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08 18:51:35

疼痛护理论文

疼痛护理论文篇1

2009年4月-2009年10月(某医院)住院骨科患者290例中选择:男,210例,最大的69岁,最小的4岁,女80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2岁。在对这290骨科疼痛病人护理中,从一般护理,专科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四个方面进行干预,均取得较好效果。

二、对症治疗

1.药物镇痛对疼痛较剧烈或用其他护理手段不能缓解疼痛的患者,用镇痛药物止痛。轻度疼痛:非阿片类药物、解热镇痛药、抗炎类,如阿司匹林,布洛芬,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氨酚待因、可待因、布桂嗪,重度疼痛:选用强阿片类药,如吗啡、派替啶。

2.技术性镇痛理疗,冷疗、热疗,冰敷,温泉浴、微波、红外线等。

三、护理

1.一般护理在骨科伤病中引起疼痛的原因可分三类:(1)急性疼痛,见于创伤或病后,如骨折、手术后疼痛;(2)慢性恶性疼痛,发生于恶性肿瘤或其他进行性疾病,如骨肉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3)慢性非恶性疼痛见于非进行性的组织损伤或伤病已治愈的病人,如肩背部痛、增生性关节炎等。护理前应准确了解患者疼痛原因并正确评估其程度,针对性的使用热疗冰敷,温泉浴,徽波,红外线等理疗措施。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反应,特别对于幼儿及老年人、应细心观察其表现,如患者采取的姿势与体位、面部表情、情绪状态、出汗、肌肉紧张度等,以了解疼痛程度及护理对其疼痛的舒缓作用。

2.专科护理

疼痛作为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症状,尤其是接受手术后的骨科患者,痛感更是明显和剧烈,他们手术大都伤及肌肉、肌腔、关节、骨膜等感受器。疼痛的性质为深部痛,是一种酸胀、定位比较弥散的疼痛。专科护理上,应帮助病人保持患肢在合适的体位,应用牵引的原理帮助病人移动患肢,减轻疼痛,让病人配合治疗。对于术后有绷带、石膏固定的病人,应首先注意观察患肢血运情况,肢端有无肿胀,石膏内有无压疮形成等特殊情况而引起的疼痛,及时调节节肢体位置,必要时开窗检查,不可轻易应用止痛药物,否则会造成皮肤溃疡,甚至坏死,对于体位不当过劳而引起的疼痛,可帮助病人更换体位,解除压迫止痛。术后一天,正常情况下疼痛可逐渐减轻,如不减轻或加重,体温不降或升高,应考虑切口感染,检查伤口愈合情况,及时报告。

3.用药护理

在用药护理中,一般采用阶梯给药的方法,根据病人疼痛程度及具体情况,由弱到强按阶梯给药,主要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及美施康定控释片,以口服为主。对重度疼痛以致影响睡眠者可给安定、强痛定、杜冷丁肌肉注射等。并根据情况给予预防性用药。此外,还要经常巡视病人,安慰、鼓励病人,设法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提高痛闭值;应用阿片类药物如呱替吮,应观察有无呼吸抑制情况发生;非阿片类药物如索密痛,则应主要观察有无胃肠道出血倾向等。除了以上的几个方面,护理人员还要注意在与病人交往时态度热情友好、自信、举止大方,操作认真熟练,细心观察病人的反应,疼痛的部位、性质、节律性和程度,并使自己置身于病人的位置,体验其疼痛,使病人感到被理解、被关怀,从心理上有效减轻其疼痛。

4.心理护理

疼痛护理论文篇2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0年5月选择某地四所高校即将毕业的护理专业本、专科生240人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采用由McCaffery和Ferrell设计的护士对疼痛的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nurses’knowledgeandattitudesurveyregardingpain,NKASRP)[2],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情况,包括受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实习时间、实习医院、实习科室、是否接受过疼痛知识或培训等。第二部分为答题部分共有39题,包括疼痛知识(9题)、疼痛评估(8题)、疼痛药物(17题)和疼痛干预(5题)4个维度。每题1分,答对1题为1分,总分39分。原始问卷由主要研究者、1名内科教授、1名高校英语老师进行中英文翻译和反翻译,并请2名疼痛专家进行内容效度的测定。对50名护生进行预实验,该问卷内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为0.81。

1.2.2调查方法

每所院校联系1名老师帮助实施,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利用学生返校时间,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进行调查前,由教师向学生说明研究的目的及填写的注意事项,学生完成后当场收回。发放调查问卷240份,收回有效问卷229份,有效回收率为95.4%。

1.3统计学处理

全部有效数据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同教育程度护理专业大学生疼痛知识分类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疼痛经历护理专业大学生疼痛知识分类得分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α=0.05。

2结果

2.1一般资料

男15人(6.6%),女214人(93.4%)。年龄20~23岁。实习医院均为三级医院,平均实习10个月。在校期间接受过疼痛知识的有79人(34.5%)。实习期间接受过疼痛知识培训的有52人(22.7%)。有189人(82.5%)认为自己在疼痛知识的掌握方面存在不足。其中三年制专科74人,五年制专科77人,四年制本科78人。

2.2护理专业大学生疼痛知识掌握情况(表1)

表1护理专业大学生疼痛知识掌握情况

2.3不同教育程度护理专业大学生疼痛知识分类得分比较(表2)

2.4不同疼痛经历护理专业大学生疼痛知识分类得分比较(表3)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四所高等院校护理专业大学生疼痛知识平均得分为(14.48±4.25)分,正确率仅34.94%,与其相似,周立松等[3]对1455名在职护士的疼痛知识调查,疼痛知识平均答对率为38.47%;而对此内容,以色列学生疼痛知识回答正确率为42.8%;美国即将毕业的护理本科生疼痛知识回答正确率为65.0%[4],由此可见,我国护理专业大学生疼痛知识匮乏,对疼痛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低于以上国家。有研究认为,学历与职称是疼痛知识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5],但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教育程度护生的疼痛知识得分并无显著性差异。造成目前护生疼痛知识欠缺的重要原因是疼痛教育的缺乏:疼痛相关课程有限;不能接受充足的疼痛护理继续教育、会议或课程;没有阅读足够多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本研究发现,34.5%的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过有关疼痛知识的课程,与未接受过疼痛知识的学生相比,两者疼痛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点与国外文献报道不同[6]。可能的原因是学校虽然安排了有关疼痛知识课程,但是课时太少或者没有引起教师及学生的足够重视,加上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将学到的知识与临床相结合,所学疼痛知识空洞,学生很难掌握。22.7%的学生在实习期间接受过疼痛知识培训,其疼痛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在实习期间没有接受过疼痛知识培训的学生(P<0.05),这可能与学生进入临床后切身经历了疼痛患者的痛苦,能够将带教老师讲授的疼痛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并应用到日常的护理实践中,从而使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强化有关。

疼痛护理论文篇3

[关键词] 疼痛教育;护士;疼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c)-0146-02

在临床中患者由于外伤、肿瘤或手术而遭受着各种疼痛的折磨。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表明,恶性肿瘤患者中至少有75%伴有中至重度的疼痛,40%以上患者的疼痛未得到充分治疗或缓解[1]。黄小蕾等[2]对27个省市的126名护士调查结果显示,99%的护士不能正确写出三阶梯止痛的内容。本院对护士开展了疼痛教育培训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5月自愿参加此次研究的本院内外科、肿瘤科注册护士并接触过疼痛患者的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共86名。均为女性,年龄23~47岁,平均(29.9±5.2)岁,护龄1~28年;其中,大专学历58名,本科学历28名。

1.2 调查工具

包括填表人基本信息(附录1)、2008年4月已翻译修订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调查(knowledge and attitudes survey regarding pain,KASRP)》中文版问卷。护士疼痛管理现状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工龄、学历、职称、科室、护士是否接受过疼痛知识的培训、培训途径、所在的科室是否开展了疼痛评估、选用何种评估工具、疼痛管理的阻碍因素有哪些等,均为多选题。KASRP中文版问卷共2套,80%的题目回答正确为及格分数线[3]。KASRP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在多个国家被广泛应用,是很多专家推荐用来评价护士(生)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工具[4]。

1.3 调查方法

由笔者负责发放KASRP中文版问卷1,在统一指导下,护士填写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然后进行疼痛教育干预12周,由群体教育、小组活动和个别指导组成,再进行问卷2调查,并进行对照研究。发放问卷86份,回收问卷86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将答题出现缺项,或出现重复回答现象的问卷列为无效问卷。在收回的问卷中,无效问卷共0份,有效问卷86份。统计时采用SPSS 1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每份问卷答对率,答对率= [答对题数/总题数(40)]×100%。计算每个条目的答对(错)人数比例,答对(错)人数比例=[答对(错)某条目的人数/总人数(86)]×100%。

1.4 疼痛教育项目的方式和内容

1.4.1 疼痛教育的方式 12周内每周召开护士例会,报告各自所见的疼痛病例,进行讨论分析,请疼痛方面的专家,例如麻醉科专家来讲解有关疼痛知识,进行疼痛相关知识的课件学习,每天对手术前后或晚期癌痛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知识的宣教和正在镇痛患者进行疼痛随访。制作宣教手册,内容包括止痛泵、止痛药物、平时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认识误区方面的知识,对患者进行宣教。

1.4.2 疼痛教育的内容 ①疼痛管理概述:基础知识、病理生理。②疼痛评估:评估原则、工具、方法。③疼痛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方法:学会正确评估癌痛,因为评估癌痛是治疗癌痛的关键,通过评估可以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等。通过护士掌握定期再评估的方法,帮助医生调整药物的剂量。药物方面例如将即释吗啡转换成控缓释制剂、不同药物或者相同药物不同注射方法的剂量转换等,以及时预防和治疗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何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对于其他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如何处理,如何帮助患者消除对止痛药物成瘾的顾虑。

1.5 效果评价方法

疼痛教育项目干预前,应用KASRP(2008)中文版问卷1的40条目对调查对象进行测试,在进行一系列有计划的疼痛培训项目后,再对KASRP问卷2的60个题目进行测试,并进行数据分析来评价调查对象在疼痛教育项目进行前后的疼痛知识掌握水平。根据调查对象题目类型的正确率与错误率来判断调查对象哪一方面疼痛知识欠缺。

2 结果

回答题目正确率较高的是阿片类药物成瘾特征、镇痛药物的给药途径、疼痛与文化背景。答错人数比例排序前3项(即错误回答该条目的人数比例>75%)见表1,条目主要涉及下列内容:案例分析,如不根据患者主诉来进行正确的疼痛评估;阿片类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患者疼痛与睡眠的关系。提示本研究中调查对象的疼痛管理知识水平和态度有待提高和改善。问卷1测试中调查对象答对条目数为8~26项,平均答对(17.23±4.34)项。其中30.06%的调查对象答对率为50%~55%。培训后问卷2调查对象的答对题目数为50~59项,平均答对(52.0±2.5)项,答对率为83.33%~98.33%。提示在经过系统的疼痛培训后,调查对象的疼痛知识能力显著提升。开展疼痛教育项目,可明显提高护士疼痛知识水平及完善疼痛管理态度。

3 讨论

近年来,疼痛越来越受到关注,临床上将疼痛列为“第五生命体征”来评估[5]。疼痛从身体、心理等各个方面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临床上不能有效控制疼痛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疼痛护理中也同样存在着问题,影响了对疼痛的有效控制[6]。疼痛管理是指通过医疗服务来缓解或减轻疼痛的过程,护士在控制疼痛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主要负责评估患者的疼痛、观察镇痛效果、协作医生带领患者走出疼痛认识的误区,进行健康宣教等。疼痛管理是一个多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在国外已转向以护士为主体的疼痛管理模式[7]。国内医院中有明确的疼痛护理管理制度的医院较为少见、护士仍然被动地执行医嘱,忽视了患者真正的疼痛情况和镇痛效果。国内有很多研究发现护士没有正确掌握疼痛评估知识。童莺歌等[4]对浙江省二级医院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初步调查研究揭示了护士在疼痛管理的态度和实践之间存在的偏差。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对护士开展疼痛继续教育和疼痛护理工作改进是很紧迫和必要的,研究显示护士存在缺乏疼痛知识和不充分的疼痛评估的问题,在临床中不能进行正确有效的疼痛护理。故对护士实施疼痛教育,提高护士的疼痛知识水平,改善护士的疼痛专科护理水平,应该重点关注护士掌握正确的疼痛评估水平、镇痛药物知识的完善、对疼痛患者镇痛作用和时间进行分析的能力。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形式,提高进行疼痛护理的能力。

护士的疼痛治疗知识陈旧,这成为临床中实施疼痛管理的主要障碍。没有正确的评估疼痛,害怕连续使用即可成瘾或者呼吸抑制,护士认为患者的主诉和实际不相符合,要求患者忍耐疼痛,镇痛药物不够安全,或者认为某些损伤,例如手术和晚期肿瘤等造成疼痛是必然的,不可能做到无痛。在对患者进行宣教和用药指导时,夸大了阿片类止痛药的成瘾性和副作用,混淆了的成瘾性、耐药性和依赖性的概念。另外,护理人员的态度也可影响疼痛治疗,如由于护士本身不相信患者对疼痛的主诉,认为患者是过于紧张和恐惧才造成疼痛。健康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改变患者不健康的行为,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行为,而行为的改变过程要经历“服从、同化、内化”的态度转变阶段,遵循健康教育知信行的行为改变模式[8]。本研究通过教育讲座、小组讨论、镇痛访视等各种疼痛教育项目进行培训,提示了疼痛教育项目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调查结果提示护士在临床疼痛护理工作中存在多方面的认识误区,为了解除疼痛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故迫切需要对护士实施系统全面的疼痛教育,来进行有效的疼痛专科护理。实施疼痛教育项目后,护士掌握了正确和系统的疼痛知识,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疼痛,保证了疼痛治疗的顺利进行。护士在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同时,进行有效的疼痛专科护理,使患者的疼痛真正得到缓解[9],患者对疼痛治疗的满意度也有了很大提高,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Neville A,Peleg R,Singer Y,et al.Chronic pain:a population-based study[J].Isr Med Assoc J,2008,10(10):676-680.

[2] 黄晓蕾,马双莲,张金芳,等.27省市护士对癌痛治疗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1,7(1):22-25.

[3] McCaffery M,Robison ES.Your patient is in pain,here′s how your respond[J].Nursing,2002,32(10):45-47.

[4] 童莺歌,叶志弘.《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调查》问卷的汉化及应用测试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1):66-68.

[5] 李漓,刘雪琴.护士疼痛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3,17(6):633-635.

[6] 南桂英,曹迎风,王慧玲,等.对护士进行疼痛知识培训以提高产妇对疼痛护理满意度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4):2920-2921.

[7] 赵继军.疼痛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8-9.

[8] 郎玲妹.健康教育在农村高血压患者应用中的不利因素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10):304.

[9] 王岚,李扬.疼痛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20-22.

疼痛护理论文篇4

[关键词]疼痛管理教育;培训;急诊科;创伤性;护士;知识;态度

影响创伤意指由机械性因素破坏机体组织结构的完整性或造成功能障碍等现象[1]。医院急诊科是接收创伤患者的第一站,是控制患者疼痛、促进康复的重要部门。但有关资料统计发现,70%~85%进出急诊科的创伤性患者疼痛程度并未有明显好转迹象[2]。另外据国内外研究显示,急诊科创伤患者疼痛控制缺乏与医护人员的疼痛评估偏低、疼痛知识缺乏、镇痛态度消极以及急诊工作时间紧迫、镇痛政策缺乏等有关,护士作为接触患者次数最频繁的人员,也是为创伤患者采取镇痛措施的具体实施者[3]。基于此,该院对急诊科65名护士积极开展疼痛知识教育培训,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职注册护士,并在急诊科上岗从事护理工作1年以上的护理人员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排除临床进修护士或实习护生),研究开展前对所有初步入选的护士进行预调查,最终纳入该研究的护士共有65名,均为女性护士,年龄最小21岁,最大45岁,平均年龄(33.5±6.2)岁,护士学历:中专12名,大专38名,本科及以上15名;护士职称:护士24名,护师25名,主管护师14名,副主任护师2名;所有护理人员工作年限1~22年,平均时间(16.5±4.2)年。于2015年1月起对入选的65名护理人员进行疼痛知识教育培训,并将培训结果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未实施相关培训的护理人员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评价方法:根据Hunt所制订的疼痛控制态度量表及相关止痛药物包括用药反应的基础上,制订护士对创伤患者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问卷调查表。表中共有20项条目,其中10项测定的是护士对疼痛知识的掌握程度,其余10项测定的是护士对疼痛治疗的态度。构建疼痛管理培训计划:由医院护理部主任、急诊科护士长负责深入探讨创伤性疼痛管理理念,同时邀请麻醉科主任共同参与镇痛的相关措施研讨中,构建疼痛管理的培训内容。管理培训内容:疼痛管理内容主要包括:①创伤性疼痛的基础知识,如创伤、疼痛概念,创伤病理生理机制,创伤对患者可能造成影响以及相关并发症等。②疼痛的评估方法,主要训练护士在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及脸谱法进行疼痛评估时的具体方法,并掌握评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③掌握目前常用镇痛药物的使用方法、适应证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若患者出现用药副作用时如何应对也包括在内。④非药物性镇痛方法,要求每位护理人员至少掌握2种以上,如协助患者改变、按摩病变部位缓解疼痛;或通过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来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达到降低疼痛的目的。⑤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并提供正确的安抚方式,使患者感受到被关爱,建立信任、坚固的护患友好关系。培训途径:可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护理学专家及麻醉疼痛学专业负责培训、考核,培训途径可通过专题讲座进行,同时可穿插多媒体画面、视频播放、小组自由讨论等形式,来加深护理人员对疼痛教育知识的了解。另外科室每周对接收的病人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增强护理人员疼痛知识的综合应用,力求达到学以致用。讲座结束后可对参加培训的护士发放创伤性疼痛教育知识的相关资料,有利于强化并巩固护士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

1.3观察指标

观察急诊科护理人员疼痛管理教育知识培训前后对疼痛知识答对条目数情况;观察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对待病人疼痛的态度;观察护理人员负责接诊并进行清创手术患者的VAS评分、心理状况(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4]。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对疼痛知识答对条目数情况

培训后护理人员对疼痛知识答对条目数明显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对待患者疼痛的态度

培训后护理人员对待患者疼痛态度较培训前有明显改善(P<0.05),。

2.3培训前后患者的接受治疗时疼痛程度及心理状况

培训后接受该护理人员进行治疗的患者,VAS评分及SAS评分较培训前有明显降低(P<0.05)。

3讨论

①通过疼痛管理教育培训,可改变护士对待疼痛病人的态度。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5],临床护士往往因为工作繁忙、个人压力等其他因素,不相信患者主诉、对患者疼痛评估不充分、疼痛评估记录不完善等,这些态度直接影响护士对疼痛控制的效果。该研究对急诊科护士实施疼痛管理培训后,护理人员对疼痛病人的态度大大改观。②可纠正护士对镇痛知识存在的偏差,提高对疼痛知识的掌握程度。该组资料显示,培训后护理人员对疼痛一般知识、疼痛评估知识、药物镇痛知识均有明显增长。改善临床因护理人员对止痛治疗知识的缺乏、对阿片类药物成瘾性的理解错误等多种原因导致的疼痛治疗不充分现象[6-7]。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疼痛管理的教育培训,不仅提高护士的自身护理水平,同时也有效减轻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疼痛,缓解其心理压力。种种结论得出,积极开展疼痛管理教育培训,能改变护士对待患者的态度,提高对疼痛的知识、评估及控制方法,从而进行有效的疼痛管理,让临床患者享受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建议实行。

[参考文献]

[1]胡晓燕,花芸,陈晓莉,等.儿科护士疼痛管理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4,29(19):92-94.

[2]董明芬,林爱宝,周红波,等.疼痛护理小组的培训管理与质量效果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6):1034-1036.

[3]周丹,孙运波,姜文彬,等.ICU医护人员对疼痛、躁动和谵妄管理循证知识的认知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1):780-782.

[4]刘玉,林细吟,赵娟娟,等.肿瘤科护士癌痛控制护理知识和行为的现状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5):29-33.

[5]王依贵,方利,龚敏,等.术后疼痛管理循证实践的现状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12):1724-1725,1726.

[6]彭贵凌,姜耀,孙胜男,等.创伤骨科护士参与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6):396-397.

[7]刘冬华,张颖慧,童莺歌,等.以疼痛资源护士为主体的疼痛护理学组的运行实践[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3):1794-1797.

疼痛护理论文篇5

[关键词] 护理干预;下肢骨折;术后疼痛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c)-0164-02

疼痛已经与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一样,成为了一项关键的生命体征,有效缓解手术病人术后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下肢骨折手术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机械性损伤,也同时带来了较难忍受的术后疼痛,这不仅影响患者的情绪,导致患者的焦虑、抑郁,也影响患者的机体恢复,因此医学领域一直在探索一种更为合理的护理手段。为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该研究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对该院120例下肢骨折手术病人进行了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同时与常规护理做对比分析,发现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科住院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3~75岁,平均年龄(41.3±5.6)岁;其中胫腓骨骨折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股骨颈骨折24例;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11~75岁,平均年龄(40.9±6.0)岁;其中胫腓骨骨折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7例,股骨颈骨折23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下肢骨折术后的护理,保持病房环境舒适,做好换床单、翻身等基础护理操作,保持患者舒服的,避免引起患者疼痛,在患者主动提出非常疼痛的时候给予常规止痛方法止痛。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取如下综合措施:①心理疏导。对患者心理活动进行综合评估,详细了解患者心理特点,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引导患者正确面对意外,振作精神;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疼痛的处理方法进行耐心的解释,肯定患者每天的治疗效果,消除其焦虑、悲观、抑郁情绪,让患者勇敢乐观的面对病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可配合放松疗法,让患者进行简单的注视呼吸锻炼、平卧腹式呼吸等,也可以通过转移或分散患者注意力的方法,相关研究显示,患者的精神放松后,则可使肌肉的紧张状态得到了降低,从而大大缓解患者的疼痛感[2]。②护理教育。进行术前锻炼及术后卧床时适宜的功能锻炼,手术前后各事项,缓解其焦虑程度,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讲解手术方法、过程以及疼痛评估结果,使其有心理准备,防止不良情绪造成的增敏性疼痛;医院内部制作疼痛护理小手册,内容包括止痛药的使用方法、石膏固定及牵引的注意事项、术后进行活动的注意事项、咳嗽的科学方式等教育。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护理教育时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能一概而论,对文化程度高、适应力强的患者,可以通过为其介绍更多的相关医学知识达到其了解疾病本身的目的;而对文化层次低的患者,则要耐心、使用易懂的语言、反复强调;对老年患者,他们往往听力不好、记忆力差,护理人员必须要耐心宣教并在旁监督,必要时用图画或请病人现身说教的方式进行。③疼痛护理。骨科骨折患者疼痛原因多样,可由肌肉痉挛、关节僵硬导致,也可能是功能锻炼过程中的肢体拉伸痛、神经支配区域的放射痛、炎症反应导致的疼痛等[3]。临床实施疼痛护理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应明确不同患者疼痛的病因,并根据患者骨折部位、手术方法等因素,综合评价患者可能的疼痛程度;然后采用视觉、听力分散法(看电视、听音乐)、深呼吸、触觉分散法(按摩)、放松训练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同时,采用冷敷、冰敷、热敷等各种理疗方法,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和神经肌肉兴奋性,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舒适护理 维持病房内安静,光线、噪声、温度等控制在适当的范围,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术后换药动作轻柔,抬高患肢,防止水肿,必要时可使用镇痛泵或肌肉注射镇痛药哌替啶。

1.3 术后疼痛评价标准

重度疼痛:疼痛剧烈,被动,不能活动身体,睡眠严重受影响,局部药物治疗后不能缓解;中度疼痛:疼痛较为剧烈且持续,活动需护理人员配合,正常活动和睡眠受影响,局部药物治疗后可稍缓解;轻度疼痛:疼痛较轻,可下床轻微活动,正常活动和睡眠不受影响[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理想镇痛率为85.0%,对照组为56.7%,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95.0%,对照组为81.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术后疼痛是一种恶性刺激,不仅会造成机体产生病理反应,对机体多个系统功能产生负面影响,还容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骨折术后疼痛为强烈的急性疼痛,是患者最常见、最难以忍受的症状,术后1~3 d内发生率高达90%以上[5],这种术后疼痛会反射引起肌肉、血管收缩,延长切口愈合期;会增加氧耗、降低患者免疫力、导致患者代谢紊乱等[6],严重影响着术后康复,因此必须要给予患者综合性的护理措施,以降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以往传统护理内容单一,不能完全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因此护理效果往往不佳,有相关调查显示,约50%的术后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及止痛治疗后疼痛感仍较重,80%的患者反映护理效果欠佳,并产生了术后疼痛是一种正常表现,只能痛苦地忍受[7]。该文通过给予患者心理疏导、护理教育、疼痛护理、舒适护理的综合护理措施,通过加强心理护理,注重人文关怀,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少疼痛因素,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护理教育让患者对术后疼痛的有效控制进一步了解,帮助患者科学的掌握治疗原理和康复知识,减轻患者对骨科手术认知上的偏差,让患者更积极乐观的配合护理工作;通过疼痛护理、舒适护理使疼痛护理更具有有效性,调动了患者直接参与疼痛管理的积极性,自觉掌握缓解疼痛的方法,更能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因此,该文给予以上护理干预的患者理想镇痛率为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7%,这与陈建意等[8]研究结论基本符合,在其研究中,给予针对性教育、饮食指导、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等护理手段的护理干预(n=200例),疼痛程度明显较对照组低,VAS评分分别为(7.4±0.9)和3.6±0.5)。

此外,传统的常规护理一般无针对性,护理忙于各种护理操作中,常常忽视患者的各种需求,导致各种突发事件和医疗纠纷。而该文的护理干预手段中结合了患者的身心,并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考量到了不同生活背景患者的实际需求,使患者在愉悦中减轻疼痛的感受度,因此,护理干预组的护理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童水莲等选择120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9],这与该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普遍,对患者身心均产生较大影响,患者和护理人员应互相配合,不仅要做好一般护理,还应注重人文关怀,在护理教育、心理疏导、疼痛护理、舒适护理等方面下足功夫,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加快康复。

[参考文献]

[1] 任小清,沈防,祁斌.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的调查与护理对策[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8):1006-1007.

[2] 黎彩红,刘姗姗.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影响因素评估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6(24):80-82.

[3] 刘梅,刘林,许勤,等.持续质量改进在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872-875.

[4] 童水莲,陈妹.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22-23.

[5] 杨群英,杨园园,陶树平,等.舒适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5):32-33.

[6] 于春红,丁爽.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7):286-287.

[7] 沙淑艳.潘美开.邹瑞婵.四肢骨折术后疼痛病人早期实施生命力护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0,24(31):2842-2844.

[8] 陈建意,杜可爱.护理干预对减轻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23-24.

[9] 于春红,丁爽.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2(27):286-287.

疼痛护理论文篇6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单纯骨折手术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认知功能正常;②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②肝肾功能损害;③心功能不全;④非甾体类镇痛药使用禁忌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8例,其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5.6±10.2)岁;骨折类型:四肢骨折45例,锁骨骨折20例,脊柱骨折13例。对照组62例,其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5.8±10.5)岁;骨折类型:四肢骨折38例,锁骨骨折15例,脊柱骨折9例。两组患者两组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患者主诉疼痛,医师根据经验给予疼痛药,护士的职责是按时执行医嘱,对病人施主观疼痛评估、教育。

1.2.2观察组

采用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成立骨科疼痛专科护理小组、制定无痛病房护理管理制定及制定疼痛护理路径等。①成立骨科疼痛专科护理小组。设置疼痛护理专业架构:骨科专科护士-护理组长-责任护士,明确护理小组在无痛病房中的职责与作用,参与、监督、执行镇痛方案。选择骨科高年资、理论和责任心较强的10名护士成立疼痛护理小组,组长由经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培养的骨科专科护士担任,专科护士与麻醉师共同对小组成员进行系统疼痛及药物知识培训及考核,规范疼痛专科护理程序,引进推广疼痛护理评估工具,对患者实行疼痛护理,进行疼痛专科护理查房、个案讨论,进行阶段总结与反馈。小组成员与医生共同设计疼痛评估、处理流程、镇痛目标,健康教育流程、宣教册子、疼痛护理路径表;引进疼痛专科护理记录单,制定患者疼痛认知、疼痛满意度问卷表、护士对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问卷表,制作疼痛评估尺。②制定无痛病房护理管理制度。成立以骨科专科护理小组为基础、外科医生、麻醉师、共同组成疼痛管理小组,麻醉医根据手术患者自愿选择PCA疼痛管理,外科医师制订个体化、多模式、分阶梯镇痛治疗方案,疼痛专科护理小组按照疼痛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疼痛认知教育、疼痛评估、疼痛记录、提供心理疏导、实施镇痛方案、评价镇痛效果等。③制定疼痛护理路径。疼痛专科护理小组按照入院第1天、第2天至手术前一天、手术当天至出院前一天、出院当天5个时间段对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入院第1天由接诊护士采用语言沟通、书面文字对患者首次疼痛教育、评估并记录,发放疼痛知识宣教册子。第2天至出院前一日:由责任护士多次、组长强化疼痛教育、评估、记录,护士监督实施镇痛方案,观察患者有无按时服药,有无达到镇痛目标,有无出现不良反应,是否需要调整镇痛方案等;疼痛护理中强调疼痛教育、评估的重要性,施行责任护士、护理组长、专科护士的疼痛三级护理管理。

1.3观察指标

1.3.1疼痛评分

采用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ratingscale,NRS)进行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估,分数为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不能忍受的剧烈疼痛。

1.3.2睡眠时间

向患者发放睡眠时间表,由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完成,准确记录患者术后每天睡眠总时间。

1.3.3患者满意度

出院前,向患者发放自制《住院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住院期间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总分为100分,总分≥95分为非常满意,80分≤总分<95分为满意,总分<8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3.4疼痛知识考核

采用Ferrell制订的调查问卷,对无痛病房护理管理前后护士进行疼痛相关知识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疼痛评估、一般知识、药物镇痛、综合应用等,总分为33分,分值越高则代表护士疼痛护理能力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疼痛评分

观察组手术当日、术后1d、术后2d、术后3d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16,P<0.05)。

2.2睡眠时间

观察组手术当日、术后1d、术后2d、术后3d的睡眠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3.19,P<0.05)。

3讨论

疼痛指因组织损伤所致的不适感和情感体验。2001年第2届亚太疼痛控制会提出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人权;2002年第10届国际疼痛大会已将疼痛列入第五大生命体征;美国2001年1月1日执行《疼痛管理新标准》,将疼痛的测量规定为护士必须实施的护理常规,建立了以护士为主体的疼痛专业队伍,培训并认证了疼痛临床护理专家。在欧美一些国家,已经将疼痛护理列为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疼痛护理正在全球范围内走向专业化和正规化,疼痛控制转变为疼痛管理,疼痛管理人员从麻醉医师为主体的模式转向以护士为主体的模式。引起骨科疾病患者疼痛的因素较多,如创伤、急性缺血、感染、神经性疼痛、截肢及手术损伤等。剧烈疼痛可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应激反应、耗氧量增加、代谢紊乱及免疫力低下等。疼痛不仅可严重影响患者睡眠、情绪及生活质量,甚至由于患者害怕疼痛,拒绝进行功能锻炼,引发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及关节僵硬等术后并发症,从而影。如何缓解骨科患者疼痛,是医护人员面临的严峻挑战。解决术后疼痛,除了提高镇痛相关技术外,建立有效的术后疼痛管理体系也十分重要。建立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可最大程度体现人文关怀,延伸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建立骨科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各时点睡眠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与建立骨科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改善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有关,疼痛程度降低可显著缓解患者心理负担,降低应激反应,从而提高患者睡眠质量。通过建立骨科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护士疼痛相关知识的掌握及疼痛管理能力,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建立以护士为主体的护理管理小组,从而充分调动其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关,这也是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综上所述,基层医院建立骨科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士疼痛管理技能,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疼痛护理论文篇7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疼痛;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424(2016)03-0094-02

妇科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呈持续升高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究其影响根源除了本身致残作用外,还有最重要的就是疼痛[1]。疼痛严重的影响患者生活与生存质量约占妇科肿瘤所产生的各种不适情况的50%左右[2]。妇科癌性疼痛,贯穿着整个恶性肿瘤病理及治疗过程。近年来护理界人士开始逐渐重视这些问题并进行一些相关研宄[3]。由于女性患者的生理特殊性,疼痛会导致、生育能力丧失、绝经期提前等情况,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因此许多学者指出,要想更好的控制癌性疼痛,在研究各种先进的止痛技术的同时,还必须探索更为合理的服务因素来提高癌症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从而提高癌痛患者的生存质量[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2月至2015年11月我院妇科住院治疗的肿瘤患者310例为研宄对象,全部为女性患者,年龄34~60岁,平均40.1岁,其中子宫颈癌130例、输卵管癌80例、子宫内膜癌90例、绒毛膜癌10例,手术患者290例、非手术患者30例,所有患者病历资料完整、均经病理学诊断,所有患者均接受疼痛治疗,均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普通话交流、无精神障碍及精神病史。1.2研究方法获得患者同意后将问卷调查目的、内容及填写方法向患者详细讲解,指导语言采用规范统一的进行问卷填写指导,调查以不记名方式进行填写。问卷内容为患者基本资料(护患信任关系、认知程度)、疼痛量表、生存质量量表。填写时间为20min,并当场统一回收后进行整理核查,排除无效问卷,(选择性填写答案,答案缺失数据模糊不清),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10份,回收问卷31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为310份,其合格率为100%。护患关系采用冈谷惠子护患关系量表,差40~80分、一般80~120分、差120~160分。认知程度MMSE:正常27~30分轻度21~26分中度10~20分重度0~9分。疼痛量表0级:无疼痛I级:有疼痛但是可以忍受,II级疼痛明显服药物可以入眠,III级疼痛剧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生存质量量表满分为60分,生活质量极差的为<20分,差的为21~30分,一般为31~40分,较好的为41~50分,良好的为51~60分。1.3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用SPSSL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各项基本特征的相互关系采用双变量Spearman相关分析。

2结果

2.1疼痛强度量表评分的总体情况见表1。2.2疼痛强度与护患关系、认知评分关系见表2。

3讨论

国外研究显示[4],所有恶性肿瘤的患者中80%左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符。疼痛伴随着妇科肿瘤患者整个病程,对其生理、心理、精神及社会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干扰[5]。很多科研机构为了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开始针对疼痛进行深入研究,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其它方面想到很多办法,但是还不能够解决此类患者的疼痛问题,究其根本,疼痛可能不是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受到方方面面各种因素的影响[6]。本文在各种先进的止痛技术基础上探索对疼痛强度影响更为合理的因素,从而提高妇科肿瘤患者的服务使疼痛控制的满意,从而提高癌痛患者的生存质量[7]。研究显示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疼痛有很大的影响作用,通过与患者的良好沟通与交流,信任患者疼痛程度,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来控制疼痛,反应及时,关心患者,就可以减轻患者疼痛强度[8],这与本文结论一致。在310份问卷中护患关系为良好的患者疼痛程度均较一关系般、关系差的患者为优,同时认知程度好的患者疼痛强度比一般及差的为优,关系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妇科疼痛治疗逐步具有于护理多方位结合的特点,同时护理也是疼痛专业化队伍中不可缺少的成员[9]。在发达国家疼痛管理模式开始向以护理为主体的模式转变,要想更好的控制疼痛,在具有先进止痛技术的同时,还必须探求更合理的服务因素来提高妇科肿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让癌症患者有更好的生存质量[10]。所以本研究在针对妇科肿瘤疼痛问题上让护理人员对癌痛有着完整的了解及认知、对疼痛要有有效评估和有效处理方法、加强护理人员对患者不如实报告疼痛,缺乏对止痛及止痛药物的认知等情况宣教同时还要重视并加强癌痛的控制,有效评估患者的疼痛、增加非药物止痛方式的护理技能,尤其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让患者如实表述疼痛,使疼痛得到有效的、积极的控制。

疼痛护理论文篇8

【关键词】早产儿 新生儿 疼痛 评估

过去几十年因科技和药物的发展,使得高危险性新生儿的存活率增加,因此一些使组织受损的疼痛处置也相对增加,但还是缺乏安全且有效的策略。

早产儿和新生儿尚未具有语言能力,若要评估他们对疼痛的感受就必须依其行为来推论,因此临床上护理人员对于早产儿和新生儿疼痛,应该具备有敏锐的评估能力,并能给予有效减缓疼痛的处置,才能使早产儿和新生儿达到健康舒适的状态。本文将针对早产儿和新生儿疼痛反应、各种减缓疼痛的措施和护理人员对疼痛的评估及处理逐一讨论,以期能给护理人员在临床上能提供早产儿和新生儿有效的疼痛处置。

1 早产儿与新生儿的疼痛反应

研究发现表明神经系统在胎儿早期即已开始发展(Wolf,1999),且分布到骨骼及皮肤,怀孕周数28-30周时神经密度已相当于成人。早产儿与新生儿的体表面积比例比成人大,且相较于成人有多且浓密的痛神经纤维传递冲动,加上早产儿与新生儿传导痛的神经纤维所分泌的endorphine较少,因此比成人更能感受到治疗过程所产生的微小疼痛。

疼痛会引起他们身体一连串的反应,例如:心跳加快、血压的波动、脑缺血机会增加等,会造成脑血流的变动、压力荷尔蒙的产生及行为的改变而影响复原情形(Gibbinsetal.2002)。

2 减缓早产儿与新生儿疼痛的措施

目前减缓早产儿与新生儿疼痛的处置,主要分成三类,分别为非药物性减缓疼痛的措施,如:非营养性吸吮和口服蔗糖)或葡萄糖;局部减缓疼痛的药物,如Eutectic Mixture of Local Anesthetics(EMLA),以及鸦片类止痛剂常用的Morphine及Demoral。

2.1 非药物性减缓疼痛的措施

非营养性吸吮是近年来减轻疼痛的措施之一,而减轻疼痛的吸吮速率必须平均达32次/分钟,才有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Pickler及Reyna(2004)研究指出非营养性吸吮可以增加经皮的血氧浓度、减低不安和减低清醒时间的抵抗行为以减轻疼痛。

研究表明,蔗糖有效止痛的浓度剂量由12,c-25c,葡萄糖有效止痛的浓度剂量为24% 0.3cc-30% 2cc皆可达到止痛的效果。Johnston等人(2002)建议以蔗糖止痛应该常规性地用在32周以上的早产儿,建议在扎足跟、静脉注射或当有侵入性治疗、组织损害或预估此医疗处置将会引起疼痛时,给予蔗糖或葡萄糖止痛将会是便捷且无副作用的措施。

表一 以蔗糖或葡萄糖减缓疼痛的相关研究之比较

2.2 局部减缓疼痛的药物

EMLA 是一种含有 lidocanine 2.5% 和 prilocaine2.5% 成分各含一比一,稳定性高的混合软膏,它可以在执行各种有关皮肤表浅的医疗处置时提供局部麻醉的效果(Kaur, Gupta,& Kumar,2003)。目前有关早产儿和新生儿使用 EMLA的研究不多,表二是相关研究报告,其研究皆采双盲随机控制实验的设计,所使用的剂量,覆盖时间和范围之比较。

Gradin 等人(2002)指出瑞典已研究使用EMLA于新生儿是安全的,建议可使用在早产儿和新生儿减缓疼痛的 治疗;但是却不适用于对酰胺类局部麻醉剂过敏者和变性血红素血症者 。但是研究人员建议若一天需多次使用EMLA 或整周甚至几个月连续使用 时,必须常规性的监测血中甲基红血球的数值。

2.3 鸦片类止痛剂

鸦片类止痛剂可以减低使用人工呼吸器的压力,并用在手术后、插胸管甚至放置心肺体外循环机 时的止痛。用于新生儿的剂量一般由静脉或肌肉注射给予的剂量为每公斤0.05-0.2mg,而口服的剂量为静脉或肌肉注射的3-5倍(Young & Mangum,2001)。

Tibboe等人(2005)的研究指出,临床实际给予的鸦片类止痛剂剂量并不会产生副作用,所以若依照给药的准则并严密监测其生命征象,应不至于因担心产生鸦片类止痛剂的副作用而使其成为疼痛治疗的限制。

表二 以EMLA 减缓疼痛的相关研究之比较

3 护理人员的疼痛评估与处置

Warnock和Lander(2004)曾指出评估及测量疼痛是治疗疼痛的基石,特别是确认新生儿疼痛的反应。针对成人疼痛的研究指出除了与自己对疼痛的相关经验外,护理人员解释成人疼痛和决定介入之过程也与工作年资和教育程度有关,而导致不同的评估结果。

Mackrodt和White(2001)指出美国儿科学会所提出预防及处理新生儿疼痛和压力的政策,并使用一致性且有效的评值方法。Reyes也认为统一疼痛评估量表是必须的。表三为多个针对早产儿和新生儿发展的疼痛评估量表,评估项目包含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

表三 针对早产儿和新生儿已发展的疼痛评估量表

4 结论与建议

回顾所有相关葡萄糖或蔗糖及EMLA减缓疼痛之研究,研究对象若有以下之情况,则排除在收案的条件外,例如:神经肌肉病变、脊椎受损、感染等,但也正因如此,对痛觉的刺激无法产生反应的早产儿和新生儿,未列为研究对象,所以在评估疼痛和使用文中介绍减缓疼痛的处置,其效果则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由文献中可以了解新生儿科护理在美国是一个专业的领域且已约莫达三十年的历史,但是对新生儿和早产儿相关医疗处置的疼痛评估,至目前为止还在不断研究发展中。回顾国内文献,极少有以疼痛评估量表评值新生儿和早产儿疼痛程度并依此给予减缓疼痛的措施。

护理人员是照护新生儿及早产儿最亲近也是最重要的人,所以护理人员应多加强疼痛评估及处理的能力,通过专业的评估从而建议医师何时该给予药物性止痛剂。相信在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护理下,可以提供新生儿及早产儿免于疼痛的情境,减少合并症,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进而提高照护品质。

参 考 文 献

[1]莫丽萍,李梦妮.新生儿疼痛干预措施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02).

[2]张映旭,陈敬国,夏荣华.早产儿足跟采血疼痛评估及非营养性吸吮对疼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2).

上一篇:护师护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医院护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