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师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18 18:43:30

人民教师论文

人民教师论文篇1

关 键 词: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特点和作用

加入了WTO,我国国际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的高等师范院校向何处去,如何办好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如何认识和看待民族地区师范院校的走向,这是民族教育界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

一、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的特点与优势

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方针、教育制度、教育管理、专业设置、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具有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共同性。但是,民族地区的师范院校除了这些共同性以外,也具有自己的基本特点,其特点突出表现在民族性上。在办学宗旨方面,民族师范院校主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师资和人才。几十年来,民族师范院校一直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以为民族地区输送高质量的师资和人才为办学宗旨。原则上实行“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分配政策,对毕业生根据所学专业、民族和籍贯,尽可能分配到本民族地区、民族事务机关或民族学校工作。

80年代以来,民族师范院校又采取了定向招生和定向分配的办法,来满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对师资和人才的需求。在教育对象方面,民族师范院校主要招收和培养我国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为了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民族师范院校在招生中,一直都对少数民族实行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和适当降低分数线录取相结合的政策,并适当照顾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力求每年都录取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学生。此外,还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助学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在培养目标方面,民族师范院校围绕民族地区实际,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师资。在马列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对各少数民族进行党的基本路线、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进行发扬爱国主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方面,民族师范院校兴办了一些包括民族学、民族史、民族语言文学、民族艺术、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经济等专业在内的民族学科,并设置了与此相应的课程,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国情的格局,这是民族师范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在师资方面,民族师范院校有一支既懂母语、又懂汉语和外语的双文、双语甚至三语的少数民族师资队伍,他们大都来自民族地区,熟悉家乡的风土人情、有献身于家乡建设的热情,他们的作用是其他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无法代替的。

以上这些特点是民族师范院校的办学优势,也是民族师范院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和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化、语言、宗教、居住地的特殊性赋予了民族师范教育的特殊性,使它具有一般高等师范教育无法取代的特殊意义。它不仅仅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一种类型,更重要的是,它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集中体现。

二、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来迎接新世纪挑战

我国加入WTO以后,对民族师范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放教育市场将冲击现有民族教育体制,调配教师资源的压力空前加大,教育“边缘”产业备受挑战,催促确立相应的教育观念,召唤教育功能结构重组,人才素质要求更高,课程教材的矛盾日趋尖锐,德育将上升到更为突出的位置,迫使教育模式转型等等新问题都需要民族地区师范院校的领导认真思考,积极应对。

(一)坚持从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把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办成培养民族师资和各类人才的摇篮

民族高等师范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才。他们与民族地区有天然的血肉联系,易于在那里扎根工作,受到少数民族地区的信任和爱戴,起到外地人和外族人不容易起到的独特作用。如,在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地区的师资培养中,民族师范院校发挥着重要作用。民族中小学的教师都来自于民族师范院校,甚至民族地区的汉族中小学教师也有相当部分来自民族高等师范院校。民族师范院校的教师队伍,也有相当部分来自民族地区的高等师范院校,如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目前专任教师中,2/3毕业于民族高等师范院校,尤其是具有民族特色专业的教师,如民族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等专业的教师比例多达90%以上。所以说,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骨干力量。

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在办学思想、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办学模式的改革中,应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服务的原则。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民族地区两个文明建设中用得上,留得住。

(二)把民族高等师范院校办成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的重要基地

在我国,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任务,除了由民族学院和其他民族研究机构承担外,民族高等师范院校也是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的重要基地。民族高等师范院校应设立并完善相应的研究机构,如内蒙古师范大学设立蒙古语言文学研究所、蒙古史研究所、民族教育研究中心等部门,并招收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哲学、民族经济、民族教育的硕士学位研究生。民族高等师范院校参与并撰写部级重大课题。如国家“九五”重点课题《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蒙古学百科全书》等等。用民族语言文字编写、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学报多次获得部级、省部级民族类教学和科研成果。如赤峰民族师范高等学校几年来在蒙古族文化研究方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部论著获得部级奖,7部论著、8篇论文获省部级奖,35部论著、130篇论文获优秀论文奖。2000年,继内蒙古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该校又成立了自治区第三家“蒙古族文化研究中心”,现在已形成了以北方民族文化研究、蒙古学研究为龙头、群体攻关,多学科并举的科研新局面。民族高等师范院校还应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韩国、蒙古国等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流。

在科技文化研究方面,民族高等师范教育不仅致力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及科研成果在民族地区的推广和普及,同时要致力于研究民族历史、语言、文字、宗教、医学、民俗等,为继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所做的贡献,以及进行民族政策、民族理论、民族宗教等研究为国家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民族高等师范院校还应在编写或编译民族语言文学教材,为民族基础教育领域双语教学和三语教学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并为保存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哈经雄。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学[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1.

[2]赵世怀,等。中国民族学院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人民教师论文篇2

关键词: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民族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7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205-03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1]。教育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实践者,他们的素质与能力决定着新疆未来的发展程度。加强和改进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新疆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促进自治区小康社会建设加快推进少数民族经济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如何提高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使他们能够在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塑造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是教育教学工作者,也是党的政治思想宣传者,其言行会给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然而,这支队伍在新的形势下,无论是数量与质量都没有达到社会及学生对其的要求。这只队伍的现状是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年龄与职称结构欠合理、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教学和科研能力薄弱、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缺乏等。面临新的形势,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以积极姿态,自觉并主动地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胜任所承担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大批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的,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和学生们的期待。

一、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高素质的教师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面貌、业务水平、教学艺术和方法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大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功底、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知识结构、良好的科研能力和独特的人格魅力、高尚的思想境界、良好的行为表现,而且还应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素质,造就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要因素在于教师自身不懈的努力。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基本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才能深刻认识到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和事业对自己的要求,认识到自身知识的欠缺、能力的不足、思想境界的差距等等,从而体会到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产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强烈愿望。也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才能亲身体验到并尝试着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难题,不断总结教学的经验和技巧,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思想境界。

二、加强少数民族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和教师的专业思想

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思想是搞好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条件,加强新疆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思想教育。

一是要培养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的专业兴趣,使少数民族教师确立热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态度。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与大学生的交往中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注意体验思想政治工作成功后的喜悦,并在对教学活动的不懈探索中寻求乐趣,努力消除新疆部分少数民族教师中存在的为教学而教学的情况。

二是要树立新疆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专业抱负,立志在思想政治教育岗位上有所成就,使自己的教学达到有深度、富特色、受欢迎、高效益,努力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成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最欢迎的课程。

三是要巩固新疆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的专业信念。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应对自己能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树立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在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客观和公正,力避由于否定性评价导致其畏难、悲观情绪的加重,要鼓励和引导该教师摆脱不自信的阴影,更要为他改进教学提供参考性意见,要避免把学生评教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

四是要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使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物质待遇、职称评定、学术交流等方面不差于其他专业教师,从而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和队伍稳定性,要适当减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其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在提高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的需要。

三、有效开展各类形式的培训和高学历教育,提升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高校、学生等对该专业重要性的认同[2]。尽管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很高,但长期以来,新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校其他专业课相比中常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因此,新疆各高校的有关部门应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解决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制不明确和部分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存在的学科归属不明确、“专业不专”、教学被边缘化现象。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保证,新疆高校必须把提高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素质放在重要的位置。新疆高校的有关部门应根据学校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少数民族教师培训计划,统筹安排培训专业,使学校的少数民族专兼职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都能得到培训的机会。学历高低虽不一定与个人的能力大小成正比,但一般情况下,教师队伍整体学历水平是反映一支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发展可能性的重要标志[2]。针对新疆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及职称均普遍较低的问题,新疆高校应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在职少数民族教师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选送少数民族教师参加各种进修班,以便提高他们的学历水平和理论素养。特别是对于刚参加工作的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应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专门课程的培训,使他们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要把培养少数民族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之一,充分发挥这些教师在教学改革与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新疆高校应在经费上拨出专款支持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这有利于他们开拓视野,增强见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技能。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考核评价和职称评定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影响着其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责任感。因此,新疆高校在考核和职称评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大多数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因受汉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的影响科研成绩一般等特点,注重考核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及工作实绩,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打破职称评聘中的论科研成果的观念,使有能力、够条件的少数民族青年教师能及时解决职称问题,以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新鲜血液的输入是不可或缺的捷径。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人才引进少数民族人才力度,注重引进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高师德的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青年学科带头人。同时,一方面要搞好人才引进的后续工作,解决其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安排好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伍中个别成员的出口问题。

四、支持少数民族教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的科研和教研工作,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坚持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的原则,走“研究课题从教学中来,研究成果回到教学中去”的道路[3]。一个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只是停留在“知识传递者”的角色上,而应在教学实践中对各种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及教学中的科研含量,教师只有对教学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在研究的层面上去讲解,才能说服学生,才能真正使学生理解。

一是少数民族教师要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要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集体教研和科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室整体研究力量的作用,以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效果。

二是自治区有关部门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课题项目进行单独评审,并与自治区社科联合作开展科研,以科研促教学质量。自治区各高校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门设立科研项目,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能力。高校有关部门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科学研究,特别要加强对教学中和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研究。教师的科研成果和工作量、业绩挂钩,提高教师从事科研、潜心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课教师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课队伍整体素质。

五、大力开展国内外教学经验、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横向交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走出去,到其他高校学习先进的教学与科研经验,参加学术研讨会。而且,还应为他们创造较多的出国考察的机会,使之更好地了解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差别,了解当今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了解西方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这对提高新疆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是十分必要的。通过上述做法,使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了解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否则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必将导致课堂教学空洞、乏味。为此,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深入社会,到企业、事业单位和农村中开展调查研究,了解问题,掌握丰富生动的具体材料,这既有助于科研,又有助于解决学生头脑中的疑难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六、充分发挥教研室在中青年少数民族教师培养中的作用,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现代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知识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需要不断学习,应本着全面规划、规范管理、普遍提高、重点培养、在职为主、脱产为辅的原则,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体系[4]。教研室在青年教师培养上具有便利的条件和得天独厚的优势。老教师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知识底蕴比较丰厚,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是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良好途径。老教师不仅应传授青年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先进的教学经验,而且应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予更多的指点,帮助他们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在科研上带领青年教师共同研究、探索。青年教师应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多听老教师的课,把他们当成自己的良师益友,充分把握各种机会发展自己,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总之,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少数民族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关系到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件大事,在实践中必须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意义,不断探索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并努力去实践。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建设面临难得的机遇。作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少数民族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素质、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实践环节,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2007-08-31)[EB/OL].http://.cn/policy/txt/2007-08/31/content_

8777444.htm.

[2] 吕亚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刍议[J].法制与社会,2009,(7下):256.

[3] 王雪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J].教师教育,2007,(20):51.

[4] 文静.探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优化的主要途径[J].民营科技,2008,(4):101.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mproving the teacher's quality of

the Xinjiang Minority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 Bu Li Zi Jiang・Sha Wu Ti

(Marxism college,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rumqi 830001,China)

Abstract:How to improve the Xinjiang Minority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ers,so that they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to train a large number of high-quality,is highly concerned about the problem.Xinjiang minority college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s one of the few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and the guider,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team determines the effectiveness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some extent.In practice,can take the teaching practice,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ty,improve the educational level,enhancing academic exchange,organiz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tudy so a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ollege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Xinjiang ethnic groups,so as to enhance the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purpose.

人民教师论文篇3

关键词:教师;民间舞蹈教学;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142-01

一、民间舞蹈教师舞蹈理论与实践的系统化、理论化不足

民间舞蹈教师舞蹈理论与实践系统化与理论化的不足,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首先,从民间舞蹈的起源来看,民间舞蹈最早源于民间,是人们自发组织并得以延续的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尽管在漫长的民间舞蹈发展过程中,许多民间舞蹈得到了更好地改进与创新,但是仍然存在着系统化与理论化缺失的问题。其次,从民间舞蹈教师所接受的教育层次来看,许多民间舞蹈教师最初往往是出于对舞蹈的喜爱,他们对于系统的舞蹈理论知识接受甚少。在长期的舞蹈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舞蹈教师对于舞蹈理论与实践的系统化与理论化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民间舞蹈教学的最终教学效果。作为新时期的民间舞蹈教师,应当能够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努力加强民间舞蹈理论的学习,更好地进行民间舞蹈教学实践活动,同时将民间舞蹈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民间舞蹈的整体把握,进而促进其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注重教学法的多元化探索

鉴于民间舞蹈教学活动作为一项需要教育者与学习者共同投入大量劳动进行知识构建与行为构建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当在实际的民间舞蹈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教学法的多元化探索。同样地,这也应当是现代民间舞蹈教育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此外,作为新时期的民间舞蹈教育工作者,除了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外,还应当将自己的视野逐渐放宽,从诸多学科的教学中汲取教学经验,注重多元化教学方法的选择。例如,可以通过从语文教学之中“移植”意境教学法等等,通过不同优秀教学法的结合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长期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惰性,这样会直接影响到其日后的学习与生活。由此可见,民间舞蹈教师应当加强对不同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比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与劣势,通过不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更好地增强学生对民间舞蹈的魅力的理解,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时代性

中国民间舞蹈跨越数千年流传至今依然盛行不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不断孕育着时代精神。民间舞蹈是生命律动的呈现,直接反映了中国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积蓄的精神力量,并逐渐发展成为人民群众喜爱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之一。民间舞蹈的时代性还体现在其具有浓郁的现代民族性特征。从众多流传已久的民间舞蹈来看,民间舞蹈往往是民族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标志,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间舞蹈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人文秉性和民族特质。对于民间舞蹈的继承与发展,则是对传统民族文化发展的尊重和爱护。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在新时期具有更为浓郁的现代特色。我们的民间舞蹈作为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理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作为新时期的民间舞蹈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持一颗“创新”之心。只有创新,才能够真正符合民间舞蹈的时代性特征。例如,在民间舞蹈备课阶段,我们应当从目前社会发展中较为优秀的舞蹈曲目入手,结合民间舞蹈教学目标,从学校、学生及教师自身的经验入手,进行积极的创新。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中国民间舞蹈的精髓,同时更好地融入到民间舞蹈的学习与发展中去。时代性,作为现代舞蹈教学的一个突出特性,作为现代民间舞蹈教育工作者应当对其给予高度的关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对学生起着深远的影响。如果民间舞蹈教师能够将目光着眼于民间舞蹈的时代性,那么学生将会在潜移默化中遵循教师的预设规则,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获得新鲜的教学体验。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中国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育工作者通常会遇到一些看似微小、实则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从侧面反映出,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中国民间舞蹈教学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作为新时期新阶段的民间舞蹈教育工作者,应当从这些常见的问题出发,仔细分析与研究教学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总结归纳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民间舞蹈教学规律。同时,要结合学生发展需要、自身经验与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较强可适性的教育教学策略,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中国民间舞蹈教学才实效性。

参考文献

人民教师论文篇4

    关键词: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民间舞教师;启发与帮助;原生态;基本途径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至人类社会的初 始阶段。它是人们表达情感、描摹生活、探讨人与自然关系地重要 工具和自发行为之一。中国彝族、藏族等的民间舞蹈文化,往往还 蕴涵着本民族的历史与传说,有着舞蹈艺术之外的,更加广阔的社 会价值和重要意义。而把民间舞作为课程搬到课堂,是在新中国成 立后,舞蹈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才逐渐出现的。所以,丰富驳杂的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既是民间舞教师最直接的教材,也是需要民间 舞教师进行不断研究、揣摩的素材。其丰富性决定了民间舞教师在 处理方法上的多样性、选择性和研究性。但首先可以断定,要成为 一名优秀的民间舞教师,科学地了解和研究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是广 大民间舞教师的必备环节之一. 

    一、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一)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内涵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是指中国各民族、各地域子文化系统中 存在的独立的舞蹈亚文化系统的总和。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内 涵,可以最简明地分为“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和“剧场民间舞 蹈文化”. 

    1.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 所谓“原生态”舞蹈,是古代各民族先民们“歌之不足,手 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产生的,是较少受到“现代化”侵入的具有 “文化源头”意义的民间舞蹈。自然性,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原生 态民间舞蹈文化,是剧场民间舞蹈文化的母体. 

    2.剧场民间舞蹈文化 剧场民间舞蹈文化,是以当今舞台上表演的由各专业艺术团 体创作和学院派训练体系下的剧场民间舞为核心的民间舞蹈文化内 容。它蕴涵的是舞蹈工作者对原生态民族舞蹈文化的审美情趣、专 业修改方法等等操作层面的文化元素。它是民间舞蹈教师研究中国 民间舞蹈文化的最直接和最初始的素材和层面. 

    (二)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表象与内核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可以从表象到内核地分割为外在的民间舞 蹈的动态呈现和民间舞艺术的民族文化内核. 

    1.民族民间舞的动态呈现 民族民间舞的动态呈现是风格化的,在各民族、各地域群众在 各自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民族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文化实体中 进行“舞蹈艺术的抽象”后逐渐形成,且较为稳定,并在民族文化 和民族识别上都具有一定的标志性意义,包括各民族民间舞蹈中特 有的表现形态和动作. 

    民间舞教师在动态呈现的民间舞中包括其基本动作以及道具运 用的熟练程度与艺术造诣,一则决定了民间舞教师个人在民间舞艺 术上的水平,再者也是考验民间舞教师是否能在不同民族的民间舞 风格课上正确、有效、创新性地想学生传授民间舞风格,胜任民间 舞专业教育的基础性指标之一. 

    2.民族民间文化内核 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内核就是各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民间舞 蹈文化,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民族民间文化在舞蹈艺 术领域内的一对一投射。舞蹈艺术将民族文化融于肢体动作、舞蹈 组合套路之中,进行集中的艺术化的体现。那么,反过来从文化的 高度考察民族民间舞这一子系统,对真正掌握民族民间舞风格,具 有提高精确性和灵活性的效用,这也是民间舞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 科研能力和基础. 

    二、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对民间舞教师的启示与帮助 民间舞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专家。除了 对民间舞蹈文化有理论上的认识之外,还要具有将民间舞蹈文化有 效运用于教学中的操作能力,以及因材(教材与人才)施教、在民间 舞蹈文化上不断创新的科研能力。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对民间舞教师 的启示与帮助,在上述能力的塑造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一)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的纯正风格 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的纯正性和鲜明的风格特性,是民间舞 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最丰富的源泉。民间舞教学,是以风格教学为最 核心、最根本方式的舞蹈艺术教育。风格,是民间舞教学中画龙点 睛的一笔。本民族艺术家之所以能担任该民族民间舞的风格教学, 是因为他们对该民族的原生态舞蹈文化具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与掌 握。而想从一个单纯教授技法与现成剧目的民间舞教师,成长为能 给予学生更丰富内容与风格塑造的大师,研究原生态民间舞蹈文 化,是重要的一环. 

    (二)剧场民间舞蹈文化带来的艺术门径 剧场民间舞蹈文化,是民间舞教师从学生阶段到教师阶段一直 没有脱离,接触最为频繁的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样式。它带来的严整 的舞蹈艺术套路、规范的舞蹈动作技法、更加典雅的审美情趣,都 是民间舞教师不可缺少的专业素质. 

    (三)民族民间文化内核是民间舞教师的“提高”教材 优秀的民间舞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教育者。而只停留在民 间舞艺术一隅和一个层面的民间舞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具有 创新性的开拓型教师。对民族民间文化,包括民族历史、民族风 俗、民族文学、民族美术、民族哲学、民族生活状态等多方面的 了解与学习,可以帮助民间舞教师对民间舞艺术形成多角度、高 层面的考察心得与研究体系,进而指导民间舞教师的教学实际民 族民间舞蹈文化。三、民间舞教师掌握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基本途径 (一)实地采风:到“原生态”中去 实地采风,是直接获取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养分与艺术元素的最 根本途径。民间舞教师应该经常进行民族、地域间的实地采风,并 把原生态的范围从舞蹈艺术这一领域,扩充到民族文化这个更宽泛 的领域中去。建立最本真的第一手资料库。夯实自己的教学基础, 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内容体系提供可供提炼的大量民间舞蹈文 化素材. 

    (二)经典研究:把经典内化为能力 所谓经典研究,就是指对民间舞艺术走进剧场以来的经典剧目 进行充分的、以舞蹈艺术学和艺术教育学相结合的角度的学习与剖 析。民间舞教师对经典剧目的研究,应该在如下两个层面进行: 1.熟悉经典剧目的外显艺术元素 对剧目的动作编排、结构设计、组合和串联、角色设置等可 以直观于舞蹈作品的艺术元素,进行完整扎实的掌握。这些剧目 内容以及从中“扒”下来的组合、动作等舞蹈元素,可以直接用 于民间舞课堂教学。以鲜活完整的剧目来代替孤立的、纯肢体训 练上的动作组合,在帮助学生进行基础训练时,还能起到一定的 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悟性的作用,达到既重“技术”更重“艺 术”的教学目的. 

    2.揣摩经典剧目的艺术内涵和民族、地域文化底蕴 民间舞教学的核心是各民族、地域民间舞蹈的风格教学。而经 典剧目又是精准把握了风格的典范。民间舞教师,在对经典进行熟 悉时,还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加以文化上、艺术上的理解与剖析,并 把所获心得,在进行剧目、组合训练的同时,传授给学生。帮助学 生更全面、更深入、更灵活有效的学习经典剧目,提高民间舞艺术 造诣. 

    (三)理论学习:把知识运用成教材 理论学习,针对民间舞教师来说,一是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 的专门论著的学习与研究,另外是对相关社会科学领域,如民族史 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美学等方面的广泛的阅读与涉猎。把中 国民间舞蹈文化理论教学纳入到民间舞教学课程中,形成理论实践 相结合的科学体系.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民族民间舞文化是一个丰富的、内部联系紧密 并不断发展的舞蹈艺术体系。在原生态民间舞文化和剧场民间舞文 化的二元结构下,中国民族民间舞文化对民间舞教师存在着风格教 学、技术技法教学、民族文化理论与知识自修与教学等多方面、多 层次的启示与帮助的作用。而具体到民族民间舞教师,也需要通过 对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仔细揣摩与钻研,通 

过采风、剧目学 习与分析、理论学习与修养等方法,不断提供自身在民族民间舞文 化上的理论修养与实际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勋.艺术概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07. 

    [2]隆荫培.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3]欧建平.世界艺术史·舞蹈卷.东方出版社,2003,01. 

    [4]马广海.文化人类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12. 

人民教师论文篇5

高师声乐教学的民族性是其教学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音乐教育需要体现民族这一特性,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它在教学的方法和内容要集中体现民族个性,来传承民族声乐文化。

在声乐教学的方法上,由于长期延用专业院校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使高师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成为了教学的主要方法,学生也大多崇尚美声唱法,其实这并不是发展我国高师声乐教学的唯一手段,我们要从教学方法上抓起,力求高师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平衡,这是高师声乐教学民族化发展的现实要求,声乐教学的民族化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我们落实这个话题,从教师的教学观念入手,以民族文化的传承为使命,发展为目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明,需要我们教育者去保护和发展,这并不是强加的历史责任,五千年的文明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它有绝对的传承和发展价值,从古代的琴歌、宋词、戏曲、京剧等,到现今的民族声乐发展,可以说它们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关系。而这些传统艺术的种类,是中国历代人民缔造的结晶,它体现了中国人民骨子里的文化和审美取向。所以,高师声乐教学要把握中西声乐文化的契合点,研究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结合点,从而在演唱风格和技巧上体现民族性。

在声乐教学的作品内容上,民族声乐作品本身就彰显着民族性,我们在教学中大量使用民族声乐作品这本身就体现了声乐教学的民族性。民族声乐作品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有极大的优势:第一,民族声乐作品的旋律线条是民族音乐风格的体现,在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时,有可能不用听唱词,只听音乐的旋律就能表露出中国民族特征,优美的旋律线条是中国民族音乐的典型表现手法;第二,艺术审美取向同文化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人从小接受的就是母语教育,在母语教育的环境下,无论是人文、地理、社会等都带有民族的个性,用百姓的话就是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所以,民族声乐作品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得天独厚的优势,且便于理解和学习。第三,民族声乐作品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本身没有演唱方法的界线,在声乐演唱学习中,大量的采用民族声乐作品就是高师声乐教学的民族性体现。

二、高师声乐教学民族性的基本内容

(一)教学观念的民族意识

一个民族的历史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的文化积淀,教育本身的职责就是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它能够凝聚和融合一个民族。声乐学科是传承艺术文化的桥梁,是传递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民族声乐作品的民族性是民族文化的个性体现,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对于增进民族的凝聚力方面具有宣传、渗透和融合的作用,对形成民族自强意识、民族自豪感都有着关键的影响作用。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一首《义勇军进行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重视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民族音乐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音乐教育发展的主题。

因此,高师的声乐教师首先要具有民族意识,并通过声乐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这样才能落实高师声乐教学思想的民族意识。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总结具有典型民族精神的民族声乐作品,在潜意识下传递民族精神,这是声乐教学的民族性体现。培养学生民族精神、民族自豪感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声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能,要求高师声乐教学的观念要体现民族意识,它体现了高师声乐教学的师范性特点。

(二)教学内容的多元融合

高师声乐教学既要体现民族性还要体现多元性,多元的声乐教学内容符合现今高师声乐教学的发展路线,多元化的音乐教育观念已被世界各国认可。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为音乐教育界广泛认同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国外的音乐教育多元化的基础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探索出符合我国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声乐教学方法。当前,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国的声乐教学也应坚定的开创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打破传统的欧洲中心论的影响,竭力的吸收不同地区、民族的声乐文化为我所用。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间的声乐文化交流相对来说甚少,高师声乐教学有义务传承和发展各民族的声乐文化,由于我国的各个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音乐文化风格各异,所以我国的声乐文化本身就体现着多元化的特征,如将其整合应用到高师声乐教学当中,它对我国声乐文化的发展必然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需要把各个民族的声乐文化联系起来,潜心研究它们各自优缺点和文化特征,并从各民族中总结出具有典型意义的声乐作品,将其节选出来,并应用到我国的高师声乐教学,这不仅能使高师声乐教学内容实现多元融合,而且也促进了各民族声乐文化的交流,并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三)教学方法的中西结合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中西结合主要是指声乐教学实践中,西洋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结合。关于演唱方法的文献论著相对较丰富,总体上主要是中西融合观点,但是在二者融合的问题上,各路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分别提出“民族唱法美声化”和“美声唱法民族化”,两种观点虽有磨擦,但主流还是提倡发展民族声乐文化,笔者认为无论是哪种观点,主观上都是要把西洋进步的艺术文化拿来借鉴,并发展我国的声乐演唱技术。笔者认为,即使倾向于美声唱法的观点,也不代表否定教学方法的民族性,美声唱法一样可以演唱民族声乐作品。在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时,无论演唱的声音贴近哪种“方法”,主要诠释的还是中华民族的母语和文化,既体现母语性,又彰显民族性。民族声乐作品本身的民族性是无法改变的,每一首民族声乐作品在被创作时,创作者都潜意识的把民族音乐文化和语言注进了它的“动脉”。因此,在高师声乐教学中,重视民族声乐作品的学习与演唱是高师声乐教学民族性的基本要求,也是发展高师声乐教学民族性的前提。

人民教师论文篇6

关键词:音乐;教学;民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迥异的自然条件、社会风俗和语言,孕育了极为丰富的多民族化地音乐资源。我国的民族音乐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在音乐创作、音乐表演以及音乐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进展,这些进步与成果所代表的都是我国多民族社会环境中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目前民族音乐的教学进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现存问题,本文将提出建构相应教学体系的几点对策建议。

一、民族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体制无根化

纵观我国音乐教育发展史上的数次潮流,我们会发现音乐教育的潮流中心总是在变化,但是好像一直都没有民族音乐占据主角的时候。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西方国家近几年对于我国的音肺幕精髓极为关注,但是国内却存在对民族音乐的贬斥的现象。而这种“洋崇内贬”的现象直接体现的就是国内民族音乐教学的一种“无根化”的现象。在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教学好像一直都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但是若想要更多地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我们就必须让民族音乐教学工作切实立足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根基之处。

2.教学内容畸形化

多年以来,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音乐教育实践中,符合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民族音乐教学活动,无论从数量到质量、从深度到广度,从措施到影响,一直处于式微的境地。单从教学内容的安排而论,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以唱歌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仍然在许多学校大行其道,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知识的传授鲜有涉及,因此,多数学生相关知识极为匮乏。即便是专业音乐院校相关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安排,也仍然难以摆脱“畸形化”的倾向。许多学生缺乏对我国各民族优秀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和认识,畸形化的教学内容安排难辞其咎。

3.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化

在传统音乐教学师资队伍中,多数教师都以针对声乐、钢琴以及相关音乐理论的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为主,专门从事于针对民族音乐的研究的教师可谓是少之又少。及时是教师队伍中那一小部分从事民族音乐教学的教师队伍,他们也往往只是注重学习钢琴、声乐以及相关理论和技能,对民族传统音乐的学习往往只是一带而过。因此,我们可以发现目前高校内关于民族音乐的师资队伍建设仍旧非常滞后化,急需改变。

二、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完善

对于建构民族音乐体系工作而言,学校肯定是整个构建工程的基础重镇所在,所有的体系建构都必须基于学校,学校是夯实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石。从构建体系的具体组件结构而言,本文人文想要建构和完成民族音乐教育体系,必须从教材见谁、课程设置、师资培养以及体系建构这四大方面入手。

教材建设:教材是学生接收民族音乐知识的主要载体,因此在教材中添加合适的民族音乐素材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效果。为了促进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知识的汲取,音乐教材中应当选入一些民族特色特别突出、民族情感特别丰富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这些情感丰富鲜活的民族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美丽,提升其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在后续的音乐学习中能够对民族音乐产生自豪感并对学习充满信心。

课程设置:就课程设置而论,民族音乐教育的理念应当贯穿在所有课程之中。无论是音乐基础理论课、音乐技术理论课、文化共同课还是音乐专业课的设置,都应保留或是增设相应的民族音乐类课程,如在音乐基础理论课中安排民族音乐概论课和中国音乐史的内容(如《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民族音乐学概论》等),在文化共同课中开设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史课程,在乐理课程中涉及中国的乐理(如《民族乐理》),在视唱练耳课程中,增加有关中国民族音乐特殊的视听训练(如《民歌、戏曲演唱及民族器乐的演奏》)等等。

对于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来说,师资队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意义重大。这是因为,从教材编写、课程设置、现场教学之间的许多环节,都无法脱离一线教师的身体力行。如果脱离了一线教师,纵使教材编得如何妥当、课程设置得如何完备也都无法在现场教学环节作用到学生身上。因此,民族音乐能否传承成功的关键点便是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民族音乐素质的教师。我们也应当鼓励、支持和倡导教师自主地去学习和研究我国民族音乐,最大化地发挥他们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和决定作用。

体系建构:在这里,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建构和完善我国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必将是一件艰巨的、复杂的、经过长时间建设才能达成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需要我国的民族音乐家、音乐理论家、作词家、作曲家深入到教学一线,也需要各级的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一同重视和关系民族音乐教育,给予民族音乐教学的实验改革以极大的支持。在建设师资队伍时,在借助学校力量的基础上,还需要积极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还要深入研究民族音乐理论,以培养相关的民族音乐教学人才。

三、结语

民族音乐能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与政府和文化管理部门日常宣传工作紧密相关。与此同时,人民群众们能够了解民族音乐,进而喜爱民族音乐也是与良好的音乐教育密不可分的,但是如何开展良好的音乐教育工作则又是一个任重道远的重要命题。

参考文献:

[1]蒋菁、钱茸.中国音乐文化大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人民教师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 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种特殊的角色决定了他们的思想素质不能等同于一般人、一般授课教师。他们应该是一个居安思危、忧思难忘的人,一个仰望天空、忧心忡忡的人,忧天、忧国、忧民、忧生、忧教、忧己,在“忧”思中提高思想水平,提升思想境界。

一、忧天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是“杞人”,但应“忧天”。忧天首先要忧世界政治与经济。当代世界既是充满希望和机遇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挑战的世界。尽管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然是影响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金融危机、朝核问题就是典型的表现。忧天尤要忧当今世界之“天”,忧其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各国出现了几百年来历史上最热的天气,导致了海平面上升,危及全球沿海地区,加剧了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引起新的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大陆上66%的陆生脊椎动物已成为濒危种;土地荒漠化严重,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长,导致水资源危机和海洋资源破坏;酸雨遍及欧洲、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东亚,其中中国南方是酸雨最严重的地区。

忧天当然包括我国之“天”,我国之环境。来自国家环保总局的资料显示,中国环境可持续指数在144个国家中排在第133位;全国70%的江河水系受到不同程度污染,40%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目前流经城市的河流90%受到严重污染;3亿农民喝不到干净水,4亿城市人呼吸不到新鲜空气;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我国占了16个……近几年来,环境损失约占当年gdp的8%~13%。

二、忧国

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源远流长。屈原忧国被楚怀王放逐,“虽九死其未悔”;范仲淹仕途坎坷,然而却“进亦忧,退亦忧”,始终以天下为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出其之口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今天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稼轩居士面对中原沦丧,“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顾炎武生当清兵入关、故土沦丧的民族危亡关头,强烈的忧患意识使他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振聋发聩的呐喊;龚自珍、魏源、林则徐处于西方殖民者仰仗“坚船利炮”大肆进犯、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生存危机的严峻时刻,为挽救民族危亡,他们上下求索,勇敢地喊出了“向西方学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左宗棠有名联曰“身无分文,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鉴湖女侠秋瑾饮出“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的豪迈诗句……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位卑未敢忘忧国,心中始终装着国家大事,为国分忧。我们要忧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忧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忧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树立和中华文化之弘扬,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忧祖国的统一、团结,等等。

三、忧民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有屈原那种“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爱民如子的怀思,有杜甫的那种“终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视民如伤情愫,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种民忧包括: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忧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尤其要忧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忧灾民冷暖,忧实学儿童,忧贫病孤老,忧农民工之艰辛,忧下岗工人的饭碗,忧大学生就业状况……这是一种博爱之忧,一种美德之忧,一种高尚之忧。我们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呼吁加快实现以发展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五有”目标,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具体讲,包含关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贫困地区、贫困生的教育资助,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质量;关注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就业岗位,尤其是就业困难群众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关注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建立,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关注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中低价位普通居民住宅建设,逐步改善住房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等等。忧民自然爱民,自己能做到的力所能及地助人,自己做不到的为民请命,课堂教学不忘培养学生忧民爱民情感,灌输“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观点。

四、忧生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目前,我国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在内的在校大学生有两千多万人。他们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历史重任。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质,更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忧大学生将来能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心中始终忧盼他们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身心素质的大力提高,“恨铁不成钢”。因此,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抓好课堂教学,还要把精力、视野投入到大学生的生活领域,贯彻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象辅导员一样时时关心学生,服务学生,思想上帮助学生解“误”,行为上帮助学生解“惘”,心理上帮助学生解“病”,学习上帮助学生解“难”,生活上帮助学生解“忧”,精神上帮助学生解“闷”。

五、忧教

教书育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天职,是我们最大的政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忧教,忧教学内容的增删,忧教学方法的运用,忧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与思想状况,从而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说服力、感染力、亲和力的增强与否。何以解忧?唯有教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囿于常规教法,应尝试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力求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创新和优化,使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要利用多媒体优势,强化感受与认知,注意综合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制作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把真实的情景通过文字、图形、图像等形式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要穿插典型案例,引导知识学习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搜集和应用具有代表性和震撼力的典型案例,选择与大学生知识视界、生活阅历、专业背景等有某些相近之处,能够引起思想和情感共鸣的人物和事例营造情景、启迪思维、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要鼓励参与研讨,增强交流与互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来,对学生给予正确且富有鼓励性的评价,及时作出必要的启发和适当的引导。要拓展第二课堂空间,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邀请校内外专家、教授就某一热点或现象,为大学生作相关的专题报告,也可由任课教师为学生开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专题辅导和讲座,如:大学与成才、恋爱问题、网络生活与规范、就业问题等。

六、忧己

人民教师论文篇8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科研水平

近年来,民办高校飞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绩,成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国家培养各类适用人才,以及深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民办教育体制的基本完善,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设置和教学体系,教师队伍的学历和职称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师资力量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繁重的教学任务让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无暇顾及科研,多数学校也认为只要保证教学质量就可以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大环境下,科研工作一直被忽视。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是源与流的关系。对现阶段的民办高校来说,加强科研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工作,通过科研增强办学实力、提升形象、扩大知名度、突出内涵建设是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科研工作起步晚,底子薄,科研劣势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促进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扭转科研劣势,培养和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将是关键所在。

一、影响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科研能力的因素

第一,从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层面来看,民办高校科研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得不到公平的对待。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存在立项难、绝大部分立项课题无经费或经费少的状况。政府整个的科研经费投入主要向公办高校倾斜,上级科研管理部门在课题立项中公办、后民办,民办高校教师很难申请到高层次的科研项目。

第二,从学校层面来看,民办高校自身对科研也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教学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在当前生源逐年减少的情况下,民办高校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繁重的教学和评估任务占去了教师的大多数时间,日常工作主要围绕教学和评估进行。

第三,从教师自身来看,民办高校的英语教师大多以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为主,教学和科研经验相对缺乏,多数研究生在校期间和导师做过科研项目,但毕业后大多中断了项目研究,一心从事教学。其次,民办高校的高级职称教师大多是外聘教师和其他高校退休的老教授,他们的一般没有心思和精力去承担科研。再者,即使有年轻教师愿意搞科研,但由于缺乏开阔的学术视野,专业造诣不深,无人引导,没有方向,难以取得较大成果。因此,作为民办高校的年轻英语教师更应相互交流协作,加强科研项目的申报。学院也要积极组织年轻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氛围,积极设立学科带头人,带动和鼓励年轻教师积极申报项目。

二、提高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科研能力的对策

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技能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从理论上来讲,科研既是大学英语教师成长的必然基础,也是提高其学科与专业水平的重要环节。教师在科研中通过接触和发现学科前沿问题获得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从实践层面来看,大学英语教师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学术科研活动,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和教学效果。有研究指出,科研能力越强,其教学效果就越好。因此,科研能力是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科研能力的支持必然会导致教师专业能力的失衡。因此,可以说,教师进行学术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水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的必由之路。教师要想具有较强的科研素质,就必须具备浓厚的研究兴趣,强烈的问题意识、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理论基础、较强的信息搜索和筛选能力、先进的教学研究方法等基本条件。

第一,自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英语教师要获得长足的自我发展,就必须有扎实的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自1999年来,我们国家引进了大批国外学术著作,这些著作都经过了外语教育专家的严格筛选与审核,内容经典、权威,研究方法科学、精准,选题也符合前沿行与实践性,可以说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源泉,崭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视角。

第二,积极参与相关课程的研修。现在大部分院校都已变成综合性大学,学科设置比较齐全,课程设置比较全面。大学英语教师可利用这一优势,积极研修本校开设的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哲学、统计学、课程论等课程,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第三,积极外出进修或攻读硕博士学位。大学英语教师要想获得长足发展,靠自我阅读或者本校听课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需要到其他重点院校进修,最好去攻读博士学位。这样不仅不可以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可以拓展研究事业,提高专业技能。但目前大学英语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的情况不理想,要么有些人由于教学任务繁重而停止继续深造;要么有些人急功近利,依仗自己的英语优势去攻读法学、哲学、中文、历史、管理、经济学博士学位,其目的仅仅在于拿到博士学位。真正研读与大学外语教学密切相关的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测试学、教学法等方向的博士少之又小。

第四,参加学术会议,加入学术组织。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如果不参加学术交流、不加入学术组织,那么无论他自身多么努力,他的视野和创新能力也是有限的。加入相关学术组织并经常参加学术交流,不仅可以加深教师自己对理论的理解,而且还会明确学科发展的方向。

第五,积极投身“教师研究”。大学英语要想从根本上增强自己的科研能力,仅仅阅读理论著作或论文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认真观察教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聚焦真实的教学案例,呈现现实教学中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帮助专业人士避免研究中的盲点,从而保障教学改革的顺利。科研能力也是一种慢慢养成的能力,教师切忌心浮气躁、半途而废,或者到评职称时才想到撰写论文。

三、结语

以上主要从教师自身出发,提出提高民办高校英语教师科研能力的对策,民办高校也应尽可能给教师提供最大的支持。从着眼于长久发展的角度出发,重视或增加科研投入,给教师一个好的科研环境,让大家愿意搞科研。一个科研水平高的高校,不可能招不到好学生,一个科研水平高的教师,教学水平也一定不会差。科研环境改善了,教师做科研的兴趣就会提高。教师自身应该从小处做起,不能好高骛远,从申请院级课题中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为完成更高级的科研项目做准备。以科研带动学习热情,自我完善知识结构,在写论文或做科研项目的过程中边用边学,边学边用。

【参考文献】

[1]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挑战:教师发展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语,2007(2):4-6.

[2]夏荣,刘丽.专业化视野下提高外语教师课题研究水平的有效策略[J].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1):29.

[3]文秋芳,任庆梅.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趋势、特点、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语,2010(4):78-79.

[4]张庆宗.漫谈外语教师如何做科研[J].中国外语,2010(4):105.

上一篇:教师行为论文范文 下一篇:财会学习论文范文