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04 15:20:21

放射科护理论文

放射科护理论文篇1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辐射防护;实习生;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c)-0150-03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ct、ect、数字减影、核磁共振、超声、放射治疗、医用加速器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等放射技术已深入到医学诊疗的各个领域[1]。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从种类、数量到质量都有较大发展, 与此同时患者接受放射诊断和治疗的频率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更新, 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医学利益, 同时也给放射工作人员带来了潜在的辐射危害[2]。医学辐射安全防护已成为辐射防护领域影响面最广的重要课题。美国密西根大学已将医学辐射防护课程作为学生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并成立医学辐射防护工程学系来研究和开设相关课程[3]。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辐射对医务人员的影响研究,《放射性肿瘤判断标准》(gbz97-2002)等标准的颁布,对放射工作人员中发生的恶性肿瘤源自辐射的病因做出的判断具有法律效力[4]。但是,由于放射工作人员对射线的危害意识薄弱, 没有严格按照放射防护规章制度操作, 在辐射源操作过程中怕麻烦而不佩戴或少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从而受到过量照射等情况时有发生,放射工作人员存在比较严重的健康隐患[5]。为此,本次研究探讨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提高辐射防护意识,为促进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2011~2012年在西双版纳州某医院实习的218名医学影像学实习生,平均年龄(23.8±9.7)岁,其中男生104名,占47.71%;女性114名,占52.29%;本科99名,占45.41%;专科119名,占54.59%。

1.2 研究方法

对该院全体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进行普查,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学历等基本人口学信息和辐射防护知识来源、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正确的辐射防护措施等调查项目。问卷设计后请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修改,在现场调查前进行预调查,调查员经过专家统一培训,统一标准和认识。现场调查时问卷由研究对象填写,共发放问卷224份,回收问卷224份,问卷回收率100.00%,有效问卷218份,问卷有效率97.32%。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二人平行录入有效数据,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有效数据导入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α = 0.05的检验水准进行统计推断。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辐射防护知识来源

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辐射防护知识有56.42%(123/218)来源于带教老师,55.05%(120/218)来源于课堂学习,31.19%(68/218)来源于课本,20.18%(44/218)来源于同学。本科学历实习生主要来源于课堂学习(67.68%,67/99),专科学历实习生主要来源于带教老师(66.39%,79/119),二者在课堂学习(χ2= 11.300,p = 0.021)和带教老师(χ2= 9.117,p = 0.037)这两种知识来源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辐射防护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以回答正确5个问题及以上为知晓,回答正确不足5个为不知晓,本次研

中本科和专科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6.48%和68.29%。专科学历实习生,本科学历实习生在诊断技术的优化选择和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知晓率高于专科学历实习生,但在正确的辐射防护措施方面知晓率低于于专科学历实习生(p < 0.05)。见表2。

2.3 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分析

以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辐射防护知识知晓情况为因变量(不知晓 = 1,知晓 = 0),以性别、学历、民族、知识来源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男生(or = 1.041)是辐射防护知识不知晓的危险因素;本科学历(or = 0.391)和知识来源于带教老师(or = 0.663)是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的促进因素。见表3。

3 讨论

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对其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规定新参加放射性工作的人员要进行放射防护的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放射工作证才可从事放射性工作。所以医学影像学专业医师不仅要懂得自身的安全防护,而且还要懂得对患者的防护[6]。本次研究提示,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辐射防护知识主要来源于带教老师(56.42%)和课堂学习(55.05%),本科学历实习生主要来源于课堂学习,专科学历实习生主要来源于带教老师,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可见,带教老师的讲解和课堂学习是影像医学实习生辐射防护知识的主要来源,课堂学习是理论知识的来源,带教老师在医学实践中的讲解是会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有研究显示,放射防护课程与其他医学课程相比,存在着内容繁多、学时少的特点,这在无形中使医学生产生“非主科”意识,认为放射防护课程是教学大纲“要我学”,而非“我要学”,在潜意识中影响了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就更需要带教老师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加强辐射防护的健康教育[7]。 生和专科实习生的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6.48%和68.29%。说明医学影像专业实习生对辐射防护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本科实习生对诊断、治疗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前对不同检查方法进行利弊分析,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诊断技术等诊断技术的优化选择原则知晓率高于专科生。同时,本科实习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知晓率高于专科实习生,说明本科实习生对辐射防护专业的知识掌握程度比专科生全面,需要加强专科学历实习生的专业知识。但在操作前穿铅衣,戴铅帽、口罩、橡皮手套,穿专用鞋,防止污染日常衣物和头发以及吸收放射性气体,严禁在工作场所饮水、进食物和存放食物,以及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认真准备,熟练操作,合理应用时间、距离、屏蔽三种防护手段、降低辐射量等辐射防护措施方面知晓率低于专科学历实习生,说明本科实习生对实践操作中基本的、常规的辐射防护知识有所忽略,需要带教老师强调。二者在辐射来源、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4792-84)以及人体接受过量辐射可以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或畸形变不可逆的辐射损害等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三方面的知晓率均不高,也需要加强学习。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or = 1.041)是辐射防护知识不知晓的危险因素,说明男生与女生相比对自身健康不够关注,对辐射防护的意识有待提高。本科学历(or = 0.391)和知识来源于带教老师(or = 0.663)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的促进因素,说明本科生相对专科生对本专业知识掌握的更为全面,需要加强专科生的健康教育,同时说明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的健康教育对实习生加强辐射防护知识有重要的作用,每一位带教老师都要积极主动地对实习生进行辐射防护教育,增强辐射防护意识,促进健康[8-10]。

[参考文献]

[1] 强永刚. 医学辐射防护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13.

[2] 陈福华,袁建华. 放射科减少x射线辐射的措施[j]. 中国辐射卫生,2010,19(4):417-418.

[3] 廖永华. 加强医学生辐射安全文化教育的思考[j]. 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269-1271.

[4] 汪莹. x射线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应用及发展[j]. 广东科技,2009,(16):101-102.

[5] 何祥金,陈劲,魏江涛,等. 内江市放射工作人员过量照射原因分析

及对策[j]. 中国辐射卫生,2010,19(4):419-420.

[6] 强永刚,林伟,廖永华,等. 医学影像专业开设辐射防护课程的教学探索医学影像专业开设辐射防护课程的教学探索[j]. 2005,4(2):113-115.

[7] 陈渝,高加蓉,郎朗. 临床放射物理与防护的教学难点及改革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99-113.

[8] 邬仁会. 临床核医学辐射的防护与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6):935-936.

[9] 李明,李新明,李玲,等. 某医院核医学影像检查医护人员的辐射评价与对策[j]. 中国辐射卫生,2009,18(2):177-178.

放射科护理论文篇2

【关键词】 医疗纠纷; 放射科; 根源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9-0155-02

医疗纠纷已成为影响医院正常医疗秩序和改革发展必须考虑的要素,医疗纠纷的增加不仅恶化了当前的医患关系,而且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工作秩序,不利于医院的管理和医院形象的树立[1]。医疗纠纷涉及各级各类医院,不论是国家三级甲等医院,还是乡村服务站和私人诊所,几乎每个医疗服务机构都发生过大大小小的医患纠纷[2-3]。近几年呈逐年增多趋势,甚至出现了更加恶劣的杀医、伤医事件。

县级医院纷纷巨资引进先进影像设备并迅速投入使用,新技术的开展使放射科已逐步由临床辅助科室向诊断和技术支持转变,在医院的地位和影响逐日提高;放射科涉及对人体有害的X射线检查,具有某些特殊性[4]。放射学的发展使放射科医师的角色从医技人员、诊断辅助人员转变为集诊断、治疗、咨询等于一身的一线临床医师;从前让临床科室医生头痛的医疗纠纷也开始困扰放射科。如何避免和化解这些矛盾成了放射科医务人员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县级医院的实际情况,分析放射科近几年的医疗纠纷,逐步寻找和建立放射科医疗纠纷的应对措施。

1 放射科医疗纠纷形成根源分析

1.1 科室布局和功能分区不合理

科室布局和功能分区合理与否,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科室流程运转不畅,造成患者拥堵。在检查前就蓄积了不满情趣,加之候诊时间过长,工作人员安抚欠缺或不到位就易引起医患或患者间的矛盾;致使场面失控,拥堵进一步恶化,为纠纷埋下伏笔。

1.2 工作效率和质量矛盾

技术方面:笔者所在科室每天有100多例患者拍片(有些患者多个部位投照)和50例名患者CT检查,多数都集中在8∶30~11∶30左右,而摄片检查都有个投照过程,尤其是多部位投照,CR检查环节多、耗时长,有个别工作人员手脚慢,易引起患者抱怨。更换DR后,状况明显改善,只有在患者密集时才会有一点小拥堵。CT检查因患者基数小,情况与DR相似。诊断方面:报告实行医师分级审核签发制度,是保证质量的有效方法,目前多数县级医院的实际情况是人员紧张,不能也不可能专设一个岗位来审签报告,否则科室很难正常运转。另外基层医院农村患者多,看病往返路程较远,检查结果需要急出;特别是中、晚班时,只有一个医生应诊,如果有多个急诊集中检查,出事的风险更大,对此类情况,希望临床科室医生严格把关。

1.3 医务人员素质的个体差异

1.3.1 责任心不强 体现在登记录入患者信息错误、投照位置错照、漏照、“张冠李戴”,假如报告医生未仔细核对直接导致错误延续。医生未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阅片不仔细、不全面、漏诊、误诊等。

1.3.2 业务素质不高 少数工作人员不注重知识更新,对疾病征象认识不够,不懂得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影像表现(有些患者或临床医生故意隐瞒病史除外),仅凭经验和主观想像来进行诊断,过于自信,易造成误诊。

1.4 法律意识不强

1.4.1 不注重患者辐射防护 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放射科检查的射线剂量已大幅降低。放射科技师应注重敏感腺体的遮挡,年轻的父母们尤其在意婴幼儿的检查辐射防护,如果专科医生频繁要求患儿检查,易引起纠纷。

1.4.2 对患者隐私保护意识不够 多体现在男技师要求女患者脱衣拍片或在患者面前有意、无意讨论其病情及治疗情况,尤其涉及不当医疗、检查等(不除外言者自身知识缺陷,妄加评论,易给其他科室带来无谓的矛盾)。

1.4.3 特殊检查的风险告知及患方签字不落实 检查前,如果不告知患者及家属检查的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一旦发生意外(如过敏反应),无路可退,不容辩驳;另外熟人检查,碍于情面,不履行常规手续,往往好心办成坏事,最后承担恶果。

1.5 不沟通或沟通不够

沟通包括放射科与其他科室的沟通,放射科工作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沟通是人类相互理解的桥梁,人在生病时情绪、情感波动异于常人,更需要有沟通的技巧[5]。

1.5.1 医院内部各部门缺乏整体观念、协作精神 临床医师申请单填写不规范(如患者基本信息不全、错误)可造成患者来回往返,导致患者的不满情绪蓄积;或者各科室之间配合不够默契,各自为政,处处只想方便自己,随意将医院内各部门之间的矛盾暴露在患者面前,这些情况都可能成为医疗纠纷的导火索,甚至造成事故,需要放射科与临床科室医生协调,对一些问题大家达成共识,不要互相推脱、指责。甚至有些临床医生出现纠纷有意将患者指向放射科,将纠纷扩大化。表面情况不严重的危重患者,由于放射科医师知识的局限,可能对这类患者的病情出现误判,没有临床医生陪护的话,可能会因为先给看似严重的患者检查导致意外发生。还有危重患者临床医生出现病情误判,直接送放射科检查,而死在检查过程中。对于病情不稳定的危重患者不要盲目开单检查,必须检查时,一定要有专科医生陪护。放射科也要时时警惕检查过程中对危、急、重患者的观察。

1.5.2 对患者缺乏人性化、个性化服务 “态度生硬、情感冷漠”“话难听、脸难看”是直接表现,爱岗敬业精神不够,缺乏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接诊不同的患者,要有不同的方法,要有行动和语言的交流与技巧;走路不方便的患者给予搀扶,耳背的患者,说话声音大一点,多用肢体语言,最根本的要求是文明用语,动作轻柔,用心服务。

1.6 盲目自信,无应急预案

放射科医师对检查、治疗项目风险缺乏认识或过于自信、疏忽大意,出现意外情况没有应对预案,束手无策。如X线造影检查、CT增强扫描中,可能发生造影剂过敏反应;在CT穿刺活检、放射介入治疗等存在麻醉、出血风险等。

1.7 设备陈旧,图像质量差

放射科设备陈旧,一些检查项目勉强开展,效果差、伪影多;对所用设备的功能局限或缺陷认识不足,草率地超范围使用,获得的图像不能满足诊断要求。

1.8 医院及行政主管部门的无原则妥协

发生纠纷后,患者及其家属找到医疗机构或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给予所谓的真相并提出赔偿,在患方的强大压力下,许多医疗机构不走法律途径,无论是否具有过错,都被迫接受或满足患方的某些要求;反之,因惧怕或被威胁可能会出现严重扰乱医院秩序的事件而妥协赔付;这无疑也助长了不正之风的蔓延。

1.9 医疗外因素

1.9.1 患者偏执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某些患者与有些有医疗背景的患者及其家属利用自身片面或不系统的医学认知,对应诊医护人员提出苛求,否定或否认治疗疗效,假如医护人员确实存在不按操作规程执业的情况,会被其无限放大,并以此为把柄与医院“斗争”到底。

1.9.2 无理取闹 患者苛求一种检查就能给出明确诊断,不懂疾病的复杂性及人类知识能力有限,一旦要求进一步检查就认为医生故意让他多花钱。有些患者对医疗结果的期望值过高,有些患者和家属对医院制度规章不理解;对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不可预测性及存在个体差异完全忽略;不了解放射科影像检查的局限性,自认为不对就在医院无理取闹[6]。

1.9.3 媒体的恶意炒作 部分新闻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为了上头条,歪曲事实真相,利用社会公众同情弱者的心态进行新闻炒作,也是导致医疗纠纷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

1.9.4 国家有关部门打击“涉医”案件的态度不够坚决,在某种程度上也纵容其态势扩展。

2 讨论

放射科诊断是依靠清晰地高质量图像得出的,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明确病因,确保临床诊断、治疗、预后的正确性;又可作为直接证据证明医方在诊疗过程中存在导致患者人身损害的过失。放射科客观、清晰地图象资料,往往成为败诉的证据,且不易翻盘,使医院方处于被动境地。

放射科医师的基本职责是获得清晰的医学图像、提出准确合理地诊断报告并交给指定的人员,如果没有履行好这些职责,致患者产生有害后果,就可能因过失卷入医疗纠纷。认为放射科医师风险小、责任轻,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远离放射科的观念显然已落伍,培养放射科医师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已迫在眉睫。

医学是一门尚不完善的自然科学,原因复杂、与医疗事业发展如影随形的医疗纠纷是客观存在的,它是由于患者及其家属与医疗单位双方对诊疗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后果及其产生的原因认识不一致而所引起的纠纷,包括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医疗意外、医疗并发症,它有无法把握与不能确定的特性,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领域,没有任何医疗服务环境可以不受风险的影响,也没有任何医疗专业对医疗风险具有免疫性,这是医疗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7]。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使医疗机构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放射诊断报告的书写一定要客观:可能的情况下给予准确肯定的诊断;适当的情况给予否定诊断或鉴别诊断;有的情况下建议复查或其他检查。放射诊断报告书需认真校对,把书写或打印错误、漏字减到最小。遇到紧急或重要的意外发现要直接与临床医师联系。细节决定一切,避免因小的差错而造成纠纷[8]。

医患关系除了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改进,政府、社会、民众和媒体的言行改进同样重要。信任、友善的医患关系不仅有赖于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还需要社会、舆论环境的改善,法律、法规的健全,以及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9]。

放射科在医疗过程中,一定要以患者为中心,严格要求,强化责任;加强医德教育,重塑良好信誉;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自我保护;提高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保护患者权益;重视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医疗管理,确保医疗安全;落实并做好了这些工作,相信医疗纠纷会逐步远离放射科。

参考文献

[1]武东霞.医疗纠纷增多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4(9):1263-1264.

[2]吴天平.浅析医患纠纷案件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1,32(16):3387-3389.

[3]刘霁堂,殷猛.浅析医疗纠纷的根源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142-143.

[4]裴冬梅.对医技科室系统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药管理,2009,29(4):80.

[5]张芬,王明.沟通技巧对护理工作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3):76-77.

[6]定庆云,赵学良.医疗事故损害赔偿[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9-10.

[7]梁华仁.医疗事故的认定和法律处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1.

[8]陆小琼,郭亮,谭贞素.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5):73-74.

[9]周子君.中国式医患纠纷,成因与解决之道[J].医院管理论坛,2014,31(3):3.

放射科护理论文篇3

关键词:放射医学;辐射安全教育

放射医学是随着原子能科学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作用、机制、损伤与修复的规律,放射损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为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医学监督和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措施。自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并将其应用于临床诊治以来,放射医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成为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45%的恶性肿瘤可以治愈,其中18%为放疗治愈。随着放射技术、计算机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的高速发展,放射医学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新进展[1]。放射医学同时也是涉及医学、生物学、物理学、药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性科学,在工业和国防领域有着广泛应用。随着核电和国防现代化的大力发展,核电站突发事故、核恐怖事件和核战争的威胁逐渐增多,同时与工业化进程和环境污染相随的各种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增高[2],鉴于此,放射医学的作用显得举足轻重。辐射安全教育作为放射医学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良好素质的养成和事故的避免有着重要作用。

一辐射安全教育在放射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这是由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性决定的

放射医学专业的学生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和使用放射性核素以及各种医用放射性装备,后者产生的以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电离辐射的波长短、频率高,作用于人体时,能使机体内的水分子或生物分子发生电离而产生生物学效应,可造成生物大分子和细胞损伤,并最终导致人体器官的损伤,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引起死亡。临床常见的机体放射反应有放射性皮肤损伤、放射性肠损伤、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放射性心包炎和心力衰竭、放射性肾损伤等。当全身辐照剂量超过1Gy时,即可引起严重的急性放射病,重者可致死。电离辐射的远期效应则包括肿瘤发生、生育障碍等。据报道50mSv-2.5Sv的受照射剂量与肿瘤发生风险之间存在线性关系[3,4]。

(二)这是医院辐射安全文化的前置教育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接受放射诊疗和核医学治疗的人数显著增加,CT、γ刀、医用加速器、核磁共振仪、单光子发射扫描仪、正电子断层扫描仪等新的成像和治疗设备的应用使得医疗辐照占普通人群接受总辐射的94%以上,这对于患者和放射医学从业人员本身而言都是潜在危险[5]。放射医学学生是医院放疗科室未来的主角,因此,在放射医学研究生的教育中,把辐射安全教育贯穿于理论和实验教学过程的始终,培养学生在辐射安全方面的意识和行为,对于其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按照辐射安全最优化的原则开展放射医学实践工作、减少医疗事故等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放射医学专业辐射安全教育现状

国际著名的辐射防护专家Vetter教授曾指出:“医学人员必须接受辐射安全培训,建立安全操作意识,强调在教学训练中降低医疗照射剂量的最优化原则”[6]。放射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实验操作和医院实习过程中接触到放射性设备和仪器的机会与医务人员相差无几,然而,我国目前的放射医学教学体系中并没有专门的辐射安全教育课程设置,辐射安全教育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个别院校仅有针对学生和职工开展的不定期辐射安全教育讲座,这远远不能满足放射医学专业辐射安全教育的要求,给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习以及其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医学实践种下了安全隐患。据调查我国医学毕业生对辐射致癌的风险认识不足[7],这对于放射医学教学过程中的辐射安全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加强放射医学学生辐射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辐射安全相关理论课程建设

应借鉴发达国家在辐射安全教育方面已有经验,编写相关教材、开设相关课程,加强放射性基础知识、辐射防护知识以及辐射防护规章制度的教育,使学生对于辐射安全相关基础知识和规章制度有较为扎实的掌握。放射性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放射性衰变的现象与特点、辐射生物效应、各类辐射的特点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人工辐射源的可能来源与辐射水平等。辐射防护知识主要包括:辐射量与单位、辐射防护三原则、辐射防护目的和任务、辐射防护标准及制定依据、各类人员剂量当量限制及相应危险度、外照射与内照射的防护措施、个人辐射防护监测、放射性物质的摄入、代谢与促排、放射医学相关岗位的安全操作技术、可能的工作失误及其后果分析等等。辐射防护相关规章制度则包括辐射安全管理的规定、规程、条例、相关岗位人员的职责及辐射相关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8]。

(二)加强辐射安全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辐射安全教育以人为本,不仅以学生为本,更要以教师为本。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辐射安全师资队伍,才能稳步提高教育质量,真正使辐射安全教育落到实处[9]。具体措施主要有:1)建立和完善辐射安全相关的培训和进修制度,建设学习型师资队伍。通过在岗培训、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教师队伍的辐射安全理论水平和素质。对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教师送到国外进修,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辐射安全教育思想和方法。2)鼓励从事辐射安全教育的教师参加科研,建设研究型师资队伍。通过设立辐射安全教育研究专项基金,鼓励和引导教师参与到辐射安全教育的研究中,推动辐射安全相关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3)积极推动相关专业教师与医院放射医学相关科室的辐射安全文化建设对接。使教师对放射医学相关工作场所的辐射安全有充分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三)案例教学与监督管理相结合

案例教学具有真实生动、多样性、相关性、典型性等特点,更符合学生的心理预期,易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警示作用[10]。结合辐射安全相关真实案例,邀请安全生产部门相关管理或技术人员来校进行讲座和宣传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辐射安全意识、增强辐射安全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放射医学相关教学单位需要把辐射安全教育与监督管理相结合,如加强辐射安全督查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定期检查射线装置和放射线同位素的管理、保存、使用、处置等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督促改正,积极消除辐射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放射医学相关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同时也对现有的放射医学培养模式提出了更大挑战,目前辐射安全教育在放射医学教学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种形式亟待改变。放射医学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不仅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接触和使用各种放射源或射线装置,潜在地受到电离辐射的威胁,其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辐射安全更是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据统计中国的放射性事故发生率显著高于美国[11],因此,加强放射医学学生的辐射安全教育势在必行,这对于提高学生培养质量、规范其放射性相关操作行为、从源头上避免和减少辐射事故的发生以及培养整个社会的辐射安全意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文涛 聂晶 裴海龙 张健 周光明 单位:苏州大学

参考文献

[1]欧阳伟炜,卢冰,唐劲天.肿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14,32(36):47-51

[2]ChenW,ZhengR,ZuoT,ZengH,ZhangS,HeJ.NationalcancerincidenceandmortalityinChina,2012[J].ChineseJournalofCancerResearch,2016,28(1):1-11.

[3]马水英,石莎,银爱君.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综述[J].北方环境,2012,28(6):9-13

[4]程运福,张岩,张胜文.医用放射性设备损伤分析与防护[J].中国医用装备,2008,5(5):21-23

[5]李德平,潘自强.辐射危害与医学监督(第一版)[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1:200-221

[6]廖永华.加强医学生辐射安全文化教育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269-1271

[7]倪瑾,周传峰,刘聪,高福,李百龙,蔡建民.应届毕业医学生(国防生)岗前医疗用辐射安全调查[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9):1412-1414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规范[S].GBZ-T149-2015

[9]张继延,曾德伟.试论高校学习型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3:38-39

[10]印小玲.案例教学在高校新生安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5,10:102-103

放射科护理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6(c)-0161-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early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radioactive vaginitis in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so as to provide nursing experi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94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with radiotherapy admitted from September 2010 to October 2013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vidence-based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evidence-based group were treated by 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4 weeks after radiotherapy, the patients backed to the hospital. And the status of radioactive vaginitis in the patients was assessed by radiation response evaluation and vaginal cleanliness. Results The degree of radioactive reaction was lower in the evidence-based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Early evidence-based nursing; Cervical cancer; Radiotherapy; Radioactive vaginitis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和生命。放疗是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手段之一,腔内放疗配合外照射一直是中晚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方案[1]。放疗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尤其以阴道并发症最为突出[2],临床表现为阴道干燥,瘙痒,分泌物增多等,甚至可能会出现阴道萎缩、粘连及闭锁,给患者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老年性宫颈癌出现放射性阴道炎后,治疗也较为困难。目前,临床多采用阴道冲洗、抗生素及雌激素等治疗,但效果欠佳,容易反复发作[3]。因此,为降低宫颈癌放射性阴道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该科汲取中医“未病先防”的理论,认为放射性阴道炎治疗应从早期干预,提出放射性阴道炎早期循证护理方法干预策略,进行临床观察,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病例整群选取该院2010年9月―2013年10月在放疗科初次行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94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各47例,放疗方式均为直线加速器外照射与腔内后装治疗,照射剂量为45~50 Gy,治疗过程中,对照组1例患者因放射性肠炎无法耐受终止放疗,最终病例对照组为46例,循证组为47例。循证组包括男性29例,女性18例,年龄29~75岁,平均(56.7±24.9)岁,包括Ⅱa期6例,Ⅱb期17例,Ⅲa期12例,Ⅲb期10例,Ⅳa期2例;对照组包括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28~74岁,平均(56.1±25.2)岁,包括Ⅱa期6例,Ⅱb期15例,Ⅲa期13例,Ⅲb期9例,Ⅳa期3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分期、放疗方案及剂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卫生宣教,并从放疗开始至放疗结束,患者取膀胱结石位,准备好1:1000新洁尔灭溶液(水温41~43 ℃),用窥器先冲洗外阴,应对着阴道壁边轻轻转动窥阴器边冲洗,彻底冲洗阴道壁及穹窿处, 直到冲洗干净,然后拭干。循证组:循证护理运用循证护理理念,提出循证问题、查阅资料并针对性处理,例如宫颈癌放射性阴道炎的处理:①提出问题,在患者接受宫颈癌腔内放射治疗时,放射源与阴道接近,阴道组织对放射极为敏感,所以阴道炎的发病率很高,在处理上包括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是否需要实施针对性更强的护理措施和如何能够缓解放射性阴道炎患者的疼痛感和心理压力;②查阅资料,对中国知网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了解宫颈癌放射治疗导致阴道炎的机制及临床护理进展,学习此类情况的预防和控制方法;③运用实证制定护理方案,通过临床经验结合相关文献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包括阴道冲洗、心理护理、对症支持护理等。两组患者放疗结束后出院继续按照相关护理策略进行护理,4周后返院评估。

1.2.2 疗效判断标准 阴道炎发生程度以阴道黏膜反应及阴道清洁度来评定。①按照美国放射肿瘤研究中心1992年提出的急性放射反应分级标准[4]:0度为无变化;Ⅰ度为红斑或轻微疼痛但不需止痛药;Ⅱ度为斑状黏膜炎浆液渗出炎或中度疼痛,需止痛药;Ⅲ度为融合的纤维性黏膜炎或严重疼痛,需麻醉药;Ⅳ度为溃疡出血或坏死;②阴道清洁度评价[5]:Ⅰ度:镜下以阴道杆菌为主,并可见大量上皮细胞;Ⅱ度:有部分阴道杆菌,上皮细胞亦可见,也有部分脓细胞和杂菌;Ⅲ度:只见少量阴道杆菌和上皮细胞,但有大量脓细胞和其他杂菌;Ⅳ度:镜下无阴道杆菌,几乎全是脓细胞和大量杂菌。Ⅰ度和Ⅱ度为正常,Ⅲ度和Ⅳ度异常。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取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放射反应发生情况

经过治疗,循证组放射性阴道反应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3,P

3 讨论

宫颈癌患者在放疗时,阴道上段、宫颈受量较高,易引起阴道黏膜放射性反应,使肿瘤组织坏死脱落,聚集于阴道内,易引发细菌感染,尤其是老年患者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菌群发生改变,本身易出现阴道炎症状[6]。

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护士对病人的护理都应该有足够的科学依据。《素问》所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7],在此基础上,遂运用中医“未病先防”理论,提出循证护理早期干预法,组建循证成员,进行循证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让其掌握循证护理方法及必要的技能。然后由循证成员提出宫颈癌放射性阴道炎发生的循证问题,根据临床护理经验及病人病情,提出了3个问题进行循证:①放射性阴道炎发生机制较为明确,相对常规护理措施,有无更加针对性,更好的护理措施;②良好的心理可对治疗产生积极的效果[8],宫颈癌放疗患者多有恐惧、焦虑、自卑等心理,如何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以配合各项护理和治疗;③宫颈癌患者多为老年患者,文化知识水平欠佳,如何加强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提高患者依从性。由于患者恐惧、自卑等心理问题,害怕病痛长期折磨及亲属冷落恐惧生命即将走到终点,加之放疗时间较长,放疗容易引起阴道炎,患者更加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因此,我们选择专业知识丰富,观察及表达能力较强的护士进行宣教,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感受方面的信息,主动关心、安慰病人,耐心解释,满足患者被尊重的需要,学会自我调节,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鼓励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该研究研究数据来看,经过治疗,循证组放射性阴道反应0度、Ⅰ度、Ⅱ度、Ⅲ度、Ⅳ度分别为13、23、9、2、0例;对照组放射性阴道反应0度、Ⅰ度、Ⅱ度、Ⅲ度、Ⅳ度分别为3、12、22、7、2例,循证组患者的放射性阴道反应情况明显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放射科护理论文篇5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对于如何规范胰岛素注射,中国的医生、护士和患者的认知尚存在较多不足之处[1]。为了规范胰岛素注射技术,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于2011年8月14日。正式颁布了首部《中国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技术指南》,指南的出台标志着胰岛素注射将更加规范化、国际化、细节化。这就要求临床护士均能掌握规范的胰岛素注射技术。我院护理部于2016年5月成立了品管圈------“棒棒糖圈”,调查分析影响护士胰岛素不规范注射的因素,开展了“提高护士胰岛素规范注射率”的主题活动,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在品管圈活动开始选取各科临床护士150例为对照组,以品管圈活动开始后150例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护士胰岛素规范注射情况,比较其胰岛素规范注射率。胰岛素规范注射是指符合“指南”的一系列项目的相关要求进行的胰岛素操作。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主题选定 品管圈小组共7人。圈名为“棒棒糖圈”,设有圈徽,寓意我们所做的一切护理都是最棒的。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从领导重视程度、圈能力、重要性、本期达成性、权重进行打分,最终确定主题为“提高护士胰岛素规范注射率”。

1.2.2 现状把握和原因分析 按照胰岛素注射流程图,自制查检表,包括:提前复温、排气、更换针头、混匀方法、部位轮换、注射角度、

注射后停留时间7项内容进行查检。共查检对照组150例,规范例数81例,规范率为54%。根据数据统计,根据80/20法则得出轮换部位不正确、注射前未混匀为改善重点。

1.2.3 目标设定 通过品管圈目标设定公式,计算得出目标值=现况值+(100%-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54%+(100%-54%)*80.91*82.2%=84.59%。改善幅度=(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84.59%-54%)/54%=56.65%。

1.2.4 对策拟定与实施

1.2.4.1 制订胰岛素注射统一标准 ①根据“指南”的要求,全体圈员组织讨论,集思广益,制订出胰岛素注射统一标准,制订注射流程和评分标准。②编制通俗易懂且好记的注射口诀。③根据胰岛素注射注意事项,应用概括精简的文字配以形象的图片,制作成宣传折页,既便于护士学习,也能作为患教手册方便病人取阅。④为了方便护士操作前温习,特将口诀制作成简易冰箱贴,分发于各临床科室,将冰箱贴粘于冰箱上,以示提醒。

1.2.4.2 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提高护士学习兴趣 ①根据“指南”要求,制作操作视频,将视频放于医院内网上,方便护士随时学习。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手段,将视频转发至护士微信群内。②应用“胰岛素注射工具包”、示教模型、实物演示等方式,通过操作培训、护理查房、病房个性化培训等形式进行胰岛素规范注射的培训,确保每位护士都掌握。③充分发挥糖尿病健康教育小组的作用,对各临床科室护士进行示教指导,定期抽查,提高护士规范注射率。

1.2.4.3 加培训,落实考核,确认效果 ①护理部组织业务培训,采用多媒体理论授课结合实际操作示范的形式,将胰岛素注射的关键注意点逐一演示,对重点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加强知识巩固。同时要求护士对操作要点进行反馈演示,确保掌握。②加强临床考核,以护理部培训后即刻理论考试、病区培训后定期进行操作考试、糖尿病健康教育小组和品管圈圈员不定期到临床进行随机操作抽查等方式对护士胰岛素规范注射情况进行考核。同时将胰岛素规范注射作为新护士岗前培训的必考项目。

1.3 效果评价 ①护士胰岛素规范率比较:规范率=(单位时间内胰岛素注射例数÷单位时间内胰岛素注射总例数)×100%。对活动前后的护士胰岛素规范注射率进行比较。②无形成果评价: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通过圈员对自己的QC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和责任荣誉及积极性7个方面进行调查,所有圈员自评并算出平均值。⑤品管圈活动后目标达标率及进步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100%,进步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改善前数据】×100%。

2.结果

2.1 活动后护士胰岛素规范注射率为88%。

2.2 活动前后无形成果

2.3 活动后目标达标率=【(88-54)÷(84.59-54)】×100%=111.1%。进步率=【(88-54)÷54】×100%=62.96%。此次品管圈活动所采取的措施有效。

3.讨论

3.1 品管圈活动改变了传统的培训模式 传统的培训是对护士进行“填鸭式”的纯理论培训和局限的操作示教,培训后又缺少效果确认,未能让护士真正获益。结合护士的需求,改变培训方式,以微信平台及视频播放能将胰岛素注射技巧直观又形象的展现,易于护士接受和学习。胰岛素注射口诀将注射关键注意点以通俗易记的方式方便护士记忆。

3.2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专科操作能力 通过品管圈活动,圈员的集思广益,制订有效对策,提高了护士对胰岛素规范注射的重视程度,使护士的胰岛素规范率达到了88%。

3.3 品管圈活动的意义 通过品管圈活动,使全体圈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各类工具的运用,有助于圈员寻找真因,从而制订实施对策,解决问题,使质量管理更加科学化和具体化。

参考文献:

放射科护理论文篇6

【关键词】乳腺癌;三乙醇胺乳膏;放射性皮肤损伤;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2.1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461-01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乳腺癌病人除应用手术治疗外再配以积极放疗,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1]。放射治疗是通过放射线杀死残余癌细胞,防止向其他组织器官扩散,达到局部控制和根治的目的[2]。而放射性皮肤损伤,尤其是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是放射治疗中常见的放射损伤。本研究在2008年10月至2013年5月86例乳腺癌放疗患者的护理中使用三乙醇胺乳膏,用于预防和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8年10月至2013年5月病理确诊并行放射治疗的患者86例,均为女性,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8.2岁,均为均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化疗后序贯行放射治疗。患者均采用胸部切线野照射或三维适形照射(IMRT),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大小,切线野照射与三维适形照射所占比例,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采用X线,放疗剂量均为5000cGy/25f/5w,两组患者总剂量差别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放疗期间嘱患者穿宽松的棉质内衣,保持照射部位皮肤清洁干燥,放射野皮肤避免挠、摩擦及冷、热刺激。实验组除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之外,于放射前及放射后在放射区域至边界外2cm范围内,外涂三乙醇胺乳膏,厚度约1-2mm,每并轻轻按摩3-5分钟促进药物渗透及吸收,。从放疗起始时使用至放疗结束后20天。

1.3 观察指标

Benomar[3]将放射性皮肤损伤分为 5 级。 1 级干燥脱屑性红斑;2 级中度至重度红斑、脱屑,中度水肿,渗出液仅限于皮肤皱褶处;3 级渗出性融合或无皮肤皱褶处也出现渗出液,皮肤肿胀,出血或外伤引起了轻度皮肤擦伤;4 级皮肤坏死,真皮全层溃疡,在辐射后出现自发性出血;5 级死亡。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比较,见表1。对照组43例,发生放射性皮肤损伤28例,发生率65.12%;实验组43例,发生放射性皮肤损伤10例,发生率23.26%。

3 讨论

放射治疗是乳腺癌术后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而急性放射性皮炎是肿瘤放射治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轻重与射线的性质、剂量、放疗面积及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4]。三乙醇胺乳膏是一种水包油型白色乳膏,主要药理作用为通过舒张局部血管,加快血流速度,改善放射治疗后的血液循环障碍,减轻水肿,加快渗出物排出,促进损伤组织愈合,升高白细胞介素Ⅰ的浓度,降低白细胞介素Ⅵ的浓度,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增加胶原的合成[5]。表1显示,对照组43例患者中,发生放射性皮肤损伤28例,发生率65.12%;实验组43例,发生放射性皮肤损伤10例,发生率23.26%。对照组发生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高于实验组。表2显示,Ⅰ级放射皮肤损伤两组无统计学意义。Ⅱ、Ⅲ级放射性皮肤损伤实验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IV级、Ⅴ级放射皮肤损。

4结论

临床观察证明,对照组发生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高于实验组,且对照组发生Ⅱ级和Ⅲ级放射性皮肤损伤明显高于实验组。三乙醇胺乳膏能够预防乳腺癌放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并明显降低乳腺癌放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严重程度,提高皮肤的耐受能力,是乳腺癌患者放疗护理中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一种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沈红霞,李琛.乳腺癌病人术后放射治疗的皮肤反应预防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9,8(7):581-582.

[2]姚蕴伍.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技术规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74.

[3] Benomar S,Boutayeb S,Lalya I,et al.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acute radiation dermatitis [J].Cancer Radiotherapie,2010,14(3):213-216.

[4] 张斌.注重改善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质量[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8:525-526.

放射科护理论文篇7

【关键字】放射科工作;放射技术;应用意义;应用影响。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003-02

1 引言

放射科是医院的临床医技科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其间主要应用的放射技术是为准确的完成医学诊断而服务的,通过放射技术的合理应用,放射科的工作有了真实准确可靠的影像依据,为临床上的进一步诊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放射技术的重要性可见,一个医院放射科放射技术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了该医院的整体治疗水平。技术和诊断两个词语是放射科工作中离不开的两个部位,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就现在放射技术的发展形势来看,由于放射技术一直被人么们误认为是一种被动的机械劳动而不被各位医疗工作者所重视,但是事实上,放射技术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运动,它充分的应用了各种先进的技术,为诊断病变提供了很多有力的理论依据,应当引起医学工作者的注意。

2 放射技术的应用优势及应用要点

2.1 通过放射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成功的制出高质量的x线胶片:放射技术是放射科工作中的主体部分,只有通过相应人员灵活的应用放射技术才能获取所需的高质量的医学影像并使之符合甲级片要求。为了充分的发挥放射技术的作用,医院必须保证放射科的工作人员具有专业的技术知识及业务水平,能够充分的在工作中运用放射技术,其次,每位工作人员都要按照预先制定的工作流程自习仔细的进行工作,首先要审核好患者的个人信息和摄影位置,准确的为患者编号,接着在摄影时要根据患者的拍摄部位而选取合适的摄片位置,最后还要结合患者的病症特点来选取曝光条件。摄影完成之后,要进行暗室工作,这一环节的工作是保证优质x线片的重要环节,暗室的工作主要分为胶片的选择及显影和定影液的应用两个部分,其中洗片机要定期清洗以保证胶片的完好,同时要注意显影液的温度,防止其影响胶片的质量。综上所述,放射技术对高质量x线片的产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需要工作人员娴熟的操作技能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2.2 放射技术为准确的诊断提供了保证:通过放射技术制出的高质量x线片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从这一点上来看,所生产出的x线片必须满足位置正确,条件适宜,范围适当等要求,这样才可以清楚的显示患者发病部位的具体的组织结构从而显示病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为任何情况的病人拍片都要保证有适当的密度,对比度,锐利度,较低的失真度,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医生分析病情。医生根据x线片分析病情时要结合病理学,解剖学,组织器官学以及临床医学等多种知识,再加上对病人临床反应的具体观察才能准确的做出诊断并及时的对症治疗。相反,可以想象,如果所得的x线片质量较低那么即使是医学功底很深的专家也不能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诊断,同时一些效果不好的x线片还很容易误导医生,使之做出错误诊断,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放射科技术人员必须重视自己的工作,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为临床治疗提供保障。

3 提高放射技术的重要措施

3.1 提高放射科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这是提高放射技术的基本措施,只有从工作人员入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放射技术的应用水平,使之适应现代化医学的脚步。近年来,有大量影像设备引入到放射科的工作中来,如DR,CT,DSA等等。这使得放射技术实现了从传统的单一的放射学到现代的高科技的影像学的转变。随着图像处理技术和PACS技术的普遍应用,对放射技术人员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不仅需要他们具有简单的x射线拍摄技术还必须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以及操纵高科技影像设备的技能,因此也就必须要全面的提升放射科技术人员的素质,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人员要详细的了解人体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相应的投照条件。(2)技术人员要掌握并有效执行放射防护条例,在进行放射操作时要保护好自己及患者的安全。(3)要提高技术人员的英语水平,进而提升技术人员的处理图像和使用设备的能力,这是因为大多数处理语言和操作语言都是以英文的形式出现的。(4)进一步提升技术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使其可以熟练的使用查询,处理,存储及打印等操作。(5)使技术人员掌握对现代高科技设备维护和使用的相关知识,提升其业务水平。

3.2 提高x线片质量,为放射诊断奠定基础:放射科的x线片质量对诊断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这也是放射技术作用的一个检验环节,因此提升x线片的质量非常重要,医院可以采取质量检查体系,从对比度,清晰度,准确度。投影范围,摄影位置等多个方面对x线片的质量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的完善放射技术,提高x线片质量。

参考文献:

[1]L. Bresolin;G.S. Bisset 3rd;W.R. Hendee;F.A. Kwakwa;李志明;;关于放射科住院医生物理学教育计划的方法和资源:调查结果[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年01期

[2]于天林;;探讨医学影像设备的管理与维修[A];山东医学会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周树成;;西门子X光机1249线监视器检查方法及电路维修[A];新疆医学工程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1996年

放射科护理论文篇8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鼻咽癌;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6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24-01

鼻咽癌(carcinoma of nasopharynx,NP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我国南方各省,其发病有明显的种族、地区及家族聚集现象[1]。本文分析我院进行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探讨临床路径应用于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7月,收集本院76例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20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40.5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男性27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1.23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9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2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7例。对照组患者38例,男性29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9.89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0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3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5例。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设备、医生、技术人员固定,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在入院当日、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前期、放射治疗中期、放射治疗后期、出院前均给予常规方式的健康指导,教育内容两组相同,对照组无明确的标准与程序,护理项目没有准确记录,患者对知识教育的掌握情况没有清晰的了解,无法确保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

观察组采用了标准的健康教育路径完成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明确临床护理的实施过程与标准,让护理人员在明确目的环境下进行预见性的护理。健康教育路径是由全科护理人员共同参与讨论而制定,让标准成为护理人员进行鼻咽癌健康教育的标准方法和程序。此路径包括了详细的健康教育时间与内容,还需要护理操作签名、负责组长签名、效果评价与备注。

1.3 评价方法

由班组的负责组长进行效果评估,对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在相应项目的栏中标明,对知识的了解分为3个级别,已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在评价完毕后,将信息及时反馈到相应的护理人员,对未掌握的部分进行重新指导[2]。

1.4 统计学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单位以x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后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见表1。观察组患者共38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为口腔自我护理37例、放射皮肤护理38例、功能锻炼37例、鼻咽冲洗37例、合理调配饮食35例,除放射区皮肤护理之外,其他各项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

表1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后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例)

两组患者严重副反应例数与住院天数对比,见表2。观察组出现严重副反应的例数为暂停放疗1例、湿性脱皮2例、重度口腔反应2例、功能受限1例,平均住院天数为51.24天,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

表2两组患者严重副反应例数与住院天数对比(例)

3 讨论

鼻咽癌的病因尚未明了,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率可能与遗传、EB病毒感染、地理环境、饮食等有关。具有遗传的易受EB病毒作用的鼻咽上皮细胞,在年幼时受到EB病毒感染,处于一种潜在的感染状态,若干年后再受到一种或多种协同因素的影响,如某些呼吸道病毒感染、某些化学物质刺激 (如焦油烟、亚硝酸盐)损害了机体的免疫功能,使细胞繁殖过程中发生变异。鼻咽癌治疗原则为首选放射治疗,常用的放射源为直线加速器和60Co机。配合大剂量DDP及5-Fu等药物的化学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免疫治疗和中药治疗等,可提高疗效,延长病人生存期[3]。鼻咽癌放射治疗效果较好,5年生存率在47%~55%,I期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经治疗后能获得长期生存。因鼻咽癌具有向邻近组织浸润性生长的生物学特点,照射野常包括涎腺、中耳、颞叶下极、脑干、垂体、脑神经、颈段脊髓等正常组织,而治愈鼻咽癌所需的放疗剂量均超过这些正常组织的耐受量,因此,鼻咽癌放疗后长期存活患者不少合并各种放射损伤。生存时问越长其发生率越高,这些放射损伤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研究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尤为显得重要。

临床护理路径:入院当日。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介绍病室环境。介绍病区管理制度;各种检查前交待各项检查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等;人院至放疗前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症状、体征、本疾病治疗方法.介绍本病以往成功治疗病例,解除思想顾虑使患者安心接受治疗.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禁酒。开始放疗时.讲解放疗的目的及必要性、告知放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副反应。详细介绍保护皮肤、预防口腔感染的具体做法.指导鼻咽冲洗,功能锻炼等;放疗前期指导如何保护皮肤,保持口腔清洁,督促功能锻炼,鼻咽冲洗,检查是否到位。指导饮(。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防止情绪波动,甚至陷于绝境:放疗中后期每周修剪指甲并磨平,出现瘙痒时及时处理,脱皮忌搔抓、撕剥;每周评估转颈、张口等是否受限,保证入量,咽痛明显:不能进食者.可在进食前口含少量利多卡因溶液并慢慢咽下,每周测量体重一次并记录;放疗结束时,给予出院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复查时间和内容.嘱其3年内避免拔牙。

进入21世纪,以患者为中心和以人的健康为核心的整理护理已经在我国广泛应用。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特殊的意义。临床路径毕竟是个比较新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发展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让患者主动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这样不仅有利于临床路径的推广,更有利于患者自身疾病的康复。同时,临床路径的进一步发展更要强调患者临床路径表的规范化。规范化的健康教育路径表可以节省大量护理工作时间,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但现在病房里用的临床路径基本是科室自己制定的,虽然符合科室特色,却不具备推广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并与循证医学和循证护理学密切结合,制订出更具普及性的临床路径表。

参考文献

[1]汪华萍, 洪金花, 王瑛, 刘蓉. 临床护理路径在鼻咽癌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江西医药, 2007,(12)

[2]施应仙. 临床护理路径在上消化道出血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 2010,(31)

上一篇:社会工作本科论文范文 下一篇:护理系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