以上这些,企业选址的最佳位置是公路交通便利的地方。因为通过完善的公路交通运输系统,能够为企业创造更丰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影响

以上主要对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影响进行了分析。从宏观角度看,交通运输的发展也能更好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以下对其具体分析。

1.区域产业结构得到改变。公路交通运输能够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还能保证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善。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需要更高更严格的交通运输条件。现阶段,我国需要运输的企业的状况是运输批量较小,运输频繁,时间要求高,有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动。因此公路运输必须满足这些要求。我国现代企业的第一选择就是高速公路沿线。现代企业不断依赖高速公路,相关人员要不断完善公路交通运输网,从而更好的保证城市优秀人才的流入和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企业有了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区域产业结构,使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公路沿途投资环境得到改善。我国公路设施的建设可以推动沿线投资环境的改善。公路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发展经济的投资,公路一旦建成,会改善区域的交通条件,能够使需要运输的时间大大缩短,同时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和公路运输维修费用也会降低,从而降低成本,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例如:如果一个山区自然资源很丰富,但是交通不便,就需要建设公路交通网络。因为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会吸引很多投资者。通过建设公路交通网络,能够对山区的自然资源进行转化,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3.实现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随着我国公路运输业的发展,对企业学习先进地区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比较方便。同时先进地区的资金和人才等资源也方便向落后地区扩散,可以调整不同地区的资源,保证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公路建设项目对各项产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有带动作用。同时也能更好的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保证各个我国领域和行业发展的协调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公路交通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公路交通建设。本文主要从沿线自然资源的激活,企业成本的降低、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物流规划的调整等方面分析了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影响,并从区域产业结构的改变,沿途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影响。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公路运输能好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鹏岩.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J].科技风,2010,04:54.

[2]任向前.浅析公路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5,11:294.

[3]王巍.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J].才智,2015,30:3.

[4]宋琪.论区域经济发展中公路运输的重要作用[J].中国市场,2015,45:92+103.

海洋经济论文篇8

关键词:大连;海洋文化产业;SWOT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133-03

一、大连及海洋文化概况

(一)大连的概况

大连,位于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西北濒临渤海,东南面向黄海,海域辽阔,管辖海域总面积达2.3万多平方千米,超过陆地面积近1倍。海岸线绵长,长约1 900千米,约占辽宁省海岸线总长度的73%,有大小岛屿260个。大海孕育了大连的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资源。大海赋予大连以生命和灵魂,而文化则给大连这座城市注入了无形的活力。在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大连综合竞争力名列全国城市第九位,名列内地城市第六位。

(二)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产业

海洋文化简单来说就是与海有关的文化。海洋文化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有关海洋文化的定义多达几十种,但至今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当代海洋文化学科建设的积极倡导者,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曲金良在其《海洋文化概论》中表述:“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体系,就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调整人和海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度、衣食住行、民间习俗和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1]

现在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的共识,新兴海洋产业成为海洋开发的主流,传统海洋产业在转型中扩展,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的互动加速。国内对于海洋文化产业的研究尚属于起步阶段。海洋文化产业属于文化产业中的一个特殊领域。结合海洋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定义,我们认为海洋文化产业是指为满足社会公众的精神、物质追求,从事涉海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涉海文化服务的行业[2]。大连已经形成多种海洋文化产业部门,从原来的传统海洋旅游文化产业逐步向新兴海洋文化产业转变。

二、大连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大连位于黄渤海之间,三面环海,海域辽阔,有大小岛屿226个,全区海岸线长1 906公里。是全国14个沿海开发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辽宁省的一个重要沿海港口城市,是中国东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在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大连综合竞争力名列全国城市第九位。优越的区位为大连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提供了基础。

2.人才资源优势明显。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资源的作用日益凸显。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大连是全国高等院校聚集度较高的城市之一,并有比较健全的海洋科研体系,拥有中国著名的海洋院校――大连海洋大学,它是中国北方地区唯一的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培养了一大批海洋专业人才。人才资源优势为大连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持。

3.腹地产业与资源优势明显。大连地处辽东半岛南端,背靠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广阔腹地,面向胶东半岛及渤海沿岸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群。同时,大连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交通便利,使得大连与毗邻的国家在资源、技术、资金、劳动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互补性腹地产业与资源优势为大连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提供了发展的可能和空间。

(二)发展劣势

1.生态脆弱、污染严重。海洋的生态系统相对陆地更为脆弱,系统中的各部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环环相扣。一个环节的破坏,就可能导致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进而影响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大连在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重取轻养,破坏了海洋的平衡,导致部分海域生态脆弱、污染严重。这些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

2.保守的思想制约了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大连的地区文化具有开放性,对于新文化的引进与接纳十分有利,这是它优秀的一面,但同时,大连的地区文化还有保守的一面,具体体现在求稳、求安逸、不思进取等方面。而且大连的文化精神中缺乏本土精神,缺乏开拓与创新的精神[3]。这种保守的思想甚至一直影响到现在的大连人。这些都严重的制约了大连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

3.海洋文化产业企业总体竞争力差。人们谈到海洋,最为关注的往往是海洋经济、海洋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而海洋文化往往被忽视或尚未被重视,海洋文化产业更是一个薄弱环节。在大连海洋文化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海洋文化产业领域主要以小型企业居多,极少有专门从事海洋文化产业的经营,大部分企业都是专营其他产业,兼营海洋文化产业。就造成了海洋文化产业资源分散、人才匮乏、资金不足、专业性不强等问题,难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从长远角度来看,影响了海洋文化产业在大连的全面发展。

(三)发展机遇

1.国家战略和政策带来了新的机遇。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规划指出,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制定了从海洋大国迈向海洋强国的战略和发展政策。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大连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的机遇期已经到来。大连市颁布了《大连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连市“十一五”时期,要逐步把大连建设成为拥有先进的文化设施、一流的文化精品、拔尖的文化人才、发达的文化产业和充满活力的文化体制、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国际色彩浓厚的区域性文化中心和现代文化名城。这些都为大连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大连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给大连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大连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和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龙头,这为大连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更广阔的空间。从2002―2010年,大连抢抓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机遇,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增强了发展实力,大连经济增速稳定在15%~17.5%之间,经济总量增长3.3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倍。2009年,大连经济总量达4 417.7亿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七;经济增速达15%,稳居第一。2010年大连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5 000亿元,这些都为大连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

(四)发展威胁

1.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现在,中国沿海各省市都是海洋文化产业的重点开发和较发达地区,仅在大连所处的辽东半岛地区附近,就有天津、秦皇岛、青岛等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较好的沿海城市。同时,再加上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个传统的经济强势板块,对海洋文化产业的重视和大力发展 [4]。近些年海南省也着力培养海洋文化产业的新增长点。这些都势必导致大连与沿海各省市相似的海洋文化产业的空间、资源和人才的竞争日益加剧。这些都对大连海洋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了威胁。

2.社会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影响。从根本上来说,海洋文化产业是消费服务行业,同时又是生产服务业,这些都决定了它容易受到外界不可预测的因素影响和左右。例如自然灾害、经济危机、外汇汇率的变化、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的变化等都会对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冲击和影响。甚至连季节的改变也会对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五)SWOT分析结论:

SWOT分析表明,大连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大连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见下页图2)可以看出,在一定的条件下,优势、劣势、机遇、威胁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5]。应该在充分利用优势,挖掘自身潜力的基础上,弥补劣势和不足,抓住机遇,使大连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大连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建议

1.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事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所以思想的转变是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改变认为文化产业不能成为产业的旧观念,要把文化产业当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去规划,去发展。另外,在中国海洋文化产业还属于新兴产业,政府应当制定鼓励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加强财政支持,创造相对宽松的金融服务服务环境,放宽海洋文化市场准入条件,扶植和推动海洋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

2.努力提高海洋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如今,文化产业已是文化与高科技结合的产物,体现了文化与科技、经济相互渗透的趋势。鉴于此,我们应大力提高海洋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以增强其市场的竞争力。尽快实现海洋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由文化产品的低技术含量、低文化附加值与低服务水平,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与高服务水平发展。当前大连应重点以开辟高新技术与海洋文化创意相结合,渗透和改造传统的海洋文化产业,重组和调整海洋文化产业,创新和开发海洋文化新产品与服务,大力发展具有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使海洋文化产业成为大连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

3.重视人才,提高人民的海洋意识,营造良好的海洋文化氛围。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通过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创造文化附加值来实现的,它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创造性人才,而且需要大批懂得海洋文化又有经营管理头脑的复合型人才。首先高校要紧密联系社会,主动为地方发展服务,在人才培养上抢占先机 [6]。其次要重视人才,引进人才,并对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人才合理流动。最后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引导作用,及时引导海洋文化产业的消费热点,在全社会营造成一种良好的海洋文化的氛围和风气。

4.培育特色的海洋文化产业品牌。对于大连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而言,必须要突出重点,打造一批有大连特色的海洋文化产业品牌。要建设好以贝壳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等为主的海洋博物馆等一批重点海洋文化中心设施;以大连极地馆、圣亚海洋世界为重点的海洋生物馆;开辟一条集休闲、购物、展示功能于一体的海洋文化走廊;打造一条观海景、品海韵的海洋观光带;兴建一个以海防军事教育、游乐休闲为主题的海洋文化基地;加快建设一批象征大连地域文化、体现大连“海洋精神”的灯箱、壁画、城雕等 [7],使海洋文化资源与人文精神的特色充分融入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5.合理保护和开发海洋文化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海洋文化资源是指人类为开发海洋、改造利用海洋、维系社会规范和塑造人类自身的长期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资源。随着大连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指导,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系统,并利用宣传、教育手段来公民的环保意识,将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有利于树立新的海洋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使海洋的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循环,从而推动海洋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大连作为中国北方最具活力和开放度的沿海城市,要实现“海上大连”的建设目标,参与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就要全面推进海洋的开发,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从战略高度重视和发展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城市品牌,努力提高海洋文化的层次,带动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

[2]张开城.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产业研究述论[J].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2010,(16):3-4.

[3]崔广彬,马荣霞.大连文化名城建设的定位与发展对策[J].大连干部学刊,2009,(1):25-27.

[4]韩明杰,牟艳芳.基于海洋文化产业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9-14.

[5]王跃伟,栾维新,陈航.区域海岛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海洋信息,2008,(3):14-18.

[6]鲍展斌.象山县科学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实践与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5):126-130.

上一篇:海洋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海洋资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