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护士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15 21:23:53

中级护士论文

中级护士论文篇1

[关键词]分层级;岗位胜任能力;护士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23-170-04

为了能充分调动临床一线护士工作积极性、保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及提高一线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医院提倡以“优质护理服务”和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工作宗旨要紧紧围绕“改革护理模式,履行护理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水平”为中心,而能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及优质护理服务。能达到此目标,最根本解决办法是对护士进行有效的培训,而传统培训方式未能根据各层级护士的特点及需要而设计培训课程,则培训效果不明显,且造成时间和资源浪费。为了提高一线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培养一支满足现代护士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我院骨科中心从2014年1月至今进行分层级培训,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骨科中心包括手足显微外科、创伤骨科、脊柱关节外科三个病区,共有43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按职称分为4个层级,N0-助理护士5名,NI-护士19名,N2-护师13名,N3-主管护师6名,年龄21~44岁,平均27.2岁。学历:本科6名,大专30名,中专7名,临床工作经验5~10年21名,2~4年11名,1年11名。

1.2实施方法

1.2.1培训内容根据岗位管理方案、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且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而制定分层级培训重点内容,见表1。

1.2.2培训方式成立护理培训小组,组长是手足显微外科护士长,组员是6名护理组长。培训期为1年,设计120个学时,设定在各科室教科室,时间在每周周四15:30~17:30。培训方式主要是集中授课、个案分析、专题讲座及经验交流等相结合。理论培训:老师是本科室护士长及教学经验>5年以上共9人,课堂教学是PBL教学法和目标教学法相结合。技能培训:老师是我科教学经验>3年,本科以上学历临床护理骨干,且通过护理部统一培训和考核达标,6人,年龄29~36岁,主要方式是观看视频、现场示教、分组练习及临床实践等相结合。

1.3评价方法

每年年底由护理培训小组收集培训前(2011年1月~2013年12月,护士43人)和培训后(2014年1月~2016年12月,护士43人)相关考核数据及科室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包括护士专科理论、技能、岗位胜任能力、护理质量。(1)护士胜任能力考核:考核内容有:理论、技能、管理、教学等,各层级护士具体考试内容及分值见表2;其中总分为100分,>70分为资格,个案分析、论文撰写是通过幻灯片形式进行考核,护理技能是根据层次不同安排内容进行临床考核,剩下内容通过笔试形式考核;(2)护理质量:每季度由大科质控小组对该科室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内容包括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急救与毒麻药品、器材管理、患者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及患者满意度,每项总分100分,且根据《三级甲等医院评审细则》来进行,其中每项>85分为及格,>92分良好。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有20项内容,总分为100分,分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分值分别是5分、4分、2分和1分。每季度发放50份,由培训小组统一发放,现场作答和回收,且统一计算,该科室护士在发放时需回避;(3)理论、技能考核:主要根据层次不同,由培训小组依据培训手册制定考核内容和评分细则,总分均为100分,>70分为及格。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X2检验,P

2.结果

2.1培训前后各层级护士岗位胜任能力考核结果比较

培训后各层级护士岗位胜任能力考核成绩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培训前后科室护理质量比较

培训后患者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及患者满意度等科室护理质量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培训前后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考核情况比较

培训后护理人员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平均分、合格率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分层级能更有效提高各层级护士岗位胜任能力。该科室有43名护士,职称是不尽相同,传统培训方式未能根据各层次护理人员的特点及需求而进行设计培训方案,达不到培训效果,浪费了时间、精力和资源,且降低了护理人员接受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等缺陷。而分层级培训能系统分析各层级护士掌握知识程度、工作能力、培训需要等特点进行设计培训方案,能有效带动大家学习、提高工作主动性及积极性,进而提高培训效果。本研结果显示,培训后各层级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明显高于培训前,明显提高了各层级护士业务水平,改变了护士思维模式,增强了主动服务意识、风险防范意识、护理管理能力,基础护理做得更加到位,病情观察能力更加细致、护理文书更加规范,则整体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本次坚持以岗位胜任能力培训为导向,使得培训方式和内容得到不断完善,培训期间有临床思维的培养、标准化患者等培训与应用。

据报道,分层级培训能促进高层级护理人员成长和有效培养优秀护理队伍。受培人员受到高年资护士护理管理知识的培训,使其视野拓宽,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一方面能让职称高的护士掌握护理管理方面知识,另一方面能使其看待护理工作能在更高角度,则能促使其对待工作职责履行更加严格,也促进护理服务更加优质和管理素质。有文献显示,分层级培训能有效提高护士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工作的核心是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并非能决定其高低,而护理管理水平有更直接依赖。各层级护士在培训过程相互协调、相互帮扶、相互监督,护士对患者病情变化、护理及治疗能更好、全面掌握,进而共同提高护理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了,培训后患者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及患者满意度等科室护理质量均高于培训前。该科室年轻护士比率相对较高,临床经验和操作技术仍有待提高,但护士主动服务意识提高了,且各层级护士间相互取长补短,使得患者护理满意也得到明显提高。总而言之,分层级培训是现代医院培训的必然趋势,在起初实施时尚有不完善的地方,但经过今后不断实践而不断完善。本次分层培训的确是提高了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则能显示分层级培训能够顺应现阶段医疗改革和护理学科发展,具有操作性及可行性,能有效保证“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中级护士论文篇2

[关键词] 三级护理查房;个案护理查房;护士;核心能力;培训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5(c)-013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wo kinds of nursing round (three level nursing round and case nursing round) in core competence training for nurse in 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 to effectively improve competence training of nurse. Methods 22 nurses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2 was selected as before training group while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2 was selected as after training group.Before training group was given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round while after training group was given two kinds of nursing round.Theoretical assessment was conducted and clinical comprehensive ability was evaluated in nurse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results btwee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After two kinds of nursing round,the specialist knowledge,clinical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nursing quality of nurs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efore training (P

[Key words] Three level nursing round;Case nursing round;Nurse;Core competence;Training

护士核心能力是指护理教育中着重培养的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在护士的能力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1]。呼吸科是一个集各种危重老年患者、病情复杂的科室,服务对象往往是急危重患者,这就要求呼吸专科的护士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核心能力及跨呼吸专业的临床综合护理素质来应对变化多端的临床实践。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是护理质量安全的保证,目的是提高护理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护理查房是不断提高护理专业水平,促进护理质量提高的必要手段之一[2],而三级护理查房是护士进行核心能力训练搭建的平台[3]。近年来,本院呼吸科的护士日益年轻,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迫在眉端。2013年1月起,本科采取两种形式的护理查房:三级护理查房与个案护理查房对护士核心能力进行培训,经过近1年的实践,取得阶段性成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3年1~12月对呼吸科22名护理人员实施两种形式的护理查房进行为期1年的核心能力培训。全体护士22人,护士长1人,护理组长2人;均为女性,年龄在18~55岁,平均26岁。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4人,中专学历16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1人,护理师3人,护士13人,见习护士3人。2012年1~12月护理部来科室检查的护理质量分值、全体护士专科理论成绩、开展两种形式护理查房培训前对护士临床综合能力评定数据为培训前组数据。2013年1~12月护理部来科室检查的护理质量分值、全体护士专科理论成绩、开展两种形式护理查房培训后对护士临床综合能力评定数据为培训后组数据。

1.2 方法

培训前组采用传统护理查房,培训后组采用两种形式的护理查房,具体内容如下。

1.2.1 成立核心能力培训管理小组 核心能力培训小组由护士长和专科组长为成员,形成科护士长-护士长-专科组长的三级培训评价架构。

1.2.2 三级护理查房 ①病例选择:主要选择本科危重、疑难或特一级护理患者,或临床出现护理问题的患者。2~3次/周,查房时间控制在20 min内。②查房程序:查房时由责任护士汇报病情及目前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护士长及护理组长进行查体评估。通过查体了解护理问题是否符合、护理措施是否落实、健康教育宣教是否到位、护理记录与护理过程是否相符。护士长组织各护士讨论,以提问式引导责任护士寻找解决护理问题的方法,指导责任护士制订和修改护理措施。护士长对查房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总结点评。

1.2.3 个案护理查房 本院叫疑难护理病历讨论,是科护士长或区护士长召集跨病区或本病区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护理骨干就疑难、罕见、危重病例、特殊病例进行个案查房。①病例选择:应选择护理中有难点、疑点的患者[4]、容易忽视专科问题的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病例选择注意疑难、尖端性。查房时间控制在40 min内,约1次/月。②查房程序:查房前1~2 d通知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护理骨干查房对象,需讨论的疑难点。并通知大家查找文献,通过循证护理去解决护理疑难点。查房时查房者、责任护士问候患者、家属,向患者、家属说明查房目的,取得配合。责任护士报告病情,指出护理疑难点。查房者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查体。护理骨干围绕该患者的护理难点分析讨论、指出循证护理的依据、介绍前沿信息,并提出解决措施。护士长总结指导下一步的护理方案及措施。3 d后追踪护理效果及改进护理措施。

1.3 效果评价

为考查两种形式护理查房开展的效果,分别于实施前、实施后8个月,对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知识、临床综合能力进行考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

1.3.1 评价指标 专科知识理论考试,由呼吸专科命题,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80分为合格。内容为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技术(70%)及临床护理技术规范(30%)。护理质量评分:每季度护理部组织护理专家对科室进行检查,满分为100分,取培训前、培训后各两次护理质量检查作比较。

1.3.2 临床综合能力评估 在培训前后由核心能力培训小组、病区医生评估每位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对比护士培训前后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开展培训前、培训后期发放问卷给病区医生、核心能力培训小组成员,对每位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调查2次。问卷内容为病情观察能力、危重患者护理能力、急救应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护理记录书写能力。每个条目依据李克特5分度量法分为5个等级,很好(5分)、好(4分)、一般(3分)、差(2分)、很差(1分),得分越高表示能力越强[5]。问卷内容由5位医疗护理专家评定。发放问卷44份,回收44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护士培训前后专科理论知识及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培训后,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评分为(85±7.8)分,护理质量评分为(94.58±4.5)分,分别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护士培训前后临床综合能力评分的比较

培训前后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危重患者护理能力、急救应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护理记录书写能力)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P

2.3 护士培训前后对呼吸护理核心技术掌握情况的比较

培训后,护士对呼吸护理专项核心技术的掌握率明显提高(P

3 讨论

3.1 两种形式的护理查房对护士核心能力的促进作用

两种形式护理查房实施1年来,三级护理查房累计106次,个案护理查房10次,每次查房可充分调动护士的潜能,思辨护理能力。通过查房,护士对呼吸专业的三基知识的掌握、熟悉程度明显提高,专科理论知识考试合格率为100%。培训后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呼吸护理核心技术掌握情况、护理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2 三级护理查房对护士核心能力、护理质量的促进作用

三级护理查房以临床出现的护理问题为中心内容,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对责任护士质量管理的需要,以解决患者当前需解决的问题为目标。通过三级护理查房,提出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为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在查房中护士对诊疗常规、呼吸疾病的护理常规、用药护理、病情观察要点再次温习,可提高护理人员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护士的专科护理水平和临床综合能力。在查房中让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有全面的了解,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病陪人满意度,保证了护理安全,开展三级护理查房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6]。

3.3 个案护理查房激发护理人员综合分析能力

个案护理查房患者应选择对患者护理中的难点、疑点、欠缺进行专项护理查房[7]。10次个案护理查房其中有2次是跨呼吸专业的护理查房;2例高危患者皮肤护理、5例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的护理,2例疾病护理应急流程修订、1例护理新技术的应用行讨论。个案护理查房3~5 d要追踪护理效果,改进护理措施。护士通过个案护理查房,积极查找资料文献、查找循证护理依据,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独自思考、判断、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8-12]。护士长、护理组长最后的点评、总结将护理知识、循证护理依据贯穿于临床护理实际工作中。个案护理查房可促进护士掌握危重患者的护理能力、急救应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明显提高[13-15]。

综上所述,开展两种形式护理查房能有效促进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临床综合能力的提高,从中培训护士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并使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得到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 闫瑞芹.沈宁.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与发展现状[J].护理研究,2004,18(3):201-203.

[2] 苏新英,任辉,廖建梅,等.危重病人护理模式的探讨[J].现代护理,2006,12(22):2141.

[3] 莫丽君.许晓霞,陈小琼,等.实施三级护理查房推动护士层级管理[J].现代医院,2010,10(8):111-113.

[4] 曾定芬,陈付红,杨蓉.护理风险管理在ICU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10):906-908.

[5] 曾光.李辉.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250-270.

[6] 周爱民,刘旭晨.三级护理查房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08,22(2):537-538.

[7] 伦桂莲.梁健桃.ICU多元化护理查房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全科护理,2009,7(6):1670-1671.

[8] 雷爱琼,陈虹.急诊科三级护理查房的实行与管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138-140.

[9] 吕艳菊,李秋凤.规范化护理查房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3):1568-1569.

[10] 林雪.常规护理查房和晨间床边护理查房效果的对比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4):501-502.

[11] 许莹,欧阳霞,冯绮玲.中英双语护理查房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5):731-733,748.

[12] 郭翠华.工作坊式护理查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2):2849-2851.

[13] 孔秋焕,吕林华,吴枚禅,等.专科护士在肿瘤化疗内科临床护理实践的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1):16.

[14] 李月霞,袁义厘,沈丽娟,等.“结局-当前状态检验”模型应用于护理教育中的意义探索[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6):16-18.

[15] 醋爱英,李春红.实施专业相近科室护理质控大查房对质控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64-66.

中级护士论文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7年1月该院妇产科护士56名作为观察对象,均为女性,年龄在20~43岁之间,平均年龄(26.5±4.3)岁,工作资历在4~20年之间,平均(10.5±3.2)年。其中副主任2名,主管护师22名,护师17名,护士15名。大专以上32名,本科以上24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8)和研究组(n=28)。两组护士的自然资料作统计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明确护士层级不同职责:制定妇产科护理工作制度并予以完善,同时建立健全操作流程、標准、应急预案等工作项目,确保妇产科病房管理可以达到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标准。对该科室护士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以及日常工作能力、操作技术水平等进行充分了解,护理部积极协助,按照4个层次划分护士岗位,并从科研、教学以及操作能力、业务知识等方面对各级岗位职责标准进行制定。②具体分组:病区内设置4名责任护士和1名护士长,将护士划分成责任小组的形式,小组间实力相当,组长由专科护士担任,固定搭配每组的组长和组员,采用24 h负责制和8 h工作制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使护理工作连续性有所保证。初级责任护士主要为病情轻微的患者提供服务,并对助理护士进行培训,高级责任护士主要是对病情危重的患者进行护理,并负责教育培训年轻护士,各层级护士的主要职责是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及健康宣教、治疗护理等,组长负责协调和管理护理质量和日常工作,以便患者全程均可享受到优质全面、专业的护理。③培训指导:在充分了解产科工作特点的基础上,对培训方案进行制定,护理部统一组织专科授课、护理查房、操作训练等项目,选择一对一的方法对护士进行分层培训,下级护士由上级护士负责培训,即护理部与护士长主要对责任护士进行培训,高级责任护士主要对初级责任护士进行培训,初级责任护士则负责对助理护士进行培训。对日常工作培训要给予高度重视,带教老师的责任是随机予以指导,使高年资护理人员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对待工作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利用,促使其在日常工作中可以为年轻护士发挥带头作用。护理部和护士长需要检查、评价和反馈培训效果,按照PDCA循环对培训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修正,必须为每位护理人员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对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意见以及各层级护士对培训工作的建议进行定期收集,对相关问题予以纠正,保证在临床实践中可以促使各层级护士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进一步提高。 

培训内容具体分为两部分,即理论和技术,理论方面的培训重点是疾病护理常识、核心制度、抢救程序及工作流程、岗位职责、规范文书、爱婴医院知识及感染知识等相关内容;技术方面的培训重点是基本技能,具体包括静脉留置针、吸氧、会阴擦洗、宫颈上药、阴道后穹穿刺术、阴道脱落细胞检查及产程观察等相关内容,同时还包括新生儿保温箱的具体使用和维护方法、新生儿护理及脐带护理等内容。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评价:将妇产科护士考核方案作为依据,对科室每月、护理部每季度的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对患者理论、操作考评(临床护理能力)和学生、护理部评价(教学能力)予以评定。②护理质量评价将二甲医院审评标准为依据,对护理质量予以评价。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处理,观察指标使用(x±s)表示,组间比较予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比较两组护士综合能力 

对照组护士的带教能力、临床护理能力与研究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分析比较两组护理工作质量 

研究组护士文书记录、知识知晓、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安全管理等护理工作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妇产科具有非常高的专科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同时具备沟通技巧、应急能力和心理素质,同时要不断提高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临床护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和高效运行[3]。采用护士分层管理,通过高年资护士和低年资护士之间的相互学习与配合,可增强高层级护士的成就感,同时帮助低层级护士明确后期自身的发展方向与目标,使其可以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和思想,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和护理操作技能,实现其自我价值[4-5]。同时,护士分层管理还能实现所有护理人员参与科室层级管理工作的计划,明确责任,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将传统护理管理模式逐渐向一级质量控制模式转变,进一步提高小组成员间的和凝聚力与核心力,提高护理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6]。 

该组实验结果显示,研究组护士文书记录、知识知晓、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安全管理等护理工作质量及护士带教能力、临床护理能力均比对照组优势明显(P<0.05)。可见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士分层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护士的综合能力,改善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深入探讨和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许鹏飞,刘杨春.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急性肝炎护理管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5,36(28):112-113. 

[2] 王爱平,王六平,胡润珍,等.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12):1487-1489. 

[3] 孙秀芬.临床护理管理中分层管理的运用价值评析[J].医药前沿,2016,6(32):207-208. 

[4] 陈国纯.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2,48(32):119. 

[5] 彭文俊.参与式分层管理在妇产科病区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3,37(8):35. 

[6] 朱月华.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质与量的综合评估体系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3):3284-3287. 

中级护士论文篇4

论文摘要:[目的]确立分级护理的决策主体。[方法]在确立分级护理决策主体层次结构模型后,请医生和护理专家就指标间相对重要性程度进行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最后得出分级护理的最佳决策主体。[结果]护士组以护士独立决策合成权重最高,医生组以医护共同决策合成权重最高,医护组以医护共同决策合成权重最高。医生决策的合成权重在三组结果中得分均最低。[结论]医生尚不能认为是分级护理的最佳决策主体;在决策分级护理的方式选择上,护理专家认为是护士独立决策,医生专家认为是医护共同决策。

韩淑芳[1]、毕慧敏[2,3]、王芳[4]、肖小文[5]认为分级护理是护士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护理服务的依据,应由护理人员在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做出。通过理论研究[6]、访谈[7]、调查[8]等发现多数护士认为护士应该参与分级护理的决策,加之现阶段分级护理存在的问题[2,3,5,9,10,11],由此引发了对分级护理决策主体的探讨,虽然王旭梅等[8]已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但是只限于在调查临床护理人员后得出的结论,对分级护理决策主体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尚未见报道。2007年8月—2008年2月笔者用层次分析法对分级护理的最佳决策主体进行了论证。现报告如下。

1 层次分析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2,13,14]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汤姆斯·萨蒂(Thomes 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决策方法,本质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14],也是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新方法[15,16]。该方法强调人的思维判断在决策过程中的客观性,并通过特定模型将人们的思维判断规范化[17]。

应用AHP方法解决问题,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①明确问题,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②建立判断矩阵;③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④层次总排序。

2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立分级护理的最佳决策主体

2.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分析结果构造层次结构模型,详见图1。

2.2 资料来源 根据分级护理决策主体评价指标层次结构,结合理论分析、专家意见,自行设计层次分析专家评分表,问卷题目是以两两要素间相对重要性来进行成对比较。本研究选取山西省三级甲等医院11名医生和13名护士共24名专家进行评分,护理评分专家选取山西省科研委员会和护理学会的专家,医生评分专家选取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

3 结果(见表1~表3)

4 讨论

本研究显示,护士组合成权重排名:护士独立决策合成权重(0.618 95)>医护共同决策合成权重(0.305 12)>医生决策合成权重(0.075 95);医生组合成权重排名:医护共同决策合成权重(0.696 68)>护士独立决策合成权重(0.207 36)>医生决策合成权重(0.095 96);医护组合成权重排名:医护共同决策合成权重(0.565 45)>护士独立决策合成权重(0.340 67)>医生决策合成权重(0.093 89)。护士组以护士独立决策合成权重最高,医生组以医护共同决策合成权重最高,医护组以医护共同决策合成权重最高。综合各个结果,可以发现,医生决策的合成权重在三组结果中得分均最低,因而尚不能认为医生是分级护理的最佳决策主体;在决策分级护理的方式选择上,护理专家认为是护士独立决策,医生专家认为是医护共同决策。护理专家是护理领域的带头人,他们对护理专业的发展现状感触颇深,在高学历、高资历护理人才增多和护理专业依附于临床、缺乏自主性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情况下,护理专家希望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希望护理范畴内的事情可以让护士独立决策[5],这不仅使得高学历、高资历的护士学有所用,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是提高护理专业自主性的一种途径,这不仅是对护士决策能力的肯定,也体现着对护理专业实现自主性的期望。鉴于研究的局限性,本研究的结论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进行论证。转贴于

参考文献

[1] 韩淑芳.谈分级护理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1994,9(4):184-185.

[2] 毕慧敏,蒋兰芬,来桂英.住院病人护理分级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8A):1394-1395.

[3] 毕慧敏,吴箭,史雅轩,等.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6A):966-968.

[4] 王芳,乔巨峰.护理专业自主性发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17-419.

[5] 肖小文.基层医院护理级别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6,6(4) :19-20.

[6] 王旭梅,韩世范.护士下达分级护理护嘱的可行性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2A) :292-293.

[7] 韩世范,王旭梅.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深度访谈[J].家庭护士,2008,22(3A):574.

[8] 王旭梅,韩世范.对护士参与分级护理决策认同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2A):317-318.

[9] 俞燕宪,楚清芝.住院病人护理级别划分与医保管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8):108-110.

[10] 王淑琴,刘雁梅,汤红梅,等.临床分级护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15-17.

[11] 王淑琴,刘雁梅,汤红梅,等.军队医院病人分级护理差异性分析[J].护理研究,2005,19(6A):1014-1015.

[12] 刘小英.中职教育中英语教学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1.

[13] 庞鹤峰.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6:1.

[14] 丁燕.医院护理综合评价模型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03:1.

[15] Cyril F,Chang S.A price economics of nursing[M].USA:A Da-vis Company Philadelphia,2000:1.

[16] Bond GE,Fiedler FE.Acomparison of leadership vs renovation inchanging staff values[J].Nurs Econ,1999,17(1):37-43.

中级护士论文篇5

关键词:护理病历;质量;措施;效果

护理病历是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是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资料之一;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护理文件,是衡量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依据[1];不仅反映了护士的业务素质,也是维护护患双方在护理活动中合法权益的法律性文件。针对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护理文书中存在的一些缺陷,护理部依据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对护理病历文书的书写格式、记录原则、内容要求做了详细的规定,制定了《护理病历书写质量评估标准》,本科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使2009年5月~2009年8月出院护理病历甲级率为96.29%,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09年4月对本科出院护理文书进行质控,发现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护理记录方面,存在涂改,时间位点与医嘱不一致,缺乏个性化护理记录,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及连贯性等。护理文书涂改,皮试和输血无双签字,代签名,无证护士无有证护士签名,漏页等单项否决项目。根据评判标准,发生单项否决项目的即为丙级病历,90分以上的即为甲级病历。2009年5月后采取改进措施对2009年5月~8月护理文书进行质控管理,发现单项否决项目明显减少,护理记录质量也较前提高。

1.2  方法

1.2.1 进行护理病历书写培训:对科室护士进行护理病历书写质量评估标准的培训,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护理病历书写质量评估标准》的有关内容,逐字逐句理解和记忆、熟练掌握和运用护理程序,提高各级护理人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全科护士掌握护理病历书写质量标准,并要求按标准来进行护理病历的书写;对护理病历文书的书写格式、记录原则、内容要求按《评估标准》做详细的规定要求。

1.2.2 制定护理文书缺陷登记本:制定护理文书缺陷登记本,采取护士自查自纠,通过平时工作中人人来发现问题,起到互相督促、互相纠正、与此提高护理文书质量为目的。平时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登记在缺陷本上,并给以高护理文书质量为目的。平时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登记在缺陷本上,并给以评,对非共性的针对个人具体实例进行导督[2]。

1.2.3 护理文书质控体系的建立:建立多重护理质控组织,实行从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到终末质量的三层四重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按个人自查——责任护士分床质控——终末病历质控护士进行质控,同时护理部文书质控组采取每月抽查运行期病历的方式进行。个人严格按照书写规范进行文书书写和自查,从个人环节杜绝文书缺陷。按床位将病历分配到个人,每人分管3~4个患者,并负责相应病床的护理病历及健康教育的落实情况;责任护士定期对护理文书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登录到护理文书缺陷本上,以备相关护士进行修改及完善;出院病历由主班护士对病历终末质量进行检查,完善,最后由护理文书质控护士具体负责护理文书终末质量并督导工作,对督导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点评、指导、限期整改、已达到质量的持续控制[3]。护士长随时检查指导,督导护士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1.2.4 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同时加强科内护士的业务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坚持每周一次业务学习,每月一次护理查房与护理讲课,定期进行“三基”和专科知识的考试。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成人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项目的学习,使护士在专科理论及应用上有所提高,为提高护理记录的质量打下扎实的基础。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保证护理病历文书质量的关键,护理病历书写质量反映了护士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护士缺乏护理病历书写的基本功,会影响对患者信息采集和治疗护理措施描述的准确性。根据科室特征制定专科护理病历模板,为科室护士提供较为直观的参照借鉴范本。

1.2.5 采取奖罚并进措施:为有效督导护士正确,及时完善护理文书,责任护士按时质控病历及健康宣教,科内制定了相应的奖罚措施,细化到每一项每一条给予评判及奖罚。护士相互检查登记于护理文书缺陷登记本上的问题,做到及时整改,及相应的奖罚。对发生单项否决(含有易导致医疗纠纷的病历缺陷内容)的护理文书的书写责任人及责任护士,除经济处罚外还应加强《评估标准》再学习,知其错误所在。对评选为优秀护理文书的给予奖励并作为范本让科室人员学习交流。

2 结果

通过对护理文书质控实时新的改进措施后,自2009年5月以来,按照本院《护理病历书写质量评估标准》对本病区存档病历进行检查,2009年5~8月出院护理文书甲级率为96.29%。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2009年1月~4月与2009年5月~8月存档病历甲级率比较

比较项目

病历总数

甲级病历数

甲级率(%)

2009年1月~4月

366

275

75.1

2009年5月~8月

405

390

96.29

从表1可以看出,通过对护理文书质控实施改进措施后,2009年5月以来,护理文书甲级率明显提高。

3 讨论

3.1  护理文书是医院住院患者医疗文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病情观察、医嘱及护理措施的客观资料;它记载了患者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反映了病情演变的过程,护理记录起着重要的举证作用,是重要的法律依据[4]。实施当班护士认真书写,责任护士负责运行期病历质控,可有效发现护理文书中的一些缺陷,做到及时整改、及时完善、确保运行期病历符合要求,减少错误率,提高了护理病历的甲级率,同时也规避了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纠纷。由于运行期病历质量得到保证,质控护士对终末病历的质控负担也得到了大大的降低。

3.2  通过护理文书缺陷登记本的建立,让广大护士,尤其是低年资护士,起到共同学习护理文书书写要求与规范,提醒 广大护士应该注意的问题,使护士们较为直观的了解自己所写的护理病历存在哪些问题和缺陷,同时也为护士长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

3.3  通过加强护理队伍的学习,提高了护士的整体专科理论知识水平,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既是保证护理记录质量的关键,也是职业素质的再提升;做到护理文书的正确、及时、客观、真实的记录,并为打造护理的精英团队奠定基础。

4 参考文献

[1] 陈彩芳,林庚声,陈惠英,等.护理病历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病案,2005,6(11):12.

[2] 李月琴.护理文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6):1678.

[3] 叶丽娟.环节质控管理中设置首席护理质控尝试[J].护理学杂志,2008,23(7):50.

中级护士论文篇6

【关键词】 层级护理管理;中医康复科;服务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室共有护理人员16人,均为女性,年龄22~37岁,平均(308±28)岁;职称:主管护师2人,护师6人,护士8人;文化程度:本科2人,大专5人,中专9人;护龄:8年以上4人,5~8年6人,5年以下6人。

12 方法

121 人员配备 根据我院中医康复科护理人员和病床的具体实际情况实施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执行护士4个层级管理模式,设置护士长2人,高级责任护士2人,初级责任护士4人,执行护士6人,并配备助理护士4人。护士长根据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工作经验、职称和学历等综合考评,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7人,高级责任护士各1人,初级责任护理各2人,执行护士各2人,助理护士各2人。每组分管20~25张病床。

122 岗位职责和内容 护士长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担任,由院长直接任命,全面负责科室管理,包括各层级护士的选拔评定、培训与考核等管理工作及处理疑难护理问题;高级责任护士和初级责任护士为考核及竞争上岗方式产生,负责随本组主管医生查房,配合护士长做好科室持续质量改进,查找医疗服务中的安全隐患、环节漏洞、细节缺陷,动态掌握科室护理质量。并指导本组成员的护理、治疗、检查等工作;执行护士由大专或本科毕业并获得护士执业资格的护理人员担任;助理护士由中专毕业并取得护士执业资格的护理人员担任。执行护士和助理护士必须在责任护士指导下完成基础护理工作。

13 效果评价[23] 对层级管理实施前后半年的基础护理质量、护士服务能力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基础护理质量包括健康教育覆盖率、医院感染发生率、预报褥疮发生率、护理差错纠纷发生数。护士服务能力包括护理文书书写、专业知识考评和操作技能考评。患者满意度评价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实施前后随机选择60例住院患者在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以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计算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P

2 结果

21 层级管理实施前后基础护理质量和护士服务能力比较 层级护理管理实施后基础护理质量、护士服务能力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412,P

22 层级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层级护理管理实施后患者满意度为967%(58/60),实施前为817%(49/60),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9,P

中医康复内科具有病种繁多、高龄患者多、卧床时间长、护理操作多及护理人员配备较少的特点[4],护理管理较为复杂和困难。以往我科采用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模式,以完成各项医嘱和常规的基础护理为主要工作内容,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量的工作环境中,机械地忙于完成护理任务,缺乏主观能动性,难以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同时也缺乏对不同学历、能力护士的合理调配,理论知识得不到发挥,业务能力得不到提高,难以保证护理服务质量。

层级护理管理是根据护理人员的职位、职称及实际业务能力等进行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标准化和目标化管理[5]。它将责任制护理、小组护理和功能制护理融合在一起,重新确立“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不同层级、不同能力和经验的护士共同面对患者,由原来的单兵作战转变为团队作战,护理质量由终末控制转变为过程控制,从而能够及时、全面了解患者生理、心理、情感功能缺失等方面的需求,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同时,岗位设置更加科学和合理,使护士的自我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促使其主动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和护理基础理论的学习,从而使护士的业务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有力保障了护理服务质量,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本研究结果显示,层级护理管理实施后基础护理质量、护士服务能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

[1] 王姣莲优质护理服务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8,3(6):541543.

[2] 潘玉勤,章霞,郑洪女APN连续性排班与护士层级管理的实行与效果.现代医院,2009,9(8):115116.

[3] 方芬,程云,周剑英,等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14116.

[4] 谢凤玲浅谈中医内科的护理管理措施.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8,3(5):448449.

中级护士论文篇7

[关键词] 层级管理体制;连续排班;建立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 R197.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8-106-02

2005年广东省医院管理年督导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医疗机构护士人力资源缺乏成为制约护理队伍建设和专业发展的瓶颈,护士配置不足而且配备使用不尽合理,护士排班没有充分体现病人需求原则、工作量均衡原则、公平与效率原则[1];而基层医院的医疗设备欠完善,技术经验不及上级医院,人们对基层医院治疗疾病的信心采取怀疑的态度。为了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和护士安全,我院以贯彻落实广东省《护理工作管理规范》为契机,改革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根据我院护理工作的特点,护理部于2008年3月开始建立层级管理体制,在全院临床科室实施层级管理和APN连续排班。经过一年的运行,收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推行护士层级管理和新的排班模式的改革

为了适应新的护理工作模式,转变观念,达成共识,在建立层级管理体制的同时,护理部分批分层级培训全院护士,分次派出护士长参加上级医院的《护士长管理培训班》学习,并至上级医院参观,同时本院分次举办广东省《护理工作管理规范》专题讲座,让各科护士代表对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及困惑在护士大会上进行讨论,护理部结合分层级使用护士及改变排班模式的方法进行讲解,动员护士进行护理创新与改革,克服困难,配合排班模式的实施。着力以病人为中心,爱岗敬业,让病人最需要护理时间为护士工作时间。使每一位护士都能重视、参与该项工作实施,使护士能够发挥专长、各尽所能,调动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2]。

2层级管理体制建立和连续排班改革的具体内容

2.1建立层级管理体制,明确工作职责和待遇

给予不同护理级别的工作权限和待遇,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满足不同病人、不同疾病及病情的需要,确保护理质量[3]。我院护理部根据院部实际情况,科室护士长对符合任职所需资格的护士,经护士长考核,全体护士讨论通过,报护理部审批。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能级,设立了专科护士、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等不同层级护理岗位,对护理活动过程中按岗位排班、合理搭配,根据不同层级要求,不断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逐步完善层级管理体制。

2.2 分层使用护理人员和APN连续排班的实施

根据调研结果:大部分是中午和夜间的护士人力不足,低年资、能力低下的护士独立值班时压力较大,潜在的风险较高,因此,我们对原来的护理工作时间进行改革。我们遵循护理工作24h不间断的特性,合理安排人力,衔接到位,保证病人的治疗护理及时、正确。A班上班时间为7:30~15:30,护士3~6名,P班上班时间是15:00~22:30,护士2~3名,N班上班时间是22:00~8:00,护士2名;交班时间30min纳入了上班时间。

护士成组排班,根据护士工作能力合理搭配。按广东省《护理工作管理规范》分层级使用护士,建立护理人员的层级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全院实际床位数与护士之比达1∶0.4 以上,实行护士分组排班,每组一名责任组长,科室公开竞聘高级责任护士任责任组长,报护理部审批,除急诊科分6组外,其他临床科室根据特点分3组,成组排班,护士合理搭配,即A班成组,P班和N班成组,实行3班交接,尽量保证A班、P班各有一名高级责任护士即责任组长在岗;实行弹性排班为原则,各科根据本科室实际情况进行护士人力资源弹性调配。

3开展层级管理和APN连续排班实施的效果

我们通过四方面来评价实施的效果。(1)对病人方面:这种排班模式的改革是以病人为中心,让病人最需要护理时间为护士的工作时间[4],解决了中午、夜间薄弱时间段护士配置不足、配备使用不尽合理的局面,尽最大努力满足病人需要;交接班时间人性化,晚上22:00交接班不会影响病人休息,而且减少交接班次数,防止因交接班过多而交接不清现象,特别是治疗护理时不再是让年资低的护士或是技术能力相对不熟的情况下为病人独立操作,现在是全天都有高年资护士带领指导低年资护士工作,保证病人治疗护理正确、有序地进行,病人的治疗护理安全得到了保障。实施新的排班模式后,病房的满意度由以往的92%提高到95%。(2)在医生方面:从早上7:30至22:30都有高级责任(责任组长)护士在岗,医生对治疗护理情况可直接向责任组长跟踪,方便快捷。改变了以前找执行护士的困难现象。全天护士人力均衡,技术力量合理分配,减少了病人呼叫铃响和病人因服务不及时吵、骂等现象,也避免了医生对护士技术能力、观察病情不放心的现象。(3)在护理人员方面:新的排班模式增加了中午、夜间的护士人力;不再是一人独立值班,有利于双人核对制度的实施,高年资护士带领低年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传、帮、带的业务指导,参与部分病房管理工作,保证病人的安全,同时保护了护士,减轻年轻护士的心理压力,降低护理风险,这也有利于护士人才的培养,体现了高年资护士的人生价值。护士夜班交接班提前在22:00,护士交完班后,还可以回家休息,不影响家人的休息,这种排班方法合理,体现了人性化。(4)对社会方面:新的排班改革,保障了病人的治疗护理安全,满足病人需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小结

在基层医院现代化建设与发展中,医院的规模扩大,效益增长,先进仪器设备的投入,护理人员数量增加,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使护理工作内涵不断深化,护理工作的复杂程度和难度加大,这需要护理管理者和护理管理核心不断提升护理专业内涵、技术力量来保障病人的安全,我们以广东省《护理工作管理规范》为指引,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最大限度地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5]。我们通过护士分层级使用和APN连续排班的实施,不仅护士的梯队形成,而且提高了护士的自身价值,对护士人才培养、团队精神建设起到重要作用;病人受益特别明显,病人满意度由以往的92%提高到95%,病人对护理的投诉减少,全院的护理差错减少;医生满意这种排班模式,体会到护理的配合的重要性。因此,无论从护理人员本身还是患者的角度考虑,实施层级管理和APN连续排班模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彭刚艺,冯秀兰,陈伟菊. 对广东省医院管理年督导中护理质量问题的反思[J]. 中国护理管理,2006,6(3):25.

[2] 冯艮娇,关莹,叶柳红. 层级全责护理排班方法的实施与探讨[J]. 护理管理杂志,2007,5(5):45.

[3] 李亚洁,彭刚艺. 护理工作管理规范[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6:8.

[4] 黄惠根,黄红友,谢炜坚. 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护理研究,2007,21(6):15-28.

[5] 陈瑞玲,邓秀琪,陈丽珊. 护士层级管理和连续排班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08,5(10):74.

中级护士论文篇8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哈尔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共45所,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按哈尔滨市各级医院总数的1/5,选取哈尔滨市9所医院的77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三级甲等医院3所,护士382名;三级乙等医院2所,护士215名;二级甲等医院4所,护士175名。要求护士符合以下入选标准:注册护士;愿意参加本课题;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5年以上。

1.2调查工具

采用工作价值观调查表进行调查,该调查表包括3个维度:情感型价值观(5个条目)、认知型价值观(13个条目)、工具型价值观(6个条目),共24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6点记分法,“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不太重要、较重要、重要、非常重要”,分别计1,2,3,4,5,6分,总分为144分,得分越高说明员工对工作越满意,各条目得分平均值为总体价值观。内在一致性检验Cronbach’sa系数为0.92,重测信度pearson相关系数为0.95,平均内容效度指数(contentvalidityindex,CVI)为0.86,条目一致性平均数为0.87%。共发放问卷814份,剔除填写不全无效问卷42份,回收有效问卷772份,有效回收率为94.84%。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均数与标准差描述护士工作价值观现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等级医院的护士工作价值观的差异。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见表1)

由表2可知,工作价值观各维度得分排序为:情感型价值观、工具型价值观、认知型价值观,总体价值观均值为5.17分。

2.3不同等级医院护士工作价值观(见表3)

将认知型价值观做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B组比较,P=0.000;B组与C组比较,P=0.009;将工具型价值观做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C组比较,P=0.003;B组与C组比较,P=0.000。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等级医院护士在认知型价值观、工具型价值观方面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三级乙等医院护士的价值观得分高于三级甲等、二级甲等医院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1)。

3讨论

3.1护士年龄、职称、学历结构状况

有研究报道,目前护士的年龄结构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梭形,本研究中,21一30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占49.61%;其次是31-40岁年龄段,占34.72%,说明护理队伍正从年轻型向成熟型转变。25-40岁是护理人员在临床发挥作用的最佳年龄。所以,护理人员的年龄结构呈梭形(即以25-40岁的中青年为主)最为理想。本调查显示,临床护士以21一30岁、护龄,5年的年轻护士居多,职称仍呈现扁平结构,9所医院中无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士)比例为9.31:43.56:100.00,与医生相比,护理人员中高级职称的比例较小,说明护理人才队伍还未形成合理的梯队,这与以往护士学历以中专为主有关。近年来,随着高等护理教育的快速发展,一直占主体地位的中等护理教育规模开始缩减,护理教育从单一层次的中等护理教育逐步转向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多层次的护理教育体系。此次调查显示,大专学历护士占主导地位,达44.43%,符合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虽然护士的学历有所提高,但高学历的护士仍然缺乏,尤其是硕士、博士学历的护士在调查中出现空白,提示护理硕士、博士教育有待发展。

3.2护士工作价值观状况

认知型价值观表达了对工作本身的一些特征及员工自身的发展、成就的重视,包括工作兴趣、责任、成就等反映护士高层次需要的内容;工具型价值观也称物质型价值观,是指得到所希望的物质或实际结果的价值观,它包括薪酬、工作安全等要。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最为关注的是情感型价值观,其次是工具型价值观,重视程度最低的是认知型价值观。体现了护士群体的情感社会需要(例如:被尊重、工作被认可、公正的监督等方面)在现有的激励体制下满足程度不高,这将降低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及工作积极性。而且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较低层次的需要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时,高层次需要不会发展为主导需要,因而对高层次需要如成就、工作兴趣等的追求也受到了抑制,这将进一步阻碍护士向更高层次和方向发展。按照成就需要理论,成就需要的抑制也会降低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从赫茨伯格的因素理论分析,情感型价值观及认知型价值观的内容都属于激励因素,而工具型价值观的内容属于保健因素。因此,情感型价值观及认知型价值观对护士具有激励作用,在这些价值观的满足上存在不足也会导致护士工作积极性下降。提示管理者在设计激励模式时,应对护士的情感需要和成就发展需要进行投人,改进现有的激励考核机制和薪酬分配机制,在此基础上,为护士设定工作目标并适当授权,提高其责任感和成就感,以期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3.3不同等级医院护士工作价值观的差异

本研究发现,三级乙等医院护士的认知型价值观与工具型价值观得分较高。究其原因,二级甲等医院护士大都学历低、年龄偏大,自身没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她们以稳定现有工作到退休,享受单位的养老保障机制作为自己的目标。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普遍存在工资低、奖金少的现象,护士低层次的需要基本能够满足。更为重要的是,管理者大都在重视护士工作任务完成的同时,对护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也高度重视,管理者尽量创造条件为护士的个人发展提供机会,从而提高她们对高层次需要的重视。而三级乙等医院的护士同样有着进一步晋升职称的要求,她们对工作投入很多,却发现离自己目标的实现还很远,护士便感到无权、无效和矛盾。这部分没有得到满足的正是认知型价值观的内容川,因此,三级乙等医院护士更加看重认知型价值观。在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的过程中,管理者要为她们确定有价值的目标,特别是激发她们追求高层次需要,并利用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对护士进行适当的引导,提高护士对自身的期望水平,同时,为她们的个人发展提供机会,进而提高其工作满意度,降低离职率。

上一篇:高职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大专护士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